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回顾医疗废物处置领域的发展历程,2003年“非典”疫情,被广泛认为是我国推动医疗废物处置走向规范化的分水岭。随后,《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就获批准实施。17年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医疗废物处置系统面临着新的考验。以武汉为例,疫情暴发后,医疗废物处置也面临企业运力、设备、人手等各方面的问题。近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了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驰援武汉的医疗废物处置团队负责人张胜田研究员,就医疗废物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行业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张胜田研究员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特殊时期需要优化改造NBD:医疗废物处理通常有哪几种方式?张胜田:医疗废物的处理技术通常包括高温焚烧法、高温蒸汽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微波消毒法等4种。在应急情况下,也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选择符合条件的危险废物焚烧炉、生活垃圾焚烧炉和其他工业窑炉进行协同处理,提升处理能力。NBD:你的团队这次驰援武汉的医疗废物处理涉及哪些区域?张胜田:我们对黄陂区、江夏区、青山区、火神山等4个地方医疗废物处置进行支援。投入医疗废物处置方舱1套、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理车1套、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装置4套,目前均已完成安装调试,装置运行正常。6套医疗废物处置装置合计日处理能力达到340桶(每桶240升)。移动式医疗废物焚烧车驰援火神山医院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NBD:与平时的医疗废物相比,疫情期间处理的医疗废物有何不同?张胜田: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五大类。在此次疫情中,医疗废物不仅有防护用具,还有大量患者的生活用品,例如棉被、电饭煲、保温桶等。医疗机构要做好医疗废物分类,尽量避免普通生活垃圾混合到医疗废物中,以免大量占用有限的医疗废物处置资源,提升处理效率。NBD:在特殊时期,对处理装置提出哪些新要求?张胜田:在疫情期间,武汉的医疗废物数量也在增加。为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控制疫情源头,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安全,也需要对一些设备进行改造。此前,我们根据现场情况,针对性地优化改进出“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NBD:该装置的特点何在?张胜田:“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是由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该设备核心工艺是通过高温燃烧将病毒灭活,同时燃烧医疗废物使之分解无害化,特点是灵活性较强,高效集成医疗废物焚烧、烟气净化以及配套电控系统等模块,全套设备集成在3个标准方舱(20尺集装箱)内,便于采用通用集装箱运输车快速转移。设备可以随时移动,到现场后可以快速安装,快速投入使用,最大处置能力达到3吨/天。除了医疗废物处置能力需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外,医疗废物的消杀能力、运输能力和暂存能力等都需要相应增强。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NBD:在此次医疗废物处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张胜田:对于疫情中医疗废物的转运和应急处置,有些从业者也是第一次接触,防疫防护意识亟待加强。例如,有时候收集的医疗废物较为蓬松,医疗废物桶盖子盖不上,会直接压下去,存在安全隐患和二次传播风险。未来,在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一方面要加强相关防疫防护的培训,另一方面要提升全自动化技术水平和比例,减少人与医疗废物的直接接触。行业普及教育进一步加深NBD:您认为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理情况如何?张胜田: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理量在不断增加,大概是平时的4~5倍,考验着处理系统的能力。这时候,单纯依靠原有的处理设施不能满足处置需求,需要发挥集中协同处置和移动式处置的作用。在我看来,此次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理情况效果较为理想,设施平稳、有秩序运行,实现了医疗废物“日产日清”和“应处尽处”。一方面,生态环境部门等积极协调组织相关单位,在原本的基础上拓展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具体情况,各个单位也通过技术创新,改造出移动式、协同式处理装置,提升处理效率。NBD:运用新兴技术,未来怎样加速医疗废物处理的智能化?张胜田:目前医疗废物垃圾桶还存在重复使用的情况,通过消毒杀菌保障二次使用,也需要付出一定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未来对于具有高传染性的高危医疗废物,如呕吐物、病理标本等,建议采用一次性密封垃圾桶,避免二次污染的扩散。通过机械化操作,实现装置医疗废物连同垃圾桶一并处理,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并可并通过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医疗废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流程追溯。医疗废物应急焚烧装置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NBD:未来,医疗废物行业的发展还有哪些新趋势?张胜田:我认为,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下,也促使各个部门对于医疗废物行业有更多的关注和更深的思考。例如,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在2020年底前实现每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前,实现每个县(市)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这意味着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理将投入更多的资源,未来整个医疗废物处理体系也会更加完善。减少现场操作人员的数量或避免现场人员干预是未来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智能远程管理系统能构建一个实现医疗废物处理设备完整功能的技术体系。NBD:医疗废物集中处理设施的选址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张胜田:在我看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的选址是面临的挑战。在人口密集的发达城市,用地较为紧张,选址比较难,选好之后在未来的场地扩建、产能扩建方面的空间较小,可以发挥移动式医废处置装置提升处理能力;相较而言,地广人稀的西部城市选址灵活度高一些,但当地的医疗废物处理需求并不多,可能需要处置其他区域的医疗废物,因而医疗废物的运输方面面临一定考验。NBD:此次疫情之后,外界对于医疗废物处理的认识是否会进一步提升?张胜田:相比其他行业,医疗废物处理行业在日常生活中的关注度并不高。相对而言,国家在医疗废物管理体系方面很规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废物处理能力需要有所提升。特别是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要储备能力,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要“平战结合”,应急时期,能够快速形成实际能力。而在此次疫情中,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者的身影也走入大众的视野。在此次疫情之后,整个行业对于医疗废物的重视程度也走上一个新的台阶,也将加速整个行业的普及教育。每日经济新闻
