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大医学院最年轻博导!她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14%崔述

南大医学院最年轻博导!她和团队的研究成果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14%

她16岁考上南大,25岁博士毕业,是南大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导,经过10多年努力,魏嘉和团队创立的新型个体化选药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14%。从医12年零投诉,她还经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申请基金。醉心科研,只为当病人找到她时,能说一句 " 还有点办法 " 。南大医学院最年轻博导,16 岁考上南大 25 岁博士毕业近日,第 24 届 "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入围个人及集体名单公布,江苏魏嘉入围个人名单。生于 1983 年,5岁上小学,16岁考进南大,25岁博士毕业,在别人眼里,魏嘉是妥妥的 " 学霸"。她现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研究所副所长,也是南京大学医学院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对此她却特别谦虚。她说," 我就是比别人上学早。"魏嘉的丈夫史冬泉也是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两人1999 年一起进入南京大学医学院读书,毕业后均在鼓楼医院工作,是鼓楼医院有名的学霸夫妻。学霸夫妻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为医生,他们相互理解,相互鼓励。魏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除了上班时,其他碎片化的时间会抽空做临床研究,回家工作也是常态。" 经过 10 多年努力,我们目前创立的新型个体化选药模式已经应用于临床,将晚期胃癌治疗有效率提高 14%。" 她还研发了肿瘤疫苗、细胞治疗新技术,参与创立肿瘤患者 " 三元联动 " 安宁疗护新模式,创建青年肿瘤专家学术沙龙和 " 与癌争锋夏令营 " 公益项目,为医生和医学生提供培训。12 年 "0" 投诉,长效沟通建立起医患间的信任因为肿瘤学科有太多的空白和未知,需要有好奇心的人去探索,魏嘉在南大读书时候就决定选择肿瘤科。肿瘤科是离死亡很近的科室。魏嘉每年为 8000 余名肿瘤患者服务,从医 12 年零投诉。" 不仅是我,其实我们整个科室都是‘ 0 ’投诉。" 魏嘉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在肿瘤科体现得特别显著,"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肿瘤病人。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关注用药,还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 魏嘉说,病人病情的变化、心理变化,包括家属的一些想法,都是治疗过程中要关注的,所以平时科室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和患者及家属沟通,聊病情、治疗计划 …… 解除他们的顾虑,长效沟通建立起医患间的信任。包括后面如果没有办法做任何治疗了,她们还有一个专门的安宁疗护团队,帮助病人和家属更好地去面对这一刻。有个前辈告诉魏嘉," 不要和病人成为朋友 ",尤其是肿瘤科,因为你无法承受你的朋友离去。这句话让魏嘉印象很深刻," 其实工作上所谓‘无力感’的这种刺激,会不断转化为我们做临床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尽管说不要跟病人成为朋友,但是魏嘉又会经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申请基金。从医生涯里,一个叫心心(化名)的女孩让魏嘉印象深刻,20 多岁,胃癌晚期,却总是以笑容面对病痛。她将美好的期盼融进了苦涩的药和冰冷的治疗仪器里,带着对生命的期盼,努力地活着。魏嘉告诉记者,以心心刚到医院时候的情况来看,存活时间不超过一年。" 但当一个病人百分之百信任你的时候,即便其他医院都说没有办法了,你也得逼迫自己去找希望,哪怕是一丝。中间我们一直在尝试各种新的药物办法,她一直支持了三年多时间。由于经济困难负担很重,我们帮她在医院申请了两次救助基金,还发起了两次公益筹款。"魏嘉告诉记者,半个多月前,心心去世了。她的母亲还来医院看魏嘉,表示感谢,并拿来了心心没有吃完的药,说要送给其他需要的人。医疗技术是有局限性的,看着朝气蓬勃的生命走向陨落,是肿瘤科医生习以为常的事。2017 年,在儿子出生没多久时,魏嘉得到了一个出国进修的机会。她带着会错过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的遗憾远赴国外,只为当病人找到她时,自己能说 " 还有点办法 "。来源|现代快报美编|王瑜

乃至委蛇

创新周玄武大咖说丨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

00:29朱茂炎,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安徽省望江县人,理学博士,柏林工业大学德国马普学会高级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主要从事新元古代-寒武纪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的研究。 包括新元古代和寒武纪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岩与古环境背景等。

