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一本、二本、三本,每个层级的大学是说什么意思?高考中一本、二本、三本,每个本都是说中国高考录取招生的时候在本科层次第几批次招生,每个层次分数差距很大。本科一批,又称重本,是指在中国高考录取招生期间于本科学历层次中第一批次招生的学校,录取线一般要达到本科一批录取线,本科学制通常为4—6年。学生正常毕业后授予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一般情况下985工程、211工程、部分高水平省属重点、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等院校都在本科一批学校序列。本科第二批,又称本科二批,是指放在中国高考录取招生的时候在本科层次第二批次招生的学校,录取线一般要达到本科线。学年制通常为4—5年,学生毕业后颁发本科学历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书。第三批本科,简称“三本”,是指中国大陆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录取批次和录取顺序排在第三批次。三本院校的招生是根据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的方式进行的。一本、二本、三本都属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系列,学制为四年,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都是“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证书,“第三批本科”为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均按办学成本收费,一般每年1万元左右,发放的毕业证书署名独立学院全称。 三本大学多为一本、二本大学与民营企业合作单独设立的独立学院,当三本大学转设为民办大学时,会与举办方脱离关系。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每天推送哦!
相信很多人都在电视里面曾经看到,怀孕的人因动了胎气让宝宝受到了影响,甚至失去了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聊所谓的“胎气”。那么,什么是动了胎气?首先,胎气在现代医学中并没有这个词,而是来自与中医。百科给动了胎气的解释是:指孕期母体因自身体质或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出现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称为动了胎气。究竟哪些行为容易导致“动了胎气”?1、过度劳累怀孕的妇女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不能过度劳累、熬夜。长时间熬夜工作或者熬夜看电视、打游戏等均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功能异常,有研究表示,孕早期过度劳累会导致子宫敏感性增加,增加流产的风险。孕中晚期高强度的劳动容易导致胎膜早破、早产甚至胎盘早剥等。2、性生活不当怀孕早期,子宫处于比较敏感的状态,同房不当可能引起子宫“易激惹”,导致先兆流产、流产等。因此,怀孕初期建议节制性生活。此外,有胎盘位置低、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的孕妈,整个孕期都应该禁止性生活。3、强烈应激或者情绪波动过大妊娠期无论严重的躯体(如手术、外伤、直接撞击腹部、性交过频)或者心理(过度紧张、焦虑、恐惧、忧伤等精神创伤)或者情绪波动过大(过于兴奋、激动或者悲伤)等不良刺激均可导致流产、早产。4、孕妈生病孕妇患全身性疾病,如严重感染、高热疾病、严重贫血或者心力衰竭、血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等,均可导致“胎气不稳”从而导致流产、早产。孕期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导致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严重者甚至胎死宫内可能。孕妈应加强孕期产检,及早发现并治疗妊娠合并症。5、不良生活习惯某些孕妈过量吸烟、酗酒,过量饮咖啡、甚至吸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容易导致“胎气不稳”,严重者导致孕早期流产、胎儿畸形、早产等。图文来自网络(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快乐孕妈帮)————————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想报考在职研究生,相关的信息一定要先了解清楚,之后在报名的时候就能顺利进行,那么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是什么意思?同等学力申硕和在职研究生的关系就是被包含,同等学力申硕是在职研究生报考方式之一,这种方式最终获得单证,即硕士学位证。下面就详细为大家说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先学习再考试,并且是免试入学,想以这种方式的报名,就必须先参加学校组织的研修班学习。根据规定,专科及以上学历就可报名,学制为2年,一所有2次报名机会,一次在秋季、一次在春季,而具体报名时间可以咨询学校。考生在完成研修班学习后,还要参加结业考试,由学校自己命题,通过考试修满学分,可获得结业证书。接下来就是参加申硕统考,但是对学历有要求。考生须是本科有学士学位,毕业满3年及以上;虽然本科学位,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也能报名。报名时间在每年3月份,登录“学位网”报名,这是唯一的报名官网。考试在5月份进行,只考2门,外语和学科综合,是不需要和全日制一起考试的。分数线也比其他方式低,60分/科即为通过,并且单科成绩还能保留,一般有4次统考机会。最终,通过考试后,再完成论文答辩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所以,这就是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
研究生考试考研调剂是什么意思?考研调剂类似于高考平行志愿?考研调剂类似于高考报考的平行志愿。高考是第一志愿滑档,那你报考的平行第二志愿会默认进行下一档的录取工作。考研也是类似的样子。两者的区别一个是一次性报好几个学校。考研调剂是你自己一个挨一个调剂。我说一下调剂成功率高的一些遵循的原则吧!第一、按学校调剂原则。考研是好多同学选择更好学校的一个的方式。好多同学都是热衷于报考985和211高校。因此每年报考985和211高校的同学也非常多,但录取的名额有限,有时候即使你上线了,也不一定会被录取。国家规定的复试线的录取比例大概是1:1.2。可是有些985和211高校的复试录取比例往往要高于这个比例,有的已经高达1:4,甚至比这还高。这不是危言耸听,确实看近年来的考研情况,确实是如此。所以,我给大家讲一些调剂成功的经验。按学校层次调剂递减选择。比如,你报考的是顶尖985高校,你在调剂的时候,那就调剂一些末尾的985高校,或者你报考专业比较冷门的985高校,或者调剂211高校。切忌调剂比自己报考院校还好的学校,这样成功极低。这样以此类推调剂,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高。第二、按地区调剂原则。大家考研报考目标院校的时候,往往热衷于北上广深或者一些沿海城市。这样报名的时候往往容易扎堆,大家都报考一所学校,那样那所高校的竞争就格外的大,好多同学即使上线了,但可能连复试的资格都没有。因此,我建议在调剂的时候把自己的调剂院校眼光往中西部地区转移,这样调剂的成功率会高一些。再者,因为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B区,国家线的分数往往低于A区,这样大家调剂中西部地区,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调剂的成功率。因此,我觉得大家如果想要有个学校上,那么试着转移一下目光,那样成功肯定很大。可以试试!第三、按时间调剂原则。我再说一次,觉得自己复试困难或者被刷的几率很大,那就要赶紧的选择自己调剂的目标院校,千万不能观望,可能在你观望的时候,好多高校的调剂名额就会满。因此,在调剂的时候,按我的第一条和第二条为调剂原则,抓住最佳调剂时间原则,果断的调剂,这个时间差其实很小,弄不好人家学校的调剂名额一满,即使你考的分数很高,那极有可能会被二战。因此,我建议调剂的考生,一定要抓住这个调剂的时间差,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及时调剂,精准调剂,这样既有个好学校上,也不至于使自己太过狼狈。好了,以上就是我以自己的调剂经验给大家建议,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
关于研究生考试的考研调剂是什么意思?调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调剂就是你过了国家线,但是你报考的学校分数太高或者你进去复试但被刷下来了,总之,就是你上不了你报考的学校。怎么办,如果还想上研究生,那就退而求其次,联系一个比自己报考学校差一点的学校,看看它能不能接受,如果能,你就可以去这个学校读研究生了。调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第一个一定要趁早,分数下来,如果感觉自己分数不理想不能上自己报考学校的话,那就提前联系学校,因为每个学校每年招生名额都是有限制的,联系晚了,说不定名额就没了。而且,联系的越早,越有可能联系到好一点的学校。不用不好意思,很多学校都欢迎你来调剂,因为随着大批博士进去高校,高校老师的水平越来越高,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老师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高校面临着生源不足的问题。联系方式好找,去所在学校研究生院查找即可。第二个是如果有熟人的话会方便很多。比如所在学校有你的学长,那联系起来就方便多了,毕竟他已经入学一两年了,对好多事情都了解了。第三个就是专业,调剂的话也应该是同专业或相关专业,跨专业调剂的话可能性太低。第四,如果一切确定了如果让自己选导师的话一定要慎重。我觉得有两点需要考虑,首先就是老师的德,看看那么多因为导师跳楼的博士硕士,是不是有点恐惧,所以选老师首先要考虑德。接下来当然是学术水平了,一般说来,博导比硕导水平要高些。学校主页上的信息只能做参考,因为好多都是老师自己写的,未必像你看到的那样,靠谱的方法是多打听打听,听听研二研三师兄师姐的评价,做到心中有数。大概就这些吧,记着要趁早,脸皮厚些,还是那句话,好多学校都欢迎你调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常说,本科学历专科学历,或者是经济学学士、取得理学学位,另外,有的人常说研究生、考研,而另一些些人习惯说硕士。那么学历和学位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研究生和硕士是什么关系?今天小编就为你解答。顾名思义,学历,更像是一种受教育的经历,它是一种时间段的概念,它指接受教育的阶段,分小学、初中、高中、初中中专、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因为是一种受教育的阶段,所以不分专业。学位是标志一个人学历的头衔,即一个人通过学习取得学识及相应学习能力程度的标志,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一般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位和学历的区别:学位是学历的标志,不和学校学习的经历或学历挂钩;而学历则必须是学校学习的经历。所以有学历不一定有学位,没有学历一定没有学位。以上所提到的本科专科都是学历,而有了本科学历后,然后再取的相关学识和学习能力会被授予学位,本科阶段的学位叫做学士。而研究生和硕士的关系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生是一种学历,而硕士是学位,也就是说,你考上了研究生,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被授予硕士学位。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把研究生入学考试叫做考研,而把研究生硕士阶段的毕业叫做硕士毕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的范围要比较广,因为研究生又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用研究生专指硕士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直接叫做博士,其实这种叫法不是完全正确的。所以说,学位不等同于学历,获得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者仍为原学历。取得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的,不一定能够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取得学士学位证书的,必须首先获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而取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证书的,却不一定能够获得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另外,专科毕业之后一般是没有学士学位的,所以在网上很多人认为专科不叫大学,但是这种想法显然是不对的,专科只是比较侧重于实践和应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有时我们也会听到结业,结业一般是某个活动或培训完成叫结业,但大学里的结业就很不好了,当大学生由于成绩差或其他原因取得不了毕业证和学位时,学校可能会发结业证,表示你在这个学校上了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你没能完成学业没有毕业证,也没有取得学位。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评论区进行评论,小编会帮您解答,也可以关注小编随时随地询问。
