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致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和2020级考生的信二婶

致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和2020级考生的信

亲爱的哲学系研究生同学们、2020级考生们:大家好!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遵照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的要求,学校发布了系列通知,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作进一步调整。我们坚信,有了你我每一个人的积极配合,疫情终将被战胜,生活和学习将很快回归正轨。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便于大家更好规划疫情防控期间和春季学期的学习与工作,根据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关于新学期研究生相关工作的通知,现将哲学系2020年春季学期研究生相关工作安排公告如下。一、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根据研究生院通知,2020年硕士研究生初试成绩计划于2月10日公布,请各位考生及时查询并安心做好复试准备,复试时间和具体安排将根据学校通知另行确定和发布,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哲学系官网相关通知。二、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根据研究生院通知,经我系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现推迟原定于2020年2月18日举行的门槛性考核(笔试)和2020年2月20-21日举行的各二级学科复试考核,调整后的时间将根据学校通知另行确定、发布并通知每位考生,同时也请各位考生密切关注哲学系官网相关通知。三、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安排根据研究生院通知,在学校确定具体开学日期后,研究生院将根据情况,适当顺延2020年3月、6月申请学位的学位论文提交、送审、答辩、学位授予等环节的时间节点。具体安排将在研究生院主页和研究生学位管理系统发布,请同学们及时关注。对计划春季学期答辩、申请学位的同学,请加强与导师的学术交流,进一步完善学位论文,做好后续环节的准备工作。四、春季学期研究生报到和公派项目工作安排学校要求所有寒假离校同学不要在2月16日前返校,请大家遵照执行。学校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另行通知春季学期具体开学时间(原定2月17日正式上课)和报到方案,请同学们与导师、辅导员及教务老师等保持联系,及时掌握相关工作动态。研究生院将根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通知调整2020年度公派项目工作安排。我们将会第一时间将研究生院的工作安排告知同学们,请有意申请的同学抓紧做好准备工作。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年1月31日

风流债

南哲资讯|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2020年赴美短期交流项目申请通知

为更好地践行哲学系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内容,扩展哲学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术水平,经系内有关方面大力推动并报学校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哲学系拟于2019年12月底遴选一批学习成绩优异、英语水平较高、有志于哲学学术研究的硕博研究生同学赴美国进行短期考察交流。项目时间计划在2020年4月或5月,预计在外时间40天。项目人员哲学系硕博研究生不超过8人。项目主要内容1、通过访问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福特汉姆大学,聆听哲学专业课堂、讲座,了解和感受美国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哲学教育;2、通过与美方大学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宣传介绍南京大学和南大哲学系,展示学生良好风貌;3、通过对美国历史文化机构的实地考察,近距离了解当地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宗教遗迹。项目费用情况院系承担:1、往返国际经济舱机票;2、国内交通费,国外住宿费、交通费;3、保险费。学生承担:1、旅途餐费;2、护照、签证费;3、其他个人消费。项目申请条件必须满足:1、哲学系在读非定向硕博研究生;2、在校期间未出现过违法违纪情况;3、在校期间未出现课程不及格情况;4、个人愿意自行负担部分相关费用;5、导师和家长同意并支持此次访问;6、回国后提交一篇考察交流报告(不少于3000字)。满足以下一项或多项者,将获得优先考虑:1、勤奋好学,成绩优异;2、英语水平优秀(需提供相关证书),掌握或修习其他外语;3、未参加过境外交流项目;4、积极参加学校和哲学系的各项集体活动,表现突出。项目遴选程序

去德之累

南哲招生|南京大学“强基计划”哲学专业:学研并重,精英培养

南京大学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正式出炉!南京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和哲学等8个专业,将面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210名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南大本科招办主任李浩介绍,南京大学将充分发挥综合性高校特色,汇聚一流学科、一流师资、一流育人资源优势,依托新时代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打造强基计划学生培养特区,引导学生在大师引领下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人类未来重大挑战、重大科学问题等关键领域,通过探究和创造性活动,强化使命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扫码阅读H5了解南大招生专业培养特色招生专业介绍之哲学专业特色“双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A,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模式书院制、小班化培养,单独制定培养方案;以“一生一项目”标准设立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以“一生一游学”标准设立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实行学术导师、学业导师、思政导师三级导师制。课程体系单独制订教学计划,增开新文科特色课程群、“刘伯明讲座教授”系列课程、科创训练课程衔接培养阶段性考核、动态进出,本硕博衔接培养。哲学系网址:https://philo.nju.e.cn/来源:转载自紫牛新闻 编辑 : 李 燕 美编:高仁刚

监河侯曰

南京大学研究生专业有哪些?

南京大学是我国知名的顶尖高校,南京大学共有41个学科参评,A类学科获得数共21个,A类学科总数位居全国第6,拥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众多考生择校的首选目标。南京大学研究生专业大类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体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哲学2021年哲学自划线,总分335分,55分(总分=100分)、90分(总分>100分),竞争非常激烈,通过往年公布的数据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共招收12人,其中全日制免试学生占10人,留给统考生仅2个名额,中国哲学一共招收14人,其中全日制免试学生占8人,留给统考的学生仅4个名额。经济学经济学一直都是热门专业,非常受大家欢迎,自然分数就不受大家欢迎了,2021年自划线,总分390分,单科要求分别为60分和90分,南京大学的产业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商务等专业都值得报考,报录比相对更低。金融学,2019年招收39人,免试21人,报名人数379人,报录比超过21:1,想要上岸非常不容易。法学法学院整体多数招生名额较少,一个专业留给统考生的名额不超过十个,但是法律硕士(非法学)招生名额比较多,有100多个招生名额,报录比在10:1左右。文学南大的文学非常知名,它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历史底蕴丰厚,自然考试难度也非常高,中国现当代文学报录比26:1,中国古代文学报录比30:1,如果想要报考这些专业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瓷器活。历史学南大的历史综合实力大家有目共睹,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都非常好,想要在这个领域深耕的同学,南大是一个非常好的去处。理学南京大学的理学就不多介绍,在第四学科评估里面,天文学A+,地质学A+,物理学A,生物学A,环境A,化学A-,地理学A-,生态学A-,一共9个理学学科进入A类评级。剩下的还有工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南京大学都有招生,南京大学作为一个老牌985大学,想要成功上岸都非常不容易,所以,如果选择它的每一位考研人一定要坚持下去。

抱神以静

南哲新闻|南说再见——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成功举行

2020年6月22日下午,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哲学系系楼401报告厅举行。哲学系党委书记周爱群、系主任王恒、党委副书记孟振华、博士生辅导员邵佳德、硕士生辅导员郭明姬、本科生辅导员白瑞以及各学科教师代表与50余名学生代表共同参加本次典礼,典礼由18级硕士生康腾岳主持。典礼正式开场前,同学们先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南京大学2020年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随后,伴着舒缓的音乐,大家观看了学院领导给毕业生的寄语以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照片集锦,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回忆了在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时光。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典礼一开始,系主任王恒老师向在座的各位毕业生表达了热烈祝贺与真诚祝福。王恒老师讲到:“由于疫情,校园里已经很久没有像今天一样充满活力了,2020年的毕业典礼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注定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后,已经毕业离校的同学们随时都可以再回来,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大门始终向大家敞开。”之后,哲学系党委书记周爱群宣读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哲学系副主任刘鹏、副书记孟振华向施亦丹等19名优秀毕业生颁发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本科生段玉蕊、研究生田笑楠分别作为毕业本科生、研究生代表发言。段玉蕊讲到:“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以及‘惟真是求’的学风,将会成为2020届所有毕业生穷尽一生追求的十二字箴言。今后不论是走出国门、步入职场、还是迈向学术殿堂,都会目光澄澈、心中有光。”田笑楠回忆了在哲学系的三年时光,并与大家相约未来的某一时刻,在春天里再去告别北大楼,再吸一次桂花香,再踏一次金陵雪,再听一次南大的新年音乐会,再经历一次校庆现场奔走的520。哲学系副主任李跃华老师向校友年级联络人石如梦、田笑楠、陆杰峰赠送纪念品并颁发证书。哲学系副主任、系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孙乐强宣读学位授予决定,将授予曹永泰等 11位同学哲学学士学位、罗尧辉等 48 位同学硕士学位、陈嘉鸿等 9 位同学博士学位。哲学系教师代表王恒、徐新、孙亦平、张建军、蔡仲、张荣、张晓东、蓝江、殷曼婷、宋立宏为已获学位毕业生颁发学位证书并拨穗正冠。紧接着,到场全体毕业生肃立并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用铮铮誓言表达对母校和自己的一份坚定承诺。“胸怀祖国,忠于人民;担当道义,守正创新;德业双修,知行合一;不负韶华,不忘初心。”听完在座同学们慷慨激昂的誓词,到场的各专业的教师代表也分别一一寄语毕业生。各位教师代表分别向同学们表达了衷心的祝福,祝愿同学们毕业快乐,未来的路越走越宽,并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了新的期许,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在南哲锻炼出来的风骨,成为解决各种各样问题的行家里手,也期待着同学们能够把南哲的阳光洒满中国,撒向全世界。典礼的最后,全体毕业生合唱南京大学校歌。“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校歌前奏一起,不少同学已潸然泪下。在气势巍峨,令人心潮澎湃的校歌合唱结束后,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共切蛋糕。至此,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落下帷幕。典礼结束,毕业生们与老师、同学纷纷合影留念。不期而至的是疫情,如约而至的是毕业。衷心祝愿2020届的毕业生不负历史、不负韶华,牢记“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一路高歌猛进、阔步前行。撰文 | 吴桐编辑 | 高仁刚

