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600年,织就南京云锦阴阳路

1600年,织就南京云锦

前几天,小布和朋友逛展,突然看到组作品。小布说:“这不是南京云锦嘛。”朋友说:“这明显是西方风格,你看,很像洛可可艺术,怎么可能是南京云锦。”到底谁才是对的?创承空间 江苏省文化产业协会主办17世纪,中国正处明朝,织锦工艺日臻成熟,形成了南京丝织提花锦缎的地方特色,也就是此时,南京云锦被明朝使节带到了西方。19世纪,经过200多年演变的云锦花样又跟随外国洋教士回到清朝皇廷,进入宫廷图谱。所以从外表看,这幅云锦的花样类似西方的曼陀罗花,但实际上,它使用了中国传统的缠枝元素,结构连绵不断,蕴含生生不息的东方哲学思想。技法上,则使用了南京云锦的“妆花”织造技艺,纯手工制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南京云锦~什么是云锦,就是给彩霞做的衣服咯。南京云锦的历史东晋末年,刘裕灭后秦,将后秦的百工迁到南京,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带到南方,丝织业像火箭一样迅速发展。云锦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折枝、蝙蝠、牡丹、鱼、石榴、桃、龙、凤、麒麟、江崖、海水、如意云等等。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朝廷在秦淮河畔的斗场寺附近设置锦署,史称“斗场锦署”,锦署标志着云锦正式诞生。如此算来,南京地区的丝织业已有1600年历史。史学界这么划定年份是有原因的:后秦百工中的织锦工匠是继承了两汉、曹魏、西晋以及“十六国”前期的织锦传统技艺,而“十六国”前期的少数统治者尤其钟爱织金锦,这正是云锦的主要特征之一。到了元代,蒙古人对金装饰的织物非常感兴趣,大量生产“纳石失”(就是一种贵重的织金锦,叫波斯金锦),他们用真金妆点官服,使得“织金夹银”的云锦脱颖而出。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南京设立专门为元朝皇室和百官织造缎帛的“东、西织染局”。古代云锦残片明清两代继承元代传统,在南京建立官办织造机构。↓↓↓明代在南京设立的官营织造机构有南京内染织局(南局)、南京供应机房、南京神帛堂等。在技艺上,明代发展了“妆花”织造技法(“妆花”是南京云锦其中的一种技法,下文详细介绍),并将其运用到纱、罗、绸、绢、绒等不同质地的织物上。皇帝一件龙袍,基本要耗费两年时间。云锦《一品官鹤补》局部 云锦博物馆供图清代,南京云锦业发展到鼎峰,官府在南京设立江宁织造局(署),织造的重点基本都是大红蟒缎、大红缎、片金、折缨等高档织物,是御用织缎的主要织造部门。官办织造机构发展得好,民间织造业也没闲着。有资料显示,丝织业兴盛时,南京有30多万人以丝织相关产业为生,年产锦缎上百万匹,造就了当时南京最大规模的手工产业。至今,南京仍在沿用与云锦业相关的老地名,如绒庄街、颜料坊、红花地、踹布坊等。插一句:过去人丝织染色主要用植物染料,比如黄柏、姜黄、苏木、槟榔、红花等,南京的红花地名称就是这么来的。南京云锦又被称为“天衣”,专为帝王将相、王妃公主们做服饰,自然有着鲜明的宫廷文化烙印。图案布局饱满丰盈,黄色、正红、石青等大色块冲撞在一起,金碧辉煌。想想也是,帝王站在高高的远处,君临天下,他想要的是所有人一眼就望见他,风乍起,依然气势恢宏、风度不减。风月分将秋一半。昨夜月明今夜满。有人笙鹤御风来,玉绳转。银河淡。凉入天孙云锦段。——南宋诗人洪咨夔《天仙子》词赞得就是灿若云霞的云锦南京云锦为什么珍贵?提到云锦,很多人以为只是一种技法,其实呢,云锦分织金、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其中“妆花”是云锦织物中色彩最华美、配色最丰富的织物。南京手艺人圈里流传一句话,“跑马看妆花”。骑在奔驰的马背上看妆花织物,只能是一瞬间的工夫,想要立即得到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当然是靠色彩的冲击啦。时代发展到今天,“妆花”这种独特的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化机器替代。一来是原材料娇嫩,“妆花”很多使用的是孔雀羽线和扁金线,前者是鸟的羽毛,后者是牛皮纸与金箔捻成的线,很容易因为无法控制力度,把线扯断。标出为孔雀羽线,其余为绒线二来在于独特的织造工艺——逐花异色(也叫通经断纬),这就解释了云锦为啥能颜色这么丰富。织造时,纵向的经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横向的纬丝根据图案花纹跟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图样变一色就要换一色梭,花纹就是通过不同颜色的丝线梭子往返交织而成,所以从云锦的背面可以看到很多“断开”的线头。可以看出,云锦的背面并不平整也正是如此复杂的工艺,一幅云锦可以配上不同种的花色,这是机器做不到的。机器上色依靠一层一层的布料覆盖,所能达到的颜色上限约是8色,而对于“妆花”来说,一幅成品有100多色也不成问题,并且能达到色彩的浓淡、层次和节奏。水红、银红配大红;葵黄、广绿配石青;藕荷、青莲配紫酱;玉白、古月配宝蓝;秋香、古铜配鼻烟;银灰、瓦灰配鸽灰;枣酱、葡灰配古铜;深、浅古铜配藏驼......云锦配色的奥义都在这里。复制万历皇帝龙袍的故事1958年,定陵文物出土,万历皇帝的龙袍备受瞩目。出土后,龙袍在短时间内碳化,过去的颜色几乎无法辨认,有些地方还有破损。这件龙袍的全名叫“孔雀羽织金妆花柿芾过肩龙直袖膝栏四合如意云纹纱袍面料”,文物专家后来在这些龙袍料的腰封上,查到它出于江南织造,确定了龙袍料正是南京云锦的巅峰之作。于是龙袍的复制工作就落到了南京云锦研究所(全国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身上。明万历红地如意云纹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云锦博物馆供图复制工作有多难?龙袍使用了大量金线和孔雀羽。首先要把金块制成金箔,两人相对而坐,轮流举锤,经过3万多下的锤打,把一块厚重的黄金,变成轻如鸿毛的金箔,再把金箔粘在一种特殊纸张上,压紧抛光,最后裁成条,剥出金线,和蚕丝相互缠绕,捻搓成金丝线。至于孔雀羽,从云南等地收集孔雀掉下的羽毛,然后把羽毛拿回南京,叫人一根根地用手工捻成线,整个龙袍复制所需孔雀丝线长达300多米。1984年,历时5年复制的万历皇帝妆花纱龙袍终于下机,传世稀珍原貌重现人间。岁月在双手留下斑驳的印记,触摸这些沉默无言的木机,仿佛是与和未来进行了一跨越时空的交流。一生痴绝,成就好手艺一件云锦,从图案设计,到最后织成产品,生产工序极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部分,即纹样设计、挑花结本、造机、原料准备、织造。木梭纹样设计:要织一个纹样,首先要把小图放大成大图,再填上颜色,然后在图案上打上一个个小格,称为意匠本。挑花结本:用结绳记事的办法,将图案结成一团团纱线,这个过程很像是计算机编程。花本程序好似密码,蕴藏在这一个个绳结之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传承人郭俊 准备好原材料:云锦的主要原料是蚕丝和金线、银线,根据图案需要还需要用到各种鸟兽羽毛如孔雀羽线等。造机和织造离不开大花楼机,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这种织机,它算得上古代织锦的“活化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传承人周双喜造机是将所需要的经丝按要求安装到织机上,打范子、范子吊装、柱脚准备、数丝、引纤、拾绞、捞筘等。织造时,上下两人在织机上配合操作,楼上的那位根据花本要求,提起经线;楼下织手对织料上的花纹妆金敷彩,抛梭织纬。一根纬线的完成,需要小纬管多次交替穿织,自由换色,工艺十分复杂,上下两人配合,一天能织5—6厘米,所以云锦有“寸锦寸金”之说。手工妆花云锦面料 云锦博物馆供图周双喜说,有人把“挑花结本”叫做计算机的“二进制”算法。画工是产品设计师,“挑花结本”的艺人是程序编写员,织工运行程序,而织机是“3D”打印机。织工们要“打印”出皇帝的这件龙袍,需要运行“挑花结本”编出的100多万个程序。看着满头白发的郭俊老师一点一点地绘制图样,小布问,到了今时今日,这些老手艺还有存在的意义吗?“它能让人保有创作的热情和灵感呀。”70多岁的郭俊说,做了40多年的匠人,择一事,终一生。生活为什么离不开手工艺?机械是冰冷的,手工艺是有温度的。这种温度不仅体现在创作者心手一体的传递中,更存在于创作者与使用者贵乎心知的神交中。第十七期

