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为教育大省和教育强省,教学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高校资源众多,集中了一大批特色名校。除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顶尖高校外,还有几十所一本院校。每年高考,江苏的大学向来是各地考生报考的热点学校,江苏的大学分数线一直处在较高的水平。不过,也有几所一本院校投档线在本一省控线附近,相对比较容易考取,而且这几所大学都不错。比如,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今年理科本一投档线与省控线持平336分; 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理科本一投档线也是336分;南京工程学院今年首次进入一本招生,分数线337分,仅高于省控线1分。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江苏科技大学是一所省部共建、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创建于2005年,是江苏科技大学拓展办学空间、与张家港市共建的创新成果。张家港校区是经江苏省批准设立的公办校区,是江苏科技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港校区坐落在全国文明城市——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湖畔,校园占地856亩。学校拥有冶金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本科专业8个。现有研究生近100人,本科生2200余人。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其中:外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研究生录取率连续九年保持上升趋势,2016届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高达28.81%;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南京林业大学是省属重点高校,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前身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是南京林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淮安校区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坐落在淮安高等教育园区内,距离淮安市中心3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校区现占地1327亩,总建筑面积达18.58万平方米。淮安校区办学性质为公办本科,学制四年,实行2+2办学模式,即一、二年级学生在淮安校区学习,三、四年级学生在南京主校区学习。淮安校区学生共享南京林业大学教学、科研、实习等方面的全部资源。在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免试研究生、奖学金评比等方面与南京校区学生执行统一政策。南京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由两所分别隶属于原国家机械部和原国家电力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原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原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隶属于原国家核工业部的原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学校生源充足且质量较高,第一志愿录取率连年100%,从2018年起,学校在江苏省的招生整体调整到本一批次。学校在机械、电力、能源动力与核工业等行业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与同类高校公认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学校现有80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含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90%以上专业具有鲜明行业性,80%以上专业与“中国制造2025”的七大领域、江苏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吻合,30%以上专业是国家、省级重点或品牌特色专业。据第三方权威机构麦可思跟踪统计,学校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就业竞争力突出。
3月26日早上七点半,读研三的陶崇园,作为211重点大学的优秀学生,在只剩两个多月就能拿到硕士学位、连工作都找好了的关口,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陶崇园的母亲,几乎是亲眼看着儿子挣开自己的手,转眼就从宿舍楼顶跳下。陶崇园的姐姐回忆,自杀前弟弟曾和母亲通话,表示其无法摆脱导师施加的压力。陶妈妈听到儿子不舒服很担心,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学校。“早上的时候他们见面了,坐下来还吃了早餐呢,后来我弟说,他受不了导师了,他真的很难受。”“我老妈当时挺害怕的就安慰他说,你最近写论文压力大了呀什么的,但是他论文其实已经交了。”“然后我弟说要回宿舍收拾东西,我老妈担心他不让他走,让他去医院看一下,但是我弟说不去不用,没什么事。”“等我老妈追到宿舍的时候,我弟就已经躺那儿了。”虽然陶崇园的手机和身份证都失踪了,但在他的电脑里,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被整理出,导师三年来对陶崇园的压迫也曝光于众。他让陶崇园叫他起床。导师命令陶崇园的聊天记录,sunshine为陶崇园 / 姚崇园姐姐微博帮他找眼镜。帮他洗衣服。陶崇园对这一切似乎早就习以为常,多数的回答只有“是!”、“到”,没有半个不字。陶崇园和家人诉苦,导师常常让他帮忙买饭,他只能忍 / 环球时报“就在上个星期,我弟给我发了一张截图,说那个老师让他去买饭,我弟冒着雨饿着肚子去给他买了,然后敲门的时候可能急促了点还是怎么样,他就说我弟敲门不按规矩,让我弟道歉,让我弟作揖……我都不敢想象我弟平时每天去他那里发生了什么。”陶崇园的姐姐还说:“读研二研三的时候我弟说导师总是找他,每天晚上七八点都要去他那里打扫卫生。”如果说这些只是日常帮忙不必要较真的话,让学生叫自己“爸爸”呢?导师多次要求陶崇园喊他“爸爸”,还要他说“爸我永远爱你”,也常常直接称呼陶崇园为“儿子”。导师和陶崇园以父子相称 / 环球时报此外,还要求陶崇园捐出自己的奖学金支持研究所。导师要求陶崇园将奖学金捐给研究所 / 环球时报面对导师的命令和压迫,陶崇园也并非毫无怨言,他曾多次向家人和好友倾诉自己的绝望和无奈,说导师太强势,让他没有自己的时间,甚至都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同学与陶崇园聊天的截图,左为陶崇园 / 环球时报陶崇园家庭群,蓝色头像为陶崇园 / 环球时报但陶崇园依然选择了忍耐,原因是导师曾经在他本科毕业时承诺会推荐他去美国深造。抱着这层希望,他不想和导师“撕破脸”。