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极不平凡的一年 载入史册的答卷(新征程再出发)徒友益散

极不平凡的一年 载入史册的答卷(新征程再出发)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委员们认真听取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又是一年春天,又到一年两会。回首2020年,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保增长、稳大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一致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代表委员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脚步、来之不易的正增长,标注着“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分量。广东省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代表说,东莞作为全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城市,之所以能够顶住疫情冲击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逆流,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围,关键就在于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梁维东代表介绍,去年,东莞市不失时机地推动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建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为投资“松绑”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万亿元。“中国牢牢抓住了智能经济的发展机遇,在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浪潮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委员表示,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方面,人工智能将病毒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时间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提速120多倍。同时,智能地图应用可动态显示当前所在地的疫情多维实时信息,为一线抗击疫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李彦宏委员表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百度将持续面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服务,与生态链上的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携手前行。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第一批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13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一度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30多年前,村民们在老支书带领下,在荒山秃岭上种下树苗。如今,海雀村森林覆盖率达77%,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地里收成好,群众收益高。“3200多亩林木纳进国家国储林项目,全村共获得补贴近800万元。”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代表介绍,近年来,苹果、食用菌、生态蛋鸡等特色产业红火,202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1.62万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面对疫情冲击,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不减,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成功避免了经济停摆、社会失序等风险。”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委员说,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其中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他建议,应继续多措并举,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步发展。在“六稳”“六保”方面,各地区各部门都作出了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努力。张健委员介绍,湖南省工商联赴发改委、公安厅等部门组织开展“服务民营经济‘六稳’‘六保’”走访活动,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健全联系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共助民企渡难关的工作合力。科技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这是科技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委员充满信心。崔向群委员说,“卡脖子”技术攻关离不开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从“上天入地”到“登峰下海”,我国科技发展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崔向群委员以她深耕40多年的天文光学领域为例进行介绍,截至2020年,我国独立自主创新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已发布1400万余条天体光谱信息,获得的天体光谱数远超世界上所有光学望远镜观测的总和。今年1月又集中发布了这台天文望远镜近年来捕获的一大批高速星和超高速星,意味着离破解银河系形成和演化之谜又近了一步。“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必将再攀高峰。”随着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发明专利和商标的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在高铁、核电、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产业中拥有了核心知识产权。“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河北推趣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宪明委员认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知识产权领域要勇于破解相关体制障碍,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储备,努力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的共赢,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应有作用。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和坚韧不拔。经此一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代表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罗杰代表介绍,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国各地纷纷组建援鄂医疗队、捐赠大量防疫和生活物资,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湖北省成功治愈3600余名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十堰市太和医院治愈的一位8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说,“党和国家不计成本地将我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罗杰代表说,“今年初,河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院接到组建援冀重症医疗队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全院200多名医生和400多名护士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随时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疫情防控需要隔离,但隔不断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让各族人民更加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代表说,这场大战大考,既砥砺了民族精神,又彰显了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本报记者吴姗、王锦涛、贺勇、张志锋、王明峰、贺林平、姚雪青、孙超、程焕、董丝雨、吴君、范昊天)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5日 09 版)

修迪

重磅!紫东核心区管理机构挂牌运作!学区揭牌,鼓楼医院来了!

