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江苏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 推进产教融合绿戈壁

江苏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 推进产教融合

11月25日,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在镇江举行,总结交流全省研究生工作站10多年来的建设经验,探索研究生工作站未来发展方向。“去年,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共同出台《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办法》,明确了设站条件、认定程序以及设站单位、合作高校和工作站具体职责,并明确期满验收办法。”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说,自2008年建立研究生工作站人才培养制度以来,我省已建成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658家,吸引6000多名高校导师、8000多名企业导师和数万名研究生进站开展科研活动,工作站设站主体也逐渐由企业扩展到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和其他组织。体量和参与主体扩展的同时,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的“顶层设计”也不断完善。“我们成立了研究生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和指导专家库,摸索出工作站院校省三级遴选机制。”扬州大学副校长陈国宏说,学校修订《扬州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将项目评审考核、研究生进出站流程、课程体系和学分管理等从制度上明晰、细化,让工作站发展有章可依。江苏现代路桥有限责任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的研究生工作站2015年成为省级工作站,校企双方联合成立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拟定合作计划及实施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经费和运行经费、遴选进站研究生,为进站导师和研究生提供必需的科研、生活条件等。”现代路桥公司总经理茅荃说,协同管理贯穿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始终。2010年起,江苏在国内率先开展产业教授(兼职)选聘,从省内企业选聘科技企业家到高校任研究生导师。目前,已遴选研究生导师类产业教授共1601人次,涉及30多个专业领域。“来自企业的产业教授会融合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手把手带研究生走上生产一线。在产业教授的配合下,我们在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任晓峰说。在站研究生要完成什么任务、开展什么研究、毕业论文如何进行,是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的重点问题。“企业大门与大学校门‘同向’,企业车间与大学教室‘同声’,企业机床与大学课堂‘同用’,企业的图纸与大学黑板‘同辉’,企业员工与大学学生 ‘同学’,企业升级与大学发展‘同频’,行业的国家贡献与大学的培养质量‘同步’。”洪流表示,以设站单位实际项目为依托,是我省研究生工作站整合高校与设站单位力量,提升育人实效的有效方案。“在站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来源于工作站项目研究,由工作站根据技术需求提出应用型创新实践课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陶勇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凝练企业技术问题,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已经成为工作站的固定培养模式。该校学生张炯在研究生期间进入设立在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生工作站,在站期间参与公司多项项目研发,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现在,张炯已被天奇公司聘为核心骨干。以项目为引领不仅是在站研究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更是设站单位借助高校力量进行科研攻关的需要。2010年,江苏大学联合江苏银环精密钢管有限公司开始建设省研究生工作站,双方以工作站为纽带,共建了江苏省高性能特种精密钢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司每年根据生产研发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提炼研究课题,以项目形式组织研发人员、研究生导师和进站研究生开展研究。”该公司技术管理部部长高佩说。在研究生工作站建设过程中,省内各高校和设站单位一直着力探索形成“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成果共创、人才共培”的共同体。协同育人模式下,专业型、实践型研究生通过在站学习实践,形成科研成果,最终留在企业工作,成为高校与设站单位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近5年来,南瑞与高校累计联合培养硕博研究生500多名,30%以上毕业生留在公司继续工作。”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教培中心主任庄韶宇说,公司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探索实训式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硕士研究生定向培养模式、校企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研究生培养机制,同时配套设置25项管理制度,选配优质师资、开放生活场馆、发放实习津贴。优质的工学环境配套校企联合开展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研究,让在站研究生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南京邮电大学,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定期发布,围绕大信息学科知识链对接移动、电信、华为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鼓励研究生申报进站。“每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研究生约500人进站实践,参与200多项企业课题,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留在企业就业。”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蒋国平说,研究生培养融入企业研发环节和全省产业技术进步链条和发展未来,学校借助企业项目科研攻关,同时为企业输送人才,可谓双赢。“袁简同学进站时,我和她商讨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她参与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方法的研究和软件开发。后来她留下来作为我的徒弟继续参与工作,这是工作站培养人才的‘成果转化’。”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综合能源公司总工程师钱康说,在站时,他以技术研发为主、参与项目为辅,逐渐提升袁简的工程实践能力。袁简入院工作后也成功申报了多项行业相关奖项,为企业带来长远效益。 本报记者 王 拓

攻之

这3所林业大学社会认可度最高,两所是211,两所位于古都!

在我国林业大学中,有3所林业大学很突出,这三所林业大学无论是历史沿革、所处位置、社会认可度都要强于其他林业大学。这3所大学分别是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1、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著名的“学院路”,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首批“211”工程院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北京林业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2017年,林学和风景园林学两个学科入围“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这两个一流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评估中为A+,林业工程为B,草学为C+,城乡规划学为C-。2、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南京林业大学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学科建设方面,南京林业大学拥有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林学、林业工程为A+、风景园林为A-,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3、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位于美丽的冰城——哈尔滨,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高校,设有研究生院。东北林业大学学校前身东北林学院,创建于1952年,以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为基础建立,1985年,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拥有林学、林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植物学、生态学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林业工程为A+,林学、风景园林为B+、草学为C+ 。2017年林学、林业工程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除了这三所林业大学外,我国还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林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几所与林业相关的大学。但就林业学科而言,北林、南林、东林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最高,这三所林业大学都入选了“一流学科”建设。北林、南林分别位于古都北京、南京,地域很好。北林、东林是“211”工程院校,身上带有的标签好。

南京林业大学公布复试分数线!竞争同样激烈!

4月29日,南京林业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基本成绩要求其中,单科线全部参照国家A区划线。在目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农林类的国家线一般来说看起来比较低,但是实际上参考南京林业大学公布的考研初试分数线来看,南林的王牌学院“林学院”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达到了394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达到了364分,可以说是竞争十分激烈的,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好考,也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分享,每天不定时更新考研那些事!(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零距离

这个小伙很优秀,从南京林业大学走向哈佛,有啥秘诀?一起看看!