据其姐姐描述,大学保研时陶崇元曾被顺利保送到华中科技大学,但当时导师挽留他,并以“控制与决策研究所”所长的身份向陶崇园许诺,每年给他5000元补助,并推荐他进入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读博或作访问研究。所以陶崇园留了下来。导师给陶崇园的许诺书 / 环球时报但在硕士研究生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陶崇元准备好出国读博的材料,不料导师翻脸不认账,对陶崇元施以多次“威胁”,干预陶崇元对未来的自主选择权。导师威胁陶崇元的聊天记录 / 陶崇元姐姐微博导师威胁陶崇元如果不留下来读他的博士,有可能拿不到理工大硕士毕业证。他还通过删除QQ好友、赶出实验室、撤除干部职务、踢出足球队群、限三天之内离开研究所等方式向陶崇园施压。不仅如此,这个导师甚至还联系国外导师阻断陶崇园的求学之路。聊天记录中,在国外的华人导师对陶崇园的导师说,“我大概率不会接收,除非您同意。”导师联系国外老师阻挠陶崇园出国 / 陶崇园姐姐微博在导师对学生的前途“一人说了算”的制度下,陶崇园就像一枝脆弱的枝桠,无法与导师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抗衡。于是他暂缓出国读博的计划,选择先就业,逃离导师的控制。陶崇园联系好了工作,但得知消息的导师非常不满,依然没有停止对陶崇园的各种打击,甚至让陶崇园签下了工作以后也要继续为他的球队服务的保证书。导师要求陶崇园签署的保证书 / 陶崇园姐姐微博面对导师不留一点余地的步步紧逼,陶崇园觉得自己再也掌控不了自己的前途,于是选择终结未来。面对陶崇元的死亡,把他逼到只剩“死路一条”的导师在学生群里发消息,认为陶崇园是死于抑郁症,并表示网上的很多来自家属的说法都是谣言,自己是一个很正派的人。导师发在学生群中的言论 / 环球时报还在3月28日发表声明,暗示陶崇园有心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宣称陶崇园在出事当天的凌晨“语气异样、身体不适、行为不受控制”,但拒绝了要他去医院的神经科就诊的要求。导师针对陶崇园事件的声明 / 环球时报他说自己一直很关心陶崇园的身心健康,发现他有比较严重的睡眠障碍,并安排他调养休息,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可最近却出现了“季节性严重反复”。导师针对陶崇园事件的声明 / 环球时报对于要求陶崇园为他做家务一事,导师说这是他们之间“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他们长期采取晚上面对面交流30分钟以上的交流制来沟通。声明结尾,导师表示对陶崇园的离世“难以自恃、痛心不已”。导师针对陶崇园事件的声明 / 环球时报与陶崇园关系极为密切的朋友都说,陶崇园没有抑郁症,倒是之前是为了摆脱导师的“控制”,有过“装病”。陶崇园同学证明其没有抑郁症 “桃子”即陶崇园 / 环球时报对于陶崇园事件,学校方面已成立专班调查。悲剧背后,是家人和陶崇园永远再没机会解开的心结。忍气吞声“交易”一纸文凭陶崇园事件发酵到现在,种种细节让人揪心,但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三个多月前,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西安交大博士生杨宝德身上。杨宝德家属在西安交大门前拉横幅求公道 / 图源见水印他每天早晨需要到停车场接送导师,中午给她买饭,周五晚上去她家打扫卫生,陪她应酬挡酒。甚至中午不能睡觉,晚上十二点前时刻待命。导师挑唆杨宝德和女友的关系,撮合他和师妹在一起;曾经答应帮杨宝德联系出国,却又责骂他学英语耽搁正业。杨宝德在与其硕士生导师聊天时说:“自从转了导师,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来性格并不开朗的我开始变得沉默抑郁。本来就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我开始变得恨不得每天谁也不见。我不会拒绝人,基本上老师让我干的所有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干了。对于科研我抓不住重点,总在取舍之间摇摆不定。”巨大的压力让他喘不过气,他在一年前就曾尝试自杀,没能成功。然而死亡来得只是稍晚了一些,终究没有放过他。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结局。就在杨宝德事件发生后,陶崇园的姐姐还曾满是担忧地劝诫过他,不料一语成谶。陶崇园与姐姐谈论杨宝德事件 / 环球时报像陶崇园和杨宝德一样选择自杀的学生是少数,被导师当作廉价工甚至“佣人”使唤的硕博群体却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在杨宝德事件中,受害的学生不只是杨宝德一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组建了“难兄难弟群”。杨宝德同门的“难兄难弟群” / 新京报中科院的博士孙兵(化名)回忆:临毕业时导师临时加码,要求他的毕业论文写出新东西,不能仅仅做之前研究工作的总结。于是孙兵每天早上8点起,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中午也无法休息,最终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并将其中一部分写入了毕业论文。但导师又说,此内容和毕业论文主题关系不大,应删掉,却问他要了原始数据。“这不是明摆着要窃取我的劳动成果吗?我能有什么办法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孙兵最常说的话,就是“我又能怎么样”,“导师握着你的毕业证,你最好听话。”终于熬到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他决定和导师永不再联系。1、“派系山头”决定前途北京语言大学文科博士生杨晶(化名)说,在学术圈内,“导师能决定你的前途”是“常识”。投到哪个导师门下,就被贴上了标签。对博士生来说,选好导师、投入师门的那一刻,就开始进入学术圈的原始积累。“学术圈是要混资源的。你导师能拿到多少项目,分给你多少课题,帮不帮你发文章,甚至给不给你找工作……一个好的导师,比什么211、985之类的平台都重要。”杨晶说,博士生和导师确实有人身依附关系,进了哪个导师的门下,你就被贴上了他所在“山头”的标签。导师权力过大,就会形成派系山头,使唤学生干私事也仿佛成了正常不过的事情。此外,换导师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A老师如果收了B的学生,就是得罪了B,没有哪个老师愿意为了学生得罪同事。2、变质了的人情味杨宝德自杀事件持续发酵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常江发了一条微博,指出此事应该给所有高校研究生导师敲响警钟:“中国传统下的师生关系私人化成色太重,契约精神不足,发展到某个极端,完全有可能酿成悲剧。传统中不好的东西需要一点一点肃清。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首要是学术生产体系中的契约关系,这一点必须成为双方的共识。”2016年6月18日,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本科生毕业典礼 / 视觉中国陶崇园杨宝德等所遭遇的劳力剥削既有“学徒制”的传统惯性,又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伦理基础,还有“老板/雇员制”的现代理念加持。若非特别过分,师生溢出学业契约之间的互助,实是“人情味”的一部分,而且也许有或多或少的传承。但师生互动的分寸感确实不好把握,是非界限难以区分,举报导师又要冒着“大逆不道”的道德风险。3、身份地位决定话语权面对导师的不公正待遇,要抗衡的不是老师个人,还有背后庞大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志权曾评论:“如果缺乏独立第三方的评价机制,不构建学生畅通的申诉机制和切实的权利保护机制,精英学生们只能在理论上属于他们的权利面前止步,转而在“难兄难弟群”中相濡以沫,苦苦挣扎。