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12月28日,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研究院由陈骏院士、贾承造院士、邹志刚院士、周成虎院士和沈树忠院士担任院长,致力于建成我国自然资源领域重要的智库、理论库与技术库,瞄准自然资源领域的世界难题和国家需求,建设面向地球资源科学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研平台。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高平分别致辞。江苏省科协主席、南京大学陈骏院士介绍了研究院的组建情况和建设愿景。贾承造院士和邹志刚院士分别做了油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专题报告。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为新型跨学科交叉研究院,从事自然资源理论探索、技术研发和政策研究。研究院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等学院参与组建。研究院设置学术咨询委员会、产业顾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其中,学术咨询委员会聘请著名地球科学家安芷生院士为主任委员,傅伯杰院士和刘丛强院士为副主任委员,十余位院士专家担任学术委员。研究院首批将建设6个研究中心,分别为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水科学研究中心、国土空间优化与管制研究中心、环境资源与风险研究中心、湿地与滩涂研究中心。据悉,研究院下一步将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城市矿产资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大数据等领域组织队伍组建新的研究中心,针对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产业重大瓶颈问题,探索前沿基础原始创新,开展若干重大示范应用。研究院还将围绕“世界难题、中国问题和江苏课题”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互动,积极探索政产学研高质量合作新模式,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作用。参加大会的还有国务院参事、原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主任李基宏,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建云,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王汝成,南京大学校长助理濮励杰以及中国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绿地控股集团公司、江苏金霞矿业有限公司的相关领导、南京大学师生代表等。通讯员 齐琦 记者 杨频萍
今天,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南京大学二〇二〇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意见》,具体如下:根据教育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19〕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等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保证复试工作的安全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经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对我校2020年硕士生招生录取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复试分数线2020年硕士生的录取工作继续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保证质量、择优录取的原则,继续按照学科门类和专业学位类别确定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在教育部专项招生计划中的学科及项目的复试分数线单列。各院(系、所)在达到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且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可根据本学科、专业特点、生源情况、招生计划、复试考核工作需要等,精准划定各专业复试分数线。请各院(系、所)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研究生院提交本单位复试分数线,经研究生院审核通过后予以公布。二、复试人选各院(系、所)要在符合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或本单位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1。各院(系、所)在确定复试名单时应统筹考虑复试人数、招生计划、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和招生规模依据2020年的招生章程和招生目录、各院(系、所)的发展需求及培养条件、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规模、近两年的生源结构、培养质量、就业率等确定,招生计划应包括推荐免试生、统考生、联考生、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等。三、复试形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2020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采用远程网络复试形式。四、复试考核复试是进一步考察考生是否符合硕士生培养要求的重要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加强对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知识水平、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内容应当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各院(系、所)必须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核工作,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各院(系、所)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认为有必要对考生再次复试,须报研究生院备案。