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有着 “看病指南”之称的“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在全国综合排行榜中,南京有4家医院上榜;在全国专科排行榜中,也有多家南京的医院进入前十。▼南京4家医院上榜综合排行榜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1 位)南京鼓楼医院(34 位)东部战区总医院 ( 39 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55 位)专科排行榜重症医学: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东部战区总医院(7)生殖医学:南京鼓楼医院(5)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肾脏病:东部战区总医院(3)康复医学: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口腔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8)南京市口腔医院(10)肿瘤科:江苏省肿瘤医院(9)精神医学:南京脑科医院(6)放射科:东部战区总医院(5)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8)风湿科:南京鼓楼医院(3)健康管理: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皮肤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2)变态反应: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2018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综合)2018年度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行榜说明:星号 * 标注的数据存在四舍五入的计算原因今年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连续第十年发布“复旦版医院排行榜”,该榜借鉴美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评价方法,坚持以临床学科水平、专科声誉为核心,兼顾当年的科研产出。由于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排行榜的评选结果亦得到医疗行业广泛认可。
昨天,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出炉,这份号称“中国最靠谱的医院排名”榜单到今年已是第九届。此次,江苏共有5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包括省人民医院、鼓楼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南京总医院)、中大医院和苏大附一院。南京鼓楼医院排名跃升20名,成为最大的“黑马”。江苏医疗实力进一步提档升级。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戚在兵 钱鸣 华琳月南京4医院全国百强,省人民医院稳居省内“老大”从2010年起,“复旦版”排行榜已连续发布9年。在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依然稳坐“冠、亚、季”前3宝座。从地区上来看,“北京、上海”医院优势非常明显,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年,江苏有5家医院进入全国综合排名100强,分别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苏大附一院。其中,江苏省人民医院从去年的全国第28位跃居到第22位,始终稳居省内“老大”的地位。“黑马”鼓楼医院位列全国第39位,较去年跃升20位。另外,东部战区总医院排在33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排在53位。南京13个专科挺进全国前十对患者而言,最具指导性的当数专科声誉排行。在发布医院100强的同时,复旦大学还发布了“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记者梳理后发现,江苏有3个专科进入全国最强阵容。除了老牌的东部战区总医院肾脏科外,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康复医学科连续排名全国第1,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也再次荣登榜眼。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口腔医院和南京市口腔医院的口腔科同样双双进入全国前10强。另外,鼓楼医院的风湿科、生殖医学,江苏省肿瘤医院的肿瘤学,苏大附一院的血液学,南京脑科医院的精神医学科,东部战区总医院和中大医院的放射科,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皮肤病研究所)皮肤科等均进入了全国专科前十。今年排行榜在评选中新增生殖医学科、变态反应科和健康管理学科,省人民医院均有斩获。江苏有13个专科入选全国前十,其中省人民医院和东部战区医院各有4个,入选专科数最多。排名体现了医院的声誉和科研能力记者采访了解到,“复旦版”排行榜主要考察的是两个方面,医院的声誉和科研能力。排名明显提升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南京鼓楼医院这一年来在这两个方面都有了更大的提高。江苏省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的声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患者的认可,该院始终将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该院开通了6000号气管插管热线、整合了多个学科优势组建了卒中、胸痛、创伤三大中心,建立了实体化的调度平台,并在创伤中心的基础上开设了急诊外科,以最优流程、最快效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该院的科研主要从国际化、智能化和人才优势化三个方面着手,国际化体现在通过与国际一流的学者和一流的高校院所合作,增进交流,通过国外学者一流的团队研究能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使医疗服务水平全方位提高。另外,在国际化合作的过程中,为该院的青年人才、特别是院内的青年学者提供了教育培训的机会,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梯队。