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哲学系研究生同学们、2020级考生们:大家好!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遵照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要求,学校发布了系列通知,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作进一步调整。我们坚信,有了你我每一个人的积极配合,疫情终将被战胜,生活和学习将很快回归正轨。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便于大家更好规划疫情防控期间和春季学期的学习与工作,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关于新学期研究生相关工作的通知,现将哲学系2020年春季学期研究生相关工作安排公告如下。一、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根据研究生院通知,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计划于2月10日公布,请各位考生及时查询并安心做好复试准备,复试时间和具体安排将根据学校通知另行确定和发布,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哲学系官网相关通知。二、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根据研究生院通知,经我系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现推迟原定于2020年2月18日举行的门槛性考核(笔试)和2020年2月20-21日举行的各二级学科复试考核,调整后的时间将根据学校通知另行确定、发布并通知每位考生,同时也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哲学系官网相关通知。三、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安排根据研究生院通知,在学校确定具体开学日期后,研究生院将根据情况,适当顺延2020年3月、6月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提交、送审、答辩、学位授予等环节的时间节点。具体安排将在研究生院主页和研究生学位管理系统发布,请同学们及时关注。对计划春季学期答辩、申请学位的同学,请加强与导师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做好后续环节的准备工作。四、春季学期研究生报到和公派项目工作安排学校要求所有寒假离校同学不要在2月16日前返校,请大家遵照执行。学校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另行通知春季学期具体开学时间(原定2月17日正式上课)和报到方案,请同学们与导师、辅导员及教务老师等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相关工作动态。研究生院将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通知调整2020年度公派项目工作安排。我们将会第一时间将研究生院的工作安排告知同学们,请有意申请的同学抓紧做好准备工作。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年1月31日
南京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正式出炉!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和哲学等8个专业,将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210名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南大本科招办主任李浩介绍,南京大学将充分发挥综合性高校特色,汇聚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育人资源优势,依托新时代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强基计划学生培养特区,引导学生在大师引领下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人类未来重大挑战、重大科学问题等关键领域,通过探究和创造性活动,强化使命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扫码阅读H5了解南大招生专业培养特色招生专业介绍之哲学专业特色“双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A,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模式书院制、小班化培养,单独制定培养方案;以“一生一项目”标准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以“一生一游学”标准设立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行学术导师、学业导师、思政导师三级导师制。课程体系单独制订教学计划,增开新文科特色课程群、“刘伯明讲座教授”系列课程、科创训练课程衔接培养阶段性考核、动态进出,本硕博衔接培养。哲学系网址:https://philo.nju.e.cn/来源:转载自紫牛新闻 编辑 : 李 燕 美编:高仁刚
为更好地践行哲学系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内容,扩展哲学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术水平,经系内有关方面大力推动并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哲学系拟于2019年12月底遴选一批学习成绩优异、英语水平较高、有志于哲学学术研究的硕博研究生同学赴美国进行短期考察交流。项目时间计划在2020年4月或5月,预计在外时间40天。项目人员哲学系硕博研究生不超过8人。项目主要内容1、通过访问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福特汉姆大学,聆听哲学专业课堂、讲座,了解和感受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哲学教育;2、通过与美方大学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宣传介绍南京大学和南大哲学系,展示学生良好风貌;3、通过对美国历史文化机构的实地考察,近距离了解当地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宗教遗迹。