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西每次聊到博士毕业的话题,都会引发不小的争议。不过,大家很容易达成共识的是博士学位非常难获得,毕业真心不易啊!事实上,不止国内,国外一样存在博士生延期毕业的难题。小西一个去日本读博的同学曾反馈,她所在大学一样很多人延期,最长的推迟4年才毕业。还有一些人直接放弃后去工作的。比如说,美国研究型高校未设置固定毕业年限,也就不存在延期一说,但是放弃或难以完成博士学业的学生比例不低。而且,学生后期还需要承担自己的课题费用,经历同样十分艰辛。在我看来,博士学位作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学位,想要简单的获取是非常不合适的。尤其是,翟天临的学术不端事件再次给我们敲醒警钟,这是对其他学生的最大不公平。事件爆出后影响真的不小。海量的硕士生通宵修改学位论文,边修改边骂“翟博士”。部分博士生就更惨啦,直接被延期半年毕业,修改完善学位论文后再送审走答辩流程。因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要求被提高,而且单独划拨经费用于学位论文的抽查,之前简单的“混过去”的想法已无法实现。学位论文一旦抽查不合格,导师最低也是3年停止招生、无法晋升的处分。不否认有不负责的导师,疏于指导研究生,影响他们毕业。反过来,也有学生学术不端,蒙蔽导师毕业后,最终坑了导师的。在这个浪潮中,我们专业就有3名硕士生、1名博士生延期半年答辩。不是因为小论文不达要求,而是学位论文不过关。之前,我也曾提过,英文小论文写得好,不代表能写出一篇逻辑合理、质量不低的学位论文。聊回博士学位有多难拿。想要获得博士学位的前提,是有机会顺利读博。以前常说的“没有读不了的博士”早已不再准确。相比高考,读博院校和导师的选择更加扎堆。“能去的不想去,想去的去不了。”是很多学生的真实写照。一个词就是“真难啊”!不少双非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不多,读博的学生同样也少。某些导师常常没人报考,毕竟学生们心中有“双非大学的博士值得读吗?”的疑惑。事实上,2019年在沟通联系博导的不少学生,应该发现想找个好平台、好导师读博真的太难了。每一次期间的回复都是“不好意思,我今年已经有学生了。你可以试试其他优秀的导师”。为什么会这样难呢?除了扎堆,还有“双一流”高校普遍采用申请-考核制,鼓励优秀推免生直博,支持课题组内学生硕博连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名校留给外校学生的博士招生指标真的已不多。比如说,带有“学术帽子”的大牛导师,每年2个左右的博士生招生计划提前1-2年就被预约(送人情)。或者说导师自己课题组内的硕士生毕业后,选择继续留课题组做课题,排队晚1-2年入学的。读博之后的课题研究也充满不可预见性(探索性的),再好的实验方案也不能保障一定成功。有时候,觉得好难的原因在于辛苦一年的实验最终发现探索是失败的,只能无奈地重头再来。在我读博期间,最大的感悟就是做野外试验真难。布置样地的栅栏、塑料桶等校物件也有人拿,种植的植物也有人放羊去啃,第3年试验基地被企业生产需要直接破坏,实验进度多次被耽搁影响。如今想起来都觉得真坎坷啊当然,上面提及的是一些合理因素,还得考虑博士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科研能力。相信很多老师都有对你说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读博,选择要谨慎。另外,导师要求高、能力不足且缺少指导、频繁变更研究方向、师德不佳等因素,一旦遇到,想获得博士学位也会变得非常难。也许,这就是为何《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中,博士生毕业延期率高达近2/3的原因。最后,我想说博士延期压力很大,而且这件事按道理来说也不是丢人的事,更谈不上犯了多大的错。但是,往往身边的朋友、同学会给他们打上“失败”的印记,进一步引发悲剧。请多给他们一点关爱。祝愿各位在读博士生都能顺利毕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加油!
