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考研热”为何一直在升温黑猫

2019考研人数创历史新高,“考研热”为何一直在升温

2019年,又是一年“史上最难考研季”。四月,随着考研调剂渐进尾声,录取名单基本尘埃落定。今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飙升至75%,报录比再次刷新了纪录。急剧升温的考研热背后,社会压力和个人需求交织,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砝码、逃避成长焦虑……各不相同的目的中,有人脱离苦海成功上岸,有人折戟沉沙铩羽而归。一场考试,如此酿就百态人生,令人唏嘘。但是,当考研的“实用性”功能日益强化的同时,其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高阶阶段的本来面目,却不免有些迷离和模糊。2018年12月22日,众多考生在雨中步入江南大学考点。竞争残酷,考研人数创下十年之最整整两个星期,南京晓庄学院的大四学生朱欣都没有从考研失利的情绪中缓过劲来。最美人间四月天,走在马路上,看着柳树吐出的嫩芽和姹紫嫣红的花儿,朱欣的心却依旧停留在冬日的阴晦里,冰冷而又潮湿。备考的大半年时间,朱欣抛弃了所有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开启了“魔鬼训练”的模式。早晨九点,她背着书准时抵达自习教室,一坐就是一天,中午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晚上十一点再伴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回到宿舍,继续学习一个小时。朱欣考研的目标是985、211院校,“我们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只能通过考研提升自己了。”临考前,她信心满满,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可成绩公布之后,她并没有过线,挫败、不甘心、听闻他人喜讯的嫉妒、对未来的的茫然……百感交集。在考研圈里,第一次走上考研战场的人称为“一战”,考第二次第三次的人则称为“二战”“三战”。“一战”失败,朱欣决定不再“二战”,先去找个工作积累点经验,可因为考研期间高强度的学习,让她错过了多个大型的招聘会,在求职的过程中难度不小。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强势增长,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创下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最高纪录。就南京市而言,各报名点的研究生网报人数都有所增长。南京市招办报名点网报25000余人,比去年上涨约20%。考研人数年年激增的同时,报考与录取比创十年最低。全国录取人数大约72万,至少200万人会被无情刷掉。这意味着,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大部分人会成为陪跑。“我们宿舍一共四个人,三个人都选择了考研,还有一个考取了家乡的公务员。” 朱同学是南京财经大学的大四学生,去年,他去人才市场转了很多圈,每次找到心仪的招聘信息,都被“研究生学历”的门槛拦了下来。求职受阻迫使他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而同宿舍一同参加考研的张同学则有另外的理由,“有时候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似乎没准备好进入社会。”有时候,考研似乎是挡在年轻人与社会之间的一面墙,隔绝了外界的种种压力和声音,考研成功,尚且可以继续呆在象牙塔里躲避就业,但如果失败,高墙轰然倒塌,年轻人将无所遁形。某学校,为了防止座位被他人重占,不少人都在位置上贴上字条。寻找更好的自己,往届生强劲加盟《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逐渐接近半数,成为考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重返考研战场,通常是希望“回炉再造”之后重新选择人生方向。在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之后 ,杜莹喜极而泣。她感觉心口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积压在内心的各种情绪在那一刻得到了释放。杜莹今年30岁,已婚。六年前,她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毕业之后,留在了北京一家知名的汽车企业。工作、恋爱、结婚,杜莹的生活沿着原本的轨迹按部就班地运行着。按理说,生个孩子是下一步目标,但杜莹却不想将自己的人生过早定格。在轰隆作响的工厂车间里,身为工程师的她仿佛一眼望到了生命的尽头。她时常这样反问自己:“难道就要这样慢慢老去,在这里呆上一辈子吗?”她决定转行,目标是新闻行业,“闲暇时候,我喜欢写点文字,发发公众号,做记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她将考研的想法告诉丈夫,得到了丈夫坚定的支持。于是,她瞒着父母辞职回家,备战考研。辞去工作,意味着破釜沉舟,没有退路,杜莹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考研是场硬仗,也是一场心理战。因为是跨专业报考,复习期间,杜莹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距离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她愈发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一打开书,大脑就一片眩晕;一抓起笔,满肚子翻江倒海。焦虑、逃避、自我否定……原本热情开朗的她变得焦躁不安。考试前两个月,她的情绪接近崩溃,整整一个星期,看不进一页书,每天都在手机上刷短视频,却丝毫没有减轻压抑和无助。终于有一天,杜莹压抑不住内心的情绪,抱着老公嚎啕大哭。之后,夫妻二人决定,在国家图书馆旁边租房复习最后冲刺。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从早到晚,杜莹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泡在国家图书馆里。终于熬到了考研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是何等幸运,第一次考研,就考上了我爱的学校和我爱的专业。”潮水般的祝贺向她涌来,她说: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感谢对未来还有梦的自己。接下来,杜莹还有一个“远大”计划——在研究生之后,继续读博,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考研成绩公布后,杜莹收到了老公送的一束花,上面写着“我最爱的北大小姐姐”。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现状不满足、对未来心怀憧憬的年轻人,不少都将辞职考研当成了一次重新选择行业、修正人生道路的机会。辞职考研的人并不在少数。王钰洁是南京军区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工作稳定,收入也还说得过去。大学时候是本硕连读,已经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她,却选择在工作两年之后再度考研。今年,她顺利拿到了南京大学会计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高考的时候,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盲目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可我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我更希望能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王钰洁考的是在职研究生,可以边工作边读研,但去年8月,她还是向单位提交了辞职报告。放弃体面的工作,从体制内跳离,很多人对她的选择表示惊讶与不解。王钰洁说,医生每天十个小时工作,很难得拥有周末和节假日,“那种状态之下,我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复习。我想为了自己的理想拼一次。”如今,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王钰洁也找到了一家金融机构重新就业,她希望一边读研,一边在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 今年,王钰洁放弃了之前医生的工作,考上南京大学会计学研究生。调查显示,从2017年开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考纳入到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是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我们学校而言,非全日制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在稳步提高。”