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在仙林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旨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抓牢“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主线,为构建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新体系接续奋斗,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出席并讲话,会议由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主持。胡金波表示,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建设“第一个南大”的重要内容。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回顾成绩、总结经验,分析挑战、研判机遇,研究任务、部署举措,全面提升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为建设“第一个南大”奠定坚实基础。他指出,推进新时代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工作,要立足培养具有南大品格的时代新人这“一个根本”;强化内涵式发展、高质量提升的“两个硬核”;促进教书与育人、因需培养与因材施教、继承与创新“三个融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四个服务”,办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让时代点赞、让社会称道的研究生教育;把好认识、方向、质量、机制、评价的“五个关口”。他勉励全校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九个第一”、推进“双一流”建设,紧扣“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这两大核心任务,全方位推进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为加快建设“第一个南大”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胡金波讲话江苏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洪流充分肯定了南京大学始终走在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前列的魄力与担当,在研究生教育改革各方面发挥了示范引领的“南大作用”。在阐述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向与思路的基础上,他对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希望与要求,要高点定位、高标谋划,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扎实推进、有效落实,打造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南大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南大标准”,树立服务江苏发展的“南大高度”。洪流讲话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处长郝彤亮深刻阐述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方位,强调在成就与短板并存、影响和差距同在、缺位和错位交织的新形势下,要充分把握研究生教育工作主线,构建“由一到多、由量到质、由外而内”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他肯定,南京大学已经出台一系列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文件,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期待南京大学继续深化改革,狠抓落实,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导师管理机制,创造出高标识度的新时代中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南大经验”。郝彤亮讲话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振林以《为构建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新体系接续奋斗》为题做报告。展示了新时代以来我校“双一流”建设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实施情况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新时代提出的研究生教育新要求新使命作出思考与回应,指出下一阶段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大思政育人协同体系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融入国家战略,提升研究生招生对服务国家需求的贴合度;凸显特色优势,提高培养体系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新需求的满足度;回归教育本原,丰富研究生人才培养特色和多元化程度。他号召广大师生以建设“第一个南大”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力拼搏。王振林讲话在院系代表发言中,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高方介绍了学院依托党建优势,探索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机制的经验举措;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孙建军对研究生“三全”质量保障体系与制度创新建设做经验分享;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黄奇介绍了学院以培养研究型领军人才为定位的国家实验室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金飚兵重点阐释了学院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的人才培养举措;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建萍则分享了培养具有学科交叉创新能力、扎根中国环保改革实践的环境类研究生心得。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指出,本次会议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解读了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部署要求,回顾了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发展历程,齐心协力谋划“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南大风格”的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为今后的探索与发展明确了目标方向、理清了思路重点。他要求全校师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形成合力,共同开启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杨忠讲话江苏省教育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南京大学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院系、部处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与会。来源:南京大学