2月14日下午,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医疗废物处置团队启程驰援武汉。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赵克强、党委书记刘国才、副所长徐海根为技术团队加油壮行。此次赴汉驰援团队由南京所和中船绿洲联合技术团队的7名党员同志组成,他们将携带联合研制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最新的成果“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和两家合作单位已有的产品前往武汉支援医疗废物的处理。2月15日,首批3套应急处置设备已经抵达武汉,17日将形成日处理10吨医疗废物的能力。一周内,还有后续7套设备陆续抵达武汉市并投入运行,总体将形成日处理24吨医疗废物的能力,预计可解决上万张床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在团队出发前,赵克强所长向南京所和中船绿洲联合技术团队的7名党员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的祝愿。他强调,出征的广大党员干部代表着生态环保铁军的形象,要坚决扛起支援武汉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应用好新型医疗垃圾应急处置装置,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为夺取新冠状病毒防疫斗争胜利提供技术保障。同时,出征同志务必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南京所也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大家放心地投入一线战斗。00:03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医化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步伐,10月9日,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龙涛、张龙江两位专家携团队来仙,深入我县永安溪坝渗出水应急工程现场查看我县地下水应急处置措施,重点了解目前渗出水水量、水质,详细询问了渗出水回抽的水量以及处理方法。在讨论会上,医化园区综合治理工作专班综合协调组常务副组长李建振通报了专班成立后的工作举措,随后双方就下一步整治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深入讨论。会上,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中心主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研究室主任龙涛对我县医化园区环境综合治理前期工作表示认可。他认为,当前阶段最重要的是做好环境治理的应急处置,从源头防控上着手,阻止园区地下水及土壤的进一步污染;同时要加强数据收集,要从园区地势的整体小流域范围来梳理,通过调查、制作概念模型、数据模型,摸清底数。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生态文明创建与绿色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龙江表示,10月4日已对接明确了医化园区治理方案方向,接下来根据时间节点完善地下水在线监测方案、开展地质勘探,为设计科学有效的地下水和土壤治理方案打下基础。龙涛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中心主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控制研究室主任,人社部“高层次留学人才”,首批“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司法部、环保部首批“环境损害鉴定专家”,河海大学、东南大学校外研究生导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土壤与地下水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江苏省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龙江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生态文明创建与绿色发展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文明市县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和农村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创新型市县建设专家组成员。仙居县全媒体新闻中心内容:医化园区综合整治工作专班编辑:荆欢审核:郑燕睆【来源:仙居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6月2日,主题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科技创新”的第七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与教育部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江苏一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致辞参加论坛的有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蔡道基院士、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和贺克斌院士、武汉大学夏军院士、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王开宇,生态环境部、科技部、中科院、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各省市环保科研机构负责人以及从事环境教学的学者。论坛得到了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部、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材料学部等单位的深入指导和大力支持。第七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在南京举行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致欢迎词,他说,第七届院所长论坛由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办,也恰逢南京所建所40周年,40年来,南京环科所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7个领域、22个研究方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也为各地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委员贺克斌院士在致辞时说:“习近平总书记日前指出,今后几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期、窗口期和关键期。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还要对生态污染进行修复,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教学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产业界协同合作,而这次论坛就是很好的平台,将推动各方优势资源互补,联手打赢治理环境污染的攻坚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在致辞时指出,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大学术和大传播”服务体系的核心品牌,以“为环境领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一个跨界交流与合作平台”为宗旨。