项目费用情况院系承担:1、往返国际经济舱机票;2、国内交通费,国外住宿费、交通费;3、保险费。学生承担:1、旅途餐费;2、护照、签证费;3、其他个人消费。项目申请条件必须满足:1、哲学系在读非定向硕博研究生;2、在校期间未出现过违法违纪情况;3、在校期间未出现课程不及格情况;4、个人愿意自行负担部分相关费用;5、导师和家长同意并支持此次访问;6、回国后提交一篇考察交流报告(不少于3000字)。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者,将获得优先考虑:1、勤奋好学,成绩优异;2、英语水平优秀(需提供相关证书),掌握或修习其他外语;3、未参加过境外交流项目;4、积极参加学校和哲学系的各项集体活动,表现突出。项目遴选程序
为促进国内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优秀大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增进对学术的理解和体验,协助同学了解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推荐免试等相关事宜,我系特举办2019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本夏令营对于经交流与考察确认为优秀的营员直接接收为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推免生”。对所有正式营员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并予以资助。所涉相关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含东方哲学与宗教)、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申请条件1、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院校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三年级(2020届本科毕业生)优秀大学生(文理皆可);2、本科前两年半在所在专业年级排名前50%,专业课成绩优良,无不及格课程,预期能够获得所在学校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非哲学专业同学需有正式选修哲学专业核心课程记录或有哲学论文发表等依据。3、对哲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能够刻苦钻研,具备发展潜力,综合素质突出;4、身体和心理健康;5、外语水平良好。申请材料1、南京大学哲学系“经典与前沿”夏令营申请表1份(见附件);2、所在院系部门盖章的本科阶段成绩单及排名证明(如所在学院无成绩排名证明模板,可参照附件)以及证明材料复印件(如四、六级成绩单,各类外语考试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3、个人陈述(1000字以内);4、学术论文代表作或研究计划(含选题依据与综述、研究的内容、意义、创新点等);5、身份证复印件1份;6、专家推荐信2封(要求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夏令营安排1、时间:2019年7月2日-5日2、地点: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哲学系(薛光林楼)3、日程:7月2日报到,晚间营员交流会;7月3日“经典与前沿”学术讨论会、参观与交流;7月4日师生志业交流会、面试,7月5日闭营、离校;4、夏令营主办方将为每位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的食宿,为最后录取推免生的营员提供往返学校的交通费资助(火车票硬座或硬卧,动车二等座,汽车票)。5、全程参与并遵守诚信原则的营员方可获得夏令营相关资助。6、夏令营的动态和通知请及时关注南京大学哲学系主页或者微信号(“南京大学哲学系” 或“PhilosophyNJU”)。会务联系方式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电话025-89686009,联系人刘老师。会务邮箱:liuyaonju@126.com。附件一:夏令营资格申请表附件二:成绩排名证明模板(附件请于南京大学哲学系主页通知后下载)
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年度 “经典与前沿”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通知为做好我系研究生推免招生工作,促进国内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和交流,增进对学术的理解和体验,特举办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所涉相关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含东方哲学与宗教)、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含宗教艺术)、科学技术哲学。一、申请条件1.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院校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三年级(2021届本科毕业生)优秀大学生(文理皆可);2.申请人须学习成绩优秀,原则上本科前两年半在所在专业年级排名前30%,专业课成绩优良,无不及格课程,预期能够获得所在学校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非哲学专业同学需有正式选修哲学专业核心课程记录或有发表哲学论文等经历;3.对哲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能够刻苦钻研,具备发展潜力,综合素质突出,外语水平良好,身心健康。二、申请材料1.南京大学哲学系“经典与前沿”夏令营申请表(见附件一);2.南京大学哲学系“经典与前沿”夏令营申请人基本信息表(见附件二);3.所在院系部门盖章的本科阶段成绩单及排名证明(如所在学院无成绩排名证明模板,可参照附件三);4.外语成绩与获奖情况证明材料(如四、六级成绩单,各类外语考试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5.