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京工业大学2020研究生新生大数据:硕士3071人,博士207人!苦差事

南京工业大学2020研究生新生大数据:硕士3071人,博士207人!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新生已经开学了,大家想必都很好奇他们都是来自哪里?年龄多大,叫什么名字呢?别急,小编这就带你了解一下!今年研究生新生共录取327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71人博士研究生207人2:1的稳定男女比例研究生新生中也有所体现95后和00前成为研究生的主力军其中年龄最小的00后也读研了11月5日,1月26日有20位同学一起庆生5月20日11位同学你们的生日与学校校庆日是同一天1月1日14位同学你们的生日与新年一起庆贺在研究生新生中大喊一声“张杰”有五位同学一起回头87位单姓同学的姓氏你都认识吗?研究生新生们来自三十个省份或地区你找到自己的“老乡”了吗十五个民族的小花们都来到南工的土地绽放光彩欢迎你们来到南京工业大学,愿你们拥有充实的学习生活。明德 厚学 沉毅 笃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数据处理 | 戴雪雅 陈家豪 刘心怡 图片 | 陈家豪 编辑 | 刘心怡 责任编辑 | 朱琳

绿茵下

这位南工大女博士有多强?专利发明人,项目负责人,暖心小师姐!

博士、硕士国家奖学金、校长特别奖学金、“时钧”奖学金、特等学业奖学金……一路走来,一路耕耘,她收获满满!国际会议优秀墙报奖、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江苏省研究生先进材料科研创新实践大赛三等奖……她的科研紧跟社会需求和行业步伐,共发表了9篇SCI文章。明德彰理,厚学为本,沉毅明志,笃行至尚。在校训的熏陶下,她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洒下滴滴汗水,收获点点星光。她就是93年女孩,2020届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戚燕俐。找准科研方向 慎始如终从本科二年级到博士毕业,戚燕俐一直在做“一种具有防覆冰性能的太阳光谱反射型降温材料”方面的研究。“我也没想到我的课题一做就是七八年。”回忆自己科研经历,戚燕俐既激动又很感动。其实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很喜欢材料专业,但是自从被材料专业录取,她就告诉自己要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她也努力倾注大部分时间去学好每一门课程,出于对科研及课题的兴趣,她在大四选择保研本校,并在研二时转博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众所周知,近红外光具有热效应,对近红外光大量吸收易形成热量积聚,导致内部温度升高。这会带来大量降温设备的使用,进一步导致能源损耗。”戚燕俐谈到自己的科研方向,眼中充满着光,“我们的研究内容就是克服传统的除冰或防冰技术存在时效短、应用受限等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多次跟随导师到企业进行学习。如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公开发明专利1件,发表会议论文6篇。作为负责人独立承担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2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项目2项……“做科研首先要认同自己的研究内容,认可它具有的社会意义。”戚燕俐一直坚持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她希望能够用实际行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赋予科学研究强大生命力,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下精彩人生。掌握正确方法 事半功倍科研并非一帆风顺,戚燕俐回忆她在博一的时候,有次需要采用化学合成的方式对基础原料进行表面有机化改性并构筑超疏水表层。刚开始接触合成实验时的她非常迷茫,多次尝试之后都以失败告终。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之后,她重新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将相关内容做总结和对比,标记每一个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的关键因素。她一点点地调整实验方案,并总结每一次的实验结果,积极与导师交流,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终于突破了实验瓶颈,并发表了SCI论文。导师张军评价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个人的价值蕴藏在个人的才能之中。”在经历了多次失败之后,她对科研也有了新的感悟:做科研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一场百家争鸣中凝练自己的思想。学会做思想的引领者,做理论的践行者,才能走得更远。除此之外,她还给学弟学妹们介绍了一些写论文的好方法。“大家要将写好论文看成是如何讲好一个故事,而如何让别人觉得自己的故事是个好故事,缜密的思维、清楚的框架非常重要。”在报告会上,戚燕俐将自己的经验娓娓道来,他告诉学弟学妹们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高颜值的图表绝对是一个加分项,采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合理组合图表,这样会让评审专家不费力气就可以读懂你的论文,增加录用率。形成团队合力 张弛有道“细细数来,所有的成果绝不是仅我一人之力就能获取的。”她这样说道,“从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所有的成果中都应该含有学校、学院、导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同学以及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据戚燕俐介绍,她所在的课题组成员非常自律、团结并具有创新精神。他们自发建立英语打卡学习小组,互相督促英语的学习,即使再忙大家也要打卡学英语,否则就要面临发红包的风险。良好的英语水平也是团队成员能够发表高质量论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师弟杨张滨设立个人公众号,用于发布与材料相关的基础知识,将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小问题和发现与大家分享,吸引粉丝近千人。师弟孙颢瑄在回忆师姐指导他做“材料表面有机化处理”实验的时候也是非常感激,称赞师姐是一个乐观积极,乐于助人的人。要相信,每一次的披荆斩棘都会带来小幸运,每一次的流泪都会带来多一点的希望,戚燕俐认为个人的意志是行动的主要导向力。学得专注,玩得开心是戚燕俐的生活准则。她喜欢做实验遇到困难的时候约上同门几个人出去溜一圈,跑一圈,放空一下自我。她喜欢自由行,喜欢高耸的山脉,喜欢广阔的大海,喜欢一望无际的草原。她常说:山再高,也有登上顶峰的那一刻;海再宽,也有触及彼岸的那一天。来源:南京工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图片 I 本人提供采写 I 张小晴编辑 I 曹钰责任编辑 I 朱琳