接受采访的时候,孙光宇说:饮水思源,我在瑞士读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报效祖国。看,这活脱脱就是一位受校友钱学森精神感召的未来学术大牛啊。3年16篇SCI很牛吗?硕士期间拿博士学位很牛吗?西安交通大学孙光宇的经历像极了两位前辈,他到底牛在哪里?一位应届硕士毕业生,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你说牛不牛?平均一个半月一篇SCI,你说牛不牛?缪老师来抽丝剥茧,逐条分析与他相关的几个名词:西安交大、钱学森班、二龙四虎、学界前辈。一、西安交大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神奇的大学,作为C9之一的它,是一所老牌的工科强校。曾经的老交大从上海迁出,在西安落地(只留下一小部分在上海),大量的资源也被带到了西安,成为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的雏形。由于近几十年东西发展不均衡,老交大在上海的那一小部分(上海交通大学),反而享受了更多的政策和资源倾斜,综合实力逐渐超越了西安交通大学。但是西安交通大学并没有就此沉沦,它的发展虽然不快,但异常稳定。在国内各大科技奖项评选中,它的身影频频出现。这与它扎实的人才培养风格和浓厚的学术氛围绝对分不开。钱学森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友,他对于中国科学领域的贡献自然不需要我再多说。曾经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不出大师”,至今听起来依然振聋发聩。但我们从孙光宇身上看到了新一代年轻人回应钱学森之问的希望。孙光宇,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院友,电气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均在学校“最具影响力期刊”目录)、EI会议论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2篇。西安交通大学有着钱老认可的,国内唯一的“钱学森图书馆”,当然也有钱学森学院,这个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骄傲。那么问题来了,骄傲在哪里呢?二、钱学森班钱学森学院成立于2016年底,汇集了西安交通大学精英中的精英。这个学院里,有西安交通大学著名的少年班、钱学森班(工科试验班)、基础学科试验班(物理、数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还有2018年最新成立的越杰班和人工智能专业。所有这些班里面,钱学森班是历史最悠久的,成立于2009年,孙光宇就是这个班的成员。钱学森班有独立的培养计划,有独立的自习室,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个大类分流的班级,所有人都能保研,在2019年之前可以选择工科的任何专业。2020年之后的钱学森班,已经有了“电动机自”四大专业方向,也就是说失去了工科任选的福利。而越杰班、计算机试验班的开启,让钱学森班的地位相对有所下降。钱学森班不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教改班”、“学硕班”了,不再是以前“皇冠上的唯一明珠”,变成了“皇冠上众多明珠中的一颗”。孙光宇被电气学院建议授予博士学位,西安交通大学可是国内著名的电气“二龙四虎”之一,这六所大学都是国内电气强校,在这个领域内无人不知。它们是什么来头呢?三、二龙四虎电气“二龙”,是华北电力大学和曾经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并入了武汉大学),这“二龙”都是电力行业类院校,性质与“四虎”不同,后者都是综合类大学,包括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浙江大学。电气一直都算是一个难度小的专业,相反它还是学习难度最高的专业之一。从发电、电力输送、配电、用电的整个过程都是它的研究领域。在很多本科专业的学习中,高等数学算是比较容易的课程,但是在电气专业,高数只能算比较简单的课程。四、学界前辈一般的研究生,发一篇SCI基本就可以顺顺当当毕业;一般的博士生,交出16篇SCI就算是科研之星了;像孙光宇这种3年搞出16篇的硕士,万中无一。所以,他被建议授予博士学位,完全没有问题,拿到学位应该也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他可不是中国唯一在硕士阶段就能拿到博士学位的人。1998年,18岁的田博之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被保送进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连读,在3年本科+3年研究生期间,他发表了24篇SCI,2004年被复旦大学破格授予博士学位。2010年,他拿到了哈佛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6年被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授予 “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目前在芝加哥大学担任助理教授。1981年,17岁的曹雪涛考进第二军医大学,五年本科结束后,他继续留校学习,在1990年拿到了博士学位,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47岁当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现在任南开大学校长。看看田博之,看看曹雪涛,也许孙光宇未来的发展路径也会像他们一样。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仰仗什么呢?我们普通人能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呢?从他接受采访中,对自己学业生涯的描述中,还是能窥知一二的。五、借鉴经验借用孙光宇同班同学的一句话:他的目的性很强,逻辑性也很强。学霸有男有女,家庭条件有好有坏,身高体重学习方法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他们坚定的目的性和强大的逻辑都是相通的,不信你就看一下自己身边的学霸。用孙光宇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科研是从模仿开始的。查阅大量文献,复现前人成果是第一步。我们的学习也是一样,从成功者的身上学习经验,从模仿开始,然后把自己当成样本去验证,不断归纳总结和修改自己的方法,形成独有的特色。用孙光宇自己的话来说,找准方向、找对方法、持续努力,就是他之后成功的要诀。你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样。绝大多数人败在第一步“找准方向”。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关走不通,再好的方法也是无根之木,再多努力也是无用之功。从孙光宇身上,从田博之和曹雪涛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来评论区聊聊吧。关注我,帮你带好家中神兽,助你规划锦绣前程。作者/来源:缪老师妙笔生花#社会百态#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影视界“学霸”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发酵。北京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一个急着甩锅,一个焦头烂额。就在刚刚,事件发展又有了新动向。北京电影学院于2月14日公布了最新的调查进展说明。说明里提到教育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成专项工作组进驻学校督导,并且市纪委市监委也介入了。这说明舆情充分发酵之后,已经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后面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态充分暴露出北影现任领导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这个事件不宜善终。