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傍晚,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和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在南京大学产学研基地隆重举办南京大学2020级深圳学子欢送会。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韩东(83级)、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轮值会长甘礼清(83级),理事魏勇(86级)、蔡弋戈(00级)、叶海惠(01级),以及校友徐俊(83级)、邹伟强(95级)、张小川(00级)等嘉宾与2020级17位深圳学子和家长们参加了此次活动。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此时的南京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一楼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一份份由学长们精心准备的蛋糕甜点,一张张洋溢着青春光芒的笑脸,很多人彼此都是第一次见面,因为南大而结缘,眉宇间难掩兴奋和期待。在雄浑悠远的校歌声中,欢送会徐徐拉开了帷幕。16分钟的宣传片,让各位学子对南大辉煌的校史和崇高的学术地位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欢送会由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轮值会长甘礼清主持,他首先欢迎各位学子和家长的到来。作为来深近33年的资深校友,甘会长对南大校史和校友轶事如数家珍,他诙谐幽默的谈吐博得了现场学子们一次次开怀大笑和热烈的掌声。|甘礼清会长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韩东院长语重心长,娓娓道来,他送给各位学子六个字:价值、感恩、责任。关于价值,每一个南大学子,都要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理想,不负韶华,今天我以南大为荣,明天南大以我为荣。谈到感恩,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栽培,感恩时代的伟大。责任是基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位学子都要立志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使命感的南大人。|韩东院长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理事叶海惠热情洋溢的回顾了她初入南大的往事,她鼓励学子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既轻松又严谨的对待学业,结合自身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的道路。|叶海惠理事作为海归杰出校友代表,83级的徐俊师姐分享了她在校求学、海外奋斗和回国创业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她认为不忘初心才能坚韧前行,每个学子都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可以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持之以恒,尽我所能,不留遗憾。|徐俊校友86级的魏勇理事侃侃而谈,他鼓励学子们心态更加开放,除了努力学习专业课程之外,更要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学生会工作,他表示专业水平和社交能力都十分重要,南大为学子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要十分珍惜本科四年的学习时光,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魏勇理事95级的校友邹伟强给学子们打了一注强心针,他表达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广东省最优秀的学生,要自信的迎接挑战,他相信每一位学子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邹伟强校友00级的理事蔡弋戈还询问学子们是否已经有非常清晰的学习和职业规划,现场的各位同学踊跃发言,表达了各自的理解和诉求。蔡弋戈表示,更早更清晰的规划,对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他愿意帮助各位同学答疑解惑。|蔡弋戈理事00级的校友张小川还和大家分享了他与南大校友毕业后的趣事,他表示相聚即是缘分,象牙塔的四年时光是人生长河里最美好的回忆,希望学子们珍惜同学友情,这是一生的财富。|张小川校友在现场连线环节,南大数学系郑老师通过视频与学子和家长互动交流,包括在校学习和生活环境、课程设置、家长入园等话题上讨论热烈,各位学子与校园生活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欢送会也进入了尾声,少年和还是曾经那个少年的学长们合影留念,互道珍重。|合影留念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祝愿2020级深圳学子在南京大学这片沃土上深耕细作,茁壮成长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期待你们的人生因南京大学而更加卓越优秀!来源 | 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文 | 张小川图 | 文涵编辑 | 翟斌版权声明:本文文字及图片转载自“深圳市南京大学校友会”公众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近些年全国知名大学纷纷到深圳设立产学研基地,最早的有华中科技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香港理工大学深圳产学研基地,就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等都先后在深圳设立了产学研基地。为什么他们都要在深圳设立产学研基地?这都要得益于深圳作为硅谷的创新能力,具有为科研转化产品提供了一切基础条件和生产能力。离我最近的一所大学来头不小——中国人民大学,在位于深圳坂田神舟电脑城,租用了办公大楼成立了深圳产学研基地。这也是离着深圳华为总部最近的产学研基地,其基地属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其主要目标就是为了服务华为总部员工。这几年华为在国际企业中的地位日逐渐上升,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像“孟晚舟事件”、“停供芯片和操作软体”,以政治力量打击企业的市场发展。作为一家中国民营企业,不仅企业决策者需要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更需要一个具有国际操盘能力的运营团队,来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国际关系,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扫平各种障碍。那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到底是一个具有什么样背景的学院呢?他们有哪些优势资源?凭什么能够支持到华为国际化发展,能够为华为培育哪些能力的人才呢?小编就来扒一扒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辉煌历史,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周总理亲自作报告《关于加强研究外国工作的报告》,下指示给教育部组建了国际政治系。60年间先后组建了欧洲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东亚研究中心、联合国研究中心、俄罗斯东亚中欧研究中心、国际事务研究所等等机构,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建设的国际问题研究和政治学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为国家培养具有优秀国际视野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在职培训。在长期的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实践中,学院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作为中国一家成长迅速的民营企业来说,华为具备良好竞争力,能够在国际化进展中与其他世界百五强企业扳手腕。企业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阻碍,这就需要不打折扣的学习力。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提供了上门服务,为这样的凝聚力打CALL,为深圳的学习力打CALL。