揭顶:陕北婚俗文化中的一部“生命之书”,是生殖崇拜的古老遗风作者:李贵龙(书房记专栏作家)当下,各地的婚礼仪式中,少有像陕北婚礼一样,还保留着传统的、文化内涵丰富的仪式。唢呐高奏,花炮齐鸣,迎亲的队伍穿过村,进了院,新媳妇迎回来了。硷畔上,院子中,看红火的人群拥挤出喜气洋洋的热闹。婚礼仪式有条不紊地在鼓乐声中进行着。婚礼中有一项“揭顶”仪式:炕桌周周正正安放在炕的中间,迎、送人的婆姨主宾有序地围桌而座,领事人用红漆方盘将揭顶花馍、酒盅、红筷子端来,摆放在炕桌上,每人一份,十二个花馍、两个酒盅、两双红筷子。一声揭顶来,迎、送人婆姨争先恐后地拿上自己的那一份。这里不存在礼让,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就是一个字“抢”!谁先抢着谁有福气,谁就会五男二女七子团圆。当下,保留着揭顶仪式,删除了抢字,改为一齐动手,一齐揭顶,让人人都来个五男二女七子团圆。问题来了,揭顶的含义是什么?少有人说得明白,就连专职婚礼主持人十有八九不清楚。当下,过分地强调了婚礼的红火热闹,无意间淡化了婚礼的文化内涵。要明白揭顶的含义,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顶。外表豪放粗犷的陕北人,内心深处是细腻的。对于某些避讳的事或物,会用一种隐语表达出来。你可能听过这样的俚语,“走路看影子,巴屎揣顶子!”是形容某人喧谎失道,能牙而呲,一个看字,一个揣字,把其自我感觉良好的作派刻画到了极致。这里的顶子,其实是指男性生殖器。就像逗说小男孩的“牛牛”“鸡鸡”一样,很雅,不直呼其名。可能婚礼上的揭顶仪式太抽象,那么,庙会上揭顶仪式的具像和真实,让人大开眼界。绥德县东部有座卧龙山,山上有座道观,供奉着圣母娘娘和真武祖师。三月三是该道观的香烟大会。在圣母娘娘金身前的供桌上,摆着四种特殊的物品。其一,是用纸扎的五株生命树,树上挂着生殖生育寓意的核桃、红枣和瓜子。其二,是木制传宗接代的传盒,盒内横三竖四分成十二格,代表一年四季十二个月,格子内分别放置核桃、红枣、瓜子和面花。其三,是五根纸糊的长筒圆顶的根祖,上面粘着寓意生殖的多籽植物种子,如葵花籽、小麻籽。其四,是五个顶花碗,用面捏成莲花瓣摆八层成松塔状,用五彩点染,第八层上置一个面捏的“顶”。成都市青羊区金沙遗址曾出土了商周时代的金质生命树,为华夏民族生生观的具像遗存。碗、莲花是生殖崇拜习俗中母体的寓意符号,顶是父体的寓意符号,这样的组合,是阴阳相交,繁衍生命的象征性寓意载体。每逢香烟大会,乞子的妇女在娘娘神祗前叩拜、烧香焚表,表白乞子的心愿,求生男从传盒中取出核桃一对,求生女取出红枣两颗,并揭取顶花碗上的一个顶,立即返回家中,将核桃或红枣压入自己的褥子下,把顶粘在自己睡觉处的炕崖跟上,让顶尖正对自己。这个过程就叫揭顶。生下儿女后要到庙上还口愿。生命树、传盒、根祖和顶花碗,以及核桃、红枣和多籽植物种子葵花籽、小麻籽,在中国本源文化中都是生殖崇拜的寓意载体,揭顶仪式是中华先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阴阳相交,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观念逐渐形成的古老风俗。乞子的妇女通过揭顶,在娘娘神助下,可早生贵子,添丁进口。在乡村,许多娘娘庙内供奉着负责生育的送子娘娘和负责治疔天花的痘娘娘,分工很细,各司其职。送子娘娘怀抱一个小男孩,牛牛外露。乞子的妇女叩头、焚香、许愿后,揭牛牛的一丁点儿,回到家中用水饮服。这种揭顶仪式不是中医“吃啥补啥”理论的实践,而同样是企盼在娘娘神助下,早生贵子,添丁进口。婚礼上的揭顶仪式,是无意识、非主观的乞子形式,庙会上的揭顶仪式,是有意识、主观性的乞子形式,其目的都一样,即生殖生育,添丁进口。通过对揭顶仪式的细致考究,发现这是生殖崇拜的遗风;由此广泛开来,会奇特地发现,陕北婚礼就是一部“阴阳相交,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源哲学。几乎每一种仪式都是生殖崇拜的遗风。举行婚礼时,窗花把洞房的窗子贴的海海满满,红红绿绿。窗花皆为“鱼戏连花”、“鱼穿莲花”、“蛇盘兔”等生命繁衍内函的图样。新门亮窗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不但宣染了婚礼的喜庆气氛,更主要是对生殖崇拜与生命意识的一种张扬。莲花喻女,鱼喻男,鱼戏莲花表示男女相爱,鱼穿莲花表示男女相交。这些窗花是表示阴阳结合,男女相交的生命意识符号。“拉鱼”,由娘家蒸一对面鱼,迎人的迎亲来时带丈二长的红头绳,绳两头各系一枚铜钱,将铜钱插入面鱼口中,带回婆家,由新婚夫妇吃掉。拉鱼,即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民俗仪式,企盼娶回的媳妇有鱼一样旺盛的生育能力,达到香火旺盛,儿孙满堂。“压四角”,是将五份成双成对的红枣、花生,核桃、红线穿针,放在洞房炕的四角与正中,然后铺好褥子,叫压四角。新人双双入洞房,抡收压好的东西叫抢四角。这种婚俗是生殖崇拜与五行学说相结合的一种生命意识体现。红枣、花生、核桃是化生人类个体生命的符号,针尖喻阳喻男,针管喻阴喻女,红线一穿,喻阴阳结合,男女相交,喜生贵子。“围儿女馍馍”,蒸一对代表男女的内包红枣、花生的大馍馍,和代表儿女的十二个小馍馍,新娘新郎座在炕上,由儿女双全的女长者把大馍馍放在新娘新郎膝上,小馍馍围于身旁四周。一对大馍馍就是孕育子孙的母体,红枣、花生是孕育在母体中的新生命。围儿女馍馍婚俗就是要新娘早(枣)生贵子,生男生女变着花样(花生)生。这个婚俗是活灵活现的一幅儿女绕膝,其乐融融的图画。“送儿女馍馍”,则把婚俗演绎成一幕生动的活报剧:花烛之夜,新婚夫妇进入洞房入睡前,婆婆身披山羊老皮袄,手端内放12个儿女馍馍的升子,拄一根杆面杖,到新窑窗前,用杆杖将窗格纸捅破,把儿女馍馍从窗格投到窑内炕上,边投边念到:手里端个升子,馍馍投进窗子,来年就抱孙子。拦窗戳一棍,孙子一格阵。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剪哩。养小子,要好的,穿兰衫,戴顶子。坐一下板凳,站起一格阵。在这里,婆婆就是送子娘娘,升子就是娘娘负责人类繁衍转生的斗,窗格是生育母体女阴符号,杆杖是男阳符号,只要阴阳结合,男女相交,“戳一棍”,个体生命就像儿女馍馍一样从窗格涌出“一格阵”。生命意识是千古不老的话题,人类千古不灭的基本文化意识。以婚礼仪式为主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中历史最悠久,群众性最广泛,地域特征最明鲜,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形态之一。唯有它最丰富而较完整地保留了生命意识为核心的中国本源文化和本源哲学,民俗文化是研究中国本源文化的活化石。从陕北婚俗仪式的揭顶出发,可以溯源到五六千年前,诸如贺兰山岩画、山西襄汾陶寺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盆盘蛇纹、河南汝临、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缸鸟衔鱼纹图案,以及各地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图案中,找到印证和注释,可以清楚地理出中国本源哲学、本源文化传承的轨迹。独具特色的陕北婚嫁礼仪,是演绎中国本源哲学、本源文化的连续喜剧,是生命意识,生殖崇拜的震天放歌。
《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第一章解读一、解读文本说明《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所使用的文字,是在“源头甲骨文”基础上有所发展的金文,由于写在狭窄的竹简上,因此,受限于竹简的宽度,有的字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把左、右结构调整为上、下结构,有的字进行了简化,这就在辨识上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并不是官方竹简文本,而是私人抄本,所以,在书写中,抄录者写得非常的奔放、洒脱,有些笔画有可能是抄录者自己的独有写法,而非标准写法。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了辨识楚简文字的困难,所以,习惯上把《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上的文字归类于“楚文字”,而“楚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字。辨识楚简文字本身就是一门极其专业的学问,而本专栏的写作重点并不是为了解读楚简文字,而是为了还原《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真正内涵,所以,为了提高解读效率,我们解读的主体文本选用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丁四新教授著的《郭店楚简老子校注》(以下简称:《校注本》),采用其中已经确认的文字。《郭店楚简老子校注》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03DJZ0010)成果,“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对于《校注本》中校注的文字,我们尽可能直接对《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原始文字用甲骨文字义进行解读,而不采用《校注本》的校注。我们解读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原始文字,选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由荆门博物馆编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以下简称:《楚简本》),《楚简本》直接拍摄于楚墓竹简的照片。下面,我们开始正式解读……二、原文□智弃□,民利百伓。□攷弃利,覜惻亡又。□□弃□,民□季子。三言以為□不足,或命之或□豆:視索保□,少厶須慾。(与本章相似内容,在通行本《道德经》第十九章)三、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与我们熟悉的通行本《道德经》不同之处在于,《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所有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总体结构上,《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上篇)都围绕着“心智系统转换”的基本方法在讲,《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下篇)是老子分享自己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练出的最高境界与最完美结果。在章节之间的关系上,《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上篇)在讲“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时候,明显表现出一种对初学者与兴趣爱好者循循善诱的过程。开头几章,老子讲了学习“心智系统转换”所要进行的学前准备,以及运用“第二套心智系统”在社会中所能获得的竞争优势。在初学者与兴趣爱好者有了充分认识以后,老子才开始正式讲述“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方法。所以,《郭店楚简·老子(甲本)》是一部完整的讲述“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书。这种内容的完整与方法的实操,我们在通行本《道德经》中是读不到的,《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章节在《道德经》的目录中是分散的。我们会在每章第一节“原文”标注出该章在通行本《道德经》中的章节位置,大家可以比较一下。《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向“心智系统转换”的初学者介绍,学习开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的准备工作,是提升练习者的“思考能力”。第二方面的准备工作,是提高练习者的“思想认识”。下面,我们正式开始用甲骨文字义进行解读……四、“绝”、“玄”、“兹”、“智”的甲骨文字义第一章上半部分的“□智弃□,民利百伓。□攷弃利,覜惻亡又。□□弃□,民□季子”中有两个关键字。第一个关键字就是第一、三、四个“□”字。这个楚简“□”字是个“绝”字。第二个关键字是“弃”字。我们先来解读这个“绝”字。上图,是“绝”字的甲骨文字形。“源头甲骨文”文字与其之后的古汉字,虽然后世学者还能从字形上认出这些古汉字的老祖宗,但是,在字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不能用后世的古汉字字义去理解“源头甲骨文”的字义。后世学者解读《老子》存在着一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后世学者用自己所在的“当时”字义去解读《老子》,实在读不通的字,就找读音相近的“通假字”的字义去替代,这样解读出的《道德经》,其实已经不是真正的《老子》了。通假字、缺字、衍文,这些都属于后世学者对更为古老经典的无奈。老子那个时代的古人远比后世学者要来得严谨,被奉为经典的竹简上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的通假字、缺字、衍文?组成甲骨文“绝”字的主要元素,是甲骨文“兹”字,而组成甲骨文“兹”字的主要元素,又是甲骨文“玄”字。“兹”字由两个“玄”字并排组成。所以,要认识甲骨文“绝”字,必须先认识甲骨文“玄”字与“兹”字。下图,是甲骨文“兹”字。甲骨文“兹”字,由两个甲骨文“玄”字并排组成,那么,甲骨文“玄”字又是什么意思呢?甲骨文“玄”字是“一团松松的蚕丝”的图示,用来表示“从显性世界观察隐性世界的‘临界面’”的意思。甲骨文“玄”字的这种“两个不同性质世界之间‘临界面’”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依然能看到TA的影子,比如:家中的“玄关”,就表示屋外空间与屋内空间的“临界面”,“玄关”以内的空间才是真正的家,而“玄关”以外的空间,虽然也在屋里,但并不是真正的家,往往用来放置鞋架、雨伞之类的杂物。那么,为什么“一团松松的蚕丝”能表示从显性世界观察隐性世界的“临界面”呢?现在需要大家在意识空间里建构一幅“意识影像”:有一条非常清澈而又宁静的流水,这条流水清澈、宁静到了一种极致的程度,以至于我们用眼睛根本看不出水在流动……建构好了这个“意识影像”以后,再想象一下,把“一团松松的蚕丝”放入水中,我们会看到什么情景呢?“这团松松的蚕丝”在水中,会随着水流轻轻的飘动,于是,眼睛虽然看不出水在流动,但是,却可以通过对“这团松松的蚕丝”的观察,认识到水流动的状况。大家在意识空间中感受一下这个“意识影像”的情景……在甲骨文的造字中,“蚕丝”与“水”一般都与“显性世界与隐性世界的交界”相关联,所以,在造字中,甲骨文“玄”字并没有出现“水”的字符,但在“玄”字的字义中,已经包含了“在水中”的内涵。那么,把两个“玄”字放在一起又表示什么含义呢?我们在意识空间中,再把刚才那条水流的“意识影像”扩大。扩大以后,我们眼睛依然是看不出这水在流动,于是,我们在这条水流的不同深度、不同位置,分别放入“一团松松的蚕丝”……于是,我们就能看出,在这条水流中的不同深度、不同位置,水流速度是不一样的。那么,这种“一条水流中,水的不同流速”表示什么含义呢?这种含义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关系”。所以,甲骨文“兹”字表示“关系”的意思。把甲骨文“玄”、“兹”字的字义明确了,我们就可以来解读甲骨文“绝”字。在字形上,甲骨文“绝”字表示的是对“兹”字的“切割”与“连接”。在两个“玄”字的上半部各有一“小横”,表示“切割”的意思。又在两个“玄”字顶部有一根“弧线”连接两个“玄”字,表示“连接”的意思。这种造字的结构,很明显是在表示对“关系”的梳理,该切割、剥离的关系进行切割与剥离,该连接、重组的关系进行连接与重组。所以,甲骨文“绝”字表示“对关系进行梳理”的意思。这个字义,到了比甲骨文稍晚的金文时代,就表现得更明显了,下图是“绝”字的金文字形。金文“绝”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内、外结构。金文“绝”字的右外结构是个“刀”字,左内结构上、下两个都是“兹”字,金文“绝”字表示“对关系的切割、梳理,而且,切割后的关系依然是完整的关系”的意思。楚简“绝”字是对金文“绝”字的简化,字形结构上与金文“绝”字完全一样,区别在于,楚简“绝”字用一个“玄”字把两个“兹”字简化了。那么,这个楚简“绝”字,在这里要梳理什么关系呢?楚简“绝”字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在学习“心智系统转换”之前,先要提升“第一套心智系统”的思维质量。没有经过“心智系统转换”训练的人,所用的都是“第一套心智系统”,而绝大多数使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人来说,使用的水平并不高,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欲望很强、思维混乱。一个“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者,不可能从这种“欲望比思维强”的心智状态转换到“第二套心智系统”。所以,想要学会进入“第二套心智系统”,先要提升“第一套心智系统”的质量。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心智系统转换”策略——先从提升“第一套心智系统”质量入手。这种策略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环境。那么,提升“第一套心智系统”的方法是什么呢?方法就是这个甲骨文“绝”字所包含的内涵,练习者首先对自己意识中已有的有价值的智慧性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梳理,该抛弃的抛弃,该重新认识的重新认识……之所以说这种“先从提升‘第一套心智系统’的质量入手”的策略更适合现代人,是因为在现代文明中,有着很丰富的理性思维方法与理性思维的应用环境,现代文明本身就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在本章前一部分中,三个楚简“绝”字后面的“智”、“攷”、“□”三个字都表示已有的有价值的智慧性知识。