最近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距离考试也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相信各位考生应该都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能不能进入梦想的学校,想必心里都有些把握了。而去年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现在入学差不多一个月。不知道接触科研一个月的新研究生们,对硕士阶段的学习,是个什么样的看法?还有没有继续深造的想法?华五中的南大,最近在官网上发出公告,敦促该校的206位博士和96位硕士,要在毕业期满之前,完成毕业答辩。如果无法按时答辩,按照国家的规定,就只能中止他们的学业,没完成学业那肯定是不能发证的。拼尽全力在几百万人中突围,考上了华五的硕士和博士,如果最后落得“肄业”的结果,实在是可惜了。一般来说,硕士阶段的学习,大致在三年左右,可以申请延期一年。博士阶段的学习,一般是三年或者四年,最长可以延期到八年,时间给的还是挺宽裕的,不过从学习年限上,也能看出博士学习的巨大难度。博士毕业难,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能三年内顺利毕业的博士,实在是不多。纵然考上博士的学生都很优秀,可在毕业的高要求下,也只能黯然申请延期,甚至有时候延期到八年,很多人也无法顺利毕业,像上面这206位博士一样,被学校发公告敦促毕业。今年考研的人数肯定超过三百万了,按录取率来说,大多数人都是炮灰。按学校来说,南大绝对是金字塔尖的存在,能考上南大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不管是什么专业,毕业之后都能找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不管做什么行业,起点就要高很多,比如去当公务员,都可以考“选调生”,起步都要高一个级别。考上南大却不能毕业,那损失就太惨重了,可以说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博士不能毕业,还浪费了八年的时间。仔细思考科研是一条很沉重的道路,实话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名校的硕士和博士,毕业后能有更高的起点,可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更高。很多人在考上硕士和博士之后,都非常的痛苦,各方面的压力交织,得抑郁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延期”有时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有的博士生就说了,在博士阶段熬了七八年,勉强能够毕业,拿了一个博士学位,拿了一个不错的offer,大家觉得很光鲜。只有自己才明白,这几年磨灭了多少信念,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毕业之后自己的心已经老了。现在考研这么火热,研究生的毕业难度还不算大,很多人虽然觉得不适合,咬咬牙还是能勉强毕业的。可随着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硕士学历也不是很稀奇了,很多人又萌生考博士的想法。可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就不是咬咬牙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自己不是那块料,熬八年都毕不了业。科研不是一个兴趣,而是一份要求极高的工作,能适应的人真的不多。考上名校的博士就万事大吉?或许对很多人来说,“quit”并不是一个很差的选择,浪费时间在无尽的痛苦上,还不如当断则断。像南大还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发公告,要求学生尽快毕业。去年的公告一般来说,能不能适应科研,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能看出来了,不是对这个真的有兴趣,还是尽量不要去考博士了。研究生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叫“直博”,一般你选择直博,你的老板会很开心,可这个选项一定要慎重,因为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一旦无法完成学业,就连硕士的证书都没有了。有的人把现在的“考研热”、“博士热”,称为“逃避式”的深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贴切的称呼。有的时候深造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提升,这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了,早日进入社会面对挑战,才是应该做的事情。当然如果真的有兴趣,从研究生的学习证明,自己非常适合搞科研,轻易就能适应科研的环境,能轻松从故纸堆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线索,那肯定是要读博的。对个人来说,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非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拿钱买学历?” 近日,伴随着考研的临近和秋招,社会上因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时受到学历歧视而引发的激烈讨论进一步扩大了焦虑。不同的行业、公司、学校、专业都有不同的情况和立场,这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之辩始终争执不下。新潮记者聚焦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非全日制专硕研究生,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求职状况,比较与全日制研究生有何异同,以求起到以微知著之效。异同——全与非全1培养方案篇首先通过查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公布的最新版本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验方案(非全日制)》,并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施方案(试行)》做对比。(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验方案(非全日制))经对比,发现南大新传对于非全日制专硕和全日制专硕的培养方案几乎一致,仅有的两处差异为标黄处:1.培养方式中,全日制学分要求是36分,其中32分是课程学分,4分是实习学分;而非全日制课程学分要求是32分,没有关于实习的学分要求。2.课程体系中,开设的具体课程有所差异。除此之外,培养目标、培养对象、培养方式(除了学分差别之外)、学制与中期考核制度、毕业答辩和学位授予制度完全一致。为了更详细深入地了解南大新传非全日制专硕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全日制有何异同,新潮记者采访了南大新传非全日制专硕同学,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政策规定篇1.人事档案:非全日制同学的人事档案不由学校接收。2.学费:全日制专硕每年10000元,非全日制专硕每年20000元。3.住宿:原则上学校不为非全日制专硕分配宿舍。南大新传2018级非全日制同学晓婉说:“招生的时候明文规定非全日制是不提供住宿的,但是后来发现南大其他学院的非全日制同学却有宿舍,才知道是由于学校还有空的宿舍,可以申请。本来我们没指望学校提供住宿,但是看到其他学院有,大家就觉得不公平,联名向学院提出申请,后来学院统一向学校申请,批下来了一年的住宿,但由于学校扩招,宿舍越来越紧张,因此我们第二年还是要搬出去,现在应该已经申请不到了。其实,关于住宿,学校给批是情分,不批也是本分。”2017级非全日制同学雨涵说:“虽然可以申请住宿,但是非全日制班里30个同学,一多半都是有工作的,所以不住在学校,他们要么有自己的家,要么在外面租房住。”4.奖学金:非全日制不享受奖学金。5.每月助研补贴:非全日制不享受每月助研补贴。6.助教岗及其他岗位:非全日制没有资格申请校园助教岗和其他岗位及其补贴。2018级非全日制同学梦琪上学期经过一位学姐的内部推荐当了一门课的助教,但当时她们对于此项规定并不了解,到学期末审批的时候学院说是不符合规定的,也拿不到助教的补贴,最后是该门课的任课老师听说后自掏腰包给她发了助教补贴。梦琪总结道:“凡是和领钱有关的,都没有非全日制的事。因为是默认非全日制同学有工作和收入的。”7.评奖评优:非全日制不享受评奖评优。8.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毕业时非全日制与全日制一样拥有毕业证和学位证,但会标注授课方式为非全日制。学习生活篇除了明文规定的政策导致的客观差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非全日制专硕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感受如何呢?