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们也许会初步领略犬儒、苟且与权术。苟如此,当非社会之幸。”想象中纯净的学术象牙塔,在多少导师的压制下,成了要挟、控制学生的地狱,又有多少学生,都像陶崇园一样,觉得“忍忍就过去了”,没有及时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就这样,走进死胡同里。不被正视的心理压力如果说导师的压榨对陶崇园来说尚可忍耐,难以承受的精神压力则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项研究发现,研究生出现抑郁症状的概率是普通人的六倍。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研究团队对26个国家的2279名学生做了调查,40%左右的受访者出现了中度至重度焦虑症状,近40%的受访者还表现出中度至重度抑郁。2010年3月28日下午3点左右,南京林业大学一名22岁女生黄某,在学生公寓楼四区24栋302室洗手间上吊身亡。而导致她轻生的原因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的压力让她无法承受 / 视觉中国网络上单方面批评研究生心理素质差、抗压能力差的言论显然有失偏颇。在现今的教育系统和社会环境下,研究生们不仅承受着学术压力,而且存在着对未来发展的担忧。国家教育部公开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这一数字一路狂飙突进,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已达201万。考研报录比大约是3:1,这意味着庞大的报考队伍,最终考到研究生的还不到60万人。不算低的入学门槛,给学生们一种考上研就有好前途的假象。这个费尽力气拿到的文凭,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使”。相关研究表明,硕士研究生就业期望趋势集中在东部地区大城市。研究生“扎堆”就业增加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市场饱和度,无形间加大了研究生个体的就业竞争。就业市场越饱和,国家和学校对研究生培养的把关也将趋于严格,研究生们就得面临毕业和就业双重压力。北京邮电大学研三的学生孙某曾因实习不顺,毕业论文未能通过而延迟毕业一年,一度被抑郁症所困扰。就在他还有三个月就毕业、被一家知名银行录取、与女友感情稳定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跳楼轻生。孙某照片 / 北京青年报在读研究生要考虑的,已经不只是自身的发展,还有父母、家庭的因素。而教育投资对于家境一般的学生来说,还承载的更是改变命运的梦想。所以,当出路被不可抗力断送之后,那些寒门学生才会感到常人无法理解的绝望和痛苦。中国对心理卫生的研究起步较晚,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也是有限的。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里面基本都有配备心理咨询室,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有寻求帮助的渠道。而学生们寻求心理帮助的认识不强烈,也让陷入心理困境的他们,找不到走出这座迷宫的路,最终害了自己。别让校园遍布阴影有阳光的地方,也会有能要人命的黑暗。悲剧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血淋林的潜规则:作为个体的学生,永远都是弱势群体。在这种不平等的权力距离中,如何对抗剥削成性的导师成了学子救赎自己的生命课题。所谓“善斗”,是要学会寻找时机,收集证据,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举报;当心理不堪重负之时,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而相比于中国,美国的研究生制度在某些方面更为人性化。一方面双向选择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导师并自由更换的权利,另一方面,以导师指导为主、指导委员会为辅的培养方式,避免了由于采用单纯的导师负责制所造成的导师权利膨胀、权利滥用等弊端。虽然美国的学术界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在保障学生公平权益的改进之路上,却能多一份借鉴。无尽的遗憾久久不能退去,逝者已矣,年轻的生命用最绝望的方式反抗黑暗。不知还有多少优秀的学生,不愿被当劳动机器,更不该做导师的奴隶,却在苦苦挣扎着。
广阔无垠的边疆之上,大雪纷飞的平原之中,有着一群默默守护盛世的人——中国军人!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怀揣保家卫国的决心加入他们!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也积极响应征兵工作,踊跃报名参军。本期推送,小编整理了6位服役于西藏边防、海军司令部、武警…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的南林学子,一起看看他们的故事!广告专业2013级本科生李明李明在参军两年后,担任了国旗班第二任教官,并且被评为了南林第一届十佳大学生。回忆军旅生活,2014年在新兵连他便因为表现优异,而被连队推荐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任务。在训练中,心中的荣誉感一直鞭策李明高标准要求自己,当他高烧38度,依然不惧严冬,忍者头昏脑胀的不适,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训练,只留下一句"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最终,他如愿以偿参加了九三阅兵任务,在轰鸣声中,战车驶过天安楼门的那一刻,他觉得,百炼成钢,就是军装的魅力所在。退伍后,同学和老师总会问起他是否当过兵,他心里明白,军人是刻在那笔直的腰板子里的,担任国旗班训练负责人时,他也要求队员们经过国旗班的训练后,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从南林国旗护卫队出来的。可能军旅生活会让你的脸上染上尘土,身体充满汗渍,但是这身军装的魅力,值得我们去追求。轻工院2014级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房贻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服役于原成都军区某部"特战尖刀连",连续两年参加军区侦察(特战)集训,服役期间,曾多次赴云、贵、川、藏以及中缅边境等地区,执行特殊任务,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品质,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得到过原成都军区司令员李作成将军表扬,被授予"特战尖兵"称号,2015年底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义务兵"证书。退役复学后,中断学业两年多,想一下子赶上他人的学习进度绝非易事。但房贻庆凭着吃苦耐劳、永不妥协的特战精神,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任务。2018年,他的学业绩点从1.99提高到3.12,排名班级中上。还牵头组织在校退役大学生士兵成立"159兵站"公益组织,参与筹建南京林业大学退役士兵协会和民兵排等工作。