楚简“智”字在这里表示“有价值的智慧性知识”的总概念,楚简“攷”字表示“智”的有形方面的表现,这个楚简“□”字是个上“□(被误读的‘为’字)”下“心”的字,这个楚简“□”字在现代汉字中似乎已经没有了,在这里表示“智”的无形方面的表现。这个楚简“□”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有五个相关联的字形,而且,其上半部分也不是“为”字,与这个楚简“□”字相关的解读是一个重头,为了不影响本章的解读,这个楚简“□”字以及相关联的其他四个字,我们将安排在后续章节中,进行解读。这里我们先解读一下这个楚简“智”字。上图,是“绝智弃□”的“智”字楚简字形。这个楚简“智”字的造字,采用的上、下结构。这个楚简“智”字上半部分造字采用的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个“箭矢”的图示,右边是“长矛”的图示。“箭矢”+“长矛”是“古代军队听从号令”的图示,表示“一种被动接受的共同认识”的意思。下半部分是“口”字中加“一横”,“口”字是指“感知的主体”(什么是“感知的主体”会在后续文中解释),那“一横”表示“认识”的意思。所以,这个楚简“智”字,在这里表示“被动接受的共同认识”的意思。其实,任何一个普通人的意识中都记忆着非常多的“被动接受的共同认识”。在我们的生存环境中,生活与工作的规范、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主流的知识体系,这些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模仿来的“被动接受的共同认识”。“绝智”的意义就在于,要对这种“被动接受的共同认识”进行梳理,真正认识其中的内涵,对那些习以为常的认识,要真正理解其“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内在原因。这个楚简“智”字还有一个字形,就是在“箭矢”图示下面再加了一个“口”字,那个楚简“智”字表示的是另外一种意思,这,我们在后章中再与大家分享。五、“弃”的甲骨文字义上图,是“绝智弃□”中“弃”字的甲骨文字形。甲骨文“弃”字在造字结构上,由上、中、下三部分结构组成。甲骨文“弃”字上半部分是个“才出生的婴儿”的图示,中间部分是个“包裹婴儿的襁褓”的图示,下面部分是“准备包婴儿的两只手”的图示。甲骨文“弃”字,并没有后世古汉字“弃”字的那种“放弃、抛弃”的意思。要理解甲骨文“弃”字的造字用意,我们先要在自己的意识空间中,建构一幅“母体”的意识影像——这个“母体”刚刚完成了分娩,婴儿的身体与“母体”实现了分离,就要被裹入襁褓中。甲骨文“弃”字所表示的就是“母体与婴儿身体分离”的意思。甲骨文“弃”字中并没有出现“母体”,可是这个字的字义重心却在“母体”上,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与婴儿身体分离的母体。这是理解甲骨文“弃”字的关键所在。这里的“母体”与“婴儿”,其实都是一种隐喻,而不是现实中的母亲与婴儿。“第一套心智系统”就是一种“母体”,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随着一个人的生活经验累积,会孕育出很多“胎儿”:经验、观念、预期、偏见、情绪。我们来看前一部分中三个“弃”字后面的“□”字、“利”字、“□”字。第一个“□”字的楚简字形是上“下”下“又”,这个字在现代汉字字库中似乎已经没有了,因为这个楚简“□”字的解读牵涉到另一个很重要的“又”字的解读,所以,为了不偏离本章的重点,这个楚简“□”字的详细内容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解读,在这里,我们只需了解一下这个楚简“□”字的意思,这个楚简“□”字表示“执着于显性世界”的意思。“执着于显性世界”就是“第一套心智系统”孕育出来的“胎儿”的总称。第二个楚简“利”字,其实并不是“利”字,具体意思我们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解读,这里先了解一下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是指“执着于显性世界”有形方面的表现。第三个楚简“□”字是个类似“虑”字 的字形,表示“第一套心智系统中的思虑”的意思,是指“执着于显性世界”在无形方面的表现。所以,“弃□、弃利、弃□”的意思是:第一套心智系统(母体)分离TA的那些胎儿:经验、观念、预期、偏见、情绪。“弃”字与“绝”字组成了提升“思考能力”的解决方案。对于从生活、工作中模仿来的智慧性知识要进行关系梳理,而对自己意识中产生的经验、观念、预期、偏见、情绪要分离。这就是“绝智弃□、绝攷弃利、绝□弃□”的意思。六、“民”、“不”、“伓”的甲骨文字义“绝智弃□,民利百伓”的“民”字是什么意思呢?上图,“民利百伓”的“民”字甲骨文字形。甲骨文“民”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甲骨文“民”字上半部分是甲骨文“目”字,是“一只眼睛”的图形。甲骨文“民”字下半部分是“一把刺向眼睛的利器”的图形。在甲骨文中“目”字是一种隐喻,比喻人的认知能力。用一把利器刺向眼睛的图示,并不是“把眼睛刺瞎”的意思,而是表示“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低下”的意思。在浙江一些方言中,说一个人的认知能力低下,依然会用“眼睛戳瞎的”来比喻。甲骨文“民”字实际的意思是:特指使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人。相对与第二套心智系统,第一套心智系统的认知能力是很低下的。“民利百伓”的“民”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 并不是指国家治理意义上民众的“民”,而是在“心智系统转换”概念中,特指使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人。楚简“民”字有两种写法,一种写法是指使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人,就是这里用的“民”字,还有一种写法是指在使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有悟性的聪明人。这两个“民”字在后面的文章中是主角,所以,我们会在后面的文章中,进行详细的解读。“绝智弃□,民利百伓”的“利”字,其实是个误读,因为对这个字的理解,需要读者对“心智系统转换”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这个“利”字楚简字形,我们会在后面章节的解读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在这里,大家先知道一下这个楚简“利”字的含义——执迷于显性世界时意识本身的“意识活动”,也就是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的“意识活动”。“绝智弃□,民利百伓”的“百”字,也是个误读,这个字其实是楚简“自”字的特殊字形,这个字的详细解读我们将会放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第二章,那篇非常有名的“江海为百浴王”中进行解读,这里大家先知道一下这个字的含义——第一、二层意识在显性世界中的认识,通俗的说就是“自以为是”的意思。那么,“绝智弃□,民利百伓”的“伓”字是什么意思呢?要解读这个“伓”字,我们先要认识甲骨文“不”字。“不”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是个非常重要的字。甲骨文“不”字的字义与后世古汉字“不”字的字义完全不同。上图,是“不”字甲骨文字形。甲骨文“不”字上半部分是个表示“重叠结构世界”的“二”字。甲骨文“不”字下半部分是个倒写的甲骨文“大”字,解读甲骨文“不”字的关键就在于,认识这个倒写的“大”字!甲骨文“大”字是“一个人四肢向四周伸开”的正面图示,表示“显性世界”的意思,现在,这个“大”字颠倒过来了,头向下,两只手臂也朝下伸,那么,这个“大”字还表示“显性世界”的意思吗?甲骨文“不”字的意思都包含在TA的造字结构中。甲骨文“不”字上半部分“二”字的上面“一横”被特意缩短了,下半部分采用倒写的“大”字,在“大”字中表示两只手臂的笔画,也被特意写成了向下的伸展,这种造字结构表示什么意思呢?倒写的“大”字表示“沉溺在显性世界中,远离隐性世界”的意思,这个倒写的“大”字与代表重叠结构世界的“二”字相结合以后,表示“从显性世界向隐性世界相反方向运动”的意思。甲骨文“不”字表示的就是“从显性世界向隐性世界相反方向运动”的意思!因此,从词性分析的角度来看,甲骨文“不”字具有动词、形容词的词性,而没有后世古汉字“不”字所具有的“否定”含义的副词词性。甲骨文“不”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二”字头的“不”字,还有一种是“一”字头的“不”字,这两个“不”字所表示的内容是有区别的。“一”字头的“不”字表示,从显性世界向隐性世界返回的“过程”。而“二”字头的“不”字表示,从显性世界向隐性视界返回的“结果”。在楚简“不”字中,表现的形式更加丰富,在“二”字头的“不”字下面的“一竖”上加“一点”,那么,这个加点的“不”字表示的方向正好相反,是“从隐性世界向显性世界方向运动”的意思。而且在楚简中,还有“不”字的变体字,那个变体字所表示的意思,在“心智系统转换”中,是个非常重要的练习,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进行详细的解读。把“不”字理清了,我们再来看“伓”字。楚简“伓”字左边的“人”字,指的就是“民”——认知能力低下的人,所以,“伓”字表示的意思是:一个人从“第一套心智系统”向“第二套心智系统”转换,这就是第一章开头两句“绝智弃□,民利百伓”的意思。七、“亡”、“又”的甲骨文字义甲骨文“亡”字、“又”字,也是《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非常重要的字,虽然在这句“绝攷弃利,覜惻亡又”中,并不是关键字,既然出现了,我们就来重点解读一下。通行本《道德经》中,非常著名的“無”、“有”字,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中大多数“無”字都变成了“无”(非简体字)字,“有”字依然是“有”字。而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即没有“無”字、“无”字,也没有“有”字。与“無”、“无”字相对应的字是“亡”字,与“有”字相对应的字是“又”字。那么,甲骨文“亡”、“又”字是什么意思呢?上图,左边的是甲骨文“亡”字,中间的是甲骨文“人”字,右边的是甲骨文“又”字。“亡”字与“又”字,都是在“人”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甲骨文字。甲骨文“人”字表示“在显性世界中的静态人体”的意思,也就是人的肉体。当这个静态的人体动起来,张开双手去触摸、去认识显性世界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又”字,甲骨文“又”字就表示“通过显性人体的感官感觉去认识显性世界”的意思。甲骨文“亡”字,是在“人”字的手的部位加了“一竖”,用来示意对感官的隔离,表示“停止用人体感官感觉去认识显性世界”的意思。当人的心智系统进入“第二套心智系统”以后,第三层意识并不需要通过感官感觉就能认知显性世界,这是甲骨文“亡”字的真正内涵,与后世的死亡的“亡”字,在字义上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老子的“亡为”既不是“無为”也不是“无为”,“亡为”的“为”字也是一个误读字。在“绝攷弃利,覜惻亡又”这句中,“亡又”是对于“覜惻”来说的。“覜”字是个误读字,这个被误读为“覜”字的楚简文字,所牵涉到的内容比较专业,在一开始部分进行解读,对于初次接触的读者,不一定能理解,所以,这个字的详细解读也会放在后面,这个字再次出现会在比较后面,等到进行详细解读时候,我们会提示读者,这个字在第一章中就已经出现过。在这里,大家先知道一下这个字的含义——在内视中,感知“心智系统转换”的两个进程。“惻”字也是个误读字,与上面的“覜”字一样,我们都会在比较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解读,大家先知道一下这个字的含义——在第二套心智系统中,回收元神本体散落在外的“能量”。“覜惻”在“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中,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高级练习,在这两个练习中要彻底排除显性人体意识,“亡又”在这里表示“排除显性人体意识”的意思。“覜惻亡又”这句句子表示的意思是:“覜”与“惻”这两个练习就能顺利进行,彻底排除显性人体意识的干扰。这个楚简“亡”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是个很重要的字符,所以,我们这里要介绍一下“亡”字楚简字形。上图,是“亡”字楚简字形。楚简“亡”字内在的“竖、横”结构表示“向上——向隐性世界内深入”的意思。在甲骨文造字中,左边与下边都表示“显性世界”的意思,所以,楚简“亡”字左下外框结构的“竖弯横”里面的范围,表示“隐性世界”的范围,这个楚简“亡”字表示“对显性世界隔离”的意思,这个意思与甲骨文“亡”字的意思相一致。八、“足”的甲骨文字义《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上篇)里有一个最核心的关键字,上篇全部内容都围绕着这个字在讲,这个字就是甲骨文“足”字,“足”字在第一章中就出现了,“三言以為□不足”。下图是甲骨文“足”字:这个甲骨文“足”字是什么意思呢?认识这个“足”字要与甲骨文“天”字一起来认识。上图,左边是甲骨文“天”字,右边是甲骨文“足”字。这两个字的结构都是上、下结构,上半部分都是表示“隐性世界”的“方框”。“足”字下半部分是一只“行走中的脚”的图形,这只脚的图形被用来表示一种“行进”的概念,并不是“在显性世界中具象的行走”的意思。这只脚的图形在甲骨文“足”字中,表示一个人从“第一套心智系统”向“第二套心智系统转换”的行进,这是甲骨文“足”字的真正意思。第一章的后半段“三言以為□不足”的“不足”,这个“不”字是个“二”字头的“不”字,表示“从显性世界返回到隐性世界”的意思。“足”字表示“从显性世界返回到隐性世界的过程与方法”的意思。“為□”与“不足”是并列含义,这个楚简“□”字与“绝智弃□”的“□”字,在字形上正好相反,我们在后面也会对这个楚简“□”字进行详细解读。“為□”表示“着力于隐性世界”的意思,所以,与“不足”的意思是相似的。“三言以為□不足”的“言”字,是一个误读字,这个字的解读也牵涉到相关知识,所以也会放在后面进行解读,这里知道一下这个字的含义——第三层意识掌控着“感知的主体”伸下来感知以后,再收回去。九、“或”、“命”、“乎”、“豆”的甲骨文字义“或命之或□豆”的“或”字又是什么意思呢?上图,左边的是甲骨文“足”字,右边的是甲骨文“或”字。要认识甲骨文“或”字,必须与“足”字一起来解读。我们先来从“重叠结构世界”的结构上来看,这个“或”字所处的位置,就在“足”字下半部分“止”字的位置,这个位置表示在显性世界中,所以,“或”字表示的意思也是在显性世界中。甲骨文“或”字的组成,左边是个“口”字,右边是个“戈”字。这个“口”字是“人的嘴巴”的图示,在甲骨文造字中是有特定含义的,表示“第三层意识的‘感知的主体’”的意思。人处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的时候,元神本体的“感知的主体”的位置,由内而外进入到显性世界中,并沉迷在显性世界中,“或”字中的“口”字就用来表示“感知的主体”的位置。这个“口”字的开口方向朝上,表示的意思是:“感知的主体”的位置向着隐性世界回归的方向。“或”字右边的“戈”字是“一把很大的强力武器”的图示。这把很大、很强力的武器,在这里也是一种隐喻,用来比喻“往里收”的强大意志。因为从“第一套心智系统”向“第二套心智系统”转换,是一件需要非常强大意志力的事情。 第一章的前半部分,老子给大家讲了在学习“心智系统转换”之前,从提升“思考能力”的角度所要作的准备,这种准备归纳为两个字就是“绝”、“弃”。后半部分讲了从提高“思想认识”的角度所要作的准备,这个准备的第一个字就是“或”:非常强大的意志力。上图,是甲骨文“命”字。甲骨文“命”字的上半部分是个开口朝下的“口”字,这个开口朝下的“口”字表示元神本体的“感知的主体”。下半部分是个跪坐的“人”字,这个“人”字表示的是第一、二层意识。