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一刻,美国刚刚传来大消息。美国费城;世界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科研调查机构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刚刚正式向全球公布2019年度全球各高校科研报告!一直处于科研落后阶段的中国,在2019年度科研领域实现超级大反转!斩获两项重量级第一:1、全球计算机领域高引学者数全球第一(这是整个报告中最重量级的荣誉)2、高引学者数量增长速度,全球增速第一;(这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未来科技潜力的重大荣誉)或许很多朋友还不清楚,什么叫“ 高引学者 ”;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科学家,并且是发表过多篇世界公认论文的重量级科学家。。据外媒报道,今年的报告数据,采样覆盖近60个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还有顶级的发展中国家),涉及6216人次的高引学者(科学家),更包括23名在世的诺贝尔奖得主。是的,你没有看错!!这是一份在无数竞争者中,激烈角逐而得到的大荣誉。。。从1955年钱学森先生回国,中国开始有了第一位真正重量级的科学家;到今天中国科学家到处“ 开花结果 ”!这一幕,我们整整等了64年!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二、追赶!追赶!不断的追赶!数据显示,美国目前仍是今年全球上榜的高引学者(科学家)最多的国家,上榜人数达到了2737位,占比整个榜单44%;中国紧随其后以735人排名第二,占比11.8%;英国、德国分列第三第四。。其中中国内地人数为636,而2018年这一数字为482,同比增长32% ,为目前全球科学家数量增速最快的国家。。。或许,我们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数字的背后代表着什么?!但,你必须要知道!2014年以前,中国内地科学家的上榜数字,连现在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十年前,更是惨淡。。短短五年的时间,我们的科学家数量上榜人数对比以前已经翻了三倍;你也必须知道!在科学界!有一句全球公认的话:科技的领域没有捷径;谁掌握了核心科技,谁就将掌握世界。科技,这是一个比真刀、真枪更可怕的武器!!!感谢国家!感谢每一位为中国科学为之艰苦奋斗的科技工作者们,今天你们是我们所有人心目中的英雄!我们为你们感到由衷的骄傲!!三、一切才刚刚开始。。。除了公布各大重量级荣誉,全球调查机构Clarivate Analytics还公布了一份全球上榜科学家的机构排名(学院排名):中国第一次有2所科研机构进入了全球前20,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排名仅次于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全球第19);恭喜这两家,你们不仅是中国最顶尖的科研圣地,更是全球最顶尖的科研圣地!同时,此次榜单还公布了中国排名前十的科研单位(学校)。。第一至第十名依次为:中科院!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恭喜以上十大学校(机构),数据不会骗人,科学的成果更是做不了一丝的假,你们过去一年的成绩,毫无疑问就是全国数百所高校的冠军!!特别是苏州大学,更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唯一非985高校跻身全国前十之列,力压北大、交大、华大等全国各大名校!!!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虽然我们国家的科技起点比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几乎世界上任何的发达国家都低;但最终决定胜负,决定谁能占领世界科技至高点的,从来不是先行者,而是最终到达目的地的人;64年前!我们的老前辈钱学森先生独自回到祖国,看见中国科技的落后,甚至连一个实验室都没有的时候,他没有气馁;独自一人毅然扛起中国科学界,九年后!他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向世界宣告中国科技的新篇章;今天!中国735位科学家一起登上世界最具影响力科技榜,成为全球公认的世界第二大科技强国;谁能想到中国,那个世人眼中一直处于落后阶段的中国,竟然会走到如今这一强大的地步?!这不仅是一种科技层面的巨大进步,更是一种象征全球科技强国地位的身份勋章;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感谢每一位为中国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科学家,感谢每一位为中国崛起世界之巅而努力的科研工作者!感谢你们,真心的对你们说一声:辛苦了!!