个人陈述(1000字以内);6.学术论文代表作或研究计划(含选题依据与综述、研究的内容、意义、创新点等);7.专家推荐信2封;8.身份证复印件1份。注:申请人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应保证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否则责任自负;若申请材料不全,将不予受理。 相关附件请进入南哲官方网站自行下载,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附件下载页面三、报名程序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6月26日。2.所需材料:将上述申请材料【如因疫情未返校暂时无法提供上述材料,请在pdf文档中说明,后续再补】打包发送到philonju@163.com,邮件标题和打包文档皆命名为“2020夏令营-姓名-所在学校-感兴趣的哲学专业”,请注意将3-8项材料依序制作成一个PDF文档发送。接收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26日24:00。3.资格审定与名单公布:夏令营组委会将组织专家于6月30日前完成资料审核,确定入选人员。入选人员名单预计于7月1日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官网上公布,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四、日程安排受疫情影响,今年夏令营的相关活动均在线上进行,具体安排请关注后续通知。五、其他事宜1.夏令营不收取任何费用;2.夏令营不发放结业证书或开具任何证明;3.夏令营的动态和通知请及时关注南京大学哲学系官网(https://philo.nju.e.cn/)或者微信公众号(“南京大学哲学系”或“PhilosophyNJU”)。六、会务联系方式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 刘老师电话:025-89686009会务邮箱:philonju@163.com。2020年南京大学哲学系“经典与前沿”夏令营组委会2020年6月编辑 | 丛艺伟
2020年6月22日下午,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哲学系系楼401报告厅举行。哲学系党委书记周爱群、系主任王恒、党委副书记孟振华、博士生辅导员邵佳德、硕士生辅导员郭明姬、本科生辅导员白瑞以及各学科教师代表与50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加本次典礼,典礼由18级硕士生康腾岳主持。典礼正式开场前,同学们先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南京大学2020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随后,伴着舒缓的音乐,大家观看了学院领导给毕业生的寄语以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照片集锦,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回忆了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时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典礼一开始,系主任王恒老师向在座的各位毕业生表达了热烈祝贺与真诚祝福。王恒老师讲到:“由于疫情,校园里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一样充满活力了,2020年的毕业典礼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注定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后,已经毕业离校的同学们随时都可以再回来,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大门始终向大家敞开。”之后,哲学系党委书记周爱群宣读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哲学系副主任刘鹏、副书记孟振华向施亦丹等19名优秀毕业生颁发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本科生段玉蕊、研究生田笑楠分别作为毕业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发言。段玉蕊讲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以及‘惟真是求’的学风,将会成为2020届所有毕业生穷尽一生追求的十二字箴言。今后不论是走出国门、步入职场、还是迈向学术殿堂,都会目光澄澈、心中有光。”田笑楠回忆了在哲学系的三年时光,并与大家相约未来的某一时刻,在春天里再去告别北大楼,再吸一次桂花香,再踏一次金陵雪,再听一次南大的新年音乐会,再经历一次校庆现场奔走的520。哲学系副主任李跃华老师向校友年级联络人石如梦、田笑楠、陆杰峰赠送纪念品并颁发证书。哲学系副主任、系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孙乐强宣读学位授予决定,将授予曹永泰等 11位同学哲学学士学位、罗尧辉等 48 位同学硕士学位、陈嘉鸿等 9 位同学博士学位。哲学系教师代表王恒、徐新、孙亦平、张建军、蔡仲、张荣、张晓东、蓝江、殷曼婷、宋立宏为已获学位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并拨穗正冠。紧接着,到场全体毕业生肃立并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用铮铮誓言表达对母校和自己的一份坚定承诺。“胸怀祖国,忠于人民;担当道义,守正创新;德业双修,知行合一;不负韶华,不忘初心。”听完在座同学们慷慨激昂的誓词,到场的各专业的教师代表也分别一一寄语毕业生。各位教师代表分别向同学们表达了衷心的祝福,祝愿同学们毕业快乐,未来的路越走越宽,并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了新的期许,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在南哲锻炼出来的风骨,成为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行家里手,也期待着同学们能够把南哲的阳光洒满中国,撒向全世界。典礼的最后,全体毕业生合唱南京大学校歌。“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校歌前奏一起,不少同学已潸然泪下。在气势巍峨,令人心潮澎湃的校歌合唱结束后,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切蛋糕。至此,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落下帷幕。典礼结束,毕业生们与老师、同学纷纷合影留念。不期而至的是疫情,如约而至的是毕业。衷心祝愿2020届的毕业生不负历史、不负韶华,牢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一路高歌猛进、阔步前行。撰文 | 吴桐编辑 | 高仁刚