“或命之”这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第三层意识要用非常强大的意志力在告知第一、二层意识。告知什么呢?末句“視索保□,少厶須慾”就是告知的内容。上图,是“或命之或□豆”的“□”字楚简字形。这个楚简“□”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但是,这个楚简“□”字在以往的解读中被误读成了“乎”字,被当做了没有实际意思的介词。这个楚简“□”字的造字,采用的是上、下结构。这个楚简“□”字上半部分字符的主体部分,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表示“意识状态”的意思,有一笔划“从左上到右下”贯穿了这个字符的主体结构,这一笔划是为了说明这个意识是一种“有悟性,不受显性意识观念束缚”的状态,这种“意识状态”就是前面三个“绝、弃”练习以后的结果。这个楚简“□”字下半部分是甲骨文“人”字内有一个开口朝上的“口”字,这个字符表示“向内感知”的意思,注意“向内感知”不是“内在感知”的意思。这个楚简“□”字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中,都表示“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向内感知的感受、体验”的意思。这个楚简“□”字与后面将要分享的那个像“见”字一样的“□”字,都有“内感知”的内涵,但是,这种“内”的主体与层次是完全不同的,这需要读者在后面的阅读体验中细细感受、分辨。上图,是“或命之或□豆”的“豆”字甲骨文字形。甲骨文“豆”字是个“很好的容器里面放了一样东西”的图示,表示“好好保存、牢牢记住”的意思。“或命之或□豆”这句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用非常强大的意志力去告诉第一、二层意识做什么,并用非常强大的意志力去感悟,牢牢记住。而这要做的与要感悟牢记的内容,就是后句:視索保□,少厶須慾。十、“视”、“索”、“厶”、“须”、“欲”的甲骨文字义上图,是“視索保□,少厶須慾”的“視”字楚简字形。这个字是个误读字,楚简字并不是“視”字。这个楚简字所表达的概念,在“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内涵。这个字很像是现代汉字的“见”字的字形,但这字不是“见”字,甲骨文“见”字的上半部分是只“横向眼睛”的图示,下半部分是“一个人跪坐着”的图示。表示“一个人端坐着仔细看”的意思。而这个字的上半部分是个甲骨文“臣”字,甲骨文“臣”字是一只“竖立的眼睛”的图示,表示“内视”的意思。这个字的下半部分是个甲骨文“人”字,在这里表示“内视范围”的意思。这个字是组成甲骨文“蜀”、金文“濁”字的重要字符。在后世古汉语中,这个字单独使用形式似乎已经看不到了,只在“蜀”字、“濁”字中作为造字字符出现。所以,严格地说,这个字也是“□”字,具体对应哪个后世古汉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请看下图,大家可以对比一下:说到“内视”,我们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内视”的概念。“内视”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内在感知”,“内在感知”相对于我们平时所用的“外在感知”,是一种全新的“感知模式”。说到“感知模式”就存在着两个元素:感知主体与感知界面。外在感知模式的“感知主体”是第一、二层意识,“感知界面”是人的感官能感觉到的显性世界。内在感知模式的“感知主体”是第三层意识,“感知界面”是意识空间中的“意识影像”以及自己的隐性人体。从某种角度来看,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发人的“内在感知”模式。通俗的说,“内视”对于练习者来说,就是用第三层意识直接“看‘意识影像’”以及自己的隐性人体部分。这个像“见”字的楚简“□”字,表示“內在感知”的意思,这个楚简“□”字我们在甲骨文中还没有找到单独使用的字形,但是,这么重要的一个字,相信在甲骨文中一定有单独使用的字形。我们再来解读这个“索”字。上图,是“視索保□,少厶須慾”的“索”字甲骨文字形。甲骨文“索”字,设计得非常形象,就是“一双手在搓绳子”的图示。我们自己也可以找两根绳子,试着玩一下“搓绳子”,会发现,在搓绳子的时候,两个绳子是不断地在“往里收”,收到最后,两根绳子就成了一根更粗的绳子。这个楚简“索”字在这里所表示的就是“往里收”的意思。“□索”表示的意思是:保持“意识往里收”的状态。上图,是“視索保□,少厶須慾”的“保”字甲骨文字形。甲骨文“保”字就是“一个大人背负一个小孩”的图示。“視索保□,少厶須慾”的“□”字,我们会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第七章中,详细解读这个楚简“□”字,因为理解这个楚简“□”字,需要读者有相关的知识背景,而这些知识背景会在之后章节中与读者分享,现在大家先了解一下这个楚简“□”字包含的意思——第三层意识掌控着“感知的主体”在隐性世界范围内进行认知,有了很多的认识。“保□”表示的是“保持一种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在隐性世界中认识事物本质”的意思。那么“少厶”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看“厶”字。请看下图:上图,是“視索保□,少厶須慾”的“巳”字甲骨文字形。这个“巳”字与甲骨文“厶”字是同一个字,都用来表示在“完整的重叠结构人体”中最里面的元神本体。楚简“少”字,是个很特殊的字,这个字并不是来自甲骨文、金文“少”字,而是有着自己独立的含义,具体的解释,我们会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第八章中进行详细解读,这里我们大家先了解一下楚简“少”字的含义:向上突破,突破以后,按照第三层意识的认识去做事。在这里,楚简“少”字的字义,更偏向于“向上突破”的意思。向上突破,回归元神本体,这就是“少厶”的含义。“須慾”又是什么意思呢?上图,是“視索保□,少厶須慾”的“须”字楚简字形。这个字并不是“须”字,对应哪个后世古汉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个字应该标记为“□”字。这个楚简“□”字的解读,我们会在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第十四章时详细解读。因为要理解这个字包含的内涵,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知识背景,而这个知识背景,将会在阅读本专栏的过程中,会逐步建立起来。现在大家先了解一下,这个楚简“□”字的意思——第三层意识掌控着“感知的主体”感知“系统自动力”以后,“重叠结构人体”与“系统自动力”同步。上图,是“視索保□,少厶須慾”的“慾”字楚简字形。这个字既不是“慾”字,也不是“欲”字,具体对应哪个后世汉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这个字应该标记为“□”字。这个楚简“□”字的造字,采用的是左、右结构。这个楚简“□”字的左半部分,是个甲骨文“谷”字,这个“谷”字的详细解释,会在《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第三章中进行解释,这里大家先了解一下这个字的意思,甲骨文“谷”字在这里表示“在重叠结构人体中的隐性人体部分”的意思。这个楚简“□”字的右半部分,是上、下结构,上面这个字符在楚简造字中表示“意识状态”的意思。下面是个加了“两横”的“人”字,这个“人”字表示“元神本体”的意思,这部分字符其实表示“第三层意识”的意思。这个楚简“□”字字面表示“第三层意识感知隐性人体部分”的意思,真正的含义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到了很高阶段以后,所作的一项很重要的练习——感知流散在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中的元神本体的“能量”。“□□(須慾)”表示的意思是:“心智系统转换”真正入门以后的两项主要练习——感应系统自动力与回归能量。十一、跟着老子学“心智系统转换”(白话文翻译)甲骨文所承载的“心智系统转换”解决方案,TA内含的“转换策略”是在重叠结构人体的三层意识中,把第二层意识作为心智系统的“转换平台”,先强化第二层意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强化第三层意识,进而实现心智系统的转换。在这个策略的指引下,练习者在正式练习“心智系统转换”之前,先要提升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就是我们熟悉的理性思维能力。强大的理性思维能力,是从“第一套心智系统”转换到“第二套心智系统”的重要基础,如果练习者的思路混乱、思考情绪化、思考问题时脑子像一锅粥,那么,心智系统是无法转换的。因为甲骨文所承载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是在动态的现实生活、工作中进行练习的。从甲骨文的逻辑背景来看,整个人类世界都是为了让在其中的人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用的。借用《西游记》中的一个概念,天地之间的万物,包括人的肉体,都是让人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无字真经》。所以,在这种逻辑背景下,提升练习者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的思考能力,是完成“心智系统转换”的必由之路。而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就是练习者对自己意识中已有的认识,用“关系”的方法进行两方面的梳理:第一方面的梳理,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人的已有认识都是从社会环境中模仿来的,所以,要对这些模仿来的认识,用第二层意识从关系的角度进行梳理,该保留的保留,该抛弃的抛弃,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立的、理性的、本质的认识。第二方面的梳理,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第二层意识要及时觉察自己受第一层意识的影响,而固守的经验、观念、偏见,要把这些都从第二层意识中彻底分离出去,使第二层意识不再受第一层意识的影响。经过上述两方面的梳理,练习者第二层意识的理性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本质提升,理性思维能力提升,练习者就能摆脱原有僵化、固执的思维模式。新的思维模式建立以后,练习者的心智系统自然就会为转换做好准备(对应原文:绝智弃□,民利自伓)。从更深的层次来看,这种用“关系”的方法进行两方面的梳理中,还包含了两大部分的梳理。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之前,先提升第二层意识的理性思维能力的意义在于,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中,让第二层意识保持一种向外界学习高质量知识的能力。换种说法就是,让练习者先做个理性的人,之后,再通过练习“心智系统转换”成为有大智慧的人。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一个人从外界学到高质量知识,会有两大部分的因素起作用,一部分是外界的知识本身,还有一部分是练习者的思维模式。所以,练习者在进行梳理的时候,要更为深入地从这两大部分进行梳理。在第一大部分中……第一方面:要重新评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时代在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也在提升,所以,要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抛弃那些在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已经与时代不吻合的知识,保留那些经典的、经历过实践验证的、经久不变的知识体系,让自己对经典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向外界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自己也能创造新的知识。第二方面: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因自己的地位、面子、自尊、固执,而固守的知识,要及时、坚决地抛弃这些知识。在现实社会的职场中,练习者要做到这点是最难的,因为有了一定职场地位的人,垫在TA们脚下,让TA们站到职场高位的,往往就是TA们固守的一些知识、观念以及过往成功案例,对于这些人来说,要抛弃这样的知识、观念,否定自己以往的成功,会有极大的“失去重心”的危险感,所以,普通人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这对于有志于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人来说,要做到这点并不困难,因为作为补偿,练习者将会得到更大的智慧。如果在第一部分中,把这两个方面的梳理都做到位了,带来的收获,可是了不得的!经过这样的梳理,将来在正式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时候,练习者能够很容易进行两个有难度的练习:第一个有难度的练习:在内视中,感知“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两个进程……第二个有难度的练习:回收第三层意识流散在外的“能量”……完成这两个有难度练习的要点,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不能让“显性人体的感觉以及显性人体的意识”在练习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办法就是在第一部分中,把这两个方面的梳理都做到位(对应原文:绝攷弃利,覜惻亡又)。在第二大部分中……第一方面:第二层意识要审视自己的思维模式,要让自己思维模式一直处在一种“思维时心里明明白白”的状态,要克制自己在思维时受到情绪、偏见、好恶的干扰,把这些干扰都排除了,就是真正的理性思维。第二方面:这种审视、调整思维模式的过程中,要抛弃原来在思维过程中,第二层意识受第一层意识影响而造成的僵化的、原地打转的状态。在第二大部分中,把这两方面的梳理都做到位了,那么,对于已经习惯于使用“第一套心智系统”的练习者来说,心智系统就能从“原先陷入显性世界”的状态中摆脱出来,恢复第一套心智系统的最佳状态(对应原文:绝□弃虑,民复季子)。上面所说的,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三个层面的梳理方法,需要练习者用内心细细体会,并在实践中时时加以运用,这三个方法,对于“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者来说,其意义,不仅仅是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更是对自己心智系统状态的觉察与调整。这种觉察与调整,贯穿于“心智系统转换”的整个过程,所以,在第一章中所提到的这种“提升理性思维能力”的方法,不只是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准备,而是在整个“心智系统转换”练习过程中都需要时刻进行(对应原文:三言以為□不足)。在完成上述的练习同时,第二、三层意识还需要高度集中意志力,并告诉自己牢牢记住以下四点:第一,要学会“内视”,向内感知自己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过程中,一直保持“向内收”的状态。第二,在“内视”的过程中,学会保持一种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方式——在隐性世界中认识事物本质,而不要到显性世界中去认识事物表象。第三,第三层意识的感知不是很容易的,有时能很清晰地感受到,有时又感受不到,就好像第三层意识从来都不存在一样,所以,感知第三层意识要尽最大的精力、能力,全神贯注。感知到第三层意识是学会“心智系统转换”的核心关键,练习“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就是第三层意识越来越强大、清晰的过程。