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在南京成立余眛

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在南京成立

央广网南京12月6日消息 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大会暨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成立大会3日至6日在南京召开。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领军人物,与来自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内医疗、教育、研究、防治第一线的代表60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会议推出的国际皮肤科学青年学者“紫金论坛”,分别由国内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中的知名学术大咖们主持,参与论坛的专家则以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青年研究委员会本届与往届委员为主,登上讲坛的国内外15名青年才俊就皮肤病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学研究展开论说,思想交锋、观点碰撞,卓有建树的皮肤病与性病学科的认识,充分展示了青年是事业的未来。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在致辞时表示,“科学济人道”是百年协和的老校训,“知肤助健康”是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皮毛非事小,识读学问大。“我们要立潮头、担大任、攀高峰,乘科技大举进步之风,迎势而上,努力创新,攻坚克难,由表及里,面皮着手、微观着眼,破皮肤病学科之沉疴痼疾,立皮肤科学协同之大旗,启皮肤科学发展之远航,为医为国为民谋人道福祉,集贤集智集知求科学正途。”开幕式上,“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中国麻风博物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先后揭牌。据了解,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由国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医疗机构组成,至今有遍布国内的医疗机构19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本、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巴西等5国6家医疗机构(其中印度2家)加入。联盟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疑难罕见皮肤病会诊中心、感染性皮肤病分子诊断中心,通过定期开展会诊、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学术活动,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皮肤病学医疗合作网络,促进皮肤病学发展。中国麻风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科研楼内,设10个主题展区,陈展实物300余件,立面图文资料300余件,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麻风专题博物馆。2016年6月国家卫计委批复,委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筹建该馆。历经调研论证、史料征集、人物访谈,筹建实施,2019年10月该馆布展到位,试运行至今,已接待过数十批次国内外过各类人员的参观访问。为响应国务院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筹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为皮肤病复诊患者足不出户,提供在线诊疗服务。2020年3月试运行至今,互联网医院诊疗服务超过10万人次,最高日服务超过700人次,实现日均服务约500人次的稳步运行。

皇矣

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在江苏南京成立

新华网南京12月6日电(记者邱冰清)近日,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大会暨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内医疗、教育、研究、防治第一线的代表60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会议立“聚焦皮肤健康,协同创新发展”为纲,深入深化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我国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除了国际皮肤科学青年学者“紫金论坛”外,会议现场先后为“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中国麻风博物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据悉,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是在2019年成立的“全国皮肤性病专科联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由国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医疗机构组成。国内医疗机构19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本、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巴西等5国6家医疗机构加入该联盟。该联盟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疑难罕见皮肤病会诊中心、感染性皮肤病分子诊断中心,通过定期开展会诊、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学术活动,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皮肤病学医疗合作网络,促进皮肤病学发展。中国麻风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科研楼内,设10个主题展区,陈展实物300余件,立面图文资料300余件,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麻风专题博物馆。该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承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协办。(完)【来源:新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薄荷

南京14所上班怎么样?

