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研究生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新冠肺炎重要研究成果。红网时刻 通讯员 夏文辉 衡阳报道近期,南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2019级伍谦、2018级刘紫嫣等在《Nature Microbiology》(中科院JCR分区1区,影响因子:15.540)发表题为 “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recovered COVID-19 indivials” 的新冠研究论文。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南华大学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相关课题的研究。伍谦(导师瞿小旺博士),刘紫嫣(导师刘文培博士)积极开展新冠的中和抗体及T细胞免疫研究,经过近10个月的克难攻坚发表论文。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张健助理研究员、研究生伍谦、刘紫嫣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瞿小旺、刘文培及中山大学李义平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一个月后仍保持高强度的中和抗体水平,并且大部分康复者血清还可以交叉中和SARS -CoV和MERS-CoV。与从轻症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相比,重症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中和抗体反应更强。这种反应可能与循环免疫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频率更高有关,这种细胞能够帮助B细胞更高效的产生抗体。通过这项研究得出结论,TFH细胞可能针对中和抗体反应的启动或维持起到一定作用。此外,SARS-CoV-2中和抗体与其他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明,设计出一种可以预防多种冠状病毒的泛冠状病毒疫苗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0-00824-5
新冠爆发以来,南华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研究生伍谦(2019级, 导师瞿小旺博士),刘紫嫣(2018级,导师刘文培博士),积极参与新冠的中和抗体及T细胞免疫研究。经过近10个月的克难攻坚,在Nature Microbiology(中科院JCR分区1区,影响因子:15.540)发表题为 “Spike-specific circulating T follicular helper cell and cross-neutralizing antibody responses in recovered COVID-19 indivials” 的新冠研究论文。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张健助理研究员、研究生伍谦、刘紫嫣等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瞿小旺、刘文培及中山大学李义平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王佑春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报道了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复出院一个月后仍保持高强度的中和抗体水平,并且大部分康复者血清还可以交叉中和SARS -CoV和MERS-CoV。与从轻症COVID-19中恢复的患者相比,重症COVID-19中康复的患者中和抗体反应更强。这种反应可能与循环免疫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频率更高有关,这种细胞能够帮助B细胞更高效的产生抗体。通过这项研究得出结论,TFH细胞可能针对中和抗体反应的启动或维持起到一定作用。此外,SARS-CoV-2中和抗体与其他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表明,设计出一种可以预防多种冠状病毒的泛冠状病毒疫苗是有很大可能性的。研究生伍谦正在做实验研究生伍谦观察实验结果研究生刘紫嫣正在做实验伍谦与刘紫嫣在实验室课题组合影这也是我校推进医教研协同创新改革以来,全校师生科研热情高涨并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来源:南华大学 南华大学新闻网封面:高漪编辑:袁艺格 宋昕奇审核:曾永艳 宋昕奇
随着一年考研季的悄然结束,她,成功考上南华大学研究生。2017级护理高职四班的田欣怡,是桂林医学院应届高职毕业生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第一人!她,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田欣怡,以毅力和信念与时间赛跑,顺利修完所有自考本科课程,打破应届高职毕业生不能报考硕士研究生的规定,而利用自考本科证明报考南华大学研究生。没有一项成功,是简单的;也没有一项努力,是多余的。萤火之光,虽不及日月之辉。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现在,让我们跟随田欣怡的述说,感受她的萤火之光,亦可耀眼!个人简介姓名:田欣怡专业班级:17高护4班毕业去向:南华大学拟录取硕士研究生曾任职位:班长、文娱委员所获荣誉:2017年优秀义务兵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2018年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第三届健美操大赛三等奖2018年桂林医学院校田径运动会“女子10*50米”第四名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优秀学生干部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优秀共青团员2019年桂林医学院校社会工作积极分子2019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实习生护理技能比赛三等奖2020年桂林医学院优秀毕业生回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每名军人都有自己的入伍初心,也许是对军营纯粹的热爱,或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立志在军营干出个模样,更或是报国的理想。