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届毕业生小陈:1、不要误以为研究生三年时间很长,时间比本科过得快多了。别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时就差了一年,但在实际体验上,研究生的时间过得极快,快到你都没机会和本科一样荒废人生。研一玩耍上课,研二实习、看书、做课题,研三考博、求职、做毕设……说好的三年时间,可能也就只有研一的第一学期是真正属于你的。所以,既然百般辛苦考上了研究生,请务必珍惜时间。2、不要误以为考上了研究生就高人一等。你通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顺利上岸了理想的院校,可喜可贺。不过,这只是你漫漫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罢了。它只不过是你过去一年认真奋斗的成果的见证,至于能不能改变命运,看的还是你接下来几年的付出。短暂的“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借此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验,甚至可以自己开考研复试辅导班来教导他人……但这只是短暂的,眼光要向前看,不要因此耽误了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务必戒骄戒躁。3、少参加社团活动,多醉心学术研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结交天下豪杰,那是大学生的生活。你可能会因为大学期间没有融入这些团体而感到遗憾,因此渴望在研究生期间得到满足。然而,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研究生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在校期间的科研任务、按时毕业,而这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不要主次颠倒,请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在正轨上。4、抓住入党的机会。本科生没有机会入党的,恭喜你,又多了三年机会来争取入党名额。千万别想着工作以后再入党,工作以后的入党机会比学校少得多的多的多,除了政府机关以外的所有单位都有大把的人排着队等待入党,发展对象的选拔也没有在校期间那么透明……有的小朋友觉得入党没有啥用,还得交党费。不过,等当你真正走到工作岗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5、再好的学校,你的同学也只是“普通人”。有不少从二本、三本考到985/211的小伙伴们,会认为自己研究生同学将会比本科期间的同学“高尚”不少,因此对身边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会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当你进来后,你会发现即使top5毕业的学生也并非圣人圣母。他们也会抽烟喝酒吹牛逼,他们也会在寝室开黑打游戏,他们甚至也会宿舍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所以,请你务必要心胸开广,以“普通人”的标准来看待身边的同学。6、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要以为自己选到了一个学术圈大牛做导师,自己就能平步青云了(当然,也不是没这个可能)。只不过,越是有影响力的大牛导师,他们能与你沟通的时间就越有限。大牛导师的忙是你无法想象的:开会、调研、上课、做研究……有的导师甚至因为是国外的兼职教授而常年不在国内,你一年可能也就只能见到导师几面。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能给你的只是方向性的建议,但是具体的工作和困难都只能靠自己来推进和攻克。不要把什么都寄托于你的导师,也不要把自己的堕落归结于导师的不关心。你已经成年了,该靠自己了。7、不要误以为研究生像本科一样只要好好上课即可。研究生研究生,有研究才叫研究生。本科生更多的是基础性、通识性教学,学习庞杂而不深入。研究生则要找到一个细枝,然后在这个细枝上精耕细作,才能结出盛果。所以,你除了好好听课、认真看书以外,务必对本专业、本方向展开扎实长久的研究,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最新理论成果,最专业的学术著作,都要研究,不是涉猎。8、“逃避式读博”不可取。虽然不提倡逃避式考研,但是每年类似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并不在少数。毕竟“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不管逃不逃避,但凡能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最终都不至于太狼狈。但是读博就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了,必须严肃对待。倘若在研究生三年依旧没有培养出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以及自己的研究方法论的话,千万不要因为逃避就业而选择继续读博,考博一时爽,毕业火葬场。更多考研资讯,欢迎『关注』鼬老师~
非全日制(简称“非全”)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然而在今年就业季中,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因为用人单位不了解“非全”,辛辛苦苦考上的硕士,反而成了求职的绊脚石。“非全”研究生:仿佛读了个“假硕士”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硕士研究生小曹怎么都没想到,阻碍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硕士学历。作为西北某大学2017级“非全”硕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找工作时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国企、银行还有人才引进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让小曹大感困惑:“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和小曹情况类似,华北某双一流大学2017级“非全”研究生小贺在校园招聘中也遇到了许多“门槛”,有的用人单位不将其视为应届毕业生,有的单位提出只有签署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小贺说:“我考研时的综合成绩高于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线,因为觉得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非全日制,没想到找工作时遇到这么多限制。”教育部通知要求,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第一批“非全”研究生在去年和今年陆续毕业,但在求职时却遇到重重阻碍。许多“非全”研究生表示,他们以本科生的学历找工作还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仿佛读了个“假硕士”。2019年,“非全”研究生小马通过激烈竞争,考取了国家某事业单位。