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他,每日过着起早贪黑的生活,他的身影常出现于教室、办公室和图书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逐梦少年——向茂铭吧!★个人名片★重庆交通大学2016级河海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向茂铭●大学期间学业成绩专业第一●获明德奖学金、明德奖学金提名奖、国家奖学金等7项奖助学金●获评重庆市三好学生等14项荣誉称号●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等21项奖励●主研国家级、主持市级大创课题●已推免至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优秀与充实是他的标签大学期间平均学分绩点排名专业第一,所修80门课程中,73门达到3.5及以上。当问及向茂铭学习的方法时,他说:“进入交大,辅导员王世佰老师曾经分享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是个良心活,成绩不是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什么。其实,大学的考试想通过并不难,关键在于自主学习。老师希望启发我们的思维,可能会没有说明某个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案,这时就需要我们课下查阅资料学习,只要我们自己愿意去学,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与此同时,向茂铭还参加了大创项目,主研、主持国家级、市级课题,每日的时间对他来说都可以用争分夺秒来形容。忙碌与充实是他给同学老师的印象,也是给大学四年画上的圆满句号。在采访时他打趣地问笔者:“你知道10000毫安的充电宝可点亮台灯多久吗?”10000毫安的充电宝也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以充满两三部手机,而对于他来说却是每个夜晚的陪伴。他接着说道“写策划、改材料、做表格、写作业、背单词,每一个挑灯的夜晚,都是属于我的平凡生活。时间真的就是一点点挤出来的,专心做完一件事,并且今日事今日毕。”一路坚持,充分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那些奋斗过的夜,吃过的苦,学过的知识终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回报你。比赛获奖是他的常态向茂铭努力拓宽学术视野,并积极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荣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A类一等奖、E类二等奖和全国水利行业BIM应用大赛银奖等21项奖励。他说:“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坚毅的品格。尤其是团队竞赛,我们可以结识很多厉害又有趣的朋友。正是这些竞赛,改变了我对于课堂知识的认识,让我能够学以致用,也让我今后在困难面前更具有信心。”同时他还分享了比赛背后的故事,就拿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获奖来说,这一段经历让他的印象十分深刻。他说:“虽然我是学水利的,但是对于船舶知识其实并不是很了解,仅有的一点还是学习港口规划的船舶简介。为了能够更好地配合航运学院同学的工作,我只有每天比考研的室友还早起床,搬器材、做实验、改方案,并与队友一起讨论下一步工作。晚上收拾好所有实验器材,回宿舍时,大家都睡着了,我还需要上网查阅资料恶补专业知识。那时,甚至宿管阿姨都以为我失踪了,几次向辅导员老师询问我的情况。备赛期间的枯燥感与乏味感之强烈,一点也不低于重庆的酷暑,短袖不到一个小时就全湿了。记得有一次在三教的池塘边实验时,我们的模型船意外翻沉,也顾不得脱鞋,我就直接跳下去捞起模型船。最终,我们团队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决赛场上获得了A类一等奖、E类二等奖。”向茂铭也荣获2次国家奖学金等7项奖助学金,并获评重庆市普通高校三好学生等13项荣誉称号。当笔者谈及所获得的奖学金是如何使用时,他说:“我的第一笔国家奖学金给了我的奶奶。那时,奶奶已经是癌症晚期。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照顾我,我是奶奶一手养大的,所以我希望她能够分享到我的人生第一桶金。至于明德奖学金,我用奖金去了日本,参观了向往已久的两所高等学府——东京大学与京都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在东大的时候,虽立秋,但东京还是很热,太阳很毒。体育场上,东大的学生仍在踢球锻炼身体,不禁让我想到日本足球厉害的原因。”读书弹琴是他的课余无论在校的时间每天有多繁忙,每有闲暇之余,向茂铭的身影便会出现在图书馆里。他说:“我日常比较喜欢阅读,在空闲的时候,就喜欢在图书馆看各种闲书,尤其是历史与物理方面的书籍。对于物理,可能比较令人惊讶,因为我爸爸是物理老师,小时候家里最多的书就是物理书,那时我最爱看《物理学史》这本书,书里将整个物理学的发展介绍的十分详尽,每一位物理学家都用自己一生的努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有时也挺后悔当时没选择物理专业。”弹钢琴是他最喜欢,也是坚持最久的爱好,他说:“我从小开始学习钢琴一直学到高中。在大学的寒暑假期,我也会去琴行练琴,感觉那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在校期间,由于事务太多,没能在文艺活动上弹一首最爱的曲子,也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南科院是他的梦想当笔者问及选择南科院的缘由时,向茂铭回答道:“是因为渠化工程学课上,我的老师杨斌教授提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参与发明了一种利用水能作为提升动力和安全保障措施的全新升船机——水力式升船机,并已建成世界上首座水力式升船机的景洪水力式升船机。水力式升船机理论、设计、制造、施工、运行的成套技术体系,这既是升船机发展史上的一次技术跨越,也在高坝通航领域创造出中国品牌,也正是这时,我开始对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产生向往之情。”大三,当他知道了保研政策,便开始争取保研。这一年对于他来说可谓是全年无休,那一年,是没有周末的——他依然是学习工作双肩挑,像一个满负荷运载的芯片,需要在办公室值班,去某一个部门领取材料,处理各种日常事务。然而课程的压力却丝毫未减少,由于专业课几乎都集中于大三,一周的时间几乎被填的满满当当。那时他还是永远坐第一排,仔细听老师的每一堂课,保证成绩的同时,还要跟着老师完成项目。那个时候,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量争取保研,累了的时候想到目标也就坚持下来了。他说:“有时,我也尝试过‘宅’的生活方式,但是感觉其实会更累,可能这也是我的缺点吧。”心怀感恩是他的另一面向茂铭说:“能够拿到保研资格,自己的付出其实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一直在默默陪伴与帮助我的老师。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在人生最美的四年,遇到了最好的老师。他们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如此地热爱讲台和自己的学生。有授课从不拘泥于课本、课上会分享行业最新成果的王多银院长;有每节课都会推导水力学公式的周华君老师;有耐心指导学生课程设计的徐绩青老师等可爱的老师们。”