大学生和军人,有同样的家国情怀,同样承载着整个民族的信任与重托。如果说大学生不应只顾谋求个人发展,而对于一名军人,就更不应虚度时光,贪图安逸。初心的实现,就是不论在校读书还是参军入伍,或是将来走向社会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应加倍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秒,少消遣多磨炼,少安逸多忧患,少颓废多实干,把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结合起来,做一个真正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这便是我的入伍初心。那一年,我选择保留学籍,参军入伍。有同学问我“大学生当兵一定好处很多吧?”实际上,对我而言,比起两年宝贵的时间,这些优惠算得了什么呢?我更在乎的,是当兵这段经历。在与干部骨干朝夕相处和军营环境的长期熏陶下,可以培养出学校和社会学不到的指挥组织才能,提高自身领导力。通过系统的学习、严格的训练和规律的生活能够使每名战士变得更有韧性、具有抗风险、抗打击和应对挫折的精神力量,并且还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过硬的作风。并且,长期规律生活和科学锻炼能让我们强健体魄。部队给我的这笔宝贵财富是受益终身的。感谢部队!适应·在陌生的环境中自我沉淀当过兵的人都知道,新兵训练应该是军旅生涯中最难熬的一段时期,我也不例外。队列训练、五公里长跑、业务训练,最初,我十分吃力,气馁过也埋怨过,可自己既然热爱并选择了部队,那么这些苦就是必须要吃的,想通了这些,我慢慢对训练和日常生活都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跑步枯燥吗?不,每跑一步,每跑十米,我就当自己是又翻过了一个坎!身体和心理又强韧了一分。在部队严格规律的训练以及连长和班排长的帮助下,很快,我适应了部队生活,完成了由一名地方青年到革命军人的蜕变。跟刚入部队相似,刚回学校有一些不适应。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同学和全新的学习节奏,我选择了积极主动去适应,我开始结识更多的朋友,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了一片,也逐渐重新掌握学习方法。部队教予我的一切,都帮助我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拓展·发现提升自我的更多可能在部队两年里,我思考过自己的人生规划。重回校园后,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不应安于现状,并开始寻求自身能力发展的更多可能。升本、考研的想法也渐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一边读高职、一边读专本衔接,并作为班干的我所要付出的比常人多得多;而承担多重角色的我,提升自我能力的可能也比常人多得多。起航·背着行囊向远方出发重回校园后,我继续进行学业生涯之时,一边认真完成当时的课业,一边摸索考研之路。大一上学期报名了自考专本衔接,认真备考之后一次性通过了所有课程。大二开始关注一些考研信息,在这时候得知两位好友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内心对考研的渴望也越来越深,并开始着手准备。考研之路是艰辛的,并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备考过程中,我面临着缺乏经验、指导,临床实习和考研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考研英语和专业课复习知识点细致繁多等等。面对一些报考方面的问题,我及时主动的请教相关老师;面对每个科目的学习方法,会去了解一些学长学姐的相关方法、去听他们的经验分享,并在复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寒假在家隔离期间,没有因为在家缺乏学习氛围而懈怠。而是充分地利用好这个漫长的假期,将护理研究、护理管理学、护理专业英语等课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学习研究。目标·面向光就不会迷失方向拥有好的规划才会好好践行自己的目标。在硕士期间,除了要完成学院要求的课程之外,我将会在未来导师的指导下从两个方面规划自己。一方面,进行学术科研,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大量文献开始,争取在毕业之前发表一篇水平较高的文章;另一方面,我将会丰富自己在该研究领域的知识面,主要包括广泛阅读文献,熟悉实验操作,找到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同时也为自己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田欣怡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远方确实很遥远但距离可以变短只要肯相信只要肯努力
华声在线8月24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聂沛 通讯员 曾永艳 王佳旺)南华大学MPA研究生岳之南队提交的案例《“救”与“劫”的错位——以衡阳市“天价施救”事件分析高速救援治理困境》,近日在第4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这是我省获得的两个三等奖之一。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共有来自全国187所MPA培养院校的1318支队伍参与。这是南华大学取得MPA学位授予权后,首次组队参加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也是全部获奖高校中MPA教育办学时间最短的高校。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主题赛事之一,旨在引导广大研究生尤其是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关注我国公共管理实际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案例采编、案例分析及现场辩论等比赛过程,提高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MPA教育中进一步推广案例教学方法,使MPA教育与国家发展战略和公共管理实践紧密结合。
