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发表的小编给大家分享几个国外开放的硕博论文、期刊、数据库下载网站。1、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ttps://www.wpi.e/)伍斯特工学院:包括670余篇学位论文,其中有550多篇全文,硕士论文4篇。涵盖生物、电子、计算机、材料、物理、机械等学科。2、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http://etheses.nottingham.ac.uk/)诺丁汉大学的论文数据库。含131篇免费硕博论文,涵盖医学、艺术、教育、法学、工学等学科。3、Australian Digital Theses Program(http://adt.caul.e.au)澳洲数字论文计划,由澳洲大学图书馆员协会发起。包含澳洲40余所大学的15440篇硕博论文,涵盖各个学科。4、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http://www.lib.ncsu.e/ETD-db/ETD-search/search)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的3937篇免费博硕论文,涵盖了化学、物理学、电子电气、核能、机械、材料、食品、林业、土壤等各学科。5、University of Pretoria : Electronic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http://upetd.up.ac.za/)比勒陀利亚大学的电子学位论文,含3000多篇电子博硕论文,涵盖社会学、食品、建筑、经济、信息、生化、教育、管理、心理学、法学等学科,其中2876篇可免费获取全文。6、Ohio State University(http://www.ohiolink.e/etd/search.cgi)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子学位论文。含12677条记录,索引更新及时,还可在线翻译成中文,涵盖机械、电子、管理、哲学、化学、环境学、材料、数学、物理等学科,可免费获取。7、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http://repositories.cdlib.org/escholarship/)加利福尼亚大学国际和区域数字馆藏研究项目。eScholarshipRepository主要提供已出版的期刊论文、未出版的研究手稿、会议文献以及其他连接出版物上的文章1万多篇,均可免费阅读。8、剑桥大学机构知识库(http://www.dspace.cam.ac.uk/)由Cambridge UniversityLibrary和University ComputingService维护,提供剑桥大学相关的期刊、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等电子资源。论文发表,就上早发表
在你的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满足知网查重率,那就能判定你学位论文的水平了,还能利用知网把查重率较高的论文减少重复率,这就是知网最典型的作用了,知网VIP对硕博论文查重的学生,从业者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查重工具。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中国知网官方硕博论文检测平台介绍,大家能更全面的了解它。一、硕博中国知网查重系统介绍知网检测VIP是中国知网官网最新版本,专门用于检测高校硕博毕业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论文检测技术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更新,首先知网查重VIP较原本的旧知网查重系统新增了知网源代码库,对于很多计算机专业高校毕业生进行论文代码是有影响的,知网检测VIP系统收录了大量的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博硕、会 议的英文数据以及德国Springer、 英国Taylor&Francis 期刊数据库,对于硕博外文专业高校生有很大的影响。二、中国知网检测硕博论文范围知网vip查重主要是以学术论文联合对比库作为主要的硕博论文检测数据库,在原本学术论文联合对比库的基础上收录了近几年各大高校的硕博毕业论文,扩大了知网查重vip的论文数据对比库,知网查重效果是很精准的。检测范围一般论文包括目录、摘要、正文和参考文献等。由于不同高校的要求不同,让大家检测全部内容,就需要全部提交检测。三、中国知网硕博论文查重官网网址由于知网查重不对个人开放,因此在提交论文前,可以找一家行业排名不错的论文检测网站,并根据网站的检测结果,对论文进行适当修改,为通过学校知网查重提供便利。据了解,市面上的论文查重系统有很多,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收费的。相比而言,收费的查重系统效果好,值得推荐。具体的操作流程可以登录查重网站,按照提示完成。例如:快捷论文查重网等。这些知网自助查重网站是通过技术手段直连中国知网官网的知网查重入口。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知网官方硕博论文检测平台详细”介绍全部内容,在工作上以及自己的实际经验所得出的结论,小编相信这些东西可以帮到你在今后论文检测的需求。
现在很多说个毕业生也开始面临着论文的写作,虽然说很多硕士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对于论文有一些的接触,但是像这种硕博论文大多都是研究性的主题,其专业的性质较强,那么,他们在写作时又与普通本科毕业的学术论文有哪些差异呢?下面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些关于硕博论文写作的指导方略,让大家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1.论文构思的要求一般在写硕博论文是一定要围绕人文的主题展开,而且要保证,论文写作是条理清晰,脉络明确,尽可能的有一条贯穿线让整个论文的联系紧密起来,而且硕博论文在写作过程当中,如果掌握了全局的构思,一定能够达到结构的完整。2.论文写作提纲硕博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尽可能的要有一个提纲,在提纲的帮助下只要自己掌握一些文的写作结构就一定能够把自己所选取的材料整合起来,并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让整篇论文看起来比较有层次感。3.标准格式与写作我们对论文写作的其他方面有了关注度之后,那么在论文写作时也要注意一定的论文写作格式要求一般学校都会规定其论文表达的具体格式,只要大家按照学校的要求写就一定没有问题,而且在论文写作时尽可能的要让自己的语句表达通顺,而且也要有一定的外延和内涵部分,让整个论文看起来有深度。4.论文摘要我们在论文创作过程中难免要有一部分的摘要内容,而这些内容一定要尽可能的凸显论文的新见解,也可以是表达自己的论文结论或者意义,其摘要的内容也要结构严谨,表达简明,尽可能的保证自己的文字简练,内容充分概括。这些就是有关硕博论文的写作指南,大家尽可能的要把自己学科领域中所具有的常识内容表达清楚,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而是要通过论述、论据的方式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观点。
近日,疫情消息不断的刷屏,但是不代表其他部门的工作都被疫情所停滞了,很多部门依然在本月发出了很多重磅的通知。教育部近日在官网发表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是为全面深化教育督导机制改革,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所做的理论支持。其中提出了多项改革的措施,并提出在2022年左右,建立一个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机制保证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而且此项意见对于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学校,师资队伍都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同时要求各地对对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做出更加权威科学的评估监测。除了对学校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外,对于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以上学位的学生也做出了相关的要求。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检测,对博士硕士论文进行抽检调查,严肃处理各种论文造假,抄袭,代写现象。而且一旦发现有关行为的学生将在三年内不能再次提出学位申请,而且依法撤销已经授予的学位。教育部今年将会将硕博论文抽检列入重点工作之一。论文作假一直是我国硕博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去年的翟博士论文造假事件以来,教育部已经将硕博论文抽检列入工作项目之一,而且对于学术不端行为也加强督导查处。而今年,教育部将对此类问题更加重视,保证我国硕博学生的质量,提高整体高等教育的水平。