人之所引

历时八年四次冲刺 南京云锦申报联合国“人类非遗”终获批

在古代丝织物中,最高档的是丝绸,丝绸中最高级的是织锦,而织锦中最高贵的则是南京云锦。四大名锦中,成都蜀锦以产地命名,苏州宋锦以朝代命名,广西壮锦以民族命名,惟有南京云锦是因面料灿若云霞而得名。《说文解字》中锦,从帛,金声,云锦是名副其实的含金织物,用昂贵的金丝、银线、孔雀羽绒的材料,两名织工合作操一台大花楼织机,一天也只能织五六厘米长,真心是“寸锦寸金”!在南京云锦博物馆,看到那些精致得无以言表的织物时,我惊诧得找不出任何词汇来形容。而看图片,是看不出效果来的。看大图整体,你看到的是美术图画;看小图细节,你看到的是纺织技术。只有看实物,才会震惊于人类在手工操作年代的智慧!如果你想理解我的表达,还是自己到博物馆看一看吧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明代诗人吴梅村在《望江南》描述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但明代时并没有“南京云锦”这个词,那时入宫的缎子称“库锦”“库缎”和“妆花”。“云锦”一词,来源于清代道光年间设在南京的“云锦织所”。而行业中“云锦”最早的文字记载,语出民国南京的《工商半月刊》杂志。因其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色彩典雅富丽,宛如天上彩云般的瑰丽,又只有南京生产,故称“南京云锦”。云锦的视觉效果就是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深究其珍贵的理由,一是原料臻美,二是工艺繁复,三是成品华美,这种源于纺织面料的精致奢侈,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有“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之誉。这是为什么呢?以”织金夹银”为主要特征的南京云锦,在元、明、清三朝即为皇家御用贡品,长期专供皇室冕服,故而在织造中不惜工本,精益求精。不仅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而且集绫、罗、绸、缎、纱各种生产工艺之大成,其造型设计、织造技术、风格艺术及流派传承,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有“皇族特供”这一背书,云锦配色自由,浓艳大胆。主调艳丽,配色浓烈,金色是特有的底色,以大红、深蓝、宝蓝、墨绿等深色打底,显得富丽堂皇、庄重深沉。“色晕”的饰法表现色彩的层次变化。以不对称的色彩来搭配,充满神秘意境,展现高于生活的幻化美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 是南京云锦的又一特点。图案富丽硕大,变化多样,寓意用谐音、比拟、联想等方式,表达子孙昌隆、吉庆有余、健康长寿、功名富贵、五谷丰登、六合同春等冀望,气魄雄浑的游龙、盘凤、麒麟等富于想象色彩的纹样,展现图腾的信仰和无上的权威,也体现了悠远神秘的魅力。明快醒目,豪华典雅,反映出民族心理特有的追求。云锦以“妆金、妆彩、妆孔雀羽”的三妆为特色,产生浮雕镶嵌式的立体效果,表达的审美境界和文化艺术的魅力,将配色技术和织造技术均发挥到极致,体现了科技与美学的交融,成为史上最珍贵、工艺水平最高的丝织品种。唯一不可被钢铁机电取代的物质遗存第一次看到大花楼织机,场面把我给震撼住了。那是在苏州丝绸博物馆,专门的一个展室。庞大的木质织机,珍贵到不许人拍照。正凝神端详其繁复的构造,听得里边有人在谈话。遂循声望过去,唬一跳,一个人高高地凌空悬在一个架子上!仔细打量应该是跨坐在上边,四五米高啊,快顶到天花板了。想当然地以为他们是在维修设备,但他也不肯回答问话,周围也没什么导览的说明,怀着一腔狐疑离开了。第二次看到大花楼织机,场面也给我震住了。这次在南京云锦博物馆,专门一个大厅。一列六七架织机,都那么庞大,比现代钢铁机器看着要壮观。俩人一组,一高一低地操作着,将“纹刀中的扁金伴着木梭送进由综片带动起伏的织口”——不明觉厉,完全看不懂这文案说明的是什么。只是觉得速度太慢了,效率很低。附近厅里有详细介绍,才得知这个机器确切名称叫“大花楼木质提花机”。由拽花工和织手两个人合作操纵。坐在织机上部的那位是拽花工,负责提升经线;织手坐在下边,负责织纬。织手要做到“足踏开口、手甩梭管、嘴念口诀、脑中配色、眼观六路、全身配合”。两人一天仅能织2寸左右,端地是“寸锦寸金”哎!大花楼木质提花机标准高4米、长5.6米、宽1.4米。不知道价值几何,但会做的人没多少,应该不便宜。因为构造极为复杂,由1924个构件组成,是中国4700多年丝绸织造史、3000多年的织锦历史中,唯一流传至今尚不被现代机电一体化的机器取代的织机!正是这繁复的妆花“挖花盘织”、“逐花异色”之技艺,劳动强度大、工艺水平高,全凭人的记忆编织的,是地地道道的传统手工织造工艺,无法机器化大规模量产。据说,南京云锦研究所作为南京云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一度有20多台大花楼,200人的团队。但此工艺需手传口授,才能相传,而现在能驾驭这个大花楼的技师不足50人。不少名贵云锦品种已经失传南京云锦有1500年的历史了。其中的工艺“织金饰”约始于元代,“彩色妆花织金饰”则盛于明清两代。而这三代都将云锦纳入官办管理体制,御用历史达700年。