灭度

十秒穿透人体皮肤!疾控专家:当心血吸虫病 不要去江边玩水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360》报道:江水水位上涨,不少好奇的市民会到江边看看水位情况,这里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远离警戒区,不要涉水嬉戏,防止血吸虫病,确保人身安全。【江边公园有市民跨越警戒线】南京市的三汊河口也是秦淮河的入江口。记者注意到,原本市民散步的沿江观光桥,现在因为江水已经漫过了桥面,管理单位对这段桥进行了封锁。另外记者也注意到,虽然是工作日,但是前来桥面观看长江水位线情况的市民依然不在少数。大部分市民都会遵守提醒,注意安全,远离禁区,但仍有少数人带着孩子在江边玩耍,甚至翻越警戒线,用手机对着江面拍照。路过的民警看到后立即上前提醒。【玄武湖浅滩勿靠近】南京最近天气凉爽,加上玄武湖的荷花进入了盛花期,不少市民前来观赏,但是记者发现很多市民为了近距离拍摄荷花,离水边非常近。记者从玄武湖公园管理处了解到,因防汛需要,玄武湖已经腾空库容,水位降到了9.7米。南京市玄武湖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戎飞霞介绍,玄武湖常水位在10米2左右,现在是9米7,岸边出现了很多浅滩,土质也比较松软。有些游客为了近距离拍荷花或者采摘荷叶,进入到这个区域,不小心会滑落进去。这段时间,公园管理方加强了巡逻,在危险区域拉起了警戒线。园方提醒市民,荷花虽美,观赏仍要注意安全。【疾控专家提醒:减少涉水 当心感染血吸虫病】与此同时,疾控专家也发出提醒,每年5到10月,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此时接触江水甚至江边杂草都有可能被感染。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杨坤介绍,江苏省经过多年的血吸虫病防治,整个情况还是可控的。但是,因为今年受洪水的影响,部分沿江区域还有一些高危的环境,可能会带来一些输入性的风险;建议老百姓,特别是小孩子不要接触江水,包括一些草滩、涉水平台。我们人体如果接触江水,尾蚴(血吸虫)会穿透皮肤进入人体,实际上尾蚴十秒钟就可以穿入皮肤。专家提醒,市民如果去过江边,或有涉水经历的话,若出现持续高烧不退、腹泻、皮疹等症状,不排除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应及时就医。目前,血吸虫病的治疗很成熟,即便感染也不必恐惧。江苏台记者/王雪彤 汤安佶 徐明 史哲铭 编辑/胡超【来源:江苏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煎蛋饼

幸福研究所专家:想要幸福,请少用些社交媒体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在联合国发布的《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中,丹麦这个总人口只有570 多万的小国多年来经常被评为“最幸福国家”。让人惊奇的是,丹麦甚至还有一个专门研究幸福的独立智库——幸福研究所。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在北京对幸福研究所的执行官迈克·维金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听他讲影响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各种变量,以及中国人该怎样做才能更幸福。作为世界知名的幸福研究领域专家,维金先后出版过两本有关“幸福”的专著:《丹麦人为什么幸福》和《刻意放手:向最幸福的人学习幸福》。在这两本书中,他提出了一个叫“hygge”的概念,进而在欧美民众间广受欢迎。他告诉记者,hygge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丹麦式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舒适、温暖和与家人朋友一起享受生活的态度。“Hygge是一种在某个时刻突然感到的小小幸福。比如对我来说,烛光下的浪漫气氛,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分享的时光,一顿美食,都可以带给我这种感觉。”维金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幸福。而长期的幸福则来源于一个健康而幸福的家庭、一份喜欢并有意义的工作、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自由,以及足够的经济来源。”这和维金团队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吻合——根据他们的研究,无论身处哪个国家与文化,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不外乎以下六大因素:经济基础及正确合理的投资财务计划、健康水平、国家清廉或腐败程度、社会福利支持、做出生活选择的自由,以及有没有慷慨的社会氛围。维金表示,在丹麦幸福研究所列出的一份全球幸福指数榜单中,在世界155个被统计的国家中,中国排在第86位,处于“平均水平”,不过,它同时是过去十年中人们幸福感上升最快的二十个国家之一。维金认为,这应该和中国近年来快速增长的GDP有密切联系。但他同时指出,当GDP增长到一定水平之后,经济发展对人类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将不再那么明显。中国人可能已经提前感受到了这一点:尽管物质生活水平日益丰足,但很多人却越来越觉得压力倍增,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更是似乎日日与焦虑和劳累为伴。中国人该怎样做才能更幸福?维金的建议是,首先要减少攀比。“在东亚地区,人与人的竞争比在其他地方相对更激烈一些,人们对成功的渴求也经常更为强烈,这会引发很多精神疾病。同时,这也会让很多人不根据自身的天赋和兴趣选择职业,而让金钱成为择业的标准,这些都不会让人们更快乐。”“不管来自哪个国家,人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和他人攀比,这是人的天性。”维金对《环球时报》表示,如果周围亲近的人比自己生活得更好,人们总会产生失望和不快的感觉。“信息化的时代让这种不快发生得更容易了,因为社交媒体的存在给予了人们更多攀比的渠道。所以,想更幸福的另一个建议是,少用些社交媒体。”

红蟑螂

好消息!南京这4家医院入选中国顶级医院百强!