这又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种是未就业而在校学习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课程方面:雨涵是在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她表示,“我认为相比很多周末上课的非全日制的同学,还是全日制的学生学得更系统,毕竟慢工出细活嘛。而且由于周末时间有限,还是全日制的课程会更丰富一点。”晓婉则是暂时没有找工作,留在校园里与全日制一起上课,她表示,“因为在职的非全同学只有周末能上课,尽管周末两天要上一天半的课,容量很大,但课程周期还是需要三个学期,毕竟全日制专硕和非全日制专硕对于课程学分的要求都是32分,如果前面选的课不够,可能会上到第四个学期。相比之下,全日制专硕绝大多数在前两个学期就可以修满32学分。”同时,晓婉还透露学院的课程没有严格的壁垒,因此对于她这种在校的非全日制同学是非常便利的:“有的课是全日制特有,有的是非全特有,但大多数课程都是一样的。另外课程可以交叉上,不管是学硕和专硕之间,还是全日制和非全之间,只要征求任课老师的同意,按时交作业,老师同意给学分,所有课都是开放的,只不过自己的必修课必须要上。“所以我也是在研一就修满了学分,第一年除了硬性条件的差别,没有感觉我和全日制同学有任何差别和影响,该上的课都上了,该参加的活动都参加了,比如读书会,该交的作业都交了,老师也都很照顾。”谈到学院和老师对于非全日制同学的要求,雨涵说,“要求和全日制是完全一致,甚至更高一些。因为很多非全的同学都有工作,老师不再把我们仅仅看作学生,更是拿一个相对更成熟的新闻工作者或者媒体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还是非常严格的。”实习方面:梦琪认为非全日制在实习中没有什么差别:“实习一般不会标明只要全日制,加上简历上会直接写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且用人单位基本不会问是非全还是全日制,但是秋招时会有区别。”就业招聘方面:通过对几位南大新传非全日制同学的采访,发现非全日制在就业中的劣势确实有所展现。晓婉说:“我在给西南某省国税局投简历的时候,他们打回了我的资料,要求我标明授课方式,最后还是审核不通过。后来给西南某市事业单位投简历的时候,我的资料迟迟审核不通过,要求我确认是不是属于普通高等教育,是不是算作2020届的应届毕业生,是不是可以正常派遣,我联系了学院老师,确认之后资料才通过。”她还表示在她身边也有很多南大新传非全日制同学就业时受到区别对待的例子:比如在刚刚过去的秋招中,某同学在应聘江苏某大型商业零售企业时,被HR打电话告知往年是收非全日制的,但是今年由于全日制应聘者特别多,所以直接不考虑非全日制。梦琪说,“有的互联网大厂还是挺宽松的,只写要求2020届应届毕业生。但也有公司会标明只要全日制研究生,建议还是不要报,毕竟就算面试成功以后签约,肯定也是违约。尤其是国企会更明显,基本上都会要求全日制。”她还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国企的面试,它来宣讲,我就投了简历。我在基本资料填写了非全日制,然后我就以为他已经明确的知道我是非全日制这件事了。但当到了面试的最后一步,在要签合同的时候,我发现签约书上写的是要求全日制研究生,然后我就跟他说我是非全日制,而且个人信息单上我写得清清楚楚。面试的人就蒙了,他就说,那就之后再联系吧,然后这件事儿就黄了。就感觉还是挺不公平的吧。”为了解用人单位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态度,新潮记者在南京大学秋季就业双选会上采访了部分公司的招聘人员,发现不同公司对于非全日制的态度不同,但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低全日制一等”的看法的确存在。某科技公司招聘人员表示:“对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视同仁,相同的标准,不存在区别对待。”某文创公司招聘人员则表示:“非全日制我们可能只能给他提供实习合同。因为非全日制属于在职的那种,含金量感觉还是不如全日制。如果是同样条件的研究生,还是会优先考虑全日制。”另一家制药公司招聘人员也表态相比于非全日制,“我们还是更倾向于优先录取全日制学生。”被问及为何优先录取全日制研究生,她说“全日制学生的学习还是会更全面和深入,因为毕竟非全日制只是利用周末来上课。但是研究生本来就很优秀,比本科生更有优势,我们更不否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很多同学也很优秀,我们也不是唯学历论,说到底还是看个人的综合能力的。”选择与心声2非全日制研究生含金量的问题饱受争议,那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非全日制,对于这些争议他们又有什么心声?雨涵——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7级非全日制专硕:“我的情况有些特殊,2006年本科毕业,在江苏某媒体单位工作。也就是说我是在工作了11年之后才读的研究生。选择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初衷,并不是出于工作、职场、职位上的那种功利的考虑,而是希望给自己充充电,能通过接触学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更扎实一些,来解决自己的能力恐慌。从工作的客观情况来看,我的时间正好又可以安排得开。总之完全是一种自我的精神追求。”谈到近日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困境,雨涵说:“我是先步入工作的,没有遇到过非全日制求职上的困境,但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因为现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研究生人数也多,用人单位可选择的余地很大,在他们有足够多的选择余地的情况下,很多单位的观念里会觉得全日制的学生更好一些。”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的争论,雨涵说:“我自己是非全,我也很认可非全同学的优秀。但客观来讲,就像高考的筛选一样,有人被调剂到第二志愿,非全的同学里的确有人是没考上全日制被调剂过来的,这已经是他们的第二选择。争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到底是不是有同样的含金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因为用人单位有自己筛选员工的标准,想要什么样的人,他们拥有自主权。而真正需要改变的现状是,社会上很多人和公司对非全日制的概念还没有弄清楚、没有正确的认知。他们对非全日制的同学存在误解和刻板印象,用惯性思维觉得非全日制就是在职人员混个学历,但其实都是统考,课程学分、毕业要求也一样,没有这么大的差别。推进整体观念的平等更重要,社会要慢慢去证明非全日制不是混学历,让标准真正统一化——那就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都是研究生。”晓婉——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8级非全日制专硕:“本科毕业后,我在西南地区某省级电视台工作了四年,工作和收入虽然稳定,但感觉工作上没有什么发挥的空间,生活状态也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的样子,于是辞职考研,报考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我是差了几分被调剂过来的。因为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17年招收的人少,如果我早考一年可能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如果晚考一年,(因为扩招)我就考上全日制了,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当时也没有想到会没考上(全日制),在调剂非全的时候肯定也是纠结过的,但是考虑到毕竟是985,师资力量也很好,所以我就来了。”晓婉认为,造成当今非全日制研究生受到区别对待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她总结说:“第一,之前的在职研究生的余温还在,人们对于非全是戴着有色眼镜的,是花钱买学历的印象。但是不同的是,之前的在职研究生是申请制的,是单证,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国家统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同样的毕业要求,毕业后有双证,和全日制法律效力一样。