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在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抓牢“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主线,为构建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新体系接续奋斗,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主持。胡金波表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重要内容。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回顾成绩、总结经验,分析挑战、研判机遇,研究任务、部署举措,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奠定坚实基础。他指出,推进新时代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立足培养具有南大品格的时代新人这“一个根本”;强化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提升的“两个硬核”;促进教书与育人、因需培养与因材施教、继承与创新“三个融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个服务”,办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时代点赞、让社会称道的研究生教育;把好认识、方向、质量、机制、评价的“五个关口”。他勉励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九个第一”、推进“双一流”建设,紧扣“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这两大核心任务,全方位推进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胡金波讲话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充分肯定了南京大学始终走在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前列的魄力与担当,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各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的“南大作用”。在阐述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与思路的基础上,他对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希望与要求,要高点定位、高标谋划,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有效落实,打造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南大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南大标准”,树立服务江苏发展的“南大高度”。洪流讲话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处长郝彤亮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方位,强调在成就与短板并存、影响和差距同在、缺位和错位交织的新形势下,要充分把握研究生教育工作主线,构建“由一到多、由量到质、由外而内”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他肯定,南京大学已经出台一系列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文件,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期待南京大学继续深化改革,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导师管理机制,创造出高标识度的新时代中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南大经验”。郝彤亮讲话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振林以《为构建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新体系接续奋斗》为题做报告。展示了新时代以来我校“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新时代提出的研究生教育新要求新使命作出思考与回应,指出下一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大思政育人协同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融入国家战略,提升研究生招生对服务国家需求的贴合度;凸显特色优势,提高培养体系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新需求的满足度;回归教育本原,丰富研究生人才培养特色和多元化程度。他号召广大师生以建设“第一个南大”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力拼搏。王振林讲话在院系代表发言中,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高方介绍了学院依托党建优势,探索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机制的经验举措;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对研究生“三全”质量保障体系与制度创新建设做经验分享;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黄奇介绍了学院以培养研究型领军人才为定位的国家实验室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金飚兵重点阐释了学院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人才培养举措;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建萍则分享了培养具有学科交叉创新能力、扎根中国环保改革实践的环境类研究生心得。