红网时刻怀化5月21日讯(通讯员 曾悦 李向群)根据当前疫情防控情况,确保广大考生和复试教师的健康和安全,5月19日,按照南华大学的工作要求,南华大学附属怀化医院(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复试以网络远程方式在教学楼举行。针对网络远程复试的特殊性,复试采用双机位面试。“第一机位”用于采集考生音频、视频,位于考生正前方。“第二机位”用于监控面试环境的设备,位于考生侧后方,确保考生考试屏幕能够清晰地被考官看到。网络远程复试时,考生在独立房间独自参加,复试全程只允许考生一人在面试房间。据悉,南华大学研究生复试总成绩100分,每个考生的复试时间为25分钟,以综合面试形式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专业综合测试、综合素质能力测试、英语能力测试等。本次南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首次采用线上面试的方式,考官通过网络与考生视频通话,完成各个环节的考试,由于准备充分,事先做好各种预案,提前做了演习,对考试题目和出题形式按照线上考试的特点做了相应调整,圆满完成复试工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5月24日讯(记者 徐德荣 通讯员 王小椒)今天上午,2018“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高峰论坛在南华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教授、衡阳市副市长龚学余、南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阳小华教授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据悉,此次论坛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由南华大学与衡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论坛为期1天,共开设9场专题学术报告,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华大学等高校的著名教授、学科专家作主讲人,主要围绕公共安全科技、安全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安全科学研究动态、安全学科相关技术方法、学科教育质量体系与评价等问题展开交流和研讨。 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冯长根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院长申世飞教授等9位教授分别为论坛作专题报告。 [责编:唐曦]
红网时刻 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人员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力量抗击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感染科主任钟哲峰,就是其中一员。身为南华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他视病房如战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竭尽全力发扬白衣战士的职业精神,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用付出和奉献彰显医务工作者的担当。“那个时候我只知道感染科医生先上,主任先上”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感染科主任钟哲峰在隔离病房。接到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命令及号角,钟哲峰作为感染科主任,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南华医院作为全市集中救治医院,我们感染科就是这场战役中的主阵地,最危险的地方让我去管理吧。”钟哲峰在记者问到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时如是说。“那个时候我只知道医生先上,感染科医生先上,主任先上。”从规范发热门诊,整章立制度,筛查疑似病人,到清空感染科病房改为收治疑似病人的感染一区,再到建立衡阳地区确诊病人收治点感染二区,一天时间改造好感染一区,两天设计规划好感染二区,哪里最麻烦,哪里最危险,钟哲峰就往哪里上。钟哲峰2001年刚参加工作时就开始从事传染病救治工作,至今已有19年时间,具备丰富的传染病临床救治和预防经验。2003年“非典”来袭时,南华医院作为衡阳市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疗医院,他就一直在隔离区与SARS战斗。17年过去,当新冠肺炎来袭时,作为一名“战疫老兵”,钟哲峰依旧选择在一线与疫情抗争。“接收确诊患者的前一天晚上没睡着,总是在想着哪些地方还有没有疏漏。” 钟哲峰坦言,刚开始自己也有恐惧心理,但真正让自己心态稳起来的是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后就忘了惧怕。“如果我们的情绪都不稳定,怎么安抚病人!”2月2日开始,医院感染二区开始接收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钟哲峰带领3位同事进入隔离病房,直面最危险的地方。当天晚上接收衡阳地区20余名转入确诊患者,此后一连数天,安置患者、熟悉病情、制定救治方案……他与同事每天忙碌到凌晨两三点,这样的状态,钟哲峰持续了一个月余,人也瘦了十多斤。从年前到年后,钟哲峰没在家吃过一口饭。当看到除夕夜女儿给他的留言: “亲爱的爸爸,新年快乐,注意安全,送您一个苹果,望平平安安!——女儿”,钟哲峰强忍住泪水。“最好的回报是我们都没事”钟哲峰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这场疫情阻击战的艰辛之处只有深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才能体会。