最近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公布中国顶级医院竞争力100强名单在百强排行榜中前10强医院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杭州、成都5个城市南京也有4家医院入榜 它们分别是排名第21名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排名第36名的南京鼓楼医院排名第53名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排名第71名的江苏省中医院来源丨艾力彼观察顶级医院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排名:医院最优规模、医疗技术医院运行、学术影响力下面阿晨就带你来看看这些入选的医院到底有多厉害!江苏省人民医院排名:21名 得分:804.88分成立时间:1936年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医院优势科室:普外科、皮肤性病科、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等。已经有82年历史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它的前身是江苏省立医政学院附设诊疗所现在是江苏省临床医学研究院以及江苏省红十字医院已经成为了江苏省实力靠前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作为江苏省临床医学教育研究所依托单位省人民医院已经不单单肩负着医疗的责任还同时起到教学、科研以及行风的重要作用目前省人民医院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还有着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除了拥有这样的医疗团队医院里各种临床科室更是设置齐全有着国家重点学科1个(心血管病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8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2个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省“科教兴卫”工程临床医学中心4个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16个2017年医院自然指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排名第5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中列全国第28康复医学中心更是蝉联全国第1名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评价排行榜中科技影响力综合排名位列全国医院第10位普通外科位列全国专科排名第2位心血管内科位列全国专科排名第4位南京鼓楼医院排名:36名 得分:747.17分成立时间:1892年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医院优势科室:骨科、妇产科、消化科、肝胆外科、普外科等全国成立较早的西医院之一南京鼓楼医院是1892年由美国基督会资助的加拿大籍传教士威廉·爱德华·麦克林医学博士创建的一所“基督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单位科室包括了国家重点学科共建单位的外科骨科、产科、消化科和护理专业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外科、骨科是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妇产学科为江苏省“科技兴卫工程”重点学科普外科、妇产科、骨科等为南京市医学重点专科作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06年就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且有着高级职称人员500余人44位著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拥有外籍院士1人,全国主委、副主委13人长江学者1人,杰青2人、优青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这样的团队力量已经居于江苏省卫生系统前列鼓楼医院在我国的医院中可以算得上标杆荣获过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全国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医院卫生系统先进集体……连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都曾为医院历史馆题词“我为这家医院的历史感到骄傲,更为其愈加辉煌的未来感到自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排名:53名 得分:690.53分成立时间:1935年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医院优势科室:介入放射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肾脏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病理科等始建于1935年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前身是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如今经过83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是江苏省唯一一个教育部直属“985”、“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附属医院更是江苏省首批通过卫生部评审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与东南大学高水平学科交叉交流之间现在拥有了高级职称人员330人并且有着博士277人,硕士505人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166人医院拥有一批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和江苏省医学优秀重点人才现在的中大医院已经拥有临床科室32个、医技科室20个还拥有部级心血管疾病防治技术中心中华医学会实用介入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现代临床实验中心在重症医学、影像诊断、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血液净化、脊柱病变微创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小耳畸形再造、中风治疗、新生儿重症抢救等多方面已经是国内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医学的影像与介入放射科和整形修复科已经是江苏省 “135”工程一医学重点学科急诊医学科是省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医院还有17个省部级重点临床专科江苏省中医院排名:71名 得分:614.19分成立时间:1954年医院等级:三级甲等医院优势科室:肾科、脾胃病科、心血管科、急诊科、耳鼻喉科、妇科、普外科、眼科、肿瘤科、护理学、风湿病科、针灸康复科等作为全球首家通过了美国人类受试者保护体系认证协会认证的中医院省中医已经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保持着全国中医系统领先地位的省中医拥有5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并有白求恩奖章获得者2名,中国医师奖获得者2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7名国家级名老中医25名、江苏首届十大国医名师6名江苏省名中医、名中西医结合专家60名江苏省医师终身荣誉奖获得者9名,医院名医171名真正的名医辈出!虽然是中医院,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具备了较强的中西医综合诊治能力医疗设施先进,内外科室齐全的综合医院拥有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教育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重点学科12个省级示范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20个省中医是南京中医药大学主要附属医院拥有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室4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9个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8个首批国家中医师承博士后指导老师4名在传承创新中医学术优势中已经成为了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医院先后荣获全国省级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省卫生行风先进集体省“十佳医院”、“江苏省文明单位”、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那在你心目中你最看好哪家医院呢?