南京向东,大势所趋就在刚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为中共南京市委紫东核心区工作委员会、南京紫东核心区管理委员会揭牌!这是紫东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发展的一件大事。南京这座未来之城长啥样?7月13日下午,张敬华带队调度紫东地区建设工作,调度中科院南京分院、江苏园博园、鼓楼医院“紫东医院”、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紫东地区。图片来源于南京市发改委紫东紫东,南京市紫金山以东,总面积约758平方千米,目前总人口约83万。身为南京向东发展“桥头堡”的紫东地区,近来动作频频引人关注。在长三角层面,紫东是南京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带、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沪宁科创带的节点地区;在宁镇扬层面,紫东是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宁镇312科技创新带重要支点;在南京市层面,紫东是加快东部崛起、增强城市能级、完善多中心组团格局的有力支撑,是南京“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建设的战略增长极。不久前,《南京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发布,进一步明晰了紫东发展的目标愿景、空间布局及策略举措。第一站: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园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园项目将落户紫东地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位于麒麟科创园东片区,主要包括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科研实验及辅助用房,建成后将成为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聚才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已于2018年4月4日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底还建部分具备交付条件。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园项目。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项目,拟建设综合教学、图书情报、学术交流、教育管理、文体活动、创新创业等功能齐全的一流校园。一期项目于2019年1月13日举行开工仪式,已实现8万平方米全面开工建设,双创及继续教育楼正在进行装修和外立面施工,图书馆及科学会堂正在进行一层结构施工,教学楼、教研楼和硕博士公寓及食堂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计划2020年底除图书馆及科学会堂之外其他四栋单体具备交付条件。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学院。第二站:建设中的江苏园博园 打造永远盛开的南京花园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将于明年在南京举办。第二站来到江苏园博园建设现场,这里正在全力打造成“长三角践行两山理论新花园、江苏现代化建设试点新公园、南京紫东地区崛起新家园、江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乐园”,铸就永不落幕的园博盛会、永远盛开的南京花园。江苏园博园 江苏园博园由中国工程院崔愷、王建国院士领衔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精雕细琢,形成了“123456”的总体布局,即“一个标志性建筑,两大光智工程,三大形象入口,四大精美花园,五大精品酒店,六大配套设施”。第三站:鼓楼医院“紫东医院”拟选址地块靠近孟北地铁站附近鼓楼医院要来紫东了! 据悉,鼓楼医院“紫东医院”拟选址地块靠近孟北地铁站附近,未来紫东将再添医疗配套。鼓楼医院“紫东医院”选址示意图。第四站: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将于2020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医疗、教育等配套都聚集于紫东,让居民享受美好生活。最后一站是位于紫东核心片区江宁麒麟街道的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今天该学校正式揭牌。据介绍,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其中小学部为6轨36个班设计,初中部为12轨36个班,将于2020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正式揭牌。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南报融媒体记者 蒋琰摄学校隶属于江宁区教育局,自办学开始就将与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合作办学。校长由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选派,教师团队将由仙林分校骨干教师以及江宁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力争把学校办成紫东片区内有广泛影响和良好美誉度的优质学校。紫东核心区将打造一座“数字之城”长啥样?南京还将在紫东地区核心区打造一座“数字之城”,它也是未来南京展示数字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样板间”。紫东地区核心区。图片来源于南京市发改委总体要求:围绕“4+4+1” 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以紫东科创大走廊为支撑,以紫东核心 区为空间载体,大力发展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科创、数字应用,打造产业高端、设施高效、科创引领、生活现代 的“数字紫东”核心区。 总体定位:本着“先易后难、分类推进、重点突破”原则,力争 将紫东核心区建设成为“数字基础设施的样板之地、数字产业 发展的聚变之地、数字科技创新的策源之地、数字应用场景 的首善之地”。继而,带动整个紫东地区,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与上海、杭州相互错位、相互策应,成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示范区域。具体目标:聚焦支撑数字城市运行形态的关键要素,重点发展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科创、数字应用等 四个方面,并且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逻辑。重点任务:1、打造“数字基础设施的样板之地”(基础层)。以支撑数字产业、数字科创、数字应用为出发点,在核心区建设“数字大脑”“数字神经”“数字触角”等数字基础设施。2、打造“数字产业发展的聚变之地”(产业层)。依托紫东地区已有的产业生态和资源禀赋,重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3、打造“数字科技创新的策源之地”(技术层)。充分发挥区内科教资源富集优势,设立研发、培育、交流“三大平台”。4、打造“数字应用场景的首善之地”(应用层)。以紫东核心区为载体,构建数字政府、数字产业、数字生活等“三大应用场景”。中共南京市委紫东核心区工作委员会南京紫东核心区管理委员会刚刚正式揭牌了!规划蓝图基本成型,建设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一年来,紫东之变可观可感、可触可及!更让人期待的是,从今天起,紫东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为中共南京市委紫东核心区工作委员会、南京紫东核心区管理委员会揭牌!据悉,成立南京紫东核心区管理机构,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着眼紫东地区的战略定位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紫东核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揭牌成立,标志着紫东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紫东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发展的一件大事。紫东,未来更可期!来源:南京日报有想要进一步交流的新网友,欢迎扫码下方二维码,南部新城大校场购房交流群、江宁楼市信息交流群、江北核心区楼市业主生活圈、麒麟科创园马群业主生活圈、紫东核心区业主生活圈、紫东地区楼市意向交流群、栖霞山东华侨城业主生活圈、城北楼市(迈皋桥、燕子矶)业主生活圈、仙林湖业主生活圈江宁楼市生活圈等社群等着你奥!!同行、中介、销售请勿打扰奥......好文推荐:

