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从南大化院1:1:1的本硕博毕业生比例 谈研究生如何降低可替代性视子所言

从南大化院1:1:1的本硕博毕业生比例 谈研究生如何降低可替代性

本文来源:募格课堂作者:胡萝卜近日,南京大学化学院发布了一条诚恳的求助广告,诚邀各种用人单位帮忙解决就业。在知乎上引发热议。高校呼吁企业帮助学生就业并不是什么大新闻,只是化学院的本硕博毕业生比例接近1:1:1的问题吸引了很多眼球。就业困难使得化学专业的同学一再通过继续深造来延缓就业但是最后还是没能躲过来自社会的暴击。让大家不禁担忧学习化学专业的学生的前途。一直以来,生化环材方向一直饱受嘲讽,口诛笔伐随处可见,在这里我就不想再就此发表过多的评论了。其实,在我看来,学习计算机的和学习生化环材的都是一类人,这类专业的同学大部分来自于普通家庭,大家谁都没指望走什么终南捷径一步登天。同样都是高等教育平民,大家都不容易,若是家里有几套学区房也不会去能顶着35岁辞退的风险享受996福报。区别只是学习计算机的遇见了个好时代,而生化化材则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错不在学生。因此我并不主张大家对生化环材的兄弟冷嘲热讽,毕竟学计算机的人最初也不是因为自己多么有前瞻性。话说回来,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学科不会在未来十年变成天坑呢。我不是什么企业老板,在这次事件中没有能力帮助南京大学安排毕业生就业。本文只能通过对生化环材的尴尬处境的分析,和大家探讨一下研究生应该注重修炼一些什么技能来降低自己的可替代性。首先回答一个问题,全世界的生化环材都不创造价值吗?显然不是,只是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比较落后。生物公司,化学公司,农化公司,材料公司,我们都没有类似与华为这样的能值得美国打压的选手。以化学为例,2019年收入前十的化学公司是:利安德巴塞尔,林德,陶氏,巴斯夫,杜邦,信越化学,法国液化空气集团,空气化工产品公司,三井化学,艺康,没有一家属于中国。销售前五十里面中国大陆只有两家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可以看出,我国在相关产业上比较落后。那么生化环材是个什么样的产业呢,我想可以用两句话概括:高附加价值,低发展速度。首先说高附加值,我国目前被卡脖子的技术中比如有:光刻机,芯片,航空发动机,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航空钢材等等,这些都是工艺材料不如人造成的,我国每年自然也要花费不菲从国外采购相关器械和材料。至于低发展速度,这个更有目共睹了,物理早在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逐步走向理论化了。众所周知,大学里面除了数学系之外,需要选修数学相关课程学分最多的就是物理系。生化环材的数学水平恐怕都要排到经管的后面了,这类学科目前还处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探索阶段,物质之间的逻辑网络尚未打通,很多发现都依托于人力穷举。曹则贤教授就曾指出材料科学需要先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但是今天的中国高校并没有满足这一培养要求,本科就直接开设材料专业。因此,学科无罪,错在培养模式,学生也是受害者。经济发展的高歌猛进,让这些低发展速度行业的从业人员很难平心静气进行探索性研究。在产业上,以大家都关心的牛奶为例。自三鹿事件后,一直以来新生儿父母比较喜欢购买价格不菲的国外奶粉。北欧牧场执行标准是一毫升牛奶中细菌数低于五万,但是实际生产中往往能达到低于三万,接近了巴氏消毒之后的安全保准。技术的根源是三四百年的畜牧业传统积累下来的经验。而当年我国牛奶行业对标欧洲标准,于是企业直接来了三聚氰胺。现在标准降下来了,结果每毫升菌落数回到了两百万。业界疲弱导致学术界少了一个引导方向,因此这类专业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只需要对标政府的评价体系,整个学科搞成了论文流水线。制度,科目设置,研究生培养,毕业要求,自然基金的申请侧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这一切一切论文主义太严重。碳纳米管,石墨烯,钙钛矿轮番上阵,神经网络调参加持,能发出去论文就能拿到奖励自然也就懒得做费力不讨好的技术研究了。八十年代末期开始,我国重启高等教育面临师资匮乏的局面,九十年代末我们又搞了高校扩招,这两剂猛药给广大的生化环材学子提供了很多留校任教的机会。直到最近几年,人口增长放缓,高校岗位逐渐饱和。当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拿着不错的薪水向互联网大厂分流时,生化环材无路可退的尴尬局面逐渐显露,也就变成了知乎上的四大天坑。雷军说过:聪明的人、勤奋的人,这世界上多了去了,这是成功的前置条件,有这些不保证你成功,真正重要的是顺势而为!大家与其在相互的嘲讽中虚度时光,不如一起探讨一下未来的趋势,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未雨绸缪多做准备。我不否认任何学科的研究都有价值,只是对人类社会来说,漫无目的不分主次的探索是低效的,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当下做的科研应该能推动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启迪人们的思想,提升文明的高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正向循环。因此我们的自身价值的修炼应该关注社会发展,先搞清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然后再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人可能会质疑,这不是和过去的学叔学长所说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主张相悖了?我认为两种主张并无对错,都适应所处的时代。从南方讲话到本世纪的前十年,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读书的确一直都能改变命运,只不过区别于过去,现在需要名校加强专业。在过去,专业的限制不大,因为当时国家经济发展主要靠的是从事低端制造的劳动人口推动。拥有学历的人不多,自然也不会对大家的专业挑挑拣拣,也就让过去的老师兄有了这样的错觉。知乎用户主体都是在高等教育圈,于是大家容易把看到的世界理解为中国。但事实上,我国本科率5%,专科率12%。但是现在环境开始变化了,我们国家逐渐在调整产能。不要忘了,21世纪的中叶我们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个承诺的兑现大概还有三十年,改革开放前四十年,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后三十年,何处发力是我们广大高等教育平民应该关心的一个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思考,也是解决大家今后就业问题的关键。