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南京林业大学公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具体如下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及《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有关说明公布如下:(单科线参照国家A线)说明:1. 享受加分政策考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2. 报考我校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项计划考生,须达到国家A线基本要求。3. 以上享受加分政策以及专项计划的考生请于5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电子稿打包后发送至研招办,文件包命名规则为报考学院+姓名+加分项目。4. 具体的复试时间、要求及形式等,将依据教育部相关政策,视疫情发展统一研判和部署后进行安排,届时将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和微信及时对外发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安心备考,耐心等待后续通知。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研招办 排版:仇诗琦
初试成绩相关问题Q1:成绩怎么查、排名怎么看、能否确定进复试?A: 报考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或进入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工作-招生管理系统(学生端)进行查询。相关内容请查看研究生院网站“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发布通知”,此通知内已公布2020年已录取的推免生人数。为方便广大考生,我校查询系统内显示的“专业排名”为该生初试总分按报考学院报考专业中的排名(全日制、非全日制分别排名,不含推免生),排名不包含加分及专项计划,在此提醒广大考生,学校依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国家线”)划定本校“复试分数线”。不同学院、专业(领域)、研究方向的排序方式不尽相同,我校提供的排名仅供参考,切勿直接将排名作为唯一判断标准。学校将在公布复试方案时公布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和初试成绩。Q2:成绩比预想分数低,怎么办?A: 所有考生成绩经过严格评阅、反复核查。个别考生如对本人成绩仍有疑问,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招生工作-招生管理系统(学生端)提交复核申请。相关要求请查看研究生院网站“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发布通知”。招生计划相关问题Q1、各专业招生计划何时公布?A: 由于教育部尚未正式下达2020年招生计划,各专业今年的实际招生计划尚无法确定,目前可根据我校简章目录系统内公布的拟招生人数减去实际招收到的推免生数进行初步判断。确定的招生计划会在确定复试方案后提前公布在各学院官网。Q2、如何查询各专业报录比?A: 报录比对于考生复试无实际参考意义,不建议考生过多关注。目前因各专业招生计划尚不确定,无法统计2020年报录比,进入研究生院主页,点击“招生工作”,在“历年录取线”栏目中,可查看近年各专业报录比。Q3、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是否有调剂名额?A: 目前预计士兵计划存在个别调剂名额,具体待国家线公布后会公布在网站上。我校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一般参照当年度国家线要求。复试相关问题Q1、复试线何时公布?A: 请考生耐心等待,具体时间等教育部、省考试院通知安排,我校会及时在研究生院网站及微信上发布通知。Q2、今年复试时间、形式是什么?A: 2020年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举国联防,我校将根据教育部、省考试院文件要求,结合各学院专业特点,本着公平、公正、科学、可行性原则制定我校复试办法,请考生注意查看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及研招网发布的信息。Q3、复试前需要联系导师吗?如何查询导师信息?A: 复试前联系导师不是必须的,考生可自行决定。如需提前了解导师信息,可进入研究生院主页,点击右侧系统导航中的“导师风采”栏目,查看我校各学院导师信息,提前熟悉各导师研究方向。Q4、非全日制考生,请问我进入复试的要求和该专业全日制的考生一样吗,分数是否可以降低标准?A: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政策和标准,各学院全日制与非全日制考生进入复试的分数线相同。调剂相关问题Q1:南京林业大学某学院某专业是否接收调剂?A: 学校调剂政策将在“国家线”公布之后,根据我校各专业招生计划、一志愿生源成绩等情况综合确定。各学院、专业的调剂信息和要求会在研究生院网站进行发布,请考生注意查看相关通知。Q2:可否调往其它高校?调剂政策是怎样的?A: 预估没有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想调剂其他高校的考生,等待教育部研招网调剂系统开通后提交申请,等待调剂高校通知。招生咨询方式1. 信息发布渠道A: 我校研究生招生相关信息在研究生院网站和微信等官方平台发布,请考生注意查看。2. 招生咨询渠道A: 受疫情影响,在学校未正式开学前,招生咨询主要通过网络形式进行,如有问题可通过电子邮件留言,我们会尽快解答。博士公开招考延期我校将按照教育部和江苏省考试院的要求,根据防控疫情情况延迟考试等工作安排。请各位考生安心备考,耐心等待,注意查看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及报考院系网页相关通知。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南林研招办 排版:李艳详细请查看学校官网
