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A&HCI投稿经验系列之二」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好期刊来了!未济

「A&HCI投稿经验系列之二」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好期刊来了!

自从上期梅小森推出“A&HCI投稿系列”第一期推出以来,后台收获了好多评论。大家的回复也给梅小森提供了很多新的线索和好的经验。应广大粉丝的要求,梅小森今天为大家推荐的A&HCI期刊适合有人类学或民族学学科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们投稿!如果你喜欢“A&H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和梅小森互动,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全力帮你一探究竟。今天梅小森给你介绍一本刊《Asian Studies Review》《亚洲研究评论》《亚洲研究评论》是当代亚洲和现代亚洲的多学科期刊。该期刊旨在通过发表研究文章,书评和评论文章来展示有关亚洲现代历史,文化,社会,语言,政治和宗教的高质量文章。它欢迎在亚洲所有地区以及以亚洲为重点的国际和跨国问题上提交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广泛领域的研究论文。 《亚洲研究评论》 着手在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中发表平衡的文章。......期刊官网:https://www.tandfonline.com/toc/casr20/current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Asian Studies Review》《亚洲研究评论》最近发表的研究成果!值得注意的是梅小森发现这两篇论文都是由国家基金支持的哦!附上最新期刊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该期刊关注的人类学、民族学相关领域还是很广泛的。好啦,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A&H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会持续更新敬请期待!

入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投稿经验,经管之家原创期刊采访系列

采访论文作者,为您分享成功投稿《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期刊的经验经管之家原创作品,转载需授权。嘉宾介绍所发表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8.04.15/2018.06.22)教育背景:985硕士1.您是否能为我们分享一下期刊投稿经验和心得呢?比如注意事项和要点答:第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好期刊,契合期刊的近来的热点话题,比如那个期刊在某一时间段特别钟爱哪一类文章,这个都是可以通过期刊以往发表的论文来推断出来的;其次,注意论文的时效性,抓住当下最热点的话题一定没有错,比如精准扶贫,比如改革开放40周年等等。最后,要注意基本的格式,格式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当一篇论文可上可下的时候,格式可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分享一下您对所投期刊的综合评价,其中可以介绍一下版面费、审稿周期、反馈速度、退修建议答:整体来说还不错,没有版面费,审稿周期要看对你这篇文章感兴趣的程度,一般来说,感兴趣的话一个月就会回复你,反馈速度还是不错的,我投稿的时候没有退修建议,因为毕竟契合期刊的需求,就直接录用发表了。3. 除了这一篇,还有哪些期刊也成功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社,也请您一起分享一下。论坛上有许多学生仍然是科研领域的新人,能否给他们一些建议呢?答:《社会福利(理论版)》《纳税》两个普刊,基本上是给钱就发,版面费大概2000到3000,还是建议先往c刊发,实在不行就发普刊,c刊才能代表学术能力,我自己也是在多多学习,有几点可以总结:首先,要熟悉各类科学领域的顶级话题,怎么熟悉,就是看各个领域的顶级期刊,如公共管理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这些期刊发表的文章会显示各个领域的热点话题,跟着它们走肯定不会错;其次,学会模仿,模仿不是抄袭,类似我们学生这种创新谈不上太多,有一点创新你就足以发表,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模仿加一点创新。4.请给大家推荐一些学习资料和评价,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答:计量经济学陈强这版本,然后就是利用好各个数据库的内容,如CGSS,CFPS等数据库5. 您成功投稿了很多期刊,您投稿的期刊中,那家期刊您最满意,为什么?哪家期刊您觉得相对不是很完美?针对投稿期刊的选择,您有什么好的建议答:我觉得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还不错,虽然只是C扩,但是回复和退修意见都比较完整,要交审稿费100元,针对投稿期刊,我建议两类,第一,要么你选择期刊一直比较钟爱的一类文章,然后一击必中,这样成功率会大很多,第二,要么你完全创新,选择期刊很好发的文章,这种我不是特别建议,因为一般期刊没有发过的文章类型,要录用这种除非你的创新性十足。