巧合的是,几乎同时,翟天临本人的道歉信也在网络上公布了,在信件中,当事人表达了对所在学院及相关人员的诚挚歉意,强调由于近年来事业发展顺风顺水,自己的思想逐渐虚浮,整个人逐渐飘飘然起来。平心而论,有一定的道歉意味。但是,信件对最核心的问题:博士学位,这个关乎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直接问题避而不谈;抄袭剽窃,这个关乎学术公平和万千学子心之所系的关键问题闭口不言。这个道歉信的道歉意味就显得不那么浓了。我们可以大胆猜测一下事件发展对于翟博士最好和最坏的可能。最好的情况:马上爆出一个新瓜,有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吸引住大家的眼球,让翟博士的事件逐渐转淡直至让人们忘却。翟博士沉寂一段时间后继续演戏和科研,涉事学校处理几名相关责任人后,息事宁人,皆大欢喜。最坏的情况:北影学术委员会认定当事人存在学术不端,撤销博士学位。当事人学术之路终结,演艺事业倍受打击。北影相关责任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会有一些在十八大之后不收敛、不收手的违法违纪人员受到法律的严惩。2月14日的北京,天空正在飘雪,给这个情人节增加了些许浪漫。但是,提醒大家,慎发朋友圈,低调秀恩爱。2月14日,在考研分数公布的前一天,翟博士给准研究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学术道德不能忘,走好你们的科研路。
16岁裸分考入北京大学连续斩获两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仅用18个月的时间就考取最难攻克的教育学博士戴韵,这个90后美女学霸用自己惊人的成长速度,向我们展示了她非比寻常的人生。超级学霸的开挂人生:平凡,但不平庸戴韵的人生就像开挂一样精彩,但是如果回顾她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她和很多孩子没什么区别:小时候,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戴韵跟不识字的外婆一起生活。4岁提前入小学,不是因为她在那时就已经展示出惊人的天赋,而是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姐姐入学,戴韵没有了玩伴,所以干脆把她一起送入学校。虽然提前入学,但是戴韵完全跟得上学校的课程。到了高中,她的文科成绩不仅在班上,在全市都是出类拔萃。那么自然而然,高考时选择北大,也成功考取北大。在北大修读完广播电视编导和经济学的双学位后,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参加了北大与南加州大学合作创办的“世界课堂”项目时,戴韵萌发出国读博的想法。平均需要8年时间才能读完的教育学博士,戴韵只用了18个月的时间就提前读完。在通常情况下,一篇博士论文也需要准备一年半载的时间,所以戴韵读博时的艰辛可见一番。举个例子:准备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她需要4周的时间就读完60本书,写出3篇文献综述,同时还要完成答辩。正如她自己所说,那个时候要完成这些准备工作,“就不想要睡觉了。”对于这些辛苦,戴韵自己想得很明白:博士既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和名声,想要获得它的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就想要承受得到它所必需承受的压力。总结来说就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为此,她还找了不少调节自己心情的方法,比如散步、做饭。她在美国的状态或许可以总结为:疯狂学习的时候整夜整夜看文献、做课题,偶尔忙中偷闲,做美食、漫步赏花,享受忙碌之后的慵懒时光。最终,戴韵完成了这个看上去是那么不可思议的“壮举”。如今她已经是一名博士后研究生。同时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担任“世界课堂”项目经理。从上面的故事中很容易发现:戴韵不是天才。看她的成功故事,或许我们要总结的也不是天才孩子的培养方法,而是学会这些能让普通孩子享受学习乐趣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不需要有太刻意的安排现代人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发重视,为了促进孩子的提升,为他们报考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没有入学之前还要进行学前教育,更有人甚至在孩子还没有出生之前,就已经在尝试各种胎教。这些当然并不是坏事,很多孩子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针对不同的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太过死板和刻意。在故事中,戴韵的父母对她的教育就基本处于“放养”的状态:因为自己太忙,让她从小就跟着没有什么文化的外婆一起生活。父母决定让她提前入学,也只是因为一个简单到有些随意的原因——让她一个人在家待着未免太过孤单。当戴韵在学校里抱怨晚自习太过无趣时,父母还主动向学校申请不参加,帮助她减轻课业的压力。业余时间也很少给她报什么兴趣班,但戴韵说喜欢的东西父母会非常上心。这种做法在有些人看来,这对父母可能还有点“不负责任”。实际上,孩子喜欢的本身就是最好的。戴韵的成功不是说是幸运,而是她的父母巧妙利用了这一点,培养孩子自发学习能力从而喜欢学习送戴韵提前入学后,她的父母也是抱着放松、豁达的态度,觉得:就算女儿跟不上同学的学习速度也没关系,也没有强硬的为她做好各种学习规划。同时父母鼓励戴韵尝试自己为自己制定目标,在她自己设立目标并努力过后,父母最后才来检验“成果”,并给出他们的评估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戴韵可以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来自父母的鼓励也让她越来越尝试到学习带给她的快乐。所以,培养孩子自发学习,让他们喜欢上学习、愿意学习。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非生硬的强迫式、命令式教学,或许会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施加影响比起过多的直接干预,戴韵父母选择的是,通过自身行为对她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戴韵父母喜欢读书,家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柜,这个书柜也一直对戴韵保持开放。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在还不识字的时候,戴韵就喜欢倒弄、整理书柜,担任小图书管理员的角色。等到戴韵慢慢懂得读书,也慢慢喜欢上读书,和父母一起读书,读到精彩的段落,还会和他们一起分享。从儿童读物到世界名著,书本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口,不仅丰富了她课本之外的知识,还扩增了她的眼界和思维,为她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和文学基础。很多父母父母拼命地按着孩子的头,说“你给我学”。不如换个方法,拿起一本书,告诉孩子“你学,我们一起”。人生速成主要是因为积累的结果现在每每谈起戴韵,多数人都是感叹、赞叹她人生的速成,在她26岁时就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无法完成的目标。但是这样速成的人物,我们既无法模仿、复制,更加没有必要强求。戴韵只用了18个月就攻克了“史上最难度博士”,这既是一种速成,更是她过往学习知识积累的结果。正如她自己在事后所说,博士论文其实一直是在准备的过程中,而她的博士学习,也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因为有了过去的有关教育学的实践,以及这方面的知识的积累,包括过往的一些思辨,才让自己顺利考取博士学位。比起刻意追求人生的速成,更加应该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有一首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回顾戴韵,反观我们的孩子,每一次成功都不会容易,但正是这份努力和拼搏才是人生最好的色彩!努力向前,我们在成为最好的父母,孩子也在成功成才路上前进!