※高校专业那些事※为您分析、分享、解惑首先,关于南京14所的信息保证不泄密,一切资料来源于公开信息首先关于南京14所上班怎么样,我觉得需要几个方面来回答:14所历史14所实力怎么才能进入14所,需要什么专业,什么大学最好待遇如何14所历史南京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其他地方很多单位都是根正苗红,但是南京的很多单位都带有民国特色,必经是民国首都,国内第二个叫“京”的地方。比如南京炮兵学院,就是起源于民国的汤山炮校,原名:中/央陆军炮兵专科学校:是中国国/民/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兵种学校.同样14所也是这样。14所前身是中/华/民/国/国/防部特种电讯器材修理所,最早只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后来成立军/委批准组建军事无线电电子研究院,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这个部门后来在历史上的名字叫第四机械工业部十院、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电子工业部、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所以现在14所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对外称号: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这个集团大家都知道,属于十大军/工集团,有几十个研究所,都是搞电子的。14所实力14所可以说中电里面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一个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制造科研开发的老大。目前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人。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可以自己培养研究所。自己可以培养研究所的研究所很多,不过近些年很多都不合格被撤销资质。怎么进入14所工作14所现在招聘基本是以博士为主,少量硕士,本科不要。如果你电磁场,通讯,计算机方面的985博士,14所欢迎您。当然14所作为国内顶级研究所,很挑剔,喜欢c9院校,军工院校(包括两电)一般的985不入他的法眼。14所作为电子类研究所,最喜欢西电,成电,基本里面职工60%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其他基本是哈工大,南理工,南航,西工大等居多,也有不少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毕业生。还有第一条路,就是报考14所的研究生。14所也收推免生,对于国家"985工程"院校的推免生,录取后将一次性给予10000-20000元不等的入学奖励金。另外对于第一志愿国家"985工程"院校应届考生,录取后将一次性给予5000-10000元不等的入学奖励金。有钱就是好。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企业类研究所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基本如果不在14所工作,毕业证含金量就打打折扣。现在硕士估计留所难度也比较大。每年南京14所都需要调剂,招不满。14所最需要人才就是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计算机。这三个专业是主力,其他都是辅助性专业大学学什么专业呢?电子工程,电子科技,通信,计算机,软件。尤其需要懂这个电磁场。这门课学的可是很痛苦。我要说的是,大学本科的电磁场其实很简单,等到研究所,更需要更深的。比如高级电磁场,计算电磁学等,天线等。雷达,信号处理等,哪才叫一个不容易。待遇很多人关心待遇,14所外面传闻待遇很好,其他一个所,不同部门,不但科室,甚至一个办公室待遇差异都不小。和bat没法比待遇应该在研究所里面算不错的,但是你想发家致富,估计那是做梦。国企里面待遇好的都是领导,不是领导,待遇不会多好。另外研究所的特点是,出差多,加班多。能让你一出去几个月,加班多,一周七天让你每天搞到半夜。军/工/行业献身国家,那不是一句空话。任何行业都不容易,加班,出差是军/工单位的常态。很多北京上海的军工单位,里面的员工基本没享受过大城市的繁华.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人道

AI大战略 | 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南京兴智科技园

2018年9月27日,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落户南京兴智科技园,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蒋伟、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常务副主任万舜、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宁、南京综保区(龙潭)管理局副局长卢咏歌、南京大学LAMDA研究所副所长詹德川教授、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办公室主任张建兵博士、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执行院长王咏刚到场祝贺并进行会谈。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冯霁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规划和业务情况,各方代表共同探讨未来合作模式,并已达成合作意向,将由本地政府、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开展创新实践,打造南京人工智能示范区。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坐落在兴智科技园B座19层,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一期工位102个,配有可容纳50人的小型学术报告厅、多个休息区和讨论间,办公环境科技感十足。据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冯霁介绍,创新工场南京国际研究院隶属于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致力于培养人工智能高端科研与工程人才,研发以机器学习为核心的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并同计算金融领域相结合,为行业场景提供一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冯霁表示,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蓬勃发展相比,目前国内在人工智能+计算金融尤其是量化金融领域的进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华尔街大幅增加AI投入的今天,国内多数金融机构所采用的技术则较为传统和老旧。其中,AI+金融复合型人才的稀缺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未来三到五年,有望在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在该领域产生突破性进展,目前着手开展相应的研发落地工作和人才培养的时机已经成熟。研究院目前下设机器学习实验室和计算金融实验室,成立初期已聚集了一批国内一流的人工智能和金融机构从业者,在具备出色研发实力的同时,团队拥有着丰富的工业实战经验和对金融市场的深刻理解。冯霁亦特别感谢了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的培养与支持,并表示未来会同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以及南大LAMDA研究所一起,开展更为深入的学术合作。冯霁简介:冯霁,博士期间师从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专注神经网络和新型深度学习算法和理论的研究。其参与的深度森林系列研究,在学术界和工业界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影响。同时,冯霁在数据驱动下的量化交易和高频交易领域具备较强的研发和落地实战能力,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全栈式人工智能系统的搭建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冯霁已正式加入工程院,担任创新工场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人兼机器学习与计算金融实验室主任,负责组建一支同时具备科研和实战能力的技术队伍,在人工智能技术+计算金融领域,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与落地工作。目前,南京开发区已被南京市作为发展人工智能的重要空间载体,将重点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制造、智能生活、智能城市等领域,大力集聚人工通知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孵化投资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力打造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园和示范区。创新工场南京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启动运营,为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提供新的引擎。