↑↑↑更多院校报考数据及考研干货资料点我的头像到主页查看领取!考研院校报录数据持续更新中,同学们别忘了先关注小编哦!今天我们来看南京林业大学的历年考研报录情况分析。图源南京林业大学官wang南京林业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紫金山麓、碧波荡漾的玄武湖畔,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一流学科:林业工程。图源南京林业大学官wang南林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工程学、动植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和化学5个ESI全球机构学科排名前1%。国家重点学科数量位列江苏省属高校前列。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两个“A+”(林业工程、林学)、一个“A-”(风景园林学)的好成绩,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第一。 下面来看南京林业大学近几年硕士研究生报录情况。2020年,南京林业大学报考人数7308人,硕士研究生共录取2230人,其中推免生127人,统考生2103人,整体报录比不足4:1,低于全国平均报录水平;2019年,南京林业大学报考人数6757人,硕士研究生共录取1816人,其中推免生140人,统考生1676人,整体报录比4:1;2018年,南京林业大学报考人数5232人,硕士研究生共录取1765人,其中推免生143人,统考生1622人,整体报录比略高于3:1。从上面数据来看,南京林业大学的报考人数增长还是比较稳定的,统考生录取人数在2020年有较大幅度的扩招,相比2019年,南林统考硕士扩招427人,增幅大于25%。从整体数据来看,南林的报考热度不高,多数专业还是相对比较好考的。下面来看南林历年各专业详细报录数据。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报考人数较多相对热门的专业有:风景园林全日制专硕,一志愿报考1085人,统考录取96人,报录比11:1;艺术设计全日制专硕,一志愿报考744人,统考录取57人,报录比13:1;土木水利全日制专硕:一志愿报考365人,录取100人,报录比4:1;会计全日制专硕:一志愿报考372人,录取37人,报录比10:1;南京林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单科线参照国家A线)。从复试分数线来看,南林的多数专业复试线基本与国家线一致,除了少数热门专业及招生人数较少的(个位数)专业外,多数专业还是相对比较好考的。更多高校考研报录数据,大家可以点我的头像发送私信:21考研,可查看。往期考研干货内容:扩招比例最高达73%!2020年高校研究生录取数据公开,大多有扩招上海这所211高校公开20考研数据!超1.1万报考,报录比不足5:1!为抢人才,高校真拼!本科985的录取后奖3万!该校过线免复试!今年考研的注意,下个月就要报名了!9~12月考研大事件,很重要!每年大批考研人报名失败,原因就出在不会看招简!重点都在这了!
午休时间的化学实验室里,安静得只有键盘敲打的啪嗒啪嗒声。唐国胜的日常生活便经常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度过,从八点半到晚十一点,常常在实验桌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初次见他,戴着一副银边的眼镜,穿着一身白色的实验服,谈吐轻松而流利,似经验丰富的学长,又似无话不说的朋友。这个整日与实验为伴的大男孩,今年获得了我校“十佳研究生”的荣誉称号和去哈佛医学院访学两年的良机,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报记者经三次采访,了解了他本人的励志故事,以飨读者。“我不是学霸但我一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和其他的学霸相比,唐国胜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着丰富而优秀的就学经历。从小调皮捣蛋又不爱学习的他,自小学开始成绩就在班里垫底,甚至在小升初的时候有过辍学的念头,高考又遭遇了落榜,复读一年才考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但即使是升入了大学,唐国胜对于未来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他不像班里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一样整天扎进图书馆里,而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校内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依他看来,他不是学霸,但他一直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论学习,之前我真的不优秀,所以就想在别的方面先丰富下自己,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唐国胜坦言。本科毕业后,唐国胜继续攻读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在研究生课余时间,他不仅完成了跟自己的毕业有关的课题,还协同导师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的部分实验,帮助同门师弟师妹们解决实验上的难题。通过这样的锻炼,他发现,比起书本上的知识,他更喜欢做实验,喜欢自己动脑思考,勇于实践。于是,由实验萌生的兴趣让他坚定了搞科研的决心。他始终坚持“早八晚十”的工作时间,就算是周末,他也经常选择在实验室里度过。做实验、写文章、写专利,他总是实验室最晚走的那一个。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精通实验室里几乎所有的设备,不光限于使用,连维修工作他都包了。凭借着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努力,硕士期间,他发表了7篇论文,授权8项专利,并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些成果给了他科研的信心,但研途并非就此一帆风顺。由于英语这块难啃的骨头,他梦想考入中科院读博的愿望破灭。这一打击让唐国胜挣扎了很久,“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富裕,当时就想着直接工作算了。但心里还是放不下,还想再给自己一次机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唐国胜最终决定,继续备考一年。但由于英语基础太差,唐国胜在英语学习上花的功夫是其他同学的几倍。背单词打卡,他从未间断过一日。难懂的英文文献无论多枯燥,他也总是熬灯夜读。虽然过程很煎熬,但他觉得还是值得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学英语啊,特别是想继续深造的同学。”回忆起那段经历,唐国胜笑言。创新“各异向微球”制备方法引入生物医学领域有人生来就天赋异禀,有人靠后天努力获得成功。显然唐国胜是属于后者,并且他人生目标的确定和一般人相比还晚了一些。“其实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你有那个决心,只要你肯努力,总会有回报。”