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8年考研拟录取,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同学:你疯了吧!敦杖

2018年考研拟录取,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同学:你疯了吧!

马上就进入五月了,2018年考研拟录取的同学都在调档,调档结束六七月份就能收到录取通知书了。但是也有很多人没有考的很好的同学打算二战。但是你遇见过调剂成功而放弃读研去选择二战的吗?小水这几天就碰到一位!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2018年考研拟录取,他拒绝读研而选择二战!最近有人在小水文章评论区里咨询我一些问题,矛盾的焦点在于:要不要去读一个双非的研究生。但是犹豫再三,他还是选择拒绝读研而选择二战。他同学和家里人都说他疯了,好好的研究生不去读,非要去二战!现在毕业在即,很多同学都对他指指点点,对他非常不理解,他的父亲甚至还打电话骂了他,说他脑子有问题。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私加了一下好友,他和小水聊了很多。他今年报考的是南京大学文学院,调剂到了一区一个普通一本院校,已经拟录取,但是他打算放弃读研,然后二战南大。他问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调档函问题,因为他已经拿到了调剂院校的调档函。如果选择二战,他应该还得需要办什么手续?从一无所知到出口成章,他在考研中成长!他说,自己本科就是一个双非的普通二本。他自己在大学期间毫不出色,起初的前两年他和别人一样整天打游戏,专业课也不是很好。不过他对于文学是非常喜欢,自己私下里也会写一点诗词,也喜欢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时间久了,他逐渐培养了一些文学爱好来。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他知道自己如果要在文学上达到一定的高度,非读研不可,而且要选择比较好的985大学。所以他将目标锁定了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985高校,考的是文学综合和语言综合。他不得不拾起早已丢下的书本,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虽然考研已经结束,他也没有进入复试的资格,但是一年多的备考时间让他成长了很多,他阅读的书籍比本科书本要多出了一倍。他变的越来越好,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如今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思想的闪光让他成为别人眼中最渊博的人,他自己感觉就是因为选择了南京大学才使得他这样拼命努力,才使得他变的优秀!放弃读研后二战985高校,这些是你要面对的问题!其实在拿到调档函的时候,他还是想去读研的。一年之后的变数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他去双非读研心有不甘,而且不能去南京大学读研始终是一个遗憾。同学中没考上研究生的、调剂失败的人都说他傻,父母也打电话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是一想到自己一旦读了双非的研究生,他就和那些985名校无缘了,他就心中难以接受。就算是以后考博,去985的概率也是极低的!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关于他的问题,小水给了一些明确的答案。调档函还没寄走,这个时候可以打电话给目标院校说明原因,放弃读研。然后登陆研招网确认放弃读研,拒绝调档。在职考研的话,工作单位接受档案就调到工作单位;如果不接收可以调到原籍或者申请由本科院校保存。如果脱产全职考研的话,可以直接把档案打回原籍,到时候来年考上调档也不麻烦。选择二战,难的不是如何复习,而是心理压力!放弃读研而选择二战南京大学,他的这份魄力是非常大的。但是二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不在学校里了,二战要面临的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是亲戚朋友施加的心理压力,也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压力。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对于二战考研,专业课复习倒不是那么重要,如何处理这种压力才是首要的。小水提醒过他,让他好好处理生活和二战的问题,不然到了年底备考前两个月,很多麻烦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如何解决抽空看书复习的时间问题?如何解决生活花费的资金问题?非985高校不去读研,你我都是同类人!这不仅让小水想起了去年和我一样备考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张同学,也许他就能看到这篇文章。起初小水是想去复旦大学的,但是由于跨考文学,小水觉得自己水平还不太够,复旦大学要求比华东要高,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但是无论复旦还是华东,都是985高校,考研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备考华东师范大学的时候他与小水相识,当时只是随便聊了一些备考的问题和专业上的简单交流。到了去年三月的时候,他和小水一样都没有达到华东师大的复试线,但是在调剂的时候又遇见了。那时候他也在找调剂的学校,小水记得他的分数应该是352分。但去了调剂院校复试的时候,他的心里落差非常的大,最后放弃调剂而选择调剂。他的意思是,要么不考,要么就考985高校!普通的研究生对他而言读出来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文学类的研究生很多,现在毕业后去高校教书也必须要博士,而普通的研究生读出来含金量不高,充其量只不过比一般的本科生一个月多了一千块的薪资。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所以他二战了,而且今年已经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录取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华东师大拟录取名单出来的时候,他对小水提起这件事。他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战终于得到了最后的结果,他还鼓励我再考一次。小水今年的专业课两门的成绩分别是135和137,只不过英语还是没过线。他说希望我今年好好补英语,来年可以在华东师大的校园里见到我。小水何尝不是如此想的呢?只能说,小水会努力,会继续考的!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非985高校不去,其实小水和他们都是同类人。不是我们疯了,只不过是心中的梦想太大,不得不让我们去努力的拼搏。而小水也衷心祝愿今年所有二战考研的同学都能够考入理想的高校。小水也会和你们一起出现在2019年考研的考场上,让我们一起见证未来吧!

千纱

首届“非全”即将毕业,关于未来依旧成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2017年3月11日,已经大四的胡佳煜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工作还是非全?就在刚刚不久前,浙大招生办电话通知她,浙大光华法学院2018年的法律硕士招生中,她因两分之差无缘全日制研究生。但与此同时,她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选择——调剂到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中。2017年3月24日,在浙大光华法学院2017年拟录取研究生名单的网页公示中,胡佳煜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她长舒一口气,她感到久违的轻松。现在她不用再纠结这个选择是否应该,也不必频繁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和亲戚朋友反复争论,试图搞清楚非全究竟值不值得读。当然,即使现在,依旧没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2016年教育部研究生改革后的成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简单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好像就是过去“在职研究生”的升级版。学费更贵,不提供奖助学金,不提供住宿。但不同于以往毕业后只提供学位证的在职研究生,非全同时提供学位证与毕业证。这是胡佳煜所能查到的资料,也是她入学前对于自己选择的全部了解。“蓝海”与“最好的安排”相比胡佳煜,李青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参加复试之前,安徽大学研究生院的网页上便有是否接受非全调剂的选项。没有和父母商量,李青直接打了勾。这省去了他之后纠结抉择的烦恼。“想保底啊,考研拼命复习一年多,不想就这么因为几分之差就让一年的努力毫无成果,既然学校给我们这个机会当然要抓住。”在李青看来,非全无疑是当年的专硕,“而且就跟2010年的研究生改革多了专硕一样。当年专硕谁都不愿意去,现在呢,专硕比学硕还热门。那第一年非全,可能大家现在还不认可,以后也会越来越热门的。”对自认学习能力并不算强的李青而言,考研并不容易。特别是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结束了自2014年以来持续的低谷。当年的报名人数达到177万,相比2015年增幅高达7.3%,由此带来的是报录比,尤其是名校报录比的持续攀升。以李青所在的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为例,当年计划招生82人,实际报名人数预估在400以上。这样的难度下,李青觉得自己能够考上非全已经极为不易。“我也就是个普通的二本,”李青说道,“现在非全第一年,还是无人所知的蓝海,很多人还不敢报名,所以分数低。以后非全跟专硕一样广为人知了,考的人越来越多,分数水涨船高,可能想读非全也难。”郭佳燕对此可能更加深有感触。她所就读的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在2017年,报考人数便达到489人,但计划招生人数只有30人,除去已经保研的18名学生,只剩12个名额留给统考的同学。当年最终实际统考招生人数虽比计划名额多,也只有16人。“考研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绝大多数人死得默默无闻,静静看着那些成功的人登顶。然后你忘了这一年的艰辛的付出,转身落寞地离开。”2016年12月11日,离考研初试不过十天左右,郭佳燕睡前用手机发布了她2016年最后一条微博。十三天后,她再一次走上了考场。她已经是二战了。2016年3月左右,刚决定考研的她壮志凌云,怀揣着一腔热血报考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隔年的2017年2月25日,通知复试的那一天,她闭门不出,紧张得手都在颤抖,考研群里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收到了复试的电话通知。她把手机的铃声开到最大,一个人从坐着到站着再到坐着。假装看着书,却什么也看不进去,她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是复试通知的电话。但那一天手机只是反复弹出微信、微博等app的通知,屏幕不断变亮又逐渐暗淡下去。郭佳燕等了三天,直到群里有知情人说,“通知复试的电话已经全部结束”。她握起床边的手机,没有抓紧,手机又从手里滑落到床上,就如她的眼泪一样。事后郭佳燕查了复试的分数线,开始决定二战。“我之前根本没想过二战,这么难的事我一定不要经历第二次。可是看到自己的分数和复试线只差一分,我当时就下了决心。”这一次,考试结束的两个月后,她欣喜地收到了研究生复试的通知。复试结束的一周后,她被询问是否接受调剂到非全。3月27日,拟录取名单公布。郭佳燕在微博上写下“可能一切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度个小假”与“自费考研”早上七点半,从鄞奉路右转进入环城南路,走机场高架,朝着西兴桥大桥方向,途径宁波收费站与萧山区收费站,在三桥路转往富春路,路过甬江路与之江路,再从浙大之江校区后门方向一路进去便能到达月轮山上的光华法学院。全程不堵车的话大概要两个小时车程。 到达教室大概是九点半,离十点上课还有一段距离。这样的周六周日,胡佳煜已经习惯了。这条路已经熟悉到让她这个18年年初刚刚拿到驾照的司机不需要导航也能轻松行驶。从2017年9月到2018年11月,非全入学已近两年,她的生活严苛规律地一如她再熟悉不过的法律条文。她现在已经是博洋集团的总裁助理,周一到周五都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周六早上再开车(有时也乘高铁)前往学校,然后在校内的宾馆住一夜。周日课程结束后再驱车回到公司周一继续上班。“就是没有双休日了呗,等于每周去月轮山上度个小假。”她随即补充说,“月轮山真的很美。”这种不同于普通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正是非全所特有。当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会有所区别。以浙大光华法学院为例,非全法学生往往安排在周六周日给学生集中上课,但“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全日制的课,只要我们周内有时间去上课。”胡佳煜说,“学校还有规定,也可以集中在寒暑假统一上课。”这种规定源于对非全的定位。教育部所给出的定义中便有这样的字眼,“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换言之,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官方的设想中就应当是半工半读的。胡佳煜并不抵触这一点,“我认为,非全与全日制最大的区别是身边的同学不一样。我的同学们都有很多已经在从事法律相关职业了,所以实务经验很丰富,课堂互动性也比较高”。“当然问题也有,就是出勤率比较低。”胡佳煜笑道,“但我从研一就开始边实习边念书,平时课业压力也不大,感觉这样正好。” 不同于胡佳煜,李青相比之下则更像一个全日制研究生。有时候,他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自费来读研的学生,“感觉在帮学校创收”。每日早起去食堂吃饭,然后上早课、午饭、接着上课。平时有空就看看书,偶尔打几局游戏,同时也要完成导师所给的相关学术研究的课题,晚上则回寝室休息。安徽大学原则上并不向非全提供住宿,但非全生可以提出申请,学校有空余宿舍便会酌情安排。李青便是其中的幸运儿。“我课程安排和全日制一模一样,导师选择也一模一样,毕业要求也一模一样。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学费是一万二,全日制学费是八千,且非全没有奖助学金。其他的真没感觉到区别。”两年非全生涯后,李青如是说道。“认可度越来越高”与“需要学历认证”郭佳燕忙着用手机在APP上找旅馆的时候,窗外已是灯火阑珊。彼时是晚九点,她正在从上海开回南京的动车上。之前暑期上海的实习使她退掉了原本在南京长租一年的单身公寓。南京大学对于2017级非全提供了一学期住宿,第二学期开始则需要学生自行解决住宿。她此行回来是参加研二的开题答辩。南大新闻与传播非全的学制与全日制一样,都是两年。这意味着郭佳燕已经开始面临毕业、求职的压力,因此秋招也成是她返校的目的之一。秋招即秋季校园专场招聘会,时间在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之间。相比社会招聘,秋招的优势在于招聘的企事业单位质量更高,岗位数量更多,应聘压力也相对较小。当前各校对于非全能否参加校招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诸如华中科技大学等明确规定非全非定向有三方协议(定向研究生则没有),发派遣证,也就可以参加校招。但更多的学校虽没有明文出台,事实上却也秉承这一原则。真正的问题其实在社会的认可度上。“我个人早前的实习经历其实没有受到过什么歧视,我和别人解释过非全的特殊性。面试的公司对非全是知情的,就没有受到过什么歧视。一开始就在南京的媒体实习,还蛮顺利的。”但在参加了几场校招中业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招聘后,郭佳燕有了全新的感受。相比于全日制的同学,她在四轮面试之后会收到专门的对学历的考核。“我要和HR进行解释,我是非全日制的应届毕业生,我也是一样的上课制度等。”说不难受,这是假的。第一次到通过笔试来面试时,郭佳燕看到HR低头看她的资料,然后抬头问,“你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当时她几乎能感觉到HR的声音里隐藏着诧异和不屑,她形容,“当时我整个人跟在冰窖一样,我想我都走到这一步了,难道最后还是过不了这个学历关吗,那我花这么多钱读这个有什么用?”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在和其他非全生交流后,开始一点点释怀。郭佳燕说道, “大家都告诉我,一些企业会对非全有一点诧异。但其实怪不了他们,毕竟这是一个新事物。但是随着时间,各个学校大规模地推行非全的教育,我觉得以后非全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虽然现在依旧没有入职成功,她还是强迫自己从沮丧中走出来,自信一点。不同于两年前的纠结,这次胡佳煜没有这样的烦恼,她以及决定留在现在所在的公司了。她依据小道消息推测,浙大不允许非全学生参加校招(事实上浙大允许非全参加校招)。同时,部分如银行,电视台等事业单位明确要求只要全日制生,这打消了她辞职重新应聘的念头,“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李青看上去也同样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还有一年才会面对求职的压力。同时,他乐观地认定,“我们计算机专业以后工作也还是以能力为主吧。”*文中胡佳煜、李青、郭佳燕等均为化名。“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南京大学新记者<NJUXJZ>”文字 | 李煦厚美编 | 李煦厚 资料搜集 | 祁 红 吴秀秀 魏 颖 李煦厚责编 | 曹 玥 彭雅琦图片来源网络