艺术设计学院2015级本科生倪庆倪庆是一名光荣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曾服役于武警内蒙古某部队。在部队服役期间,即使在骨折的状态下,她仍能坚持完成下连考核任务。复学后的她,也一直保持着永不放弃的品格,在学术专业上,入伍前后一直保持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并于2019年顺利保研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专业,也加入了东南大学国防教育实践团。在南林,她曾获"三好学生"称号、"三好学生"学校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优秀学生干部"学校奖学金、"十佳大学生"称号 、"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三好学生标兵"称号 、水杉学子奖学金,2015年9月被评为"优秀义务兵"。艺设学院公共艺术专业2016级本科生关佳伟2017年9月,关佳伟做出了这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一个决定:自愿参军前往艰苦偏远的西藏边防服役!他所加入的部队是被中央军委授予"高原模范戍边营"称号的岗巴营,所处地域也是中印边境冲突的最前沿!面对印度一次又一次的骚扰,是他们默默镇守着边疆的安宁!服役期间他收获了太多太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爬上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山;第一次见证六月飞雪、一天四季;第一次走上巡逻路,在国界线上竖起国旗;第一次和印军面对面,甚至第一次为了捍卫国旗的尊严直面阴森森的枪口!这些经历将维护国家尊严的决心融进他的血液,刻入了他的骨髓!服役期间,他先后获得优秀义务兵、个人三等功各一次。林学院生物技术2016级本科生王芝懿参军前,她曾担任班级团支书,校园文明岗组长,国旗护卫队班长、副队长等职位;荣获奖学金三次,被授予"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的称号,2016年,她积极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军,并服役于南部战区海军司令部。2020年通过"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取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2018年上半年某日深夜,其所在司令部得到我军舰艇因故搁浅的消息,情况十分紧急,作为通讯战士的她在深夜接收一份份传来的紧急电报并在收集登记后火速送往司令部,再向舰艇传达司令部的指令,这一道道看不见的电波是她在一年多通讯生涯中训练成果的见证。这一刻,她感到十分光荣。终于,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军舰成功脱离了险情。在部队,保通、保稳、保打赢就是使命。她也意识到,只要穿上军装,就意味着抛弃了安逸,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经管院2017级本科生夏垚她曾在武警上海总队服役两年,先后两次获得全军"嘉奖""优秀士兵"称号,数十次被评为中队"学习标兵""文艺标兵",两篇新闻稿在国家级报刊《解放军报》上发表,四十余篇文章在地方报纸刊登,多次主持部队晚会,参与慰问演出,受到上海市市长表彰。退伍复学后,她先后加入四个校级社团并任职,曾任校水杉民乐团团长、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被评为优秀团干部、军训优秀退役大学生教官。曾获奖学金,先后两次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该同学曾主持晚会十余场,参与组织民乐团大型演出六场,各类学生工作十余次。2019年暑假,该生赴美国参加麻省大学主办的Global Entrepreneurship Exchange项目, 并在回国后积极参加互联网+、创青春等各项比赛。南京林业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参军入伍工作,通过主题班会、宣讲会、展板宣传、视频制作等形式积极动员有志青年投身军旅、献身国防,为新时代国防事业贡献力量!素材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今日,南京林业大学公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具体如下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及《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将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和有关说明公布如下:(单科线参照国家A线)说明:1. 享受加分政策考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现役退役,达到报考条件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服务期满、考核称职以上的考生,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其中报考人文社科类专业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5分。加分项目不累计,同时满足两项以上加分条件的考生按最高项加分。2. 报考我校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专项计划考生,须达到国家A线基本要求。3. 以上享受加分政策以及专项计划的考生请于5月10日前将相关材料电子稿打包后发送至研招办,文件包命名规则为报考学院+姓名+加分项目。4. 具体的复试时间、要求及形式等,将依据教育部相关政策,视疫情发展统一研判和部署后进行安排,届时将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网和微信及时对外发布。请考生密切关注,安心备考,耐心等待后续通知。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研招办 排版:仇诗琦
2020全国林科十佳毕业生评比近日落下帷幕,南林大土木工程学院森林工程专业博士生夏文静摘得桂冠。由于她正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记者初次认识这位工科女博士,是通过她个人的QQ空间。夏文静在QQ空间分享练舞视频、旅行纪实、烘焙照片、个人影评、读书分享……活泼多彩的生活点滴,展现了她文艺、感性的一面。但在繁忙的科研和学习中,她又是如何进行科研、学习和生活的呢?从陌生到熟悉:像交朋友一样做科研夏文静本科就读于安徽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毕业时,成绩优异的她成功保送南林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开启了与南林的情缘。刚上研究生时,夏文静的科研和学习并不顺利。试验不会做、遇到意想不到的问题,测试结果不理想、论文无从下手……困难花样百出,而自己却束手无措。课后,夏文静与有同样烦恼的好朋友一起分析优秀的科研论文,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向:地下环境与岩土工程。研二时,她获得了硕博连读的机会。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夏文静开始从事隧道火灾过程中沥青路面传热传质研究、复合纳米阻燃剂研发及其协同阻燃抑烟机理研究。