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指出,本次会议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读了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部署要求,回顾了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齐心协力谋划“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风格”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为今后的探索与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理清了思路重点。他要求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共同开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杨忠讲话江苏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南京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院系、部处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与会。来源: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近期公布了2020年接收的推免研究生名单2020年,南京大学一共接收推免研究生243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123人,直博生307人。在全部推免生中,来自国内157所高校,统计数据如下表:从各校生源数量来看,来自南京大学本校的学生有874人,占总体比重的36%。校外生源最多的学校是山东大学,一共有73人。山东大学2018届升学学生中一共有78人到南京大学深造,从目前来看2020届应当更多,实际上,北大外校生源中,山东大学生源数量基本上都是位列前三。其次是南京的三所高校,南京师范大学,有58人;东南大学有56人;南京理工大学有52人。南京的另一所985大学东南大学也有不少学生到南京大学,而南京大学学生升学去东南大学的学生数量则非常少,这种对比也说明了学生对于两所学校实力的认可。生源数量第六位的是四川大学和中南大学,有45人,这两所规模比较大的985大学每年也是有大量的生源流向各高校。武汉大学的学生也有41人,吉林大学有40人,湖南大学有37人,东北大学有34人,厦门大学有32人,中山大学有31人。另外,来自清华大学的学生有3人,北京大学的学生有2人,上海交通大学有4人,复旦大学的学生有3人,浙江大学有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人,数量都在个位数,生源比较少。从985院校的生源来看,大部分生源还是来自985院校和位于江苏的211高校,安徽的211高校生源也有一部分。一共有1614名学生来自985高校,占总体比重约为67.4%,即985院校生源比重为67.4%。比重不是特别高的原因也主要是江苏省内的211高校往南京大学输送了大量的生源,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
(供稿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研一 赵佳)前几天rng败了,这两天扑面的IG获胜的消息,伪粉丝的我情绪也随着上下波动。最大的感受是:做好自己,尤其是在自己问自己为什么的时候。1、有时候很羡慕别人有很多小伙伴一起玩耍,甚至自己在小学的时候被不少女生孤立过,所以不少人用一个字形容我“独”。这个字是说我不懂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迎合,以至于会让很多人不喜欢我。确实,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我既不伶俐乖巧,也不善解人意,脾气还很糟糕,甚至非常讨厌。我也开始怀疑自己,开始小心翼翼照顾到每个我能接触到的人的情绪,慢慢也确实有小伙伴愿意和我一起去厕所,愿意和我一起上下学,愿意和我一起跳皮筋......但是我觉得刻意的讨好,并没有让自己开心起来,反而半夜的时候会忧郁难过。当你希望所有人都喜欢自己的时候,可能正是自己失去自我的时候。自己读研究生这件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明明本科就能拿到华为的offer,有比较丰厚的工资,为了关心我的人不失望,为了爱我的人不难过,让综合排名年级第一得来的保研名额不要浪费掉,我读研了。并不是说读研这件事没有价值,而是术业有专攻,我并不觉得自己很喜欢学术。所以保研结束的那一个月里,我一直在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研究生。”没有答案,真的没有答案,最后我安慰自己“研究生毕业了还可以找工作,但是找工作之后可能就没办法安心读书了,还是要试一试的。”研究生开学之后,我问了周围不少同学:有的是真的热心学术,有的是顺其自然,有的是为了找一份更好的工作,有的是......但是到底有多少人真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自己能要什么呢?硕士研究生这个阶段到底是一个什么存在呢?硕士生涯就是个分化的阶段,发掘自己的学术潜力,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做科研,并且喜欢做科研,还是有志于其他方面。所以,在硕士期间及早认清自己的能力是关键。我现在更加明确,其实自己并不想被那么多他们喜欢,而只是想找到最真实的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2、既来之,则安之。研究生的生涯开始了,怎么也要好好体验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做好科研,是不是真的喜欢做科研。要做好自己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必须明白一个关键点:知识来自文献!从研究没有开始直到研究做完,从头到尾,都离不开查阅文献。想要自己的想法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必然要了解前人的工作。如果你一年不看文献,那么,你已经在这个领域里out了。可能根本用不了一年那么久~没事的时候,还是多读读书咯~那研究生阶段导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用一句话总结:我们能问的就是选a还是选b?