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莫少群表示,2016年,教育部统一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的标准,二者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文凭“含金量”提升,社会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南京师范大学刘永昶教授表示,非全日制的模式其实更适合在职人员,安排的课程中有很多是趋于实践的,可以学以致用,提升工作能力。考研真的能逆袭人生吗?如今的考研,已然成为很多人人生路上的第二次高考,竞争激烈而又残酷。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考研成功者头顶硕士光环并有名校品牌加持,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真的能够逆袭人生吗?2019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江苏2018年高校毕业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83.3%、年终就业率96.7%,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8.3%、年终就业率96.8%。仅从数据上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太多优势。不过,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士表示,单纯地比较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率数据,并不科学,研究生的具体就业情况还应考虑到就业质量和就业流向等等因素。在上海某知名媒体工作的袁先生十分感恩自己的研究生经历,“如果我本科后就投入工作,和现在的起点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高考发挥失误,袁先生的本科就读于南京的一所三本院校,他一直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局”。六年前,“一战”失败,他在南京媒体实习半年之后,继续“二战”。这一次,他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新闻系。袁先生觉得,考研除了提升学历,更可以带来很多无形的资源和财富,“985大学拥有更宽广的平台、更高的眼界和更多的机会,在这里,人的视野会变得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转变,甚至人格也会得到完善。”不过,在某网站对考研回报预期的调查上,仅有31%的人认为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这其中,一些“二本”“三本”院校出生的学生,在拿到名校硕士的头衔之后,却发现“原生学历”是他们一生都摆脱不了的标签。“鄙视链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三年前,在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就读本科的张同学披荆斩棘,考取了985院校的研究生。顶着成功者的光环来到这所大学,可却发现与原校“土著”读研的人之间有着一层隔膜,“原校读研的人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根本看不上外校二本考上的学生。很多老师更是会带着有色眼镜,认为二本出生的学生虽然考试成绩好,但学术能力不行。”而在最近的求职过程中,他发现用人单位越来越“精明”,“用人单位会查你的第一学历,同等条件之下,人家还是要了985土著研究生。”他非常郁闷地说:“原本以为读了985院校,我可以鲤鱼跳龙门,但没想到,原生学历却是我们一辈子的硬伤。”某大型设计院负责招聘的资深工程师告诉记者,近十年来,研究生已经成为了进入本单位的一个硬指标,“虽说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说明了一个人是否足够努力,是否有较强的的学习能力和勤勉的态度,这在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同时也承认,简历在过了研究生的“门槛”之后,他们会以“第一学历”为标准筛人,因为“第一学历确实反映了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层次。”走廊上,一位正在复习的学生带着水壶、水杯、饼干等,“装备”齐全。考研热背后的质量之忧面对社会出现的考研热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莫少群表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软实力,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巨大,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考研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高学历提升了自身的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也展现了一种能力和层次。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宛敏说:考研热的出现,让越来越多人接收到了研究生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增强了国家人才储备和科研的力量。不过考研过程中,有些过于功利化的目的和“就业至上”论则让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有些“变了味”,也让一部分教育届的人士感到担忧。南京某普通二本学校上大三的刘同学说,他们学校从上至下都呼吁加入考研队伍,甚至还专门召开了考研动员大会,在大会上,学校领导宣布设立专门的考研教室,并且实行实名制分配,教室里环境优良,设有空调,力争为考研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后勤保障。有教育届人士透露:“越是一般的学校,考研热情越是高涨。因为考研可以帮助‘一般高校’破解就业率难题,但这也导致一些大学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考研’,学生们并没有接收到系统的本科教育,从而致使一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术能力严重欠缺。”那些无意于学术研究,只看重就业的考研目的与高校招生的初衷背道而驰。“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学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在英美等教育发达国家,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大学生才会选择读硕士、博士,但在中国,许多大学毕业生读研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和逃避就业压力,这种功利化的考研显然不能筛选出值得培养的学术研究人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教授朱云不无担忧地说。她认为,“功利心”较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如果无心学术研究,将加重导师的指导负担和培养成本,对本就紧张的导师资源是一种浪费。她建议,广大学子在本科阶段应该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学习,从自身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出发来考虑是否考研,而一旦选择了考研,则应了解自己的特长,清晰定位,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河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张杰认为,考研的选拔机制还是采取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有待优化,“高校选拔研究生,看重的是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有学术热情的人。但现在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考分很高,却缺乏沟通表达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他觉得考研大军中的很多人年轻人只是盲目跟风,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并不明确,“若无学术梦想与相应的科研能力,仅仅是想逃避就业,把考研当作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就算读研了也会觉得很痛苦。”他建议,学生要结合个人兴趣、就业环境、未来发展等多方面考虑,充分考虑读研的必要性。长江后浪推前浪,2019年的考研即将落幕,2020年的考研大军又汹涌而至。“距离2020年考研还有240天,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大三的晓伟将写有这行字的便签纸贴在桌前,她想报考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尽管这个学校的报录比挺低的,但她还是想试一试。“一想到参加考研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我又充满了动力。不管怎样,考研这条路总要试着走一次,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交汇点记者 王慧