缉毒战

南哲系友|翟奎凤:大哉一诚天下动——难忘南大哲学系三年

大哉一诚天下动——难忘南大哲学系三年我是2002年从安徽大学中文系跨专业考上南大哲学系的。在安大四年,虽然学的是中文,但更多时间都是随着兴趣看了很多跟中国哲学有关的书了。实际上,当时看的好多都不是正经的中国哲学专业方面的书,从学术的角度来看,都是些“杂书”。大学时曾热衷气功,看了不少道家、佛家方面的典籍和一些传统文化普及方面的书,比如南怀瑾的书,我那时差不多都看过。准备考研的时候,通过校园里一位信佛的居士认识了安大硕士毕业、当时在南大读博的杨国平师兄,他给我一些信息和历年试题对我考研帮助很大。我后来初试成绩是390多分,专业第一,应该说考研是我所有考试最顺利的一次,运气很好,复习的一些重点都考到了。面试的时候,就住在杨国平宿舍。当时复试,我感觉自己表现得并不是很好。我是跨专业,凭兴趣,没有太多专业学术训练,不客气地说就是野路子出身。面试时,我印象洪修平老师微笑着,很和蔼。白欲晓老师博士刚毕业留校,也参加了我们那次面试,他本科也是安大中文系的。很感谢南大录取了我。初到南京、南大,还是很新奇的。2002年南大百年校庆,当时感觉校园整得很漂亮,清新雅致,晚上有很多灯光打在草坪上、树上,光与绿的融合,给人感觉舒心温馨,校园氛围蓬勃向上,有浓郁的学习学术氛围。南园音乐喷泉好像也是那时新弄的,喷泉随着音乐舞动,上学和吃饭的路上都要从那路过,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很多快乐。当时校园里经常放校歌“大哉一诚天下动”,很雄阔,很有力量和感染力。但当时只是一种感觉—沉雄厚重,透露的就是校训说的那种诚朴雄伟的精神。那时对整个校歌的歌词内容还没有太留意。后来专门研究儒学,校歌的旋律歌词经常浮现在脑海,“如鼎三足兮,曰智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可以说南大校歌是最尊孔的。前几年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以南大、清华、浙大校歌为例,考察近代儒家文化的社会影响。这样,我对南大校史和校歌词曲作者江谦、李叔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南大、清华、浙大校歌都集中体现了儒学和古典文化的精神。南大歌词相对来说大概是最短的,但听起来最有力量感,很有感染力,特别是开头一句“大哉一诚天下动”,很大气,雄壮中洋溢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南大校训也是“诚”字当头,“诚朴雄伟”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为人为学根本的都是诚字立脚,笃定朴实,力戒浮华,我也常以此自勉。校歌校训所展现的南大精神,其实也正是中华民族博厚、高明、广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我那时对佛学禅宗很有兴趣,入学前就看过洪修平先生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所以选了洪老师作导师。当时中国哲学专业有洪修平、赖永海、徐小跃三位博导,记得徐老师有次比较几位老师的风格,大概是说洪老师是“明如镜”,赖老师是“默如雷”,自己是“宽如海”,好像还有一句“和如风”是说李书有老师(李老师那时退休了,没怎么见过)。专业课方面,洪老师、赖老师、徐老师、孙亦平老师、杨维中老师、王月清老师、伍玲玲老师等都给我们上过课,老师上课的神情,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至今历历在目。我曾认真拜读过赖老师的《中国佛性论》,受益匪浅。那时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也在南大哲学系任教,方向是宗教艺术方面,他也给我们上过课,还带我们爬过栖霞山,看六朝石刻。政治公共课方面,张异宾老师、侯惠勤老师等名家的课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南大三年,哲学系、南大乃至南京的学术文化氛围都滋润着我们心灵和精神的成长。南大鼓楼校园虽然不大,但紧凑精致,氛围很好,生活也很方便。各种学术讲座我们有空也常去听,在小礼堂曾听过余光中先生的演讲,也去旁听过其它系的课,如中文系沈卫威讲胡适,王彬彬上现代文学讲到太平天国,社会学系翟学伟讲面子,现在都还有印象。校园里经常桂花飘香,和王振钰、孙奎刚还有其它同学在校园里经常散步聊天的场景也很难忘。去过南大博物馆好多次,里面展示的很多著名校友的辉煌事迹对我们也都很鼓舞。那时二十多岁,精力正旺盛,紫金山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夫子庙等南京有名的景点都跑过很多次。有次跟李仲清徒步去南京长江大桥散步,还高谈阔论了一番。鸡鸣寺、玄奘寺、栖霞寺、静海寺、毗卢寺等好多寺庙也去过,玄武湖经常去,莫愁湖也去过几次。南京历史文化厚重,名人故居,各种遗址,星罗密布,可以说整个城市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文化教科书。整体感觉,南大学习氛围宽松自由,各方面的资源很好。我觉得只要自觉、认真,有兴趣,都能学好。中国哲学专业虽然是佛学为主,但我们做什么方向都可以。我最初是想做佛学的,但最后还硕士论文题目是《晚年孔子与易道儒学——以帛书<易·要>为视角的讨论》。2005年毕业那年,洪老师在美国访学,当时系主任徐小跃老师作为代导师给我们签字答辩。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硕士论文,感觉还是有很多不足,热情有余,学术论证的严谨性、深入性还是欠缺的。但答辩时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挺高,徐老师、王月清老师说了好多肯定的话,当时很受鼓舞。准备考博的时候,我同时报了南大、北大,后来都过线了,洪老师主动给陈来老师打电话,帮我推荐,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感动。洪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方向对我影响都很大。我后来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儒学、周易方面,但对佛学甚至道家道教也一直很有兴趣,认同儒佛道三教融汇会通的治学理念。在今天来说,我们确实应该从总体上来研究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与西方进行对话融通,要有这种开放的态度。我觉得这种开放的精神是南大、南大哲学系的重要风格。浸润在南大哲学系三年,具体学习到什么知识是一个方面,其实另一个方面也许更为重要,就是那种无形的学风学脉、气息感染、精神熏陶,学习、生活、交往各种环节和细节构成的一种整体气氛。记得是2003年我们研一春季学期的时候,孙伯鍨先生去世了。我和那一届不少同学都自发去参加了追悼会,当时张异宾老师作了一个简短发言,张老师非常动情地谈到孙先生的学术贡献和人格精神,几度哽咽,至今还印象深刻。有次徐小跃老师请已经退休的周继旨先生作报告,周先生很有激情,对学生也很热情,听完报告,我还送了他一段路回家。我是安徽亳州的,跟他算是小老乡。送他的路上,他滔滔不绝地跟我说了好多,记得有些是关于冯友兰的。周先生今年春季也过世了。后来看他的简历,才了解他一生非常传奇。南京三年总体上很愉快,有很多难忘的记忆。研一的时候,青岛路那边有很多早餐小吃摊,有段时间好跟刘张华去那边吃馄饨。平时跟同学的交流也学习到很多,现在清华教书的李成旺,浙大的马迎辉,武大的陈世锋是学马哲、西哲、科哲的,但是跟他们交流也学习到不少。我们宿舍的吴朝阳、孟亚明、李小明睡觉前经常开“讨论会”。我跟现在南大任教的刘鹿鸣师兄交流也比较多,觉得他有学问有思想。当时也有些同学师兄弟关注现代新儒家,耳濡目染,都学习到一些。那几年还有好几位出家人跟我们一起学习,有苏州西园寺过来的,还有加拿大、韩国、东南亚国家过来的,有和尚,也有尼姑。那几年离南大不远的金陵神学院常开圣诞晚会,我们也去过。南大、南京这种多元的学习氛围,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也很难得。同学们感情都很好,记得硕士毕业的时候,我连打印硕士论文的钱都没了,崔恒借给我两三百。秦俊曾想考中央编译局俞可平的博士,他觉得我字写得好,让我帮他抄写过自荐信。现在中宣部的罗林做过班长,那时就觉得很稳重,对同学很关心。在省委办公厅的刘登科、在安徽工程大学教书的刘聪住隔壁宿舍,也常串门聊天。我父母那时都在常州打工,我也常去常州,有次春节基本上是在学校过的,省宣传部在职读研的陈清华平时不在学校住,大概是想考博,跑来宿舍住了些天,那段时间跟他交往多。还有同学张志建、黄晓兵、李晓明、张早林、杨善友、朱钧、刘春生、余飞、高阳、申庚科、徐志成、徐江顺、高永旺等等,男生密集住在18楼四层,大家平时交流多,很融洽,后来很多同学也都读了博士。张荣老师时不时会去马迎辉宿舍跟同学打扑克,感觉跟同学挺亲近。有一年玄武湖为了建隧道,把水都抽干了,跟几位同学去那抓了一些鱼回来。那时同学相互关心,好多同学帮助过我,现在大家在各自岗位上,都发展得很好,想起来非常怀念。因为喜欢《周易》,那时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有位老先生叫赵定理,也是南大校友,安徽人,研究《周易》与古天文,我去拜访过多次,后来跟赵老师也有比较多的交往。在南京时还认识了安徽籍书法家文备先生,他笃信佛教。还有现在任职阿里巴巴的道友李佳平,也是那时认识的。他们在精神上、经济上都给我过帮助,想起南京这座城市,是很温暖的。那时文科楼前面有段时间有教练太极拳,我也跟着学了段时间,也是那个时候认识刘怀玉老师的。快毕业的时候,有次跟同学从行政楼那边出东北小门,邂逅蒋树声校长,本来擦肩而过,我看着像蒋校长,就回头去看,想跟校长打个招呼,没想到蒋校长很亲切,主动跟我说了好一会,大意是教导我们,要做到四个“learn”:learn to do(学会做事),learn to be(学会做人),learn to study(学会学习),learn to together(学会合作)。蒋校长说话语重心长,朴素实在,至今时常想起来。感谢南京,感谢南大,感谢哲学系。没有母校母系的哺育,没有老师的教导,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记得每年毕业,校园里经常挂“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这句横幅。我们一直以母校母系为荣,众多著名校友、前辈师长的光环照耀着我们;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母校母系以我们为荣,能够延续南大的光与热,给未来者以力量。在这烦嚣、诡谲多变、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我也常常警惕反省自己,要牢记校歌校训所强调的诚朴二字,在此基础上扩之以雄伟,充之以励学,实之以敦行。最后,长吟当歌,谨以母校校歌为颂,向母系一百年致敬: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母系在新百年必将会更加辉煌!作者简介翟奎凤,安徽亳州人,1980年生。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专著、古籍整理、编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周易》与儒家哲学,兼及道家、中医、佛学思想。研究主题是中国哲学经典、范畴及其现代意义。安徽大学中文系本科(1998-2002),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2002-2005)。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博士(2005-2009)、清华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博士后(2010-2012)。曾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副教授(2009-2013)。编辑 | 朴智英