内成

特辑|2020,南哲人来啦!

WELCOME TO 20202020年,恰逢南哲建系100周年。来看看南哲师生对新的一年都有什么期许吧!2020,南哲人来啦!PART 1 - 师长寄语 系主任 王恒老师新年来临,衷心祝愿南京大学哲学系全体师生员工、历届系友、所有的南哲人,吉祥如意!健康幸福!2020年对于南哲人是一个喜庆的年份,南京大学哲学系迎来百年华诞。承继三江师范学堂、1914年创办的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20年建成文理科,下设哲学系在内的八个系,文理科主任刘伯明兼任哲学系主任。之后历经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国立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薪火相传,绵延至今。众多的学术大师在此执教,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见证并参与了国家民族的伟大变迁。今年,我们将举办百年系庆。真诚欢迎历届系友回到母校母系,参加庆典,回顾过往,畅叙情谊,交流思想,探究学术,展望未来,共创历史佳话。系党委书记 周爱群老师2020年啦~祝愿哲学系的每一位师生、系友:吃嘛嘛香,不发胖,更健康!善于爬坡过坎,结果都顺利!有臭味相投的好朋友,分担烦恼、分享快乐!2020年,南哲建系100周年的美好一年,每一位南哲人都健康!顺利!有进步!有成绩!人文社会科学荣誉资深教授 林德宏老师又一个新年来到了——2020年。时间的每一秒都是新的,每一天,每一年,也都是新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也是。我也是。我黑发早已变成白发,也算是旧貌换新颜,不妨自认为有了新风采。动作已日趋缓慢,但心里流淌的还是新的血液。衣食起居,按部就班,但不断提醒自己,老也可出新,要思想常新,快乐常新,每天都有新的期盼。盼望读新书,学到新知识。旧书也可长读长新,旧的知识也可有新的理解。盼望遇到新问题,引发新想法。老问题也可有新解。祖国有新面貌,新气象,我们也应有新生活,新成绩。新,即生命。新,不能靠等待和赠予,要自己发现,自己创造。创新是生命的真谛。行行要创新,人人能创新,年年都创新。我们每天都有新鲜的生命。这是我1985年画的,看起来还有点新。推出旧画,盼能给你带来一个新的微笑。这也是一种推陈出新吧。本科生辅导员 白瑞老师岁末年初,总是不免回望过去、期盼未来,2019年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在这一年中有悲伤更有快乐,有踌躇更有坚定,有失去更有收获,有遗憾更有幸运,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才构成丰富的生活。新的一年已经张开双臂拥抱大家,希望同学们不追悔已经过去的日子,而是期待还未到来的时光,学业精进,生活可爱!也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事事顺意!2020新年快乐,相信一切美好正在发生!硕士生辅导员 郭明姬老师祝愿敬爱的师长们,新的一年健康幸福,事业顺遂。祝福亲爱的我南小朋友们,新的一年学业进步,心想事成。作为南哲的研究生辅导员,哈哈,尤为期待我们的研究生大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低年级的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中年级的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高年级的把规划铺得再长远一些。愿你们今朝努力,来日欣喜;愿你们旦夕前行,不负韶华!中国哲学专业助理研究员、博士生辅导员 邵佳德老师南京大学及其前身有着悠久的哲学及宗教学研究传统,历史上大师辈出、成果丰硕。建国后,1977年南京大学恢复哲学系,2000年成立宗教学系,迄今为止,是一代代南哲人的精神家园。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一年的开始也是南哲新百年的开始,祝愿南哲百尺竿头、永为南国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副教授、外籍教师Kaan KangalFor the New Year, I wish students, colleagues and friends strength at work, happiness for their families and beloved ones, and courage for their ambitions.外国哲学专业助理研究员 刘鑫老师大家好,我是刘鑫,2019年9月中旬正式入职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来到这里之后,我有不少前所未有的体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带给我的惊喜和感动。说三件最近发生的事情吧:12月29日夜,一个学生突然发来微信让我出去看星星,说那晚的星空特别美;得知我所在的位置看不到之后,她就打字告诉我星空如何耀眼。——康德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加反思就愈会感到敬仰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一个学生在大四毕业之际,还能仰望星空,我很欣慰,说明这里保护了她的天真,敬仰和敬畏。12月30日晨,一个学生图文并茂地告诉我:老师,我看到了太阳光,善的理念——我开心的不仅是柏拉图的‘太阳喻’没有白学,更在于她对于光明和善的渴望。12月31日夜,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学生上来满脸笑容的抱住我,当我跟她解释因为生病不能发声,她瞬间泪奔,我只能无言的安慰她——多年来,我始终认同洪堡的大学教育理念:高等教育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他人有理解,有尊重,有同情,有帮助。无论是学问还是做人,这半年间学生给我了莫大的感动和震撼,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我以我的方式默默记录着。各位我认识不认识的同学们,我很荣幸认识你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够让你们在校其间感受到温暖,离开之时不会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祝大家新年快乐,喜乐安康!PART 2 - 同学心愿18级本科生贰拾一:来来往往,廿廿不忘,与智同行,回声绕梁,祝哲学系的所有老师同学们新的一年:一帆风顺顺心意,小康到临临万窗! 梅與櫻:热闹是我的。我有欧哲史伦理学和马哲复习。而你们什么都没有。新年快乐~夕雨:吹雪点梅开,把酒流光醉。莫道芳华去不回,翘首春江水。游龙舞雩:流年花渐落,青丝未成霜虽是笼中雀,可见天上月故人入我梦,追忆清如烟世事似荒诞,不扰自觉人看过纸中天地、笔下春秋本道无需有希望,仍有一句人间值得,可善待之2020,光阴之旅,可常念:世道可负我,我不负世道,自有时来天地皆同力。愿你心如花木,向阳而生,四季如春“遇事不决,可问春风”噗嗤:祝各位都能趋向自己的‘隐徳来希’!pulu:那就祝老师科研顺利,硕博发文顺利,本科考试顺利 16、17级本科生17-周易参同契:希望2020能和南哲遇到的他继续在一起 17-真值表:希望亲眼见证南哲百年,希望祖国丰饶富强,希望新的一年老师手下留情多给点同情分17-谁的辩证法:希望明年依然可以无忧无虑快乐搞哲。16-八斗:希望自己新的一年可以学业上更加精进,生活一切顺利,情感生活不留遗憾,朋友家人幸福安康。16-沉迷猫片的某只喵:新的一年,将迎来百年南哲,我愿自己从南哲的本科生顺利成长为研究生,期待阅读更多好书,进一步明确思索探寻之路;愿我所关心的人和事物都越来越好!输18、19级硕士生19-8-502:8-502祝南哲百岁不老,青春常在;愿南哲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19-一九七:寒假作业太难了;我一定要征服它!18硕:许愿年年都有头发可以脱许愿易老师年年都有论文写许愿写论文度数不加深许愿大家都平平安安,开开心心o(≧v≦)o 整理 / 刘雨轩、杨铭燕编辑 / 张雨婷

