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田欣怡:从高职生到南华大学研究生的逆袭仁者居之

田欣怡:从高职生到南华大学研究生的逆袭

随着一年考研季的悄然结束,她,成功考上南华大学研究生。2017级护理高职四班的田欣怡,是桂林医学院应届高职毕业生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第一人!她,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田欣怡,以毅力和信念与时间赛跑,顺利修完所有自考本科课程,打破应届高职毕业生不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规定,而利用自考本科证明报考南华大学研究生。没有一项成功,是简单的;也没有一项努力,是多余的。萤火之光,虽不及日月之辉。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现在,让我们跟随田欣怡的述说,感受她的萤火之光,亦可耀眼!个人简介姓名:田欣怡专业班级:17高护4班毕业去向:南华大学拟录取硕士研究生曾任职位:班长、文娱委员所获荣誉:2017年优秀义务兵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2018年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三届健美操大赛三等奖2018年桂林医学院校田径运动会“女子10*50米”第四名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优秀学生干部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优秀共青团员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社会工作积极分子2019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生护理技能比赛三等奖2020年桂林医学院优秀毕业生回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名军人都有自己的入伍初心,也许是对军营纯粹的热爱,或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立志在军营干出个模样,更或是报国的理想。大学生和军人,有同样的家国情怀,同样承载着整个民族的信任与重托。如果说大学生不应只顾谋求个人发展,而对于一名军人,就更不应虚度时光,贪图安逸。初心的实现,就是不论在校读书还是参军入伍,或是将来走向社会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应加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少消遣多磨炼,少安逸多忧患,少颓废多实干,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结合起来,做一个真正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这便是我的入伍初心。那一年,我选择保留学籍,参军入伍。有同学问我“大学生当兵一定好处很多吧?”实际上,对我而言,比起两年宝贵的时间,这些优惠算得了什么呢?我更在乎的,是当兵这段经历。在与干部骨干朝夕相处和军营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可以培养出学校和社会学不到的指挥组织才能,提高自身领导力。通过系统的学习、严格的训练和规律的生活能够使每名战士变得更有韧性、具有抗风险、抗打击和应对挫折的精神力量,并且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过硬的作风。并且,长期规律生活和科学锻炼能让我们强健体魄。部队给我的这笔宝贵财富是受益终身的。感谢部队!适应·在陌生的环境中自我沉淀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训练应该是军旅生涯中最难熬的一段时期,我也不例外。队列训练、五公里长跑、业务训练,最初,我十分吃力,气馁过也埋怨过,可自己既然热爱并选择了部队,那么这些苦就是必须要吃的,想通了这些,我慢慢对训练和日常生活都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跑步枯燥吗?不,每跑一步,每跑十米,我就当自己是又翻过了一个坎!身体和心理又强韧了一分。在部队严格规律的训练以及连长和班排长的帮助下,很快,我适应了部队生活,完成了由一名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蜕变。跟刚入部队相似,刚回学校有一些不适应。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和全新的学习节奏,我选择了积极主动去适应,我开始结识更多的朋友,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也逐渐重新掌握学习方法。部队教予我的一切,都帮助我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拓展·发现提升自我的更多可能在部队两年里,我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规划。重回校园后,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不应安于现状,并开始寻求自身能力发展的更多可能。升本、考研的想法也渐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一边读高职、一边读专本衔接,并作为班干的我所要付出的比常人多得多;而承担多重角色的我,提升自我能力的可能也比常人多得多。起航·背着行囊向远方出发重回校园后,我继续进行学业生涯之时,一边认真完成当时的课业,一边摸索考研之路。大一上学期报名了自考专本衔接,认真备考之后一次性通过了所有课程。大二开始关注一些考研信息,在这时候得知两位好友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内心对考研的渴望也越来越深,并开始着手准备。考研之路是艰辛的,并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备考过程中,我面临着缺乏经验、指导,临床实习和考研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考研英语和专业课复习知识点细致繁多等等。面对一些报考方面的问题,我及时主动的请教相关老师;面对每个科目的学习方法,会去了解一些学长学姐的相关方法、去听他们的经验分享,并在复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寒假在家隔离期间,没有因为在家缺乏学习氛围而懈怠。而是充分地利用好这个漫长的假期,将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学、护理专业英语等课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学习研究。目标·面向光就不会迷失方向拥有好的规划才会好好践行自己的目标。在硕士期间,除了要完成学院要求的课程之外,我将会在未来导师的指导下从两个方面规划自己。一方面,进行学术科研,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大量文献开始,争取在毕业之前发表一篇水平较高的文章;另一方面,我将会丰富自己在该研究领域的知识面,主要包括广泛阅读文献,熟悉实验操作,找到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同时也为自己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田欣怡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远方确实很遥远但距离可以变短只要肯相信只要肯努力

