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注定不会消沉,这就是气质十七号

南京注定不会消沉,这就是气质

为什么是南京?(五)转型时期南京的科教和产业气质地缘优势的红利和历史辉煌的惯性,再加上科教资源的张力、人才汇聚的便利,注定了南京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中,可以有起伏但不至于消沉。南京不仅不时会在科技方面给世人以惊喜,而且会在实业方面不断有优秀的表现。解放之际,南京就承接了许多国家级的科研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南京也是最容易吸引中央单位在此设立科研机构的地方之一。这使南京的中央单位在同类城市中比较起来,特点鲜明,一是科研教育机构远多于企业单位,二是在企业单位中科研单位或带有科研性质的单位也多于单纯的生产企业。高等教育方面,教育部直属高校75所,其中在南京5所,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工信部直属高校有7所,其中在南京有2所,分别是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此外,南京还有审计署创办的南京审计大学,国家林业系统的南京森林警官学院等,以及历史上属于中央部委的南京林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化工大学、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中国科学院系统,在这里设有南京分院,有7个中科院二级单位,比如,有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的紫金山天文台,有世界三大古生物研究中心的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有我国唯一一家以湖泊流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有研究实力雄厚、分支学科齐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有40多个研究所,其中在南京有3个,分别是十四所、二十八所、五十五所。提到南京的这些研究所的编号,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是简单乘2进行的结果,进而以为五十五所是不是应该叫五十六所。这三家研究所实力雄厚,其中,十四所又叫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是中国雷达工业的发源地,国家诸多新型、高端雷达装备的始创者。二十八所又叫南京电子工程研究所,五十五所又叫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也都在相关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在水利方面,有同时受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领导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她最早成立于1935年,原名中央水工试验所,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综合性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今天她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承担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性的科学研究任务。建有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水利、交通、能源行业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环保方面,南京有原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她成立于1978年,是部直属公益性科研机构,也是中国最早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院所之一。在电力方面,南京有国电南自和国网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南瑞集团)。此外,央企系统,南京有或曾有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南京汽车厂、南京无线电厂、金城机械厂、晨光机器厂等。这些企业都有着很强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潜力。得益于中央单位的青睐,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受其感染和鼓舞,也不甘落后。今日南京,坐拥53所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的高校和学科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每万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数量均排全国第二位,在宁“两院”院士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111计划”(教育部、外专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高校仅次于北京,建有一批国家级科技平台载体,等等。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南京可以称为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的重要科研教育基地。创新主体较多较强,人口素质相对较高,加上地处长三角边缘,为南京的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支撑,让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不断谱写令人骄傲的产业篇章。1958年3月10日,我国在南京成功地制造出我国第一辆轻型载货汽车,顺应那个时代,被命名为跃进牌汽车,南京汽车制造厂同时批准成立。轻型卡车看南汽,成为一个时代的共识。改革开放后,熊猫电视机、蝙蝠电扇、金城摩托、伯乐电冰箱、南汽依维柯、同创电脑,等等,不断走到国内同行的前列,体现了在南京这个城市里的央企,对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敏锐、适应和引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占得了先机,发展了自己,也展现了那个时期南京工业品在国内的地位。前往韶山瞻仰毛主席雕像时,解说员会亲切地跟您说这座雕像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所铸,在介绍有关故事的同时不吝介绍具体承担铸造任务的单位是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这是对那个时期“南京制造”的充分肯定,也是对进一步走向“南京智造”的最佳鞭策和鼓励。与此同时,南京的民营经济和新型商业业态创新也走在全国前列。在这个过程中,一度出现“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的说法,南京一度成为空调等电器产品的最大集散地,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的“苏美争霸”一度频频成为新闻热点,苏果超市、五星电器、宏图三胞、太平洋建设等纷纷走出南京,走向全国,叱咤风云。回顾这段历史,是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底气,也可以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名城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指引和鞭策。

听心

南京江宁区知名高等院校

大学是一片给予我们最多人生思考、最多汗水和最多欢乐的地方;大学是一生中储备知识、性格成熟的最为宝贵的时期。江宁区位于南京市东南部,是南京主城八区之一,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和创新基地,国家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江宁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航空、航运、铁路、公路交通体系汇聚,是南京对外沟通的重要枢纽。江宁区素有“六山一水三平原”之称,有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方山风景区、阳山碑材、南唐二陵、杨柳村古建筑群、佘村明清代建筑群等众多景区。01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在近120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铸就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东南大学现有34个院系、83个本科专业,有34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全日制在校生36277人,其中本科生16200人,研究生20077人;在校留学生1966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523人。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78.97万平方米。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学校1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5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两者均列全国第八位。东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99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569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021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071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166人。有两院院士12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37人。东南大学教育教学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5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东南大学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辐射的重要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2019年科研经费到款28.3亿元,申请发明专利3001件,发明专利授权1783件,申请PCT专利10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位列全国第三位。0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始建于1998年,1999年投入使用,位于南京江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421.19亩,总建筑面积71.2万平方米,图书馆2.7万余平方米,馆藏文献200余万册。南航建校 62 年来,实现了三次大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从教学型大学到教学科研型大学的转变,已经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理、经、文、法、哲、教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52 所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学校现设有航天学院、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机电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航学院、飞行学院、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金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部等教学机构。设有无人机研究院、直升机技术研究所等83个研究机构;建有51个实验室。南航积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开拓了中央部委联办南航及部、省共建南航的新途径,并不断加强与国内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法、俄、英、美、加、澳、韩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 50 多所高校及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立足国防,服务江苏,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办学新格局。结语:欢迎大家把关心的话题写在评论区,我会作为后续选题,希望创作出更多大家喜欢的内容。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创作路上我会继续加油的!南京玄武区两所国家双一流高等院校介绍南京文化、教育中心,鼓楼区拥有多个国家知名高等院校连云港市城市之根、文化之源,海州区拥有两所本科高等院校

截拳道

南京有多大机会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近日,江苏省十四五规划完成对各市的定位。继续做大做强南京,提升南京首位度。文件内容提及南京12次,苏州8次,徐州和无锡各3次。这四个城市毫无疑问算是江苏十四五重点发展的区域。今天我们聊一下南京,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多大机会?首先,国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国共有9个国中,华东区域已经有上海。南京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地理位置决定了南京缺乏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毕竟国家中心城市不是为了做大做强,而是出于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上海的辐射能力在长三角那不是一般的强悍,而且已经到了南京家门口,南京还能拿什么辐射带动?所以国家中心城市对于南京,可能性微乎其微。其次,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我国共有4个(上海张江、北京怀柔、合肥、深圳)。华东地区早已有了上海及合肥。以南京的科教实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按理说没问题,但这样的话华东区就有3个,是不是太密集了?中部的武汉、西部的西安,在基础研究与科教方面实力都和南京半斤八两,根据区域和战略考虑,武汉和西安大概率会更大一些,尤其去年的中科院表态支持武汉。我们都知道,科学中心主要侧重基础科研,而西安的科研主要侧重于工程应用,南京看起来可能更符合条件,但长三角已经两家了,不可能再建设第三家吧,所以第五个是武汉的可能会大点,如果有第六个就是西安了。个人觉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含金量明显高于国家中心城市,而且数量不会很多,虽然好多城市都想申请,比如济南、南京、杭州、武汉、成都、广州、西安…大家怎么看?