弘忍

仰望苍穹,大“眼睛”有大本事

来源:科技日报拼装中的詹姆斯·韦伯望远镜镜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口径天文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学家孜孜以求的利器。近日,从长春传来了好消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承担的“4米量级高精度SiC非球面反射镜集成制造系统”项目通过了验收。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形成了大口径系列反射镜研制能力,是我国在大口径光学制造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这意味着,我国深空探测、天文观测系统以及空间对地观测未来有可能用上更大口径的国产核心元件——光学反射镜。那么,对天文观测而言,更大的口径天文望远镜意味着什么?反射镜晶体有不同的材料可供选择,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镀膜技术对于提高观测效率有什么帮助?不同的观测需求对反射镜制造提出了哪些要求?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为啥要造大镜片 为了看得更远更清楚作为天文望远镜最为重要的部件,有人将用于折射或反射光线的镜片比作是望远镜的“眼睛”。望远镜的“眼睛”越大越好吗?对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白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她指出,望远镜口径越大,集光能力越强,能够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而且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也更高,能够观测到天体更多的细节。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学军看来,为了提高光学望远镜的分辨率,科学家对更大口径望远镜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光学望远镜中,能够分辨两个相邻物像的极限分辨角越小,其分辨率就越高。而极限分辨角是由光的波长和望远镜主镜的直径决定的。同样的波长下,主镜的直径越大,极限分辨角就越小,这意味着能看清楚更小的物体。事实上,自1609年伽利略使用天文望远镜仰望星空以来,望远镜一直在向更大口径发展。渐渐变大的“眼睛”,使光学系统观测能力不断提升。张学军举例道,口径2.4米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远已经观测到了距离地球134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口径3.67米AEOS地基望远镜,能探测近地轨道上0.1米大小的碎片;口径超过3米的锁眼12(KH-12)卫星相机,对地分辨率可达0.1米。为了获得更大口径的望远镜,科学家发展出镜面拼接技术,将几块较小口径的镜片拼接在一起,协力运作,实现较大口径镜片才有的观测效果。白华介绍,这项技术使得建造8米以上的光学望远镜成为可能。镜坯材料哪家强 微晶玻璃、碳化硅各有所长尽管我们听说过许多不同的天文望远镜的名字,但总体而言,它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折射式、反射式、折反射式。目前主流、先进的望远镜采用的是哪种形式?白华介绍,一般而言,目前用于天文观测的大望远镜的主体结构多为反射式望远镜。这主要是因为反射式望远镜口径可以做得更大,对观测波段限制更小。通常来说,镜面加工精度越高,膜层反射率越高,越有利于观测,但也要权衡用途和费用。事实上,不同的科学目标对望远镜的功能也有着不同的要求。白华举例道,红外望远镜对制冷有很高要求,巡天望远镜要求观测视场大,精测望远镜要求分辨率高。对于空间望远镜而言,要求反射镜质量更轻、热稳定性更强,因此也对反射镜的加工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镜坯制造、镜面抛光、反射镜镀膜技术都是重要环节。目前用于制作反射镜镜坯的材料,主要有微晶玻璃、熔石英、碳化硅、硼硅酸盐、金属铍等。白华认为,这几种材料各有所长。微晶玻璃和熔石英使用历史长,技术成熟可靠,仍是地面和空间光学红外望远镜主要采用的材料。硼硅酸盐在大口径地基望远镜中也经常使用,具有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但其比刚度仅为碳化硅材料的四分之一。碳化硅镜面的优点是比刚度高、热稳定性好,但由于硬度大,导致其抛光难度大,对抛光技术要求高。美国3.5米赫歇尔空间红外望远镜采用的就是碳化硅镜坯。金属铍镜热容量大、比刚度高、重量轻,但金属铍有一定毒性,制作不易,价格也比较昂贵。美国斯必泽空间红外望远镜就采用了铍镜,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也采用铍镜。正是基于碳化硅材料的特性,张学军带领团队另辟蹊径,经历数百次实验探索与工艺验证,突破多项镜坯制备关键技术,建立了大口径碳化硅镜坯制造平台。他们先后研制成功可用于可见光成像的2米、2.4米、3米口径单体碳化硅镜坯和4米口径整体碳化硅镜坯,后者也是目前公开报道最大口径的整体碳化硅反射镜镜坯。造大“眼睛”有啥诀窍 打磨镀膜一个也不能少对观测者来说,望远镜口径自然是越大越好。可对于反射镜研制者而言,口径每提升一个量级,都意味着更大的挑战。为了保证望远镜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光学系统对反射镜的面型精度有着苛刻的要求,这种精度要求不会随着口径的增大而降低。张学军以4米口径整体碳化硅镜坯为例说道,其面形精度相当于平整完一块北京市面积大小的土地后,东南角和西北角的高低差在零点几毫米以内。在如此高的精度要求下,还要保证其结构稳定性。为此,长春光机所运用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通过采用“应力盘”抛光、磁流变抛光等组合加工技术,大幅度提高了非球面的制造精度和效率。在对反射镜光学抛光以后,为提高其反射面的反射率,镀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反射镜面,目前的镀膜技术已经能使单块镜面在宽波段的反射率达到98%。例如,双子座望远镜(Gemini)在2004年对主镜面镀了新的保护银膜,在宽波段内的平均反射率达到95%以上。我国镀膜技术水平如何?白华介绍,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在高反膜研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设计并镀制出紫外增强性银膜和金膜,在340纳米—1500纳米的波段范围内,平均反射率可达98%。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仪中。对于单片折射镜片,在较宽波段,光线透过率也可达到90%以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不断研制出功能更强大的望远镜。张学军表示,未来,他们研制的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国产各型大口径光电装备上,让来自中国的目光抵达宇宙的更深处。