16岁时,你在做什么?按照大多数人的人生进程来看,16岁的自己不过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初中生,还在为中考埋头苦读,离大学更是相当遥远。而对于戴韵而言,16岁却是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16岁的她已经凭借裸分考进北京大学,并且接连拿下双学士学位、双硕士学位,且在18个月也就是两年不到的时间内读完了博士。这样的人生履历,着实令人瞠目结舌。如此一位天才般的学霸少女,在十几岁的年纪就完成了其他人二三十年才能达成的人生成就,实在叫人不服不行。而戴韵不仅聪慧,还是一位外貌出众的美丽女孩。更令人惊诧的是,正是这样一位看似人生开挂的学霸女孩,一路走来却并没有经历过多么严格的教育管理。相比那些“虎妈狼爸”式的教育方式,戴韵父母的教育之道则更接近于“放养”。在他们看来,拔苗助长并不利于孩子天性的发展。顺其自然,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兴趣爱好,是戴韵父母不约而同达成的“共识”。小时候,戴韵虽然聪明,父母却并没有刻意把她朝着“神童”之路引导。四岁时,因为姐姐上小学而失去玩伴,戴韵就和姐姐一起上小学,只当作是“玩一玩”。没想到小学入学后,戴韵学习起来竟然得心应手,丝毫不输给其他哥哥姐姐们,于是就这样一直读了下去。戴韵喜欢看书,家中所有的书柜都对她自由开放。在长期的阅读中,戴韵很小的时候就积累了许多知识,培养出了很高的文学素养。一直到高中,戴韵的成绩都相当出众,基本上都稳定在年段第一的位置。随后,16岁就走进高考考场的戴韵不负众望考出高分、进入北大校园,相比同龄人早早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进入北大这样的一流学府,戴韵也丝毫没有就此黯然失色。在北大,她同时攻读广播电视编导和经济学双学位,朝着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努力着。同时修两个专业,她的成绩还依然遥遥领先,身边的老师同学都非常喜欢这位漂亮、聪明、努力而优秀的女生。本科毕业后,戴韵继续深造拿到北大的硕士学位,并且参加了北大和南加州大学合办的“世界课堂”项目,因为能力强、实力过人,机缘巧合下成为了该项目的助理,还受到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Judith教授的赏识与邀请,随后赴美攻读教育学博士学位。教育学博士学位,是全美国最难读的文科博士之一。一般来说,要拿下这个博士学位,常人要花上八年左右的时间。戴韵一开始也有些犹疑和担忧,八年听起来太漫长、难度很高,她有些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坚持下来。但这个优秀的女孩很快坚定、全身心投入于学习中,抛却怀疑和抱怨,脚踏实地地应对学业的挑战。她说,读下来,就是自己的。任何事情都像硬币的正反面一样,要享受它带来的好处,就要承受相应的压力。因为身在国外求学,此前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的学习,戴韵面对的挑战非常艰巨。在准备博士考试的同时,她在短短四周内要看完将近60本书、完成3篇文献综述、准备多场答辩,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戴韵抗住了这样巨大的压力,除去必要的作息安排,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其中,最后以优异成果划上圆满句号——18个月之内就拿下了博士学位。短短一年半,就完成了很多人七八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甚至取得超乎想象的好成绩。说戴韵创造了一个“奇迹“一点也不为过。她坦然表示,自己也未曾想过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而这些都是自己早早准备、长期积累、加倍努力换来的结果。如今,29岁的她已经是一名博士后研究员,担任南加州大学“世界课堂“项目经理。关于学习、生活和未来,戴韵的人生还有无限可能。让我们祝福这位年轻有为的学霸女孩吧!