随着科研领域的发展,科研报告作为科研领域的行业应用文体,记录某一科研项目调查、实验、研究的成果或进展情况,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有些科研者由于缺乏对科研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的了解,形成了很多质量不高的科研报告。因此,对于科研报告的撰写,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其基本写作要领。一是重点突出,内容完整。重点突出是指作者要切实掌握所写科研报告的要求和读者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平均用力,在有限的篇幅中应当突出核心内容,可以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明确写作重点,行文前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清楚读者关注的重点在哪里。简单来说,就是要把科研报告写得“外行明白,内行认可”。内容完整是指对相关内容的论述应全面到位。研究现状调研工作尤其重要,国内外本领域相关研究的进展应全面介绍,因为报告中如果对相关进展介绍不全面,内行的读者会认为作者调研论证得还不够充分。二是层次分明,论证科学。层次分明主要指行文过程中要有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层次分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行文的结构,在报告的开头一般有一个项目概要,每一个大标题下第一段应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概要描述;另一个是研究题目的安排应分层次设置,让人一目了然看清楚各个层级研究题目的设置情况和研究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论证科学是指准确地论证科学问题。一般来说,基础研究的对象是科学问题,基础研究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原理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基础研究的成果虽然是提供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答案基础,但并非就是答案的本身,更不是全部的答案。三是充分必要,多用数据。充分必要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必要”,也就是跟核心思想不相关的内容坚决不要,尤其是那些庞杂而不确切、细致而无用途的数据以及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表述坚决不要出现在科研报告中。为了做好充分必要,可以在报告完成、思路已经非常清晰明确后,再通读报告,凡是跟核心思想无关或相关度不高的内容一概删除。然后再检查支撑论点的论据是否充分、有否遗漏,进行必要的增补完善。多用数据是指描述对象或阐述观点时往往要用到具体、明确的数据,让读者准确掌握要表述的内容。尽量少用定性的描述,如果确实无法避免时,一般也应辅以一些参考数据或者数据范围。在描述对象时,应慎重地使用模糊语言,尽可能直接给出具体数据或数据范围。为了表达直观、易懂,可以采用比较的方式。四是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结构合理主要指报告内容的编排要合理,比如哪些内容要单独讲、哪些内容可以合并、先后顺序是什么等。关于科研报告的总体结构,一般项目主管部门都会给出详细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模板的要求认真编写即可。逻辑严密主要是指逻辑关系衔接紧密。从现实需求到准备开展的研究工作应一步一步严格论证,每一步都要有承上启下的分析论证,过渡的地方要把逻辑都拉通。例如,介绍研究内容的时候,应该先简单介绍要做的内容是什么,接下来依次介绍为什么做、做完了预期的效果是什么、计划怎么做、相关指示参数如何验证,形成一个完整紧密的闭环。当然了,针对具体报告还要结合科研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撰写,而且科研报告中需要格外注意避免文字表达的一些低级错误。科研报告写作有问题,欢迎咨询蓝译,蓝译是一站式医学科研学术服务平台,专业提供SCI论文评估、SCI论文发表、医学论文编译、SCI论文翻译润色、职称论文发表、文献检索以及留学访学等服务,主要协助科研工作者向SCI期刊发表医学论文。
考上研,真的能找到好工作吗?双十一又开启了预售,小李却没有丝毫购物欲。“只有不到两个月了,微分方程还是不太会,感觉上岸又无望了。”一战失利的小李连连叹气。2021考研临近,觉得还没复习好的的人远不止小李一个。据百度指数显示,大家的考研焦虑从7月开始集中爆发,考研相关词搜索指数暴涨72%。“是考研还是就业?”“考研该怎样准备呢?”…………一个个搜索量暴增的问题背后是一颗颗不确定的心。“要是焦虑有用,那我应该早就上岸了吧。”小李眼见身边的同学升学的升学,就业的就业,而自己只能埋头备考。“我只能静下心来,拼命学习,背水一战了。”考研是一场战役,学习知识就是储备弹药。一年又一年考研党队伍越来越壮大,这群年轻人为了学习可以有多努力?身边的同龄人为了学习可以有多拼?古有孙敬头悬梁锥刺股,今有清华学堂路车神边骑车边跑程序。清华大学多名学生表示,“学堂路车神”事件并非孤例,也不是罕见现象,他们对这种“自行车上的生活”并不感到意外(但是小编在此提倡大家不要效仿,安全第一)。年轻人为了学习真的很拼。百度学术的一项数据显示,每天有4成用户朝九前晚九后依然在百度学术找文献。这其中,又属北京市的同学每日访问百度学术平均学习时间最长,其次是天津、陕西。年轻人究竟在学习什么?年轻人为了学习可以这么拼,那么,大家究竟在哪些领域头悬梁锥刺股呢?百度学术整理了近半年所有用户的搜索词,经过分类得出了以下十大热门研究领域。2020开年的一场疫情让广大学子对医学专业燃起了敬畏之心。年轻人就业和所学领域真的对口吗?临床医学、汉语言文学、建筑学等是较多学子研究的专业领域,那学子们实际就业时的情况又是怎样?根据调查数据,全国2019届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前十位专业类排名第一的实际是计算机类,而医学类并未上榜。薪资方面而言,计算机类毕业生月平均收入最为可观,达6858元。研究生期间导师的好坏到底影响多大?百度学术上周发布的一篇研究生的文章里,有一个高赞留言:想起了我读研究生时的事情,感觉是一样的。我的研究生导师也不指导我,我进实验室,做什么,从哪里下手,她都不说,让我自己跟着师姐,我那个师姐一副清高瞧不起人的模样,做的实验也是失败的,而导师也不着急,导师在外面代课赚钱,心不在科研上。我的师姐毕业论文就是将她采取很多方法都没成功的经过,我也是如此,感觉崩溃至极。——许同学都说研究生期间最快乐的两个时刻是拿到通知书的时候和顺利毕业的时候,可见能否遇到一位优秀的导师对读研期间的影响真的很大。百度学术认证学者中不乏大量优秀的高校科研导师,以下为十大热门研究领域推荐的优秀学者,愿我们都能够如此优秀。2021考研临近还记得你当初考研的初心是什么吗?A势必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B打工人多惨!校园生活不香吗?C进大厂无望,考研谋出路D大家都考研,我不能落单你的考研初心是什么呢?一起来留言区聊聊吧~