自2012年起,论坛已成功举办6届,累计9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有效促进了环境科研教学单位与环保产业的协同发展。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做报告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的报告题目是《依托高水平的科技研究,培养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他强调,为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环境领域急需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郝院士还特别指出:“环境领域是一个交叉学科,我们教学单位要强调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环境领域的研究生要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还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武汉大学夏军院士的报告题目是《水安全问题与长江经济带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几点思考》,他以近年来长江流域几大城市出现“内陆看海”为例,说明长江流域目前面临的水安全问题,不仅是水污染,还有排水体系不畅,“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就是针对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夏院士建议,应尽快开展未来长江流域水安全和环境综合治理战略规划,确保长江经济带在向公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的同时,也不影响经济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贺克斌院士做报告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在《环境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报告中提出,鉴于当前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我们需要培养环境科技创新型人才,教学机构应该注重学科交叉通融,学生要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还要展开环境教学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院士的报告题目是《国家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战略》,以宜昌、济南、广州等城市为例,展开阐述了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战略的迫切性和有效性。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在报告中提出,生态红线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保护工程,他还详细讲解了生态红线该由谁来划定、在具体实践中如何管理等实际问题。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王开宇强调,为确保打赢污染攻坚战,政府层面要整合资源,在科技管理方面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在科技布局方面要主动创新,推进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在题为《环境领域相关重点专项实施情况介绍》的报告中,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书军处长指出,截至今年5月底,中心已受理包括大气污染防控、脆弱生态修复等10个重点专项课题在内的2200项课题的申报,确定立项711项,落实中央财政经费160亿元。在谈及科技项目申报时,张书军处长还表示,中央近日强调,重大项目要侧重我国当前的科技薄弱领域,避免被“卡脖子”;地方的环境科研项目要突出区域特色,解决当地实际问题。南方科技大学的胡清教授认为,培养环境科技人才,一定要注重实践,学校与企业充分对接,不仅了解企业对项目运行的具体要求,还要让学生们更多地到环保企业中实践学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骆永明研究员在题为《我国土壤修复研究与发展》的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现状。随后,他还对如何有效实施土壤修复及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副主任张洁清的报告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她强调,为了保障生态安全、推进跨区域合作,我国非常有必要与沿线国家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江苏一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建东则在题为《科技创新在新业态下对环保产业的影响》的报告中,以公司经营的工业副产石膏为例,探讨如何加快固体废物处理从实验室模式到产业化应用,从而为我国环保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贡献力量。此次论坛还有交流对话环节,与会代表的话题涉及科研成果商业化运用、环境科研机构与教学机构如何协作等,激发出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火花。“如何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就是与会者热议的问题之一,王志华秘书长对此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今后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首先是提供类似本次论坛的交流平台;其次是组织学会会员单位对科研成果做评价,从中选取适合推广的项目与产业界对接,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权威性和可靠度,促进环境科研成果的商业化运作。”在热烈又富有建设性的讨论中,第七届中国环境院所长论坛圆满结束,第八届论坛将于2019年5月举行,由兰州大学承办。记者还注意到,论坛期间,主办方一直强调“绿色办会”理念。与会代表报到之初,就感受到一阵“绿意”。来宾签到后,工作人员就提醒来宾“请扫描二维码获取会议手册”,与其他会议发放大量纸质会议资料不同,这届论坛的会议资料实现“电子化”,节约了资源。据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以后还将以身作则,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落到实处,在今后的系列论坛中也要坚持“绿色办会”,为政府部门、教学科研机构和产业界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
