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冷门专业,工作怎么找?黑或白

冷门专业,工作怎么找?

高中两大问,成绩怎么样?准备考哪所大学?大学两大问:报了啥学校?选了啥专业?毕业两大问:工作找好了吗?有对象了吗?我们高中的时候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考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填专业了,市场所需热门专业向来都是你争我抢,也有一些冷门专业,大家是听也没听过,我们就先一起来看看,读很冷门的专业是何体验吧。我就问你们一句,你们知道猪生产学吗??没错我就是,全系加上俩专业老师,一共五个人,感觉自己很伟大。特殊儿童教育真的不是教智障的。他们也是天使,我希望他们通过我们,能知道世界还是美好的。“你教的是智障吗”“你才智障”………听说过民俗学吗?每次都不知道要如何解释我们专业,因为我们路子特别野,什么婚丧嫁娶跳大神,八卦算命请狐仙,上至上古神话,下至菜米油盐,我们要坐的了书斋,下得了乡。长辈:读大学啦你!什么专业啊?我:社会工作长辈:社会工作?!现在哪个人不是在社会上工作啊!!我:老师一同学学的小语种,一个系就他一个人,全世界好像都没几个学的。大二的时候老教授去和太阳肩并肩了。。。学校把教授的书全给他让他自学。毕业之后留校继续教这个语种。感觉很6我就听说有个博士学天体物理的,研究一个小行星五年,各种轨道计算之类的,快要毕业的时候。小行星撞毁了,五年白费。。。作为一个读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女生,每次亲戚问我啥专业后他们都会说能看看我的项链值不值钱,能不能帮我做宝石,顿时觉得很心塞,总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是一门又贵又难学的专业,女生慎选,文科女更要慎选!!!古籍修复专业,只有一个班,而且全国就我们学校有这个本科专业,别人听上去都觉得高大上,想偷懒网上找个作业从来没成功过。填专业的时候,填了茶学。我爸想了很久,问我是去品四年茶吗?一朋友说他考了全系第三,我们觉得好牛逼啊,后面才知道他们系总共只有五个人。北大古生物学,六代单传了解一下,全国这个专业的用手数的出来。有个同学学的是武器制造,看他专业书,就跟偷窥国家机密一样。懂这种感觉吗?“你学的什么专业?”“城市管理”“哎呦,你一个女孩子将来是要当城管呀?”助产学并不是帮别人代孕的,更不是喊加油,也不是喊用力的好不好。有个同学是医生世家,高考填志愿听了父母的话,高考填志愿填的是:北京理工的只要工程专业,去了之后发现制药制得是......................炸药。以上内容整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一乐。无论什么专业大家都要找工作,那么冷门专业的学生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1.所谓术业有专攻,冷门专业也有冷门专业的优势,同行少,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应该也不难。2.冷门专业当然香火也需要继续传承,冷门专业的同学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将来留校当老师。3.从事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研究工作者都是值得被尊敬的,他们用青春,推动了人类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功利些看,越是冷门越容易出成绩呢。4.考公务员,部分冷门专业的学生出来选择了考公务员,现今公务员考试热,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也是不错的选择。5.找那些无专业要求的工作,部分工作招聘,并不限制专业。冷门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找这类的工作,开括人生的新道路呢。编辑 | zx白板求职打造大学生职场试婚第一平台行业 | 职业 | 就业预见自己的未来一起努力改变就业现状

傲爷刀

创校600多年,意大利综合类公立大学——热那亚大学圆你梦想!

热那亚大学(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GENOVA)是意大利一所老牌的综合类公立大学,主要专业有建筑系、医药系、法律系等。学校创办于1471年,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学校的主校区位于热那亚市,在齐亚瓦里(Chiavari)、萨沃纳(Savona)、 比埃德拉利古雷(Pietra Ligure)、 因佩利亚(Imperia) 和拉斯佩齐亚(La Spezia)有分校区。学校简介热那亚大学是一所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办于1471年,热那亚大学开设本科和硕士课程142门,博士课程27门。下设11个学院,其中有建筑、经济学、工程等。开设各种本科和硕士 学位课程共148门,博士课程27门,硕士进修课程56门。学校还设有14个图书馆及阅览室,53个学系,及15个研究中心。教师1100人,学生30000人。自由入学制度,导师认可。热那亚大学特别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就业指导服务,以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大学从三个方面进行它的服务工作:提供培训;在学位课程中同时加入了就业培训的课程;向公司和各种组织机构推荐学校的毕业生。学校的主校区位于热那亚市,热那亚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米兰的南部。热那亚拥有意大利最好的港湾设施,人口大约80万,市西侧是圣皮埃尔达雷的工业带。这里有著名的圣乔万尼·迪普雷教堂,12世纪的罗氏建筑,尖塔上面的装饰有马尔塔十字哥伦布就在这里,是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在意大利语中人民把他的名字读作克里斯托佛罗·哥伦布。气候怡人这里也有非常著名的罗索宫(红宫),其内部是美术馆。热那亚有着怡人的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夏季温暖而干燥(平均气温为24.6度),冬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为8.6度)。 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是11月份,1月份降水最少。热那亚大学有4个校区:热那亚,萨沃那,因佩里亚,拉斯佩齐亚。院系设置热那亚大学共有11个学院,有数理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法学、政治科学、经济学和商业、文学和哲学、教育学、医药学等;开设各种一级和二级学位课程。建筑系建筑修复、环境建筑技巧、工业设计、建筑风景、建筑学、地中海社会经济、工业设计、企业经济、保险、股票与银行经济、海洋运输经济学、旅游经济。医药系医药信息学、草药技术、医药化学与技术、医药学。法律系企业法律管理、社会服务、法律学。工程系建筑设计技术与规划、土木与环境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信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管理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工程、船舶管理、生物技术、工程化学、后勤运输工程学、建筑工程学、航天工程、气象工程、水力与地基工程学、通信和信息的科学与技术。文哲系热那亚大学文学、文化遗产的保护、美术音乐舞台艺术、哲学、应用地理学、历史、人类文化和民俗学、考古学、考古遗产的管理和价值规定、图书馆档案管理、古典文明与文学、现代文学比较、现代文学与文明、哲学方法学、旅游业系统信息、表演学、艺术遗产与古文物保护、古文物研究、跨文化交流、企业与旅游业的外国语言、外国语言的理论与技术、外国语言与文学。医学外科系动力学、护理、幼儿护理、妇产科、专业教育、理疗师、精神病康复技术、饮食健康学、口腔卫生学、心血管治疗与康复技术、生物医学的实验室技术、神经心理学、医疗放射学技术、矫形技术、保健助理、医学和手术、牙齿矫形技术、预防和能适应的运动科学与技术。婴幼儿护理学、专业保健技术学、专业诊断技术学。培训科学系通讯科学、师范和教育学、心理技术学、心理学、成人继续教育学、社会与协会通信学、师范教育学。 数学物理自然系:生物技术、生物学、地理学、化学与化学技术、物理、物质学、电脑科学、环境科学、自然科学、数学、数理统计和数据的电脑科学、大气层保护技术、多分子生物科学、生物保健技术学、生物监测的技术学、生物技术药剂师、信息学、材料工程学、化学、自然系统学、工业化学、海洋环境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国际外交学、政治学、人力资源的组织和管理、通信和新闻事业、国际外交学、政治学、公共事务管理和组织学、欧洲研究学。热门专业热那亚大学是意大利唯一一所把造船学和船内设计列入学位课程的大学,船舶工程、船舶管理在整个欧洲也非常有名。热那亚大学的语言学在所有意大利大学中排名第二。国际合作热那亚大学热那亚大学一直致力于国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外大学和办学机构的合作活动,促进文化和科技交流。由国际交流部负责管理和组织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活动,其主要职能有:1、接待外国留学生2、参与伊拉斯谟-终身学习奖学金计划(LLP)3、 与意大利国内大学合作,和海外大学签署交换生协议除上述外的其他活动则由对外关系部负责:1、 积极支持国际化政策2、参与计划:欧盟Asia-Link计划,伊拉斯谟世界奖学金计划(Erasmus Muns),伊拉斯谟世界对外窗口计划(Erasmus Mun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欧盟莫奈世界计划(Jean Monnet),欧盟田普斯计划(Tempus),欧盟-美国计划以及欧盟-加拿大计划。3、外交部赞助的奖学金计划4、与海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5、与国际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奖励机制1、学校可提供2400 个奖学金名额,资助总额553.9 万欧元;2、学生可申请大学注册费与食宿费用的减免,学校会根据学生提供的家庭财产证明酌情处理,方案如下:免除或减少注册费;在校食堂享受优惠;获得学费和食宿费用全免的奖学金。就业指导热那亚大学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有意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参与:1、咨询学校的有关部门2、就业指导活动3、企业招聘会4、学校推荐的实习机会(国内和海外)以及通过“达芬奇计划”提供的实习机会5、在企业内实习6、收集并提供招聘信息7、在线咨询申请要求热那亚大学注册费:176欧元/年入学要求:1、年龄:18-25岁;2、学历:高中或同等学历以上; 3、语言能力:意大利语成绩达到B1。知名校友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前罗马天主教教皇,在位期:1914年5月3日-1922年1月22日;弗朗科·马雷尔巴(Franco Malerba):意大利第一位宇宙飞行员。建校600多年,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如果你也想拥有一个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也想能够拥有一个高薪就业的机会、也想能够有一个出国留学、开拓视野的学习体验,那就来热那亚大学吧,热那亚大学圆你梦想的摇篮!维制教育,多年专注从事欧洲留学培训与办理服务,帮助广大有留学梦想的学生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让你留学欧洲仿佛出省读书般安全方便~欧洲留学办理、高端艺术培训、顶尖艺术学院申请,维制更专业!

