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在昨日公布了化学学院2021届《化学学院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名单公示》。在公示中,总计保研111名同学,其中,普通类71人,西部支教 1人,直博 5人。 同学们要注意下,这个名单数字和南开大学之前公布的2021届研究生招生计划中的数字有些出入。拟计划招推免生数字是155人,共计少了44个名额。化学学院2021拟计划招收245人。我们可以估算下南开化学学院2021届推免率约为45.3%。还是蛮高的哦。对南开化学学院有意向的同学可以认真阅读下本文,其中推免生本科院校来源统计表是重点(表二)。注:具体的这111名保研生名单麦麦就不公布了。考生可以去南开研究生招生办下载查看,现在还在公示期以内。1,2021届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推免生分专业分布按照推免生人数降序排列,其中占比较多的专业是: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8人; 分析化学专业,22人; 有机化学专业,20人; 无机化学专业, 19人;南开推免生分专业统计2,南开大学2021届化学学院推免生本科院校统计其中南开本校生最多,有16人,占比14%;其次为湖南师法大学5人;河北大学4人;河南师范大学3人等等。其余院校数字看下表。南开推免生生源本科院校统计3,南开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从南开发布的2021届招生计划中,我们看到化学学院学术型拟招生179人,专业学位拟招生66人。化学学院2021届拟推免生人数是155人,和昨天公布的推免生数字111人,略有差异。2021南开研究生招生计划注:文中数据均来自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所公示数据,由麦麦谈教育制表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天津有一位考生,2020年高考分数703分,位列天津市第143名,最终选择了南开大学化学系,成为南开大学在天津招生的最高分。对于这位考生的选择,大家一定会有很多疑问:这么高的分数,为什么不选择清华北大等更知名的学校?为什么要学化学类专业?不知道生化环材是4大天坑专业吗?下面说说我的看法。一、该考生被南开录取,其实是小意外首先,这位考生是学霸且痴迷于化学,并在化学竞赛中获过奖,他想要在大学里学自己喜欢的学科。而且他也知道化学被称为人均劝退的“天坑”专业,他想要试试这条路到底是否走得通。其实从他自己的说法中也可以看出,他被南开大学录取有点“意外”。今年天津高考700分以上的有创纪录的241人,虽然他的分数是703分看似很高,但也仅排在143名,以这个分数来说,进入北京大学也是压线,更别提要进入北京大学的王牌专业化学系了,根本没有可能。另外他自己也说了,当时报强基计划的时候没想到会考这么高的分数,可能只想要报一个还不错的学校的化学专业,而南开大学的强基计划“关门时间”又比较早,因此直接被南开录取,也就没有了再选择其他学校的机会。也就是说,幸好他的成绩没达到北京大学化学专业的录取分数,要不然他被南开“提前”录取了,那才真应该哭了!最重要的是,他是天津人,天津的考生都比较恋家,不太愿意往外地去,无论是上学还是婚嫁。二、化学到底是不是“天坑”专业?化学专业哪家强?在第4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化学专业最强的A+水平高校是北大、 清华和国科大,紧随其后的就是南开大学。可以这样说,对于这位进不了清北化学系的考生来说,想学化学的话,考进南开大学并不亏。然而即便是考进了全国前几名的大学,化学仍然不算是一个好专业。而化学被称为“天坑”专业之一,是有道理和数据支撑的。在2020年7月,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化学专业连续3年被亮起“红牌”,说明化学专业无论在就业率还是薪酬水平等方面都是排名倒数的,是让毕业生没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专业。三、网友们如何评价?网友们的评价明显分为2个派别,分别是“力挺派”和“劝退派”。力挺派认为,高分并不直接等于清华和北大,而只是多了一份自主选择的权利。而这位考生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并且坚持自己的梦想,已经证明了他的成功。而劝退派则认为,对于化学专业,高中时期的学习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完全是两个概念,差别相当大,不要想当然的认为自己高中时化学学得好、感兴趣,就要从事这个专业,但其实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其实跟自己之前想象中的化学太不一样了。同时,许多化学专业的硕士博士也在劝退该考生,他们认为自己正在坑里。每天熬夜做着无聊的实验,写着没有营养的水文,而毕业后工作了也赚不了多少钱。另外,多数化学专业的同学都已经转了行。还有一位网友在985学化学,当时选专业时有师兄劝退,但她没听,于是在读大学时天天后悔,即使曾经是专业第一名,也已经转了行。而她的老公,就毕业于前面考生梦想中的北大化学专业,也已经转了行,而且还在后悔没有早点转。结束语我是支持这位考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化学专业,高中阶段的成绩已经证明了他对于化学的痴迷和热爱,难道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去学,而去学一个自己了解并不深入的其他专业?在年轻时为了梦想尝试一把,拼搏一次,也算是对自己的青春有个交代。再说了,什么专业都需要人才,什么行业都需要有人来做。这样一个高素质人才从事其中,对于行业是一件幸事。谁知道他不是未来的化学专业高端人才呢?