德之钦也

考博“申请考核制”已成趋势,“普通招考”是否会被完全取代?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博士招考的时候已经取消了之前的普通招考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现在流行的“申请考核制”,申请考核制顾名思义需要学生向所报考的学校提出申请,然后向学校提交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课题经历,然后提交给学校,如果学校审核通过,那么学校则被录取,可以说在一些985大学“申请考核制”已经成为发展趋势。那么考博申请考核制会完全取代普通招考制度吗?我认为还不能完全取代。原因有三点。第一,申请考核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学生本身没有论文成果,但是自己名字挂在某个老师论文上面,自己就可以拿着这篇论文去申请读博。这与申请考核制的初衷不符。再比如一些学生通过一些熟人关系提前向一些博导打招呼,让其在面试中给给予一定照顾。申请考核制过程缺乏监管,录取标准不透明是现在申请考核制面临的最大问题。第二,普通招考模式还有着生命力。人们通常说考试考会扼杀创造性,考试成绩高的学生都是一些应试教育的学生,不是有创造力的学生。这样的逻辑没有错,但是错在忽视申请考核更难以发现有创造力的学生,因为学术功底是需要知识基础的,没有知识基础只会发一些粗制滥造的论文,而没有实践价值。普通招考模式下,学生为了能读博会付出努力去学习博士阶段课程,这本身就是在为学术训练打基础,而不是应试教育。因此普通招考模式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第三,现阶段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数量难以满足申请考核制的需求。若所有的学校都施行申请考核制,现阶段毕业的研究生不一定能够满足真么多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的硕士研究生都有论文发表,因而每年近5万名左右的名额就会产生很大的空缺,很多学校的博士会招不满,难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延续发展。更深层次意义上,考博也是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助推器,就如高考一样,它是改变普通家庭学生命运的机会。如何在录取人才与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也是需要教育者思考的问题。

丧己于物

众多高校今年博士录取取消统考,普通硕士想考博该怎么办?