除了对于硕博学生加强督察外,对于本科生教育部也进一步做出了要求。第一点就是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和培养工作。第二是对大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更加严格的评审制度,对于论文造假抄袭等行为实现零容忍。除此之外,我们看到近几年教育部对于高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提高本科毕业的出关口,保证学生不在是严进松出。首先是取消了所有大学的清考制度,避免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其次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代写,抄袭,作假,买卖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一旦发现直接取消毕业资格。所以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平时的挂科和学术论文作假都有可能让自己没有办法拿到毕业证。通过近几年教育部不断提高对本科以上教育机构的教育要求,一方面是为我国高级人才培养打造更好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是全面提高我国各个高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强化学术不端问题的督导查处,提高毕业难度,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对于各高校老师起到鞭策作用。避免出现灰色交易,权钱交易,保证教师队伍的纯洁,以正学风和师风。教育部此次将硕博论文抽检列出重点工作之中,就是为了让我国高等教育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梁莹的一些论文与别人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英文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论文。这对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但梁莹事实上著述颇丰,仅中国青年报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从学术头衔来看,39岁的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论著是一位学者成长路上的重要垫脚石。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论文,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记者比对论文时发现,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例如,梁莹2002年发表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这些学术上的污点,随着那些论文的删除,都被从数据库里暂时抹掉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2014年前后,这份期刊收到了梁莹从知网撤下其已经刊发的文章的要求。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要求下撤文章的情况极其少见。自创刊以来,这“可能是唯一一次”。梁莹希望这份期刊从知网上撤掉的两篇论文发表于十几年前,均是她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读硕士时期发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一是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浅,二是现在自己只发英文论文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说,“我不认可这个原因。学问都是逐步精深的,难道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认当时学术的粗浅了吗?”因此,这家期刊没有答应梁莹的要求,之后也与她再无联系。但那两篇论文还是从数据库中消失了。中国知网负责期刊采编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也不清楚文章下线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论文作者个人没有资格撤稿。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员赵书杰则称,撤下文章“原则上要编辑部同意”,但梁莹这次的情况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却“不便透露”,但确实是符合撤稿流程的。上述期刊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向数据库出具过撤稿函。主动下撤文章一般是发现文章在重复率检测中不合格,或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数据库不可以未经编辑部允许就撤稿。两家数据库方面均表示,会对新收入的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前述期刊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年的论文查重技术还不普及,审稿专家无法保证阅尽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上的所有刊发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难以避免。连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删除了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百度学术”检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莹,得到125条检索结果,每一篇都给出了引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文章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等国内文档分享平台的链接,对应网页也无法查看。这些消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莹的硕士学位论文《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博士学位论文《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即使是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官网上,绝大多数也无法检索到文章,对应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记者到图书馆期刊室里逐一对比后发现,120多篇文章都确实在期刊上白纸黑字发表过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说,2016年和2017年,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这位教授说,梁莹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曾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她才30岁,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文科的标准来看,担心她不太严谨,而且这些论文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凭借论文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从程序上说,梁莹的入职没有什么问题。记者查询到,梁莹2009年之前发表的论文远多于30篇。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别发表论文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发表16篇,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署名。她2003年发表的论文《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与《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困境的一种新思维——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属一稿多投,且全文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论文存在雷同。