老来难

南华大学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肺炎重要研究成果

南华大学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肺炎重要研究成果。红网时刻 通讯员 夏文辉 衡阳报道近期,南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2019级伍谦、2018级刘紫嫣等在《Nature Microbiology》(中科院JCR分区1区,影响因子:15.540)发表题为 “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recovered COVID-19 indivials” 的新冠研究论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南华大学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相关课题的研究。伍谦(导师瞿小旺博士),刘紫嫣(导师刘文培博士)积极开展新冠的中和抗体及T细胞免疫研究,经过近10个月的克难攻坚发表论文。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张健助理研究员、研究生伍谦、刘紫嫣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瞿小旺、刘文培及中山大学李义平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一个月后仍保持高强度的中和抗体水平,并且大部分康复者血清还可以交叉中和SARS -CoV和MERS-CoV。与从轻症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相比,重症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中和抗体反应更强。这种反应可能与循环免疫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频率更高有关,这种细胞能够帮助B细胞更高效的产生抗体。通过这项研究得出结论,TFH细胞可能针对中和抗体反应的启动或维持起到一定作用。此外,SARS-CoV-2中和抗体与其他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明,设计出一种可以预防多种冠状病毒的泛冠状病毒疫苗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0-00824-5

周頌

南华大学一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重要研究成果!

新冠爆发以来,南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伍谦(2019级, 导师瞿小旺博士),刘紫嫣(2018级,导师刘文培博士),积极参与新冠的中和抗体及T细胞免疫研究。经过近10个月的克难攻坚,在Nature Microbiology(中科院JCR分区1区,影响因子:15.540)发表题为 “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recovered COVID-19 indivials” 的新冠研究论文。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张健助理研究员、研究生伍谦、刘紫嫣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瞿小旺、刘文培及中山大学李义平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一个月后仍保持高强度的中和抗体水平,并且大部分康复者血清还可以交叉中和SARS -CoV和MERS-CoV。与从轻症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相比,重症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中和抗体反应更强。这种反应可能与循环免疫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频率更高有关,这种细胞能够帮助B细胞更高效的产生抗体。通过这项研究得出结论,TFH细胞可能针对中和抗体反应的启动或维持起到一定作用。此外,SARS-CoV-2中和抗体与其他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明,设计出一种可以预防多种冠状病毒的泛冠状病毒疫苗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研究生伍谦正在做实验研究生伍谦观察实验结果研究生刘紫嫣正在做实验伍谦与刘紫嫣在实验室课题组合影这也是我校推进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以来,全校师生科研热情高涨并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来源: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新闻网封面:高漪编辑:袁艺格 宋昕奇审核:曾永艳 宋昕奇