他以傅翔老师对他的帮助为例,说道:“大二时,我第一次接触到大创,当时什么也不懂,但是在傅老师的带领下,我与小组成员一起选题、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实地调研。记得有一次,傅翔老师专门抽出一天的时间,从双福驾车带领我们去广阳岛大桥进行无人机对大桥裂纹的提取实验。平时,傅老师也会给我们分享他的科研日常,鼓励我们了解前沿知识,尽早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最后就是交大与河海学院的培养。向茂铭说“在交大的时光很美,交大与学院给予了我很多的关爱与帮助。是交大培养了我‘明德行远,交通天下’的铺路石精神,是河海学院教会了我‘爱水知水,上善若水’的品德,让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高中生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学长寄语写给学弟学妹:“我常常觉得,李子湖畔的时光,很长也很短——长到可以认真思考你之所爱、所喜、所恶,短到并没有太多时间犹豫和徘徊,而要争分夺秒,抓紧时间,不去想身后是否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远方,那留给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毕竟,未来很美,但她不会向我们走来,需要我们向她走去。同时,我一直觉得每一个交大人的心中,都应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李子湖,常去湖边散步,思考和审视自己,最后愿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李子湖。”父亲节图文征集父爱如山,给我们坚实的依靠;父爱似水,润泽着我们的心田;父爱无言,于无声处给予关爱。来源:重庆交通大学 策划:新媒体中心采访:胡艺瀚 封面:赵翎羽 文案:胡艺瀚 编辑:潘锦 王晗 郑琬蕾校对:丁南 责编:刘越 审核:陆志荣
无锡以南,太湖之滨,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天地苍茫间,太湖滋养了滨水城市,依存于此的人们将太湖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格局中,关注着这片水域的生命系统。无锡太湖为监测、保护太湖水源系统,解决太湖特有的浅水湖湾湖水污染问题,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主导下,河湖治理研究基地矗立于浩瀚、优美的太湖之滨,提供了以太湖及相关湖泊综合治理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实验研究场地。项目区位河湖治理研究基地基地四面湖水环抱,西面紧邻太湖生态博览园,北面紧邻环太湖高速。流云千里,水面平静,在水天交融之中,建筑群呈“u”形展开,形成朝向太湖和博览园开放的基地形态布局和开敞的滨水空间。隈研吾有言,“建筑应该能为土地发声,尊敬大自然,对当地有情感的建筑才是好建筑。”探讨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最终归宿必定是大地。滨湖立面如何在一个广阔的物理空间中打造一处与环境和平共处的人造场地,成为设计的重要起点。水波、天光与风都将成为设计中不可忽略的环境要素。太湖水的粼粼波光给予了设计师灵感,在这片静谧的水域中,无数细小的水生生物在其中旺盛生长着。设计基于对生命的敬仰,演绎形成自然有机的设计理念。太湖试验厅作为主体建筑,犹如一个拥有柔软外壳的水生生物,安静地栖息于湖滨,与辽阔的外围自然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沿街立面设计采用五片金属表皮覆盖在试验厅之上,层层叠叠的外壳舒展开,缝隙中的玻璃天窗将天光与空气引入室内,如同生物可以自由呼吸的外表皮。由于金属屋面挑出部分遮挡,光线在内凹的金属屋面上经过反射、漫射后进入室内,在室内形成柔和均匀的光环境,为水文试验营造了良好的光线条件。采光、通风分析图同时天窗起到拔风通风作用,有组织地强化室内外空气的对流交换。自然采光和拔风通风成为被动式建筑节能的措施,降低了建筑的能耗,进一步构建起建筑与外界环境之间交融共生的关系。与建筑形态同步设计的是建筑结构,个性化的建筑形态离不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构体现着力的传递秩序,也可以凭借自身之美成为一种雕塑化的造型艺术。建造过程施工场景试验大厅是一个容纳1:500比例太湖模型的150米×150米无柱大跨度空间,由于模型试验要求,室内吊顶净高需有20米。结构设计采用8榀斜放的平面桁架拱顺应试验厅屋顶曲线形态排列,去掉了大量对刚度和承载力贡献不大的杆件,简化了构造和施工,在常规用钢量150-200kg/㎡情况下,做到实际用钢量约110kg/㎡,极大降低了用钢量,同时形成了十分轻盈、纯净、精美的室内空间效果。室内空间建筑与环境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依存关系,建筑师从这层关系中演绎出自然有机的设计理念,积极整合环境要素,创造出建筑与环境对话交流的模式形态。最终呈现出的建筑“自内而外”地与环境相融合,从更深层面深化了生态博览园的概念,正如隈研吾所言,“自然与人工不是对立的,二者是延续的关系”。项目档案:河湖治理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项目地点:江苏无锡设计单位: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7364㎡用地面积:74062㎡设计总监:江春项目总负责:程之春 孙忠玉设计团队:Arief 陈炜 赵素倩 高辉 陈玺 谢晓瑜 杜刚 曾菁 王向锋 陈雨全 徐倩 王伟 黄玲 王臻 孙悦路 王英杰 孙林 杨凌状态:在建中工作范围:全过程设计
本站讯 4月6日,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赴南京分别听取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南科院”“南自所”)工作汇报。陆桂华指出,南科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和巡视反馈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效。要牢记国家级公益性科研院所的职责使命,认真履行核心职能,深刻领悟“国之大者”对水利科研工作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精心谋划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出影响力,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陆桂华强调,南科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分配机制、考核机制,积极为科研人员营造潜心科研的良好环境。领导班子成员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做好表率。要强化党的建设,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好“两个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廉洁自律,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全院高质量发展。陆桂华现场看了南自所展示中心、生产车间和水利部质检中心,并召开座谈会。