哲学作为一种志业,对于研究生而言意味着什么?面对志业的召唤,如何迅速进入“研究态”?2019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暨师生见面会用这些,给研究生新同学们带来严肃的开学第一课。9月12日下午,新生入学教育在庄严雄浑的校歌中拉开序幕。哲学系党委书记周爱群老师致辞,向新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同学们即将开展的研究生生涯,周书记代表哲学系党委给出了三个嘱咐:其一,要严守法纪,不触碰红线,约束言行,理性思考;其二,要专注学业,重视学术规范、学术伦理,多与师长同学进行交流;其三,要热爱生活,在学习工作之余也要关注自己的情感生活。随后周书记为同学们讲解了南大校史与哲学系系史,以刘伯明、汤用彤、宗白华、孙叔平等南哲前贤的求真精神、朴茂学风激励新同学继往开来、探索创新。以哲学为志业,投身研究生阶段的学术探索,同样离不开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支持与保障。来自研究生院思想教育与管理办公室的周玥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研究生院的部门与工作,为同学们新一阶段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指引。哲学系副主任王恒教授以“哲学作为志业,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哲学作为真诚智识的探究及其与宗教的关系”为主题进行了新生教育。哲学何以成为志业?王恒老师指出,当作为主体的个体真实感受到哲学的召唤,当哲学学术成为个体发自内心的选择,而非学霸式的升学惯性或为了延长职业选择时间:当这些条件满足时,哲学将成为一种志业,你将真正沉下心开始做事情,进入到与基本问题、与前贤和同道的对话之中,进入到哲学本身的目的性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学者投入到作为志业的哲学,就好比委身于哲学,学者身体之在场就是其志业所在之处。当我们把哲学作为一项基本的事业,当我们声称哲学与我们精神世界的耕耘、建构相关联时,我们必须:哲学何以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奠基?基于这种奠基,我们需要,哲学家们(或者哲学学者们)何以能够与公共事务相联结(例如,一位鲁汶大学的现象学学者每周都会受邀在当地地方电视台做电视评论)?王老师指出,哲学要为精神世界奠基,对哲学(因而也就是对以此为志业的学者们)提出两点要求:严格与真诚。1)严格并不是一种量化上的精确,它意味着逻辑自明,定义清晰,其推理严格遵循程序;意味着对任何前提都加以研究与批评,不将任何未被反思的前提拿来当作信条。哲学反思是对前提的反思与探究,通过这种反思而将我们知识与信念所依托的平台、基底显现出来。思考总是有前提,但是哲学要求认识这些前提的范围、领域,充分领会其局限。就其自身而言,哲学就是批判的、反教条的。2)作为对前提的反思,哲学使自身成为一种真诚的智识探究。一方面如同阿伦特“平庸的恶”所揭示的,它要求超越我们不加反思、直接接受的日常性;另一方面,当我们声称信仰时,我们就必须,我们所谓的“精神世界”是否是真诚地、自由地引发出来的?我们有什么是真正属于灵魂的东西吗?所谓“信从诚出”,表明信仰源于对“真”的诚心正意的探究与领会,而不是虚无的心理寄托。由是,哲学将真正成为一种志业,它将使我们心安理得地投身于学问之途;它将使我们联结为一体,共同地、相伴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实现哲学自身的目的性,实现我们的完满。随后的师生见面会上,各专业老师们以谆谆之教诲,呼应了哲学作为志业的发问。哲学系主任唐正东教授首先致辞,以南哲学术共同体为旨归,提出两点期许:其一,要对哲学这个事业充满热情。2020年我们将迎来南哲一百周年纪念。百年历程,奠基于一代代南哲人的热忱与投入。同样,这一份热情也将引导我们开创更美好的未来,直达我们最终的目标。其二,要对我们的共同体充满感情。哲学系以情化人、以德树人,同样我们也要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来爱护这个哲学系,爱护我们的共同体,爱护她的声誉。我们每一个人做一件事情,都意味着学术共同体的在场。在未来的时间里,要树立起这种主体意识,把自己当作南哲大家庭的一员。唐老师说,看到在座各位坚定自信的脸庞,我坚信南京大学哲学系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面对志业的召唤,如何迅速进入“研究态”?逻辑学专业张建军教授提出,研究生作为学生与学者拥有双重身份,研究生就是一份工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将自身从职业选择的焦灼中纾解出来,将自身放置于“研究态”之中。伟大的哲学家,如哥德尔,他的博士论文、讲师论文就是在相当于我们研究生的阶段完成的,并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就南哲而言,许多老师的成就也是凭借研究生时代的论文奠定的,如赖永海老师的代表作《中国佛性论》。那么“研究态”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有问题意识(what, why, how)与学术史意识(when, where, who),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更高阶段。研究生的双重身份要求做到学研并重乃至以研为主、以学为辅。学术研究,实际上是人类当前工作中最不受异化的工作,是最能发挥人类本质力量的工作。在这里你可以做大将军统帅千军万马、利用思想资源解决问题,可以做大律师为具体的观念进行辩护,可以做大法官来裁决争执,可以做大侦探来发现真相,还可以做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去发掘细节与线索。最后,张老师期望同学们能够实现良好的自我管理,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克服生活的碎片化,紧张有序地做好研究生工作。