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别想自己该怎么做能不失业多挣钱,而是想社会需要我怎么做才能高速发展。从这个角度思考,自己的问题也就比较容易找到答案。要做一个发达国家,就不能再靠低端产业,需要有高科技附加值产业。换句话说,今天的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要比过去更加严格了,它需要我们毕业之后可以投身高科技附加值产业的生产。而在以前,国家经济增长靠流水线农民工的时候高等教育人口学什么并不太重要,可以任由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金灿荣教授在香港大学的演讲时曾经说过,我们的人口红利还能吃最后十年,然后就是工程师红利。换句话说,高等教育平民要在之后的十年中逐渐替换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感受到一些压力甚至痛苦,这是一个必然的现象。其实过去的农民工兄弟也承担了很多,比如金教授就指出,在八九十年代,珠三角的工人平均每年要损失四到五万根手指头。只不过过去他们不上网,也没有知乎所以大家不知道而已。作为新引擎,生化环材如何能够在社会上寻得一席之地。还是之前的观点,这个专业没有过错,错误的是主导这个专业发展的决策人。大家看程序猿大把大把赚钞票其实他们也承担很大的压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这种变化极快但潜力巨大的领域,然而这些行业都是资本的绞肉机,要么你有一个巨大的单一市场,要么你有强力的政府主导,否则前期投入差之毫厘,后期回报就谬以千里。所以这个行业不确定性太高,现在做到前面的也就中美两家。欧洲和韩日由于市场分散以及体量太小,没有足以支撑这种竞争力的基础,所以最终没办法在一次又一次的赌博中始终留在牌桌。这个行业虽然有高达三四十的行业平均利润率,但由于技术迭代速度太快,不确定性过高。当前的主流编程语言也许十年后就成为小众,渠道产品优势也最多保持五年。在这种没有真正可靠的积累的情况下,即使是行业领袖的危机感也非常强,依然只能选择把员工压榨到极致。这也是之前中国程序员虽然工资超欧赶美却不得不996的原因之一。然而,相比于计算机行业,生化环材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有条件去做出真正可靠的积累。之前提到的我国被卡住脖子的例子各个都是生产工艺问题。还是回到之前说的点,相比于物理基的学科,它们有一个强大的工具-数学,所以可以沿着逻辑线进行全面推进式的发展,因为这一切的事物符合完美逻辑。这类学科早已完成了规范化发展,由研究者进行科研。就像卢瑟福,查德威克,劳伦斯,他们的研究都是基于粒子对撞的探索性实验,用李永乐的话就是搞些粒子挨个对撞。但是区别与冷冻电镜解析蛋白质,这些人能够对探索得到的现象能够基于数学进行归一化理论解释。但是化学基的生化环材目前没有这个条件,所以在这些学科里,经验的积累就非常重要,做好了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我曾经在一部影视作品里看过这样一个片段,红军长官带领部队在泥泞的沼泽中穿行,旁边的人问他这样能不能甩开国民党的追兵。他说我也不知道,不过如果他们想追我们,也只能靠这两条腿了。日本的互联网行业基本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对应韩日外包的大连软件园最近几年也明显比四川的天府软件园差很多。但是在生化环材领域,一个高GDP的中国目前还并没有超越日本。韩日贸易战,日本能卡住对手的半导体材料;富山化学工业公司研发出了治疗新冠肺炎的“法匹拉尾”;至于诺贝尔生理医学,化学方面的奖项,日本更是不乏得主甩开中国一大截。这是一个难以通过资本优势短期翻盘的领域。如果生化环材的兄弟真的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困扰程序员的35岁红线根本与你无缘,因为在这个低增速的领域,你安身立命靠的是经验。知识会很快更新,但是经验不会。你说你不信,我给你举个例子,医学生。这个专业的朋友直到博士都需要大量背书,数理功底也并不深厚,这个专业的博士看上去有点像授课型学位。但是众所周知,学医不是天坑。医学的发展其实也很慢,很多研究也只能通过尝试去慢慢探索。比如青霉素,这可能是二十世纪医学界最伟大的进步之一了,它直接用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对细菌感染给了个通解。那么大家都知道,这一发现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同样是没有数理加持的摸索型领域,为什么医学没有把自己搞成天坑。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医学虽然也进步缓慢,但是一直是朝着解决真正的问题的方向前进的。而生化环材由于产品并不给人吃没什么责任,根本不用害怕被患者家属的榔头敲打,所以大家可以异想天开随便搞点东西掺和一下就能make it great again。这种所谓“不受条条框框约束”的思维模式最终把这些学科带进了天坑。那么既然如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工程师红利,我们应该如何适应这个社会成为一个有效引擎呢?首先我认为要成为发达国家,我国不可能接受在这一大片领域始终受制于人,所以生化环材一定不会一直是天坑。那么这就需要大家真正打好数理基础,把自己变成一个懂得归纳探索的科研人员,而不是不断重复试错的劳动力。社会瞬息万变,谁都不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什么东西会大火,但是当风口出现的时候,一个有扎实数理功底的人显然比一个沉迷于刷试管的人更有可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次就是个人认为定向选调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大家不要太看重博士学历,觉得去当公务员很亏。如果学历真的越高越好那发达国家早就全民皆兵了,但是相反他们自己空出了大量的位置给国际留学生。截止2019年我国有110家全球500强企业,但是他们只有8%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而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到来之前,在这饱和的市场里我们和发达国家的竞争将会越来越白热化。而定向选调对广大学子来说可能是最后一次只问学历不问专业的历史窗口了。就算不谈个人得失,如果政府中能进入一定数量的高学历人才,生化环材也不会那么容易忽悠政府经费而把自己搞成今天这个样子。定向选调,利国利民。生化环材的博士没有错,也不该承受这些偏见和嘲讽。若说真要谴责,就去谴责那些为了一己私利玩烂了一个学科的人吧。拿到帽子拍屁股走人,管他身后洪水滔天,只留下后人去收拾这一地鸡毛。