南哲动态|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年度 “经典与前沿”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通知

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年度 “经典与前沿”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通知为做好我系研究生推免招生工作,促进国内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优秀大学生学习和交流,增进对学术的理解和体验,特举办2020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所涉相关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含东方哲学与宗教)、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含宗教艺术)、科学技术哲学。一、申请条件1.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院校有志于哲学研究的三年级(2021届本科毕业生)优秀大学生(文理皆可);2.申请人须学习成绩优秀,原则上本科前两年半在所在专业年级排名前30%,专业课成绩优良,无不及格课程,预期能够获得所在学校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非哲学专业同学需有正式选修哲学专业核心课程记录或有发表哲学论文等经历;3.对哲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能够刻苦钻研,具备发展潜力,综合素质突出,外语水平良好,身心健康。二、申请材料1.南京大学哲学系“经典与前沿”夏令营申请表(见附件一);2.南京大学哲学系“经典与前沿”夏令营申请人基本信息表(见附件二);3.所在院系部门盖章的本科阶段成绩单及排名证明(如所在学院无成绩排名证明模板,可参照附件三);4.外语成绩与获奖情况证明材料(如四、六级成绩单,各类外语考试成绩单,各类获奖证书);5.个人陈述(1000字以内);6.学术论文代表作或研究计划(含选题依据与综述、研究的内容、意义、创新点等);7.专家推荐信2封;8.身份证复印件1份。注:申请人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应保证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否则责任自负;若申请材料不全,将不予受理。 相关附件请进入南哲官方网站自行下载,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附件下载页面三、报名程序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6月26日。2.所需材料:将上述申请材料【如因疫情未返校暂时无法提供上述材料,请在pdf文档中说明,后续再补】打包发送到philonju@163.com,邮件标题和打包文档皆命名为“2020夏令营-姓名-所在学校-感兴趣的哲学专业”,请注意将3-8项材料依序制作成一个PDF文档发送。接收材料的截止时间为2020年6月26日24:00。3.资格审定与名单公布:夏令营组委会将组织专家于6月30日前完成资料审核,确定入选人员。入选人员名单预计于7月1日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官网上公布,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四、日程安排受疫情影响,今年夏令营的相关活动均在线上进行,具体安排请关注后续通知。五、其他事宜1.夏令营不收取任何费用;2.夏令营不发放结业证书或开具任何证明;3.夏令营的动态和通知请及时关注南京大学哲学系官网(https://philo.nju.e.cn/)或者微信公众号(“南京大学哲学系”或“PhilosophyNJU”)。六、会务联系方式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教学管理办公室 刘老师电话:025-89686009会务邮箱:philonju@163.com。2020年南京大学哲学系“经典与前沿”夏令营组委会2020年6月编辑 | 丛艺伟

泱泱大风

南哲新闻|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年度 “经典与前沿”暑期夏令营快览

7月16日7月16日上午,开营仪式在线上如期举行,系副主任孙乐强教授主持仪式,系主任王恒教授致辞。王主任对于同学们因疫情防控无法亲临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感到非常遗憾,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城市风貌,并讲述了南京大学的悠久历史。紧接着,王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渊源。南京大学哲学系前身为中央大学哲学系,创立于1920年;另一源头为民国时期另一哲学重镇金陵大学哲学系。在数十年的成长与发展中,刘伯明、汤用彤、宗白华、唐君毅、牟宗三等哲学大师及众多知名学者,都曾任教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哲学系以首任系主任刘伯明先生提出的“唯真是求”为系训,一代代南哲人在求真求实的学风下成长,磨砺出严谨的治学精神与朴茂的人格品性。我系教师胡福明先生在1978年撰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优良的学术传统与求真求实的学风传承至今,共同塑造出南哲浓厚的学术氛围。最后,王主任表示,在百年校庆来临之际,期待更多优秀的同学加入南哲,传承南哲精神,书写未来新的篇章。接下来,为增进同学们对哲学系研究生整体状况的了解,研究生教务员刘瑶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哲学系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辅导员郭明姬老师介绍了哲学系研究生奖助体系与就业情况,数位优秀的研究生学长学姐从不同角度出发,分享了在南哲学习与生活的点滴。16日下午,张异宾教授以“现代性文本学及其超越”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张老师指出,不同于本科阶段以知识性积累为主的学习方式,研究生阶段更强调完整的方法论训练,这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打开一个文本,与哲学家发生遭遇。我们有可能经由一种方法论,从而透过文本、回到哲学家的原初语境吗?作者与文本总是一致的吗?文本本身所呈现的是哲学家真实的思想状态吗?张老师以现代文本学的发展为线索,以马克思、列宁、福柯、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文本为例,对公开发表文献、手稿与书信、笔记、拟文本、表演性文本、表现性文本、秘密文献等不同的文本类型及其特征展开阐述,串联起对于人文学科阅读方法的反思与探究。关于阅读,张老师进一步提示大家,哲学研究面对的是整个世界、是所有民族的文化;我们应该突破人为划定的专业界限,在阅读中打开更广阔的学术视域。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深受启发,提出自己在学术阅读中的困惑,张异宾教授一一解答了同学的问题,师生间进行了热烈的交流。7月17日7月17日上午9时,线上师生志业交流会举行。来自哲学系各个二级学科的八位老师就本学科特色、学科历史、研究方向与成就等内容与营员们进行了介绍与分享。刘怀玉教授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进行了介绍。我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全国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研究到当代中国,马哲学科覆盖领域广泛、积淀厚重;学科主要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孙伯鍨先生、刘林元先生、张异宾教授等皆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在学生培养方面,马哲学科的目标在于为中国哲学界培养新生力量,始终鼓励研究生同学参与学术研究工作,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机制把握学术前沿热点。李承贵教授代表中国哲学学科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我系中哲学科的过去是厚重且非凡的:民国时期大家辈出,牟宗三、唐君毅、方东美等先生皆是当下中哲研究者无法绕开的思想巨擘。中哲学科的当下也是蓬勃发展的:以赖永海先生为学科带头人,我们的学术队伍共有9位老师。学科研究以佛学为核心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儒释道三教关系研究也是中哲学科的研究特色。殷曼楟教授代表东方哲学与宗教学科进行了介绍。本专业提出了立足于本土性的文化观:从本土性到东方性再到世界性,通过交叉学科的视野与方法,以期清楚地认识自身与世界。本专业的研究特色之一是洪修平教授主持的儒佛道三教关系研究,该团队与比利时根特大学以及俄罗斯、越南等地的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交流。另一特色是徐新教授带领的犹太和以色列研究:其主要方向为典籍与历史文化研究;在文化碰撞与文化认同这一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十分关注现实。本专业也涉及儒教与东方学哲学研究、印度佛教研究、东亚道教研究等方向。王恒教授代表外国哲学学科进行了介绍。我系的外国哲学团队小而精,顾肃老师主攻政治哲学;王恒老师主攻现象学和法国哲学;张荣老师主攻中世纪哲学和德国近现代哲学;胡星铭老师主攻分析哲学,研究聚焦在知识论、伦理学以及分析的中国哲学等领域;刘鑫老师主攻古希腊哲学。王老师表示,外国哲学学科期待着更多新鲜血液的涌入。顿新国教授对逻辑学专业进行了介绍。逻辑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七大基础学科之一,逻辑学对于人类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本专业研究方向包括:现代演绎逻辑与归纳逻辑,逻辑哲学,逻辑史,非形式论证与语言逻辑,逻辑与认知科学及人工智能的交互,逻辑与科学方法论,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等。在学术兼职、科研项目、获奖情况、论文发表等方面,南哲逻辑学专业均在国内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张晓东教授代表伦理学学科进行简要的介绍。张老师指出伦理学这门学科无论是在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都非常重要。南哲的伦理学团队有着深厚的积淀和传承渊源。现有的伦理学团队十分敬业,研究方向多元。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国传统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等领域均有涉足。杨维中教授代表宗教学学科进行了介绍。从宗教学学科创设的历史来看,它与中国哲学、东方哲学与宗教这两个专业方向都是汇通的,因而从广义的宗教学学科来说,南哲的宗教研究以佛教研究和犹太研究为特色。此外,宗教学学科还有着中国民间宗教与思想研究以及无神论研究的传统,如王友三先生、徐小跃教授、陈林副教授都是这一方向的代表。杨老师接着介绍了宗教学学科独特的培养路径:以哲学思想带动历史与文献学研究,以思想为核心,以历史与文献为两翼。因循着这一方法,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子。戴建平副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南大科哲注重理论前沿的研究,追踪并参与海内外科学哲学最前沿的研究,如一般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实践哲学、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等等。另一方面也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运用科学技术哲学方法论来分析现实问题。下午2 : 30开展了线上中青年教师交流会,张力锋教授、方蔚林教授、蓝江教授、殷曼楟教授、刘鹏副教授、尚荣副教授、胡永辉副教授、韩玉胜副教授、刘鑫博士、代玉民博士参与了交流会,交流会由孙乐强教授主持,各位老师对同学们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文献阅读方法、培养计划以及外语学习等方面提出的问题给出了专业解答。各专业教师与营员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营员们就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了畅所欲言的提问,如研究生期间是否能够开始拉丁语、希腊语学习,哲学的研究方法;各位教师就自己的方向做出了切实而精彩的回答。7月18日7月18日19:00,孙乐强老师主持闭营仪式。孙老师祝愿大家学有所成,勇攀哲学思维的高峰。他引用孙正聿老师的话送给同学们:“哲学不是宗教,但它也能给人以信仰;哲学不是艺术,但它也能给人以美感;哲学不是科学,但它也能给人以真理;哲学不是伦理,但它也能教人以向善。”哲学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但聆听这音乐的不是耳朵,而是心灵。最后,孙乐强老师宣布,南京大学哲学系2020年度“经典与前沿”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正式闭幕,希望大家有缘再见。文稿 | 丛艺伟 唐铱涵 张雨婷 编辑 | 肖越文