虽然有些人分低一点,但是依然不乏高分考生,也有同学能考到390分的高分,但就是报非全,因为他们有工作,报考非全本身就是自身的选择。这么多人质疑非全凭什么和全日制一样,不要问我们凭什么,而要去问教育部凭什么。第二,由于媒体的放大作用,让非全日制成为了风口浪尖,很多本就对非全日制有歧视的公司借机踩非全一脚。第三,不乏有些学校的非全日制办学质量的确不够好,而为了借非全日制高昂的学费敛财。第四,也有部分学生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抱着期待进入到非全,进来之后发现很多待遇不一样,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有些自暴自弃,不像全日制同学有冲劲,给外界造成了不好的印象。第五,与行业有关,不同性质的行业对非全日制的介意程度是不同的。第六,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引入和推广中,效果不是很好。香港也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只是授课方式不一样,学历、学位、认可度都是一样的。内地毕竟刚刚开始没几年,就像专硕刚推行的时候也有争论,现在也渐渐好起来了。非全未来的认可度会更好还是更差,我持中立态度,毕竟新事物是要经过检验的,要看国家和市场能不能处理好。总之,行业、个人能力、社会观念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一起,造成了现在的局面。”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标签给不少同学带来了学历焦虑,小婉没有这么悲观,她说:“我现在是既乐观又很佛的状态,说到非全日制身份带来的焦虑,有的话也就是春招秋招这段时间,但是不光是我焦虑,所有应届生都很焦虑,不光非全焦虑,全日制同学也很焦虑。但一旦过了这个坎,非全日制的学历对我就没有任何影响了,只是现在这个坎我还没有跨过去而已,但是总会跨过去的。”晓婉的同班同学梦琪认为,为了改善非全日制的困境,“首先,国家应该加强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身份的认同;其次,应该限制关于高校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名额;企业应该通过社会的曝光,以及积极接受国家的政策引导;非全日制研究生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实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多方共同努力来让非全日制研究生获得认可,这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小婉、雨涵、梦琪系化名)采写 | 张义岩 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研究生美编 | 黄 雯 新闻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图片 | 来源网络责编 | 王嘉怡 新闻传播学院2017级本科生
2020年研究生考试即将举行,“考研党”们在紧张复习的同时,肯定在羡慕优哉游哉的推免研究生们.。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在不断提高推免研究生的招生和录取比例,给很多高校学生带来了机会。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看下南京大学2020年的研究生推免情况。南京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名校,其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极高的科研实力历使其大受学生们的热爱,能推免到南京大学读研肯定是“求之不得”。那么国内哪些高校的学生容易得到南京大学的研究生推免机会呢?南京大学的推免研究生主要来自哪些高校呢?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看下南京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生源高校统计。从该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南京大学2020年共拟录取推免研究生2430人,生源高校共计157所;其中本校录取为874人,占总人数的32%,位居各校之首,这和大部分高校推免研究生主要来自本校的情况一致。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6所高校的推免研究生人数也均在45人以上(含45人),也是南京大学2020年推免研究生的主要生源高校。
文字 | 刘宇晨图片 | 源自网络 排版 | 刘宇晨盼望着盼望着研究生新生开学的时间到了在与小南亲密玩耍之前有些开学报到事宜你需要知道~1入校前准备(1)在支付宝申请苏康码,及时关注苏康码相关信息。(2)登录迎新系统(ehall.nju.e.cn/),完成报到信息录入、助学贷款申请、大学生医保办理、宿舍信息查询、体检预约、绿色通道等入学事项。(3)下载“南京大学”app,完成返校健康填报、行程上报,并进行每日健康打卡。(4)严格按照通知书中的“入学须知”,提前准备好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证件照、党(团)组织转接等纸质材料。2线下迎新(1)入校时须佩戴口罩,查验苏康码、南京大学app入校健康码,并进行测温;如因特殊情况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入校,请及时与辅导员联系说明情况。(2)报到时间及地点:2020年8月31日、9月1日8:00-20:00,仙林校区南门新闻传播学院迎新服务点。(3)根据学校防疫工作的要求,家长不允许进入校园;乘私家车到校,私家车不允许入内,在校门口不要长时间停留,请大家合理安排行程。(4)迎新点安排校内免费巴士来回往返接驳,自行上车,车满即走。行驶路线:思源广场——四组团行驶路线思源广场——三组团行驶路线思源广场——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时间:8月31日、9月1日 7:30-22:003体检(1)登录迎新系统或校医院体检预约系统(hospital.nju.e.cn,用户名为姓名,密码为身份证号)进行预约。(2)请严格按预约时间段前来体检,有序进行,勿聚集。体检全程佩戴好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配合测温及查验苏康码。体检前一日清淡饮食,体检当日需空腹抽血。(3)近期已经体检过的同学可以直接联系校医院,确认外面医疗机构的体检报告是否认可,避免重复体检。(4)为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鼓励大家进行核酸检测,大家可以登录校医院的自助服务网站(114.212.194.65/TestSelfHelp)进行预约。4学费缴费第一批缴费已于8月25、26日由银行自动批扣,收到扣款信息的即为已缴费成功。未缴费成功的同学需在9月15日前选择以下方式进行自助缴费:(1)登录工行网银(icbc.com.cn/icbc/)——点击“个人网上银行登录”——选择城市“南京”——点击“e缴费”——点击“学杂费”——点击“南京大学学杂费”——输入学号,选择缴费年份——确认金额缴费(2)登录中国工商银行手机app——点击“e缴费”——点击“学杂费”——点击“南京大学学杂费”——输入学号,选择缴费年份——确认金额缴费5其他事宜(1)全日制研究生新生开始上课时间为9月14日。(3)开学典礼、研会招新等入学活动具体时间、地点请及时关注通知。欢迎大家加入南大新传大家庭!