还善款

考研择校分析 —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南大是C9联盟的高校(国内最顶尖的九所学校),作为曾经亚洲第一高校国立中央大学的前身,底蕴深厚。只是后来由于院系调整,南大很多院系都分离出去了,分离出一大批包括东大、河海、南师大、南农、江大在内的重点大学的优势专业。但即使分离出这么多院系,南大仍然稳居九校联盟,底蕴之强由此可见!因此南大吸引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同学报考,那么南京大学的考研情况具体怎么样呢?文学院文学院是南大历史最悠久的学院,是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中文系之一。南大的中国语言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全国名列前茅。为什么要分析文学院呢?主要是南京的高校大部分都是理工科类,有文学类的学校太少了,但考这个专业的同学着实不少。从考研竞争情况看,南大的中国语言文学,也就是专业代码050100开头的专业,录取情况还是比较相似的,统招人数都特别少,基本都是个位数。像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已经连续几年全部保录了。还有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最近两年都是统招1-2个人,其他的同学全部保录。很多专业的报录比也是比较高的,竞争很激烈。从收分的角度看,18年的学科门类线(复试线)比17年的学科门类线高了15分,但是这个学科门类线也没有太高的参考价值,因为各个专业的复试线也不是按照这个来划的。大家想比较稳的考上的话,还是参考考试的均分。18年的很多专业的均分要比17年均分高30—40分。这也意味着今年的竞争比去年要大很多。艺术类的两个专业,学硕的录取人数和去年一样,统招都是3人,但是均分低了很多。但是戏剧专硕今年比去年录取人数增加了将近了一倍。推荐报考。政治/社会学院政府管理学院给大家分析了五个专业,三个政法口的还有两个管理类的专业。政治类的三个专业从招生人数看和去年比较没有太大的变化,统招人数都是5个人左右。政治学理论和国际政治的的推免比例都在50%左右。报录比没有太高。从分数上看也是延续不考数学的专业的状况,稳中有升。但也不都是这样,像中外政治制度就比去年低了20多分。管理类的两个专业是考研的热门专业,行管和社保。这两个专业去年报录比很高,招生人数今年比去年多了将近一倍,今年企业管理统招8人,社会保障统招15人。从分数上看企业管理难度竞争没有去年激烈,今年均分363分,比去近低了20分左右。社会保障均分也低了7分,主要是统招人数多了很多。社会学的专业去年分析的时候没有太在意,但是从去年咨询的同学来看,想报考的同学还真不少。所以就和大家分析下南大的社会学专业。南大的社会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前三,专业实力很强。统招人数比17年少了一个人,去年是8个人,均分比去年低了9分。人类学统招人数很少,这两年都是两三个,今年均分还是蛮恐怖的410分,难度很大。社会工作统招人数34人,和去年差不多,均分390分,其他的数据大家自己去比较。南大的心理学专业优势不是很强,只是依靠南大的名校光环,但是招生人数也很少。去年和今年的考研波动还是很大的,从分数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所以不是很推荐报考。运气好像今年366录取,运气不好你考400碰到17年大神413淘汰。商学院商学院是南大第一大院,南京大学在经济、商科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是中国高等工商管理教育的发源地,为中国商学院的鼻祖。南京大学商学院现设有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类学科。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南大的理论经济学在国内是属于顶尖之列的。南大的理论经济学有四个二级学科,也就是上面表格的前四个专业。但是统招人数都很少,去年和今年的统招人数基本没有变化。但是这些专业的考研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报录比一般都在10+以上。从收分看今年的均分要比去年普遍低20分左右,这是考试内容所影响,因为去年的数学3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分数都比较低。我们何以横向对比下,有些考数学的专业一般都要低30分到40分,有些985院校的分数甚至要低更多。所以南大的这些专业才低20分左右,对分数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19考研分数预计会和17年的比较接近。南大的应用经济学专业优势不是很强,但是依靠南大的品牌优势就业也都是很好的。英语比较好的同学也有不少毕业都去高盛、汇丰、摩根这些顶尖投行,年薪超过7位数也大有人在。国民经济学,金融学和产业经济学推免比例都很高,都超过50%。而且报录比也很高,17年的报录比都要接近20:1。像金融学今年的均分比去年还高,竞争更激烈。国际贸易学和数量经济学也是应用经济学的学硕,招生人数没有变化。但是国际贸易学推免生比去年少了4个人,统招就多了4个人。所以大家在9月份或者10月份报考的时候一定要看看目标专业的推免人数。数量经济学和17年情况一样,就是均分低了20多分。南大的金融专硕在商学院和工程管理学院里都有,商学院的金融专硕推免是相对很低的,但报录比还是个较高的水平,18年均分375分;而工程管理学院的金融专硕,它的研究方向是金融工程方向,招生人数比较多,18年统招23人,报录比在经济类专业里还是比较低的,18年均分378分。审计专硕18年统招15人,均分220分,看上去分数是比较低,但是大家要注意今年招的全部都是非全日制的。会计学每年统招都是个位数,去年7人,今年8人,分数还是比较高的,均分380多分。企业管理竞争热度今年有所下降统招人数倒是差不多,但是分数比去年少很多,今年均分369分,但是其中包括少民计划和支教团计划等,实际均分是374分。会计专硕和去年招生不同,18年招生人数很多,但是其中考试的全是非全日制的,全日制的全部是保录的,非全均分229分,但是考研竞争就没有去年那么激烈了。数学系南京大学数学系以历史悠久、实力雄厚、治学严谨而著称,是国内传统数学强校,数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专业优势很强。培养出了田刚、戴建岗等国际一流数学家等杰出校友。应用统计是属于经济学专业,18年没有统招生,全部保录了。数学的二级学科专业18考研和17年来看的话分数差距还是很大的,像基础数学18年均分比17年低了50分,其他专业收分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除了应用数学,但是这个专业统招1个人,就和之前说的心理学一样,波动比较大,没有什么参考价值。运筹学今年也是全部保录的,去年还统招了一个人。数学系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中很多进入斯坦福、耶鲁、剑桥、清华、中科院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深造,还有很多进入高盛、宝洁、国家统计局等知名企业和政府机关、高校、金融单位工作,前途不可限量。不得不承认的是学数学的同学大都很聪明,哈哈。化学/环境学院南大的化学专业非常好,是南大最好的专业之一,化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化学院系之一,院士多,师资雄厚,国际交流也很多。化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专业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每年招生人数都有100多人,但是今年的统招人数比去年多了将近一倍,有48人,而且分数还低了15分,要知道化学专业是不要考数学的,所以今年的考研难度比去年要低很多,19考研也是比较推荐考的。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很多人认为化学专业不好找工作,但是其实化学专业在日化、服装、石油化工、食品、制造医药、环保等行业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且工资还很高。或者读个博去重点高中,大学教教书,做做科研,一辈子也不要愁。这里和大家说下今年南大应化全部保录,不要再问为什么没有应化了。化工专业今年也招了51人,均分才325分,即使是去年的367分,也是强烈推荐报考的。南大的环境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强势专业,但是推免比例有点高。统招人数11人,18年均分342分,从就业来看,其就业前景也是很不错的。南大环科出来的多数在做环评。这个行业基本事业单位居多,收入前途方面都还是不错的。环境工程分为学硕和专硕,学硕统招12人,专硕79人。从考研的难度看专硕比学硕要简单点。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南京大学电子信息领域主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其中无线电物理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在上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二。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师资雄厚,在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教授和吴培亨教授,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乃通教授、张光义教授和贲德教授的带领下,以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为中坚力量,一支多元化、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队伍已具规模,前途无量。无线电物理是属于物理学的专业,南大的物理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次虽然没有具体分析,但是南大、北大、清华、中科大的物理学并列第一。院士超多,想做物理研究的话,选择南大不会错的。南大的无线电物理是国内第一批创设的专业,考研竞争不激烈,去年11人进复试基本都录取了,而且均分338分,这个也不是特别高的分数。南大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全国排名TOP10。有四个二级专业招生,从物理电子学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这四个专业除了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这个二级学科统招22人以外,另外三个专业统招人数都特别少。每年都是统招一两个人,其他的全推免了,像物理电子学今年就全部推免了。这三个专业报录比都不是很高,因为毕竟统招人数比较少,这种专业不是很推荐考,有实力的同学可以选择保研。想考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同学倒是可以考虑下微电子学和固体电子学,招生人数多,而且报录比不高,分数的话,如果十分想考,这也不是高不可攀的。信息与通信工程这个专业在南大就显得没有那么强势了,毕竟南大是和浙大、武大、上交这些学校比的,全国排名30左右。但是这个专业本来就是就业很热门的专业再结合南大的学校平台,毕业生有不少去了百度、华为、中兴、中国电信、中国电子等知名企业。学硕的两个专业招生人数都是个位数,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一个统招了5人,一个统招了4人。今年均分350分左右,分数略高就是不知道专业课难度,要是难度适中的话还是推荐考的。电子和通信工程专硕统招人数62人,报录比均分也不是很高,推荐报考。哲学南京大学哲学系在国内非常有名气的,实力雄厚,士林所仰,排名基本国内前四。哲学类的专业统招人数都比较少,一般都是两三个,所以就造成了竞争激烈,分数也是居高不下,当然17年和18年的考研情况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的数据在表格都有,大家参考就行。上面只是介绍了南大的部分专业,南大的强势专业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专业大家想了解的话尽量在底部留言,因为你们后台留言只能保存两天,我就不能和你们说话了。如果问题比较多,也可以加研研微信,今年已经给超过600位加研研微信的同学解决院校问题啦,嘻嘻。南大作为C9联盟高校,客观来说考研的难度还是比一般985大很多的,无论是英语水平、专业知识还是综合素质的要求上,门槛都比较高。但是如果你跨过去就是门,从此龙游大海,没跨过去就是槛,一切付之东流!而大家都知道能不能考上理想的研究生专业课决定成败!教育部在考研中逐年加大专业课的比重,专业课考试内容也更加深入和复杂。这也确保了导师选拔具备良好专业科研潜质的研究生的诉求。研究生的录取规则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复试权重逐年加大,研招单位越来越重视考生科研潜力和专业素质的考察,导师最看重的专业课考试成绩,专业课考试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能否被录取。所以大家在专业课的学习中如果感觉达不到要求,可以找研研帮你联系老师给你专业课1对1辅导,为你的考研保驾护航!总结:南大是一所非常典型的综合类985院校,在今年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南大的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质学、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专业均入选其中。南大作为一个实力强势的985,考研难度相当大。从它的招生可以看出,南大接受的推免生占比更多,只有专硕推免相对占比少一点;热门专业报录比极高,收分也很高,建议具有一定实力的同学报考。