其德天杀

在南京城东北部,有一个地方叫_____

叫: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来啦,它来啦摄影师们带着“四新”大片走来啦!近日,由南京市委网信办和南京经开区共同主办的2020“带‘宁’看四新——南京经开行”主题拍摄宣传活动在兴智科技园正式启动。南京经开区是全市创新创业阵地,也是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项目的主要集聚区, 本次活动南京城市摄影队队员兵分六组,走进南京经开区“四新”行动各园区和重点企业,采撷推进“四新”行动的代表人物、工作场景等精彩图片,也为南京创新周宣传活动预热。自动驾驶的汽车可以和你讨论工作的机器人伙伴……这些都是经开区企业在研究的“黑科技”接下来跟着摄影师的镜头去康康吧经开区掠影▲综保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大楼▲柳塘立交夜景▲南京高新区(国家级新港高新园) 产业园区兴智科技园▲兴智科技园 ▲烽火工作人员正在为中国(南京)智谷算力中心加快搭建算力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南京佑驾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演示算法DEMO▲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试骑荣获德国IF大奖的四轮滑板▲易充网 ▲开放智能机器有限公司 ▲南京浦和数据有限公司开发工程师正在调试V2X车路协同路侧单元 ▲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调试开发板 汇智科技园▲汇智科技园▲辛巴网络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测试人员正在通过智能座舱远程操控车辆行驶龙港科技园▲龙港科技园▲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员工进行激光设备测试工作▲南京模幻天空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进行无人机飞行前检查工作▲南京尚吉增材制造材料研究院员工测试新型增材制造用材料红枫科技园▲红枫科技园▲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时亚斌正在全力以赴调试优化新冠抗体检测试剂▲南京极智嘉机器人有限公司智慧工厂智能仓储机器人集结完毕,即将传递智慧去赋能世界各地▲中智行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在车内调试程序,启动汽车自动驾驶重点企业▲天加环境的工程师们正在紧张调试设备▲南京高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万纬冷链物流有限公司——食品安全防线的共筑者▲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流水线生产地佐辛注射液▲南京LG新港新技术有限公司流水线生产34英寸曲面显示屏 ▲南京电气新基建增添新活力新消费助推新增长新产业激发新动能新都市催生新优势南京,加油!由南京发布工作室组建的南京城市摄影队现有56位专业摄影师,他们用镜头记录与传播南京的改革发展、城市面貌和人文精神。本次拍摄,特别鸣谢以下摄影师:方飞、顾树荣、阮忠、邵丹、丁亮、林琨、朱琛、朱宁、段仁虎、傅玉、苏阳、毛劲松、徐特显(排名不分先后,以照片拍摄顺序为准)。【来源:南京日报南报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数如佚汤