元代中央政府在南京设立的织造机构,叫“东、西织染局”,均属内廷,产品专供御前及中宫使用,生产龙袍、蟒服和朝官官服及各色花素锻匹等丝织物;明代朝廷继续在南京设“内织染局”,又称“南局”,还有“神帛堂”、“供应机房”等。内染织局织造御用缎匹,神帛堂织造皇帝祭祀天地、祖宗、神祗、历代帝王、功臣及孔子等的丝织品,供应机房织造御用的芝丝纱罗缎匹与各色花样袍服;清政府直接在南京设“江宁织造署”,专督云锦生产。这是与苏杭两地并行的三大织造署之一。经学术论证,江宁织造署就是江宁织造府,府、署一体,是同一意思,“府”更强调前办公后居住的功能概念。而织造府位尊权重,不仅专事纺织纳贡,还相当于中央巡视组和驻地特派员,负责监察地方吏治,负责“向皇帝打小报告”的,非朝廷的亲信不能任用。南京云锦生产规模巨大,技术分工精细。官府通过“领织”“收购”“采办”等方式,向民间搜罗缎匹,极大地刺激了锦缎业的繁荣,民间织锦之风炽盛,形成南京提花锦缎独特的地方特色。相传,当年中华门地区大致有3万多台织机,男女织工15万人左右,坊间一片灯火辉煌,机杼之声彻夜不绝。那时候,染坊多设在城南秦淮河两岸,今雨花路扫帚巷附近就是“漂丝码头”旧址;丝市集中在今镇淮桥西南的沙湾。20多万人以此和周边产业为生,年产锦缎上百万匹,产值逾千万两白银。清末,时局动荡,国库空虚,随着光绪帝下诏“著将江宁织造裁撤”,历经元明清三个3个朝代,有620多年历史的江宁官办织务,就此宣告终结。而依靠手传口授延续下来的这项手工技艺,史书记载过的不少名贵云锦品种,在此阶段竟至失传了!江宁织造府与红楼梦的关系南京的云锦博物馆和江宁织造博物馆、苏州的丝绸博物馆,都有专题提到江宁织造府与历史名著《红楼梦》的不解之缘。金陵南京是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其家族史上一门3代4人先后任江宁织造达65年之久。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有5次将行宫设在织造署,当时负责织造署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钟鸣鼎食的织造世家,烈火烹油般的显赫尊崇,由此可见一斑。这些家族历史记忆,为曹雪芹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南京别名石头城。书中的大量故事元素取材于南京城的历史掌故,大量的生活细节源于家族经历。《红楼梦》中展现了各色云锦服饰,如“大红金钱蟒”“石青金钱蟒”“大红金蟒”“大红妆缎”“蟒缎”“雀金裘”等。所谓妆缎,即云锦妆花缎,蟒缎则特指其中织有“蟒”图案的妆花缎。这些宫中用物,一般民间文人是叫不出名堂来的。然而,盛极而衰,沧桑无常。因“亏空织造库”和银缎匹衣料质量“粗糙轻薄”,以及史学界很难定论的深层政治朋党原因,曹家被革职查办,并罚没家财。而曹雪芹也最终潦倒窘迫困顿而终。史载曹雪芹于康熙50年,即公元1711年出生在江宁织造府,13岁前都在金陵长大,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虽然金陵痕迹在小说中处处可见,但数百年后的今天,江宁织造府已然踪迹全无,空遗一个“大行宫”的地名。如今,因红学家周汝昌建议而修建的”江宁织造府博物馆“,只是经查勘找到的原址罢了。四处征集来的展品,为了展而展,其实也无多大凭吊价值。云锦必然是南京的南京云锦的产生和繁盛与城市发展史密切相关,最早可追溯到三国东吴时期,当时首都建邺即现在的南京。云锦的主要原料是真丝,而秦淮河中游的江宁“土地肥沃,桑林茂盛,桑叶肥润”,蚕丝光洁如银,漂染后色泽艳丽。秦淮水中特有的单宁酸,在染色时起到增加光泽度之效,且适合漂染深色丝品。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南京成为云锦之乡。经历过元明清三朝官办织锦机构的繁盛后,到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南京仅剩4台织机,8名织锦工人。当时南京唯一还在生产云锦的地方,是清代就有的中兴源丝织厂,成为南京历史最古老也是最后的织锦工厂;1954年,南京市成立了云锦研究工作组;1957年正式成立云锦研究所。经过抢救式保护,云锦技艺得以传承并有所创新。“成功地科学地复制了”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等,使弥足珍贵的传统绝技不致湮灭。云锦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繁杂,工序极多,每道工序的工艺都有很多谜一样的诀窍。而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评价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是中华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进入新世纪,南京云锦被国家列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项目”,曾历时八年,先后三次向申遗冲刺均告失利,直到第4次才申报成功。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云锦工艺对人类文化的影响终于得到认可与提升。