救民之斗

朱永田:发展国之重器,矢志仰望星空

朱永田(左三)向国内外专家介绍LAMOST多目标光纤光谱仪天文学家靠光谱分析,获得遥远的天体信息。光谱是恒星的“条形码”,犹如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不同元素都会在特定波长位置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记。只要能够获取天体发出的光,就可以通过光谱分析知道这个天体到底由什么物质构成。其中,星系的光谱可以提供距离、化学成分和视向速度等信息,而由恒星的光谱则能够推断其化学成分、温度、年龄、质量和演化历史等。从大量光谱观测中还可以发现许多奇异的天体和现象。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下称“南京天光所”)朱永田研究员,在天文仪器与技术领域耕耘30载,为国内天文机构研制了多种大型天文光谱仪,还承担国际重大天文设施的光谱仪器研制任务,取得了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他不仅奠定了中国天文光谱技术基础,开拓了中国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技术新领域,还培养造就了一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天文光谱探测技术人才队伍。制器观天,与中国天文科技共同成长透过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但如果看天上的一颗颗星星,无论多大口径的望远镜却也只能看到一个个小小的亮点。天文望远镜是整个天文“观测链”中的“集能器”,可以将遥远暗弱的天体发出的微弱光子收集起来,望远镜口径越大,接收到的光子就越多,也就能探测到越暗的天体。而要研究天体的物理参数、化学成分等,则必须依赖与望远镜焦点相连接的终端仪器——光谱仪。光谱仪器是实测天体物理中最重要的科学终端仪器,工作于望远镜的焦点,它可以将天文望远镜收集到的来自天体辐射的复色光分解为由各种波长单色光组成的光谱。光谱分析是研究天体最重要的方法,天文望远镜相当大的一部分观测时间用来获得天体的光谱数据。通过对天体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天文学家可以深入地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甚至搜寻太阳系外行星。“光谱仪的分辨率越高,就越容易把相关元素分辨出来,通过多普勒频移就能测算出天体的运动速度。”朱永田说,“天文光谱仪和其他我们通常所见的分析仪器在设计原理、准则和体量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一台2米级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光谱仪占地足有一个100平方米房间大小,研制周期也往往需要3到5年时间。”1986年,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系光学仪器专业本科毕业的朱永田,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各门功课几乎满分,他正好赶上著名光学专家潘君骅院士来校挑选学生,在学校教务长、著名激光专家沈柯教授和光学工程系主任毛英泰教授力荐下成为潘君骅院士的学生。正是在潘君骅院士的指导下,他开始聚焦大型高分辨率天文光谱仪的研究,也是从那时开始,朱永田与中国天文仪器的创新制造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备受瞩目的中国2.16米天文望远镜开始在南京集成测试,与此同时中国天文界还酝酿为这架望远镜配置高分辨率光谱仪——折轴阶梯光栅光谱仪。而在那个年代,中国天文学界还没有能力研制大型的天文光谱仪。结合这一重大需求,朱永田在潘院士的指导下完成了“阶梯光栅光谱仪总体方案研究”项目,此后一直在天文光谱领域“深耕细作”,成为我国天文技术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潘院士的精心指导下,经过2.16米望远镜高分辨率阶梯光栅光谱仪研制全过程的锻炼,从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与测试,朱永田完全系统性地掌握了大型天文光谱仪的研制技术,这也是潘院士有意培养天文光谱仪器技术带头人的初衷。第一台天文光谱仪研制成功后,中国的天文科学仪器研发逐渐驶入快车道,朱永田在天文光谱和高分辨成像技术的研究上推陈出新,逐步奠定了中国天文光谱探测技术基础,先后为国内大中型光学望远镜2.16米望远镜和2.4米望远镜,以及LAMOST望远镜等成功研制了系列先进的各类天文光谱仪器,取得了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2009年6月,世界最大口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郭守敬望远镜)项目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朱永田担任LAMOST科学仪器负责人,主持研制成功的16台多目标中低分辨率光纤光谱仪,可以同时观测4000个天体目标。LAMOST视场达5°,在焦面上可放置4000根光纤,可将遥远天体的光分别传输到多台光谱仪中,同时获得它们的光谱。从某种角度来说望远镜口径、台址大气视宁度决定着天文光谱仪的设计难度。大气视宁度与光谱分辨率、光谱数量是相互矛盾的,LAMOST中/低分辨率光谱仪的研制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就是台址视宁度差,对应的光纤粗,影响光谱分辨率和光谱数量。设计工作从1997年开始,针对科学目标(设计指标),朱永田带领团队进行了总体方案研究、关键技术攻关,领导团队研制成功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目标光纤光谱仪集群(阵列)。如今,LAMOST项目已完成一期光谱巡天任务,开启二期中分辨率光谱巡天。LAMOST获取了超千万条恒星光谱,其中高质量光谱数(S/N>10)约是世界上其他地面巡天项目发布光谱数之和的2倍多。天文学家利用这些海量光谱数据,在银河系结构与演化、恒星物理、特殊天体及致密天体、类星体等重要前沿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与潘君骅院士(左二)、长春理工大学原校长姜会林院士(左三)在“潘君骅星”命名仪式上合影。挑战极限,填补国内系外行星探测技术空白千百年来,人类的一大梦想就是走出太阳系,寻找地外文明或地外生物,或者找到存在生命的类似地球的星球。太阳系外行星探测与研究是21世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对理解生命起源和演化、认知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两期十年规划报告中(天文和天体物理领域的“新千年、新世界、新视野”)都将系外行星探测和生命信号搜寻作为重大战略目标。日内瓦天文台的两位天文学家因首次发现围绕类太阳恒星的系外行星而获得201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发展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技术,是朱永田近年来的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也是当前国际天文学界的前沿课题。经常见诸报端而又最让普通民众感兴趣的问题是:人类何时能够发现地外文明和系外生命?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与研究,对于行星形成理论和生命的起源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也是一项充满未知又极具挑战的艰苦工作。“探测类地行星在技术上仍要克服很多困难,仪器的技术性能趋近于光电探测的极限。”朱永田说。朱永田团队致力于两种重要的系外行星探测技术研究:天体高精度视向速度测量和高对比度直接成像。其中,视向速度法是发现系外行星的主要手段,而高对比度直接成像是确认地外文明是否存在的最有力而可靠的证据。朱永田主持研制成功的高分辨率光纤光谱仪与我国2.16米望远镜联测,已发现了多颗新的太阳系外行星。该仪器采用了柔性像面补偿、光纤扰模等光谱稳定新技术,使用碘吸收盒定标,视向速度实测精度达到~4m/s,成为我国系外行星探测的重要利器,也是中、日、韩系外行星联测网的主干设备。为进一步提高仪器的观测精度,朱永田还带领团队发展了基于天文激光频率梳的高精度波长定标技术,实现了10cm/s的定标重复精度。2007年至今,朱永田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太阳系外行星直接成像技术的研究,并在高对比度直接成像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系外行星直接成像探测是国际天文技术领域的重大难题,由于行星不发光,主要靠反射其恒星的光来探测,因此行星的光度极其微弱,如何在恒星的“光芒”笼罩下提取极其微弱的行星“信号”,无异于“打着探照灯找萤火虫”。经过十多年刻苦攻关,朱永田及团队突破了系外行星高对比度成像核心技术,包括超级自适应光学、星冕仪、高对比度图像处理技术;主持研制的系外行星高对比度成像仪,作为访问仪器多次用于国际4米级望远镜联测,获得了国内首张系外行星的清晰图像。基于多年来在高对比度成像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朱永田团队建议的中国空间站系外行星高对比度成像仪项目获得立项,该仪器研制成功后将成为空间首台成像探测成熟系外行星的科学载荷。学科引领,夺世界天文领域发展先机从伽利略首次用光学望远镜观测星空起,400多年来天文科学技术已从光学波段拓展到全电磁波段,从陆地拓展到极地,从地基拓展到天基。