他105岁读博士,世界首富52岁还穷困潦倒。果然每个人都需要两个字

01赵慕鹤,1912年出生在山东。18岁考入师范学校,然后就开始留在安徽任教。抗日战争以后不得不隐藏身份逃到台湾。之后在台湾一所大学任教几十年,66岁退休。75岁穷游欧洲,5个月时间花了3万元游览了三个国家。86岁的时候,陪小孙子考大学,当时两人都没有考上,最后鼓励孙子再考一次,结果两人第2次同时考上了大学。有朋友问他:“你都要死了,还学什么?”他回答“可我现在还活着啊!”说完两人放声大笑。96岁的时候听说朋友的孩子在考硕士,他也想试一试,结果苦熬了三个月,成功地考上了南华大学哲学院。作为年纪最大的硕士研究生,每日认真研读。活到老学到老的赵慕鹤,103岁去台湾的清华大学旁听,两年以后,也就是105岁的时候考取了博士。只要活着,就要上进不止。赵慕鹤是我们每个人的榜样。有些人想考自考,总是下不定决心。学历低,找工作很难找,賺钱也不少。但内心很纠结,因为选择了就意味着付出。人的一生就应该是不断前行的一生。如果你选择了轻松,日子就会过得很艰难。如果你选择了艰难,那日子就会过得很轻松。钟南山院士,35岁学英语,现在84岁,那口流利的英语让很多年轻人都羡慕。老人做了很好的榜样,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02大器晚成的企业家也很多。中国首富马云35岁以前也是不得志,高考几次勉强上了杭州师范学校,在学校教学5年,35岁以后创立阿里巴巴,前三年也基本上不不赚钱,倒贴钱,38岁以后逐渐爆发。任正非42岁下岗,40多岁再找工作挺难,43岁选择了创业。据说人们还脑海里边还有任正非背着一个黄布包跑业务的人印象。56岁的时候任正非学英语,坐飞机都捧着一本书。麦当劳的创始人克洛克,52岁身患糖尿病、关节炎,切除了胆囊和甲状腺,他52岁之以前都是碌碌无为的推销员。唯一不曾放弃的就是美好生活的信念,70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世界首富。有趣的是克洛克教过钢琴,做过各种商品的推销员。但他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放成功学的演讲唱片。这些看似心灵鸡汤的东西,在他脑海里面深深的种下了坚持的信念。这个52岁以前无数受过无数挫折的中年大叔从成功学里边吸取着人生的动力。03金翼老师也是30多岁开始学钢琴、学唱歌,现在已经教弹钢琴,都6年了。41岁,她熬夜两个月考上了硕士。看了这个赵老先生的例子,心里下定决心,下一步考博。43岁和任正非一样的年纪创业。疫情期间每个人都很难,但看看这105岁读博士的老人和52岁还穷困潦倒的世界首富,每个人需要的都是这两个字:坚持。穷人和富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善于半途而废,一个人习惯坚持到底。无论是这个105岁还在读博士的老人,还是50多岁还在奋斗、不屈于天命的人,让人们知道,无论是想收获精神上的富足还是物质上的富足,都需要这两个字:坚持。只有坚持,才会发挥真正的力量。欢迎关注、收藏和转发。

苦差事

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首次采用远程网络方式完成硕士研究生复试

红网时刻怀化5月21日讯(通讯员 曾悦 李向群)根据当前疫情防控情况,确保广大考生和复试教师的健康和安全,5月19日,按照南华大学的工作要求,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复试以网络远程方式在教学楼举行。针对网络远程复试的特殊性,复试采用双机位面试。“第一机位”用于采集考生音频、视频,位于考生正前方。“第二机位”用于监控面试环境的设备,位于考生侧后方,确保考生考试屏幕能够清晰地被考官看到。网络远程复试时,考生在独立房间独自参加,复试全程只允许考生一人在面试房间。据悉,南华大学研究生复试总成绩100分,每个考生的复试时间为25分钟,以综合面试形式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专业综合测试、综合素质能力测试、英语能力测试等。本次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首次采用线上面试的方式,考官通过网络与考生视频通话,完成各个环节的考试,由于准备充分,事先做好各种预案,提前做了演习,对考试题目和出题形式按照线上考试的特点做了相应调整,圆满完成复试工作。

行葦

南华大学MPA研究生探索高速救援困境治理 获第4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

华声在线8月24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聂沛 通讯员 曾永艳 王佳旺)南华大学MPA研究生岳之南队提交的案例《“救”与“劫”的错位——以衡阳市“天价施救”事件分析高速救援治理困境》,近日在第4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这是我省获得的两个三等奖之一。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共有来自全国187所MPA培养院校的1318支队伍参与。这是南华大学取得MPA学位授予权后,首次组队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也是全部获奖高校中MPA教育办学时间最短的高校。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旨在引导广大研究生尤其是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关注我国公共管理实际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案例采编、案例分析及现场辩论等比赛过程,提高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MPA教育中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方法,使MPA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