高宗

南大学长的肺腑之言:研究生毕业后才明白的8件事!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届毕业生小陈:1、不要误以为研究生三年时间很长,时间比本科过得快多了。别看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时就差了一年,但在实际体验上,研究生的时间过得极快,快到你都没机会和本科一样荒废人生。研一玩耍上课,研二实习、看书、做课题,研三考博、求职、做毕设……说好的三年时间,可能也就只有研一的第一学期是真正属于你的。所以,既然百般辛苦考上了研究生,请务必珍惜时间。2、不要误以为考上了研究生就高人一等。你通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顺利上岸了理想的院校,可喜可贺。不过,这只是你漫漫人生中的一个小节点罢了。它只不过是你过去一年认真奋斗的成果的见证,至于能不能改变命运,看的还是你接下来几年的付出。短暂的“自豪”是可以理解的,你可以借此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与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经验,甚至可以自己开考研复试辅导班来教导他人……但这只是短暂的,眼光要向前看,不要因此耽误了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务必戒骄戒躁。3、少参加社团活动,多醉心学术研究。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丰富课余生活,结交天下豪杰,那是大学生的生活。你可能会因为大学期间没有融入这些团体而感到遗憾,因此渴望在研究生期间得到满足。然而,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研究生期间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在校期间的科研任务、按时毕业,而这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不要主次颠倒,请把自己有限的精力用在正轨上。4、抓住入党的机会。本科生没有机会入党的,恭喜你,又多了三年机会来争取入党名额。千万别想着工作以后再入党,工作以后的入党机会比学校少得多的多的多,除了政府机关以外的所有单位都有大把的人排着队等待入党,发展对象的选拔也没有在校期间那么透明……有的小朋友觉得入党没有啥用,还得交党费。不过,等当你真正走到工作岗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5、再好的学校,你的同学也只是“普通人”。有不少从二本、三本考到985/211的小伙伴们,会认为自己研究生同学将会比本科期间的同学“高尚”不少,因此对身边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会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当你进来后,你会发现即使top5毕业的学生也并非圣人圣母。他们也会抽烟喝酒吹牛逼,他们也会在寝室开黑打游戏,他们甚至也会宿舍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所以,请你务必要心胸开广,以“普通人”的标准来看待身边的同学。6、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不要以为自己选到了一个学术圈大牛做导师,自己就能平步青云了(当然,也不是没这个可能)。只不过,越是有影响力的大牛导师,他们能与你沟通的时间就越有限。大牛导师的忙是你无法想象的:开会、调研、上课、做研究……有的导师甚至因为是国外的兼职教授而常年不在国内,你一年可能也就只能见到导师几面。在如此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能给你的只是方向性的建议,但是具体的工作和困难都只能靠自己来推进和攻克。不要把什么都寄托于你的导师,也不要把自己的堕落归结于导师的不关心。你已经成年了,该靠自己了。7、不要误以为研究生像本科一样只要好好上课即可。研究生研究生,有研究才叫研究生。本科生更多的是基础性、通识性教学,学习庞杂而不深入。研究生则要找到一个细枝,然后在这个细枝上精耕细作,才能结出盛果。所以,你除了好好听课、认真看书以外,务必对本专业、本方向展开扎实长久的研究,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最新理论成果,最专业的学术著作,都要研究,不是涉猎。8、“逃避式读博”不可取。虽然不提倡逃避式考研,但是每年类似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并不在少数。毕竟“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不管逃不逃避,但凡能考上研究生的同学,最终都不至于太狼狈。但是读博就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了,必须严肃对待。倘若在研究生三年依旧没有培养出对科研工作的热情以及自己的研究方法论的话,千万不要因为逃避就业而选择继续读博,考博一时爽,毕业火葬场。更多考研资讯,欢迎『关注』鼬老师~

