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国家奖学金得主大数据!管制塔

南京大学2019-2020学年本科国家奖学金得主大数据!

国家奖学金是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用来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也是当前高等学校学生能够获得的荣誉等级最高的国家级奖学金,其评审最为规范,标准最为严格。每年,全国超过2000所高校,近2700万名在校学生角逐6万个国家奖学金名额,获奖比例仅为0.2%。经过激烈的角逐,南京大学2019-2020学年度本科国家奖学金评选终于正式落下帷幕!在本学年度,南京大学共有168名本科生获得该项荣誉想知道哪些自习场所最受南京大学本科国家奖学金得主们青睐?在笃爱的专业领域中他们都做出了什么样的成果?他们钟情于哪些学生组织,又有哪些社团在他们的青葱岁月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更喜欢哪些放松方式?有哪些书籍、歌曲、电影让他们念念不忘?他们有什么要对母校和同学们说的话语?今天,南大学工出台本期全员数据解读,带你用数据揭秘南大2019-2020学年度本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来源:南京大学 南大党委学工部 数据分析 | 南大党委学工部新媒体中心 制图 | 丁浸哲、丁琪 文编 | 丁琪 美编 | 丁浸哲

汗流至踵

榜样的力量|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博士生罗屹

个人简介罗屹,中央文献翻译研究基地2018级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对外翻译研究(英语)博士研究生。个人事迹罗屹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包括SSCI来源期刊检索论文、国际知名出版社的论文集文章、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等;参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结合所学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包括外交部天津推介会的翻译工作、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翻译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工作等。来源 | 天津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2020江苏省高校排名前三,南京大学摘得桂冠,高考生表示期待踏入广告【来源:天津外国语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解蔽

南京大学一学院发布新规:博士生在公众号发文且阅读量超1万可参评国家奖学金

央广网北京9月23日消息(记者何源)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最近,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在其官网上公布了新的《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在博士生申请国家奖学金的基本条件中,其中对论文类的要求,有一些新的变化。具体看,在对申请国家奖学金基本条件的论文部分限定中,除了常见的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申请专利、获得国家级奖项这类可参评国家奖学金外,增加了“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并公开发表于相关媒体平台,且阅读量超1万,就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作为申请条件之一。以网络文章影响力来作为奖学金申请标准,这个新规定是否合理?记者查阅发现,在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最新公布的《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中,除了常见的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的研究文章、获得国际或国内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级奖项这些可参评国家奖学金的条件之外,还增加了“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并公开发表于相关媒体平台,且阅读量超1万”,作为申请条件之一。随着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在各大媒体、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发布的优秀科普、科研类文章屡见不鲜。尤其随着各类公众号影响力凸显,众多优秀学术媒体平台,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新闻,也为大众科普、辟谣提供了有效渠道,受到业界广泛好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此次南京大学相关学院对国家奖学金评选条件的修改,属于突破局限性评价学生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做法。朱巍说:“在时间上,学术论文发表的过程中,包括有些文章,特别是针对热点事件的一些评论等,发表出来的时候可能都已经过时了。而在新媒体上发表,时间是基本契合的。”其实,类似南京大学这样的新规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浙江大学发布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为《办法》)中,也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在教育学者熊丙奇看来,从规则严谨性上来讲,学校制定此类规则,应经过教学委员会的商榷论证。熊丙奇说:“不能由学校的行政部门根据自己的行政要求,制定相关的指标。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不是出于培养人才的要求,而是出于学校有关部门为了获得更大的宣传量或者点击量的诉求。因为这几年学校重视自己的品牌建设,关心公众号的影响力,因此可能要求学生在自媒体公众号上发有关的科普文章,获得更高的流量,以此来实现学校的曝光量。”该《办法》一出,引起广大师生和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在网络上发布的优秀科普论文,更加贴近大众,可降低阅读门槛,让科研不再成为少部分人晦涩的话题。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网络文章良莠不齐,缺乏学术性和严谨性,很难以阅读量和传播量来评定文章的好坏。那么,一篇优秀的网络文章是否可以等同于权威学术期刊文章?朱巍说:“在大学里,教授也好,研究者也好,都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向社会去传递知识。但是现在的大学教授基本上除了上课之外,基本上不愿意抛头露面向社会传递知识,如何让教授愿意去发声、勇于去发声,所以这是个不错的办法。”熊丙奇则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发表文章的载体是学术期刊或者新媒体平台,而在于科学公正的文章质量评价体系。南京大学相关学院新规中“阅读量超1万,就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的条件,可以考虑在现有流量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对文章质量的要求。熊丙奇说:“要建立重视文章本身质量的评价体系,需要发挥学校教学委员会或者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来对文章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价,这才是最重要的。包括我们现在在国家科技进步奖中,也会专门设置关于科普作品的奖励,因为科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于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很重要。现在科普的这个文章的质量究竟怎么评价?基于流量来进行评价,还是要看它本身的质量,这很重要。因为现在一些自媒体平台,很多文章可能是博人眼球,还有的是反科学的,但是点击率很高,因为这个是猎奇。因此如果追求流量的话,并不一定能够代表科普文章的质量,而有些科普的文章写得非常好,花了很大的功夫,但是结果可能点击率很低,比如几十或者几百的点击率。”朱巍补充说,应加强对网络文章的监管审查力度,利用后台数据监控等手段,防止“刷流量”的情况出现。朱巍说:“现在刷流量的问题通过后台数据是完全可以监测到的。这个流量必须是自然产生的,不能是雇水军刷出来的。这是个基本常识,否则可能是学术不端的范围了。”