论文撰写前:想出选题跟导师讨论,导师会帮你继续分析该选题否有意义、是否可行,也或许是让你再看更多的文献资料来论证这个选题是否有新意或是否有可行性,最终会尊重你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来的方案跟导师讨论,导师帮你修改方案,建议你如何去修改完善;论文撰写过程中:确实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导师会帮你。但是在陈述困难的时候,你要告诉导师你需要的是a或者b;论文完稿时:终稿可以交给导师修改,导师会提出相关修改建议或者意见;同时,自己查好各个相关期刊的特点、审稿时限长短和影响因子等,跟导师汇报后,导师帮你敲定投哪一个期刊。另外,如果有的期刊需要导师确定才能完成投稿,这时候需要提醒导师帮忙同意确定;最后,返修回答信写好后,跟导师讨论获准返回编辑部,反复直到稿件接收并给编辑部授权。需要明确的是,即使处于研究生阶段,也需要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能完全期待导师手把手指导,还是要靠自己的。3、那作为研一的我们,或者本科的你们,应该为读研做哪些预备工作呢?研一开学后,根据导师的研究课题,主动考虑哪一块适合自己,自己对哪一个方向的子课题有兴趣,初步查阅相关资料后,提出科学问题并找导师讨论选题,听导师的进一步安排。根据课题需要和科学问题来选题。本科生的学年论文或者毕业论文也可以根据此来确定。根据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详细到研究方法的每一个步骤拟如何实现,再找导师讨论。根据导师的建议完成整个方案的修改,解决好每一个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然后便是提高自身的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完成试验后,得到的数据要进行处理分析,最常见的比如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趋势图、分布图等可以表征你研究结果的图或表。做成图或做成表需要根据自己要说明的问题目标来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式,同一组数据做成图就不能再用表重复表达,即同样的数据用图或表来表示时只能选择一种。根据结果涉及到的内容再次有针对性地查阅大量文献,找出自己的数据与别人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思考这样的结果是否回答了我开始设计的科学问题?以及思考自己的结果能说明什么新问题?就此写出一篇好论文;或者从文献中,确定自己的结果与别人的结果之间的gap,写完一篇小论文。正常情况下,试验完成后一个月内能写完论文。在其过程中可以问导师一些诸如“您看我这样的趋势和分布,能否得出......这样的结论?”。成稿后返回给导师修改,再根据导师的建议完善稿件。查看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各期刊的特点和审稿周期等,找导师汇报,敲定目标期刊。准备好给编辑的信或期刊要求的letter,导师认可后,自己上网完成投稿。稿件返修过程中,自己再查阅文献并首先完成修改,需要与导师讨论的地方再找导师讨论。自己起草好回答信后与导师交流,获准后方能将修改稿返回编辑部。迷茫解决不了为什么,痛苦也减少不了疑问,有效的就是做好手边的事,保持一种“有事做,有人爱,有所期待”的状态,人生的幸福感会一下子提升不少。来源:南开大学研究生,供稿人: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研一 赵佳
最近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距离考试也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相信各位考生应该都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能不能进入梦想的学校,想必心里都有些把握了。而去年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现在入学差不多一个月。不知道接触科研一个月的新研究生们,对硕士阶段的学习,是个什么样的看法?还有没有继续深造的想法?华五中的南大,最近在官网上发出公告,敦促该校的206位博士和96位硕士,要在毕业期满之前,完成毕业答辩。如果无法按时答辩,按照国家的规定,就只能中止他们的学业,没完成学业那肯定是不能发证的。拼尽全力在几百万人中突围,考上了华五的硕士和博士,如果最后落得“肄业”的结果,实在是可惜了。一般来说,硕士阶段的学习,大致在三年左右,可以申请延期一年。博士阶段的学习,一般是三年或者四年,最长可以延期到八年,时间给的还是挺宽裕的,不过从学习年限上,也能看出博士学习的巨大难度。博士毕业难,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能三年内顺利毕业的博士,实在是不多。纵然考上博士的学生都很优秀,可在毕业的高要求下,也只能黯然申请延期,甚至有时候延期到八年,很多人也无法顺利毕业,像上面这206位博士一样,被学校发公告敦促毕业。今年考研的人数肯定超过三百万了,按录取率来说,大多数人都是炮灰。按学校来说,南大绝对是金字塔尖的存在,能考上南大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不管是什么专业,毕业之后都能找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不管做什么行业,起点就要高很多,比如去当公务员,都可以考“选调生”,起步都要高一个级别。考上南大却不能毕业,那损失就太惨重了,可以说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博士不能毕业,还浪费了八年的时间。仔细思考科研是一条很沉重的道路,实话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名校的硕士和博士,毕业后能有更高的起点,可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更高。很多人在考上硕士和博士之后,都非常的痛苦,各方面的压力交织,得抑郁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延期”有时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有的博士生就说了,在博士阶段熬了七八年,勉强能够毕业,拿了一个博士学位,拿了一个不错的offer,大家觉得很光鲜。只有自己才明白,这几年磨灭了多少信念,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毕业之后自己的心已经老了。