智能化体现在充分与高校合作,在科研工作上提升效率,最优化流程,不断采用新方法、新探索进行科学实验和临床研究。人才优势化主要通过柔性引进政策,形成以院士为核心的人才团队,给医院注入科技的核心动力,提升医院人才梯队的高度。[专家说法]小病没必要去这些医院对于榜单的排名,一位南京医疗界的专家认为,这样的排名基本反映了目前的医疗实力和现状,对患者有总体的指导作用。不过,也有不少患者担心,患者看病会不会一窝蜂都到那些排名靠前的医院,反而加剧看病难?南京某三甲医院一位内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对久治不愈的疑难病患者而言,选择这些顶级医院就诊或许最好,普通患者没必要凑热闹。他说,这份排行榜的出炉,其初衷在于方便老百姓找到好医院,但在现实中却很可能让患者“按图索骥”,让这些大医院更加不堪重负。那么,这个榜单是不是真的就是看病的宝典?对此,业内专家认为,疑难杂症确实可以,不过如果是普通疾病,就没必要,因为平时患者去医院看的还是一些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的多发病还是在家门口就医更加有优势。[一点提醒]两大诀窍,帮你看病找对医院“榜单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参考,评价医院的实力、医生的水平,业内的口碑最靠谱。最简单的方法是,问问专科的医生,他们的家人朋友生病了,他们会去哪个医院,找谁看?”南京一位医生介绍,外行看名气,内行看门道,昨天他介绍了两个看病找到好医生的秘诀。秘诀之一就是,看看医生同行们推荐谁,比如该院医生看病都找谁。另外一个办法是,领导的亲戚朋友生病了,他们会推荐去找谁。“被选中的医生,无疑水平高,服务态度也是不错的”。医疗圈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领导家人要做手术,打电话给某三甲医院院长帮忙找个水平最好的医生。院长半开玩笑地问他:有两个医生,一个是主任医师,论文发了很多,临床上被分散了一些精力;另一个是多年的副主任医师,没什么论文,一直没再升上去,整天做手术,手术做得很漂亮。你选哪个?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个例子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医疗这一临床工作的动手能力和经验积累的重要性,论文写得多的不代表刀开得漂亮。【关注百家号乐居找房,洞悉房产市场风云变化。】
在我们的星球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中,无数的物种诞生了,同时,也有无数的物种湮灭。沧海桑田,岁月赋予了这些物种一种神奇的存在方式——化石。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奉献一生,只为寻找化石秘密;他们默默无闻,用自己的青春年华孜孜不倦地还原地球过往的印记。近日,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联合新华公益推出的“平凡化石故事·非凡贡献人物”活动,将发掘这些在古生物化石发现、科研、修复、宣传、艺术展示、文化传承以及保护等方面做出不朽贡献的人物,揭开这些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2018年6月21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把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共同底界的“金钉子”“钉”在中国贵州剑河,这是中国确立的第11颗“金钉子”。而在这11颗“金钉子”中,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南京古生物所)“金钉子”研究集体主持确立了7颗,参与确立了2颗,在国内外同类科研机构中,遥遥领先。图为中国确立的“金钉子”在国际年地层表中的位置(红色箭头所指由南京古生物所确立)我们这里所说的“金钉子”,并非用金子做的钉子,却比所谓金钉子更珍贵。地质学中的“金钉子”,是对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俗称,是全球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国际标准。正因如此,“金钉子”的确立和审批是个相当严格的过程,严谨且漫长。中国加入到全球“金钉子”的研究和竞争比国际上晚十余年,数十年的努力,明显后来居上。中国的第一个“金钉子”是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的底界,于1997年确立在浙江省西部的常山县黄泥塘剖面,由南京古生物所金钉子研究集体的陈旭院士主持完成。其建立过程相当艰苦,充满了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科学的执着追求。这一“金钉子”的前期工作(即基础地层古生物研究)从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有针对性的创建工作是从1990年开始的。那年9月,第四届国际笔石大会的野外考察在浙江和江西交界的“三山地区”(江山-常山-玉山)进行。这一地区奥陶系发育完整,出露好,主要海洋生物类群的化石标本保存精美,给与会的各国专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不久,国际奥陶系地层分会成立了一个以陈旭为首的国际界线工作组,研究论证在“三山地区”确立奥陶系内第一个“金钉子”的可能性。然而,“三山地区”当时还是浙西赣东北最落后的地区,交通闭塞,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在黄泥塘“金钉子”剖面工作时,南京古生物所的研究人员为节省经费,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有时就住在剖面附近的农户家,搭伙吃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工作10小时以上。1991年9月的一天,因为去考察相距较远的一条剖面,陈旭与其研究生张元动租了一辆机动三轮车前往,在途中爬一个陡坡时因为颠簸而翻进了路旁的一条水沟,陈旭身上多处受伤,鲜血直淌,所幸并无大碍,从车子里爬出来帮助司机把车子抬到路上继续前行,自己则去村卫生所进行了简单包扎,当天还完成了全天的工作计划。图为陈旭院士等在国内第一个金钉子剖面自然条件的恶劣、生活条件的艰苦都算不上什么,真正难的是科学上的突破。奥陶系形成于距今4.88-4.44亿年,是地球历史上海洋生物开始急剧多样化的关键时期。全球奥陶系的“金钉子”研究工作虽然从七十年代即已开始,但因面临诸多棘手难题而进展缓慢,毫无建树。直到中国学者介入,才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实现了国际奥陶系年代地层研究的重大突破。当时世界各国的奥陶系基本都是参照已经沿用了100多年的英国传统划分,尽管这个划分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严重缺陷。