帝王之功

江苏考研人数连年涨,学历“含金量”更重要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本报记者 杨频萍 王 拓

拖绅

茅仲华跨省履新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八桂先锋”消息:1月19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干部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宣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有关决定,崔智友同志不再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委员,茅仲华同志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委员。茅仲华此前任江苏省高院副院长。他长期在江苏法院系统工作,此系其首次跨省履新。崔智友1957年10月生,现已年满63岁。资料图官方履历显示,茅仲华1965年出生,江苏兴化人,1984年进入华东政法学院法学系法学专业学习。1988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江苏省高院工作,长期从事刑事审判工作,2006年任江苏省高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二庭庭长。工作期间,茅仲华还先后在华东政法学院法律专业、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获法律硕士学位和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3月,《人民法院报》曾刊发文章,记江苏省十佳法官、江苏高院刑二庭庭长茅仲华。文章称,茅仲华坚守刑事审判工作20多年来,先后被中纪委、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委、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个人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被评为“全国打击涉税犯罪专项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十佳法官”。他以行动书写着一名当代刑事法官的责任。据报道,江苏高院刑二庭承担着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案件的审判工作。这些年来,无锡邓斌32亿元特大非法集资案、沈阳马向东系列职务犯罪案、张晓东等28人跨国抢劫杀人、强奸案等,一个个震惊全省甚至在全国有影响的大要案,在领导组织审理和他的参与下得以尘埃落定。茅仲华说,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利益群体的诉求千差万别,如不能从“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的高度把握司法精神,就不能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2011年,茅仲华调任镇江市中院院长,2018年任南京市中院院长,2019年3月任江苏省高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至此番跨省履新。卸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委员的崔智友,曾长期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后历任崇左市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秘书长,2013年任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在1月19日当天,崔智友还主持召开2020年度民主生活会。崔智友指出,院党组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注重修身律己,严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落实为基层减负的各项规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优良作风树口碑立标杆。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从严从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检向纵深发展。要扎实做好市县两级院检察长换届工作,严格遵守换届纪律、组织人事纪律,确保风清气正。要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以上率下促进检察机关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进一步好转、素质能力进一步提高。 近期,多个省级检察院“一把手”调整:今年1月,原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朱雅频,调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代理检察长;原任江西省高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夏克勤,调任西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代理检察长。茅仲华简历茅仲华,男,1965年出生,江苏兴化人,1987年7月入党,1988年8月参加工作。1984.09,华东政法学院法学系法学专业学习;1988.08,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书记员(其间:1988.10-1989.10,太仓县人民法院挂职锻炼;1992.10副科级);1994.08,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助理审判员(1998.06正科级);2000.12,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审判员(1998.09-2001.06,华东政法学院法律专业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副处级);2002.02,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其间:2002.09-2003.10,挂职任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2003.09-2004.02省领导干部国际知识培训班培训;2005.11正处级);2006.09,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2004.09-2010.12,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11.01,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2018.01,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院长;2019.03,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2021.01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委员。崔智友简历崔智友,男,汉族,1957年10月生,河南温县人,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1978年10月至1982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共党史专业学习;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业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1985年7月任中央宣传部宣传局干部、主任科员1988年10月任中央宣传部副处级秘书1991年6月任中央宣传部正处级秘书1993年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处级秘书1994年3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1997年11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其间: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正局级干部(其间:2001年12月至2003年11月挂职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2003年1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厅长级)2008年1月任中共广西崇左市委书记2008年2月任中共广西崇左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010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2013年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2013年2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副部级)、二级大检察官2021年1月不再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十届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九届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

许谦

人数连年涨 江苏24.9万名考生走进研究生考场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杨频萍 王 拓)

凌曙

专硕将成为报考热门?