宗教学专业徐小跃教授强调,要名副其实地做到“研究”二字,其一需要研究兴趣的培养,聚焦研究问题,找到研究的方法。道者,一达即为道。它要求明晰的目标与正确的方法。其二,要严守期限,在规定的时限内把该完成的任务都完成,不得拖延。义者,人之正路也。“义”明确了道路的界限,该做的要做,不该做的要坚决断绝。严守期限,就是该做的;既然选择了做研究这条道,就应该遵循它的规范。出席的老师们纷纷表达了对新同学的欢迎,并从自己求学治学的经验出发提出了建议。中国哲学专业赖永海教授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上哲学,喜欢上哲学系,祝愿大家在哲学系生活愉快。犹太以色列研究所宋立宏教授强调了及时写作、随时练笔的重要性。外国哲学专业张荣教授提醒同学们注重效率,抓紧时间、不拖延,是对自己的负责与珍重。东方哲学与宗教专业殷曼楟老师建议同学们养成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在信息碎片化、人工智能来袭的时代,愈发需要通过广博的阅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息参照系、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筛选与判断机制,人工智能不能替代人自身的理性与判断力。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孙乐强教授强调了道路与方向的重要性;科学哲学专业周理乾老师强调不忘学术初心,不要让学术沦为工具与手段。哲学作为志业,意味着理性以负责任的方式展开精神的探索。2019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与师生见面会上同学们所遭遇的与叮嘱,为这条探索之途铺就了导引之径。(向右滑动查看师生见面会图集)组稿 | 刘雨轩 王振袭图片 | 伍宇昊编辑 | 刘雨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2017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田笑楠,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里进行发言。首先,请先允许我代表哲学系2020届全体毕业生再次向长期以来关心、教育和帮助过我们的各位领导、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回首求学南哲的时光,走进这里的那一刻,就让我充满惊喜和憧憬,曾经那些在书本里读到的老师们,现在面对面地为你讲课为你答疑,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身边还迎来了一群优秀的可爱同学们,从青涩到成熟,大家从天南地北汇聚,一同经历了美好的青春年华。三年场景在脑海中一一历数,从最初的将军山素拓,恩玲的迎新晚会,暑期的国学班,每年的世界哲学日,再到最近的毕业论文的洗礼,思绪万千,都是我们历久弥新的回忆。大家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要各奔东西。今年的毕业季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们终能一同赴约。大家也曾笑侃自己是近些年最难的毕业生,经历了最短的毕业季。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大家没法盛大相会,也可能没法相邀一场临行前的班级聚餐。但是,疫情有多么的肆虐无情,今天的典礼就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在此,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哲学系2020届全体毕业生向院系以及毕业典礼的工作人员说一声,谢谢!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仲夏再次相遇,当面话一句珍重。我知道,大家还想约在春天里去告别北大楼,再吸一次桂花香,再踏一次金陵雪,再听一次南大的新年音乐会,再经历一次校庆现场奔走的520。平日断裂处的历史显现,让我们的毕业季注定不凡。疫情反射出世界的不同模样,三年的哲学学习也让我们能够持有一份更加成熟的人生视角。没有谁可以被偏见和身份概括,没有哪种病毒可以被傲慢和教条治愈,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珍贵的抗疫经验。现在那些灿若星河的名字,也曾怀着同样心绪告别校园,在万千选择中放弃了外人眼中的最优解,走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愿我们一同把今夏的遗憾,都化作坚毅前行的勇气;感恩身边英雄的无私付出,愿大家带上这份不一样的毕业祝福,不负青春,逐梦前行。再见了,相互嫌弃的老同学!再见了,我们的授业恩师,希望不要记起我们回答不出问题的青葱场景!再见了,亲爱的、可爱的南哲!但实际上,大家都会在远方以另一种形式来想念您,而我也将继续以另一个身份,留在这里,来继续我与南哲的未来。大家不用感伤,我会以自己的方式来为大家转播“我南”的点点滴滴,五食堂的砂锅、清真的拉面、迎新晚会的节目,老师们的课堂,这些都和你永远有关,这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等你随时回来!所以,不说再见,但请保重身体,感谢师恩,感谢母系,翻开世界的下一页,我们更高处见!谢谢大家!供稿/田笑楠 编辑/王雨馨
7月16日7月16日上午,开营仪式在线上如期举行,系副主任孙乐强教授主持仪式,系主任王恒教授致辞。王主任对于同学们因疫情防控无法亲临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感到非常遗憾,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城市风貌,并讲述了南京大学的悠久历史。紧接着,王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渊源。南京大学哲学系前身为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在数十年的成长与发展中,刘伯明、汤用彤、宗白华、唐君毅、牟宗三等哲学大师及众多知名学者,都曾任教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哲学系以首任系主任刘伯明先生提出的“唯真是求”为系训,一代代南哲人在求真求实的学风下成长,磨砺出严谨的治学精神与朴茂的人格品性。我系教师胡福明先生在1978年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优良的学术传统与求真求实的学风传承至今,共同塑造出南哲浓厚的学术氛围。