首先说,南开大学是个很不错的大学。南开大学南开大学位于天津,是由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创办。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南开名声非常大。在抗日期间,中国有所传奇大学,西南联大,杨振宁、李政道等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西南联大由三所大学联合而成:北大、清华和南开。建国后,南开发展也非常好,它跟北大、复旦一样,属于综合性大学,在文理方面都很强。曾经,南开被称为top3,跟复旦同一量级。可惜的是,现在由于天津的衰落,南开名声没有原来大了。不过,南开有些专业还是非常不错的,包括化学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开的化学获得了A,仅在北大、清华和中科大之后,实力很强。南开一建校就有了化学系,著名的化学家杨石先院士在南开任教多年,对南开化学专业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张伯苓南开的化学专业分以下几个方向: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由杨石先院士创建的,很早就是国家重点学科,有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4个院士,在国内,本学科排第一。无机化学无机化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有2个院士,4个长江学者,5个杰青,实力强大。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能源材料与化学,计算化学等,都是现在的前沿。高分子科学这个是由南开另一著名教授,何炳林院士创建的,很早就是国家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医用高分子、聚合物复杂体系等。分析化学分析化学主要看仪器,现在南开的分析化学有高分辨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物理化学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化学、理论化学、催化、能源材料化学等。应用化学主要是研究能源-材料-化学-环境-经济等交叉学科,包括储能材料、新能源电源、绿色能源、环保的精细化学等。农药学这也是杨石先院士倡导设立的,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点,在国内外有一定声誉。化学专业就业虽然南开的化学很好,但就业可能不是这么美好了。现在有位网红,叫毕导,就是清华化工系的博士,他吐槽过几次化学专业的就业。化学连续几年上了就业的红牌榜,不好就业。化学跟化工不一样,化工非常好就业,虽然可能工作环境一般,工资收入不高,但工作机会不少。化学因为拿的是理学学士,一般用人单位不会招。因此,如果是化学专业,建议读研,或者直接读博,博士出来后,还是比较好找工作,高校或者日化企业、医药行业、新能源等的研究所,收入也不低。
陈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陈军已于近日通过公示,破格提拔担任南开大学副校长职务。据南开大学官方网站消息,7月31日,南开大学在八里台校区服务楼召开党委全委(扩大)会议,宣布教育部有关任免决定。教育部人事司司长张东刚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党委书记杨庆山主持并讲话,校长曹雪涛讲话。会上,张东刚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南开大学行政班子换届和党政副职调整的有关决定。7月29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任命许京军为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试用期一年),李靖、王磊为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王新生为南开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朱光磊、杨克欣的南开大学副校长职务。同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经与中共天津市委商得一致,陈军、王新生同志任中共南开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免去王磊同志的中共南开大学委员会副书记,朱光磊同志的中共南开大学委员会常委,张亚同志的中共南开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张东刚在讲话中指出,这次南开大学行政班子换届和党政副职调整,是教育部党组统筹考虑学校发展实际,经过慎重研究、反复酝酿作出的决定,充分体现了对南开大学领导班子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他介绍了新履职同志的有关情况,对朱光磊、张亚同志长期以来的辛勤工作和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上述消息显示,陈军已获破格提拔担任南开大学党委委员、常委、副校长。此前,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报道,5月20日,南开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教育部人事司成文于5月17日的《关于许京军等同志任职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称,“经部党组研究,拟任命许京军为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试用期一年),陈军、王新生为南开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5月20日至5月24日。《公示》还介绍了许京军、陈军、王新生三人的具体情况:许京军,男,1966年4月生(53岁),无党派,南开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员,现任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男,1967年9月生(51岁),中共党员,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王新生,男,1962年3月生(57岁),中共党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现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当时,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上述《公示》披露,陈军拟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属于破格提拔:“陈军任学校中层正职职务未满三年,属破格提拔。该同志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高,年富力强,工作尽职尽责,实绩突出,符合破格提拔的条件要求。”