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今天(9月19日)下午,2020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在会上发布了“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最新成果。研究数据表明,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再次位列第一,第2至5位分别为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和上海。“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排名前20位的城市。戴维·斯文班克斯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 ”研究成果,通过追踪独立精选的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数的表现。根据研究数据,中国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南京、武汉、广州和合肥四个城市也进入了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其中,南京第8、武汉第13、广州第15,合肥第20。根据戴维·斯文班克斯的分析,排名靠前的科研城市,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比如,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内外城市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科研合作网络,北京的全球城市间科研合作关系排名跻身全球前10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主要城市(都市圈)科研合作情况。据介绍,自然指数是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于2014年首次推出,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大影响力。“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主要利用自然指数数据,以各城市的科研人员在被纳入自然指数的82种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为衡量标准,列出了全球排名前100的科研城市。同时,还对这些城市的科研人员在自然指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指数,以及该城市发表份额对本国份额的贡献率做了统计,并对排名前五的城市做了特别关注,考察了这些城市分机构类别、分学科的份额,以及论文合作情况。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项玲
让更多科研种子“开花结果”图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缓缓进入水中。 (新华社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充分利用了北京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创新政策叠加优势,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转移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新华社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正在书写着越来越多的当代创富神话。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如何?各地、各研究机构有哪些典型经验和做法?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在《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发布之际,请看经济日报记者带来的报道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18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简称《报告》)是在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的指导下,由中国科技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对我国2766家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组织编写的。《报告》综合分析了这些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进展和成效、典型经验等,看点多多。“三部曲”后看进展说起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业内人士往往会提及“三部曲”。这是个什么典故呢?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杨咸武说:“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实施,201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国办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这3方面的工作,从修订法律、出台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形成了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三部曲。”“三部曲”后,中国科技成果转化有了哪些进展?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解敏表示,总体进展有4个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快速增长。2017年,2766家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合同项数均增长迅速。其中,合同金额达121亿元,同比增长66%;合同项数为9907项,同比增长34%。