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研三年花费二十多万,法硕到底还能贵到什么程度?全家福

读研三年花费二十多万,法硕到底还能贵到什么程度?

近日复旦大学在其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网站上公布了“学费调整和新增项目”的文档,法律专硕学位再次涨价!复旦大学法律专硕的学费从原本的3.3万元/年增长至4.2万元/年,而且复旦大学自2019年以来对于专硕学生并不提供校内宿舍。学制为三年的非法本法硕同学表示读完这个研究生至少要二十多万。法硕的学费是普遍都这么贵吗?其实包括复旦在内,小编所查询到的每年学费超过3万元的法学院只有三所。我们来看一下这几所最贵的法学院。01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首先毋庸置疑,目前在国内学费最贵的要属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STL)。这所位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区的法学院,是中国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一所融合全英文环境下的普通法Juris Doctor(J.D.)和中国法律硕士(J.M.)学位教育的法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和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均为4年,学费总额为24万元。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颁发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证书与北京大学的英文学位(J.D.)证明。STL是不出国门,能感受到的国际氛围最为浓厚的大陆法学院。就算在其脱产四年的学制以及每年六万的学费面前,坚定不移选择STL的学生数量仍然可以做到与日俱增。尽管STL还很年轻,迄今为之只有8个毕业班,但每一届毕业生的答卷都足以让人惊叹。2019届应届毕业生共有79名,就业率达到98.7%,选择进入律所的同学有四分之三起薪超过20000元,就连选择进入国企的同学也有四分之三起薪即超过15000元。同样,从这份STL正式对外公布的就业报告来看,毕业生们所选择的那些就业单位,无疑几乎都是行业中的翘楚。02复旦大学法学院在编者所查询的大量高校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学费价格排列第二的即是今年即将上涨至每年4.2万元的复旦大学法学院。虽然很多学生都在质疑,但复旦大学并没有解释学费上涨的原因。不过这种事情的官方原因,无非就是物价上涨,就像2019年复旦不再提供宿舍的原因是学校扩招、宿舍不够一样。复旦大学法学院在8月23号这一天同时发布了2020级和2021级法律硕士的奖学金方案,当然不可能完全覆盖学费,当然不可能完全覆盖所有学生,也当然不可能完全覆盖每个学期。学费上涨肯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招生,让有些同学望而却步,知道自己就算考得上也读不起。从大二就开始准备法硕考试的学妹小Y,在万般纠结和无奈后,默默地把从一年多以前就陪着她的那张写着“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的便利贴夹在了笔记本的最后一页。但是也有同学表示,虽然这个价格真的超出了一些普通家庭的承受限度,但并不会因为学费而让未来的法律人才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最后很大可能是复旦收获了一波家庭条件好成绩又好的研究生。复旦大学并非传统五院四系,这个学费到底值不值呢?这个问题真的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年4.2万的学费不仅买下的是毕业证和学位证的那两张纸,还有复旦所授予你的知识和素养,更重要的是进入复旦校友圈的那张门票。那可是复旦大学,在任何著名律所和体制机关都会有校友的复旦大学。就在8月30号软科公布的2019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排名其实很有意思,在国外局势和疫情尚不明朗的当下,复旦的深造率依然可以做到很高。其对国际综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力由此可见一斑了。但是在对法律硕士的培养上,纵使复旦可以提供大量出国交换和留学的机会,但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集中授课为主,学院所付出的成本是否真的对等于这么高额的学费还是有待商榷的。03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其实国内还有一所高校对于法律硕士学位的收费也很高,那便是3.5万/年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除了法律硕士,北外对于其他的应用型硕士的收费标准一样很高。作为国内外语类高校TOP1,北外对于语言技能的重视和培养让律所,尤其是外所的HR对北外的学生青睐有加,也正因如此其高额的学费容易被法学生所接受。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即便你没有学过任何的小语种,北外毕业生的这个标签也会成为你英语水平的证明:首先,北外对于研究生录取的英语单科分数线就比其他高校要高出很多;其次,在这两三年里中国法双语授课、英美法全英授课的熏陶下,法学生的英文水平绝对不会差。这种授课模式对于北外的教学队伍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过硬的教学水平,还要求一定的海外留学经历。而对于英美法和国际法的教学,北外则选择直接聘任外籍法学专业教师来完成。可纵使师资如此,北外法硕的报名火热程度在北京高校中却并不属于顶级的水平。虽然很大原因是北外并非五院四系和985高校,但这3.5万一年的学费或多或少也会成为很多同学犹豫的原因。04其他法学院其实这么贵的价格只是少数,除了这几所高校,其他大部分高校对于法硕的学费多集中在每年一万到两万五的区间。北京的高校普遍学费会稍贵一些,比如北京大学2.2万/年,中国人民大学2万/年。而江苏的高校不知是否是因政策要求,大部分高校都是1万/年,比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有些高校因为地理原因或是招生需求可能会在学费上做出一些让步,比如法律专硕和法学学硕同样8000元/年的兰州大学、深圳大学、郑州大学。还有些高校会在奖学金设置上对学费有所抵消,最为典型的要属有口皆碑、号称免费读研的武汉大学。05最后残酷却现实的话进一步而言,法学可能确实不太适合家庭负担特别大的同学,律师行业尤其如此。法律职业属于积累型职业,在入职前几年收入和回报很难成正比。而在这几年时间里,如果家里不能在经济上和情感上提供一定的支持和理解,反而需要孩子的尽早反哺,尚不经事的年轻人大概率会被迫放弃。专业硕士偏向于就业方向的培养,不同于学术硕士一般会选择清贫钻研几年甚至十几年,所以学费较高也算是师出有名。其实就算是最贵的北大国际法学院每年6万元的学费,还是有一部分家庭是可以支付得起的。而对于那些家庭条件不太允许的同学来说,他们要越过的门槛不止是逐年飞涨的分数线,还有那不断攀高的学费。想读法硕的同学,不仅仅是要考虑考研分数能不能过得了关,这几年的学费该从哪里来更是需要去慎重考虑的问题。— The End —PS:希望每个夜晚知律都能与你一同探索事物规律,相聚不走散,现在就做三件事1 在文章底部右下角,多多点击“在看”,让微信知道您认可我们2 转发对您有所裨益的文章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3 把我们的公众号设为“星标”,每天相伴您左右愿我们一同见证法治时代的日新月异!