陆桂华指出,南自所要扎实开展“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科学编制“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深刻领悟“三新一高”的内涵和核心要义,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做大做强水利水文自动化信息化的科研和科技开发等工作。要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保障南自所改革发展取得更大成绩。南科院领导班子成员和南自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来源:水利部网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江苏省政府近日发布一批干部任免通知,其中任命过利平为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任命常胜梅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其中,过利平此前任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常胜梅则为前任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8月中下旬,江苏多地市委常委调整,涉及组织、宣传、统战3个部门,9名领导干部。过利平、常胜梅便是在此轮人事调整中,离开了前任岗位。“另有任用”的去向,方才公布。过利平 来源:速新闻过利平出生于1966年,1987年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毕业后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人事处工作。1995年,过利平赴江苏省委组织部工作,历任企事业干部处正科级组织员、企事业干部处副处级组织员、干部四处(企业工委干部处)副处级组织员、办公室副主任、知识分子工作处(人才工作处)处长、干部教育处处长、省高级管理人才培训中心主任。在江苏省委组织部工作了二十一年后,2016年9月,过利平任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直至8月25日,宿迁市委组织部召开干部会议,宣布干部任免决定:高飞任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过利平另有任用。常胜梅 资料图另一位获新职务的常胜梅是一名“70后”女干部,南京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妇女儿童工作。2013年11月起任江苏省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与过利平一样,同样是在2016年9月,常胜梅回到家乡泰州,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据公开报道,常胜梅已投入新工作。江苏省文旅厅官方账号“精彩江苏”发布消息称,8月28日下午,《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特展开幕式在南京博物院举行,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常胜梅出席了开幕式。来源:人民网江苏频道
未来网高校频道5月28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周源 李轶)5月26日,河海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该校召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士,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江苏省科技厅社会发展与基础研究处郦雅芳处长,盐城市科技局徐宁建局长,盐城高新区李晓东副主任等出席启动会。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致欢迎辞,副校长郑金海主持会议。唐洪武对各位领导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近年来,学校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学术前沿,加强重大项目的组织策划,此次学校牵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体现了学校在水利、环境、信息等学科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更为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学校将在各方面为协同单位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和保障,营造最佳的创新环境,为高水平、高质量地完成项目预定目标创造条件,同时将以此重点研发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兄弟单位的合作,开展好协同创新工作,做好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大文章,共同为国家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积极贡献。郦雅芳总结了项目的申报过程,强调项目对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长江大保护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意义,希望各单位要提高认识,协同配合,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徐宁建局长在讲话中总结了近年来盐城市科技工作的进展以及盐城市与河海大学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重点领域开展的各项合作,并承诺将全力支持项目的开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废水处理价格等方面给予项目更多的政策支持,探索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的项目组织方式,共同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学校特聘请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建云院士、河海大学王超院士、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等17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作为项目咨询专家。实施方案论证会上,项目负责人李轶教授从项目来源及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等五个方面汇报项目实施方案,各课题承担单位分别汇报课题实施方案。项目咨询专家组就项目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内容等进行了充分质询,针对项目内部课题协调、项目成果的出口、内部信息交流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据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重点专项“高新区工业废水近零排放及资源化利用”项目针对高新区工业污水的零排放及资源化等问题开展研究,以园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多层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及装备开发为基础,以相关的政策体系为保障,最终形成基于过程协调-智慧决策的高新区污水零排放整体方案。