杀手们

厉害了!南京云锦研究所 成功仿制西汉时期棉袍 用极细的毛笔绘制

印花敷彩纱,是目前已经被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早将印花与彩绘相结合的丝织衣袍面料,它证实了有关"画衣""画文"的文献记载的可靠性。因此,印花敷彩纱丝棉袍,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馆的重要文物之一。然而,这套印花敷彩纱丝棉袍自1972年从马王堆遗址出土后,因环境骤变,导致它的纤维强度大大降低。长期展览,暴露在阳光、氧气中,加速了印花敷彩纱丝棉袍纤维的老化,原件已经十分脆弱,仿制工作迫在眉睫。南京云锦研究所的专家团队,成功完成了对它的复制工作。而复制的难度,可真不小。印花敷彩纱丝棉袍用印花敷彩纱做袍面,素纱做衬里,内部填充丝棉絮。从研制纺纱开始,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近两年,完成此次复制。其中,最难的当属在纱面上绘制纹样。纱面料轻薄、平整,笔尖轻轻滑过,就可能起皱。而纹样本身样式复杂,更是考验了复制人员的细腻程度。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团队负责人杨冀元说:“我们用极细的毛笔蘸取颜料进行绘制,在绘制的过程中如果过干,颜料就不太容易附着上去,如果过湿的话,颜料就极易晕开。”与此同时,印花敷彩纱丝棉袍经历了2000多年后,由于风化等因素,导致在其原有鲜艳色彩上,又出现微妙的"暗红色"衬在纹样底部。如何还原这种自然的"陈旧感"?对于复制团队来说,又是一个挑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团队负责人杨冀元说:“买颜料,光南艺后街我们就跑了不下去十几次,我们买了各种颜料,例如丙烯、水粉、水彩、国画、纺织品颜料、色精等,但是用水配比的时候,我们发现水一旦进了素纱以后,它的晕特别特别快地容易晕开。我们做了很多次试验,反复试验,用各种胶、水进行配比。”最终,复制团队使用尼龙胶和丙烯颜料还原七彩纹样的色彩,用色精、纺织品颜料等还原色晕部分。目前,印花敷彩纱丝棉袍已交付湖南省博物馆,未来有望替代原文物进行展出。(报道/吴伊端 王从)(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比干剖心

南京云锦:传承与传播需两翼齐飞 非遗文化保护才能走更远

6月11日至12日,“小家大家国家,坚守传承发展”——家风建设与基层社会治理南浔案例分享暨中华老字号家风传承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举行。扬子江药业、兰州佛慈、浙江寿仙谷、南京云锦、恒顺醋业、重庆登康、中茶、东阿阿胶等知名企业代表及业内专家学者齐聚南浔古镇,共话家风文化传承发展,共商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6月12日,在中华老字号家风传承活动上,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伟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诚实做人认真做事”是南京云锦数十年沿袭的家风。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伟发言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自1957年(时为南京市云锦研究所)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南京云锦的设计、织造、销售和研发,并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充分融合,其创意产品在国内外赛事中屡获大奖,精美的作品深受中外宾客喜爱。同时,作为一个正宗并拥有完整传承谱系的南京云锦传习基地,还被国家文化部列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当下,非遗文化保护面临数字化挑战。李晓伟说,新时期非遗保护离不开数字化模式,传承和传播是非遗保护的两个翅膀。一是要坚守信念,培养接班人,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二是要不断引导需求,增加体验感受,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方能更广泛的传播。只有双翼展翅,非遗文化保护才能飞得更高、走得长远。未来,南京云锦除了要坚持做好文物复制工作外,还要注重融入国民生活。首先,要在继承传统中勇于创新,包括从原料、题材、市场运用等各个方面大胆尝试。其次,要强化云锦的传世功能,使云锦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转化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举办地位于水乡南浔,地处太湖之滨,这里书香绵延,人杰地灵,世代相承的家风文化涵养了古镇深厚温润的文化底蕴,也昭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自信。在素有“文化之邦”的南浔古镇开展中华老字号家风传承活动,无疑是古镇文化与老字号文化交流融合的创新典范。本次活动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办公室、新华每日电讯主办,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承办,中共湖州市南浔区委宣传部协办,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特别支持。