从“十二五”规划开始,教育部即提出积极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且在招生名额上有所倾斜,所以专硕规模扩大是必然趋势。今天小编要隆重介绍十大热门的专硕专业,不需要犹豫,适合你就抱走它!一、临床医学专硕临床医学是医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医学生又是90%以上都考研的,而专硕毕业是可以直接进医院工作不需要规培的,所以导致竞争非常激烈。初试一般考英语一,政治,业务课306临床医学综合能力。复试因学校、学院、方向的不同差异也比较大。院校推荐: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另外,各省市医科大学以及综合类名校都很不错。二、金融专硕金融专业硕士竞争激烈,学费较高,是跨考的热门专业,报考势头猛烈,有望冲击榜首。课程设置和金融学学硕已无明显差异。考试科目为四门。专业一是统考,由学校在专业目录或者招生简章中确定经济类联跨考综合或者是数学三;专业二是自主命题,为金融学综合。如果数学没有明显优势的小伙伴可以选择经济类联考的学校。院校推荐: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另外,传统财经类名校和综合大学都是不错的选择。三、法律专硕法律专硕是典型的跨考类专业,招生院校多,招生人数也多,北京大学招生人数可以达到上百,跨考相对容易。但是报考人数庞大,一些名校还是有一定程度的竞争力。就业有压力,就业质量不如学硕,所以要考就考名校。同时本科是外语、工科、财会、经济等专业的学生复试和就业有一定优势。考试科目为四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也都是统考。还有通过司法考试是法硕读研期间一项重任。院校推荐: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另外五院四系其他院校以及其他名校都是不错的选择。四、会计专硕近年来会计专硕升温较快,财经类名校和综合大学分数线很高,前景不错,跨考人员较多,近三年都排在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前三甲。初试只考两门。管理类联考综合和英语二。复试加试会计学、财务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论。院校推荐: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另外,名气大、地理位置好的院校都可以。五、翻译专硕对于非英语专业出身的学生门槛较低,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报考。一般分笔译和口译,就业面广,学费较高。除了个别院校都不考二外,个别院校比如北外。考试科目为四门。除政治外,都是自主命题。其他三门分别是翻译硕士英语、英语翻译基础和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院校推荐: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另外,其他语言类大学以及名校都是很不错的。六、工商管理专硕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专业硕士,考生人数很多,应届生不能报考,需要本科毕业3年才能报考,是在职研究生的不错选择,招生竞争激烈,也是历年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前三甲之一。初试只考两门。管理类联考综合和英语二。复试因学校档次不同差别较大。院校推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另外,名气大、地理位置好的院校都不错,在职的话可以就近选择。七、新传专硕新传一直就是老牌热门专业,但是报考人数攀升的不如会计、金融那么迅猛。随着网络自媒体的发展报考人数也是逐步增多,属文学分数线颇高,竞争可谓相当激烈。初试政治、英语二和两门业务课334以及440。复试因学校、学院、方向的不同差异也比较大。院校推荐: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另外,名校或者是有专精方向的院校也是不错的选择。八、应用心理学专硕考察范围很广泛,培养更侧重务实,学制较短利于就业。在同一单位中,竞争不如心理学学硕激烈,备考资源相对较少,跨考学生要慎重。考试科目为三门。政治、英语二加一门心理学专业综合,自主命题。院校推荐: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另外各省市的师范院校都是很不错的。九、公共管理专硕应届生不能报考,需要本科毕业3年才能报考,是在职研究生的不错选择,考生人数多,和工商管理硕士差不多。初试只考两门。管理类联考综合和英语二。都是统考。院校推荐: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另外,名气大、地理位置好的院校都不错,在职的话可以就近选择。十、汉语国际教育专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算是一门新兴专业,报考人数逐年递增,也不断有一些院校开设。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一般多为本科就是对外汉语专业或者是为了名校头衔。考试科目为四门。政治英语以外,两门专业都是自主命题,专业一是汉语基础,专业二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主要考察教育学和文化,34所学校对英语分数线较高。院校推荐: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另外,报考时尽量选择地理位置好的或者是名校。