现在马上就要进入10月份,很多高校今年的博士录取招生简章陆续公布,而从今年很多大学的博士招生简章来看,基本上很多高校都取消了统考考试,基本上都是申请考核。这对于一些毕业于名校的普通硕士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些毕业名校的硕士申请考核非常有优势,但是另一些普通大学毕业的硕士却比较困难,想申请考核成功并不容易。那么对于这些想读博的普通学校毕业的硕士而言该怎么办呢?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学校期间尽量出科研成果。现在高校博士申请考核基本上都是看重论文,很少看重课题。因此作为普通大学的硕士如果还没有毕业,那么就需要在上学期间多出一些科研成果,多发一些好的期刊论文。而从现在申请考核情况来看,基本上需要有两篇不错的文章,才可以顺利参加申请考核。否则即使有一篇也很难有机会被录取。第二,提前准备报考学校考试。虽然不少大学现在施行的是申请考核制,但是不同的大学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一些大学完全看学生的科研成果,但是还是有些学校会比较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些高校一般会根据学生的申请考核材料给学生一定的分值,然后学生去参加考试,最后根据材料分和考试分来择优录取。因此对于普通大学毕业的硕士而言,虽然科研成果一般,但是也可以通过笔试成绩来提高自己被录取的机会。第三,提前联系导师。在博士考试当中导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博士报名中,要提前联系导师,尽量选择一些不太热门的导师,这样考试不会竞争太激烈,考试压力不会那么大。而联系导师一般是在招生简章出来之前进行联系,询问导师是否有名额,询问导师报考人数的多少。这样才可以避免考试进面试后被刷的情况出现。随着博士录取申请考核制的推行,有博士统考的学校越来越少,读博的难度也在加大。而作为普通大学的硕士,如果想读博就需要提前做到上述几点,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

迷魂药

国内“读博补助”最高的高校,想读博的同学可以考虑这5所

如果是硕博连读的话,基本自己同龄的人都已经稳定工作有五六年了,存款也差不多够付个首付了或者已经结婚生子了,但是作为博士的话,如果还在向家里要钱的话,可能就会觉得比较尴尬了。不过好在国家为了鼓励更多人往更高的层次深造,于是会给予硕士、博士在校期间一些学业奖学金。但是每所高校的博士所获的收入还是有所区别的。如果博士生没能如期毕业的话,或者没能获得国家奖学金的话,每个月到手的收入可能仅有一千元不到的900元而已,对于科研压力大的博士生而言是很难的。下面小编给大家盘点下哪几所国内博士生收入高的高校,想要读博的学生可以考虑这几所高校。清华清华所获的经费是居于全国第一的,所以对于学生的待遇及补助应该是不差的。清华博士最低的补助最低是5.1万元。一般的学校会给学生2750元,导师每个月也会发1600元以上的补助,这样每个月加起来的收入就能达到4400元以上。如果能当上助教什么的,这个收入还要继续增加,不过助教是按照学期算的,每个学期就会多1.3万元。如果跟随的导师给力的话,论文奖、项目奖金都是有很多的,导师也会给的更多。北大北大的博士每年最低的补助是4.9万元,最高的档能达到每年7万元,另外还有很多各级奖学金,覆盖率能达到一半。北大的理科专业的博士待遇跟清华应该差不多,但是文科专业的博士待遇可能就不会那么高,基本也是靠学校和导师的补助了。国科大国科大我们都知道属于中科系的高校,所以一般也是按照中科系院的标准统一发放的。中科院研究生的补助也是出了名的高,一般平均一个月能达到4500-6000元左右,有些也能达到7000元以上每个月。对于很多家庭条件不好的考生,读博或者读研的话,首选国科大。南开大学南开的博士每年最高能达到10万,硕士每年也能达到6万。不过这10万获得者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哈工大哈工大也是一所知名的理工类高校,博士每年的奖金鼓励就有5万元,硕士的有4.3万元。所以读博的话,理科生的优势会比较大很多。博士的学费一般一年需要一万元,但是补助以及奖学金的话完全是能抵消掉学费,还能获得每个月的生活费,所以读研,甚至读博其实是不怎么花钱的。

旅行者

该不该考博?考博要慎重,这三类考生不适合考博!