第四,第三层意识强大了以后,主要去做两件事:第一件事:去感应所处事情背后的“系统自动力”,并让重叠结构人体与这种“系统自动力”保持同步。第二件事:去感知流散在显性人体与隐性人体中的元神本体的“能量”(对应原文:或命之或□豆:視索保□,少厶□□)。十二、解读心得分享1、适合现代人的“心智系统转换”之路我们今天重新发现《黄帝老子真经》、发现源头甲骨文,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在现实生活、工作中也练习“心智系统转换”,在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工作质量的同时,就把中华源头文化给恢复了,这是非常一举多得的好事。对于从来都没有接触过“心智系统转换”的人来说,这种方法一定要适合现代人的生活、工作特点,这样才能容易上手学会。老子在本章所提出的“绝智弃□、绝攷弃利、绝□弃虑”正是这样一种方法,我们先从结构上再来看一下,请看下图:“完整的人”包含了三层人体、三层意识,“心智系统转换”就是要从第一层意识(本我意识)主导心智系统,转变到由第三层意识(超我意识)主导心智系统。从结果来看,要让“第一层意识”让出对心智系统的主导权,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如果还要一下子从“第一层意识”转变到“第三层意识”,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凡事都有例外,人类历史上有过这样的超级大牛人,能够从“第一层意识”直接转变到“第三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比如孔子说的“生而知之”、佛教中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是指这种情况。“生而知之”是说一个人不用经验,遇到事情的时候,自然就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不是神话,就是第三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时的特征。对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不了解,认为对坏人太宽容,因为像唐僧这样的好人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佛,而拿屠刀杀人的大坏人,却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其实,“拿屠刀”指的是在“第一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时拿屠刀行恶,而“放下屠刀”指的是在“第三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时放下屠刀。也就是说,从第三层意识所在的隐性世界的角度来看,TA们不在乎这个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干了多大的坏事(第一层意识干的坏事),只要游戏玩家本身意识(第三层意识)强大了、觉醒了,停止在游戏中做恶,这个游戏玩家本身就能摆脱“重叠结构人体”的束缚,重新回归隐性世界,在隐性世界中恢复生命的原本状态。而以唐僧为代表的好人,却一直在用第一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那些善男信女所谓的“善”,都是第一层意识的“善”,而不是第三层意识的“善”,所以,从第三层意识所在的隐性世界的角度来看,第一层意识只是游戏角色自带的“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所以,这个游戏角色的好人只是游戏角色的“好”,而非游戏玩家本身的“好”,游戏玩家依然沉迷在游戏中,所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实质,是在磨难中唤醒游戏玩家本身的意识(第三层意识)。在中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就是这样的超级大牛人,慧能大师既不识字,也没有师父好好教过,他就属于“生而知之”,一下子就能从“第一层意识”转变到“第三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历史上有过这样了不起的超级大牛人,只能说明在“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中,存在着这么一条路,而且这路是条捷径。但是,这条捷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没那个机缘、天赋去经历的。如果大家都抱着和慧能大师一样的目标去走,“心智系统转换”就会成为一种传说,因为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几个慧能大师那样的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走开这条路。所以,这就需要有一条适合普通大众都能走的路,这条适合普通大众的路,当然不是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那条路,那条路听着都太累。这条适合普通大众的路,就是本章的“绝智弃□、绝攷弃利、绝□弃虑”。“绝智弃□、绝攷弃利、绝□弃虑”从结构上来看,就非常适合现代人在职场中应用。这条路的策略是,强化第二层意识(绝X)弱化第一层意识(弃X),先让第二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在此基础上,再逐步让第三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这样的“心智系统转换”的结构与过程就非常合理。现在社会中理性思维的应用方法非常普及,而在职场中理性思维的应用环境也非常良好,所以,这条路就非常适合现代人在职场中应用。对于练习者来说,虽然在社会中理性思维的应用方法很多,在职场中也有很好的应用环境,但是,我们会发现,在职场中应用理性思维的氛围并没有形成,绝大多数职场人只会在职场中按照经验进行重复的工作,对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理性思维并不太熟悉。2、学会运用“系统思维”、“批判思维”、“策略思维”、“概念思维”、“关系思维”我们现在普遍能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但是,我们现在普遍缺乏“创新”能力是个不争的事实,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创新”的基础就是“理性思维”,我们现在职场中运用“理性思维”的氛围明显不足,这是造成“创新”能力匮乏的根本原因。笔者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五种理性思维方法,以便于大家在职场以及生活中练习与应用。我们平时一说到“理性思维”就想到“逻辑思维”,然后就去找逻辑书看。这当然没错,但是,只是这么认识“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永远只能是纸上谈兵,真正要学会让第二层意识运用“理性思维”,必须对“逻辑思维”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在职场中,能够应用的逻辑思维=系统思维+批判思维+策略思维+概念思维+关系思维。请大家牢记这个等式。第一,用“系统思维”看待事物、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老子所说的“道”,用现代知识背景来看,其实,就是“系统”与“系统自动力”。整个重叠结构世界就是一个完整的大系统,整个系统在其“自动力”的作用下运行。在这个大系统中,有着各种各样、层层叠叠的子系统,任何一个人所感觉到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存在于这个大系统中的某一级子系统中。也就是说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独立存在,都是以一种“系统”的形式存在,人类用肉体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只是某个小系统的某个面而已,一定不是这件事情的全部。所以,要真正认识某一件事情,必须去认识这个事物所存在的那个“系统”,只有认识清了这件事情所存在的“系统”,才算真正认识清了这个事物。包括我们的知识体系也一样,我们不能东拼西凑地学习知识,什么流行看什么,什么热门学什么,而是要根据自己事业、爱好所在“系统”,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才是有价值的,会成为拥有者的真正财富。学会“系统思维”对于将来强化“第三层意识”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第二层意识所运用的思维基础一般是思维者自己的母语,是“语言”,而“第三层意识”的思维基础是“意识影像”。在运用“系统思维”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地体验到“意识影像”,因为对于熟练掌握“系统思维”的人来说,会很自然地在意识中感受到“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影像”,如果“系统思维”足够深入,能够感受到“系统自动力”的运行,那么,这个“系统”的“意识影像”就会像一个生命体那样,是栩栩如生的。很多行业中的大神级人物,一般都具有极其敏锐的洞察力,其实,不是TA们拥有洞察力,而是在这些大神的意识中都有一个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的“系统的意识影像”,TA们的敏锐洞察力就来自于对自己意识中“系统的意识影像”的直观。因为,这个“系统的意识影像”在TA们的意识中是栩栩如生的,是有生命的。第二,用“批判思维”认识问题。要保持高水平的“系统思维”,必须学会“批判思维”。因为在第一套心智系统中,当一个人遇到问题的时候,“前意识”首先会给“第一层意识”提供符合TA好恶、经验、偏见的已有答案。一旦采用了这种答案,理性思维的水平就立即呈现跳水式的下坠。为了克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运用“批判思维”,让“第二层意识”审视“前意识”提供的所有答案,这样就能有效排除第一层意识的干扰。“批判思维”运用熟练了,第二层意识就会容易强大起来。如果,大家按照“绝智弃□、绝攷弃利、绝□弃虑”的方法,学习、应用“批判思维”,会发现“绝智弃□、绝攷弃利、绝□弃虑”的方法,解决了在运用“批判思维”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克制“第一层意识”与“前意识”在思维中的作用。现有所有关于“批判思维”的书中,都会反复提到思考者在进行“批判思维”的时候,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偏见、好恶,只看“事实是什么”、“成立的理由”是什么。这个说法是很好,但是,当“第一层意识”主导心智系统的时候,这些道理对“第一层意识”与“前意识”是不起作用的,在“逻辑自洽”的掩护下,“前意识”照样能给出看起来像事实的“事实”。所以,在现实环境中,很多人看似在使用“批判思维”,实质是假的批判思维,真正的“批判思维”一定是第二层意识主导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在现有的关于“批判思维”的书中都没有提供解决方案,而在笔者的体验看来,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绝智弃□、绝攷弃利、绝□弃虑”。其中的趣味,相信读者能在实践中,也能体验到……第三,用“策略思维”解决问题。 “策略思维”是建立在“系统思维”与“批判思维”基础上的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如果说存在一种“创造思维”的思维方法,那么,这种思维方法就是“策略思维”,换言之,如果想让自己拥有创造能力,那么,先让自己学会运用“策略思维”。“策略思维”这种思维方法,能帮助人在一定的“系统”内,洞察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需要达成的结果、解决问题最有效的路径以及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等一系列的问题。学会运用“策略思维”解决问题,这个人的第二层意识就很强大了。不但,第二层意识变得强大,更为关键的是,学会熟练运用“系统思维”、“批判思维”、“策略思维”以后,差不多也就学会“看意识影像”了。而“看意识影像”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中非常重要的练习——“内思:内脑思维”的基础。在一些精通“策略思维”的职场高手中,流传着一句很神秘的话:“用第三只眼睛看”,人又不是二郎神,哪来的第三只眼?这里的说的“第三只眼”其实就是指第三层意识在看意识影像。真正把“系统思维”、“批判思维”、“策略思维”这三个思维方法运用熟练了,自然就会跳出第二层意识的语言思维,进入到第三层意识的意识影像思维。第四、用“概念思维”与“关系思维”进行沟通。在以往对“逻辑思维”的认识中,一般把“概念思维”看作是思维中的主要工具,因为在以往的认识中,“逻辑思维”与“概念思维”都是建立在语言上的思维,而一旦用了语言进行思维,在思维中把握概念就变得非常重要。其实,大家如果按照《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的方法提升理性思维能力以后,就会发现,真正高质量的理性思维是超越语言的,是一种在意识空间中“看意识影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好不用语言的“概念思维”,而是去“看”各种意识影像。“概念思维”的真正用武之处,是在思维之后与人的沟通中。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要让别人能很轻松的了解自己的想法,就必须运用到“概念思维”与“关系思维”,表达的概念越是精准,概念下各种关系越是严密、紧凑,沟通的效果就越好。在职场中,甚至在社会上,很多低质量沟通的背后,就是沟通者缺乏“概念思维”与“关系思维”的加工。3、保持专注力的诀窍对于现代人来说,能让人在职场中发挥最大价值的,其实不是思维能力,而是专注力!一个人在自己的事业中,越是专注,这个人的收获也会越大。职场人士基本上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职场人士遇到的最大麻烦也在这里。现代社会环境中,能够分散注意力,影响专注力的事情、诱惑太多,一个成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想要保持一种对某一领域的专注,是很难的,能做到保持专注的人,也非常少,所以,一旦能做到的,假以时日都是各自领域中精英。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让人在充满干扰、诱惑的环境中保持专注力呢?本章的内容就是保持专注力的最佳解决方案。读者们如果有兴趣按照这章的内容进行练习,那么就会发现,随着练习的深入,练习者的意识关注方向会发生本质改变。在没有练习之前,练习者的意识关注方向都是朝外的,关注自己肉体上的感觉、情绪,关注周边环境的信息,很少有人会关注自己内在的意识活动以及意念产生的过程。按照本章内容进行练习以后,练习者的意识关注方向会发生反转而朝内,随着这种改变,练习者专注力会不断得到提升,随着这种提升练习者会从职场中得到很多的良性反馈——客户、同事、老板发现您成熟了、能担当了,于是,在职场中的责任加重了,职位高了,收入也增加了……这种良性反馈会在“心智系统转换”的过程中,不间断地出现,有了这种不间断出现的良性返回,会让练习者有了不断强化意识向内关注的动力。意识越是向内关注意识本身,专注力提升得也越快。所以,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如果对于学习“心智系统转换”没有兴趣,那么,只练习这第一章,就已经能够对您的职场生涯有很大帮助。有了“理性思维能力与专注力”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您觉得会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带来什么变化呢?