王峰

南京云锦,寸锦寸金的皇家织锦,几近失传又重获新生

南京云锦,以其美如云霞而得此名,云锦和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称为四大名锦,南京云锦位于首位,是人类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明万历红得如意云纹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今天,南京云锦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很多人不知晓,在中国织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云锦,经过了近代战争的洗礼,解放时只剩下了织机四台,传承人只有四名老人。如果不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持续关注、督促,南京云锦很有可能就这样失传。云锦的故事,也如风雨过后彩云映日,充满着艰辛,却也迎来了好结局。六朝风流,寸锦寸金云锦,被誉为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南京云锦,脱胎于秦汉的“楚锦”和“汉锦”,直接融合了三国时期“吴锦”技术。东晋时期,建康城之中设立了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斗场锦署,这就是南京云锦的正式发祥地。(古代云锦残片)从元朝开始,云锦就一直是皇家服饰的专用衣料,服务皇家700多年之久。在云锦的历史之上,明代的妆花织物代表着技艺的最高水平,至今仍旧无人可以超越。在清朝,南京设置了“江宁织造署”,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20余年。清朝乾隆年间,江宁织造署发展到了巅峰,曾有三万多台云锦织机,织工多达30多万余人,而当时南京的人口也就在90万左右。云锦成为了当时的南京支柱产业,在南京也有“秣陵之民善织”的美誉。1600多年来,云锦是我们迄今为止唯一不能被机器加工取代的制造工艺,它富丽典雅,色彩浓郁,质地坚实。云锦产量极低,价值昂贵,因为其织造工艺非常复杂繁琐,云锦完全靠人的记忆来完成编织,两个人一天工作8个小时,也就只能织出5厘米左右的云锦。(云锦《一品官鹤补》局部)云锦深深烙印在了南京这座古城的记忆之中,明代南京的金陵十八坊,织锦坊就是其一。南京诸多地名,都能看到曾经这里云锦事业的繁华——红花地,是当年种植红花的种植地,红花是云锦丝线染色的原料,锦绣坊、罗帛地、丝市口、颜料坊、仙鹤街、大行宫……每一处都见证了的云锦发展的历史。艺术瑰宝,书中云锦云锦,这个名词最早出现在两晋,《海赋》之中有云:“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作者将云锦的美和珠宝之美相比较。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酬崔十五见招》之中云:“尔有鸟迹书,相招琴溪饮。 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北宋王安石也有诗句:“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在诗人的心中,云锦是美好的象征,被赋予了诗意,皇室追捧,名人赞颂。(南京江宁织造府博物馆)描绘明清时期云锦织造技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其实还是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的创作地点是在南京,曹家数代人掌管江宁织造局共计65年,江宁织造局对《红楼梦》的影响是巨大的。《红楼梦》之中有大量服装的描写,色彩、材质、款式、纹样细致入微,大观园之中的主子们穿的大多是云锦制作的衣物,在曹公笔下极具富贵感,也说明曹雪芹耳濡目染之下,已经对云锦有了非常透彻的了解。看过《红楼梦》的朋友一定对晴雯病重时补的孔雀金裘印象深刻,孔雀羽毛捻成丝线的,加入金丝和各种色彩的丝线同时使用,最终才织成了美若云霞的锦缎,这种云锦是真实存在的,在史料上也有着明确的记载。(孔雀羽线)南京云锦,陪伴着南京走过了曲折的1600年,被赋予了更高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积淀。几近失传,重获新生从晚清开始,因为外来侵略战争,社会动乱,百姓朝不保夕,民间艺术受到重创,南京云锦不断衰落,几近失传。1956年,周总理在北京参观了埃及织锦展,询问江苏的同志们南京云锦的状况,听闻南京云锦濒临失传,周总理殷切指示:“一定要把云锦工艺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这是建国以来国内的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可见当时国家恢复云锦的迫切和决心,研究所的地址就设置在南京新街口,所长为陈之佛。开创伊始,研究小组必须攻克资料奇缺、经费拮据、场地狭小等问题,为了寻找当年的云锦图案,研究小组成员们前往民间、博物馆广泛收集,临摹,尝试复原。当时研究所请来两名名传承人——出身挑花世家的“张挑花”张福永和无师自通的挑花大师吉干臣,这两位传人一边带徒弟一边帮助整理资料,是研究所之中的灵魂人物。当时的研究所,年轻的学徒们管两位传承人为“师傅”,其他的艺术家、研究院则称为老师。两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仅仅是口传心授,没有任何教材,年轻人们边学、边问,自己揣摩。(听障人员就业云锦研究所)师傅们从没有这样系统地带过徒弟,他们话很少,徒弟做对了不说,做错了也不会告知原因,全得靠徒弟们自己想。两位老人在云锦行业做了几十年,各自有各自的主见,经常因为意见不合而争吵,两人的辩论倒成了学生们琢磨门道的的好机会,有了点思路,他们就立刻记录下来。两位老师傅吵起来谁都不让,和好了之后又继续去喝茶。无论是张永福师父细致的图案还是吉干臣师父独到的挑花方法,都给了学徒们很大的启发。经过了几十年的收集、整理和保护,濒临绝迹的云锦薪火相传,云锦所也也不断发掘和恢复历史上已经失传许久的珍贵织物和工艺技术。那些曾经在《红楼梦》之中出现的华服,那些在古诗词之中记载的名贵织品,得以重现人间。2009年,南京云锦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让无数南京人兴奋的大事。2010年,“南京云锦”专用邮资封在南京上柜,这是继1969年发行“南京长江大桥”专用邮资封之后,时隔42年再一次发行的与南京文化有关的专用邮资封。南京云锦,和南京长江大桥一样,是现代南京的形象标志,而和云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也位于云锦所之中,老一辈艺术家们用毕生心血将这项濒临失传的伟大中华遗产传承了下来。