南京片区厉害在?他来看了这些地方~

5月30日下午,青海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副厅长朱龙翔一行考察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周晓阳,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其坤参加。考察中,朱龙翔一行先后来到江北新区规划展示馆、国际健康城展示馆、地下空间一期现场以及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进行实地考察,认真听取了新区发展历程和规划建设情况介绍,详细询问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产业聚集、科技创新等情况。在国际健康城展示馆,朱龙翔详细了解基因及生命健康产业现有布局特点。“区域规划是如何体现机制创新?”朱龙翔听得认真,问得仔细。据小北了解,国际健康城以医护康养住全景式健康服务体系和医教研药械一体化转化体系作为区域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的支撑,以“医教研”一体化为抓手,系统聚焦医疗、教育、研究、康复、养老五大板块,聚力聚焦打造长三角区域以精准医疗为特色“三中心一高地”。朱龙翔表示,南京片区健康医疗体系建设科学谋划,高点定位、重点突破,未来也要加强更多创新要素集聚,为高质量自贸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随后,朱龙翔一行实地考察地下空间一期项目现场,详细了解工程建设情况。“这个大概什么时候完工?”“建设理念是怎样的?”朱龙翔与工作人员交流。小北了解到,项目建立了地上地下立体化的步行者空间,并且配合地下环路系统,打造3级地下道路网络,提高交通出行效率、区域环境品质及安全性。项目还打破常规的地下空间设计,通过设置采光天窗和提高建筑层高等方法,将“风光水绿”引入地下,为地下空间提供阳光、引入绿植等,打造良好的“泛首层化”空间体验。该项目一期工程预计于2023年底完工。朱龙翔说,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秉持先行先试理念,各项目高效稳妥推进,在提高城市服务水平的同时,还不断改善和提升生活环境,值得称赞。南京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位于新区,主要承接国家与地方重点金融科技项目,以建设世界一流央行数字货币应用示范基地和国内领先数字金融实验基地为目标。推动传统金融机构建设开放共享的“金融+科技”生态圈,围绕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创新,为新区金融机构、“两城一中心”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便捷、普惠投融资综合服务,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提供金融创新动力。朱龙翔来到研究院,负责人就产业背景、研究价值、发展方向以及未来愿景等方面进行汇报。朱龙翔表示,南京片区一直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要进一步打好优势叠加“组合拳”,更加大胆探索自贸区建设,推动新区高质量更快发展。(素材来源/江北新区自贸区综合协调局 编辑/赵阳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美国梦