午休时间的化学实验室里,安静得只有键盘敲打的啪嗒啪嗒声。唐国胜的日常生活便经常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从八点半到晚十一点,常常在实验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初次见他,戴着一副银边的眼镜,穿着一身白色的实验服,谈吐轻松而流利,似经验丰富的学长,又似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个整日与实验为伴的大男孩,今年获得了我校“十佳研究生”的荣誉称号和去哈佛医学院访学两年的良机,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报记者经三次采访,了解了他本人的励志故事,以飨读者。“我不是学霸但我一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和其他的学霸相比,唐国胜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着丰富而优秀的就学经历。从小调皮捣蛋又不爱学习的他,自小学开始成绩就在班里垫底,甚至在小升初的时候有过辍学的念头,高考又遭遇了落榜,复读一年才考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但即使是升入了大学,唐国胜对于未来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不像班里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一样整天扎进图书馆里,而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依他看来,他不是学霸,但他一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论学习,之前我真的不优秀,所以就想在别的方面先丰富下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唐国胜坦言。本科毕业后,唐国胜继续攻读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在研究生课余时间,他不仅完成了跟自己的毕业有关的课题,还协同导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的部分实验,帮助同门师弟师妹们解决实验上的难题。通过这样的锻炼,他发现,比起书本上的知识,他更喜欢做实验,喜欢自己动脑思考,勇于实践。于是,由实验萌生的兴趣让他坚定了搞科研的决心。他始终坚持“早八晚十”的工作时间,就算是周末,他也经常选择在实验室里度过。做实验、写文章、写专利,他总是实验室最晚走的那一个。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精通实验室里几乎所有的设备,不光限于使用,连维修工作他都包了。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硕士期间,他发表了7篇论文,授权8项专利,并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些成果给了他科研的信心,但研途并非就此一帆风顺。由于英语这块难啃的骨头,他梦想考入中科院读博的愿望破灭。这一打击让唐国胜挣扎了很久,“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富裕,当时就想着直接工作算了。但心里还是放不下,还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唐国胜最终决定,继续备考一年。但由于英语基础太差,唐国胜在英语学习上花的功夫是其他同学的几倍。背单词打卡,他从未间断过一日。难懂的英文文献无论多枯燥,他也总是熬灯夜读。虽然过程很煎熬,但他觉得还是值得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啊,特别是想继续深造的同学。”回忆起那段经历,唐国胜笑言。创新“各异向微球”制备方法引入生物医学领域有人生来就天赋异禀,有人靠后天努力获得成功。显然唐国胜是属于后者,并且他人生目标的确定和一般人相比还晚了一些。“其实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你有那个决心,只要你肯努力,总会有回报。”唐国胜说。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拼搏,虽然与中科院的博士专业擦肩而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南京林业大学。“来南林是因为博士生导师领域内的高水平研究吸引了我,同时在南林,我认为我能凭自身实力获得更多出国科研的机会,这是我最终选择南林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国胜说。硕士期间,唐国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产物化学,经历了硕士期间3年的锻炼,他有了清晰的科研思路和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但他并不想因此踏步不前,所以他在读博期间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科研方向。在接触了多面各异向材料的科研方向以后,唐国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了解了该领域内的前沿科学问题以及目前制备“各异向微球”的方法上的不足。他发现,在传统制备多面各异向微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光引发剂、交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材料,这大大限制了微球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因此唐国胜思考,能否建立一种全新的绿色策略来制备各异向微球并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呢?由此,他确定了研究方向并开始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由于实验室前期没有该方向的研究基础,也没有更多的文献可以参考,唐国胜需要进行很多的探索性实验才能取得相关突破,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我而言,习惯了硕士期间半年左右就能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所以在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科研成果的情况下,信心也会有点动摇。”看到周围的同学都陆续发表了文章,唐国胜的心里虽然着急,但总是不忘给自己加油鼓劲。他反复不断地查阅资料,尝试实验,找出不足之处,慢慢加以改进。他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早八晚十一”的工作强度,终于用两年的时间获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唐国胜的研究论文《Gas-Shearing Fabrication of Multicompartmental Microspheres:A One-step and Oil-Free Approach》首次提出了“一步无油气体辅助策略”制备多面异向微球。考虑到生物基材料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可降解等优良特性,该研究结合生物基材料,制备了一系列生物基(主要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各异向微球。鉴于目前技术仅限于六面异向微球的制备,该研究建立的利用气体辅助制备各异向微球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制备八面异向微球,且表现出了超高的生物相容性,不仅可构建“磁性微机器人”,还能实现多种细胞的有序组装和任意编队,在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最终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高达12.4)上,相关媒体都对唐国胜的成果进行了报道,与此同时,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也抛出了给他提供两年访学机会的橄榄枝。唐国也表示,在哈佛期间,他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开展在器官芯片和3D打印方面,最终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医学。家庭是他坚强的后盾基于该成果,截止目前,唐国胜已发表SCI收录文章10篇,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40。申请专利15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但唐国胜的成功更是有着“九曲十八弯”的跌宕起伏,他不像其他的学霸一样,自小就热爱学习,拥有秉异的天赋,他也没有太多的特长爱好,最多是在睡觉前看看喜欢的篮球比赛视频罢了。对于他来说,真正推动他的力量,除了自身的加倍努力,就是来自家人的陪伴与鼓励,这给了他极大的动力,一直坚持在喜欢的路上走下去。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庭是唐国胜坚实的后盾。他父母始终肩负着他和哥哥两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即使唐国胜少时成绩不好,他们也始终坚持借钱为他交学费。“最后那么拼,说实话,有父母的原因吧,这些年他们都辛苦了,我也要懂得感恩,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谈起自己的父母,唐国胜眉宇间有些担忧,若不是少时父母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来供给他的学费,或许他当时早就放弃了学业。此外,家中的妻子也是他心中的惦念。唐国胜与他妻子自大学时期就认识了,趣味相投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唐国胜告诉记者,在他几次想要放弃这漫长的科研路,选择赚钱养家时,是妻子告诉他不要放弃,伴随他从吉林到江苏,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始终陪伴在他身边,默默地支持,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如今的唐国胜在生物医学领域内有了突破性的成果,也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未来人生的路上还会有很多未知数,但过往的经历让他相信,坚持一定会有回报。对于自己的未来,唐国胜坦言他想留在高校当老师,继续做科研。他就是这样,沉着、努力、不浮躁、不气馁,不忘初心,坚持到底,最终向自己的梦想一点点靠近。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报》第689期 整理:全冰冰、蒋学飞 排版:姚力仁

