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刘鹤在南京调研经济运行情况等候室

刘鹤在南京调研经济运行情况

新华社南京7月1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办主任刘鹤10日至11日在江苏南京调研经济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刘鹤主持召开第36次“两省一市”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江苏、上海、浙江以及河南、广东关于当前经济运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情况的介绍,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刘鹤指出,“两省一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从2003年一直坚持至今,对做好经济形势分析、服务经济决策发挥了很好作用。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及时采取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等逆周期调控措施,各地结合实际做好“六稳”工作,增长、就业、物价等宏观经济指标均处于正常区间。刘鹤指出,要客观认识当前的风险和挑战,经济出现一定压力,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体制性、结构性因素,这是正常的,是发展中的现象。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关键是认真办好自己的事。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认真做好“六稳”各项工作,坚决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注重提高工作质量,真正做到稳中有进。调研期间,刘鹤与部分企业家代表进行座谈,深入了解各产业发展形势、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对相关政策的建议。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总裁陆川,上海梅山钢铁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施兵,盛虹控股集团董事长缪汉根,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仁宝电脑工业公司全球运营长张明智,南京高速齿轮制造公司总裁胡吉春应邀参加会议并发言。刘鹤强调,经济稳定发展、结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要不断深化改革,民营企业要努力创新,各级政府要聚焦于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切实抓好各项政策落地。责任编辑: 刘笑冬

温柔乡

南京商圈兴衰比照发人深思——繁华的新街口 落寞的山西路

最近,南京商界有两则消息令市民十分感慨:一是位于新街口商圈的德基广场2018年销售额破100亿元,继续在全国购物中心排名前列。二是山西路—湖南路商圈的老牌商场山西路百货,将被拍卖。两家商场的命运,也显现着两个商圈的现状:新街口依然热闹非凡,而繁华程度曾堪比新街口的湖南路,落寞已久。湖南路经历“失落的十年”湖南路商圈承载了一代南京人的记忆。“上小学中学时,经常打着买教辅书的借口拉着家人去逛湖南路。先是去军人俱乐部买书,出门正好逛山百,然后去马台街把小吃吃一遍。”80后南京市民李紫辰说,“现在,逛湖南路成了情怀,悲催的是,好像也没啥可逛了。”62岁的山百,也曾是老南京人逛街的最爱之一。老南京陈女士回忆说,20年前山百可不比新百差,感觉最大的特点是亲民,总有做不完的活动。过年买衣服,逛了新街口还不够,一定还要再逛下山百。这十年左右,山西路—湖南路商圈的落寞有目共睹。2010年,湖南路商圈启动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在动迁前,湖南路共有各类商店近300家。除了沿街商铺外,商圈内还拥有南京国际广场(金茂汇前身)、八佰伴百货、苏宁银河百货(乐购仕前身)、山西路百货大楼等多家大中型商场。如今,300多家商店大概只剩下30家还在营业。据了解,湖南路商圈的大改造仍在进行中。南京湖南路地下商业街2015年4月开建,将形成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的地下两层商业综合体。南京湖南路地下商业街项目相关负责人称,预计将在2019年年底开业,C区安排的可能是饮食,B区和A区可能引进一些不夜城之类的业态。大改造能否使湖南路商圈重现繁华?对此,业内人士声音不一,有人认为,十年的光阴,消费习惯、消费模式早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湖南路回归之路漫漫。去年,南京市市长蓝绍敏在调研湖南路商圈时曾提出,确保2020年初建成崭新、时尚、繁华的湖南路商圈,湖南路商圈要全面完善商业街功能,加快形成核心吸引源,全力“重塑湖南路商圈”“重振湖南路雄风”。省商务厅副厅长周常青则认为,湖南路商圈若要重新聚集人气,再现南京第二商圈的魅力,还需管理方和运营商的创新推动和精耕细作,品牌的招商是关键。新街口一直“与时俱进”为什么喜欢逛新街口?老年人说,要去新百、中央买衣买鞋。中年人说,年轻时喜欢逛莱迪,现在喜欢逛德基。年轻人说,哪边开了网红店,都得去打个卡。逛新街口,是情怀更是需求。德基广场,经常在“变”。截至2018年年底,在几乎集齐了市场高端奢侈品品牌后,德基为了迎合消费者消费心理行为的递进改变,转型走Lifestyle个性生活方式路线。于是,“全国首店”“南京首店”、网红店齐聚德基。你若有一段时间没去,就会发现突然又多了几家新店,它可能是网红茶饮店“奈雪の茶”,可能是网红甜品店“Lady M”……这给德基带来了巨大流量。搜索德基广场美食,你会看到一溜网红店的介绍。奈雪の茶,在德基负一楼最偏僻的角落里,你任何时间去,似乎都在排长队。Lady M,以千层蛋糕出名,一片蛋糕要价七八十元,依然在排队。正如德基广场总经理吴铁民所说,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德基广场也“以变应变”,德基不排斥未来和更多的优质资源进行跨界合作。据了解,新街口商圈的新一轮升级正在酝酿中。德基三期,预计今年7月底动工。三期项目建成之后,必将给南京带来更强势的品牌组合、更丰富的业态种类。时尚莱迪,将进行第三次整改,6月至8月不营业,斥资2个亿,装修升级重做,通过网红场景的营造,再造正洪街广场时尚打卡地。新建项目还有苏宁广场和金陵中环。商界人士称,这些项目建成后,“地下新街口”再扩容,各商场之间的连接也会更紧密,从而促进南京商业再次迭代升级。商圈升级“永远在路上”事实上,商圈的升级势在必行。省商务厅关于消费升级的调研报告显示,江苏紧临上海这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对知名品牌、龙头企业、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方面存在劣势。近年来,上海注重发展“首店经济”,力推“新品首发”。去年,有2890个知名品牌在沪举办各类新品首发活动1185场,数量比去年翻番。去年,上海提出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城市。这必将对江苏的消费,特别是中高端消费形成虹吸效应。无锡梁溪区是我省首个“江苏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示范区”。“它的示范效应在于抓住‘中高端消费’和‘体验式消费’两个关键。”周常青说,未来,该商圈各类品牌、促销打折活动以及停车资源都将植入APP或是微信小程序,实现手机上逛商场甚至下单。而在商家看来,打造智慧商圈远不只是建一个APP那么简单。今年初,苏宁收购了万达百货37家门店。今年“五一”期间,苏宁线下百货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剁手大戏,门店客流突破1392万,同比增长61%。“收购万达百货以后,苏宁时尚百货的线下场景更加丰富。‘五一’小长假,我们凭借大数据技术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精准研判消费者偏好、为不同地区消费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嗨购玩法。” 苏宁零售时尚百货集团总裁龚震宇说。业内人士表示,智慧商圈的规划建设,应当避免蜂拥而上、同质化恶性竞争、功能趋同、特色不足的现象,需要结合各个商圈经济条件,从长远发展来谋划各个智慧商圈的发展特色。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卢中原日前在南京演讲时强调,注重市场培育和业态创新,跨越消费鸿沟,不能只关注年轻人的消费需求,“中高端消费是未来新的增长点,往往是中高收入的中老年人花费的。这个消费群体被忽略的话,这个鸿沟不弥补的话,我们的消费效率怎么提升?”记者 宋晓华