万物一齐

南哲印象|张生:“他们都富有文学的情味”——也谈南大哲学的学术传统

专题私人阅读报告作者:张生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2020年5月,南大将迎来118年校庆,而南大哲学系也将迎来百年华诞。按照这些年来大学系庆的做法,新年过后就应该广为宣传了,但可能是因为去冬今春的“新冠”仍在肆虐的缘故,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动静。不过,以南大素来的沉稳且不事张扬的作风,我想,即使有动静也不会太大。但是南大哲学系不仅仅是一个走过了一百年的中国现代大学的哲学系科,更关键的是它提供了一种中国现代哲人研究哲学的独特的路径,并因之形成了中国现代大学哲学系的一种别具一格的学术风貌。不说别的,仅以“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皆与南大哲学系有着深厚的关系就可见一斑,他们三个人不仅先后做过南大哲学系中央大学时期的系主任,其中方东美和唐君毅还有师生之谊。所以借此机会反思一下南大哲学系所走过的道路,从中既可知先贤筚路蓝缕之功,也可启未来之门,更何况哲学本来就是反思的学问,对以反思为己任的哲学系的反思当然更应是题中之义。南大哲学系1920年正式成立于其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是继北大设立“哲学门”之后南方的国立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哲学系。1921年南高改制为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定名为南京大学,哲学系也随之迁变至今,其间虽因时代变换有名称的更替,甚至暂停,但其基本的学术精神却绵延不绝,而南大哲学系也因此成为百多年来中国大学中为数不多的有着自身学术传统的哲学系。1980年,牟宗三在台大哲学系的讲座《谈民国以来的大学哲学系》中评说中国大学哲学系发展的历史时曾指出当时“较完整之哲学系者仅清华,北大及南京中央大学”。[1]那么,与清华、北大相比,南京中大或者说南大哲学系彼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学术特点呢?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好回答,因为一个系的学术风格的形成不仅要有自己的有意识的建构,还需要有同行的承认才行。而巧的是,1958年牟宗三在《五十自述》中回顾自己的学术道路时,谈到他的挚友“出身”中大哲学系的唐君毅的印象时就中大哲学系的风格进行了批评,认为“他们都富有文学的情味”:“抗战前,我并不认识他。但也曾见过他几篇文章。我不喜欢他那文学性的体裁。他是中大出身,受宗白华、方东美诸先生的影响,他们都富有文学的情味。我是北大出身,认为哲学必以理论思辨为主。”[2]牟宗三因此最初并不是很喜欢唐君毅的这种“走文学的路”且有“无定准的形上学的思考”的哲学风格的,可是唐君毅的“哲学的气质”“玄思的心力”与“理论的思辨力”却使他折服。所谓旁观者清,牟宗三虽然一向自视甚高且臧否人物口无遮拦,但他对唐君毅乃至中大哲学系的这个看法或可以作为南大当时的哲学风格的佐证。这不仅因为牟宗三1933年毕业于北大哲学系,出乎其外,有他者的眼光,他还入乎其内,于1945年至1947年间应唐君毅之请到中大哲学系教书,并且在1946年轮值过哲学系的系主任。因此他与众多中大哲学系的教授都曾共事过,也知道他们在哲学上所持的基本的立场,所以,他的这个判断不仅仅是针对唐君毅一人的评价,也含有对中大哲学系的整体学术风格的评价。显然,在牟宗三看来,中大哲学系的这种“文学的情味”是和北大哲学系的“认为哲学必以理论思辨为主”不同,而且,也与清华哲学系的风格不同。牟宗三认为与北大“比较重视古典哲学”不同,清华因为有金岳霖,比较重视逻辑,其“哲学立场”则以实在论和经验主义为主。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北大哲学系是重“思”的,而南大哲学系是重“诗”的。但是,这么讲,并不是说北大哲学系就不关心“诗”,而南大哲学系就不重“思”,从牟宗三对唐君毅的“哲学的气质”与“理论的思辨力”的赞誉就可看出,南大同样重“思”,只是说二者的侧重点和呈现的风格有所不同而已。因为哲学毕竟是致知的工作,起于惊讶而成于思,若无思至,哲学也就不成其为哲学了。关于北大和清华哲学系的差别,很多人持和牟宗三相似的观点,如30年代任教于清华哲学系的张岱年就说,“北大哲学系比较重视考据,重视哲学史的研究,在方法论上比较推崇直觉”,而“清华哲学系比较重视义理,重视理论建树,在方法论上比较推崇分析”。[3]还有40年代曾就读西南联大哲学系的汪子嵩也讲过意思差不多的话,“清华注重哲学体系,而北大重视哲学史。重视哲学体系的注重哲学问题,重在‘思’;而注重哲学史的则重视哲学家的著作,注重读书,重在‘学’”,所以,“清华培养出来的大多是哲学家或逻辑学家,北大培养出来的则往往是哲学史家”。[4]总而言之,北大爱做哲学史的研究,清华则关心哲学问题的分析与讨论,所以,如果说北大哲学系是“以史为思”,清华哲学系是“以论为思”,那么,相较而言,南大哲学系就可称之为“以诗为思”了。而南大哲学之所以形成这种“以诗为思”的风格,或如牟宗三所说的“富有文学的情味”的特点,当然与南大哲学系那个时代的主事者的“哲学立场”有关。而牟宗三就认为唐君毅之所以以“走文学的路”而致思,就是因为受到了宗白华与方东美等人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宗方二人是代表中大哲学系风格的灵魂人物。因此,也可以说,宗方二人是奠定南大哲学系的“富有文学的情味”传统的关键人物。当然,这么讲也并非空穴来风。南大哲学系虽然由在美国西北大学获哲学博士的刘伯明(1887—1923)于1920年建立,可遗憾的是,他尚未来得及对哲学系产生思想上的直接的影响,三年后即因染病而英年早逝。但是刘伯明作为当时南高师的文史部主任和东南大学的实际的校务负责人,目光高远,广为招揽留美学生前来东大任教,如同为哈佛毕业的梅光迪、吴宓、汤用彤等人就接踵而至,他还努力支持以他们为主的《学衡》杂志的出版,对日后“学衡派”的出现和东大的学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三人中,汤用彤于1922年被聘为哲学系教授,其后又充当哲学系的主任,除了1926年他至南开哲学系任教一年外,汤在东大及改名后的中央大学哲学系共执教7年。虽然汤用彤在此也讲授和撰写汉魏六朝的佛教史等,但他似乎并未能对哲学系的学术风气产生方向性的影响,直到1931年他应胡适之请到北大哲学系任教后,可能和北大哲学系的那种“以史为思”的学术风格契合,才人地两宜,发挥持久的影响。不过,汤用彤离开中大哲学系时推荐了宗白华接任自己的系主任,却对南大哲学系的学术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宗白华自此担任系主任,直至抗战中大内迁重庆办学,1942年后方东美接任系主任,至1944年他们的学生唐君毅担任系主任,两人一前一后执掌中大哲学系主任之职十余年,终于使得中大哲学系成为与北大清华鼎足而三且“富有文学的情味”哲学系。宗白华(1897—1986)与方东美(1899—1977)的经历非常相似。两人均是在外国人办的现代大学接受的西式的教育,之后几乎同时出国留学,回国后又同年到东南大学哲学系任教,不过,因为两人一沐“欧风”,一浴“美雨”,在学术背景和具体的方向上还是有所差异,前者更多地注力于美学及艺术学研究,他是第一个在中央大学也是国内开设美学和艺术学课程的人;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形上学及文化哲学的研究。宗白华1918年毕业于德国人办的同济大学,深受德国文化影响,因学业优秀,毕业时曾获校方赠送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示奖励。1920年他赴德国留学,先后在法兰克福及柏林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后即至东大哲学系任教。但他早在出国前就因身为“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成员,他在“少中”的会刊《少年中国》和自己主编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栏目上撰写大量文章,介绍叔本华、康德、柏格森等西方哲学家及思想文化的论文而知名。尤其是他在此期间还发现了郭沫若的诗才,并在1920年出版了与郭沫若和田汉的通信集《三叶集》而声名鹊起。