一模一样

一文揭开病毒通关真相!专家:人造一个成功病毒,真的很……

文丨郑爱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来源| 格致论道讲坛 “复制一个病毒并不难,把病毒造弱一点也不算难,我们用的很多疫苗就是把病毒搞得弱一点,成为一个弱毒苗,可以实现。但是,如果把病毒改造成一个更强的病毒就不容易了,它要重新开始通关。”病毒既不有趣,也不好玩,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处于新冠疫情当中,病毒带来了太多的生死,所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在疫情期间,可能大家都掌握了很多关于病毒学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恐怕是支离破碎的。我的报告是关于病毒的通关之旅,想通过短短的半个小时,把病毒学的一些知识稍微讲一下。1病毒的基本特征什么是病毒?病毒的概念很简单,第一是有感染性。病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第一个组成部分是核酸,有DNA、RNA,都是它的基因组,是它的遗传位置;还有一部分是蛋白;有些病毒外面还有一些囊膜,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新冠病毒,就是有囊膜的。但是,作为疫苗载体的腺病毒是没有囊膜的,只有核酸和蛋白两个部分。所以,病毒是非常简单的核酸、蛋白或者再加上磷脂的一个复合物。而且,它只能是寄生的,也就是说,它不像细菌可以在环境中,比如在水中或在土壤里复制,它只能在生物体中寄生。病毒长什么模样呢?我们可以看看这张图,这是另外一个冠状病毒——SARS病毒。这个病毒基本上是圆形的,外面的点点相当于新冠的“冠”,右边这个螺旋形就是它的核酸,外面一圈是磷脂,再外面突起的就是“冠”,叫S蛋白。病毒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人吃个馒头就可以运动,可以到处跑,很多生物也是这样的。但是,病毒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不能代谢,本身也不能运动,更不能复制自己。所以,病毒在环境中是没法生存的,在土壤里、水里是没法长期存在的,只能在生物体中寄生。其次,病毒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变异很快。流感、艾滋病毒为什么难以攻克,就是因为变异太快了。2病毒的通关之旅病毒只能寄生,它的目标就是找到一个活的、能感染的、能复制的细胞让自己一直存在下去,这就开始了病毒的通关之旅。第一关是细胞关。下图是一个细胞的示意图,这是一个SARS病毒。左上角有一个圆形和它的“冠”,这是S蛋白。病毒进入细胞的第一步是跟细胞里的受体结合。SARS病毒的受体是ACE2,它首先要跟ACE2特异地结合,受体识别是非常特异的,如果识别不够牢靠,它是进不去的。下一步是融合,接着是复制,病毒复制它的基因组和蛋白。再往下一步是组装,包装新的病毒颗粒,最后再释放出去。这就是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最近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治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这些药通常都是一些小分子药物,是特异的抑制。不管是哪一步,只要抑制了,就可以抑制感染细胞。病毒和受体的相互作用是非常特异的,像钥匙和锁的关系,是完全匹配的。病毒和受体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病毒感染哪个器官,感染哪个物种。比如说,肝炎病毒感染肝脏,是因为受体在那里。新冠病毒感染肺部,也是受体在那里。新冠病毒不感染鸟,也不感染老鼠,因为它不能用它们的受体。这就是为什么病毒和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大家望眼欲穿的疫苗,它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打到体内诱导产生中和抗体。这个抗体能抑制病毒跟受体结合,让病毒进不到细胞里面去,从而让我们对病毒产生抵抗力。感染细胞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下一步是要感染一个个体。想感染一个个体也很困难。我们是进化的产物,是很完美的,我们的皮肤、消化道里的黏液、呼吸道的黏液都是非常好的物理屏障。我们体内有天然免疫,还有获得性免疫,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每年的病假都用不完的原因——因为我们是非常完美的,大部分病毒没法感染我们。病毒怎么能感染我们呢?首先我们体内实际上还是有一些渠道可以被感染的,基本上有五个渠道。从上往下数,结膜——新冠病毒也可以通过眼的结膜来感染我们,然后是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生殖道。另外一个感染途径是吸血的昆虫。有些病毒通过吸血的昆虫传播,最典型的是登革热。现在夏天快到了,蚊子也多了,很多人都担心新冠病毒会不会通过蚊子传播?其实不用担心,新冠病毒以及其他的冠状病毒是不能通过蚊子传播的。怎么真正感染一个个体呢?第一,要有足够的病毒穿越我们这些屏障。首先,感染位置是易感的;其次,是能够接触到的。比如说,肝炎病毒倒在我们的脚上恐怕也无所谓,因为它是感染肝脏的,倒在脚上也没用。另外,病毒必须非常有效地抑制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我们的免疫系统太强大了,如果它不能抑制,很快就会被清除掉。这就是感染一个个体的过程。病毒只感染一个个体也是不长久的,因为个体会死亡,所以病毒必须在一个群体里持续地感染才能够维持下去。这就有点像原子弹里的链式反应,必须不停地感染,只要一停下来,它早晚都会消失。一个病毒感染一个群体受这些因素影响:第一,感染途径;第二,脱落途径。