梦想家

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南京市工作

本报讯(耿联 吴明亮)12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到南京集体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南京市工作。会议强调,南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交汇的高度研究和推进南京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创新思维、集成超越,全面提升城市的建设和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标兵,更好支撑和服务全省大局。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参加调研。省委常委会先后来到建邺区、江北新区、浦口区,集体考察了小米科技华东总部、拜腾汽车项目、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工程等,听取南京高新区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情况介绍,实地察看科技项目和科创载体平台建设、运行和发展情况。省委常委会同志与落户企业负责人、科创带头人、就业大学毕业生等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对南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更大力度集聚要素资源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希望大家抓住新机遇、不负新时代,扎根南京创新创业,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展现新风采。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作思路和重点的汇报,并就支持南京发展的有关重点事项进行了讨论研究。会议充分肯定了南京市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近年来南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按照省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创新名城建设成效明显,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指出,南京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交汇的高度确定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机遇,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抓好创新名城和文化名城建设,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成就。会议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研究和推进南京发展,要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一要切实提升城市规划的系统性、国际性、标识性,注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与周边区域协同,注重与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对接与融合,努力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二要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勇立潮头,发扬人才优势,优化创新生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纵深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加快建设好江北新区,带动全省发展。三要全方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铁、航空、港口、过江通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谋划,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功能互补、高效运转。四要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加注重民生需求,加强精细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议强调,南京市要不断优化政治生态,认真汲取腐败案件的深刻教训,进一步扛起管党治党的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消除“杨卫泽、季建业”恶劣影响,坚持不懈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构筑起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南京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好廉政底线的前提下,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视野更开阔、格局更大、本领更强、肩膀更硬。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南京建设发展的支持,在创新发展、产业提升、交通建设等方面拿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举措。省级机关各部门在谋划工作时,要主动把南京放在重要位置,强化省会意识和服务观念,把支持南京落到实际行动上。南京市要做好“主场”文章,在集聚资源、提升能级上积极作为,并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注重加强与比邻城市联动发展,切实扛起“省会责任”,体现“省会担当”。