她主持了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1项、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项目1项,目前均已顺利结题,同时还参与导师许涛教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硕博期间,夏文静以第一作者发表4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18.709。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她撰写并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在开始进行试验时,经常是一个环节操作失误,使得整个试验失败。随后,夏文静停止了试验,反复查阅规范和国内外文献,优化试验方法和步骤,再进行试验。试验虽顺利进行,但试验药品导致的不适症状也经常出现,她并没有失去耐心。一周里,夏文静每日都泡在试验室里,从一个个细节中琢磨如何让试验结果更准确,前后进行了近十次试验才最终掌握了该试验方法和步骤。最后,这个试验方法成功申请专利,解决了一些技术难题,对隧道沥青路面火灾安全的进一步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夏文静把科研当作友谊去悉心经营,初识后不断磨合,加深信任,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丰富的业余生活:做一个心灵深广的人在严谨忙碌的科研工作之外,跳舞、烘焙、旅行、读书、看电影组成了她多姿多彩的生活。她一直认为,高效的学习和工作需要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研究生期间,她白天专心致至地上课和做科研,完成当天学习、科研计划之后,晚上的时间用于培养兴趣爱好。在众多爱好之中,舞蹈是她最引以为傲的。夏文静从小学习跳舞,精通民族舞、JAZZ等多个舞种,她也曾有过成为舞蹈家的梦想。研究生期间,学习再忙,夏文静每周也会挤时间到新街口的舞蹈工作室练舞。在练舞的视频中,她穿着运动服,长发飘飘,随着音乐律动,动作柔韧有力,将一切疲倦抛之脑后,沉浸在活力动感的音乐和舞蹈之中。此外,她和舞蹈团队多次受邀在金鹰广场等大型商场进行舞蹈表演。舞蹈不仅培养了她自信、优雅的气质,也让她拥有了坚持不懈的毅力,学会以积极饱满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科研中的挫折与挑战。在跳舞中培养的节奏感也让夏文静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凭借着乐感自学吉他。空闲时,她常常抱着木吉他拨动琴弦,将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喜怒哀乐寄托在悠扬琴声之中。此外,她也主动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周末有空时,夏文静时常到敬老院,用自己的才艺慰问孤寡老人。在夏文静看来,听老人分享人生阅历,可以体验人生百态、感受生活的烟火气,获益匪浅。疫情期间,夏文静正在美国罗格斯大学联合培养学习,由于美国疫情逐渐严重,学校要求学生居家学习。在家隔离期间,她依然保持张弛有度的生活节奏,上午的时间交给工作和学习,下午通过阅读和烘焙点心放松心情,晚饭后开始运动和健身。丰富的兴趣爱好让她获得了一种柔软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她身上化成一股强大的内生动力,不仅让她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也让她成为一个有温度、懂生活、会思考的人。张弛有度、刚柔并济,平衡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让她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远勇于直面问题:面对困难的制胜法宝2019年,博士三年级的夏文静到美国罗格斯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联合培养。刚到罗格斯大学,夏文静由于语言交流不畅,无法解决在学习MS软件模拟时遇到的问题,导致科研项目毫无进展,经常失眠和焦虑。她认为不能让坏情绪影响自己,于是开始寻找困难的突破口。白天,夏文静带着科研项目上的问题到办公室请教教授,转变研究重点,同时选修了英语听说、写作课程;晚上,便待在实验室里建模、做试验,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慢慢的,夏文静的语言交流、论文写作能力进步了,科研课题也按计划顺利进行。每次遇到难题,在一番心理挣扎后,她总会迎难而上,向导师请教,听取同门的意见,认真反思自省,用坚韧的毅力去处理问题。她时刻告诉自己克服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勇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一次次的磨练,造就了她坚强、理性、严谨的做事风格,也让她在学业、科研上取得较多成果。她2015—2018年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学业奖学金,2019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特别奖学金博士二等奖。夏文静告诉记者,她希望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来源:南京林业大学
全国13所林业大学01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北林“,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国家林业局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商务部援外学历项目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北京市“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以及亚太森林组织奖学金项目院校,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创始成员。北京林业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校本部有校园面积696亩,学校实验林场占地面积12480亩。设16个学院。学校在校生25347人,教职工1888人。02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林业工程为特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国家林业局、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双一流”农科联盟成员高校。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3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学校校园占地136公顷,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3.3万公顷;设有研究生院、19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3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有教职员工230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2.5万余人。