巨人谷

南大奖学金新规:“公众号发文可参评”,专家解读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发布《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很多人注意到,《办法》最后一条提到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并公开发表于相关媒体平台,且阅读量超1万”,就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有人把这条新规解读为“在公众号发文阅读量1万”相当于顶级期刊的高水平论文,引发热议。多校发布考核、晋升评定新规引发网友热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此次南京大学相关学院对奖学金评选条件的修改,属于突破局限性评价学生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做法。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学术论文在发表过程中,特别是针对热点事件的评论论文,等发表出来或许已经过了时效性。而在新媒体上发表,它的时间性是基本契合的。其实,类似南京大学这样的新规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浙江大学发布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中,也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该《办法》一出,也引起广大师生和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在网络上发布的优秀科普论文更加贴近大众,可降低阅读门槛,让科研不再成为少部分人晦涩的话题。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网络文章良莠不齐,缺乏学术性和严谨性,很难以阅读量和传播量来评定文章的好坏。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截图专家:要求流量同时加强文章质量加大审查力度,防止“刷流量”一篇优秀的网络文章是否可以等同于权威学术期刊文章?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大学教授、研究者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向社会传递知识。让教授愿意发声、勇于发声,让学术标准和评价重新回到大学的定位上,这是个不错的做法。教育学者熊丙奇则认为,问题关键不在于发表文章载体是学术期刊或者新媒体平台,而在于科学公正的文章质量评价体系。南京大学相关学院新规中“阅读量超1万,就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的条件,可以考虑在现有流量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对文章质量的要求。教育学者熊丙奇:建立重视文章本身质量的评价体系,需要发挥学校教学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文章本身质量进行评价。国家科技进步奖会专门设置关于科普作品的奖励,这对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很重要。如何评价科普文章质量?有些科普文章写得非常好,花了很大功夫,结果点击率很低。如果一味追求流量,并不能代表科普文章的质量。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截图有过学术期刊投稿经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研究性文章、综述还是专利申请,都需要经过作者本人、学术编辑及同行评审层层审核,谨防学术不端行为。朱巍补充说,应加强对网络文章的监管审查力度,利用后台数据监控等手段,防止“刷流量”的情况出现。朱巍:后台可以监测刷流量行为。流量必须是自然产生,不能雇水军去刷,这是基本常识,要不就属于学术不端了。将网络平台刊文的阅读量作为学术成就的考量标准之一,是高校建立多元化学术评价体系所做的新的尝试。1万点击量的背后是科普文章触及的1万个人。科研人员走出象牙塔,发出了公众听得懂的声音,也用研究成果促进了社会发展。但值得警惕的是,“唯论文论”饱受诟病的原因就是:不看论文质量,只看看论文是否发表。新规如何跳出类似的陷阱,还需在落实环节方面下大功夫。(来源:中国之声)

伏于岩穴

在公众号发文可评国家奖学金?专家提醒一件事……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发布《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很多人注意到,《办法》最后一条提到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并公开发表于相关媒体平台,且阅读量超1万” ,就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据中国之声报道,有人把这条新规解读为“在公众号发文阅读量1万”相当于顶级期刊的高水平论文,引发热议。多校发布考核、晋升评定新规引发网友热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此次南京大学相关学院对奖学金评选条件的修改,属于突破局限性评价学生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做法。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学术论文在发表过程中,特别是针对热点事件的评论论文,等发表出来或许已经过了时效性。而在新媒体上发表,它的时间性是基本契合的。 其实,类似南京大学这样的新规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浙江大学发布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中,也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办法》中规定,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刊发,并形成重大网络传播的作品,可申报认定为等同于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刊发。其中较大网络传播是指作品被不少于10家主流媒体及其网站、“两微一端”和重要商业网站及其“两微一端”刊发、转载;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10 万 ;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 万。 专家:要求流量同时加强文章质量加大审查力度,防止“刷流量”一篇优秀的网络文章是否可以等同于权威学术期刊文章?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大学教授、研究者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向社会传递知识。让教授愿意发声、勇于发声,让学术标准和评价重新回到大学的定位上,这是个不错的做法。 朱巍还说,应加强对网络文章的监管审查力度,利用后台数据监控等手段,防止“刷流量”的情况出现。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截图 教育学者熊丙奇则认为,问题关键不在于发表文章载体是学术期刊或者新媒体平台,而在于科学公正的文章质量评价体系。南京大学相关学院新规中“阅读量超1万,就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的条件,可以考虑在现有流量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对文章质量的要求。(来源:央广新闻)

十二夜

研究生在公众号发表文章,阅读量超1万,可申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中,又出了一个新规定,见下图第6点,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并公开发表于相关媒体平台,阅读量超过1万次,就能申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个时代,可以说是自媒体时代,大家都在用手机看新闻,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新闻。不论是上班、下班,还是在等公交车的间隙,都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国内外的最新新闻。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关注过微信公众号,这些公众号都是一些专业领域性的行家运营的,大多数都是教授、博士、研究生群体在撰写里面的自媒体文章,深入浅出,受到社会大众的好评。但是,要达到一万次阅读量,还是比较困难的。通常只有一个热点新闻的深度分析,或者一个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才能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和点击去仔细阅读。此次,南京大学出台的这一新规定,也说明在自媒体平台发表文章的行为已经受到国家重视,特别是能在自媒体发表高质量的观点和评论文章,可以等同于发表SCI论文,也已经获得名校领导层认可。参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条件,也不再仅仅局限在发表多少篇专业性、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参评各类奖学金,不能仅仅限制在课程成绩、学术论文、专利这几个硬性条件,而且还要拓展更多可能的参评渠道,比如这次南京大学的公众号发文超过1万次阅读量的条件,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虽然在公众号发文,也能体现一个研究生的学术见解和写作水平,但是必须严格对公众号的文章进行把控和防止刷流量。比如,有的研究生,为了得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生每年2万元、博士生每年3万元),去网络上抄袭一些高流量的文章(洗稿),或者找专业写手代写,或者刷流量等,给评审过程人为制造了不公平和评审难度,这样的行为应该列为学术不端行为,必须要有相应的严厉处罚措施。因此,这个新规虽然好,但是实施过程必须比学术论文更加严格审查,毕竟学术论文都是经过行业内专家认可才能正式发表的,而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只要有手机和网络,谁都能发表,有时候通过洗稿的文章,自媒体的系统也检测不出来抄袭行为。所以,这个政策更加考验一所高校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平性。当然,对于研究生而言,他们也深知在自媒体发表的文章都是公开的,所有人都能看到,一旦造假或者抄袭,是很容易被发现和被举报的,还可能连学位和毕业证书都赌进去,这样就非常得不偿失了。