花宫

2020,金融圈不欢迎本科生

明天考研。这几年,肉眼可见,我身边考研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考金融的。今年就业环境的恶劣加上出国留学的前途未卜,更加剧了考研的热度,据说,今年的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400万人。400万人什么概念?大概比十多年前我考研的时候翻了4倍吧。面对这种激烈竞争,人的两级分化自然就出来了,一部分人会迎难而上,更多人采取的方式则是迂回放弃。比如动辄跑来问我:“毯叔,不读研究生难道就不能在金融圈工作了么?”“毯叔,本科毕业有机会找到金融圈的头部工作么?”“毯叔,读研多花好几年,是不是还不如在金融圈工作对发展更好?”说实话,我太了解这种问题的背后深意了,也太知道你们的骚操作了。哪怕我在回答中流露出一丁点可能性,都能让你们立刻名正言顺地放弃考研,然后在家人老师问起的时候,美其名曰,毯叔说的啊。这个锅我可不背。图源:网络因为对于金融考研,我一向都是旗帜鲜明的支持者,更不赞同任何人抱任何的侥幸心理。谁让我太清楚这样一个在金融圈很多人不愿接受的真相了,那就是:金融圈,现在不欢迎本科生。我知道,看到这句话,你一定不爽。你甚至还会站出来反驳我:谁说本科生不受欢迎了?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不就是浙江银行学校毕业的么?那我就要问你了,易主席是哪年毕业的你知道么? 80年代。你再看看他现在百度百科上的最终学历是哪里?北大的工商管理硕士,还读了南大的在职博士。图源:百度百科所以说,我们评价一句话正确与否,一定要注意它的前提。“金融圈,现在不欢迎本科生”这句话,就有三个重要前提:1,是金融圈 2,是现在 3,是不欢迎,不是不接受。先说第一个前提,你所定义的金融圈到底指什么?如果你把在银行支行卖理财、在券商营业部做经纪业务、在保险公司做业务员定义为金融工作,那我承认,至少现在,本科生还是有机会的。只是这个机会的空间有多大,提升的概率是多少,需要付出多少,我不好说。图源:《半泽直树》但如果你所定义的金融圈,是指金融核心岗位的核心工作,比如投研,投行、公募基金,PEVC,资管、量化、固收、风控、银行总行、一行两会等,这些头部金融机构的正规业务岗、利润中心,那你现在就可以去各大招聘网站,看看他们的招聘需求中,对学历的基本要求——一水研究生起步。再说第二个前提,是“现在”,不是“以前”。远的不说,就说我自己身边的例子。十多年前,我的本科同学,有毕业去银行总行的,有去基金公司的,还有去券商的,那时候,金融圈还是欢迎本科生的。而这两年,我一个本科毕业前在券商实习了一年的学弟,最后却被告知,“能力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公司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所以有时候,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图源:《半泽直树》第三个前提,则更微妙。如果你去扒各家银行的招聘人数,就会发现每年十几二十万进银行的应届生里,有不少一本,二本毕业生。所以从表面看,金融行业,是接受本科生的。当然接受了,否则那么多存款指标谁去完成?全国那么多支行谁去周末值班?那么多琐碎的业务谁去加班落实?有毕业生愿意不求名不求利在这些岗位发光发热,银行自己都忍不住偷笑。但接受是否就代表欢迎呢?这么说吧,如果你指望在这样的岗位上感受到金融圈的光鲜体面,感受到对金钱运筹帷幄的成就感,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你就真的想多了,这些金融岗位从来没打算给你设计这样的通路。我用你,就真的只是用你而已。图源:《半泽直树》接下来,咱们来看几个真实数据:金融圈的顶级工作,基金经理的学历分布,90%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图源:网络45家A股上市券商的近24万员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平均占比达31.78%。在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这些大型券商,硕士率更超过35%。再看各类金融机构高管的学历水平,硕士以上占比都超过60%。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十多年前的毕业生了。图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为什么金融圈这扇门,非得研究生学历才能敲开?依我看,内外两方面原因都有。从内看,金融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有牌照优势的高端服务业。从事服务业,能胜出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在客户面前展现“全方位的专业和逼格”。而显然,对学历的筛选是维持一家公司高逼格的最高效选择。你想啊,我的官网介绍、Pitch Book、募资材料上把团队一摆,全是顶级名校,全是硕士研究生。图源:网络客户就算再挑剔,也挑不出理,我都让全中国最优秀最能干的人服务你了,你还不满意?而从外看,则因为现在中国很流行的一个词,内卷。对,说到内卷,金融圈绝对堪称内卷中的内卷。这些年,一方面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在社会风气和父母坚持下读了金融专业,面临毕业找工作,对高薪职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内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能提供的金融岗位并没有明显增长,很多券商基金在行情不景气的时候甚至会裁员。学过经济学供求原理的人应该能get到了,供过于求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均衡价格的上涨 —— 也就是公司招人的条件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苛刻到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想想也是,一个职位,总能收到上万份应聘简历,用人单位自然就会拉高胃口,明明我招聘的岗位不需要高学历的人来做,但大家都来抢,我是不是也得优中择优,高中拔高,选最优秀的那个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至于招到人以后会不会让人感觉“杀鸡用牛刀”,他们才不管呢。反正牛刀这么多,你不想杀鸡,还有的是人排在门口跃跃欲试。图源:《半泽直树》但你要真说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能力高多少?我看未必。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金融岗位,本科生去做,能力和心智已经绰绰有余。只要能有机会在这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里干上几年,能力和情商被不断倒逼提升,很快就可以搞定项目,搞定资金,给公司创造利润。到那时候,还谁会在乎你的学历。可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在金融圈现在这种人才筛选机制下,很多本科生在第一步就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哪怕能力再出众,人家也不给你表现的机会。图源:《半泽直树》所以在我看来,想做金融,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从来都是:成!功!进!门!而想成功进门,最直接也最高效的办法从来都是:拿!到!硕!士!学!历!说的明白点,拿到硕士学历,在如今这个时代,最大的作用就是——极大提升作为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的你,进入金融圈核心工作的概率。当然,这个概率到底有多大,看人,看命,更要看你的考研策略是否合理。图源:《半泽直树》接下来给大家说几个,我认为对日后进入金融圈有帮助的考研策略。这事,想就比不想好,早想更比晚想好:策略1,如果你本科不是名校,研究生想考金融,一定先选学校排名后选专业排名。你可千万别说这所学校的金融专业在全国排名多么靠前,要知道你找工作时的面试官,可不会费力研究每个专业的排名,只会按照自己脑中对学校的刻板印象进行主观排序。策略2,如果你本科金融,研究生阶段最好读个其它专业,比如统计、计算机等等,而不是继续读金融。反过来也同样。毕竟现在金融圈这么卷,复合型人才进门的概率相对更高,尤其是统计,数理这样的专业,在日后职场是有碾压性竞争力的。策略3,研究生读金融,你挑选院校除了本身的“名头”以外,还要特别注意学校所处的城市。因为这关系到对金融找工作至关重要的实习问题。举个栗子,同为985,兰州大学和人民大学,实习资源和就业资源能一样么?不解释了,各位都懂的.......策略4 ,如果未来想在国内金融机构工作,除了常青藤名校,其它一些非知名院校的海外研究生,风险较大,慎重考虑。一方面出国在外,很难兼顾国内的秋招春招或暑期实习,这些时间点对应届生求职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不是傻子,都知道现在有钱人流行把孩子送到英国、澳大利亚留学,所以很容易怀疑你的学历有镀金成分。到头来,你花了好几十万留学,反而不如国内985院校研究生被录取的概率高。策略5,考研从来不是只有一条路,你还可以从大一开始奔保研,还可以工作几年后再考研,甚至一年考不上,还可以再考一年。当然大前提一定是,你认准了这条路,坚定地想进入金融圈,不纠结于短期的机会成本。总体来说,金融圈,现在不欢迎本科生。如果你认真在读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我说这句话,不是想否定本科生的可能性,而是因为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这些年本科生进入核心金融机构一天比一天低的概率。虽然我们常说,甭管你是坐飞机,坐火车,还是骑自行车来的,只要到了目的地,进了金融圈,大家的起点就都是一样的。但有一个事实,咱谁也不能否认——本科生和研究生,到达目的地的速度简直天壤之别,更别提很多本科生付出再多也根本无法到达目的地。图源:网络同样是难,你愿意早难还是晚难?你愿意年轻时经历考研的难,还是宁愿承受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的难?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写给最难2020毕业生:没完蛋过,那还叫年轻人么?》给大家讲过自己的考研经历。当年,我是在考研失败,找工作失败后,发现自己的实力和期待极度不匹配,才又全力备考第二年,最终考入名校金融研究生,毕业时拿到多家头部券商的offer进入金融圈的。时至今日,回想起那段经历,我仍然觉得太难了。孤军奋战,独自坚持,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图源:soogif可如果让我重新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去逼迫自己早早承受考研的难。因为我太清楚,这些一步一步熬过来的难所能带给我的是什么了。更扎实的金融功底,更坚韧的性格,优于别人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最重要的,能跨过金融头部机构高高从业门槛的底气。以及接下来更平坦的路,更自信的心,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图源:网络所以今天,如果你马上要上战场去考研,我要为你的迎难而上点赞,如果你正纠结要不要去金融考研,我会第一个支持你挑战自己。因为自古至今,教育的作用,从不是改变全人类的命运,而是给那些强烈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一次机会,留一个门缝。也许现在,金融圈,不欢迎本科生。但他们永远欢迎敢于挑战困难的年轻人。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