为解决这个难题,陈旭等选择了当时研究程度还很低、但是很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的一种名叫“澳洲齿状波曲笔石”的化石作为研究重点,对这一生物类群的结构特征、系统位置、演化关系和地层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确定了该类群的演化路线,揭示了它在区域内和全球范围内的对比意义,很好地解决了上述疑难问题。当时英国奥陶系研究的首席科学家理查·福蒂教授曾极力维护英国的传统划分,想通过厘定界线定义、深入研究新剖面等多种方式把该“金钉子”建在英国。但是,当最后把黄泥塘剖面的研究成果展现在他和国际奥陶系相关权威专家面前时,他知道英国已经离这枚“金钉子”渐渐远去。2000年,张元动应邀到他所在的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进行合作访问时,他由衷地表示出对黄泥塘剖面的赞赏,并认为这枚“金钉子”的确立是全球奥陶系数十年来最突出的进展。中国每一颗“金钉子”的建立过程都有精彩“故事”,上面这些只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点花絮和枝节,但却能从侧面体现出我国科学家穷且益坚的坚强意志、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和真挚殷切的爱国情怀。万事开头难,黄泥塘“金钉子”的确立,叩开了在中国建立更多“金钉子”的大门。之后,南京古生物所“金钉子”研究集体再接再厉,主持或参与在中国确立了系列“金钉子”:2001年,国际地科联批准由南京古生物所参与研究的浙江长兴县煤山D剖面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金钉子”,这也是划分古生代和中生代的最重要的“金钉子”。2003年,国际地科联批准将南京古生物所彭善池研究员主持研究的寒武系排碧阶底界“金钉子”建立在湖南花垣县排碧乡,并正式将全球寒武系第4统命名为“芙蓉统”,其最下部的阶命名为“排碧阶”,使得中国的地名正式进入了国际年代地层表。2005年,由南京古生物所金玉院士主持研究的两个“金钉子”同时获批。即确立在广西来宾蓬莱滩剖面的二叠系吴家坪阶底界(亦即乐平统底界)“金钉子”,确立在浙江长兴县煤山D剖面的二叠系长兴阶底界“金钉子”。后者的确立,也使得长兴煤山成为目前为止全球唯一拥有两颗“金钉子”的单一地层剖面。2006年,由南京古生物所陈旭和戎嘉余院士主持研究的湖北宜昌王家湾北剖面被确立为奥陶系赫南特阶底界“金钉子”。2008年,由彭善池研究员主持研究的寒武系古丈阶底界“金钉子”被确立在湖南古丈县罗依溪。2011年,由彭善池主持研究的寒武系江山阶底界“金钉子”被确立在浙江江山县碓边村,使得中国后来居上,第一次成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2018年,由南京古生物所参与研究的寒武系苗岭统乌溜阶底界“金钉子”,也就是最前面提到的寒武系第三统和第五阶的“金钉子”,被确立在贵州剑河县巴朗村,确立了中国作为拥有“金钉子”最多的国家的地位。图为南京古生物所主持确立的七颗“金钉子”剖面的标志这些“金钉子”的确立,都凝聚了南京古生物所“金钉子”研究集体科研人员数十年的心血,每一颗“金钉子”的后面,都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不乏失败和挫折、光荣与梦想。然而,每当看到中国的研究成果成为国际标准的时候,那种自豪感也是无与伦比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李承旭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8月28日,“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担任该研究所所长,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担任名誉所长。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现场。(中日友好医院供图)崔勇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将实施“科所合一”管理模式,聘任全国权威专家组建学术委员会,整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博士后和研究生资源。将在现有优势基础上,瞄准皮肤病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设立6大研究方向,包括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狼疮遗传学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美容护肤及相关产品研发、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力争推动学科在临床基础研究、新型治疗方案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逐渐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表示,组织促成皮肤健康研究所的成立,是希望推进皮肤性病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搭建共享、共建、共赢的科教研平台。张学军教授指出,在特殊情况下,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学科此次牵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由大型公立医院建立的皮肤健康研究所,不仅包含了皮肤遗传疾病的研究,也囊括了医学美容、医学装备以及皮肤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希望在全国各大团队的协同努力下,继续为推动中国皮肤遗传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成立仪式上同时启动了“健康皮肤三年计划”与“樱花皮肤健康论坛”。“樱花皮肤健康论坛”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联合主办,致力于打造常态化、系列化、新技术交融的在线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将重点围绕与皮肤病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邀请我国皮肤科学界权威专家和中青年专家,以及人工智能、交叉临床学科、基础研究、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与皮肤病学相关的热点、焦点、争议问题开展学术分享和讨论。论坛创新采取“2+4”的模式,即每期一个主题,邀请2位权威专家进行学术分享,4位中青年医师开展热点讨论。同时推行长效机制,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上论坛(周三晚上19:00-21:00),全年举行24期。