豆尔

助力非遗传承,南京云锦研习班今开课传授“国宝”云锦秘笈

“寸锦寸金”的南京云锦是如何织出来的?7月28日上午,由江宁织造博物馆举办的2020年度“溯源·实践·畅想——南京云锦织造研习班”正式开课。本次课程持续四天半,来自南京等地的10名云锦爱好者,将在中国织锦工艺大师、南京云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周双喜和杨玉柱两位大师的指导下,系统了解云锦的历史、织造技术,共同织就一场非遗盛宴。此次课程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长三角城市网将对本次活动进行全程图文直播。非遗传承人周双喜向学员们讲述云锦历史据江宁织造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开设的“南京云锦研习班”为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的公益活动,旨在以南京云锦的历史为背景、南京云锦的织造流程为主线,通过“微讲座”、“文化行走”、“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南京云锦工艺的纹样设计、意匠设计、挑花结本、上机织造等主要环节展开全面教学,引导学员感知南京云锦文化、体会传统工匠精神、感悟传承的意义。云锦“九龙图”抛梭打纬万千次,霓彩云裳方始成。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南京云锦家喻户晓。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且有“寸锦寸金”之誉,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云锦兴于六朝,衍于宋元,盛于明清,与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锦,而云锦位居其首。从“斗场锦署”的诞生到“汉府机房”“江宁织造”“中兴源缎号”的兴衰,云锦是怎样穿越千年丝线缠绵,来到我们面前的呢?想要深入了解云锦的发展历史,不妨到江宁织造博物馆一探究竟。江宁织造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坐落在南京长江路历史街区,原址为清朝江宁织造。由著名建筑学家、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纲设计,山水写意、飞檐灵动,与周边的车水马龙形成了鲜明对比,乃古典园林和现代设计完美融合的典范。博物馆常设江宁织造厅、云锦馆及红楼梦馆等。博物馆讲解员带领学员们参观博物馆在博物馆一楼的江宁织造厅,可以了解到江宁织造的历史。云锦的产生和发展与南京的建都史紧密结合,又与南京作为中国江南丝织业重镇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417年,东晋在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迄今已有1600年历史。清代在南京设有“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郎中2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博物馆负一楼的云锦展区,展示了各式各样精美的云锦织品,色彩之绚丽、工艺之繁复让人眼花缭乱,每一件展品都暗藏织造“密码”,让人不得不为古人的智慧所叹服。江宁织造博物馆是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宣传展示基地。在2018年以前,云锦织造技艺的非遗保护单位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仅有南京云锦研究所一家。为了进一步推动云锦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南京市决定增补一批市级保护单位(生产性保护基地)及宣传展示基地,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促进云锦行业传承和创新发展。经过激烈的角逐以及专业严格的评审机制,最终,包括南京云锦研究所有限公司、江宁织造博物馆在内的6家单位脱颖而出,获评市级宣传展示基地。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习课的主阵地——江宁织造博物馆负一楼的教学工坊,是南京市第一个面向社会提供免费专业培训的“云锦课堂”。江宁织造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云锦技艺,江宁织造博物馆从2018年起开办云锦研习班,邀请非遗传承人担任指导老师,以公益化、专业化的形式免费向社会招收学员。从此,云锦传承有了“专业课堂”。学员们聆听讲座今年,是“云锦课堂”开课的第三年。据工作人员透露,本次研习班开课消息发布后,报名者络绎不绝,经过综合考量,最终选出10名学员。这些“云锦粉丝”来自全国各地,有的学员们甚至自费买车票、住宾馆,就是希望能学到这门古老的织造技艺。过去,人们只能通过展览、展演看热闹,如今,在云锦大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员们变身“宫廷画师”、“编程员”、“织布女”,亲自学习织锦全流程,从“远观”变成“近学”,感受自然大不相同。上机实践为本次课程的亮点,学员们将坐上大花楼织机,体验织造“织金小团龙”云锦纹样,完成自己的“毕业成果”。相信通过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南京云锦神秘的历史渊源和奇特的生产过程,助力南京云锦的传承与发展。(陈娴)