病毒的脱落也有一些途径,比如新冠肺炎是通过飞沫脱落,一些消化道病毒是通过粪便脱落,还有一些病毒是通过黏液、体液脱落,还有的是通过血液脱落。脱落出的病毒在体外环境是不能够长期存活的,因为体外温度和湿度都不稳定,而且还有紫外线,这些都是杀菌消毒的。所以,只有病毒能够适应这个感染途径和脱落途径,而且在体外能存活一段时间,等到感染下一个个体,这个病毒才能在群体里不停地传下去,形成永不停歇的链式反应。感染一个群体实际上是不够的。大多数传染病实际上是地方流行病,如果说不能传到一个大的地理范围就难成气候。所以病毒还要打通下一关,叫地理关。在古代,地理关不那么容易打破,因为交通不方便。下面这张图左边是商路,大家可以看到,沙漠驼铃再快也快不到哪里去。此外,战争也是传播传染病的一个途径。战争和瘟疫实际上是孪生兄弟,有时候战争导致瘟疫,有时候瘟疫导致战争。比如,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就是一战结束之后士兵带进来的。另外,我们国家古代有很详细的记录,中国的天花就是战争中战俘带进来的。总而言之,在古代,疾病传播比较慢。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全世界的航线让诺大的地球变成“地球村”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跨大洋,当日达。但并不是每个病毒都传播得那么快。寨卡病毒的传播就没有那么快。它是上世纪40年代在非洲乌干达发现的,六七十年代就到了东南亚,在那里盘踞了几十年。21世纪初通过太平洋的一些小岛,一步步像跳跳板一样传播,前几年到了巴西,又从巴西传向了全世界,成为全球的病毒。因为它是蚊子传播的,所以它的传播有一个蚊子的适应过程,受到一些生物因素的影响。埃博拉病毒也是一个例子。虽然它在非洲不断扩散,但是至今也还没有走出非洲。过了地理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叫季节关。因为在不同的季节,温度、湿度、生物的周期、人类的行为都是不一样的。春夏之交的时候,该担心肠道传染病;再暖和一点,可能会有登革热感染;到秋冬季节,新冠又来了。所以季节对于病毒的传播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SARS就没有跨过季节关,在夏天来临之前就消失了。至于新冠病毒能不能跨越季节关,能不能跨过夏天进入秋天呢?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时间能够证明一切。3群体免疫与病毒突变率下面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让大家了解更多传染病的概念。这个例子是1846年丹麦法罗群岛的麻疹流行。在此之前,法罗群岛是没有麻疹的,有一个工人坐着船把病毒带进了群岛,当时整个岛八千多人无一幸免,死亡一百多人。但是,感染之后,几十年内,群岛也再也没有出现麻疹病毒。这个故事说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感染病毒之后会产生免疫记忆,会产生免疫保护。这是研究疫苗的一个理论基础。还一个概念是R0,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它指一个感染者在传染期内,在易感人群中引起的新的感染者的期望人数。比如说,麻疹的传染是非常快的,一个人能传染19-20个人。另外一个概念是群体免疫力,指的是一个群体里面,多大比例的个体获得免疫力,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人也受到保护从而不被感染。这个数值不难计算,临界值是H=1-1/R0。比如说麻疹是1-1/20,大概是95%,就是说95%的人获得群体免疫力后,病毒就没法再传播了。获得群体免疫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实际的病毒感染,另一个是接种疫苗。但是通过实际的感染获得群体免疫代价太高了。麻疹8000多人感染,死了100多个,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的小区不管几层楼,基本上每个单元都得放一两口棺材,这个代价是非常大的。另外,病毒在群体中传播是有一个临界值的。比如,大家发现麻疹的流行临界值大概是50万,据说在小于50万的人群里,这个病毒是没法传下去的。这实际上也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控制病毒的传播需要做隔离,就是为了把大的群体分隔成一小块一小块,让病毒传不起来。讲病毒的通关,实际上都是讲新出现的病毒,我们叫新发,或者再出现的传染病。禽流感、寨卡、摩尔斯、SARS、新冠这些病毒都是动物来源的。70%的新发和再发传染病是来自于动物的,要么是野生动物,要么是家养的家畜,或者是宠物。病毒之所以能够从一个物种传到另外一个物种,主要是因为病毒高的突变率和高的进化率让它可以适应新的速度。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病毒在原先的物种和新的物种之间不断接触,可能刚开始感染新的物种效率很低,回去继续进化,然后再回来感染新物种,可能感染程度会更高一些。这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试探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是非常长的。简要总结一下,病毒的通关之旅主要包括下面几步。首先要感染一个细胞,然后能够感染一个个体,并且能够在群体里面持续传播,最后,打通最难的两关——地理关、季节关之后,才会成为全球流行的病毒。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病毒的跨种传播都是失败的。可能感染几个细胞之后,就被免疫系统清除掉了;可能感染的只有几个人,没法在人和人之间传播,这几个人去世了,也就消失了;或者像SARS一样感染一段时间,不能跨过季节关也就消失了。所以,每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病毒,很难判断它到底能够通几关。