在我国现行的学位体系里,博士就算到了顶(博士后不算正式的学位)。博士下面,还有硕士和学士。一般来说,不管你是清北复交,还是哪个不知名的院校,只要是个本科毕业,都能混个学士。但是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博士”只是国立大学(国子监)里的吃皇粮的教书先生而已;真正有权力的,还得看大大小小的学士们。这其中最著名的,就得说是内阁大学士了。内阁大学士制度,始于明洪武年间,全盛于明仁宗以后的整个明朝,在清朝逐渐变成了荣誉职务。而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大学士的名头前面会加一些前缀,比如“文渊阁”、“体仁阁”等等,那么,这些学士之间有何差别呢?首先,不是什么学士都可以称之为“大学士”的。明朝所有翰林院的官员都可以被称为“翰林学士”,但是只有内阁成员才能被冠以“大学士”之名。另外,六部侍郎全部兼侍读学士之职。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学士”环节,也有不同。由于明朝内阁都在文渊阁内办公,因此,以文渊阁大学士最为尊贵,一般只有首辅才会被授以此职务。除了文渊阁大学士以外,明朝一般共设置六位大学士之列(颇有今日CHANGWEI之似),号称四殿两阁大学士——四殿者,中极殿大学士(原为华盖殿),建极殿大学士(原为谨身殿),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两阁者,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四殿两阁之间,没有固定的次序,但是一般以文渊阁为尊,东阁大学士则为末辅,其余则列于其中。清朝一开始也延续明朝的制度,即四殿两阁;后来乾隆时期裁撤了中和殿,增加了体仁阁,形成了清朝的三殿三阁大学士制度。不同于明朝的次序模糊,清朝的殿阁大学士是有明确的次序安排的:中和殿大学士只授予过四人,皆为清初名贵;裁撤以后,就以保和殿大学士最为尊贵,此后只授予过傅恒一人而已。剩下五位大学士,次序一般为: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体仁阁(均为正一品)。能做到文华殿大学士,就堪称宰辅之中的首相了(虽然基本就是个花瓶)。后来,乾隆皇帝又觉得不过瘾,又在三殿三阁的基础上加设了协办大学士,相当于是大学士的副手,均为从一品。顺便说一句,明朝的大学士虽然尊贵,权力也相对更大,但是品级却不高——大学士本官的品级不过正五品,你看着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全都是以其他职务,如六部尚书等兼职的大学士而已。
编者按:本文整理自北京大学历史系欧阳哲生教授在“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胡适”展览开幕式上的演讲。欧阳哲生教授现任胡适研究会会长。欧阳哲生教授也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挖掘和研究与胡适相关的档案资料,对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的岁月做了最大程度的还原。(来源详见文末)1910年,胡适赴美,到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1915年,胡适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师从约翰·杜威。1917年,胡适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回国。胡适留美的七年,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段经历。关于这段经历,胡适留下一本日记,最初的名字是《藏晖室札记》。这些日记最早以连载的形式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究其原因,大概是陈独秀当年主编《新青年》的时候缺稿件。后来《藏晖室札记》经过整理出版单行本,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再后来商务印书馆将其改名为《胡适留学日记》。现在这本书的原始手稿本已经被找到。△1920年,胡适(左三)与蔡元培(左二)、蒋梦麟(左一)、李大钊(左四)在西山卧佛寺合影。胡适的留学经历,在晚年的口述自传里占据了四章的篇幅。那么作为留学生的胡适,学业究竟如何呢?前几年周质平先生发现了胡适在康奈尔大学的成绩单,这个成绩单为我们了解胡适在康奈尔的学习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在胡适第一年的成绩单上,能够看到他的英语成绩不错,第二外语德语也不错,但是农学方面的成绩一般。第二年胡适转学哲学。但是前面还学了几门农科课程,比如果树学,这门课程胡适的成绩不够理想,76分。他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受了点刺激,当时上课的时候要进行苹果分类,美国人天天吃苹果,所以对苹果非常熟悉,两下就搞定了。胡适感到自己这方面没有天赋,所以还是想学文科,他的兴趣在文学和政治。按照康大文学院的规定,每个学生只要学完一个专业也就是完成一个“学科程序”就能毕业,但是胡适毕业的时候他学了三个“程序”,也就是三个专业:哲学和心理学、英国文学、政治和经济学。这三个“程序”分属三个不同的领域,如此众多的课程,有些是胡适利用夏季学期修完的。从这份成绩单也可以看得出来,胡适的课业成绩并没有因为他大量的社会活动而受到影响。胡适平时的演讲活动和社会活动非常多,当时是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美国人请他讲中国辛亥革命。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胡适对研究中国政治产生了兴趣。胡适1914年5月在康大毕业,获得学士学位,接着他在康大又读了一年硕士课程,1915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文学院。胡适进哥大的打算,在康大念文科的时候就已经萌发了。1912年2月6日他给章希吕,他的一个朋友写信就谈到了这个想法,他谈到康大不长于政治文学,他想学政治文学,想到哈佛或者哥大或者威斯康星去。威斯康星是在中部靠北一点,临近五大湖,这个地方学费很便宜,一般来说要去美国留学,美国中部都是很便宜的,但是去东西两岸学费就很昂贵,生活费也很昂贵。1915年胡适转学的一个直接因素是他申请延长康大哲学系奖学金被拒,理由是他“在讲演上荒时废业太多”。7月11日,他在给母亲写信的时候报告了他想去哥大的七个理由。其中第一个理由就是讲康大所在地是一个小城,他想到纽约去看看美国的大城市,第三个理由是纽约是大城市,书籍比较多,第七条就是哥大哲学教授杜威是此邦的哲学泰斗,他想投奔他的门下。