2019百名人才奖学金:南京大学在全国排名第一

从12月7日至8日,美国华人精英的中国精英领袖将在2019年的上海年会和优秀奖颁奖典礼上举行100人。在2019年度,美国百人优秀奖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举行,南京大学总人数的8%..刘素明,2018年地质与工程学院博士生,2018年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2017年末获得新闻与传播学院100名会员协会优秀奖学金和奖学金。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简称“中美文化中心”)JOSHUACARTWRIGHT、ERICACARVELL、ALEXANDERCOWEN、ERICLACOUR、AMANDAWALENCEWICZ共5人荣获美国赴华研究奖学金100人,总人数在全国高校年度优秀奖中排名第一。我们学校的所有获奖者均获邀参加仪式,副主席张俊锋教授出席了仪式论坛,作为面试的参与者。2019年,在中国的18所大学中选择了32名优秀奖获得者,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者奖的25个获奖者中,有5名来自中美合作学院或机构。自成立以来,400多名学生获得了国家高校优秀奖在所有高校中,获奖者的数量一直是各行各业的领跑者,为促进中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颁奖仪式上,百人委员会主席王衡向获奖者表示祝贺,并表示希望获奖者在各自领域致力于中美两国的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各自的领导优势,成为新时期年轻一代的榜样。周文红先生,中国驻美国大使,与曾章先生、卓越奖学者执行委员会主席张仲军先生、卓越奖学者执行委员会共同主席张仲俊和著名建筑师贝建中先生一起向中国不同学院和大学的年轻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颁奖典礼结束后,举办了高等教育发展论坛。张俊邦向来宾和获奖者介绍了我校在国际化方面的理念、特点和创新之处。在采访和对话中,他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南京大学中美文化中心开创了中美合作办学的先行者。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南京大学将一如既往地为未来的领导者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90年,由中美、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中、"百人卓越(LSP)"于2005年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京大学等12所大学设立,2017年增加到项目的大学数量增加到18个,奖励数量增加到32个;2019年更名为"百人卓越(CSP)",中国-美国学者在中国学习,支持和发展具有优秀领导能力和全球视野的新时代精英。目前,该奖项已成为关注中国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奖学金之一。文字和图片指的是南京大学的“顶尖大学”。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涉及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它。

鬼怒川

她发表了13篇SCI论文,获得11项奖学金,又拿南京大学特等奖学金

冉柯静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4级凝聚态物理学在读博士研究生(免试推免硕博连读)· 2018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得主· 2018年江苏省三好学生· 2018年南京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2018年人工微结构协同创新中心优秀成果奖· 2017年栋梁奖学金优秀学生奖· 2017年国家奖学金得主· 2017年人工微结构协同创新中心优秀研究生英才奖一等奖·······冉柯静目前已发表SCI学术论文13篇,其中国际顶级期刊7篇,业内国际高水平期刊3篇,一作及其共同一作文章4篇(3篇PRL,1篇PRB),一篇基于量子自旋液体的一作文章为SCI高被引论文,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归为学术领域最优秀的前1%。多次以课题负责人身份赴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区国家级实验室参与实验工作及谱仪领域的学术探讨。研究生期间获各类奖学金11次,校级以上荣誉称号7次,学术成果及报告获奖2次。冉柯静科研在诚朴之中,成就于雄伟之下“南大是一所让人越待越喜欢的学校,在我看来南大人的特质就是低调踏实,做十分说九分,这种做大于说的特质是我喜欢且欣赏的。”冉柯静在物理学会上做poster展示提到对自己生活了将近五年的母校的直观印象,冉柯静这样描述。怀揣着对物理学的热爱,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冉柯静被保送至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进行硕博连读,并在博资考核中获得“优秀”。她师从温锦生教授,主要从事中子散射对强关联电子体系的研究工作。去年年初开始,温锦生教授研究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一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 Rev. Lett. 120, 067202 (2018)]发表了三篇关于量子自旋液体体系α-RuCl3的研究成果,冉柯静为这三篇论文的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这是冉柯静所在的团队在量子自旋液体领域的又一重要进展。冉柯静在瑞士PSI实验室“我是幸运的。”对于自己的科研之路,冉柯静深有感触——加入温锦生教授的团队,她慢慢体会到导师的专业和严谨对科研的重要作用;处在活泼宽松的团队氛围中,也愈发使她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当自己偶尔犯了错误,感到惭愧的时候,得到的都是导师认真平和的指导帮助;当实验取得进展和突破时,导师也从不吝啬鼓励与肯定。在冉柯静看来,温锦生教授这样鼓励引导式的教育培养方法、所营造的良好团队和学术环境、先进且富有人情味的管理理念是团队凝心高效做好科研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代代南大人孜孜求索,励学敦行精神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和传承。冉柯静与澳大利亚ANSTO谱仪科学家讨论实验以勤奋成就热爱,怀敬畏追求真理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年里,冉柯静就已经把硕士和博士该修的课程基本修完,随后便积极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之中。2017年6至9月,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她作为课题负责人跨出国门,先后前往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家级实验室进行中子散射的相关实验研究,并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讨论。虽然旅途奔波,实验劳顿,但实验成果后的成就感,令她由衷地快乐着。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及马普斯所中子源从事科研工作期间,由于实验过程进展曲折,又恰逢当地节日假期,为了取得理想的结果,身处异国他乡的冉柯静全情投入、集中攻关,三天就靠着一袋面包和两袋泡面度过。“根本顾不上吃饭。”冉柯静笑着回忆说。冉柯静(左)与导师温锦生教授(中)在ANSTO中子三轴谱仪实验室开展科研实验冉柯静认为,诸多科研结果背后,凝聚着大量南大师生的坚持奉献,和对学术的一颗敬畏之心。在第二届五校联盟博士生论坛开幕式上,冉柯静担任论坛主持。令她感触深刻的是,她在会场看到了两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前来聆听专家特邀报告,研讨过程中还不时地探着身子向前看,认真细致,令人动容。冉柯静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南大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们对科研的热爱和对真理的尊崇发自内心,他们把科研融入到自己的生命当中,孜孜不倦,甘之若饴,让我印象深刻。在物理楼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上了年纪的老教授们,拄着拐杖很早就过来工作,晚上到很晚才离开,干劲同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南大人对科研的这种热爱、付出和负责在当下社会的大环境里,也给我带来了莫大的鞭策和鼓舞。”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冉柯静怀揣着自己的对科研与学术的信仰和热爱,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努力,坚定前行。你永远不知道你有多少潜力冉柯静组织筹办和参与的活动在科研学习的本职之外,学生工作也是冉柯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物理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她采访王贻芳院士等杰出科研工作者,参与组织了青年千人访谈、四院联谊迎新晚会、多种学术论坛等涵盖公益、学术、就业与文艺等各方面的活动。在周围同学眼里,她是个靠谱的多面手,无论什么任务,似乎交给她总没错。而对冉柯静自己来说:“我喜欢去接受挑战,因为只有接受挑战,才会知道自己究竟潜力有多大,能够完成多少种可能。别人信任我,那我就要把它做好;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责任”冉柯静组织筹办和参与的学生活动孜孜求索,学而不倦。冉柯静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她不满足于停留在脑中想象,而是一定要落到实处。提升自我所带来的“成就感”已然成为她在学习生活中努力前进的一种动力。只要有时间,冉柯静愿意多接触不同的活动,挖掘自己的多种可能。“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自我成就的过程。”这样不服输的性格不仅体现于科研上一个接一个的成果和荣誉,也在她充实忙碌的生活当中激励着她。学术与生活,一样有所得冉柯静演出照多才多艺——这是很多人对冉柯静的评价。她会在鼓楼的阳光下抱起吉他唱唱歌,会在迎新晚会上跳一支舞,在南京大学草地音乐节上一展歌喉,也会在夜晚登上物理院楼拍摄百年一遇的“蓝月亮”;各种风景人物前,常常会有她端着相机的身影;体育场上,她也挥洒汗水,体会运动的快乐。冉柯静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科研是主业,学习是本职。在此基础上多培养自己的各种爱好,这是让生活丰富多彩的另一部分。冉柯静说她是一个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人,喜欢参加一些活动,做一些“文艺”的事情。“被大家认可,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你做成了一些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大不一样。对生活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你总会遇到让你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生活就是‘接受、尝试和挑战’。”冉柯静生活照实验室里的冉柯静,严谨求真、博学睿智;生活之中的冉柯静,活泼大方、身负才艺。提到未来,冉柯静希望自己能够在南大和导师给予的优异平台、珍贵机遇、无私帮助和科学指导下,继续进行科研工作,让相关基础研究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进展。来源:南京大学