但在入职一周后,单位告知他无法办理入职手续。因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不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无法为小马办理备案手续,已经开始工作的小马只得离职,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华北某大学“非全”研究生小庄谈及报考“非全”更是唏嘘不已。“我在考研时也获得了全日制的复试资格,因为有工作所以选择了非全日制。最近,我就职的市属事业单位要转编制为省属编制,要求必须是全日制硕士才能转编,我现在特别后悔。”用人单位:不了解更不敢招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多次印发文件,要求保障就业公平。然而现实中,这一要求落地困难。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非全”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主要源于“非全”的社会认知度低。小曹最近准备报考西北某市的事业单位招考,向市人社局咨询“非全”研究生能否报考时,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了解“非全”是什么,也不知道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文件。小曹说,许多用人单位不清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在招聘公告里“一刀切”地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还有些用人单位担心招录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出现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承认或者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影响正常签约。西部某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说,即使招聘通知写明招录“统招统分毕业生”,在面试等环节还是会淘汰掉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担心招进来后上级部门审核通不过,浪费招人指标。由于“非全”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有些院校开始考虑暂停“非全”招生。西北某大学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低,毕业生就业难以得到保障,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加之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难以协调一致,学校计划取消部分专业的非全日制招生,同时要求必须有工作的人员才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亟需改变刻板印象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权利,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改变惯性歧视,共同发力打破就业壁垒。高校应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竞争力,这是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社会认可度的根本途径。有些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发展初期,存在招考标准混乱、教学培养体系不规范等问题,“非全”研究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水平参差不齐的印象。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难题,还需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解决好学历认可、手续办理等多方面问题。华北某双一流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出现的新的培养方式,得到社会广泛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希望用人单位随着对“非全”毕业生了解的增多,不断畅通招聘渠道,不再让学校、学生谈“非”色变。
不是把自己放在社会里最清楚的位置,而是找到自己在社会里最适合的位置。学习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和大家想法一模一样,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再加上实践,从而创造自己的价值。我们这一代青年,出生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年代,这是我们福气,也是我们所须面临的问题。传统家庭往往因为上一代生活太辛苦,便给予下一代太多的呵护,这反而让青年失去了自己的天赋。其实,青年教育最好的方式,是引导。让青年朋友在生活中了解自己的特质,专注自己的兴趣,只要能够专注自己本身的条件,未来自然会延伸许多出路。有些家长总是非常有勇气的告诉孩子,未来投入什么工作会比较好。试图想像,我们连明日都无法预测,又怎能有如此自信直接教育下一代三十年后应该选择的工作?青年关注的是毕业后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拿到理想的薪资,为自己标上一个好价格,鲜少思考自己如何改变社会、能为社会创造什么价值。古代士大夫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想的都是怎么改善社会,以天下为己任,充分展现了宽广的视野。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在生活的当下努力思考,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学习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和大家想法一模一样,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再加上实践,从而创造自己的价值。讲述与发问在社会上很重要,代表着挖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教室里该教的重点。我们付出大学四年最珍贵的青春在学校努力学习,不应该只是为了学历与文凭,而是为了历练自己具备未来改变社会的影响能力。复制比创新容易,模仿比冒险安全,要如何为社会带来更多思想的激荡,我们必须摆脱习惯在既定模式下解题的惯性思维,孕育更多前所未见的生活型态与工作样貌。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但不该是照着主办单位的脚本,从起点跑到终点。你可以跑向左边寻找日出,或跑向右边探望海洋,人生的可能性远比你想像的多。因此,不管你读的是不是好学校、做的是不是好工作,或者处于人生哪一个阶段,都要随时怀疑、检视现在做的是否是你想做的事,或者只是听任他人的安排随波逐流?