最后,王主任表示,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期待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南哲,传承南哲精神,书写未来新的篇章。接下来,为增进同学们对哲学系研究生整体状况的了解,研究生教务员刘瑶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哲学系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辅导员郭明姬老师介绍了哲学系研究生奖助体系与就业情况,数位优秀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了在南哲学习与生活的点滴。16日下午,张异宾教授以“现代性文本学及其超越”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张老师指出,不同于本科阶段以知识性积累为主的学习方式,研究生阶段更强调完整的方法论训练,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打开一个文本,与哲学家发生遭遇。我们有可能经由一种方法论,从而透过文本、回到哲学家的原初语境吗?作者与文本总是一致的吗?文本本身所呈现的是哲学家真实的思想状态吗?张老师以现代文本学的发展为线索,以马克思、列宁、福柯、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文本为例,对公开发表文献、手稿与书信、笔记、拟文本、表演性文本、表现性文本、秘密文献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及其特征展开阐述,串联起对于人文学科阅读方法的反思与探究。关于阅读,张老师进一步提示大家,哲学研究面对的是整个世界、是所有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突破人为划定的专业界限,在阅读中打开更广阔的学术视域。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深受启发,提出自己在学术阅读中的困惑,张异宾教授一一解答了同学的问题,师生间进行了热烈的交流。7月17日7月17日上午9时,线上师生志业交流会举行。来自哲学系各个二级学科的八位老师就本学科特色、学科历史、研究方向与成就等内容与营员们进行了介绍与分享。刘怀玉教授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进行了介绍。我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当代中国,马哲学科覆盖领域广泛、积淀厚重;学科主要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孙伯鍨先生、刘林元先生、张异宾教授等皆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在学生培养方面,马哲学科的目标在于为中国哲学界培养新生力量,始终鼓励研究生同学参与学术研究工作,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机制把握学术前沿热点。李承贵教授代表中国哲学学科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我系中哲学科的过去是厚重且非凡的:民国时期大家辈出,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等先生皆是当下中哲研究者无法绕开的思想巨擘。中哲学科的当下也是蓬勃发展的:以赖永海先生为学科带头人,我们的学术队伍共有9位老师。学科研究以佛学为核心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也是中哲学科的研究特色。殷曼楟教授代表东方哲学与宗教学科进行了介绍。本专业提出了立足于本土性的文化观:从本土性到东方性再到世界性,通过交叉学科的视野与方法,以期清楚地认识自身与世界。本专业的研究特色之一是洪修平教授主持的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该团队与比利时根特大学以及俄罗斯、越南等地的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交流。另一特色是徐新教授带领的犹太和以色列研究:其主要方向为典籍与历史文化研究;在文化碰撞与文化认同这一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十分关注现实。本专业也涉及儒教与东方学哲学研究、印度佛教研究、东亚道教研究等方向。王恒教授代表外国哲学学科进行了介绍。我系的外国哲学团队小而精,顾肃老师主攻政治哲学;王恒老师主攻现象学和法国哲学;张荣老师主攻中世纪哲学和德国近现代哲学;胡星铭老师主攻分析哲学,研究聚焦在知识论、伦理学以及分析的中国哲学等领域;刘鑫老师主攻古希腊哲学。王老师表示,外国哲学学科期待着更多新鲜血液的涌入。顿新国教授对逻辑学专业进行了介绍。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逻辑学对于人类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本专业研究方向包括:现代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逻辑哲学,逻辑史,非形式论证与语言逻辑,逻辑与认知科学及人工智能的交互,逻辑与科学方法论,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等。在学术兼职、科研项目、获奖情况、论文发表等方面,南哲逻辑学专业均在国内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张晓东教授代表伦理学学科进行简要的介绍。张老师指出伦理学这门学科无论是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非常重要。南哲的伦理学团队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传承渊源。现有的伦理学团队十分敬业,研究方向多元。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传统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等领域均有涉足。杨维中教授代表宗教学学科进行了介绍。从宗教学学科创设的历史来看,它与中国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这两个专业方向都是汇通的,因而从广义的宗教学学科来说,南哲的宗教研究以佛教研究和犹太研究为特色。