不主故常

曾遭贪官恐吓的检察长,拟晋升

据江苏省组织部6月9日消息,无锡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俞波涛拟推荐提名为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人选,任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俞波涛出生于1968年5月,江苏建湖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江苏省检察院,曾任监所检察处副科级助理检察员,审查起诉处正科级助理检察员。资料图2001年,通过竞争上岗,俞波涛来到江苏省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任侦查三处副处长,时年33岁,是当时江苏省检察院最年轻的副处长。在江苏省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俞波涛干了8年,历任业务指导处副处长、侦查二处处长、侦查一处处长等职。2009年,俞波涛转任镇江市检察院副检察长,3年后升任镇江市检察院检察长。2017年起担任现职。据江苏省检察网刊发的文章显示,俞波涛走上镇江市检察院检察长岗位后,四年间,镇江市检察院查办部级干部、厅级干部各1人,百万元以上案件80件,其中千万元以上案件10件,亿元以上案件3件,“均为镇江检察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全省检察机关也名列前茅”。其中,镇江市国资委原主任尤廉案(尤廉已于2015年,因受贿罪获刑13年),是2014年江苏省委巡视组进驻镇江巡视发现的一起大要案。2014年10月,江苏省委巡视组向镇江交办了一张案件线索清单,尤廉位居榜上。11月19日深夜,正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参加培训的俞波涛赶回镇江,在办案札记上写下:交办一号专案线索,正式成立“11·20”专案组!当时,已有网帖举报尤廉的问题,尤廉预感到“不妙”,开始“行动”。2014年12月2日,17点21分,俞波涛收到尾号为8828的手机发来的威胁短信。次日上午,俞波涛刚进办公室,手机短信提示音响了,还是尾号为8828发来的短信:……别断子孙路,别把家庭毁。清算那一天,没法再后悔。路在你面前,把好生死关……串供、堵漏、恐吓、沉默、绝食,尤廉想尽一切办法对抗侦查。专案组首先从尤廉女儿的婚礼查起,摸清了尤廉的朋友圈,打开了“缺口”。俞波涛曾评价说,尤廉案是他办过的最艰巨的案件,也是办得最满意的案件。案件完结后,俞波涛曾经与尤廉有过一次对话。俞波涛问尤廉:“你信佛吗?”尤顾沉默不语,接着就岔开了这个话题。在镇江市检察院任职期间,俞波涛获评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江苏省优秀青年法学家。进入检察系统以来,俞波涛著有《游走在权力与权利的边界:反贪案件侦查得失谈》《贪污贿赂案件侦查机理探索与适用》、《贪污罪的认定与处罚》、《受贿罪的认定与处罚》等专著。去年7月,跟晋职晋级人员集体谈话时,俞波涛曾表示: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可以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我们再不尽职尽责,关键的时候不能够拍案而起,不能够“路见不平一声吼”,老百姓就会更加无处可诉、无路可走。爱因斯坦曾讲过一句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他说:“世界不是毁灭在作恶者手中,而是毁灭在旁观者手中。”作为检察官,我们是法律监督者,什么时候都不能当局外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当旁观者。俞波涛简历俞波涛,男,汉族,1968年5月生,江苏建湖人,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1987年9月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专业学习;1991年8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见习书记员;1992年8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科员级书记员;1995年4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副科级书记员;1996年8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处副科级助理检察员;1998年10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处正科级助理检察员;2001年11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三处副处长、助理检察员;2002年4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三处副处长、检察员(其间:2002年6月获南京大学法律硕士学位);2004年12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业务指导处副处长、检察员;2006年4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二处处长、检察员(其间:2004年9月-2007年12月南京师范大学诉讼法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年7月任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一处处长、检察员;2009年1月任镇江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成员(正处级);2009年3月任镇江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正处级);2012年6月任镇江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2017年1月任无锡市人民检察院代检察长、党组书记,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兼) 2017年2月,在无锡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无锡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政事儿”(xjbzse)撰稿/新京报记者 王姝

