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费是很多考研同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生学费需要多少钱呢?哪些专业比较费钱?下面小编整理了国内10所高校的研究生学费,一起来看下吧~贵州大学(一)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三)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云南大学我校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1.全日制学术型专业:8000元/年,学制3年,总计24000元。2.全日制专业学位学费标准见下表:3.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见下表,具体收费标准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核定和备案的为准:深圳大学根据国家政策,凡被我校正式录取的以全日制脱产方式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8000元/年;非全日制学费标准具体如下(均不含教材费、海外与本土学习行动等费用):法律(法学)、法律(非法学):75000元;工商管理(MBA):198000元;公共管理:99000元;金融:学费共计人民币78,000元;会计:学费共计人民币99,000元;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体育)、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学费共计人民币54,000元;汉语国际教育:学费共计人民币60,000元;心理健康教育:学费共计人民币72,000元。湘潭大学全日制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住宿。2020湘潭大学研究生具体学费及住宿费标准请参见湖南省物价局最新文件。以下为2019湘潭大学研究生学费标准。南京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学术学位8000元/生·学年;会计硕士28000元/生·学年,中法工程师学院的学费待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后公示,其他专业学位10000元/生·学年。郑州大学所有硕士研究生均按学制年限分学年收费。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每生0.8万元/学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及学费标准见下表: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费标准为0.8万元/生.学年,每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制和学费标准见下表: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8000元/生/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除外)7000元/生/年,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18000元/生/年,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16500元/生/年。非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12000元/生/年,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11000元/生/年,非全日制法律硕士、土木水利硕士10000元/生/年,非全日制教育硕士7000元/生/年,非全日制金融硕士、艺术硕士、会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16000元/生/年,非全日制图书情报硕士13000元/生/年。兰州大学1.全日制学术学位:各专业8,000元/学年。2.全日制专业学位:艺术12,000元/学年;公共管理(MPA)20,000元/学年;工商管理(MBA)类别中,普通工商管理32,000元/学年,国际工商管理(IMBA)50,000元/学年;其余专业8,000元/学年。3.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公共管理(MPA)23,000元/学年,工商管理(MBA)类别中,普通工商管理42,000元/学年,高级工商管理(EMBA)180,000元/生;法律30,000元/学年;其余专业27,000-30,000元/学年。以上信息来源各院校官网,由中公考研网整理,如有转载请标注来源
本文转自【澎湃新闻】;澎湃新闻记者 韩雨亭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 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 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
对考研的同学来说,报考211或985名校的研究生时,不担心考题的难度,也不会怪录取名额的稀少,但却害怕学校故意压分。尤其是那些本来本科就不好的同学来说,压分就等于葬送了他们的读研之路。每年关于考研院校压分的情况屡见不鲜,考生在报考的时候就变得非常谨慎了。那么,对于三本考生来说,如果考研的时候选择211名校或者985大学,会因为其出身不好而遭受歧视,进而故意压分吗?为何三本院校的同学不敢报考211和985名校的研究生?有考生给小水留言,咨询小水关于考研院校歧视和压分的情况。这位考生提起他是三本院校的考生,想报考南京理工大学,但是比较担心南京理工大学有压分或者歧视。如果真的如此,压分会使得初试分数很低,不仅达不到目标院校的复试线,很可能连调剂读研的资格都没有;而歧视本科出身的话,就算进入复试之后,也一样会被优先刷掉。更有甚者,极个别的学校还不给考生复试机会,这样的话,考生肯定是不敢报考的。对于这种情况,考生的担心有其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因噎废食。像南京理工大学这样的211名校,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压分,毕竟在招研究生的时候他们自然也是敞开门录取优秀考生的。在初试的时候,考研院校一般不会因为本科出身不好而故意压分。但是,南京理工大学是211,三本考生在复试阶段是处在劣势的,想要读研只能尽量缩小这种差距和劣势,比如初试分数高一些,复试表现得好一些,要是本科有有科研经历或者获得各种奖项,自然加分不少。要是初试成绩一般,复试平平,本科又没什么优点,综合初试和复试的表现,排名肯定很低,那么被刷的结局就是注定的了。在这小水提醒将要考研的同学,在研究生报考的时候确实需要擦亮眼睛,避开一些压分或歧视本科出身的院校,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于考研院校压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考生应该注意区分:01、专业课太难,给人压分的假象网上一度曝出华东师范大学故意压分,不少考生抱怨自己的其中一门专业课估分超过120,得分却只有60多分。类似情况的还有天津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但与此同时,那些进入研究生复试的同学专业课却高达130多分,这就引人思考了,到底是不是真的压分还是题目太难?!在报考同一所院校时,有很多低分和高分,这属于正常现象。要是每个人都考了很高的分数,那只能说名学校老师出题水平不怎么样,也起不到选拔人才的效果。对于这一种学校专业课太难,而导致给人压分的假象。特别是名校的专业课试题,不会做的是一点都不会,会做的倒不觉得是压分。这样考生的水平高下立判,初试就能刷掉大部分实力较差的考生。02、专业课普遍给分低,总分偏低也有一类院校,专业课给分比较严格,判卷标准较高,考生考出的成绩普遍不高,但也不是很低,大都在一个水平,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报考这类学校要注意一个问题,想调剂读研的话希望较低,尽量去一志愿学校读研。03、学校故意压分,排名第一的分数都极低有的学校故意压分,有了既定的事实还不承认,这样的非常规操作让不少考生吃了很大的苦头。这样压分的直接后果是,考生单科线不够,初试总分极低,调剂读研都没可能。比如之前宁夏大学文学院压分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使得大多数考研学子不敢考虑这所211大学。一张文学类的专业课试卷,压分极低,最高分不到60分,甚至还有个位分数的考生,最后导致文学专业无人上线。类似情况的还有内蒙古大学中国史专业。其实明眼人能看出来,学校是故意压分,然后把一志愿考生都刷掉,在调剂的时候录取那些名校本科生,这个操作就让那些本来比较看好这所学校的考生极度失望,而一些想考虑这所学校的优秀考生也望而却步了。因此,综合以上情况,在考研时压分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关键是考生应该区分到底是哪一种。如果是学校黑历史太多,故意压分,想把名额留给名校调剂生,那么这样的学校肯定要敬而远之,不要考虑。不过,就算是同一所院校,压分也只是其中的某个专业。考生在择校的时候,只要搜集相关的信息,看看是不是和自己报考的专业相关,这样就可以提前避坑来了!#三本#如果你是三本考生,你考研的时候会考虑211和985名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吗?如果你复试被刷,你会选择调剂读研,还是再考一次理想的院校呢?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报名时卡资格,复试时加试,怪不得那么多大专生不敢直接考研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上有我的名字,为何最后却被刷了?为何考研调剂到二本院校读研,还是有大把的考生愿意选择?