至愿

中国最有名的4所工学院,成就了如今众多的双一流高校

第一所、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工学院主体是现在东南大学的前身。1952年以原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并入金陵大学、江南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后建立了南京工学院,其后又有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校部分专业先后并入,当时的南京工学院是南京规模最大的高等院校,工科体系完备,综合实力强劲。不过从1956年开始,南京工学院的多个系科陆续分出,组建或参建了4所高等院校。①无线电工程系:1956年国家从该系调出了19名骨干教师,参与组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该学校就是如今电子科学领域最牛的双一流大学电子科技大学。②化学工程系:1958年该系整建制划出成立南京化工学院(今南京工业大学主体),如今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实力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③食品工业系:1958年该系迁往无锡,成立无锡轻工学院(今江南大学主体),如今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成为了江南大学的名牌特色学科,实力全国领先。④机械系:1960年以机械二系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次年迁往镇江并更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今江苏大学主体),虽然江苏大学并不是双一流高校,江苏大学在省属高校中的实力是一流的。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在工科领域相当有实力的双一流高校。第二所、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前身,由当时的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理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程方面的系科、广东工业专科学校4院校为基础,会同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院校中与工科相关的专业组建而成华南工学院。该学校汇集了当时中南地区所有最为优秀的工科院系,奠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深厚的工学基础,被誉为中国“南方工科大学的一面旗帜”。从1953年开始,华南工学院的一些专业开始陆续分出,成就了5所双一流高校。①铁道专业:1953年该专业调至长沙组建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如今中南大学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全国前十水平,在中南地区是领先的。②机械工程、电机工程:1953年华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电机工程系的部分专业调至武汉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如今华科的机械工程和电气工程两个学科实力全国前五。③无机物工学专业:1954年调至华东化工学院(今华东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最有优势的特色学科就是化学工程,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④水利系、测绘系:1954年起两个系先后调至武汉组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00年合并到武汉大学),水利和测绘一直是武汉大学比较有实力的两个工科类学科。⑤电讯工程专业:1956年华南工学院的电讯工程专业参与组建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第三所、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工学院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学校由原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原南昌大学、广西大学等4所大学的机械系全部和电机系的电力部分,以及华南工学院机械系的动力部分、电机系的电力部分合并组成。1955年起学校的部分专业开始外调,先后成就了两所双一流高校。①汽车专业:1955年汽车专业并到长春汽车拖拉机工程学院(今吉林大学);②1958年,汽车、拖拉机、内燃机等专业整体调整到新组建的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第四所、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就是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学校肇始于1949年4月成立的大连大学,当时的大连大学可以说云集了国内工科相关领域的众多顶级专家,实力是非常牛的,不过1950年7月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工学院独立为大连工学院。1952年开始,大连工学院建校初期的八个系和十多个学科大部分被调整到内地其他院校或独立为国家专门科研机构,学校损失巨大。①数学系:数学系被撤销,师资被调往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大是现在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②物理系:由王淦昌领衔的核物理师资被调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理论物理师资并入吉林大学;③光学系:王大珩领衔的光学师资被调往长春组建中国科学院仪器馆(1956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后继续分拆组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④电机系:并入东北工学院(今东北大学);⑤电讯雷达系:当时国内唯一的电讯雷达系全体师生派往抗美援朝战场,战争结束后撤到张家口组建解放军军事通讯学院,后迁至西安成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讯雷达专业成为了如今西电的王牌专业。⑥船舶系:由船舶工程专家杨槱领衔的船舶系并入上海船舶工程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⑦化工系:该系液体燃料组参与合并组建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⑧煤化工系:该系的师资迁到山西组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⑨起重运输专业:并入太原重型机械学院(今太原科技大学);⑨科学研究所:大部分师资划归中国科学院,后设立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这4所工学院,被分的最惨的是大连工学院和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损失最小,如今在这4所工学院中,华中科技大学和东南大学实力最强,大连理工大学虽然也不错,但是缺乏拔尖的A+学科,华南理工大学是这4所院校中唯一的非中央直管的双一流大学。

玫瑰城

南京8所211大学2018-2020保研率对比!附南大等5所大学2021保研率

昨天麦麦和大家分享了《上海9所211大学2018-2020年保研率对比》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麦麦后看历史文稿。今天就聊一聊南京这8所211大学(含2所985)2018-2020年以来的保研率数据和条形图分析。近3年来,南京大学的保研率一直在南京各大高校的榜首位,以至能保持在30%左右。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关注下。后面还会附上5所在南京市内大学的2021年保研率数据和2020年保研生去向。这5所大学分别是: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结尾附上2020年江苏省内各大院校保研率排名)。南京8所211大学2018-2020年保研率对比本次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发布的《150所2020届保研率排行榜》,由麦麦整理出了8所在南京的211类大学这3年来的保研率。给各位2021届考研生们做一个参考。其中南京大学的保研率一直遥遥领先,2020年保研率31.3%占了近3成。2021年保研率34%。河海大学仅有2020年的保研率数据,17%(系河海大学官方公布的这个数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的保研率数据也缺失。有知道数据的网友可以留言,让大家也知道下。南京8所211大学2018-2020年保研率对比南京8所211大学2018-2020年保研率对比2020届南京8大高校保研率最高的前三所学校是: 南京大学 31.30% ,东南大学 21% ,南京理工大学 18.40%;南京师范大学2020年保研率 14.60%, 较去年13.60%,有所下降。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这5所大学2020年保研率较去年均有所上升!【好书推荐】:2021考研政治必看书《思想政治理论红宝书》。红宝书各位考研同学肯定不陌生,2021年考研还剩70天左右。需要冲刺下的速度买一本补补。下面附上在南京这5所大学的2021年保研率及2020届保研生去向(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1,南京大学2021届保研率34%根据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南京大学2020年度推免生名单公示》:保研率超过1/3,达到34%,名额较上届增加约96人。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1015人保研去向:86%保研南京大学,人数874人。141名同学保研外校:北京大学50人,清华大学39人,中国科学院大学40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2,南京理工大学2021届保研率19.23%根据教务处《2021届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推荐名单公示》:公示名单783人。其中包含国防科工补偿计划 7人、研究生支教团 15人。总名额较上届增加47人。保研率19.23,较去年的18.4%,有所增长。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736人保研去向:保研本校人数334人。402名同学保研外校:东南大学70人,北京大学5人,清华大学6人,中国科学院大学23人,南京大学5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8人。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3,南京师范大学2021届保研率14.49%根据南京师范大学菁林园通知《202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拟推荐名单公示》:共617名同学免试生。 其中:普通586名,研究生支教团25名,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5名,国防科工招生单位补偿计划1名。2021保研率14.49%,较去年13.59%有所增长!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576人保研去向:近4成保研本校,共计214人。其余362人主要保研:保研北京大学7人,清华大学2人(部分),中国科学院大学14人。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4,南京医科大学2021届保研率11.96%根据 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关于做好在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遴选工作的通知》:普通保研名额225人,较上届增加30余人。推免比例也较上届增长。2021保研率11.96%,较去年的10.7%,有所增长。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本科生保研生去向:公示共195人,其中6成保研本校。保研外校约40%:保研北京大学3人,保研中国科学院大学1人,保研南京大学2人,中山大学3人,中南大学1人。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5,中国药科大学2021届保研率16.91%根据中国药科大学发布的《2021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名单公示》推免名额共计465人,较上届增加31人。2021年保研率16.91%。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2020届434人保研去向:保研本校人数约一半。其余同学主要保研中国科技大学(41人)、南大(13人)、中山大学(5人)北大(10人)等校。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附:2020年江苏省内22所院校保研率排名(部分)数据来自博雅数据库注:感谢博雅数据库的统计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仅供各位2021届考研生参考!请以明年该大学发布的官方数据为准!