近期,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话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9月4日,南京某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向江宁区人社局申请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以不符合申请标准而被驳回,同样引发网友热议。2016年12月1日,高校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去年开始,第一批“非全”研究生陆续毕业,却在求职过程中遭遇重重阻碍。新江苏走近两位“非全”研究生,了解了他们的求职故事。▲毕业季因“名校情结”接受调剂,“求学焦虑”下工作学习“两头忙”张莉是2017届中部某985高校统招非全日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原本报考全日制的她在面试后被调剂至非全日制:“我们是第一批非全研究生,之前叫‘在职研究生’,面向在职人员,以不脱产状态继续教育。”张莉说,改成非全日制研究生后,考核标准也同步提升了,“我们和全日制学生招生考试的内容是完全一样的,但统招录取名额太少,一些同学在进入复试后为了求稳,会接受非全调剂,应届生居多。”▲学生在图书馆备战考研张莉在仔细研究该校非全研究生培养方案后,决定接受调剂:“我是奔着这所学校来的,辛苦准备了一年好不容易上了岸,不想考虑其他院校。教学方案里的课程设置、导师安排和全日制班没有区别,也能选择周一到周五正常上课。”但张莉也意识到非全日制可能不会有和全日制教育完全一致的就业机会,所以自入学以来,她从未间断过专业实习,想用更多实践经历补充学历“短板”。“第一年寒假,我找了一份事务所的审计实习,到了年底,审核底稿、财务咨询密集,一直忙到了第二年的5月。”开学后,张莉常常是刚下了课就赶去事务所,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之后。“这份实习含金量高,我不想放弃,但学校的课也不想落下,每次小组课题汇报我都能完成我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实习两头跑的张莉失去了正常的休息时间,除此之外,为减轻父母压力,她还经常做些兼职:“非全的学费比全日制高,没有日常的奖学金补贴,也没有分配宿舍,所以得在学校附近租房住,生活压力挺大的。”张莉说,第二份实习轻松不少,可支配的时间也变多了,所以常在学校工管兼职群里找兼职,基本接的都是银行函证任务。去年9月,张莉加入了秋招大军,一轮“海投”之后,回应寥寥。“其实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会计就业本来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即使是985211本硕学生,也得卡一卡。”如今,张莉入职了一家小型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就我的了解,会计行业里的大平台或大企业会卡非全日制学历,但普通公司也会综合考虑就业者的专业实践能力,正向反馈也不少。”了解实际就业需求,不要谈“非”色变一刀切就读于南京某211高校传媒学院的罗浩正在准备今年秋招,学习广播电视专业的他想要从事互联网产品相关工作。“目前处于一边实习一边投简历同时还要兼顾毕业设计的状态,做了一些笔试,但暂时没有回音。”在招聘官网填写个人资料时,罗浩偶尔能遇到“培养方式-非全日制”选项:“看到区分其实还挺高兴的,说明企业了解部分脱产学习的非全硕士有秋招需求。”罗浩说,有位学长曾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实习,对方承诺表现优异即可拿到秋招绿色通道,但在了解他的非全身份后即取消了“转正”资格。“在填写信息时就有区分,说明非全也可以参加校招,并能通过校招拿到offer,但也会担心因非全学历导致简历过不了初筛。”▲招聘官网中的培养方式选项和张莉一样,选择非全日制也不是罗浩本意:“备考期间遇到学院改制,报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非全。考取门槛不像大家想的那么低,也有同学考了400多分,日常学习跟全日制做相同的作业,毕业论文也需要送审。”2019年8月,教育部发文通知,原则上招生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罗浩成了特殊的一届非全应届生:“新文件意味着2020届及以后的非全毕业生不再算应届生了,不能办理就业派遣,不能参加选调,也享受不了包括住房补贴在内的应届生福利。”▲《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七十八条针对南京取消非全日制应届研究生住房补贴一事,罗浩感觉被“一刀切”了:“目前还有很多跟我一样非全在读但还是应届生身份的学生,在进行脱产学习,想让基本权益得到保障。”罗浩也希望就业市场可以了解非全硕士的就业需求,不要谈”非“色变,“如果用读书的三年时间工作,现在也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历了,不想到最后变成‘读书无用’。”人力资源择人体系相对固定,需推动人才下沉趋势某第三方招聘平台工作人员说,规模较大的企业有相对完善的人力资源组织架构体系,“它们通常有类似规定,非特殊情况不予录用非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内部择人体系的基础条件就是全日制毕业。”他说,如果录取非全日制学生,一是对之前未达到其基础条件而被筛选的人员不公平;二是对企业本有员工不公平。▲招聘面试“在大部分社会招聘中,‘非全研究生’和‘就读专业’同属特定标签,企业需要你时,更看中的是求职者的经验或技能。但校园招聘需要培养企业内部基础性人才,虽不以学历择人,但全日制教育或名校出身的毕业生,总体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能在没有经验的前提下胜任工作,是大概率事件。”企业需要人才推动进步,但目前人才界定没有统一标准,不如直接提高“门槛”,在既定范围内择人,减轻企业的用人压力。工作人员表示,每年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都是所有企业的追寻对象,但他们只占总毕业人数的极小部分,常常出现“企业招不到人,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怪象。“招聘平台会建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考虑进入二三本院校招聘,或者选择‘非全’。放开择人标准,推动人才下沉,形成良好的人力良性循环市场,让求职者不再为找工作难,企业不再为找人难。”(文中受访者姓名均为化名)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985,211真的那么“香”!双非硕士的求职之“痛”找工作没人要!前几天网上的一个视频,让笔者感触很深,所以今天笔者就和网友们来一起分享一下这篇帖子,和笔者的一些感触。视频中,这个女研究生好像是刚刚离开大学的招聘会,神情有几分落寞。后来通过询问得知她已经面试了好多公司,去了好多类似的校园招聘会,但是无一例外,全部被拒绝。据她自己说,自己一再被拒绝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是双非研究生。那么什么是双非呢?双非就是大学和研究生就读的院校都不是985,211名校,都是一般的高校。研究生,总体来说学历已经不低了,但是因为双非的原因,她会面临很多的压力和挫折。有句老话说“高不成,低不就”,应该就可以描述这种情况。这位女研究生其实已经投了很多家公司,每次遇上招聘者,她差不多都会去问:“老师,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要吗?”得到的答案,每次也差不多相同,都是“不好意思,双非我们暂时不考虑”。