生者

重磅!南京大学公布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意见

最新!南京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意见具体详情查看官网转发收藏

鸣佐

大类学子有话说|法学院:你,是传说中的“何以琛”吗?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法律,在国家管理与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期,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来自18级法学院的6位同学来谈谈他们眼中的“法学院”,诉说着他们与“法学院”的爱恨情仇。学院简介南京大学法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央大学法学院,下设政治学系、经济学系和法律系。建院以来,培养了大量品学兼优的高级专业人才,为中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法学院设有中德法学研究所、中国法律案例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一个法学本科专业、九个硕士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其中,经济法学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法学学科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本科阶段,法学院还设有“卓越法律人才国际班”,通过双语教学,重点培养涉外性法律人才;并设有宏志全球法律英才计划,激励法学院学子赴全球顶级法学院留学深造。专业设置本科:法学;硕士: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拥有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具有法律硕士培养资格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博士与博士后: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设有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法学院的“小蓝鲸”们,听听他们对于“法学院”有什么话要说吧。1、大一的大类培养对你有哪些帮助呢?阿凌:大类培养其实很有助于更广泛地了解多个专业,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刚参加完高考对各专业很多信息都是建立在身边父母长辈老师社会的描述,平台课的设置让四个院系的老师都可以给我们进行授课,让我们去站在新生的角度去进行较为系统的了解,知道每个专业大概得学习方向学习内容,是否和当初进大类想要学习的想法一致与否,是否真的喜欢自己想去的专业,这个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是否和自己的预期目标一致等等内容。Oct:最直接的帮助就是使我对其他专业也有了很多了解,也在当时一些课程的影响或老师的建议下阅读了很多别的专业的书籍,比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的内容;对于现在法学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更多是在理论法学方面)是有很大启发的。W:大类培养会让我形成对社会科学以及各个专业有初步的了解,从而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在后来的学习中也能够提供一些跨专业思考的角度。王同学:个人觉得是帮助我在学术兴趣和职业道路上有了更多的探索,比如我接触了社会学、政治学。日后进行了些交叉研究,培养了在法哲学、法社会学上的学术兴趣。但可能的问题是,相较于大类培养在横向上丰富的发展维度,纵向的领域专业程度有所不足。比如法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技术性知识。大一的部门法课程很多都被压缩到了大二大三。致使在实习、比赛等方面,相较于其他法学院的同学而言,功利地说会在职业发展上稍有滞后。对此的建议是,如果大一丰富课程的广度同时也能丰富深度就更好啦。2、你为什么会选择法学院?WXH:因为法学很有趣,而且我要投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阿凌:大概是因为自己从小看剧以及身边亲戚给自己的影响,对于所谓持着正义天平的法律专业有着莫名的情愫吧,对于这种有条有理、理性光辉又不乏人文关怀的学科真的是无法抗拒。Oct:从小的兴趣使然,也认为法科生和法律人自身带有一种社会使命感,这种强烈的欲望使我坚定地走过了大类这一年的学习依然选择了法学院。不愿透露姓名的18法学小姐姐:因为觉得自己不是很擅长过于理论性和抽象性的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法学相对来讲实用性要更强一点,就觉得可能更适合我一点。王同学:之前很喜欢看法哲学的书,各种公平正义良善理想主义的探讨,虽然上了法学院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此外,美剧也看多了,总觉得西装革履、意气风发的律师比一个蓬头垢面、敲代码的程序员好很多,于是作为理科生选了法学。3、你们都会上什么课程呢?有没有什么很有趣的课程呢?阿凌:民法刑法法理这种基本的课程,以及各种民商法诉讼法等等,有趣的课程——个人很喜欢与刑法相关的所有课程hhh(上课真的很有意思)民法类法理什么的老师也都很有意思dei!Oct:主要是各个部门法、法理论、法制史,最主要的是各个部门法(因为很多)。个人最喜欢的是刑法总论一和刑法分论,可能是因为课程老师都比较幽默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刑法案例都比较有意思,所以非常喜欢这两堂课。而且可能是因为我们国家刑法渊源深远,刑法典规定也比较早,所以刑法体系相对清楚。另外是公司法,非常喜欢这门课,条理清晰联系实际。以及法理学一和二、法律社会学,有些部分刚开始听觉得很枯燥,但周安平老师的课总是能让人回味无穷。不愿透露姓名的18法学小姐姐:各种法学课程,民法刑法宪法国际公法之类的。单峰老师讲的外国法制史比较有趣吧,虽然他现在目前讲的都是法理……W:既有基于法解释的部门法课程,也有像法理学这样的比较抽象的课程,还包括法律文书写作这一类技能课程。我觉得相对而言刑法课比较有趣,因为遇到的案例都很生动。4、你们专业平时压力大吗?你参加过什么有意思的课外活动吗?WXH:大到掉发。课外活动我感觉挺少的,基本上都是社团聚餐或者周末自己出去玩耍,以及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阿凌:平时压力不算很大(当然期末火葬场是真的),课外活动类似普法类活动志愿活动班级团活以及和舍友朋友们出去造作~Oct:看个人,如果只是水水,一学期很快就会过去。不过如果想要更加精深地学习,法学有太多可以去琢磨钻研的地方,需要学习和努力的还有很多。大一时去参观律所,是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当时合伙人律师和我们聊了很久,回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那位律师对我所提出问题的回答使我记忆犹新。那次经历也算是比较早地去看一看是否自己能够适应那样的环境的一个机遇和窗口叭。另外就是两次的校友回访活动,听了很多优秀且成功的学长学姐的故事,也让还在学校的学弟学妹了解到了不同的法律职业和生活方式。W:不仅专业课多,还有法考的压力,头秃专业无误(x)课外活动还是很丰富的,学术讲座、读书会特别多,每学期都会有一些模拟法庭比赛,另外我参加过的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活动就很有意义。5、对想进入法学院学习的学弟学妹或者是有什么建议或要分享的吗?WXH:有,早睡早起,保护好头发,养生性学习,千万好好学社科导论和研究方法导论,不然绩点会爬都爬不起来。阿凌:建议没别的:从大一第一学期就好好学习,不要因为刚脱离了高中就放飞自我(老学姐血泪的教训),努力提高绩点打好法学基础,民总刑总法理好好学习!Oct:大一尽可能地多读书,总之多多涉猎是没有坏处的。我个人觉得,法学是一个看起来花团锦簇精英阶层的学科,事实上它很需要愿意埋下头来做学问的人用一生来对它进行钻研。不要被律政剧和“何以琛”蒙蔽,多多了解法学专业。W:法学院不背法条的(x)真正进入这个专业学习就会感受到大部分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思维方式,而不是死记硬背,法学枯燥艰深的表面下有更广阔的世界。法学和法学院不会让你失望的XD王同学: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一定预期,例如:a)我喜欢法么?什么法(法理学、民法、刑法)?b)我还喜欢什么?c)我以后做什么?(律师、法官、学者、金融、政治、公共政策等)i.我是否适合我的职业?很多大一学生一个想法是红圈所律师,非诉讼律师。光鲜亮丽能赚钱。但在金杜的非诉组实习后,项目的高压、加班、繁琐的工作(非诉的特点之一),可能真的会让你产生怀疑ii.这肯定一时想不明白,所以要多和学长学姐交流,多尝试新的课程、活动、研究项目(大学生创新)等等南京大学法学院,等你,来一起实现梦想。点击图片可查看南京大学法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采访 | 陈悦文编 | 朱虹颖美编 | 陈澜萱