周繇

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这几所“985”被“211”悄悄超过!

我们国内高校众多,各个省份都分布着高校,其中我们常说的“985”院校和“211”院校可以说是国内的优秀院校,每年能考上的学生也是比较少。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份高校的排名和研究生院的排名,每年的排名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会特别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榜单,都有哪些高校上榜!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份研究生院排名,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发布的。他们已经连续16年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其中都会包含研究生院的排名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榜单,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说的是清华和北大,却很少听人提起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在各种大学排名榜单上却频频出现,报考热度和难度都很大。为什么这所大学会有这样的实力?其实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和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均是出自这所学校,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研究生院的排名,它会排到榜首。这所学校是在2012年6月才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而且之前也是不招收本科的,所以我们以前很少听说这所院校也是有原因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生去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其中包含了很多“985”和“211”的同学,该所院校的科研实力确实吸引了大批的考生前往。在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基本上还是我们所说的“985”院校,不过有这么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表现比较优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这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暂时排在了几所“985”院校的研究生院前面。当然也并不是说后面的这几所“985”不好,之所以能够成为“985”是有原因的,实力当然不容小觑。而上面所说的这几所“211”院校,近些年发展的确实比较好,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这些院校都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君子殉名

南京林业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经验总结|考研心得分享

南京林业大学工业设计考研经验考研结束至今,收到不少小朋友的询问,同专业的不同专业的,关于公共课的关于择校的、关于制图的。我理解这一阶段的选择困难以及迷茫,因此写一篇经验贴望能给予大家帮助,也是对自己考研路程的回顾。关于自身的一些情况:我本科专业工业设计,报考的为南京林业大学家居院的工业设计工程(专),初试成绩424,政治72,英语79,制图137,史论136。没有短腿的科目,但估计也没有单科优异到第一的成绩,更多的是做到一个均衡。首先说一下择校吧,对于我自己来说,如果择校起初我已经选择求稳转而放弃了一些985名校,那么更多地,我会去关注学校师资力量,对学生发展的帮助以及它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资源优势。家具这个方向和南京这个城市基本上就敲定了我的选择,更何况南林的家具专业在全国排名靠前。还有一个对我来说比较重要的原因,因为个人一直都是属于理科性思维比较好的那一种,相对于纯设计其实更喜欢一些逻辑性的东西,当时对于考手绘是比较抗拒的,所以在看到南林可以选考制图和数学的时候很兴奋。南林适合工设考的应该有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的家具设计与工程(学硕)工业设计工程(专硕)【新增了一个考数学的林业工程】和艺术设计学院的工业产品设计等。我所考工业设计工程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二、设计制图(或选考数学二)和工业设计史(或选考家具史)总体的时间安排:不建议把战线拉得特别长,当然,如果你能做到心态平和和松弛有度则另说,考研期间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倦怠期,浮躁和吃力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状态,要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最重要的是做到不要放弃。我自四月左右确定了报考院校之后,其实一直没有什么学习的进度,更多的是讯息的收集,来自学长学姐的和各大网络平台。暑假之前只开始了英语,七月开始自己琢磨设计制图那本书并开始画比较基础的习题册,七月中旬在跟进前两门的基础上开始抽时间看政治视频的讲解,十月以后才开始的史论(比较迟了,后面会讲并不建议这样做)。