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数十篇其他作者的论文与梁莹的论文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2009年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梁莹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都高于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发表中文论文12篇、14篇、10篇。从2014年起,梁莹开始发表英文论文,鲜少发中文论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介绍,梁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2011年,梁莹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周晓虹回忆,梁莹进入学院后对工作“十分投入”,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较多。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她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能够选上说明其具备了相应的研究能力。得知梁莹撤稿的情况后,周晓虹曾与她交流过。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梁莹能连续发英文论文后,对发表中文文章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对周晓虹的询问,她回答称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则说,关于此事,现在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都是传闻。他强调,该院的学风整体上是非常好的,也产出了很多具有内涵和思想的学术作品。但如果按照国外某些学术期刊模块化的方式来做论文,那就会影响文章的内涵,对学术本身是一种伤害。“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建议校方调查核实,否则“可能迟早要出事”,影响南大和社会学院的声誉。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迄今没有反馈结果。此外,2017年3月,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她有这方面的问题。梁莹开设过社工系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社会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级通选课《社会工作概论》。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张云开(化名)告诉记者,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她自己玩手机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张云开回忆,梁莹还在课堂中炫耀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表达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么好怕的了”“我已经评上教授了,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我才来给你们上课的”。她还会将期末考试的题目提前透露给学生,给绝大多数人打出高分。2015级本科生刘明萱(化名)告诉记者,梁莹上课就是坐着念课件,还时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18周的课时,老师有五六次没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让学生自习。他们还反映,梁莹经常利用这门课让学生帮自己做私活儿,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她录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去做与课程主题毫不相关的课题的回访工作。社工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15级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上述情况,周晓虹对记者表示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虹根据学生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流。梁莹表示愿意改正。社会学院现任院长成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院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启动调查工作。如果梁莹教授学术不端的情况属实,一定会公正处理。10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莹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一稿多投,梁莹解释说,当时期刊即使不接收论文也不会给回复,所以等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她会将论文修改后另外投稿。梁莹说,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她说,没有人会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如果现在的英文论文有问题,我认。”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撤稿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论文水平比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公司的法务部门撤了稿,理由是这些数据库刊载她的论文没有经过作者允许,也未支付报酬。在数据库里,那些论文的痕迹一点点被消除了。但这种删除有点像是掩耳盗铃——它们已经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纸黑字,并将继续存在下去。
2月22日,教育部发布2019年工作要点,在34项重点工作中,“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赫然在列。对此,网友们纷纷表示,翟博士可真厉害!还有网友表示,我被害惨了,为啥翟博士不晚点出事呢。原来这位网友是位今年要毕业的硕士生,在忙活自己毕业论文时,突然接到学校通知,今年论文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要做到全部盲审,学院、学校都要进行抽检。所以他压力大了不少!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我们要感谢翟博士,硕博论文质量不高、随意放水的现象早就有了,但一直都是动动嘴皮子,现在翟博士出事出大了,不管是管理部门、学校还是导师,应该会抓严格点了。毕竟我们总是要在出事中才能成长嘛。其实除了学位论文,我们啥论文都有可能造假、掺水,高校里自然是最严重的。因为高校里读博读研的、教书的、搞研究的,甚至当官的,都需要论文“上位”。比如2009年就发生了高校教师被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集体撤文的事件,以井冈山大学两位教师为主的70篇文章被撤下,原因是论文中涉及的晶体结构数据直接是造假的。2016年,斯普林格大规模撤销了来自中国的107篇论文,其中不乏许多名校名师。撤稿方发布说明称,这是上次发现一些舞弊后,再次进行人工核查,结果又查出了这么多。现在除了大人要发论文造假之外,就连中学生都在追求发论文。比如2018年,河南考卷掉包案中就意外揭露出说谎的考生与家长为谋取自主招生资格,涉嫌发表剽窃论文。可以说,论文舞弊作假,是不分人群、国界、行业、职业的。希望这回教育部严管之下,能让硕博学位论文的舞弊造假风气有所好转。如果我们在说谎作假上继续宽容的话,那假论文还会层出不穷,只是下次换了一个角色而已!作者:知新行闻