采访 | 刘存钰 李思恬 李美玉文字 | 刘存钰 李思恬 李美玉图片 | 受访者提供责编 | 王清华排版 | 刘存钰在南大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民族、肤色、语言,甚至文化习惯,却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南大的外籍留学生。在过去的半年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大学的课程普遍由线下转移到线上,这无疑也给在读留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他们有的无法回到中国,只能“跨时差”地在家里上课,而有的被迫滞留在学校,忍受着“独在异乡”的煎熬。已经陆续返校的南大师生们开学季,部分国内的南大学生已经陆续返校,开启正常的校园生活。尽管目前大部分留学生仍无法入境,但他们还是盼望着能继续回到中国学习。下面来听听这些留学生们的故事。#身在“马来”心在“宁”小怡是文学院的马来西亚留学生,即将升入大三。由于疫情,她目前无法回到南京。同中国学生一样,小怡的2020上半年也是伴随着网课度过的。如今暑假快要结束,正常的校园生活即将展开,她却还在马来西亚。这几天面对选课问题,她感到担心:“不知道课有没有得选。”早在前些日子,留学生微信群里,负责老师发了关于选课的消息——“下学期的线上课程我们还在和教务处、院系沟通,争取优先保证专业课。如果有买到回中国机票的同学,请单独联系我进行返校申请。”因为还在沟通协商,且各院系的课程不一样,所以哪些课程是线上的还未确定下来。小怡叹道:“我想选很多课,但现在自己专业的课都不一定能选上了。”对于学校开设的线上课程,小怡是挺满意的。她觉得网课可以回放,把自己不太懂的地方反复播放,让自己进步。还能把学到的内容分享给自己的家人,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她在和老师们的线上交流中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小怡是从独立中学毕业的,马来西亚的独立中学坚持母语(华语)教学,学校开设的课程都使用中文,因此她在语言方面没有特别大的问题。她也非常喜爱南大文学院的老师们:“他们回邮件速度好快,我爱他们。”虽然对网课感到满意,但是当被问到下学期是否愿意继续上网课时,小怡说:“我觉得如果有的选的话,我会选择线下教学。”她认为上网课需要看课程的难易度,因为大二上和大二下的课程是有关联的,所以大二下(春季课程)的难度不太大,上网课能跟上进度。但是下学期的课程她没有多大的把握,“我怕就是在线上有距离,不能直接当面问老师问题的话,可能会有代沟,有基础打不好的问题,”对她来说下个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小怡上网课出现卡顿情况1月13号是小怡回马来西亚的时间,她已经待在自己的国家七个多月了。“突然好想吃食堂的饭菜,想吃鸭血粉丝……”她说道。不过幸好她的国家有海底捞的分店,她可以享受到中国的美食。除了上网课,小怡还需要经常做家务,她说:“我有两个姐姐,但是她们都有工作,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吃晚饭。家里较大,打扫起来麻烦,也需要经常打扫。”平常在学校里,小怡只需要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一日三餐可以去食堂吃或者点外卖,学校的宿舍也比较小,打扫方便,因此每周也不需要花特别多时间在打扫上。不过,小怡也大方承认自己在家里有点堕落,在学校她更有动力学习,她说:“学校就有那种读书的气氛,因为大家都在读。你一看到别人在学习,你也会乖乖去学习,但是在家里面只有自己,看着房间里的床,就会感到疲惫。”小怡在家里做的简餐小怡想念自己在学校的社团活动。她曾担任过几个组织的部长,但因为担心下学期可能无法聚在一起做活动,她选择了退出。“现在组织活动的那些可能比较麻烦,因为明年我们也不能确定能不能有这种好像比较多人聚在一起的社团活动,也不知道可不可以举办。”她说道。现在她在歌声魅影音乐剧社和文学院的新媒体部继续留任,而她的工作都是关于新媒体的,在线上操作,所以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虽然小怡是从独立中学毕业的,但她还没有考HSK6级(汉语水平考试)。根据《南京大学外国人来华留学全日制本科生学籍管理细则》第三章:“所有本科留学生毕业前需要通过HSK6级(总分达180分以上,含180分)。”她想在中国考,她说:“相对于自己的国家考,在中国考试价格更便宜些,而且比较快拿到成绩。”对于回中国后有什么计划,她想得也比较简单:“收拾宿舍,完成学业。”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她也想吃遍南京各地的美食。她挺期待能回到中国,喜爱中国的老师们,想念南大的校园生活。#深造与工作的十字路口来自越南的阮明书去年成功申请了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来到南京大学读传播学学硕。作为一个留学生,她除了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学习研究生课程,还需要学四到六门本科的课程。疫情期间,有些采访完不成,有些课上不了,她的学习计划全都被打乱了。虽然人不在中国,但是阮明书也在努力地克服困难,争取通过网课跟上大家的进度。以往在线下上课时,校内的资源很多,有什么不懂的也可以顺手问身边的同学,而上网课就很难做到这一点。阮明书的同学们在这方面帮助了她很多——他们会很热情地为阮明书解释老师的要求,帮她找到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还会提醒她不要因为时差而错过作业提交的截止时间。因为家里有个几个月大的小侄子,所以她上课的时候也需要照顾到侄子的生活作息。在侄子睡觉时,她会找一个地方静悄悄地上网课;在侄子哭闹时,她不得不伴着哭声开麦进行小组讨论。虽然上网课时遇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阮明书坦言:“我们现在是不能回中国,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中国。所以,就算上网课还有一些问题,也没办法,一定要学。”明书一边上网课一边带侄子上学期上了半年的网课,那下学期呢?学校还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答复,谁也说不准。返校时间难以确定,阮明书现在也正处于一个尴尬的十字路口。她有考虑过今年先不上学,把奖学金保留一年,先去找工作。如果明年疫情好转了,能入境了,就继续回到南大上学。现在家里的经济状况相对紧张,她也不想总是在家里休息,给家里人添太多的负担。但是事实上,并没有一个政策详细说明了奖学金是否可以保留,很有可能等到明年,奖学金生的资格就没有了。所以她现在心里非常纠结,想找工作但又不敢,这也是很多其他留学生的心态。按照越南的传统,阮明书明年已经到了适合结婚的年纪了。从春节放假回到家到现在,几乎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人来催她结婚,妈妈也希望她能早点结婚生子。她还记得去年农历大年初一,她被一群舅舅阿姨围绕着攻击,亲戚们都说“你学什么?你都这么老了,你还要上学,你回来以后就没人要了”。当时她有些不开心,但是她内心一直坚信“管好自己的人生就好了,不要受外界的影响”。上一辈的亲戚大多数是40后、50后,人生经历和成长环境跟自己都完全不同,她也不想改变长辈的思想。阮明书认为,女孩子应该先充实自己,在自己很年轻、还没有什么东西束缚自己的时候,就把想学的东西全部都学下来,想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这样的青春才不会有什么遗憾。在这方面,父亲是很支持她继续深造的。而提到结婚这个话题时,她笑着说:“结婚的话应该等自己的学业完成了,自己有一个工作,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之后再考虑吧。”虽然她现在正在为一系列选择而焦虑,但是她最大的心愿还是能够返校,把所有未完成的学业迅速完成,然后按照计划顺顺利利地毕业。这不仅是阮明书个人的心愿,也是很多这个学期不能返校的留学生的心愿。#考试月的婚礼刚接通微信电话采访时,宇琛那边的信号就断了。如果想从乌兹别克斯坦通过微信和国内的老师朋友联系,就不得不挂VPN。受疫情影响,今年已经是准大四生的莫宇琛上学期上网课时,就被迫忍受跨国上网造成的信号不稳定的问题。但网络给宇琛在学习上带来的困扰还不是最大的。3月29日原本是宇琛妹妹结婚的大喜之日,但自3月中旬起,宇琛所在的首都塔什干疫情开始恶化。所有居民被限制外出,公共场所也被迫关门停业,宇琛妹妹的婚礼也受到冲击,只得一再延后。城市的公共生活被按了暂停键,婚礼筹备和人情往来却不能停。从购买结婚用品到联系亲朋好友,这些都需要宇琛跟着家里一同忙活。在乌兹别克斯坦,孩子结婚前父母是不得拜访亲家的。于是宇琛就必须代替父母,同他另一位妹妹与男方家进行日常往来。新郎的妈妈过生日时,便是宇琛代替父母送去的祝福,给新郎妈妈送礼物,去男方家做客、吃饭,一来一回也要花费一天的时间。除此以外,伊斯兰教的一些传统节日也需要宇琛出面走动。无论是古尔邦节或是开斋节,宇琛在这时都是家里的“门面担当”。最终婚礼被推迟至6月举行。可婚礼恰逢考试周,宇琛的每一天都很焦虑。一边要代表家里完成婚礼前的各种应酬,一边又要复习课程,宇琛内心十分煎熬。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无法很好地平衡学习和妹妹婚礼,这是宇琛线上上课遇到最大的问题。但好在妹妹的婚礼顺利完成,宇琛上学期的课程也圆满结束。宇琛在妹妹婚礼上的合影可宇琛并不满意自己的学习状态。在家学习一直提不起劲头,只有坐在教室面对面地同老师互动,对宇琛来说才可以保持原有的自律生活。而且缺少语言环境,宇琛也不满意自己现在的中文水平。在中国留学多年,现在的宇琛仿佛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老外”。相较于家乡先成家、再立业的习俗,宇琛更加适应中国晚结婚的节奏。所以他现在最大的期望就是尽早回到中国,顺利毕业。之后留在中国深造,申请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倘若疫情迟迟不结束,中国不能开放留学生签证,宇琛也只好转到日韩欧美国家读硕士。不过说到底,宇琛最理想的计划还是继续留在中国。