方东美则于1920年毕业于美国基督教会创办的金陵大学,第二年即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哲学系留学,1924年回国后先在武昌高师任教,1925年亦被聘为东大哲学系教授,从此与宗白华成为同事,直到1947年方东美离校赴台为止,两人共事有二十余年之久。而实际上,方东美与宗白华同为“少年中国学会”的成员,而且他还是“少中”南京分会的发起人之一,他也在《少年中国》上发表过介绍柏格森、詹姆士等人的哲学,他们在人生的理想上有着共同的追求,这也影响到他们的学术关切,特别是对人生哲学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化的重视,就应与这段经历有关。当然,他们在学术上最大的共同处还是对“文学的情味”的认同,且两人均有诗人之名,可称为“诗人哲学家”。宗白华受柏格森影响,认为哲学家需要融合“科学家”和“诗家”的“天资”方可成其为哲学家,如庄子、费希勒(Fechner)、叔本华等人即如此,因为,“科学家偏于智慧推理的知识,诗家偏于本能直觉的知识”,而“哲学的知识就是从本能直觉化成智慧概念”[5]。他甚至在与郭沫若通信时说“我恐怕要从哲学渐渐地结束在文学了。因我已从哲学中觉得宇宙的真相最好是用艺术表现,不是纯粹的名言所能写的,所以我认将来最真确的哲学就是一首‘宇宙诗’,我将来的事业也就是尽力加入做这首诗的一部分罢了”。[6]而且,宗白华并非叶公好龙,他说到做到,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开始有意创作白话新诗,并于1923年出版了诗集《流云小诗》,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而方东美同样对文学情有独钟,在美留学期间他在《少年中国》的会员通信里,他就批评美国人不喜爱文学艺术,“美国人富有俗气,固因多沾了铜臭气,然不好文学,不好艺术,亦是主因之一”[7]。而方东美亦认为,理想的哲学家除了善“思”之外,也需要有“诗人”及“艺术家”的资格,才算“完备”,这就是他受柏拉图的“大痴及天才四态”的影响所提出的“哲人三才”说,“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而他1973年在台北的世界诗人大会的发言《诗与生命》中更以“诗人兼哲学家的身份”自命,他写了上千首诗歌,且有《坚白精舍诗集》存世,与宗白华不同的是他写的更多是古典诗词。抗战军兴,中央大学内迁重庆,宗白华在离开南京前将自己喜爱的一尊隋唐时代的佛头埋入地下,方东美因感其事,后特赠宗白华诗《倭逼京师宗白华埋佛头于地下》,其中有“庄严兼相好,断颈不低头。身受唐人拜,心萦汉域愁”之句,既让人感怀不已,也让人看到两人相通的情谊。而且,宗方二人不仅都是诗人,对文学有着共同的喜好,他们对文学与哲学的关系也有着相近的见解,那就是文学艺术与哲学不可分割,并且相互影响,具有和哲学同样的价值。宗白华受康德影响,认为文学艺术与追求“真”的哲学和追求“善”的道德或宗教并肩而立,并且是沟通二者的桥梁:“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文学艺术是实现‘美’的。文艺从它左邻‘宗教’获得深厚热情的灌溉,文学艺术和宗教携手了数千年,世界最伟大的建筑雕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也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神曲》代表着中古的基督教。《浮士德》代表着近代人生的信仰。文艺从它的右邻‘哲学’获得深隽的人生智慧、宇宙观念,使它能执行‘人生批评’和‘人生启示’的任务。”[8]而方东美和宗白华的看法基本一致,他认为哲学不可能脱离文学艺术而独立发展,他也在《诗与生命》中提到他所赞同的怀特海的“哲学与诗境相接”的说法。1936年,他在中国哲学会南京分会成立会议上宣读的论文《生命悲剧之二重奏》中,称自己平生最服膺“乾坤一场戏,生命一悲剧”这句名言,将悲剧视为“宇宙人生”的至理。他认为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与希腊的诗歌、雕塑及戏剧不可分,希腊的哲学家对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深透”的把握,也是因为他们“富有悲剧的智慧”。“希腊人深尝人世苦痛之后,积健为雄,发舒创造天才,征服万种困难,使生命精神铺张扬厉,酣畅饱满,渐臻至善;同时却又发挥艺术想象,使客观世界含章定位,垂象铺形,抵于纯美。生命的醉意与艺术的梦境深相契合,产生一种博大精深的统一文化结构。在这里面,雄奇壮烈的诗情(大安理索斯的精神,见之于悲剧合唱),与锦绚明媚的画意(爱婆罗的精神,见之于雕塑),融会贯通,神化入妙。这便是希腊悲剧智慧的最上乘。”[9]而且,方东美还认为与希腊人和欧洲人之“宇宙观念”寄身于“科学理趣”不同,中国的“宇宙观念”,“不寄于科学理趣,而寓诸艺术意境”[10]。所以,在文中,他既引《老子》及《易》等来索解其意,也用欧阳修、司空图等人的诗句来形容其“妙境”。而他和宗白华的这一思想显然被其学生唐君毅继承。唐君毅1928年由北大哲学系转学于东大哲学系,1932年毕业于易名后之中央大学哲学系,他在就读期间在学业上既接受方东美的指点,也受到宗白华的提携,并且,他也始终与两位恩师保持良好的关系。他后来在谈到文学和哲学的关系时,认为“将哲学关联贯通于文学时,亦有三种之哲学观可说”:一、“从哲学内容兼表哲学家之情志与想象,而视哲学为文学者”;二、“从文学之启示表达真理,于文学中认识哲学者”;三、“以文学语言为理想的哲学语言者”。在唐君毅看来,首先从哲学的内容来说,不管是“形上学”还是“价值理想”的思考,其实均来自哲学家的“情志”与“想象”,与其人格不可分离,这恰是文学的特点,所以把哲学“可视如一类之文学”。他引了克罗齐的话,认为黑格尔的形上学中“充满浪漫想象之处”,是个“诗人”。他更引自己喜欢的怀特海的话来说明这个观点,哲学是“高贵情操之集结”,“且一切哲学皆染上一幽秘之想象背景之色彩。则由哲学包含情感与想象,而称之为诗歌,称哲学家为诗人,亦可为最高之称誉。如人以柏拉图为诗人之为一最高之称誉。”[11]25其次,就文学本身来说,文学本来就可“启示表达真理”,可使人“认识哲学”。唐君毅引康德的《判断力批判》观点,“谓真与善之会合于美”,同时,他着重引用了黑格尔的观点,认为“艺术文学皆不特表情,而亦显理”,并且,他由黑格尔的“披上感性事物之外衣”的“真理”必须由艺术而宗教再哲学才能达到“自觉之境”,进一步指出,“然此亦同于谓不经艺术宗教,不能入哲学之门。”所以,既有文学家席勒的《美学书信》、歌德的《谈话录》等“文学而兼哲学”的“文艺批评之文”,也有哲学家“兼为哲学文学”的“论文学艺术之文”,如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谈悲剧的文字即是这样的“哲学文学”。再次,就是有很多哲学家认为“理想的哲学语言”就是“文学语言”,也即用文学的语言来表达哲学的思想。唐君毅这段话很能表现出自己的追求,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文学的情味”来。“在人类思想史中之大哲,恒有由觉到类似科学语言与历史语言之系统化的哲学语言,不足表示超妙,玄远,新鲜,活泼或简易,真切之哲学思想,而以哲学思想当舍弃系统化的表达方式,而以不成系统之文学性语言,加以表达者。在柏拉图与庄子之哲学中,每遇超妙玄远之境,不易以一般哲学语言表达者,则诉诸文学性之神话,与荒唐之故事……而近代之尼采,则感于其无尽孽生之新鲜活泼之思想,不能以抽象名词集合之系统的哲学语言表示;遂以人之思想之求系统化者,皆由于其思想观念之贫乏,而只能相依相傍以进行。尼采倒宁甘于以零碎而似不相连贯之文学式语言,表其哲学。”[11]26其实,唐君毅的这段话不仅可以用在自己的身上,同样可以用在其师方东美和宗白华身上。因为他们都喜欢用“文学性语言”来表达自己哲学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索。唐君毅认为1944年出版的《人生之体验》是可代表自己思想的第一本著作,而这本书就很有尼采的风格,“以零碎而似不相连贯之文学式语言,表其哲学”。所以,在序言里,他自问:“本书何以不用确切的语言表真理?”然后又用歌德的话来自答,“只有不确切的,才是富于创生性的”。[12]4多年后这本书重版,他又说这本书,“此书颇带文学性,多譬喻象征之辞,重在启发诱导人向其内在的自我,求人生智慧,而不是直接说教”。[12]重版自序如第一节“说人生之智慧”中谈人生的智慧不应向外而应向“生命之自身”寻求:“人生是怪东西,你不对他反省时,你觉无不了解。