故强哭者

为读文,放弃清华北大的学霸怎样了?成了全球最大事务所合伙人

分享职场故事,交流职场经验,欢迎关注“苑燕儿”。01 他为了读文放弃清华北大,去复旦,还读完图书馆所有藏书蒋琳出生于浙江的一个农村家庭,不过他从小就天资聪颖,学习成绩非常好。当地的教育资源不怎么样,在他所上的初中,一共也只有17个人成功考上普通的高中。而蒋琳所考上的那所高中,理科的教育资源要比文科强得多。又因为蒋琳的兴趣非常广泛,所以他也在理科和文科之间徘徊、犹豫。当时高中的校长、教导主任以及班主任全部都来劝他,蒋琳这才选择了理科。现在看来,可能当时蒋琳的选择非常明智,因为当时那一届考上大学的42个人里面,仅仅只有一个人是文科生。三年的高中生活顺利结束,成绩优秀的蒋琳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当时他最有可能选择清华或者北大,因为家里面有非常多的亲戚在北京,这样一来自己过去求学也多少能有个照应。但是三年前的纠结让他难以忘记,也是为了能够弥补高中没有学文科的遗憾,他在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选择了复旦的经济学院。因为当时好大学偏文科的专业里面,也只有复旦是唯一在浙江招收理科生的。当时有规定,1991级的所有学生在入学后都要先去南昌军训一年。对于许多人来说,军训都非常艰苦,但是对于蒋琳来说完全受得了,他曾经所承受的各方面压力,比这要大得多。军训结束回到了正常的校园生活后,蒋琳也试图去寻找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本来他想加入管弦乐队学习一下萨克斯,然而名额满了没赶上。于是他花了20块钱买了一把二手的破吉他,开始自学吉他。但是蒋琳更多的时间,还是和高中时期一样,享受着自由阅读带给他的快乐。复旦的藏书非常多,这对于他来说完全就是一个天堂,那时候的蒋琳觉得时间永远都不够用。上学期间如此,暑假的时候更是如此,为了能够抓紧时间看书,他甚至每次回家只住半个月,余下的时间就泡在图书馆里。大学四年的时间,他基本看遍了复旦大学图书馆的所有藏书,甚至和同学们组成兴趣小组,还搞过一本内部刊物《经济学人》。02 机缘巧合进入德勤,仅9年就成合伙人大四毕业之后,蒋琳选择继续留校读研。而在研究生的阶段,他除了继续钻研学术上的问题之外,也尝试着接触其他的工作,比如帮助老师处理各种资料,或者是翻译一些专著等等,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快研二的时候,一个突然的机会让他在学术研究道路上走到底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当时,霍布金斯大学和南大设立了一个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这是一个研究生级别的交流项目,而复旦也非常推荐学生们报考,一共就两个名额,且学校承担所有学费。蒋琳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于是报了名,并且成功拿到前往南京的名额。这一年的学习经历拓宽了他的视野,而且很快他就得到了进入德勤实习的机会。在职期间,他吃苦耐劳且成绩出众,仅仅用了九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普通的本土学生加入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且升任为合伙人。现在的蒋琳也已经是德勤的一个资深合伙人了。要知道,一般的会计压根就进不去四大事务所。进入四大事务所都是非常难的事情了,而要想成为最大事务所德勤的合伙人,没个十几年的资历根本就没有这个资格。合伙人的从业年限一般都在12年以上,像蒋琳这样只用了9年时间的,可以说是刷新了德勤合伙人从业年限的记录。像德勤一个合伙人付建超,就用了30年的从业时间,从一个普通员工上升为首席合伙人。而蒋琳只用了九年,且拥有股份分红权,年均收入大概在1100万美元,并且他也是中国学生登顶记录的保持者。铁打的四大,流水的员工,能够熬得住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而能够升任为合伙人,还刷新记录的,也就只有蒋琳一个。03 命运从不辜负努力的人,这样努力才更有效其实命运从来都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奋斗的人。许多人努力了但是没有效果,其实是方法不对。通过下面的方式去努力,才会更有效。第一,多阅读,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的年平均阅读量仅仅只有四本,这还算上了像蒋琳这种远远高出平均值的人,所以,我们每个人阅读时间真的需要提高了。很多人可能不以为意,但很多知识都藏在了书本中,而且书本也是拓宽我们视野的最简单、最便宜的方式了。同时,阅读也可以帮助我们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毕竟我们的一生很有限,所能遇到的事情和困难也很有可能遇不到第二次。所以只有多积攒经验,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我们未来应对困难的方法。第二,多努力,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其实是老生常谈的一件事情了,但是许多人的努力永远都是表面样子,都是为了感动自己才去努力的。真正的努力是不会抱怨,不怕苦、不怕累,对于自己的工作永远都抱有极高的热情。虚假的努力是每天都在抱怨,说自己做了多少多少的工作,自己每天非常累,已经很努力了却看不到任何效果。从这种虚假的努力中根本看不出任何对于工作的热爱,又怎么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并且收获成功呢?第三,果断抓住机会,实现蜕变我们身边其实有非常多的机会,一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无法接触到,二是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注意到,而第三就是我们其实看见了机会,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陷入了犹豫和纠结,让机会白白溜走。其实当我们遇见机会的时候,就应该赶紧抓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人生中的蜕变,才能摆脱平凡的命运。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命不可变

2018年考研拟录取,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同学:你疯了吧!