各院(系、所)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复试过程的安全、公平、科学和复试结果全面负责,指定专人全程参与复试工作并对复试过程进行监督。复试期间,学校派专人到复试场所巡察。有关复试组织、具体要求、计分办法等问题,参见《南京大学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办法》(附件)。各院(系、所)应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相关规定制定院(系、所)复试录取实施细则,经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在复试时间前一周左右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执行。五、时间安排1、确定复试名单。请各院(系、所)在规定时间将拟复试名单报研究生院批准。未经研究生院同意,一律不准自行通知考生参加复试。各院(系、所)复试名单确定后,尽快将复试通知(须注明本单位不同专业的复试时间、人数、科目、程序、排序办法以及同等学力加试办法等)、复试名单(含复试专业、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等信息)报研究生院招生办备案后,在本院(系、所)网站对外公布,并通知复试考生。通知考生工作须于各院(系、所)复试时间前完成。2、复试时间。我校原则上将于5月8日至15日开展复试工作,各院(系、所)在此时间段内确定具体复试时间并报研究生院备案。六、校内保障机制1、各院(系、所)根据国家、教育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南京大学防疫要求做好面试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在校医院等部门的保障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2、各院(系、所)组织复试工作须做好面试小组的人员排查、场地安排等工作。安排各专业复试时,遵循错时错峰、分时分批原则,有序安排各专业远程复试工作。参加复试的工作人员及专家等进校须符合返校工作要求。3、复试小组在各院(系、所)指定场所进行,通过网络对考生进行远程复试,学校信息化建设服务管理办公室、教育技术中心等部门对网络和设备予以保障支持,确保复试工作顺利进行。4、复试录取期间涉及疫情防控事项,各院(系、所)须及时向所在单位的公共卫生领导小组汇报。七、录取工作1、拟录取公示。各院(系、所)拟录取名单,须由院(系、所)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组长或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系主任、所长)审查,经签名加盖公章后报研究生院。经研究生院审核后,各院(系、所)在网上进行公示。研究生院在全校招生工作结束后,对我校本年度拟录取名单进行公示。2、我校不接收破格和调剂申请。符合全国最低复试基本要求(按照报考志愿所属的学科门类)、没有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以自行联系调剂到其它招生单位。3、调档审查。对拟录取为非定向硕士生的考生,须向所在单位调取人事档案进行审核,必要时派专人去所在单位了解情况。要加强对考生思想政治品德及现实表现的考核,把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对在职人员要注意考察其工作态度和工作实绩,对应届毕业生要注意其在校时的表现和平时学习成绩。4、我校全日制定向生源和非全日制生源均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方可录取。各院(系、所)拟录取名单确定后,要及时配合研究生院签订相关协议书,完善录取手续。5、发录取通知书。录取名单经教育部审批及所需各项手续完备后发通知书,手续不完备者一律不发录取通知书。6、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录取资格无效。八、其他1、保留入学资格。符合我校录取要求的考生,除入选研究生支教团计划和思政预备计划的推荐免试生以外,原则上不再同意保留入学资格。对同意保留入学资格者,可先工作1-2年,再回来攻读硕士研究生,此名单与拟录取硕士研究生名单同时上报,并计入今年的招生计划和招生规模。2、宿舍安排。学校资产管理处接受家在南京市城区以外的全日制学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提交住宿申请,并安排和管理。住宿者须缴纳住宿费。3、关于非全日制硕士的学费标准及入学后的相关政策情况详见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各院(系、所)要加强对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有关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的各项规定,坚决抵制徇私舞弊等不正之风,对违反招生录取规定、弄虚作假和严重失职者,将追究其责任,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严肃处理。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八日
近年来,博士生轻生的消息屡见不鲜,很多网友都很纳闷,读了几十年书,都快要看到曙光,最后却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很是让人不解。在国内众多高校中,南京大学的博士生轻生率应该是最高的了吧,一年内就发生了四起博士生轻生事件。南京大学作为国内顶尖985大学,是中央直管高校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南京大学不仅办学历史悠久,而且还是国家首批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众多高三学子们梦寐以求的象牙塔。然而就是这样一所985双一流高校,在一年内却发生了四起博士生轻生事件,这让人感到毛骨悚然。近些年来,博士生轻生事件网上也时有报道,但半年内在同一所高校中发生四起轻生事件的却极少。2020奶奶9月19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女博士跳楼轻生;2020年12月4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烧炭自杀;2021年3月13日,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六舍,男研究生跳楼;2021年4月8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跳楼轻生;看到这样的悲剧,真的很让人心痛,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轻生的学生中有三名研究生和一名博士生,三女一男,其中三女都来自于南京大学的仙林校区。这样的悲剧对于仙林校区的学生们应该是有一定的心理阴影了吧。有网友调侃道:“贫穷都没能能要了我的命,在即将走向辉煌的你却选择了离开”!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天涯海角,而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有什么坎比轻生还重要呢?