你愈对他反省,你愈将觉你与他生疏。正好像一熟习的字,你忽然觉得不像,你愈看便愈觉不像。但是你要了解宇宙人生之真理,你正须先对之生疏。你必须对宇宙人生生疏,与之有距离,然后你心灵的光辉,才能升到你生命之流上,而自照你生命之流上的涟漪。”[12]19这其中有康德的意味在里面。而在第八节“说了解人”时,谈如何认识自己这个古老的哲学问题时用的则是“零碎”的格言:“你当了解他人,以你的心贯入他人的心。但你当先了解自己,因为你只能根据你自己,去了解他人。但是你必须根据你对于你自己的了解,去了解他人,你才能真了解你自己。因为在你去了解他人时,在他人中,你才看见你自己的影子。”[12]38这其中又有黑格尔的神采。当然,因为唐君毅用的并不是“确切的语言”,这两则“人生之体验”还蕴含有更多的耐人寻味的东西。所以,牟宗三说唐君毅的文章是“文学性的体裁”,又说宗白华、方东美等中大哲人“富有文学的情味”,就是这个意思。方东美在其《生命情调与美感》中,更是以“戏场”来比拟和透析希腊人、近代西洋人和中国人的不同的文化,试着让古希腊人、近代西洋人和中国人粉墨登场,从他们所擅占的“场合”“缀景”“主角”“景象”等几个方面来透析出他们的“美感”。如他认为可以代表希腊文化的“主角”是阿波罗,近代西洋的是浮士德,中国的则为“诗人词客”。这也可以是唐君毅所称之为的“诉诸文学性之神话,与荒唐之故事”之一例了。至于宗白华,他的文章本来就具有中国传统的诗文的特点,这让自认“没有文学气质”和“文学灵魂”的牟宗三颇为头疼,“宗白华讲美学是辞章式的方式,是在诗评品题中烘托出来的,这不算美学”,他甚至进而迁怒于宗白华翻译的《判断力批判》:“宗白华先生翻译康德的《判断力之批判》上半部,但不达。韦卓民翻译下半部,也不达,但译得比宗白华好,能表达一些,宗白华则一句也不达。我不能说他德文不好,但他译作中文则是完全不能达意。对不起中国人,也对不起康德。”[13]因为牟宗三觉得康德的美学是“概念式的义理的讲法”,宗白华用的不是“概念性”的“词语”来翻译康德,自然会“对不起中国人,也对不起康德”了。不过,先不谈牟宗三的评价是否正确,但至少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宗白华“表示”思想的“文学式语言”或者中国传统的诗文即“辞章式的方式”对牟宗三的刺激与影响之大。而出身清华任教于北大的贺麟1943年在《五十年来中国哲学》文中谈到唐君毅、方东美和宗白华等中大哲人时,也说到了他们三个人的这个共有的“文学性”的特点,但他用的不是文学性这样的说明性词语而是用“诗意”这个誉扬的说法。贺麟首先把唐君毅和方东美作为当时中国“唯心论”的代表人物予以评述,“唐君毅先生不仅唯心论色彩浓厚,而他的著作有时且富于诗意”。[14]57在谈到方东美时,他再次提到了“诗意”这个词,“他的思想,他的文字和他所用的名词,似乎都含有诗意”。[14]60继而,贺麟在谈到对“美学有创见”的宗白华、邓以蛰、朱光潜等人的贡献时,对后二人虽然也都有赞许之处,如称邓以蛰的文章“精当有力”,朱光潜的《谈美》“雅俗共赏”,但是谈到宗白华时,他却毫不犹豫地赠予其“诗意”的桂冠,“宗白华先生对于艺术意境的写照,不惟具有哲理且富诗意。他尤善于创立新的透彻的艺术原理,以解释中国艺术之特有的美和胜长处”。[14]68贺麟从唐君毅的“著作”的“富于诗意”,到方东美不仅是“文字”和“名字”,乃至“思想”都“含有诗意”,再到宗白华的“不惟具有哲理且富诗意”,处处不离“诗意”二字,而谈北大、清华哲学系的人时却付之阙如,所以,前文说南大哲学的特点是“以诗为思”,也不算勉强之言。私人阅读报告不过,牟宗三对唐君毅、宗白华和方东美所在的中大哲学系“富有文学的情味”的判断中,其实还蕴含着一个没有明说的观点,那就是他们都比较重视与“文学情味”密切相关的生命哲学和文化哲学的研究。方东美在《生命悲剧之二重奏》正文开篇即引用培道(W.Pater)的话来对于“哲学的功能”进行指认,“哲学之有助于文化,不在阐发绝对幽玄的知识,以求标新立异,逞艳斗奇,而在提示种种问题,令人可以了悟生命情绪,领受生命奇趣,观感生命之戏剧的景象”。[9]232他们的这个共同的特点,也可以用方东美的文章《生命情调与美感》的题目来概括,正因为“生命情调与美感”,所以,他们都喜欢谈人生观。唐君毅时有《人生之体验》等著作自不待言,方东美抗战前的1937年即已出版《科学哲学与人生》,虽然主要介绍近代西洋哲学,但紧紧围绕人生展开,其中《生命悲剧之二重奏》即为第六章,抗战时他讲演《中国人生哲学概要》等从“中国先哲”的“宇宙观”“人性论”“生命精神”“道德理念”等方面来探讨他们的“人生哲学”。而宗白华早在1920年前后即有对“艺术人生观”的提倡。并且,宗白华和方东美都曾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有所研究,前者在1919年发表《谈柏格森“创化论”杂感》,后者在威斯康星大学的硕士论文即为《柏格森生命哲学之评述》。这使得他们在后来的学思中对人的生命的展开均比较关注。唐君毅更是自承,其所写的有关《人生之体验》中的“自我生长之旅程”,及其后著作中所写的“人生之智慧”“孔子与人格世界”“人生之艰难”等篇,“皆尝以带文学性而宛若天外飞来之独唱,独语说之。此乃吾一生之思想学问之本原所在,志业所存,所谓诗言志,兴于诗者也”。[15]其次,也是由于对于人的生命的关注,宗白华和方东美均把思想关注的对象扩展到了“文化批评”或“文化哲学”上,因为文化不仅仅是人的创造,同时也对人的生命的样式产生影响。宗白华在留学德国时因受到当时的德国哲学界兴起的“文化”批评的影响,看到斯宾格勒的《西方文化的消极观》等“风行一时”,即已经立志在以后做一名“文化批评家”。“因为研究的兴趣方面太多,所以现在以‘文化’(包括学术艺术伦理宗教)为研究的总对象。将来的结果,想做一个小小的‘文化批评家’,这也是现在德国哲学中的一个很盛的趋向。所谓‘文化哲学’颇为发达”。[16]之后,他果然以文化的批评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及美学研究为目标。早在1932年,他就自信地指出中国的绘画可以和希腊的雕塑及德国的音乐“鼎足而三”,并列为世界最伟大的三种艺术。1943年,他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通过诗歌和绘画的批评对中国人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进行描摹,以直观民族的伟大的心灵,并以继承了那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感到“深衷的喜悦”。[17]而方东美也对斯宾格勒等人情有独钟,他更是把哲学作为“文化生态”的一种揭示,即所谓的“文化哲学”来看待。他的《哲学三慧》即为代表作,在文中,他把中国人的智慧与希腊人、欧洲人的智慧并列为世界三大智慧形态,并希望发扬尼采之超人理想,从这三种智慧中找到“共命慧”,“三人合德”以成“完人”,以充实尼采的超人,使得人类及世界的文化相互补充并且良性发展。而多年后,他在谈到自己撰写《哲学三慧》的原因时,就曾解释过为何自己会注力于这一点:“吾尝端届幽思,觉哲学所造之境,应以批导文化生态为其主旨,始能潜入民族心灵深处,洞见其情与理,而后言之有物,所谓入乎其内者有深情,出乎其外者乃见显理也,此意尝于《生命情调与美感》(一部分已刊载中央大学《文艺丛刊》第一卷第一期)中发之。”[18]而《哲学三慧》当初正是刊登在宗白华主编的1938年6月26《时事新报》“学灯”上,宗白华在编辑后语谈《哲学三慧》时,特地引方东美也非常喜欢的司空图《诗品》中的“豪放”风格的诗句“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来赞美方东美的这篇文章,他同时也指出,“文学家诗人所追慕的幻景与意象是一个个的人生及其命运,哲学家所冥想探索的是一个个民族文化的灵魂及其命运”。[19]中国人过去接触印度文化,近代又接触了西洋文化,虽然中国的人生因此而丰富,但与之相伴的就是产生了“许多问题与危机”,所以宗白华认为,中国人在应付这些问题与危机时,中国思想家也有必要对“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产生“兴趣”,因为感到《哲学三慧》“闳博深奥”,读者可能难懂,他还推荐了方东美的《科学哲学与人生》一书。唐君毅1943年的第一部著作《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论文集》就是对中西文化的比较。1951年,他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的序言中谈到在中国文化问题的思考上,“方东美、宗白华先生之论中国人生命情调与美感”等,对他本人的“民族精神之自觉”是很有启发的。