爱无能

高波:少数民族研究有两个偏向

近些年来,我国的少数民族研究,尤其是涉及民族史、民族习俗、民族宗教和民族文化的研究,存在两种偏向:其一,在研究指向和研究结论上,过于注重强调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其二,主观地一味突出研究对象历史文化的“久远和灿烂”。这两种偏向一度成为少数民族研究中的一种风气,强调“特殊性”的研究,往往在社科项目中更容易立项;相应的研究成果,往往更容易在期刊上发表;甚至在成果评选中,这样的研究往往还更容易获奖,难怪有人趋之若鹜。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客观效果是这样的“研究”凸显夸大了各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的不同点和差异,淡化乃至抹杀了各少数民族和主体民族的紧密联系和共同面,这样的“研究成果”不符合各民族在交流、交往和交融中逐渐形成壮大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也不利于在现实中构建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在涉及少数民族历史、习俗、宗教和文化的研究中,主观地突出研究对象历史文化的“久远和灿烂”,已经导致研究成果的情绪化和非学术化。在一些族别史的研究中,缺乏可靠史料的支撑,“以文代史”或者“以传说代史”,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被捕风捉影地无限上溯。主观地突出某些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久远和灿烂”,导致诸多研究成果的混乱:一些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被不同的少数民族奉为自己的“民族英雄”;一些影响巨大的史诗传说或历史典籍,被多个少数民族视为各自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主观倾向还导致研究逻辑的混乱:某一地域的文化遗存,被想当然地判定为现今这片地域上主要居住民族的创造,全然不顾历史上这片地域曾经迁徙居住过多个民族;某种语言流传下来的无名氏的作品,被现今说此语言人数较多的民族“独占”为本民族的创作,完全无视历史上和现实中另有其他诸多民族也使用同样的语言。更有甚者,毫无依据地将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判定为现今的某一少数民族,进而将其功勋和著作,视为“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已经很难说是严肃和严谨的学术研究了。现实是依历史的事实和逻辑生成的。以中原地区为根基的中华民族的不断壮大,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化影响的源远流长,是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和周边各少数民族不断交流、交往和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现实已经证明,各民族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全方位的交流、交往和交融中,中华文化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主导,各少数民族不断融入其中壮大中华民族,是历史的事实。因此,要纠正少数民族研究中的上述两种偏向,在民族问题研究中,应依据历史造就的现实,将研究的重点和导向,聚焦到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联系上来,聚焦到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各少数民族文化向中华文化生成的历史进程上来,深入探究其中的事实、功能和机制。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由研究对象给定的。只有这样,相关的民族研究才是符合历史事实的研究,才能抓住历史文化进程的主流,这样的研究,才能既是一种科学的研究,也是一种有益于现实的学术。(作者是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红剪花

顶级SSCI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在生物医学领域、工科领域,3分+的期刊在JCR分区上并不起眼,也许只是三区,四区,甚至很多5分+的期刊也被冠上“水刊”之名!而在这么一个小众的领域,3分+的期刊已经是TOP1了。这个领域,总共只有20本期刊,那就是民族研究领域!而这个领域的TOP1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最新影响因子只有3.12分。除了是民族学的顶刊外,《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还是人口学的TOP2期刊!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本难度适中的顶级SSCI期刊《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吧。1 期刊介绍 《Journal of Ethnic and Migration Studies》 ,简称JEMS,是英国的一本期刊,出版关于移民及其后果的研究文章,以及有关种族冲突,歧视,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公民权和融合政策的文章。2 主编介绍 JEMS的主编是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移民研究中心的Paul Statham教授。3 刊文量 JEMS的年发文量为100-200篇左右,年发文量也在逐年上涨中。今年截至到目前(8.17日)为止,已经发文224篇。(数据来源于iJournal网站)国人占比情况:分析了2020年的224篇文献的地区分布。中国人只占了12篇,国人占比5.3%。4 影响因子和分区 这些年来,JEMS的影响因子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分多,一直涨到了如今的3.12分。分区情况:在人口学方面位列全球第二,在民族研究中位于全球第一。JCR一区杂志。而在2015年的时候,这本期刊只在民族研究中排列第五,这几年由于其影响因子突飞猛进,其排名也逐年上升,一直到现在成为了民族研究中的老大。5 自引率 根据iJournal期刊平台的数据显示,JEMS去年的自引率为7%,处于非常安全的水平。6 版面费 JEMS彩图印刷收费标准为:每个彩图300英镑(400美元;500澳元;350欧元)。对于超过4个彩色图形,第5个及以上的彩图将按每个50英镑收费(75美元;100澳元;65欧元)。7 投稿心得 根据网友的评价,这个杂志难度适中。影响因子不低,为民族研究和人口学领域的顶级期刊。如果真的中了这么杂志,我能吹一辈子!虽然这本杂志目前中国人发文量不大,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人只发表了12篇文章,平均每2个月发表3篇,但是小编相信,未来中国的科研实力也将越来越强,这些顶刊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的论文!以上分析,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指出。仅供参考~