长江图

这所大学系建筑老八校之一,与南京大学同根!特色专业仅次于清华

东南大学这所大学是建筑老八校之一,且排名只列清华之后,与南京大学同根同源,是国民时期的中央大学分离出来的,其土木工程及建筑、城市规划等专业本科新生录取分数线超过其它专业几十分,毕业生十分抢手,就业预定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这就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东南大学。建国初期,东南大学由南京大学工学院为主,整体划出后组建的新型工科大学,建筑专业、土木工程及城市规划等专业是东南大学的特色及强项,当时,国内建筑界和教育界有老八强之称,也有称老八校,东南大学列第二,清华第一,老八强中,还又分建筑四大和四小:"四大"即: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四小”: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八所工科特色院校分别地处我国的东西南北中,均各据一方,各有特色,各有专长,为国家和地方建设培养出了不计其数的栋梁之材。东南大学校园在国内同类院校中,东南大学建筑系创立最早,早在1927年的中央大学就创建了建筑系,历经中央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国立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等发展阶段,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源地。1952年国家院系和专业大调整,南京大学工学院分出,由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等为主,组建成南京工学院,即现在的东南大学。新中国建筑界著名的四大奠基人,分别为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童寯。梁思成于1946年10月才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之前清华还没建筑方面的院系和专业。杨廷宝、刘敦桢、童寯三人都在东南大学建筑系执教过或作过专业研究,或与东南大学建筑系有关系。东南大学历史之悠久,实力之雄厚,有口皆碑,建校以来,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举不胜举,特别是当年老建筑系出来的凤毛麟角如:清华的双院士吴良镛、同济的领军人物戴复东、天大建筑的鼻祖徐中均等。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在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历史、遗产保护、建筑数字技术应用等领域形成研究特色并产生全国性的学术影响。东南大学是我国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不仅在江苏省是名校,就是放之全国。也是很特色的工科院校,全国综合排名20强左右,每年新生录取时,生源爆满,优秀考生趋之若鹜,东南大学学风严谨,校纪严明,教书育人氛围浓烈,是有志青年刻苦学习和深造的首选高校。改革开放以来,东南大学的国内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东南大学每年选派百余位优秀本科生到国内外高校深造;邀请包括杨振宁、丁肇中、莱恩、沙巴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一大批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访问。今日的东南大学将秉承百年老校的优良传统,励行“止于至善”校训,以突出优势院系,提升特色专业,培养实用型,高端型人才为己任,凝心聚力,集成创新,团结奋进,沿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发展道路奋勇前进!

屈平

最具“985”实力的8所211大学,了解一下

并不是所有的985院校就都超过211院校,其实有的211院校现在发展得很好,实力不逊于一些985,而且有的录取分数是远超一些985,如果有机会再次评选985的话,它们肯定榜上有名,不信来看看:一、北京邮电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是“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为A+。二、对外经贸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首批“211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法。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首批 “211工程”高校、“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评级为A+。四、上海财经大学现有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含培育)4个,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三轮评估中,统计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排名分别位于全国第四、第六、第八和第十。五、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是“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培育]。六、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法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法学进入A+,政治学排名全国第八。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八、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是“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现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共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设计学和软件工程获 A-。

除君之忧

全国表彰!正在公示!