物质

傅承洲:戊戌自述

我于1958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一个农民家庭,按干支记年那年为戊戌年,从记事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我是戊戌年生人,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开的一个玩笑,说我和奶奶同年出生,祖母出生于1898年,即戊戌变法那一年,大我整六十岁。我1966年上小学,1976年高中毕业,基础教育阶段正好在十年文革时期。文革开始时年龄尚小,虽然也要背毛主席语录,唱革命歌曲,跳忠字舞,但写大字报、造反、串连、武斗与小学生没有什么关系,基本上可以正常上课,语文课主要是背毛主席语录和诗词,也读一些写英雄人物的短文,算术课除学习加减乘除计算方法外,应用题也带革命内容。初中是在一个农村小学附设初中班读的,主要上语文和数学课,没有条件开物理和化学课,记得学校也发过《农业基础知识》和《工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前者涉及到一些生物和化学知识,后者主要是一些物理知识,但没有老师讲授。初中阶段读过几本现代小说,我姨夫是复员军人,在部队买过一些小说,学校离他家很近,我到他家借阅过巴金的《家》、《春》、《秋》、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等,这些小说当时都是禁书,偷偷看的。也读过《闪闪的红星》、《海岛女民兵》,这是当时允许读的小说。这些阅读与我后来的专业有一点关系,也算是我的文学启蒙。姨父家也有《红楼梦》,读过开头,读不懂,放弃了。高中阶段赶上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基本没有正常上过几节课。高中两年,我们到农场插过秧,到工厂车过螺丝,到医院给病人打过针,到农村采访写过通讯报道,家乡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是我们帮助架起来的。每逢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学校都要出墙报,以示庆祝。学生写一些诗歌、散文习作,老师挑选和修改,安排几个毛笔字写得比较好的学生抄写,贴在校园的墙壁上。抄写的学生可以不去工厂、农村参加劳动,我就是经常办墙报的学生之一。为了写作打油诗,语文老师给我们讲授过一些诗歌押韵的常识,知道了中东、江阳、怀来、言前等十三辙。老师还将当时报刊上发表的诗歌推荐给学生阅读,记得全文抄过《理想之歌》,背诵过其中的一些段落。还在报刊上读过徐刚、纪宇等人的诗歌。高中两年虽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因为当时农村高中毕业生还很少,所以毕业后安排在民办小学当老师。第一年教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三年级的算术。教学内容并不深奥,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怎样把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是当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于是向老教师请教,老师们告诉我,每门课都印发了教学参考资料,可以按教学参考资料上的内容教学生。再去听老教师的课,慢慢熟悉了教学的基本程序。就语文课来说,先教生字词,让学生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再领读课文,让学生熟读课文,重要的段落要求背诵。然后给文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接着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最后布置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我当民办教师才十来天,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教学回归正轨,教育主管部门开始抓教学质量,无非是开展教学检查,组织统一考试。多次统考,我所教的班成绩都不错。第二年,学校安排我教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虽然有了一年的教学经验,我这个名义上的高中毕业生,实际上也就初中生的水平,让我教初中,压力很大。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只能自学,自己学会了,再教学生。我当时自学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一套现代汉语知识丛书,包括《现代汉语词汇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及其应用》。还自费订阅了《人民文学》、《诗刊》,记得在《人民文学》上读到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时,几个青年教师十分兴奋,还一起讨论过。当时不可能明白这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还是能读出它和文革时期发表的一些小说完全不同。还购买、阅读过刘亚洲的历史小说《陈胜》。民办教师的工作,逼着自己自学了一些语文与历史知识。所以当恢复高考,选择报考门类时,很自然选择了文科。1978年9月,我离开生活了20年的家乡,到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和各高校一样,我们78级的学生年龄相差悬殊,大的三十五六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完全是两代人。我二十岁上大学,属于年龄偏小的。虽说都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实际水平相差还是比较大。一些文革前夕毕业的老大哥,有的中师毕业,教了十几年的中学语文,其人生阅历和阅读面比我们这些在文革期间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要宽广得多。上过几周课后,就发现了自己与老大哥们的差距。现代汉语没有问题,老师讲授的内容基本上自修过。古代汉语,因为当民办教师时讲过一些古文名篇,文言文阅读基本过关。现代文学,上大学前读过一些现代作家的小说,也能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基础最弱的是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大量的文学作品没有读过,尤其是一些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从大二开始,我便有计划地阅读古代文学名著,一些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至少要读一本选集,小说戏曲名著必须通读,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每位作家要配套阅读一两本传记、年谱或研究著作。我用了一年多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西厢记》、《幽闺记》、《牡丹亭》、《清忠谱》、《桃花扇》、《长生殿》等小说戏曲名著,并读了一些研究古代作家作品的学术著作。欧美文学名著也下过一番功夫。这一年多的阅读,使我对古代小说、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读了一些小说史、戏曲史的著作。这些阅读基本上确定了我后来的专业方向和学术研究领域。大学毕业后,我留在湖北大学附中任教,教两个初中班的语文,因为上大学之前已有两年的教学经验,学了四年再教初中,可谓驾轻就熟,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一年后,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担任教导处副主任,我以年轻无经验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又过了大半年,我提出要报考研究生,未予批准,理由是工作未满两年。研究生未考成,反而给领导留下了不安心本职工作的印象。1984年秋季,湖北省人事厅与武汉市人事局为省市新闻出版单位公开招聘记者编辑,不需要单位出具介绍信。我报名参加了考试,在三千多名报考人员中,我的成绩进入前10名。又经过复试,被长江文艺出版社录取。出版社给湖北大学发商调函,并派人到学校协商,学校不同意放人。随后我又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1985年春季,我突然接到湖北省科委办公室负责人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到省科委作秘书工作。原来省科委急需一名文字秘书,向省人事厅要人,省人事厅根据招聘考试成绩推荐了我。我告诉该负责人,长江文艺出版社要调我去做编辑,学校不放人。该负责人表示:调动的事不用你操心,我们去做工作,就看你是否愿意到科委工作,如果愿意,便到科委面谈。我虽然不太愿意到机关工作,但当时的工作环境已十分糟糕,只要能离开附中,到任何单位都行,我当即表示愿意去科委。