最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考博报名时间,很多应届硕士生以及以前毕业几年的研究生,在看的各个大学的博士招生信息以后,内心都萌生了考博的想法。很多研究生都跃跃欲试想读博,期望将来毕业以后会有不错的发展。但是很多考生对博士生活并不了解,对未来如果发展也不知道如何规划,为此感觉到很迷茫。一些考生对现在是否考博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办。那么该不该考博呢?在此老师根据自己的多年工作的经验,建议各位考生考博要慎重,以下三类考生不适合考博。第1类考生,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多年,并且年纪超过30岁的考生。这类考生建议不要考博,因为现在博士毕业比较困难,一般都需要五六年才能够毕业。如果年纪已经超过30岁,那么等博士毕业年纪就超过了35周岁,等博士毕业以后找工作也比较有压力。同时由于已经在社会上工作多年,已经在很难适应在学校的校园生活,处理与导师的关系比较复杂。对此不建议这类考生读博。第2类考生,对科研缺乏热情,只想会为平的考生。这类考生即使是应届毕业生,但是没有找到工作,为此想通过考博来提高学历来缓解自己的就业压力,也建议考博慎重。从笔者观察来看,现在每年正常毕业的博士人数比较少,基本上都需要延期毕业,而如果考生对科研缺乏足够的兴趣,发表论文就比较困难,考生思想压力比较大,对于考生而言得不偿失。第3类考生,已经有稳定工作的考生。对于已经考上公务员或者考上事业编的考生,考博一定要慎重!因为考博面临着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对于已经在体制内工作的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而言,工作压力不大,有一份铁饭碗工作。但是如果考博就会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冷门专业的考生而言,冷门专业博士毕业以后,就业压力也依然很大,并没有各位考生想象的那么容易。对此建议各位考生考博要慎重!虽然从总体就业率而言,博士的就业情况要远远比硕士或者本科就业情况要好很多,但是从未来的个人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以及个人发展的主动性来看,博士就业未必比硕士以及本科生好。为此建议各位考生考博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和冲动,一定要做出仔细认真选择。对此各位考生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评论交流。

声之于响

这所双非高校一个博士点都没有,录取分却为何比肩985?

985,是我国顶尖大学的代名词,它们是我国高校的“脸面”。一般来讲,985高校的录取分都很高,因为实力往往与名气成正比。985名校东南大学但不是所有分高的学校都是985,比如双非高校首都医科大学。2018年,首医在安徽理科的录取分为646,超过17所985高校;其在河南理科的录取分为623,也超越近10所985高校。能有如此成绩,是因为首医实力相当强劲。它有两个A类学科,8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小而精悍。但不是所有的高分双非都有首医这样的“豪华配置”,比如南京审计大学。同城的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录取分较高我们尚且理解,但录取分“逆天”的南审,着实让人看不懂。南京审计大学2018年,南京审计大学在安徽理科的投档分数线是602,而东北大学、湖南大学等985名校录取分也没高出南审太多。在河南,南审的录取分也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985名校无异,一所“双非”能有如此成绩,实属不易。让人诧异的是,录取分如此之高,但南审竟然没有博士点!这似乎有点矛盾。南审官网显示,该校共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学术硕士一级学科7个、专业硕士点7个。在这一方面,南审是远远不如一些二本高校的。南京审计大学事实上,南审也是一所“网红”高校。某著名贴吧内,关于南审的帖子比比皆是,极高的录取分让一大票211高校“汗颜”。不得不说,南京审计大学校名中的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诱惑力。2015年,南京审计学院更为现名后,录取分又是“嗖嗖”的涨了一大截。不过也有南审学子吐槽,自己本可以走某某重点大学,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南审。来了之后才发现,学校只是录取分高,其他方面并不突出。其学科实力甚至不如邻居南工大。但存在即是合理。虽然有些学子颇有怨言,但总的来说,南审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行业强校。此校以“审计”立校,其骨干学科一直都是就业热门领域。虽然没有博士点,南审依旧被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白金级培训机构”;它也是我国通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的唯一一所“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审工商管理学科进入B类,作为国家审计署的“亲儿子”,南审历来都备受重视。20年前的南审录取分就已经不低,“逆天”的分数只不过是一种延续。南京审计大学如今,南审是三部委和江苏省共建的高校,前景光明。“三个985,求职不受苦”,意思是本硕博都在985高校就读的话,就业根本不用愁。对于南审学子来说,其本科学历就足以敲开很多名企的大门,每年来南审开宣讲会的名企相当多。所以,即便没有博士点,南审也是一所优秀的高校。这种优秀足以让诸多高校羡慕和嫉妒。

大审判

从高校大量“清退”博士事件,看博士毕业难!