近日,《部分“双一流”高校近三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计划招生数减少趋势统计表》出炉。在这个统计表上,共有24所“双一流”高校2021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人数占比下降,有的院校减招一半以上。请看我们的分析。(1)中国人民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20年与2021年相比,虽然保持不变,但与2019年相比,下降了0.6%。(2)武汉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4%左右。(3)北京理工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3%左右。(4)四川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3%左右。(5)天津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12%左右。(6)河海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8%左右。(7)山东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7%左右。(8)苏州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二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7%左右。(9)四川农业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6%左右。(10)西安交通大学(C9、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5%左右。(11)华中科技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11%左右。(12)南京理工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14%左右。(13)西南交通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3%左右。(14)华东理工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3%左右。(15)中国矿业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10%左右。(16)吉林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8%左右。(17)广西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5%左右。(18)暨南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小幅度增加。上升幅度为1%左右。(19)长安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8%左右。(20)北京科技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2%左右。(21)中国农业大学(985、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2%左右。(22)福州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6%左右。(23)太原理工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13%左右。下降幅度最多,超过一半。(24)北京工业大学(211、双一流高校):2019-2021年,连续三年占比下降。下降幅度为6%左右。尊敬的网友,非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在报考以上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时,一定要留心,不要因为不熟悉、不了解,而在报考中失败。最后,祝福您考试成功,顺利录取这些“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来源:澎湃新闻
南京理工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创办于1953年,是世界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高校。目前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具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具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2021年3月22日南京理工大学公布了2021年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2021年各学院研究生招生计划,看看你的分数线可以参加复试吗?一、各学院各专业复试分数线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瞬态物理重点实验室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江阴校区其他二、各学院各专业招生人数机械学院环生学院化工学院电光学院计算机学院、经管学院能动学院、设传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公务学院、材料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重点实验室体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注:表中不含已录取的推荐免试生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少数民族骨干招生计划2021 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南京理工大学复试采取现场复试的方式进行。复试时间:学校将于3月26日-29日组织开展复试工作,考生按照复试时间分批进入校园。具体时间请关注报考学院网站通知,提前做好准备。复试地点:第三教学楼、第四教学楼、继续教育学院,具体安排见学院公告。以上资料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官网,一切以官方发布为准,本文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谢谢!合肥工业大学各学院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你的分数上线了吗?重庆医科大学公布2021年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你上线没?重庆邮电大学2021年考研各专业复试分数线及计划招生数,你上线没西南交通大学各学院公布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你上线了吗?西南财经大学各学院2021年考研复试分数线,看看你的分数够吗?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针对近期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歧视问题,在回应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时明确指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针对教育部的回应,已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哲(化名)内心既高兴,又忐忑。“今后是否还会存在隐性歧视问题呢?”