与科委办公室负责人面谈之后,科委人事处的领导到湖北大学协商调动事宜,学校领导爽快地同意放人。因为湖北大学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都由科委审批与划拨,湖大不敢得罪科委。照说事情都已经谈好了,只差办调动手续。科委办公室又来电话,学校领导告知科委,说我在单位表现极差,身体也不好,不适合到科委工作。我说,如果我表现不好,身体又差,学校为什么不把这个包袱甩掉,却要留下?该负责人大概认为我说得有道理,便约我再到科委面谈。事有凑巧,就在这时,我收到了研究生复试通知,便放弃了科委的工作。1985年6月初,我收到北京大学研究生招办的来函,告知招办已向湖北大学人事处发函调档,却一直没有收到我的档案,让我去催一下,以免耽误录取。第二天上午我便到人事处询问寄档案一事,工作人员告诉我,人事处早已收到调档公函,学校领导不同意放档案。我问需要哪位领导同意,工作人员告诉我,主管副校长。当天下午两点,我便到副校长办公室,请他批准寄档案。副校长直接表示:“我不同意。”我说,学校同意我报考,怎么能通过了考试,又不放档案呢?副校长说:“工作需要。”我用事先想好的各种理由,希望能说服副校长,如年轻人想继续深造,学校应该给予支持。一个普通中学老师,不是什么特殊人才,不会影响学校工作。附中有好几位比我重要的教师最近都调走了。副校长根本不听我陈述的理由,最终答复还是不同意放档案,要安心本职工作。眼看事情又要泡汤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说,学校怎么能不讲理呢?副校长说,你说不讲理就不讲理。我说,你不讲理我也不讲理。副校长说:“你敢!”我脱口而出:“我杀人都敢!”副校长顿时愣住了,随后想离开办公室,我堵在门口不让走(整个谈话过程,副校长没有让我坐下)。我与副校长的争吵声,引来了一大群人围观,有劝我的,有看热闹的。我告诉大家,我是附中的老师,学校同意我报考研究生,现在通过了考试,招生单位来函调档,学校却不放档案,请老师们评评理。我的陈述博得了老师们的理解和同情,有一位中年老师(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姓名)走到我身边,悄悄告诉我,你找副校长没用,你去找徐校长,他刚到办公室。徐校长即湖北大学校长徐章煌教授。我敲开徐校长的办公室,说明来意,徐校长当即表态:“我的意见,同意放档案。”此事很快在湖大传开,最后传为附中有位年轻教师要杀副校长。我离开湖北大学时,向一些师友辞别。不少人都听说此事,并关切地询问原委。有人表示理解,有人批评我太鲁莽,大家一致表示对副校长的做法不理解。我知道,这不只是副校长的个人意见,主要是附中领导的意见。我今天把此事写出来,一是想澄清一下,我没有说过要杀副校长,“杀人都敢”只是当时愤激的情绪表达。二是此事对于个人来说,是关系到我能否读研究生并进入高校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事件。1985年9月,我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报到,开始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北大的师资和图书,在中国肯定是一流的,又赶上了中国四九年以来思想最为活跃、学术环境最为宽松的时期。这三年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北大研究生选课非常自由,没有必修、选修之分,选择面也很宽。我先后选修过褚斌杰师的《楚辞研究》、费振刚师的《汉赋研究》、陈贻焮师的《杜甫研究》、周兆新师的《古代戏曲研究》、沈天佑师的《明清小说研究》、周先慎师《古代短篇小说鉴赏》、侯忠义师的《文言小说研究》、马振方师的《聊斋艺术论》、张少康师、陈曦钟师合开的《明清文艺思想》、乐黛云师的《比较文学概论》。这些老师当时年龄都在五十岁上下,讲授的内容都是他们正在撰写的论著。褚先生讲楚辞,主要根据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讲屈原的生平以及中外学者关于屈原的争论,一学期结束,《屈原列传》只讲了一半。学校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我选修过哲学系汤一介师的《论中国传统哲学》、葛路师的《中国美学史》,历史系徐大龄师与王天有师合开的《明史专题》,心理学系骆正师的《心理学与文学艺术》。汤先生的课,选课的学生非常多,两百人的大教室坐得满满的。汤先生并不擅长演讲,只是坐在讲台上一字一句念讲义,他的课以充实的内容取胜。学校几乎每天都有学术报告,有时一天好几场,到三角地溜达一圈,肯定会找到你想听的报告。我曾聆听过吴组缃先生、王瑶先生、吴小如先生、阴法鲁先生、谢冕先生、钱理群先生的学术报告。王先生的报告会在勺园一间会议室举行,王先生坐在沙发上,鹤发童颜,叼着烟斗,名士风度。王先生一向幽默,讲到高兴处,自己开怀大笑,一些现代文学的老师和博士生跟着一起笑。我是一脸茫然,王先生一口山西平遥话,与他接触不多的人根本听不懂。孙玉石老师在场,用普通话复述一遍,又是一阵笑声。各系还经常邀请校外和国外的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我在北大听过徐朔方教授讲《金瓶梅》、伊藤漱平教授讲李渔小说、刘若愚教授讲比较诗学、马悦然教授讲中国当代文学。马悦然教授的报告会在临湖轩举行,临湖轩是原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住所,八十年代为贵宾接待室,可见北大接待马悦然教授的规格之高。记得听完马悦然教授的报告,主持人让听众提问,我问马教授,有人说中国作家之所以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原因是翻译问题。您怎么样?马教授告诉我,这种观点就是他提出来的。引起哄堂大笑。北大曾请北师大一位当红青年学者作报告,盛况空前,听众为抢占座位,将大讲堂的门都挤坏了。就在几个月之前,还是这位青年学者,不请自来参加过我们中文系研究生主办的学术沙龙。北大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借阅也十分方便,当时普通线装书和民国时期的旧期刊都可以借回宿舍阅读,我还从普通古籍部借到过清初的刻本,善本室一周有五天半开放借阅。经过一年多的听课与阅读,我打算将冯梦龙研究作为硕士论文选题,导师沈天佑先生建议我从具体问题做起,最后完成了硕士论文《论冯梦龙的文艺思想》,论文答辩获得诸位老师的好评,并入选当年优秀研究生论文集《缀玉集》(严家炎、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答辩只提交了《论冯梦龙的文艺思想》,实际上我当时已经系统地阅读了冯梦龙的著作,全面地搜集了冯梦龙的研究资料,还写出《冯梦龙著作编年与考证》,这为我后来的冯梦龙研究打下来良好的基础。在做硕士论文期间,我在善本室阅读《太霞新奏》,这是冯梦龙选编、评点的一部散曲集,其中选了冯梦龙的22首散曲,在冯梦龙的套曲《怨离词·为侯慧卿》后面附有静啸斋评语:“静啸斋评云:子犹自失慧卿,遂绝青楼之好,有《怨离诗》三十首,同社和者甚多,总名《郁陶集》。如此曲,直是至情迫出,无一相思套语。至今读之,犹可令人下泪。”进而考察静啸斋究竟是谁,发现静啸斋是董斯张,还是《西游补》的作者。于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草就短稿《西游补作者董斯张考》,投《文学遗产》杂志。匆忙做完此事,继续硕士论文的写作、修改、答辩。然后毕业离开北大,到烟台大学任教,把给《文学遗产》投稿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大约在1989年初,突然收到《文学遗产》编辑部李伊白先生的来信,询问拙稿《西游补作者董斯张考》是否已经发表。原来《文学遗产》编辑部收到拙稿后,请专家审稿,决定发表,并多次给北大中文系寄信,都石沉大海,向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打听,得知我已毕业到烟台大学中文系工作,又写信到烟台大学,才与我联系上,拙稿于1989年第3期发表。烟台是一座海滨城市,那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烟台大学坐落在黄海岸边,出东门就是沙滩,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五年。那时候大学老师工作比较单纯,每周四节课,课余时间备课、读书、写作。讲过两轮文学史,熟悉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又重操旧业,利用在北大读书期间搜集的资料,继续研究冯梦龙,先后撰写了《冯梦龙研究六十年》、《从风流才子到清廉知县——冯梦龙生平与性格述要》、《冯梦龙戏曲理论刍议》、《冯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等多篇论文,分别在《文史知识》、《明清小说研究》、《烟台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当时烟台学术信息比较闭塞,想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根据学术会议的主题,写过几篇会议论文,包括《文学流派与苏辛词派》、《稼轩词风与南北文化》、《论伦理小说三国演义》,会后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五年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其中有三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冯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一文发表后,著名学者徐朔方先生将其结论写进了《冯梦龙年谱》(《冯梦龙全集》附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该文获烟台大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文学流派与苏辛词派》一文获烟台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还有两篇论文获烟台大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因科研成果在青年教师中比较突出,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烟台大学1984年建校,图书资料奇缺,一些常见的书籍与过刊也借不到,烟台市图书馆收藏学术书籍也不多。