那时每天清晨,钟哲峰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是花费10分钟时间穿上那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防护帽、防护镜、手套和口罩。他每天要穿着它工作10多个小时,最长的一天工作了20个小时。虽然腊月的天气寒冷刺骨,但这件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能够让人立刻汗流浃背。“那时候我的手、鼻、耳、口腔、背部都是烂的烂,长湿疹的长湿疹。”因为有防护衣在身,密不透风,钟哲峰喝水、上洗手间皆受限制。然而一边要竭尽全力地工作,一边又要忍受着喉咙干涩,这让许多医护人员感到身心俱疲。但他逐渐克服了穿防护服造成的各种工作和身体上的不适,工作开展有了效率、适应了缺氧、缺水、闷热等不适状态。“慢慢适应后,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都是小菜一碟,都可以适应高原反应了。”钟哲峰颇为自豪。由于手长时间闷在防护服内,又经常泡在酒精等消毒水中,钟哲峰的手如上图。在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同时,钟哲峰还不断完善病区的诊治流程和布局分工,为后续进入隔离区工作的同志打下基础。疫情发生以来,南华医院先后收治了36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39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钟哲峰始终坚守的两条信念:不能刻意的疏远患者,绝不能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受感染。最终,南华医院做到了36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和39名疑似患者100%治愈出院,医务人员零感染,这是对医护人员汗水和付出的回报,更是对如钟哲峰一般的逆行者的充分肯定。“最好的回报是我们都没事。”“希望所有人幸福地走在阳光下”疫情期间,钟哲峰在隔离区度过了43岁生日。疫情期间,钟哲峰在隔离区度过了43岁生日。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他许下生日愿望:“希望疫情赶紧结束,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幸福地走在阳光下。”当天,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医护人员将生日蛋糕送到了隔离区的清洁区,由于时间紧急,在听完生日歌、接受大家的祝福后,他又迅速投入到隔离区的工作中。钟哲峰回想着在隔离区与同事们并肩战斗的这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有穿着防护服辨认不出同事只能比着加油手势的温暖,也有着一天只靠喝两包中药补充水源的苦涩与艰辛,还有着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却始终未曾看清他们面孔的无奈。然而他笑谈,“虽然那些治愈的患者不知道我们的名字,也不知道我们长什么样子,但他们应该会记住是国家、是社会救了他们,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他们以后能对国家心存感激,回馈社会,这就够了。”从医19年来,钟哲峰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仁心原则,对待患者不分贫富,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做着解释工作。“他很善于沟通,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同科室护士这样评价他。在工作中,钟哲峰总是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医生始终以医德为先,我是想着以最小的代价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日前,湖南省发布表彰决定,授予包括钟哲峰在内的112位医护工作者以“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然而钟哲峰总是笑着介绍共同战斗的其他同事,他们中有父亲在疫情期间去世,作为女儿却无法回家只能擦干眼泪依旧在隔离病房战斗的感染科副主任;有刚刚回老家过年却克服艰难险阻回来申请战斗的年轻医生,还有着默默无闻一直在最前线接触患者的护士……“他们每个人都受得起这份荣誉,这份荣誉应该属于集体。”
红网时刻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2020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医务人员不畏艰险、挺身而出,用智慧和力量抗击疫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感染科主任钟哲峰,就是其中一员。身为南华医院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他视病房如战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竭尽全力发扬白衣战士的职业精神,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用付出和奉献彰显医务工作者的担当。“那个时候我只知道感染科医生先上,主任先上”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感染科主任钟哲峰在隔离病房。接到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命令及号角,钟哲峰作为感染科主任,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南华医院作为全市集中救治医院,我们感染科就是这场战役中的主阵地,最危险的地方让我去吧。”钟哲峰在记者问到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义无反顾冲锋在前时如是说。“那个时候我只知道医生先上,感染科医生先上,主任先上。”从规范发热门诊,整章立制度,筛查疑似病人,到清空感染科病房改为收治疑似病人的感染一区,再到建立衡阳地区确诊病人收治点感染二区,一天时间改造好感染一区,两天设计规划好感染二区,哪里最麻烦,哪里最危险,钟哲峰就往哪里上。