非阴非阳

南华大学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肺炎重要研究成果

南华大学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肺炎重要研究成果。红网时刻 通讯员 夏文辉 衡阳报道近期,南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2019级伍谦、2018级刘紫嫣等在《Nature Microbiology》(中科院JCR分区1区,影响因子:15.540)发表题为 “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recovered COVID-19 indivials” 的新冠研究论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南华大学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相关课题的研究。伍谦(导师瞿小旺博士),刘紫嫣(导师刘文培博士)积极开展新冠的中和抗体及T细胞免疫研究,经过近10个月的克难攻坚发表论文。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张健助理研究员、研究生伍谦、刘紫嫣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瞿小旺、刘文培及中山大学李义平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一个月后仍保持高强度的中和抗体水平,并且大部分康复者血清还可以交叉中和SARS -CoV和MERS-CoV。与从轻症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相比,重症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中和抗体反应更强。这种反应可能与循环免疫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频率更高有关,这种细胞能够帮助B细胞更高效的产生抗体。通过这项研究得出结论,TFH细胞可能针对中和抗体反应的启动或维持起到一定作用。此外,SARS-CoV-2中和抗体与其他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明,设计出一种可以预防多种冠状病毒的泛冠状病毒疫苗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0-00824-5【来源:红网衡阳】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峨眉山

田欣怡:从高职生到南华大学研究生的逆袭

随着一年考研季的悄然结束,她,成功考上南华大学研究生。2017级护理高职四班的田欣怡,是桂林医学院应届高职毕业生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第一人!她,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田欣怡,以毅力和信念与时间赛跑,顺利修完所有自考本科课程,打破应届高职毕业生不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规定,而利用自考本科证明报考南华大学研究生。没有一项成功,是简单的;也没有一项努力,是多余的。萤火之光,虽不及日月之辉。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现在,让我们跟随田欣怡的述说,感受她的萤火之光,亦可耀眼!个人简介姓名:田欣怡专业班级:17高护4班毕业去向:南华大学拟录取硕士研究生曾任职位:班长、文娱委员所获荣誉:2017年优秀义务兵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2018年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三届健美操大赛三等奖2018年桂林医学院校田径运动会“女子10*50米”第四名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优秀学生干部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优秀共青团员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社会工作积极分子2019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生护理技能比赛三等奖2020年桂林医学院优秀毕业生回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名军人都有自己的入伍初心,也许是对军营纯粹的热爱,或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立志在军营干出个模样,更或是报国的理想。大学生和军人,有同样的家国情怀,同样承载着整个民族的信任与重托。如果说大学生不应只顾谋求个人发展,而对于一名军人,就更不应虚度时光,贪图安逸。初心的实现,就是不论在校读书还是参军入伍,或是将来走向社会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应加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少消遣多磨炼,少安逸多忧患,少颓废多实干,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结合起来,做一个真正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这便是我的入伍初心。那一年,我选择保留学籍,参军入伍。有同学问我“大学生当兵一定好处很多吧?”实际上,对我而言,比起两年宝贵的时间,这些优惠算得了什么呢?我更在乎的,是当兵这段经历。在与干部骨干朝夕相处和军营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可以培养出学校和社会学不到的指挥组织才能,提高自身领导力。通过系统的学习、严格的训练和规律的生活能够使每名战士变得更有韧性、具有抗风险、抗打击和应对挫折的精神力量,并且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过硬的作风。并且,长期规律生活和科学锻炼能让我们强健体魄。部队给我的这笔宝贵财富是受益终身的。感谢部队!适应·在陌生的环境中自我沉淀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训练应该是军旅生涯中最难熬的一段时期,我也不例外。队列训练、五公里长跑、业务训练,最初,我十分吃力,气馁过也埋怨过,可自己既然热爱并选择了部队,那么这些苦就是必须要吃的,想通了这些,我慢慢对训练和日常生活都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跑步枯燥吗?不,每跑一步,每跑十米,我就当自己是又翻过了一个坎!身体和心理又强韧了一分。在部队严格规律的训练以及连长和班排长的帮助下,很快,我适应了部队生活,完成了由一名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蜕变。跟刚入部队相似,刚回学校有一些不适应。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和全新的学习节奏,我选择了积极主动去适应,我开始结识更多的朋友,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也逐渐重新掌握学习方法。部队教予我的一切,都帮助我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拓展·发现提升自我的更多可能在部队两年里,我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规划。重回校园后,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不应安于现状,并开始寻求自身能力发展的更多可能。升本、考研的想法也渐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一边读高职、一边读专本衔接,并作为班干的我所要付出的比常人多得多;而承担多重角色的我,提升自我能力的可能也比常人多得多。起航·背着行囊向远方出发重回校园后,我继续进行学业生涯之时,一边认真完成当时的课业,一边摸索考研之路。大一上学期报名了自考专本衔接,认真备考之后一次性通过了所有课程。大二开始关注一些考研信息,在这时候得知两位好友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内心对考研的渴望也越来越深,并开始着手准备。考研之路是艰辛的,并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备考过程中,我面临着缺乏经验、指导,临床实习和考研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考研英语和专业课复习知识点细致繁多等等。面对一些报考方面的问题,我及时主动的请教相关老师;面对每个科目的学习方法,会去了解一些学长学姐的相关方法、去听他们的经验分享,并在复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寒假在家隔离期间,没有因为在家缺乏学习氛围而懈怠。而是充分地利用好这个漫长的假期,将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学、护理专业英语等课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学习研究。目标·面向光就不会迷失方向拥有好的规划才会好好践行自己的目标。在硕士期间,除了要完成学院要求的课程之外,我将会在未来导师的指导下从两个方面规划自己。一方面,进行学术科研,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大量文献开始,争取在毕业之前发表一篇水平较高的文章;另一方面,我将会丰富自己在该研究领域的知识面,主要包括广泛阅读文献,熟悉实验操作,找到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同时也为自己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田欣怡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远方确实很遥远但距离可以变短只要肯相信只要肯努力