蒹葭

发表论文时,“0经验”怎么办?教你10个论文发表技巧,优先刊用

一、定位首先明确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毕业要求,还是为了评定职称;其次在明确定位后,则需要多去了解符合你专业研究方向的期刊,网上收集或咨询有过发表论文经历的专业人士。按类别选择去看期刊,譬如教育类:《中国高教研究》、《民族教育研究》心理类:《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护理类:《中华护理杂志》、《护理研究》新闻类:《新闻战线》、《新闻爱好者》社会类:《社会》、《社会科学战线》娱乐类:《青年记者》、《当代电视》汽车类:《汽车技术》、《汽车工程》财经类:《当代财经》、《财经问题研究》军事类:《环球军事》、《军事经济研究》环境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二、选题投稿论文的选题一定要符合投稿期刊刊登文章的要求,因此在投稿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的领域选择对应的期刊,大致了解其已发表论文特色和水平,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投稿论文选题。三、阅读在撰写稿件之前,需要查阅与该研究方向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如期刊、学位、图书等。阅读文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一方面是避免闷头写完后才发现已有论文发表,另一方面是站在前人发表的学术成果上,提炼出可切入的研究点,深入研究,这样可以提高论文的质量。四、撰写经常撰写论文的学术君们会发现,优秀的论文都是有方法可寻的,如标题怎么起,论文框架怎么构建,图表怎么作,怎么写论据等。这里毕导总结了撰写优秀论文的八大要素。五、修改论文撰写好了后,需要对全文逐渐字进行细度,用最短的话表述鲜明论点。六、投稿投稿方式,可以邮箱,也可以在线投稿,具体根据杂志社要求选择即可。投稿期刊类型确定,如SCI、C刊、中文核心、统计源、国家级、省级等。此外,特别主要注意的是期刊的真伪性,可以在知网期刊中查询一下期刊的刊号再选择正确途径投稿。七、等待根据学术投稿规则,一稿不能多投,选择一个期刊投稿后,并在规定的时间内等待期刊的回复,通常这一时间再1个月到3个月左右。八、通知在一段时间内等待后,通常期刊会给予回复,分为三种情况,一录用回复,二修改回复,三退稿回复,不同的情况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对策即可。九、再改无论是否录用,再次修改必不可少,尤其是针对修改再投这种情况,最好还是要虚心请教同行来多提提修改意见。十、录用影响录用的因素有很多,譬如文章方向、质量、期刊定位、修改意见回复等,做好每一个细节很重要。最后,发表期刊论文的秘籍是:多写细改,勤投多发,形成套路。主笔|林夕决图源|图片来源于网络