汤曰

国内一流法学院,其中典型的非985的五所学校盘点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法,用法律捍卫正义,不为私情放下原则,哪怕付出宝贵的生命。2020年1月12日在湖南省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人民法官周春梅,周法官用生命捍卫了正义,诠释作为人民法官,职责所在之处重于生命,正义高于一切的法制社会主义精神。正因有这样的人民法官,我们才能有这安稳的家园。作为后来者,有志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人,在高考或者考研时,应该如何择校才能最有效的达成志向呢?首先当然是需要学法学,那我们讲下国内一流法学院,其中典型的高校便是“五院四系”9所高校,分别是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法学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系、武汉大学法学系、吉林大学法学系。北大、人大、武大、吉林大学为国内顶尖985院校,我们就不过多介绍,本文盘点一下其余以法学为主要特色的非985的五所学校。中国政法大学始建于1952年,坐落于北京市,前身为“北京政法学院”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成立中国政法大学,同年该校成立研究生院,全国第一批法律史、经济法、诉讼法专业博士点,全国第一个设立比较法、人权法博士点。在研究生、博士生培养规模上,为例全国第一,本科保送读研率高。截至目前为社会各界培养了上万名优秀毕业生,且大多就业于国家公安、检察、审判、司法行政以及政法机关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类毕业生虽然没有经济金融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广,然而其就业质量,大多远高于经济金融类毕业生。华东政法大学,前身为“华东政法学院”国内第一批高等政法学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华东政法大学,学校各类师生21000余名,法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前五,华东政法大学历来非常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学校设有专门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流向主要为公、检、法等政法单位,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高校、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也是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除了被称为“五院四系”之一,还是“五财一贸”的重点财经大学,在校生学习氛围优异,历年国家司法考试,该校考试都有不俗成绩,更有整体班级一次性以60%以上通过率考过司法考试的佳绩,法学类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历史共有十七届之久,校友资源雄厚。该校毕业生选择企业作为就业单位毕业生较多,另外公、检、法机关以及事业单位也是毕业生流入大户。西南政法大学,成立于1950年,是我国最早的政法类高校,前身是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法学类一级学科实力排名前五,该校研究生教育,法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建校70年以来为国育才十余万,是全国培养法学类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多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领导毕业于该校,可见该校专业实力之强势,每年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单位。强势学科就业质量不输“985”院校。西北政法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其原名为西北政法学院,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并入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由此便成立西安政法学院,成为国家按大区布局在西北地区高级政法类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西北政法大学是一所直属陕西省领导的高校,该校法学类毕业生每年相当一部分人数进入党政机关单位,法院、检察院、以及部分国企事业单位,高考分数相当不高,考研也非常推荐。为“五院四系”中相当容易考的院校。多名校友担任我国省级人民法院、检察院主要领导。明航说教育,分享更多教育知识,期待您的点赞关注哦。除了“五院四系”您还知道哪些地区性强势法学院呢?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兰花指