鹅卵石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古之美韵,衣着承之,走近老字号南京云锦

引言:“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云锦是南京传统的提花丝织工艺品,是南京工艺“三宝”之首。由于其用料考究、织造精细、锦纹绚丽、格调高雅,宛如天上的彩云般瑰丽,故称“云锦”。 南京云锦继承了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又融会了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的巅峰状态,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璀璨结晶。传创历史中国是一个丝绸大国,是桑蚕丝帛的发源地,已有七千年的历史。南京云锦的历史可上溯到一千五百九十年前,即东晋政府在秦淮河畔以长安迁来的百工为主力而创建的“锦署”之时诞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丝织品种登上历史舞台。织造工艺织造技艺:南京云锦用老式的提花木机织造,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提花工坐在织机上层,负责提升经线;织造工坐在机下,负责织纬、妆金敷彩。两人一天只能生产5-6厘米,这种工艺至今仍无法用机器替代,故而有“寸金寸锦”之说。织造材料:金线在织物中大量运用是云锦的一大特色,尤其是“三色金”的使用,使得云锦的色彩更富于变化。真丝则是织造云锦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它良好的吸色性是云锦色彩表现的重要保证。鸟兽的羽毛是云锦织造中会用到的特殊材料。如孔雀羽毛色彩斑斓,在光线照射下,用孔雀羽织出的云锦会折射出变化多端的色彩,显得异常华丽。工艺过程:云锦生产过程极其繁杂,其工序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部分,即纹样设计、挑花结本、原料准备、造机和织造。品种类型云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品种,大致可以分为“妆花”、“织金”、“库缎”、“库锦”四类。“妆花”是云锦织造工艺中最为复杂的品种,也是最具南京地方特色和代表性的提花丝织品种。它用绕有各种不同颜色彩绒的纬管,对织料上的花纹做局部断纬挖花盘织。这种织造技法配色自由,不受组织结构的限制,故“妆花”的特点是色彩丰富。南京云锦的代表品种之一“金宝地”,即是妆花的一种。其用圆金线织满地,在金地上织出五彩缤纷的花纹,成品极为富丽堂皇。配色艺术《六书故》云:“织彩为文曰锦”;李时珍《本草纲目》“锦”的释名说:“锦以五色丝织成文章,故字从帛从金…”可见,优美的纹饰和富丽的色彩,是决定“锦”华贵的最重要因素。南京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运用“色晕”层层推出主花,富丽典雅、质地坚实、花纹浑厚优美、色彩浓艳庄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图案构成云锦图案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枝”、“锦群”几种。云锦图案的纹样设计,除“织成”形式的织品比较复杂费工外,用在匹料上的纹样很多是运用设计技巧或制作技术,巧妙地做到以简达繁。在传统设计方法中,有一种叫做“四方连续、八面接章”的图案构成方法。设计单位纹样时仅先设计半个,将其复制后倒转过来对接拼合,即为一个完整的单位纹样。(在循环连续时,可以做到:上下、下上相续可以接章;左右、右左相联可以接章;上下颠倒,上与上可以接章,下与下也可以接章;左右颠倒,两边相联皆能接章。)价值地位南京云锦始于南朝而盛于明清,是至善至臻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珍品。它与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与苏州缂丝并誉为“二大名锦”。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和世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2001年,南京云锦正式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次仅排于古琴之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研究院所南京云锦研究所成立于1957年,是新中国第一家工艺美术类研究所,作为中国唯一的云锦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着云锦继承和保护的历史重任。南京云锦研究所是中国云锦研究、开发、生产专业机构,也是南京云锦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单位。2009年南京云锦研究所被国家质检总局核批为首批地理标志使用企业,以及文化部批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研究所现有四层共计1500平方米作为展示陈列。一层是云锦生产工艺展示大厅,有13台多品种云锦大花楼木织机生产展示。二层是历代丝绸文物复制精品和云锦妆花各类花色品种的展示,时间跨度从战国到明清至现代。三层是中华织锦村,展示中国少数民族的各种织锦绣机器具和实物,以及民族服饰、生活用品等。四层为云锦及少数民族服饰展览,有模特展示云锦现代服饰。

岂不命邪

南京云锦亮相央视!和董卿一起遇见非遗之美!

6月9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读懂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昨天晚上,期待已久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非遗公开课》在cctv-1播出,南京云锦惊艳登场!云锦嫁衣惊艳全场从古至今,人们对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脚步,而一个女人最美的时刻,莫过于出嫁的那一刻,一曲卷珠帘,展开千年云锦带去的清代龙袍是最新成果熟知南京云锦博物馆的网友都知道,南京云锦曾经还原过多件龙袍,其中包括万历皇帝朱翊钧的三款“龙袍”。而且,云锦研究所还原的第一件龙袍就是定陵博物馆的万历龙袍。那为什么这次选择了一件乾隆皇帝的龙袍登上央视舞台呢?云锦项目国家级传承人周双喜告诉叶子,这次节目是由文旅部等部门与央视联合录制的,选什么样的云锦成衣展示都是经过相关部门反复论证的。“清朝与现代人在时间上更接近一些,对全国观众而言,明代有些遥远。”据介绍,这件乾隆皇帝龙袍全称叫“明黄色地织五彩八宝金龙纹妆花缎吉服袍”,是乾隆皇帝在春季里坛庙祭祀及吉庆的日子里所穿的一种礼袍。“这件龙袍是南京云锦研究所最新完成的一件成品,是按照故宫博物院的藏品还原出来的。”周双喜说:“以前我们复制龙袍都是由国家文物局下发任务,现在我们和定陵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直接联系。”大花楼织机也搬上了央视今年2月份,秦海璐作为《国家宝藏》的国宝守护人,化身对爱情执着勇敢的长干里绣娘,讲述了一段因大报恩寺塔结缘又因塔分离的感人爱情故事。很多人对《国家宝藏》舞台上出现的织机充满了好奇,这次真正的南京云锦织造机器——大花楼织机也去到了央视的演播大厅。周双喜告诉叶子,这个大机器足有小二层楼那么高,高4米,长5.6米,宽1.4米,总共有1924个部件组成,需要两位师傅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织造。“我们的师傅花了两天时间才完成组装。”其实,南京另一项非遗——南京白局也与南京云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织工在大花楼织机上一待就是许久,非常枯燥,为了打发时间,云锦工人劳作时口唱小曲自娱自乐就形成了就一种新的曲艺形式。”周双喜通过《非遗大师课》向全国观众介绍了南京白局的由来。节目现场,云锦织工夫妇闻万福和李春红一同演唱了南京白局《南京欢迎你》。细不过刺绣,贵不过云锦一曲白局,一把古琴拨动历史的琴弦一首民歌,一场戏曲萦绕在耳畔的是传统的魅力少林拳风惊九州,湛江龙舞动天下马王堆出土的“素纱襌衣”也是南京还原这次周双喜还带去了南京云锦研究所花费13年时间才复制成功“素纱襌衣”的图片。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了一件举世闻名的文物“素纱襌衣”,它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辛追(马王堆出土的“美人”)所穿,仅重49克(还不到一两),薄如蝉翼,轻若云烟,折叠后可以放进一个火柴盒里。周双喜介绍,这件还原的素纱襌衣仅重49.5克,一两不到,只比原版的素纱襌衣重了0.5克。说到复制素纱襌衣,周双喜清晰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湖南省博物馆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素纱襌衣,向古人挑战。“当年一共复制了三件,一件交委托方,一件送国家保管,一件放在所里。素纱襌衣是国家一级文物,对保存要求极高,不方便轻易挪动,所以这次我们带去了图片展示。”据悉,《非遗公开课》是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制作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节目。云锦博物馆特开展非遗日特色活动暨十三陵复制成果展,从今天开始将免费向公众开放,本次特展更展出20余件为北京十三陵复制的作品,连万历皇帝最高级别的龙袍---十二章纹衮服都在展览之列,特展为期一个月,欢迎各位前来参观。