4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了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人选(集体)公示为进一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现将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拟表彰人选(集体)予以公示。凡对公示人选(集体)持有异议者,请在5日内(4月17日17时前)向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部反映(提倡实名反映问题)。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10号 邮编:100865电话:010-68591891 68591892 邮箱:lmgongshi@acftu.org中华全国总工会2021年4月13日一起来看江苏名单∨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无锡贝斯特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亨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新宏大集团有限公司蒙牛乳业宿迁有限公司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国铁集团工程管理中心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指挥部江苏高速铁路有限公司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京沪高速公路沂淮淮江段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省新孟河枢纽工程建管局南通天生置业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南京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苏酒集团)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黄丹丹(女) 南京大桥机器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陈 亮  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戎宏斌  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陶瓷膜车间副主任姜金星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板材事业部技术研发处能源用钢研发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程洪金  凯澄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葫芦车间副主任,工程师张小军  银邦金属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主管,高级工程师许红阳  无锡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呼吸(胸外科)ICU主任,主任医师陈 坚  江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王 浩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徐州供电分公司变电运维室地区监控班副班长,高级工程师杜永亮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廉 明(女) 徐州盛和木业有限公司质检员、女工委主任,中级工张东杰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线缆事业部技术部部长,工程师施 玲(女) 常州金坛华茂金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质量检查员 尤建亚  新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仓储部苯酐装卸值班长刘仁平  苏州工业园区疾病防治中心副主任,主任技师刘 琴(女)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主任,主任医师华 军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创宇五金制品厂生产组组长,高级技师葛玲莉(女) 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皮欠红(女) 苏州易德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能培训员,高级工季小飞  南通市崇川兴环环境工程综合服务中心质检员王 鹏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于 彬  南通大学教育部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教授,教授喻 勇  通州建总集团有限公司技能培训基地技能培训指导员,高级技师马善民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市分公司锦屏支局投递员兼网点负责人,高级工王强周  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机修车间班长,高级技师齐 正  江苏科圣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技术员施 彬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淮阴卷烟厂党委书记、厂长,工程师吴海凤(女) 阜宁澳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黄化技术员刘进峰  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公共实训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讲师张金龙  江苏省工程勘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地基检测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张新华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扬州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姜建新  江苏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迎涛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变电运维室京口变电运维班班长,技师鞠 鑫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党委副书记,高级教师吴宝平  江苏泰达纺织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员,工程师黄金凤(女) 江苏苏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人资专员张 飞  国家税务总局宿迁市宿豫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卫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四研究所研究员 孟凡挺  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烧结厂机修工段工长,高级工程师李 薇(女)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酒体设计中心副主任,工程师孙宝林  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江苏钻井公司泰国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刘令春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党委副书记,高级经济师邓福亮  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调试分公司油化试验组组长,工程师李 敏(女) 江苏省地质环境勘查院副总工程师、测试中心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徐雨根  苏汽集团有限公司修理工,工程师王 伟  工人日报江苏记者站站长,高级记者杨海滨  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工务分公司综合维护班班长,助理工程师宁朝新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HTQ-2标项目经理部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陈 明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连镇铁路项目经理部副经理,高级经济师赵 勃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自动化系副主任,讲师孙乐强  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教授潘一平  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于勤海  淮安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建设管理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师戴 阳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特高压工程主管,高级工程师徐士坤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泵站运行工,中级工汤应来  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张 祎  江苏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警务技术员刘 震  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施工员赵 锐  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副院长、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主任医师王玉久  夏阔坦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掘进工区班长,初级工蔡秋燕(女) 苏美达国际技术贸易有限公司机电市场总监张 歆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泵站运行工,高级技师吴畏畏  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师,主管技师全国工人先锋号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南京市光华科技创意园财务服务中心长安马自达发动机有限公司装配SKY短线南京江南公交客运有限公司第一客运分公司3路线灵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大化肥生产系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CPU研究室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行营业部中共徐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信访室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徐州经济开发区支行营业部江苏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开发区厂生产一车间发酵乙班万桦(常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干法车间江苏武进不锈股份有限公司理化中心试验班组常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天宁大队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炼钢生产车间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电机一厂转子一车间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行营业部苏州市公安局姑苏分局观前派出所南通市公安局通州湾示范区分局江苏龙源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省级集中监控中心班韩华新能源(启东)有限公司组件711车间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差别化氨纶研发项目组江苏新海石化有限公司化验车间化工二班江苏和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挤压生产部江苏爱吉斯海珠机械有限公司制作车间江苏神龙明物流有限公司财务部盐城天合国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组件班组叠层B班江苏省华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项目处扬州瘦西湖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熙春台演艺班句容市深水水务有限公司化验班镇江东亚碳素焦化有限公司余热发电项目组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智能运检中心泰兴市华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分片车间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酿酒206车间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通信规划设计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市分公司白龙江营业投递部江苏省防汛防旱抢险中心防汛抢险队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秘书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贾汪营销中心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客舱服务部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安全工程中心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五桥设计组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一号线北延工程土建施工D1N-TA01标国铁集团工程管理中心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指挥部BIM课题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项目经理部一工区槽型梁、桥面板安装架子队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设计项目部江苏邗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部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工程WFS-4标项目经理部江苏大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全设备科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二处综合计划科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连镇铁路项目经理部南锚碇作业班组如皋市铁路建设指挥部盐通铁路项目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兴化市供电分公司发展建设部南京市溧水区水务局河长制管理中心雨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珠江路、文德路、文德西路、建设路综合整治提档工程项目部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溧水综合基础设施PPP项目华能国际电力江苏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分公司南通运行维护站江苏苏宁物流有限公司物流研究院江苏省农垦麦芽有限公司工务部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中邮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运营管理部江苏盐城水利建设有限公司新孟河奔牛枢纽项目部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长制工作办公室来源:工人日报互动有礼第二季小布这厢有礼了!从6月1日起,我们将为每月积极参与互动的网友,送上一份常州发布定制文创!参与方式1:转发常州发布推送至微信朋友圈或者微信群。参与方式2:在常州发布推送文末跟帖留言。(每人每篇仅入选一次)小布将在每月初公布获奖名单。本文仅可作非商业分享之用文章中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常州发布综合编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目标战

最新!南京8所211高校排名榜

南京市作为六朝古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同时,作为江苏省省会城市的南京市现在也具有强大的教育、科技、文化实力,这一点从南京到了高等教育上可见一斑。放眼望去,整个江苏的高校大部分都集中在南京,全省的两所985高校也在南京,除此之外,南京共有211高校8所,下面一起来看看它们分别是谁吧。01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985/211高校,原名国立中央大学,在全江苏省排名第一。南京大学目前共有鼓楼和仙林两个校区,全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3个,“双一流”建设学科15个。师资队伍方面,南京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在国际或他国当选院士13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南京大学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大学02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作为江苏省第二所985/211高校,现有四牌楼、丁家桥和九龙湖三个校区。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学校共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专业实验室,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在师资方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89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34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1959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87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94人。有两院院士1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学校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高端师资倍增计划”,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东南大学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211研究型大学,现有明故宫和将军路两个校区。学校有本科专业58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在师资方面,现有教职工3131人,其中专任教师184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263人,博士生导师535人,院士及双聘院士11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4 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科为特色的211研究型大学,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兵器与装备、电子与信息、化工与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前1‰。现有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在师资方面,现有两院院士17人,外国院士3人,“长江学者”18人,“万人计划”专家2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防科技卓越青年人才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南京理工大学05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师范类教育为特色的211综合性大学,现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在师资方面,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南京师范大学06 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设有63个本科专业、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15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师资方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国家特聘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入选国家其他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140余人次;拥有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 南京农业大学07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在药学界享有盛誉的教育部直属“211工程”大学,现有玄武门、江宁2个校区。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药学、中药学、生物学)、2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师资方面。学校荟萃了医药领域众多知名专家,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德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 “四青”人才19人次(“国家优青”6人、“青年长江”1人、“青年拔尖”4人)、 “国家教学名师”2人。中国药科大学08 河海大学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百余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211工程大学,现有西康路校区、江宁校区和常州校区。河海大学是国家首批授权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高校之一。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工程学、环境/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在师资方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双聘院士1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河海大学你最喜欢哪所大学呢?欢迎下方评论。

是谓照旷

区域研究:江苏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8)