王哲对澎湃新闻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2019年3月,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优选选调生”,在笔试面试阶段名列前茅,终因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被认定为“在职”学历,无法参加政审。王哲的故事不是孤例,近年来陆续毕业的成千上万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都在不同程度地承受因改革带来的转型“阵痛”。笔试面试第一名,却被刷下来了2016年12月,刚从福州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的王哲参加全国研究生联考,他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是人大。2017年3月,他到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复试一共2天,有一天上午,人大法学院召开非全日制研究生说明会,反复强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会和全日制一样,师资和课程都会一视同仁。那次复试下来,他综合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几天后,人大法学院通知他可调剂成为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人大是他理想的大学,他接受了调剂。2017年9月,他被正式录取为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我是国家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首批受益者。”王哲说。的确如此。2016年9月14日,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上述通知称,从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起初,王哲也担心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不被用人单位承认,但当他看见教育部发布的通知后也就放心了。在人大读研期间,他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荣获一等奖学金。2019年6月28日,他以优异的成绩从人大毕业,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和三好学生。如此优异的学习成绩,仍难以抵消作为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带来的尴尬。在人大读研期间,除了没有配备学校宿舍,他从未感觉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任何差异。“我们那年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都统一划线,乃至进入面试和复试分数线都一样。”王哲说。“我的档案、户口和党组织关系都转入学校了。”在读研期间,王哲发现针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人大的确做到一视同仁,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和考试。最让他感到满意的是,人大拥有一套强大的选课系统,每名学生都可根据自身兴趣和研究方向去选课,上课时间可选在工作日的白天上课,也可选在晚上或周末上课。“由于部分教授白天日程很忙,只能在晚上或周末授课,从来都是座无虚席。”王哲说,他很珍惜为期两年的学习机会,因此格外努力。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摆在他面前的便是择业,他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法官。2019年2月,山东省对外发布了《2019年山东省选调生优选计划公告》,计划招收375名定向选调生。王哲也在学校网站看到了这份公告,他发现该公告的职位列表中显示有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计划招收1名选调生,他当即决定报考。在正式报考前,他还特别注意到该公告通篇没有要求全日制毕业生,只将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未列入选调范围。“我读研期间没社保,没工作,肯定不算在职,我有《派遣证》,档案也进入到了学校,肯定不是定向,更不是委培,所以就报考了。”王哲说,山东“优选选调生”有一套严格的资格审查程序,首先要提交纸质《报名表》交给学校,由学校来移交至山东省相关部门予以复核,复核后才有网上报名资格。“前期报名很顺利,笔试我是第二名,但第一名放弃了,我替补成为第一名,笔试成绩只比第一名低了一分,面试时,我以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比第二名足足高了6分。”王哲说,面试结束后,他被列入考察范围名单,但到了政审阶段,山东方面派人到学校进行政审。“那批政审名单已把我给排除了。”王哲说,自始至终山东方面均未明确告知具体原因。“我在笔试和面试的表现都很优秀,所以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应该是唯一原因。”王哲说,此事一度让他产生极大挫败感,开始曾想用行政诉讼方式讨一个说法,后因时间安排不过来,只好作罢。如今,王哲已到一家央企上班,起初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也对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证明表示不理解,但经他仔细说明后也就予以认可。“最关键的是我有一张《派遣证》,这就说明一切了。”王哲说。处境尴尬的“编外学生”目前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就读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化名)在校园内已感受到了歧视和偏见。2016年7月,张伟从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毕业后,被赵县第一中学聘为代课老师。根据学校规定,他要一年后才能转为正式事业编制,考虑到当地经济和社会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他还是决定离开赵县,而报考研究生是最好的方式。2017年12月,他参加了全国研究生联考,第一志愿填报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但因他考试成绩距离该校340分的录取线“只差了一分”,最后被调剂成南京理工大学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入学不久,他就感受到学校针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在管理上的差别对待。“我们没有住宿,没有医保,节假日无法享受学校福利,选课总是最后才知道消息,不能评奖学金,更不能参评优秀毕业生。”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学校的差别对待影响了他对校园美好生活的感受。“犹如一场孤独的学习之旅。”张伟说,由于无法正常参与学校的生活,让他对学校少了一种认同感。最关键的是,由于学校管理细节上的差别对待,致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之间的社交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我记得有次老师让一位全日制的同学负责收作业,我主动添加他的微信,方便传输作业,当得知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后,他未通过我的微信,只留了电子邮箱。”张伟说,很明显对方不想和他有任何交往。“只要在管理中进行分群,自然会产生歧视和偏见。”张伟说。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王勇(化名)也感觉自己像是学校的“编外学生”。“学校课程安排没任何差别,但细节还是有差异。”王勇对澎湃新闻称,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能申请该校的助学岗位,不让参加学校组织的部分活动和比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把我们分成了两类人?我们非全日制研究生同样都是统招生,部分调剂过来的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录取分数线,甚至比全日制研究生录取分数还要高,但为何学校和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接纳我们呢?”王勇说,从当前学校招生比例来看,绝大多数还是全日制研究生,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比例不高,因此他们的声音和生存状态极容易被学校忽视。