为什么这些读了几十年书的硕士、博士生在人生即将走向辉煌的时候却选择了轻生?这是一个值得引人深思的问题。有网友认为,轻生的原因是压力过大:面临着科研及毕业论文的压力、面临着就业的压力、面临着家庭等种种问题带来的压力。硕士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科研和毕业论文的压力,还有就是毕业后的压力。随着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本科生都会选择考研继续深造,从近几年来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就可以看出。研究生越来越多,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举个简单的例子:原本一个人可以吃几个饼的局面逐渐变成了现在的几个人争一个饼。压力多了以后,很容易让人崩溃。据了解,很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或多或少有抑郁症。如果抑郁症得不到有效的心理疏导,时间久了很有可能会酿成一些悲剧的发生。写在最后从4位硕士、博士生一年内连续轻生事件来看,与其说是学生自己本身存在问题,还不如说是学校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缺陷。9个月时间里连续发生四起轻生事件,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一些问题?普通人都懂得敬畏生命,而读了几十年书的硕士、博士却不知道吗?其实不仅仅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压力才大,就连小学生的压力也非常大,这也是为何近期网上不断发生跳楼轻生的事件呢?学校的心理辅导室的设置不是摆设,心理疏导课的开设也不是走形式。成绩固然重要,但健康的心理才更重要。否则考上重点大学,最后人没了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于南大一年内四起轻生事件,你怎么看呢?欢迎各位留言吐槽!(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山村老师看教育”
2020年9月19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博士跳楼。2020年12月4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烧炭自杀。2021年3月13日,南大鼓楼校区南园六舍,男研究生跳楼。2021年4月8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跳楼。在短短半年内,这已经是南大第四起研究生自杀事件了,引发网友热议。谈起南大,很多人对它的了解是来自于轰动全国的“南大碎尸案”。1996年,年仅19岁的刁爱青在校期间被残忍杀害,并被碎尸2000多块,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体加热至煮熟,抛尸地点达八个以上,可是25年过去了,凶手仍未被找到。就在近日,碎尸案受害者家属决定正式起诉南京大学。1996年1月10日,刁爱青失踪当天,因其室友违规使用电器,南大宿舍管理老师滥用教育惩戒权“株连”责罚刁爱青,使其情绪不佳离开宿舍,最后惨遭杀害。当晚,刁爱青夜不归宿,作为管理方南京大学理应及时发现并告知家长,但实际上直到10日后,1月19日,警方发现刁爱青尸体,南大才通知刁爱青父母,客观上导致该案错过了最佳的侦破时机。受害者家属律师认为南京大学在校园管理上存在安全隐患,并在学生管理上存在重大过错。南京大学作为中国综合实力前10的高校,考研进入南京大学每年都是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这些好不容易进入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却选择了轻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国外一份研究生报告提到:研究生报告的抑郁和焦虑比例比一般人群高六倍。被调研的研究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机器之心也曾做过一项调研,67% 的研究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一次感到绝望;54% 的人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读研究生并不是一种乐趣或个人的充实。学校也应该建立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站,不能把科研和论文作为考核就业要求的唯一条件。作为高校应该给所有在校学生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在校学生减压。研究生自杀悲剧反复重演我们究竟能做点什么?根据作者@程岑东 曾对相关事件给出如下改善的方法。基于个人有限的人生阅历和科研经验,提出以下四种可供参考的方法:1)提高科研团队的信息透明度。一个科研团队学生如何评价导师、研究生们多久毕业、科研工作量和非科研的杂事比例情况,类似上述的信息都将影响导师的招生,能够促进导师切实为学生考虑,让优秀的研究生按期毕业。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选择导师的准研究生会向在读研究生咨询其导师情况,但得到的答案可能并不准确,因为他们面临被导师知道背后讲了“坏话”的风险。国外有一个导师评价网,学生可以在该网站看到其它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国内也有人在推动这个事情,但影响非常有限。2)学校完善研究生申诉机制。当研究生认为自己遭遇不公时,能够向学校合理有效地表达诉求,学校也能展开有效地调查,协商解决矛盾。比如,当已发表几篇优秀论文的博士生申请毕业遭遇到导师拖延,学院能够通过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能够代替导师签字。3)降低研究生换导师、博转硕的难度。如果说学院层面能够在机制和舆论上做到,研究生申请换导师、博转硕不会受到太多非议和诘难,研究生与导师发生利益冲突也有退路,不至于走到结束生命那一步。4)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在南京邮电大学意外身亡的微博话题中,表示自己受到导师不公义对待的研究生不在少数,但他们多半都表现出无力感。关注研究生的求学经历、师生关系,在研究生表达诉求时就积极响应,依赖于家人、学校、社会和媒体的共同努力。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于导师、研究生都是有利的事情,也是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不二法门。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或是他人的时候,就要第一时间尝试去自我改变,比如:暂时降低对自己的期待感、和周围人倾诉、找专业人士咨询等,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你会发现前路终将光明。