现在考研这么火热,研究生的毕业难度还不算大,很多人虽然觉得不适合,咬咬牙还是能勉强毕业的。可随着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硕士学历也不是很稀奇了,很多人又萌生考博士的想法。可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就不是咬咬牙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自己不是那块料,熬八年都毕不了业。科研不是一个兴趣,而是一份要求极高的工作,能适应的人真的不多。考上名校的博士就万事大吉?或许对很多人来说,“quit”并不是一个很差的选择,浪费时间在无尽的痛苦上,还不如当断则断。像南大还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发公告,要求学生尽快毕业。去年的公告一般来说,能不能适应科研,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能看出来了,不是对这个真的有兴趣,还是尽量不要去考博士了。研究生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叫“直博”,一般你选择直博,你的老板会很开心,可这个选项一定要慎重,因为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一旦无法完成学业,就连硕士的证书都没有了。有的人把现在的“考研热”、“博士热”,称为“逃避式”的深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贴切的称呼。有的时候深造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提升,这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了,早日进入社会面对挑战,才是应该做的事情。当然如果真的有兴趣,从研究生的学习证明,自己非常适合搞科研,轻易就能适应科研的环境,能轻松从故纸堆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线索,那肯定是要读博的。对个人来说,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0年12月26日至28日进行。据教育部有关数据库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共有16057人正式确认报考南开大学。数据显示,有5509人选择在南开大学报名点参加考试,其他10548人选择了外地考点参加考试。今年,报考学术学位硕士专业考生共计7524人,人数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专业考生共计8533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514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3385人,人数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金融、应用心理。(姜凝)【来源:天津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2月21日至22日,南京大学考点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顺利举行。今年全国有近2.7万考生报考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与去年基本保持持平。南京大学考点考生人数超过7700人,比往年增幅5.6%,考生分别在仙林校区和鼓楼校区共259个标准化考场参加考试。后续,南京大学将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组织开展试卷评阅工作,考试的初试成绩预计将于2020年2月中旬公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最高层次的教育考试,承担着为国选才的重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第一个环节。招生考试的顺利实施关系到广大考生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学校严格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考务工作要求,制定详细周密的考务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理预案。南京大学考点主考、副校长王振林先后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学校各部门协调会和考务监考人员培训会,层层分解落实、压实责任,确保本年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顺利进行。考务培训现场精心组织,反复检查,确保考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20日上午,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振林亲自带队,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一同巡查了我校仙林校区标准化考场,了解考试的各项准备情况,发现问题现场立刻协调解决。巡查现场多措并举,营造和谐诚信考试氛围。通过研究生院主页、电子展板、横幅、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将考生须知、诚信考研、考场安排和考试用具要求等信息公告给各位考生,为考生提供详细的考前指导,营造良好的考试环境,并做好有困难考生的服务工作,尽可能为他们参加考试提供便利。此外,加大考试纪律的宣传力度,提高考生遵纪守法、诚信考试的意识。在校长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研究生院、党委宣传部、党委研工部、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保卫处、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后勤集团、校医院等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全校各院系600多位教职员及学生志愿者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有力保障了我校考点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来源:南京大学研究生院,部分信息有删减)