对于到12月份的考试前的剩余时间,规划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可以划分月计划周计划,并且每天坐在桌前的第一件事可以选择定一下今日待办。待办事宜会给人动力和略压迫,避免一天学习之后感觉自己无所收获也避免对某一科目用力过猛而忽略了其它。各项科目建议:【英语】英语算是我开始的最早的一门,最基础的肯定是单词量的积累,个人四月开始刷朱伟的恋练有词,边看他的视频边做笔记,并没有刻意地去背单词,但是刷过一遍之后再去看阅读就能或多或少猜到词意。七月为了加强记忆,用百词斩把核心词汇又刷了一遍,同时期做97-04年的阅读打底。看过唐静的翻译看过唐迟的阅读看过王江涛的作文,这些经验让我告诉你们,可以把英语分题型练习,但是不要让看视频成为你学习的全部,看几篇抓住一些要领和套路就可以开始自己练习了。英二的真题很少,且刷且珍惜,总的来说,真题刷过3-4遍,第一遍抽出生词,第二遍做精读,第三遍挑着做精翻,个别年份做整篇的模拟。关于完型,经历过10年错8个的崩溃,经过练习也可以稳定在错4个左右的状态。作文我最后一周跟着刘晓燕整理了一篇属于自己的万能模板,在考试之前并没有自己写过作文。我比较相信的一点就是不建议去做模拟题,不要打破做真题的严谨。【政治】政治主要靠理解为主,个人看过王吉和徐涛的讲解,提纲出来之后用的是徐涛的小黄书,背大题只背了肖四。十月末的时候我开始整理史论的论述题,当时觉得答题思路上有些吃力,一度觉得自己史论可能只能拿个110的水平,因此预备在政治上拉回一些分数,所以下了点功夫。关于政治的建议,一个是多刷选择题,不为其它,单为了保持做题的感觉,选择题是积累零散知识点的直接方法,题源建议就是肖的一整套和真题。二是讯息的积累,17年有十九大,很多消息都要及时更新,这时就要训练自己耳听八方的能力,不要吝啬分享,更要学着分类积累,虽然个人只背了肖四的大题,但是将很多老师的押题都看过,常见的题目也会记答题的要点,以至于在看到题目的时候不会慌乱,有话可写。【设计制图】专业课一在设计制图和数二之间选择一项,按照往年多数考生的选择,制图相比较而言更容易拿分,大量的练习之后得到的回报也会更多。整张卷子的题型一般为三视图、剖视图、轴测图、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图。个人从七月开始准备制图,先是花了两天左右的时间去琢磨参考书上的技巧和要求,然后从最基础的习题册开始绘图。因为学过机械制图还有延用着直系学长留下的制图工具,所以在一开始工具的用法相比于没有学过制图的伙伴可能少走了一些弯路。七月的时间将习题册和题库基本都摸了一遍,八月九月加强练习制图速度给自己计时,并将题库含圆的三视图抠出来一个个画轴测图,每天制图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十月之前真题也过了不止一遍,第一次做整套真题的速度大概是2个半小时以上,觉得自己很多细节都有问题,但是又摸不着头脑。国庆对我个人的制图是一个很大的转折,当时报了卓尔谟国庆的南林专题班。报班的初衷是自己的制图在提速之后确实欠了火候,听过琦姐在Q群开的公开课,对琦姐的讲解和指导感到特别的信任和亲切,卓尔谟又是第一个开南林专题班的。被仙女琦指导的每一天都是惊喜,知道了很多规范和技巧,比如线条的连接、灭点的找法、更简易的画法以及如何在条件给的不充足的情况下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记得很清楚的是琦姐说学制图的时候很忌讳自己蒙头画,一定多交流,看到别人才能明白差距和应该努力的点。十一月以后画图就没有像之前那么频繁,但是也会隔两天一套卷子以保持手感。关于报班的建议是有条件的话建议被指导建议面授。【史论】工业设计史相比于家具史零碎繁多的知识点要容易得分,只有何人可老师的那本。本人开始史论比较迟,正式开始是国庆之后了,当时跟着国庆班授课的学长将时间线理了一遍,那个时候有的小伙伴已经比较熟悉了,随即有了紧迫感。自己看了书赶紧整了一遍然后直接开背资料,到考试之前反反复复大概也背了5遍左右,背到第三遍时候尝试默写词条和整理简答和论述。我是那种对默写有强迫症的人,漏写一句或词句对不上就会很难受,这样真的很拖时间,所以建议准备要趁早。我的史论可能要受益于给我投掷资料的各方伙伴,不仅是何史的资料,还有尹定邦书中关于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内容在答题时均有用到,也许院校不一样,但是史论的答题技巧均可借鉴,总之要多交流。最后,感谢一路给予帮助的大佬们,督促、鼓励和给我疯狂投食的小伙伴们!同时希望能帮助到正在匍匐前进的19考研的你们,因为走过所以明白同伴有多重要,明白这些日子终不辜负都会化为值得。愿披荆斩棘所向披靡,毕竟,该是你们的时代了!在学习中的一切投入在成功后都是浮云,考学是一条艰难的路,所有的过程都无人看到,唯有结果是确定的,如果希望这个结果是100%通过,那么小美院将是唯一选择。(二战三战不可怕,却不可取,一年投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时间,时间是无法用价值衡量的,衷心希望可以一战登岸!)本篇内容由小美院搜集整理,小美院清华毕业生团队专注美术、设计、电影、戏剧等考研 研究培训仅供参考,最新信息请于各高校官网查看,部分图文来自网络,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私信。

始用四达

南京林业大学宿舍装上小视人脸识别宿管系统

通过人脸识别鉴别身份,允许住宿学生和相关老师进入高校宿舍楼,将“闲杂人等”排除在楼外。小视科技这套以人脸识别为核心,结合数据分析挖掘的智能化宿舍管理系统在各地高校落地已有数月。12月,这套守护校园安全的智能系统也进入了南京林业大学试点运行,为构建“平安校园”担起重任。2017年以来,这套为辅助高校宿舍管理,打造“智慧高校”而搭建的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就在全国各个校园落地亮相。小视科技高校宿管系统对宿舍内外人员展开针对性管理。通过人脸识别,对进入人员身份认证,作为宿舍通行依据,避免了传统管理中的代刷卡、人员尾随等现象。同时结合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以出入时间、人员身份、人员属性等维度进行分析,以更科学的手段治理长期不归宿舍、长期滞留宿舍、收容外人住宿等乱象。

虎姑婆

重大突破!南京13项科研成果获国际关注!