[20]当然,他们对“中国人的生命情调和美感”的共同关注,也有其共同的追求,这用宗白华1939年评价唐君毅的《中国哲学中自然宇宙观之特质》的话予以揭示最为合适:“在我们民族思想空前发扬的现代,这种沉静的沉思和周详的检讨是寻觅中国人生的哲学基础和理解我们文化前途的必要途径。军事上最后的胜利已经遥遥在望,继之者当是这优美可爱的‘中国精神’,在世界文化的花园里而放出奇光异彩。我们并不希求拿我们的精神征服世界,我们盼望世界上各型的文化人生能各尽其美,而止于其至善,这恐怕也是真正的中国精神。”[21]因此,宗白华认为只有努力找回失落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才能重建中国的辉煌,而这也是方东美及唐君毅等哲人的共同的理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此时方东美已于1946年至台湾讲学未归,唐君毅与牟宗三1947年至无锡江南大学任教,1949年又离开大陆至香港,“三驾马车”中只剩宗白华一人。1952年,院系调整开始,全国所有的大学哲学系都撤销并入北大哲学系,南大哲学系的师生也北上并入北大哲学系,这其中有何肇清、熊伟、苗力田等人。而宗白华到了北大哲学系后,就少有大作。这不仅仅是年龄的原因,应也有政治的原因,当时北大给教授评级,宗白华只被评为三级,这让被定为二级的熊伟感觉“不合适”,他认为这是受到“极左”思想的影响,“领导认为对旧中央大学(反动大学)的名教授定职称时要向下压,结果还是定为三级”。[22]其实,这并非孤例,从清华过来的冯友兰就因为政治原因被定为四级教授。当然,宗白华到北大后著作不多,也许还由于他的“以诗为思”的学术风格与北大的风格不合所致。其后,则各种政治运动接踵而至,不仅宗白华,就是其他人也难以摆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至于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则寄寓台港,反而学术精进,慧果累累,造成海外新儒家的儒学复兴运动。1960年,南大又开始恢复哲学专业,其间又随着国家的形势起起伏伏,但始终在国内哲学系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978年南大哲学系教师胡福明主笔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所引起的思想解放的作用之大,让南大哲学系再次回到中国思想的前沿。转瞬之间,这一页也已经成为历史。迨至今日,倏忽之间,已是百年之身。回首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南大中文系读研究生时,与哲学系的研究生同楼,我们经常在一起聊天,也经常去听哲学系老师的讲座,而我也有同学在南大哲学系受教,谈到南大哲学系的风格时,似乎都感到一言难尽。这些年来,因为我到同济人文学院工作后,学术兴趣逐渐转向法国哲学,于是和南大哲学系做外国哲学的朋友的来往也频繁起来,所以,我常感到,在他们身上,总是有意无意间显露出一种“文学的情味”或“诗意”来,让我这个南大文学“出身”的人感到亲切不已。而现在各个大学哲学系已无明显的风格,至于“哲学立场”也近于无,有的只是取代了以往哲学系的“中西印”的“哲学三慧”观而为“中西马”的所谓学科的建制,至于所谓的差异,也大都不过是师生员工规模的大小、各种基金课题和核心期刊论文的多少之别。所以,南大若是依然能够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传统,尤其可贵。2009年秋天,我曾随同在同济任教的高宣扬老师一起去看望他北大哲学系的老师张世英先生。那天阳光很好,在张先生家里,我们一起随性漫谈。当张先生知道我是南大毕业时,很高兴地谈起了当年西南联大哲学系和中大哲学系的风格的不同,他说:“当年他们这些年轻人都觉得西南联大的哲学系比较新,比较洋派,搞欧美的东西比较多,中大哲学系则比较‘旧’,比较保守,搞中国的东西比较多,可现在看来,中大哲学系的人像方东美、唐君毅啊那批人的成就却似乎比联大的只大不小。”当时,因为我并未对南大哲学系的风格有所研究和体悟,所以,听到张先生的话后,我只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现在忽然想起来这件事,觉得张先生的话也未尝不是一种中肯的评价。或许,这也是我之所以在这段难忘的时期里动手写这篇文章的一个原因吧。注释[1]牟宗三.时代与感受[M].台北:鹅湖出版社,1984:139.[2]牟宗三.五十自述[M].台北:鹅湖出版社,1989:108.[3]张岱年.回忆清华哲学系[J].学术月刊,1994(8):11.[4]汪子嵩.中西哲学的交会——漫忆西南联大哲学系的教授[J].读书,1999(9).[5]宗白华.读柏格森创化论杂感[A].见林同华主编.宗白华全集(第1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78.[6]宗白华.三叶集[A].见宗白华全集(第1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25.[7]黄克剑,钟小霖编.方东美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12.[8]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和充实[A].见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44.[9]方东美.生命悲剧之二重奏[A].见刘梦溪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方东美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57.[10]方东美.生命情调与美感[A].见刘梦溪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方东美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222.[11]唐君毅.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2]唐君毅.人生三书[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5.[13]牟宗三.康德美学讲演录[J].见鹅湖月刊,Vol.34(11):2.[14]贺麟.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57.[15]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A].见刘梦溪主编.唐君毅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3.[16]宗白华.自德见寄书[A].时事新报·学灯,1921年2月11日,见宗白华全集(第1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20.[17]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A].见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338.[18]方东美.《哲学三慧》原委[A].见方东美集[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59.[19]宗白华.《哲学三慧》等编后语[A].见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73.[20]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自序[A].见唐君毅集[C].北京:九州出版社,2016:86.[21]宗白华.《中国哲学中自然宇宙观之特质》编辑后语[A].见宗白华全集(第2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242.[22]邹士方.宗白华评传[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3:278.原刊于《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05期。本文系未编排稿,成稿请查阅本刊。