国内一所顶尖高校落地南京!地址就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与江北新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南京设立江苏扬子江高级金融研究院,并且给予学术、人才等方面的综合支持!图片来源:南京江北新区更重要的是,近两年来,南京已经吸引了无数国内外顶尖名校落户签约!甚至包括哈佛、剑桥这样的世界一流名校!南京的城市吸引力,可见一斑。一、正式签约!上海交大落户江北新区!据南京江北新区官微消息,7月1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与江北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图片来源:南京江北新区本次签约仪式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在上海和江北新区同步进行,签约内容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将在新区设立江苏扬子江高级金融研究院。同时将促进研究院联合南京数字金融产业研究院共同开展金融以及金融相关的经济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政策及产业咨询、人才培养以及各类高端研讨和交流活动,为新区新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政策、学术、应用、创新、孵化和人才等方面的综合支持。图片来源:南京江北新区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是全国排名前5的高校,其无论是在人才输送还是学术支持上,都具备国内一流的实力。本次即将设立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未来将率先在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两大领域开展合作研究,并围绕建设新金融中心的实际需求实现多领域多层次的研究合作。并且将开设相关课程,为新区新金融中心建设培养其亟需的金融专业人才和金融科技复合人才。图片来源:南京江北新区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后,江北新区新金融中心将重点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数研院、扬子集团三方力量,以新组建的扬子江高级金融研究院为重要载体,将江北新区打造成为全国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中心和“数贸之都”!二、剑桥、哈佛都来了!国内外顶尖名校纷纷选择南京!其实,不仅仅是上海交通大学!近些年,南京城市的发展和成就已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外一流高校签约落户!甚至连世界顶尖的剑桥、哈佛都来了!一、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去年10月31日,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南京签约共建“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南京创新中心”。这也是全国首例由海外校方现金出资、在华设立的创新中心!图源:新港高新而且,这也是马德里理工大学首次在华以现金出资控股形式与政府合作设立的创新机构,该创新中心受到了西班牙科技与教育部的高度重视,获批以校名命名! 此外,马德里理工大学还将选派校级领导常驻南京创新中心,直接参与运营管理!双方商谈创新中心合作事宜(图源:新港高新)二、剑桥大学去年9月份,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长期基地奠基仪式,在国家级江北新区中央商务区举行!据了解,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涵盖国际化高端的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等。图源:南京江北新区值得一提的是,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是该校首次在英国境外设立的合作研究机构,也是剑桥大学在中国唯一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已全面开展工作,未来将助推江北新区及国际健康城成为独具特色的高端科研创新及转化集聚区,成为全省未来创新的策源地、引领区和重要增长极。三、哈佛大学去年10月16日,南京市玄武区举行了“2019年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会暨中欧医疗科技创新项目签约仪式”。图源见水印其中,哈佛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也将落地!据了解,该新型研发机构是由省产研院和哈佛大学合作创建的“适老社会科技研究与适老产业创新中心”,初步计划落在徐庄高新区内。未来将引入来自哈佛大学的六个院系的相关资源及成果,以全面推动适老科技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成为一个包括科研、技术、教育、政策、专业支持服务的国际合作计划。图源见水印四、中国科学院大学2018年2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与南京市签约共建新型科教创产融合发展联合体,定名为国科大南京学院。学院为国科大直属二级学院,坐落于南京麒麟科技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牵头承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院属科研院所在宁分支研发机构等单位联合承办。预计2020年正式建成。图源见水印五、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5月19日,南京浦口高新区与哈工大(威海)战略合作协议,暨南京复合焊接技术研究院项目签约仪式在浦口举行。依托浦口高新区地域优势、产业优势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在“两落地,一融合”决策落实、协同创新能力建设、产学研合作、科技资源共享、人才交流和培训等方面开展高起点、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结 语:随着南京的城市实力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一流名校都纷纷落地南京。与这些顶级高校共同合作,也恰恰符合南京重视人才的特点,是双赢的合作。也希望在未来,能在南京看到更多优质的名校,一起推动南京城市朝更高的目标发展!本文部分内容来自:南京江北新区、新港高新等

何谓少乎

新境智能交通技术(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

36氪获悉,今日,英特尔与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和新境智能共同宣布“新境智能交通技术(南京)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今年五月,英特尔、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和新境智能共同发起了“智能交通技术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搭建开放的技术和行业交流平台。

爱寻迷

科沃斯机器人(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成立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李曼宁7月10日,科沃斯机器人(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南京开发区举行揭牌仪式,科沃斯(603486)副董事长钱程、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郭明雁、南京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武港山一同出席本次仪式。科沃斯机器人(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将打造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特色的科研基地,提升机器人感知智能、决策智能、行为智能、人机协同智能水平,提升用户体验,达到机器人与人共存共生、相互辅助的新高度,致力于成为集聚国内外人工智能精尖人才的创新平台和有力支点。谈及为何将人工智能研究院设立在南京,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钱程表示:“南京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储备,科沃斯是一家注重研发创新的企业,而创新的前提是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精尖人才团队,南京这方面在华东乃至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被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而服务机器人被认为是AI绝佳的应用场景之一。钱程表示,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力发展及落地,人工智能技术将帮助服务机器人实现从工具到管家再到伴侣的智能化迭代。科沃斯机器人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浪潮,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战略合作,成立科沃斯机器人(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这对科沃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性部署,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今年成功登陆A股市场,有着“服务机器人第一股”的科沃斯机器人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创新,并坚持以国际化、互联网化、机器人化作为公司发展战略。近年来,科沃斯机器人一直加速构建人工智能平台。今年5月,科沃斯机器人成为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首批合作单位,并与京东集团、旷视科技一道,被授予首批“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实训基地”。