黑白李

直击:南京大学2020本科生栋梁特等奖学金答辩现场实录!

南京大学“栋梁特等奖学金”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激励广大学生勇做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经研究决定特别设立的。这是南京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栋梁特等奖学金答辩会也是南京大学最隆重的本科生奖学金答辩会。11月10日晚,在经过学生个人申请、院系审核推荐、学工部组织评委资格审查和预审等多个环节后,南京大学2020年度本科生栋梁特等奖学金公开答辩会在仙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莅临答辩现场的评委老师们有:党委常委、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龚跃,校长办公室主任尹三洪,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钱国兴,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李晓蓉,海外教育学院院长赵文书,团委书记蔡颖蔚,保卫处副处长姚军,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李宁,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慧。来自各院系的15位候选人从思想道德、学术科研、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对自己近年来的综合表现进行了集中展示,现场座无虚席、吸引了370余名校内外师生前来观摩。为保障答辩活动的公平、公正,现场采取选手陈述加评审提问的方式进行。南大学工第一时间为您带来栋梁特等奖学金答辩实录,和您一起走进栋梁特等奖学金候选人的南大故事。-答辩现场-(以候选人抽签答辩顺序) 候选人:许晟2017级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以思想为引领,以勤奋为品格,以奉献为宗旨,成为一名一线的科研建设者和奋斗者。从大一到大三,许晟同学所有排名都位列院系第一,以推免第一名的成绩直博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学系。2019年暑期,许晟同学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交换,所修的两门课程均获满分。大二,他作为负责人参与主持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双中子星并合的热点背景下,对事件的光度变化曲线进行了模拟、分析,对金、银等重元素的起源作出了一定解释。大三,他以宾州州立大学的访问学者的身份与国际天文统计学会主席、杰出教授Eric Feigelson合作,成功地将新的行星搜索算法应用到中国位于南极的AST3望远镜上,将搜寻系外行星——也就是地外可能的生命——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的三倍……这些经历,都使他的科研思维和学术积淀更加深厚、广博。三年来,许晟同学始终以“坚定信仰,服务他人”鞭策自己,他的德育考评和思政课成绩全优,多次获得 “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三好学生”“南京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疫情期间,他参与 “春霖计划”活动,为有需要的中学生们提供了帮助。“以思想为引领,以勤奋为品格,以奉献为宗旨,成为一名一线的科研建设者和奋斗者,为中国的天文事业做出新的贡献。”这是许晟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也是我们南大人学习奋斗的目标。候选人:张洪胤 2018级 软件学院栋梁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特质。“人非生而栋梁,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南大青年,要想承担起栋梁的责任,就必须有坚定的初心。” 张洪胤同学两年学分绩排名第17,位列年级前7%,曾获得国家奖学金和董氏东方奖学金。2020年,张洪胤和同学们组队参加了微信小程序应用开发赛,结合南京大学独特的猫文化,开发出微信小程序作品MIAO,从2494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全国二等奖和华东赛区一等奖。作为院团委副书记和预备党员,张洪胤同学曾策划开展 “感由梦发,恩因情挚”感恩晚会等多项特色活动,两次在全年级发表时政主题演讲,获得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校学生会学术创新部的一员,他参与、组织了20多场累计约2000人次的“南雍新学”系列讲座,将学术创新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南大人心中。“‘人无思不利’, 我认为南大栋梁最重要的品质是思想。”面对评委老师的提问,张洪胤同学对南大栋梁最应该具备的品质给出了他的答案。候选人:梅宇晨 2017级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栋梁者,当能堪大任,明大理,学研工作各方面都应为人表率。在学业上,他的全部课程学分绩为4.61,名列专业第二。若干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满分或接近满分,曾获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曾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VSP项目。本科三年期间,梅宇晨同学几近横扫省校级荣誉称号,如江苏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优秀学生标兵……同时,梅宇晨同学积极参与文化活动,获环电两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一等奖,大外部“英语配音大赛”二等奖,“南星计划”优秀团队等等。在科研方面,梅宇晨曾在2019年ICM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斩获国际特等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EEE SoCC国际片上系统会议上发表论文,讨论了内存安全架构的硬件设计。同时,他还曾以共同一作身份在IEEE SiPS国际信号处理研讨会上发表论文,讨论了高效3D卷积神经网络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对现有网络参数量的大幅压缩和识别精度的显著提升。此外,他还曾以学生一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在地址加密电路和加密方法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基于该原创发明专利,他帮助导师撰写科研项目文书,并成功中标2020年CCF-蚂蚁科研基金。作为中共党员,他做到了兢兢业业,服务同学。他担任电子学院本科党支部学生副书记,组织开展了各项党组织生活20余次,并在疫情期间开展专题线上党日活动。在党支部工作期间,支部曾荣获2018年“最佳党日活动”和2019年“优秀本科党支部”。“鹤雏养得冲霄汉,松树看成任栋梁。”正如梅宇晨最喜欢的这句诗,他宛如冲霄入云的白鹤、虬劲坚韧的松柏,诠释着南大人的独特气质。候选人:张谦雅 2017级 商学院乘风破浪,云短帆敞;初心不负,愿成栋梁。来自商学院经济学系的张谦雅同学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身份:南京大学的高水平艺术特长生。