9月25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对外公示了2020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拟资助项目,302个项目榜上有名,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和生态环保、智能装备、材料能源领域,拟资助总金额为65993.6万元。这份拟资助项目清单显示,申请单位中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等十余所高校院所。也有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深圳市格灵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还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等医疗卫生单位。其中,南方科技大学申报的“GaN功率和射频器件制备技术及其机理研究”项目拟获得250万元资助。深港产学研基地申报的“基于MEMS技术的法拉第原子滤光器小型集成化研究”项目拟获得300万元资助。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报的“Alzheimer病焦虑的分子-神经环路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拟获得300万元资助。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是在去年12月启动2020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申请的。此次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支持科研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领域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成果形式主要以论文、著作、专利等为主。单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资助强度不超过300万元,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采用“先征集、再选题、发指南,后申报”的模式进行事前资助。申请单位要求是在深圳市或深汕特别合作区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具有基础研究能力的国家、省、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依托的单位。此前发布的2020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课题指南共包括400多个项目,覆盖新能源与节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生物与人口健康技术、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航空航天等领域。(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并已在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等五大高校重镇;这五个城市聚集了国内70%以上的高等教育院校,并且均是名校林立,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五大高教中心和学术重镇。当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黄金期,随着双一流大学工程和职业院校双高计划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又迎来新的“春天”。除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在全力助推高等教育发展外,各省市也都纷纷出台政策,描绘各自的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蓝图。其中,深圳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且独特的地域优势和经济条件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知名高校纷纷前来设立分校、研究生院、研究院等,深圳市也一跃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具活力的城市。一、深圳市市属高校深圳市现拥有的全国知名市属高校有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深圳大学创办于1983年,由北京大学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大学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深圳大学建设30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特区需要为导引,为深圳培养了大批人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深圳大学有望冲击下一轮双一流大学工程,其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等学科均进世界排名前1%。南方科技大学由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创办,是目前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高校,聚集了大批海外顶尖学术人才,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系大学,且“高精尖”的办学思路和模式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道路。深圳技术大学于2019年11月27日创立,是深圳市的一所公立应用型本科院校,其设立的目标就是面向高端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工程师、设计师等极具“工匠特色”的顶尖专门人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高职院校中的清华”,现已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一类),是第一类高水平学校建设A档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能力、科研能力、师资阵容堪比国内一般本科院校,其已早在2012年开始招生本科生。二、已建成的名牌大学分校或校区深圳市现已建成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于2002年“进军”深圳,现在深圳大学城设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后又再次基础上了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并于2018年开始独立招收本科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充分利用本部的师资优势和深圳的地域及经济优势,成立虽然不到两年但发展及其迅速,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理科录取分数线已经超越中山大学,俨然成为广东省理工第一名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2014年正式成立,并在次年开始面向内地招生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其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设有4个书院、3个学院及研究生院和14个本科专业及11个研究生专业。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是暨南大学布局的”三地五校区”中的深圳校区,是暨南大学的27个学院之一,为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在深圳的办学窗口。目前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设有旅游管理、英语2个系,并开设了高尔夫球与休闲管理专业,拥有计算机中心、图书资料中心、体育中心、数字化校园、多媒体教室、电子商务实验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报告厅及直属产学研基地燕晗山酒楼等教学设施。