千子

南京底层消费分析

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内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围绕着“改革开放”这个中心,主要的关注点也一直是“政府”。然后在过去的近二十多年中,研究的单元开始从“政府”逐渐扩展到了“社会”,其中将“底层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几乎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底层人群的消费也成为当前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这类研究的成果转化过程中经济上受益少,因为在政治和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和边缘”的底层人群,研究者仅仅通过描述性和分析性的学术语言向社会呈现这些群体的权力和福利的缺失状态。这些研究在描述和分析“底层群体”的消费状况时,往往对社会持批判的立场,很多研究在其观点的表达上夹带很强的情感倾向, 加上大部分研究者作为社会精英的地位,使得这类研究话语逐渐演化成了“底层群体”的权利的代言,从而使得这类研究呈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2018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电影,除了让我们赞叹演员精湛的演技外,更以其少有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情节深深地吸引了社会学者的目光。电影大胆地向观众呈现了社会底层人群与病魔斗争时痛苦挣扎的生活状态,尤其台词中那句“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引起笔者深深的思考。这句话揭示了社会底层人群面对看病吃药这样的刚性消费需要时所体现出来的无奈和绝望。其实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残酷,社会底层人群的消费困境远不止医疗,还包括基本生活、教育、娱乐等其他方面。一个城市的发展好坏和人民幸福程度,不仅体现在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GDP指数和人均消费水平上,更重要的是社会底层人群的消费能否满足基本的生产生活需要。习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我们可以理解为贫困人口,属于典型的社会底层人群。他们由于教育差异和本身所处阶层的牢固性,基本很难通过自身打破社会资源、福利待遇、生活权利等诸多不平等的藩篱,只能由社会的管理者们来提供政策倾斜和民生保障手段,来实现对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调节,从而缩短与中高阶层人群的差距。笔者正是要通过一种客观理性的视角,去观察和研究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和消费情况,从而得到底层人群职业、收入、消费方式、消费分布等一系列研究成果,来为城市综合治理和民生保障的研究和决策者们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相关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西方社会分层研究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即从文化社会学和消费社会学学科视角对社会阶层分化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在此过程中,西方社会学家逐渐摆脱了消费者行为学和市场营销学的附庸,尝试以“消费”或消费文化为研究范式,把消费现象同社会阶层结构、社会关系等社会事实一起进行考察。西方学者所开展的一系列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消费不但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消费者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而且也是消费者进行“意义”构建、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近年来,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发现,社会分层与经济因素以外的很多因素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尽管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日常行为取向,然而一旦将个体行为纳入到整个社会结构中来考察就会发现,每一个阶层都有区别于其他阶层的一些比较明显的文化标识。布迪厄的《创区隔:品味判断的社会批判》、福塞尔的《格调》、甘斯的《大众文化与高雅文化》等就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以称之为阶层文化消费品味研究的新的研究视域。社会分层是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在布迪厄之前西方社会学家习惯以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多元分层理论两大模式来对社会结构加以解释,社会分层的标准体系包括财富、权力、教育、声望等。而在布迪厄之后,这些指标体系被重新理解为经济、文化和社会资本,其研究的视域也被重新界定,并为后来的阶层文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的阶级分析理论主要从社会经济关系的角度对社会成员进行分层,它从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寻找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其实质是以所有制产权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基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他将整个社会划分为资本家与工人、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两大对立阶级,建构了二元阶层结构分析模型。而韦伯虽然同意马克思将经济标准作为阶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也指出仅仅从生产资料的产权来区分社会阶层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他提出要从地位群体( status group)的角度来论述社会资源与生活条件的分配,从而建立一个由收入、权力和社会声望所构成的多面向阶层观,以说明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的类型。2.国内相关研究广义性的“底层研究”和底层政治行动在中国算是很有历史的。通过“底层”革命而产生的朝代更新是中国历史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近代的变革也是精英动员“底层”的结果。“人民创造历史”是对这一特有的政治现象的归纳。早期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应该算是“底层”视角的代表性著作。而中国当代对于“底层”的关注则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后。1992年陆学艺和1995年李培林主编的《改革中的农村和农民》以及《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不能说是典型的“底层研究”,也没有直接针对“底层群体”,但这些研究为其后不断出现的底层研究产生了影响。于建嵘的《岳村政治》、《当代中国农民的维权抗争--湖南衡阳考察》和《中国工人阶级状况--安源实录》三部书可以说是中国底层研究的代表之作。他在人民大学的一个讲演中讲这三本书是他近十年来关注的基本问题及主要的研究活动和结论,他想表达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底层社会有自己的政治逻辑,国家要在政治上重新认识底层社会,确认和保护底层社会公民的个人权利。底层研究思潮迎合了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于市场化以来出现的日益不平等问题的学术关切。孙立平在本世纪初提出的“断裂‘理论,将他早先提出的精英和上层社会的形成系统化,李强等开展的农民工的研究和九十年代李小云等倡导的参与者发展等都有着明显的”底层研究“的色彩。(三)研究意义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新的社会矛盾。吃饱穿暖已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我们脱贫后还要实现全面小康,满足社会大众生活、教育、医疗、住房、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要。而如何通过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实现社会资源的统筹协调,逐渐缩短贫富差距,提高人民幸福指数,一直是社会管理者们所面临的棘手问题。而近年对于社会底层人群的消费研究,都带有精英阶级的主观和批判色彩,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底层群体的消费现状和需要,给社会管理者造成的极大的阻碍。底层群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消费观念有哪些?他们的真正的消费需求在那些方面?这是都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问题,希望笔者的论述关于以上问题的研究和论述可以给与城市管理者们决策的参考与借鉴。(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针对底层人群消费论述的相关学术文献和影像资料收集、观摩、整理,文献包括底层人群生态、消费方式、消费需求等方面,尽可能从社会学角度对其详尽阐述。2.内容分析法:本文针对国内外对底层人群消费有关论述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文本整理、分类、对比,结合社会实际,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下底层人群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态,重点体现现阶段我国社会城市底层人群的消费情况。(五)创新点在四年城乡规划的学习中城市社会学对笔者影响颇深,其社会学涵盖学目尤多且最贴近生活并直接影响生活,所以笔者在四年的学习中对城市社会学所映衬的现实尺度及方法十分感兴趣,电影引发的城市社会学思考为笔者提供了新颖的观察视角,确定了城市社会热点问题——底层人群消费这一课题,并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对南京城市底层人群消费现状进行探讨研究,结合自身学科特点,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探寻问题的答案,并将极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为城市建设和民生保障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本文以底层人群的视角,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其底层生态、消费方式、消费需求,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论证城市社会经济、底层人群、消费需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将研究结果呈现在读者面前。二、现实主义底色--《我不是药神》(一)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主人翁(二)边缘隐喻的文化空间(三)社会问题的质询(四)本章小结三、相关理论的概述(一)消费的定义消费(consumption)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 “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二)消费文化的变迁中国古代消费文化形态的总体表征:传统农业经济社会消费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结构单一、水平低下、等级森严、宗亲消费等,从而凝炼出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核心—“黯奢崇俭”。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史就是一部“默奢崇俭”史,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传承过程中积淀并逐渐确立起来的思想意识及其制度安排,是特殊的封建王权与土地制度,重农抑商的儒家教义,节俭、中庸与均平的伦理准则等合力作用的结果,具有鲜明的道德化、伦理化和政治化印记,它既有其历史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又是历代社会消费需求增长的桎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消费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曲折转型。这是在经济落后、军事挨打、主权被侵犯等社会大背景下,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先导的、在西方消费文化的外力刺激下的艰难的转型。消费方式特别是消费观念受到冲击而带来变迁;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即从消费文化角度透视了“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困扰近代社会的主题。可以说,鸦片战争后中国消费文化的发展,其实就是传统消费价值观向西方消费价值观的复制与嬗变,“黜奢崇俭”、等级消费等中国传统消费文化的核心发生了动摇,以依附性的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等级伦理消费价值体系,缓慢而不可逆地转向以独立人格为基础、自由平等的伦理消费价值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经济现代化进程与消费文化演进的同一性与同向性。计划高度管制经济条件下居民消费生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明: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高度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选择,严重限制了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消费主体缺失,消费几乎被隔绝在工业化进程之外,形成了具有经济增长成果与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疏远化”、消费需求“意识形态化”的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改变了中国居民消费的物质环境和消费行为选择,确立了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衣、食、住、行等消费行为回归到原本意义之上,进而改变了整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结构,同时实现了中国消费文化基础结构的历史性变迁。经济全球化,中西方消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全球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的全球文化趋同化。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带来双重效用:消费文化已经出现全球化趋同与融合的趋势,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生活;同时,基于中西方价值形成上的差异,中西方消费文化存在着迥异的核心价值观和消费模式。消费文化的“全球化”不可能清除或替代消费文化的“民族化”,二者的矛盾与冲突在改革开放以来从未间断。经济文化全球化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步伐,推进了以改革开放为内在动力的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地增长。消费主义的影响扩大了社会成员之间的消费差距,冲击着社会占主流地位的核心价值观念。必须对“消费主义”影响加以剖析与抵制,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引发的消费文化国际比较中,更须坚定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观念。在当前中国混杂的价值形态和文化形态下,多元消费文化存在的基础及其发展趋势。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思潮的变迁,昔日超物质利益的、颇具理想色彩的道德模式迅速消解。主流消费文化、精英消费文化与市俗消费文化的交融与混杂,是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基本特征。社会价值评价与道德规范似乎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既有对计划体制时期禁欲主义的纵向叛逆,又有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横向移植;既有对益于身心消费体验的继承与发扬,又有对消费“符号”的简单模仿与崇拜;既有大众世俗文化消费中低俗的非健康现象的死灰复燃,又有对高雅人文文化产品的热情赞扬。立足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革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消费文化体系。消费文化直接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消费文化,对充分发挥消费文化作用,保民生、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人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提出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以革新中国文化的落后性、夯实消费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深化相关经济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可持续消费”文化建设、加强政府引导、开展广泛的国民消费教育等等政策建议。(三)消费主义的影响消费主义是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必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研究影响消费文化的因素,对于认识与把握消费文化的性质、功能及其演变规律等,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探索影响消费主义的影响因素。下面分别从生产力要素、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等外生性因素,以及经济文化变化、消费者价值观念、消费需求变迁等内生性因素进行分析。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水平,是决定整个社会关系、进而影响整个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文化作为一种价值理念、社会制度、社会心态、社会习俗的特殊的上层建筑,归根结蒂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例如,在漫长的中国传统(古代)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缓慢增长,间或停滞、甚至倒退,由此决定了广大民众消费需求的增长呈现总体低迷、停滞,且周期波动的基本特点,正如恩格斯所说“消费水平低是数千年来的经常的历史现象”。正是基于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等级制,加之重农抑商等政策的交织,铸成中国历史数千年超常稳固、占统治地位的“农耕文化”。基于生产力状况及其社会制度的特点,必然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社会文化的变迁与进步,形成对民众消费增长的限制和阻碍。基于这种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中形成的消费文化,必然呈现出一系列特殊的表现形态。再如,经济制度的差异,本身表现为经济文化的差异,进而表现消费文化的差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增长的源泉得到空前的释放,在生产发展基础上,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增长,消费需求、消费水平,进而整个生活方式,已经远非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居民所能想象,随之,消费文化呈现出从未有过的大变化,各种消费价值观念、消费需求等的新旧更替、新旧冲突、新旧交织,构成我国转型期消费文化变迁的生动情景,极其鲜明地表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状况。