作为现任南京大学民族管弦乐团团长、扬琴首席,张谦雅同学2018、2019年受国家汉办邀请,赴智利、秘鲁、德国出访演出,并在专场音乐会上担任独奏,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当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Campus Crawl来到南大时,张谦雅同学参与了开场演奏《茉莉花》,并且作为民乐团学生代表,用流利的英语完成了十分钟直播介绍,向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五大海内外平台观众展现了南京大学“辉煌的远行”与中华文化的魅力。张谦雅同学推免综合学分绩4.59,曾获得国家奖学金、栋梁奖学金优秀奖,是“2019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中唯一的2017级本科生。作为第一作者,她所著论文获基础学科论坛一等奖、银星杯一等奖。作为校主持人队成员,多次主持校级院级大型活动,如“明大德,做栋梁”主题演讲比赛、迎新晚会等。曾入选通过率仅0.1%的美团点评上海总部暑期实习项目,深入4项S级战略重点实践,获评全组唯一“优秀暑期实习生”。“乘风破浪,云短帆敞;初心不负,愿成栋梁。”张谦雅同学以此句为结,表达了她对自己未来的要求和期望。候选人:彭韵筑 2017级 历史学院经世致用、继往开来作为来自西南县城的困难学生,彭韵筑同学连续三年参与勤工助学和课外兼职,实现经济独立,通过本年度励志模范评比预审;她曾代表学院参加校学工处组织的贫困生座谈会,为我校资助政策建言献策。曾获南京大学“优秀学生”、瑞华圆梦奖学金、河仁奖学金。彭韵筑同学勤奋刻苦,进步迅速,学分绩从大一的4.33提高到如今的4.64。上一学年学分绩排名第五,保研学分绩在专业6/41,均位居前15%。2018-2020年,彭韵筑作为负责人之一带领“南京地区侵华日军慰安所的AR故事地图”项目组,在第三届中国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校级二等奖;以项目为基础、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慰安妇”公共创伤记忆的数字化构建》发表于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图书馆论坛》,受到学院发文表彰。彭韵筑的参与社会实践校级重点项目“新疆锡伯族老人口述史”,获第九届中山大学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三等奖、基础学科论坛二等奖。作为历史学子,彭韵筑同学对“栋梁”二字的理解便是“经世致用、继往开来”,让学术在实践中创造新的价值,同时焕发新的生机。永远在路上,永远充满热忱,永不停止对未知的探索,这是彭韵筑一直践行的理念,也是她对自己未来的期望。候选人:史健均 2017级 工程管理学院砥志研思,引朋辈之共进;兴业报国,助时代之发展。史健均大三学年GPA:4.71,排名专业第二,曾获国家奖学金、卓越奖学金。在花旗杯金融创新应用大赛中,他作为队长带领来自软件学院、计算机系、商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共26人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风险管理平台,取得了全国5强的好成绩。作为南大代表队一员,他曾参与国际青年领袖金融峰会。他在四家知名机构交流学习,其中在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对社交网络建模发现社群中欺诈行为,进而帮助企业实现金融反欺诈;在另一份知名公司的实习中,他运用所学为公司搭建了独家且业内领先的数据库,解决了城投研究中的一大痛点。在校园外,作为网络平台的一名答主,他是南京大学的宣传者,为分享观点积极献力,总阅读量超15w。他是民间说书文化的传承者,参与校级社会实践为文化传承献计献策。他也是街舞的热爱者,传递快乐并收获快乐。他更是公益事业的坚守者,参与志愿活动17项。史健均同学心目中的栋梁是:“砥志研思,引朋辈之共进;兴业报国,助时代之发展。” 对于未来,他希望在金融科技领域深耕,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面对评委老师的提问:“领袖和栋梁,你选择哪个?” 史健均同学做出了他的选择:“我更倾向于成为一位栋梁。领导者更多的是去统筹布局,而栋梁的使命在于引朋辈之共进——和身边的人一起进步,在不断探索中前行。所以,我更愿意成为一名栋梁。”候选人:钟雨葳 2017级 政府管理学院立得初心为国政,守得始终合知行钟雨葳同学作为预备党员、南京大学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院本科生党支部宣传委员,在校团委组织的南大学生会骨干培训班中,以综评第一的成绩结业;曾获省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会骨干、优秀共青团员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钟雨葳同学主笔翻译的前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的文章《后疫情时代的战略思维》,被中央网信办等转载;她曾被公派参与联合国青年领袖精英班,与优秀的同龄人一起为“联合国2030目标”的实现贡献中国声音,以出色成绩结业,获南京大学国际组织人才奖学金;疫情期间,她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考文垂大学联办的和平学暑期培训。过去的三年中,钟雨葳同学的总学分绩4.63,保研学分绩4.57,排名均为专业第一,曾获国家奖学金,获公派赴东京大学交流资格。她曾代表南大参加省级英语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雅思考试获得8.0的高分;德语也已通过C1级水平测试。五次国际科研的经历为钟雨葳同学增长了不少阅历。大一,她获韩国高丽大学全额奖学金赴国际夏令营学习东亚国际关系相关课程,获全A+绩,并作为中国区优秀学生代表在首尔大学演讲;大二,在乌兹别克斯坦改革政策设计大赛中,小组借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设计招商引资规划获评金奖第一名。大三,她参与耶鲁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的科研团队,一篇战略综述已被英文国际期刊接收。在娇小的外表之下,钟雨葳同学的体育精神也十分令人敬佩。她曾作为校女足队队员参加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获团体第八名。在校运会上四次获奖,其中一金一铜。南大人的精神不仅在于自我优秀,更在于为集体、为社会做出贡献。她连续三年参与无偿献血(1000ml),参与省肿瘤医院导诊、春霖抗疫助学行动等23项志愿活动,服务时长279.5小时,曾被评为活动年度优秀志愿者。钟雨葳深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今后,她愿意继续怀揣理想、磨练本领、坚守担当,做时代栋梁。候选人:周贞璇2017级 新闻传播学院做拥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南大人周贞璇同学本科三年学分绩4.72,位列第3,目前已保研上海交大媒体与传播学院。作为新传学术基地班成员,她和组员共同完成的研究《微信传播下的慈善公益与同情》,获本届南大基础学科论坛一等奖。曾参与台湾广告创意访学和巴黎政治大学交换学习。周贞璇同学曾担任南大家书总监,带领76人团队,聚焦成人亲子关系进行专业化音频内容生产,在蜻蜓FM与喜马拉雅FM上线两档节目。其中蜻蜓FM上的家书栏目已累计生产538期节目,总计2927万收听量,100万粉丝。通过团队共同的努力,家书获得了全国思政精品项目立项等多项荣誉。在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周贞璇同学带领家书团队参赛,获得省赛一等奖。2018年暑假,周贞璇同学加入校级社会实践团队,进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社会调研,团队在全国与江苏省的“三下乡”社会实践评优中获得“最具影响好项目”与“优秀团队”的荣誉。2019年,周贞璇统筹参与了“寻访百封家书,续写七十华章”社会实践项目,从封封家书看建国历史,致敬建国七十华诞。