此外,宗教学学科还有着中国民间宗教与思想研究以及无神论研究的传统,如王友三先生、徐小跃教授、陈林副教授都是这一方向的代表。杨老师接着介绍了宗教学学科独特的培养路径:以哲学思想带动历史与文献学研究,以思想为核心,以历史与文献为两翼。因循着这一方法,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子。戴建平副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南大科哲注重理论前沿的研究,追踪并参与海内外科学哲学最前沿的研究,如一般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实践哲学、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等等。另一方面也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科学技术哲学方法论来分析现实问题。下午2 : 30开展了线上中青年教师交流会,张力锋教授、方蔚林教授、蓝江教授、殷曼楟教授、刘鹏副教授、尚荣副教授、胡永辉副教授、韩玉胜副教授、刘鑫博士、代玉民博士参与了交流会,交流会由孙乐强教授主持,各位老师对同学们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文献阅读方法、培养计划以及外语学习等方面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专业解答。各专业教师与营员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营员们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了畅所欲言的提问,如研究生期间是否能够开始拉丁语、希腊语学习,哲学的研究方法;各位教师就自己的方向做出了切实而精彩的回答。7月18日7月18日19:00,孙乐强老师主持闭营仪式。孙老师祝愿大家学有所成,勇攀哲学思维的高峰。他引用孙正聿老师的话送给同学们:“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但聆听这音乐的不是耳朵,而是心灵。最后,孙乐强老师宣布,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年度“经典与前沿”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正式闭幕,希望大家有缘再见。文稿 | 丛艺伟 唐铱涵 张雨婷 编辑 | 肖越文
毕业季专访|南哲学子人物介绍张博:曾任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会实践部部长,南京大学2018年度优秀研究生,2020年度优秀毕业生,曾获研究生英才一等奖学金。研究生期间,曾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研修营”活动,赴美国福特汉姆大学哲学系交流访学以及赴日本北海道情报大学参加“樱花科技”项目。从2018年12月开始,于拜腾汽车智能汽车体验设计部实习,并在研二暑假,前往戴姆勒中国研发中心智能互联部人机交互组暑期实习。秋招期间,拿到东风日产移动互联产品研发、中兴MKT-商务、TCL用户研究工程师、广汽蔚来智能互联产品经理的offer,最终选择东风日产。将自身兴趣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瞄准车联网新兴领域,在交互设计和用户研究方面不断深耕,持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跨专业求职,有过迷茫,也有许多挫折,通过研究生期间的高含金量实习和实用技能学习,在秋招中斩获心仪offer。Q&AQ:欢迎学长参与本期的南哲毕业季分享!首先请学长介绍一下自己入职的领域。传统的汽车它还是相当于一个代步工具嘛,而车联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将车辆连入网络,使得我们与汽车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智能。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经常能看到,驾驶员在驾驶汽车时,他还需要通过手机进行导航,或者用手机来播放音乐,很多事情都需要依赖手机进行;但是通过车联网,把互联网带入到汽车里,就可以帮助摆脱手机,驾驶员或者乘客就可以直接在车内从车载端打开一些应用,比如网易云音乐、高德地图、百度地图这些原本是手机端的app。比如我之前曾去实习过的拜腾,它推出的概念车在驾驶副驾驶前方搭载了超大的共享屏幕,算是一个比较超前的设计,它把驾驶员显示屏、中控等等连成一块屏幕,驾驶控制、娱乐控制这些都包含在内。入职后我的工作主要还是围绕产品设计领域里的用户研究,还会涉及交互设计方面的内容。今后车内人机智能交互程度会越来越高;车联网产品研发以用户为中心,会更紧贴用户体验。Q:为什么会跨专业进入到这个领域?对行业前景有什么看法?我自己的兴趣确实占很大一部分原因,从小就对汽车特别感兴趣,也一直在关注各个品牌各个汽车的发展和动态。但正是由于车联网的兴起,让我能够进入到汽车设计这样一个行业;毕竟由于专业限制,假设现在的汽车还停留在比如5年前的发展态势,或者说是传统的汽车设计制造,那我即使进入了与汽车相关的行业,能做的可能也只是HR、市场、销售这类工作。现在的汽车正处于革命的阶段,在互联技术向各个领域迅速渗透的流行态势下,它给我提供了一个进入车联网、人机交互设计领域的机会。Q:可以说,互联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行业分工下专业对口的限制被突破,让人才流动起来、联通起来。不过毕竟相对于哲学专业,人机交互、车联网是一个不同的领域;在跨领域的过程中学长遇到了哪些障碍和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因为我们是纯人文专业嘛,实践的东西、技能性的东西确实是比较匮乏的,跨领域的求职遇到蛮多困难。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困难,其实是来自于别人对你的不信任,或者说,当别人看到你专业的时候会去质疑你是否有能力胜任这份工作——毕竟这是HR或者部门领导必须考量的。所以关键就是自己的能力能够说服人。起初我跨到车联网这个领域做交互设计和用户研究,是真的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之前凭兴趣对汽车的了解,在真正深入到这个领域的时候,其实不过是皮毛。且不说行业相关的内容,比如专业术语这些;就是小到做PPT这种实用技能,原来觉得自己做PPT好像还行,但还是会各种被骂。起步很难,克服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我很感激在拜腾实习时遇到的同事们,愿意给我学习和试错的机会,帮我纠正问题。