三、已建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机构) 深圳市目前拥有一所国内知名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其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和北京理工大学三方在深圳合办的一所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极具国际视野,面向全球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采用汉语、俄语、英语三种语言进行教学,是深圳市乃至全国最具“国际范”的高等院校。四、已建的高校深圳研究院高校研究院,在学术界是指科学试验的研究机构,是大学之后的进阶教育研究机构,是高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共有22所高校在深圳设立的研究院,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圳研究院,山东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深圳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浙江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东南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深圳研究院。这些高校深圳研究院已经成为各高校科技开发、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成为这些高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升高校综合实力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这些高校设立在深圳的研究院也极大推动了深圳市的科技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二者会利互惠,开创了中国高校和地方合作的崭新模式。五、拟建及在建大学或校区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均在深圳拟建校区或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更在紧张建设当中。清华大学早2001年就在深圳成立了研究生院,是C9高校联盟中第一个在深圳市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到了2014年,清华大学又与伯克利加州大学、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拟创建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2016年,清华大学又与深圳市政府签署新协议,拟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共建清华大学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和清华大学一样,北京大学于2001年与深圳市合作共建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其后,北京大学又与深圳市政府在签署合作办学备忘录,二者准备共建北京大学深圳校区。中国人民大学于2002年在深圳成立了深圳研究院,其又于2016年深圳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准备在深圳研究院的基础上创建中国人民大学深圳校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先进技术学院于2013年揭牌成立;同年11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深圳市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双方拟依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已在2015年成立,但目前仍处于在建状态,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是中山大学继广州校区和珠海校区之后的第三个校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校区拟筹建10余个院系,包括医学院(深圳)、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文学院、理学院等;同时,中山大学计划在深圳校区布局建设3至4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平台将面向学术最前沿、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被建设成为同领域国际最高水平的平台。“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国内外知名大学最钟爱的城市和最理想的办学合作对象,深圳已经在经济特区的基础上加速向高等教育特区的方向发展。为打造国际一流大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强力支撑,深圳正在探索创建与世界级大湾区建设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体系。深圳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中心,成为中国第六大高校重镇和学术重镇,你觉得还会远吗?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王海荣9月25日,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对外公示了2020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拟资助项目,302个项目榜上有名,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和生态环保、智能装备、材料能源领域,拟资助总金额为65993.6万元。这份拟资助项目清单显示,申请单位中包括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深圳、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香港浸会大学深圳研究院、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天津大学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筹备办公室等十余所高校院所。也有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深圳市格灵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研发中心、深圳市绿航星际太空科技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市神经科学研究院、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深圳市耳鼻咽喉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还包括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儿童医院、深圳市眼科医院、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等医疗卫生单位。其中,南方科技大学申报的“GaN功率和射频器件制备技术及其机理研究”项目拟获得250万元资助。深港产学研基地申报的“基于MEMS技术的法拉第原子滤光器小型集成化研究”项目拟获得300万元资助。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申报的“Alzheimer病焦虑的分子-神经环路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拟获得300万元资助。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是在去年12月启动2020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申请的。此次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支持科研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领域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推动若干重要领域或科学前沿取得突破。成果形式主要以论文、著作、专利等为主。单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资助强度不超过300万元,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采用“先征集、再选题、发指南,后申报”的模式进行事前资助。申请单位要求是在深圳市或深汕特别合作区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单位以及具有基础研究能力的国家、省、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依托的单位。此前发布的2020年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课题指南共包括400多个项目,覆盖新能源与节能、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资源与环境、生物与人口健康技术、电子信息、高技术服务、航空航天等领域。