在他看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再三强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入学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但因没有相应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故而造成了今天非全日制研究生群体的尴尬处境。“表面上看‘非全日制’没什么,但实际上却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和人为对立。”王勇称,即使在平常社交场合,也会有人用异常的眼光来看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群体。张伟认为,不认可非全研究生的应届生身份,本质上源于认为统招非全日制研究生和之前单证硕士一样。传统上以《派遣证》来识别应届生身份,而实际中很多学校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发放《派遣证》,这影响了很多用人单位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识别。“有的学校领导都不能正确认识到非全日制研究生改革,还在用在职硕士的名称发文件,搞歧视。”张伟称。在学校期间受到差别对待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步入社会同样面临歧视和偏见。隐性的歧视依然存在作为南京理工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读研期间比一般全日制研究生更加努力。“我有四五科的考试成绩名列第一、第二名,很少有科目考试成绩跳出前五名,最差也没超出前10名。”张伟对澎湃新闻称。如此优异成绩并未帮助他获得用人单位赏识。今年疫情期间,他参加各种网上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用人单位一旦听说他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标准答复是“下次再沟通”,从此了无音讯。他先后给十多家用人单位投放简历,剧情和结局都一样,这极大打击他在求职道路上的信心。“我想以非全日制研究生身份去应聘中学教师,可能都没资格了。”张伟对澎湃新闻称,用本科学历去寻找工作,或许还相对容易。将非全日制研究生等同于在职研究生的定见已根深蒂固,是造成事业单位、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招聘员工时不敢“冒险”的根本原因。张伟认为,2019年12月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并未对职称评定、内部晋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遴选与考调、人才引进和补贴、聘任制公务员招聘等作出相应规定,包括政策无具体监督执行部门,学生投诉往往推诿扯皮,难以落实。从而为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预留很大操作空间。“无问责规定,导致各地各部门有恃无恐,信访投诉后依然如故。”一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对澎湃新闻称,国家相关部门唯有统一研究生教育质量,不在学历证书上标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方可根本解决。面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偏见,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决定站出来,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出声音,厘清事实。学习之余,王勇是微博账号“统招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运营管理员,主要承担刊登非全日制研究生相关政策法规,回应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误解。这个微博账号约有10名运营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于各所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张伟也是一个法学类非全日制研究生微信群的管理员,加入者已达两百多人。他说,已有多个学科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建立微信群。“起初建群主要为了发布和分享工作信息,哪个单位不歧视,我们就会把它分享出来仅供参考。”张伟说,目前大家发出声音并不为争取特殊利益,只是希望能保障最基本的合法利益。“现在很多地方人社局的领导都知道我是谁了。”王勇说,他时常和各地方人事部门的负责人打电话沟通,给对方普及相关政策和知识,但通常对方都会消极推诿。“我希望他们发布招聘时严格落实五部委的文件,不能在事业单位招聘公告中设置全日制条件,他们要么说已招聘公告已发布,无法修改,要么说下一次修改,可到下一次发布招聘公告时,仍然要求全日制毕业生。”王勇说,根本原因是事业编制岗位的竞争太激烈了。“一个事业编制的岗位,往往会有几百人报名。”张伟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情势之下,若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歧视就难以避免。他认为,虽然教育部近日针对媒体的回应起到正面作用,但全国各地针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隐性歧视依然会长期存在,包括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表中设置非全日制选项,如果应聘者勾选,极有可能无法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近期,张伟正在全身心准备毕业论文答辩,他尽量不去想找工作的事了。“我已经没什么信心了。”张伟说。去年报考山东省“优选选调生”的王哲,尽管如今已是一家央企上班,但他并未放弃当法官的理想。“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正在想通过别的方式实现理想。”王哲说。(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211工程大学全国总共有116所(4所高校单独计算),其中39所高校既是211工程高校,也是985工程高校,他们的招生计划可以参考我前面写的文章(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有多少?),已知的30所高校的总的招生计划为14.9万人,平均每所高校招生计划约为5000人。还有省属的27所211工程高校(2020年省属211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体招生计划为6.6万人,平均每所高校招生计划在2600人左右。今天我们看的是居于省属211工程高校和985工程高校之间的,部属211工程高校,其中有很多高校都是985优势平台的学校,可以看来学校实力还是很受认可的。部属211工程高校有50所,我们具体来看看:北京市:中央财经大学:拟招收硕士研究生 1975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586人,全日制专业硕士1389人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3400余名(含推免生,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730名,其中含推免生505名北京外国语大学:2020 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 953 名(含推免生)。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462人,全日制专业硕士491人中国政法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92人,其中含推免生计划728人。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含全日制及非全日制)招生计划为1600人左右(含推免以及各类专项计划),实际招生人数按国家当年下达具体招生计划为准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2400名,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809人,专业硕士738人,推免生598名。非全日制硕士842人.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866名。其中含推免生1658人,全日制3300人,非全日制566人。