教育部拟破格提拔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陈军为南开大学副校长。5月20日,南开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教育部人事司成文于5月17日的《关于许京军等同志任职的公示》(以下简称《公示》)称,“经部党组研究,拟任命许京军为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局级,试用期一年),陈军、王新生为南开大学副校长(试用期一年),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5月20日至5月24日。《公示》称,其间,如对以上同志任职有不同意见,请署名向教育部人事司反映。《公示》介绍了许京军、陈军、王新生三人的具体情况:许京军,男,1966年4月生(53岁),无党派,南开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员,现任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男,1967年9月生(51岁),中共党员,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王新生,男,1962年3月生(57岁),中共党员,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现任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上述《公示》披露,陈军拟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属于破格提拔:“陈军任学校中层正职职务未满三年,属破格提拔。该同志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高,年富力强,工作尽职尽责,实绩突出,符合破格提拔的条件要求。”
天津考生703分,选择南开大学化学系,是志愿失误还是情怀使然?高考能取得700分以上好成绩的考生,自然是凤毛麟角。这样的考生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第一志愿非清华、北大莫属。不过,今年天津市有位考生,考出了703分的好成绩,却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选择了南开大学化学类专业。对此,南开大学在官微中高调宣称:生源质量继续领跑天津高校。最高分703分的考生录取进入化学类专业。看来,满满地自豪和喜悦。这名考生的选择,也引发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在不少网友看来,这么高的分数选择南开大学亏了!选择南开大学的化学类专业更亏。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高分,即使不能进入清华、北大,也应当选择华东五校的热门专业。那么,703分到底能不能进入清华、北大呢?从清华、北大在天津的投档分数线来看,同为695分以上。而这位考生的成绩高出清华北大投档分数线8分,还是蛮有希望的。不过,因为天津是新高考,实行赋分制,这名考生在全市位次为143名,而清华北大在天津的招生总人数低于143人。按照平行志愿优先投档的原则,如果排在这名考生之前的142个同学,全部填报了清北的所有专业,那么,这名考生就与清华北大无缘了。与清华北大无缘,也可以考虑华东五校的热门专业呀!怎么就选择了南开大学的化学类专业?在不少网友看来,化学类专业同物理、数学等基础学科一样,将来就业不会像热门的计算机、通信信息、金融等专业受欢迎,薪酬待遇自然也不会太高。这么高的分数选择化学类专业,真的不值。网友的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人各有志。报考南开大学化学类专业的这名考生对化学情有独钟,在化学竞赛中多次取得不菲的成绩。报考化学类专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出发的,完全是情怀使然,值得尊重。这名考生之所以选择南开大学,还有一个原因是南开大学的化学学科实力非常强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北大、清华、中科大三所高校获评A+,南开大学紧随其后,和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并列A。看来,这名考生选择南开大学化学类专业根本就不存在志愿填报失误,而是情怀使然。尊重内心的想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作为以后奋斗的目标,这样的选择值得点赞!通过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看出,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越来越理性,不仅考虑到学校实力,而且考虑到专业实力。不盲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这样的考生还有很多,比如:今年高考考出676分,而选择北大考古专业的留守女孩钟芳蓉;2019年上海高考,放弃清华、北大而选择哈工大的学生严一粟;2018年高考考出712分却选择四川大学的云南考生张一峰等。他们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坚守心中梦想,为理想而战。这样的考生值得点赞,值得尊重。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对于天津这位考生的选择,你有何看法?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考研化学专业排名靠前的大学化学专业为学生提供化学知识方面的职业才能,同时,还开设包括数学、物理和生物在内的辅助性的课程,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考研专业。