今天,南京大学发布了该校202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办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选拔质量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我校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安全性、公平性、科学性,严格复试过程管理,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一、复试目的复试旨在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考核考生初试中未能体现出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知识水平、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协作精神和综合素质。复试中鼓励各院(系、所)借鉴先进的人才选拔技术提高复试工作质量,使复试工作更加安全、公平、科学。二、复试组织1、各院(系、所)应严格按照教育部及学校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的复试录取实施细则。经院(系、所)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报研究生院备案,并在复试前一周左右在本院(系、所)网站向社会公布。各院(系、所)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组长为本单位招生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系、所)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院(系、所)复试细则中应说明我校今年采用远程网络复试形式,明确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和其他业务要求,以及各专业拟录取人数、复试人数、复试安排、录取办法等具体规定。复试细则中还应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包括联系部门、电子邮件、电话号码和通讯地址),保证相关渠道畅通,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申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各院(系、所)根据我校远程网络复试操作指南,制定相应的操作手册,提前公布,供参加复试的考生和工作人员使用。2、各院(系、所)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负责本院(系、所)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对参加复试的人员进行政策、业务、纪律方面的培训,明确复试纪律和程序、评判规则和评判标准。按复试专业及复试人数组成若干复试小组,各院(系、所)选派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公道正派的人员参与复试工作,每个复试小组由5名及以上在职教师组成,其中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名,外语听说能力较强的老师不少于1名,同时,指定专人全程参与复试工作并对复试过程进行监督。复试小组成员要严谨求实、办事公正、无亲属报考。3、各院(系、所)须在复试前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布拟参加复试考生名单(包括复试专业、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各科成绩等信息)。拟录取名单经研究生院审核后,须在本单位网站上公布拟录取考生名单(包括拟录取专业、考生姓名、考生编号、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总成绩等信息)。其中,根据国家规定报考专项计划、享受初试加分或照顾政策的考生相关情况,在公布考生拟录取名单时应备注说明。4、各院(系、所)须高度重视复试工作,复试过程必须规范,严格按保密要求和操作规定执行。要指定专人做好文字记录,在线复试全过程录音录像,录音录像资料由院系妥善保管不少于1年。复试试题、答案均系国家机密材料,各院(系、所)要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复试命题、笔试、阅卷工作须严格按照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学校相关组织要求执行。笔试部分的命题、阅卷、核分、登分等环节须严格按保密要求操作;面试部分须由面试小组精心组织,做好抽题、分组等工作,认真记录面试内容、签署面试成绩和评语。所有命题、评卷等涉密人员必须签订《保密责任书》,落实保密责任,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网上签订《诚信复试承诺书》,确保提交材料真实和复试过程诚信。各院(系、所)应根据远程网络复试要求,尽可能采用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试题,统筹考虑复试流程、环节、命题及形式要求,如果复试中需调整笔试环节,须经本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将变更报告报研究生院备案后方可公布执行。5、各院(系、所)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对本院(系、所)考生的复试结果负责。当参加复试未被录取的考生提出质疑时,各院(系、所)负责向考生做出必要的解释。三、复试人选各院(系、所)应在符合我校复试基本分数线(或本单位复试分数线)的考生中,结合《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有关说明,从高分到低分择优确定复试名单,进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各院(系、所)应在复试录取办法和实施细则中明确复试人数。未经研究生院同意,一律不准自行通知考生来校复试。四、复试资格审核1、各院(系、所)在考生复试前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核,具体审核材料如下:(1)考生的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的学生证(3)往届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和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历认证报告)(4)在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5)2020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提交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6)有以下几类情况者,复试资格审核作不合格处理,不得进行复试,对报考资格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录取:大专毕业时间不满2年的、非国民教育序列的党校文凭、任何高校的肄业生、报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且不符合报考资格的同等学力考生(7)有特殊要求的,按教育部相关规定办理。