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500名,其中全日制硕士2245人(含推免生667人),非全日制250北京中医药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72人。北京体育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全日制暂定910人、非全日制暂定53人,具体招生总人数以教育部正式文件下达数为准。接收210名推免生。北京科技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900人左右(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0人左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000名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70名(非全日制目前仅招收专业学位),单独考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097名,其中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800 余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80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70 名(招收“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15 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2400名,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1100人,专业硕士925人,非全日制硕士370人北京林业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750余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30余名中央音乐学院: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3700名,包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65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50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15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10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河海大学: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 4000 名,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700 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 1400 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约 900 名。中国药科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92人。江南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98人,非全日制硕士300名。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27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1300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000名左右,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400名左右中国矿业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约300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3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140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含单独考试)约590人。上海市:上海财经大学:拟招收硕士研究生 2250 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1169 名(含推免生),另招收少数民族骨干专项计划约 20 名,华东理工大学: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00余名(含推荐免试研究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0余名。东华大学: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305名,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130 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950 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约 225 名。海军军医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湖北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3000余名(含推荐免试生和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研究生、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等),包括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2600左右、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400左右。武汉理工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79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1398人,全日制专业硕士1492人,非全日制硕士900人。注:本计划不包含推免生华中师范大学: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3770名,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2010 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270 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约 490 名,预计推免生为808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140人左右。其中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2100 人左右,拟接收推免生人数 900人左右(以实际接收推免生为准,拟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 50 人左右,在非全日制专业拟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 计划硕士研究生 40 人。华中农业大学:2020 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生 2480 名,其中学术型硕士生 1480 名,专业学位硕士生 1000 名;非全日制硕士生 150 名(仅限报考专业学位)。陕西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369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39 名。长安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470名(含推免生),其中学术学位硕士1460名,专业学位硕士1010名。计划招收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580名。陕西师范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全日制研究生2000余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200余名。空军军医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其他:(四川省)西南财经大学: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437人(含推免生和专项计划),非全日制研究生545人。