下面小编为化学类专业考研的同学们盘点了化学专业排名前八的高校。北京大学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中国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拥有5个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防科工委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南开大学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化学实验室南开大学化学系成立于1921年,是国内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化学系之一。化学学院是由原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合并组建的实体化专业学院。2007年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并列第一,2012年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化学学位位列全国第二。南京大学拥有1位诺贝尔化学奖全职教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6个硕士生点,其中,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四个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该院被国家教育部首批列为"全国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吉林大学化学专业及实验国家级教学团队吉林大学化学学院由著名化学家蔡镏生院士、唐敖庆院士、关实之教授、陶慰孙教授创建。化学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设施先进,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和较高的学术地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化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与科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培养基地复旦大学化学系是我国培养一流化学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该校化学系是我国最早的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之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学生物学五个二级学科均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清华大学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主要有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两个专业,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国际化、开放式的科学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与MIT等20余所国际知名大学和BASF、Shell等大型国际化工企业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级化学实验示范教学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内建有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和安徽省生物质洁净能源重点实验室。同时,学院依托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厦门大学化学基础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共设有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3个系,开办有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博士授权资格,建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
(供稿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研一 赵佳)前几天rng败了,这两天扑面的IG获胜的消息,伪粉丝的我情绪也随着上下波动。最大的感受是:做好自己,尤其是在自己问自己为什么的时候。1、有时候很羡慕别人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甚至自己在小学的时候被不少女生孤立过,所以不少人用一个字形容我“独”。这个字是说我不懂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迎合,以至于会让很多人不喜欢我。确实,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我既不伶俐乖巧,也不善解人意,脾气还很糟糕,甚至非常讨厌。我也开始怀疑自己,开始小心翼翼照顾到每个我能接触到的人的情绪,慢慢也确实有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去厕所,愿意和我一起上下学,愿意和我一起跳皮筋......但是我觉得刻意的讨好,并没有让自己开心起来,反而半夜的时候会忧郁难过。当你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的时候,可能正是自己失去自我的时候。自己读研究生这件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明明本科就能拿到华为的offer,有比较丰厚的工资,为了关心我的人不失望,为了爱我的人不难过,让综合排名年级第一得来的保研名额不要浪费掉,我读研了。