来源 | 募格学术原创,作者:憨憨编辑 | 学术君2019年以来,“清退”这个词对广大博士生来说并不算陌生,躺着毕业已是陈年往事。2019年以来,合肥工大清退46名研究生,清华大学劝退2名博士生,中南林大清退29名博士生,延边大学清退博士14名博士,河北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143名博士生。清退逾期博士生的新闻不断曝出。近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第一,对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予以取消学籍。第二,2011级及2012级博士生,如未在2021年01月01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予以取消学籍。第三,2013级及以后各年级博士生,如在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6年内未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将分批作退学处理。图片来源: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由此可见,“博士分流淘汰制”真的已成为事实,在一批批博士被“清退”趋势下,我们可以看出博士毕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博士为什么那么难毕业呢?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甚至硕士研究生阶段,国内教育体系一直奉行的是严进宽出。而博士阶段,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各个学校实施的是西方式的宽进严出的博士招生模式,有专家表示,中国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一定的淘汰机制是完全必要的,而设置博士生的分流淘汰制更是必要,因此我国每年博士的正常毕业率还不足一半。博士导师和学生畸形的雇佣关系有一些已经出台博士毕业不限制文章的数量学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者老师水平较高的学校,博士毕业很简单,基本不需要发表。说直白点,如果导师不用占你便宜,反而可能你需要占他便宜,那么博士一定是容易毕业的。一般越是好的学校,越是非实验学科,毕业越容易。导师的学术素养和人品素养有人说导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科研水平,导师的成就决定了你未来博士的成就,因此导师的学术素养和你的毕业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导师学术水平有限根本指导不了你。导师大致分为几类:1、管的多,指导多;2、管的少,指导多;3、管的多,指导少;4、管的少,指导少。如果你的导师是管得少指导少,管得多指导少,那么全靠自己的读博就很难毕业。导师的人品也很重要,有的导师为了让你给他最项目无缘无故的抓住你不放,全责制下的导师为了自己利益,甚至为了自己一点小心思,随便摆你两刀,你就喘不过气了。读博的动机不纯,缺乏科研兴趣在国外我见到的读博的老外多数都是为了兴趣,出于对这个专业的喜爱才读博。而国内的学生,可能是被导师忽悠的读博,可能是不知道人生出路是什么,出于惯性思维而读博,也可能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个有编制的工作而读博。当一个人读博的动机不纯时,他或她通常会希望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精力拿到博士学位,读个性价比比较高的博士。这类人一旦遇到困难,往往直接怂了,只会一边叫着这个问题太难了,一边期待导师、师兄师姐,甚至师弟师妹能帮忙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动脑动手。博士论文难以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不难,难的是评审,尤其是盲审,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博士生,论文送三位专家盲审,分别给分94、95、58的悲剧。只要评审过了,同意答辩一般是没问题的,答辩一般主要是检验一下是不是你自己写的而已,如果答不出来,那么抄袭甚至代写的嫌疑就比较大了,答辩主要起这作用。学校要求发表论文的硬性条件不达标每个学校对博士毕业的要求不同,甚至不同学科都不同。比较主流的是理工科要求发一篇或两篇SCI,文科大概就是南大核心2篇或3篇。有的强势学校强势专业会在学校的要求上加码,比如发三篇SCI,或者要求只准发SCI中的一区或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不一而足。只会应试考试,浑水摸鱼的读博多数人在先前的6+3+3+4+3一路19年的学生生涯中,过着一直在忙于准备考试和考试,只是养成了应试考试的习惯和能力,考完就过摸鱼的生活。这些人懵懵懂懂地申上或考上博士之后。博一上课摸鱼,博二实验室摸鱼,博三说要写论文,然而拖延症又犯了,宿舍摸鱼,博四发现还没论文,慌的一批,根本静不下心来做实验,更写不出来了。一晃就到博五博六,才发现博士阶段摸不了鱼啦,没文章真的毕不了业,这时候毕业的难度就显现出来了。 研究方向没有选对选一个好的研究方向,这个很重要,同一个专业,如果你方向选的好,那么你和别人付出一样的努力,你可能三年就毕业了,别人估计需要四年甚至五年才能毕业。方向不能选的太大,太大就显得很空洞,不能深入,也不能选的太小,太小就可能陷入死胡同,不能出成果。如果你研究生的方向很有意义,那么接着做下去,对于自己来说就非常好,有基础又有积累,还可以深入,为以后的提早毕业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杂事缠身不是拿快递就是去报账,没事还陪个饭局。课题全横向,全是帮老师挣钱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没事还帮以前师兄师姐的项目擦屁股,各种报告,各种盖章,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博士就是社会缩影。在社会,不是你努力又有能力就能挣钱,更要有个合适的机会,当你想找个机会时,才发现到处都是为利益与你竞争的人。在读博,不是你勤奋又聪明就能发文章就能毕业,还要看导师、看方向、看机遇。总之,当你努力时,现实告诉你到处都是堵你路的人,不过没有关系,总不能因为难就放弃,人终归要向前走,所以调节心态,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最后,预祝每一位博士都能顺利毕业!!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原创,作者:憨憨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雄浑