高校解析:南京大学2020年推免数据分析

2020届的保研大幕已经落下,距离明年的保研备战还有四个月左右,各位有志于保研的同学准备好了吗?在这关键的准备期中,保研派将为你提供最贴心的数据分析。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院校偏好?生源学校?专业差异?硕博占比?小助手将为你一一解读。南京大学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目前,我校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拟录取名单(含直博和硕士)进行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如对拟录取名单有异议,请于公示期间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联系南京大学各学院推免情况汇总南京大学2020年34个学院/系/研究所/研究中心共录取推免生525人,其中录取推免生人数最高的三个学院分别是商学院(152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30人)和软件学院(113人),录取人数最多的专业是软件学院的电子信息专业,共100人。我们也可以从热门学院看出未来经济的走向趋势。下图为各学院推免生人数。在这525人中,直博生仅有8个,占比1.5%。可以看出南京大学对博士的要求极高,文学院有两名直博生,商学院有五名直博生,社会学院有一名。南京大学的直播生专业都为文科专业,实际情况不同于大多数人认知中的“理科直博生较多”的观点,这与南京大学的文科实力较强有关。南京大学推免生来源分析南京大学推免生占比最大的是本校生(197人),其次是南京师范大学(22人),可见地域关系和校际关系的重要性。此外,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等985高校也是南京大学的重要生源地。排名前九的学校如下图:录取人数排名10-20的生源院校主要有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四川大学等,除西南政法大学(政法类专业优势院校)为非985、211外,其余均为985、211,但西南政法大学的6位推免生均进入法学院学习,可见学校优势专业对于推免成功率的影响。下图为南京大学2020年推免生本科生来源统计数据。如上图,从地理位置上看,南京大学推免生来源广泛,涵盖全国各个地区高校。有东部院校(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南部院校(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地区院校(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西南地区院校(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地区(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等)、中部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除本校生源和南京本地生源占比较大外,其余生源学校分布较为均匀。从学院角度看,商学院和法学院录取本校生较多,其余学院外校生源与本校生源相差不大。商学院推免生中有60位为南京大学本校生,占比约40%,其余学校生源较为分散。法学院有29名南京大学本校生,占比约30%,但其中只有两名法律(非法学)专业的本校生,可见南京大学的法律(非法学)专业对于推免生生源学校要求相对宽松,生源学校分布广泛。其余专业生源地更加分散,多数为985、211、双一流高校,双非院校录取人数集中在1-3名范围内。

地中海

法学专业最好的10所大学,毕业几乎都是铁饭碗

10年前最火的专业是机械类专业,最近几年最火的专业是计算机类专业。然而,这些专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火热后都有越冷的态势。即使当下仍然较热的计算机专业,也已经没有了当年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大批的普通本科及以下的同学找工作普遍也不是十分理想。经过几轮这样的专业热到冷的过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专业”,比如医学和法学专业,甚至于物理学。这些专业没有大火,也从来没有预冷过。人才需求比较稳定,工作性质也比较稳定。几乎都可以说是铁饭碗。在前几天的文章,大学生励志网写过医学专业。今天就来认识一下法学专业最好的10所大学。北京大学毫无疑问,北京大学在法学专业排在第一当之无愧。其法学院的前身是北大之前的法律系,是我国最早设置法律专业的院校,也是实力最强的院校。为我国的法律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的法学专业人才。走出去的知名校友比比皆是。其法学院的多个专业都是A+学科。大师云集,人才济济。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的法学专业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经济学和法学类专业更是其王牌专业。在国内的高校中,法学专业敢跟北大叫板的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在法律界有着极高的地位。是国家立法、行政法规和司法建设的智库。是国家宪法的修订的主要参与者。此外,人大的法学专业非常的完善,从本科到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层级完善,师资完善,学科完善。其法学专业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不输于清北的录取线。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中,北大和人大堪称第一梯队。下面的这些都可以算是第二梯队,实力不凡,但与北大和人大依然有非常大的差距。武汉大学就是其中之一。提到武汉大学,给我们的印象除了它的樱花之外,还有它的历史和规模。巨大的办学规模是他的特点,但是,武汉大学的法学专业却一直秉承精英教育的理念,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很高。历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非常的好。在武大法学专业,还有毕业生派遣一说,就是说,在毕业时你可以选择自主择业也可以选择学校派遣。类似于包分配,根本不用担心就业稳定。吉林大学吉林大学是一所非常大的大学,学科最全,在校学生最多。而且还是一所颇有实力的985高校。其机械类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最赚钱的专业。但是,吉大真正学科实力较强的是化学和法学专业。“1966年至1976年”文革期间,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是最早具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大学之一。有东北地区唯一的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氛围浓厚,毕业前景极好。其毕业生几乎占居了东北政法口主要岗位的半壁江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最好的政法类专科大学,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组建而成。汇聚了政法专业大批的大是和人才。法学专业更是其主要特色,学校规模不大,专业不多,但在政法类专业中,全部都出类拔萃。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和中国人民大学并列第一。A+学科。北京大学的法学专业仅被评为A级学科。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可谓的集合了西南西区所有的优秀大学的法律专业组建而成。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如吉林大学至于东北地区一样,西南政法大学为西南地区政法系统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不仅仅是西南政法大学,还有实力略强的华东政法大学,和实力略弱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都是一个区域法学人才的主要来源。并且在政法类岗位有着非常好的传承。除了上面的全国性法学名校和区域法学专业名校外。一些实力较强的综合性大学的法学专业也都不弱,比如清华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