作为推动校地融合发展的一个关键突破口,新型研发机构既是高效的创新资源整合平台,也是贯通产学研的桥梁和纽带。记者了解到,目前落户南京的182家新型研发机构,人才团队来自清华、北大等32所国内高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12所海外高校,以及中科院17家院所等科研机构。依托新型研发机构,让高校院所创新成果走出来,让地方创新需求走进去,南京科教资源潜力正变身创新发展新动力。60%以上新型研发机构,由“双一流”高校组建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去年底签约落户江宁开发区。在环保技术上,研究院有自己的“王牌”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做技术“后盾”;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大环境学院副院长李爱民亲自“坐镇”。研究院负责人梁英告诉记者,研究院同步成立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打造以企业为实施主体的创新平台,并实施以水专项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为核心的“技术二次开发—成果孵化—联盟集成—平台推广—机制保障”全链条科技成果与产业化转化路径。今年上半年,江北某环保项目招标,项目涉及VOC有机废气治理和尾水处理,研究院孵化企业南京华创环境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顺利接下了工程。装个手机APP就有可能泄露个人隐私——如今,网络信息安全备受关注。今年1月底,由东南大学、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所和江宁开发区4方共建的南京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院签约落户南京江宁开发区无线谷,东大学科带头人、研究院掌门人胡爱群和他的东大团队踏上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产业化之路。胡爱群告诉记者,以前他和团队承接了不少企业的产业化项目,但仅限于订单合作,比如企业有什么技术需求,他和团队就负责提供解决方案。研究院成立后,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团队成员更加得心应手。依托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走出“围墙”,实现产业化,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目前南京已有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和国内“双一流”高校合作共建的占65%,其中,与清华大学(清华研究院)合作的有9个,与南京大学合作的有20多个,与东南大学合作的有20个左右,与国际高校院所合作的有9个。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开展新产品研发、项目孵化的占35%,不少研发项目处于前沿领域,市场前景看好。名城携手名校,创新合作共赢让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走出来,让地方的创新需求走进去——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全市出现名城携手名校,创新合作共赢的生动局面。今年8月,《南京大学关于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细则(试行)》发布,明确提出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助力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双一流”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以“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示范性”为特征的成果转化途径。南大还专门成立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总院,提供全链条产学研融合服务。截至目前,南京大学与南京已共建成立2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是目前高校科研院所中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最多的。“原来,教授们手捧着技术找人投资,现在,一个研究院背后有强大的教授团队进行技术支撑。”梁英说,对于高校来说,成立新型研发机构还带来了“意外收获”——教授们从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课题源源不断,因为有实践数据支撑,论文引用率相对也大大提高。经过整合设立的15个高新园区正逐渐成为名城携手名校的创新主阵地。根据最新发布的高新区(园)创新发展“三季度榜单”,15个高新区(园)新增科技企业、发明专利申请、企业研发投入等创新指标均提升明显。搭建校友“朋友圈”,创新集群加速崛起大批具有高校科研院所背景的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也撬动了南京庞大的校友经济。东大校友总会秘书长姚志彪告诉记者,东南大学在全球约有31万校友。今年上半年东大校庆活动,全球100个左右校友会来了86个校友会负责人。总会专门组织他们到江宁区实地考察,并开展了南京创业创新政策推介活动。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和南京江北新区签约共建的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是首批落地南京的新型研发机构。“团队里很多人都有清华背景,就连原来在扬子石化工作的师弟、清华大学硕士张奇也被我拉来做了副总,专门负责对接清华产业化项目。”研究院总经理游石基介绍,目前,清华大学一批科研成果正在这里加速转化,包括高性能反渗透膜材料和高分子液晶聚酯开发等项目。其中,高性能反渗透膜材料横跨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两大领域,产品对于工业领域和健康家用净水领域均有显著价值。随着新型研发机构带来的创新资源,一批创新集群正加速崛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依托雄厚的产业资源和仙林大学城丰富的科教资源,牵头规划建设了“中国(南京)智谷”。通过深化与南大、北大、南邮、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建设了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15家,落户人工智能企业达120多家,预计今年人工智能企业营收将超过100亿元。依托与秦淮区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高频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电科第五十五所正瞄准深空探测、卫星遥感、空间通信、安检成像等市场加快研制攻关,同时布局太赫兹技术、毫米波芯片、光电集成器件、碳纳米管及石墨烯5大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最终目标是打造国家级水平的高频器件产业基地。本报记者毛庆