要想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学术研究困难重重,我曾多次请北京、上海的同学帮助购买书籍、复印资料,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想到读博。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93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中国的博士生招生规模还很小,南师大中文系一年才招了3名博士生。导师郁贤皓教授是著名的唐代文史研究专家,而我的兴趣在明清小说方面,郁师便请谈凤梁教授合作指导,我有幸得到两位名师的教诲。当时的博导指导学生类似于师傅带徒弟,导师布置阅读书目,学生定期到导师家汇报并请教。郁师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但在专业学习方面要求却十分严格。其中有两点给我印象深刻,也影响很大。一是他要求学生在写博士论文之前读四种书,经史子集各一种,并各写一篇论文。我在上博士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明代文学研究,有一点基础,便与郁师商量读书计划,经书重读《论语》和《孟子》,史书读《明史》,子集读《王阳明全集》和《冯梦龙全集》,照说后面两种书都属集部,我以冯梦龙主要是小说家,小说属子部为由,征到郁师的同意。读书还算容易,写论文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经学、史学论文,以前没有写过,后来只能取巧,往明代、往文学方面靠,先后完成了《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儒家忠义思想对水浒传的影响》、《古今小说叙的作者问题》等四篇论文,后经修改,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前两篇论文在学术界还产生了一定影响,《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一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全文转载,这几篇论文显然是郁师“逼”出来的。二是他提出,本科生论文做一篇,硕士论文做一家,博士论文做一段。其实当时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有不少博士论文做一家,做一段比做一家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学制只有三年,而写论文的时间掐头去尾,有两年就不错了,大量的作品和研究资料要阅读,还得读出自己的心得。当时也曾想做一家,但同门师兄弟都做一段,我也只得按要求办。我硕士论文研究冯梦龙,也读过一些话本小说,本来打算对话本做全面研究,想想就觉得工作量太大,于是决定缩小范围,只做明代话本。现在回想起来,郁师的要求是合理的,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论文写完后,还有后续工作可做。我在南师大学习期间,谈凤梁师任校长,校务十分繁忙。我向他请教都是在他休息时间,晚上或周六、周日。谈师对我的学业非常关心,几篇课程论文先后送谈师请教,他都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他对《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一文比较满意,主动推荐给《江海学刊》发表。认为《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一文达到发表水平,建议我给学报投稿。博士论文原计划做上下两编,上编做综论,下编做个案。谈师建议只做综论,个案以后再说,我接受了谈师的意见。论文初稿出来之后,他作了仔细地审读,并有修改与批注。其中有一节写话本小说与文言小说叙事艺术比较,他不太满意,建议这一节不要提交答辩。有了两位老师的指导与把关,论文答辩顺利通过。我博士毕业时,全国高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211工程建设,教育部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有一项考察指标,就是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因此一些高校千方百计引进博士生,甚至有大学校长、人事处长到博士生宿舍作宣传动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当时博士生在高校求职非常容易,选择余地比较大。1996年初,我给北京、广州、武汉的几所高校投寄了求职简历,先后收到七八所大学的回复,表示愿意接受。最终选择了中央民族大学。我到中央民族大学工作的最初两年,生活陷入了困境。当时学校的薪水很低,基本工资400元左右,另外根据工作量发课时费,副教授一节课22元,每个月有三四百元课时费,也就是说一个月工资七八百元。我一个人要养活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连基本生活费都不够。学问是没法做了,首先得挣钱养活自己和孩子。当时课余时间做过两种工作,一是给出版社编写古代文学选注本。先后给中华书局、华夏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选编过四五个注本,出版社每千字付30到50元稿酬,一个注本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一万多元。但图书出版往往有一年多的周期,远水不解近渴。二是给一些高校上大学语文课。当时有些学校办自学考试辅导班,一些民办大学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学考试才能获得大学文凭。大学语文是各专业必考科目。我先后给北京民族大学、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等校的学生上过大学语文课,一节课付25元到30元课时费,一周四节课,一个月可以拿到400多元课时费。到1998年,教师工资有所增加,我开始带研究生,每个月能领到二三百元的导师津贴,两人的生活费基本够了,便不再接外校的大学语文课和出版社的普及读物。当时我教的班级,参加自考通过率比较高,曾经有一个班及格率到达到百分之百,一些学校找上门请我上大学语文,并表示愿意提高课时费,被我一一谢绝,我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与大象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一套《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中心约我写一本,自己确定选题。我将已经发表了十来篇研究冯梦龙的论文稍作修改和增补,命名为《冯梦龙与通俗文学》,交大象出版社,2000年出版,这是我的第一部个人撰写的著作。接下来计划修改博士论文,可天有不测风云,中文系领导班子换届,系总支书记柳春旭老师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担任中文系副主任的工作,我以家庭困难为由谢绝了。学校组织部到中文系组织全系教师民主推荐,一些同事也“把我往火坑里推”。组织部长黄凤显兄是我的老同学,也出面找我,希望我能支持他的工作。架不住这么多人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答应了。在全系教师大会上,我曾明确表示只做一届。2000年8月至2004年1月,我担任中文系副主任(2002年中文系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副院长。下文统一称学院),分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外,我参与了以下四项比较重要的工作。一是建立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2000年以前,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从招生到毕业全程由研究生处统一管理。2000年,研究生管理工作下放到院系。