钟哲峰2001年刚参加工作时就开始从事传染病救治工作,至今已有19年时间,具备丰富的传染病临床救治和预防经验。2003年“非典”来袭时,南华医院作为衡阳市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疗医院,他就一直在隔离区与SARS战斗。17年过去,当新冠肺炎来袭时,作为一名“战疫老兵”,钟哲峰依旧选择在一线与疫情抗争。“接收确诊患者的前一天晚上没睡着,总是在想着哪些地方还有没有疏漏。” 钟哲峰坦言,刚开始自己也有恐惧心理,但真正让自己心态稳起来的是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后就忘了惧怕。“如果我们的情绪都不稳定,怎么安抚病人!”2月2日开始,医院感染二区开始接收确诊新冠肺炎患者,钟哲峰带领3位同事进入隔离病房,直面最危险的地方。当天晚上接收衡阳地区20余名转入确诊患者,此后一连数天,安置患者、熟悉病情、制定救治方案……他与同事每天忙碌到凌晨两三点,这样的状态,钟哲峰持续了一个月余,人也瘦了十多斤。从年前到年后,钟哲峰没在家吃过一口饭。当看到除夕夜女儿给他的留言: “亲爱的爸爸,新年快乐,注意安全,送您一个苹果,望平平安安!——女儿。”这一刻,他强忍住泪水。“最好的回报是我们都没事”钟哲峰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这场疫情阻击战的艰辛之处只有深入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才能体会。那时每天清晨,钟哲峰上班做的第一件事,是花费10分钟时间穿上那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防护帽、防护镜、手套和口罩。他每天要穿着它工作10多个小时,最长的一天工作了20个小时。虽然腊月的天气寒冷刺骨,但这件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能够让人立刻汗流浃背。“那时候我的手、鼻、耳、口腔、背部都是烂的烂,长湿疹的长湿疹。”因为有防护衣在身,密不透风,钟哲峰喝水、上洗手间皆受限制。然而一边要竭尽全力地工作,一边又要忍受着喉咙干涩,这让许多医护人员感到身心俱疲。但他逐渐克服了穿防护服造成的各种工作和身体上的不适,工作开展有了效率、适应了缺氧、缺水、闷热等不适状态。“慢慢适应后,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都是小菜一碟,都可以适应高原反应了。”钟哲峰颇为自豪。由于手长时间闷在防护服内,又经常泡在酒精等消毒水中,钟哲峰的手如上图。在做好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同时,钟哲峰还不断完善病区的诊治流程和布局分工,为后续进入隔离区工作的同志打下基础。疫情发生以来,南华医院先后收治了36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39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钟哲峰始终坚守的两条信念:不能刻意的疏远患者,绝不能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受感染。最终,南华医院做到了36名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和39名疑似患者100%治愈出院,医务人员零感染,这是对医护人员汗水和付出的回报,更是对如钟哲峰一般的逆行者的充分肯定。“最好的回报是我们都没事。”“希望所有人幸福地走在阳光下”疫情期间,钟哲峰在隔离区度过了43岁生日。疫情期间,钟哲峰在隔离区度过了43岁生日。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他许下生日愿望:“希望疫情赶紧结束,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够幸福地走在阳光下。”当天,趁着中午休息时间,医护人员将生日蛋糕送到了隔离区的清洁区,由于时间紧急,在听完生日歌、接受大家的祝福后,他又迅速投入到隔离区的工作中。钟哲峰回想着在隔离区与同事们并肩战斗的这些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有穿着防护服辨认不出同事只能比着加油手势的温暖,也有着一天只靠喝两包中药补充水源的苦涩与艰辛,还有着患者从入院至出院却始终未曾看清他们面孔的无奈。然而他笑谈,“虽然那些治愈的患者不知道我们的名字,也不知道我们长什么样子,但他们应该会记住是国家、是社会救了他们,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他们以后能对国家心存感激,回馈社会,这就够了。”从医19年来,钟哲峰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坚持医者仁心原则,对待患者不分贫富,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当遇到患者家属不理解时,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做着解释工作。“他很善于沟通,总是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同科室护士这样评价他。在工作中,钟哲峰总是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为患者精打细算,如果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还会跟相关科室沟通联系,尽量当天能做完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及时治疗。“医生始终以医德为先,我是想着以最小的代价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日前,湖南省发布表彰决定,授予包括钟哲峰在内的112位医护工作者以“湖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称号。然而钟哲峰总是笑着介绍共同战斗的其他同事,他们中有父亲在疫情期间去世,作为女儿却无法回家只能擦干眼泪依旧在隔离病房战斗的感染科副主任;有刚刚回老家过年却克服艰难险阻回来申请战斗的年轻医生;还有着默默无闻一直在最前线接触患者的护士……“他们每个人都受得起这份荣誉,这份荣誉应该属于集体。”