28岁女博士获聘大学教授博导,作为90后的你怎么样了?

据@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出生于1991年的女博士李琳已于7月起任该学院教授,并担任博导。李琳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90后博士直接成为高校教授已不是天方夜谭:2019年9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教师节典礼的现场,92岁的陆家云教授和一位年轻女孩正在镜头前合影。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学生遇到了敬仰已久的老教授吧?但事实会让你大吃一惊——今年29岁的李珊,真实身份是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导,同时,她也是南农最年轻的教授。2012年,一名90后再国际上首次提出填充式和自支撑搅拌摩擦焊技术,打破国外对中国近20年的技术封锁。这名90后叫万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他已留校任教,成为哈工大长聘教授。针对取得的成绩,万龙这样说:历史上的哈工大“八百壮士”是我的榜样。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不但教学好、科研好,更重要的还是心怀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志愿,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工业化事业奉献一生。我觉得这种家国情怀、这种信念担当,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乏的。大学本科时期,我们这所实验室的创始人吴林老师来做讲座。吴老师说,有人说一种焊枪只有国外才能做出来,中国人做不出来,但是后来中国人也做出来了。这给我很大触动。我觉得虽然国外有领先我们的地方,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长处,一定要客观认识自我,不能妄自菲薄,然后沉下心去,在这个领域做点什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我希望把自己的创新经验、创业心得分享给更多的学生。同时继续做科研,推动产学研用,实现科研与产业的良性互动。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说到90后,可能大部分人还沉浸在“非主流”、“不靠谱”、“苦逼”这些限定词中,殊不知,90后已经长大,在奔三的前沿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他们有自己创业成为千万CEO,有搞科研成为高校教授……他们做到了三十而立,在人生最恰当又年轻辉煌的时刻成就了最好的自己,在二十多岁这一阶段留下了战绩,给下一批祖国力量00后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作为90后,在奔三或已经奔三的阶段,你成长到了何种地步。

吸毒者

从首批博士点高校到C20高校,好学校从不落伍,始终是好学校!

如果说什么样的高校是值得读的高校,那一定是几乎每次出了什么新的政策都能受益的高校了,比如有些大学从首批取得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再到C20高校,这些好学校从不落伍,始终是好学校。说到首批博士授予权的高校,我国正式开始进行成批量、有规模的自主博士培养是1981年开始的,当年11月国务院批准首批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全国共有151个,其中高校为114所。从统计数据中可看出,在114所重点高校中,仅有5所为军队院校,其余109所为地方院校。这些学校后来基本上都成了985工程重点大学或者211工程重点大学。能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都是内地最好的一批大学,到后面985和211工程的评审中自然是其中的主力军。时至今日部分高校因为2000年前后的合并重组而不存在了,这样消失的高等学校共有30所,上面统计表的第三列是合并的具体情况和被合并而消失的大学名单。另外,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学位授予权限的改革。2018年,批准了首批20所具有学位自主审核权限的高校,也就是C20。清华、北大、人民大学、北师大、哈工大、复旦、南开、同济、南大、浙大、武大以及交通大学都进入C20高校名单。很明显,C20都是以前的985工程大学,涵盖了内地大学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批学校。能获得学位自主授予权,是国家层面对于这些大学的高度肯定,表明这些大学的学生培养质量值得信赖,学生学位的含金量得到高度认可。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和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