学院成立了四个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织编写研究生培养方案,将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规范化。二是大规模引进青年教师。随着老教师的大批退休,到2000年学院只剩下20来位教师。也就在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原来学院只有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每年各招一个班,每个班三四十人,全系一共也就300来个学生。2000年之后,先后新增了广告学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各招两个班,学院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学生人数达到上千人,师资捉襟见肘。学院必须引进教师,我主动承担了接受、审查求职材料、组织试讲、与求职人员谈话等工作,最后班子成员根据试讲和简历讨论决定进人名单。2000年至2003年,学院引进了十几名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现在已经成为各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三是申报学位点。学院原来只有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2000年至2002年先后获得了民俗学硕士点、博士点,新闻学硕士点。2003年学校启动新一轮的学位点申报工作,我向院长白薇老师建议,联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白老师完全赞成这一动议,也得到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文日焕教授的大力支持,经协商由我院准备材料、填写申请表。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及带头人:少数民族文学,带头人为文日焕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带头人为王远新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带头人为傅承洲教授;比较文学,带头人为李岩教授。我和白老师分头搜集各专业方向的材料,填写相关表格,最后汇总上报。学院领导和部分教师又分别与北京、天津、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地的同行专家联系,介绍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的特点,争取专家的支持。2006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成功,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第二个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学科。四是申请正高评审权。2006年以前,我院只有副高评审权,教授必须参加北京市的评审。要取得正高评审权,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博士学位点,我校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后,水到渠成地获得正高评审权。2007年以后,我院教师申报教授职称不必到北京市参加述职、答辩、评审。这几项工作对我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响深远。2003年底院系班子一届任满,学校启动换届程序,我决定不再续聘副院长。学院柳春旭书记、白薇院长、学校王彦书记、金雅声副校长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继续承担这一工作,我向各位领导解释原因,孩子面临中考、高考,我的家庭状况比较特殊,我得多花些时间帮助孩子通过人生的这一重要关口。领导表示理解我的困难。白老师非常诚恳地对我讲,学院的学科建设还得依靠我去做。我向白老师承诺,正在做的两件事一定尽职尽责地做完。我所说的两件事,一件就是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另一件是2004年学院将举办40周年院庆,我正在着手编辑我院教师40年论文选。2004年以后,我不再担任副院长,还是履行承诺,圆满地完成了两项工作。在副院长缺岗时期,还分担了部分行政事务。我不做副院长之后,听到一些传闻,说人家已经做了一届副院长,还要人家做副院长,当然不会干。我只是一笑了之。我之所以态度如此坚决地不再续聘,孩子确实是重要原因。有一件事对我刺激很大。2003年春夏之际,北京流行非典,疫情非常严重,大中小学全都停课。我院是重灾区,有两名学生感染非典。得病的学生要送医院治疗,同班同学乃至上课教师都要隔离观察。隔离的师生要去看望,并帮助购买蔬菜水果。离校的学生要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每天上报。非典期间,我天天在办公室忙碌。孩子放假在家,老师安排自学,却无人辅导。一个多月之后,疫情得到控制,学校复课。复课就是期末,中学举行期末考试。孩子考完之后,回家就哭了。一向成绩名列前茅,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中游偏下。还有一年就中考了,这样的排名别说上重点高中,连上普通高中都困难。我曾对王彦书记说过一句话,耽误自己的业务也就罢了,如果耽误孩子的前途,作为一个父亲,会内疚一辈子。这不是借口,是一个父亲真实的思想活动。2004年重新回到书斋,已经45岁,想到博士论文还没有修改出版,就会惶恐不安。沉下心来,理理头绪,先把一些思考比较成熟的论文赶紧写出来。2006年,我院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后,学校破天荒地划拨了1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学院决定资助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我将已经发表的研究明代文学的二十多篇论文整理结集,命名为《明代文人与文学》,交中华书局出版,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论文集。接下来便集中精力修改博士论文,原稿主要研究明代话本,只有十多万字。只论明代,不管清代,话本小说的有些问题说不清楚,于是补写清代话本部分,篇幅扩大了一倍,更名为《明清文人话本研究》,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从读硕士开始研究冯梦龙,到2007年已有20余年,发表了二十来篇论文,出版了两本小册子,修改完博士论文之后,便想到将冯梦龙研究做一个小结。为了集中精力做好这件事,约束一下自己写论文过于随性的毛病,2008年以《冯梦龙文学活动研究》为题,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准立项。经过四年努力,终于了却了这一心愿。最终成果《冯梦龙文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从2004年到2013年,自己感觉还算比较用功,这十年间发表了40多篇论文,出版了四本学术著作,其中也有以前写的一些论文,主要还是这十年完成的。2015年学校下发文件,资助学术团队建设。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有三位老师研究古代小说,出版了十多部专著,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已有较好的基础,便领衔申报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术团队建设项目,考虑到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研究计划,另起炉灶合作完成一部专著不太现实,于是将最终成果确定为系列论文和论文集。为了便于结项,我从最近十几年发表的古代小说研究论文中精选三十篇,结集为《古代小说与小说家》,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随着年龄的增长,最近几年,心态渐趋平和,做事不再那么匆忙。今年是农历戊戌年,也是我的耳顺之年,想给自己留下一点纪念,于是便有了这本自选集。所选论文都在学术期刊发表过,每篇论文后面都注明发表和转载刊物的名称与时间。不同时间、不同刊物对论文格式要求不一,收入本集统一格式,删除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注释一律改为脚注,以便读者阅读。需要说明的是,已经选入《古代小说与小说家》一书的论文,本集不再重收。西人有言:人生从六十岁开始。我没有那种豪气,从五十五岁开始就放慢了脚步。大半辈子,除了读书和教书,没有干过别的工作,也不会干别的。在一篇小传中,曾戏言:除了幼儿园没教过,其他都教过。倒也是实情。今后的日子,也只能读点书,有心得就写篇文章。但读书、写作不会影响我到公园走路、赏花。傅承洲于农历戊戌年初该文为作者《戊戌集:宋元明清文学论稿》一书代序,经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言