马上就进入五月了,2018年考研拟录取的同学都在调档,调档结束六七月份就能收到录取通知书了。但是也有很多人没有考的很好的同学打算二战。但是你遇见过调剂成功而放弃读研去选择二战的吗?小水这几天就碰到一位!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2018年考研拟录取,他拒绝读研而选择二战!最近有人在小水文章评论区里咨询我一些问题,矛盾的焦点在于:要不要去读一个双非的研究生。但是犹豫再三,他还是选择拒绝读研而选择二战。他同学和家里人都说他疯了,好好的研究生不去读,非要去二战!现在毕业在即,很多同学都对他指指点点,对他非常不理解,他的父亲甚至还打电话骂了他,说他脑子有问题。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私加了一下好友,他和小水聊了很多。他今年报考的是南京大学文学院,调剂到了一区一个普通一本院校,已经拟录取,但是他打算放弃读研,然后二战南大。他问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处理调档函问题,因为他已经拿到了调剂院校的调档函。如果选择二战,他应该还得需要办什么手续?从一无所知到出口成章,他在考研中成长!他说,自己本科就是一个双非的普通二本。他自己在大学期间毫不出色,起初的前两年他和别人一样整天打游戏,专业课也不是很好。不过他对于文学是非常喜欢,自己私下里也会写一点诗词,也喜欢看一些文学类的书籍。时间久了,他逐渐培养了一些文学爱好来。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他知道自己如果要在文学上达到一定的高度,非读研不可,而且要选择比较好的985大学。所以他将目标锁定了南京大学,南京大学是985高校,考的是文学综合和语言综合。他不得不拾起早已丢下的书本,如饥似渴的汲取着知识。虽然考研已经结束,他也没有进入复试的资格,但是一年多的备考时间让他成长了很多,他阅读的书籍比本科书本要多出了一倍。他变的越来越好,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识如今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思想的闪光让他成为别人眼中最渊博的人,他自己感觉就是因为选择了南京大学才使得他这样拼命努力,才使得他变的优秀!放弃读研后二战985高校,这些是你要面对的问题!其实在拿到调档函的时候,他还是想去读研的。一年之后的变数还是非常大的,但是他去双非读研心有不甘,而且不能去南京大学读研始终是一个遗憾。同学中没考上研究生的、调剂失败的人都说他傻,父母也打电话做他的思想工作。但是一想到自己一旦读了双非的研究生,他就和那些985名校无缘了,他就心中难以接受。就算是以后考博,去985的概率也是极低的!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关于他的问题,小水给了一些明确的答案。调档函还没寄走,这个时候可以打电话给目标院校说明原因,放弃读研。然后登陆研招网确认放弃读研,拒绝调档。在职考研的话,工作单位接受档案就调到工作单位;如果不接收可以调到原籍或者申请由本科院校保存。如果脱产全职考研的话,可以直接把档案打回原籍,到时候来年考上调档也不麻烦。选择二战,难的不是如何复习,而是心理压力!放弃读研而选择二战南京大学,他的这份魄力是非常大的。但是二战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不在学校里了,二战要面临的是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是亲戚朋友施加的心理压力,也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压力。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对于二战考研,专业课复习倒不是那么重要,如何处理这种压力才是首要的。小水提醒过他,让他好好处理生活和二战的问题,不然到了年底备考前两个月,很多麻烦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如何解决抽空看书复习的时间问题?如何解决生活花费的资金问题?非985高校不去读研,你我都是同类人!这不仅让小水想起了去年和我一样备考华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的张同学,也许他就能看到这篇文章。起初小水是想去复旦大学的,但是由于跨考文学,小水觉得自己水平还不太够,复旦大学要求比华东要高,所以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但是无论复旦还是华东,都是985高校,考研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备考华东师范大学的时候他与小水相识,当时只是随便聊了一些备考的问题和专业上的简单交流。到了去年三月的时候,他和小水一样都没有达到华东师大的复试线,但是在调剂的时候又遇见了。那时候他也在找调剂的学校,小水记得他的分数应该是352分。但去了调剂院校复试的时候,他的心里落差非常的大,最后放弃调剂而选择调剂。他的意思是,要么不考,要么就考985高校!普通的研究生对他而言读出来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文学类的研究生很多,现在毕业后去高校教书也必须要博士,而普通的研究生读出来含金量不高,充其量只不过比一般的本科生一个月多了一千块的薪资。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所以他二战了,而且今年已经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录取专业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华东师大拟录取名单出来的时候,他对小水提起这件事。他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战终于得到了最后的结果,他还鼓励我再考一次。小水今年的专业课两门的成绩分别是135和137,只不过英语还是没过线。他说希望我今年好好补英语,来年可以在华东师大的校园里见到我。小水何尝不是如此想的呢?只能说,小水会努力,会继续考的!拒档后我打算二战985名校非985高校不去,其实小水和他们都是同类人。不是我们疯了,只不过是心中的梦想太大,不得不让我们去努力的拼搏。而小水也衷心祝愿今年所有二战考研的同学都能够考入理想的高校。小水也会和你们一起出现在2019年考研的考场上,让我们一起见证未来吧!

鬼梗

首届“非全”即将毕业,关于未来依旧成谜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2017年3月11日,已经大四的胡佳煜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工作还是非全?就在刚刚不久前,浙大招生办电话通知她,浙大光华法学院2018年的法律硕士招生中,她因两分之差无缘全日制研究生。但与此同时,她获得了一个全新的选择——调剂到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中。2017年3月24日,在浙大光华法学院2017年拟录取研究生名单的网页公示中,胡佳煜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她长舒一口气,她感到久违的轻松。现在她不用再纠结这个选择是否应该,也不必频繁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和亲戚朋友反复争论,试图搞清楚非全究竟值不值得读。当然,即使现在,依旧没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2016年教育部研究生改革后的成果,《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规定:2016年11月30日前录取的研究生按原有规定执行;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生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简单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以下简称非全)好像就是过去“在职研究生”的升级版。学费更贵,不提供奖助学金,不提供住宿。但不同于以往毕业后只提供学位证的在职研究生,非全同时提供学位证与毕业证。这是胡佳煜所能查到的资料,也是她入学前对于自己选择的全部了解。“蓝海”与“最好的安排”相比胡佳煜,李青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在参加复试之前,安徽大学研究生院的网页上便有是否接受非全调剂的选项。没有和父母商量,李青直接打了勾。这省去了他之后纠结抉择的烦恼。“想保底啊,考研拼命复习一年多,不想就这么因为几分之差就让一年的努力毫无成果,既然学校给我们这个机会当然要抓住。”在李青看来,非全无疑是当年的专硕,“而且就跟2010年的研究生改革多了专硕一样。当年专硕谁都不愿意去,现在呢,专硕比学硕还热门。那第一年非全,可能大家现在还不认可,以后也会越来越热门的。”对自认学习能力并不算强的李青而言,考研并不容易。特别是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结束了自2014年以来持续的低谷。当年的报名人数达到177万,相比2015年增幅高达7.3%,由此带来的是报录比,尤其是名校报录比的持续攀升。以李青所在的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为例,当年计划招生82人,实际报名人数预估在400以上。这样的难度下,李青觉得自己能够考上非全已经极为不易。“我也就是个普通的二本,”李青说道,“现在非全第一年,还是无人所知的蓝海,很多人还不敢报名,所以分数低。以后非全跟专硕一样广为人知了,考的人越来越多,分数水涨船高,可能想读非全也难。”郭佳燕对此可能更加深有感触。她所就读的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在2017年,报考人数便达到489人,但计划招生人数只有30人,除去已经保研的18名学生,只剩12个名额留给统考的同学。当年最终实际统考招生人数虽比计划名额多,也只有16人。“考研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绝大多数人死得默默无闻,静静看着那些成功的人登顶。然后你忘了这一年的艰辛的付出,转身落寞地离开。”2016年12月11日,离考研初试不过十天左右,郭佳燕睡前用手机发布了她2016年最后一条微博。十三天后,她再一次走上了考场。她已经是二战了。2016年3月左右,刚决定考研的她壮志凌云,怀揣着一腔热血报考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隔年的2017年2月25日,通知复试的那一天,她闭门不出,紧张得手都在颤抖,考研群里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收到了复试的电话通知。她把手机的铃声开到最大,一个人从坐着到站着再到坐着。假装看着书,却什么也看不进去,她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是复试通知的电话。但那一天手机只是反复弹出微信、微博等app的通知,屏幕不断变亮又逐渐暗淡下去。郭佳燕等了三天,直到群里有知情人说,“通知复试的电话已经全部结束”。她握起床边的手机,没有抓紧,手机又从手里滑落到床上,就如她的眼泪一样。事后郭佳燕查了复试的分数线,开始决定二战。“我之前根本没想过二战,这么难的事我一定不要经历第二次。可是看到自己的分数和复试线只差一分,我当时就下了决心。”这一次,考试结束的两个月后,她欣喜地收到了研究生复试的通知。复试结束的一周后,她被询问是否接受调剂到非全。3月27日,拟录取名单公布。郭佳燕在微博上写下“可能一切结果都是最好的安排~。”“度个小假”与“自费考研”早上七点半,从鄞奉路右转进入环城南路,走机场高架,朝着西兴桥大桥方向,途径宁波收费站与萧山区收费站,在三桥路转往富春路,路过甬江路与之江路,再从浙大之江校区后门方向一路进去便能到达月轮山上的光华法学院。全程不堵车的话大概要两个小时车程。 到达教室大概是九点半,离十点上课还有一段距离。这样的周六周日,胡佳煜已经习惯了。这条路已经熟悉到让她这个18年年初刚刚拿到驾照的司机不需要导航也能轻松行驶。从2017年9月到2018年11月,非全入学已近两年,她的生活严苛规律地一如她再熟悉不过的法律条文。她现在已经是博洋集团的总裁助理,周一到周五都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周六早上再开车(有时也乘高铁)前往学校,然后在校内的宾馆住一夜。周日课程结束后再驱车回到公司周一继续上班。“就是没有双休日了呗,等于每周去月轮山上度个小假。”她随即补充说,“月轮山真的很美。”这种不同于普通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正是非全所特有。当然,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会有所区别。以浙大光华法学院为例,非全法学生往往安排在周六周日给学生集中上课,但“其实我们也可以选择全日制的课,只要我们周内有时间去上课。”胡佳煜说,“学校还有规定,也可以集中在寒暑假统一上课。”这种规定源于对非全的定位。教育部所给出的定义中便有这样的字眼,“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换言之,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官方的设想中就应当是半工半读的。胡佳煜并不抵触这一点,“我认为,非全与全日制最大的区别是身边的同学不一样。我的同学们都有很多已经在从事法律相关职业了,所以实务经验很丰富,课堂互动性也比较高”。“当然问题也有,就是出勤率比较低。”胡佳煜笑道,“但我从研一就开始边实习边念书,平时课业压力也不大,感觉这样正好。” 不同于胡佳煜,李青相比之下则更像一个全日制研究生。有时候,他感觉自己更像是一个自费来读研的学生,“感觉在帮学校创收”。每日早起去食堂吃饭,然后上早课、午饭、接着上课。平时有空就看看书,偶尔打几局游戏,同时也要完成导师所给的相关学术研究的课题,晚上则回寝室休息。安徽大学原则上并不向非全提供住宿,但非全生可以提出申请,学校有空余宿舍便会酌情安排。李青便是其中的幸运儿。“我课程安排和全日制一模一样,导师选择也一模一样,毕业要求也一模一样。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我学费是一万二,全日制学费是八千,且非全没有奖助学金。其他的真没感觉到区别。”两年非全生涯后,李青如是说道。“认可度越来越高”与“需要学历认证”郭佳燕忙着用手机在APP上找旅馆的时候,窗外已是灯火阑珊。彼时是晚九点,她正在从上海开回南京的动车上。之前暑期上海的实习使她退掉了原本在南京长租一年的单身公寓。南京大学对于2017级非全提供了一学期住宿,第二学期开始则需要学生自行解决住宿。她此行回来是参加研二的开题答辩。南大新闻与传播非全的学制与全日制一样,都是两年。这意味着郭佳燕已经开始面临毕业、求职的压力,因此秋招也成是她返校的目的之一。秋招即秋季校园专场招聘会,时间在10月中旬到12月上旬之间。相比社会招聘,秋招的优势在于招聘的企事业单位质量更高,岗位数量更多,应聘压力也相对较小。当前各校对于非全能否参加校招并没有统一的定论。诸如华中科技大学等明确规定非全非定向有三方协议(定向研究生则没有),发派遣证,也就可以参加校招。但更多的学校虽没有明文出台,事实上却也秉承这一原则。真正的问题其实在社会的认可度上。“我个人早前的实习经历其实没有受到过什么歧视,我和别人解释过非全的特殊性。面试的公司对非全是知情的,就没有受到过什么歧视。一开始就在南京的媒体实习,还蛮顺利的。”但在参加了几场校招中业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招聘后,郭佳燕有了全新的感受。相比于全日制的同学,她在四轮面试之后会收到专门的对学历的考核。“我要和HR进行解释,我是非全日制的应届毕业生,我也是一样的上课制度等。”说不难受,这是假的。第一次到通过笔试来面试时,郭佳燕看到HR低头看她的资料,然后抬头问,“你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当时她几乎能感觉到HR的声音里隐藏着诧异和不屑,她形容,“当时我整个人跟在冰窖一样,我想我都走到这一步了,难道最后还是过不了这个学历关吗,那我花这么多钱读这个有什么用?”这种不舒服的感受,在和其他非全生交流后,开始一点点释怀。郭佳燕说道, “大家都告诉我,一些企业会对非全有一点诧异。但其实怪不了他们,毕竟这是一个新事物。但是随着时间,各个学校大规模地推行非全的教育,我觉得以后非全的认可度会越来越高。”虽然现在依旧没有入职成功,她还是强迫自己从沮丧中走出来,自信一点。不同于两年前的纠结,这次胡佳煜没有这样的烦恼,她以及决定留在现在所在的公司了。她依据小道消息推测,浙大不允许非全学生参加校招(事实上浙大允许非全参加校招)。同时,部分如银行,电视台等事业单位明确要求只要全日制生,这打消了她辞职重新应聘的念头,“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李青看上去也同样不担心这个问题,他还有一年才会面对求职的压力。同时,他乐观地认定,“我们计算机专业以后工作也还是以能力为主吧。”*文中胡佳煜、李青、郭佳燕等均为化名。“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南京大学新记者<NJUXJZ>”文字 | 李煦厚美编 | 李煦厚 资料搜集 | 祁 红 吴秀秀 魏 颖 李煦厚责编 | 曹 玥 彭雅琦图片来源网络