总之,一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经济文化的影响。消费文化是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或国家的消费文化,当然是在其特有的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首先是传统经济文化的影响。传统经济文化对消费文化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中国几千年来,受到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经济文化中不可避免地处处刻画着儒家中黝奢崇俭、注重积蓄、厚身薄民等经济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停滞的低下的消费倾向、结构单一的消费结构。思格斯在谈到经济因素所起作用时就指出:“但是政治等等的前提和条件,甚至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传统经济文化中有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地区传统影响着消费文化。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有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特色,至今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形成各自不同的消费文化,如藏族。其次是经济价值观的影响。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是不同的,在同一社会里,各个人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人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消费生活,必然影响消费文化。封建社会长期的官僚统治与小农经济中挣扎的国民,在“有吃有穿”的理想生活模式中,其价值观自然是够吃、够穿就行了,其重农抑商是观念也是根深蒂固,消费文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3.主观因素,即消费者素质和能力的影响。人是文化的创造源泉,文化是人的精髓。人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无限地扩张到自己想作用的范围,正是人的文化特性所在,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因此,人成为了历史的主宰,成为了文化活动的核心,人的活动是文化历史活动的实质。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发展史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同的。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不自觉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互相作用中。在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中,无论在外表上看得出的无数表面的偶然性中,或者在可以证实这些偶然性内部的规律性的最终结果中,都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反之,在社会历史领域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所以在消费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消费者素质、消费者能力等因素,对形成什么样的消费文化、如何形成消费文化、消费文化的发展程度、发展速度、层次、内容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古代)落后的消费者素质和能力所形成的消费文化自然无法同当前丰富、发达的现代消费文化相提并论。另外,消费文化的个性即民族个性也得得益于各民族消费者素质和能力的个性发挥。所以有“文化是大写的人格”的说法。总之,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受社会历史、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环境、民族等影响,另一方面又受人们的创造能力、生产能力、消费能力、适应能力等行为效应的影响。交织在一起日益影响消费文化,使之不断沉淀,产生了与人们消费直接相联系的实物、技能和知识、组织和规范、制度和价值观念等,即消费文化。所以,一定的消费文化总是带有地理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发展、民族、物产和人们创造能力、适应能力等行为特点。(四)本章小结本章系统的阐述了消费的定义,分析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消费文化的变迁,包括古代传统农业经济社会消费文化、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消费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化消费文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文化、当前复杂社会矛盾下消费文化以及立足小康社会背景下消费文化等,总结了各个历史时期消费文化的特点。又归纳了影响消费文化的三大因素:生产力水平影响、经济文化发展影响、主观因素。让读者对消费文化及其影响因素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地结合南京社会底层消费实际,进行探讨和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城市底层群体的展示(一)底层群体1、何为底层群体在国内,底层群体一般是指基本不占有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群体。中国社科院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认为底层主要是指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并缺乏就业保障的工人、农民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从“整体型的社会聚合体”演变为“碎片化的利益群体”。他从经济利益关系的角度,将我国社会各阶层区分为四个主要利益群体,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其中社会底层群体主要包括贫困农民、下岗工人中生活极端困难者以及农民工,他们不仅在经济地位上还是在政治地位上,都处于社会下层地位,构成了孙立平所说的底层社会。在这里,“底层”的含义不仅仅是经济的,同时也是社会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社会资源重新积聚,导致群体间的收入和财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边缘地带明显凋蔽、基层被掏空,其直接后果是“在我们的社会中开始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底层社会”;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社会分层结构逐渐出现图海纳所说的从金字塔向马拉松赛的转变,其结果是底层社会日益被甩出社会结构之外,底层呈现出断裂的结构性特征。从经济、政治、社会角度就底层群体进行界定,底层社会群体在经济上是最贫困的人,在政治上是小人物,在社会上无声望的人,在心理上是最自卑的人,他们并没有未享受到社会公正。2、底层群体生态工作状况。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城市居民赖以谋生的基础条件,他们中极少数人有稳定的工作或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大多数人处于失业中,甚至有人从来没有工作过,而无稳定职业与稳定收入,这是其生活陷入困境的根本因素。他们普遍缺乏技术,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为临时性的操作工、纺织工、门卫、保安、仓库管理、清洁工,这些工种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也低。无劳动能力或低劳动能力是城市底层群体的特征。由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年龄大,缺乏工作技能,学历低不能找到理想工作。也有一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但因家庭成员有患病的,需要他们照料病人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收支状况。底层群体普遍收入偏低。年收入远低于所在地平均年收入标准。如果家庭成员全部享受低保,而实际家庭年收入则低于这一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纸漏,有一部分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下,但未被纳入低保范围,有少数人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底层家庭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而如果调查对象全部享受低保待遇,则低保收入刚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勉强维持生存。很多家庭内,超过半数的家庭成员没有收入,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员来养活,或者其家庭成员处于残疾、重病状态,根本没有劳动能力,每月有固定的医药费支出,其生存状态堪忧。消费状况。消费水平低下,远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且储蓄能力极弱,几乎没有积蓄。由于经济收入的匾乏,底层群体在食品消费方面表现得“斤斤计较”,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有些家庭平均一周也吃不上一次荤菜(肉、鸡、鱼等)。对于底层家庭而言,食品消费是以素菜为主,吃肉似乎己成为一种奢侈。在衣着方面,超过7成的样本一年都没有买过新衣服,仅有四分之一的家庭在一年中买过新衣服。绝大部分的穿旧衣服,或者靠亲戚朋友送衣服。对于生活必需品之外的物品,超过一半的人认为自己超过50元就不会买,对于非生活所需的物品,底层群体能省就省,能不买就不买。可见城市底层群体的消费结构比较简单,生活质量较差,仅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在遇到感冒、发烧等小病时,多数人到药店买点药应付,少数人的人会去医院或者诊所看病,甚至有人表示能拖就拖。居住状况。少数家庭是自有住房,大多数住房是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有些人借住在亲友的住处,或者出租房中,单位宿舍,还有极少数的人露宿街头。住在出租房里,每个月又比其他人多出了一项开支。而且居住十分拥挤,常常是好几口人挤在一间小屋子里。在基本生活设施方面,仅能满足基本的水电,为方便多使用煤气液化气。在家电方面,底层家庭中最普及的家电是电视机,其次是洗衣机,拥有热水器、空调的并不多,拥有电脑的家庭最少。人际交往。城市底层群体人际交往圈子狭小,交往的人跟自己的处境相差不大。数据显示,他们所交往的亲戚朋友年收入大多在5万以下,没有行政职务级别,文化程度也集中在初中及以下。春节期期间绝大多数人拜访亲戚,少数人拜访邻居、好朋友,其他的如拜访领导、同学、同事的比例更低。由于人际交往需要一定的花费,且自身的社会地位低下,过年走亲访友这样的习俗也逐渐被冷落。拜年的频度不高,其中最多的是亲属。有过半的样本其社会交往的对象限于跟自己境况差不多或者更差的,不会主动和生活境况更好的人交往。社会心态。健康不仅指身体状况良好,也包括具有良好的社会心态。据调查,城市底层群体作为改革开放中利益受损群体,他们大多有挫败感,觉得被社会排斥。有56.9%的人认为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被人瞧不起,其中有28.4%认为这种情况很明显。当被人看不起时,只有极少数的人会反抗,有少数人会感到愤怒和自卑,大多数人无所谓,甚至会自我安慰。他们对生活的不满,当心情不好、感到烦恼时,会忍气吞声,很少找家人、亲朋好友倾诉。但当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城市底层群体想找人帮忙也找不到,自己的亲戚朋友也“穷得掀不开锅”,因而时常感到无助和孤立。底层群体时常会有无助感,经常有孤独无助的感觉,为钱而发愁,生活压力很大,因担忧而失眠,对自己失去信心,觉得不能克服困难,认为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可见,底层群体的心理负担很大。(二)底层群体的观察1、主观感性的群体心理学认为,人的一般心理活动过程有3个基本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又具体表现为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注意、思维、联想、想象等形式。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外部形态直接、具体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商品的外观造型、色彩、香味、味道、音质、质感等外在特征给予消费者感官的直接刺激,营业场所的布置对消费者的感官刺激导致的购买行为属于感性消费,这种感性消费是基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而产生的。刺激物自身显著的特征,如艳丽的色彩、夸张新颖的造型、动感的设计、怡人的香味都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感知觉注意。使表象维持的时间延长。2、客观理性的群体理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能力允许的条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的消费。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理性消费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知觉做出合理的购买决策 ,当物质还不充裕时的理性消费者心理追求的商品是价廉物美经久耐用。无论是成年人或是未成年人,对消费都应理性,有节制的、按照自己的自身财产状况进行消费。正确认识金钱,使用金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切合实际情况进行消费的理念。而底层人群由于其收入低,对生活的以及消费的标准不高,多属于理性消费群体。这使得他们几乎不接触除生活必需品外的刚性需要消费,而更注重于简单实用,物美价廉。3、综合性群体目前绝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属于这个群体。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的生活品质有着一定的追求,在能力范围内,根据个人喜好,倾向于品牌,外观等能够吸引自己的产品。同时,又不失理性的一面,对于大多数产品,还是选择性价比高,经久耐用,在质量和价位上寻找一个平衡点。总之就是,综合性消费群体,既会为了自己的个人喜好和一时冲动买单,也会结合收入和实际需要,适当地进行理性消费。在他们身上,感性和理性的辩证关系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心理已经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光是消费,在选择住房、就业、人际交友方面都有体现。这也是我们当前所崇尚的一种生活方式。(三)本章小结本章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社会心理等方面详细解释了底层人士的含义,并且围绕工作状况、收支状况、消费状况、居住状况、人际交往、社会心态等方面,描绘了底层人群的生活百态,指出了他们的生活特点,还从主观感性群体、客观理性群体、综合性群体三个角度出发,阐明了不同消费心理群体的观点,明确了底层人群属于客观理性消费群体,是读者进一步加深了对底层人群的了解。为进一步分析他们的消费形态提供了重要帮助。五、底层群体的需求与消费(一)生活消费食物支出。上文中已提到,底层群体的生活质量并不高。对于食物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干净卫生,能够填饱肚子是他们的基本追求,至于是否美味可口,营养均衡,尚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根据调查显示,我国底层人群每月食物支出占家庭每月总收入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约为30%,而西方发达国家底层人群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50%,为何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较社会发达程度相对高的西方国家,恩格尔系数反而较低?这一方面是由中国传统的消费心里决定的,中国历来就有节俭的传统,而在事物上满足基本需要,节约下来的钱可以用在医药,住房,教育等其他地方;另一方面,由于底层家庭对于收入的不确定性,而对未来充满担忧,而尽量减少支出以备不时之需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生活用品支出。属于每家每户一个必须但是较小的消费种类。只要追求大牌和奢侈品,仅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这部分支出所占比很小。比如杂牌洗漱清洁用品和名牌产品价位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此时,低收入家庭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经济实用的杂牌产品,一样能够满足日常需求,还可以节约大量开支。水电气物管费支出。同样属于必须支出资金的范畴。但对于底层人群而言,勤俭节约早根深蒂固,加上家中普遍没有较大的用电设施,所以水电用量并不大,消费支出不高。(二)医疗消费由于大多数没有医疗保险,底层群体生病后更倾向于到诊所看病。他们对药品价格的敏感度较高,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药品的消费。而且他们对于非处方药尤为青睐。非处方药(OTC)是患者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治疗,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头痛、发热等。由于其使用方便,稍微有医学常识能够自我诊断病症的患者为了节省看病治疗开支,基本都是通过自行购药治疗。总之,除非万不得已,不会到医院门诊就诊。(三)娱乐消费社会底层群体基本上没有娱乐消费。生活的压力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没有闲钱和精力再去进行娱乐活动。或者说他们从事的所谓娱乐活动常常是休息放松性质的,或者类似于近郊游、逛公园这样没有交通、餐饮和住宿支出的娱乐活动。甚至他们更愿意呆在家,窝在沙发里,对着电视,以达到娱乐身心的目的。此外,将体育活动活动作为娱乐项目比较容易实现。花上几十块钱就能买上两只最便宜的球拍或者一只足球,没有比这些娱乐项目更划算的了。(四)其他消费教育消费。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离开底层社会,是很多家庭的期盼。但教育支出常常成为家庭新的负担。虽然义务教育加上各类补贴对于这些低收入家庭有所帮助,但是远不能满足每年的教育费用。很多孩子不得不放弃升学,提前步入社会,找一份工作谋生。由于每个家庭情况不同,孩子天赋不同,所需教育消费支出差异也较大。不少因为家庭因为高额的学费而致贫,而许多有才华的学生也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不得不放弃理想。住房消费。购房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不要说底层社会,即使是工薪阶层,买房怕也是望洋兴叹。好不容易攒够了首付,又面临着高额的房贷,除去月供后,收入已经所剩无几。这样的低收入家庭,决定了他们只能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而且每年的租金仍占总收入的较大比重。(五)本章小结本章从生活、医疗、娱乐、教育、住房等不同角度,结合底层人群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分析了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消费状况。发现他们的生活还是十分艰难的,仅能满足基本日常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教育消费方面,由于不堪学费的重负导致孩子的辍学,很容易造成贫穷的恶性循环。通过本章,更有助于我从不同的消费角度,制定各种扶持,补贴政策。在不断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时,给他们以希望。