03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简称“南林”,位于江苏南京,是一所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江苏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江苏省十五所重点建设大学成员,是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前身为中央大学(创建于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学(创建于1910年)森林系,1952年合并组建的南京林学院,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1955年华中农学院林学系(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1972年更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3年恢复南京林学院名称,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0725亩,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亿元,设有22个学院(部),开设有本科专业74个,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国家一流学科、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2100余人,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3万余人。
考研报考录取比是衡量考研报考难度非常重要的指标,南京林业大学近日公布了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情况汇总,下面一起来看下详细内容。南京林业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汇总南京林业大学2020考研报考人数7308,推免录取人数127,统考录取人数2103,录取总人数2230。总的报录比不到4:1,当然里面肯定还有一些同学是调剂录取的。注:学位类型为Z代表全日制专硕,FZ代表非全日制专硕以上就是文都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林业大学2020考研各专业报录比汇总”相关内容,希望对有意报考南京林业大学的考研人有所帮助。#2021考研#
研一他是科研小白,不懂什么是SCI,什么是算法; 研二他自己联系国外导,用六个月的时间,在此前从未接触的领域发表国际论文;研三北美顶尖高校向他抛出橄榄枝,将为他读博期间提供15万加币(约合人民币75万元)的奖学金……阶跃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他,你不会以为这三个故事,是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他就是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研究生王康。王康本科就读于南京林业大学,跨专业考研成为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控制工程专业17级研究生,师从周治平教授。曾公开发表三篇论文(cscd,ei会议,ccf b类会议),申请三项专利,拥有两项软件著作权。2020年3月,收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获得15万加币的奖学金。1、有一个不知所终的心愿“周老师,我将来想到国外读博。”研一学生刚进实验室没几天,周治平教授便召开小组会议,请实验室的同学谈谈读研期间的规划。会后,这个声音格外热情洋溢的大男孩给周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刚成为研究生,大家都抱有一些对于学术生活的热忱和憧憬,表达过类似想法的学生还是大有人在的。”周教授说。但是令他越来越意外的是,这个叫王康的学生竟是个实干派。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王康的初试成绩很不理想,以倒数第五的名次进入了复试。得知这一消息,他无比沮丧迷茫,因为是跨专业考研,复试科目的内容他更是从未涉猎过,想要在复试中“一雪前耻”的可能性太渺茫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失去前行的勇气。”于是,他在江南大学“安营扎寨”下来,不分白天黑夜地泡在图书馆,趁着中午学长学姐有休息时间就赶紧揣着书本厚着脸皮去请教,他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梳理复试科目,学习重点内容,最终以复试第一、总成绩第五的名次进入了江南大学。进入实验室之后,王康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础与其他同学比还有一定差距。尽管经过一番深入了解,周教授帮助王康制定了发表SCI英文期刊的“小目标”,可是王康心里直冒冷汗,此时他不懂算法,更不知道什么是SCI。导师的期许是压力,但也是鼓励。他没有被巨大的挑战吓得坐立不安,而是踏踏实实地坐上了阅读文献的冷板凳。每周,周教授还会在实验室的群里分享学术前沿论文,一开始王康觉得这简直堪比无字天书,太多的学科专业性名词充斥其中,让他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他坚持不用翻译软件的整篇翻译功能去阅读文献,而用最笨的方法通过自己的语言理解去把握文章,不放过任何陌生的专业性名词,不仅要弄懂它的意思,还要以这个单词为关键词主动再去搜集更多论文阅读。2、新挑战意味着新可能“在周老师的实验室,发表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只算完成一个基本任务,万里长征才迈出一步。”度过研一之后,王康开始规划新一年的学习生活,他打算出国留学。想要出国留学,需要先想办法去体验国外的科研环境氛围。王康的目标很清晰,于是立刻着手尝试联系国外导师。他先后发了十几封邮件,每封邮件都按需针对对方专攻的研究领域,凸显了自身的匹配技能。原本以为,发送了十几封邮件,可以保证命中率了,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邮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再试一试,即使还不成功,无非就是接受跟现在的处境一样的结局。于是,王康又发了一份邮件给了滑铁卢大学的教授。至此,事情出现了转机。教授看中的是王康在AR技术方面的研究。“自学AR技术,也要得益于周老师的启发,他总跟我们说,做研究工作,既要懂得聚焦,又要懂得去学点暂时看来‘无用’的东西,为更大的研究格局埋线铺路。”于是,平日里在阅读文献之余,王康也会利用实验室设备,尝试自主开发应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他自学开发AR程序,渐渐地喜欢上了开发各式各样的AR应用,为了能够看到亲手打造的图像出现在AR头盔中,他能够忍受对着技术文档改bug的枯燥历程。无心插柳柳成荫,王康不曾想到,这个在不知不觉间倍速发展起来的“外挂”,竟让滑铁卢大学的教授如此感兴趣,他激动地彻夜难眠。视频面试通过后不久,王康赢得了6个月短期交流的机会,立即启程飞往加拿大,开启新的项目研究。来不及领略异国风光,甚至来不及欣喜若狂,王康一落地便扎根在了实验室。国外导师交给王康的任务是利用AR技术构建飞行员辅助操作系统。虽然对AR开发有一定的经验,但是这个课题对王康来说依然是个难题。提起飞行员辅助操作,他的头脑中一片盲点,完全没有概念。