陈炽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暨中国特色民族道路与新时代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议现场。2018年9月26日,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建所60周年大会暨中国特色民族道路与新时代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全国政协马飚副主席专门致电表示祝贺,全国政协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王伟光发来贺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谢伏瞻发来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培林做重要讲话。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路晓峰出席讲话。来自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事务委员会,全国5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和相关出版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各职能部门与研究机构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到会祝贺。与会嘉宾首先参观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图片展,观看了影视人类学研究室专为庆祝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制作的专题影片《美美与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影志》。成果展、影像志展出和播放了一大批珍贵的档案资料,展示了民族所专家学者深入田野调查研究的纪实影像,记录了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不平凡的60年。民族学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建所后,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族识别、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和语言调查等重大工作,主要负责组织编写完成了《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为奠定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的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民族所又主持开展了两次全国规模的民族大调查,围绕国家民族工作的重点,包括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等,进行理论和实证方面的深入研究与阐释;为适应民族工作的新形势,还积极参与建设西藏、新疆等重点智库,做专门研究。在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事业基础上,民族研究所先后涌现出众多耳熟能详、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和专家学者,如包尔汉、翁独健、牙含章、费孝通、傅懋勣、王筠、秋浦、黄静涛、杨堃、王静如、冯家昇、金鹏、柳陞祺、刘荣焌、陈述、罗致平、王森、罗季光、李有义、喻世长、王辅世、刘尧汉、照那斯图等;一批批中青年学人在研究所浓厚学术氛围的滋养下不断发展,成长为学界中坚和骨干人才。同时产生了一批学术上具有开创性,在学界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如《中国民族史》(8卷本)、《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中国少数民族现状与发展调查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丛书)、《中国民族发展报告》(蓝皮书)等。建所6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领域涉及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语言、宗教、文化、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世界民族问题等诸多学科,具备多学科、综合性的学科体系和结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承担重要使命,具备鲜明学科特色的研究所。该所还主办了《民族研究》《民族语文》《世界民族》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主打学术走出去的《人类学民族学国际学刊》,管理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和9个国家一级学会,建立了3个院属研究中心,担当着中国民族研究学术重镇的重要角色。谢伏瞻在贺信中,充分肯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6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赞扬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紧紧围绕我国民族问题、民族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出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涌现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产生了重要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为繁荣发展民族学研究,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谢伏瞻院长指出:新时代民族研究事业任重道远、使命光荣。为此,希望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为根本遵循,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关切,聚焦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实现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共同繁荣发展、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提出有理论厚度和实践价值的对策建议,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为实现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做出新的贡献。李培林的讲话,从百余年来民族学与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角度,强调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学术传承和历史使命。他指出,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由封建王朝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伴随着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难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学人类学不仅为认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格局提供了重要理论工具,也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开展的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和历史调查,为确认和保障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社会中的平等地位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共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包括民族所在内的人类学民族学界,围绕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努力探索符合民族地区生态、人文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为推动民族地区全面脱贫,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李培林希望民族所的同仁和与会专家学者,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学术前辈筚路蓝缕、辛勤耕耘所打造的学术百花园里,再接再厉,不断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张京泽代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央民族大学致辞。他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与中央民族大学的特殊的渊源,双方紧密联系,共同致力于我国民族研究事业。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全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20世纪90年代的第二次和2010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调查研究中,中央民族大学师生广泛参与,成为调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60年来,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专家学者同中央民族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培养、教学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正是在六十载的精诚合作,一甲子的紧密联系中,中央民族大学和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结成了亲密的友谊!展望未来,在“双一流”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等制度政策的支持下,希望双方继往开来,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为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事业做出新的贡献。王延中所长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致辞。他全面回顾民族研究所60年的成长发展历程,总结民族所持续开展民族调查、努力打造民族学人类学研究学术殿堂、加强民族研究领域重要智库建设、加强学科基础和学术传播平台建设、培养民族研究专门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王延中代表民族所全所同志对党中央、中央有关部门、院党组的亲切关心关怀,对院职能部门和院兄弟单位的支持帮助,对中央民族大学等各有关单位的密切合作和大力支持,对所有关心关注民族所发展的各界朋友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代表所领导对为民族所发展建设呕心沥血、做出贡献的所有员工尤其是老领导、老前辈和老同志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最后,他还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以党和国家关心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问题为主攻方向,认真学习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民族学人类学学术研究的重大意义,以及落实加快中国特色民族研究和民族学人类学学科体系、学术话语、话语体系创新等方面,对民族所的未来工作设想做了汇报;并向民族所全体同仁提出,把谢伏瞻院长贺信强调的研究重点落实到位,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的贺信为根本遵循,把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建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坚强阵地,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切实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做出更大贡献,努力培养一流人才,多产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且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一流科研成果,促进新时代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事业繁荣发展。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和专家学者,在会议几个阶段的主旨发言和自由发言中,热烈祝贺民族所建所60周年,畅谈交流60年来中国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的成就和经验,以及未来的工作目标与发展前景。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所长王延中、副所长尹虎彬分阶段主持,民族所全所员工、离退休人员和各界嘉宾近300余人出席了大会。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等民族研究相关单位发来信函对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成立60周年表示祝贺。

见之

有稿费,云南省博物馆主办的权威刊物《云南文物》杂志征稿!

《云南文物》征稿启事期刊简介《云南文物》 <Cultural Relics of Yunnan>(半年刊)由云南省博物馆主办,1973年创刊,是集云南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博物馆学、文物和历史研究、民族民俗研究等于一体的专业性学术内部刊物。自创刊至今已有近百期与读者见面。办刊宗旨《云南文物》立足云南,面向国内西南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强调学术性、资料性和可读性的统一,关注博物馆及文物收藏保护,陈展设计、展览宣教服务等学术热点、重大课题和最新研究成果。本刊将倡导和鼓励学术争鸣,以促进与省内外各级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互通情况,交流经验,传播文物知识,扶持学术新人,以及提高文博从业人员学术研究、论文撰写水平,促进文博事业进步。刊物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栏目设置01、考古研究:云南省及周边地区考古报告、考古材料及相关论文;02、文物研究:文物、美术、工艺品、雕塑等文物藏品研究;03、博物馆学:社会历史、博物馆陈列、博物馆文化艺术、博物馆社会功能研究等;04、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研究,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族民俗研究、具有物质形态的可传承民间文化等;05、文博通讯:全省文博界的重要事件、人物访谈、田野手记、学术动态等;06、文献索引:云南文博相关论文、著作等文献目录索引。投稿须知01、标题准确,文字精炼,层次清楚;02、文中附图、表格、照片、拓片等要清晰;03、务请在来稿正文前提供中文摘要(200-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摘要应能客观反映简报和论文的主要内容,注释和参考文献一律采用脚注,以序号①、②、③的形式标注。作者信息请附文章最后,包括工作单位、单位地址、职称、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信息不全将不予收稿;04、凡译稿,需征得翻译版权,并将版权(复印件)及译稿原文附上;05、来稿按不同栏目内容要求、文体要求的字数5000字以内为宜;考古报告、简报类一般不超过20000字。图片数量适宜,文中插入小图片,大图请以JPG格式压缩后与正文一并发送;06、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和相关专家审稿原则,实行“三审三校”制度;07、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来稿一律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投稿,勿寄个人,以免遗失或延误。严禁抄袭和图片盗用,文责和版权自负;08、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稿件刊载后,即付稿酬和赠送当期期刊2册。投稿后,视为本刊可在官方平台刊载,作者若不同意使用,请在来稿时声明;09、未尽事宜,请咨询《云南文物》编辑部。投稿方式投稿邮箱:由于平台规则限制,不允许含有联系方式,请想要投稿的朋友,微信搜【投稿征文驿站】或者《云南文物》杂志官方媒体获取《云南文物》编辑部 2021年1月