明星梦

南大化院官方发布“就业求助信”,网友:博士比本科人还多?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今年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了难题。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官网上出现了一封致用人单位和广大校友的“求助信”,希望集全社会之力解决化院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这则求助信一出,立刻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对于南京大学这样一所国内前五的重点大学来说,能够放下身段积极为学生就业着想,确实表现出了一所名校应有的担当。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毕业生无法就业除了对大学的就业率数字有些影响,对学院和学校本身其实影响并不大。南大的这种负责任的态度,确实值得大家点赞。从这封求助信里,还能发现诸多信息。相信各位同学注意到了南大化院毕业生的构成情况:129名本科生,133名硕士生,143名博士生。小编看到这个数字,第一时间也是揉了揉眼睛,确定一下自己是否真的看错了。博士生数量要比本科生还要多,什么时候博士扩招这么严重了?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话:学历越高越难找工作。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博士还是非常稀少的。但南大的就业数字颠覆了这个判断,博士生数量已经超越了本科生。到底是只有化院是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如此呢?小编特意查看了一下南大2019年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9年南大化院的博士生毕业人数为104人,今年有143人。博士生人数持续增加,是不是因为就业形势不好导致的呢?查看完其它学院的情况之后发现,这好像真的和专业有关。像软件工程博士生人数仅有2个,博士生和本科生比例仅为1%;计算机博士人数也仅有25个,博士生和本科生之比为12%。这些好就业的专业读博比例都很低,而化工学院博士和本科之比甚至超过了100%。由此可见:博士生人数越多的专业其就业形势也是越严峻的。南大的这封求助信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其重要原因还是在于化学这个专业。作为生化环材四大天坑专业之一,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就业情况一直不理想。再加上今年碰上疫情,其惨淡形势是完全可预料的。真实情况是,南大的信息管理学院和地理与海洋学院也发布了类似的求助信。但仅有化工学院的求助信得到了关注,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从这封求助信中,各位同学也可以对专业选择对于就业的重要性有个清晰认知。如果你还未参加高考,一定要在报考时对自己的未来期望从事的行业有个了解,在专业选择上要慎重。如果你已经考入大学,目前是大一的话,你还有转专业的机会。对于已经入坑的同学,就业前一定要有个心理准备。不管怎么说,南大的这种做法确实是值得表扬的。另外,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也发了类似的求助信,只不过博士和本科比例不像化院这么高。南京大学化院博士如此之多,也和近些年的博士研究生大幅扩招的政策分不开。2005年的时候,博士数量还是非常少的,其待遇也很不错。一些211工程高校的政策就是只要有博士学位,就可以直接给正教授职称,顺便还能解决配偶的工作。而从2010年开始,博士大幅扩招,博士数量越来越多,其待遇也急转直下。到了2015年,博士生就已饱和。很多人读博也无法留校做科研,而渐渐向工业界和商界分流。根据教育部最新的文件,2020年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将达到10万人,新一轮的扩招又将开始。对于各位同学来说,这件事最大的意义就是让大家看到了专业对于就业的重要性。如果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完全是和社会需求脱节的,书念得越多就业也越难。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在大学里选一个需求量大、技术性强、就业前景明朗的专业是一个最佳的选择。至少在毕业的时候不至于发愁,凭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能够找到不错的出路。当然,对于对科研极度热爱的同学,这条建议完全可以不听。

土里土气

南大半年内已有4名研究生自杀身亡

2020年9月19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博士跳楼。2020年12月4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烧炭自杀。2021年3月13日,南大鼓楼校区南园六舍,男研究生跳楼。2021年4月8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跳楼。在短短半年内,这已经是南大第四起研究生自杀事件了,引发网友热议。谈起南大,很多人对它的了解是来自于轰动全国的“南大碎尸案”。1996年,年仅19岁的刁爱青在校期间被残忍杀害,并被碎尸2000多块,凶手为消灭作案痕迹,将其尸体加热至煮熟,抛尸地点达八个以上,可是25年过去了,凶手仍未被找到。就在近日,碎尸案受害者家属决定正式起诉南京大学。1996年1月10日,刁爱青失踪当天,因其室友违规使用电器,南大宿舍管理老师滥用教育惩戒权“株连”责罚刁爱青,使其情绪不佳离开宿舍,最后惨遭杀害。当晚,刁爱青夜不归宿,作为管理方南京大学理应及时发现并告知家长,但实际上直到10日后,1月19日,警方发现刁爱青尸体,南大才通知刁爱青父母,客观上导致该案错过了最佳的侦破时机。受害者家属律师认为南京大学在校园管理上存在安全隐患,并在学生管理上存在重大过错。南京大学作为中国综合实力前10的高校,考研进入南京大学每年都是无数考生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这些好不容易进入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同学却选择了轻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国外一份研究生报告提到:研究生报告的抑郁和焦虑比例比一般人群高六倍。被调研的研究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机器之心也曾做过一项调研,67% 的研究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一次感到绝望;54% 的人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读研究生并不是一种乐趣或个人的充实。学校也应该建立针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站,不能把科研和论文作为考核就业要求的唯一条件。作为高校应该给所有在校学生开设必要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在校学生减压。研究生自杀悲剧反复重演我们究竟能做点什么?根据作者@程岑东 曾对相关事件给出如下改善的方法。基于个人有限的人生阅历和科研经验,提出以下四种可供参考的方法:1)提高科研团队的信息透明度。一个科研团队学生如何评价导师、研究生们多久毕业、科研工作量和非科研的杂事比例情况,类似上述的信息都将影响导师的招生,能够促进导师切实为学生考虑,让优秀的研究生按期毕业。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选择导师的准研究生会向在读研究生咨询其导师情况,但得到的答案可能并不准确,因为他们面临被导师知道背后讲了“坏话”的风险。国外有一个导师评价网,学生可以在该网站看到其它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国内也有人在推动这个事情,但影响非常有限。2)学校完善研究生申诉机制。当研究生认为自己遭遇不公时,能够向学校合理有效地表达诉求,学校也能展开有效地调查,协商解决矛盾。比如,当已发表几篇优秀论文的博士生申请毕业遭遇到导师拖延,学院能够通过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能够代替导师签字。3)降低研究生换导师、博转硕的难度。如果说学院层面能够在机制和舆论上做到,研究生申请换导师、博转硕不会受到太多非议和诘难,研究生与导师发生利益冲突也有退路,不至于走到结束生命那一步。4)关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在南京邮电大学意外身亡的微博话题中,表示自己受到导师不公义对待的研究生不在少数,但他们多半都表现出无力感。关注研究生的求学经历、师生关系,在研究生表达诉求时就积极响应,依赖于家人、学校、社会和媒体的共同努力。由此可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于导师、研究生都是有利的事情,也是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不二法门。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或是他人的时候,就要第一时间尝试去自我改变,比如:暂时降低对自己的期待感、和周围人倾诉、找专业人士咨询等,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你会发现前路终将光明。