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在科学创新的进程中,学术论文的撰写发表是反映基础研究进展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高校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南京林业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频频出现在国际期刊上。本期推送,就来了解一下南林这一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那些硬核科研成果吧!南林化工院黄超伯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上发表综述文章今年2月,南京林业大学化工院黄超伯教授在国际材料领域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译名《先进材料》,影响因子25.806)发表综述文章"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to Combat Counterfeiting of Pharmaceuticals:Currentand Future Problem Tackling"。黄超伯教授和比利时根特大学Stefaan C. De Smedt教授为通讯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单位。近年来,随着贸易全球化和在线药店的快速发展,假冒伪劣药品在全球范围快速蔓延,这不仅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而且严重扰乱药品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黄超伯教授团队和De Smedt教授团队近年来围绕药品防伪的生物基材料和技术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已取得系列高水平成果。该文章围绕传统的分析检测技术、外包装防伪技术和药物原位防伪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774060, 216440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子课题(2017YFF0207800)和欧盟H2020研究基金(61)的支持。南林付宇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和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发表科研成果南京林业大学付宇教授团队一直从事生物质资源的高附加值利用和仿生智能界面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尤其基于功能化生物质基元体和高分子的复合来发展多组元多功能耦合的新体系,从而探讨其在环境、能源、力学功能领域的应用,满足日益增长的材料的功能和性能需求。先前团队开发出一种绿色离子液体功能化纤维素的路径从而调控聚氨酯力学性能和赋予多重功能性(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8, 6, 17457-17472.)。今年,该团队受仿生思维启发,基于液相冷冻相分离共组装技术来发展可控的内在拓扑形貌和可设计表面形态的二元结构的一体化策略来解决表面形貌的成型困难和应用中的表面形貌的不稳和性能可靠性等的矛盾。并采用高效机械化学策略,原位纳米和功能化纤维素作为结构和形貌操控单元与聚氨酯进行组装;通过冷冻模板技术,调控冷冻工艺,实现了在功能聚氨酯气凝胶表面复刻Salvinia minima微观结构。并且对这种多元可编程的功能聚氨酯气凝胶进行了功能的探索,阐述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由于内部层状网络结构和表面仿生形貌的协调作用,该功能气凝胶依旧保持较好的压缩回弹性能(90.7%回复率),并且具备稳定的超疏水性质(153°)、优异的自清洁功能、较低的导热系数和杰出的吸油能力(60.2g/g)。该工作为开发新型具有仿生多功能结构表面的气凝胶提供了新思路,可用来设计复杂的多层结构从而满足多功能应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2020)。以上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J. Mater. Chem. A. 2018, 6, 1745717472.) 和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上。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蔡晨阳,通讯作者为付宇教授。以上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770608),江苏省特聘教授基金(苏教室 [2016]20)以及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编号:KYCX19_1087)的支持。《德国应用化学》刊登南林研究生在非平面芳香化合物领域研究进展今年,南林化工学院张纲教授课题组在化学权威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2.257)发表了题为"A Nanoboat with Fused Concave NHeterotriangulene"的科研论文,从新的视角探索了新颖大曲率分子碗的合成,对独特结构的杂分子碗合成及其性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南林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周乐咏为论文第一作者,张纲教授为通讯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该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碗状氮杂三角烯的面,将两个吖啶酮分子与一个苯环融合得到了具有大曲率、纳米船形结构的非平面分子,发现了船底刚性苯环结构由于分子内张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并通过理论计算对船形分子翻转过程、翻转能及分子前沿轨道等进行了分析。期刊审稿人对该研究成果给予"Hot Paper"的评价。该研究工作得到江苏省特聘教授科研启动项目的资助。南林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发布首个高质量染色体级别簸箕柳基因组今年,南京林业大学尹佟明教授课题组在《Horticulture Research》发表了题为The chromosome-scale assembly of the willow genome provides insight into Salicaceae genome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课题组完成了首个高质量染色体级别的簸箕柳参考基因组。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的韦素云博士为本论文的第一作者,尹佟明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的支持。该研究综合利用三代PacBio测序和Hi-C技术,获得了一个高质量染色体版本的簸箕柳参考基因组。新组装的簸箕柳基因组大小为356 Mb。Contig N50为263,908bp ,是先前版本的65倍,注释了36,937个蛋白编码基因。95.29%的簸箕柳基因组序列能够挂载到19条染色体上。新组装的簸箕柳具有更高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将更有助于杨柳科物种比较基因组的研究,并为木本植物研究提供了高质量的基因组资源。国际权威期刊《Small》刊登南林化工院学子研究成果如何对食药品进行安全防伪,一直是学界和业界研究、关注的焦点。今年,国际权威期刊《Small》在线发表了题为"Faithful Fabrication of Biocompatible Multicompartmental Memomicrospheres for Digitally Color-Tunable Barcoding"的学术论文(影响因子10.85),对食品、药品的防伪提出了一种新型策略。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生唐国胜和本科生陈龙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哈佛大学医学院Y. Shrike Zhang教授和化工院黄超伯教授为通讯作者。黄超伯教授团队经过两年的实验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基于气体辅助、颜色可调控的编码微球制备方法,通过这些多色的"微球条形码"可实现对食品、药品无污染、安全、绿色防伪的目的。化工院"梁希班"大三学生陈龙说,"眼下,全球制药巨头都在加速对新冠肺炎疫苗的研发,由于我们制备编码微球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直接加入液体药物中进行防伪,具有分离和读取方便等优势。"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流学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南京林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三基色构建具有磁响应性10面编码微球(标尺均为400 μm)南林化工院荆宇教授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评述文章今年5月,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荆宇教授以第一作者身份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Thomas Heine教授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译名《自然材料》,影响因子38.887)上发表题为"Making 2D Topological Polymers a Reality"的评述文章。文章重点讨论了二维材料晶格结构与电子学特性之间的联系,同时指出电子结构的合理设计,即所谓的能带结构工程,对于二维聚合物也是可行的。南林青年教师在《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综述文章今年6月,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杨小飞教授团队在材料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译名《先进材料》,影响因子25.809)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Conjugated Polymers for Visible-Light-Driven Water Splitting"的综述文章。