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她不禁发出感叹“985,211”真的那么香吗?现在除了很多公司有这种985,211的要求,在一些老师招聘上这样的要求也不少。笔者这几天看过江苏一所学校的招聘,这所学校要求的学历是“985,211”或者是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这样的要求让不少人望而却步,难道不是“985,211”连去县城当老师的路都没有了吗?看完这个视频以后,笔者去知乎上搜了一下双非研究生的含金量。看到有人提问过和笔者差不多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这么问的。读双非研究生,真的有意义吗?最热门的一个回答是这样的,现在大公司对于学历方面都是明码标价的。要求研究生必须是知名211,985大学。并且工资也是与学校息息相关的。有的同学觉得自己上的大学不大好,然后会想,在上一步,也就是考个研究生。以为考上研究生就能和985,211的学生比肩了,但是从上面的一些数据来看可能并不是这样。有的网友会说有时候学历并不代表能力,但是在你面试是,你的学历就是你重要的敲门砖,就是第一眼。举个例子,一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相貌平平,但实际上腹有诗书,能力很强。另一个能力一般,但是能言善道,长的漂亮。会选哪个一目了然。小红,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后来考研,读研究生期间,无论是论文,还是研究,还是上课,她都非常出色。在研三的时候就开始为找工作做准备,没有经验的她,简历都不会准备,后来参照往年学姐的模板好不容易弄成了简历。准备面试,去面试时除了她还有5位面试者。2个“985,211”,的毕业生已经有了2到3份offer。工作已经有了保证。而她努力了这么久。等来的只是面试机会。面试没有通过,同样和985,211一样努力了3年,最后只是因为自己是双非的研究生。就被一些公司拒之门外。难道双非的研究生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吗?当然不是,吐槽大会有句话让笔者记忆很深:“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怀才不遇,如果你没红,只是因为你没有才华”。一样,如果你一次次不被肯定,不被接受。最大的了没是自己的能力还是不够,当你的能力足够,没有什么能把你拒之门外。请记得研究生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考上研究生,就认为可以了,工作就稳了的话那你就错了。研究生只是可以让你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至于,被只招收研究生极以上筛出来而已。你只有在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更加努力,才能真的增大自己的机会。请记得,确立好目标,不要没有目的的往前冲。无论做什么事情,确立好目标最重要,如果你打定目标去做一名老师,就要像老师的方向看齐。想去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公司工作也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不会变得茫然无措。这个时代真的没有怀才不遇,有的只是你不够努力,有的只是你没有在新的起点做好准备。
本文来源:中国大学生就业(ID:zgdxsjy)作者| 上海才程科技信息有限公司签约咨询顾问 唐安妮编辑 |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我只是普通本科学历,之前考研没考上是我最大的遗憾,也是我拿不到很想去的工作机会的原因,我要不要再次考研呢?”对电话那头的小林的声音充满焦虑以及懊悔。小林是2021届某普通高校毕业生,在秋招中没能拿到心仪的工作机会,所以来找我做职业生涯发展咨询。作为一名长期辅导职业生涯发展的咨询师,我接待过不少自我认为是学历限制住个人发展的来访者。与他们的交流中,考研是重复最多、最令其纠结,也是最易产生懊悔地点。研究生的身份往往是他们渴望获取的职场“铠甲”,似乎有了它,就可以所向披靡。在丧失机会、发展受限等事件的归因中,缺少研究生学历,也首当其冲的成了症结所在。考研≠好工作从2019-2021年企业在梧桐果网申平台发布的校园招聘需求看,本科毕业生依然是校招需求主力军。2021届中国校园招聘本科毕业生需求量占比为88.95%,硕士毕业生需求占比为10.42%,博士毕业生需求占比为0.63%。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企业对招聘岗位的学历要求中,对本科毕业生需求占比连年缓降,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需求占比则持续上涨。特别是当前经济形势走向不明朗,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更加明显。梧桐果创始人吴强表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素质的劳动力将逐步代替廉价劳动力,而这一特点在大型企业中尤为凸显。受此次疫情影响,不少中小企业纷纷暂停招聘计划,而不少大型企业凭借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顺势将招聘人群瞄准了高学历、高素质人群,实现了招聘市场主导由供方向需求方的转变。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更加凸显,未来各行各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会愈发突出。”不可否认,拥有研究生学历是一块“敲门砖”,特别是对金融、高科技、医药等行业内的研发岗,竞争格外激烈,目前普遍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在携程2019春招中,应届生如果考研英语和数学成绩达到一定标准,无论学校背景如何,都可以免除相关笔试环节,有机会直通面试。但携程集团董事长梁建章也特别强调,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必须读研究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而是让研究生考试兼具了协助企业选拔优秀大学生的部分功能。在与多家企业HR招聘负责人的交流中,大家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HR 负责人Damocles 表示,公司2021届校招总需求为400人,对土木相关专业需求占比75%,管理类需求占比25%。“在人才需求结构上,管理类岗位以985本科毕业生或双211以上研究生为主,土木类专业以一本院校毕业生为主,建筑类大专院校毕业生为辅助。”他特别强调,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是统一的,不会因为应聘人数减少就降低要求,录用采用的是“宁缺勿滥”的原则。某知名国际广告公司 HR负责人Tina(化名) ,企业在招人的时候注重能够直接工作,以岗位来定薪,并不会因为是研究生学历工资就高些的。某知名教育集团HR 负责人Hans(化名) 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目前我们只招有经验的同行业的人,可以直接上岗使用。一些助理性质的岗位,现有人才库里够用,只有数量不多的招聘需求。”某生物科技集团HR招聘负责人Lily(化名)表示,考虑行业方向和从事工作的性质,会首选选择哪些专业对口,具备硕士学历的毕业生。“我们希望至少在面试沟通的时候能够看到这个候选人有比较强的愿意能够沉下心去做研发,做生产。