狼跋

南大300名硕士、博士被敦促毕业,研究生并不适合所有人

最近考研正在火热进行中,距离考试也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相信各位考生应该都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能不能进入梦想的学校,想必心里都有些把握了。而去年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现在入学差不多一个月。不知道接触科研一个月的新研究生们,对硕士阶段的学习,是个什么样的看法?还有没有继续深造的想法?华五中的南大,最近在官网上发出公告,敦促该校的206位博士和96位硕士,要在毕业期满之前,完成毕业答辩。如果无法按时答辩,按照国家的规定,就只能中止他们的学业,没完成学业那肯定是不能发证的。拼尽全力在几百万人中突围,考上了华五的硕士和博士,如果最后落得“肄业”的结果,实在是可惜了。一般来说,硕士阶段的学习,大致在三年左右,可以申请延期一年。博士阶段的学习,一般是三年或者四年,最长可以延期到八年,时间给的还是挺宽裕的,不过从学习年限上,也能看出博士学习的巨大难度。博士毕业难,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能三年内顺利毕业的博士,实在是不多。纵然考上博士的学生都很优秀,可在毕业的高要求下,也只能黯然申请延期,甚至有时候延期到八年,很多人也无法顺利毕业,像上面这206位博士一样,被学校发公告敦促毕业。今年考研的人数肯定超过三百万了,按录取率来说,大多数人都是炮灰。按学校来说,南大绝对是金字塔尖的存在,能考上南大的研究生或者是博士,不管是什么专业,毕业之后都能找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不管做什么行业,起点就要高很多,比如去当公务员,都可以考“选调生”,起步都要高一个级别。考上南大却不能毕业,那损失就太惨重了,可以说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博士不能毕业,还浪费了八年的时间。仔细思考科研是一条很沉重的道路,实话说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名校的硕士和博士,毕业后能有更高的起点,可在完成学业的时候,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更高。很多人在考上硕士和博士之后,都非常的痛苦,各方面的压力交织,得抑郁症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延期”有时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有的博士生就说了,在博士阶段熬了七八年,勉强能够毕业,拿了一个博士学位,拿了一个不错的offer,大家觉得很光鲜。只有自己才明白,这几年磨灭了多少信念,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毕业之后自己的心已经老了。现在考研这么火热,研究生的毕业难度还不算大,很多人虽然觉得不适合,咬咬牙还是能勉强毕业的。可随着考研的人越来越多,硕士学历也不是很稀奇了,很多人又萌生考博士的想法。可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要求,就不是咬咬牙能解决问题的,如果自己不是那块料,熬八年都毕不了业。科研不是一个兴趣,而是一份要求极高的工作,能适应的人真的不多。考上名校的博士就万事大吉?或许对很多人来说,“quit”并不是一个很差的选择,浪费时间在无尽的痛苦上,还不如当断则断。像南大还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发公告,要求学生尽快毕业。去年的公告一般来说,能不能适应科研,在研究生阶段就已经能看出来了,不是对这个真的有兴趣,还是尽量不要去考博士了。研究生里还有一种特殊的存在,叫“直博”,一般你选择直博,你的老板会很开心,可这个选项一定要慎重,因为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一旦无法完成学业,就连硕士的证书都没有了。有的人把现在的“考研热”、“博士热”,称为“逃避式”的深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贴切的称呼。有的时候深造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提升,这已经有太多的例子了,早日进入社会面对挑战,才是应该做的事情。当然如果真的有兴趣,从研究生的学习证明,自己非常适合搞科研,轻易就能适应科研的环境,能轻松从故纸堆中,找出自己想要的线索,那肯定是要读博的。对个人来说,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似臼

想学化学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谁更强?

这三所高校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而且在化学学科领域内的实力相当,无论选择哪一所大学,未来都会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但我们选择大学不但要考虑学科实力,高校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也是我们要考虑的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南开大学都是我国985工程重点大学,在诸多学科领域内有着强劲的实力。在化学学科领域内,这三所高校的表现也都非常的突出,目前三所高校均为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一流学科中均有化学专业。在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化学学科获得“A+”档学科评估结果,是本学科领域内成绩最好的三所大学之一(另外两所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的化学学科也获得了A档学科评估结果,南京大学则获得了“A-”档学科评估结果。三所高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科实力如何?刚刚也给大家说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都是我国高校中非常有实力的好大学,但是三所高校的整体情况和优势学科,还是有所区别的,笔者在此建议,大家在这三所高校之间选择时,可以将这些方面作为参考依据。首先来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科院下属的一所大学,是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优势特长,可能很多人都以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其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也是如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除了985工程院校的身份,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身份——中国C9高校成员(顶尖大学联盟成员)。目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共有11个一流学科,化学学科位列其中。再来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同样是我国顶尖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我国最早的重点大学之一。大家都知道,现在很多985院校都是由好几所大学合并而来,而南京大学却是一所拆分了很多大学之后依然保持顶尖实力的大学,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拆分出去的大学,现在也变成了985或者211院校。南京大学同样是一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其共有15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其中就包括化学学科。最后来和大家说一下南开大学,南开大学曾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并被大家称之为“学府北辰”。现在的南开大学是我国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共有5个一流学科,包括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可以看得出,化学学科也是其一。三所高校的地理位置等其他因素。择校选专业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是事情,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除了高校的学科实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地理位置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目前位于安徽省,是整个安徽地区实力最强的大学;南京大学位于江苏南京,也是江苏省最有实力的一所大学;南开大学则位于天津市。整体而言,南京市和天津市的地理位置更好一些,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化学学科上更有优势一些。一直以来,笔者的建议都是将高校的学科实力、地理位置以及个人的喜好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在内,权衡利弊之后做出选择。无论我们选择哪所高校,这三所高校都是我国实力非常强劲的好学校,大家能够考上,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残片

痛惜:南大一研究生留下遗言跳楼自杀!研究生该如何排解压力?