南林理学院青年教师赵呈孝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杨小飞教授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张铁锐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从设计和合成光催化分解水的共轭高分子科学问题出发,全面介绍了基于不同种类共轭高分子的新型光催化材料在分解水产氢、产氧和全解水反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南林青年教师在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上发表研究论文今年10月,南林理学院杨小飞教授科研团队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7.398)在线发表了题为"Energy Manipulation in Lanthanide-Doped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for Tunable Dual-Mode Luminescence toward Advanced Anti-Counterfeiting"的科研论文。团队成员、南林理学院丁明烨副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南林杨小飞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学曾海波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南林理学院杨小飞教授团队提出一种构建双模式荧光体系的设计策略,通过利用核壳结构界面上的能量传递过程和稀土离子的交叉驰豫机制,在纳米尺寸的能量传递中实现了多种稀土离子的上转换和下转换发光光谱的精确调控。这一发现为稀土纳米晶特种发光功能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展示了更易操作、更加保密的防伪应用。同时,该研究有利于在纳米尺度上理解和调控稀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发光行为,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稀土发光材料提供了研究思路。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林业大学杰出青年基金、南京林业大学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以及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资助。南林教师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研究论文今年10月,南林化学工程学院蔡灵超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Ian Seiple教授在兰卡杀菌素家族天然产物的结构修正以及全合成领域取得突破,在化学类权威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15.73)合作发表了题为"Molar Approaches to Lankacidin Antibiotics"的研究论文。蔡灵超教授为论文第一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论文首先完成了对兰卡杀菌素家族成员2, 18-seco-lankacidinol B和iso-lankacidinol的全合成,通过结构解析发现它们结构间的差异;研究团队借助1D和2D核磁并结合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再合成了其他非对映异构体,并最终完成了对结构的修正。实验发现,兰卡杀菌素类天然产物结构的不稳定性源于4位的活泼氢并尝试在4位引入双甲基结构,成功提高了兰卡杀菌素全合成产物衍生物的结构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可为兰卡杀菌素家族天然产物后续的构效解析及全合成方法提供基础和指导。南林科研团队在无标记质谱采集模式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破今年10月,南林生物与环境学院朱福远教授团队在无标记质谱采集模式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相关科研成果分别在Cell子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影响因子:14.416)和生物技术类权威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影响因子:14.343)上发表了题为"Quantifying plant dynamic proteomes by SWATH-based mass spectrometry""SWATH-MS-Based Proteomics: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s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朱福远教授分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南京林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朱福远教授团队通过优化植物蛋白提取方案(兼顾可溶性与非可溶性蛋白)和基于质谱技术的数据采集策略(保证低丰度蛋白的检测),首次成功将SWATH-MS应用到植物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其研究成果是南林植物学科在植物功能蛋白质组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对于后续植物热点组学研究具有技术支撑与指导意义。上述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林业大学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以及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资助。南林化工院博士生陈先枭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论文今年11月,南林化学工程学院博士生陈先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Alkyl halides as both hydride and alkyl sources in catalytic regioselective rective olefin hydroalkylation"(DOI: doi.org/10.1038/s41467-020-19717-6),影响因子为12.1。该项研究是在化工院饶卫东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Koh Ming Joo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并得到了"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PNFD)、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项目(PAPD)以及南京林业大学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的资助。该研究以氨基喹啉作为导向基团、卤代烷烃同时作为氢源和烷基供体、廉价金属镍为催化剂、金属锰为还原剂,开发了一种新颖高效的烯烃支链选择性氢烷基化反应。该策略无需额外的氢源或酸碱添加剂,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耐受性良好等优点,并且对远端烯烃(n = 2, 3, 4)的烷基化效果同样出色,具有优异的β-区域选择性。该研究将发展的方法学应用于一系列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及药物分子的结构修饰及化学全合成,提供了一些药物分子前体的制备新途径,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南林理学院青年教师今年11月,南林理学院青年教师相波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纳米能源领域顶级期刊 Nano Energy发表研究论文"3D Porous Polymer Film with Designed Pore Architecture and Auto-Deposited SiO2 for Highly Efficient Passive Radiative Cooling"(IF=16.602)。该文章从三维结构设计入手,提出将三维孔结构和定向富集无机球形颗粒的优势集于一身的设计理念。基于该设计理念,采用倒相法结合自沉积制备新技术,成功制备出以醋酸纤维素(CA)为骨架的辐射冷却型复合纤维膜。该研究报道的制备技术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这种材料在应用中不仅能够自支撑,还能够像涂料一样,在各种不同的基体材料(如金属、木材、塑料、纤维布料等)表面沉积,从而达到高效降温节能的目的,因此在建筑节能、可穿戴降温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该工作为高性能辐射冷却型被动降温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物理专项、中国博士后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以及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资助。南林杨树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杨树在全球广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之一,但是杨树飞絮导致的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通过克隆控制杨树雌蕊和雄蕊发育的基因是实现不飞絮杨树品种培育的基础科学问题。今年11月,南林杨树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研究成果"Evidences for a role of two Y-specific genes in sex determination in Populus deltoides"(IF=12.1)。该项研究为培育不飞絮、少花粉的美洲黑杨新品种提供了原创性成果。南林杨树课题组通过对美洲黑杨雌、雄花芽进行长期地动态观察,对其性别决定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在其性别决定区发现了Y染色体特异的DNA片段,证实美洲黑杨性别决定系统与人类一样,属XY性别决定系统。研究结果显示,美洲黑杨雌株只有FERR基因,所以雌花发育,而雄株虽然含有FERR基因,但该基因受到Y染色体特异的FERR-R基因抑制,所以在雄株花序中雌花不发育。因为FERR基因的表达有时空特异性,只在雌花分化的早期表达,所以通过基因编缉技术可以敲除该基因,解决美洲黑杨雌株的飘絮问题;而针对MSL基因的编辑,可以减少花粉污染。该项研究得到科技部"十三五"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资助。南林林学院薛良交教授为文章第一作者,青年教师吴怀通、陈赢男、李小平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Deborah Charlesworth和南林尹佟明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FERR与MSL基因对雌蕊和雄蕊发育调控的转基因功能验证一次次科研成果发表的背后,凝聚了南林人的汗水与付出。当2020的脚步渐行渐远,那些让我们曾欢呼雀跃、为之振奋的高光时刻,已经被刻录成专属光盘存在心间。2021的南京林业大学必然会更加灿烂。南京林业大学