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所总被人们误解为民办大学的学校,它就是低调的河海大学。由于名字的原因,很多不了解这所学校的人都以为它是民办大学。其实河海大学是211工程大学,由教育部直属,同时还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学校,水利为其王牌专业。河海大学还是我国首批可授予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的高校之一。作为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学校,河海大学起源于1915年张謇创建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水利人才的高校,可以说是国内水利高等教育的鼻祖了,并且学校早在1960年,就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重点院校。河海大学位于科教名城南京,在名校云集的南京,河海大学依旧不弱。在最新的校友会高校排名中,河海大学位于全国高校第39名,位于南京市内高校第3名。而在软科国内大学排行榜中,河海大学位于全国高校第79名,南京市内高校依旧是第3名。在QS以及USnews国内大学排行榜中,河海大学分别位于第93名和68名。目前河海大学共拥有全日制本科生19840余人,研究生共17142人,其中留学生有1464人。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强,共拥有教职工3433人,其中共有2位中国工程院士,16位双聘院士,7位长江学者,7位国家杰青获得者,9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河海大学的学科实力也很不错,目前学校共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在教育部最新一次的学科评估中,河海大学获评A类的学科共有3个,其中水利工程获评“A+”,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获评为A。学校获评“B+”的学科共有三个,分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为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河海大学共有5个学科成功进去全球ESl排名前1%,分别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学校在科研方面的实力也非同小可,拥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有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数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自2000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40多项。作为一所以水利为主的工科类院校,河海大学为我国水利行业培养了无数精英人才,有不少水利战线和水电站的技术骨干都出自河海大学。学校的就业情况也很不错,据河海大学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其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25%,就业区域以华东、华北和华南为主。毕业生去往的城市主要是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杭州市和北京市。相信经过我的介绍,大家对于河海大学已经有了更清楚的了解,也不会再以为它是一所民办院校了。
江苏省历来是教育大省,省内名校无数,一直是考研学生们的理想之地,但众多985、211学校的分数线居高不下,让考研党们望而生畏。那么在江苏省有没有被人忽视,但是前景却非常好的研究生培训基地呢?今天老吴就带大家看看在江苏被忽视的5所国家级研究院,研究生入学就享受生活补贴,重点在第五所,前途不可估量。第一所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位于古都南京的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电科院”)隶属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是专门为我国电力培养专业人才的研究院。国网电科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入学即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是我国电力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开设以来已经为我国电力行业输送了无数人才。国网电科院奖助体系健全,在研究生入学后,享受助学金补贴,研究生在实习期间享有实习津贴。研究生在入学之后,享受各种院内设置的奖项,国网电科院鼓励学生学习,在学期间进行课题研究,研究院经费充足。有计划进入电力系统的同学可以报考该研究院。第二所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江宁区,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成立于1935年,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主要承担我国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关键性的科学研究任务。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拥有完善的生活保障机制为在校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提供保障。并且该院的拥有研究生奖助体系,为在校研究生减免学费,并且对于研究项目的研究生提供助研费。对水利、交通、能源领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报考该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9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609所具有雄厚的科研技术研发实力,在国内外航空机电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航空领域各体系都有着建树,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立以来,为我国航空事业输送了一大批人才。该院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军用航空机电综合与管理系统、液压系统、燃油系统、空气管理系统、辅助动力系统的研发中心。对于有为我国航空事业添砖加瓦的工科同学,可以选择报考609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是我国国家级的船舶及其它海事装备总体核心技术研究所。是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工程应用技术的重要桥梁,在海军武器装备研制和民船开发中具有显著的先导地位。