现代天文望远镜和光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在有力支撑天文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北麓玄武湖畔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已经走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天文与光学高新技术的重要科研和发展基地、国家大中型天文望远镜及仪器设备的研制基地,以及天文技术与方法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如今,中国的天文学家正利用这里研制的天文仪器,去实现探索宇宙终极奥秘的梦想。朱永田团队先后为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1米望远镜、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2.16米望远镜、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基地2.4米望远镜和1.8米望远镜……研制了多台各类光谱仪器。近年来,朱永田带领南京天光所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如今已有着50多人团队的天文光谱与高分辨成像技术研究室,掌握了大型天文光谱仪器的研制技术,不仅国内绝大多数天文台的光谱仪都出自这里,团队还积极参与各类国际合作项目,向国际输出中国创造的天文技术和天文设备。2010—2011年间,南京天光所天文光谱技术团队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先后研制成功了2台极地极光光谱仪,分别安装于南极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通过观测极光光谱来研究高空大气层的磁场,分析极光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为人类揭开更多的太阳风活动规律。2014年10月,自主研制出口的第一台专业天文观测研究用阶梯光栅光纤光谱仪(MRES),应用于泰国国家天文台2.4米望远镜……在朱永田的领导下,南京天光所进一步凝炼科研发展目标,聚焦天文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开拓天文技术新领域,尤其是在天体生物学、集成光学、光子学、仪器仪表技术等与天文学、天体物理学交叉的学科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随着现代天文光学技术的发展,下一代地面及空间天文观测仪器已开始采用更为复杂的光学设计方案。结合新材料、轻量化及大口径大非球面度镜面的研制需求,朱永田带领南京天光所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和检测装备,完善关键技术与工艺,通过牵头承担重大光学系统研制任务,建设国内独具特色的高精度大口径先进光学制造中心,发展关键技术与工艺,保持团队在领域内的领先地位。“下一代极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由于其大规模和高精度,代表了一个国家技术研发的前沿水平。”朱永田说,下一代极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的核心关键技术是子镜的共相主动拼接技术和批量非圆形离轴非球面子镜磨制技术,涉及高精度光学镜面研制、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纳米级传感器与促动器等多个学科领域。“十三五”和“十四五”除了向国家建议建设新一代中国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外,朱永田团队还积极参与国际重大天文项目的国际合作,比如美国30米光学望远镜(TMT)、美国海尔望远镜的下一代多通道光谱仪、世界最大的光学望远镜——西班牙GTC望远镜的超稳定高分辨率光谱仪、美国夏威夷MSE望远镜的多目标高分辨率光谱仪等项目都有南京天光所的贡献,中国的天文技术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世界。薪火相传,培养专业过硬科技骨干出生成长于吉林长春的朱永田,从小就对光学充满兴趣,高考时如愿考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系光学仪器专业。与天文结缘纯属偶然,1986年,朱永田获免试推荐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攻读天体物理专业研究生,跟随早年留学苏联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君骅学习。无论在治学还是科研上,潘君骅对朱永田的影响都非常深刻。在导师言传身教下,朱永田不仅参与研发出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还设计出两非球面反射镜非扫描式软X射线投影光刻系统,该系统对波长13nm的软X射线可获Φ30mm的平象场和优于0.1μm的光刻线条分辨率。2010年至今,担任南京天光所所长、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以来,朱永田不仅要带领团队在天文科学仪器研究中攻坚克难,为将中国天文仪器和技术事业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他还要总揽全局,培养一代代青年天文科技人才,培育和发展新的学科方向。师承潘君骅院士在治学上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悉心育人的精神,朱永田将自己多年科研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科研人员和莘莘学子。“技术不能保守,团队必须交流,学术带头人要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成长,后人就是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快、更远、更好。”在管理科研团队上,朱永田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他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点,在不同的研究方向中选拔一个科研带头人,让他们都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主要发展方向并努力有所建树。同时,他会针对每个人的性格和不同长处,实行优势互补、各扬所长,避免“木桶效应”,在管理模式上坚持团队协同攻关下兼顾个人学术的成长发展,不断让团队保持创新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朱永田认为,作为学术带头人,必须制定合适的发展路线,并建立自己对团队的影响力,无论在专业上还是管理上,要让团队心甘情愿地向前迈进。让他欣慰的是,经过多年发展,南京天光所已经培养出一批在专业上过硬的科技骨干。如今,35岁以下的年轻人才,占到了南京天光所研究人员的58%左右。“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影响世界的科研项目不断上马,要让年轻的科研人员多参与国家的大科学装置的建设,让他们尽快成长,独当一面。”朱永田甘为人梯,在培养提携优秀青年人才和促进学科新增长方面不遗余力。他满怀炽热的爱国之心,矢志不移致力于科技创新,为推动国家天文光学技术事业进步尽心竭力,无怨无悔。朱永田说,天文科技就是一个不断探究、追求极限的过程,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天文科技工作者,就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天文科技创新领域勇攀高峰、不懈奋斗。专家简介朱永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任国家天文台副台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系光学仪器专业,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天体物理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和2001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分别参加了美国9米Hobby-Eberly望远镜的高分辨率光谱仪和英国8米Gemini望远镜高分辨率光谱仪的研制工作。长期从事天文光谱和高分辨成像技术、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技术的研究,曾先后参加了我国首台大型天文高分辨率光谱仪——2.16米望远镜折轴阶梯光栅分光仪、中国-巴西地球资源卫星红外成像光谱仪等项目的设计和研制工作。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重大仪器项目和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曾担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项目(郭守敬望远镜)的科学仪器负责人,主持研制成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型多目标光纤光谱仪集群。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曾获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原“863”计划-航空航天领域“十五”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多项表彰奖励。