瑞穗

这三所高校虽然不是985/211,却位列法律专业顶尖“五院四系”!

对于有志报考法学专业的考生而言,在了解法学专业的优势院校时,必然会听说“五院四系”。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五院四系”是新中国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学的法律系的简称,这几所高校的法律学科在中国法学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对中国法制发展与法治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一直以来,“五院四系”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政法学界遍布它们的校友。“五院”是指: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些院校都只是以“政法学院”命名,但“五院”发展到今天,变成了如今多科性的政法类大学 。“四系”是:北京大学法律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吉林大学法律系、武汉大学法律系,现在均已改为法学院,成为所在大学的“重量级”学院。“五院”中,中国政法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211”高校,其他3校虽然不是211,却在业内享有211待遇。这些学校的法律专业毕业生都十分受到认可。“五院四系”从来都是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9校在法学学科表现都相当不错。人大和中国政法评估等级为A+,并列全国第一;北大、华东政法、武大、西南政法评估等级为A;吉大、中南财大评估等级为A-。除了西北政法大学没有得A外,其他8所高校全部处于法学的A类领域。下面,我们来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五院四系”: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位于北京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1960年成为国家确定的全国重点高校。作为中国法律界的顶尖学府,该校汇集了法学领域的优秀资源,在学术界、实务界都有许多知名校友,其地位毋庸置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位于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兼有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重点大学。该校由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该校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3个基地,即“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基地”。作为一所独具优势的特色型高校,也是我国法律领域的翘楚。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位于上海市,是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高校;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原名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该校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三轮(2012年)、第四轮(2016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均位列全国前五。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学校获评A级。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位于重庆市,是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学校以法学为主,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当时的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贵州大学法律系、云南大学法律系,正式成立西南政法学院。1958年,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并入学校。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法学入选 A 类学科,这也是重庆地区唯一进入A类的学科。西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坐落于陕西省会西安,由中央与陕西省共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是一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大学。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法学传统“五院四系”成员、“立格联盟”创始成员、长安联盟成员、西北地区法学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源于中国共产党1937年创办的陕北公学和1941年的延安大学;1958年,西北大学法律系并入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成立西安政法学院;1963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学院;2000年划转陕西省;2006年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该校入选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法学传统“五院四系”成员、“立格联盟”创始成员、长安联盟成员、西北地区法学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吉林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位于吉林长春,建院于194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其办学历史则始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声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奋斗,吉林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法学院之一,现任院长由何志鹏教授担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位于湖北武汉,其法学学科源远流长,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成员。武大法学学科最早可追溯到1908年创办的湖北法政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为湖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武昌中山大学成立,1928年改组成立国立武汉大学,法学院都是其中的重要院系。经过数十年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法学院已成为中国法学教育与研究的一方重镇。二十世纪两次著名的国内外审判,该院均有著名学者参与其间,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维护正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二战胜利后,时任武汉大学法律系系主任的梅汝璈教授作为法官出席东京军事法庭,义正辞严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八十年代初期,当时的法律系副系主任马克昌教授作为辩护人参加了对“四人帮”的庄严审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成立于195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创立的第一所正规、新型的高等法学教育机构,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工作母机”和“法学家、法律家的摇篮”,是中国著名的“五院四系”之一。建院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个行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优秀法律人才。作为国家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智库,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老中青三代学者参加了新中国宪法等重要法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重要法律的起草、修订工作,为共和国的法治和法学教育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为法学研究的振兴和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教育部2004、2009、2012、2017年四次正式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全国法学学科中均排名第一,并开始跻身于世界一流法学院行列。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成立于1999年6月26日,其前身为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法律学科发轫于1904年,在中国现代法学教育中历史最为悠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法学院取得了飞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推进国家法治建设等方面,始终走在全国法学院校的前列。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拥有经济法学、法理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作为拥有国家法学一级重点学科的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在国际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知识产权法学等诸多法学二级学科都有很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凭借梯队合理的法学精英师资团队,北京大学法学院在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创建世界一流法学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大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在北大法学院悠久法学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法学院的所有大学生能够接受高水平的、系统的法学教育。(我是新高考研究者叶骏翔,百加教育创始人,关注新高考、高校综合评价以及高中生生涯规划。随时欢迎交流。请加微信jiaztt,添加请备注姓名、年级。)作者:叶骏翔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人之教