我苏网讯 今天,江苏人的朋友圈被一条消息刷爆了——备受关注的南京大学苏州校区,9月8日正式奠基开工。2021年起,在苏州也能读南大了!此次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选址苏州高新区,将重点打造化生医药、材料能源与工程等五大学科群,打破院系界限,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预计办学规模1.2万人,涵盖本硕博。苏州,从曾经高教领域的“小透明”到现在“名城名校”融合共进成绩瞩目,“苏州高地”如今模样几何?这里有着怎样的独特魅力?产学研融合创新下,又将如何开局?“大牌”蜂拥而至兼容并包、异地办学,托举出高教“苏州模式”此次南大和苏州的“校地合作”并非首次。早在2003年,南京大学就在苏州成立了研究生院,至今已连续招收13届学生,并成为苏州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苏州与各大高校的融合共进也在遍地开花。今年9月,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刚刚迎来首届296名学生;去年,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开始动工,苏州太仓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双一流”高校的县级市。该校区首期项目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投用,建设10个学院、10个研究中心以及1个基础课部。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迎来首届学生通过梳理记者发现,自2002年10平方公里的“苏州研究生城”培土奠基后,安家苏州成了不少大牌高校的选择。2009年,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苏州研究生院,后来西交大还在苏州开办了苏州西交大附属中学,短短几年就打造成了苏州名高中,此后甚至还建立了科技园,成为校地共赢的典范;2012年,主要包含中法学院和国际学院的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正式成立;2013年,由武汉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合办的昆山杜克大学也选址苏州昆山,次年即开始招收首批研究生。不仅国内名校扎堆,这里更引得国际名校纷纷“驻足”。2013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与苏州工业园区政府合作共建了洛加大苏研院;2016年,悉尼大学中国中心在苏州正式成立,成为悉尼大学首个海外教育和研究中心;2018年11月,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开幕,这也是牛津大学第一个海外物理学和工程学研究中心。据相关媒体统计,自2003年以来,先后布局苏州的国内外知名大学有9所,研究院所6个,其中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众985高校设立的研究院。十几年的经营积累后,高校异地办学的“苏州模式”已然成型。名校邂逅名城名校的“理想寄托”,名城发展的“破题关键”为何南大等“大牌”们都纷纷青睐这片太湖之滨、苏绣之乡?7月22日,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曾说:“苏州校区将是南京大学发展的增长极、体制创新的试验田、擎天人才的集聚地、国家战略的服务区、高端国际合作的桥头堡、政产学研交融的大平台、南大理想的新寄托。”阐述苏州校区战略地位的同时,他更点明了苏州是高校“理想的新寄托”。 这份“理想”在区位经济上。如今的苏州,仅次于深圳,已稳坐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随着“一带一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以及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的实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正日渐清晰。2020年上半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8%;实际使用外资78.28亿美元、增长151.6%,总量、增幅均创历史新高;完成工业投资735亿元、增长26.3%,增速在东部城市、“万亿俱乐部”城市中位居前列。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曾直言不讳,“苏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经济高度发达,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大苏州校区在此办学能够直接汲取实践养分。”这份“理想”在产学研环境上。苏州产业门类齐全,产学研融合有基础、模式成熟,以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已经形成了完备高效的模式。已有高校的“技术外溢”以及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成果培育加速,必定会聚焦更多后来者目光。 这份“理想”更在政策扶持上。苏州似乎总是对高校“厚爱三分”,2017年底,市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办法》,明确要重点支持在苏州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引进一批站在世界创新前沿、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顶尖型人才,能够引领学科发展、带动原始创新的领军型人才,以及富有创新精神、行业急需紧缺的骨干型青年人才。开工仪式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郑重承诺,将用最实举措服务各路英才,紧扣“金字塔”“全链式”“国际范”三个关键词,以最优越的人才新政和最舒心的服务新政,更优引才留才,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政策倾斜的背后,是苏州对高校助力城市发展的殷殷期待。高校少,尤其是名牌大学等高教资源的缺乏,始终是苏州发展“心头之痛”。作为全国工业城市的“三甲”之一,苏州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型升级制造业。蓝绍敏说:“希望南大苏州校区聚焦苏州主导产业方向,建设出一批高水平品牌特色专业,开展产学研的深度合作,推动科技与经济的对接,增强苏州产业链优势。”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区长吴新明在此前采访中也表示:“毫无疑问,高等教育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必须要跟高等教育、高等研发机构密切融合。”他认为苏州这么大制造业总量,有三四个像南大这样的高校都不为多。据了解,南大苏州校区将强化“新工科”建设,强调政产学研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而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产业正是苏州高新区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区内聚集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同时于今日揭牌的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苏州总院,目前已经有二十余个预孵化项目即将落户,首次预孵化项目涵盖了智能制造、医疗器械、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并将以定型技术、产品推向市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从高校严重短缺,到如今名校集群、大院大所林立的高等教育特区,相信良好的高校建设必将为苏州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为城市注入一剂新的强心剂。 (版权归江苏广电我苏网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我苏网记者/朱彤 部分资料来源:苏州日报、江苏新闻、交汇点等)