不多辞让

极不平凡的一年 载入史册的答卷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委员们认真听取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等又是一年春天,又到一年两会。回首2020年,既有惊心动魄的风云突变,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战疫情、抗洪涝,促改革、推开放,抓脱贫、惠民生,保增长、稳大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捷报频传,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一致表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实现由负转正,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年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代表委员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脚步、来之不易的正增长,标注着“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分量。广东省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代表说,东莞作为全国外贸依存度高的城市,之所以能够顶住疫情冲击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逆流,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围,关键就在于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梁维东代表介绍,去年,东莞市不失时机地推动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创建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为投资“松绑”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万亿元。“中国牢牢抓住了智能经济的发展机遇,在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浪潮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委员表示,在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方面,人工智能将病毒全基因组二级结构预测时间从55分钟缩短至27秒,提速120多倍。同时,智能地图应用可动态显示当前所在地的疫情多维实时信息,为一线抗击疫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李彦宏委员表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之一。百度将持续面向社会开放人工智能服务,与生态链上的中小企业和开发者携手前行。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现象历史性消除;第一批脱贫攻坚普查结果显示,138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贵州省赫章县河镇彝族苗族乡海雀村一度陷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30多年前,村民们在老支书带领下,在荒山秃岭上种下树苗。如今,海雀村森林覆盖率达77%,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地里收成好,群众收益高。“3200多亩林木纳进国家国储林项目,全村共获得补贴近800万元。”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正友代表介绍,近年来,苹果、食用菌、生态蛋鸡等特色产业红火,2020年底,全村人均收入达1.62万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民生保障力度不断加大。“面对疫情冲击,我国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不减,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成功避免了经济停摆、社会失序等风险。”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张健委员说,尤其值得强调的是,我国民营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其中中小微企业占大多数。他建议,应继续多措并举,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步发展。在“六稳”“六保”方面,各地区各部门都作出了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努力。张健委员介绍,湖南省工商联赴发改委、公安厅等部门组织开展“服务民营经济‘六稳’‘六保’”走访活动,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建立健全联系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共助民企渡难关的工作合力。科技发展迎来又一个春天“这是科技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委员充满信心。崔向群委员说,“卡脖子”技术攻关离不开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从“上天入地”到“登峰下海”,我国科技发展迎来了全新发展机遇。崔向群委员以她深耕40多年的天文光学领域为例进行介绍,截至2020年,我国独立自主创新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已发布1400万余条天体光谱信息,获得的天体光谱数远超世界上所有光学望远镜观测的总和。今年1月又集中发布了这台天文望远镜近年来捕获的一大批高速星和超高速星,意味着离破解银河系形成和演化之谜又近了一步。“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人才、技术、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必将再攀高峰。”随着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我国发明专利和商标的申请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在高铁、核电、新一代移动通信等产业中拥有了核心知识产权。“当前,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河北推趣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孟宪明委员认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知识产权领域要勇于破解相关体制障碍,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储备,努力实现保护知识产权、公共利益和激励创新的共赢,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中发挥应有作用。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全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和坚韧不拔。经此一役,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罗杰代表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罗杰代表介绍,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全国各地纷纷组建援鄂医疗队、捐赠大量防疫和生活物资,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湖北省成功治愈3600余名80岁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十堰市太和医院治愈的一位87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说,“党和国家不计成本地将我从死亡线上拽回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罗杰代表说,“今年初,河北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我院接到组建援冀重症医疗队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发出动员令,全院200多名医生和400多名护士积极响应、主动请缨,全院上下拧成一股绳,随时做好冲锋陷阵的准备。”“疫情防控需要隔离,但隔不断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让各族人民更加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代表说,这场大战大考,既砥砺了民族精神,又彰显了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本报记者吴姗、王锦涛、贺勇、张志锋、王明峰、贺林平、姚雪青、孙超、程焕、董丝雨、吴君、范昊天)版式设计:蔡华伟《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5日 第 09 版)

革命者

南京最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布局紫东!

长三角一体化先导区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未来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它就是南京紫东地区今天紫东核心区管理机构挂牌运作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园江苏园博园鼓楼医院“紫东医院”南外仙林分校紫东江宁学校……一批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布局紫东成立南京紫东核心区管理机构,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着眼紫东地区的战略定位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先来认识一些紫东地区的大项目▼中科院南京分院麒麟科技园项目位于麒麟科创园东片区,北至天泉路、南至天平路、西接滨河路、东临沿山路,总占地面积约300亩,建设用地面积约242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1.9亿元。主要包括中科院南京分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科研实验及辅助用房,建成后将成为集科学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聚才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效果图项目于2018年4月4日开工建设,已开工建设约26万平方米,已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约17万平方米,计划2020年底还建部分具备交付条件。江苏园博园201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由南京市建设江苏园博园,承办2021年第十一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项目选址紧邻国家级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紫金山、栖霞山、宝华山、汤山四个风景区环抱圈内,自然禀赋优异,文化底蕴深厚,一期规划面积约3.45平方公里,拥有2条地铁线站点,沪蓉高速、S002、S122、S337等多条国道省道。效果图项目由中国工程院崔愷、王建国院士领衔一大批国内外知名设计师精雕细琢,形成了“123456”的总体布局,即“一个标志性建筑,两大光智工程,三大形象入口,四大精美花园,五大精品酒店,六大配套设施”。围绕“永不落幕”、“永远盛开”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践行‘两山’理论新花园、江苏现代化建设试点新公园、南京紫东地区崛起新家园、江宁全域旅游示范区新乐园”的“四新园”。鼓楼医院“紫东医院”鼓楼医院要来紫东了!鼓楼医院“紫东医院”拟选址地块靠近孟北地铁站附近,未来紫东将再添医疗配套资源。南京紫东江宁学校南京紫东江宁学校位于紫东核心片区江宁麒麟街道,学校东至福宁路、南至三阳路、西至东流路、北至二象路,规划占地面积74372.08平方米。学校于2018年开始建设,总建筑面积约74972.93平方米,总投入达5.1亿。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其中小学部为6轨36个班设计,初中部为12轨36个班,将于2020年秋季迎来首批学生。南报融媒体记者 蒋琰摄学校隶属于江宁区教育局,自办学开始就将与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合作办学。校长由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选派,教师团队将由仙林分校骨干教师以及江宁区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将依托麒麟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江宁地区整体教育优势,力争把学校办成紫东片区内有广泛影响和良好美誉度的优质学校。南京还将在紫东地区核心区打造一座“数字之城”它也是未来南京展示数字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的“城市样板间”奋力开创紫东地区开发建设新局面南京这么做▼(滑动看全文)要准确把握紫东崛起之势紫东核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揭牌成立,标志着紫东地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大势所趋。加快紫东地区发展,是贯彻总书记新思想、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解决城市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具体行动,是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构建科创大走廊、打造数字城市的关键举措。必须要有紧迫意识、大局观念、长远眼光。起势良好。紫东地区开发建设已经走过一年多时间,规划蓝图基本成型,建设框架逐步拉开,城市建设、产业集聚、公共服务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这些都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乘势而上。新形势赋予新使命、呼唤新作为。在已有目标定位和工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布局、整合资源、补齐短板,确保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实施,推动核心区先行示范、驱动引领整个紫东地区能级提升,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要聚力推进紫东地区之变按照“1年立框架、2年打基础、3年见成效、5年大跨越”的目标,努力推动紫东地区实现全局性、深刻性变化,加快打造一个产业发达、锐意创新、开放包容、幸福宜居的魅力新紫东。这个变化,要体现在动能转换上。要用好用活2个大学城、7个高新园等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型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在紫东持续大量涌现,不断展现创新之城的现实模样。要结合“四新”行动,加快做强制造业、做大新经济、做响文旅业,务实推进强链补链各项工作,大力发展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科创、数字应用,切实建好数字城市核心区。这个变化,要体现在品质提升上。要坚持规划引领,继续抓好紫东地区概念性设计和核心区城市设计编制。要突出生态特色,站在长江大保护的高度,以园博园、绿色银行为重点,积极探索生态优先、集约高效、永续利用的新路子,不断擦亮紫东生态品牌。要抓好城市建设,践行智慧城市、韧性城市、低碳城市等理念,加快推进交通工程、打通断头路、环境整治等项目,持续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展现形象。这个变化,要体现在民生幸福上。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鼓楼医院“紫东医院”、南外紫东学校布局建设为先手,积极引入一批优质的医疗、教育、文体、康养等资源,强化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注重共建共享,在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等领域,强化社会参与、整合各方力量,构建紫东治理新格局。要全面扛起紫东发展之责紫东核心区管委会拥有一支精干的队伍,也拥有丰富的开发建设经验。要平稳交接、有序推进。指挥部、管委会以及栖霞、江宁两个行政区等,要把涉及调整的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确保队伍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要深度融合、高效运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尽快建立管委会新的运转机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促进资源融合、实现团结奋进。要创新实干、锐意进取。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变革中突破瓶颈、打开局面,在斗争中战胜困难、赢得主动,在实干中推动发展、成就事业。推动紫东地区加快发展,也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要立足本职,在人财物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土地利用、财政金融、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积极支持保障,为紫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打造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增长极建设拥有高品质生活的魅力新紫东南京,行!编辑 | 馒头