类人猿

南哲系友|翟奎凤:大哉一诚天下动——难忘南大哲学系三年

大哉一诚天下动——难忘南大哲学系三年我是2002年从安徽大学中文系跨专业考上南大哲学系的。在安大四年,虽然学的是中文,但更多时间都是随着兴趣看了很多跟中国哲学有关的书了。实际上,当时看的好多都不是正经的中国哲学专业方面的书,从学术的角度来看,都是些“杂书”。大学时曾热衷气功,看了不少道家、佛家方面的典籍和一些传统文化普及方面的书,比如南怀瑾的书,我那时差不多都看过。准备考研的时候,通过校园里一位信佛的居士认识了安大硕士毕业、当时在南大读博的杨国平师兄,他给我一些信息和历年试题对我考研帮助很大。我后来初试成绩是390多分,专业第一,应该说考研是我所有考试最顺利的一次,运气很好,复习的一些重点都考到了。面试的时候,就住在杨国平宿舍。当时复试,我感觉自己表现得并不是很好。我是跨专业,凭兴趣,没有太多专业学术训练,不客气地说就是野路子出身。面试时,我印象洪修平老师微笑着,很和蔼。白欲晓老师博士刚毕业留校,也参加了我们那次面试,他本科也是安大中文系的。很感谢南大录取了我。初到南京、南大,还是很新奇的。2002年南大百年校庆,当时感觉校园整得很漂亮,清新雅致,晚上有很多灯光打在草坪上、树上,光与绿的融合,给人感觉舒心温馨,校园氛围蓬勃向上,有浓郁的学习学术氛围。南园音乐喷泉好像也是那时新弄的,喷泉随着音乐舞动,上学和吃饭的路上都要从那路过,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很多快乐。当时校园里经常放校歌“大哉一诚天下动”,很雄阔,很有力量和感染力。但当时只是一种感觉—沉雄厚重,透露的就是校训说的那种诚朴雄伟的精神。那时对整个校歌的歌词内容还没有太留意。后来专门研究儒学,校歌的旋律歌词经常浮现在脑海,“如鼎三足兮,曰智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可以说南大校歌是最尊孔的。前几年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以南大、清华、浙大校歌为例,考察近代儒家文化的社会影响。这样,我对南大校史和校歌词曲作者江谦、李叔同才有了更深的了解。南大、清华、浙大校歌都集中体现了儒学和古典文化的精神。南大歌词相对来说大概是最短的,但听起来最有力量感,很有感染力,特别是开头一句“大哉一诚天下动”,很大气,雄壮中洋溢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南大校训也是“诚”字当头,“诚朴雄伟”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为人为学根本的都是诚字立脚,笃定朴实,力戒浮华,我也常以此自勉。校歌校训所展现的南大精神,其实也正是中华民族博厚、高明、广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我那时对佛学禅宗很有兴趣,入学前就看过洪修平先生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书,所以选了洪老师作导师。当时中国哲学专业有洪修平、赖永海、徐小跃三位博导,记得徐老师有次比较几位老师的风格,大概是说洪老师是“明如镜”,赖老师是“默如雷”,自己是“宽如海”,好像还有一句“和如风”是说李书有老师(李老师那时退休了,没怎么见过)。专业课方面,洪老师、赖老师、徐老师、孙亦平老师、杨维中老师、王月清老师、伍玲玲老师等都给我们上过课,老师上课的神情,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至今历历在目。我曾认真拜读过赖老师的《中国佛性论》,受益匪浅。那时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也在南大哲学系任教,方向是宗教艺术方面,他也给我们上过课,还带我们爬过栖霞山,看六朝石刻。政治公共课方面,张异宾老师、侯惠勤老师等名家的课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南大三年,哲学系、南大乃至南京的学术文化氛围都滋润着我们心灵和精神的成长。南大鼓楼校园虽然不大,但紧凑精致,氛围很好,生活也很方便。各种学术讲座我们有空也常去听,在小礼堂曾听过余光中先生的演讲,也去旁听过其它系的课,如中文系沈卫威讲胡适,王彬彬上现代文学讲到太平天国,社会学系翟学伟讲面子,现在都还有印象。校园里经常桂花飘香,和王振钰、孙奎刚还有其它同学在校园里经常散步聊天的场景也很难忘。去过南大博物馆好多次,里面展示的很多著名校友的辉煌事迹对我们也都很鼓舞。那时二十多岁,精力正旺盛,紫金山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夫子庙等南京有名的景点都跑过很多次。有次跟李仲清徒步去南京长江大桥散步,还高谈阔论了一番。鸡鸣寺、玄奘寺、栖霞寺、静海寺、毗卢寺等好多寺庙也去过,玄武湖经常去,莫愁湖也去过几次。南京历史文化厚重,名人故居,各种遗址,星罗密布,可以说整个城市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文化教科书。整体感觉,南大学习氛围宽松自由,各方面的资源很好。我觉得只要自觉、认真,有兴趣,都能学好。中国哲学专业虽然是佛学为主,但我们做什么方向都可以。我最初是想做佛学的,但最后还硕士论文题目是《晚年孔子与易道儒学——以帛书<易·要>为视角的讨论》。2005年毕业那年,洪老师在美国访学,当时系主任徐小跃老师作为代导师给我们签字答辩。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自己的硕士论文,感觉还是有很多不足,热情有余,学术论证的严谨性、深入性还是欠缺的。但答辩时老师们对我的评价挺高,徐老师、王月清老师说了好多肯定的话,当时很受鼓舞。准备考博的时候,我同时报了南大、北大,后来都过线了,洪老师主动给陈来老师打电话,帮我推荐,现在想起来还是非常感动。洪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方向对我影响都很大。我后来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儒学、周易方面,但对佛学甚至道家道教也一直很有兴趣,认同儒佛道三教融汇会通的治学理念。在今天来说,我们确实应该从总体上来研究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与西方进行对话融通,要有这种开放的态度。我觉得这种开放的精神是南大、南大哲学系的重要风格。浸润在南大哲学系三年,具体学习到什么知识是一个方面,其实另一个方面也许更为重要,就是那种无形的学风学脉、气息感染、精神熏陶,学习、生活、交往各种环节和细节构成的一种整体气氛。记得是2003年我们研一春季学期的时候,孙伯鍨先生去世了。我和那一届不少同学都自发去参加了追悼会,当时张异宾老师作了一个简短发言,张老师非常动情地谈到孙先生的学术贡献和人格精神,几度哽咽,至今还印象深刻。有次徐小跃老师请已经退休的周继旨先生作报告,周先生很有激情,对学生也很热情,听完报告,我还送了他一段路回家。我是安徽亳州的,跟他算是小老乡。送他的路上,他滔滔不绝地跟我说了好多,记得有些是关于冯友兰的。周先生今年春季也过世了。后来看他的简历,才了解他一生非常传奇。南京三年总体上很愉快,有很多难忘的记忆。研一的时候,青岛路那边有很多早餐小吃摊,有段时间好跟刘张华去那边吃馄饨。平时跟同学的交流也学习到很多,现在清华教书的李成旺,浙大的马迎辉,武大的陈世锋是学马哲、西哲、科哲的,但是跟他们交流也学习到不少。我们宿舍的吴朝阳、孟亚明、李小明睡觉前经常开“讨论会”。我跟现在南大任教的刘鹿鸣师兄交流也比较多,觉得他有学问有思想。当时也有些同学师兄弟关注现代新儒家,耳濡目染,都学习到一些。那几年还有好几位出家人跟我们一起学习,有苏州西园寺过来的,还有加拿大、韩国、东南亚国家过来的,有和尚,也有尼姑。那几年离南大不远的金陵神学院常开圣诞晚会,我们也去过。南大、南京这种多元的学习氛围,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也很难得。同学们感情都很好,记得硕士毕业的时候,我连打印硕士论文的钱都没了,崔恒借给我两三百。秦俊曾想考中央编译局俞可平的博士,他觉得我字写得好,让我帮他抄写过自荐信。现在中宣部的罗林做过班长,那时就觉得很稳重,对同学很关心。在省委办公厅的刘登科、在安徽工程大学教书的刘聪住隔壁宿舍,也常串门聊天。我父母那时都在常州打工,我也常去常州,有次春节基本上是在学校过的,省宣传部在职读研的陈清华平时不在学校住,大概是想考博,跑来宿舍住了些天,那段时间跟他交往多。还有同学张志建、黄晓兵、李晓明、张早林、杨善友、朱钧、刘春生、余飞、高阳、申庚科、徐志成、徐江顺、高永旺等等,男生密集住在18楼四层,大家平时交流多,很融洽,后来很多同学也都读了博士。张荣老师时不时会去马迎辉宿舍跟同学打扑克,感觉跟同学挺亲近。有一年玄武湖为了建隧道,把水都抽干了,跟几位同学去那抓了一些鱼回来。那时同学相互关心,好多同学帮助过我,现在大家在各自岗位上,都发展得很好,想起来非常怀念。因为喜欢《周易》,那时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有位老先生叫赵定理,也是南大校友,安徽人,研究《周易》与古天文,我去拜访过多次,后来跟赵老师也有比较多的交往。在南京时还认识了安徽籍书法家文备先生,他笃信佛教。还有现在任职阿里巴巴的道友李佳平,也是那时认识的。他们在精神上、经济上都给我过帮助,想起南京这座城市,是很温暖的。那时文科楼前面有段时间有教练太极拳,我也跟着学了段时间,也是那个时候认识刘怀玉老师的。快毕业的时候,有次跟同学从行政楼那边出东北小门,邂逅蒋树声校长,本来擦肩而过,我看着像蒋校长,就回头去看,想跟校长打个招呼,没想到蒋校长很亲切,主动跟我说了好一会,大意是教导我们,要做到四个“learn”:learn to do(学会做事),learn to be(学会做人),learn to study(学会学习),learn to together(学会合作)。蒋校长说话语重心长,朴素实在,至今时常想起来。感谢南京,感谢南大,感谢哲学系。没有母校母系的哺育,没有老师的教导,就没有我们的今天。记得每年毕业,校园里经常挂“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日母校以我为荣”这句横幅。我们一直以母校母系为荣,众多著名校友、前辈师长的光环照耀着我们;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做到,母校母系以我们为荣,能够延续南大的光与热,给未来者以力量。在这烦嚣、诡谲多变、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我也常常警惕反省自己,要牢记校歌校训所强调的诚朴二字,在此基础上扩之以雄伟,充之以励学,实之以敦行。最后,长吟当歌,谨以母校校歌为颂,向母系一百年致敬:大哉一诚天下动。如鼎三足兮,曰知、曰仁、曰勇。千圣会归兮,集成于孔。下开万代旁万方兮,一趋兮同。踵海西上兮,江东。巍巍北极兮,金城之中。天开教泽兮,吾道无穷。吾愿无穷兮,如日方暾。相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母系在新百年必将会更加辉煌!作者简介翟奎凤,安徽亳州人,1980年生。现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专著、古籍整理、编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主要研究《周易》与儒家哲学,兼及道家、中医、佛学思想。研究主题是中国哲学经典、范畴及其现代意义。安徽大学中文系本科(1998-2002),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2002-2005)。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博士(2005-2009)、清华大学哲学系暨国学研究院博士后(2010-2012)。曾任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副教授(2009-2013)。编辑 | 朴智英