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交易合同均价显著提高,转化合同平均金额为122万元,同比增长24%。科技创富效应进一步显现。科研人员获得的现金和股权奖励金额大幅增长,2017年达47亿元,同比增长24%,政策红利显著释放。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校院所输出技术和服务的能力不断强化,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6457家,同比增长37%,创设和参股新公司1676 家,同比增长近33%。这些进展也得到了专家认可。“改革取得的成效非常明显,成果转化迈上了新台阶。”清华大学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燕介绍,清华大学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政策,及时出台配套文件,成果转化量质齐升。2015年至2018年,清华大学共审议通过科技成果处置项目278项,涉及知识产权1836项,投资衍生企业113家。她表示,现在学校里的优秀成果不愁转化,刚一发出就被业界争抢。例如:自动化系青年教师刘烨斌牵头完成的“基于深度相机的动态人体三维重建技术”,在申请6项专利并发表学术论文后,迅速引起业内关注,多家国内外公司主动联系要求合作。“高墙”内外说服务《报告》并不讳言调研的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专业服务机构与专业人才的缺乏。2766家机构中,仅9.5%(264家)的单位设立了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而未设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的单位,多由科技管理部门负责成果转化工作,缺乏专门服务岗位;即便设立了专门岗位,其专业化服务能力也明显不足。专业化成果转化管理和服务人才也很缺乏,特别是既懂得成果转化,又具备法律、财务、市场等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果转化难靠什么解决?需要一支庞大的成果转化队伍。”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斌表示,国务院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案》中提出:要在“十三五”时期培养1万名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目标已提出,要有步骤地、系统地往下推。中科院创投是中国科学院首个面向全院以及3所知名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平台,其总经理曾军介绍,成立一年来,他们已通过市场化方式集聚了近百名懂投资、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较快筛选孵育了近50个具有一流技术的重要成果项目,发展势头很好。一些专业服务机构在迅速成长并发挥重要作用。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秘书长张璋介绍,ITTN是致力于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合作与国际创新合作的专业组织,目前已聘请156名国际技术转移专家,协助在全球开展国际技术转移交流与合作促进工作。自2014年以来,ITTN已形成合作意向4500余个,形成项目成果近500个,创造经济效益180亿元。一些高校也在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专业服务工作。“老师们做科技成果转化,不管是把成果直接给企业,还是科研团队出去创业,难免会面临着法律、财务、公司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的欠缺。”南方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项目主管廖骁介绍,他们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加强服务,在科研团队成立公司前就为其做辅导培训,并跟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为科研团队提供成果转化专业服务。培育高价值“熟果”《报告》也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其他突出问题,比如“满足转化需求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仍然不足”。这个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科技成果多为实验室阶段成果,大多不能“即时转化”,企业对科技成果“接不住、用不了”;与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相关的平台、技术、人才和资金投入不足,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相关条件保障缺乏;部分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结合不紧密,研发过程与市场脱节,缺乏市场价值较高、技术较成熟的科技成果。对此,成果转化工作好的单位,均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突破。《报告》显示,一些研发单位瞄准市场需求,注重科技创新源头设计,形成了大量高价值科技成果,在政策利好的大环境下持续转化。如山东理工大学“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实现成果转化5.2亿元,创单项成果转化金额最高纪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同高温烤红薯,外面迅速加热到烤焦,但里面还不一定熟透。”上海交通大学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刘群彦告诉记者,当前,他们正积极构建面向广大教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通过下放知识产权、搭建平台公司等举措,在科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成效显著。以上海交通大学“腔镜手术机器人”项目为例,学校在课题组原有公司的基础上,将知识产权转让给课题组,由课题组采用知识产权增资方式将知识产权注入公司。2019年2月,该项目成功获得A轮资金6000万元,实现了科技创业的初级目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果转化部项目主管宋驰介绍,他们自2018年起开始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评价体系,已将科研成果转化纳入个人、科室、医院的考核指标中。医院还推行了将非专利技术的成果作价入股的改革尝试,2018年以系列科技成果作价8.23亿元新成立8家公司,科研人员均获得90%股权奖励。本次《报告》是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的首次发布。期待着中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越做越好,让科研种子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墙外开花结果,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 佘惠敏)