唐国胜说。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拼搏,虽然与中科院的博士专业擦肩而过,但他最终选择了南京林业大学。“来南林是因为博士生导师领域内的高水平研究吸引了我,同时在南林,我认为我能凭自身实力获得更多出国科研的机会,这是我最终选择南林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国胜说。硕士期间,唐国胜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天然产物化学,经历了硕士期间3年的锻炼,他有了清晰的科研思路和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但他并不想因此踏步不前,所以他在读博期间选择了更有挑战性的科研方向。在接触了多面各异向材料的科研方向以后,唐国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了解了该领域内的前沿科学问题以及目前制备“各异向微球”的方法上的不足。他发现,在传统制备多面各异向微球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光引发剂、交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等材料,这大大限制了微球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因此唐国胜思考,能否建立一种全新的绿色策略来制备各异向微球并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呢?由此,他确定了研究方向并开始制定了详细的实验计划。由于实验室前期没有该方向的研究基础,也没有更多的文献可以参考,唐国胜需要进行很多的探索性实验才能取得相关突破,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我而言,习惯了硕士期间半年左右就能发表一篇科研论文,所以在这么长时间都没有科研成果的情况下,信心也会有点动摇。”看到周围的同学都陆续发表了文章,唐国胜的心里虽然着急,但总是不忘给自己加油鼓劲。他反复不断地查阅资料,尝试实验,找出不足之处,慢慢加以改进。他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早八晚十一”的工作强度,终于用两年的时间获得了相关研究成果。唐国胜的研究论文《Gas-Shearing Fabrication of Multicompartmental Microspheres:A One-step and Oil-Free Approach》首次提出了“一步无油气体辅助策略”制备多面异向微球。考虑到生物基材料具有绿色、环境友好、原料可再生以及生物可降解等优良特性,该研究结合生物基材料,制备了一系列生物基(主要包括纤维素衍生物)各异向微球。鉴于目前技术仅限于六面异向微球的制备,该研究建立的利用气体辅助制备各异向微球的方法,可以成功地制备八面异向微球,且表现出了超高的生物相容性,不仅可构建“磁性微机器人”,还能实现多种细胞的有序组装和任意编队,在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最终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影响因子高达12.4)上,相关媒体都对唐国胜的成果进行了报道,与此同时,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也抛出了给他提供两年访学机会的橄榄枝。唐国也表示,在哈佛期间,他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开展在器官芯片和3D打印方面,最终实现个性化的精准医学。家庭是他坚强的后盾基于该成果,截止目前,唐国胜已发表SCI收录文章10篇,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高达40。申请专利15项,其中授权专利12项。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但唐国胜的成功更是有着“九曲十八弯”的跌宕起伏,他不像其他的学霸一样,自小就热爱学习,拥有秉异的天赋,他也没有太多的特长爱好,最多是在睡觉前看看喜欢的篮球比赛视频罢了。对于他来说,真正推动他的力量,除了自身的加倍努力,就是来自家人的陪伴与鼓励,这给了他极大的动力,一直坚持在喜欢的路上走下去。经济条件并不富裕的家庭是唐国胜坚实的后盾。他父母始终肩负着他和哥哥两个人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即使唐国胜少时成绩不好,他们也始终坚持借钱为他交学费。“最后那么拼,说实话,有父母的原因吧,这些年他们都辛苦了,我也要懂得感恩,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谈起自己的父母,唐国胜眉宇间有些担忧,若不是少时父母用自己的辛勤劳作来供给他的学费,或许他当时早就放弃了学业。此外,家中的妻子也是他心中的惦念。唐国胜与他妻子自大学时期就认识了,趣味相投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唐国胜告诉记者,在他几次想要放弃这漫长的科研路,选择赚钱养家时,是妻子告诉他不要放弃,伴随他从吉林到江苏,跨越了大半个中国,始终陪伴在他身边,默默地支持,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如今的唐国胜在生物医学领域内有了突破性的成果,也拥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未来人生的路上还会有很多未知数,但过往的经历让他相信,坚持一定会有回报。对于自己的未来,唐国胜坦言他想留在高校当老师,继续做科研。他就是这样,沉着、努力、不浮躁、不气馁,不忘初心,坚持到底,最终向自己的梦想一点点靠近。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报》第689期 整理:全冰冰、蒋学飞 排版:姚力仁