这些专业亮红牌 报考前需慎重思考

随着各个省份的2019高考成绩的陆续发布,分数线的公布,填报志愿也要提上日程。很多学生即想选个好大学,又想选个好专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一线城市的大学分数线是很高的,二本院校招的分数可能是一本的分数线,竞争很激烈。填志愿临近,网上也会出现热门专业排行榜,冷门专业排行榜等关于专业的排行榜层出不穷。作为考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尴尬局面,选出理想大学和专业呢?今天我们主要谈选择专业的问题,针对某些类别的专业,简要说一下选择专业的几大原则,供大家参考。一,比较偏的专业。近几年,比较偏的专业就业出现了难题。比如历史学,哲学,生物学,殡葬学,酿酒工程,民俗学等这些偏门专业。主要是就业前景不太好,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本科是很难学到真本事的,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克服专研才能有所建树。如果是历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就业的话,好的单位例如博物馆,研究院等,本科学历肯定是不行的,硕士,博士学历才行。当老师,历史老师的需求量是很小的,这就导致了就业面较窄。生物专业,是非常高端的专业,我国生物工程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博士及以上的专业型人才来促进我国生物学的发展。总之,如果自己对这些偏门专业不感兴趣,建议不要选择,如果真是专业调剂的话,建议跨专业考研,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研究学习。二,小语种专业。小语种主要说的瑞典语,捷克语,波兰语,梵语,豪萨语等,一般都是小国家的语言,学习的人很少,当然大学都是定向招聘培养的。这样的小语种非常难学,入门很难,国内没有学习这种语言的环境。北京外国语大学,主要是培养外交官,翻译官的,小语种专业比较多,而且很齐全。当然,在招收学生的时候,要求会非常高,因为学习这种小语种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坚强的毅力。这些专业,大家在填报时也要慎重。三,文学艺术类专业。有很多同学会选择走艺术生的求学道路,也不失为一个捷径,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来降低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从而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这是很多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的选择。比如美术,音乐,影视评论等,如果大学之后仍然选择艺术专业,是非常的费钱,这类专业一大特色就是学费贵,所用的材料也很贵,对学生天赋,家庭条件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真正能成名的人很少,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话,不建议报考这类专业。四,就业前景好,但环境恶劣。还有一些专业是就业前景比较好,但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比如采矿专业,考古专业,植物专业等,整日的风餐露宿,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考虑到以后的工作环境自己是不是吃得消,所以在填报的时候也要慎重。总之,以上说的这些主要是针对一般情况下而言的。但如果你非常喜欢这个专业的话,那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爱好,不要去担心就业问题,工作环境问题,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一定会拼劲全力去学习,去专研,坚持下去一定会学有所成的。最后祝大家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

鰋鲤

考古文博的学生,毕业后都去哪儿了?