大学,从我们一开始进入校园,就会面临一个抉择,那就是我们究竟是考研继续深造还是准备参加实习工作呢?对于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来听一听南大研二学姐到底是怎么说的吧。这位已经是研二的南大学姐告诉她的学弟学妹们,她说大学是分层次和专业的,如果你目前在一所实力强劲的高校就读,而且你所学的专业就业情况和待遇还相当不错的话,那你不妨直接在学校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等到实习结束,大四毕业后,你可以直接去参加工作。但是对于那些学校或者专业相对较差的同学,这名学姐是这样说的,她说,从你们进入到学校或者选定了这个专业以后,你们其实已经落后那些名校的同龄人了,因为他们比你们拥有更高的文凭,也拥有更好的学习条件,这包括了教授的数量、图书馆的藏书量、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等。因此,你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认真学习,准备继续考研来提升自己。对于这名研二学姐的回答,很多大一、大二的学子表达出了不解,毕竟,他们虽然没有考上名校,那难道意味着他们真的需要去考研吗?这名南大学姐说,目前以她就读的学校来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算十分不错,但是她之前就读在一所不怎么有名的二本大学,在那里,她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根本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顶多只能到一些附近的小学里担任普通一名的教师,要不就是同千军万马作战,准备报考公务员,所以她是不得不考研的人,可以说她是被逼上梁山了。总而言之,大学该准备考研还是参加工作,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水平,并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如果自己所学专业很吃香,就不要在乎学校的名声大小,等参加了工作以后,这些所谓的学历文凭也只不过是一个条件而已。但是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满意而且就业状况不太好,或者你就读的大学在国内知名度很低的话,那你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考研这件大事了。大家对考研还是参加工作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从2018年辞职考研算起,我将用4年时间去攻读南大物理系硕士,这其中的时间、金钱成本如何,未来的路怎么走都是大问题。如果可以重来,我会重新审视当初自己的决定。曾经,我以为把分数考好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进入大学后我感到无所适从,处处脱节。经过艰难的适应后,我开始对社会对人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深切地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但我还是不够想得长远。当时我只是想要迫切地想提升学历,至于以后的路我还没考虑清楚。经过卓绝的努力,我考入了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但我发现,一切都与我想的不一样,如学生之于导师纯粹就是员工之于老板、独自面对庞大的课题无从下手以致焦虑万分。如果没有十足的科研兴趣和能力(包括做人、做事),如果将来不打算读博进高校任教,我并不推荐攻读凝聚态物理硕士。正是由于类似的种种原因,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不读博。我将从正反两面阐述自己为什么不读博。读博能带来什么对于凝聚态物理这个理科专业,如果读博只有走高校任教这条路,那么我将考虑高校任教能带来什么。攻读博士:身体、心理的双重压力读了研后,我需要每天长时间的面对电脑屏幕,空闲时间还会看手机,每天都感到眼睛、脊椎很累。由于学习、生活的压力,精神时常处于焦虑的状态。硕士尚且如此,何况需要攻读四年难度极大的博士。我并不适合读博,我已经丧失了对科研的兴趣,做人做事的能力欠缺。很难想象,以我的性格和体格,读完博士会是怎样。2.高校任教:自由还是束缚?在高校任教的好处是,时间自由且体面,留在象牙塔内和有朝气的年轻人打交道,教书育人的成就感,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但现实真的如此吗。考察高校青年教师的现状会发现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科研经费难觅,职称晋升拥堵,教学评估难测,生活压力大等。虽然时间自由,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十分模糊,工作对生活的浸润无孔不入,作息时间不固定,从而走向了自我剥削。以我的性格,我不想自我剥削也不想剥削学生,即便进了高校也难有作为。不读博会怎么样我认为自己更适合进事业单位,而不是读博进高校。不读博我能更好地准备工作,较小的心理压力,更快地实现经济独立,更早成家立业。不读博可以考虑的有:定向选调(竞争“小”、前景“好”、不枉名校背景、稳定)、公务员(期望有个钱多事少的岗位)、国企事业单位、银行、高中教师、企业、培训机构。说实话,读研究生是对人很大的考验,能读完南大的研究生,那么还有什么事做不了、做不好呢?接下来需要重点考查定向选调生的工作内容、福利待遇、发展前景,并且积极为之备考。后续会跟进。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好地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毕竟今天是个唯学历至上的时代,因为现在的招聘会卡很多门槛,他们只招收985,211等,或者某些HR会依据学校的好坏定薪资,虽说现在国家取消了985,211的叫法,但是社会依旧对其比较认同。我们今天来说说关于“学历定薪”这件事,近日一名南京大学硕士应届生,拿到了心仪互联网大厂的offer,薪资待遇方面也比较满意,按理说应该非常高兴。但没高兴几天,他发现自己的薪资水平,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某名硕士生工资是一模一样的。楼主非常生气,觉得被欺骗了,因为当时参加面试时,公司HR明确说了,薪资水平是根据学校等级不同来划分的。