我们国内高校众多,各个省份都分布着高校,其中我们常说的“985”院校和“211”院校可以说是国内的优秀院校,每年能考上的学生也是比较少。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份高校的排名和研究生院的排名,每年的排名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会特别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榜单,都有哪些高校上榜!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份研究生院排名,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发布的。他们已经连续16年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其中都会包含研究生院的排名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榜单,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说的是清华和北大,却很少听人提起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在各种大学排名榜单上却频频出现,报考热度和难度都很大。为什么这所大学会有这样的实力?其实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和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均是出自这所学校,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研究生院的排名,它会排到榜首。这所学校是在2012年6月才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而且之前也是不招收本科的,所以我们以前很少听说这所院校也是有原因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生去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其中包含了很多“985”和“211”的同学,该所院校的科研实力确实吸引了大批的考生前往。在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基本上还是我们所说的“985”院校,不过有这么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表现比较优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这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暂时排在了几所“985”院校的研究生院前面。当然也并不是说后面的这几所“985”不好,之所以能够成为“985”是有原因的,实力当然不容小觑。而上面所说的这几所“211”院校,近些年发展的确实比较好,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这些院校都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她回忆,蒋华松在课堂上从来不会突击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也很少离开讲台到教室里巡视,“他根本没有必要做这些,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足够吸引学生去听课,而不是去看手机。”蒋华松的高数课堂。新京报记者王双兴摄文|新京报记者 王双兴编辑 | 胡杰 校对 | 范锦春本文约4738字,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蒋华松教授的生活和蒋华松副教授没有什么差别。他依然站在讲台上给本科生讲高数,板书把四块黑板填得满满当当,运算原理推上去,解题步骤紧接着出现;左手擦掉例题和讲解,右手开始写拓展的知识点。课讲得好、逻辑清晰,是他最为学生称道的。今年三月,蒋华松所在的南京林业大学出台了职称评审新政策: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而是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重点考查其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成绩。三个月的评选结束后,蒋华松成为校内凭借“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实至名归的感叹和祝贺如约而至,但压力和争议也没有缺席,当原有的职称评审体系被打开新的出口,人们在希望和忧虑中寻求尽可能公正而可持续的路径。“华松上课有三宝”“解这一类题目就像盖房子,不就是把砖摞在一起吗?看着容易,做起来难,很容易把墙砌歪了。”200余人的阶梯教室里,54岁的蒋华松站在讲台上。他个子不高,微胖,一副黑色眼镜架在鼻梁上,弯着眼睛笑。窗外的金陵城迎来了它最热的季节,蝉趴在茂密的洋槐、香樟或是鹅掌楸上,拼了命地叫。暑假开始了,只有做实验、考研的学子留在校园里。时下蒋华松正在讲解的,就是考研高数的知识,PPT上展示着例题,数列从1到N,显得冗长又复杂。“看别人盖一万次房也没有用,一定要自己动手构造。”蒋华松说。他写字极快,往往语音刚落,板书就写完了;一边将写满字的黑板推到上面,一边又在空白的黑板上列出了例题;四块黑板全都写满后,又迅速擦掉主干之外的信息,填充进新的知识点。X、Y、N……蒋华松习惯将字母读音向上挑,讲起课声音抑扬顿挫,新的问题不停地抛出,讲台下的年轻学子捏着笔,给出齐整的回应。三个小时的课程,中途只休息了一次,蒋华松端起墨绿色的保温杯喝了口水。据说,学生们中流传着一句话,华松上课有三宝:案例、板书、喝水少。会计学专业的小周今年读大二,一年前,蒋华松担任她的高数课老师。早有耳闻这位蒋老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北大数学系的高材生,小周在课程开始前满怀期待。第一堂课的铃声响起,蒋华松背着一个双肩包进了教室,POLO衫,黑裤子,“很朴素的感觉,可以说其貌不扬吧,和想象中的匹配不上。”回忆起来小周忍不住笑,“班里男生开玩笑叫他‘翻版曾志伟’。”蒋华松生活照。受访者供图在小周眼里,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高中时,为了应对高考,数学变成了单纯地做题,“只要把题目做对,一切都万事大吉,过分地在意结果。”久而久之,“听着听着就想睡觉”。到了大学,数学专业的人在她眼里“好像非人类,一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没想到蒋华松的高数课让她喜欢起这门很枯燥的学科。“蒋老师很重视逆向思维的培养,而不只是机械化的做题目,他会引导你思考,去享受数学的魅力所在。那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开辟出新天地的感觉,让人特别有成就感。”她觉得,高中时的数学课就像是老师把烧好的饭菜源源不断送到嘴边,而到了大学,遇到蒋华松,才真的学会自己寻找食材,并且烧出让人满意的菜。她回忆,蒋华松在课堂上从来不会突击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也很少离开讲台到教室里巡视,“他根本没有必要做这些,因为他的人格魅力足够吸引学生去听课,而不是去看手机。”从第三堂课起,自称“学渣”的小周开始在高数课上“抢位置”,早早地到教室抢占第一排。“和他们在一起很好”任教近30年,蒋华松经常想起自己的大学时代。1982年,他考入北大数学系。动荡结束后的中国,正迎来科学的春天,年轻学子就像干瘪的海绵进入大海,渴望而迅猛地吸收新知。