(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学: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360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约1600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80名。(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数(含推免生)约为1914人(暂以2019年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参考:全日制166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研究生92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740人;非全日制254人)(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08名。(重庆市)西南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00余名(含推荐免试生,以下简称“推免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0余名 (不含公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广东省)暨南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生约360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生约3200人(学术型硕士生约1600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1600人),非全日制硕士生约400人,实际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计划为准。该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约36人,“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约20人,单独考试专项计划招生约10人。(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学校网站无法登陆(山东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800 余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800 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70 名;共招收“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15 名。(辽宁省)大连海事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266人,其中全日制1830人,非全日制436人。(河北省)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学校网站无法登陆(安徽省)合肥工业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合计2800余人(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单独考试计划为20人、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骨干计划为6人、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为20人;招收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合计800余人。45所可以查到招生计划的211工程高校总计的招生计划是11.47万人。每所高校平均招生计划是2500-2600人。这个数字和省属211工程高校的招生计划比较接近。你已经报考了哪所大学?对你报考的大学想说点啥?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留言。
嘿~考研人们,24号就要预报名了哦~大家的考生信息填好了么?下面鸭酱为大家整理了下面名声不太好学校以下意见都是往届学长学姐的评论呐~大家合理观看,一起冲线鸭!南京理工大学鸭酱问:南京理工大学怎么呀?评论1 :南京理工大学不压分,专业课只要答得好,分就很高,但是高分太多,容易成炮灰。评论2 :南理工一般复试比是1比1.5,但是在后面有南理工的学生,会把复试比扩大到1比2,但是不会超过1比2,如果出成绩时候,你发现你比南理工线高上40分,你以为你稳了,其实你压线了。评论3 :19年刚南理复试,再补充一下,扩大复试比很多时候不是为了本校的,而是为了非全日制。南理复试占比很大,复试又没有固定套路,不好准备,所以很多高分翻车的。不过南理真正坑的地方是没有排名和复试时间较晚,其他我感觉还是挺正常的。评论4 :我就是南理工本校的学生和研究生,在之前确实是这样,本校学生基本过了线就要,确实倾向收本校的学生,但是在17年学校开过会议了,开始对考研一视同仁,本校生基本就没有优待了,我就是17级考研的,我很多同学就是听了学长学姐的,说本校的过了初试线就要,很多人就非常的放松了,结果大部分被刷了,不过高分的确实多,南理工的专业课挺简单的。我考研的时候就看了一个星期的专业课,都有120多。华南师范大学鸭酱问:大家觉得华南师范怎么样?评论1 :学校一般复试及录取结果较晚,2019年4月22日光电子研究院的复试成绩才出来,十分不利于大部分考生准备调剂等后续工作。评论2 :华南师范大学,拟录取名单公布真的晚。但是今年mpacc扩招得很厉害,进复试的基本都要了。评论3 :华南师范大学先进光电子研究院进复试了基本都要。评论4 :华南师范几乎所有学院都晚,今年等复试名单等的头秃。武汉大学鸭酱问:武大咋样呀?评论1 :武大的水是真的深,临床专业复试水深。18年有一对情侣,女生考了360复试被刷,调剂到华南理工了,男生320复试过了。医疗行业偏向于接收男生。评论2 :武大数学水真的深,它会搞得很难,就是大家只能靠20分这样的水平,压你的分,让你考不上武大,分数又不够别的学校。评论3:参加过武大医研院复试,那个酸爽哦,搞不明白到底他们要收什么样子的学生,有点黑。湖南师范大学鸭酱:说说湖南师范吧~评论1:欺骗研究生入学奖学金!(统考和保送的奖学金入学后统一缩水)2018年的招生办明确表明研究生入学新生有一二三等奖学金(一等1W2,二等8K,三等4K),但是在2018年9月,所有研究生报道入学之后!学校重新内部发文通知:所有研究生入学新生奖学金统一调整至三等4K!!!包括在报送复试中明确成承诺给学生的12000元奖学金,全都在学校一纸文件下发后调整成了4000!太狠了!招生的时候告诉你1万2,入学之后发你4K,你都没法闹,因为你已经成为他五指山中的一员了。评论2:研究生宿舍全都安排在非本部,但是上课及院办全都在本部!(每天坐30分钟公交去上课)今年校领导已经明确表明,从2019年起,所有研究生都要外放(安排至桃花坪),本部二里半校区的宿舍基本留给本科及留学生!研究生所有的课程及资源最丰富的图书馆、食堂都在二里半校区!意味着你的宿舍离你导师、图书馆、上课教室距离有7公里路程!而这些都没有在招生简章中体现!我们每天都是搭乘半小时的公交车去上学,桃花坪全是6人间上下铺!大量学生因为不满学校安排,全都放弃了学校住宿!而长沙本地的研究生更是没有宿舍安排!全日制研究生不给你宿舍~听说过吗?但是在宿舍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学校在二里半本部校区,给留学生建了一栋2人间的被学生称为“酒店”的宿舍...华东师范大学鸭酱问:谁来说说华东师范大学啊?评论1:为收优质生源调剂生,疯狂压低一志愿专业课成绩。评论2:华东师大除个别专业,都不接受调剂。教育类的都没接受,我是双非考上的。评论3:19年开始不接受调剂,18年我们专业调剂没刷一个,一志愿刷几乎一半,之前几年都是。评论4:华东师范大学专业课不压分,很少调剂,调剂也不占用第一志愿名额~~学校信息公开透明。评论5:补充一下,华东师大新传类的专业课分压的很严重,绝对比同专业低很多…即便考上的总分也比同专业他校低。好啦今天就整理到这里啦!还有想要了解学校情况的可以给鸭酱留言,鸭酱尽力去给大家收集择校的经验。但是大家也要注意客观的去看待这些经验,也有过往在评论里为学校正名!大家都要结合这些评论去评判!大家对于文中提到的学校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在给鸭酱留言哦!一起冲线鸭