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论文梁莹的一些论文与别人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英文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论文。这对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但梁莹事实上著述颇丰,仅中国青年报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从学术头衔来看,39岁的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论著是一位学者成长路上的重要垫脚石。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论文,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记者比对论文时发现,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例如,梁莹2002年发表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这些学术上的污点,随着那些论文的删除,都被从数据库里暂时抹掉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2014年前后,这份期刊收到了梁莹从知网撤下其已经刊发的文章的要求。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要求下撤文章的情况极其少见。自创刊以来,这“可能是唯一一次”。梁莹希望这份期刊从知网上撤掉的两篇论文发表于十几年前,均是她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读硕士时期发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一是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浅,二是现在自己只发英文论文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说,“我不认可这个原因。学问都是逐步精深的,难道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认当时学术的粗浅了吗?”因此,这家期刊没有答应梁莹的要求,之后也与她再无联系。但那两篇论文还是从数据库中消失了。中国知网负责期刊采编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也不清楚文章下线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论文作者个人没有资格撤稿。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员赵书杰则称,撤下文章“原则上要编辑部同意”,但梁莹这次的情况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却“不便透露”,但确实是符合撤稿流程的。上述期刊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向数据库出具过撤稿函。主动下撤文章一般是发现文章在重复率检测中不合格,或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数据库不可以未经编辑部允许就撤稿。两家数据库方面均表示,会对新收入的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前述期刊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年的论文查重技术还不普及,审稿专家无法保证阅尽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上的所有刊发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难以避免。连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删除了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百度学术”检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莹,得到125条检索结果,每一篇都给出了引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文章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等国内文档分享平台的链接,对应网页也无法查看。这些消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莹的硕士学位论文《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博士学位论文《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即使是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官网上,绝大多数也无法检索到文章,对应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记者到图书馆期刊室里逐一对比后发现,120多篇文章都确实在期刊上白纸黑字发表过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说,2016年和2017年,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这位教授说,梁莹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曾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她才30岁,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文科的标准来看,担心她不太严谨,而且这些论文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凭借论文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从程序上说,梁莹的入职没有什么问题。记者查询到,梁莹2009年之前发表的论文远多于30篇。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别发表论文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发表16篇,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署名。她2003年发表的论文《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与《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困境的一种新思维——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属一稿多投,且全文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论文存在雷同。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数十篇其他作者的论文与梁莹的论文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2009年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梁莹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都高于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发表中文论文12篇、14篇、10篇。从2014年起,梁莹开始发表英文论文,鲜少发中文论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介绍,梁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2011年,梁莹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周晓虹回忆,梁莹进入学院后对工作“十分投入”,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较多。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她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能够选上说明其具备了相应的研究能力。得知梁莹撤稿的情况后,周晓虹曾与她交流过。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梁莹能连续发英文论文后,对发表中文文章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对周晓虹的询问,她回答称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则说,关于此事,现在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都是传闻。他强调,该院的学风整体上是非常好的,也产出了很多具有内涵和思想的学术作品。但如果按照国外某些学术期刊模块化的方式来做论文,那就会影响文章的内涵,对学术本身是一种伤害。“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建议校方调查核实,否则“可能迟早要出事”,影响南大和社会学院的声誉。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迄今没有反馈结果。此外,2017年3月,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她有这方面的问题。梁莹开设过社工系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社会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级通选课《社会工作概论》。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张云开(化名)告诉记者,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她自己玩手机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张云开回忆,梁莹还在课堂中炫耀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表达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么好怕的了”“我已经评上教授了,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我才来给你们上课的”。