“2020年衡州心血管病论坛”在衡阳举行。红网时刻衡阳12月26日讯(记者 谭倩)12月26日上午,由南华大学心血管临床与转化创新联盟主办,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2020年衡州心血管病论坛”在衡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齐聚一堂,分享和研讨最前沿的心血管病救治成果和理念。急性心肌梗死如何诊断与鉴别、未来心血管疾病研究方向是什么、慢性冠脉综合征还需要PCI吗……当天,论坛特别邀请了北京阜外医院刘圣文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余再新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胡信群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曹宇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范永臻教授等著名专家共同为广大医生带来了一场心血管领域的饕餮盛宴。一直以来,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在内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此造成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也不断攀升。此次论坛顺应了疾病谱的发展趋势,围绕心血管疾病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急重症、心血管护理、临床研究进展等领域,展开跨学科交流,并组织了临床病例讨论专场。南华大学副校长姜志胜希望,通过此次跨学科交流,树立典型标杆,加强沟通与协助,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心血管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区域内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据了解,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心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该院党委书记刘江华表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进一步发挥区域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推动全省心血管事业发展再上新的更高的台阶。此次论坛为期两天,开设多个分会场,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左主干分叉优化治疗”“CTO介入术中侧枝循环的选择”“旋磨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等多个话题的研讨。
衡阳日报讯(记者罗文鹏)11月28日下午,衡阳市“船山论坛”第二十九期暨衡阳市“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研讨会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为衡阳建设教育强市提供科学有效的战略指引。 研讨会上,有关负责人汇报了《衡阳市“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湖南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刘俊学,南华大学党委委员、统战部长刘永,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至晖,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颜慧林、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汪忠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周韶峰,衡阳师院政策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张波勇,省教科院发展所政策研究室主任蒋志平,远播教育集团副董事长邹宏宇等专家踊跃发言,为衡阳教育积极建言献策。 听取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和专家发言后,朱健指出,高质量编写“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将为衡阳建设教育强市提供科学有效的战略指引。朱健强调,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做到战略优先、投入优先、部署优先、改革优先。要深刻把握教育强市的内涵和要义,真正实现“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创示范、基础教育出经验、学前教育促普及”。 朱健提出,“十四五”期间,教育要更好地支撑、服务衡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持续提升高考录取比例,让更多的家庭有获得感;二是稳步提升在衡高校毕业生留衡比例,推动更多毕业生在衡工作创业;三是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为现代产业强市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四是依托南华大学提升医学教研实力,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支撑;五是科学做好中小学校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六是在衡高校在船山思想弘扬、石鼓书院建设上有效支撑,助力文化挖掘和辐射;七是发挥学校思想引领作用,促进城市品质和文明程度提升;八是以20多万高校师生、150多万在校师生庞大群体,激发城市活力。 朱健指出,衡阳的基础教育可通过“教师节召开现场会”“教育改革论坛”两个途径夯实支撑,破解难题。衡阳的高等教育可通过“平安校园建设联席会”“衡阳高等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两个平台校地联动,形成合力。同时要积极筹建和做大做强青少年基金会、教育基金会两个平台,为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社会资源,强化条件支撑。 副市长龚学余参加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