并不是说读研这件事没有价值,而是术业有专攻,我并不觉得自己很喜欢学术。所以保研结束的那一个月里,我一直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研究生。”没有答案,真的没有答案,最后我安慰自己“研究生毕业了还可以找工作,但是找工作之后可能就没办法安心读书了,还是要试一试的。”研究生开学之后,我问了周围不少同学:有的是真的热心学术,有的是顺其自然,有的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有的是......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要什么呢?硕士研究生这个阶段到底是一个什么存在呢?硕士生涯就是个分化的阶段,发掘自己的学术潜力,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做科研,并且喜欢做科研,还是有志于其他方面。所以,在硕士期间及早认清自己的能力是关键。我现在更加明确,其实自己并不想被那么多他们喜欢,而只是想找到最真实的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2、既来之,则安之。研究生的生涯开始了,怎么也要好好体验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做好科研,是不是真的喜欢做科研。要做好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必须明白一个关键点:知识来自文献!从研究没有开始直到研究做完,从头到尾,都离不开查阅文献。想要自己的想法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必然要了解前人的工作。如果你一年不看文献,那么,你已经在这个领域里out了。可能根本用不了一年那么久~没事的时候,还是多读读书咯~那研究生阶段导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总结:我们能问的就是选a还是选b?论文撰写前:想出选题跟导师讨论,导师会帮你继续分析该选题否有意义、是否可行,也或许是让你再看更多的文献资料来论证这个选题是否有新意或是否有可行性,最终会尊重你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来的方案跟导师讨论,导师帮你修改方案,建议你如何去修改完善;论文撰写过程中:确实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导师会帮你。但是在陈述困难的时候,你要告诉导师你需要的是a或者b;论文完稿时:终稿可以交给导师修改,导师会提出相关修改建议或者意见;同时,自己查好各个相关期刊的特点、审稿时限长短和影响因子等,跟导师汇报后,导师帮你敲定投哪一个期刊。另外,如果有的期刊需要导师确定才能完成投稿,这时候需要提醒导师帮忙同意确定;最后,返修回答信写好后,跟导师讨论获准返回编辑部,反复直到稿件接收并给编辑部授权。需要明确的是,即使处于研究生阶段,也需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能完全期待导师手把手指导,还是要靠自己的。3、那作为研一的我们,或者本科的你们,应该为读研做哪些预备工作呢?研一开学后,根据导师的研究课题,主动考虑哪一块适合自己,自己对哪一个方向的子课题有兴趣,初步查阅相关资料后,提出科学问题并找导师讨论选题,听导师的进一步安排。根据课题需要和科学问题来选题。本科生的学年论文或者毕业论文也可以根据此来确定。根据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详细到研究方法的每一个步骤拟如何实现,再找导师讨论。根据导师的建议完成整个方案的修改,解决好每一个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然后便是提高自身的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完成试验后,得到的数据要进行处理分析,最常见的比如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趋势图、分布图等可以表征你研究结果的图或表。做成图或做成表需要根据自己要说明的问题目标来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同一组数据做成图就不能再用表重复表达,即同样的数据用图或表来表示时只能选择一种。根据结果涉及到的内容再次有针对性地查阅大量文献,找出自己的数据与别人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思考这样的结果是否回答了我开始设计的科学问题?以及思考自己的结果能说明什么新问题?就此写出一篇好论文;或者从文献中,确定自己的结果与别人的结果之间的gap,写完一篇小论文。正常情况下,试验完成后一个月内能写完论文。在其过程中可以问导师一些诸如“您看我这样的趋势和分布,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成稿后返回给导师修改,再根据导师的建议完善稿件。查看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各期刊的特点和审稿周期等,找导师汇报,敲定目标期刊。准备好给编辑的信或期刊要求的letter,导师认可后,自己上网完成投稿。稿件返修过程中,自己再查阅文献并首先完成修改,需要与导师讨论的地方再找导师讨论。自己起草好回答信后与导师交流,获准后方能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迷茫解决不了为什么,痛苦也减少不了疑问,有效的就是做好手边的事,保持一种“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的状态,人生的幸福感会一下子提升不少。来源:南开大学研究生,供稿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研一 赵佳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勿以类聚(ID:nfccmzk)作者:朱秋雨3月中旬,考研国家线公布。377万考生迎来了他们的考研及格线。对不少人来说,这是备战了两年、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成果。第二次考研的刘婧没查看分数线——她在准备一周后的雅思考试。