她还会将期末考试的题目提前透露给学生,给绝大多数人打出高分。2015级本科生刘明萱(化名)告诉记者,梁莹上课就是坐着念课件,还时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18周的课时,老师有五六次没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让学生自习。他们还反映,梁莹经常利用这门课让学生帮自己做私活儿,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她录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去做与课程主题毫不相关的课题的回访工作。社工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15级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上述情况,周晓虹对记者表示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虹根据学生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流。梁莹表示愿意改正。社会学院现任院长成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院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启动调查工作。如果梁莹教授学术不端的情况属实,一定会公正处理。10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莹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一稿多投,梁莹解释说,当时期刊即使不接收论文也不会给回复,所以等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她会将论文修改后另外投稿。梁莹说,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她说,没有人会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如果现在的英文论文有问题,我认。”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撤稿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论文水平比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公司的法务部门撤了稿,理由是这些数据库刊载她的论文没有经过作者允许,也未支付报酬。在数据库里,那些论文的痕迹一点点被消除了。但这种删除有点像是掩耳盗铃——它们已经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纸黑字,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见习记者 王嘉兴)
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论文梁莹的一些论文与别人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英文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论文。这对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但梁莹事实上著述颇丰,仅中国青年报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从学术头衔来看,39岁的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论著是一位学者成长路上的重要垫脚石。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论文,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记者比对论文时发现,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例如,梁莹2002年发表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这些学术上的污点,随着那些论文的删除,都被从数据库里暂时抹掉了。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2014年前后,这份期刊收到了梁莹从知网撤下其已经刊发的文章的要求。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要求下撤文章的情况极其少见。自创刊以来,这“可能是唯一一次”。梁莹希望这份期刊从知网上撤掉的两篇论文发表于十几年前,均是她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读硕士时期发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一是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浅,二是现在自己只发英文论文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说,“我不认可这个原因。学问都是逐步精深的,难道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认当时学术的粗浅了吗?”因此,这家期刊没有答应梁莹的要求,之后也与她再无联系。但那两篇论文还是从数据库中消失了。中国知网负责期刊采编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也不清楚文章下线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论文作者个人没有资格撤稿。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员赵书杰则称,撤下文章“原则上要编辑部同意”,但梁莹这次的情况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却“不便透露”,但确实是符合撤稿流程的。上述期刊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向数据库出具过撤稿函。主动下撤文章一般是发现文章在重复率检测中不合格,或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数据库不可以未经编辑部允许就撤稿。两家数据库方面均表示,会对新收入的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前述期刊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年的论文查重技术还不普及,审稿专家无法保证阅尽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上的所有刊发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难以避免。连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删除了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百度学术”检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莹,得到125条检索结果,每一篇都给出了引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文章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等国内文档分享平台的链接,对应网页也无法查看。这些消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莹的硕士学位论文《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博士学位论文《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即使是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官网上,绝大多数也无法检索到文章,对应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记者到图书馆期刊室里逐一对比后发现,120多篇文章都确实在期刊上白纸黑字发表过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说,2016年和2017年,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这位教授说,梁莹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曾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她才30岁,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文科的标准来看,担心她不太严谨,而且这些论文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凭借论文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从程序上说,梁莹的入职没有什么问题。