间隔年

推进大科学计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院士专家共话“大科学”发展

交汇点讯 推进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旗舰型天文大科学装置建设……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者工作日”,5月29日下午,在省科协召开的江苏省2020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座谈会上,多位院士、专家、科技工作者就我省“大科学”发展热烈探讨、建言献策。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省科协主席陈骏的科研团队,正在为建设苏州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而忙碌。“我们联合了国内一批科学家做这件事,并已经吸引十多个国家地质调查局和国际研究机构参与这个大科学计划。”陈骏说。牵头组织实施大科学计划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影响力和创新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担当和作为。陈骏说,由于欧美发达国家长期处于世界科技前沿,他们通过倡导或者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形成了大数据的虹吸效应,导致海量的珍贵科技资源逐渐向这些发达国家汇聚。“大数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战略资源,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将会直接取决于他在科学大数据方面的优势,以及将数据转化为知识和产品的能力。”陈骏说,人类目前已经获得非常多的关于地球形成45亿年以来的物质演化数据,这些地球科学数据面广、量大、用途多,但是分布在世界各地,“我们想把这个数据库建在苏州,使苏州成为未来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基地,并将云集一大批顶尖的地球科学家、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此外,通过与全球重要能源和资源企业的深度合作,围绕建设大数据服务中心和产业园区,将有助于在江苏省形成能源和资源领域新型的数字经济产业链。”2018年3月,国务院就印发了《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提出到2020年培育3—5个项目,研究遴选并启动1—2个我国牵头组织的大科学计划。陈骏希望,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能成为其中之一。为推进该项大科学计划,陈骏建议设立江苏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联合基金、组建江苏省和教育部的协同创新中心等。“这一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对我国在若干关键领域获取、掌控、挖掘和形成一批全球数据意义重大。”陈骏说,在当前国际竞争加剧的态势下,增强我国在全球资源能源探测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来构建全球合作的资源平台,实现全球资源的合理共赢开发是我国资源安全和社会发展可持续的一个重要保障。”“现代天文研究最重要的成果,绝大部分依托重大天文观测装置,这种大科学、大规模、大协作、大统筹的科研组织形式,保障了现代天文研究综合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和全新创业链活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说,现代天文观测对极微弱信号、极高空间、极精确空间导航定位、极精密的电子、超级计算等方面的需求,使得天文学成为高精尖技术的创新源头之一,也是“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最前线。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天文领域的重大专项问题,应整合空间天文研究资源,进行空间科学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构建科学目标、技术攻关、大科学装置、产业孵化的完整创新链。“南京在空间天文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常进说,南京有中国首座现代天文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天文教育的排头兵——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唯一的天文仪器研制和技术发展基地——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以及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并已经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以前沿科学为核心的空间天文探测研究基地。这四家研究机构目前还承担了我国首个太阳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空间H-α太阳望远镜,以及我国空间站上面的一个最大的设施——LAMOST光学望远镜后部的两个重点模块的研制,所以南京具有完善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体系。常进介绍,目前,由南京这些天文研究机构、科学家提出的12米红外光学望远镜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三五”大科学装置,希望其在前沿科学领域获得革命性的发现,打造南京世界级的科学名片。而面对国家新一轮科技创新布局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上述四家单位还联合提出建设空间天文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常进介绍,该中心将面向空间天文科学前沿,提出旗舰型的天文大科学装置的思想,特别是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组建空天探测与运控实验装置,开展先进材料和核心探测技术载荷的研发测试,建设光学材料分析、加工与检测平台,以及统一高效的空间天文运行中心和天文科学大数据中心,打造新一代自主天文科学数据共享应用生态链,努力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国家空间天文大科学设施,弥补南京地区缺乏大科学装置的短板。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摄影 刘成贺L

美国派

全国政协委员崔向群:建议优先考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延迟退休

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40多年来一直未有调整,国家正在研究延龄退休方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的提案是,优先考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延迟退休,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退休时间给予更大幅度的自主选择权。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确立于1978年,男性60岁、女干部55岁、女职工50岁。崔向群委员认为,一方面,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改善,延长了人均寿命,身体素质也得到增强。另一方面,高级技术人才培养成本越来越高,法定退休年龄40年来一直未有调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这突出体现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上。崔向群委员表示,高技术人才培养周期长,除了学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外,还需要一定工作时间的积累(专业技术岗位特别注重实践经验的运用和积累)。目前的高技术人才普遍具有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年龄普遍在30岁左右,还有不少人有2年左右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经历。出国留学人员在国外接受专业技术教育的时间更长。与本科学历人员相比,博士学位人员比本科学历人员参加工作时间至少晚6-8年,“如果60岁退休,为国家服务的时间只有30年左右,加上需要积累经验的时间,为国家服务的时间缩短了1/5左右。”崔向群委员说。“如果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经验最为丰富且年富力强之时退休,明显是对国家专业人才培养巨大投入的严重浪费。”崔向群委员表示。她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考虑延迟退休方案时,优先考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延迟退休问题。可在单位需要,同时充分尊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退休时间给予更大幅度的自主选择权。(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拘于虚也