三月不庭

一周4次密集调研,南京市委书记为何如此重视这项工作?

刚刚过去的一周,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连续进行四次调研,内容均聚焦一个主题:经济运行特别是工业经济运行工作。7月20日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工业经济运行。7月21日专题调研江北新区工作,并主持召开新区党工委会议。7月22日到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调研走访工业企业。7月24日到六合区调研经济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张敬华调研位于南京经开区的白云电气集团华东制造基地。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四次调研中,张敬华进园区、访企业,听心声、解难题,内容丰富,传递出南京坚定不移抓工业经济和制造业、保护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定力和决心。工业经济是全市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蓝天白云下的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工业经济发展放在突出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各开发园区工业经济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市统计局官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30.1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040.86亿元,占35.9%。六合经济开发区的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一片繁忙。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正是得益于多年来坚持不懈抓工业经济、抓制造业发展形成的坚实基础,应对今年以来的疫情冲击,南京经济运行展现良好韧性。今年一季度,全市工业战线积极战疫情、抓复工、促复产,工业基本盘保持稳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9.9个、9.3个百分点,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为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好支撑作用。位于江宁滨江经济开发区的科远股份滨江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工厂内,工作人员在生产工业自动化系统器件。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面对困难挑战,如何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不移以工业经济的“进”支撑经济基本盘的“稳”,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在南京经开区调研工业经济运行时,张敬华强调:必须进一步增强抓牢工业经济、做强实体经济的紧迫感,进一步强化依靠创新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在积极投身“两个循环”中化危为机、跨越超越,筑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到六合区调研经济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时,张敬华再次强调:六合要实现赶超跨越,必须把工业崛起作为强区之本,把实体经济作为核心抓手。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认识模糊了、行动迟疑了,六合的发展机遇就会被贻误、发展进程就会被延缓。抓牢工业经济、做强实体经济,这既是对一个区域、一个板块的要求,也是南京全市发展必须回答好的现实命题。更好保护支持市场主体激发工业企业活力工业经济发展,主体是企业、活力在企业。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更好地保护支持市场主体,激发工业企业活力,是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举措,也是做强做优工业经济,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具体措施。4次调研中,张敬华共走访了10家工业企业、2家新型研发机构、1所小学、1个市民中心、一个新城规划展览馆,在重点关注工业企业的同时,也覆盖了创新发展、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等领域。在江宁开发区和滨江开发区调研走访工业企业时,张敬华强调:工业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稳定增长的根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保护和支持市场主体、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在夺取“双胜利”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南京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力自救、活力迸发,不仅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实现了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比如,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由几位怀揣振兴民族产业梦想的东南大学青年教师于20多年前创立,如今已成长为行业领先的智慧工业解决方案供应商。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跻身高速列车配件供应商行列的南京雷尔伟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今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19亿余元,同比增长19%。南京雷尔伟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公司今年不仅自身很早复工复产,而且有力支持了海外公司的抗疫。“南京营商环境优良,市、区党委政府和开发园区对我们的复工复产和新项目建设等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非常看好南京的长远发展。”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扛起重点工业板块担当强力支撑经济增长推动工业经济更好发展,不是某一个板块的事,需要各板块特别是重点工业板块坚决扛起使命担当,不断增强工业经济的竞争力和对全市大局的支撑力。调研中,张敬华逐一研究分析每个板块的优势和短板,并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行部署。01在南京经开区张敬华强调必须针对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盯紧每季度、咬住每个月,一着不让抓实,积小胜为大胜。1要狠抓项目招引聚焦新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力招引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的新项目;聚焦已有项目的增资扩产,不断壮大存量企业的规模和质效。2要狠抓科技创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增量提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培育,集聚更多高端人才和优质要素,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3要狠抓龙头企业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加强调度、优化服务,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稳市场、稳订单、稳生产,支持企业危中寻机、实现新的发展等。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内正在研发的工作人员。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02在江北新区张敬华强调要着眼长远、紧抓当前,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1要更高标准抓创新聚焦打造长三角创新高地目标,坚持市场化、开放化、人才化、产业化创新方向,加快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公司,把创新动能更好转化为增长优势。2要全力以赴稳企业立足区情实际和产业现状,在“老树发新芽”上下更大功夫,加大龙头企业精准服务,培育更多市场主体,稳住经济基本盘。3要千方百计抓招商特别是要把招引大项目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科技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更多举足轻重的头部企业。4要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更大力度推动自贸区南京片区和其他板块联动创新,更好释放制度红利等。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03在江宁区张敬华强调将一如既往依法保护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在南京成长壮大营造良好条件。有关方面要主动对接、优化服务,推动在建项目早日投产,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活力等。中兴通讯智能制造基地。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04在六合区张敬华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紧迫意识,立志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抓工业首先要抓项目,坚持“三棵树”并举,争取更多符合区情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优质中小企业持续大量涌现。其次要抓园区,以高新区和开发区为主要载体,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建好干部队伍,真正把主力军放到主战场;加快去行政化改革,以体制机制优化释放园区发展活力等。南京国轩公司生产车间。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回顾南京经济一路走来的成长历程总是在克服困难中不断发展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壮大彰显了强大韧性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只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各板块积极性,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作为,抓牢工业经济、做强实体经济,南京经济就一定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来源 | 紫金山观察编辑 | 馒头