赫克托

南哲是起点,也是原点——记南大哲学系七八级本科系友返校

2018年10月13日,南京大学哲学系78级本科系友相聚母校南京大学,纪念入学四十周年。此次毕业相聚活动分两部分,13日上午在仙林校区参观系楼和听系发展近况介绍,13日下午在鼓楼校区和当年的教师代表座谈。上午9点半,系友们来到仙林校区哲学系系楼。初入系楼,一楼彩色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欢迎78级系友回家”和他们当年的毕业照,以及他们毕业二十周年的彩色合影。系友们的感情瞬间被调动起来,纷纷在彩色显示屏下合影。随后,78级系友于淼讲话,介绍了向母系捐赠礼品情况。他们经过班级讨论,精心选择了孙伯鍨老师当年的一句话“坐冷板凳,求真学问”和“南大赋”(节录),由他们班同学胡维定书写完成书法匾,由班级代表程建军、周沛等人举起,哲学系系副主任李跃华老师代表系里接收并表示感谢。随后,李跃华老师带领系友们参观系楼。第一站,大家先来到位于二楼的系图书馆。看到宽敞明亮的系图书馆,系友们纷纷为今天学弟学妹们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感到欣慰和高兴。当他们看到自己当年的毕业论文被完整保存在系图书馆的书架上时,他们抑制不住惊喜之情,没想到自己当年的青春回忆,仍然被母系精心保存着。岁月已经流逝接近四十载,毕业论文一下子把他们的回忆又带到了四十年前。系友们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自己当年的记忆,相互交流着当年的感受,场面热闹、温馨。 随后,李跃华老师带领系友们来到系楼三楼,出了电梯,大家看到历届本科毕业合影墙,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班级的合影,并且在前后几届合影中寻找自己熟悉的人,又是一阵激动。接着,来到第二站,系314教室,在教室里,李跃华老师向系友们作了系情报告,他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化等几个角度向系友们整体情况,系友们听了母系近几年发展取得的成绩,很是振奋和开心,为母系如今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汇报结束后,李跃华老师带领系友们来到系楼参观第三站,位于系楼四楼的戴安/杰尔福特·格来泽犹太以色列研究所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犹太研究所的高霞博士向系友们介绍了犹太所的建设与布置,以及犹太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李跃华老师带领系友们参观了“马克思恩格斯手稿原始档案展列馆”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成果展列室,系友们纷纷表示,为母系马哲学科在原来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下午三点半,老师和系友们伴着清风暖阳来到阔别四十载的鼓楼校区,于南苑聚首合影留念,并在欢声笑语中开始了一场温馨而热烈的座谈会。座谈会伊始,系党委书记周爱群代表哲学系全体师生对到场的老师与系友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与祝福,表示南哲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和贡献。随后进入老师代表发言环节。林德宏老师动情追忆当年与系友们相伴的时光,尤其是夏基松教授与胡福明教授对青年师生的关爱与栽培,直到今日还拨动着他的心弦。戴文麟老师回忆往昔峥嵘岁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对哲学怀有高昂的热情。当时上课地点还在鼓楼的北平房,空间狭小,设施简陋,连凳子和课桌都是由冰冷生硬的水泥板来充当。即便条件如此,每堂课仍座无虚席,除了77、78、79三个年级一同上课的学生,还有不少外系、外校的人赶来旁听,想起其中一个哈萨克族同胞密密麻麻的笔记,戴老师记忆犹新。步惜渔老师在重申感恩之于聚会的意义后,严肃而不失风趣地分享了自己对年老的积极看法——“人老了,但心不能老!”接下来发言的是沈晓珊老师,她曾是前面三位老师的学生,亦曾任78级的班主任,对系友们关照有加,时光荏苒,如今认识到人生最重要的两点即信仰与方法,分别告诉你将走哪一条路与怎样走完那条路,而这也就是哲学学习的精髓。再次聆听完老师们亲切的祝福与教诲,同学们也纷纷说出珍藏已久的心里话。系友姚润皋后来留在母系任教,现已退休,他谦逊地自比为一个过渡性的“守城人”,与出去闯荡的同学相较,也许缺乏一种魄力与创新精神,但这四十年岁月中的坚守本分、弘扬本性、彰显本真已使自己无愧无憾了。系友胡维定与姚润皋相似,年龄较大,都是亲身从文革走到高考的时代见证者,他回忆往昔从老三届到知识青年再到大学生,这三重身份的转变刻骨铭心,最应感恩的便是那个时代,正是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壮举和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育给了两位老系友不曾虚度、幸福美满的人生。系友钱伟亮也将对母系的感恩之情娓娓道来,一要感激哲学系的老师们悉心教导、诲人不倦,二要感激系资料室珍藏的书籍浸透人心、受益终身,三要感激来自五湖四海的同窗在学习与工作上互相支持,这样的南哲正是他为学知识与为人价值观的源泉。江苏国际集团海外工程公司总经理、78级系友施静华笑称自己仍与南哲非常亲近,一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三次考进南大哲学系,二是如今的公司与南大后门相隔仅几步之遥,随即谈到哲学系的培养为他的职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他的儿子如今也在南大科技处工作,在这密切的联系中流动着两代人对母校的深厚感情。不少系友回忆起那为同学们发饭票、爱被老师点名、被同学起外号的青春,也不由得感慨万千。系友们相继发言,分享了各自的风雨与成就,纷纷表示南哲永远是他们情感的寄托,是强大的动力,是引以为傲的人生底蕴。座谈会如期圆满结束后,老师与系友们携手移步南芳园参加早已备好的晚宴。巧合的是,南京大学数学系78级系友和物理系58级系友也在同一个大厅中,举行入学周年的纪念聚会。不少老朋友欣然举杯寒暄,其乐融融。席间,林德宏老师为系友们献上京剧《红灯记》,如行云流水,余音绕梁,系友们赞不绝口。在林老师的感染下,哲学系与数学系开展了拉歌大赛,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掌声连绵不绝,现场气氛热烈感人。今年恰逢三位系友的七十大寿,昔日恩师与同窗们纷纷献上了真挚的生日祝福。短暂的一天就在这美妙的歌声与祝福中落幕了。时光易逝,系友们对南大与哲学系、对老师与老同学的情谊长存。南哲是系友们当年走上社会的起点,也是系友们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想着回来的原点,是支撑系友们前行的原点。南哲永远是系友们心中的“家”!作者 / 王欢、丛艺伟审定 / 李跃华图片 / 丛艺伟、王欢编辑 / 唐铱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