3月27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机制与经济政策技术体系研究”重点专项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顺利召开。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安徽省环科院作为项目参与单位承担污染场地风险管控与经济政策示范应用相关研究工作,院项目组主要成员参加了项目启动会。 启动会邀请了清华大学李广贺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林玉锁研究员、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姜林研究员、清华大学侯德义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陈卫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干研究员等7位专家担任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成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环境处副处长王顺兵、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科技处处长张丽荣以及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等项目承担人员近60人参加了会议。 项目负责人蒋洪强研究员主持启动会,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由李广贺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并主持。蒋洪强从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考核指标与研究增量、实施路线与时间节点、任务分解与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保障等方面汇报了项目整体实施方案。课题负责人南京大学黄蕾教授、浙江大学张清宇教授、清华大学郑晓笛副教授以及省环科院重点实验室张静副研究员、工程咨询中心董璟琦博士分别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后,进行了质询讨论,对项目实施方案的研究思路和内容设置、任务分解、技术路线选择、具体实施方案等表示肯定,一致同意项目实施方案通过论证。同时对项目下一步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指出项目组应进一步明确研究和创新重点,突出我国污染场地和可持续风险管控的特点与需求,认真开展研究,加强课题间的衔接,进一步明确研究成果在污染场地风险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来源: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0月20-25日,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受生态环境部委托,派员组成工作组对我省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重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核实调研,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派员积极协助,全程做好配合。调研工作组一行奔赴我省滁州市、马鞍山市、宣城市3市,先后对琅琊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采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极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水西国家级森林公园等5个自然保护地的100多个遥感线索点位进行了实地核实。所到地市的生态环境局协同林业局、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对调研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制定了整改方案,积极推进整改工作。【来源:自然生态保护处】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0年六五环境日期间全国各地再次唱响六五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演唱的六五环境日主题歌04:25近期重点文章推荐唱响美丽中国 ⑧丨福建省环保人演唱六五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唱响美丽中国⑦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演唱六五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唱响美丽中国⑥丨北师大庆阳附校学生演唱六五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唱响美丽中国⑤丨生态环境部华北督察局演唱六五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唱响美丽中国 ④丨“绿色离校”云端接力唱响《让中国更美丽》唱响美丽中国 ③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演唱六五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唱响美丽中国 ②丨川渝联合录制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MV唱响美丽中国 ① 丨甘肃省生态环境厅摄制环境日主题歌《让中国更美丽》MV编辑:王颖毅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医疗队伍在驰援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的同时也随之产生大量的涉疫医疗废物,这些医疗废物将如何处置?涉疫医疗废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感染?武汉是否有能力处置?2月20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了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简称南京所)驰援武汉的医疗废物处置团队负责人张胜田研究员。他表示,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在保障原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行的前提下,又通过各方努力不断补充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目前医疗废物处置总体平稳有序。据环境部官微2月16日消息,2月14日下午,环境部南京所医疗废物处置团队驰援武汉。此次赴汉驰援团队由南京所和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联合技术团队的7名党员同志组成,他们携带联合研制的“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最新的成果“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和两家合作单位已有的产品支援武汉医疗废物的处理。驰援团队携带“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和已有的产品支援武汉医疗废物的处理。环境部官微图张胜田解释说,“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高效集成医疗废物破碎预处理、医疗废物焚烧、烟气净化以及配套电控系统等模块,顾名思义具有可随时移动,处置能力大的特点,最大处置能力可达到5吨/天。为了满足武汉新冠肺炎医疗废物焚烧使用需求,驰援团队根据现场情况,对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方舱做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可快速安装,快速投入使用,特别适配于“方舱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置场景。近期,武汉市新增的医疗废物应急设备会逐步发挥作用,不过,目前需要新增一批设备操作人员和投料人员。“我们会通过现场培训等方式解决人员问题。”张胜田表示。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危废管理中心主任龚源在独家回应澎湃新闻采访时称,2月19日,武汉市集中处置医疗废物109吨,其中,武汉本市处置93吨,转运周边地市处置16吨,比疫情发生前翻了一番多。龚源说,武汉优先保障涉疫情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其他非疫情医疗废物如果确实难以当天处置完毕的话,也将尽力及时收运后集中暂存。“在疫情发生前,武汉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是50吨/天,每天收集处置医疗废物量约为40吨。