“神秘的古墓”“精致的国宝”《探索·发现》《国宝档案》《国家宝藏》《如果文物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许多文物考古相关节目的流行,让公众对文物、考古十分感兴趣,甚至有些青少年因此对古代文化、古代遗迹遗物产生好奇,从而有了一个考古文博梦。现实生活当中,真正可能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考古文博类专业的学生们。大家也许会很好奇,他们在学校中都学习些什么课程呢?考古文博类专业的毕业生们都去干什么了呢?他们未来都会成为考古学家或文物专家吗?真正的考古文博类专业又是怎样的呢?▲考古文博学子的日常 | 图:李子一考古文博学生都学什么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文物博物馆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各地博物馆数量连续增长,各地文保机构逐步完善,全国设置考古文博类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多。目前开设考古文博类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了50所,有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博物馆学、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等专业可供选择,一般来说都属于文科类专业,但文物保护需要一定理科基础,会招收一些理科生。对于此类专业来说,招生规模较小,本科班级每年一般招收人数在15-40人,硕士招收人数在10-50人,博士招收人数每年不超过20人。▲图片:李子一 图片文字:张一笛考古文博类专业本科设置的课程多为基础性课程,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了解学科概况,掌握初步技能。考古学专业的本科课程主要有五类:一是基础导论知识,如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史、田野考古学导论等;二是历史阶段考古科目,如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辽金西夏考古等;三是专门考古科目,如陶瓷考古、环境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四是一些历史科目,如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古文字学等;五是一些技能性课程:如田野考古实习(一般在大三进行,时长不少于三个月),考古器物绘图等。根据学校地域和学科发展情况的不同,各个学校可能还会有一些特色科目。博物馆学专业的本科科目设置主要有博物馆和文物专业知识两类,博物馆相关科目有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博物馆教育学;文物相关科目有文物学基础理论、文物与考古技术、文化遗产管理与法规、各类文物的鉴定专题课程、文物保护基础、文化人类学,另外还要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考古学、古文字学、古代工艺美术、民俗学的一些基础课程,各个学校设置的科目不尽相同。文化遗产专业需要学习的科目以文化遗产为主,历史、文化、考古的相关课程也需学习。而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所学课程差异较大,有些学校偏重理论学习,有些学校偏重工艺传承。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划分较为细致,所学方向多为本科所学科目中的一种,相关课程主要根据各方向设置。各个学校所设方向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常规方向各个学校均有,但部分特色方向只有少数学校才有,与学校所处地域和师资力量有一定关系。各个学校的优势方向也不尽相同。到博士阶段,设置课程一般会变得比较自由,多数博士培养方式是按所学方向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考古文博学生都去哪了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大批毕业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考古文博毕业生们真的都去“挖墓”“修文物”了吗?考古文博类专业本科所学多为基础知识,考古文博类专业学子本科毕业后往往只具备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近年县级以上的考古所、博物馆门槛逐年变高,招聘新人多是硕士起步,比如博物馆要求本科毕业的岗位多与藏品研究、展览陈列、宣教等核心工作无关。本科生是较难找到一份对口工作的。本科毕业后,一少部分毕业生进入了中小博物馆、考古所或成为大中文保单位的无编制工作人员,多数人从事了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成为国家公务员、教育机构老师或进入一些没有硬性专业要求的公司等。对于那些想要继续学习本专业知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考古文博类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保研、考研、出国读研等方式继续进行学业。记者调查了某高校2015级考古专业本科生(2019年毕业)的毕业去向,其中选择就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已签约的多为小初高老师或国家公务员。其他人均选择继续升学,保研外校、保研本校、考研赴外校、考研留本校或出国读研均有。考古文博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要比本科生容易许多。但对口的行业还是较少,完全对口单位为博物馆、考古所或其他文保单位,另外目前还有极少数高校会招收硕士研究生作为本校考古文博类专业的老师。这些单位或高校每年招收人数寥寥,每一机构每年招收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而平均每所高校每年毕业的考古文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约有20人左右,可以估算出每年至少有上千人毕业,所以就业市场上还是呈现一种供过于求的局面。从待遇方面来看,各地博物馆、考古所的待遇基本低于同地区公务员工资,具体数额各地区有差异,基本工资在2800元~6000元之间,部分地区有财政补助,特大城市可能会高于6000元。而考古所和博物馆的田野发掘岗因为需要长期在野外进行发掘,多数有野外工作补助,每日补助约在50到200元之间,月收入较其他岗位高,但是野外工作的环境一般较为艰苦,而且此类岗位更倾向于招收男性。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往往会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多倾向去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由于本专业相关工作提供的工资适中,而特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所以外地学生若在特大城市从事本专业工作,可能生活会较为艰难。并且京沪等特大城市很多文博相关单位考虑到未来可能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对于户籍多有限制。所以从竞争人数上看,强二线城市的博物馆、考古所更有吸引力,竞争最为激烈,一个岗位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竞争。▲左图:某博物馆的招聘要求 右图:某高校考古文博院系招聘博士的待遇|图片来自“文博招聘”公众号另一方面来看,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县级及以下的博物馆、考古所和其他文保机构却少有毕业生问津。出现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首先这些地区偏远、经济不发达,如果不是家乡,多数毕业生出于对生活和未来发展的考量并不愿去;另一方面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还存在太多问题,这些地区的博物馆多数还是“寂寞的博物馆”,藏品少,展览多年不变,待遇低、活力不足、观众少;还有一些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或遗址公园地处交通不便的村庄里,更是与世隔绝,门可罗雀。这样的博物馆、遗址公园自然对毕业生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毕业生还会怀疑即便去这些地方也无施展所学本领的机会。但是近几年一些市县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会给硕士研究生不菲的安家补助或生活补助,由此也吸引了不少毕业生。在有的岗位竞争太过激烈,有些岗位不符合预期的情况下,选择就业的考古文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至少有三分之一会选择寻找别的就业机会。他们首先会考虑的就是考古文博周边行业,如策展公司、博物馆游学公司、文博专业咨询类公司或文博相关的出版社、报社。如今文博类公司逐渐兴起,这些公司虽然多数规模还不算大,却聚集了一批文史哲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这些高校学子将投身于新兴的文化产业中。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有了新的目标和理想,选择从事新领域的工作。硕士研究生们已经与本专业携手七年(或六年),要放弃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优势就业而选择重新开始,这也是一种深思熟虑和勇敢的选择。竞争更为激烈的国家公务员和选调生(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是硕士研究生们的另一类就业方向。设置考古文博类专业的学校多是较好的高校,研究生可依托重点高校学历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若可被录取,其待遇较好、未来将会成为人民公仆,在基层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另外,去小初高或者培训辅导机构当老师的也有不少,目前公立、私立小初高和培训机构都需要大量老师,且这些学校对学历的要求逐年提高,考古文博类硕士研究生在内的文科类研究生成为人民教师或辅导老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当然还有很多致力于学术的硕士研究生早就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博士扩招也使得考古文博类专业研究生考博率逐年提高,有一些成绩优异的研究生在本科或研二时就已经通过了直博考试,可以硕博(或本硕博)连读。记者调查了两所高校的2016级考古学学术硕士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毕业)的毕业去向。A、高校本届硕士研究生五十多人,其中本校读博、外校读博、出国读博、暂不就业预备继续升学、直博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4%;签约本专业完全对口单位如博物馆、考古所、高校考古文博院系的约占总人数的2.8%;进入与专业有一定关系的单位、公司(如文化类公司、出版社、报社)的约占总人数的4.2%;成为专业不相关的国家、省市属事业单位人员的约占总人数的4.2%;成为私立学校高中老师的约占总人数的2.8%;另有少数毕业生去了商业类公司或由于其他原因暂不就业,42%的毕业生多在等待下半年相关博物馆、考古所的招新计划、考试、面试等。B、高校2019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共十余人,其中读博人数占比16.6%、本专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比16.6%、文化类公司人数占比16.6%,求职中人数占比50%。花费十多年在考古文博领域内深耕的博士们,多是该专业的佼佼者。即便如此,他们在博士学习研究期间,也要承受着“难毕业”“掉头发”的高压,勤勤恳恳地完成博士论文。很多博士甚至过年都不回家,还在自习室码论文。即使如此,3年能毕业的博士还是少之又少。在他们3-7年的“艰苦卓绝”的博士研究生涯完成后,他们几乎百分之百从事本专业工作。他们毕业后多数倾向于去各大高校的考古文博类专业所在院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因为在高校他们可以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以实现科研目标,还有望做出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另外高校基础待遇较好,多数会给新老师补贴20万左右的安家费,若日后有新成果或可以参与国家项目,不仅可以实现科研理想还能获得应得的收益。进入高校往往还有硬性的发文指标,一些没达到论文指标的博士还需进入所应聘高校的博士后流动站,等待论文指标达标后才能出站成为新老师。同时进入高校后承受的考核和科研压力也是不小。另外,由于如今考古所、博物馆和文化研究机构等也有很多文物资料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整理和研究,所以这些单位也会招聘少量博士。这些单位往往会给博士优厚的待遇(较高的基础工资和安家补助10~20万),所以也吸引了部分考古文博类专业的博士们。考古文博毕业生如是说某高校考古系本科毕业的小倪,毕业后回到了南方城市深圳,由于较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她转行投身电子商务工作。对她来说,靠近家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着平淡的日子也很满足。去年毕业的文博硕士小赵,一直渴望去南方定居,梦想中的江南水乡吸引着她。同时她笃定要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所以在求职时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南方各大博物馆,最终被某市级博物馆录取,得偿所愿。小赵在那里工作得很舒心,虽然工资不够高但也足以有个稳定舒服的生活,她打算在合适的时候将父母也接去同住,方便照顾父母。这个北方姑娘在南方小城实现了发挥所学的愿望。今年毕业的硕士小韩,从2015年秋招时便开始找工作了,线上线下投简历,四处奔波考试、面试。小韩心里很矛盾,她有些想去大城市打拼,所以她投了上海、北京的部分岗位。但她男朋友在太原一所高校任职,所以她也投了太原的岗位。最终她被山西一所高校录取,现在太原工作。小韩在这里工作稳定,生活成本适中,而且有伴、有爱,未来可期。同样也是今年硕士毕业的小李,她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形形色色的展览、也喜欢上海,所以即将毕业的她只投了上海的岗位,经过一次次、一轮轮的面试,终于如愿以偿进了一家展览公司。如今她已经租好了小房子,计划好了如何开展新生活,即将入职。考古文博真的大热了吗近几年的媒体平台上,考古、遗产相关内容的大热,让人觉得考古文博行业有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从专业选择来看,考古文博类专业还是“冷门绝学”,如同其他文史哲类人文科学专业一样在准大学生们选择专业时常年“遇冷”,甚至被一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师当成冷门专业的“典范”。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考古”“博物馆”“哲学”“历史”等专业都属于“家里没矿,千万别学!”的劝退专业。从毕业生就业来看,这些人文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确实较窄,相比同等学历其他专业待遇较低,改行的渠道较少且不容易受到认可。专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各个专业其实都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一扇窗。但是包括考古文博类专业在内的冷门“文史哲”类人文科学专业的常年“遇冷”,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文科学并没有重新繁荣起来?媒体平台上的文化热并没有传播、深入、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和人生选择中?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该向学生们发问?该向高校发问?还是向社会发问?原文转自:文博中国

假物

冷门专业,工作怎么找?