楼主表示不满,“我堂堂一名华五高校的硕士竟然要跟某一个211硕士一个价格”,楼主想要涨薪,HR却推卸责任,让他去部门经理谈。随即有网友回怼道,心态还是放平一点吧!现在很多大的或好点的公司,如果你本科不是211,不管你硕士/博土是哪个学校(即便是985),根本就直接不要,让这些人又怎么想?又怎么心态平衡?你现在总算还有好的单位要你。何况南大硕士真的就每个人都一定比哈工程硕士能力强?!现实社会中,有时候学会心态平衡也是一种能力!笔者非常认同网友的观点,这个社会不是绝对公平的,况且南大是综合性大学,哈工程是几乎很单纯的工科,固然南大的名气比哈工程大的多,但就工程领域,南大保证比哈工程强吗?要知道哈工程的核科学与技术,哈工程B+,全国第三,南大在哪里? 而且,哈工程搞的分别是军舰(如航母、核潜艇)、导弹制导(特别是舰载、水下发射)、和武器级的核技术、核动力,全是硬核型 。就非学校强势学科的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哈工程都还能拿到B+。哈工程排名低,跟开设的专业少、学生少也有关系,目前本科一年也就招4000人左右。虽然学历不代表一个人的水平和素质,但是整体来说,越知名的高校,优秀学生的比率越高。但是到了职场以后,一个人发展怎么样,就不能在靠学历了,完全依靠一个人的能力。你怎么看南京大学硕士抱怨,欢迎留言评论。
经验贴已经有很多啦,不差我一个,那我就把自己走的一些弯路和感悟写出来告诫学弟学妹们吧。咳咳咳,敲黑板了!一、关于专业和院校选择先介绍一下自己,我本科是重庆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今年跨考南京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政治70,英语78,专业课201,一战上岸了。有很多学弟学妹们总爱问:“哪个学校考研更容易啊?”我认为这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第一,专业排名;第二,学校排名;第三,城市。有的人说考研运气大于实力。这句话也不能说错,但是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其实我觉得关于考研成功,有几点因素很关键:第一,实力;第二,选择。什么是选择?其实一个好的选择真的至关重要。比如有的人好高骛远,结果自然是摔得很惨;有的人能力很好准备很充足,却不敢报好学校,后悔莫及。其次,每个学校的题型和考察重点是不同的,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选择。二、关于初试备考时间 开始的早晚并不能决定分数的高低!首先,我反对备考战线过长。可能有的宝宝会认为复习的时间越久学到的东西越多,但就我自身的情况而言,我自己是尝到了战线拉长的痛苦。从我开始拿到教育学书是4月,中间因为一些事断了一个多月,所以一直到12月,我的考研备考时间大概有7个月吧,其实这不算长,也不算短。其实如果经济实力允许,专业课可以报一个机构的辅导班。比如南京必尚考研,就有专门针对南京高校的教育硕士的考前辅导。三、关于政治其实对于政治,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虽然我只考了70)我在政治上花的时间是非常少的,少到什么程度,只听了马原的视频课,12月做了冲刺卷,背了徐涛20题,我就去考试了。(但我不建议你们这样做哈!不要偷懒!)我的做法是,把题目、答题方向、答案关键词写在纸上,到最后直接背自己浓缩的笔记,我的大题一共写了12页,两天就背完了。有的宝宝会说到时候我在考场上只写的出关键词,拓展写不出来怎么办啊。我想说首先阅卷老师没工夫看你的拓展,其次,你低估自己了,你上场了绝对写的出来。推荐书目1.肖秀荣全套或者小黄书配套(打基础)2.考前押题卷(肖4,8 徐涛 )四、关于英语我本身是英语专业的,所以也没花多少时间在英语上。但是备考期间有同学让我给他推荐书和网课什么的,所以我也研究了一些,最主要的是刷历年真题。首先单词吧,我觉得只要你能背的进去,哪个老师和哪本书都是一样的,不要东听西听浪费时间。其次,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阅读,阅读是从备考开始一直到结束都很重要的,(在阅读中学单词和语法我比较推荐,因为学单词也是为了读懂文章嘛)其实阅读理解题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可以听听唐迟老师、KK的课。但也不要一味的追求技巧,我就是个失败的例子。我其实是可以读懂每篇文章的,但是考场了我为了节省时间,我没有去读文章,而是用了所谓的技巧,最后我错了4个,真是血一般的教训。推荐书目1.一本单词书2.历年真题(前期推荐黄皮书,后期买真题试卷)五、关于专业课首先要澄清一件事,教育学专业课的考试一定不要死记硬背啊。尤其是在出题十分灵活的情况下,成绩很不理想。我了解很多同学专业课背得滚瓜烂熟,又是二战,最后的成绩却在180分以下。建议跨考的同学报辅导班。然后就来到了决定成败的时期,8月到10月,这一期间就要开始背背背了,背书的过程当然是痛苦的啦,前20分钟背的后20分钟就忘得一干二净,更别说睡一觉起来。那段时间真的就是背了忘忘了背的时期,我当初也怀疑自己嘛觉得是不是自己记忆力有问题,后来发现大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不过,背诵也是有很多技巧的,比如联想法、艾宾浩斯曲线、说书法等等)。所以,墙裂建议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加一些辅导班,比如必尚考研机构专业课老师会把很多重点和考点归类整理,然后分享给学生,这样背诵起来效率更高一些。而且一对一辅导的课程,针对每位学员的知识背景他们老师都要做一个了解,然后制定独立的课程计划,这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是很有帮助的。六、心态那些事其实整个考研过程中,心态都占了很大一部分。期间你的研友退出可能会影响你,遇到总是背不住的知识点让你怀疑自己,恋人的不理解让你痛苦。我在12月心态就特别崩,崩到我看不进书,睡不着觉,在肯定自己和否定自己之间一直纠结,幸好我最后挨过了这段时间。其实考研期间最影响我的是考试那几天。那几天特别敏感,别人发出一点声响都会觉得影响了自己。晚上在酒店是这样,就连考试时监考老师站我旁边我都觉得影响到了我而心情烦躁。(运气不太好,坐最后一排,老师就一直站我旁边)考完政治和英语的那天晚上我就一直在哭,因为觉得政治和英语都没发挥好,感觉自己已经考不上了,第二天就想弃考了。事实证明,永远不要倒回头去想考完的科目(事实证明政治英语考得并不差,148)反而第二天的专业课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只有201。现在想想如果是因为专业课受到影响而没有考上研究生那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