是只能感染几个个体,还是能感染很多人,或者说甚至只能感染一个季节,然后就过去了呢?这是非常影响我们决策的。如果反应过度,正常的生活就没法进行了。但是如果反应慢了,我们都看到了。这种情况下决策是非常困难的。4用通关体系消解对病毒的恐慌病毒的通关成功就是人类的灾难,人类的灾难就是大家的恐慌。我们经常会在报纸、新闻上看到一些关于传染病、关于病毒的新闻。了解了简单的通关体系之后,就可以把它套进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最近在网上找了四个报道,我们来看看是怎么回事。第一则报道与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叫“甩锅”的词有关。下图这位英国的生物学家叫维克拉玛辛赫,他甩锅甩得最彻底,甩给外星人了,说病毒可能是来自于陨石,来自星星的病毒。这个有可能吗?我们根据前面的知识来分析一下。第一,陨石到地球的温度很高,病毒很不稳定,很容易就失活了。此外,空间有很多射线,射线也会把病毒杀死。哪怕侥幸有几个活的病毒落到地上,也很难存活,因为陨石通常落在荒郊野外、人烟稀少的地方。病毒的目标是找到活的细胞,如果病毒落在荒郊野外,它很难找到一个个体或细胞来感染,在环境中不能存活太长,不就消失了吗?所以,病毒来自陨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近还有一个报道,说美国俄亥俄大学在青藏高原采集了很多冰芯,在冰川的冰芯里面他们发现有很多新的病毒。这篇文章说他们发现有33属的基因病毒,有28个属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这个让大家很恐慌,说我们有新的灾难。是不是这么回事呢?第一,冰川里的病毒量很少。第二,这个冰芯历史很久了,是大概750年到一万多年以前的。病毒在环境中不能存活太久,所以这个冰芯里面可能只有病毒的核酸片段,没有活的病毒颗粒。哪怕有活的病毒颗粒,冰川远离人烟,也是找不到活的细胞、活的个体来感染的。哪怕找到一个个体,我们知道病毒要感染一个细胞首先得跟受体结合,不一定正好碰到的这个活的动物的受体就可以用。所以概率是很小的。所以,冰川熔化释放的这些病毒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近来大家也很关注一个问题:能不能人造一个成功的病毒?复制一个已经存在的病毒是很容易的,这对我们病毒学家来讲是一个已经研究几十年的老技术,不难。新冠病毒发现不久,一个荷兰的研究组就把它复制了;不久前有个美国的实验室也把新冠病毒复制出来了。复制一个病毒并不难,把病毒造弱一点也不算难,我们的很多疫苗就是把病毒搞得弱一点,成为一个弱毒苗,可以实现。但是,如果把病毒改造成一个更强的病毒就不容易了,它要重新开始通关。首先,看一下细胞关。我们可以给病毒进行很多不同的改造,然后在细胞上筛选一下,看哪个复制得更好。这不难,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一个病毒只在细胞上复制得更强,致病率更强,并不能说明它感染一个个体就好。个体关的实验要在活人身上来做,拿动物来做都不行,因为猴子、老鼠等动物跟人是不一样的。这都是以前731部队才能干的事情,现在没法做。哪怕病毒真正感染人的能力已经很强了,还有一个群体关要过。要有很大的人群才能检测,这实际上没法操作。更不用说季节关了,季节关简直是超出想象。所以造一个成功的病毒,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最近大家又开始关心宠物。之前有一个报道,说香港发现有一只狗咽拭子检测到新冠核酸呈弱阳性,这说明新冠病毒在狗那儿可以突破细胞关。后来又有新的报道,说比利时有只猫被新冠病毒感染了,这只猫也很痛苦。怎么来解读这个报道呢?首先,我们看到,如果宠物感染病毒,说明病毒至少过了细胞关。要想检测病毒能不能通过个体关要怎么做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实验室里找到很多动物,给它们接种上病毒,看一下病毒能不能感染那些动物。首先,他们发现狗是没法被病毒感染的,猪、鸡、鸭也不会被感染。但是猫不一样,他们发现如果给猫接种上病毒,猫是可以被感染的,而且它可以通过飞沫传染给其他的猫。但是,他们也发现,如果把染病的猫和没染病的猫放在一起,传播效率不是很高,三对只有一对能传播,说明猫间的传播能力不是很强。但是还得通过流行病学来调查猫群里面的具体传播情况。没过几天,又一篇新的报道出来了,是关于华中农业大学和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一起合作开展的一项工作。他们调查了武汉的猫群,发现有14.7%的猫的血清是新冠阳性的,也就是被病毒感染过。但是感染的猫里面,血清滴度最高的是病人家的猫。也就是说,病人跟这只猫可能接触比较多,这只猫被感染的病毒数量也比较高。所以,它的抗体的滴度也会更高一些。在流浪猫中,虽然也发现了一些阳性的动物,但是抗体比较低。总之,更像是人传给了猫,猫是人类灾难的一个受害者。至于病毒能不能在猫和猫之间传播,猫能不能传给人,还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学的调查,但就现在来看,猫应该是个受害者。通过上面的解析,大家是不是觉得以后如果再看到一些报道,把通关历程给它套进去,就没有那么恐慌了。实际上,新发传染病出现的概率还是很低的,要好多年才有一次。给大家推荐一部美国在90年代拍的叫《恐怖地带》的电影,影片就是关于一个新出现的传染病。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病毒的传播、致病,以及治疗,还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等级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运作方式。演员有达斯廷·霍夫曼和摩根·弗里曼。这部电影拍得还是很不错的,虽然里面有一点点夸张的成分,但是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忠于事实的。(素材来源|瞭望智库 编辑|冯秋璐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称不足者