崔向群院士:中国急需建造12米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

崔向群院士在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 孙自法 摄中新网江苏盱眙10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20日指出,中国急需建造10米级口径的通用型地面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以及一批与其协作配套观测的特色2-4米级光学望远镜,以尽快缩小中国地面光学天文装置与国际的差距。她建议加快立项建设12米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等天文望远镜。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中共盱眙县委、县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天泉湖天文论坛当天在江苏盱眙举行,崔向群在论坛上做主题演讲时作上述表示。她说,中国光学望远镜目前最大口径仅2.16米和2.4米,相比国际上十几架8-10米口径望远镜及开始计划研制30米级的望远镜,中国光学波段观测严重落后,应尽快建设一架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这对研究暗能量、暗物质、第一代恒星、星系和超大质量黑洞的形成、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恒星的形成和死亡等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中国发展新技术和下一步研制30米级望远镜或望远镜阵做好预研。崔向群透露,目前进入国家规划和正在向国家建议的地面天文光学望远镜,主要包括南极2.5米昆仑暗宇宙巡天望远镜、12米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8米先进地基太阳望远镜。12米大型光学红外望远镜将设计为通用光学红外望远镜,适合广泛科学目标,同时,密切结合21世纪新技术发展应用,有中国特色并采用成熟技术,并在30米极大望远镜时代仍可开展前沿观测工作,具有长期生命力。南极昆仑暗宇宙巡天望远镜将实现大视场高分辨观测,与哈勃望远镜相比,可以在83小时内获得与哈勃极深场同样的深度,开展弱引力透镜效应观测、星系和黑洞的多波段观测、高红移超新星和伽玛暴研究、外行星搜寻和研究。8米先进地基太阳望远镜又称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它将与1.5米口径大日冕仪组成先进地基太阳天文台,有望在太阳爆发的触发机制等难题上取得突破,并揭示太阳和恒星磁场的起源。崔向群表示,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天文望远镜建设已进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完成一批国内和国际合作项目。国内项目包括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1米近地天体望远镜、1米真空太阳红外望远镜、太阳多波段爆发望远镜等。国际合作项目主要有:中国为西班牙研制1.5米和0.9米望远镜、中国分别为日本和韩国研制1米望远镜、中国为俄罗斯研制2.5米望远镜、中澳合作南极巡天望远镜、英国为中国研制云南2.4米望远镜等。(完)

工技不巧

代表委员热议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驱动高质量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9次提及“科技创新”。作为牵动“十四五”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一,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显重要。“发令枪”已经打响,江苏如何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连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言献策。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江苏“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科技创新被摆在各项任务的首位。全国人大代表、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说,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勇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国家技术创新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5.1%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全国超两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江苏制造”。王秦表示,我省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核心战略、科技与人才强省战略,力争全面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近年来,我省先后启动建设三大实验室,其中,紫金山实验室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毫米波通信芯片,姑苏实验室启动建设亚洲最大规模的高通量材料设计平台,太湖实验室先后研制深渊领域的大国重器。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支持将这三大实验室纳入国家实验室整体布局,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江苏贡献。“放眼‘十四五’,全所科研人斗志昂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所长胡明春表示,“‘十三五’以来,我们自立自强,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将科研攻关的切入点前移到微波光子雷达、量子雷达等前沿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推动我国探测感知变革提供坚实支撑。”他建议加快强化探测感知等重点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带动国家创新体系中其他主体、其他单元能力的提升,确保将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统筹推进该领域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工作,打造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生力军。以基础研究撬动全局创新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强调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并明确中央本级财政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认为,做好基础研究,是一个国家走上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要想做好基础研究,健全稳定支持机制是题中应有之义,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聚焦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需要长期积累的研究方向,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天文观测虽是一门基础科学,但其对技术、方法以及仪器的精准要求,都足以带动‘前沿科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向群,以自己深耕40多年的天文观测领域为例表示,基础研究是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途径,也是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江苏“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是江苏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崔向群建议,充分发挥全国优势学科和人才的作用,建立国家级科创中心,瞄准国家需求和世界水平,打造资源和成果共享的高层次平台。为企业创新推开“机遇之窗”科技创新,企业要唱主角。前不久,国产大飞机C919全球首单落地,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正是背后的一支江苏团队。全国人大代表、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制造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巍表示,公司承担C919大型客机复合材料零部件中40%以上研制份额,为国产大飞机的研发作出重要贡献。“希望国家和江苏对于高科技国有企业的体制机制改革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运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式,充分激发其创新创效潜能。”王巍说。“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工程机械正朝着绿色化、智能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徐工在新能源工程机械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攻破‘卡脖子’技术难题。”全国人大代表、徐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闫丽娟说,在关键技术、质量控制、工艺性能等领域推广新能源应用,是装备制造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面对的问题,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是打好这场攻坚战的关键所在。加大创新链产业链“双链”融合,还需要更多政策支持。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城市工程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吴智深提出,创新链的最后一环“促进新产品推广应用”至关重要,也是构建自主可控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部分部委、省地市相继出台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首购和订购管理办法,取得一定成效。但企业自主创新成果不敢用、不愿用的问题依然没有根本解决。吴智深建议,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高位统筹,专门制定加快国产创新产品首购首用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对关键领域自主创新产品的支持力度,优化政府采购程序,特别是对首次投放市场的创新产品、竞争力不强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等,应建立产品采购的容错机制和绿色通道,采取税收减免、财政专项奖补、金融优惠等综合政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采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形成创新研发和市场应用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杨频萍 王拓 王梦然)(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