那时候,大学就像一个“独立的王国”,学生们可以几个月不出校门,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数学之外,蒋华松还看了大量历史、地理书刊。德国总统在校园里和学生擦肩而过都没什么稀奇的,院士们骑着破自行车就来上班太常见了。老师们好像也“完全不考虑生活”,几乎全部时间都待在校园里,答疑,甚至时不时到学生宿舍里走访。1986年,蒋华松大学毕业。在当时,全系只有一百多个毕业生,“几乎想去哪工作就能去哪”,他想留在北京,但父母坚持让他回到故乡江苏。蒋华松拿着南京地图,挑离火车站最近的高校,南京林业大学,就是它了。“当时脑子里想着,我就是过渡一下,过几年就走了。”带着随时准备离开的想法留了下来。那时候,应届生不能立刻走上讲台,整整5年时间,蒋华松跟在南林大老教师后面学习如何当好老师、如何讲好课,“听不同老师的课,看他们改过的作业,做一些教辅工作。”直到1991年,蒋华松正式站上讲台。南京林业大学,蒋华松在这里工作了三十余年。新京报记者王双兴摄变化发生在成为教师的第八年。从1999年起,发展高等教育成为共识,中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到2005年,高校招生人数达到530万。不过,招生人数多了,精英化时期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也打了折扣。老师无法顾及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批改作业的压力因为数量增加而增加,师生交流、互动机会减少……到如今,南林大一年招收新生能达到6000人,和蒋华松刚刚任教时相比,翻了几十倍。不过,他依然坚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方式。以前,老师们有足够的时间批改每一份学生作业;后来,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对老师批改作业量的要求降低到50%。但蒋华松至今依然坚持批改完所有作业,作为基础课老师,他的学生数量常常达到上百人。以前,数学系规定每周不得超过21节课,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后来,学生的课业任务越来越重,独立思考变得越来越奢侈。蒋华松便不停地在课堂上重复:数学不只是做题,更重要的是思考,“张益唐不就是在散步时想到了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前,老师们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后来,大家聚在一起探讨数学问题的氛围消失了,师生互动和面对面答疑的机会都越来越少。于是,蒋华松给每一门课程建立QQ群,创造线上的讨论空间。曾经打算“过几年就走”的蒋华松在这所离火车站最近的高校待了三十余年,“和学生接触多了,慢慢觉得和他们在一起很好,把他们教会也很好,特别是当他们不喜欢数学的时候,能让他们喜欢数学,我也觉得特别好。”12年一直是“副教授”今年刚刚毕业的赵成杰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以前总觉得数学“没什么用,考试过关就可以丢掉了”,但最近在看研究生导师推荐的专业书籍和文献时发现,许多知识建立在数学知识点的基础上,他有些后悔曾经的课堂上没有足够认真。不过,让他觉得庆幸的是,从蒋华松那里习得的思维方式没有在毕业后“还给”老师,那些分析问题的逻辑让他至今受用。也有很多学生因为蒋华松喜欢上数学。在过去的时间里,有化学院学生跨专业考统计学的研究生,也有人从经管专业考去数学系,他们中的大多数甚至在蒋华松的记忆力没留下什么印象,但因为蒋华松,潜移默化中爱上数学,进而转向了另一条成长赛道。不过,虽然在师生中有极高的口碑,但在职称评审中,蒋华松始终难以“更上一层楼”,在毕业后的33年时间里,有12年他的职称始终停留在“副教授”。南林大人事处处长闵永军介绍,在过去,科研是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发表论文是主要的考核内容。人事处副处长韩建刚说,当下各种各样的高校排名也大多以科研为主,久而久之,在这样的指挥棒下,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变得并不罕见,诸如“讲课是良心活儿”、“教得好不如写得好”、“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等说法也在高校里流传。在这样的评审体系下,和蒋华松一样的基础课老师不占优势。蒋华松说,基础课老师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需要承担较多的教学任务,这占据了一位老师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很少再有余暇钻研科研。另外,科研需要环境和氛围,专业课老师进入高校后便有机会跟随团队一起从事科学研究,但公共课、基础课老师任教后,往往脱离了科研环境,“科研这件事只要一放下,再把它拿起来,确实很麻烦。”而且,诸如高数一类的基础学科,本身已经有了足够成熟的体系,推翻这些理论的可能性很小,取得科研上的突破本身也很难。所以,科研成果丰富的专业课老师可以在三十岁出头评上教授,而偏重教学的基础课教师很可能直到退休依然停留在副教授职称上。蒋华松对此倒不怎么在意,反而是旁人时不时替他鸣不平。人事处的领导不止一次听在职老师或是督导组的退休老教师感慨,“蒋华松早该评教授了。”南林大人事处副处长韩建刚统计,过去几年里,评高级职称时,专业性老师每年都有5到10位评上教授,而基础课老师,可能三四年时间里只评上一两位。“开辟一条职称评审的新通道”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发布了《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经过三个月的评选,蒋华松成为校内凭借“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南林大人事处处长闵永军说,学校从2018年底便开始筹划推行这项新政策,希望为“教学专长型”老师提供一条不唯科研论的职称评审新通道。但具体什么是“教得好”?标准是什么?由谁制定?如何评估?怎样才能更加客观公正?因为在国内高校里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闵永军甚至研究过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审机制。最终,学校将这次“教学专长型”老师的评选划定在基础课老师范围内,涉及高等数学、计算机、大学英语、机械制图等40多门具体课程。南京林业大学。受访者供图在最终制定的方案里,流程包括自主申报、筛选、师生评价、专家评价等部分。整个过程不看科研论文,只看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评估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同行评价,学校教师和督导组成员到候选人的课堂上听课、打分;第二部分是学生评价,对过去五年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第三部分是专家评价,学校请来校外的省级、国家级教学名师组成评审团,随机抽取每位候选人的三段长达45分钟的课堂视频,评审团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先进性、师生课堂互动等方面,对候选人的教学质量进行打分。