记者查询到,梁莹2009年之前发表的论文远多于30篇。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别发表论文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发表16篇,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署名。她2003年发表的论文《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与《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困境的一种新思维——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属一稿多投,且全文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论文存在雷同。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数十篇其他作者的论文与梁莹的论文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2009年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梁莹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都高于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发表中文论文12篇、14篇、10篇。从2014年起,梁莹开始发表英文论文,鲜少发中文论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介绍,梁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2011年,梁莹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周晓虹回忆,梁莹进入学院后对工作“十分投入”,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较多。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她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能够选上说明其具备了相应的研究能力。得知梁莹撤稿的情况后,周晓虹曾与她交流过。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梁莹能连续发英文论文后,对发表中文文章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对周晓虹的询问,她回答称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则说,关于此事,现在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都是传闻。他强调,该院的学风整体上是非常好的,也产出了很多具有内涵和思想的学术作品。但如果按照国外某些学术期刊模块化的方式来做论文,那就会影响文章的内涵,对学术本身是一种伤害。“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建议校方调查核实,否则“可能迟早要出事”,影响南大和社会学院的声誉。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迄今没有反馈结果。此外,2017年3月,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她有这方面的问题。梁莹开设过社工系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社会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级通选课《社会工作概论》。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张云开(化名)告诉记者,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她自己玩手机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张云开回忆,梁莹还在课堂中炫耀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表达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么好怕的了”“我已经评上教授了,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我才来给你们上课的”。她还会将期末考试的题目提前透露给学生,给绝大多数人打出高分。2015级本科生刘明萱(化名)告诉记者,梁莹上课就是坐着念课件,还时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18周的课时,老师有五六次没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让学生自习。他们还反映,梁莹经常利用这门课让学生帮自己做私活儿,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她录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去做与课程主题毫不相关的课题的回访工作。社工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15级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上述情况,周晓虹对记者表示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虹根据学生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流。梁莹表示愿意改正。社会学院现任院长成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院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启动调查工作。如果梁莹教授学术不端的情况属实,一定会公正处理。10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莹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一稿多投,梁莹解释说,当时期刊即使不接收论文也不会给回复,所以等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她会将论文修改后另外投稿。梁莹说,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她说,没有人会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如果现在的英文论文有问题,我认。”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撤稿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论文水平比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公司的法务部门撤了稿,理由是这些数据库刊载她的论文没有经过作者允许,也未支付报酬。在数据库里,那些论文的痕迹一点点被消除了。但这种删除有点像是掩耳盗铃——它们已经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纸黑字,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见习记者 王嘉兴
近日,教育部在《关于几起高校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查处情况的通报》中,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立即采取行动,由校内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牵头,会同各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指导教师,复核、排查近五年(2015年8月1日-2020年7月31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这一要求的下达,也就提醒各位已毕业的硕博,只要有作假,一定会被查出来。为了积极响应这一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进行自查,你的学校开始了吗?这次的大动作,也是对于目前学术造假的进一步升级,开始回查以前的学位论文。教育部对于学术不端将会是零容忍,可能有些人已经颤抖了吧!大家怎么看?欢迎交流!