又一次从零开始,王康丝毫不觉得气馁,这种不多见的新奇体验完全激发了他的钻研热情。王康一方面跟随导师一次又一次地去飞行模型驾驶实验室实地参观,一方面着手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国内外在研究领域发展的情况,终于由一无所知到对课题有一定了解。简单说来,王康所在项目组的课题是开发一款AR应用,帮助菜鸟飞行员模拟试飞环境进行飞行训练。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度系数却不低。他们需要利用AR技术将虚拟元素或提示增加在现实环境中,使得新手飞行员采用的飞机仪表盘上会出现必要的训练提示。他们的目标是创建一个沉浸式的环境,同时又允许用户与真实世界交互,整个系统就是一个用AR技术打造的创建虚拟元素与现实的混合体。此外,为了实现飞行员自主控制操作进程,应用的开发还需借助AR设备HoloLens可进行语音交互的优势,实现用户以语音命令控制操作系统。在国外,王康更加惜时如金,他不想两手空空,无功而返。科研工作没有一蹴而就的,每次在教授召开的例会上,项目组都会开启头脑风暴,讨论系统完善、功能设置的问题。而每一次的讨论都意味着将推倒前面的部分工作,加入新的设计元素,也就意味着王康需要重新修改代码,在修改中绞尽脑汁对付新的bug。“设计→讨论→修改→解决问题”整个研究过程看似开启的是循环模式,可是王康心里清楚,他们的研究过程其实是螺旋式上升的,每一次的小挑战孕育的都是大改善。此外由于之前没有开发过语音交互,王康又一次开启疯狂的自学模式,通过查阅大量关于HoloLens的英文开发文档资料,一步一步试错。他觉得敢于及时否定不合适的方案,敢于轻装上阵从头再来,这本身就是在向成功一步步靠拢的过程。王康说,研究做到这个程度,他已不需要用“坚持”“奋斗”等信念鞭策自己,“学术的魅力在于,一旦有了良好的开始,就会‘身不由己’地持续前行,你会不断调整自己,让自己的思想、行为和环境匹配。”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开发和调试,一个月的实验,两个月的整理论文,王康的论文最终发表在HFES(International Annual Meeting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会议(CCF B类会议)。该会议由美国人因工程协会举办,是人因工程领域规模最大的会议,也是该领域的顶级期刊,级别相当于SCI 2区文章。除了这个项目,王康还和当地学生合作了一个VR项目,研究不同交互设备(Xbox, HTC Vive, LeapMotion)在VR场景中对人的沉浸度的影响,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投到了Chi Play Conference,目前正在审核中。很多时候,那些所谓改变人生的好的结果,不是刻意追求来的,你会遇到什么风景,根本无从知晓;有时候,那些好的结果也需要刻意追求,只有通过持续性的努力拼搏,做对了、做好了某些事,一些非期然结果才可能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3、当梦想照进现实随着交换期临近尾声,王康专门挑了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好好逛了一下滑铁卢大学。这所加拿大的研究型公立大学,一直稳居麦克林杂志评选的加拿大综合性大学排名的第3位,是北美地区顶尖高校之一。该校的科技气息浓厚,物理系教授唐娜·斯特里克兰还是20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学校的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科教学水平居世界前列,其毕业生也深受科技企业欢迎,微软公司前主席比尔·盖茨访问滑铁卢大学时提到,滑铁卢大学是微软招聘毕业生最多的学校之一;而根据2018年谷歌员工毕业院校排名,滑铁卢大学排名世界第13位。王康太想能够继续留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深造。临行前,他和国外导师讲了自己的愿景和科研规划,没想到,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他十分肯定王康在交换期间的研究表现,并且在得知王康想继续做智慧医疗方向的研究后,积极将他推荐给学校的另一位研究方向相似的导师。本以为拿到了通行证,没想到新导师在面试时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他要求王康在一周内阅读指定的三十篇英文文献,并从中找出研究创新点写一篇proposal。梦想就在眼前,王康当然不会让它失之交臂,尽管这项任务压得他喘不过气,但他还是通宵达旦地从结构、措辞、创新点等方面数十次修改,最终拿出了一份令导师满意的proposal。此外,导师还要求他在雅思考试中达到合格的语言水平,王康又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在一个月内埋头苦学,最终得到7.5分总分并且小分不低于7的成绩。至此,王康终于为自己的研究生阶段画上圆满句号,如愿以偿拿到了攻读博士的offer。不可否认,在接下来的科研道路上,他将迎击更大的挑战,需要时刻有对时间的掌控意识,以及永不放松的自律精神,“但是吉姆·罗恩曾说过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得承受两种痛苦之一,纪律的痛苦和后悔的痛苦,差别在于,‘纪律是几盎司,而后悔是几吨重。’”在第一时间分享了王康的喜讯后,导师周治平评价道:“王康同学在得知考上本校研究生以后,主动来实验室了解相关研究内容,很早就确定了个人研究方向和出国升学的预期目标,计划合理且有前瞻性。他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对科研抱有很大的热情。不仅在专业课程上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提升个人学术能力,而且积极参加实验室正在进行的项目开发,具备较强的应用设计水平。他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较早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并根据项目实践经验,参加省研究生学科竞赛获得奖项;还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和软件著作权登记,表现出较好的综合素质。他还申请了国外高校留学交流项目,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国际前沿研究的进展,为个人的升学道路埋下伏笔,未来有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绩。”2020的开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抵挡不了江南学子发展成才的脚步。王康用行动告诉我们:想要的成绩,立即去做,不必沉迷于过往的脆弱中;再远的路,一步步走,不必踟蹰于眼前的困顿。希望每位青年学子都能如此这般,打开“自律、改变、增值”的强化功能,赢得人生的主动权。来源:江南大学 稿件来源:物联网工程学院 本期编辑:张铁根