显然他已经选择了要去哥大。胡适晚年在口述自传中还提到他转学哥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喜欢在康大哲学系占据统治地位的“新唯心主义”(New Idealism),这一派对杜威的攻击反而引发了胡适对杜派哲学的兴趣,在1915年暑假对实验主义作了一番系统阅读和研究之后,他决定转学哥大去向杜威学习哲学。△《胡适留学日记》自题“卅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收到这重印第一版”胡适在《口述自传》中对哥大的文科教授阵容做了详细介绍,除了上述提到的杜威以外,胡适还提到了几位当时在哥大声望很高的大牌教授,比如以研究希腊哲学见长的研究院院长乌德瑞(Frederick J.E. Woodridge),西方“现实主义”的代表之一芒达斯(W.P. Montague),美国“伦理文化学会”发起人厄德诺(Felix Adler),历史系有政治理论史的开山宗师顿宁(William A.Dunning),“新史学”的倡导者罗宾逊(James Harvey Robinson),美国宪法史专家毕尔(Charles A.Beard),社会学系著名大家吉丁斯(Franklin Giddings),另外还有专治“汉学”的夏德(Frederich Hirth)。在哥大,胡适主修哲学,副修英国文学和经济,第二副修是经济理论。胡适在哥大的学业成绩因为事涉私人隐秘,至今还没有公布。胡适在哥大所选的课程,他在《口述自传》里都提到了,有杜威的“伦理学之宗派”和“社会政治哲学”,乌德瑞的“历史哲学”,顿宁的“政治理论史”,厄德诺的伦理学,夏德的“汉学”讲座(又叫丁龙讲座,以一个华人名字命名),这几位教授的课程都对他影响很深,其中杜威的“伦理学之宗派”一课启发胡适决定做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胡适在哥大的主要学业之一是写作博士论文,他首次提及博士论文的写作是在1916年5月10日在给他母亲的信中。9月27日他再次给母亲写信的时候,他说“而所作博士论文,夏间约成四分之一。今当竭力赶完,以图早归。今年归期至多不过九、十月耳。当此九、十月时间,有许多事均须早日筹备。”当博士论文完成后,胡适在1917年5月4日日记中以《我之博士论文》为题,写道:“吾之博士论文于四月廿七日写完。五月三日将打好之本校读一过,今日交去。此文计二百四十三页,约九万字。原稿始于去年八月之初,约九个月而成。”他的博士论文写的不是太长,两百多页,跟另外一位在哥大毕业的著名学者陈焕章的博士论文相比,胡适的就很单薄。陈焕章的是两大本,一毕业哥大就帮他出版了。博士学位口试完成后,5月27日他追记了五天前的博士考试:“五月二十二日,吾考过博士学位最后考试。此次为口试,计时二时半。吾之‘初试’在前年十一月,凡笔试六时,口试三时。七年留学生活,于此作一结束,故记之。”他写的非常简略,但是可以注意到,他是用“考过博士学位”,而不是“通过博士学位”这就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怀疑的空间。因为胡适用什么词还是有斟酌的,这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君子。金岳霖也是在哥大毕业的,比胡适晚三年。他回忆说:“在国外留学,写中国题目论文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胡适。”这个话带有贬义,所谓“始作俑者”并非事实,1911年初毕业于哥大且获博士学位的陈焕章,其博士论文就是《孔门理财学》,也是以中国为题材。1917年与胡适同时毕业的蒋梦麟,他是哥大教育系的,他的毕业论文是《中国教育原理研究》,也是如此。一般来说,中国人去美国留学假如以中国为题材的话,相对来说要容易一些,所以金岳霖有一点讽刺他,金岳霖的博士论文是纯哲学的。△1917年胡适自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就任北京大学教授胡适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他的博士学位。胡适的博士学位最早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20世纪50年代。据唐德刚先生回忆,1952年哥大东亚图书馆馆长林顿(Howard P.Linton)为纪念哥大二百周年校庆,着手编撰一本《哥伦比亚大学有关亚洲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目录》,这本书在1957年出版。这本书包罗万有,但是就是把胡适的论文编漏了,校园里一时传为笑谈。林氏也不明其故,他把校方正式记录都查了一遍都没找到胡适的博士论文的记录。1961年袁同礼(他从北大中文系毕业,后来做过北大的图书馆馆长,之后又去美国担任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馆长)在哥大工作,他也发表了一份《中国留美同学博士论文目录》。在这本书中,袁将胡适的博士授予时间放在1917年和1927年,他写了两个年代,因为他不敢肯定是哪个年代。在袁同礼编这个书的时候,他要唐德刚去查有关胡适获得博士学位的记录,唐德刚在哥大档案中发现胡适获得博士学位的注册时间是在1927年,并将这个结果告诉了袁同礼。袁同礼是胡适的学生,他不愿意胡适的学位问题被外界政治所利用,所以煞费苦心地做了这样的处理,把胡适的博士学位系于1917和1927两个年头,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一个年头。20世纪70年代,胡适的博士学位风波再起。1977年10月台北《传记文学》第31卷第4期发表了唐德刚的《七分传统、三分洋货——回忆胡适之先生与口述历史之三》,这是连载的唐著《胡适杂忆》的第三章,披露了他当年为袁同礼查找胡适获取博士学位材料的上述内情。后来在1978年12月第33卷第6期《传记文学》刊登的唐德刚先生的《胡适口述自传》译稿《哥伦比亚大学和杜威》中,他做了一个长篇的注释,就是讨论“胡适的学位问题”,他明确说明胡适的学位问题,不是什么真假的问题,问题是他为什么迟了十年才拿到这个博士学位。唐猜测牵涉到胡适1917年5月22日参加的那场口试,到底是“通过”的“哪一柱”(which column)。唐先生解释,那时候的博士论文答辩大概有三种情形,就是三个档次,第一个档次就是“小修通过”(pass with minor revision),第二个档次是“大修通过”(pass with major revision),第三个档次是“不通过”(failure),唐先生猜测1917年胡适大概只是“大修通过”,那就是博士论文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认为当时的原因可能有四个:第一个就是参评的六位教授除了夏德以外,其他都不懂中文,所以他们根本读不懂胡适这篇博士论文。但根据我后来的判断,恰恰就是这位夏德阻拦了胡适的博士论文答辩。