小务虚:专注思想模型研究,在云里雾里探究出路,欢迎交流关注信佛信什么?我们大多数人估计都会说:“信佛就是信因果报应”。如果你确实是虔诚的佛教徒,那么你一定会坚信因果报应,并且会严格按照这个信念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抉择。对于大多数人说来,我们可能觉得因果报应有道理,但是否严格坚信并且遵守它,就另外一回事。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追究下这个问题:“因果报应是否严格成立?”。佛陀说他的佛法没法用逻辑证,只能用生命去修证。佛陀说,众生皆苦,皆因痴,皆因看不明白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乱折腾,于是备受苦难煎熬,因此,只有修持佛法,才能明,才能看明白这个世界,才能离苦得乐。我们今天就尝试一下,用21世纪现代宇宙论的知识来解读下,2600年前佛陀所得出的这个思想模型,它的合理性在哪,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即使到今天还强势存在。进入正题:佛教宗旨:缘起理论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因果报应是佛教缘起理论的一个必然导出,也就是佛陀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一个大空境,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自己作业派生的。此生故彼生:我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每一个念头,都派生一个世界,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就是自己派生的这些世界的总和。此灭故彼灭:这些因自己作业障而派生的世界,构成了自己痛苦的人生,因此要了生死灭苦悲,就是要首先要停止继续作业障,那么与之相关的世界随即消失。此有故彼有:每一个业,派生一个世界的面外,还因此派生与这个面环环相扣的连环世界。此无故彼无:要消除作业派生的某一个面,必须通过这种环环相扣的修持,才能最终把自己的业障给消除,与之相应的连环世界才会消失。因此,一切都是因缘和合则生,因缘消散则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业力因果报应是真实的力,是一定会报的。因此,坚信因果报应,那么就是坚信佛陀的这个缘起理论,缘起理论有三个核心点世界的本质是大空境,即世界的真相是空。我们作的每一个业派送一个世界及连环世界,由此构成我们的假相世界。我们所作的每一个业,都是业障,这些业障构成我们的人生,因此,人生皆苦。于是,有了我们第一个疑问,为什么每一个业都是业障?这是佛教体系的第一个关键点,因为既然世界的本质是大空境,那么我们往这个大空境里作什么业,就意味着导出什么样的人生。诸漏皆苦,很显然佛陀说我们都在作业障,因此才造成苦难的人生。我们从佛教的四个逻辑台阶切入,来一步一步分析佛陀的这个思想模型四胜帝苦帝,集帝,灭帝和道帝。佛陀第一帝就是苦帝,诸漏皆苦。造成苦帝的原因就是集帝,而要消灭苦帝与集帝,解脱人生,就要达到涅磐境界,于是就得修佛,也就是道帝。诸漏皆苦,也就是人生都是苦难,也就是苦帝。而造成这些苦难的根源在于欲望与贪婪之恶习,也就是集帝。因此,要灭苦帝与集帝,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涅磐,即灭帝。如何才能达到涅磐境界,即道帝。下面详细分析四帝:第一帝:苦帝生老病死,成住坏空:生老病死,指肉体上的苦。成住坏空,指精神上的苦,也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眼看就要做成了,但它很快就开始败坏了,最终归于大空境。佛陀的诸漏皆苦,是很彻底的。他说,人生就是苦难的集合,我们所谓的快乐,都是更大苦难的引诱剂。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用现代宇宙论的模型来理解一下佛陀的这个模型的关键点。首先,苦帝是佛陀整个思想模型的前提,也就是它的逻辑起点是从一切皆苦开始构建的,因为如果不是一切皆苦,那就没有后续的所有环节。其次,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的体系是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他是一环扣一环的,环环相扣的,这也是佛教体系的一个核心价值所在。最后,佛教体系是2600年前的思想模型,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回看佛陀的体系,那么我们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21世纪的大信息量,我们今天就是尝试一下,用今天的这个现代宇宙论看,来试图分析下,到底佛陀在当年,思境达到了怎样的高度,竟然能导出如此华贵的体系。另一方面,我是一个思想模型的研究者,因此,我看到任何一个思想模型,我首先不是盲目跟从,也不盲目否定,对一个能称之为思想家的思想模型,那么我首要的是考察,它的合理性在哪,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威力,能流传至今?而我们所有当今的人,都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都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理解任何一个思想模型,而不是盲从。这个巨人就是当今的信息量,这些通过无数思想家和科学家所建构出来的21世纪宇宙论,是当今每一个现代人的巨大的宝藏。为什么一切皆苦?现在宇宙论指出,这个宇宙的本质是能量,目前宇宙的一切,都是由能量转变而来的,因此,能量的特质决定着我们这个物态宇宙的特质。因此,重点是考究能量的特质。根据目前物理定律,能量的2大基本定律就是能量的守恒定律与熵增定律。而熵增定律是能量的最核心特质之一,万物都是在熵增定律的驱动下演化的,因此,我们来重点探索下,墒增定律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由于熵增定律基本规定着万物是如何演化的,因此,对这个定律,作如下详细说明,请务必花点时间搞清楚这个模型。它可以解释我们当今世界的所有模型,它是一个相对底层的规定者,并且是在目前信息量情况下正确的逻辑模型。熵增定律熵增定律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也就是能量只会自发从高温流向低温,而不会自发从低温流向高温。如上图,能量自发的倾向一定是从左到右,你要让他从右到左,必须有外界力的介入。比如我们的空调的压缩机,就是强制将热量从房间里的低温,压缩到外面高温空气。就好比水,永远只会从高流向低一样,你要让水从低流向高,你必须对他做功。比如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你必须做功。这桶水,他的自发倾向,永远是会从二楼流向一楼。因此,只要你是逆着自发倾向的过程,就必须对它做功,这意味着必须从外界输入能量。由于一切都是能量,能量的这个特质,就是自然界有自发倾向的特质,这在我们以结构为基本单位的物质世界来说,就是所有的结构的自发倾向都是从有结构到没结构的转化过程,这是所有结构的自发倾向,用我们人类的话来说,这叫“死亡”。因此,我们要维持这个结构,不要让他结构消失,我们就必须对他做功,必须输入能量,这就是为什么生命体都时刻必须从外界获取能量,来维持生命体这个结构,这是个必然过程,他是能量的本质决定的。比如上图冰的这个结构,他的自发倾向就是会转化成水,结构就消失,你要让他保持结构,也就是逆它的自发过程,就必须对它做功,比如我们的冰箱,消耗电来让他保持冰的结构。熵增定律,可以解释一切现象之所以然,我们再来扩展下。自然界的自发倾向我们先给一个熵的另一个定义:自然界的自发倾向总是从小概率的宏观态向大概率的宏观态转化。比如我们的房间,它的自发倾向就是会越来越乱。因为整齐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说得极端点,假如每一个物品都有它自己一个固定位置,最整齐状态就是所有的物品,都在它自己的位置,这个概率只有一种状态。然而房间混乱的概率有无数个,只要一个物品不在它原来该待的那个位置,即说明混乱度加1,简单点说,每个物品都有无数个位置,可以使得这个系统变得混乱。也就是整齐是小概率事件,混乱是大概率事件,房间的自发倾向一定是从小概率向大概率转化,也就是一定会越来越混乱。再比如任何高度结构化的东西,如人体,它都是小概率事件,他的大概率事件就是他的结构消散的方式可以有无数种。比如我们的社会,上班族每天早上上班,晚上下班,这是小概率事件,如果这些生命体不需要获取能量就可以自在存活,那么他每天的状态可以有无数种,他可以随心所欲,这是大概率状态。如果突然间国家宣传说,所有人都不用担心吃饭问题了,国家承担,于是,原先有序的社会秩序随即消失。不用担心吃饭问题,意味不用上班,意味可以随心所欲,不用做功了,也就是没有外力驱动了,那么每个人一天可以有无数种状态,社会会乱成一团。但是,一旦你需要为你自己这个结构负责去外界获取能量 ,你每天就只有一种状态,就是上下班。这就是小概率事件。这种必须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结构的状态,就是熵增定律表达的结果,万物都被这个定律给规定着。所有结构,不管实体的,还是虚的,要保持结构,都必须时刻从外界输入能量,没有能量的输入,结构随即会消散。人会死亡,公司组织也会跨掉,社会会变得混乱。这种任何结构都必须靠从外界获取能量来维持自身结构的方式,我们叫生命时刻都必须从外界获取负熵。比如国家开放,就是让负熵进来。比如每个人都必须去赚钱,去获取能量,因此每天就会形成一个路线结构,如果没有这个能量的输入,那么这些路线结构消失,表达为社会秩序混乱。社会的有序化,也是能量驱动的结果,没有能量输入,社会就会混乱化。因此,任何结构,有形的无形的,时刻都必须输入能量,才能保持。我们可以把目前这个宇宙的一切,都表达为结构体,而且从137亿前年开始,从最简单的结构体,一直演化到今天最复杂的结构体,即人类社会这个结构体。当今人类社会结构体已经是一个共同体,任何一个人都离不开这个共同体,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共同体里面去参与分工合作,获取共同体分配的能量,个体才获得能量,个人在当今是无法独存的,个人必须通过共同体才能存活。表面上,我们看不到这个共同体,在我们人类眼里,只有实实在在的结构体才是结构体,而像社会这样的虚结构体,往往被我们否定他是一个结构体。然而,当今社会这个共同体,确确实实就是一个结构体,跟一个人体一模一样,我们人体里面的细胞,肯定也不会承认人体是一个实体,它只是觉得,人体是它的一个活动场所。细胞里面的分子,分子也觉得细胞是他的一个活动场所。万物一系演化由于万物都是在能量的规定下,遵守熵增定律,从一个能量奇点爆发出三种基本粒子,然后一步一步演化出我们目前这个宇宙,因此,万物一系演化是除上面熵增定律外,又一个重要的分析问题的眼界。这个大尺度的眼界历时137亿年,从奇点开始分出演化出目前这个世界。那么,我们看来一下,万物是如何一系演化的?137年亿前的能量奇点,爆发出三种基本粒子【夸克,轻子,波色子】,三种基本粒子又分化出92种天然元素,92种天然元素,又分化出上千万种分子物质,上千万种分子物质又分化出数十亿种物种。万物为什么要分化?由于万物都是能量转化过来的,而能量的基本特质,就是熵增定律,上面熵增定律已经推导出,任何结构,任何有序化的东西,他们的自发倾向,都是向着结构消散,从有序向无序的方向流动的。因此,万物的自发倾向,都是从结构化向无结构化转变,从有序化向无序化转变。这个大自然的自发倾向,规定着一切,从能量奇点,到基本粒子,到分子细胞,到我们当今的一切,如人类及社会,这些结构体的自发倾向,都是倾向结构消散。比如中子,中子就是由1个上夸克和2个下夸克组成,夸克之间被胶子强力聚合在一起,这就是强核力。由于独立中子不稳定,他作为一个结构体,自发倾向就是结构体会消散,于是中子衰变后分化出质子和电子,然后中子通过胶子牢牢的拉扯住质子,与质子形成一个新的结构体,即原子核,此时,中子才能存在,也就是,中子只有进入到原子核里,才能存在。否则,只要他独自存在,他一定会消散掉,分化出质子与电子。中子分化出来的电子则被质子的正电吸引住,于是原子核与电子形成更进一步的结构,原子。也就是,中子这个结构体:只要他单独存在,他就一定衰变,因为熵增定律规定任何一个结构都会衰变。他必须进入原子核中,与质子形成原子核,以原子核为载体,中子稳定才能存在。原子核作用一个新的独立结构体,它又没法独立稳定存在,因为任何结构体都会衰变。因此,原子核里的质子通过他的正电与电子形成一个新的结构体,即原子。于是,原子核只有存在原子里面,以原子作为它的一个载体,它才能稳定存在。而原子,同样继续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结构体,依旧无法独立稳定存在,它必须与原子组合成一个新的结构体,在分子中,才能稳定存在。就这样,一步一步演化出我们当今这个社会共同体。就如上面所有结构体无法单独稳定存在一样,人这个结构体,也必须在社会这个共同体里面,以共同体为载体,才能稳定有效存活。万物都没法单独存在,他们都必须进入到结构体里面才能存在,比如我们人,他首先进入到一个家庭里面,形成分工合作体,才能存在,其次他又必须在社会里面去参与分工,然后成为社会共同体里面的一个部分,以这个共同体为载体去获取能量,然后能量下分到他,他能量存在。