三元

珍视非遗 保护文化:皇家御用的“南京云锦”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京云锦世界非遗: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历经沧桑岁月的文明积淀,孕育着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结晶,南京云锦就是其中之一。南京云锦是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有“寸锦寸金”之称。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当时南京叫建康,刘裕将长安的百工全部迁到建康,设立了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这被视为是南京云锦诞生的标志。如今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脑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至今无其他技术可替代。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作为中国古老的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南京云锦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发展简史:云锦色泽光鲜、亮丽灿烂,美如天上云霞而享誉闻名。云锦用料考究,织造精细、图案精美、锦纹绚丽、格调高雅,深得皇家喜爱。从元代开始,云锦一直为皇家服饰御用之品。到了清代,朝廷在南京设立“江宁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任江宁织造2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云锦品种繁多,图案庄重,色彩绚丽,代表了历史上南京云锦织造工艺的最高成就。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织造鼎盛时拥有3万多台织机,近30万人以此和相关产业为生,是当时南京最大的手工产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投重资用于恢复和保护云锦,但云锦仍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局,当时全国真正懂云锦技术的不过50人。1954年,为抢救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云锦研究工作组”组建成立。1957年,江苏省政府批准建立“南京云锦研究所”,这是中国唯一一家集研究、生产、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云锦专业机构。直到70年代南京云锦才得以复苏,脱离消亡。南京云锦研究所成功复制了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明万历皇帝“织金孔雀羽妆花纱龙袍”等国宝。2004年,在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南京云锦博物馆”。西汉《素纱褝衣》云锦复制品 南京云锦博物馆镇馆之宝“美若绮云、灿若云霞”的南京云锦入选非遗后,代表性传承人有南京云锦研究所的朱枫、周双喜,以及江苏汉唐织锦科技的金文。省级传承人有师从云锦老艺人朱枫的邬悉尔。云锦制作大师 朱枫作品《万紫千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枫终生致力于抢救发扬云锦这一宝贵的民族遗产,他参与筹建的“云锦研究组”成功恢复了失传的"双面锦"和"凹凸锦"技艺。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现代社会需要,使云锦作品具有新意,在上世纪70年代设计制作的《万紫千红》,成为代表南京云锦最高水平的杰作之一。南京云锦研究所的工艺大师周双喜参与研究、成功复制了1958年出土于北京十三陵定陵的“孔雀羽妆花纱龙袍料”。周双喜历时五年才复制成功这块袍料,因其技艺精湛、难度极高,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奖。《万寿中华》是2008年周双喜、郭俊耗时20个月,为国庆六十华诞精心设计制作的巨幅云锦精品,被中国人民大会堂收藏。南京云锦博物馆珍藏许多大师艺术品,小编仅列举几样供大家悦目,见下图:《织金寿字龙云肩通袖龙栏妆花缎衬褶袍》南京云锦博物馆藏南京云锦博物馆藏品南京云锦博物馆藏品南京云锦博物馆藏品南京云锦博物馆藏品南京云锦好在哪里?在古代,棉织物的总称叫“布”,丝织物的总称叫“帛”。帛主要有三类:绢、绮、锦。虽然它们都是丝织品,但品质有高低,产生有早晚。一般说来,绮优于绢,锦优于绮,绢出现的最早,锦出现的最晚。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中国四大名锦是云锦、宋锦、蜀锦和壮锦,而云锦位列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被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云锦一直有“寸金寸锦”之说,是因为操作大花楼织机难度和技术要求都很高。大花楼织机长5.6米,宽1.4米,高4米,由1924个木质构件组成。织机分楼上楼下两层,楼上的工匠称“拽花工”,根据花本要求,负责提拽经线;楼下的工匠称“织工”,对织料上的花纹妆金敷彩,抛梭织纬。一幅78厘米宽的云锦,织面上就有14000根丝线,所有花朵图案的组成,就在这14000根丝线上穿梭盘结。这种工艺至今仍不能被机器所替代,两个配合默契熟练的工匠,一天也就只能织锦五六厘米,犹如现代人玩电脑编程一样难。云锦是用金线、银线、铜线及蚕丝、绢丝,各种鸟兽羽毛等用来织造的,使得丝织物的效果更加华丽、独特、美轮美奂,比如皇家云锦绣品上的绿色是用孔雀羽毛织就的,每个云锦的纹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从这些特殊的织料可想而知云锦的名贵和不凡,过去非百姓所能享。清朝诗人吴梅村赞美云锦:“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如今生产的云锦除出口做高档服装面料及供少数民族服饰、演出服饰外,又发展了新的花色品种,如云锦台毯、被面、提包、马夹、领带、挂屏等日用工艺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胡适

世界非遗南京云锦传承有序推进

新华社南京11月11日电(记者何磊静、蒋芳)记者从10日在南京举行的南京云锦申遗成功十周年活动上获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技艺传承工作正有序推进。云锦在元明清时期为皇室御用品,2009年,南京云锦妆花织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京云锦研究所作为非遗传习基地、可移动文物复制单位,在非遗保护、传承、传播方面作用显著。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南京云锦研究所积极开展云锦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脑挑花两个前道工序的数字化工作,进行云锦织造技艺数据库抢救性挖掘整理并将相关云锦历史资料纳入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完成22种云锦肌理组织的整理及研发工作,并于今年8月出版《中国织锦大全》海外版,将云锦推向国际舞台。据云锦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传承、保护和发展南京云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通过“师带徒”、与高等院校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加强传承人培养,现有4位云锦高级人才经过云锦学院和国家文物局文物修复高级研修班毕业。在以云锦传承保护为主题的座谈会现场,业内专家、传承人等畅谈云锦新的十年保护规划,其中包括将传统工艺的保护提升与艺术大师进行跨界合作,加大文创产品开发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