从1978年开始,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北京率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到2003年截至,国务院先后批准56所高等院校设置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5155余名,其中拟接收推免生2185人,全日制统考生2322人,非全日制考生648人。清华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北京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中国人民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4400人(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年拟计划招收约5500名各类学历硕士研究生,其中全日制学习方式约3700名,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约1800名。拟接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约1800名北京师范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100人左右。中国农业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约300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约1400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约120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约400人。北京理工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450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500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人左右。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5432人。其中全日制硕士4694人,非全日制硕士738人。威海分校全日制招生计划371人;深圳校区全日制招生计划884人,非全日制74人。南开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5537人。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4689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700人(最终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拟招收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848名。天津大学:2020 年拟招生约5932名。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招计划 约为4634 名(学术型研究生约为 2300 名,专业学位研究生约为 2334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计划约为 1298 名。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 7500 名左右,其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3700 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2400 名左右,非全 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300名左右。上海交通大学:2020 年招收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6300名(含“推荐免试”直硕生、专项计划等)吉林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535人左右(含统考生、推免生、医学长学制转入和各类专项计划考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470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65人左右。复旦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6400人左右。浙江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人左右。其中推免生2837人,统考生2565人,非全日制1597人。西安交通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5700人左右。其中攻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4600名,含接收推荐免试生2300名(最终以实际录取人数为准)。拟招收攻读非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学位)1100名武汉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6500多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000名左右(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4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6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500名左右南京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550余名。全日制招生规模约 4000 人(其中学术型研究生 2200 人左右,专业学位研究生 1800 人左右);非全日制招生规模约 1400 人。教育部专项计划共约 150 人。全校拟接收推免生约 2000 人。北京科技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900人左右(含学术学位、专业学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0人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441人左右。其中军人硕士研究生 1001 名(含非全日制 100 名),无军籍硕士研究生 440 名中山大学: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0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东南大学:2020年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包括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和非全日制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100名左右;拟招收校内外推荐免试生2000名左右(最终以推免生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同济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大连理工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东北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厦门大学: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计5000 名左右(含统考生、推免生和专项计划研究生)。西北工业大学:2020 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839人左右。其中推免生1107名,全日制硕士3007人,非全日制硕士832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北京协和医学院: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000名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70名(非全日制目前仅招收专业学位),单独考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20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140人左右。其中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2100 人左右,拟接收推免生人数 900人左右(以实际接收推免生为准,拟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 50 人左右,在非全日制专业拟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 计划硕士研究生 40 人。