敢不敢

今年考研人数创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来最高纪录

2019年,又逢“史上最难考研季”。4月,随着考研调剂渐进尾声,录取名单基本尘埃落定。今年,全国考研人数史无前例地达到290万人,淘汰率的飙升,让报录比再次刷新了纪录。急剧升温的考研热背后,社会压力和个人需求交织,提升学历、增加就业砝码、逃避成长焦虑……各不相同的目的中,有人脱离苦海成功上岸,有人折戟沉沙铩羽而归。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考研热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精进专业,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渴求,也可窥见就业压力下他们“延缓”进入社会的一丝无奈和焦虑。 竞争残酷,考研人数增幅创十年之最“一战”失败,南京晓庄学院的大四学生朱欣决定不再“二战”,先去找个工作积累点经验。最美人间四月天,走在马路上,看着柳树吐出的嫩芽和姹紫嫣红的花儿,朱欣努力让自己从考研失利的情绪中走出来。备考的大半年时间,朱欣抛弃了所有的社交和娱乐活动,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早晨九点,她背着书包准时抵达自习教室,一坐就是一天,中午累了就趴在桌上休息一会,晚上十一点再伴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回到宿舍,继续学习一个小时。朱欣考研的目标是985、211院校,“我们学校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临考前,她信心满满,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可成绩公布之后,她并没有过线,挫败、不甘心、听闻他人喜讯的嫉妒、对未来的茫然……百感交集。在考研圈里,第一次走上考研战场称为“一战”,考第二次第三次则称为“二战”“三战”。因为考研期间高强度的学习,朱欣错过了多个大型招聘会,求职难度不小。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强势增长,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21.8%,成为近10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也创下了恢复研究生教育40年来的最高纪录。就南京市而言,各报名点的研究生网报人数都有所增长。南京市招办报名点网报25000余人,比上年上涨约20%。考研人数年年激增的同时,报考与录取比创十年最低。今年全国录取人数大约72万,至少200万人会被无情刷掉。这意味着,在考研这场战役中,大部分人是陪跑。“我们宿舍一共四个人,三个人都选择了考研,还有一个考取了家乡的公务员。” 朱同学是南京财经大学的大四学生,去年,他去人才市场转了很多圈,每次找到心仪的招聘单位,都被“研究生学历”的门槛拦了下来。求职受阻迫使他决定加入考研大军。而同宿舍一同参加考研的张同学则有另外的理由,“有时候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似乎没准备好进入社会。” 寻找更好的自己,往届生强劲加盟《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接近半数,成为考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名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之后 ,杜莹喜极而泣,感觉心口的大石头终于放下。杜莹今年30岁,已婚。六年前,她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专业毕业之后,留在了北京一家知名的汽车企业。工作、恋爱、结婚,杜莹的生活沿着原本的轨迹按部就班地运行着。按理说,生个孩子是下一步的目标,但杜莹却不想将自己的人生过早定格。梦想在她心里蠢蠢欲动,“闲暇时候,我喜欢写点文字,发发公众号,做记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她想转行,目标是新闻行业,将考研的想法告诉丈夫,得到了丈夫坚定的支持。于是,她瞒着父母辞职回家,备战考研。辞去工作,意味着破釜沉舟,没有退路,杜莹给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考研是场硬仗,也是一场心理战。因为是跨专业报考,复习期间,杜莹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距离考研的时间越来越近,她愈发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一打开书,大脑就一片眩晕。焦虑、逃避、自我否定……原本热情开朗的她变得焦躁不安。考试前两个月,她的情绪接近崩溃。终于有一天,杜莹压抑不住内心的情绪,抱着老公嚎啕大哭。之后,夫妻二人决定,在国家图书馆旁边租房复习最后冲刺。在丈夫的全力支持下,从早到晚,杜莹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泡在国家图书馆里。终于熬到了考研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是何等幸运,第一次考研,就考上了我爱的学校和我爱的专业。”丈夫给她献上一束花,卡片上写着:我最爱的北大小姐姐。潮水般的祝贺向她涌来,她说:感谢坚持下来的自己,感谢对未来还有梦的自己。杜莹的梦不止硕士,她还想继续读博,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现状不满足、对未来心怀憧憬的年轻人,不少都将辞职考研当成了一次重新选择行业、修正人生道路的机会。王钰洁是东部战区总医院的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工作和收入都很稳定。大学时候是医学院本硕连读,已经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她,却选择在工作两年之后再度考研。今年,她顺利拿到了南京大学会计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高考时还小,选择医生这个行业是盲目的,长大后才发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此,我更希望能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王钰洁考的是在职研究生,可以边工作边读研,但去年8月,她还是向单位提交了辞职报告。放弃体面的工作,从体制内跳离,很多人对她的选择表示惊讶与不解。王钰洁说,医生工作强度大,“那种状态之下,我根本没有时间静下心来看书复习。我想为了自己的理想拼一次。”如今,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后,王钰洁也找到了一家金融机构重新就业。调查显示,从2017年开始,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招考纳入到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是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我们学校而言,非全日制的招生人数每年都在稳步提高。”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莫少群表示,2016年,教育部统一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的标准,二者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这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而言,文凭“含金量”提升,社会认可度也在逐步提高。南京师范大学刘永昶教授表示,非全日制的模式其实更适合在职人员,安排的课程中有很多是趋于实践的,可以学以致用,提升工作能力。 考研真的能逆袭人生吗考研,已然成为很多人人生路上的第二次高考,竞争激烈而又残酷。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考研成功者头顶硕士光环,如果再有名校品牌加持,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真的能够逆袭人生吗?2019年1月,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对江苏2018年高校毕业生情况进行了分析。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83.3%、年终就业率96.7%,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8.3%、年终就业率96.8%。仅从数据上来看,研究生的就业率并没有太多优势。不过,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相关人士表示,单纯地比较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率数据,并不科学,研究生的具体就业情况还应考虑到就业质量和就业流向等等因素。在上海某知名媒体工作的袁先生十分感恩自己的研究生经历,“如果我本科后就投入工作,和现在的起点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高考发挥失误,袁先生的本科就读于南京的一所三本院校,他一直希望通过考研,为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局”。六年前,“一战”失败,他在南京媒体实习半年之后,继续“二战”。这一次,他以复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南京大学新闻系。袁先生觉得,考研除了提升学历,更可以带来很多无形的资源和财富,“985大学拥有更宽广的平台、更高的眼界和更多的机会,在这里,人的视野会变得开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转变,甚至人格也会得到完善。”不过,在某网站对考研回报预期的调查上,仅有31%的人认为可以实现预期目标。这其中,一些“二本”“三本”院校出身的学生,在拿到名校硕士的头衔之后,却发现“原生学历”是他们一生都摆脱不了的标签。“鄙视链其实是一直存在的。”三年前,在一所普通二本学校就读本科的张同学披荆斩棘,考取了985院校的研究生。而在最近的求职过程中,他发现用人单位越来越“精明”。“用人单位会查你的第一学历,同等条件之下,人家还是要985土著研究生。”他郁闷地说:“原本以为读了985院校,我可以鲤鱼跳龙门,没想到,原生学历却是我们一辈子的硬伤。”某大型设计院负责招聘的资深工程师告诉记者,近十年来,研究生已经成为进入本单位的一个硬指标,“虽说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但至少说明了一个人是否足够努力,是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勤勉的态度,这在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他同时也承认,在同等条件下,他们会以“第一学历”为标准筛人。 考研热背后的质量之忧面对社会出现的考研热潮,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莫少群表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重要软实力,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巨大,研究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顺应了国家创新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当下年轻人的自我提升诉求强烈,高学历能提高素质和专业水平。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任宛敏说:考研热的出现,让越来越多人接受到了研究生教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也增强了国家的人才储备和科研力量。不过考研过程中,有些过于功利化的目的和“就业至上”论则让考研“变了味”,也让一部分教育界人士感到担忧。南京某普通二本学校上大三的刘同学告诉记者,他们学校从上至下都呼吁加入考研队伍,甚至还专门召开了考研动员大会,在大会上,学校领导宣布设立专门的考研教室,并且实行实名制分配,教室里环境优良,设有空调,力争为考研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后勤保障。有教育界人士透露:“越是一般的学校,考研热情越是高涨。因为考研可以帮助‘一般高校’破解就业率难题,但这也导致一些大学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考研’,学生们并没有接受到系统的本科教育,从而致使一部分学生本科阶段的学术能力严重欠缺。”那些无意于学术研究,只看重就业的考研目的与高校招生的初衷背道而驰。“研究生教育是本科后学历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在英美等教育发达国家,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大学生才会选择读硕士、博士,但在中国,许多大学毕业生读研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和逃避就业压力,这种功利化的考研显然不能筛选出值得培养的学术研究人才。”南京财经大学新闻系教授朱云不无担忧地说。她认为,“功利心”过强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如果无心学术研究,将加重导师的指导负担和培养成本,对本就紧张的导师资源是一种浪费。她建议,广大学子在本科阶段应该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学习,从自身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出发来考虑是否考研,而一旦选择了考研,则应了解自己的特长,清晰定位,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系张杰教授认为,考研的选拔机制还是采取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模式,有待优化,“高校选拔研究生,看重的是学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有学术热情的人。但现在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考分很高,却缺乏沟通表达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他觉得考研大军中的一些年轻人只是盲目跟风,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并不明确,“若无学术梦想与相应的科研能力,仅仅是想逃避就业,把考研当作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就算读研了也会觉得很痛苦。”他建议,学生要结合个人兴趣、就业环境、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充分考虑读研的必要性。长江后浪推前浪。2019年的考研即将落幕,2020年的考研大军又将汹涌而至。“距离2020年考研还有240天,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大三的晓伟将写有这行字的便签纸贴在桌前,她想报考的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尽管这个学校的报录比挺低的,但她还是想试一试。“一想到参加考研的不只是我一个人,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我又充满了动力。不管怎样,考研这条路总要试着走一次,不给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她说。(王 慧)(应采访对象要求,部分人物为化名)