“现在已经不想在乌兹别克斯坦这边上学了,已经习惯了中国的生活方式了。入乡随俗嘛!”未来变幻莫测,宇琛也只好静观其变。#ALHAMDULILAH如果不用上课,只是待在一个小房间里上网冲浪、看书观影,应该是很多同学梦寐以求的生活。但倘若被勒令只得待在这个房间里活动,这一待还要待两个月,恐怕多数人会发疯。可来自巴基斯坦今年读研究生一年级的Fahad在疫情席卷中国之初的两个月就过着这样的生活。1月,疫情在中国突然爆发,危机四伏。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纷纷回国,但Fahad却选择留在中国。“ I think it’s much safer in China. Chinese government was working very hard to overcome coronavirus. So I think it’s good for me to stay in China.”( 翻译:我觉得在中国更加安全,中国政府在努力控制疫情,所以我觉得留在中国对我来说更好。)疫情流行初期,巴基斯坦媒体聚焦中国疫情,民间也会有一些关于中国疫情的不实消息流出。Fahad的家人起初也是十分担心,每天都在念叨Fahad的安全。但当他们了解到中国政府抗疫的措施和ISO(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fice 留学生办公室)对他的帮助后,也逐渐放下心来。疫情爆发初期,学校为了安全起见要求所有在校留学生都不得离开21幢宿舍。这一待就是两个月。Fahad在中国结交的朋友也都纷纷回国,只剩他自己一人每天“宅”在宿舍。由于研究生课程的特殊性,春季学期开学之初Fahad不用上网课,所以每天只好在宿舍看看电影打发时间。Fahad在那段时间精神处在崩溃的边缘,他用两个词来描述自己当时的心情:boring(枯燥的)、lonely(孤独的)。“We felt NJU like a Prison. Taobao was off and we can't purchase any stuff. We have to rely on less types of food. Campus was totally desolated. Everyone was afraid. It looks like that it's End now.”( 翻译:南大对我们来说就像监狱一样。淘宝上也没法买到想要的东西,我们不得不靠着仅有的几种食物生存。校园完全被人遗忘,每个人都很害怕,仿佛世界末日已经来临。)到了4月,中国疫情逐渐好转,留学生也可以走出那幢楼,但是依旧被限制不得离校。好在那段时间,Fahad在巴基斯坦的朋友会不时地和他聊天。直到最近,学生可以走出校园,Fahad的生活也逐渐回到正轨,每天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留连于南京各博物馆之间。封校前期Fahad和同学们在仙林附近骑行Fahad也没有想到自己来中国求学的第一年就如此波折,不过此次疫情也并未打乱他原有的计划。尽管中国治安良好,而且留学也更加省钱,在毕业之后Fahad仍旧会离开中国,也许会去欧美国家继续深造读博。谈及原因,Fahad想的也十分清楚。相比较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只需5年就可以得到“绿卡”,在中国获得公民资格却难于登天、遥遥无期。除此以外,中国人大多不会说英语,沟通也会出现障碍。“Chinese people are kind, polite, and cooperated, but there is one problem: they are very shy. If not shy, they cannot speak English.” ( 翻译:中国人很善良,有礼且合作高效,但是有一个问题:他们太拘谨了。如若不然,就不会说英语。)虽经历了这一回,Fafad依旧笑对生活,无远虑也无近忧。伊斯兰教义中有这样一句话一直被Fahad奉为经典:ALHAMDULILAH(感恩真主)。Fahad说这就是他对快乐的理解,感恩真主,感恩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无论生活如何,他依旧很快乐,也将快乐地继续在中国的学习生活。疫情打乱了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与未来规划。现在,随着暑假结束,许多高校通知需要学生返校,唯独境外留学生与中国高风险地区暂缓返校,同时留学生们的签证也陆续即将到期了。然而,除了韩国留学生外,其它国家的留学生目前仍然无法入境中国。他们仍在迷茫中等待着着返校的希望。(文中提到的小怡应受访者要求为化名。)
9月19日晚上南京大学某女博士从18楼跳下当场死亡,没有一丁点多余的动作,当有学生发现时她已经躺在了草丛里,这是对这个世界有多绝望啊!第二天很多学生知道了此事后都自发来到事发地点悼念,也许是为这位女博士的离去而感到遗憾,也许是在为自己的学业压力而默默祈祷,逝者安息。据南大的某学生讲,这位女博士今年是读博第四年了,相当于已经是延期了,她的博导也是一位女性,好像和该女博士相处得并不融洽,曾经还因为论文的问题闹过矛盾。具体是什么原因还不得而知,但目前我国博士所面临的困境却是有目共睹的,搞科研有时候比赌博还风险大,延期率高达45%,当同龄人都成家立业时博士生还在领着一个月几千块的补助,所以很多博士生都调侃说:没钱就别读博。南京大学13级博士生看到此新闻后发帖称:真的很痛心,作为同行的我,看到这位女博士跳楼的消息心里感到莫名的酸楚和惋惜,我当年也是延期毕业的,那一年学校停发补助,经济压力很大,时常因为焦虑而睡不着觉,有句形容女博士的话:白天愁课题,晚上愁嫁人,早上眼一睁就是无休无止的课题压力,在如今日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如果博士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甚至还不如一名硕士。最后他提醒想读博的学弟学妹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读博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博士头顶的光环或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也许读博不适合你。的确,读博就像是去大海上的一座孤岛荒野求生,如果你有足够的求生技能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也许野外探险对你来说是一种享受,但在缺乏能力的情况下荒野求生无异于慢性自杀,其中所要面对的压力和孤独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也许在这种情况下南大的老师没人敢发言的,但可喜的是还是有一名南大的教授站了出来,他开头直接道出自己的看法:女博士坠楼背后是高校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且更令人担心的是,当下的教育机制或许正在抹杀学生们的人生选择权,很多研究生从一开始就是被裹挟着前行。虽然大部分导师对自己的学生还是很关心的,不管是学业还是生活,都是以包容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些都是导师自发的良知和师德,并没有制度的导向,学校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其实对学生身心的关注是很不足的,这就像让当官的靠自觉做一名清官一样可笑,不是人性本恶,而是没人能逃脱利益的诱惑。这位教授还提出我国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导向上过度强调了学术的重要性,而不是全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很多研究生被培养成学术机器,甚至是论文机器,在各种硬性指标的压力下,他们没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社交范围变得越来越窄,心理变得更加闭塞,一旦心理出现问题无人可倾诉,进而陷入苦闷和自我怀疑的死循环中。南京大学博士生即使拿不到博士学位,也比很多同龄人要优秀,然而她在前行的过程中逐渐走入死胡同,这才是这件事最大的悲剧所在,我们努力读书明明是是为了让我们的人生有更多的选择,但这反而束缚住了一些不懂变通的人,他们本科即使选错了专业也是将错就错,读研即使选错了导师也是不敢吭声,读博遇到了瓶颈也是死磕到底,这样的“执著”也许并不值得鼓励。每个人身后都是一个家庭,都有爱你和你爱的人,纵使前路有再多的磕磕绊绊,也不至于让你无路可走,人生本来就没有固定活法,不要给自己添加太多额外的条条框框,希望看到此文章的人长舒一口气大笑一声,人生短短几个秋,这都算什么屁事儿。