最终,多重评估的结果指向了蒋华松。南林大职称评审的新政策迅速在业内受到关注,“不需要一篇论文就能评上教授”的说法也被放到媒体的标题上。网友们为政策的创新点赞,认为分类评估、人尽其才,能促进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回归教学本位。但质疑声也随之而至。教而不研不深,脱离了科研的教学是否有质量?科研成果可以由论文体现,但教学成果该如何量化?“教得好”的标准是什么,是否会过于主观,最终沦为人情?教授的绩效考核离不开科研,那么靠教学评上的教授该如何考核?南林大人事处副处长韩建刚说,本次职称评审新政策中,老师通过教学专长评上教授之后,有单独的考核体系,主要以教学为主。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主任李菁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固定的规格和参数是不能彰显一个人的真正价值的,单纯的学历、资历、论文不足以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水平。而南林大的政策创新有利于破除过去“重科研、轻教学”的痼疾,纠正“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三唯倾向,让那些潜心教学、专攻教学的老师们职称晋升不再那么困难,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队伍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科研同频共振。“我们期待更多学校能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在职称评审中探索出更多公平合理的改革举措。”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天定说。不过,“也要注意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从片面强调科研到无视科研的价值”,他认为,在改变单纯以论文数量论英雄的评价体系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的同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才是改革的正途。”官方语境下,学校希望通过这一次的职称评审改革,提高基础课老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另一方面来讲,评上高级职称,也意味着更优厚的薪资、更荣耀的地位、更广阔的平台。不过,无论是“虚的”感受,还是“实的”便利,蒋华松好像都不怎么在意,他更关心的是上节课的一元函数极限运算,学生掌握了没。洋葱话题▼你认为评判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南京林业大学,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是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校学术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或领域。现有ESI全球前1%学科1个,林业工程、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林木遗传育种、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等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设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广告学系、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社会学系四个系。学院设有生态学(社会生态)博士方向,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美学二级学科硕士点、生态学(社会生态)硕士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以及农村发展、广播电视两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设有汉语言文学、广告学、社会工作、广播电视学、汉语国际教育5个本科专业。一、南京林业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招生目录及人数1、所属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 (专业学位)3、研究方向:01广告与新媒体 (全日制)02编辑与出版 (全日制)03文艺与传媒(全日制)04广播电视传播4、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复试考试科目:572新闻与传播前沿研究5、招生人数:2020年招生计划:全日制23人,其中推免3人;非全日制7人。2019年的拟招生计划,全日制:15人,其中推免2人(实际录取推免人数1人)。2019年的拟招生计划,非全日制:7人。6、学费及学制全日制:2年制,学费10000元/年。二、南京林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及报录比(近三年)2019年:政治/英语:51,专业课:77,总分:355分。育明考研点评:南京林业大学呢,2019年是第一年招生,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参考。一般对于这个类型的学校,都是达到国家线就可以进入复试,同样的2020年估计也是如此。2020年呢,学校还增加了招生计划,对于想去南京上学,但是考211有难度的同学,选择这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是很不错的。