一箪一瓢

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薪资待遇差别到底有多大?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长,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突破377万,较去年同比增长10.56%。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自我竞争力,而获得更好的就业回报。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学历提升后,研究生的薪资收入和本科生有多大区别呢?除了薪资,在职读研后,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优势呢?为此,我们给大家汇总了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薪资对比,大家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二者的区别。研究生VS本科生薪资对比在智联招聘2020年发布的一份就业报告中,可以看出不同学历毕业工作的薪资与学历成正比。具体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首份工作平均起薪高于整体水平2000元以上,形成显著差距;本科与大专学历则分别为5102元/月与4562元/月。(图片来源:2020年秋季大学生就业报告)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平均薪资比本科生高2200左右,这个数据,在各个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中,也可以得到印证。中央财经大学截止到2020年11月30日,总体就业率为:91.02%,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86.71%,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96.30%,博士毕业生就业率:98.11%。从薪资水平来看,中央财经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实际平均起薪分别为:7887.29元、10238.84元。(中央财经大学毕业生薪资)南京大学截止到 2020 年 11 月 30 日,南大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 98.90% ,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9.04% ,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7.71% 。薪酬待遇方面,本科毕业生薪酬均值为 14.92 万元/年;硕士毕业生薪酬均值为 18.28 万元/年;博士毕业生薪酬均值为 18.7 万元/年。篇幅有限,其他院校就不一一列举了,从这些院校的就业报告数据来看,我们也能直观看出:研究生的整体薪资本科生高出不少,而且,就业率也是远远高于本科生的,这也意味着研究生毕业后,比本科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读研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研究生毕业,他的竞争者不应该是同期毕业的本科生,而应该是有3年工作经验的本科生。从这个角度说,这份薪资和起点是否还具有竞争力,就要因人而异了。正因如此,不少人选择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经验学历两手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读完研之后的薪资又有什么变化呢?在职读研后的薪资变化这几年,往届生的占比一直在上升,一些院校的往届生考研人数甚至远远超过应届生。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加入了考研行列。(2017-2019年考研往届生人数占比逐年增长)(云南大学考研往届生报考比达63%)这部分人在读完研之后,薪资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以在职考研中最有代表性的专业“MBA(工商管理硕士)”为例,来看一下他们毕业之后的职业发展和薪酬涨幅。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交大安泰2021年入学MBA宣传册职业发展显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学生毕业三年后薪资增长率达201%。中央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MBA2018年就业概况中,平均年薪28.1万元,比入学时提高了26.0%;最高年薪300万元。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7届MBA就业情况)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17届MBA就业情况分析,学员入学前薪资平均值19.09万,最大值100万,毕业后薪资平均值29.57万,最大值195万,薪资增长幅度明显,且整体职位有所提升。上海交通大学高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2020年全日制金融MBA毕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年起薪平均值为28万元,最高起薪为80~90万元。入学前金融行业占比27%,毕业后金融行业占比79%。当今社会,学历虽然已不再是人才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但高学历的确可以带来更多机会,这些机会有时可以直接让我们比别人更上一个阶梯。这也是很多人,工作多年依然选择读研的原因。然而,研究生学历的优势不止体现在薪资上,还在其他方面有相应的“区别待遇”。研究生学历优势1 考公以 2021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来为例,不同学历能报考的岗位数量可谓是天差地别, 2021 年国家公务员一共有 13173 个岗位:大专以下学历可报:0 个岗位大专学历可报:333 个岗位本科学历可报:12144个岗位而研究生除了可以报考“专科及以上”“本科及以上”学历招录职位以外,要求仅限硕士学历的职位招录414人。研究生考公不仅面临的选择更多,而且在考公面试中机会更大,在转正后,定级起点也会更高。2 落户、补贴等福利现在很多一线二线城市为了吸引人才来当地发展,都会给到极其丰厚的福利待遇,比如发放生活补贴、住房补贴,放宽落户条件。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同学们,就是享受这些政策的首要人选!3 让自己更加“稀有”首先,来看一组数据:近20年来,本专科毕业生每一年都在增长,如果本科只是一个普通院校,很容易就被淹没在每年几百万大军中成为“分母”。而研究生虽然这些年的毕业人数也在增长,但是它的人数和本专科毕业生人数的比例,依然维持在7%左右。所以说,只要拿到研究生学历,那么,你在这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中,就又往上升了一个台阶。同时,不管在职读研还是全日制读研,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目标院校的品牌都会比本科更好。第一学历一般,但是研究生冲击名校的大有人在。结合这两个方面,大多数人考研,在学历上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考研的这个问题上,我们从来都不建议盲目跟风,尤其是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考研这个决策一定要放在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框架下去决定,不要被一些短期的因素所影响,工作好不好找、薪水高不高,只是作为判断标准之一,最重要的还是先想好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关于研究生与本科生薪资待遇方面的区别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去留言区讨论哦!