因为只有他懂中文,懂汉文,所以其他五位教授就依赖于他的判断。而夏德是不会站在胡适的立场的,因为胡适的论文涉及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当时中国进行的孔教与反孔教之间的斗争。胡适博士论文的基本立场是反孔教的,而夏德是支持孔教运动的,他曾经为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写序,陈焕章是当时孔教运动的领袖,所以夏德大概已经选择了站在康有为陈焕章这一边,自然他就会反对胡适的立场。所以我觉得问题可能就是出在他身上。第二个原因是在洋人看来,胡适的博士论文不像博士论文。不同于一般博士论文钻牛角的体例,胡适的博士论文简直像一本不知所云的中国哲学教科书。第三是参加他博士论文答辩的像杜威这些大牌教授,对谁通过谁不通过都不是太在乎。第四个原因就是胡适在哥大研究院只读了两年,住校时间太短,连规定住校年限都不够。跟胡适博士学位有关的还有两件现存的重要材料,第一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本身,就是后来出版的《先秦名学史》,这其实跟他当年的博士论文还是略有差别。还有一个就是最重要的档案材料,即1927年3月21日他获得博士学位的注册说明。该件说明胡适留学哥大时所用的英文名字为Suh Hu,而不是后来所用的Hu Shih。这份注册说明是胡适获得博士学位的一个硬证。其实对于胡适博士学位的怀疑,在他生前就有了,1919年9月7日朱经农给胡适写信的时候,就提出这个问题。朱经农告诉胡适现在外面有很多人说他没有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说他的博士是假博士。他催促胡适站出来证明。对于朱经农的要求,胡适没有正面回应,但是他把攻击他留美的朋友分为三类:第一类期望太切,所以转生许多不满意的地方。第二类是因为生性褊窄,就是心胸狭窄。第三类是顽固成性,除几句“敝帚自珍”的旧式文字以外,天下事物都是看不上眼的。所以在胡适看来,这些人要说就去说把,他不在意。但是朱经农作为胡适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是爱护胡适,1920年8月9日又给胡适写信,催促他一定要发表他的博士论文,证明他是通过了博士学位考试的。在朋友的催促下,胡适也经过一番考虑,在1922年将自己修改过的博士论文交由亚东图书馆出版。亚东图书馆一般不会出版英文书籍,但是它和胡适关系非常特殊,于是破例给胡适专门出了他的博士论文,一本英文书。这本新出的英文论文题改为《先秦名学史》(The Development of th eLogical Method in Ancient China)。这相比他在哥大撰写的博士论文所使用的题目《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 in Ancient China)还是有所调整,应该说更有问题意识,内容也小有修改。在这本英文著作的前面,胡适还加了一个1917年6月所写的《前言》,和1922年1月所写的《附注》。其中在《附注》中,胡适交代“最近四年,我很想有机会对这篇论文作彻底的修订,但由于工作的繁忙而搁置下来,这就是它长期未能出版的原因。在国内的英、美友人曾读到我这本书的手稿,屡次劝说我把这本四年前写的书出版,我现在勉强地把它发表了。可以高兴的是这篇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资料的校勘,都曾得到国内学者的热情赞许。这表现在他们对于这本书的中文修订版《中国哲学史大纲》第一卷的真诚接受、特别是关于我所认定的每一部哲学史的最主要部分——逻辑方法的发展。”《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在他《先秦名学史》的基础上修订进一步扩充完成的一部著作,这本书在中文世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927年1月11日胡适第二次来到美国,这次他是由欧洲转道来美国访问,早在英国时,1926年12月26日胡适特致电亚东图书馆,要他们寄100本《先秦名学史》给哥大,胡适大概和哥大方面已经有约定了。现在哥大保留的档案证明,胡适博士学位注册的时间是1927年3月21日,上面除了说明胡适向哥大提供了100册《先秦名学史》,没有任何其他说明。但申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否要出版,且要交100册副本,这是否哥大的一项成文定规,我认为这是一件令人怀疑的事。中国学人在哥大拿博士学位毕业的挺多的,但是要交100册才能够拿博士学位的这个例子,是否好像没有第二个人。所以胡适这个例子可以说是个特例。△欧阳哲生张荫麟:论最近清华校风之改变南开学人:那个时代的世说新语张岂之:什么是清华的人文教育?▼编排:@耕读
近日,导演张艺谋再获博士学位,一时间引起了网上一片热议,很多人对此并没有什么好感,认为荣誉博士含金量很低,只是名气获得。虽然如此,但毕竟也是对他成就的一个肯定,很多名人也不一定能拿到这样的学历。说到博士,下面小编给大家扒一扒,拥有多个博士学位的明星,郎朗只排第二,第一是博士专业户。成龙成龙开创了功夫电影的新时代,将中国功夫带向了世界,获得荣誉众多,其中就包括博士学位。早在1996年,成龙就获得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获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09年获柬埔寨大学人类学荣誉博士学位。刘德华刘德华在影视歌方面都有很出彩的表现,还是出了名的德艺双馨的艺人,演戏之余也不忘去大学进修,因此获得了三个博士学位。他在2006年获香港演艺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加拿大纽宾士域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7年11月又拿到香港树仁大学的荣誉博士,这已是他的第三个博士学位。喻恩泰说到喻恩泰,可能很多人已经淡忘,但说到《武林外传》中“吕秀才”,很多人一定还有印象。其实他也是学霸,获得了三个博士学位,分别是上海戏剧学院导演学博士,中央戏剧学院“表、导演艺术研究”双博士学位。郎朗钢琴王子郎朗就不用多说了,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博士学位也有5个。他在2011年获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博士学位,2012年5月11日获得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授予博士学位,2014年获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音乐学院博士学位,2015获美国纽约大学艺术博士学位,2017年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类荣誉博士学位。张艺谋现在张艺谋博士学位超过郎朗排第一位,被调侃是“博士专业户”,获得过6次“名誉博士”学位,分别是2001年莫斯科电影学院名誉博士学位,2005年香港城市大学文学博士,2008年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荣誉博士,2010年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学荣誉博士学位,2012年韩国檀国大学文学名誉博士学位,2018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荣誉艺术人文博士学位。