山东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400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0人湖南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000多名。其中招收3700余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1300余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南大学:2020 年预计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计划分别为 5000 名左右和 460名左右华南理工大学:拟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约5700人四川大学:学校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780名,其中预计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2900名。学校拟招生博士研究生1725名,其中预计接收直博生240名。重庆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400多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100余名(含推免生)、各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300余名兰州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300人(各种考试方式、学习形式、专项计划招生人数之和),分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学习形式包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电子科技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北京交通大学:2020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866名。其中含推免生1658人,全日制3300人,非全日制566人。北京邮电大学:202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400余名(含推免生,全日制硕士和非全日制)西南交通大学: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3600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约1600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80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 369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39 名。北京林业大学: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750余名(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单列)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30余名东北师范大学:学校网站无法登陆华东理工大学:拟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700余名(含推荐免试研究生),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00余名。中国矿业大学: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约3000人。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300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1140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含单独考试)约590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20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097名,其中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800 余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800 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70 名,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2名,招收“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15 名。南京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3700名,包括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265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1000名、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50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15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约2400名,其中全日制学术硕士1100人,专业硕士925人,非全日制硕士370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划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800 余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800 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470 名;共招收“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 15 名。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2700名左右(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1300名左右,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000名左右,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400名左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500名;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约10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约700名。海军军医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空军军医大学:学校尚未发布具体招生人数哈尔滨工程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808名。河海大学: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 4000 名,其中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1700 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 1400 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约 900 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拟招收各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428名(含推荐免试、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大学生士兵计划、援藏计划、对口支援等)可以看得出来,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招生计划一般都比较多,尤其是国家重点建设的985高校(34所 硕士研究生自主划线学校)。对于这些招生计划,拟认为哪些高校招生计划较为合适呢?欢迎您在下方讨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