欢迎进来观看本篇文章,我是小七聊教育2020年高考已经结束,高考之后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填报志愿。相信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都会参考各种大学排名资料来了解理想院校的情况,毕竟考上一所好大学是莘莘学子的理想追求。在2020国际化大学排名之国内高校排名上,南京大学位居第三,复旦大学排名第六,哈尔滨工业大学进入了前十。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简称“南大”,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南京大学设有31个直属院系、88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和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南京大学优势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复旦大学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魔都上海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复旦大学设有32个直属院(系),开办74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复旦大学优势学科: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社会科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免疫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微生物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是首批设有研究生院、拥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的高校,也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哈工大(本部)设有22个学院,开办84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哈工大优势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虽然我国985、211双一流大学众多,但是,真真正正能够闻名全国的也只有十余所,而且大多数闻名全国的985工程大学都是位于一线城市或者新一线城市。不过,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高校实力都在不断增强。如今我国的第一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跻身国内高校排名前十,江苏省第一高校南京大学也已经位居第三,复旦大学则在这次排名上排到了第六。
2020年9月20日,南京大学一名在读博士跳楼身亡。悲伤消息迅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发酵。“博士”、“跳楼”又是一个个刺目的字眼,在读博士本应该好好学习,本应该拥有让人羡慕的光环,本应该拥有光明的前途,可是这名博士却选择了用跳楼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多么令人惋惜和心痛!关于南大博士跳楼背后的原因,传言指出“可能因为学业的压力”,“导师压榨学生”“导师抢夺一作”等等流言四起。这些流言迅速赢得广大硕博士的心理共鸣,赢得硕博士同情的同时,也纷纷指责那些不良的导师,让本已经功利化的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更加脆弱,让他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是什么导致研究生和导师关系越来越功利化,甚至越来越紧张?这是因为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十分微妙,且慢慢开始变味。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 这是历来受到研究生们诟病的话题,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有人概括为三种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雇佣关系。师生关系本应该是导师和研究生最本质的关系。导师教育、指导学生,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业,再正常不过了。但到了硕博士阶段,硕博士的培养模式变成导师从国家、地方政府或者企业中获得科研项目和经费,导师利用这些经费资助,让学生协助其完成这些科研项目,并且利用科研经费给研究生发放补贴。研究生将科研成果汇报给导师,导师将这些成果汇报给基金管理部门完成结题。研究生通过参与研究项目,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系统的训练和提升,也能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获得相应的学位而正式“出师”。导师的科研项目经费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上千万。导师要求学生没日没夜地帮助其完成项目,结果研究生却只得到了多则几千块,少则几百块的“工资”。有部分学生开始“眼红”了,甚至部分研究生心生怨恨,我帮导师完成了几百、上千万的课题,却只得到几千块的工资。太气人了,黑心导师压榨学生!部分学生认为:我同龄的同学朋友,早已经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走向人生巅峰。我却在这里领着买白菜的工资,干着卖“白粉”的事!心里落差之大,实在是难以接受。也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导师发表的论文本应该是我的,甚至我应该挂一作。可是导师却不让发表,甚至抢了我的一作!殊不知,导师提供了优秀的平台供学生学习深造,千载难逢的机会,学生只看到的是自己所谓的“付出”,只想得到高额的回报。没有学校和导师提供的平台,学生连做“学徒”的机会都没有,何来获得硕博士学位?学生对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看成是劳动压榨,而不是来自导师的学术指导。对读博期间没拿高薪、比不上同年人而耿耿于怀。科研尚未成功,就已经开始做起致富梦,这样的科研态度怕是会失望的过早。部分导师也丢弃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本职,也开始纷纷当起“学术商人”,做起了“科研买卖”,对学生疏于指导。最终导致学生认为自己是“打工仔”而不是“学生”,为此而愤愤不平,导师无形之中成为唯项目是图的“商人”,只知捞项目而不知教书育人。学生没有“学徒”的样子,导师没有“师者”的风范。除了摆不正双方正确的位置和态度之外,部分研究生和导师也有自身问题,这也造成了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矛盾:研究生队伍里的“南郭先生”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给予越来越多的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也就促使了很多就业困难、甚至逃避就业的毕业生开始选择考研、考博。没有充分估量自己是否具有相应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科研潜力。仅仅因为逃避就业或者高学历附加的诱惑,就盲目跟风地踏进了读研这座“火坑”。可是研究生教育这座“火坑”,它是无情而现实的,它能煅烧出每个研究生到底是不是“金子”。真金不怕火炼,优秀的研究生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经过千锤百炼终于练出真金本色,取得真经。而那些研究生队伍里的“南郭先生”在“火坑”里却是炙烤,难受万分、叫苦不迭。部分学生因为科研压力过大,出现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每当硕博士无法完成毕业的时候,学生往往更是将矛头指向学校和导师,不能毕业就以死相逼,极少数硕博士甚至因毕业无望而选择了自杀,终于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读研有风险,入行需谨慎!读硕博士需要超人的智力和学术能力,也需要吃苦耐劳的毅力。不能仅仅只看到读博的荣耀,也要看到读博的艰辛。更应该明白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硕博士。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不要盲目跟风读研究生。9月22日上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发展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要严把出口关,加强学风建设,敢于让不合格的学生毕不了业,倒逼学生潜心治学。