南大学长的肺腑之言:研究生毕业后才明白的8件事!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届毕业生小陈:1、不要误以为研究生三年时间很长,时间比本科过得快多了。别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时就差了一年,但在实际体验上,研究生的时间过得极快,快到你都没机会和本科一样荒废人生。研一玩耍上课,研二实习、看书、做课题,研三考博、求职、做毕设……说好的三年时间,可能也就只有研一的第一学期是真正属于你的。所以,既然百般辛苦考上了研究生,请务必珍惜时间。2、不要误以为考上了研究生就高人一等。你通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顺利上岸了理想的院校,可喜可贺。不过,这只是你漫漫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罢了。它只不过是你过去一年认真奋斗的成果的见证,至于能不能改变命运,看的还是你接下来几年的付出。短暂的“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借此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验,甚至可以自己开考研复试辅导班来教导他人……但这只是短暂的,眼光要向前看,不要因此耽误了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务必戒骄戒躁。3、少参加社团活动,多醉心学术研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结交天下豪杰,那是大学生的生活。你可能会因为大学期间没有融入这些团体而感到遗憾,因此渴望在研究生期间得到满足。然而,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研究生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在校期间的科研任务、按时毕业,而这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不要主次颠倒,请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在正轨上。4、抓住入党的机会。本科生没有机会入党的,恭喜你,又多了三年机会来争取入党名额。千万别想着工作以后再入党,工作以后的入党机会比学校少得多的多的多,除了政府机关以外的所有单位都有大把的人排着队等待入党,发展对象的选拔也没有在校期间那么透明……有的小朋友觉得入党没有啥用,还得交党费。不过,等当你真正走到工作岗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5、再好的学校,你的同学也只是“普通人”。有不少从二本、三本考到985/211的小伙伴们,会认为自己研究生同学将会比本科期间的同学“高尚”不少,因此对身边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会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当你进来后,你会发现即使top5毕业的学生也并非圣人圣母。他们也会抽烟喝酒吹牛逼,他们也会在寝室开黑打游戏,他们甚至也会宿舍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所以,请你务必要心胸开广,以“普通人”的标准来看待身边的同学。6、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要以为自己选到了一个学术圈大牛做导师,自己就能平步青云了(当然,也不是没这个可能)。只不过,越是有影响力的大牛导师,他们能与你沟通的时间就越有限。大牛导师的忙是你无法想象的:开会、调研、上课、做研究……有的导师甚至因为是国外的兼职教授而常年不在国内,你一年可能也就只能见到导师几面。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能给你的只是方向性的建议,但是具体的工作和困难都只能靠自己来推进和攻克。不要把什么都寄托于你的导师,也不要把自己的堕落归结于导师的不关心。你已经成年了,该靠自己了。7、不要误以为研究生像本科一样只要好好上课即可。研究生研究生,有研究才叫研究生。本科生更多的是基础性、通识性教学,学习庞杂而不深入。研究生则要找到一个细枝,然后在这个细枝上精耕细作,才能结出盛果。所以,你除了好好听课、认真看书以外,务必对本专业、本方向展开扎实长久的研究,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最新理论成果,最专业的学术著作,都要研究,不是涉猎。8、“逃避式读博”不可取。虽然不提倡逃避式考研,但是每年类似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并不在少数。毕竟“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不管逃不逃避,但凡能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最终都不至于太狼狈。但是读博就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了,必须严肃对待。倘若在研究生三年依旧没有培养出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以及自己的研究方法论的话,千万不要因为逃避就业而选择继续读博,考博一时爽,毕业火葬场。更多考研资讯,欢迎『关注』鼬老师~

立乎北极

法律专业“最值得”报考的大学,“法大”依然位居榜首!快来看

法学专业培训系统掌握法律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机关和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法院机关、仲裁机关和法律服务机关,能够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对想从事政治的群众来说是个好选择,,当然好律师的收入也很高。中国政治法大学的简称是“法大”,位于中国北京市,法学专业特色和优势,是兼具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等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1计划”和“111计划”(大学学科创新计划)以大学建设为重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直属国家教育部,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简称“西政”,西南政法大学位于中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央直辖市重庆,是新中国第一个设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重点大学,是全国第一个优秀的法律人才教育基地是教育部和重庆市民政府共同建设大学,学校以法学为主,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哲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被称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合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位于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设立的高等政法学院,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地震旦大学等9所大学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的旧址设立了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被上海社会科学院合并,1963年计划再次建设,第二年招收了学生,1966年中止招生,1972年取消,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是以法学专业为中心,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的多科大学。西北政治法大学,西北政治法大学简称“西法大”,位于世界历史性城市古都西安,由中央和陕西省建设,是新中国第一个设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拥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法学特色鲜明,有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个领域,多科大学相互支持、协调发展,被选为第一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是法学传统“五院四系”成员、“立格联盟”创始成员、长安联盟成员、西北地区法学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以上就是法律专业“最值得”报考的大学,“法大”依然位居榜首,快来看。