利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继续教育平台推送到全国5200多家医院。“健康皮肤三年计划”依托国家级权威健康推进平台,邀请皮肤科专家组成顾问团队,面向不同目标人群,逐步对若干重大皮肤慢病推出科普作品。该计划将给百姓提供真实准确、好看易懂的皮肤健康知识,减少皮肤护理误区,消除大众对一些皮肤病患者的歧视;面向患者群体传播疾病防控知识,传递科学诊疗信息,建立积极诊治信心;面向基层医生推广规范诊疗技术,提升其规范诊疗能力。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网上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成为了很多小伙伴首选的购物方式。而各大品牌公司也看中网络的便利,通过小红书、抖音等渠道来让网红明星带货自己的产品,引导粉丝购买。不久前,一款名为 "协和维生素E乳"的护肤品爆红网络。据某抖音服务商数据显示,在10月7日-13日一星期里,这款化妆品就有数百名主播推广,单周销量高达51W瓶。起初看到这款产品时,很多消费者都以为是北京医院协和发布的产品,然而万万没想到,北京协和医院相关人员指出其并非是自家产品。那到底是谁生产的呢?正当网友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协和维E乳"的真正生产厂家——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发了一则声明,解开了这个谜题。苏州协和:"协和维E乳"与北京的协和医院没有任何关系声明中称,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是化妆品上合法使用"协和"商标的唯一生产商,其生产的"协和维E乳"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专家研制的,且公司从未声明产品与北京协和医院有任何关系。其实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老一辈可能有点印象。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始建于北京,原名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直属中央卫生部,直到80年代才迁址到苏州南京。三十年来,除了研制"协和维E乳"外,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下称"研究所")同时还研究了"维E乳"、"硅油乳"等很多产品,因为配方疗效显著、价格便宜,也一直备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而声明的"主人公",其实也和"协和"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前身正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苏州吴县保健日化联营厂。在和研究所的多年"联姻"中,双方签署了《关于聘请技术顾问的协议》并约定所内专家为技术生产顾问,每年开发市场适销的2-3个新产品。从图中可以看到,早在1991年,工厂就注册申请并被批准使用"协和"图案及文字商标,还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和批准。后来,因市场发展的需要,工厂在1998年企业改制为"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而2011年,公司经国家商标局核准转于法定代表人郑正华,注册商标也仅授权给了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所以说,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才是市场上能合法使用"协和"商标的唯一生产商,其生产的产品也经过了有关部门的认证,都是货真价实。至此,事情的真相总算是水落石出。要从自身体验出发,甄别好坏,提高法律意识和鉴别能力实际上,无论是北京协和医院还是苏州协和,两家都是经过食药监局的检验和认证,产品质量都是过关的。而在市面上,同样标着"维E乳"的产品,还有标婷维生素E乳、精心硅E乳、八韵草等产品,同样也有不少消费者买单。继"协和"维E乳事件发生之后,相关部门也对这几款产品是否合规进行了辨识:虽然它们都冠以"协和"的名号,但既不构成侵权行为,也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就像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发声那般:这些产品都是真的。只不过由于不同的企业在配方和工艺、原材料上的差异,消费者在用这些产品时的效果和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如今,互联网的普及让网络销售变得更加快捷,同时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面对网络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消费者还得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从自身的切实体验出发,甄别产品的好坏,提高鉴别能力,加强版权的维护意识。与此同时,企业方也要做好"以人为本",把消费者的需求放在实处,为消费者提供更诚信、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才能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文汇报:太湖退捕的背景是什么?谷孝鸿:太湖退捕是在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十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的背景下提出的。这是湖泊生态保护的必然要求,也是多年来从生态破坏向生态修复转型的结果。多年来,太湖环境污染、富营养化和高强度的捕捞等影响,渔业资源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很严重。渔业是太湖的重要功能之一,渔业对太湖生态系统变化有着重要关联,太湖渔业对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历史上太湖地区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有鱼类记录107种。