这更加值得让那些想去读研究生的学生认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读研究生。高校导师队伍里的“地主老财” 由于导师对学生是否毕业有一票否决权,加上导师自身职业发展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导师开始扮演起“学术商人”的角色,忙着拉项目,写基金,拼命让学生帮忙其完成项目来快速“捞钱”。导师成为了学生口中的“老板”,研究生沦为廉价的“打工仔”的角色,甚至部分导师只招不导,对学生采取“放养”模式,耽误了学生学业,毁了学生的前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道德之父,智慧之母也。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高校教师更加应该明白:为师者必须以德为先。显然,目前各个大学招聘老师却是以学历高低和文章多少为先,对老师的师德和人品考察显然靠后,甚至置若罔闻。这让部分师德败坏的老师混迹在导师队伍,对学生的欺压盘剥有恃无恐,学生也只是敢怒不敢言,这无形之中加剧他们的矛盾!对导师权力的约束显然也是解决师生矛盾的方法之一,对研究生建立淘汰制度的同时,高校也应该建立相应的导师淘汰制度。尤其是对那些不具备科研创新实力,那些忙于拉项目写基金而忽略指导学生的导师形成约束和监督。甚至把那些“不务正业”的导师直接清退出教师队伍。让端正的学术清风涤除学术界里商业铜臭气和污浊之气,让学术之风回归科研本源上来!只有纠正研究生和导师这种“畸形”关系,让科研回归本源,才能让硕博士培养回归本源,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质的硕博士,而他们才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动力源泉!
在很多人认识里,江苏的大多数名校都分布在省会南京,其中江苏15所双一流高校,南京独占13所,而作为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州市,可能除了苏州大学外,别的高校就鲜为人知了,今天就说说苏州的这些名校。第一所,东南大学苏州校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东南大学的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校区,以上这些校区主要都是东南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办学场所,而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知名度就相对较低了,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苏州校区是不招收本科生的。东南大学苏州校区的前身为2005年10月成立的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体,是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校区现有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院、东南大学技术转移(苏州)中心等机构,以及若干科技创新平台。2018年12月,为进一步推动东南大学在苏州的办学,于是就成立了东南大学苏州校区,设置苏州校区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东南大学在苏州的所有办学事务,旨在巩固与苏州市合作办学十多年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高端化、国际化、本土化、特色化”的发展要求,努力将东南大学在苏州的办学做大做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坐落于风光秀美、景致典雅的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占地仅有100多亩,所以其研究生规模也不是很大,据学校官网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近1000人,累计招生300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2150余人。第二所、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是人民大学唯一的异地办学机构,该校区是中国人民大学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也是人民大学优势学科国际化拓展与提升的重要平台。人民大学苏州校区设有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中法学院、丝路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国际学院主要招收的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金融硕士(风险管理方向)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此外还招收博士研究生;丝路学院主要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硕士留学生;本科专业主要集中在中法学院,当然中法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苏州校区本科招生规模是很小的,而且在不少省份没有招生计划,所以其知名度远远没有人大本部高。第三所、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在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是南京大学四大校区之一。南大苏州校区在建设上将坚持与其他校区“同等标准、错位发展,创新机制、国际一流”的理念,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上将与南大同等标准 ,并对接苏州产业的现状和规划,对标世界顶尖大学,建设一批与南大南京校区错位发展的国际一流应用型学科。南京大学与苏州市推进全面战略合作前不久,南京大学与苏州市推进全面战略合作,会上签订了深化全面战略合作的相关协议,将双方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按下推进苏州校区建设的“快进键”。苏州校区已于近日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复。根据教育部要求,南京大学将在江苏省、苏州市支持下,把握新机遇、赢得新发展,优化学科布局,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促进政产学研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苏州校区将坚持智能化、生命化、集约化、人文化、现代化、国际化,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产业布局,强化“新工科”建设,重点打造化生医药、材料能源与工程、电子与信息、地球系统与环境、人文与社会五大学科群,使苏州校区成为南京大学发展的增长极。苏州校区位于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板块,校区建设用地2000亩,计划建设教学科研和生活用房100万平方米,将于2023年9月整体交付使用,其中东区部分将于2022年9月先期投入使用。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规划图早前消息,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整体合并入南京大学苏州校区,正式回归南大母校,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作为南大苏州校区本科人才培养的部门,将在两年内完成高质量转型,在苏州建设成为全新而充满活力的南京大学。目前已经推动外国语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等院系的高质量转型提升,并在师资体系上对标南大标准,出台了新的考核标准和薪酬体系,将着力打造一流教研师资力量。这几所名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国际化特征更加突出,这可能也是这几所名校选择在苏州办学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苏州还有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多所知名的中外合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