隆杀之服

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南京市工作,提了哪些要求

12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到南京集体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南京市工作。记者 肖勇 摄中国江苏网讯 12月10日,江苏省委常委会到南京集体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南京市工作。会议强调,南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交汇的高度研究和推进南京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创新思维、集成超越,全面提升城市的建设和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标兵,更好支撑和服务全省大局。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参加调研。省委常委会集体考察小米科技华东总部。记者 肖勇 摄省委常委会集体考察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记者 肖勇 摄省委常委会集体考察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记者 肖勇 摄省委常委会先后来到建邺区、江北新区、浦口区,集体考察了小米科技华东总部、拜腾汽车项目、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工程等,听取南京高新区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情况介绍,实地察看科技项目和科创载体平台建设、运行和发展情况。省委常委会同志与落户企业负责人、科创带头人、就业大学毕业生等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对南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更大力度集聚要素资源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希望大家抓住新机遇、不负新时代,扎根南京创新创业,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展现新风采。省委常委会听取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作思路和重点的汇报。记者 肖勇 摄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作思路和重点的汇报,并就支持南京发展的有关重点事项进行了讨论研究。会议充分肯定了南京市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近年来南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按照省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创新名城建设成效明显,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指出,南京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交汇的高度确定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机遇,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抓好创新名城和文化名城建设,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成就。会议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研究和推进南京发展,要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一要切实提升城市规划的系统性、国际性、标识性,注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与周边区域协同,注重与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对接与融合,努力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二要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勇立潮头,发扬人才优势,优化创新生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纵深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加快建设好江北新区,带动全省发展。三要全方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铁、航空、港口、过江通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谋划,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功能互补、高效运转。四要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加注重民生需求,加强精细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会议。记者 肖勇 摄会议强调,南京市要不断优化政治生态,认真汲取腐败案件的深刻教训,进一步扛起管党治党的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消除“杨卫泽、季建业”恶劣影响,坚持不懈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构筑起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南京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好廉政底线的前提下,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视野更开阔、格局更大、本领更强、肩膀更硬。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南京建设发展的支持,在创新发展、产业提升、交通建设等方面拿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举措。省级机关各部门在谋划工作时,要主动把南京放在重要位置,强化省会意识和服务观念,把支持南京落到实际行动上。南京市要做好“主场”文章,在集聚资源、提升能级上积极作为,并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注重加强与比邻城市联动发展,切实扛起“省会责任”,体现“省会担当”。记者 耿联/文 肖勇/摄

环中

江苏省委常委会专题调研南京市工作 大力支持南京更好发展服务全省大局 娄勤俭主持会议 吴政隆等参加调研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耿 联) 12月10日,省委常委会到南京集体调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南京市工作。会议强调,南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交汇的高度研究和推进南京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创新思维、集成超越,全面提升城市的建设和水平,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标兵,更好支撑和服务全省大局。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参加调研。省委常委会先后来到建邺区、江北新区、浦口区,集体考察了小米科技华东总部、拜腾汽车项目、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工程等,听取南京高新区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情况介绍,实地察看科技项目和科创载体平台建设、运行和发展情况。省委常委会同志与落户企业负责人、科创带头人、就业大学毕业生等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对南京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更大力度集聚要素资源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希望大家抓住新机遇、不负新时代,扎根南京创新创业,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中展现新风采。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作思路和重点的汇报,并就支持南京发展的有关重点事项进行了讨论研究。会议充分肯定了南京市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近年来南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按照省委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创新名城建设成效明显,重点领域改革有序推进,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指出,南京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相交汇的高度确定发展定位,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机遇,从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等各方面提升城市能级,加快建成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抓好创新名城和文化名城建设,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成就。会议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研究和推进南京发展,要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突出工作重点,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一要切实提升城市规划的系统性、国际性、标识性,注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整体性,注重与周边区域协同,注重与长三角一体化的规划对接与融合,努力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二要在新一轮转型升级中勇立潮头,发扬人才优势,优化创新生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纵深推进“两落地一融合”;加快建设好江北新区,带动全省发展。三要全方位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在高铁、航空、港口、过江通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谋划,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推动各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功能互补、高效运转。四要加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更加注重民生需求,加强精细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议强调,南京市要不断优化政治生态,认真汲取腐败案件的深刻教训,进一步扛起管党治党的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任务,消除“杨卫泽、季建业”恶劣影响,坚持不懈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构筑起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南京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在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守好廉政底线的前提下,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视野更开阔、格局更大、本领更强、肩膀更硬。会议强调,要加强对南京建设发展的支持,在创新发展、产业提升、交通建设等方面拿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举措。省级机关各部门在谋划工作时,要主动把南京放在重要位置,强化省会意识和服务观念,把支持南京落到实际行动上。南京市要做好“主场”文章,在集聚资源、提升能级上积极作为,并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注重加强与比邻城市联动发展,切实扛起“省会责任”,体现“省会担当”。

南京/合肥调研归来,在郑州买房真是太值了!