皮肤病专家毕贵山:二十七年如一日帮助患者解除痛苦

皮肤病专家毕贵山:二十七年如一日帮助患者解除痛苦甘肃皮肤病防治研究所所长毕贵山,在27年的研发治疗中, 为10万多名神经性皮炎患者解除了痛苦,而且还为部分困难患者适当减免一些诊疗费用。今年76岁的毕贵山,1970年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在我省河西地区工作了16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毕贵山停薪留职到深圳,在一家药业公司做新产品开发研究,三年后 ,也就是1993年他返回兰州自己创业,创办了甘肃协和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任所长至今有27年。说起何以对神经性皮炎情有独钟,毕贵山苦颜一笑,原来是神经性皮炎着实折磨了他一番,虽然多方寻医问药,仍纠缠不休,不离不弃。毕贵山当初本意是为自己。后来是为了更多的人免受神经性皮炎的折磨,步入了这一领域。于是,他钻进了博大的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从《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金匮要略》到当代权威论著,无一不是他摄取的对象 ,民间单方、秘方、验方的精华他更是多方吸收,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身体加以验证,在全身无处下药之时,妻子也只好“挺身而出”究竟有多少次失败,他自己也记不清了。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懈努力,毕贵山终于找到了治疗皮肤病的关键症结。2017年5月2日,世界中医药协会联合会,鉴于毕贵山在皮肤科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和在中医药国际 传播中作出的贡献,经专业委员会民主选举,世界中联秘书处批准,他当选为世界中联皮肤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据了解,近年来,毕贵山又在治疗湿疹、酒渣鼻、带状疱疹等皮肤病防治上有所成就,并为不少的病患者解除了困扰。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进帅

忍空

明日方舟:赫默新皮肤,科研工作人员,漆匠赫默

开拓者系列/漆匠。雷神工业出品,全覆式,采用特制面料,对粉尘等恶劣环境拥有极高抗性,面向需要出入危险区域的研究人员。鹰角目前还没有公布赫默新皮肤的获取方式。但是所长猜测应该是:随着第六章的开放,18源石购买。另外,新皮肤是有弹道特效的噢!我是奇形怪状研究所,专注于明日方舟、崩坏3的深度游戏攻略。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就关注一下吧~

断魂咒

看!《中国医生》里的南大专家!

近日,纪录片《中国医生》线上播出,它将镜头对准国内六家大型三甲医院,其中包括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纪录片用冷静真实的镜头语言呈现有血有肉的医生形象,快来跟着小蓝鲸看看纪录片里南大医生的风采!心胸外科 王东进心胸外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选为2019年十大“最美医生”王东进被称为“心脏上的拆弹专家”,从1986年开始,从医三十多年的王东进已带领团队完成各类心脏手术数万例,成功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仅2017年就有2989例,其中大血管手术407例。为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王东进率先在苏皖地区倡导主动脉夹层患者的“6小时生命圈”,成功挽救了大量凶险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生命。从纪录片中看到,王东进从早上八点进手术室,一直站到凌晨一点,共17个小时,“心脏外科就是得是身体最好的,身体不好的、站台站不住的就被淘汰掉了”。手术、讲座、义诊、教学、科研、学术会议占据了他的大多数时间,他几乎全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过,每日与时间赛跑。王东进在江苏沛县人民医院进行科普讲座一台五六个小时的手术下来,王东进经常得扶着腰走出手术室,他还有严重的颈椎病,有时甚至要戴着颈托才能上手术台,他的小腿静脉曲张要穿弹力袜,他笑着调侃自己“要残疾了”。但当他躺在向医院申请的按摩椅上时,又感叹“我这还算是幸福的”。他没说,但我们都懂,医生最大的幸福感源于救死扶伤,源于患者重生后的诚挚感谢。南京大学医学院17级本科生 郜澍“我有幸上过王东进老师的课:第一次是医学导论,王老师分析了医生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一位前辈的身份对我们提出“成为权威”的要求;第二次是外科学,王老师为我们讲解心外科知识。老师的课件上仅列知识提纲,具体内容则信手拈来,令同学们印象非常深刻。在心胸外科见习时,我更是了解到王教授的高超医术、高尚医德以及卓著的科研成果。可以说,王东进教授是我心中卓越的临床学家与医学科学家的楷模。”肿瘤科 魏嘉肿瘤科行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南京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副所长魏嘉从小就是学霸,5岁上小学,16岁考入南京大学医学院,25岁博士毕业,之后就进入了鼓楼医院工作。今年35岁,是医院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也是南京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她真诚地关心病人,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积极向各科专家寻求建议与帮助,总想着能得到一点生存希望,为经济困难患者申请基金支持。“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在魏嘉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当一个病人百分之百信任你的时候,即便其他医院都说没有办法了,你也得逼迫自己去找希望,哪怕是一丝。”因为在魏嘉心里,肿瘤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感,是当病人找到你,你说我还有一点办法。魏嘉的丈夫史冬泉是鼓楼医院骨科的副主任医师,也是南京大学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两人1999年一起进入南京大学医学院读书,毕业后均在鼓楼医院工作,是鼓楼医院有名的学霸夫妻。二人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同为医生,他们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也相互竞争,一起相互支持着、勇敢前行。南京大学医学院15级本科生 施涛“魏老师有着严谨细致的科研思维,善于诱导学生思考问题。她在生活上也十分关心学生,温柔体贴。此外,魏老师作为临床医生,对每一位病人都认真负责,尽心尽力,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除了王东进和魏嘉,纪录片中还有很多对病人尽心尽力的南大医生——“如果我对一线还有用的话,我会一直在一线”的妇产科主任胡娅莉,61岁的她退休后依然雷打不动地往手术室里跑,30年如一日地在门诊楼坐诊。“把每一位病人的每一次动刀都当成自己第一次执刀”的脊柱外科主任邱勇,当病人躺倒床上,唯一能够依赖的就是医生。他这种无差别的重视,便是医者对待病人的初心。……《中国医生》将真实的医生日常摆上台面,那些温情的、无奈的、专注的、柔软的身影被镜头一一记录了下来。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感谢每一位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每一位中国医生!