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是国内外著名的船舶研究中心。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为非定向培养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不交学费、住宿费,每月享受1500元助学金和午餐补贴等,每学年根据考核等次享受相应奖学金,毕业就业双向选择。对于有为我国船舶事业添砖加瓦的工科同学,可以选择报考609所。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是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政府直接领导下的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干部和公务员的学校,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江苏党政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江苏省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公司企业等。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每年也会参与硕士研究生的招录,有兴趣成为人民公仆的同学可以留意一下党校的招录信息。结束语以上就是江苏省最容易被人忽视的5所国家级研究院,定向培养的比例占绝大多数,享受国家的补贴,就业不会存在问题。每年的招录分数线各有差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文/南阳市自考网校手打不易,希望您能点赞+关注,谢谢!可以收藏以防下次想看找不到
未来网高校频道9月18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刘桂清 孟凯)9月17日,河海大学举行“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家评议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科协主席、南京大学原校长陈骏教授担任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曹福亮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钮新强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邓铭江教授级高工,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教授组成专家组,对学校“双一流”整体建设情况、水利工程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情况进行评议。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致欢迎词,校长徐辉主持会议。唐洪武指出,河海大学作为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中国水利高等教育的开创者,紧抓“双一流”建设发展战略机遇期,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双一流”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水”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带动学校步入稳中求进、增压提速的新阶段。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的四个“面向”和两个“更加”,为学校深入巩固“双一流”建设成效指明了方向,为学校“十四五”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恳请各位专家继续发挥经验和智慧,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把脉问诊,为学校学科布局和长远发展建言献策,指导学校“双一流”建设实现新的提升,助推学校未来事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评议环节由专家组组长陈骏院士主持。河海大学常务副校长李俊杰代表学校从学校基本情况、建设成效、典型成果、改进措施四个方面,详细汇报了“双一流”建设以来学校和水利工程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完成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的整体情况。专家组通过观看学校“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专题片“乘风破浪启新程”,听取汇报,审阅报告,并深入讨论,对学校“双一流”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评议。专家组高度评价学校“双一流”建设的进展与成效,并一致认为:河海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治水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引领水科学发展、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积极构建以“水”为核心的优势学科群,不断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全面完成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任务,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双一流”建设的达成度高、符合度好、表现度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水利工程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环境科学与工程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同时辐射带动了相关学科发展,有力支撑了学校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在行业的引领地位更加突出。希望学校“十四五”期间在继续建设水利工程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上,大力支持特色优势学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产出更多的一流成果,做出更大的贡献,力争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徐辉对各位专家提出的中肯、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强调这对学校做好“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工作,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出发,准确把握发展方向,统筹学校整体建设和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并将之作为发展头等大事扎实推进。此次专家评议会,既是对前一阶段“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总结,更是对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战略动员。学校将认真研究,汲取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建议,对标一流,攻坚克难,推动“双一流”建设再创新高,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该校院士、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教授代表、一流学科及支撑学科所在学院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等参加了会议。