也曾作为团委文体中心的一员,在十九大及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与江苏融媒体新闻中心合作,承办了两场最美读书声朗读大赛,以朗朗书声献礼祖国。疫情期间结束交换回国后,周贞璇即刻开启实习生活。在字节跳动已积累了两段实习经历,分别是HRBP与项目管理实习,独立负责KOL项目,参与多个重点广告项目的落地执行工作。舞台上的周贞璇温柔甜美,自信大方,背后是过去的三年中无数的舞台经验。作为校十佳主持人,她主持过包括军训大会在内的校内外近20场大型活动,也曾代表南大参与江苏省青年演说家百年名校邀请赛,获得省二等奖。过往三年,扎实敢为,潜心学习,丰满羽翼,使周贞璇同学从青涩懵懂蜕变为一名敢说敢做的南大人。她也希望自己能持之以恒,砥砺前行,扎根实践,做拥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南大人。候选人:沈鉴翔2017级 环境学院从一滴水开始,奔腾至大江大海,最终为环境贡献自我。作为中共预备党员,沈鉴翔同学两度参加学代会,为学校建言献策。在“美丽中国“科普微课中,他参与创作数篇文章,践行两山理论。曾获评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沈鉴翔同学本学年学分绩4.59,排名专业第一。曾获江苏省三好学生、杨蓝云领导型人才奖学金、基础学科论坛二等奖等荣誉。他曾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砷镉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技术”,关注农产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合作论文发表于BECT。用“要素-领域-任务”框架解读国家生态环境规划的演变,二作论文发表于中国环境管理。他曾参与国家六部委联合印发人工智能社会治理项目,受邀代表南大参加AISETM学术会议。对于未来,他逐渐明确了以“环境健康”为研究方向,独立负责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热效应健康风险评估,结合全江苏2万8千多个药店的数据探究热效应轻度不良健康后果的城乡差异,一作论文待投稿。他曾担任校级重点项目负责人,探究口罩生命周期量化疫情冲击下的环境次生影响,成果转化为互联网+LCA大赛项目,获2020年校级“十佳团队”、“十佳个人”候选。作为2019级新生朋辈导师,沈鉴翔同学担任“绿伴同行”朋辈引领系列负责人,组织了6期形式多样的交流项目,被南大启明网报道,荣获“优秀朋辈导师”称号。他曾连续三年参与南星梦想计划为母校学子筑梦、还加入竺可桢讲师团和梦想导师支教项目,在假期积极参与社区义工服务,获评南京大学优秀志愿者。“我必坚守党员初心,扎实学术根基,投身环境建设,捍卫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做有理想有担当的环境人!”在掷地有声的宣言中,沈鉴翔同学展现了南大环院人的责任与担当,彰显了栋梁之材的气魄与风采。候选人:殷至舟2017级 商学院以诚朴为底,自强为舱,信仰为杆,使命为帆,以成为“祖国之栋梁”为航向,全力驶向理想的彼岸!商学院的殷至舟同学在推免学分绩专业第二的同时,修读了计算机专业的双学位。他曾参与杜克大学的交换项目,通过满绩点的成绩单,开拓了自己的国际视野。在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殷至舟作为南京大学唯一的本科生,入选“国家奖学金全国获奖代表”,并被刊登于《人民日报》。他也作为全国唯一的本科生的代表,应邀作为全国学联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专题节目的对话嘉宾,向全国的大学生分享他的学习经历。作为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和年级团总支副书记,殷至舟同学十分乐于奉献。作为2018年商学院“肆曽商拾”迎新晚会的总导演,他为三千余名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作为负责人筹办第三十届“银星杯”论文竞赛以及系列庆典活动,在本科生中身体力行地倡导“创造商学新知”的学术风尚。同年,由殷至舟代表答辩的商学院学生会,获评南京大学十佳基层学生会第一名,他个人也获评“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殷至舟同学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创新创业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走访七十余家企业,形成八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团队的成果得到中国社科院专家的推荐;省工信厅,江阴市发改委的公函表扬;并报送至中央办公厅,国家发改委,部分建议体现在中办下发的政策文件中;他也作为第一完成人代表南京大学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经济赛道论文第一名,他也因此作为全国唯一的文科论文作者,于闭幕式上向来自全国的本科生们进行成果汇报。这些创新实践方面所获的成绩,也让殷至舟同学入围了2019年南京大学年度人物。“在未来,我也将怀揣‘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本心,以诚朴为底,自强为舱,信仰为杆,使命为帆,以成为‘祖国之栋梁’为航向,全力驶向理想的彼岸!”候选人:周全2018级 法学院世间但存不平事,我们便要成为“法治之光”,永久地照亮前路!周全同学用三个身份来定义自己:努力将思想引领融入学生工作的“团学人”;法商兼修,学术与实务并重的“法律人”;心怀法治理想,探索“法律+”跨学科可能的“社会人”。作为预备党员、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周全同学参与了首届学骨班、南大“精英训练营”结业并获“优秀营员”。作为校会主席团成员,他带领部门举办“南雍新学”学术讲座20余场,校级学术文化活动10余场,主持、筹备校级大型文艺晚会10余场。周全同学曾前往云南双柏支教,大一时志愿时长便达到100余小时。今年新冠疫情爆发之时,周全和几位同学第一时间集结NJU自组援助湖北团,募集善款230余万元,被《人民日报》等30余家媒体报道,获评江苏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青年集体”“抗疫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在学业上,周全同学大二全部学分绩4.62,年级排名第一,获郑钢人文社科奖学金。课余,他也积极参与法律援助和社会普法活动,积极参与“理律杯”等模拟法庭比赛;曾在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作为“人民调解员”,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0余件,以专业回应人民真实诉求;在中国法学会“法在心中,与法同行”普法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选手”,讲稿收录法学会文集。作为课题负责人,周全和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单独二孩制度”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在省检察院“省部级要案口述实录”重点攻关项目中,周全及其团队以口述史为这一历史学工具,再现反腐工作的风云诡谲以及人民检察官为实现正义做出的不竭努力。2020年,周全以产品经理与法律顾问的身份走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舞台,获得“全国二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面对评委老师们的提问:“如果学校要办一个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培训班,你有哪些方面的想法?”周全同学的回答赢得了阵阵掌声:“我认为领导力更应该被定义为membership而不是leadership,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多团队合作的任务而不是单纯的突出个人的作用,会让同学们获得更好的成长。”