三、南京林业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参考书目(官方指定参考书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新闻采访研究导引》,陈相雨,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广告策划-广告策划的全新范本》,徐智明,高志宏,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新闻采访写作》(第三版),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创意之门》,卫欣,张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学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72新闻与传播前沿研究(复试)《社会化媒体:理论与实践解析》,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媒介、社会与文化:新闻传播学热点问题研究》,卫欣,陈柏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备注:2019年官方指定参考书目和2020年差距巨大,同学们一定要购买新的资料。新增了新闻采访和创意之门,同时去掉了新闻学概论。复试科目大变化,同时复试参考书和以前完全不同。四、公共课学习攻略1.关于英语。我认为,不管四,六级有没有过,并不重要,你都考上大学了,证明你的英语还是可以的。只要你跟着自己的思路,先把单词量搞上去,能够看懂基本的句子就可以。考研英语不要把它想象的太难,每年考高分的多得是。南林对英语没有自主划线,过国家线即可。建议有条件的可以报个班,没有条件的可以看看视频,往年的、当年的视频网上应该都有,这也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方法。2.关于政治。不需要复习太早,但想考高分,还是得把书多看几遍。市面上卖考研政治试题的挺多,不过我当初选的是肖老师的。但是选择题得好好做,尤其是多选题!选择题做的好,政治分数一般都不低。所以政治不用太担心,而且政治还要有一手好字。政治我觉得如果复习的不好,报个冲刺班就可以。
来源 | 募格课堂编辑 | 学术君读博的人,多多少少都听导师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你虽然达到毕业要求了,但你正参与的这个课题还没结束,不然你等一年毕业吧,还有补助,帮着老师把课题完成吧”“你就发了这几篇论文,好意思毕业吗?多待几年,做出成果,这才算是我的学生”“别着急毕业,多待几年老师给你个研究所内推的工作机会”......相信不少学生,在面临导师开出的延毕条件时,内心不免遭受着——妥协和抗争这两种情绪的斗争,殊不知,其实在能否顺利毕业的这条路上,从一开始,导师就占据了相对的主导权。但也不尽然,南理工就有这样一位遭遇导师延毕安排的博士生,他以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得以顺利毕业!周建伟(化名),是南京理工大学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虽然具备毕业资格,然而却被导师做出了延毕的安排,并让其完成设计一个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才能毕业。这时,三十岁左右的他,面临着拿到毕业证才能入职的工作、怀孕的妻子、延毕即将拿不到补助的求学生活,这些种种压力下,他做出以假装跳楼威胁导师的选择,最终导师无奈妥协,校方也为其成功办理了毕业手续。是的,这样一个堪称“狠人”的博士生,采取以「无赖学闹」对抗「无理良师」的方式顺利毕业。除了他之外,又有多少早已满足毕业要求,却被导师拦在门下的研究生们,正在默默承受着不属于自己的过失而导致的延毕生涯呢?研究生延毕已然成为一种常态四年学制,是国内各大高校培养博士研究生的主流趋势,但经历半年至一年的延毕经历,对于博士生群体而言仍较为常见。教育部数据统计,自2013年至2018年博士生延期毕业率从46%提升至64%,期间上涨18个点,也就是说可能和你同课题组的博士生,10个中就有6个遭遇延毕。硕士博士预计毕业生数和实际毕业生数的对比也一目了然:图源:教育部博士生毕业究竟有多难?一名博士研究生若想顺利毕业,需要修读一定量的课程,参加必需的学术实践活动,跨过中期考核、论文开题、写作、预答辩、论文审查和论文答辩等多道坎,才能拿到“沉甸甸”的博士毕业证书。南京日报记者也曾具体采访过本地高校研究生延毕的现状:南京师范大学负责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李俊老师介绍,该校2016级的硕士生中,仅有十几个学生没有按时毕业,大概占硕士毕业生总人数的0.5%。“而在博士生当中,这种情况就比较普遍了。”他说,该校博士生中未按时毕业的比率接近30%。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数据显示,如期毕业的硕士比例在97%到98%之间,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6年,超过6年学校将予以清退,对于即将超期的研究生,学校将对其进行学业预警。而博士生的延期比例和南师大相当,也在30%到40%之间。 记者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校进行联系,对于延期毕业博士生的数字和比例,他们都不愿意透露。“总体来看,三到四成的博士生延期毕业,是保守数字。”其中一位高校的老师说。 “我们实验室里十几个人中,没有能在规定的3年学制期间毕业的,一般都要延长半年到一年,有的甚至更久。”已经在苏州找到一份心仪工作的张静毕业于南理工生物化工专业,博士毕业的她延期毕业近一年半的时间。与此同时,高校在博士生毕业这个问题处理上,也是求同存异。如:呼吁博士生不再设置毕业年限!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334位博士生将不受毕业年限的限制”。此话一出一度引发热议,不得不让准备读博的学生们,对延毕这个话题更加敏感,这将意味着如果你的课题周期漫长,毕业可能是无止境的等待。不过此后校方也表示会有相应的补足机制,来协调不设年限可能引发的问题。如何给自己找一条顺利毕业退路?反思博士生延毕的现状,与其等到即将毕业的时候,才被动面临这样的困境,不如为自己早做打算。从读研读博一开始,向导师提前表明自己的毕业意向(如:多读几年就是为了找工作),这样也算给自己的未来谋划好出路。如果等到毕业,在你满足毕业条件的情况下导师依旧给你安排延毕,则可以尝试先和导师私下沟通,表明自己的规划和难处,实在不行可以走学院、校方渠道近一步争取自己的权益。站在学校的角度,如果你有谈好毕业即可签订合同入职的企业,也算是学校就业率的提升,学校会比导师更容易网开一面。再退一步讲,如今每年接近6成延毕的研究生,也不全然出自导师的压制。如果作为研究生,自己基本的毕业要求未达标,就去怪责导师是不现实的。从自身的角度早做打算,避免延毕的结局发生在自己身上,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 喻海良曾给出博士生如何顺利毕业的建议:1.博士生四年时间应该有一个比较好的研究规划博一需要抓紧时间开始撰写博士论文,保证在博士生第四年上半年将自己的博士论文第一稿递交给导师,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帮助你修改。同时,读博期间可以发表5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基本都会超过学校的毕业要求,博士不正常毕业是没有理由的。