2014—2016年持续调查,仅采集到鱼类61种,种类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优势种单一化”极其显著,鱼类群落和种群小型化趋势明显,主要以湖鲚、银鱼、间下鱵为主,鱼类个体质量低于30g的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禁渔管理是大水面渔业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有利于水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休养生息,促进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文汇报:那么,太湖退捕是否也意味着要采用十年禁捕的管理方式?谷孝鸿:在长江十年禁渔的大背景下,目前“一江两湖七河”实施了禁渔方式。由于太湖渔业资源出现衰退,有必要对太湖渔业政策进行调整。但是,由于太湖水域环境和长江不同,渔业资源主要问题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因此禁渔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不同,不可能是单纯的一禁了之。太湖有其非直接通江的自然生态属性,而且太湖是蓝藻频发的富营养化湖泊,每年捕捞带走总氮235.8 吨,总磷55.8吨t,对转移水体的营养盐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太湖三白”是区域特色,也是文化名片,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渔旅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太湖的退捕不是退而不捕,而是以退为捕,重新科学规划,将渔业资源在水环境调控和生物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大。初步构想是,在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施长期禁渔,和长江十年禁渔的政策有统一性和一致性。在除了保护区以外的宽阔水域,应该先是退捕退渔民,接着充分评估渔业资源现状和主要鱼类生物学特性,借鉴国际捕捞学经验,建立符合科学的渔业资源水质调控政策,包括增殖放流量、品种搭配,捕捞间隔时长、捕捞量、捕捞季节和捕捞品种等。文汇报:鱼类保护和渔业开发,真的很难取得积极的平衡吗?对于退捕的下半篇文章,您有何建议?谷孝鸿:鱼类保护与渔业资源开发表面看起来确实是矛盾的,但鱼类保护的意义也正在于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鱼类保护与渔业开发是可以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也是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一直努力的方向。只是在不同的时期稍微有些倾斜。而对于下半篇文章,从退渔政策的完成到渔民转业安置真正的落实,从退渔实施效果的跟踪监测评估到鱼类资源恢复政策与措施的制定与完善,以及满足民众特殊需求及渔文化传承的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的探讨等,都需要一步步推进。这很关键的前提是对太湖目前的水环境状况、渔业资源存量和生态修复措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文汇报:太湖退捕后,可能会设置“护渔员”这一公益性岗位。对于这个新职业,您作何评价?谷孝鸿:其实,我认为渔政人员就是法定的护渔员,只是目前这个队伍的力量配备还不够,需要进一步补充,但补充的前提是需要全社会的共识,管理的前提是宣传到位,完全依靠所谓的限制管理是管不住的。这也体现了太湖渔业管理思路上的转变。过去,渔业管理主要依靠渔政管理人员,工作重心更多的放在事后的惩罚上,此时,渔业资源已经受到了破坏。未来的管理有望前置到保护上,未雨绸缪。水体和山林、草原不一样,她是隐蔽在水下的,直接感觉不到,需要的专业性更强,水环境的安全保障更高。渔业资源管护需要有丰富的经验。现在太湖渔管会有渔政处专门从事湖上偷捕行为的执法,可能还远不够。将来可以将退捕渔民适度吸纳到护渔的队伍中,这是一批经验丰富的渔民,通过教育培训,他们可能成为太湖渔业资源的守护者。文汇报:太湖退捕后,渔业资源恢复的前景如何?谷孝鸿:关键要考虑恢复的内涵,作为不通江的湖泊,未来很难有很多原先已经在太湖消失或绝迹的渔业品种出现,但通过限捕、禁捕,鱼类生存的生态条件得到改善,一些优良和土著品种会得以恢复,加上合理鱼类结构调控到位,鱼类小型化的问题会得到改善,大型鱼类保持一定的比例会得到优化。长江十年禁捕是从江湖河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环境保护与改善的角度发力的具体措施,目前也正在启动禁捕措施的效果评价等工作。太湖不同于长江,太湖作为非直接通江的大型浅水湖泊,其生态系统特征和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有别于一般水体。太湖的渔业资源整体以小型鱼类占优势,现存生物量较大,大型鱼类以及鱼食性鱼类较少,小型鱼类的增殖通过食物链效应对浮游生物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带来了对水质的影响。因此,退捕后,从生态和渔业的角度,还是要适当适宜的科学捕捞,科学调控太湖渔业资源,朝着有利于水质改善和渔业资源保护的方向努力。文汇报:有些人说,退捕之后,特色渔文化的传承等会受到影响,对此,您怎么看?谷孝鸿:渔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太湖的渔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灿烂的太湖文化之一,从范蠡荡舟到如今的 “太湖三白”,太湖的渔文化需要我们每个人守护和传承。目前太湖计划建立渔博馆,将太湖丰富的鱼类资源、悠久灿烂的渔文化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朋友宣传普及。渔文化的传承需要“渔”来支撑,但太湖的渔文化,也不仅仅是太湖捕捞或放流。太湖渔文化的文章可以做大做强,需要从渔业-生态-经济的维度,围绕水和渔业去拓展和创新。今天的退捕,是为了换未来子孙后代的年年有鱼,从真正意义上守护渔文化,传承渔文化。作者:赵征南编辑:付鑫鑫摄影:徐斌