意也

无笔试!招511人!2020苏州面向“双一流”人才招聘啦!

苏州市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正式启动,发布招聘公告。根据该计划,苏州将引进一批“双一流”建设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苏州市、县两级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2020年苏州计划选聘511人,相较于2019年增加了66人!此次计划选聘的511人中,市级岗位169人,其中国企114人,事业单位55人;县级市(区)级岗位342人,其中国企40人,事业单位302人,具体招聘详情看下图。这次的苏州定岗计划都是纳入编制内的,且优秀者还被纳入当地的优秀年轻干部库,进行培养管理。在苏州工作期间,根据单位性质和所在地相关人才政策,可申请享受相应住房补贴、生活补贴等待遇。叶子查看了苏州各个区的招考公告发现了以下三个注意点!一、选聘对象面向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应届优秀毕业生(不含定向生、委培生和在职研究生),2020年应届毕业生须于2020年8月31日前取得相应的学历和学位证书“双一流”指的是什么?211、985吗?“双一流”指的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亦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其中江苏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其中“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江苏的高校学科是南京大学: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艺术学理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南京理工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江南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南京农业大学: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可见这次招聘的招聘对象都是属于顶尖的一拨人才。公众号后台回复“双一流”获取高校名单。二、报名与资格初审本次选聘采用现场报名和网上报名结合的方式,每人限报一个岗位。现场报名:市选聘办、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牵头分别在部分高校组织专场选聘活动,接受现场报名,进行资格初审。网上报名方式:应聘人员填写《报名登记表》电子版,连同应聘材料的扫描件电子版一并打包发送至选聘单位的电子邮箱,标题统一为:“姓名+毕业院校++手机号码”。工作人员收到应聘材料后,及时进行初审并与应聘人员回复确认。部分地区在地方官方网站上进行报名。三、招考环节此次苏州的招考岗位全部没有笔试,都是对资格审查者进行综合能力素质评价。评价依据考生报名时上传的资料(未上传佐证资料的项目不计分),从在校期间表现、获得的各类荣誉、实践实习经历等方面综合打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从高到低确定面试进入面试人员的名单,不足比例的,直接按实际报名人数进入面试环节。面试的内容以考察拟任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为主。面试可采用结构化小组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情景模拟、专业技能测试等多种方式进行,所以考生需要灵活面对面试类型。苏州市的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实质是抢人才,想让本地的优秀人才可以回流,也是让更多的人才来苏州。苏州市专业人才定岗特选计划,在事业单位统考迷雾重重和各个事业单位紧缩编制的背景下进行的,此次的大量编制难能可贵。人才一直是被争抢的对象,各个城市相继推出人才引进计划,如武汉人才引进落户政策、天津人才引进政策;甚至直接进入高校进行人才抢夺。相较于2019年招聘445人,2020年选聘增至511人!我们不妨可以大胆的猜测,青年人才定岗特选计划,今后选聘人数会不会逐年增多,成为江苏其他各个地市人才引进的计划模板?