例如,①法律硕士(法学)与法律硕士(非法学)有毕业专业的要求;②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须研究生毕业满2年或本科毕业满3年或大专毕业满5年2、复试前,各院(系、所)须对考生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成绩核查、信息核对,复试费每人80元。报名确认信息未通过教育部学历学籍审核的考生,须在复试前提交认证报告(应届生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往届生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境外学历需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未经报考院系资格审查、成绩核查、信息核对者,一律不得参加复试。五、复试形式、内容及要求1、我校今年采用远程网络复试形式。复试内容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专业课考试、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含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等);形式包括自行确定的笔试(包括答题、撰写实验或研究设计等)和必须开展的面试(包括综合口试、外语听说测试、实验技能考核、心理健康测试等)。因今年开展远程网络复试,各院(系、所)可根据学科和人才选拔需要,自行决定复试考生提供相关学术材料(如论文、研究计划或方案等),但需要提前告知所有考生。2、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质量的重要工作环节,各院(系、所)应加强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方面,各院系必须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做好考核工作,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3、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均在复试中进行,由各院(系、所)自行组织,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审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4、对同等学力考生(包括大专毕业生、普通高校本科结业生)除正常复试外,还须加试2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须笔试),且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重点加强对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难易程度应严格按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加试科目的成绩不记入复试总成绩。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考生可以不加试。5、复试不合格者一律不予录取。面试不及格或同等学力加试不及格者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如有笔试,由各院系在复试细则中对笔试成绩的要求予以说明。6、复试完毕后,各招生院(系、所)要及时将复试成绩及结果通知考生本人,特别是不能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复试的具体内容、科目及要求参见各院(系、所)的复试细则。六、复试分数与拟录取结果1、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考生考试总成绩为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之和。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的范围内。复试分数:(1)初试满分为300的,复试总分大于等于150,小于等于300;(2)初试满分为500的,复试总分大于等于250,小于等于500。(由各院系在上述分数范围内确定。同一院系不同专业复试成绩权重可以不同,相同专业要采用相同的标准;同一专业在不同院系招生的,复试成绩权重由各院系制定)。2、一般是将复试成绩记入总分重新排序,确定录取与否。有特殊说明的参见我校招生专业目录及有关院(系、所)的复试说明。各院(系、所)综合初试与复试成绩,重新计算分数、排序后(一定要认真仔细核对),由本单位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或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系主任、所长)审查,签署是否录取的意见,并签名加盖公章后将拟录取名单在研究生院规定时间内报研究生院。3、各院(系、所)须在拟录取名单汇总表中注明拟录取考生的复试成绩和拟录取类别,并经研究生院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公示;对拟不录取考生,各院(系、所)必须在研究生院审核结束后将结果告诉考生本人。来源: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01:131月12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落地江北新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出席签约仪式。 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位于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是由南京大学和江北新区共同建设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致力于打造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技术研究机构,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产业化应用,引领生物医药研发企业的升级,提升南京市和江北新区医疗健康领域的行业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研究院将通过5年的建设,形成完整的“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学科体系,在结构生物学、精准医学和新药研发三个子领域分别提出原创性理论与技术,解决若干重大基本问题,转化优秀科研成果,孵化基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技术的企业。 