天下有道

南华大学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肺炎重要研究成果

南华大学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肺炎重要研究成果。红网时刻 通讯员 夏文辉 衡阳报道近期,南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2019级伍谦、2018级刘紫嫣等在《Nature Microbiology》(中科院JCR分区1区,影响因子:15.540)发表题为 “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recovered COVID-19 indivials” 的新冠研究论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南华大学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相关课题的研究。伍谦(导师瞿小旺博士),刘紫嫣(导师刘文培博士)积极开展新冠的中和抗体及T细胞免疫研究,经过近10个月的克难攻坚发表论文。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张健助理研究员、研究生伍谦、刘紫嫣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瞿小旺、刘文培及中山大学李义平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一个月后仍保持高强度的中和抗体水平,并且大部分康复者血清还可以交叉中和SARS -CoV和MERS-CoV。与从轻症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相比,重症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中和抗体反应更强。这种反应可能与循环免疫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频率更高有关,这种细胞能够帮助B细胞更高效的产生抗体。通过这项研究得出结论,TFH细胞可能针对中和抗体反应的启动或维持起到一定作用。此外,SARS-CoV-2中和抗体与其他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明,设计出一种可以预防多种冠状病毒的泛冠状病毒疫苗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0-00824-5

故无天灾

南华大学一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重要研究成果!

新冠爆发以来,南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伍谦(2019级, 导师瞿小旺博士),刘紫嫣(2018级,导师刘文培博士),积极参与新冠的中和抗体及T细胞免疫研究。经过近10个月的克难攻坚,在Nature Microbiology(中科院JCR分区1区,影响因子:15.540)发表题为 “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recovered COVID-19 indivials” 的新冠研究论文。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张健助理研究员、研究生伍谦、刘紫嫣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瞿小旺、刘文培及中山大学李义平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一个月后仍保持高强度的中和抗体水平,并且大部分康复者血清还可以交叉中和SARS -CoV和MERS-CoV。与从轻症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相比,重症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中和抗体反应更强。这种反应可能与循环免疫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频率更高有关,这种细胞能够帮助B细胞更高效的产生抗体。通过这项研究得出结论,TFH细胞可能针对中和抗体反应的启动或维持起到一定作用。此外,SARS-CoV-2中和抗体与其他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明,设计出一种可以预防多种冠状病毒的泛冠状病毒疫苗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研究生伍谦正在做实验研究生伍谦观察实验结果研究生刘紫嫣正在做实验伍谦与刘紫嫣在实验室课题组合影这也是我校推进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以来,全校师生科研热情高涨并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来源: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新闻网封面:高漪编辑:袁艺格 宋昕奇审核:曾永艳 宋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