哈佛大学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顶尖高校。每年在咱们国内录取的学生,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能够进入哈佛大学就读的学生,通常是学霸中的学霸,让人羡慕不已。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位获得哈佛大学垂青的非典型学霸,他没有光鲜的求学之路,甚至有些“学渣”的味道,却因为一篇论文叩开了哈佛大学的大门。他,就是南京林业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唐国胜。别看唐同学贵为博士研究生,其实他的学习生涯颇为折腾、跌宕起伏。他没有其他学霸那样的天赋异禀,也不是那种酷爱学习、把读书当成唯一爱好的勤奋学生,小学阶段成绩就在班上垫底,小升初的时候还有还动过辍学的念头。后来读了初中、高中,成绩仍然没有大的起色,第一次高考榜上无名。尽管如此,唐同学并没有就此气馁,而是选择了复读。再战高考,他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考上了吉林农业大学,就读中药学专业。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高校,在全国高校排名两百多位,在吉林省内的高校中也只排名到第六位。尽管如此,这所高校仍然为唐国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进入大学,与很多大学新生一样,唐同学也很迷茫,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大学期间也很少往图书馆里跑,大把的时间花在了校内外活动及社会实践之中。本科毕业之后,他选择了继续攻读中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恰恰就是读研期间,这个喜欢做实验的小伙子找到了存在感。协助导师完成科研项目部分实验,帮助学弟学妹解决实验难题等,并且发表7篇论文,搞出8项个人专利,还斩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说实在的,基础并不怎么好的他,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果和成绩,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很多研究生在读期间,想要完成唐国胜同学这些成绩中的某一项,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任务。当然,这些成绩也为唐同学注入了强大的信心——继续考博。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很骨感。考博光有信心还中够,还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才行。在第一次考博中,由于英语这块“短板”太短,唐国胜没有一考成功,读博的希望之火被当头浇灭。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考博?反复地思想斗争之后,唐同学决定再战一年,继续冲刺心中的博士梦,剑指中科院。二战考博注定是辛苦的。尤其是“瘸腿”的英语,没让唐国胜少吃苦头,花在这门功课上的复习时间和精力,比其他考博的同学至少要多出好几番。尽管如此,二战考博仍然吃了英语的亏,没能考进理想的中科院,来到了南京林业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从小成绩不好,高考又落榜,如此坎坷的求学经历并未让唐国胜感到气馁,他反而因此变得更加努力。恰恰就是这样的不气馁、不放弃、不懈怠,助推唐国胜走向了成功。硕士研究生期间,唐国胜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实验室。做实验、写文章、弄专利这几件事,几乎占满唐国胜的整个学习生活。读研没多久,喜好实验的他就把实验室的所有设备弄了个滚瓜烂熟,一度还当起了实验设备维修工。南京林业大学读博期间,唐国胜更加勤奋起来,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室。从早上八点到晚上11点,往实验室里一坐,一整天就过去了。经过两年的努力,唐国胜终出成果啦,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高达12.4的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之上,在着重要的生物医药和材料科学应用价值。两年磨一剑。唐国胜的心血没有白费,这篇高影响因子的科研论文也得到了媒体的关注,中国聚合物网等相继报道。更为重要的是,这篇学术论文还引起了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的高度重视,并且还抛来橄榄枝,给予唐国胜两年的访学机会。哈佛大学对于唐国胜来说,在这之前到哈佛医学院访学,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因为一篇文章竟然变成了现实,不得不说,这就是“无心插柳柳在荫”啊。这就是唐国胜,从小学到高中没有学霸迹象,没有太多的特长与爱好,大学本科期间甚至都没有明确的人生方向,如今却求学哈佛,超越了绝大多数学霸。这就是所谓的逆袭,超级励志!没有天赋不是理由,不爱学习不是借口!做任何事情,只要踏实肯干,潜心钻研,成功自然会向你敞开那道门。(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速删)
“我们生物学院的宋宇航同学曾担任班长,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2篇,荣获国家奖学金等各类奖励5次,各位HR签他!签他!快签他!”近日,南京林业大学举行了一场特殊的线上直播活动,围观的不是凑热闹的“吃瓜群众”,而是企业的HR和南林大的应届毕业生。这是南林大疫情防控新常态背景下“稳就业”工作的一项新尝试——借鉴“直播带货”模式搭建“云平台”,推荐优秀毕业生。直播现场,林学院、材料院等8个学院辅导员分别出镜推销各自毕业生,也有不少同学选择主动出镜毛遂自荐。圣象集团、蓝帜刀具、南京普莱克贸易、南京宝姐科技等8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分别登场介绍各自的招聘岗位和福利待遇。记者看到,生物学院辅导员王维对于学生的情况如数家珍、倾力推荐。材料院学生陆颜通过直播现场与3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互动并投递了简历。据介绍,因疫情影响,南林大往年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家居、材料、机电等相关专业签约率均不如往年。为破解就业难题,学校统筹推出一揽子就业政策,确保就业招聘不停顿、就业服务不断档、就业指导不缺位。学校针对毕业生做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详细了解毕业生就业需求、确保精准施策。调查中发现,缺乏“面对面”沟通交流机会是当前不少招聘单位和求职学生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直播带就业”模式应运而生。“当前招聘因疫情受阻,但我们对于人才的需求仍很迫切,这样的创新模式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南林大长期就业合作单位圣象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崔学良先生表示,此次圣象集团拿出的招聘岗位就有98个。“依靠直播这种时尚手段带动学生求职、企业选人,是贯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高校要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新尝试,思路更新、举措做细才能在今年的稳就业工作中取胜。”直播活动主持人、南林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新宇说,“这是初次尝试,后期我们将举办多场直播活动,使‘直播带就业’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讯员 李政 南报融媒体记者 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