1月以来,随着疫情发展,医疗废物产生量不断增加,在各方努力下,截至2月19日,武汉市已经具备了128吨/天的处置能力,处置能力后续还将增加,2月底前可再增加数十吨的日处置能力。”龚源表示,武汉还在各区临时增设了医疗废物暂存库,暂存能力共计约200吨。以下为张胜田专访内容:医疗废物处置除满足环保规定外,还应执行卫生防护和防疫等规定澎湃新闻:一般来讲医疗废物的处置流程是怎样的?张胜田:医疗废物通常具有感染性等危害特性,为防止疾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需要及时、有序、高效进行无害化处置。首先,医疗废物要分类包装投放。医院等医疗机构根据不同医疗废物类别,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进行分类包装后,置于指定周转桶(箱)或一次性专用包装容器中,分类放置于医院的医疗废物暂存库。医疗机构还要尽量避免普通生活垃圾混合到医疗废物中,以免大量占用有限的医疗废物处置资源。其次,医疗废物规范转运。医院等医疗机构应当委托专业机构使用专用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将医疗废物转运至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应急状态下,也可以将密闭性较好的车辆改装后应急转运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按规定应在不超过48小时内转运至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另外,医疗废物一定要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要按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等标准规范有关要求,负责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处置方式通常包括4种类:高温焚烧法、高温蒸汽消毒法、化学消毒法和微波消毒法等。应急状态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条件的危险废物焚烧炉、生活垃圾焚烧炉和其他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除了满足环保有关规定外,还应执行卫生防护和防疫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医疗废物产生、贮存、转运和处置全过程要做好记录。涉疫医疗废物具有更强感染性,需及时收运处置防止二次感染澎湃新闻:此次涉疫医疗废物主要包含哪些?张胜田: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五大类。这次疫情产生的医疗废物最主要还是感染性废物,需要及时收运处置。感染性废物包括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还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废弃的被服,以及隔离治疗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等,这也是当前医疗废物产生量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对于其他四类医疗废物,病理性废物包括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等;损伤性的废物包括医用针头和手术刀等;药物性废物包括废弃的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化学性废物包括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澎湃新闻:涉疫医疗废物与其他医疗废物的处理方式一样吗?张胜田: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医疗废物与其他医疗废物处置总体来说是一样的。从技术角度来说,前面所讲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完全可以安全处置新冠肺炎产生的医疗废物,与处置其他医疗废物是一样的。但相对于其他医疗废物,新冠肺炎产生的医疗废物具有更强的感染性,应更加注重防止二次感染,至关重要的就是要采取消杀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要求做好全过程的卫生防护和防疫措施。从管理角度来说,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要优先处置新冠肺炎产生的医疗废物,力争实现日产日清;其他非涉疫的医疗废物可采用危险废物焚烧炉等设备进行应急处置。消毒是防止医疗废物二次传染的关键澎湃新闻:医疗废物二次感染可能会发生在哪个环节,如何妥善处置?张胜田:医疗废物安全处置,也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防止医疗废物传播疾病,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收集、贮存、转运和处置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防疫防护措施。为了防止医疗废物传染疾病,首先也是要做好源头分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废物类别及时分类收集,确保人员安全,控制感染风险。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和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增加一层包装袋。消毒是防止医疗废物传染疾病的关键。要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医疗废物包装袋、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运送车等进行消毒。再就是要防止医疗废物泄露。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和利器盒的破损,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避免医疗废物泄漏和扩散。最后就是及时清运处置。医院等医疗机构应单独设置区域暂存医疗废物,及时通知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上门收运,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并做好相应记录。武汉医疗废物处置总体平稳有序,需新增医疗废物处置设备操作人员和投料人员澎湃新闻:在驰援之前,武汉的医疗废物是如何处置?驰援后,处置能力是否能满足需求?是否还需要增派人手?张胜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武汉市一方面保障原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安全、稳定、满负荷运行,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千方百计通过购买服务或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快建设应急处置设施,不断补充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目前医疗废物处置总体平稳有序。我们第一批3套设备在2月17日已经形成10吨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还有7套设备将陆续抵达武汉尽快投入运行,总体将形成日处理24吨医疗废物的能力。近期,武汉市新增的医疗废物应急设备会逐步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新增加一批设备操作人员和投料人员。我们会通过现场培训等方式解决人员问题。澎湃新闻:目前,你们处置的医疗废弃物主要来自哪些医院?张胜田:我们目前的工作思路总体是为部分医院提供“定点”的医疗废物处置配套服务,这样既可以及时安全处置医院产生医疗废物,又可以减少医疗废物长距离转运的风险。按照武汉市统筹安排,我们目前第一批到位的3套设备分别位于武汉市的黄陂区、江夏区和新洲区,主要服务这几个区的定点医院,处理医疗使用后的防护服、口罩、手套、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废物。