来源:新京报网原标题:最新研究报告:全球科研城市北京排名第一新京报快讯(记者 黄哲程)今天(9月19日)下午,2020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文班克斯在会上发布了“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最新成果。研究数据表明,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再次位列第一,第2至5位分别为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圣何塞地区和上海。“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排名前20位的城市。戴维·斯文班克斯在中关村论坛上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 ”研究成果,通过追踪独立精选的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分析了全球主要城市2019年在自然指数的表现。根据研究数据,中国除了北京和上海之外,南京、武汉、广州和合肥四个城市也进入了全球科研城市排名前20位。其中,南京第8、武汉第13、广州第15,合肥第20。根据戴维·斯文班克斯的分析,排名靠前的科研城市,科研合作程度都很高。比如,北京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与国内外城市形成了较为密切的科研合作网络,北京的全球城市间科研合作关系排名跻身全球前10位。“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主要城市(都市圈)科研合作情况。据介绍,自然指数是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于2014年首次推出,已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能够衡量机构、国家和地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高质量研究产出与合作情况的重要指标,在全球范围内有很大影响力。“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主要利用自然指数数据,以各城市的科研人员在被纳入自然指数的82种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为衡量标准,列出了全球排名前100的科研城市。同时,还对这些城市的科研人员在自然指数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指数,以及该城市发表份额对本国份额的贡献率做了统计,并对排名前五的城市做了特别关注,考察了这些城市分机构类别、分学科的份额,以及论文合作情况。新京报记者 黄哲程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项玲
本报讯(记者孙奇茹)“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及集成技术”、“新型存储器件及集成研究”等一批最新突破技术首次发布;强化高价值专利运营促进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推动中关村首创产品市场应用的若干措施等一批创新政策推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中关村全球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指数2020》发布……昨天,2020中关村论坛发布会上,8项重磅创新成果与政策、5项科创指数与研究报告、6个创新平台与集聚区集中发布。窃听技术的“克星”逐渐走进现实。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兼聘研究员、清华大学教授龙桂鲁宣布,团队近期成功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样机,完成了全部设计功能和长时间稳定性检测,可实现10公里光纤链路4kb/s通信速率的量子保密电话,推动量子直接通信从“黑科技”走向实用化发展。作为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重大原创成果,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发布了其光电子器件及集成技术。该所研制了一系列自主可控的光电子器件,并为诸多国家重大工程提供稳定支持。北京微芯院发布的新型区块链底层平台——“链工场”,将打破底层平台以国外为主流的局面,推动区块链生产由手工作业模式到自动化装配生产的技术革命。中关村管委会昨天还发布关于推动中关村首创产品市场应用的若干措施,从7个方面着力解决首创产品“首次进入市场难”的痛点问题,打通首创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中关村将按不超过首次进入市场合同金额30%的比例给予首创产品研制单位资金支持,国际首创产品补贴上限200万元,国内首创产品补贴上限100万元。在论坛发布会上,5大系列科创指数与研究报告集中发布。施普林格·自然联合清华大学面向全球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0》显示,在全球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排名中,北京位列第五名。通过追踪全球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并分析全球主要城市的表现后,会上发布的《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显示,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蝉联第一。此外,6个创新平台与集聚区相继发布、推介,并将打造中德合作、中日合作等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国际合作平台。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距现在仅15年,北冰洋在一年的一部分时间内可能在功能上无冰。