右典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民族研究》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优秀集刊奖

未来网高校频道10月3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王尽遥)10月25日-27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第八届人文社会科学集刊年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民族学专业性集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何明主编)等20种集刊获得优秀集刊奖。 据悉,《西南边疆民族研究》创刊于2003年,主要刊发民族学、人类学、跨境民族及边疆问题、东南亚南亚研究及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2008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0年、2012年、2014年、2017年连续入选。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自创刊以来一直在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第25辑(2018年6月出版)转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至2019年出版集刊353种,包括普通集刊、名录集刊和优秀集刊。《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今年首次参加优秀集刊评审,评价体系涉及内容(首发原创性、专题性、学术性)、规范(主编、形式、出版)、影响力(转载、数据库收录、CSSCI、制度认可、发布、新媒体网站收录等)等三大板块约27个指标。 本次被评为优秀集刊,体现了业界对《西南边疆民族研究》的高度认可,也是该刊继续入选CSSCI来源集刊目录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留情

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 一基地落户白云区

4月9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签约暨挂牌仪式在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举行,标志着基地正式落户牛场布依族乡。双方将共同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牛场布依族乡下辖13个行政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乡。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牛场布依族乡以贵阳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重要契机,积极对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最终经双方协商,贵州省社科院民族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落户牛场布依族乡。按照签约协议,研究基地将打造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理论政策、区域民族文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等展示平台,不仅是集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为一体的展示教育馆,还是展示牛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窗口,将在促进民族团结、密切民族关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地对外可提供党建活动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文化传习等活动场所,进一步涵养爱国热情,弘扬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活动当天还举行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座谈会。来自贵州省社科院、白云区的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将着力推动基地建设,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共同助推牛场布依族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记者:梁婧编辑:刘慕轩审签:魏成华【来源:贵阳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小杰

《海南岛苗族》出版 填补海南民族研究和出版空白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9月29日消息(记者钟圆圆 通讯员吴国辉)29日,记者从海南省民族学会获悉,由海南省民宗委决定编写并统筹,海南省财政出资,海南省民族学会承担编写任务的大型民族学著作《海南岛苗族》已于近日出版发行,并与读者见面。《海南岛苗族》出版。海南省民族学会供图苗族是海南岛世居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琼中、保亭、琼海、屯昌、五指山、万宁等十多个市县。苗族从明代迁入海南以来,与黎族、汉族等民族一道,为海南岛开发建设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记载和研究海南苗族的著作少之又少,这与苗族人民对海南岛的开发建设和卓越贡献是不相匹配的。在过去一百年间,介绍和研究海南苗族的学术性专著不足5部,公开发表的研究文章不足30篇。省内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尚未设立专门研究海南苗族的学术机构,研究人员缺乏,研究力量严重不足。2017年,海南省民宗委决定编撰《海南岛苗族》一书。由海南省民族学会主持编写工作。经过三年多努力,海南省民族学会终于完成了编写出版工作。《海南岛苗族》全书共有16章,70余万字,百余幅插图。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语言、家庭伦理、宗教信仰、禁忌预兆卜卦、饮食婚育丧葬施斋、节庆、村落民居、生产活动、交通电力通信贸易旅游、科技卫生教育体育、纺织染色刺绣服饰、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人物等篇章。本书内容充实、系统和权威,是记录海南苗族历史文化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了解海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读书。【来源:南海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