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想法也比较多,可能还不太适合我们这类做研发的科技企业,因为我们短时间内没有办法给这种学生非常远大的一个目标和方向,所以在人才的选聘上也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最适合的人”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尽管从管理者内心角度出发并不想接受自身在选拔人才上的“短视”行为,但事实上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选人的行动上已经从原来的看重“长线”变得“短线”。对人才的选拔上需要实现录用就能在短时间内能输出价值,最好是拿来直接能用。由这一思想导致的结果就是在企业间会出现用高于市场薪酬水平到同行企业内挖人而让自身的项目尽快上马的现场。通俗的讲,就是用高薪来吸引那些更富经验的职场高手,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获取更高效益。对于应届生来说才刚毕业,尚不能够马上独立承担重要项目。在如今许多企业是校招和社招同步招聘的情况下,已经拥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本科候选人相比刚毕业且实习经历缺乏的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候选人来说更为合适录用。在我过往每年对所在企业做人才盘点中,一定会有学历这一项,在招聘选拔人才中也会关注简历上的学历和毕业院校,但不得不说的是,硕士学历受到关注的程度远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企业在盘点人才时,设置人才的标准基本是“专业能力、领导力、可发展潜力、通用素质能力”等。更加看重的是个人自身的综合实力,是否适合在本企业工作、未来是否能在企业内踏实地工作,关注个人在企业的服务期内输出的价值是否能覆盖掉录用所产生的成本。换句话说,就是企业会选择你,是看中你提供的价值而不是因为你的学历。所以如何在求职时,合理展现你自身可以带给企业的价值至关重要。不然纵然你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一样会在筛选简历/面试的时候被淘汰。一般来说,企业更偏爱对自身发展有清晰规划的候选人。出于企业自身盈利的考虑,重成本是每家企业的天性,而一个对自我发展有清晰规划的员工,无疑可以大大节约企业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但不仅限于招聘成本(招募成本、甄选成本、录用成本、人力成本、岗位空缺成本、离职成本、胜任成本)、培训成本、办公成本以及可能带来的商业上的损失等。好企业内部具有清晰的培训制度,甚至不少企业具有自己的企业大学。这里面也包括会为优秀的员工提供就读MBA或其他和本岗位相关课程的学费。当然申请就读的前提是,你已经在本岗位上提供了足够的价值,并展现了你对在公司内部发展的清晰的步骤以及对工作的极大热情。而此时所需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对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显然更易于接受。可以确定的是,在相当一部分行业的公司,在录用人选的时候,会同时考虑研究生学历和本科生学历的候选人,薪酬区间给出的依据是市场行情结合企业自身所招岗位的状况而给出的,并不会因为是研究生学历就比本科生学历获得的薪酬高。请认真思考几个问题有几个问题,请务必思考。加入公司后,有研究生学历的你会比本科生的你,融入环境更快吗?你上手新工作的速度会因为是研究生学历而提高吗?你解决问题的程度,会因为是研究生学历而变得更好吗?笔者就曾经为HRBP(人力资源)岗位分别录用了一名研究生学历和一名本科生学历的候选人。我原本对研究生学历的这位同事寄于厚望,但结果证明本科学历的这位同事更加擅长与人打交道,更适合做HRBP。后来本科学历的这位同事又进修了MBA课程,对HRBP的工作更加如鱼得水,目前已经是HRBP总监,领导着原先是研究生学历的这位同事。虽不能管中窥豹,但这也让我们看到,职场发展并非只有学历这一要素,而是要能将工作做好、做出彩更重要。对于企业来讲,你要能用(技能过得硬、态度积极肯干)、好用(不仅创造价值,还能创造额外价值)。你认为很重要的研究生学历只是增加了求职敲门砖的分量,而这个分量对于为数不少的企业来说,可能远不如在简历上有之前从事过含金量高的相关工作经历来得重要。关于要不要继续考研这事,每个人会有属于自己的选择。但作为一位职场过来人,真诚地对正在纠结是否要考研的应届生伙伴们说,2020年是艰难的一年,2021年不会立即变得“不艰难”。无论你未来是走学术科研研究路线还是走进企业,亦或进入体制内做公务员,从进入大学之后就一定要树立你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并且磨练自己 “知行合一”的能力。当你有了这些底层的素质能力之后,再结合自身的经济状况、自身对未来生活的诉求、以及行业发展特点进行深度思考。这样你对是否要考研这事上,基本会有个较为明确的方向。对于没有经济上的压力,想借助考研增加自身未来职场竞争实力,同时利用读研期间让自己对未来真实职场进行更多探索的伙伴来说,考研是不错的选择。只是当你作出这样选择的时候,要记得读研的每一个日子里,除了完成学业还需要通过实习探索职场发展可能,这也是一条“不易”之路。无论如何,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是否考研,请将重点放在习得并展现自身实力上,这样求职路上会有更多收获。
本文转自【半月谈】;非全日制(简称“非全”)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然而在今年就业季中,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表示,因为用人单位不了解“非全”,辛辛苦苦考上的硕士,反而成了求职的绊脚石。1“非全”研究生:仿佛读了个“假硕士”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硕士研究生小曹怎么都没想到,阻碍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硕士学历。作为西北某大学2017级“非全”硕士研究生,小曹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找工作时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国企、银行还有人才引进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让小曹大感困惑:“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生,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和小曹情况类似,华北某双一流大学2017级“非全”研究生小贺在校园招聘中也遇到了许多“门槛”,有的用人单位不将其视为应届毕业生,有的单位提出只有签署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小贺说:“我考研时的综合成绩高于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线,因为觉得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非全日制,没想到找工作时遇到这么多限制。”教育部通知要求,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第一批“非全”研究生在去年和今年陆续毕业,但在求职时却遇到重重阻碍。