候选人:张天昀 2017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面向未来,我希望能给行业做出改变。“对计算机概念的了解要到底、做真学问”,张天昀以学界泰斗徐家福先生的教诲为座右铭,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所修课程超过三分之一获得95分及以上的成绩,专业课程学分绩全系第二,推免综合学分绩达到4.78,位列第一。程序设计竞赛中,他曾获江苏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特等奖、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银奖,受邀参加大学生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获得金奖,实现我校学生在此大赛中零的突破。2019年,他获选参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组织的暑期交换项目,项目课程均获得A+的成绩。青协任职期间,团队所构想的“A Video Dream”视频教学项目荣获南京大学第二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与公益创意大赛一等奖。出类拔萃的表现使他先后获评南京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江苏省三好学生等称号。张天昀致力于运用学到的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痛点,他改进的课程软件解决了师生交流的诸多不便,收获一致好评。未来,张天昀将跟随本系计算机软件研究所的许畅教授继续深造,向更稳定可靠的软件生态做出努力。候选人:高 政2016级 医学院我们南大人需要做精神上的勇者。作为一名从苏北农村来到南大的学子、第一名入选栋梁特等奖学金答辩的南大医学生,高政始终秉持励学敦行的精神,不负青春韶华。在专业学习上,高政的成绩逆从班级下游到专业第二,大四学分绩4.614,17门课程取得90+的成绩。荣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项荣誉。在科研上,他主持一项国家级大创项目,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临床医学方面,他以一作身份撰写sci论文一篇,同时作为唯一的本科生在申一项血管外科学的市级课题,临床技能实践方面也表现优异。他参加了多项校际交流活动,并在香港大学暑期交流项目中取得A+的成绩。作为一名中共党员,他主动请缨参加基层疫情防控工作,参加“抗击疫情,为爱逆行”应急献血活动。个人事迹被南大官微、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等媒体报道,获评2020年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生活中,他全面发展,担任医学院辩论队队长等多个学生组织干部,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荣获南京大学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和学生励志模范称号,个人励志故事被收入新生入学材料。他创建南悦乡村支教团,将健康扶贫与乡村支教有机结合,团队斩获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全国示范团队、健康江苏省级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多项荣誉,个人则以南大第一的成绩荣获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作为江苏省血液中心固定献血志愿者、骨髓、器官志愿捐献者,已无偿献血3000ml,已用于临床15名病人的救治工作。大学四年累计参加志愿活动70余项,总志愿时长达1500余小时,荣获江苏省级专项优秀志愿者、南京大学十佳志愿者等24项志愿服务类表彰。寄语未来,高政表示:“我们南大人需要做精神上的勇者。”候选人:何天舒2017级 工程管理学院逐金融科技之梦,做南大栋梁之材何天舒同学连续三年学分绩第一、保研学分绩第一,数理、金融、计算机,3门必修课满分,65%专业核心96分及以上。保研期间,她以金融硕士夏令营商业分析专业全国第一的成绩被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录取;同时获得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全额奖学金offer。她曾参与伦敦国王学院交换项目、新时代中国青年经济论坛、2020国际青年领袖高峰会,代表南京大学与各国各地优秀学子共话交流。她研究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在投资组合管理中的应用,被评为国家级创新项目。大二时选修了计算机系本硕合修课程数据挖掘,独立构建了文本快速分类系统,并以此为基础的项目在2020年被评为国家创新项目,一作论文获得第二十三届基础学科论坛二等奖。三年的时间里,她完成了7段国内外顶尖机构实习,12个实习课题。校园内,她担任南大招生宣传协会理事、南京大学金融协会副主席;校园外,她作为副队长开展“三下乡“农村经济改革实践调研,获得”中国青年网“报道;也积极策划设计金陵读书节活动、参加和园义教、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神。凝聚南大之心,贡献青年力量,这,就是何天舒。候选人:涂心萌2017级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心有‘萌’虎,细嗅蔷薇连续三年学分绩第一的涂心萌同学曾获国家奖学金、省三好学生、杜厦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目前她已有两篇论文以一作身份,发表于领域内前沿SSCI期刊,和国内顶尖期刊;并以二作身份发表论文在EI期刊上,同时多次参与投稿SCI, CSCD期刊。两篇一作论文也获得了两次学科论坛一等奖。她三次参与国内外科考实习,且曾任首届中美国际科考学生团长,作为一作撰写论文,并作纯英文学术报告。研究成果多次发表于华盛顿大学官网上,因此获得华大颁发的多项荣誉。她曾赴宾夕法尼亚大学作一学期交换生,所选研究生、本科生课程均为满绩。涂心萌积极参与学科竞赛,向五湖四海讲述南大地理学的故事。她所在团队曾对苏南地区土地利用进行了创新性规划编制实践,成果获多方认可,获挑战杯国家一等奖、省特等奖。为了探究中国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改善空气污染,他们团队完成研究项目,参与地理科学展示大赛,获国家二等奖等奖项。作为一名乐于奉献的南大人,她积极向社会传播南大仁爱精神。目前涂心萌已完成30余项志愿活动,时长近250个小时,担任南大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获评校优秀志愿者等多项荣誉;在社会实践中,她带领校级团队改善南大垃圾分类现状,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正如涂心萌灵动俏皮的答辩标题“心有‘萌’虎”一样,她既有着忙碌而远大的雄心,也有着细腻温柔的美丽。南大,让她一路向南,不断翱翔。“我愿意在未来不断努力,在世界各地展示南大地理人的风采!”“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15位同学带来的精彩展示,让我们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属于国之栋梁的风采。相信他们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发光发热,我们每一位南大学子也会在榜样的鼓舞带动作用下,在全校力争上游的向学氛围中,各自奔赴美好!栋梁特等奖学金答辩结果将在报送学校相关部门审核后予以公布。来源:南京大学 南大党委学工部 南大学工 文编 | 黄玺澄 美编 | 王宇烽 摄影 | 刘冠章