新华网南京12月6日电(记者邱冰清)近日,中国皮肤病学发展大会暨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成立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来自皮肤病与性病学科领域内医疗、教育、研究、防治第一线的代表600余人出席现场会议。会议立“聚焦皮肤健康,协同创新发展”为纲,深入深化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促进我国皮肤病与性病学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除了国际皮肤科学青年学者“紫金论坛”外,会议现场先后为“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中国麻风博物馆”“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互联网医院”揭牌。据悉,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学专科联盟是在2019年成立的“全国皮肤性病专科联盟”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由国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医疗机构以及“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的医疗机构组成。国内医疗机构190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本、印度、尼泊尔、菲律宾、巴西等5国6家医疗机构加入该联盟。该联盟将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建立疑难罕见皮肤病会诊中心、感染性皮肤病分子诊断中心,通过定期开展会诊、培训、研讨等多形式学术活动,合作开展临床研究,打造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皮肤病学医疗合作网络,促进皮肤病学发展。中国麻风博物馆坐落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科研楼内,设10个主题展区,陈展实物300余件,立面图文资料300余件,是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麻风专题博物馆。该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承办,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性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协办。(完)【来源:新华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交汇点讯 刚刚过去的第七个“世界土壤日”主题为“保持土壤生命力、保护土壤生物多样”。土壤犹如地球的皮肤,其中蕴藏着细菌、真菌等海量的微生物,什么是有生命力的土壤?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何作用?为何要关注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近日,《科技周刊》记者采访到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探索“地球皮肤”中的秘密。别小看一克土壤,它蕴含数以亿计微生物土壤是万物之源、农业之本。土壤是怎么形成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潘根兴说,岩石经过风化就形成了土壤,但是由于温度、水分、地形、生物等成土过程的条件不同,造就了五彩斑斓的土壤。土壤是地球的皮肤,也是万物之源,农业之本,它孕育了不同的土壤文明,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年的“世界土壤日”主题提到保持土壤生命力,潘根兴认为,健康的土壤就是有生命力的土壤。“有人说,土壤里,蚯蚓、线虫、蚁类多,土壤就好。也有人说,种出来的粮食高产、好吃,那么土壤就是健康。”在潘根兴看来,健康的土壤,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比如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和生态环境,土壤的土质和结构没有被破坏、被污染,适合植物生物生长,土壤里能够看到一些生物活动的证据。潘根兴拿出一块样土告诉《科技周刊》记者,从土壤的剖面能看到,土壤里不仅仅有泥土,还有水、植物根系、微生物、藻类等生物,所以说土壤是有生命力的,它是水库、碳库、生物库,它还是有机物的净化场。“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非常大,以微生物为例,每一克土壤中有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它们可以进行养分循环转化,还能净化环境污染,同时调节生态系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生物与生化研究室主任褚海燕介绍,近年来,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生物入侵以及环境污染等,极大地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所以今年土壤日的主题,旨在通过应对日益严峻的土壤管理挑战,警醒土壤生物多样性丧失,提高对维持健康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世界各地的政府、组织、社区和个人积极致力于改善土壤健康。“土壤资源是有限的。健康的土壤跟联合国 17 项全年发展目标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潘根兴说,俗话说一个地球只有一寸土壤,有人说,可以人工造土,但你能配比出土壤物质,却造不出土壤生态。健康土壤的价值,不仅仅是提供植物生产,消除饥饿,它还为地球提供清洁能源、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甚至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只有保护好土壤的结构才能保证土壤的功能,让人类文化得以灿烂及更好地延续。有益微生物呵护土壤,提高作物产量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反映出土壤微生物的巨大贡献。“农作物产量高不高,就看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多不多。”褚海燕说,2015年,他和研究团队在安徽的小麦试验田进行土壤试验,最近他们最新发现,土壤样品中的关键微生物菌群如解磷菌、光合菌等有益微生物能够增强土壤中碳、氮等养分元素的循环,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小麦产量。事实上,土壤微生物也被比拟为养分循环的“转化器”、环境污染物的“净化器”、生态系统的“稳定器”,保护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科技处孙瑞娟博士说,土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重要的科学前沿,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亟需在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公众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南京土壤所建立了土壤标本馆、土壤博物馆,经常性组织专家针对中小学和社区公众开展科普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针对化学氮肥施用过量的问题,开展了相关科普讲座,介绍了土壤微生物如何导致致癌性的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提供了中小学生和公众对合理施肥意义的了解。