“移动式医疗废物焚烧方舱”可随时移动,处置能力大,特别适配于“方舱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置场景澎湃新闻:此次你们驰援团队携带了“移动式医疗废物焚烧方舱”,它是如何处理医疗废物的?与其他的医疗废物处置设备有何不同?张胜田:“移动式医疗废物焚烧方舱”是由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环境部南京所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开发的,是移动式的处置装置。其核心工艺是通过高温燃烧将病毒灭活,同时燃烧医疗废物使之分解无害化。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高效集成医疗废物破碎预处理、医疗废物焚烧、烟气净化以及配套电控系统等模块,全套设备集成在3个标准方舱(20尺集装箱)内,便于采用通用集装箱运输车快速转移。二是为了满足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医疗废物焚烧使用需求,提高运行效率,我们根据武汉现场情况,对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方舱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以确保设备到现场后快速安装,快速投入使用,特别适配于“方舱医院”的医疗废物处置场景。三是移动式医疗废物焚烧处置方舱可随时移动,处置能力大,最大处置能力达到5吨/天;改造后专门适用于处置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澎湃新闻:接下来,你们医疗废物处置团队还将开展哪些工作?张胜田:后续,我们将继续配合武汉市做好医疗废物处置等相关工作,充分发挥“移动式医疗垃圾焚烧方舱”灵活机动的特点,尽全力帮助武汉市处置医疗废物,为防控疫情作出我们的贡献。(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今天(10月23日)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华丁一行专程赴南京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环科所所长赵克强、副所长李维新,区领导吴华丁、陈彬出席签约仪式。椒江区、南京环科所将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咨询与评估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涵盖场地环境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区域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无废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工业园区固体废物智慧管理等领域。赵克强表示:南京环科所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及科研成果,为椒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并以当前良好合作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合作模式、细化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双赢。吴华丁表示:这次与南京环科所联姻,既是椒江推进科学治理、精准治理的关键之举,更是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府城的战略之策,必将为椒江加快环境治理、助推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希望南京环科所鼎力相助,为椒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全面解决生态环境短板,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椒江也会拿出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为南京环科所团队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好条件,共同书写院地合作共赢新篇章。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期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各项重大科研项目,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具有强劲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尖兵。为国家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各地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推荐阅读◆东昌与椒江再度共谋协作之策、共兴发展之举!◆陈挺晨率团学习考察长春“高精尖”院所:深度合作,赋能制造!◆吴华丁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按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快进键”◆百日攻坚访谈︱陶智炳:高质量跨过每一道“坎”,为“十四五”夯基垒台!◆椒江有个“新粮仓”: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媒体记者:林 琦小 编:陈倩媛责 编:王涵雪监 制:吴敏东转载请注明出处斑马线前停一停,安全文明伴我行。
10月23日,椒江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华丁一行专程赴南京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环科所所长赵克强、副所长李维新,区领导吴华丁、陈彬出席签约仪式。椒江区、南京环科所将在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咨询与评估等方面开展技术合作,涵盖场地环境污染调查、风险评估、安全利用和治理修复,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区域土壤环境风险评估,“无废城市”的规划与管理,工业园区固体废物智慧管理等领域。赵克强表示:南京环科所将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及科研成果,为椒江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并以当前良好合作为基础,进一步明确合作模式、细化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的双赢。吴华丁表示:这次与南京环科所联姻,既是椒江推进科学治理、精准治理的关键之举,更是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府城的战略之策,必将为椒江加快环境治理、助推转型升级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希望南京环科所鼎力相助,为椒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全面解决生态环境短板,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椒江也会拿出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为南京环科所团队提供最优服务、创造最好条件,共同书写院地合作共赢新篇章。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长期参与国家和地方的各项重大科研项目,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具有强劲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尖兵。为国家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各地的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来源:浙江融媒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