傻月亮

全球首家!这个研究院在宁成立

蓝天白云将南京城映衬得格外美丽。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昨天,南京飘下今冬首场雪。再过一周,二十四节气表将翻到“冬至”一页,随后我们将迎来一年中的小寒、大寒。居安思危,居“寒”思“暖”。12月11日,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机构——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在南京成立。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解振华线上致辞,全国政协常委、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出席并为研究院揭牌。省人大常委会民宗侨委主任、碳研院院长朱晓明出席。碳研院由南京市政府联合东南大学等有关方面共同组建,将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等开展研究,促进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地方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咨询,为企业提供绿色转型的解决方案。热点:什么是碳中和?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碳排放”与“碳吸收”相抵消“气温升高、冰雪消融、冻土退化,窗含西岭的‘千秋雪’不再千年不化,只剩下冬季可观;青城山中也不再‘幽依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气候系统的综合观测和多项关键指标表明,全球变暖趋势在持续。如何化解“危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一项重要措施。今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般来说,GDP的增长会产生能源消耗、排放温室气体,如果单位GDP产生的温室气体不变,那么,GDP越高,碳排放总量就会越大。这些年,我国一直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扩大使用绿色能源,单位GDP碳排放量在不断下降。如果单位GDP排放量的下降幅度大于GDP增长速度,碳排放的总量就不会再增长,这个拐点就是碳排放峰值,即“碳达峰”。达到峰值后,要把排放从高位降下来,就需要通过植树造林、二氧化碳捕集等方式,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相抵消,这就是“碳中和”。解振华在致辞中说,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确定,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雄心与力度,体现了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解振华指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在碳中和战略路径研究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希望加强探索实践,努力成为碳达峰的典范、碳中和的示范,为长三角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思路和方案,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样板。亮点:南京为何能“领先一步”?“绿色家底”越来越厚、“绿色动能”越来越强应对气候变化,成立国内和全球首家以“碳中和”命名的研究机构,南京“领先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南京也一直不遗余力,“绿色家底”越来越厚、“绿色动能”越来越强,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越来越高——产业结构方面,加快沿江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8条产业链强链补链。能源结构方面,“十三五”以来,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3%,煤炭消费总量年均下降4.36%,煤炭能耗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方面,空气优良率由64%提升到84%,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主城35公里“一江两岸”九大城市客厅加快打造,形成了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绿色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方面,先后开展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绿色出行等创建活动,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市民的广泛共识和行动自觉。“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的成立是我们携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务实行动。希望研究院立足专业优势、积极创新探索,加快建设低碳理论研究的高端智库、低碳技术创新的前沿平台、低碳产业发展的应用基地、低碳专业人才的集聚高地,成为全国一流的低碳领域研究机构。”张敬华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南京将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咬住“净零”目标,为全省全国低碳发展作出探索、贡献力量。南京将强化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加快打造绿色技术策源地,培育壮大低碳领域的创新主体;将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动能,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将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推动科技与能源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能源体系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将提升绿色低碳治理效能,把低碳发展列入南京“十四五”规划,建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丰富南京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焦点:应对气候变化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不会,可实现经济、环境和气候共赢“南京成立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实现碳中和既是一项伟大的目标和充满挑战的任务,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杨伟民在成立仪式致辞中说,这些机遇包括节能、减排、减碳,以及发展新能源等,南京做出这样的决策,未来将创造很大的市场、带动很多的产业,并带来一系列就业和税收,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对此持相同观点。他说,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是结合《巴黎协定》和我国发展实际确定的。据测算,要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能源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将会达到100万亿—138万亿元,在付出巨大成本的同时,也会带动就业、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指出,在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替代的能源革命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节能力度,促进节能技术创新和推广,加大绿能替代,推行低碳城市建设等。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指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已经成为气候行动的引领者。“作为经济发达的省市,江苏省和南京市必将率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并开始稳中有降,为全国做出示范。”东南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沈炯表示,能源系统(电力、热力)的低碳化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必须提升煤电机组的灵活性运行(深度调峰)能力,更多消纳可再生能源,促进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有机融合。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各地区、各行业都在行动。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由联合国及有关国家倡议举办的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倡议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系,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继往开来、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南报融媒体记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