来源:新世纪评级  经济实力:江苏省区位优势显著,产业结构以传统支柱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县域经济和产业园区发达程度较高,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7年在宏观经济及产业转型压力下,江苏省经济持续放缓,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万亿元,规模继续位居全国第二位,同比增长7.2%,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但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江苏省人均产值较高,2017年人均GDP为10.72万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天津,位列全国第四位。三大经济需求结构日趋优化,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持续上升,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同比增速为7.5%;2017年江苏省外贸形势继续好转,全年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0%,增速同比提升19.07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万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增速较2017年继续呈下滑态势。  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化明显,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人均GDP、单位面积GDP、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均呈现较明显的梯度特征。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度大,其中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规模绝对领先,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73万亿元、1.17万亿元和1.05万亿元,经济总量合计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近半。位于苏北地区的淮安、连云港、宿迁3市经济体量则相对较小,2017年GDP总量排名垫底。增速方面,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2017年各市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相较2016年不同的是,苏南地区经济增速相对平稳或略有下滑,而经济增速一直较快的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在宏观经济和产业转型压力下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从三大需求看,2017年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投资增速相较苏北地区偏低;各地市消费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且增速相对均衡;进出口总额继续呈现较大差异,但增速整体有所回升。2018年前三季度,各市经济总量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则延续2017年的差异化变动,常州、镇江、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经济承压明显。  财政实力:2017年,在“营改增”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税收收入略有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当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3亿元,绝对值同比仅增长0.62%,同口径增长4.7%,但规模仍位居第二位。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消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当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保持增长,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当年实现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005.80亿元。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税收收入占比分别为79.35%和86.10%,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好。  受“营改增”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较大分化,税收占比相对平稳。苏南地区整体表现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保持了较突出的规模优势和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其中苏州市和南京市分别以1908.10亿元和1271.91亿元的规模、10.29%和11.32%的增速绝对领先;苏中和苏北大部分地市继续呈现负增长,其中盐城市、宿迁市和淮安市降幅较大,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13.29%、-15.75%和-26.91%。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的消除,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普遍呈增长态势,但部分地市如扬州、盐城和宿迁等地仍呈现增长乏力状态,上述3市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仅为2.8%、4.7%和4.8%。  2017年江苏省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地方财力的重要构成。其中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随着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历经2016年的大幅增长后,2017年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仍保持规模领先优势,2017年苏州、南京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为1563.33亿元和1706.40亿元,增速分别为-21.93%和12.08%,同比分别回落194.55个百分点和58.46个百分点。在上述热点城市需求溢出效应下,三四线城市需求较旺盛,2017年除宿迁市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大幅增强。  债务状况:江苏省政府债务规模居于全国首位,截至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2026.28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0.18%,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6668.4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5357.8亿元,2017年全省债务率为61.9%。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7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升序排列第10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但若考虑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带息债务的覆盖程度偏弱。  2017年末江苏省下辖各地级市政府债务整体处于较大规模,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普遍偏高;各地级市城投债分布两极分化较明显,主要集中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从债务负担看,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3倍以上,其中镇江市、连云港市和淮安市债务负担相对较重。一、江苏省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江苏省经济实力分析  江苏省区位优势显著,产业基础良好,县域经济和产业园区发达程度较高,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受宏观经济及产业转型压力影响,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经济增速持续小幅下滑,但尚处于平稳增长区间;2017年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江苏省地处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部海岸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两个国家一级重点经济带所形成的“T型”生产力布局的结合处,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12%。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雄厚,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17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2016年下降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GDP增速0.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省,仍位居全国第二位;人均GDP为10.72万元,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位列全国第四位。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万亿元,同比增长6.7%,经济增速较2017年继续呈下滑态势。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较强,是我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的发源地。经过2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江苏省形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产业集群,并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中,江苏共占有20席,是百强县数量最多的省份;百强县前十名江苏共占有六席,并包揽前四席,分别为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在产业集群效应的带动下,江苏省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园区整体实力较强,国家发改委《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版)》中,全国国家级经开区共219个,其中江苏26个;国家级高新区共156个,其中江苏17个。根据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2017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2017年全国百强榜产业园区江苏省入选20家,占据五分之一,是百强榜产业园区最多的省份。  从产业结构方面看,近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5年开始实现了产业结构“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形成了以冶金、石化、机械、汽车、纺织及电子信息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的产业结构。2017年,江苏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4076.7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87万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4.32万亿元,同比增长8.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16年的5.4:44.5:50.1调整为4.7:45.0:50.3,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2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78.8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3.06万亿元,同比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7.8%,经济增长呈现持续放缓压力。  工业方面,2017年江苏省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增速较2016年下降0.2个百分点,虽增速有所下滑,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工业企业效益实现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利润总额1.0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企业亏损面11.6%,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方面,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保持较高增速,分别为12.9%、15.1%、11.7%、11.4%和11.9%。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4%,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7%,经济活力继续增强。  服务业方面,江苏省大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实现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4.32万亿元,同比增长8.2%,占GDP的比重为50.3%,占比较2016年提升0.2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结构上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97.7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邮政行业业务总量880.9亿元,同比增长32.7%,电信业务总量2067.7亿元,同比增长73.0%。