上周外地出差调研了整整一周,最大的感受就是:——似乎只有在郑州看房买房,才有被尊重的感觉,才有购房的仪式感。1你有过这样的看房经历吗?进售楼部?开车在门口排队等着吧!等啥?等停车位!人很多吗?进去一看就四五个。进售楼部?预约了吗?还没。那没预约进不了!进售楼部?验资400万啊,把银行卡掏出来,带上购房资格,否则不接待!在你们这儿能买到房吗?很难摇号的,中签率很低,想试了试试,看你运气。能不能开盘联系你?那没空!你主动打电话联系销售?销售说,千万别,我太忙了接不了电话!那咋买?给你拉群里,开盘房源、价格、时间,群里发通知,想买自己留意自己看。你问,这是在哪里买房啊?咋这待遇?——噢,别着急别生气,在南京买房都这样,买房难就是这里的特色。你刚想算了,换个城市,确实看房待遇大不一样了。进售楼部看房?好,肯定没人拦你,但是几乎也没啥人搭理你!刚进门登记完信息,你有多少钱?150万?那买不到,你去郊区看看,别在这里浪费时间。不给我讲讲楼盘情况?你钱又不够,其他盘也不够,不好买。都全款,除非你能找到过硬的关系,不全款这片都别看了,都买不到。在这里看了三天房,不会有销售主动递上户型图,更不会有销售主动给你留名片。你问这又是哪里?——你好,这是合肥,在这里闭眼能买到房就不错了,还挑啥户型价格,没得挑!出差几天,一回来,终于变了天地。地铁口、商场、甚至等红绿灯的时候,就有分销主动递上楼盘单页讲解;你说没开车?嫌麻烦?中介说,打电话来车接车送,大妈大姐骑电车送也行。你说没时间?中介电话可以连环call,只要你愿意,一天五六个人关心你。不考虑这个?想要什么价格?什么区域?全城楼盘应有尽有,都可以给你找。刚进售楼部,置业顾问接待像过年走亲戚,端茶倒水,花茶、果汁、咖啡随你选,高端盘还有拉花咖啡,还有伴手礼,还有蛋糕甜点……噢,这是回郑州了啊。确实,只有在郑州看房买房,才有被尊重的感觉,才有购房的仪式感,真没错!2不只看房待遇天差地别,买房代价、买房门槛方面,郑州和其他热门二线城市也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在热门二线城市,打工人们究竟有多少钱,才能买上房?先看均价:南京主城均价4万+,合肥主城均价2万2+,郑州主城均价1万5+!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吐槽,虽然这三个城市都隶属二线城市,但南京与合肥比郑州要强太多了好吧,对比房价根本没有可比性!的确,横向对比房价确实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来看买房难易程度和首付比例。南京因为新房严格限价、新房二手房价格严重倒挂,“买到即赚到”的买房思维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所以投资客比较多。因此,摇号难成了南京市场的最大特色。老城区鼓楼滨江、河西南、大校场、新城区江北核心区等等,首付比例都已经提到了8成;燕子矶板块、新玄武、仙林湖、九龙湖、南部新城等板块,首付比例都提升至5-7成;全城范围内,只有板桥、方山等板块一些冷门楼盘,首付3成;而且,除了极个别远郊的边缘盘之外,基本都需要摇号。在这里买房,有钱不行,有关系不行,能不能买到,关键靠摇号运气!↓↓↓这是合肥各版块的首付比例地图。合肥呢?合肥最大的特色是全款!合肥不仅主城区要全款,远郊也需要全款,甚至连周边肥西县也需要全款买!不全款能买哪儿?只剩偏远的庐阳北板块、瑶海龙岗板块、东部新城中心板块还能看看。合肥新房难买,新房二手房的价差倒不是特别大,关键在于两个原因:1、新房货量太少,严重供不应求;2、二手房市场太混乱,房东坐地起价、临时违约的太多,有房半年涨7-8千,有一大批房东并不想卖房,只是挂出来试价、抬价、搅混水。但在郑州,就完全不一样了!郑州这张43区板块地图上,无论是远郊还是主城区,全城首付3成随便买,还有分期优惠!而且,首付分期、低首付情况在郑州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去年有个盘首付最低5000元就能网签,而且分期周期最长能达到5年。相比于南京的首付8成+摇号、合肥的全款+排队,在郑州买房简直随心所欲,想挑哪儿挑哪儿,有没有钱都能买!3再来看产品。三个城市中,南京的产品是最好的,外立面、绿化、交房标准、户型等,都比较优秀。南京的住宅造型绝大部分都是扁而宽的,大面宽、大横厅、短进深,采光、舒适度都相当棒。来看一个典型的户型。这是一个典型的、很让人惊艳的89平三房户型。小三房设计,依然采用了大横厅设计,主卧、餐厅、客厅、次卧都朝南,四开间朝南,南向开间5.5米左右,进深约3.65米,而且几乎没有一点浪费面积,在紧凑的面积段中把采光和空间舒适度达到了最大化。这是南京非常常见的120+四房两卫设计,却也是郑州与合肥比不过的四房设计。这个面积段四房在郑州是很少见的,因为太过紧凑,但在南京市场上,128平能做到四房两卫一点不拥挤。大横厅能做到6.4米,甚至7.1米,左边还是270度阔景阳台,加上落地窗,二胎家庭都能住的美哉美哉。还有一点,南京的交房标准,阳台都是封过的,但也只计入一半面积,简装也配三大件,即新风、地暖、中央空调,精装还送消毒柜、洗碗机、垃圾处理器。这个户型在合肥市场上很常见,也被称为合肥的爆款户型。有一点,合肥的阳台封过后再交付,完全计入建筑面积,没有送一半面积之说,所以得房率是比较低的。因此,就算是111平做成三房两卫,阳台到也挺大,但算上书房在内,也只有两房,如果要做三房,还要将北侧的功能室墙打掉,延展至阳台,而且空间并不大,空间舒适度非常一般。↓↓↓这是郑州典型的户型这两年,郑州最多的就是这种户型,餐客一体化竖厅,两卧朝南,阳台只计一半面积。虽然整体上,没有南京6-7米大横厅、大阳台那么优秀,但也比合肥“客厅大通铺、卧室边边角角”舒服多了。4当你觉得郑州买房太难、太苦的时候,想想我的经历,千万买房人和我一样的经历;南京售楼部里的爱答不理,合肥售楼部里遭受的白眼……想想南京遍地的首付8成,还可能花费半年摇不中一套房……回想在合肥,全场的全款排队进、非全款清场画风……嗯,首付3成随便挑的郑州,在这儿买房真好,是真的好!

指挥官

南京,为什么这么猛?