市领导罗群、徐曙海、蒋跃建,有关区(园区)和部门负责同志,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教授代表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拓展阅读当前,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成熟,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然而现有的生物学研究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辰宇团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 “人工智能生物学”(AI Biology)这一科学概念,致力于真正将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结构生物学、精准医学和新药研发等领域的研究,实现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原创性突破。目前,相关研究课题已经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立项,并得到国内外著名专家的响应和支持。研究院的建立将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和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平台保障,有助于高效整合南京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领先的智力资源以及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领域的雄厚基础,快速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突破与新技术应用转化,为南京市和江北新区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佘治骏 摄中新网南京12月28日电(记者 申冉 通讯员 齐琦)28日,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正式成立。据悉,该研究院由五位院士级的著名学科专家担任院长,致力于建成中国自然资源领域重要的智库、理论库与技术库,解决自然资源领域的世界级难题和呼应国家需求,建设面向地球资源科学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多学科交叉、汇聚一流人才的综合性科研平台。五位中科院院士接受院长的聘书。 佘治骏 摄据介绍,研究院为新型跨学科交叉研究院,将从事自然资源理论探索、技术研发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该研究院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环境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等学院参与组建。研究院邀请了地质学专家陈骏院士、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学专家贾承造院士、环境能源材料学专家邹志刚院士、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专家周成虎院士和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专家沈树忠院士五位中科院院士担任院长。研究院还设置了学术咨询委员会、产业顾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其中,学术咨询委员会特聘著名地球科学家安芷生院士为主任委员,傅伯杰院士和刘丛强院士为副主任委员,十余位院士专家担任学术委员。在“豪华”的学术配置下,研究院首批将建设6个研究中心,分别为油气资源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水科学研究中心、国土空间优化与管制研究中心、环境资源与风险研究中心、湿地与滩涂研究中心。据悉,研究院下一步将在战略性矿产资源,城市矿产资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自然资源大数据等领域组织队伍组建新的研究中心,针对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产业重大瓶颈问题,探索前沿基础原始创新,开展若干重大示范应用。研究院还将围绕“世界难题、中国问题和江苏课题”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加强与政府和企业互动,积极探索政产学研高质量合作新模式。(完)
新华网北京7月18日电 南京大学是一所以文理见长、新工科发展迅速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2020年南大计划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350人,总规模较去年增加50人,主要增加在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优势热门专业,并通过‘强基计划’在原有招生计划总量的基础上做增量,让更多优秀考生进入南大学习。”近日,该校招办主任李浩接受新华网采访并分享了学校今年的招生变化。江苏省提前批次增设考古学专业恢复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部分省份设置少量提前批计划李浩介绍,南大今年继续采用专业和学科大类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招生。专业招生7个,包括:汉语言文学(含强基计划)、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戏剧影视文学(艺术类)等。院系招生类4个,包括:经济管理试验班、外国语言文学类、电子信息类、大理科班。跨院系学科大类招生6个,包括人文科学试验班(中文、历史、哲学、新闻、海外教育等院系)、社会科学试验班(社会、法学、政管、信管等学院)、数理科学类(数学、物理、天文、大气科学等院系)等。同时,为加快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新文科建设,学校恢复汉语言文学专业招生计划(含强基计划),在江苏省提前批次增设考古学专业招生计划。同时,考生也可以通过报考人文科学试验班大类,一年后分流到这两个专业。今年南大在部分省份设置了少量的提前批招生计划,主要是临床医学、理科试验班类(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类)两个专业(类)。今年学校继续坚持“不退、不调、两兼顾”的做法。对于本一批次报考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坚持进档“不退档”。不设专业级差,对于本一批次报考且专业志愿填满的考生,基本做到志愿“不调剂”,努力保持满足志愿率99%左右的整体水平。在本一批次继续采取调档时认可高考加分,安排专业时依据实考分的录取规则,兼顾有政策加分考生利益和其他考生公平。新高考地区招生特点各有不同采访中,李浩介绍了学校在新高考地区的招生情况:北京、天津、海南三省市采用的是上海市的“院校专业组”模式。南大设计了“不限选科科目”和“限选物理”两个科目组。