龙娃

他是南京林业大学的科研新星,发表多篇SCI论文,来自湖北黄冈!

温和的话语,新颖的观点,理学院年轻的杨小飞教授言谈举止中透出来的稳重与成熟,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充满智慧的视角,领先同行的研究领域,助推他一步步成为清洁能源转化和催化领域的科研“新星”。找准定位,海外求学筑起知识殿堂来自闻一多的故乡——湖北黄冈浠水县的杨小飞,出身于教师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大学开始,他便立志要继续攻读研究生。2001年,杨小飞考入上海师范大学攻读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借助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文化交融的优势,在牢固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他经常参加学校英语角举办的活动,并积极与外国留学生沟通交流。这不仅提高了英语水平,还拓展了他的眼界。这番经历,让杨小飞萌生了留学国外的想法。硕士三年,他勤学苦读,发表4篇SCI论文和5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并于2004年成功获得英国政府海外研究生奖学金计划(ORSAS)和英国利兹大学全额奖学金资助。2005年初,杨小飞远赴英国来到利兹大学化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硕士期间研究纳米材料的他,因为博士科研工作需要,在前两年需要开展大量的有机合成实验工作来制备新型液晶材料。“这个跨度极大的转变对我来说是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机遇,让我能有机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杨小飞介绍,有机合成实验步骤繁琐、材料合成难度大、起始原料价格高,最终产物要求纯度高。经过两年辛苦的工作,杨小飞在实验室成功合成出高纯度新型盘状液晶化合物,后续又系统开展了该系列液晶分子的自组装行为研究和利用液晶分子模板化制备纳米材料的创新工作。2008年,厚积薄发的杨小飞完成了字典般厚度的博士学位论文,并于年底通过答辩,2009年4月被利兹大学授予哲学博士(PhD)学位。着眼前沿,科研创新结出累累硕果博士毕业后,杨小飞来到江苏大学工作。2012年入选江苏大学首批青年学术带头人培育人选,2015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对象,2017年因业绩突出破格晋升教授。2018年,杨小飞作为高层次人才被我校引进到理学院,并牵头组建研究团队。“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且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杨小飞介绍,基于此,他将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清洁能源高效转换技术与先进功能材料设计开发两个领域。目前其团队正在开展的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基于清洁太阳能的光催化分解水材料;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材料;多功能水处理材料与技术;生物质材料的仿生功能化及高效利用等课题。面对记者对太阳能光解水的疑问,杨小飞给出了专业而又易懂的解释:“自然界中,绿色植物借助光能和叶绿素,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葡萄糖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最好榜样,如果科学家能设计开发出类似于叶绿体的‘人工树叶’材料,能源危机或许就能得到根本性解决。”目前,课题组在此科研思路的指引下,正在不断探索能够在太阳光照射下高效稳定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新型催化材料。“我每周都会抽出固定的时间来查阅文献资料。在阅读学术论文时,我除了关注别人文章中解决的重要科学和技术问题之外,更喜欢去思考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及我们可以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正是由于杨小飞独特的视角,和对前沿科学的孜孜以求,帮助走上科研征程的“快车道”。在他的带领下,课题组科研工作进展顺利、成绩喜人。课题组成立两年来,先后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南京林业大学杰出青年基金、南京林业大学标志性成果培育项目。不仅如此,他本人也成果丰硕。2018年至今,杨小飞以通讯作者身份在Advanced Materials, Nano Energy等知名刊物发表一区SCI论文14篇,二区SCI论文9篇,其影响因子10以上SCI论文8篇,7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4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近年来,鉴于他在光催化材料领域的重要贡献,曾先后受邀在新材料国际发展趋势高层论坛-优秀青年科学家论坛、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等作学术报告。因材施教,率先垂范引领高质量发展杨小飞牵头组建的清洁能源转换与功能催化材料课题组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发展势头良好。“我们课题组整体氛围非常好,大家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介绍说,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6名年轻的博士先后加盟课题组,大家既各有专长又分工协作。杨小飞要求团队青年教师在没有教学任务和出差等事务情况下,早上8:30前必须到办公室上班。但是每天早上,当别的老师推开办公室的门,总能看到他已经在伏案工作。“作为团队带头人,我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为整个团队开展工作带个好头。”他说。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杨小飞对待学生更是尽职尽责。“杨老师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一直以来对自己要求都很高,对我们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总是在我们最艰难快要放弃的时候给我们加油鼓劲,给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重拾信心。”博士毕业现在已经在同济大学工作的学生秦洁玲这样评价。杨小飞要求学生对研究工作要有明确的规划,找好自己的创新点并确定自己的预期目标。“我会对学生分类指导,按照每个学生的兴趣、特点分配不同的科研任务。”杨小飞对学生不仅因材施教,而且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和发表学术成果要求很高。近5年来,杨小飞指导的研究生有1篇学位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3篇论文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不仅醉心于科研,杨小飞也同样热爱生活。他热爱羽毛球、排球、足球等运动,也烧得一手好菜。如今的杨小飞已是一个4岁孩子的父亲,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对于未来,杨小飞充满憧憬:“我希望在领导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将课题组建成为在清洁能源转换与功能催化材料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在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青年创新队。”作为一名踏入不惑之年的青年教授,杨小飞用自己的行动和精神,做出了诠释。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文案:李瑞千 王溪佳 排版:李潼 孙萍

九经

「新闻传播考研经验」南林大395学硕高分!专业课130+独家攻略!