许多“非全”研究生表示,他们以本科生的学历找工作还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仿佛读了个“假硕士”。2019年,“非全”研究生小马通过激烈竞争,考取了国家某事业单位。但在入职一周后,单位告知他无法办理入职手续。因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不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无法为小马办理备案手续,已经开始工作的小马只得离职,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华北某大学“非全”研究生小庄谈及报考“非全”更是唏嘘不已。“我在考研时也获得了全日制的复试资格,因为有工作所以选择了非全日制。最近,我就职的市属事业单位要转编制为省属编制,要求必须是全日制硕士才能转编,我现在特别后悔。”2用人单位:不了解更不敢招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曾多次印发文件,要求保障就业公平。然而现实中,这一要求落地困难。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非全”研究生就业受歧视,主要源于“非全”的社会认知度低。小曹最近准备报考西北某市的事业单位招考,向市人社局咨询“非全”研究生能否报考时,人社局工作人员表示并不了解“非全”是什么,也不知道教育部等部门下发的文件。小曹说,许多用人单位不清楚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什么,在招聘公告里“一刀切”地将非全日制研究生排除在外。还有些用人单位担心招录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出现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不承认或者手续不完备等情况,影响正常签约。西部某国企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说,即使招聘通知写明招录“统招统分毕业生”,在面试等环节还是会淘汰掉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担心招进来后上级部门审核通不过,浪费招人指标。由于“非全”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有些院校开始考虑暂停“非全”招生。西北某大学的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社会认可度低,毕业生就业难以得到保障,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加之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难以协调一致,学校计划取消部分专业的非全日制招生,同时要求必须有工作的人员才能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3“非全”亟需改变刻板印象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享受平等的就业权利,需要高校、用人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联动协调,改变惯性歧视,共同发力打破就业壁垒。高校应保障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竞争力,这是提升非全日制学生社会认可度的根本途径。有些高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发展初期,存在招考标准混乱、教学培养体系不规范等问题,“非全”研究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水平参差不齐的印象。解决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难题,还需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解决好学历认可、手续办理等多方面问题。华北某双一流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近年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后出现的新的培养方式,得到社会广泛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希望用人单位随着对“非全”毕业生了解的增多,不断畅通招聘渠道,不再让学校、学生谈“非”色变。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12期 半月谈记者:魏婧宇 贺书琛 | 编辑:苏娅
以前我们总说,这个社会在惩罚不读书的人,但是现在的现象却是国家在惩罚读书没有天赋的人。最近,一位“双非”学校的女研究生求职被拒的视频火了!女研究生在视频中吐槽:今天又是没人要的一天!双非硕士没人要通俗地来说,双非指的是非985、非211的大学。也就是普通的一本和二本学校,比大专好点,和211比,又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从这位女研究生的视频中可以发现,她说话的语气非常低落,投了好几个公司,人家一听她是双非院校的研究生,直接就把她劝退了:不好意思,我们不作考虑。据她透露,她每天都要去好几所学校的招聘会,每次一开始就问人家:老师,双非院校要吗?结果很明显,人家根本不作考虑。女硕士最后还非常羡慕地说:985、211实在太吃香了!双非硕士,哎,没人要!双非毕业生注意了注意了!现在的招聘会上,招聘官以学历取人,简历再怎么精彩,也不如别人的一张毕业证。双非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基本上是很难在一线城市生存下去的。某位医学教授曾经私聊过我,说道:医学博士刚入职的时候只有4000月薪,你敢相信吗?这还是二线城市呢,就更别提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了,那根本不是双非研究生可以考虑的,绝大多数的好工作都被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毕业生包圆了。在江苏省,一个县级的小学教师,都需要本科或者研究生是双一流大学的,并且还有专业的要求。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以后小学教师就需要名校毕业的学生才能担任了,双非院校的毕业生还想别想这种吃香的工作了,双非的研究生根本没人要!双非研究生的出路因为某些原因,今年的工作非常难找,特别是受病毒的影响,大部分的学校都取消了校园招聘会,准毕业生们找工作更难了。能考上985大学的人不足总人数的1%,换句话说,985毕业生虽然有优先选择工作的权力,但是因为人数的限制,他们不可能霸占所有的优质岗位,顶多是占据了老大地位。我们双非的硕士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我们自己,据可靠统计,一本和二本学生占据毕业生的绝大部分,就算没有985和211大学,我们也一样需要和同类学校的毕业生进行激烈的竞争。虽然双非毕业生们感觉找工作的时候处处碰壁,但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人生总会有低谷,硬扛过去就好了。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被面试官认可,学历是一部分原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你的才华不足以打动别人。1.硕士不是终点,这仅仅只是学术的起点老话说得好,你以为你站在了终点,但你不知道的是,你立足的地方是另外一条路的起点。在求学的角度出发,硕士是研究生的起点而已,硕士之后还有博士,这意味着你还有一次升学985高校的机会。要知道,博士的含金量可比硕士高多了。所以考上硕士之后不要骄傲自满,“全日制硕士”只是让你踏入门槛,进入下一轮面试而已,能不能站稳脚跟,还得靠平时的积累。2.目标远比努力重要比起努力,目标更加重要,从意识到找工作之后,就应该设立一个具体的目标。相信没有HR会拒绝,从大学就开始为踏入本公司努力的毕业生。在大学里,专项发展远远比全面发展重要,全面发展只能让你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名列前茅,专业知识才是你未来立足的依靠。写在最后想当老师,平时就要注重普通话的表达和沟通演讲能力;想考公务员就要提前入党,平时接触多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想继续升学,就努力在每门课上拿高分,提前准备升学考试。