本报讯(记者胡英华通讯员杨军陶荣荣)《高淳区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与整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全国首个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规划。该规划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着眼固城湖在维系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用系统思维统筹生态保护和治理,制定了近期和长远规划,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淳区地处南京最南端,拥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区域内有固城湖和石臼湖,生态环境基础良好。近年来,高淳区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构建以“生态+”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探索出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高淳模式”,但部分区域、环节上仍然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镇村级河道、塘坝等小微水体水质不容乐观。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高淳区创新开展《规划》编制,以“平衡施治补短板,系统保护提品质”为统领,以“清疏种控”协调治理小微水体,引领全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与整治。“以小微水体治理为例,以前是就水治水,水治理任务主要集中在水务局,但事实上,影响水质的症结主要在岸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农村水利研究中心主任洪大林说,《规划》按照系统思维统筹治理,除了水域疏浚清淤、配置水生植物等,还有大量工作在岸上,包括城镇污水分流、农村污水处理、环境卫生提升以及房屋规划等,统筹了水务局、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城管局等多个部门的工作,系统治理和保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谷孝鸿告诉记者,高淳区地理条件典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在全国率先编制系统《规划》,对提升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指导意义。高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规划》为该区整体性、系统性、综合性生态保护与整治提供了决策依据,接下来将分步实施,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中国江苏网讯 3日上午,江苏省首届“寻找身边的河湖卫士”评选活动的报名邮箱里收到一份“重磅级”推荐材料。曾获得2014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特等奖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吴时强被推荐参评江苏省首届“寻找身边的河湖卫士”评选活动。从事水利工作29年,多项殊荣“与水有关”今年54岁的吴时强,1989年8月进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作,2008年8月担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水力学所所长至今,一直从事与水有关的研究工作。翻看吴时强的所有履历和社会兼职,关键词就是“水利”。由于他在科研学术上的显著成绩,他还获得许多重磅级的表彰奖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他两次获得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项,大禹奖就是中国水利学会颁发的最高等级奖项。研究水利,就要长期在河湖一线采集数据、搜集资料。长期在江苏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让他对于江苏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太湖流域水科学研究等方面,有着更深的情缘。他和他的团队,始终坚守在太湖治理工作第一线,对于太湖流域河湖连通水环境改善调控、城市河网水环境提升、引江济太工程河湖生态效应及机制等方面,提出多项理论,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有力推动了太湖综合治理技术的发展。让“进博会”12平方公里内的20多条河道更透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每逢梅雨季节,江南许多城市都避免不了一个问题——长时间的强降雨会造成城市内涝,形成在“城市里看海”的尴尬场面。如何减少城市内涝?如何提升城市河湖水环境品质,开创活水畅流环境治理的新局面?针对国内外城市水环境治理理论与技木不足、长三角地区城市河网水环境问题突出等问题,吴时强和他的团队,以水系连通为基础,统筹城区防洪除涝和水资源配置等需求,创建了“动力调控—强化净化—长效保障”的城市河网水环境提升技术体系。该成果在杭州G20核心区、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周边区、苏州古城区、常熟古城区、吴江城区、常州、无锡等全国20多个城市得到成功推广应用,成效显著,水质由劣V类提升到III、IV类,透明度达到1米以上,实现了城市河网水环境长效稳定提升,直接经济效益约21亿元,支撑了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上海进口博览会周边区河网水环境提升工程为例,在他的主持下,首创装配式景观溢流堰,在保持水体持续流动的前提下,构建了水环境联控联调系统,实现了河道精细化管理,使得进博会区域约1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20多条河道透明度提升至1.2米以上,展现出“流水潺潺、水清岸绿”的宜居美景,得到百姓、领导、专家、媒体的一致肯定。江苏省首届“太湖杯寻找身边的河湖卫士”评选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1号楼12楼邮编:210092邮箱:jshhws@163.com电话:96096负责人:薄云峰活动官方网站:扬子晚报网http://www.yangtse.com/江苏水利网http://jswater.jiangsu.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