由于土壤类型、环境条件和季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土壤微生物在种类、数量和分布上也会受到影响,存在差异。比如在水田和旱田中的土壤微生物组成存在差异,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冯有智指出,水田中的微生物以厌氧微生物为主,旱田则以好氧微生物为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瑞蕊也表示在水田研究中发现,在不施化肥的情况下,水田的产量多于旱田,原因在于旱田和水田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存在差异,旱地更依赖于化肥,而水田中的微生物有助于累积有机质,保持土壤肥力。“土壤生物中包含有益微生物,同样也包含有害微生物。今年的‘世界土壤日’主题后半句是保护土壤生物多样,也就是说既要考虑保护有益生物,也不要盲目放任有害生物。” 褚海燕说,在保护有益微生物时,也要考虑其他微生物带来的影响。如何创营造富含有益微生物的土壤环境?褚海燕认为,首先要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在农田中施用绿肥,以有机肥和微生物替代化肥;减少大量使用农药,缓解农药对土壤生微物的伤害维持地上植物多样性,保证输入到土壤中的有机物数量,为土壤微生物提供良好生存环境;同时还要保护林地及减少草地过度放牧等。江苏土壤质量整体优良,保护技术领先近年来,江苏的土壤专家们通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测土配方施肥、土壤环境调查、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普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工作,逐渐掌握了江苏省土壤资源基本情况,完成了土壤质量类别划分,实现了土壤资源的分类管理。总体看,江苏省的土壤质量整体优良,绝大部分耕地土壤为优良等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滕应介绍,江苏一直重视土壤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在耕地土壤质量提升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机械化还田、深耕深翻、土壤退化耕地改良、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土壤有机质,消除土壤旱涝、盐碱、沙粘、瘠薄、盐碱、酸化等障碍因子,耕地质量等级逐年提升。耕地质量等级的提升离不开科技手段的革新。在农作物种植中,不少农民因为过度使用肥料,陷入了“越不长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长”的怪圈,扬州大学成立的国内首家“土壤医院”根本性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扬大“土壤医院”相关负责人盛海君告诉《科技周刊》记者,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形成一套土壤障碍快速诊断与精准治理的技术体系,能有效解决土壤盐渍化、重金属污染、酸碱失衡等问题。通过土壤改良新技术,减轻了土壤对环境的污染负荷,保护设施使用年限延长了50%,作物年均增产5%以上。与同类技术及项目相比,该研究成果水平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除了帮助农民种田,“土壤医院”还帮助市民解决花草种植方面的难题。“每年学院都会定期去社区‘义诊’,利用土壤检测仪,对小区居民家中长势不好或出现问题的盆栽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并为居民提供有效的改良方式。”盛海君说。 最新数据显示,在土壤科学家的努力和高科技土壤保护技术“加持”下,2019年江苏全省耕地主要肥力指标比上世纪提高了20-300%。有力地保证了江苏省“米袋子”、“菜篮子”等工程的实施,使江苏这样一个人口大省,粮食、肉类、蔬菜、瓜果等能基本满足本省需求。交汇点记者 张宣 王拓
在竞争激烈的化妆护肤界,一款外观朴素得像上世纪80年代的护肤品火了。它有着毫不起眼的白色塑料小瓶、没什么存在感的半透明塑料盖、谈不上设计感的方形标签以及方头放脑的红色字体……这款“低调”的护肤品叫“协和维E乳”。尽管卖相一般,但通过短视频平台,它火上了天。据某短视频数据平台统计,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款护肤品就在全网售出51万件。在流量顶峰时的某一时刻,有超过100个主播在同时推广它。在名叫“协和旗舰店”的天猫旗舰店中,三瓶100毫升装的“协和维E乳”月销3.5万+,仅售48.8元,在其产品页面还能看到“老牌国货”的介绍。最关键的是,其发货地为北京。又是“协和”,又是“老牌国货”,又是北京,仿佛就在引导消费者把它跟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大多数在此售卖的“协和维E乳”和著名的协和医院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没有维E乳这款产品。”协和旗下化妆品企业工作人员表示。那么,网红“协和维E乳”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什么?1“协和维生素E乳”跟北京协和医院没有关系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在淘宝、苏宁、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上输入“协和维E乳”的关键词查询发现,这些平台上销售的维生素E乳品牌可谓五花八门,包括“军医生”“八韵草”等。销量最好的一款是名为“协和维生素E乳”的护肤品。100毫升装的“协和维E乳”每瓶只卖14块8,跟主流化妆品比起来,简直像是不要钱一样。售卖此品的店铺名称则是“协和旗舰店”,多数商品发货地是北京,仿佛在告诉消费者,这款产品出自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但事实并非如此。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查询发现,市面上的“协和维E乳”的生产商是苏州市协和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协和药业”)。苏州协和药业成立于1998年12月,注册资本为750万人民币,公司的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加工制造、销售:消毒剂、卫生用品、化妆品;销售:日化用品等。