据知乎,近日,南京大学南园六舍研究生一一年级学生跳楼自杀身亡,并留下遗言,疑因学业压力过大。图源知乎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小编的心里就像被人冷不丁戳了一下,心痛不已。但隔段时间就会听到类似消息,据不完全统计,仅这两年,光南大就已经有好几位研究生选择这种方式离开我们:2020年9月19日晚,南京大学一名在读女博士,“可能因为学业的压力”,在仙林校区19栋坠楼身亡。2019年6月3日晚,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级博士生段付谋疑因受到其导师吴小山的指责和科研进展的压力,当晚离开寝室后失联。直到6月12日,警方在镇江打捞到了他的尸体。9月19日 南大化院女博士从19栋18楼跳楼自杀。12月4日 南大生科院女硕士同样在19栋宿舍烧炭自杀。图源知乎悲剧事件有增无减不止南大,近年,研究生自杀事件在全国乃至全球的范围内可说是有增无减,屡屡发生。基本都和科研压力大、遇到奇葩导师、学业路途坎坷无法毕业有关。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同样身在科研圈的我们都痛心不已。2019年12月26日,南京邮电大学材料学院研究生疑因不堪忍受导师三年来的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改论文、要求延毕,在实验室点燃溶剂自焚身亡。导师后被学校开除。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陈某在留下一封题为《狗血的研究生生涯》的遗书后,以跳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019年6月,就读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中国籍博士生陈慧祥 (Huixiang Chen,音译) ,欲撤回其导师通过关系发表,有严重的学术问题的论文被拒,在留下遗书后,在工作的实验室自缢身亡。2019年2月,年仅26岁的斯坦福大学中国博士在学校自杀,他的本科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如果顺利的话,他将于今年六月份获得博士学位。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药理学在读博士生杨宝德于溺水自杀身亡。2018年5月,纽约大学医学院华裔女生Andrea Liu被发现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并且留有遗书。2018年4月,美国旧金山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晓磊被前室友发现吞枪自杀。2017年10月,美国犹他大学博士唐晓琳在攻读生物学博士7年后,面对导师的刁难和毕业的遥遥无期,从金门大桥纵身一跃。研究生群体非正常死亡有增无减为什么经常有怀揣科研梦想的研究生选择结束年轻的生命?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如何处理?每一次,在这样的新闻过后,这才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研究生的压力有多大?研究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适性的问题,国内外都一样。Nature曾发表文章《Time to talk about why so many postgrads have poor mental health》,其中提到:研究生报告的抑郁和焦虑比例比一般人群高六倍。被调研的博士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经出现心理问题,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风险。对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约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着「高于平均水平」的压力。Nature两年一度的针对博士群体的最新大调查显示:来自全球各地的6000余名博士生,七成博士对前途迷茫,36%自认有过心理疾病。机器之心也曾做过一项调研,67% 的研究生说他们在过去一年里至少有一次感到绝望;54% 的人情绪低落,无法正常工作。对于许多人来说,读研究生并不是一种乐趣或个人的充实。博士期间「心跳」波动图,第二年到第三年是心态最接近「崩溃」的时间在这种强压下,有时候你会发现,“活着”就是一种坚持。其实,在后台,也经常有小伙伴留言告诉我们自己读研期间的心路历程,不少人的叙述中,都带着点对读研期间压力的看法和见解。旖旎:博士毕业活着不止是心理的压力,身体的压力也是不可小觑的,我对象今年开学博三,工科博士三篇sci,看到科研人熬夜通宵闭门改论文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煎熬。eisoR:我现在就是那种夜夜失眠,依然很亢奋的状态…特别难受,我一定要撑下去,好好活着春晓:都是咬着牙孤单地坚持,坚持下来再回头看就是云卷云舒。今年硕士毕业,感谢曾经努力的自己。国胜:每天在电脑前坐到肩部发麻脖子僵硬,我知道我在透支着我的健康。临近毕业经常光顾五点的早餐店,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因为自己后面有许多人的支持!Riemann:此刻坐在设备旁边监控示数 读了文章 鼻子一酸 三个月没有休息了 希望自己也可以按期毕业yo yo:很真实,经历过的人都明白。上个月组里来了个大学生,暑期实习,那有发自内心的笑容,那种因为一点新奇的事物,一点好吃的事物就感觉开心,幸福的样子,真的羡慕极了,曾经的我也如此,而今却少有了,太多的难以名状,太多的无奈与忧愁,让我们渐渐失去了真心的笑容,变得沉闷,变得不想自己。曾经对科研壮志满满,现在只求按时毕业,一次次降低标准背后是失望,是无奈。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生活,只能挺着,努力活着。看完之后,心里满满是心酸。“感谢还活着的自己”竟成了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研究生何以走至结束生命的地步曾经跟很多研究生交流过,处于精神亚健康状态的研究生不在少数,很多博士生都曾想过要退学。研究生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原因主要有几个:1)当导师与研究生发生利益诉求冲突时带来的学业压力很多研究生将导师称为“老板”,这个“老板”拥有一票否决权。对于有些研究生,即便努力完成了科研任务,导师不同意,他/她也无法毕业。换导师很少有人成功,因为一个学院的导师既不愿意得罪研究生的原老师,也对要求换导师的研究生保持怀疑态度。这些以为努力了就能得到善待,就会有好的结果的研究生。往往发现现实是,自己成为了科研机器,既无法得到导师的体谅,也无法向外人诉说。如果无法毕业就是彻底的失败者。这可能无形中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2)科研与生活的双重压力同年龄的朋友早已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而自己每个月领着三四千的工资只够生活开销。此时科研与生活很难达成一种平衡。跟身边的朋友讲,他们很难有同理心,除了一声叹息也帮不上忙,跟父母讲,父母没有说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总有退路。也不能理解读个书哪来这么大的压力?而这样长期下来,就很容易造成精神问题。读博路上“过载”多给自己几个选择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愧疚、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无处排解的心理压力、职场压力……这其中的每一个,都像一座大山,压在胸口,让我们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当我们压力过大快超过承受能力时,多和好友、和同学、和导师深入沟通,也可以给自己放个假,甚至可以考虑除了科研以外的退路。对于奇葩导师,我们还可以选择留证据,曝光等多种方式“斗争”……一位全球Top 10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分享了自己面对重压和抑郁时的做法,他说:“这里列出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是我(有意地或不知不觉地)做了的,它们改善我的情况。”我买了一个闹钟。这让我不再用手机作为闹钟,也让我不再陷在早晨起不来的困境中。我把手机上所有社交媒体应用都卸载了。这让我减少了阅读令人沮丧的新闻,不再浪费时间不停地刷新社交网站。相反,我开始在手机上阅读电子书。我开始健康饮食。戒掉了暴饮暴食,恢复健康的体重后,感觉良好了,也锻炼身体,睡眠质量也好多了。顺便说一下,我每天吃的最美味的东西是早上的谷物,这是起床的另一个激励因素,因为我期待早餐。我意识到我的朋友也是“骗子”。博士生很多患有“骗子综合症”,尤其是当事情进展不顺的时候。我给“骗子”下的定义是“努力工作,可能很多时候都失败了,但假装成功了,所以没人知道”。我意识到,我认识的每一个人可能至少在某些时候都是这样的,这有助于缓解我的焦虑。我挑了几位有价值的人,让他们认为我是个白痴。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类人的意见我并不在意。就是那些我认为是混蛋或白痴的人,我不可能改变他们的观点,也不再在意他们对我的看法。但我挑选了几个人,故意问一些我需要回答的最基本、最愚蠢的问题。这样做很痛苦,但一旦完成了,我就会在心里耸耸肩,说:“嗯,秘密已经泄露了,他知道我是个笨蛋。”令人惊讶的是,每个人都非常友好和乐于助人,通过这几个人的帮助,我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进展。他们没有一个人因为我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而侮辱我。我给自己一个任务,就是定期与我的导师联系。我向我的导师建议,至少每周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通过视频会议进行交谈,这样我就必须至少在约定的时间与他交谈,而且不能有任何退缩。这有助于利用我的思维,强迫自己每周都有小小的自我提升,有助于分散压力,所以我不再感到恐慌。读博无疑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甚至有人说,如今,读博已经变成了“赌博”。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 of Graate School)公布的数据显示,约1/4的美国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在入学的头3年选择退学。对于读博“过载”的同学,Science推荐了一个直接了当的选择《It’s OK to quit your Ph.D.》。文中,在加拿大金斯敦女王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博士的Mario Muredda分享了他的经历:Muredda说他在读博8年后,“我一无所有地离开”。虽然当时作出退学的决定十分痛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变得好了起来。Muredda现在是纽约市一家医疗保健传播机构的首席执行官。回顾过去,他认为,博士退学是在他身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退学并不就意味着退缩,对很多人来时,其实,退学比强留更需要勇气。但它确实可以成为我们的选项之一,选择退学,并不就意味着人生失败。当然,这并不是鼓励大家出了问题就选择逃避,如果读博一直让自己处于“过载”状态,就应该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无论是读博之路,抑或其他路上,生命永远不是选项。所以,面对压力,小伙伴们一定要及时调整心态,如果自己解决不了,一定要:生命只有一次,千万珍惜。来源:硕博一线