导盲犬

为生命保驾护航 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正式成立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孙骏 通讯员 周宁人 吴佳琪)一氧化碳中毒、农药中毒、药物过量、酒精中毒……中毒对于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救中毒患者?如何进一步规范救治体系?多个学科怎样密切协作?1月20日下午,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成立仪式暨首届学术论坛活动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举行。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由该院急诊医学中心发起,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以及医院药学部等多个部门共同组建,将为患者的救治提供了更多的支撑与保障。研究所将打造四大平台、聚焦四个方向江苏省人民医院院长赵俊教授在主持成立大会时表示,根据中国社会统计年鉴2019年数据显示,损伤和中毒在中国城市前10位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位居第五位。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各类中毒的情况常有发生,医院也多次参与到抢救中毒患者的行动中。此次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成立势在必行、意义重大,既是强化校院合作、加强临床与基础交流的成功典范,也标志着校院在中毒疾病及毒理研究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张劲松教授介绍了中毒研究所建设的构想和计划。他介绍,医院近年来进一步打造体外生命支持体系,整合多学科力量,极大地提升了救治的效率。作为急诊的一个重要亚专科方向,希望以成立中毒研究所为契机,与南京医科大学及医院相关学科共同打造“中毒疾病信息学和临床大数据整合分析平台”“毒物快速筛选与检测分析平台”“多组学个体化中毒机理研究平台”和“中毒研究创新成果转化平台”4个平台,建设3个重点实验室,进一步开展临床毒理学研究、分析毒理学研究、环境毒理学研究和药物毒理学研究4个方向,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凝练学科方向、打造人才队伍、推动转化深入。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教授指出,中毒疾病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化合物、新材料、新药品的不断出现,以及毒物谱的不断演变,对中毒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作为急诊和职业病两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同时又是省内唯一的中毒救治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中毒临床方面有着鲜明而突出的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教授点赞了基于医院主导、学校保障的合作理念。他说,中毒学科本身是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一个交叉学科,中毒防治不仅是临床医疗问题,也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研究所应当把科学产出与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挥好全省中毒救治的领头作用,并从中寻求科学问题与科技创新。希望院校双方妥善配置资源、加大合作力度,努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应用等方面开拓进取,推动合作共建不断向纵深发展。活动现场,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江苏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院长赵俊及急诊医学中心主任张劲松共同为研究所揭牌,同时聘任张劲松主任为南医大中毒研究所所长,聘任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法医学系系主任陈峰,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毒理学系系主任刘起展,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院执行副院长刘文涛为副所长。现场还聘任中国药科大学药学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刘东飞、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原神经毒理学系系主任肖杭、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励军、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神经毒理系王军教授等4位专家代表为特聘专家。1年救治1000例中毒患者 综合救治能力很重要“我们全年救治的中毒患者超过1000例”,张劲松教授表示,多年来,医院在临床实践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除开展中毒临床救治工作外,还开展了毒物检测、解毒剂储备、中毒会诊咨询、中毒相关科研工作。结合自己20多年来的救援经历,张劲松告诉记者,中毒事件占到了他个人参与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67%,这也对医院综合、规范地开展中毒救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怎样开展中毒患者救治工作?张劲松介绍,第一步是分诊。患者送到急诊后,首先在分诊台进行快速分诊,如果是中毒患者会迅速进入到中毒的救治流程;第二步是毒物清除与生命体征稳定。一般来说口服途径接触的农药、药物或生物毒素中毒等,在时间窗内需要进行胃肠道洗消处理。“洗胃或催吐最好在第一时间做,接触毒物时间越短、毒物清除越多,抢救成功的效果也就越好。”张劲松教授表示,但是患者如果出现了全身脏器功能衰竭,甚至生命体征不平稳时,那就要先进行复苏,稳定内环境,脏器功能替代,甚至心肺支持(如ECMO);第三步是毒物药物检测筛查。“患者的血液和尿液马上送到了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毒化室,我们就能进一步获得可能的毒物定性定量结果,从而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救治。”搭平台建机制 为造福更多患者不懈努力中毒研究所成立后有什么规划呢?张劲松介绍,作为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其实很早就和南医大开展合作。此次研究所的成立,将会推动合作更聚焦、更系统、更协同。“从今后的工作来看,我们想在三个领域加强合作,一是加强中毒医学临床与基础合作交流,构筑高水平临床科研平台;二是推动研究水平的提高与转化效率,达到国内本领域顶尖,国际有影响力;三是助力中毒学科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张劲松教授也呼吁,中毒的救治只是中间一个环节,希望通过成立中毒研究所,进一步加深社会大众对中毒的了解,做好健康科普工作,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更好地预防中毒、远离中毒,了解中毒的科学救治方法,为提升全民的健康素养做出不懈努力。【来源:中国江苏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