盗墓女

南京大学被选为研究生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7月,南京大学入选教育部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这是对南京大学近年来不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学校今后工作的新要求。 南京大学(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本文总结南京大学自2013年以来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探索并形成的“四三三”博士生培养新模式、相应的操作机制和举措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以期为国内兄弟高校深化博士生教育改革、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参考和借鉴。一、改革命题和背景正如著名教育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任校长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在其著作《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中写到的:大学像其他人类社会组织一样,处在特定时代总的社会结构之中而不是在外。我们认为:中国大学的发展不仅是立足于本土,还要有立足于世界的视野。在这样一个前提和基础上,中国一流大学的发展自然而然会面临一些基本命题,如: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模式探索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中国大学发展之道,等等。大学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既要服务所处环境的发展需求,即“科教兴国”,也要依托所在的发展环境,即“国兴科教”,两者是互相补充的。 十八大以来,转型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基于对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讲话精神的理解,我们认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属性和特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流大学发展之道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一流大学发展之道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流大学发展之道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一流大学发展之道多重社会责任下的一流大学发展之道企业非创新主体下一流大学发展之道,等等。这一系列特征决定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方式跟西方高校有着显著差异,需要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举措。那么,中国大学如何找到一个系统性破茧而出的办法,从而走出一条可操作的道路?一方面要坚持自主性另一方面就是要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转型,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关键点上转型升级。其中,在人才培养上,就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的中坚力量。推进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需要。刘延东同志在近四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上均强调我国研究生教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培养质量。刘延东指出: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质量的重点和难点。要推动改革创新,清除“痛点”、打通“堵点”,没有健全的质量保障和监督体系,没有严格的执行,提高质量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任务可凝练成12个字:模式改革、提高质量、从严要求。二、南京大学的目标和挑战鉴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大背景,南京大学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可见”的人才培养架构。学校秉承“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风格,着力内涵发展、彰显南大特色”的发展理念,积极转型、创新模式、完善机制、突出绩效,确立了以下改革思路: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在已有博士生培养平台和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面向博士生培养全过程的新模式和新机制,促进新时期博士生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2013年,南京大学面向全校推行博士生教育改革。此次改革是在文、理、工、医30个院系共4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进行,涉及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千人在内的1000多名博士生导师以及5200多名在校博士生。同时,这次改革也是在需要体现学校统一的模式观、院系具体落实的特色化、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以及学校资源相对有限等约束条件下进行的改革。总体来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就是要在上述约束条件下实现改革的高标准和真实效,以达到最优化目标,即:优化的生源优化的培养过程优化的结果良好的、可操作的动力机制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南京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则面临着3个方面的挑战:1. 体系性难题如何凝练博士生培养全过程的系统性特点和关键要素,使“顶层设计”为建立博士生培养新模式与质量保障监督体系奠定统一的构架及实践基础?如何在学校整体改革模式下实现各院系、学科的个性化实施?如何体现南京大学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互动,从而避免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孤岛式”推进?2. 节点难题具体来说就是:如何设计切实可行且有效的淘汰机制,从而精准发力并严格执行力度和相关举措,在所有院系和学科实施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原创交叉怎么设计,进而支持和激励博士生开展高水平、原创性的科研探索;以人为本怎么设计,以充分考虑博士生、导师的利益和诉求,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3. 运行机制难题如何建立校(院系)的协同与操作机制,确保统一的培养模式改革与质量保障监督体系能够在全校实现院系、学科的个性化落地;如何理顺教育资源的统筹分配机制并发挥其杠杆作用;如何提高博士生教育改革的规模化成效,从而保证整个博士生教育改革的规模化推进落到实处。以上三个方面是南京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需要直视和首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改革的成败。具体措施与创新围绕上述三个方面难题,南京大学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逐一清除和打通改革过程的“难点”和“痛点”,摸索出一整套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四三三”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第一,针对模式设计难题,学校顶层谋划,设计了“四三三”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见图1),为全校面向全过程的博士生培养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性框架和指导。“四三三”培养模式具体是指:博士生培养过程分为预选、硕士、博士、弹性延长等四个阶段,实施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的三种奖助激励,落实招生入口优化、过程严格把关、毕业出口弹性设计的三个环节质量控制,完善制度设计、机制运转、措施落实的质量保障与监督体系。 图1 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培养模式 第二,针对个性化实施难题,通过采取“利益机制+推动机制”互动的操作方式,实现了全校所有院系个性化方案的落地。2013年,学校在前期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改革指导文件,院系则结合学科发展和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等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自愿参加改革的院系,由学校统一组织专家评审和论证,成熟一个实施一个,避免了以往“统一布置”后的“执行走样”。同时,只有参加改革的院系才可以分享改革后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即所属学科、学生都可以享受改革中的资源再分配以及奖助激励等。2013年改革启动后,首批就有24个院系参与改革、制定相应方案并实施;2014年,余下的6个院系(含学科、院系调整新成立的院系)也全部参加了博士生教育改革。第三,针对体系互动难题设计了南京大学本、硕、博培养一体化架构。构建了从本科生培养(“三三制”)到硕士生培养(“二三三”硕士生教育改革)再到博士生培养(“四三三”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风格一致、上下贯通、有机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提供南京大学学生最好的、系统化的教育和培养,既体现了高校回归人才培养本源的初衷,也避免了单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孤岛式”推进。第四,针对淘汰机制难题制定了特色化的严格考核与分流退出机制,为提升博士生的学习主动性提供了关键支撑。学校规定所有博士生在入学一年后都必须参加本年级的第一次博士资格考核,如确因特殊原因无法参加的可作暂缓通过处理。博士生在入学六年内(南京大学博士生最长学制8年),最多可参加3次资格考核,如未能通过资格考核,学校将视其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准予肄业。