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也在近日顺利拿到了毕业证,开始了漫长的求职之路。小研就是今年就业大军的一员,在经历了3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之后,小妍终于答辩结束顺利毕业。为了能找一个好的就业单位,小妍在一年前就开始进行准备,其读研期间学习也非常努力,还拿了2次国家奖学金、发了2篇顶级期刊论文。本以为作为一名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专业也是热门的电子信息类,就业应该非常容易的。但没想到投递了很多单位,却都没有音讯,甚至简历这一关都没有通过。她向人力咨询后才知道,原来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单位都缩减了招收名额。不但名额减少了,其招聘条件还提高了。小妍虽然研究生就读高校是985工程大学,但本科却是一所双非高校。很多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第一学历”,因为这一点不符合招聘要求,小妍连第一关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对于这件事,小妍也很无奈。毕竟第一学历已经无法改变,本以为自己辛辛苦苦考个重点大学研究生就能改变命运了,谁知道现实竟然如此残酷。竟然如此,那考研的意义何在呢?其实小妍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很多能力不错的研究生也都是卡在第一学历这一关。一些知名企业对于这个条件卡得非常严,很少能够突破。2019年秋招的时候,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博士也遇到的相同的情况。他有着3年的工作经验,方向还是热门的算法,但去网易面试的时候就因为本科高校不少985、211而被无情拒绝,失业2个月之后才重新找到工作。试想一下,连上海交通大学的博士找工作都这么难,普通学生就业会怎样呢?考研红人张雪峰说过一段扎心的话:大家都说没有就业歧视,但不同的就业单位去的高校都不一样,去清华、北大招生的单位不会去齐齐哈尔大学招生,这已经成为了潜规则。很多单位在招聘要求中不会明确表明只要985、211工程高校毕业的学生,甚至本科、硕士、博士必须全部是985,但这些要求只有HR知道,在筛选简历的时候就已经这么做了。在高校中一直存在一个鄙视链,那就是本科生看不起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看不起博士研究生。归根结底,其原因就是各个阶段的难度不一样。为什么大家在认校友的时候只认本科校友,因为本科大家是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得到的资格。高考和考研的难度差距还是很大的,这一点从数据对比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以清华大学为例,本科招生名额也就3500人左右,每个省录取名额也就50-60人。河北考生有56万,通过高考被清华录取的比例也就万分之一。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每年录取5500余人,每年报名人数按10万来算,录取比例至少能达到5%。两者难度差距有多大,各位同学一目了然。而博士基本上就更容易了,再赶上这两年博士扩招,即便报考清华的博士也不是那么困难。大学严重扩招,其后果就是大家只认第一学历,这也形成了一个怪圈。也许就有同学问了,既然第一学历这么重要,那么考研还有何意义?其实,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读研更多的是培养个人思维、开拓眼界的一个过程。本科的教学更多的是普及性的知识点,读研可以帮助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读研的很多思维方式都是可以受益终身的。这样虽然在就业的时候难免会被歧视,但一个重点大学研究生的文凭要比普通大学本科文凭含金量高多了。读研后得到的机会也不是本科毕业能比的,整体来看,考研对于多数同学来说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读研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可以一飞冲天,但至少就业选择也会更多一些。从另外一点来说,高考成绩现在越来越重要,甚至影响个人的一生,各位同学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女性的职场之路丝毫不逊于唐僧去西天取经。我,25岁,女研究生,211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昨天,我表哥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她女儿找个公司安排工作。我非常纳闷,我侄女挺优秀的,她学校是211,学的财务专业,当年是保送上研究生的,怎么会找不到工作呢?既然受人之托,又是表兄弟关系,我就给我侄女打电话了解一下她的基本情况。我侄女说,她先后投了100份简历,面试了15家公司,发现同等条件下,男学生学历越高越好就业,男学生比女学生好就业,女本科又比女研究生好就业。人家一听你是硕士,就会问你有没有男朋友,什么时候结婚,打算什么时候要孩子。有个企业HR给我侄女说,如果能入职三年内不结婚,六年内不生孩子,他们就签合同。好不容易通过了简历筛选,有家HR无意中给我侄女说,他们单位其实不希望招女生,因为女生会结婚、生孩子,耽误工作时间。原本踌躇满志的她,却因这个HR的一席话又泄了气。更让她倍感挫败的是,过五关斩六将后,有的企业最终还是在面试环节对男生进行了倾向性录取。所以,比来比去,最倒霉的就是女研究生,她身边的女同学也没有几个找到好工作的。本科的女同学都已经拿到万元工资了,她竟然连个工作都找不到。早知道这样,当初说什么也不上研究生了。职场厮杀,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多半点柔情,也不会因为你是母亲就多一点体恤网上流传过一段京东老板刘强东与下属聚餐的视频。在刘强东敬酒时,其中有位女性,从穿着看,应该是高管,小心翼翼地告诉刘强东,自己已经怀孕四个月了,所以无法喝酒。说完之后,女高管又迅速补上了一句:“这不会影响工作,我都是正常上班加班。”刘强东听完,随口问了一句:“不休息吗?”女高管立即回应,“不用不用,反应期过去了,现在已经不影响了。”刘强东说:“该休息还是得休息,我们也有休了很长时间的老员工。正好趁着这个时间,给下面的新人一点机会。不要以为这个公司离了谁都不行,其实都可以,没问题。”刘强东的话应该是从关心下属的角度说的,他的本意,也许真的是劝慰怀孕的女高管放心休产假。