全年金融业增加值6786.4亿元,增长9.2%,2017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9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0.88万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2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10万亿元。房地产方面,在政策调控下,2017年江苏省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放缓,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5015.7亿元,同比增长3.1%;房地产开发投资9629.1亿元,同比增长7.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211.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248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  江苏省经济内生动力较强,投资和消费仍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6年江苏省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总额合计数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仍维持在93%以上;同时,三大经济需求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消费对江苏经济的拉动效应持续上升,投资、净出口对江苏经济的拉动作用则呈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2017年,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虽较上年下滑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了较高水平。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86万亿元,同比增长10.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27亿元,同比增长11.4%。从消费品类值看,吃穿用类消费增长平稳,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此外,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全年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49.8%,住宿和餐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63.3%。投资方面,2017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0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民间投资3.75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0.7%。从资金投向看,2017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2.64万亿元和2.62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和7.5%,增速呈二降三升态势。对外经济方面,2017年江苏省外贸形势继续好转,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00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增速较上年提升19.07个百分点。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万亿元,同比增长8.8%;前三季度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3.20万亿元,同比增长9.3%。  (二)江苏省财政实力分析  得益于较好的产业基础及相对优化的产业结构,江苏省财政收入质量较高,综合财政实力居全国前列。2017年,在“营改增”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税收收入略有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消除,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升。江苏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主要来自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17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保持增长,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得益于良好的产业基础及相对优化的产业结构,江苏省财政实力居全国前列,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17年,江苏省实现财政收入1.70万亿元,同比增长7.16%,受税收收入下滑影响,财政收入增速同比下滑4.8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占比较高,2017年占比分别为48.20%和41.32%,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上级补助收入对财政收入形成一定补充,2017年上级补助收入占比为10.48%。  2017年,在“营改增”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税收收入略有下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放缓态势,当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71.53亿元,绝对值同比仅增长0.62%,同口径增长4.7%;从规模看,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仍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位。得益于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和丰富的纳税主体,江苏省财政收入稳定性较强,2017年税收占比为79.35%。其中,增值税(含改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贡献较大,其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43.97%和17.66%;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个人所得税形成一定补充,占比分别为7.53%、7.08%、6.66%和5.97%。财政支出方面,2017年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0621.03亿元,同口径增长6.4%;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76.94%,较上年下降4.42个百分点,财政自给能力相对较强。从支出结构看,2017年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及公共安全支出等刚性支出合计为5552.31亿元,刚性支出占比为52.28%,财政弹性支出存有一定空间。  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消除,江苏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当期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8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其中税收收入5670.1亿元,增长16.0%;税收收入占比为86.1%,处于较高水平。  因较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集聚能力,江苏省房地产市场较为发达,近两年在政策调控等因素影响下,江苏省土地市场景气度持续较高。2017年江苏省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7005.80亿元,同比增长15.8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6330.95亿元,占比为90.37%。同期,全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559.64亿元,增长21.87%,支出主要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  江苏省省级财政收入主要集中于一般公共预算及补助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较低。2017年江苏省省级财政收入合计为2397.79亿元,绝对值同比下降1.8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及补助收入合计占比达94.16%。具体来看,受“营改增”政策调整和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省级税收收入276.15亿元,绝对值同比下降39.97%,同口径增长1.5%;当年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4.39亿元,绝对值同比下降22.08%,同口径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收入1753.47亿元,同比增长8.58%。2017年江苏省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832.36亿元,较上年变动不大。综合考虑下级上解收入、地方政府债务收入等因素后,省级政府财力调配能力仍较强。政府性基金收支方面,2017年江苏省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仅为116.11亿元,同比下降18.19%;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为57.56亿元,同比下降9.82%,规模均较小。二、下辖各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江苏省下辖13个地级市,以长江和淮河为界,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板块。其中,苏南地区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5市;苏中地区包括南通、扬州和泰州3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和宿迁5市。江苏区域经济在人均GDP、单位面积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等方面均呈现十分明显的梯度特征,南北发展差异较大。苏南地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区”中心区域,得益于较好的区位优势以及特色化的苏南发展模式,经济发展水平总体领先于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实力和城市经济基础较好。2017年,受宏观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营改增”等多重因素影响,江苏省各区域经济及财政状况分化明显,苏南地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而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速及财政实力总体呈下行状态,尤其苏北地区变化较显著。  在区域发展方面,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江苏省将全面推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区域协同创新,引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首先加快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同时全面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按照苏南创新提升、苏中创新跨越、苏北创新突破的要求,探索创新要素统筹配置的新模式,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下辖各市经济实力分析  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差异化明显,其中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全省经济总量贡献度大,经济体量较小的地级市则集中分布于苏北地区。2017年,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各市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相较2016年不同的是,苏南地区经济增速相对平稳或略有下滑,而经济增速一直较快的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在宏观经济和产业转型压力下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回落。2018年前三季度,各市经济总量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经济增速则延续2017年的差异化变动,常州、镇江、徐州、盐城、连云港等地经济承压明显。  从区域经济情况来看,2017年江苏省各市经济总量总体保持增长,但经济发展差异化仍较显著,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整体领先,其中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经济规模仍处于绝对领先地位,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均超万亿元,分别为1.73万亿元、1.17万亿元和1.05万亿元,经济总量合计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近半。南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4.60亿元,经济总量仍排名第四位;常州市排名超过徐州,跃居第五位,2017年GDP为6622.30亿元;徐州市则后移一位排名第六,2017年GDP为6605.95亿元。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镇江市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4000亿元,分列第七至十位,2017年GDP分别为5082.70亿元、5064.92亿元、4744.53亿元和4105.36亿元。而位于苏北地区的淮安、连云港、宿迁3市经济体量则相对较小,2017年GDP分别为3387.43亿元、2640.31亿元和2610.94亿元。