新华社合肥11月8日电 题:筑巢引凤巧布局 发展步入“快车道”——安徽郑蒲港新区见闻新华社记者王正忠、董雪、姜刚乘产业转移东风,电子信息企业纷至沓来;展科技引领优势,与南京大学共建高新技术研究院……记者近日在位于长江北岸的安徽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简称郑蒲港新区)调研发现,该区在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战略中主动作为,通过巧布局、建平台、优化环境,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受益于产业转移,我们又得到大发展”“这批总投资4亿元的产线2018年底投产,第一个月就实现营业额7000万元,今年前10个月完成5亿元!”看着产线顺利运行,员工状态饱满,安徽龙芯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云红说,“受益于产业转移,我们又得到了大发展。”2018年5月,这家在深圳起家的半导体企业把封装测试产线转移到了郑蒲港新区,致力于在这里打造其最大的生产基地。2012年1月,在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战略、推进跨江联动发展的背景下,位于长江北岸,与马鞍山主城区隔江相望的郑蒲港新区应运而生。“新区获批时还是农村,产业基础薄弱,而周边大城市的产业园区已走在前面。”郑蒲港新区管委会主任吴晓东说,同质化竞争没有空间,补位才能乘上先发地区的东风。电子信息是郑蒲港新区的一个主导产业。新区在研究全产业链后,决定立足自身禀赋,与南京、合肥错位发展、补位发展,重点发展半导体封测贴片产业,目前聚集了40余家相关企业,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来自北京的北冰洋饮料项目年销售收入6亿元,累计缴税1.5亿元,正在洽谈二期项目;迈涛食品出口加工项目正式投产,年进出口额5000万美元;中荷食品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也风生水起。“高端装备制造也是新区培育的主导产业,已引进上海紫江集团、中兴新力等项目。”吴晓东说,产业转移给企业带来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郑蒲港新区完成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6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倍。“对产业持续发展来说,平台比补贴更重要”走进龙芯微、三优光电等公司,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统一的防静电地板、楼层布局。安徽三优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梅业笑称,该公司和周边企业都是“租客”,因为郑蒲港新区大多只出租标准化厂房,很少卖地。那么,郑蒲港新区为何青睐出租厂房?郑蒲港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周正荣解释说,这样既能帮助企业提效,也能防止“圈地”。双方签订对赌协议,如果企业达到产值和税收要求,新区以奖励形式退还租金;如果达不到产值和税收要求,新区视情况收回厂房。在郑蒲港新区调研期间,已投运的厂房和建设中的项目随处可见,却少见空地的情况。在全省130个开发园区综合考核评比中,郑蒲港新区由2016年度的“第19位”跃升至2018年度的“第3位”。亩均投资52万元,亩均税收18万元,均位居全省园区前列。集约式发展还体现在产学研等平台的搭建上。“对产业持续发展来说,平台比补贴更重要。”吴晓东说。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新区引进中科院纳米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十余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马鞍山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理事长潘毅表示,2013年,新区与南京大学共建高新技术研究院,进驻MO源、高K新材料等12个项目团队,瑞声科技等企业也在其科研能力的吸引下落户。“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0个工作日”“没想到会这么快!从谈合作到注册成立公司,只花了3个小时,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0个工作日。”上海尊马汽车管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刚说,营商环境是他在众多园区中选中郑蒲港新区的关键原因之一。今年3月,上海尊马汽车管件股份有限公司在马鞍山的全资子公司项目开工建设,生产高端流体管。9月投产后,短短两个月产值就突破3000万元。走访中,像吴刚一样提及“郑蒲港速度”的企业家还有不少,行政服务效率提升了,企业获得感也增强了。“郑蒲港速度”得益于简政放权。据吴晓东介绍,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新区市级经济管理部门权限,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新区发展,凡市级对企业审批服务的,都能在新区办理。市自然资源、税务、建管、港口、交通等部门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所有证照都能在新区发放。为了提升服务效能,郑蒲港新区建立企业服务微信群,1-10月,累计解决企业困难诉求84件,促成要素对接项目57个,为企业争取上级资金2605万元,提供担保5165万元。
导读:最近三天(7月29日至31日),任正非接连去了四所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任正非此行依然金句连连,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说,希望大学像“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他在复旦大学说:未来我们拼什么,就是拼教育、拼人才;他在东南大学说:教授甘坐冷板凳,这就是中国的希望;他在南京大学说:希望大学像“灯塔”,点亮教育之路,不拘一格培养创新人才。最近几天,华为公司创始人、CEO任正非很忙,开启了一趟国内名校之旅。7月29日至31日,任正非带队到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参与任正非大学行的华为高管包括华为集团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董事、2012实验室总裁何庭波,华为2012实验室中央研究院总裁查钧,华为南京研究所所长郭坤,华为全球技术合作副总裁艾超等。在每所大学,任正非均与专家进行了座谈,讨论话题涉及校企深层合作,科研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高科技创新人才,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据公开资料介绍,华为与上述四所高校一直有科研合作,涉及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南京大学近年与华为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7家,其中专项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声学技术、超构材料、半导体显示等领域;复旦大学2019年9月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双方在新工科各领域开展科研人才生态合作。据上述四家高校的新闻稿披露,任正非此次拜访目的与华为培育和招揽人才相关。在与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宁生的会面中,任正非表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我们拼什么,就是拼教育、拼人才。”华为方面没有披露这次大学行的具体目的,也没有披露任正非一行还将到访哪些名校。有分析认为在任正非与各高校的沟通中,透露出两个重要信号:其一,上海将成为华为发展的重要战略之地;其二,华为正计划通过高校等挖掘、储备各业务领域人才,助力芯片自主、人工智能产业壮大等。“希望大学像‘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微信公众号信息:7月29日下午,任正非带队访问了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在交大闵行校区转化医学中心会见了任正非一行。任正非在交流时回顾了华为公司“相信技术”“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坚持搞研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华为重视产学研结合、快速产业化的举措,与专家学者就科技创新的前沿性、长期性、广泛性作深入交流。同时表示,华为非常重视与大学的合作,希望能助力大学的老师做深入的研究,与老师分享行业趋势、工业界需求以及世界级难题,并尽快让成果在社会上得到应用。任正非表示,当前科学技术发展非常之快,希望大学像“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希望华为与交大有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产业发展做出贡献;共同发现创新机遇,并尽快转化为真正的产业成果;双方合力为国家关键领域、世界技术领域关键问题的突破做出贡献。据悉,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公司有着广泛深厚的合作,双方自2009年就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2012年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9年再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校园信息化网络等领域多有合作。