每次资格考核各院系均必须有不低于15%的学生暂缓通过,而优秀率则不得高于15%。暂缓通过的博士生根据学习安排,可加入到后面任何一个年级的博士生中进行资格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博士生才可以进行论文开题及后续学位论文的撰写。第五,针对原创交叉难题,培养过程中设立了博士生跨学科科研创新项目,弹性延长阶段则推出了优秀博士生能力提升计划,致力于提升博士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学校在“985工程”二期建设就设立了博士生跨学科科研创新项目,旨在加强博士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博士生积极参加对科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或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创新研究,鼓励自由探索,重点支持研究生跨一级学科联合申请创新项目。优秀博士研究生能力提升计划则是在2012年正式启动的,针对已经达到或超过毕业条件而又自愿在校继续开展学术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予以各方面的支持。此举意在激励优秀学生潜心研究,为获得更具有挑战性、质量更高的学术成果创造条件,更加突出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第六,针对以人为本难题,建立了常态化的博士生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与相应的“暂缓通过”博士生的帮扶机制。学校定期召开博士生、博士生导师、院系分管领导座谈会,根据师生建议并结合博士资格考核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考核方案。各院系在资格考核方案中进一步规范考核流程,明确针对“暂缓通过”博士生的具体帮扶措施。同时,学校每年开展面向全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现状问卷调查,及时掌握改革过程中博士生群体的科研、生活现状及关注的问题,较为客观地掌握博士生对改革后的资格考核及奖助政策的反应,从而保证改革对博士生的压力控制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这一系列难题的突破,解决了当前国内高校博士生教育改革中普遍存在的“关键环节难贯通、培养模式难融合、规模化实施难推进”等顽症,形成了一套面向培养全过程的“四三三”博士生教育改革模式,通过理顺博士生教育质量标准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打通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堵点”,实现了培养模式与机制创新:将全过程培养的教育理念落实为人才全面成长的教育实效;关键环节和机制的创新:贯通完善了入口优化、过程把关、出口弹性的全链条式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运行机制(见图2);规模化实施与管理创新:构建形成了基于资源统筹、弹性分配原则的校院改革互动新机制(见图3)。图2 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培养模式 图3 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培养模式实施成效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4年多来,围绕质量核心环节,强化内涵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第一,严格的中期考核和分流退出机制在全校真正落地通过对博士生保持适当的压力,并把压力转变成动力,博士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南京大学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图4 2014-2016年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执行情况资格考核的核心就是严格控制质量关。相应的,增加压力的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帮扶和利益诉求机制体现了高度的人文关怀,进而达到博士生资格考核的真正目的:不是“淘汰”,而是“促优”。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博士生在参加第一次资格考核时结果是“暂缓通过”,而参加第二次考核时其结果已提升为“优秀”。第二,以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为契机,深化和促进了博士生导师制度改革博士生导师的工作动力与分类指导的自觉性得到明显提升,切实将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首先,通过“四三三”培养模式改革,南京大学的博士生可细分为五类:即未过关的学生、合格的学生、优秀的学生、拔尖的学生和弹性的学生等。导师最清楚所指导的博士生中谁最优秀、谁存在问题,“四三三”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导师对博士生进行分类指导,提高投入的针对性; 其次,导师指导博士生的频次和时间均有明显的增加。学校组织的问卷调查显示,导师在课题科研和实践项目中的指导比例由2015年的60%提高到2016年的71.4%;再次,学校适时对博导评聘制度加以改革,不再关注博导本身的头衔,而是关注其基本资格、岗位资格、招生能力和培养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更好地与博士生教育改革配合起来,推动博士生导师将更多的时间与注意力投入到招收优秀学生与培养高质量学生上,投入到提升自身的指导水平与科研活力上。第三,全面、有效地提升了南京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首先,博士生的原始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博士生在学科群一流期刊发表论文由2010年的10篇增加到2015年的65篇;又如天文与空间技术学院博士生周平在国内率先发现了第一颗磁星,实现了我国脉冲星研究领域零的突破。其次,博士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如2016年软件学院多位博士生在软件工程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FSE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位列当年度全球高校第一。又如有数十位博士生在历年的云计算应用大赛、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数据挖掘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国内外大赛上获得冠军或者特等奖。再次,有力地支撑了学校“双一流”建设。南京大学自然指数(Nature Index,NI)排行从2013年全球43位上升到2017年全球12位;2016年,南京大学ESI排名中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1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以2014~2016年物理学院、天文与空间技术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等三个学院的博士生发表的学科顶级论文数为例,博士生高质量的科研产出为南京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图5 2014~2016年南京大学部分院系博体会与思考南京大学“四三三”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在学校创新体系战略下落实高校人才培养本源的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深入、不断完善、内涵提升的改革。简单地说,通过此次改革,南京大学给予了在校博士生选择性发展的路径和差异性起步的平台。学校通过对博士生的特色化培养,促进了博士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实现了统一改革模式观下博士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多样性成功。当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是在实践中经过长期不断的循环演进和调整。南京大学在前期博士生教育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四三三”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今后一段时期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改革主线,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以分流淘汰、科教融合、课程改革为改革重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在改革深入推进中,我们将更加注重招生选拔、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国际合作、导师队伍、投入资助等环节在“四三三”博士生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在宏观层面将进一步夯实两个基础: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多元质量评价机制,和基于综合资源配置的校、院系、学科良性互动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完善博士生培养模式,使得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在提升动力(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提升质量(核心素养、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和支撑发展(个人发展、学科发展、学校发展)上更上一个新台阶。国际上公认的大学发展模式有德国模式(如洪堡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美国模式(如19世纪起哈佛、耶鲁等高校创新性地开拓了研究生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处于转型发展中的中国大学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深入探索和创新,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进而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高校实际、体现中国大学发展特色的“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