总体看,江苏省各区域经济总量南北差异较大,其中苏南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全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贡献度高,2017年该区域5个地级市GDP合计5.03万亿元,占各市GDP总量合计的57.04%,经济体量较小的地级市则主要分布于苏北地区。  从经济增速看,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2017年江苏省各市经济增速较上年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尤以苏中和苏北地区较为突出,但总体仍处于6.8%~8.2%的合理区间。苏南地区经济增速继续保持相对平稳,而经济增速一直较快的苏中和苏北地区则在宏观经济下行和产业转型压力下首次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具体来看,2017年GDP增速超过8%的地区为泰州、南京、常州和扬州4市,经济增速分别为8.2%、8.1%、8.1%和8.0%;盐城市则以6.8%的经济增速垫底,成为唯一一个经济增速低于7%的地级市;其他地市经济增速均在7%-8%的区间。从经济增速变动看,2017年除南京市经济增速略有提升外,其他地区经济增速均呈回落态势;其中镇江市和盐城市经济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均回落2.1个百分点;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和连云港回落幅度相对较小,回落幅度均在0.5个百分点以内,其他地市回落幅度在1~2个百分点之间。  从人均经济指标看,江苏省各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梯度特征十分明显,其中苏南地区5市人均GDP均超过12万元,2017年苏州市、无锡市、南京市、常州市和镇江市人均GDP分别为16.21万元、16.07万元、14.11万元、14.05万元和12.88万元,位居前五位,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远高于全省10.72万元的平均水平,对全省拉动作用明显。苏中地区的扬州、南通、泰州3市次之,2017年人均GDP分别为11.26万元、10.59万元和10.21万元。苏北地区5市人均GDP相对较低,其中连云港和宿迁排名靠后,分别为5.86万元和5.33万元。除此之外,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在单位面积GDP、人口密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亦呈现较明显的梯度特征(数据详见图表7)。  从三大需求看,受国内外投资环境、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影响,江苏省各地市投资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投资高峰期已过、外商投资乏力等因素,投资增速相较苏北地区偏低,2017年除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和镇江外,其余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现平稳或较高增长;2017年各地级市消费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且增速相对均衡;进出口对各市经济发展的拉动力继续呈现差异化,其中苏州市因其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进出口成为拉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因基建水平较高、外资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近年来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持续下滑,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0.3%,是各地级市中唯一负增长的城市,受此影响,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被南京赶超,后移至第二位;南京市以6215.20亿元的规模、12.3%的增速跃居第一位;徐州市以5277.03亿元的投资规模和10.0%的增速继续位居第三,无锡市上移一位排名第四,规模和增速分别为4967.51亿元和4.7%;南通市和盐城市分列第五、六两位,规模分别为4959.20亿元和4278.50亿元,增速分别为8.9%和10.2%。其他地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在4000亿元以下,增速方面,除镇江市增速较低、为3.8%外,其余地市呈现相对平稳或较高增长,增速在8.1%~14.5%之间。  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之间以及年度间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呈现差异化发展。从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看,2017年江苏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地市仍为苏州、南京和无锡3市,合计占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合计的比例达59.21%;其他地级市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整体较小,分布在243-610亿元区间。从增速看,2017年各地市房地产投资增速差异显著,盐城市以19.0%的增速位居首位,增速达两位数的地市还包括南京、连云港、无锡和泰州4市,分别为17.6%、16.8%、16.3%和16.3%;其他地市增速均在10%以下,其中镇江、宿迁、淮安和徐州4市出现下滑,2017年增速分别为-23.4%、-21.6%、-5.7%和-1.9%。  消费方面,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保持增长,且增长水平相对均衡。其中南京市、苏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以5604.66亿元和5442.82亿元的规模位居前两位,规模远高于排名第三的无锡市(3458.04亿元),淮安、连云港和宿迁3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排名末三位,分别为1197.09亿元、1038.31亿元和781.39亿元。从增速来看,2017年全省各地级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与上年相比整体保持平稳,且各地级市增速相对接近,均位于9.1%~12.2%的增速区间内。  进出口方面,江苏省各地级市进出口总额继续呈现较大差异,但增速较上年整体有所回升。其中苏州市对外开放程度高,进出口总额保持在绝对高位,2017年为3160.79亿美元,占各地市合计数的53.45%,大幅领先于第二名的无锡市(812.53亿美元)和第三名的南京市(611.87亿美元)。除此之外,其他地市进出口总额规模相对较小,2017年除南通市(349.57亿美元)和常州市(313.63亿美元)外,其他地级市均处于百亿美元或以下水平,其中宿迁市仅29.48亿美元。增速方面,2017年各地市进出口总额增速均较上年出现明显回升,增速整体较高,除盐城和镇江增速分别为8.8%和2.1%之外,其他地市增速均在10%以上,其中增速超过20%的有南京、泰州、徐州、淮安和宿迁5市。  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各地级市经济总量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增速方面,各地级市经济增速延续2017年的差异化变动,除苏南地区的苏州、南京和无锡外,其他地级市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具体来看,苏南地区的常州和镇江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5.7%和3.0%,呈显著放缓态势,苏州、南京和无锡较2017年相比基本平稳;苏中和苏北地区经济增速较上年继续下滑,部分地区下滑幅度较大,其中苏中3市经济增速尚处于6.3%-7.3%的合理区间;苏北地区的盐城、连云港和徐州3市经济增速下滑幅度较大,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仅分别为5.3%、4.9%和4.4%。  (二)下辖各市财政实力分析1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受“营改增”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较大分化。苏南地区整体表现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保持了较突出的规模优势和相对较高的增速水平;苏中和苏北大部分地市继续呈现负增长,其中盐城市、宿迁市和淮安市降幅较大。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的消除,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普遍呈增长态势,但部分地市如扬州、盐城和宿迁等地仍呈现增长乏力状态。  受各地区经济基础及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差异较大,但基本与GDP排名相当,苏南地区财政实力较强,苏北地区财力整体偏弱。从规模看,2017年苏州市和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显著领先于其他地级市,分别达1908.10亿元和1271.91亿元,稳居前两位;无锡市以930.00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排名第三位;其余地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差距较大,其中收入规模在500亿元以上的有南通、常州和徐州3市,分别为590.60亿元、518.81亿元和501.64亿元,分列第四至六位;盐城、泰州和扬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在300亿元以上,排名第七至九位,其中盐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跌落幅度较大;收入规模在300亿元以下的有镇江、淮安、宿迁和连云港4市,较上年增加1市,其中淮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降幅较大,规模跌落至300亿元以内。增速方面,受“营改增”因素影响,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继续呈较大分化。苏南地区整体表现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抗压能力较强,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分别为11.32%和10.29%,增速位列全省前两位;常州市和无锡市排名其后,增速分别为8.02%和6.29%,分列三、四位;苏中和苏北大部分地市继续呈现负增长,2017年出现负增长的有徐州、镇江、扬州、盐城、宿迁和淮安6市,其中盐城、宿迁和淮安降幅较大,增速分别为-13.29%、-15.75%和-26.91%。  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看,2017年江苏省各地级市税收收入占比总体保持平稳,财政收入质量整体较好。其中,苏州市税收占比最高,2017年其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7.67%;税收占比超过80%的还有常州、南京和无锡3市,分别为83.14%、82.13%和80.90%,均位于苏南地区;其余地市税收占比均在70%-80%之间,其中徐州市税收收入占比最低,2017年为72.81%。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覆盖程度看,2017年江苏省下辖各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差异明显。苏南地区财政自给程度整体较好,除镇江外,其他4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均在90%以上,其中苏州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最高,为107.71%;无锡、常州、南京分别为94.16%、94.06%和93.93%,分列第二至四位;镇江为73.54%,位列第五。苏中地区财政自给程度处于第二梯队,南通、泰州、扬州3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分别为72.91%、70.56%和63.96%,分列第六至八位;苏北地区财政自给程度相对欠佳,除徐州为60.63%外,其他地市均不超过60%,其中盐城、宿迁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最低,分别为48.11%和47.29%。  2018年前三季度,随着“营改增”因素的消除,江苏省下辖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普遍呈增长态势。从规模看,前三季度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排名与2017年相比未发生变化,苏州市、南京市仍分别以1623.40亿元和1136.73亿元的规模领先,苏北地区的淮安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仍位于末三位,规模分别为196.09亿元、179.29亿元和169.25亿元。从增速看,前三季度各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2017年相比呈现大幅提升,其中南京市和苏州市仍分别以19.4%和15.5%的增速位居前两位;但部分地市仍出现增长乏力状态,如扬州市、盐城市和宿迁市2018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仅为2.8%、4.7%和4.8%。从税收占比看,2018年前三季度已获取数据的9个地级市税收收入占比较2017年相比均有所提升,基本处于80%以上,财政收入质量整体较好。  2下辖各市政府性基金预算分析2017年江苏省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地方财力的重要构成。其中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随着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历经2016年的大幅增长后,2017年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但仍保持规模领先优势;在上述热点城市需求溢出效应下,三四线城市需求较旺盛,2017年除宿迁市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对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大幅增强。  江苏省各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以土地出让收入为主,2017年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成为地方财力的重要构成。从绝对规模看,南京市、苏州市规模继续保持领先,2017年分别为1706.40亿元和1563.33亿元;常州市、南通市和无锡市次之,分别为777.93亿元、579.78亿元和564.17亿元;徐州市、盐城市分别以381.44亿元和301.30亿元的规模分列第六、七位;其余地市相对偏小,宿迁市则以101.12亿元排名垫底。从增速看,2017年各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在政策调控影响下出现分化,但大部分地市增速仍较快。