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试错,就会不断进步。大概到6月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相较于刚去实习时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求职过程中的专业限制,主要还是体现在面试之前的筛选环节,会卡得比较严,有可能简历就通不过;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内推的手段来避免。后面如果能到面试这个阶段,就我的经历来说,只要能够向面试官展示出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学历专业不是一个限制要素,一般大家都还是愿意给你一个机会的。突破专业壁垒,保持不断学习,就是唯一的秘诀。对于人文专业的同学,在找准自己的兴趣方向之后,就要立刻开始锻炼相关的技能、积累实操的经验。Q:你觉得哲学的专业背景在跨领域过程中有没有发挥到什么作用?我从大一进入哲学系以来就有在思考这个问题。有位老师说,哲学系的作用其实是无用之大用;当时我觉得这句话挺空泛的;但在工作和求职中还是慢慢感受到,哲学训练给我一个最大的帮助,就是逻辑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吧。这不像Java、Python或者交互设计这种比较实用的技能,但是你有这种能力,在你去学习一个新的东西、尝试一个全新的领域、甚至就只是在做最基本的工作的时候,都是有帮助的。Q:学长在研究生期间是怎样做未来行动规划的?是怎么把握实习、交流方面重要时间节点的?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坚定的人吧,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学年,我就已经确认了自己未来不会走学术道路,所以基本上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规划:研一和研二上完成课业、修足学分;因为仍然还是在学校里的,可以说是有比较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和职业发展。到研二上快结束的时候因为朋友的关系得知了拜腾招实习生的消息,通过这个契机就去进入了拜腾,做交互设计用户研究的实习生。通过这一次实习,对这个领域、这个行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研二的暑假,因为有了在拜腾的实习经历,我又在戴姆勒中国研发中心找到了一份实习,一直到秋招,后面就直接无缝对接参加秋招了。我秉持的原则就是:找工作一定要趁早不趁晚,秋招一定要尽早参加不要推,有内推机会一定要抓住,简历一定要尽早准备。Q:我们常会听到一些同学抱怨自己找的实习没有实际含金量,浪费时间的同时还不能学到东西。学长在求职前已经积累了很丰富的实习经验;请分享一下,如何选择一份好的实习,如何将实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我觉得首先要充分了解自己选择的公司和要进入的部门。现在的实习机会很多时候往往是通过内推,有学长学姐已经在那里做过实习,然后来找接班的人。其实这种方式是比较好的,一方面是获得实习机会的几率会更大一些,另一方面是你可以提前去跟学长学姐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从而帮助自己决定是否要选择这份实习。找到一份好的实习,我觉得其实是要靠运气的;很多时候job description写着能让你学习新的技能、有大佬带你,但是实际的工作可能并不是这样。所以如果不能内推的话,可能确实就要看运气了。如果你发现那份实习是真的不太适合,那可以提早一些结束,不要在那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如果说你觉得自己找到的是一份真的很有帮助、含金量很高的实习的话,那就要坚持下来,多学多做。比如我在拜腾的实习从18年12月份一直做到了19年将近6月底,因为我确实能够从这份实习中学到很多东西。Q:在疫情影响下,应届毕业生求职就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在求职心态、道路选择甚至面试技巧等方面,学长有什么建议吗?人生漫漫,求职其实是一种常态,要把它当成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我觉得首先就是要保持心态的平和,要做好受挫或者是迎接失败的准备。毕竟现在的压力确实很大,一个岗位可能有几千人或者上万人去竞争,要脱颖而出确实还是要看造化的,所以接受失败是必须做到的准备。其次就是要学会减压,找到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减压的方式,比如健身,帮助分散心态上的压力,避免心态崩溃。找一个非常supportive的小伙伴聊天倾诉,也是很好的选择。我非常感谢女朋友的陪伴、鼓励和支持,让我的效率变得更高、事半功倍。关于面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说废话,坦诚发言。结构化面试中的常见问题可以做好事先准备,针对不同部门的面试,做准备时的侧重点应该也是不一样。在面试中如何做到得体表达,也可以提前演练一下。还有就是,可以提前看一些面试案例,做些思维训练。我面试的时候HR问过我一个案例,印象挺深刻的,就是给我两分钟的时间来计算一下今天中国有多少人戴了领带。Q:学长还有什么想要分享给大家的?我认识很多人文社科的同学,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领域其实都是完全不同的。专业虽然会对你形成很重要的影响,但是未来怎么发展还是要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循着兴趣接受新的领域,愿不愿意在这个领域深耕,愿不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我觉得这个是最关键的。很多人会因为专业的问题而犹豫,我这个专业到底行不行、适不适合?我觉得唯一的答案就是勇敢去尝试,把自己的兴趣结合进去,勇敢地试错,遇到困难就一步一步去解决。另外就是,求职有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运气的,没有进入某个公司、没有拿到某个岗位的offer,并不能说明你不优秀,可能只是因为那个岗位恰好不适合你,所以心态一定要摆正,坦然接受失利。最后,我希望学弟学妹们在自己的求职路上能够一帆风顺,顺利斩获自己心仪的offer。采访/刘雨轩供图/张博编辑/刘骁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