“过了国家线不等于能考上学校,只是相当于安慰奖,国家认可你的努力了,”她引用一位微博网友的话解释。2020年12月22日,研究生考试的第二天,她意识到自己没考好。那些曾经激励自己的话不再作数,心底的防线慢慢崩塌。为了升学,她两年没玩过微信,拒绝出门社交,长期弓着腰缩在书桌前,体重因此增长了近20斤。考研不是“努力就能上岸的”。她过去以为,考试就像赛跑,跨过终点线,一切自有安排。但两次考研失败后,她将它比作“一条路走到黑的独木桥,立足之地就那么一丁点”。电影《青春派》像刘婧一样的考生越来越多。知名教育网站发布的2020届考研人群结果显示,非应届生占了48%,接近半数。其中,参加考研2次及以上的人群占了35%。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也颇耐人寻味:河北省2015年非应届生考研人数占比为29.3%,到2019年直线升至44.2%。多次考研的人比例升高,表示不解的人也越来越多。微博有考研大V老师一字一句地强调——“一次不能上岸的话,多来几次也是徒劳”。坚持考研却经历几次失败以后,这些成年人面临着同辈压力、年龄焦虑、适应社会难等问题的叠加。但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后悔。研究生学历,是他们人生的必选项。“再来一次”考研三年,大连一所财经大学的毕业生李曦月总是怀念“二战”期间的自己。想考研,只是为了趁年龄尚轻时提升自我。直到考研第一年笔试成绩出来,她才感到巨大的挫败感。身边很多同学都陆续上岸,李曦月感到不甘。她把原因归咎为自己没有全心投入——大四课程太多,几乎为裸考。“只要我努力了,有什么事情是干不成的吗?”第二次考研,她下定决心证明自己。2018年7月起,李曦月每天跑到隔壁大学的自习室,早上7点到晚上10点,雷打不动地复习。她为此下载了一个号称“专注神器”的APP,规定学习3个小时才能碰手机。软件的功能是,每次完成目标,屏幕界面就会多种一棵树,目标失败的话,树会毁掉。电影《我要进前十》她记得,当时的“人生只剩下考研”。她常学习到教室的保安前来锁门,身体也因为压力过大连续两个月止不住地饭后呕吐。那一年,她还收到两位男生的加好友请求。这都是在自习室里的男生,他们说她很专注,一结束学习就蹦蹦跳跳地回家,“学习状态很鼓舞人”。这样的付出让她感到自信。李曦月认为,从小到大,人生想有的都有,考研结果也本该如此。笔试结束后,她去滑雪、旅游、谈恋爱,安心地等着二月份的复试通知。电视剧《你好,旧时光》然而,结果却不让人如意,她陷入了自我怀疑与迷茫。工作还是备考,她边哭边思考。最后,还是不服输的劲战胜了其他杂念。除了专业课“差了一点点”,她的其他成绩都十分优异。“再来一次,一定可以的。”李曦月坚定信念。2017届的毕业生刘佳琪每一年下定决心考研,也是因为不甘心。她本科在苏州大学读汉语学文学,对语言学方向有着浓厚兴趣,考研目标剑指中国人民大学。她有着天生的“名校情结”,即便深知考上人大的难度,面对他人“别太死磕,考个硕士学历就够了”的劝诫,她都毫不客气地回答,“我想和名校生一起玩。”四年备考,她参加了3次,一次在临考前因为压力过大放弃。考到第4年时,她反复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不行?”2020年底,意识到再度没考好,她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我是一个不自律的人”,她说。学习中遇到挑战时,她的自我意识里常会出现两个人,“一个是积极向上的好人,一个则是劝人躺平的坏人”。两股力量相互拉扯与较劲后,“坏人”总会获胜。意识到自己“不自律”后,她决意2021年不再考研,走入社会。韩剧《High Kick短腿的反击》某211大学法学毕业的王醉如今回看,她大四选择考研纯粹出于“小镇做题家”的思维。那一年,身边的人“要么考研要么法考”,她想“两个都试试”,给自己多留后路。于是,在与两场考试奋战的三年间,她有一种“明知道不行,但硬要去做”的心态。这样的“拧巴”最后让她尝到三次考研失败的滋味。失败也让她认清了自己:学习热情只能坚持一段很短时间。再往性子里归纳,她认为那是她从小到大 “随大流”的结果,“别人怎么做我就跟着做”。在注重背诵的考研法学主观题面前,王醉学了三年才愿意承认,“我真的不擅长背书”。压力对于非应届的考研生而言,“养活自己”他们长期以来的一件心事。刘佳琪从大学起便意识到,家庭经济条件没法支持她出国留学。实现名校梦,只能靠埋头考试。她的执着让很多亲人感到不解。母亲正是其中反对声量最大的人。从第二年考研开始,“脱产考试”时常成为母女二人冲突爆发的导火索,母亲会呛她:“你没工作,我养你,你还给我不听话?”刘佳琪说,每次听到刺耳的声音,她对目标的信念感都会加重。“这就是我一定要成功的原因。”备考就像坐过山车,刘佳琪有时充满信念与希冀,有时又会被压力与焦虑击垮。最后两次考试时,她明显感到抑郁情绪锁住她的喉咙,每天都喘不过气,双耳也开始神经性耳鸣。走在街上,她会止不住想象,路口突然有车冲出,“一下子把我撞飞”。台湾电影《同学麦娜丝》高压状态下,脑子一片浑浊,只剩下目标是清晰的。去年七月,人大公布了该系学硕命题的新方向,将考试范围做了极大调整——很显然,此时选择报考人大,不确定性极高。刘佳琪还是坚持报了名。她以为,三年考同一所学校,是她的优势。但这次她还是失败了。临近考试,她发现新增的专业课范围无法复习完毕,压力大到“没法背下任何内容”。考试前一晚,她彻夜未眠,眼泪浸湿了大半个枕头,甚至跑去和父亲说——“我要弃考”。翻来覆去一晚上,她最后还是走上了考场,目的是“给过去四年画个句号”。在主观题卷面上,她写下了500字长文,回顾了自己考研的经历,以及从中探索到的痛苦。她已经不在乎分数,只想向出卷老师表达——“通过考研来选拔人才,没有必要”。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刘婧也认为,比起较为公平的高考制度,研究生考试更看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考研)群里爱说一句话,复习一年,你的分数涨得还不如分数线的多”。填报志愿只有一个,想在人海茫茫中胜出,除了分数,更重要的是同一专业报考的人数。考研两年,她有了颇为悲观的结论——“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名校推免生的比重越来越高,没考上的人连调剂都没学校要。”985院校招统招生的比重逐年降低,这正是当前的趋势。博雅数据库数据显示,在全国顶尖高校中,2021届研究生招生推免率与往年相比均有所提升。例如,复旦大学2020届推免率为30.4%,而2021届为33.8%。上海科技大学的推免率由2020届24.9%升至2021届的33.2%。