周一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研究项目预测,由于海冰消失,北极地区每年可能最早在2035年开始出现无冰期。 这项研究说:“这应该引起北极社区和气候科学家的极大关注。”这是达到该阈值的最激进的时间表之一,如果正确的话,它是人类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变暖地球气候的更直接的迹象之一。 这在北极以外很重要,因为正如科学家们想说的那样,在北极发生的事情不会停留在北极。 像冰箱一样,北极的冰盖对于调节地球的气候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区域气候,而且影响全球的天气模式和海洋环流。随着更多的冰融化,变暖的步伐加快,气候系统的平衡也逐渐消失。尽管很难找到一位气候学家,他认为北极不会在夏季达到冰无冰霜的状态,但在本世纪的某个时候,这项新研究提出的时间表比大多数科学家都快。迄今为止的科学已经揭示了。 海冰每年都在波动,在北半球冬季增加,在三月达到最大值,在夏季减少,在九月达到最小值。但是,一年中的任何时候海冰都不会完全消失。 然而,自1980年以来,北极地区一直在不断大量流失海冰,其覆盖面在短短40年间惊人地减少了40%。为了说明冰盖在控制气候方面的影响力,请考虑以下事实:北极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这主要是因为冰就像镜子一样,反射阳光并保持北极凉爽。 但是最近,更少的冰层意味着更多的阳光被黑暗的海洋吸收,从而加快了区域变暖的步伐。 为了得出一个更快的无冰夏季时间表的结论,研究小组将当前的北极气候与上一次冰期之间的气候(冰期之间的一段时间)进行了比较,后者发生在大约125,000年前。通过使用化石记录来估算过去的气候数据并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模型来重新创建当时的气候,可以进行这种比较。 当时的数据表明,上一个冰期之间的北极温度比今天至少高出华氏几度,海平面比今天高出20至30英尺。这些知识使科学家可以评估和限制我们的预期未来气候,并可以将过去的时期用作我们未来气候的模拟。迄今为止,计算机模型还不能模拟上一次冰间期的最暖温度。该团队假设,无法复制模型中升高的变暖现象可能是由于无法完全捕获海冰变化所致。 但是,随着一些全球气候模型的最新改进,研究小组认为最新的模型可能最终可以完成任务。该研究的核心涉及使用英国最新一代的哈德利中心气候模型(HadGEM3)(一种完全耦合的气陆海冰气候模型)来模拟最后一个冰间期的气候。 结果表明,与以前的模型相比,HadGEM3模拟的上一次冰间期北极气候更为精确,包括升高的温度。作者说,该时期的模型与观测值之间有95%的一致性。该模型模拟了在125,000年前的夏季,北极海冰的完全损失。一旦8月和9月的海冰在模型模拟中消失了,以后几年就不会再出现。 研究小组将模型在模拟北极气候方面的改进能力归因于更好的复制海冰上融化池塘的能力。在冰上形成的融化池塘越多,冰的表面就会变得越黑,从而吸收更多的热量。这加速了北极变暖和海冰融化。研究小组指出,他们对北极无冰的发现以及最后一次冰间期的无冰条件如何发展,可能会揭开一个长期的谜团,即为什么北极能够在125,000年前变得如此温暖。未来北极夏季海冰的快速撤退。尽管气候学家们认为退缩会很快,但有些人对加速的2035年预报表示怀疑。这是因为HadGEM3气候模型比绝大多数其他最近升级的模型更能模拟气候变暖。 此外,该团队使用较高的温室气体排放情景而不是较为温和的情景来得出结论。您假设的捕集温室气体的热量越多,您的模型就会产生越多的升温。 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冰雪数据中心主任马克·塞雷兹(Mark Serreze)表示,2035年的时间表“是可能的,尽管可能具有挑战性”。 “有些人可能还记得我曾经说过'最早在2030年。' 事后看来太激进了,”他说。“当我们季节性无冰时,我不得不退缩一些自己的极端观点。冰盖虽然迅速下降,但也显示出一定的弹性。”迄今为止,地球表面温度已升高约1.2摄氏度。公认的经验法则是,在全球变暖达到比1800年代工业化前的温度高2摄氏度(3.6华氏度)的时候,北极将在夏季变得无冰。 但是,夏季无冰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能够使气候变暖的程度。塞雷兹表示,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2040年代中期更加现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自然可变性有关。这是指几十年来的振荡,它们自然会温暖或冷却地球的各个区域,从而减缓或加快北极无冰夏季的发展速度。北极海冰专家,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大气科学系的博士后研究员扎克·拉贝(Zack Labe)对此表示赞同,并指出新论文并不能充分说明自然气候波动。 他说:“由于内部的可变性,从气候模型预测确切的年份总是会有很大的范围。因此,尽管有可能在2035年,但我不会过多地关注那个确切的年份。” 拉贝说,他更担心沟通长期下降。他说:“除具有新闻价值的符号外,'无'并非对身体造成影响的特殊门槛。” “当前的北极放大趋势已经影响到如此众多的社区和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展望未来,塞雷兹说,北极地区的变化将影响北极地区以外的天气状况的程度仍存在争议。但他更关心该地区对人类的剥削。他说:“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北极以外的许多北极影响力将来自于经济和地缘政治,包括该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渔业,航运和军事化。”
最近我又亲手采集了2020年初到2020年9月最新一批行业研究报告,一共挑选汇总了接近1800份行业研究报告,大小为5.5G多一点。这是压缩包大小所有分享的报告,是截止目前日期为止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与数据信息。在整理分类的时候,我已经按获取渠道、行业分类作为子目录名挨个分好类。主要渠道来源30多个、包括阿里研究院、CBNData、百度指数、360营销研究院等、新浪微博数据中心、以及艾媒、艾瑞、CNNIC等专业机构。2020年是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是大浪淘沙的一年,历史更替、行业变革。作为普通人的 我们,迷迷糊糊的看着朦朦胧胧的世界,或迷茫、或浮沉,我们再次来到一个决定命运的交叉口。这时候,知识和数据将为我们指引航向。如此精彩的内容,无私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有此需求的人,这也是我们社群的宗旨。先上几张截图大家感受一下费了我好大功夫现在2020年1月—2020年9月最新的行业研究报告总量接近1800份的珍贵数据全都分享给您同时我也会每天收集+更新相关数据如果您觉得这份资料对您有帮助希望获取完整的内容参考学习您可以关注+评论+转发然后私信:2020感谢您的支持!