同时,华为已成为近几年交大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企业。“很高兴在复旦看到愿意坐冷板凳的人”据复旦大学官方微信消息,30日一早,任正非带着他的高管和专家团队,到访复旦大学邯郸校区。图 / 复旦大学官微尽管任正非2013年就荣获“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企业家,这却是他首次到访复旦大学。“我们带来客户现实的需求,你们带来科学的理想。现实和理想结合,就是执行的战略。”任正非在交流中金句频出:“你们做得很高,我们的应用很低。我们希望可以把工业化与你们的成果结合起来。”“很高兴在复旦看到愿意坐冷板凳的人。”文章介绍,任正非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他认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未来我们拼什么,就是拼教育、拼人才。”“欢迎大学老师来华为开短期讲座。我们的专家也可以到大学来讲讲课,提前告诉学生们从一楼到底是怎么爬到二楼的,而不仅仅是知道二楼长什么样。”在座谈交流会上,双方围绕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谋求校企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合作。2019年9月,复旦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在新工科各领域开展科研人才生态合作。“希望在二三十年后,中国能成为一个创新中心”7月31日上午,华为公司CEO任正非一行再访问了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校长张广军会见了任正非一行。图 / 东南大学官微据东南大学官微介绍,在两个半小时的交流环节中,任正非不时与在座的专家们交流互动,他把前沿科学比作“黑屋子”,把大学教授比作一颗颗珍珠。他希望大学都能成为灯塔,照亮大学生们的前行之路。教师努力去做火花,点亮孩子们的科研之路。任正非表示,要珍视每一个孩子,因为不知道哪个孩子会点燃世界的火花。他说,“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来到东南大学,发现这里有很多教授甘坐冷板凳,这就是中国的希望。中国5000年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耕读文化,所有家长都希望孩子读书。希望在二三十年之后,中国能成为一个创新中心。张广军校长提议,华为与东南大学未来在三个方面继续深化合作:一是进一步拓展前期合作基础,创新形式、搭建更深更宽领域的合作平台;二是加强人才的联合培养,努力造就更多一流领军人才;三是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加强校企双方的科研布局和联合攻关。据悉,东南大学与华为公司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近年来,校企双方不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东南大学2018年11月与华为举行深化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次年双方举行了“东南大学——华为无线通信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华为亦是近年东南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则是自2009年就与华为开展合作,2012年双方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于2019年再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目前,东南大学有大批校友在华为工作,他们的足迹遍及全球多个国家,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注入青春能量。大学像灯塔,点亮教育之路不拘一格培养创新人才7月31日下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CEO任正非带队访问了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在鼓楼校区知行楼会见了任正非一行。图 / 南京大学官微任正非表示,南京大学作为一所著名高等学府,积极面向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很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为国家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希望华为与南大有更深入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发现创新机遇,希望大学像“灯塔”,点亮教育之路,不拘一格培养创新人才。在知行楼一楼会议室,陆延青主持召开了专家座谈会,任正非一行与南京大学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郑有炓,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祝世宁等13位南京大学专家学者分别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以及领域内科技创新发展做科技成果分享与交流,双方围绕共同关心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随后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南京大学与华为深度战略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据悉,南京大学和华为是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之一。早在1993年,华为就在南大设立奖学金、奖教金;从1998年开始,双方连续举办5届“华为杯”南京大学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近年来,华为与南大互动合作更加频繁,双方共建校企联合实验室7家,其中专项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声学技术、超构材料、半导体显示等领域。2018年,华为在南大设立“紫金学者”人才基金,助力南大引进并培育信息与通讯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南大与华为多年情谊不断延续和深化,双方积极探索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华为2012实验室中央研究院总裁查钧,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副校长王志林等参加会见和座谈交流。华为南京研究所所长郭坤、华为公司全球技术合作副总裁艾超,华为海思战略与业务发展部、华为2012实验室规划部等部门负责人,南京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发展委员会、科学技术处等部门负责人,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院系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参加座谈交流。任正非高校三天行传递哪些信号?任正非此次三天高校行,可谓任正非鼠年以来首度最高调之行,此前未接受任何一家国内权威媒体专访。那么此次高校之行,任正非透露哪些信号?据e公司官微报道,主要有两个个信号:其一,上海乃华为重要战略之地从任正非此行四所学校地理位置来看,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均位于上海,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也位于上海附近的南京。据了解,早在多年前,华为便在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浦东新区就成立了华为上海研发中心,目前超过了10000名研发人员,在华为17个研发中心位居前列,重点研发5G和移动设备等。2019年1月,华为公司在上海青浦研发基地的地块揭牌,这里既是长三角的核心区,也是示范区,华为至少投资100亿元打造青浦研发中心,总用地面积近100公顷。根据青浦区政府发布的消息,2019年7月华为研发中心完成土地出让并已顺利开工建设。华为一期占地面积为94.7万平方米,办公区总占地面积达4000亩,是华为松山湖本部的2倍,将开展终端芯片、无线网络和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预计将导入3-4万名科技研发人才。目前,华为的人才招募工作已经启动,并在行业中引发反响,显而易见,华为大规模的人才招聘行动拉开大幕。