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直更是建议,应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推免攻读研究生比例。不悔耗费几年青春,尝到失败苦果的人反而都在说——“不后悔”。王醉在法考、研究生考试中度过了三年,却在其中发现了法学的魅力。大学四年,王醉对所选法学专业提不起兴趣,“老师讲得天花乱坠,我听什么都觉得有道理”。她没法批判性地进行思考,还修读了“国际贸易”双学位,为的是方便转行。电视剧《小欢喜》毕业三年后,她用“很有意思”来形容法学类考试:“这就宛如高中的数学题,解的过程很开心,做对了更开心。”2021年初,得知自己考过了司法考试的主观题,王醉激动得留下眼泪。她说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带着委屈的难过。“终于轮到我拿入场券了”,有了律师从业资格的加持,王醉更感到考法学的研究生是一件必要的事。“既然有了入场券,为什么不再深入探索一下呢?”她打算先找份与律师相关的工作,等有能力养活自己时,“考上真正培养法律人才的院校”。刘佳琪也对现今结果感到坦然。她认为,考研等于花4年时间从自己的大学毕业。她学会了和自己和解,“人生就这么长,花了更长时间去明白,就能花更少时间去抗拒。”她还没找到能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但至少有一点很明了——考试不再是她能实现梦想的途径。日剧《悠长假期》与刘佳琪不同,今年,考研两次失败的刘婧打算抓紧申请季的尾巴,到香港高校留学。留给她的时间不多——2020年12月以前,留学从未被放进她的人生规划里。而现在,她要请中介写好申请文书,找老师签推荐信,最重要的是,考过语言关。三个月内考了三次雅思让她感到身心俱疲,但她坚持认为:“本科就出来工作是不够的。”本科学历的短板,不止表现在找工作的门槛和入职底薪上,她更在意的是后续职业发展的提升空间。一切都以职业发展为坐标轴,刘婧认为,研究生越来越多,所以“本科生不就更不值钱”。她还举了个例子,研究生学历的公务员,入职的职别为“四级主任科员”,比本科生的一级科员“少走了很多弯路”。两年过去,再回望她的考研路,她仍会想起在人大现场确认报名时的场景。校园的树郁郁葱葱,背着书包的学生从四面八方跑过来。刘婧当时内心忐忑,穿过校园的人海,她幻想自己不久后就属于这里,又担心这是最后一次离它近在咫尺。回忆到这,她分享了一篇心理学的文章。文内用重点句标注了哲学家叔本华的话:“不想太过悲惨的话,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要期望能很开心。”(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一提清华北大,在我国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小时候,如果被问长大了考啥大学啊?张口就来“考清华北大”。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知道清华北大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但每个学子都有一个清北梦,如果分数够,一定会选清华北大。703分,听着就很牛,这分报清华北大应该没问题,但是在今年的报考当中,天津的一位考生就得了703的高分,位列天津市143名,却没有选择清北,而是选择了QS排名第十五的南开大学的化学专业。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觉得有点不能理解,为什么放弃清北,选择南开呢?而且选的还是天坑专业:化学专业。学校、专业都不被看好,这可把网友急坏了:白瞎这些分了!这位考生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有自己的想法的:1、北大是可以上的,但自己的排名专业有可能被调剂,学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无法接受。2、自己痴迷化学,虽然化学饱经批判,但自己就是喜欢,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3、南开大学化学系综合实力相当强,学科评估仅次于清华、北大、中科大,自己的选择一定会得偿所愿,一点也不后悔。此学霸给出的选择的理由,不难看出,注重的是自己的兴趣,然后结合各校专业排名进行报考的。这样的答案很有说服力,我十分认同。因为提到注重兴趣选择专业,我后悔不已。女儿报考的时候,我就没有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而是选择了前景好,就业率高的专业,结果孩子上了大学后,对所学专业的课程无法投入进去,险些挂科,到现在仍然耿耿于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做感兴趣的事,会乐在其中,而且很容易出成绩。古往今来,多少发明,多少成果,多因兴趣使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之所以成状元,兴趣的因素也占很大的比重。而如今的高考填报,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独断专行,冲学校也好,保专业也罢,把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抛在一边,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北京市教育科学院做过一次调查: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将选择别的专业。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在报考志愿时,有很多学生是被动接受,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如何能学好学精?天津703分的考生,他喜爱化学,在学习过程中,会全心投入,并不断钻研,相信经过几年的打磨,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就算化学专业是个坑,如果能弄出点名堂,也会把这个坑填平。基于此,笔者建议家长朋友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针对孩子的兴趣,多加培养和鼓励。在孩子人生的重大转折——高考志愿填报时,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