其在1990年就申请注册了“协和”商标。苏州协和药业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承认和北京协和医院没有关系,而“‘协和维生素E乳’是我们的产品,协和是我们公司的品牌。这款产品在市面上卖得不错。”这款“卖得不错”的“协和维E乳”包装上,还标有“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研制”字样,苏州协和药业的工作人员也称“这款产品是南京的皮肤病研究所研制的”。然而,这一说法被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否认。“我们院没有做过这款协和维生素E乳,我们只做过一款红色的维生素E乳。我知道最近网上很火的这款,他们上面写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研制,是我们单位的名字,但我们医院没做过。”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如此回应称。“协和”维E乳与协和医院无关,印在包装上的“研制单位”也对此毫不知情,究竟怎么回事?2真假“维E乳”“维E乳”在市面上的火爆,让众多商家扎堆入场。在电商平台上,除了协和维E乳,还有标婷、八韵草、军医生等品牌的维E乳,这些产品的外形包装、标签等都很相似,大都为白色塑料瓶身,标有红色字样,一般消费者难以一眼区分。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维E乳”?事实上,直到现在不少大众和媒体依然未能理清协和维E乳、标婷维E乳、北京协和医院以及北京医院四者的关系。简单来说,现在爆火的这款“协和维生素E乳”,生产方并不是北京协和医院,而是苏州协和药业。另一款“标婷维生素E乳”则是北京医院研制的护肤品,也在北京医院的医疗用品销售部售卖,每支售价8.5元。前来购买的人常常排起长队,有不少人直接整箱买走。真真假假的“协和维E乳”,迷乱着消费者的眼睛。但正品的协和医院自家产品,却有些落寞。事实上,北京协和医院并没有所谓的“协和维E乳”。在北京协和医院内销售的“硅E乳”,品牌名称为“精心”,生产厂家为北京协和精细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下属公司。这款名为“精心硅霜”的硅E乳产品,是白色瓶身、绿色字样,与市面上各类维E乳有较大区别。对北京协和医院而言,这样的做法无疑削弱了“协和医院”可以带来的光环效应,但也是无奈之举。3“协和”沦为曾热度工具“协和”二字,现在成了一个大IP,不少人都想蹭一蹭协和医院的热度。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在企查查输入“协和医院”,发现名叫“协和”的医院就多达2001家。这些大大小小的“协和”分布在全国各地。除了医院名称以外,协和医院的产品也是被蹭热度的重灾区。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上世纪70年代,中国西医皮肤科开创者、北京协和医院李洪迥教授和药剂科陈兰英教授合作研究,率先将军工专用产品二甲基硅油开发为民用产品,并与多种制剂精心调配而研制成“协和硅霜”,治疗皮肤易冻、裂、干燥,以及老年性皮肤干燥瘙痒症等,。80年代,中国首次南极科考时,协和硅霜还被选定为科考队的保健护肤品。后来,演变成了网红“协和维E乳”。时代周报新媒体记者在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服务平台上搜索“维生素E乳”,查询出500多条备案信息。另外,北京协和生物医药化妆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也研制了一种名叫八韵草“维生素E乳”的护肤品。同样,一家名叫协和(广州)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也在网上销售一款名叫“维生素E乳”的护肤品。但相比“维生素E乳”的五花八门,“协和”二字在全国遍地开花或许更令北京协和医院头痛。根据商标法,“协和”二字并不独属于北京协和医院,因为协和是一个“通用词”。所以北京协和医院只能注册“北京协和医院”的商标,而不能独享“协和”或者“协和医院”的商标,也就无法对其他医院或机构形成约束力。在护肤品市场上,“协和”已经被众多品牌抢先注册,在消费者心目中也早已先入为主,“协和”的品牌实际上已经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于是,北京协和医院只能决定重新注册一个商标——“精心”。但遗憾的是,和泛滥的“协和”相比,“精心”却显得非常落寞,很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品牌。在精心淘宝旗舰店,店铺页面十分简约,其主要销售的产品为“精心硅霜”、“硅E乳”、洗面奶、洗发露、沐浴露以及一些面膜。其中,“精心硅E乳”月销量为1593,而“协和维E乳”的月销量高达150万+,协和维E乳销量远远不及网红维E乳。原本,像“协和”这样既有历史沉淀又有科研实力的品牌应该有机会成长为响当当的国货王牌。但现在,协和却变成了商家蹭热度的工具。编辑 / 沈寂、贾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现已揭开9900万年前昆虫颜色的秘密。颜色为昆虫动物的行为和生态提供了许多线索,昆虫的颜色有很多重要作用,比如在适当的温度下保持生物免受食肉动物的伤害,或对伴侣造成一定的吸引力。了解长期灭绝的动物的颜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深地质时代的生态系统,新的研究还为白垩纪雨林中与恐龙共存的昆虫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数据。中国的研究人员从缅甸北部的一个琥珀矿中收集了35件琥珀,里面保存着精美的昆虫。“这些琥珀是白垩纪中期的,距今约有9900万的历史,可追溯到恐龙时代的黄金时期,这些琥珀是热带雨林环境中生长的古老针叶树产生的树脂,被困在树脂中的动植物得到了保存,其中一些非常真实,看着就好像刚刚死亡。”负责这项研究的副教授蔡博士说。另外,蔡博士还表示就颜色而言,它们与当今生活的杜鹃黄蜂几乎相同。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蓝色和紫色的甲虫标本,以及一只深绿色的苍蝇。该研究的合著者黄教授说:“我们看过数千个琥珀化石,但是在这些标本中的颜色是非同寻常的。”琥珀化石中保存的颜色类型称为结构颜色,它是由动物表面的微观结构引起的。表面纳米结构会将特定波长的光散射并产生非常强烈的颜色。为了了解在某些琥珀化石中如何保留昆虫颜色,而有的琥珀化石中却不保留颜色,以及在化石中看到的颜色是否与当时昆虫的颜色相同,研究人员使用了金刚石刀刀片将其切开,两个彩色琥珀色黄蜂的外骨骼和正常钝角质层的样本均相同。使用电子显微镜,能够显示出色彩琥珀化石具有保存完好的外骨骼纳米结构,可以散射光。有色昆虫的纳米结构未改变,表明琥珀保存的颜色与它们在白垩纪所显示的颜色相同。在不能保留颜色的琥珀化石中,表皮结构受到了严重破坏,从而解释了它们的棕黑色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