但是,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我相信,这番话对这位高管来说,一句比一句扎心。新人上位、工作交接、职位不保、怀孕休假、生子动辄一年半,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一年半会改变多少人和事。也许,你辛辛苦苦组建好的团队,三个月就能改头换面;也许,你开疆扩土换来的事业版图,一个月就能被上层抛弃;也许,你加班熬夜才坐稳的位置,半年后就换了主人……职场女性打拼几年时间才换来的一切,生个孩子、休几个月也许就功亏一篑,如果换做是你,敢怀、敢生、敢休息吗?职场上,女性薪酬不及男性8成中新网报道,2018年,中国女性平均薪酬为6497元,薪酬均值为男性的78.3%,职场上,男性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女性平均工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男性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而在专业选择上,女性选择文科院校人数多于理工科院校,而理工科工资回报比文科高;二是男性平均工作时间长于女性;三是男性劳动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是连续的,而女性的劳动经验、技能积累往往会因为生育养娃中断;四是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在非国有单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有数据也显示,生育也是影响女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生育前后近1/3的女性更换了工作,或没有回归职场成为了自由职业者;46%的女性由于生育主动或被动地错过了职业机会,而仅有23%的男性职业机会受到了生育过程的影响。三个主要原因导致女性就业遭受歧视,最严重的是女研究生每年求职季,关于女性遭遇不公平对待的问题,都会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首先,一般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不久就会面临结婚和生育的问题,此时劳动法规定雇主需要为女性员工提供带薪产假和哺乳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雇主此时更倾向于录用不需要休这些假期的男性求职者。其次,从身体情况来说,大多数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相比男性求职者身体较差,不能吃苦且不适应出差,不利于安排工作。再次,大多数雇主认为女性求职者可能更注重家庭而非职业发展,这将导致她们在工作上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大大低于男性求职者。一位网友说,原本以为自己在深圳应该碰不到性别歧视的问题,毕竟结婚生子这些人生步骤已经走完了,孩子也有老人在带。可是谁知道拼死拼活加班,最后却换来领导一句:“女的总是会多照顾家庭的。”言下之意不外乎说自己现在看着挺拼的,将来可能就混日子了。在就业时遭到性别歧视最严重的,实际上是女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时的年龄一般在25岁左右,因为她们的学历素养比较高,在经过2-3年的职业起步期,在27-28岁左右普遍会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但与此同时,她们也会赶上生育的高峰期,其中相当一部分会在27-30岁左右结婚生子,而且在生育后相当一段时间,生活的重心都将是孩子而不是工作。即使自己为了事业不想生孩子,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也会逼着她们生。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和资源培养的关键战力突然缺阵,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虽然法规层面有保障,但带有歧视性的“奇葩”规定仍然层出不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司法部、卫生健康委、国资委、医保局、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各类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拟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招用人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奇葩”规定仍然层出不穷。有用人单位曾在招聘启事中直接写明男士优先,能证明自己是女汉子的可以;同一岗位女生的录取分数线比男生高几十分,或者将录取的女生安排在边缘部门、边缘岗位;有调查报告曾指出,投递简历后,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下的女性大学生高约42%;一些企业甚至对女生的外貌提出苛刻要求,还规定了女生的血型和星座。如此种种,都在不断加剧着女性对就业性别不平等现象的焦虑。相对于大公司对职场女性权益的保护,小公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马云爸爸在演讲中大谈阿里的女员工占49%,35%的管理层是女性,23%的高管是女性。阿里能够负担额外的用人成本,小企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拿我以前待过的一个公司来说,公司对待男女员工也是一视同仁的,政策规定给女员工的福利一项都没有落下。女员工休产假回来,并不能尽快进入状态,而且工作家庭同时兼顾也是相当辛苦。所以公司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也默许女员工提早一点点下班,也让一些女同事转到后勤岗位了。大公司人多,几个人同时休假影响都不大,但小公司员工不多,少一个人都会乱成一团。曾经有一段时间,公司几个女同事几乎同时怀孕了,其中一个女同事还是刚休完产假,又怀上二胎。女员工休假之后,相应的工作全部转嫁于男员工头上了,而且有的工作很琐碎,并不算业绩。那些日子,男同事都忙疯了。这对男员工又公平么?想改变女性就业现状,需要正向政策导向来引导保护女性,用人单位负有重要的责任,不过要求用人单位完全承担起保护女性的“成本”也并不现实,家庭的分担、国家政策的保障,都是推动男女平等就业的重要环节。政府可以考虑出台相关的税收减免和其他支持性措施,采用切实可行的手段引导和约束用人单位,积极承担性别平等的社会责任,同时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如果企业通过上报企业全体员工生育孩子的数量,企业可以获得税负减免,或者给予企业其他优惠政策,你说老板们会不会欢迎呢?比如:头胎,企业减税××万;二胎,企业减税××万;每雇佣一定数量的女大学生,就能够减免要交的一定数额的社保缴费。当招聘职场女性有利可图之时,不用政府强求,企业自己就会积极踊跃的争相延聘优秀的女大学生,女研究生和职场妈妈。所以,只有从政策上改变,整个社会都能站出来解决企业里女性和母亲身份的矛盾,而不是将母亲身份视作职场的负担,女性才能安心享受作为母亲身份的快乐,以职场妈妈身份为骄傲。已婚未育,不被考虑录用;怀孕就被隐性地降职、降薪;从怀孕到哺乳期结束,职业发展停滞不前;生完娃回到岗位发现职位已经被无情取代;……希望这样的故事以后不要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