“不限选科科目”专业组主要是人文、社科、外语、经管。“限选物理”专业组主要是数理、化生、计算机、人工智能、电子、工科试验班等。山东省则采用的是浙江省的“院校+专业”模式。在计划编制上,南大投放的是近些年山东考生与家长关注的热门专业。山东考生填报南大的大类,不用担心将来被分流进跟心仪专业差异较大的专业。李浩建议,新高考改革地区的考生,首先要弄清弄懂志愿填报变化,可以咨询当地招办、中学、高校,往年的录取数据具有参考价值但要做好保底方案。对于心仪专业的往年录取情况,以及培养方案也要跟高校招生人员了解清楚后再进行填报。多多斟酌,方能胜券在握。采访中,李浩介绍了南大的部分优质专业,如人工智能、计算机、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传统强势的数理科学类,以及文理兼招的经济管理试验班等的情况。“匡亚明学院大理科班,按学科群打基础,贯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与人工智能专业在各省理科的录取分数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互为头筹。”南大天文被誉为我国天文学“黄埔军校”,培养了包括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多位杰出学者和国内各主要天文单位的众多学术骨干、天文台长等。需要注意的是,该校天文学专业是按照数理科学类进行招生的。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不少优势学科体现在以信息、材料、环境为基础的新工科上。另外,电子、软件工程、建筑等工科专业也是考生与家长非常青睐的专业。“报考工科试验班的同学很多会瞄准了未来分流的金融工程、建筑学、四年制的城市规划等专业。”南大将成立新生学院和本科生院南大今年还将成立新生学院和本科生院。以“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为建院基础的本科生院,将重点实施“科教融合、学科交叉、要素融合、贯通衔接”的七大支持计划,即本科生信仰坚定支持计划、学业进步支持计划、体质增强支持计划、心理健康支持计划、生涯发展支持计划、国际视野拓展支持计划、领导力提升支持计划。以新时代“四个融通”为价值追求的新生学院,依托学科优势、荣誉师资、多元支撑、丰富资源,为2020级新生打造个性化适应性学习模式、内涵式层次化成长模式、融通式全面型育人模式、通达式全方位环境模式。编制8个强基班据悉,南大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对应学科均为评估A类学科,多数是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拔尖计划实施专业。南大将编制8个强基班,实行阶段考核的动态进出机制、通专融合的优质课程体系、追求卓越的科研训练体系、精准优质的支持服务体系,建立本硕博衔接培养模式,并给予每生一项目、一导师、一游学的支持。另外,新生一进校就可以参加7个拔尖计划、4个交叉创新实验班,以及在二年级参加高研院驻院研究的选拔,总人数超过400人。拔尖班本科毕业的深造率都在80%以上,而且很多都会走进世界顶尖名校。此外,南大的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驻院项目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文科科研“特区”,拥有国际顶级的师资团队。诺奖得主、长江学者、跨学科、海外研修、艺术展、不同专业碰撞等是该项目的主要标签。关于学校转专业的相关问题,李浩在采访中也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李浩说,南大在录取阶段基本做到学生“录如所愿”。进校后的二次选拔,也是一种实现转专业的机会。被大类录取的学生在分流阶段,也可以选择大类外的其他专业进行分流。在大一下或者大二下的两个时间节点,只要选修目标专业规定的准入课程并符合相关要求,就可以申请进入新专业学习。在大学四年,除了完成主修专业的毕业和学位要求外,同时完成另一专业要求的辅修课程,毕业时可以同时获得主修和辅修学士学位。李浩表示,在南大,转专业选择可以说是“无时点、全贯通”的。只要你有明确的专业意向并付诸行动,一定“学如所愿”。注重国际化办学国际化也是南大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据介绍,学校已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280多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开展校际学生交流,联合科考,短期科研合作和联合培养。自费项目多有专项奖学金支持。每年都会有1000人次左右的本科生赴境外交换学习。另外,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被誉为“不出国的留学园地”。同时与德国哥廷根大学合作建立中德法学研究所,作为国内法学研究重镇,培养比较法人才,已成为南京大学国际化办学道路上的一张耀眼的名片。据悉,南大本科就业呈现出“就业质量高、选择领域广、发展后劲足”三大特点。该校超过62%的本科毕业生选择深造,其中1/3出国深造,赴国际TOP30顶尖大学深造的人数超过1/3,比例紧随清北。除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也是南大学子就业的主要领域。另外,关于南大政策、计划、往年录取情况的70%问题还可通过本科招生网查询解决或关注“南大招生小蓝鲸”微信公众号留言。
12月31日,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暨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仪式在延安路校区举行。党委书记刘承功、校长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党委副书记刘淑慧、崔运花,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云骏,副校长邱高、陈革、舒慧生、李炜出席会议;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南京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同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黄宏伟等应邀参会;各学院、部处负责人,研究生督学组专家以及师生代表150余人与会。会议由舒慧生主持。刘承功、俞建勇共同为东华大学研究生院揭牌刘承功指出,学校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部署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和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推进新时代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抢先机、开新局的重要举措。