计中计

瞩目!在这项高校排行榜的榜单中,南京师范大学表现亮眼!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于要有一流的本科生教育、一流研究生教育、一流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近日,校友会网发布了"2020中国华东地区大学教学质量排名"。在这份榜单中,南京师范大学位列第17名。校友会2020中国大学教学质量排名评价体系由杰出校友(占20.00%)、思想政治教育(占10.00%)、创新创业教育(占10.00%)、教育教学成果(占15.00%)、教学资源基地(占12.00%)、高层次人才(占20.00%)、一流专业建设(占5.00%)、国际化教育(占5.00%)和毕业生满意度(占3.00%)等9大指标组成,涵盖了200多项评价指标,基本上涵盖了国内外其他大学排名人才培养评价的高端质量指标。评价指标数据来自艾瑞深研究院独家研发的中国高等学校发展指数数据库(CHDID),均是来自国家权威部门、第三方权威机构、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等对外公开的权威数据与客观数据。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国家"双一流"总体建设方案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首要标准。"一流大学"应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其中涌现出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在此次发布的"2020中国华东地区大学教学质量排名"中,南京师范大学位列第17名。近年来,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握新思想,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在教学资源方面,南师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等64门高质量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精彩,覆盖范围广,深受学子们的喜爱。在教学平台方面,南师现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等平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南师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南师现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等23个创新平台,南师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南师坚持"厚生育才"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目前,南师拥有在校研究生1172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0293人、博士研究生1435人。学校围绕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先后推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卓越教师培养"、"1+3专业调整人才培养"、"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国家化培养"、"校际联合培养"、"第二学位与辅修专业修读"等7大精英培养模式,为高层次人才塑造提供了保障。在一流专业建设方面,南师有16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为小学教育、体育教育、新闻学、美术学、音乐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学、学前教育、英语、汉语言文学、地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应用心理学;2个专业入选"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为工商管理、化学。这些一流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基础平台,也是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在国际化教育方面,南师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与美国、英国等16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项目,在123所大学设有学生海外学习项目。与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80余人;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引智计划")。在杰出校友方面,南师建校百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卓越教师和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有中圣集团董事长、南师1983届校友郭宏新,有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南师1984届校友张近东,有物理化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南师1985届校友杨金龙,有国际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南师1987届校友吴为山,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南师2016级在职硕士刘秀祥,有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南师2017级博士生惠若琪等等。他们践行着"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活跃在各行各业,尽自己所能发光发热。在校友会网"2020中国最具财富创造力大学排名"中,南师位列全国高校第14名,表现优异。在毕业生满意度方面,南师的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本科毕业生专业知识储备及能力素养能够胜任工作要求,与用人单位的发展需求契合度较高。根据《南京师范大学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南师本科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91.69%。同时,100.00%的受访用人单位也均表示愿意继续来南师招聘本科毕业生。在南京师范大学,有一流的专业,为学子指引成长方向;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学子的成才;有多样的平台,成就学子的人生理想;有完善的国际交流,使学子具备全球视野;更有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学子的未来添砖加瓦。欢迎报考南京师范大学,我们在这里期待与你的相遇!素材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荷兰版

2021年南京师范大学招生简章&目录已公布,部分专业变更

9月开学季,研招网发布了21考研的初试和预报名时间后,各大高校陆续出了自己的研究生院的招生简章。南京师范大学招生简章已经公布,跟着小编来看一下吧!各位考生:我校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经省教育考试院审核通过后现予以公布,请点击我校研究生招生网主页上“快速通道”栏目“简章目录”按钮查询。为方便考生了解相关变化,现说明如下:一、受疫情影响,今年报考我校音乐学院或美术学院、且第二门专业课考试科目为实践创作类(即科目代码为5XX)的考生,报考点由原来必须选择我校报考点调整为考生根据自身学籍、户籍和工作情况,参照各报考点的选报要求,自主选择报考点。有关实践创作类考试材料的准备和要求,见我校后续通知,请考生持续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和学院网站。二、我校研究生招生专业和考试科目有少量变更,具体信息见招生目录。三、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只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非全日制招生专业如下表所示。考生对招生简章目录如有疑问,可咨询相关招生学院或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见招生简章。欢迎各位考生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