其中苏州、南京等热点城市随着限贷限购政策加码,政府性基金收入在历经2016年的大幅增长后,2017年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增速分别为-21.93%和12.08%,同比分别回落194.55个百分点和58.46个百分点;在热点城市需求溢出效应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需求较旺盛,2017年除宿迁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速为9.65%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回升。  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2017年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地方财力的贡献度较上年普遍提高。具体来看,常州市和南京市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49.95%和134.16%,贡献程度最高;南通市、盐城市和苏州市地方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依赖度次之,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98.17%、83.69%和81.93%;泰州市、宿迁市地方财力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依赖度则相对较低,2017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57.89%和50.41%。  三、江苏省及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一)江苏省政府债务状况分析  江苏省政府债务规模居于全国首位,但得益于较强的综合财力和较严格的债务管控措施,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尚可;且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相应形成了较多优质资产,也能对债务偿还提供一定保障,总体来看,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江苏省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目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债务规模居于全国首位。近年来得益于严格的管控措施,江苏省政府债务规模得到控制,截至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为12026.28亿元,较上年末提升10.18%,低于核定限额13103.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为6668.48亿元,专项债务余额为5357.8亿元。2017年全省债务率为61.9%,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2017年末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2026.28亿元,远高于排名第二位的山东省;但因其财政实力较强,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是其当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7倍,位列全国36个省(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该指标升序排列第10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2017年,江苏省一般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为0.82,专项债务余额与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比率为0.76,相关财政收入规模可对预算内债务形成覆盖。  2017年江苏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878.44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232.00亿元、置换债券1646.44亿元。截至2017年末,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中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为10911.19亿元,占2017年末江苏省政府债务余额的90.73%,江苏省存量债务置换基本完成。根据《江苏省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议案的说明,财政部核定江苏省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14768.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7441.2亿元,专项债务7327.1亿元;较2017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65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295亿元,新增专项债务1370亿元。  2018年前三季度,江苏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649.10亿元,其中新增债券1631.20亿元、置换债券583.90亿元、再融资债券434.00亿元,9月末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券(含财政部代发、自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余额为13190.77亿元,当年新增债券额度基本使用完毕。  虽然江苏省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但因其较强的综合财力,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尚可;且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相应形成了较多优质资产,如土地储备资产、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也能为债务偿还提供一定保障。近年来,江苏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对全省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等进行规范,实行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实施债务余额控制,并根据财政部规定及时拟定年度限额方案,未来江苏省债务管理将逐步规范且成效将逐渐显现,总体来看,江苏省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二)下辖各市债务状况分析  2017年末江苏省下辖各地级市政府债务整体处于较大规模,其中南京市以2357.14亿元的规模居于各地级市首位,南通市、苏州市规模次之,苏北地区的淮安、连云港和宿迁规模相对较小。从债务负担看,苏州市因其较强的财力,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率最低,债务压力相对较小;盐城市、南通市、宿迁市和扬州市该比率均超过200%,存在较大政府债务压力。  江苏省各地级市相关债务数据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公开资料仅直接获取了2017年末南京市、扬州市、泰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的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其余7个地级市政府债务数据均取自年末市本级债务余额与下辖各区县(市)债务余额的合计数,综合2017年末全省和省级债务余额数据测算,各地级市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合计数误差率为0.50%,处于可接受范围内[2]。从各市政府债务规模看,南京市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为2357.14亿元,居于各地级市首位;南通市、苏州市次之,年末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1411.71亿元和1331.29亿元;无锡市、盐城市政府债务余额分别为954.06亿元和866.41亿元,分列第四、五位;其余地市政府债务规模在700亿元左右或以下,其中宿迁、淮安和连云港债务规模最小,在500亿元以下。  以2017年末政府债务余额与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进行比较,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该比率均超过100%,且普遍偏高,其中盐城市、南通市、宿迁市和扬州市该比率最高,分别为240.66%、239.03%、238.19%和217.19%;淮安市、泰州市、连云港市、南京市和镇江市该比率处于180%~200%之间;常州市、徐州市和无锡市的政府债务余额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35.56%、115.66%和102.59%;苏州市该比率最低,为69.77%,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覆盖政府债务余额。  江苏省城投企业数量众多,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及带息债务规模均位居各省首位,各地级市城投债分布两极分化较明显,主要集中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从债务负担看,除苏州市外,其他地级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3倍以上,其中镇江市、连云港市和淮安市债务负担相对较重。  江苏省城投企业众多,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亦较大,2017年及2018年前三季度全省城投债发行额分别为4346.04亿元和3555.31亿元,发行规模均位居全国各省第一位,且远高于第二名。从城投企业债务情况看,江苏省城投企业存量债券余额在全国各省中排在首位。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8年9月末,江苏省城投企业平台债券余额合计为13641.76亿元[3],在全国31个省市规模中遥遥领先。  从存续期城投债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江苏省内存续期城投债分布相对较分散,但两级分化仍较明显,存续期城投债主体主要集中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截至2018年9月末,苏南地区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以及苏中地区的南通5个地级市存续期债券余额均超千亿元,位列前五位,金额分别为2008.45亿元、1972.32亿元、1350.80亿元、1266.73亿元和1135.92亿元,合计金额占全省存续债券余额的56.70%;除宿迁市外,其他地市城投债余额均在600亿元以上,宿迁存续债券余额规模最小,为256.57亿元。以城投债存续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比,江苏省内大部分地级市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债存续期债券余额的覆盖程度较低,2018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超过100%,其中淮安、镇江、连云港、泰州、常州和盐城6市城投债存续余额均超过当地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当地存续期债券的覆盖程度偏低。  从江苏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情况来看,江苏省平台企业较多,平台带息债务规模较大,城投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2017年末江苏省全省城投平台[4]带息债务余额为4.17万亿元,规模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首位;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是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10倍,在全国排名第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对城投带息债务的覆盖程度偏弱。  从各地级市平台带息债务规模看,江苏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主要分布于苏南地区,苏南5市城投平台2017年末带息债务余额位列全省各地级市前五位,其中南京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和镇江市分别为7518.10亿元、5530.51亿元、3694.17亿元、3614.45亿元和3585.72亿元,合计金额占全省城投平台带息债务的比重达57.39%;南通市、盐城市、泰州市、徐州市规模次之,宿迁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最小,为627.51亿元。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比,江苏省各地级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余额对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均在2倍以上,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相对较大,债务偿付面临一定压力。其中,镇江市、连云港市和淮安市该比重达8倍以上,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负担最重;常州市、泰州市、盐城市、南京市和南通市城投平台债务压力也相对较重,平台带息债务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12倍、6.81倍、6.43倍、5.91倍和5.22倍;苏州市城投平台带息债务规模大,但因其财力强,2017年末平台带息债务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在各地级市中最低,为2.90倍。  [1]图中计划单列市单独列示,相关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已作相应扣除。  [2]根据上述办法计算的2017年末各地级市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为11428.36亿元,综合2017年末江苏省省级债务余额540.46亿元和全省债务余额12026.28亿元测算,各地级市债务余额合计数误差为57.46亿元,误差率为0.50%。  [3]此处统计的城投企业口径为发债且处于存续期内的城投企业,下同。  [4]样本口径为2018年9月末城投债存续企业,含省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