南京,冲起来了!7月30日,南京发布2020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经济总量达到6612.35亿元,增长2.2%,增速位列江苏省首位,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第一位,万亿俱乐部城市第一位(与长沙并列)。同时,实现对天津的赶超,改革开放40多年来首次进入全国十强,排名第9位。南京的迅猛,不断刷新着南京的热度,在媒体、专家和民间等不同话语体系中,“南京做对了什么?”“首入全国前十,南京要为自己‘正名’?”等各种文章,屡屡刷屏朋友圈。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曾这样写到:南京是个感叹号!一座曾被视为四平八稳、不温不火的城市,如今走上“开挂人生”。南京为何突然“开挂”了?图:南京发布“金陵之问”问醒了谁?南京的“觉醒”,可以追溯到一场不寻常的会议。2018年新年后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召开创新名城建设大会,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发出了沉甸甸的“金陵之问”——“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长三角特大城市,5年、10年乃至20年之后,南京拿什么和其他城市竞争?”如今,南京给出了“金陵之问”的答案。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南京的蝶变。2019年,南京经济总量达到14030.15亿元,排在全国第11位,仅仅落后天津74.13亿元,距离跨入全国十强仅有一步之遥。经济增速已连续11个季度保持8%以上,位居东部地区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城市首位,经济总量连续五年连跨5个千亿元台阶。强劲的势头,让南京在2020年一季度实现了对天津的赶超,首次挺进全国十强。南京为什么这么猛?因为南京的创新活了。2019年,南京创新创下七个新高:高新技术企业净增1475家,累计达到459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2万亿元,增长14.8%;累计组建新型研发机构近300家,孵化引进企业3000多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近46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到3.28%;PCT专利申请量增长89%,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知识产权指标继续名列江苏第一、全国前列;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9万人、其中硕博人才增长150%;南京城市创新指数和高新区综合排名持续攀升。曾让张敬华心急的独角兽企业,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由2年前的2家跃升至15家,一举成为“全国第5城”的新兴独角兽企业聚集地。人们不禁在问:南京做对了什么?一直以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南京高校资源富集,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大陆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厚实的家底让同类城市羡慕不已。“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特别羡慕南京,说南京有那么多高校和那么多院士。”但张敬华曾坦陈,南京有这样的创新优势,还没有用好。如今来看,这几年南京显然看清了短板,并且对症下药,大举创新之旗,不仅渐渐将南京科教优势转换成创新的胜势,还形成了南京最鲜明的气质——创新。南京 图片来源:摄图网“不论前浪后浪,都能乘风破浪”发力创新,南京不含糊;做好创新,南京很认真。从2017年开始,南京一改过去温吞风格,大动作频频。先是强势启动创新“两落地、一融合”,实施“121”工程:建设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励创新、最适合创新、最具创新创业活力的城市。后是开始大手笔留人,力推“靶向化聚才”。2020年4月,南京在“宁聚”老十条上推出新十条,将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宁就业的落户条件再次放宽。其中本科学历人才从40周岁放宽到45周岁,留学回国人员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并纳入;40周岁以下大专学历人员,在宁就业参保半年就可以落户。而在高层次人才上,南京更是不惜重金,给予经济贡献奖励,对引才成效显著的创新型企业、对企业投入“高薪”请来的“高人”,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和正向激励。多措并举下,南京形成了人才“强磁力”。2019年,南京新增人才总数比2018年多了近5万人,跑出引才聚才“加速度”。如果以天计算,每天平均有1000名以上大学生落户南京,成为“新南京人”。南京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的人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已集聚140名科技顶尖专家、340名创新型企业家、2860余名高层次创业人才,有5名诺贝尔奖及图灵奖得主、86名中外院士选择在南京创新创业。“科教资源丰富的南京,正致力于将人才的‘数量领先’转变为‘质量领先’”。南京市市长韩立明表示,“无论是身怀绝技的‘前浪’,还是潜力无限的‘后浪’,都可以在南京‘乘风破浪’。”在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南京排在第六位,仅次于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和杭州。在2020年减税降费任务重、财政压力大的背景下,南京更是“挤”出10亿元资金,面向硕博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0万个以上。“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发芽”抢人的同时,南京在一向薄弱的新兴产业上,夙兴夜寐地追赶。以台积电、清华紫光的引入,集成电路马太效应逐渐展现,已经牵引一大批上、下游企业跟进投资,南京成为上海、北京之后又一IC产业中心。人工智能上,南京强势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2018年3月,南京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周志华领衔;一个月后,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姚期智,率清华团队建立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目前已引进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200家,集聚了人工智能领域新型研发机构40家,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600亿元。这几年,“创新”成为南京发展的高频词。城市“硅巷”、“生根出访”工作、南京创新周、“百校对接计划”等硬核型创新大动作层出不穷,让外界为之一震。南京的决心有多大?一些小细节便可以一窥而知。5月6日,南京市委创新委第一次会议召开,因其超高规格、顶配阵容,备受瞩目。这是继深圳、广州之后,国内成立的第三个(科技)创新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这在三市“创新委”中,还是头一次。为更好凝聚创新动能,南京将每月18日确定为“企业家服务日”,举行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并作为一项常态化制度。比如5月18日,2020南京“智汇宁企”企业家服务日活动,韩立明邀请50位深耕数字经济的企业家,为他们端上了一碗南京特色的皮肚面,一起畅谈“加快数字蝶变,打造数字名城”。创新带来的收益有多大?6月22日,一场主题为“读懂城市创新”的南京创新周强势启动,短短一周,席卷全市,共达成签约项目或合作意向346项,总投资额超过1080亿元,为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注入了新的活力。都说深圳的“六个90%”成就了创新之都,杭州创新“新四军”生生不息,但如今南京的“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也在不断成形。不仅华为、苏宁、中兴、途牛已在南京屹立多年、站稳脚跟,就在近2年内,阿里巴巴江苏总部搬到了南京,小米华东总部搬到了南京,腾讯全国最大的数据中心也搬到了南京。“南京各个区都有高新区,城区都有城市硅巷,每个硅巷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创业者。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南京生根发芽。”张敬华说。破解“大省份小省会”的尴尬回望南京这几年的大动作,可以发现南京主打了两张“牌”。一是建设创新名城,二是提升城市首位度。尽管南京头戴江苏省会光环,却一直难以摆脱经济首位度低的“老大难”问题。在江苏省内,南京经济总量一直被苏州力压一筹,2019年两市差距高达5000多亿元。在全国省会中,南京远不如“强省会”成都、武汉耀眼,经济首位度排在全国省会倒数。南京曾在2018年7月被中央巡视组点名批评,要求江苏省委“指导南京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当年9月,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主持会议,专题听取南京市委关于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工作的情况汇报,并就深入推进巡视整改工作提出要求,其中包括“提升城市首位度”。当年12月,江苏省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南京工作,要求南京做好“主场”文章,在集聚资源、提升能级上积极作为,并充分发挥牵头作用,注重加强与比邻城市联动发展,切实扛起“省会责任”,体现“省会担当”。这一次次的“点名”,既是对南京在江苏乃至整个长三角区域发展中所扮演重要角色的厚望,更是给予这座特大城市的发展任务。可以说,南京角色重要,戏份很足,担子不轻。重担之下,南京开始激发潜能,理直气壮讲首位度、全力以赴干首位度、名副其实增首位度。南京并没有选择通过扩大行政区域面积来提升首位度,张敬华曾指出:“行政区划调整,是中央考虑的事情。南京不能简单地、单纯地以地域面积扩大谋求总量的首位度。”相反,南京选择内外提升,破解“大省份小省会”的尴尬。在城市内部建设上,南京确立了“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总体框架,规划了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一主一新”中心城区,推动南京从倚重江南的“秦淮河时代”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后又提出“跨过紫金山”,启动东部崛起战略,重点打造紫东地区这一战略增长极、发展新高地。紫东地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南京发布而在以南京为中心的外部建设,南京的雄心是加快构建“米”字形交通网络,积极争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南京是当仁不让的“地理中心”。4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2~2035年)》,在2022年江苏境内的44座过江通道中,南京占了24座,占总量的近六成。在江苏普遍存在的跨江难题下,加密的跨江通道能够解决南京市域南北长、东西窄的问题,优化城市的发展空间格局,提升省会首位度。而在4月27日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中,南京更是被提及了47次,位居第2,仅次于上海的54次,遥遥领先杭州、宁波、合肥、苏州等大城市。可以预见,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南京的重要性已经跃然纸上,正在全力冲刺,做大做强。南京城市图 图源:南京日报未来已来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南京都市圈。为什么说有特色?因为在南京都市圈八个城市中,江苏、安徽各占4个,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政边界,充分遵循了市场逻辑。南京都市圈示意图 图片来源:南京发布放眼南京都市圈,总面积6.4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3674.7万人,经济总量达到32730.7亿元,南京未来的发展空间值得畅想。基于这点,这几年对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南京也特别上心,频繁登门造访圈内城市;圈内城市也主动“投怀送抱”,时不时来“串个门”,走动相当密切。外界感叹:南京的“朋友圈”,太铁了。4月18日下午,滁州南京工作对接座谈会在南京召开。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以滁州为例,今年3月5日、14日、23日,4月18日,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和市长许继伟便率队四度来宁,全面推进与南京同城化发展。这是双方互赢的深度融合。南京吸附、集聚周边城市的资源,不断壮大,反过来又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2019年12月,《求是》杂志发表《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一文指出,“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杭州、南京、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大城市,被赋予‘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的任务。”国家点名,江苏重视,南京很努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成绩自有目共睹。2019年,南京GDP占江苏比重为14.08%,比2018年继续提升,上升的势头逐步显现。在人口集聚上,南京实有人口首破千万,达1031万,也显示出南京作为中心城市首位度的稳步提升。在最新的江苏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南京继续保持第一等次。如今的南京,爆发出惊人的冲击力和持久力。5月1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实施方案)》发布,勾勒出了南京未来15年的发展目标:2025年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2035年达到较高水平,成为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走在全国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前列。南京,未来可期。版权声明:本文文字转载自“ 决策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已获得原作者授权。美编:丁丁

甜蜜蜜

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到我市考察“一照含证”改革经验

3月9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元虎一行考察组9人,到市市场监管局考察交流“一照含证”改革工作经验。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晓丰陪同考察。在座谈会环节,市市场监管局详细介绍了我市“一照含证”改革的历程以及近期工作进展情况。在现场观摩环节, 考察组一行参观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和仙女湖区办证办税大厅市场监管窗口,观摩了“一照含证”网络平台的现场操作过程,考察组成员认真听、仔细记,不时地提出问题进行交流。陈元虎高度评价了我市“一照含证”改革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举措,认为新余市市场监管局作为“一照含证”改革的前沿阵地,勇于先行先试,取得的成功经验超出了之前的想象。新余市在全国率先整合市场监管部门证和照一体办理,首先让群众市场监管部门办理证照无需反复跑,进而让群众在全市各部门办理证照无需多次跑。改革实现了电子证照和数据信息的共享共用,大大节省了行政资源,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程序再简化,企业办事时间再压缩、办事成本再节约,真正地释放了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在考察交流过程中,双方均表示此次交流收获颇丰,希望今后能够加强业务交流,进一步增进友谊,共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做出贡献。 (行政审批服务科/李萌)【来源:新余市市监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