这是人类这个共同体,面对当下这个严峻的生存形势,所形势的一个强大的能力体这就是能量在熵增定律及万物一系演化的眼界下,我们推导出来的万物进化模型。这个演化模型的根本驱动力,就是能量的熵增定律。不演化不足以存在。但是我们通过上面的这个模型可以看出,这个模型是结构叠加结构,一层一层叠加上来的,比如我们人体,就包括前面所有这些结构。比如:中子结合质子形成原子核,原子核与电子形成原子,原子与原子形成分子,分子与分子形成细胞,细胞与细胞形成有机体,有机体与有机体形成生命如人体,人与人形成社会。于是,社会这个共同体,包括以上所有这些结构体,演化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叠加上去的。也就是结构是越来越复杂的,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于是就出现一个问题,即使万物是因为该结构无法存在才演化,而一演化,结构随即进入一个更复杂的结构,这立即产生一个问题,新的更复杂的结构,他的生存难度更大了。我们把这个随着结构越来越复杂,生存难度越来越大,表达为在演化轴的演进方向上,存在度逐步下降。存在度下降从演化轴演进的方向上,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也就是结构体越来越复杂,这也表达为能力越来越大。我们如何来理解,这个过程也是存在度下降的同一过程,也就是生存难度越来越大的同一过程。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水一定是从高往低流。假如,我们把一桶水从一楼提升到二楼,我们需要做1层楼的功。而这桶水,他的自发倾向永远就是会从楼流向一楼,因此,我们要把这桶水保持在二楼,我们永远必须对这桶水做1层楼的功。才能抵抗这个自发倾向。假如,我们把这桶水再提升到三楼,则需要做2层楼的功,因为这桶水的自发倾向,永远是从我们当前的楼层流向第一楼,因此,为了保持这桶水在三楼,我们时刻都必须对这桶水做2层楼的功。假如,提到了四楼,于是时刻必须对这桶水做3层楼的功,水才能一直保持在四楼。结构的进化,跟上面这个模型基本一致,由于所有结构的自发倾向都是会消散掉,越复杂的结构,保持结构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多,因此,就必须时刻从外界抓取对应等量的能量,只要抓取不到这么多能量,这个结构就会消散掉。所以我们一直说,万物都在求存,也就是万物都时刻必须从外界抓取自己生命所需要的最少能量,才能保持自己的结构,否则,结构消散,用我们人类的话来说,就是死亡。也就是说,随着演化进程,结构越来越复杂,维持结构所需要的能量越来越多,于是生存难度越来越大,我们表达为存在度下降。也就是结构越复杂,表面上能力是提升了,但同时存在度也越低,生存难度也变大。于是,导出万物演化的另一个原则:最小作用量原理。最小作用量原理水的自发倾向,就是一定会从高处往低处流,中子这个结构的自发倾向,就是一定会分化成质子和电子。假如,我们把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就需要对这桶水做一层楼的功,但是这个到了二楼的水,他的自发倾向就是永远会流向一楼,因此,我们必须持续不断的对这桶水做一层楼的功,才能保持这桶水一直在二楼。只要想把这桶水一直保持在二楼,就永远必须做这一层楼的功,于是时刻必须从外界获取这一层楼的功,但是,所有其他人也都在做这样的事,只要他们想保持这桶水在二楼,就都必须从外界获取这一层楼的功,也就是能量。大家都在竞争外界有限的能量,于是能量不足,怎么办?于是,有些人进化了,提升了他的能力,为了能够在原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他不得不进化,但进化又立即带来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他的结构比他原来在二楼变复杂了,我们假设他进化后的能力就相当于他能把水提到三楼了,他因为有了能把水提到三楼的能力,他一方面获得生存优势,但另一方面,他也为此必须付出比原来更大的代价,因为三楼的能力,三楼的水,永远要往一楼流,这是自发倾向,他为了这个三楼的能力,因此,时刻必须从外界抓取2层楼的功,来维持他这个能力。而在能力提升之前,他保持水在二楼的这个结构,他仅需要做1层楼的功,而现在他需要做2层楼的功,才能保持他这个在三楼的能力。也就是,能力变大了,获取生存优势的同时,我们也为这个生存优势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进化后的新结构,他更复杂了,而这个更复杂的结构天然的自发倾向就是会像水一样,从3楼自动流向1楼,于是,要保持这个更复杂的结构,就时刻需要输入2层楼的功,而原先只需要1层楼。因此,所有结构都不会无缘无故去提升能力,只要外界能量还没恶化到不足以存在时,万物不会去提升能力,因此提升能力首先意味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就是万物在进化时,都一定会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原因。最小作用量原理是万物进化的基本原则,是所有定律中的定律。因此,在这个定律的规定下,万物只有到了不足以存在的时候,才会去进化,也就是,如果这桶水提到了二楼,也就是进化了一层结构,就可以生存,那么万物一定不会也不想去把这桶水提升到三楼,到了三楼,又不得不为保持三楼的结构而必须从外界抓取更多能量。就这样,形势没恶化,当前能力足以抓取足够的能量时,万物不进化不提升结构。仅有当因为竞争,当前能力不足以抓取足够的能量时,万物才去提升能力。即使万物提升能力,也是按最小作用量原理提升,绝不多提升。如果提升到三楼的能力,足以确保他们有能力去抓取能量满足他们需求,则他们一定不会把能力提升到四楼,因为只要你提升到四楼,而水在四楼的自发倾向就是会往一楼流,你就必须为保持水在四楼,而不得不时刻从外界抓取3层楼的功来维持这个四楼结构。这就是万物演化的原则,不足以存在时才进化,即使进化,也按照最小作用量原则进化,绝不多进化一点点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的所有一切都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比如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因为这样最省能,但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它会发生折射,比如下图:光会会在空气中走AO,在水中走OB,也就是走AOB这条线路,而不是像在空气中直接走AB,因为光在空气中走得快,水中走得慢,因此,光要在空气中多走一会,在水中少走一会,于是AOB比AB快且省能。如下图,施救人员看到一个人掉入水中,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一定走路径2,而不是路径1 ,因为他在地面上的速度比水里要快很多,因为要在快的地方多走一会,在慢的地方少走一点,人的本能一定是这样做的。跟上面光在水中发生折射的原理一模一样,到底是人有自我意识才这样做的呢,还是说光也有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所谓人的意识,都只是人类自己的需要,人类需要这样表达,大自然不需要,也不知道人类这样表达,大自然对一切说:“都按最小作用量原则走”这就是世界的构建原则,万物都不足以圆满存在,万物都在进化,但万物都不随意进化,即使到了不得不进化的时候,万物进化原则都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好,铺垫完这个现代宇宙论模型,我们用这个模型,来看下,佛陀的思想模型,到底合理性哪在。佛陀第二帝:集帝杂阿含经:当知若诸众生所有苦生,一切皆以爱欲为本佛陀说,造成人生都是苦难的原因就是贪婪与欲望之恶习,他说这是一切苦难的根源。贪婪与欲望的本质是什么?贪就是要去外界抓取能量,抓取能量来维持我们人的这个结构体,请注意我们这里的结构体,是包括人的整个生活的,只要涉及到需要消耗能量的,都是依存结构,我们从外界抓取能量,本质就是要维持我们这个庞大结构体的开销。贪婪与欲望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不断的要求更多,也就是依存的条件量一直在增加,条件量每增加一个,结构体随即复杂一层,生存度随即下降一层。比如,原本可能只是把水提升到二楼,我们即可以满足生存了,但现在我有欲望了,我不但要吃好,要穿好,还有住好,用好,所有这些都是条件量,都会增加结构的复杂度,从而使得我们生存度下降,最终导致生存难度增加,而且这种增长,是指数级增加的。这就是佛陀这个说法的合理处及高明之处,不断的提升能力,提升欲望与贪婪,正是人生苦难的根源。这是违背最小作用量原理的,不仅我们人类,万物都在求存,但万物都不随便提升能力的,只要能力刚好能获取能量满足生存,则万物不再提升能力。因为能力提升过多,首先意味着能耗过多,能耗过多的物种,是首先被淘汰的。第三帝:灭帝因此,佛陀提出他的第三帝,灭帝,也就是人生要消除苦难,要消除苦帝与集帝,那么要达到的状态就是涅磐寂静,高僧大德终身修行,直到圆寂才可能达到这个状态。这个状态我们这样子简单来理解,就是修到下辈子不再做人的状态,这样子还不够,更进一步是修到下辈子不做生命的状态。因为生命都是苦难。这个说法,也是极高明的,我们上面已经推导出,结构从最简单的粒子到生命结构,结构复杂体是一直上升的,能力提升的同时,结构体是越来越动荡的,存在度也是越来越低的,生存难度也是越来越大的,生命体就是这样一个结构体,于是佛陀的目的,就是修到下辈子不再做生命,他说这个状态,才是最安然的。越简单的结构体,就好比水只提升到二楼,要维持这个二楼的结构体,只需要做1层楼的功即可,也就是只需要从外界抓取1层楼的功即可,抓取这1层楼能量,也只需要简单的能力即可。此时生存度极高。我们甚至可以说今天的社会及人类,就好比水已经提到了1万楼,每个人时刻都必须从外界抓取近1万层的功,才能保持每个人当下的生存结构,抓取如此大量的功,又需要极为复杂的能力,这个能力表达为当下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共同体,我们需要这个共同的强大的力量才能生存。所以佛陀这个说法,也是成立的。第四帝:道帝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于是佛陀说,你要了生死,灭苦悲,那么你就要修持佛法,修持戒律,这就是道帝。我们这里简单了解下三学六度。三学:戒,戒除一切正常人的生活,戒除一切正常人的思绪,也就是出家远离红尘的干扰。定,只有达到了戒除一切的扰乱,才能达到定的境界,不被外界这个假想世界所蒙蔽。慧,通过戒律达到了定后,看明白这个世界的本质,看空了一切,就达到了悟的境界,大空境的境界,六度:布施度,不是简单的一般意义上的给别人施舍,而是不但不从外界获取能量,还要向外释放能量。这是一种反生命的操作,生命首先是必须源源不断的从外界获取能量,但佛陀说,这正是苦难的根源。持戒度,就是上面的戒,戒除一切正常人的生活及正常思绪。戒除一切文明红尘的纷扰。安忍度,不但要忍,还要安着忍,既然一切都是苦难,那么一切的不顺都是再正常不过了,比如你走在大街上,有人朝你脸上吐了一口恶痰,你从容的擦掉后,还给对方道歉,这才是安忍的境界。精进度,也就是你只有达到前三度的情况下,也就是达到三学里的戒和定的状态下时,没有任何杂念时,才能够进入修证的精进。禅定度,精进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定的状态,也就是思绪达到接近大空境的状态。般若度,达到的悟,觉的状态,进入明与大空境的状态,达到这个般若度,才能进入涅磐状态,才能成为佛。这里只是简单的罗列一些佛教修身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层层递进的,而且是非常深刻的,而这些仅仅是佛教体系里面的一小部分,佛教有极为宏大的修持佛法体系,一层一层递进,逻辑极为严密。我们可以把佛教的所有这些修持做法,归结为一个词,放下。所有做法的本质,我们用上面现代宇宙论的知识来表述,佛陀在建议你首先不要提升结构,不要提升能力,也就是不要提升依存的条件量,因为这会直接导致你的存在度下降,只要结构一提升,新一更复杂的结构立即更不稳定,更难维持结构,存在度下降,生存难度立即变大。因此,佛陀说你要首先要戒,戒除这些贪欲,其次更进一步,就是戒除文明的纷扰,也就是佛陀说,你要真正达到解脱人生的境界,你就得出家修行,你要远离红尘的纷扰,远离正常人的生活及正常人的思绪,你才能达到那个境界。这种是相当于断舍离的概念,做减法,只是佛陀比较彻底。做减法是一个极为正确的概念。这是最小作用量的一个体现,把一切不必要的开销减掉,我们的依存量随即减少,生存度回升,生存难度也随即下降。如果能做到佛陀的这个境界,那么这个境界的人生,应该是生存难度最低的,同时也是最容易感觉到幸福的,因为这样简单的结构体,仅仅需要极低的能量,即可稳定存在,因此,也不需要增长出那么多能力,这是最小作用量规定下的万物状态。本质上,老子的体系也是这个方向,说文明趋势不良,建议人们回退到小国寡民的状态,那个状态才是最幸福的。这些都是极为深刻的眼光。违背最小作用量原理佛教的这个修身体系,绝不是逃避生活。