冉柯静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4级凝聚态物理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免试推免硕博连读)· 2018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得主· 2018年江苏省三好学生· 2018年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2018年人工微结构协同创新中心优秀成果奖· 2017年栋梁奖学金优秀学生奖· 2017年国家奖学金得主· 2017年人工微结构协同创新中心优秀研究生英才奖一等奖·······冉柯静目前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3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7篇,业内国际高水平期刊3篇,一作及其共同一作文章4篇(3篇PRL,1篇PRB),一篇基于量子自旋液体的一作文章为SCI高被引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归为学术领域最优秀的前1%。多次以课题负责人身份赴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级实验室参与实验工作及谱仪领域的学术探讨。研究生期间获各类奖学金11次,校级以上荣誉称号7次,学术成果及报告获奖2次。冉柯静科研在诚朴之中,成就于雄伟之下“南大是一所让人越待越喜欢的学校,在我看来南大人的特质就是低调踏实,做十分说九分,这种做大于说的特质是我喜欢且欣赏的。”冉柯静在物理学会上做poster展示提到对自己生活了将近五年的母校的直观印象,冉柯静这样描述。怀揣着对物理学的热爱,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冉柯静被保送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进行硕博连读,并在博资考核中获得“优秀”。她师从温锦生教授,主要从事中子散射对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研究工作。去年年初开始,温锦生教授研究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一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0, 067202 (2018)]发表了三篇关于量子自旋液体体系α-RuCl3的研究成果,冉柯静为这三篇论文的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这是冉柯静所在的团队在量子自旋液体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冉柯静在瑞士PSI实验室“我是幸运的。”对于自己的科研之路,冉柯静深有感触——加入温锦生教授的团队,她慢慢体会到导师的专业和严谨对科研的重要作用;处在活泼宽松的团队氛围中,也愈发使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当自己偶尔犯了错误,感到惭愧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导师认真平和的指导帮助;当实验取得进展和突破时,导师也从不吝啬鼓励与肯定。在冉柯静看来,温锦生教授这样鼓励引导式的教育培养方法、所营造的良好团队和学术环境、先进且富有人情味的管理理念是团队凝心高效做好科研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代代南大人孜孜求索,励学敦行精神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和传承。冉柯静与澳大利亚ANSTO谱仪科学家讨论实验以勤奋成就热爱,怀敬畏追求真理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年里,冉柯静就已经把硕士和博士该修的课程基本修完,随后便积极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之中。2017年6至9月,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她作为课题负责人跨出国门,先后前往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实验室进行中子散射的相关实验研究,并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讨论。虽然旅途奔波,实验劳顿,但实验成果后的成就感,令她由衷地快乐着。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及马普斯所中子源从事科研工作期间,由于实验过程进展曲折,又恰逢当地节日假期,为了取得理想的结果,身处异国他乡的冉柯静全情投入、集中攻关,三天就靠着一袋面包和两袋泡面度过。“根本顾不上吃饭。”冉柯静笑着回忆说。冉柯静(左)与导师温锦生教授(中)在ANSTO中子三轴谱仪实验室开展科研实验冉柯静认为,诸多科研结果背后,凝聚着大量南大师生的坚持奉献,和对学术的一颗敬畏之心。在第二届五校联盟博士生论坛开幕式上,冉柯静担任论坛主持。令她感触深刻的是,她在会场看到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前来聆听专家特邀报告,研讨过程中还不时地探着身子向前看,认真细致,令人动容。冉柯静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南大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们对科研的热爱和对真理的尊崇发自内心,他们把科研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当中,孜孜不倦,甘之若饴,让我印象深刻。在物理楼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上了年纪的老教授们,拄着拐杖很早就过来工作,晚上到很晚才离开,干劲同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南大人对科研的这种热爱、付出和负责在当下社会的大环境里,也给我带来了莫大的鞭策和鼓舞。”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冉柯静怀揣着自己的对科研与学术的信仰和热爱,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坚定前行。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多少潜力冉柯静组织筹办和参与的活动在科研学习的本职之外,学生工作也是冉柯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物理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她采访王贻芳院士等杰出科研工作者,参与组织了青年千人访谈、四院联谊迎新晚会、多种学术论坛等涵盖公益、学术、就业与文艺等各方面的活动。在周围同学眼里,她是个靠谱的多面手,无论什么任务,似乎交给她总没错。而对冉柯静自己来说:“我喜欢去接受挑战,因为只有接受挑战,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潜力有多大,能够完成多少种可能。别人信任我,那我就要把它做好;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冉柯静组织筹办和参与的学生活动孜孜求索,学而不倦。冉柯静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她不满足于停留在脑中想象,而是一定要落到实处。提升自我所带来的“成就感”已然成为她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前进的一种动力。只要有时间,冉柯静愿意多接触不同的活动,挖掘自己的多种可能。“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自我成就的过程。”这样不服输的性格不仅体现于科研上一个接一个的成果和荣誉,也在她充实忙碌的生活当中激励着她。学术与生活,一样有所得冉柯静演出照多才多艺——这是很多人对冉柯静的评价。她会在鼓楼的阳光下抱起吉他唱唱歌,会在迎新晚会上跳一支舞,在南京大学草地音乐节上一展歌喉,也会在夜晚登上物理院楼拍摄百年一遇的“蓝月亮”;各种风景人物前,常常会有她端着相机的身影;体育场上,她也挥洒汗水,体会运动的快乐。冉柯静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科研是主业,学习是本职。在此基础上多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这是让生活丰富多彩的另一部分。冉柯静说她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人,喜欢参加一些活动,做一些“文艺”的事情。“被大家认可,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你做成了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大不一样。对生活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你总会遇到让你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生活就是‘接受、尝试和挑战’。”冉柯静生活照实验室里的冉柯静,严谨求真、博学睿智;生活之中的冉柯静,活泼大方、身负才艺。提到未来,冉柯静希望自己能够在南大和导师给予的优异平台、珍贵机遇、无私帮助和科学指导下,继续进行科研工作,让相关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来源: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