菊池

16057人报考南大硕士研究生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0年12月26日至28日进行。据教育部有关数据库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共有16057人正式确认报考南开大学。数据显示,有5509人选择在南开大学报名点参加考试,其他10548人选择了外地考点参加考试。今年,报考学术学位硕士专业考生共计7524人,人数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专业考生共计8533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514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3385人,人数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金融、应用心理。(姜凝)【来源:天津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当事人

南大化学学科迎来百岁华诞,50余位院士曾在这里求学或任教

扬子晚报网10月24日讯(通讯员 齐琦 于玥晗 记者 杨甜子)10月24日,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发展大会在仙林校区举行,两千余名师生院友和嘉宾欢聚一堂。大会颁发了南京大学化学学科终身成就奖,高分子化学家程镕时院士、物理化学家陈懿院士、分析化学家陈洪渊院士被授予“南京大学化学学科终身成就奖”。佘治骏 摄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南大化学学科从创立以来,32位两院院士曾在此任教,校友当中有39位当选两院院士,1位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陈懿院士1951年来到南大化学系本科学习,后一直在南大工作,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在陈懿院士的本科阶段,化院的理论物理课由“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授课、化工课由“化工之父”时钧授课、无机化学由戴安邦授课、有机化学由高济宇授课、物理化学由李方训授课。“当时很多老师从国外著名高校归来,都在教学一线授课,上课要求标准很高。”陈懿告诉记者,始终重视基础,重视本科生教学是南大化学学科的传统。“在‘大跃进’结束后,教育部统编首批本科生教材,将全国教材拿到南京来挑选编纂,集采众家之长,化学四门专业课中有三门与南大密切相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与物理化学。” 陈懿表示,如今科研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尤其要培养基础扎实的学生,尤其对于本科生,不明确未来的岗位,但只要数理化基础扎实,都能从容应对难以预料的问题。“到了研究生期间,就要深入到某一个学科的前沿,关键是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要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仅仅写一篇论文是没用的,要通过系统训练,具备更高层次的独立工作的能力。”陈洪渊院士1956年考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在南大已有64年。多年以来,陈洪渊院士一直非常重视教学,“教学是刀背,科研是刀锋。没有刀背支撑,刀锋就会卷刃。”对于学生,他的要求是要有家国情怀、有穷究物性,有创新的勇气。“我们人类生命就是化学过程的结合,在社会经济领域,材料、能源、医药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他表示,做科研的要求是顶天立地,在科学上要有所“发现”;在科学技术方法研究方面应重在“创新”;最终,又都要把科学上的发现和技术创新应用或落实到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实际的需求上。佘治骏 摄“南大化院是我学习的初始地,从基础出发,南大化院一直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南大化院87级校友鲍哲南在当天视频致辞中,回忆了自己在化院学习时为未来打下的坚实基础。“我清楚地记得,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我们最终需要达到一定的产率才可以获得高分,且只有一次机会。”这样严格的训练要求使得鲍哲南每次实验前都要设想好每一个步骤,然后才会做实验,“后来我每做一件以前没做过的事情,都会提前仔细想好每一步,这个训练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受益匪浅。”同样是在化院,薛奇教授为本科二年级的鲍哲南打开了实验室的大门,“薛奇教授慷慨地让我在实验室做了一个暑假的实验,将我引入了高分子化学领域,对我一生的科学研究都很重要。”佘治骏 摄在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00周年发展大会上,成立了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科建设咨询委员会,聘请姚建年、吴养洁、陈懿、陈洪渊、刘云圻、方维海、郭子建、彭孝军、席振峰、唐勇、蒋华良、鲍哲南、樊春海13位院士为委员。会上启动了新百年发展基金,并发布了《美国化学文摘社科学文献典藏:南京大学》。校对 丁皓宇来源:扬子扬眼【来源:扬眼】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