他强调,研究生教育不仅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立足“两个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对照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新的更高要求,深入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他指出,要合理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同时抓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体量增长以及相关办学资源的配套落实;要注重面向基础学科、关键技术领域、新兴交叉领域,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以高水平科研支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教育评价方式,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上力争新突破;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导师育人作用,着眼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身心健康、学风建设等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政工作;要推动本硕博贯通培养,发挥好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对本科教育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俞建勇强调,在全国首次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我校研究生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研究生教育要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重塑教育形态,推进育人方式等的变革,推动科教协同和产教融合,在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对我校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实施“创新、实践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在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实践,形成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给予肯定,重点分析了我校研究生教育“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学位点分布与结构不断改善,生源质量与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立足“十四五”,学校要以更高标准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并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一要服务国家战略特需,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要努力提升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水平,加快推进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发展,集聚资源,大力发展工程类专业学位博士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二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能力与水平;三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整合育人资源和创新要素,成立产教融合育人联盟,培育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四要以教育评价改革为契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按照中央“破五唯”的精神,改革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健全多维分类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会议现场束金龙代表上海市学位办对东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大会的召开和东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东华大学自建校以来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他希望学校继续发扬满足国家需求、引领行业发展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练学科特色,优化学科布局,服务产业升级;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并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会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俞昊围绕思想政治引领行动计划、学科布局优化行动计划“两大行动计划”以及导师培养能力提升工程、生源质量改善工程、课程教学强化工程、学术创新培育工程、产教融合促进工程、质量评价体系重塑工程“六大工程”,解读《东华大学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陈焱、周济林、黄宏伟三位兄弟院校研究生教育专家分别围绕“创新一流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精尖缺’人才”;“聚力立德树人,着力提升质量”;“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涵与实践”作主题报告。素材来源:东华大学
新华社南京6月16日电(记者邱冰清、蒋芳)16日,南京大学成立“新中国史研究院”。这是一个以新中国史为主题的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研究院负责人张生介绍,在新中国史研究方面,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已在新中国工业遗产和工业考古、工业文化、工业档案等领域先行一步,未来将进一步整合中美关系、中国和东亚大国关系、海洋和岛屿、港澳台等方面的研究资源。第一批研究成果将在今年年内推出。“新中国史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以史为鉴,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说,学校成立“新中国史研究院”,旨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经验,为确立新中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