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有名的科技和人才重镇,在世界城市中排名靠前,也是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龙头”,可谓发展“内循环经济”的引擎、“外循环经济”的桥头堡,是华为的重要战略之地。其二,挖人才?助力芯片自主、计算战略等从几所大学学科背景来看,任正非此行或有意铺路华为人工智能、计算战略、芯片自主等。据公开信息,上海交通大学在计算机领域有独特优势,知名机构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跻身世界大学计算机排名前4的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第20名)、北京大学(第32名)、浙江大学(第45名)和上海交通大学(第49名),特别是近年来交大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东南大学以科学名世,学校成立于1902年,有悠久的历史,该学校有5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其中前两个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复旦大学则为国内顶尖名校,在世界的知名度也是非常高。其中复旦大学数学、物理等都是该校的王牌专业,一般录取分数线非常高,学校拥有一个国家数学中心,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应来看,华为当前华为的计算战略、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自主芯片战略、华为云发展等都需要补齐大量数学、物理学相关人才。在当前华为“渡劫”的紧要关头,人才储备至关重要。如此看来,华为就是希望从人才这个源头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去年9月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首次发布整体计算战略,基于架构创新、投资全场景处理器族、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商业策略、构建开放生态进行布局。华为将在未来5年,继续投入15亿美元,使能全球合作伙伴开发应用及解决方案。华为在与高校的合作上一直非常积极,但目前的特殊时期,任正非的动作就充满深意了。早在2018年以前,华为就与国内外近300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国外的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等高校终止了与华为的合作。华为开始将产学研合作的重心逐渐转向国内各大高校,并与之逐步建立广泛产学研合作。2019年1月份,华为和长春理工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5月份,华为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5月30日,华为与重庆大学签署了关于瞄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协议,同时,与重庆邮电大学签署关于助推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人才能力提升的相关协议;2019年6月3日,华为和清华签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协议;2019年6月5日华为与河北工业大学签署了关于建设校园5G实验网络的协议,并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6月25日,上海理工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等。2019年7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华为在深圳华为基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7月,东南大学与华为公司举行了“东南大学——华为无线通信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2019年9月,复旦大学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在新工科各领域开展科研人才生态合作。所谓产学研即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与以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为技术供给方之间的合作,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碧桂园集团以产城融合为主导方向,在推动城市产业集聚、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带动城市能级提升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在传统地产、商业管理、城市开发、智能制造、职业教育等领域具备丰厚的技术积淀和运营经验。2018年,碧桂园集团进军机器人产业,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重点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与应用。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紧跟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以及碧桂园自身对人才的需求, 去年新开设了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专业,并将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融入现有各建筑类、管理类优势专业,实施原有专业的智能技术改造,旨在培养未来兼具智能技术应用能力的建筑类、管理类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需求。同时,去年11月,碧桂园集团携手清华大学等20多家校企组建“智能建造产教融合联盟”。联盟以机器人、智能制造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和高水平大学、中高职院校为主体,是具有跨界、融合、项目实体性质的校企联合体。产教联盟将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发挥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技术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培养智能建造及关联产业急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教育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全方位融合。目前,产教联盟已有碧桂园集团(含子公司)、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等近30家成员单位。碧桂园集团及其子公司分别与多家院校开展了合作项目。一方面,碧桂园希望借助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水平一流大学的力量,推动建筑机器人和智能建造产业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碧桂园也将发挥联盟内企业庞大产业资源的优势,深度参与联盟院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江苏区域作为集团内的一级区域,紧跟集团发展脚步,去年8月在扬州市江都区落地产教融合项目,率先落户创新智谷项目,设立碧桂园职业学校江都分校,打造国际级智能化应用领域职业技术人才培育高地;率先落户博智林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设立碧桂园江都博创智能化工厂,带动住宅产业智能化产业链发展,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高地。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增强校企合作,为企业输送高素质人才,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同年9月碧桂园江苏区域与南京大学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2月与南京财经大学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契机。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