南大奖学金新规:“公众号发文可参评”,专家解读→

近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发布《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很多人注意到,《办法》最后一条提到博士生“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科普论文并公开发表于相关媒体平台,且阅读量超1万”,就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有人把这条新规解读为“在公众号发文阅读量1万”相当于顶级期刊的高水平论文,引发热议。多校发布考核、晋升评定新规引发网友热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此次南京大学相关学院对奖学金评选条件的修改,属于突破局限性评价学生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做法。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学术论文在发表过程中,特别是针对热点事件的评论论文,等发表出来或许已经过了时效性。而在新媒体上发表,它的时间性是基本契合的。其实,类似南京大学这样的新规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浙江大学发布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中,也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学校科研成果统计、各类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范围。该《办法》一出,也引起广大师生和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在网络上发布的优秀科普论文更加贴近大众,可降低阅读门槛,让科研不再成为少部分人晦涩的话题。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网络文章良莠不齐,缺乏学术性和严谨性,很难以阅读量和传播量来评定文章的好坏。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截图专家:要求流量同时加强文章质量加大审查力度,防止“刷流量”一篇优秀的网络文章是否可以等同于权威学术期刊文章?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大学教授、研究者有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向社会传递知识。让教授愿意发声、勇于发声,让学术标准和评价重新回到大学的定位上,这是个不错的做法。教育学者熊丙奇则认为,问题关键不在于发表文章载体是学术期刊或者新媒体平台,而在于科学公正的文章质量评价体系。南京大学相关学院新规中“阅读量超1万,就可以申请参评国家奖学金”的条件,可以考虑在现有流量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对文章质量的要求。教育学者熊丙奇:建立重视文章本身质量的评价体系,需要发挥学校教学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对文章本身质量进行评价。国家科技进步奖会专门设置关于科普作品的奖励,这对培养青少年热爱科学很重要。如何评价科普文章质量?有些科普文章写得非常好,花了很大功夫,结果点击率很低。如果一味追求流量,并不能代表科普文章的质量。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截图有过学术期刊投稿经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研究性文章、综述还是专利申请,都需要经过作者本人、学术编辑及同行评审层层审核,谨防学术不端行为。朱巍补充说,应加强对网络文章的监管审查力度,利用后台数据监控等手段,防止“刷流量”的情况出现。朱巍:后台可以监测刷流量行为。流量必须是自然产生,不能雇水军去刷,这是基本常识,要不就属于学术不端了。将网络平台刊文的阅读量作为学术成就的考量标准之一,是高校建立多元化学术评价体系所做的新的尝试。1万点击量的背后是科普文章触及的1万个人。科研人员走出象牙塔,发出了公众听得懂的声音,也用研究成果促进了社会发展。但值得警惕的是,“唯论文论”饱受诟病的原因就是:不看论文质量,只看看论文是否发表。新规如何跳出类似的陷阱 ,还需在落实环节方面下大功夫。监制/徐冰 主编/马文佳总台央广记者/何源编辑/张娅喃 王元巾更多新闻:9岁女孩每天给爷爷上课,原因暖化了打赏主播13万元后想讨回?法院判了“林慧中女士,你中午吃药了么?”怕影响生意竟把共享单车拉郊外?!9名的哥被罚→【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