在2018年5月18日傍晚,香港大学李兆基大礼堂举行的香港大学199届学位颁授典礼上,马云拿到了他的第五个博士学位。香港大学对马云的颁奖词是:“马云博士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乐观主义者,他的微笑的背后启发了普惠精神,马云培育了全球各地的年轻企业家。”在颁奖典礼上,马云身着红绿礼袍,带上了黑色天鹅绒礼帽,正式成为了香港大学的名誉博士。众所周知,马云的第一学历并不高,1964年出生的他在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当年的杭州师范学院并不是一所知名的大学,但是“英雄不问出处”,随着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在全球知名度的提升,很多知名的大学都收入马云名誉博士的荣誉,以奖励马云在商业领域的贡献。因为马云的成名,杭州师范大学也成为了杭州的知名学府。从2013年开始,马云先后获得了香港科技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菲律宾德拉萨大学、香港大学等五所世界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别人都是辛辛苦苦读博士,都不一定能拿到学位,马云却凭借自己在商业特别是电子商务领域的成绩,获得了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近期张艺谋也获得了博士学位,5月21日,张艺谋的妻子陈婷在微博上发表了张艺谋获得波士顿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的照片,并且配文到:毕业了,美国时间520,波士顿大学授予导演荣誉人文艺术博士学位。”1978年张艺谋破格进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习。如今在导演行业作品等身的他也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
娱乐圈与其他行业相比,需要的主要是自己从事行业的技能和颜值,比如演员的演技、歌手的唱歌能力、主持人的主持能力,对学历的要求相对较弱;因此,在娱乐圈中,明星的学历整体偏低,为了尽早出名,很多明星甚至没有上过大学,例如当前娱乐圈很多当红艺人,而多数明星也仅仅只是艺术类院校本科毕业,获得硕士学位的少之又少,而真正获得博士学位的更是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下面我们看看娱乐圈都有哪些明星获得了真正的博士学位。1.翟天临。翟天临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博士生,他1987年出生,2014年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博士生的;2018年6月29日,翟天临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今天的北京电影学院属于我们。从今天起,你们可以真的叫我dr.Zhai了,因为,我毕业了”。同时他还发出了9张照片,都是他身穿博士服拍摄的个人留影以及和导师、朋友一块的合影,向广大网友和粉丝高调的宣布自己获得了表演专业博士学位,成为了娱乐圈为数不多的真正博士之一。2.喻恩泰。说起《武林外传》中那个书生气十足的吕秀才,很多观众应该印象深刻,他就是娱乐圈高学历的代表喻恩泰。喻恩泰1977年出生,1999年获得上海戏剧学院电视艺术系学士学位,2005年,又获得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硕士学位,2009年再次获得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和导演艺术研究专业双料博士学位,这种学历不仅在娱乐圈,在所有的圈子中应该都是高的吧。3.陆鹏。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应该不熟悉,但是说起《亮剑》中那个以李云龙第一任妻子为人质的日本人山本一本,很多人肯定能够想出他的形象,他就是陆鹏。陆鹏1968年出生,出演过《亮剑》《松花江上》《山林喋血》等一系列影视剧,虽然在演艺事业上没有大红大紫,但是却是娱乐圈少有的高学历,他曾先后获得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硕士和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和日语,你能想到《亮剑》中的日语是他自己说的吗。4.宋祖英。说起宋祖英,在大陆应该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她曾24次登上过春晚舞台,是春晚舞台最熟悉的歌手面孔之一,也曾连续放歌世界杯、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多个大兴场合,被称民歌天后,曾演唱过《小背篓》《辣妹子》《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好日子》《大地飞歌》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除了在歌曲上的成就,宋祖英还是一个高学历的歌手,2009年,已经功成名就的宋祖英重新回到了中国音乐学院进行深造,考取了声乐专业博士,跟随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金铁霖学习,是我国第一个民歌声乐博士。娱乐圈由于其特殊原因,高学历对其演艺事业的助力并不大,因此,真心钻研专业、学习提高自己的并不多,很多都是成名后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例如张艺谋、周润发等人,但是真正的学霸却很少,以上的四位却是真正的高学历,这样的学霸人才是不是很令人刮目相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