新传新传,薪火相传。当新一批追梦者踏上研途时,上一届学长学姐的高分上岸经验和血泪教训会是必不可少的助力。随着20级同学的拟录取结果陆续出炉,木铎新传一年一度的【状元锦囊】栏目也重新开张啦。我们会邀请到今年各院校高分上岸的学长学姐,为21级准师弟师妹们送上新鲜、详细、热乎的经验贴。今天的分享者是以395分考取南京林业大学新闻传播学学硕的肉肉学姐。她认为万事无捷径,不论是新传还是其他什么专业,都绕不开“日积跬步,日拱一卒”这八个字。小铎提示:肉肉学姐的专业课分数达到了259,这离不开她对实务题反复练习和定期参与模拟考试的坚持。另外,她还为大家推荐了超实用的论文高中低框架法和热点知识细胞分裂法,教大家如何把大咖论文为己所用,快来看看吧。作者 | 肉肉学姐成绩 | 2020南京林业大学学硕初试第三,395分日积跬步,日拱一卒!——2020南京林业大学学硕考研经验初试分数395,专业课259,总排名3。我本科就读江苏师范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二期间在做关于乡村纪录电影的大创项目时,偶然接触到新传理论知识,从那时起,我开始沉迷于阅读图书馆每月更新的《现代传播》期刊杂志,发现自己对新传的兴趣其实远远大于广电。后来我还学习了乡村传播和环境传播,自此,我和新传算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另外,我想要换一个环境继续读书,所以最终选择了南京林业大学新传学硕的传播社会学方向。我的新传考研经验总结来说,无外乎八个字:日积跬步,日拱一卒。英语打好单词地基,建立自己的做题技巧我的英语底子不好,英语一只有60分。在XDF学习期间没能消化好老师讲解的做题技巧,后期自己刷题的时候又没能形成自己的做题方法,做题速度也没练出来,非常建议大家多刷几遍真题,用好做题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做题方法,后期还要多模拟练速度。首先,打好单词“地基”。在背单词的时候,建议形成串联思维,例如在背相同词根的单词时运用“前缀-词根-后缀”的方法;或者运用词性方法,如“动词—形容词—副词(—反义词—近义词)”,背1个单词就能同时记住5-6个单词。在刷前几遍考研英语真题时,可以用铅笔画出陌生性单词和模糊性单词,等刷完卷子后按照上述方法把单词整理在单词本上反复背(很多重点单词会在几年里重复考察)。其次,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和时间分配。因为考研英语题量较多,我个人基本上做到第二篇阅读理解大脑就非常累了。所以,我建议合理安排做题顺序,让大脑在不同题型间转换,保持思维活跃。我的做题顺序是大小作文(35mins)→AB阅读理解(30mins)→翻译(15mins)→CD阅读理解(30mins)→新题型(15mins)→完形填空(15mins) 【因人而异哦~】政治得选择题者得天下政治79分,跟了新东方+小白政治+徐涛+肖秀荣。7-8月我加入了封闭营,建议在刷题时一定要总结题干关键词的搭配,如“根本xx”大概率选含有“人民”的选项。同时,反复回看错题,加深知识点的印象。9-10月我开始二刷肖秀荣1000题巩固记忆,同时利用小白政治小程序刷市面上其他机构的题。11-12月利用早上洗漱时间和睡前时间听徐涛的喜马拉雅(给自己洗脑!!)。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背肖四肖八(我一般选择在8-9点背,因为政治在早上考),然后刷英语刷累了就翻翻徐涛的时政小黄书~专业课131+125信木铎,得永生专业课是最最最重要的环节,毕竟300的分值~我的专业课备考完全跟着木铎的计划安排走,最终新闻传播实务131分、新闻基础知识125分,能拿到这样的成绩确实远远出乎了自己的预料。在木铎的实务练习过程中最让我感到棘手的就是评论,第一次评论练习得了一半分都不到,自己的备考信心一度备受打击,从学姐的修改评语中也感受到了无奈,但是总要硬着头皮刚下去啊!!!后期慢慢练习,逐渐看到了成绩的起色,好在第8次评论练习满分40得了35分,当时已经非常满足了。新传实务刚好考了评论,在考场上应对的比较从容~(感谢木铎的实务磨炼TvT)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首先,我推荐分多多学姐的论文高中低框架法和热点知识细胞分裂法,绝赞!高中低框架法从词、句、段三个层次学习核心论文的写作思路与输出表达。同时,根据核心词和热点词预设考题,在学着改写过程中,我逐渐能把专业理论表达化为己有,而且我觉得这种学习办法到研究生阶段依然很适用!!其次,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做好专题整理,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回答一定要有层次和逻辑(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拟定对仗工整的小标题),切不可“大锅饭”式答题。因为新闻传播涉及的社会热点比较多,经典理论在当下新媒体环境中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演变,因此在背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我建议用几个活页本对热点内容进行专题整理(活页本万岁!!)。1. 整理社会热点、国际事件、调查报告(如艾瑞研究院的调查报告、CNNIC的互联网络发展研究报告、企鹅智库等),以及先进的科技发展实例,可以用来做答题的论据;2. 收集学术大佬在相关领域的讲话/名言,运用在答题论点的句首或句尾。最后考前模拟很重要不论是初试还是面试,跟着木铎进行考前模拟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Ps:备考期间可以从某宝买点答题纸,暑期过后开始在答题纸上练题,一是熟悉题号位置,二是练习答题布局,进而把握答题速度。考研是一场长跑,以上的个人经验都不是一蹴而就。日积跬步,日拱一卒,坚持到底,才能迎来胜利!编辑︱肉肉学姐策划 | 海辰学姐主编︱海辰学姐总编︱元元学姐【木铎考研】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