在攻读研究生期间,科研汇报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学生在汇报初期会非常不适应,甚至出现逆反情况,其实,这只是你还没有了解罢了。一、研究生阶段都要做课题汇报吗?越是科研属性强的单位或部门,越是会频繁的作汇报,每周一次的固定例会是属于常规节目,其他不定期的汇报,一周会在3-5次左右。二、汇报需要准备多久?这完全因人因事而异,起初做一个汇报,做PPT需要3-4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但随着做得越来越多,积累的素材或者内容也越来越清晰,30-40分钟,也可以完成一个PPT汇报的。三、汇报需要多长时间?这取决于汇报的要求,比较重要的汇报,比如博士答辩,或者重大项目申请,需要40-6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一般性汇报,常见于15-30分钟。在科研汇报中,一页PPT可以讲1-2分钟为宜,当然,也得视具体情况而定,没法一概而论。三、PPT汇报八大忌讳(1)照着读这几乎是首次做汇报时候,研究生普遍采用的应对技能。这是一种消极抵抗的行为,表示的含义是一我并不懂,读给你听,希望你以为我懂;二这就是我做的汇报内容的展示方式;三我太紧张,怕自己脱稿无法完成;四,你不会用PPT的备注功能!(2)全是字文字是传播信息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但也有缺点,就是需要阅读,转化效率低,而PPT汇报则是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优点就是信息交换量大,转化率高,因此,PPT汇报时采用文字转述是非常不适合的一种模式,最佳原则是多用图、表展示,而用语言解释,替代文字。(3)背景五颜六色或各种炫丽动作科研交流比较严谨,对于数据、逻辑、机理揭示等方面,均需要较为准确或者能够清晰表达,那么在一页内容中,将最重要的信息展示出来,是最重要的任务,而五颜六色或者炫丽的跳动动作,则会使听众的注意力转移,因此,突出重点内容,合理利用显著颜色标注很重要,一页PPT里尽量不要出现超过3种颜色(推荐黑色、红色、蓝色),全文不要用浅色(黄色、绿色等)(4)全程无眼神交流这几乎是照着读的翻版方式,PPT汇报的优点就是面对面交流,而这种方式能否反映出汇报者对课题内容的不自信,也是消极汇报的方式之一,正确的方式是,时刻与台下或者对面的听众进行眼神交流,根据反馈的目光,调整讲解速度,并进行适当扩展或删减。(5)主次逻辑不清科研,最在乎的就是逻辑,一旦逻辑阐述不清,读者就会陷入迷茫,不知所云。在PPT汇报中,展示逻辑的方面,主要有(1)目录,这个需要在此页现实,同时,在变更章节内容时,进行适当提示;(2)二级、三级标题或标号乱用,这将导致汇报内容的全线崩塌。正确的做法是,务必要有一条主线以及清晰的逻辑指引,时刻让听众知道你所讲的逻辑。(6)字体字号不统一由于不同页面内展示的信息不同,难免会出现字号不统一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全文PPT内容中的字号,务必要一致,尤其在标题、正文。(7)交流时,不听听众的问题或所答非所问这几乎也是导致汇报失败的重要表现之一,因为在交流中,汇报者难免会出现紧张,或者,急于解释的情况,会出现抢话,或者,不听对方问题的情况发生。正确的做法是,随手开着手机录音,尽量进行笔录或者电脑记录,并根据问题一一解答,实在无法解答时,采用礼貌的感谢方式,并保证尽快找到答案后回馈信息。切忌不能与听众发生语言冲突,甚至肢体冲突。(8)大白片PPT大白片PPT也是不能使用的方式。需要采用带有学校标签的LOGO或者标志性颜色彩条,设置在PPT上沿或者下沿位置,起到突出展示主体的作用。四、会议记录每次汇报结束,需要有一人进行详细的汇报记录,该记录作为下次记录时候的开场内容,需要把上次汇报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开展下一次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