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导出的结论却跟万物演化的所遵守的规律极为相近,也就是万物进化演化都是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都不会过度进化的,因为进度进化,首先意味高能耗,而在能量熵增定律面前,高能耗首先是要被淘汰的。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高能耗首先一定是被淘汰的。然而,人类文明化以后,站上了食物链的顶端以后,失去了竞争对手的人类,似乎忘记了要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的本性。由于万物在进化过程中,在正常的竞争环境中,万物都是处在生存的边缘的,也就是生存资源更多的时候是不足的,这导致万物都有一个本能,也就是每一个物种,为了让自己的基因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能够存活下来,因此,基因都有最大播散自己种子的倾向,有这个倾向的物种,才不会绝种。但万物都有天敌,要么是种外竞争要么是种内竞争。这种竞争使得生态趋向平衡的状态。人类文明化后,这样的平衡遭到破坏。人类一方面没有了天敌,另一方面,只要能量允许,人类都有最大传播自己基因的倾向。因此,人类每一次获得新的力量时,如农业文明,如工商业文明,如当今的信息文明,每一次新的这些文明的出现使得人类的力量大大提升,随即获得大量的能量,随即人类大量增加自己的人口,随即很快迎来能量缺口,于是人类不得不继续加快我们的节奏,继续提升我们的结构,提升我们的明文。于是新文明又开发出新能量的同时,我们又获得大量能量,于是我们又继续播散我们的人口,能耗又继续变大,结构又继续变得更复杂。我们在丛林中当猴子的时候历时200-300万年,智人游牧业历时十几万年,农业文明1万年,工商业文明200-300年,今天这个信息文明100年不到,目前,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进入下一个文明的节奏了,这个文明不断加速的过程,就是我们生存形势指数恶化的过程。能力快速提升的同时,能耗也在指数级上升的同时,结构复杂度也指数级上升,人类的存在度也快速下降,这就是为什么,当今每个人的生存压力是越来越大的。这是一条不归路。当下人类所面临的困境,就是这个恶性循环的结果,万物都在遵守最小作用量原理。而人类每每违背这个原理,原本所有结构就已经不足以圆满存在,所有结构时刻都必须从外界抓取能量才能保持,因此,只要满足生存,万物一定不随便提升结构。而人类却在无休止的提升我们的结构,提升我们的能耗,这个节奏在指数级递增,这表达为,我们当下越来越紧迫的生存形势,这也是为什么霍金会预言:说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霍金这个预言不是危言耸听,我们从这个宇宙模型出发,以及按照人类目前人口每40年翻一番的速度,到2060年,人类的人口将达150亿。我们当下已经出现一系列的危机了: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生态破坏,生物灭绝等等等,如果人口真的涨到150亿,不敢想象彼时的地球,是否还承受得了我们人类的折腾。这就是佛教这个思想模型的意义。佛教思想模型的意义佛陀说这个世界的本质是大空境,我们每个人所说的世界,都是自己作业派生的,每作一个业,即派生一个世界以及与之相关的连环世界,佛陀这里的每一个业,就是我们宇宙模型论里面的结构的每一层结构的递增,条件量的上升,也就是能力的提高。在熵增定律的规定下,生命要保持结构必须提高能力,这是生命抵抗能量消散状态的必须进程,但是能力提升,这种能量消散趋势却是加大的,所以佛陀说提升能力是人生苦难的根源,2600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物理学信息,佛陀就达到了一这层,可见佛陀目光深远。万物要保持他的结构,必然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需要多少能量 ,就必然需要多少能力,但万物绝不过多提升能力,他只需要把能力提升到足以保持结构却可,因为任何额外的能力提升,首先意味着结构复杂度上升,这意味着反熵增的力量必须更大,结构更动荡,生存难度更大。因此,佛陀整个修身体系,就是告诫人类,不要调动贪欲,这对于保持生存没有任何多余的一点作用,相反,我们为此却得付出巨大的代价以及由此引发的种种生存危机。因此佛陀建议人们放下一切贪欲,甚至不仅仅如此,他的出家修佛是走得最极致的,当然,对于凡夫俗子来说,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去走这一步的,因为这需要决心,需要深刻的认知,稻盛和夫退休后即出家,你不能说佛教没有他的深刻所在。这就是佛教这个思想模型的意义所在。我们也会发现,老子的出世跟佛教的出家,某种意义上是同一个方向的,他们的体系所达到的那个思想高度是一致的,他们都表达出回退的倾向,都明确指出文明趋势不良的倾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真正含义因此,根据现代宇宙论这个模型,我们可以下结论说,因果报应是严格成立的。它不仅适应个人,适应社会,还适应万物,适应这个宇宙。业力因果报应是真实的力,这个真实的力,就是熵增定律与最小作用量原理。万物要存在都必须按照最小作用量原理去进化能力,绝不多进化一点点的能力,多消散一点点的能力,是违背自然律的。因此,善业,绝不是仅指你施舍给别人一些钱财物,他更多的是向外释放大于索取。而恶业,则就是过度索取。生命都有索取的倾向,因为他必须靠索取来维持他自己的生命结构,这个倾向被内置到基因里面,导致人如果不加以修持,都有过度索取的倾向,但过度索取过度消耗也是要被淘汰的。因此,人的本性里面,就存在着保守与激进,释放与索取这些对立状态,人生就是不断在这两者之间做抉择。我们也可以从上面的现代宇宙模型里看出,所有结构体之所以能存活,均在于他的母体也就载体,比如我们人类的母体就是社会这个共同体,我们都靠这个共同体才能存活,这是每个人都必须向外释放这个倾向的必然规定,没有人能够独活,每一个结构体都必须依靠载体才能存活,每一个人都必须依靠社会这个共同体才能生存。因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成立的。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并不需要去深度学习上面这个现代宇宙论的知识就能把握人生的真理。人生的一条最珍贵的法则,就是佛教的这个因果报应,秉持这样一条人生价值观,坚定的相信它,并且在生活里面执行他,那么对每一个有限生命的人生来说,要过上一个幸福的人生,足已。因此,佛陀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放下,做减法,多行善业,不过度消耗能量,好好守护人类以外的这些植物与动物以及这个地球。这是我们人类从目前信息量来看的一个比较好的出路,也是每一个人过好一生的必然选择。因为,一切都在求生存,符合自然律的则生存,不符合的则会被淘汰。小务虚专注务虚,因此注定糟糕的务实能力,然而生活是残酷的,即使老子的圣人也需要为腹,如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支持纯粹的创作活动,读者的支持是每一位创作者的精神动力佛陀的修身体系极为华贵,极为深刻的,逻辑极为缜密的。学些佛法,对于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佛教,推荐希阿荣博堪布的这本书:因果一旦成熟,任何行动都无法阻止果报的显现。如果痛苦在所难免,我们最好让自己有所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该面对的问题还得面对,该经历的痛还得经历,我们却不再那样感到苦,不必再承受额外的焦虑和恐惧。--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汇总:业力因果报应是真正的力,因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佛陀的修身体系极为华贵,极为深刻的,逻辑极为缜密的。学些佛法,对于提高生活的幸福感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常人必然会在世俗里面去折腾,这是每个人的选择,不过,选择在红尘中,即意味着我们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红尘中即意味着有无数条件量,放不下即意味着必须承受这些压力佛陀说任何一个人,达到悟,达到明,达到般若的状态即是佛,不管你在哪里修,但佛陀显然是极高明的,红尘有巨大的束缚力,修行难度也是最大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努力的,首先不要做加法,加法会导致我们更快失存,相反,做减法,任何涉及到能量消耗的,都必须小心翼翼。最后只要还在红尘中,不管怎么修行,怎么减法,必然都只是折中方案,因此也必然意味着存在来自熵增定律的巨大压力,因此,选择红尘即需要做好心理准备。最终话又说回来,我们都是凡夫俗子,我们不追求终极状态,我们只想有一个相对幸福的人生,那么答案上面已经给出,只是再提醒一句,红尘有强大的束缚力,时刻必须警惕被它遮蔽罢了!小务虚专注务虚,因此注定糟糕的务实能力,如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支持纯粹的创作活动,因善流转
“文/育儿女神Miss刘,欢迎个人转载”近来很多85后女明星纷纷生子,比如说人气很高的赵丽颖、唐嫣等,人们会发现女明星的孕期“特别短”,好像刚官宣怀孕的消息后没多久就产后复出了,于是有网友调侃道:“现在的女明星生孩子,就跟玩一样!”其实,仔细观察下便会发现,女明星们在公布怀孕这件事上非常有“心机”,大家知道她们怀孕的消息,但是却不知道胎宝的月份。而且大多数时候女明星公布怀孕的消息时已经显怀,那么被“人为缩短”了的孕期自然看起来就变短了,于是有网友说这叫“瞒三不瞒四”。宝妈怀孕兴奋不已,亲妈却叮嘱“瞒三不瞒四”,让她不明所以清早起床,蓉蓉上完厕所后看到验孕棒上的两道杠,心里开心极了,因为这意味着她和老公坚持了2年的备孕,终于成功了。在一开始备孕的时候,医生就提醒蓉蓉做好心理准备,因为她属于不易怀孕的体质,在怀孕这件事上要有耐心,蓉蓉真是没想到自己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成真了。于是蓉蓉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到女儿备孕成功也很高兴,不过高兴之余,妈妈也不忘提醒蓉蓉说:“丫头,你怀孕这事儿是好事,但是老人都说瞒三不瞒四,你先别急着通知朋友同事,就咱们自家家里人知道就好!”妈妈的话让蓉蓉有些不明所以,但是看到母亲煞有介事的样子,蓉蓉也只得“遵命”。挂了亲妈的电话,蓉蓉又赶紧打给了婆婆告诉她这个好消息,没想到婆婆居然说了和亲妈一样的话:“切记瞒三不瞒四!”蓉蓉这下听后更加不敢“怠慢”了,赶紧表示自己会“守口如瓶”的。虽然怀孕了,但是蓉蓉并没有感觉出来有什么“不一样”,每天照常上下班行动自如,不过想要把自己怀孕的消息“昭告天下”的想法,却时不时地会冒出来。怀孕“瞒三不瞒四”是啥意思?关于孕肚大小,这些认知并不正确相信孕妈们大多都会听老人说起过“瞒三不瞒四”的说法,那么这种说法背后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含义呢?其实,关于孕期“瞒三不瞒四”的含义大致上有两种相关说法:一、出于孕早期胎儿状态不稳定方面的考量在孕妈怀孕的前三个月内,胎宝的状态并不稳定,此时,胎盘尚未发育成熟,如果受到特殊环境刺激时,发生流产的概率会很大。等到过了怀孕的前三个月后,胎宝的状态就会相对平稳很多。所以此时的“瞒三不瞒四”也是出于“避讳”的角度考虑,等到胎儿稳定后再“发布消息”显然会更稳妥一些,而这也十分符合国人一贯的“稳妥行事”的行为处事风格。二、对于孕妈孕肚是否“显怀”的描述在怀孕的前3个月里,孕妈的孕肚都不会十分明显。到了怀孕的第3个月时,子宫的底部位置大概在耻骨联合附近,到了4个月的时候,子宫底部的位置发生改变,处于肚脐和耻骨联合的中间,同时,此时胚胎的体积有明显增大,母体子宫也随之膨胀得更多。孕妈会在孕四个月的时候开始“显怀”,此时即便孕妈不说,隆起的孕肚也会“暴露真相”,“瞒三不瞒四”也指的是孕妈在孕四月的时候显怀明显,想瞒也瞒不住。关于孕肚大小方面的“传言”,有哪些是“谣言”呢?谣言一、“显怀早怀的是男孩”有传言说,如果孕妈显怀早肚型尖,那么怀的一定是男孩,事实上,这样的猜测并不准确,因为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研究可以证明,显怀的时间和胎儿的性别有相关联系。影响显怀时间的因素包括;胎儿的数量、孕妈的体重、胎盘的位置、胎儿的大小等等,显然这和胎儿性别毫无关联。谣言二、“显怀早说明胎宝发育快”事实上,怀孕3个月的时候,胎儿的身长只有9厘米,并且体积也只有一个拳头般大小,所以孕妈们在怀孕3个月以前“显怀”很有可能是“假显怀”,也就是说此时的显怀并不是因为胎儿的发育快体积大。通常二胎孕妈在怀孕的时候会显怀较早,而这主要是因为她们的腹壁脂肪较厚导致的。大多数孕妈是在4个月时显怀的,但是这个时间并不是固定的,只要在孕检中,孕妈自身的状态和胎宝的发育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孕妈就不必过于纠结显怀的时间。留言板话题:大家对于显怀的时间有哪些看法分享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