马蹄

2020,金融圈不欢迎本科生

明天考研。这几年,肉眼可见,我身边考研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是考金融的。今年就业环境的恶劣加上出国留学的前途未卜,更加剧了考研的热度,据说,今年的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400万人。400万人什么概念?大概比十多年前我考研的时候翻了4倍吧。面对这种激烈竞争,人的两级分化自然就出来了,一部分人会迎难而上,更多人采取的方式则是迂回放弃。比如动辄跑来问我:“毯叔,不读研究生难道就不能在金融圈工作了么?”“毯叔,本科毕业有机会找到金融圈的头部工作么?”“毯叔,读研多花好几年,是不是还不如在金融圈工作对发展更好?”说实话,我太了解这种问题的背后深意了,也太知道你们的骚操作了。哪怕我在回答中流露出一丁点可能性,都能让你们立刻名正言顺地放弃考研,然后在家人老师问起的时候,美其名曰,毯叔说的啊。这个锅我可不背。图源:网络因为对于金融考研,我一向都是旗帜鲜明的支持者,更不赞同任何人抱任何的侥幸心理。谁让我太清楚这样一个在金融圈很多人不愿接受的真相了,那就是:金融圈,现在不欢迎本科生。我知道,看到这句话,你一定不爽。你甚至还会站出来反驳我:谁说本科生不受欢迎了? 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不就是浙江银行学校毕业的么?那我就要问你了,易主席是哪年毕业的你知道么? 80年代。你再看看他现在百度百科上的最终学历是哪里?北大的工商管理硕士,还读了南大的在职博士。图源:百度百科所以说,我们评价一句话正确与否,一定要注意它的前提。“金融圈,现在不欢迎本科生”这句话,就有三个重要前提:1,是金融圈 2,是现在 3,是不欢迎,不是不接受。先说第一个前提,你所定义的金融圈到底指什么?如果你把在银行支行卖理财、在券商营业部做经纪业务、在保险公司做业务员定义为金融工作,那我承认,至少现在,本科生还是有机会的。只是这个机会的空间有多大,提升的概率是多少,需要付出多少,我不好说。图源:《半泽直树》但如果你所定义的金融圈,是指金融核心岗位的核心工作,比如投研,投行、公募基金,PEVC,资管、量化、固收、风控、银行总行、一行两会等,这些头部金融机构的正规业务岗、利润中心,那你现在就可以去各大招聘网站,看看他们的招聘需求中,对学历的基本要求——一水研究生起步。再说第二个前提,是“现在”,不是“以前”。远的不说,就说我自己身边的例子。十多年前,我的本科同学,有毕业去银行总行的,有去基金公司的,还有去券商的,那时候,金融圈还是欢迎本科生的。而这两年,我一个本科毕业前在券商实习了一年的学弟,最后却被告知,“能力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公司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所以有时候,一个人的命运,要靠自我奋斗,但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图源:《半泽直树》第三个前提,则更微妙。如果你去扒各家银行的招聘人数,就会发现每年十几二十万进银行的应届生里,有不少一本,二本毕业生。所以从表面看,金融行业,是接受本科生的。当然接受了,否则那么多存款指标谁去完成?全国那么多支行谁去周末值班?那么多琐碎的业务谁去加班落实?有毕业生愿意不求名不求利在这些岗位发光发热,银行自己都忍不住偷笑。但接受是否就代表欢迎呢?这么说吧,如果你指望在这样的岗位上感受到金融圈的光鲜体面,感受到对金钱运筹帷幄的成就感,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你就真的想多了,这些金融岗位从来没打算给你设计这样的通路。我用你,就真的只是用你而已。图源:《半泽直树》接下来,咱们来看几个真实数据:金融圈的顶级工作,基金经理的学历分布,90%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图源:网络45家A股上市券商的近24万员工中,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平均占比达31.78%。在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这些大型券商,硕士率更超过35%。再看各类金融机构高管的学历水平,硕士以上占比都超过60%。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十多年前的毕业生了。图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为什么金融圈这扇门,非得研究生学历才能敲开?依我看,内外两方面原因都有。从内看,金融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有牌照优势的高端服务业。从事服务业,能胜出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在客户面前展现“全方位的专业和逼格”。而显然,对学历的筛选是维持一家公司高逼格的最高效选择。你想啊,我的官网介绍、Pitch Book、募资材料上把团队一摆,全是顶级名校,全是硕士研究生。图源:网络客户就算再挑剔,也挑不出理,我都让全中国最优秀最能干的人服务你了,你还不满意?而从外看,则因为现在中国很流行的一个词,内卷。对,说到内卷,金融圈绝对堪称内卷中的内卷。这些年,一方面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人在社会风气和父母坚持下读了金融专业,面临毕业找工作,对高薪职位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国内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能提供的金融岗位并没有明显增长,很多券商基金在行情不景气的时候甚至会裁员。学过经济学供求原理的人应该能get到了,供过于求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均衡价格的上涨 —— 也就是公司招人的条件越来越高,越来越苛刻,苛刻到只招研究生以上学历。想想也是,一个职位,总能收到上万份应聘简历,用人单位自然就会拉高胃口,明明我招聘的岗位不需要高学历的人来做,但大家都来抢,我是不是也得优中择优,高中拔高,选最优秀的那个来显示自己的优越性?至于招到人以后会不会让人感觉“杀鸡用牛刀”,他们才不管呢。反正牛刀这么多,你不想杀鸡,还有的是人排在门口跃跃欲试。图源:《半泽直树》但你要真说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能力高多少?我看未必。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的金融岗位,本科生去做,能力和心智已经绰绰有余。只要能有机会在这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里干上几年,能力和情商被不断倒逼提升,很快就可以搞定项目,搞定资金,给公司创造利润。到那时候,还谁会在乎你的学历。可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在金融圈现在这种人才筛选机制下,很多本科生在第一步就已经被拍死在沙滩上了,哪怕能力再出众,人家也不给你表现的机会。图源:《半泽直树》所以在我看来,想做金融,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从来都是:成!功!进!门!而想成功进门,最直接也最高效的办法从来都是:拿!到!硕!士!学!历!说的明白点,拿到硕士学历,在如今这个时代,最大的作用就是——极大提升作为普通人(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的你,进入金融圈核心工作的概率。当然,这个概率到底有多大,看人,看命,更要看你的考研策略是否合理。图源:《半泽直树》接下来给大家说几个,我认为对日后进入金融圈有帮助的考研策略。这事,想就比不想好,早想更比晚想好:策略1,如果你本科不是名校,研究生想考金融,一定先选学校排名后选专业排名。你可千万别说这所学校的金融专业在全国排名多么靠前,要知道你找工作时的面试官,可不会费力研究每个专业的排名,只会按照自己脑中对学校的刻板印象进行主观排序。策略2,如果你本科金融,研究生阶段最好读个其它专业,比如统计、计算机等等,而不是继续读金融。反过来也同样。毕竟现在金融圈这么卷,复合型人才进门的概率相对更高,尤其是统计,数理这样的专业,在日后职场是有碾压性竞争力的。策略3,研究生读金融,你挑选院校除了本身的“名头”以外,还要特别注意学校所处的城市。因为这关系到对金融找工作至关重要的实习问题。举个栗子,同为985,兰州大学和人民大学,实习资源和就业资源能一样么?不解释了,各位都懂的.......策略4 ,如果未来想在国内金融机构工作,除了常青藤名校,其它一些非知名院校的海外研究生,风险较大,慎重考虑。一方面出国在外,很难兼顾国内的秋招春招或暑期实习,这些时间点对应届生求职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不是傻子,都知道现在有钱人流行把孩子送到英国、澳大利亚留学,所以很容易怀疑你的学历有镀金成分。到头来,你花了好几十万留学,反而不如国内985院校研究生被录取的概率高。策略5,考研从来不是只有一条路,你还可以从大一开始奔保研,还可以工作几年后再考研,甚至一年考不上,还可以再考一年。当然大前提一定是,你认准了这条路,坚定地想进入金融圈,不纠结于短期的机会成本。总体来说,金融圈,现在不欢迎本科生。如果你认真在读这篇文章,你就会知道,我说这句话,不是想否定本科生的可能性,而是因为我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这些年本科生进入核心金融机构一天比一天低的概率。虽然我们常说,甭管你是坐飞机,坐火车,还是骑自行车来的,只要到了目的地,进了金融圈,大家的起点就都是一样的。但有一个事实,咱谁也不能否认——本科生和研究生,到达目的地的速度简直天壤之别,更别提很多本科生付出再多也根本无法到达目的地。图源:网络同样是难,你愿意早难还是晚难?你愿意年轻时经历考研的难,还是宁愿承受永远无法到达目的地的难?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写给最难2020毕业生:没完蛋过,那还叫年轻人么?》给大家讲过自己的考研经历。当年,我是在考研失败,找工作失败后,发现自己的实力和期待极度不匹配,才又全力备考第二年,最终考入名校金融研究生,毕业时拿到多家头部券商的offer进入金融圈的。时至今日,回想起那段经历,我仍然觉得太难了。孤军奋战,独自坚持,从早到晚,废寝忘食……图源:soogif可如果让我重新再选一次,我还是会去逼迫自己早早承受考研的难。因为我太清楚,这些一步一步熬过来的难所能带给我的是什么了。更扎实的金融功底,更坚韧的性格,优于别人的核心竞争力,还有最重要的,能跨过金融头部机构高高从业门槛的底气。以及接下来更平坦的路,更自信的心,和未来的无限可能。图源:网络所以今天,如果你马上要上战场去考研,我要为你的迎难而上点赞,如果你正纠结要不要去金融考研,我会第一个支持你挑战自己。因为自古至今,教育的作用,从不是改变全人类的命运,而是给那些强烈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一次机会,留一个门缝。也许现在,金融圈,不欢迎本科生。但他们永远欢迎敢于挑战困难的年轻人。全文完,感谢你的耐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