2.博士生应该将主要精力用在“研究”上注意个人精力和时间安排,避免一些人际交往应酬等占用博士生大量的学术研究时间的事情。3. 博士生应该及时将研究进展向导师汇报博士生自己做完实验,本人不一定能指出数据的问题,定期向导师汇报实验的进度,将有利于你的论文完成度和质量的保证。最后,正所谓“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毕竟,未来的你也可能成为导师,到时候你会给自己的学生附上怎样的毕业要求?如此这般将心比心,也许大家会为了按时毕业,而更加积极地提前做好准备。本文来源:募格课堂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为何我们的研究生提不出问题》,如下:在一次博士生入学复试中,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李明阳被弄得“啼笑皆非”。复试者并不知道该校该学科的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他只知道自己要考这个学校的博士。“这样的学生到底有没有研究能力?”一场复试下来,李明阳不禁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他知道,研究生读完,不了解学科前沿研究、学科代表人物的大有人在。那么,像复试中这样的“无知”到底可不可以宽容?很多场合,小到研究生专业课、公共课、组会,大到全国性学术会议、国际学术大会,一旦到了被问“还有什么问题”的环节,国内大学的研究生都是鸦雀无声,几乎没有几个能够提出一针见血的科学问题,或者说自己的独到见解。特别是在博士、硕士论文答辩的环节,专家的现场提问,往往让研究生哑口无言,或者回答的内容“牛头不对马嘴”,可以知道,我们的研究生对于专业问题的研究尚且停留在很肤浅的表面,这跟近几年所有高校都要求短平快的论文氛围,有莫大关系。李明阳教授说:近年来,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作图能力等都有所提高,但是最根本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却没有了。不知道这算是一种倒退,还是算作一种进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越来越多从名校毕业的本科生,一路过关斩将读到博士,做出了很多不错的科研成果,毕业之后发现科研并不是他们非常热爱的行业,大多数都会转行去做了金融等与科研无关的行业。当问及为什么科研不是他们热爱的行业,他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粗暴:科研实在太难了,太累了,又不赚钱!也许他们只是过来体验一下科研的生活,证明他们智商是能够玩得起科研的,顺便还能拿到一个高学历的敲门砖。在这样的氛围和价值观下,很难要求每一位研究生都做到会提出科学问题。其实只要100位研究生里面,有1位研究生能够提出几个稍微不错的科学问题,就可以算很好了。在把自己导师赤裸裸地称为“老板”的年代,研究生并没有多少自由的研究方向,很多研究课题都是导师布置、推荐或者是硬性要求的,即使研究生不喜欢、不懂这样的课题,也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和完成,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而更像是“让研究生给企业打工,按流程做出老板心目中想要的论文产品”。因此,不是我们的研究生提不出科学问题,而是他们没有时间和空间来提出问题。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应该给研究生更多自由选择课题的权利,也应该有合适的退出淘汰机制和容错机制,让真正热爱科研的研究生能够一直坚持下去。
中国研究生院排名出炉~第一名不是“清北“,你的院校上榜了吗?研究生院就是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而高质量的人才往往侧面衡量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考研,选择大于或等于努力。今天我们来说说中国研究生院排名,这份榜单包含了研究生院竞争力排行榜,对于21考研、22考研的同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份排名,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发布的。他们已经连续16年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01排名依据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排行榜的评价指标体系分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56个观测点。其中:一级指标:办学资源、教研产出、质量与影响、学术声誉。二级指标:科研基地、一流大学、学位点、杰出人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学生获奖、论文质量、科研获奖,国家一流学科、ESI全球前1%学科和上年度优秀学科等内容。02榜单03 得出什么信息1.理工类院校的研究生院依然强势,占据多数。2.几乎所有的985高校的研究生院排名都很靠前3.排名第一的不是清北,而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全国遥遥领先。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内第一所研究生院。虽然没有985等头衔,但也是一所综合实力强劲的大学。4.值得关注的是,有这么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表现比较优秀,近些年发展的确实比较好,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排在了几所“985”院校前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5.报告显示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数量最多的五个省市为: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陕西省。6.中国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最强的地区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7.最后强调一下哦,这份榜单并不是指的报考难度评价,而是综合实力评价。点击关注,每天获取考研最新资讯!写文不易,您的分享!是阿库不断更新的最大动力,感谢各位支持!考研一库——考研信息一站式发布,全心助力考研,做一个有温度的小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