高中两大问,成绩怎么样?准备考哪所大学?大学两大问:报了啥学校?选了啥专业?毕业两大问:工作找好了吗?有对象了吗?我们高中的时候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考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填专业了,市场所需热门专业向来都是你争我抢,也有一些冷门专业,大家是听也没听过,我们就先一起来看看,读很冷门的专业是何体验吧。我就问你们一句,你们知道猪生产学吗??没错我就是,全系加上俩专业老师,一共五个人,感觉自己很伟大。特殊儿童教育真的不是教智障的。他们也是天使,我希望他们通过我们,能知道世界还是美好的。“你教的是智障吗”“你才智障”………听说过民俗学吗?每次都不知道要如何解释我们专业,因为我们路子特别野,什么婚丧嫁娶跳大神,八卦算命请狐仙,上至上古神话,下至菜米油盐,我们要坐的了书斋,下得了乡。长辈:读大学啦你!什么专业啊?我:社会工作长辈:社会工作?!现在哪个人不是在社会上工作啊!!我:老师一同学学的小语种,一个系就他一个人,全世界好像都没几个学的。大二的时候老教授去和太阳肩并肩了。。。学校把教授的书全给他让他自学。毕业之后留校继续教这个语种。感觉很6我就听说有个博士学天体物理的,研究一个小行星五年,各种轨道计算之类的,快要毕业的时候。小行星撞毁了,五年白费。。。作为一个读宝石及材料工艺学的女生,每次亲戚问我啥专业后他们都会说能看看我的项链值不值钱,能不能帮我做宝石,顿时觉得很心塞,总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是一门又贵又难学的专业,女生慎选,文科女更要慎选!!!古籍修复专业,只有一个班,而且全国就我们学校有这个本科专业,别人听上去都觉得高大上,想偷懒网上找个作业从来没成功过。填专业的时候,填了茶学。我爸想了很久,问我是去品四年茶吗?一朋友说他考了全系第三,我们觉得好牛逼啊,后面才知道他们系总共只有五个人。北大古生物学,六代单传了解一下,全国这个专业的用手数的出来。有个同学学的是武器制造,看他专业书,就跟偷窥国家机密一样。懂这种感觉吗?“你学的什么专业?”“城市管理”“哎呦,你一个女孩子将来是要当城管呀?”助产学并不是帮别人代孕的,更不是喊加油,也不是喊用力的好不好。有个同学是医生世家,高考填志愿听了父母的话,高考填志愿填的是:北京理工的只要工程专业,去了之后发现制药制得是......................炸药。以上内容整理来自网络,仅供大家一乐。无论什么专业大家都要找工作,那么冷门专业的学生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1.所谓术业有专攻,冷门专业也有冷门专业的优势,同行少,找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应该也不难。2.冷门专业当然香火也需要继续传承,冷门专业的同学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将来留校当老师。3.从事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研究工作者都是值得被尊敬的,他们用青春,推动了人类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功利些看,越是冷门越容易出成绩呢。4.考公务员,部分冷门专业的学生出来选择了考公务员,现今公务员考试热,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也是不错的选择。5.找那些无专业要求的工作,部分工作招聘,并不限制专业。冷门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找这类的工作,开括人生的新道路呢。编辑 | zx白板求职打造大学生职场试婚第一平台行业 | 职业 | 就业预见自己的未来一起努力改变就业现状

老头儿

创校600多年,意大利综合类公立大学——热那亚大学圆你梦想!

热那亚大学(UNIVERSITA DEGLI STUDI DI GENOVA)是意大利一所老牌的综合类公立大学,主要专业有建筑系、医药系、法律系等。学校创办于1471年,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学校的主校区位于热那亚市,在齐亚瓦里(Chiavari)、萨沃纳(Savona)、 比埃德拉利古雷(Pietra Ligure)、 因佩利亚(Imperia) 和拉斯佩齐亚(La Spezia)有分校区。学校简介热那亚大学是一所位于意大利利古里亚大区的国立综合性大学,学校创办于1471年,热那亚大学开设本科和硕士课程142门,博士课程27门。下设11个学院,其中有建筑、经济学、工程等。开设各种本科和硕士 学位课程共148门,博士课程27门,硕士进修课程56门。学校还设有14个图书馆及阅览室,53个学系,及15个研究中心。教师1100人,学生30000人。自由入学制度,导师认可。热那亚大学特别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就业指导服务,以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大学从三个方面进行它的服务工作:提供培训;在学位课程中同时加入了就业培训的课程;向公司和各种组织机构推荐学校的毕业生。学校的主校区位于热那亚市,热那亚位于意大利西北部,米兰的南部。热那亚拥有意大利最好的港湾设施,人口大约80万,市西侧是圣皮埃尔达雷的工业带。这里有著名的圣乔万尼·迪普雷教堂,12世纪的罗氏建筑,尖塔上面的装饰有马尔塔十字哥伦布就在这里,是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在意大利语中人民把他的名字读作克里斯托佛罗·哥伦布。气候怡人这里也有非常著名的罗索宫(红宫),其内部是美术馆。热那亚有着怡人的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夏季温暖而干燥(平均气温为24.6度),冬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为8.6度)。 一年中降水最多的是11月份,1月份降水最少。热那亚大学有4个校区:热那亚,萨沃那,因佩里亚,拉斯佩齐亚。院系设置热那亚大学共有11个学院,有数理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法学、政治科学、经济学和商业、文学和哲学、教育学、医药学等;开设各种一级和二级学位课程。建筑系建筑修复、环境建筑技巧、工业设计、建筑风景、建筑学、地中海社会经济、工业设计、企业经济、保险、股票与银行经济、海洋运输经济学、旅游经济。医药系医药信息学、草药技术、医药化学与技术、医药学。法律系企业法律管理、社会服务、法律学。工程系建筑设计技术与规划、土木与环境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电信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管理工程、机械工程、船舶工程、船舶管理、生物技术、工程化学、后勤运输工程学、建筑工程学、航天工程、气象工程、水力与地基工程学、通信和信息的科学与技术。文哲系热那亚大学文学、文化遗产的保护、美术音乐舞台艺术、哲学、应用地理学、历史、人类文化和民俗学、考古学、考古遗产的管理和价值规定、图书馆档案管理、古典文明与文学、现代文学比较、现代文学与文明、哲学方法学、旅游业系统信息、表演学、艺术遗产与古文物保护、古文物研究、跨文化交流、企业与旅游业的外国语言、外国语言的理论与技术、外国语言与文学。医学外科系动力学、护理、幼儿护理、妇产科、专业教育、理疗师、精神病康复技术、饮食健康学、口腔卫生学、心血管治疗与康复技术、生物医学的实验室技术、神经心理学、医疗放射学技术、矫形技术、保健助理、医学和手术、牙齿矫形技术、预防和能适应的运动科学与技术。婴幼儿护理学、专业保健技术学、专业诊断技术学。培训科学系通讯科学、师范和教育学、心理技术学、心理学、成人继续教育学、社会与协会通信学、师范教育学。 数学物理自然系:生物技术、生物学、地理学、化学与化学技术、物理、物质学、电脑科学、环境科学、自然科学、数学、数理统计和数据的电脑科学、大气层保护技术、多分子生物科学、生物保健技术学、生物监测的技术学、生物技术药剂师、信息学、材料工程学、化学、自然系统学、工业化学、海洋环境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国际外交学、政治学、人力资源的组织和管理、通信和新闻事业、国际外交学、政治学、公共事务管理和组织学、欧洲研究学。热门专业热那亚大学是意大利唯一一所把造船学和船内设计列入学位课程的大学,船舶工程、船舶管理在整个欧洲也非常有名。热那亚大学的语言学在所有意大利大学中排名第二。国际合作热那亚大学热那亚大学一直致力于国际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外大学和办学机构的合作活动,促进文化和科技交流。由国际交流部负责管理和组织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活动,其主要职能有:1、接待外国留学生2、参与伊拉斯谟-终身学习奖学金计划(LLP)3、 与意大利国内大学合作,和海外大学签署交换生协议除上述外的其他活动则由对外关系部负责:1、 积极支持国际化政策2、参与计划:欧盟Asia-Link计划,伊拉斯谟世界奖学金计划(Erasmus Muns),伊拉斯谟世界对外窗口计划(Erasmus Muns External Cooperation Window),欧盟莫奈世界计划(Jean Monnet),欧盟田普斯计划(Tempus),欧盟-美国计划以及欧盟-加拿大计划。3、外交部赞助的奖学金计划4、与海外大学签订合作协议5、与国际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奖励机制1、学校可提供2400 个奖学金名额,资助总额553.9 万欧元;2、学生可申请大学注册费与食宿费用的减免,学校会根据学生提供的家庭财产证明酌情处理,方案如下:免除或减少注册费;在校食堂享受优惠;获得学费和食宿费用全免的奖学金。就业指导热那亚大学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有意者可通过以下途径参与:1、咨询学校的有关部门2、就业指导活动3、企业招聘会4、学校推荐的实习机会(国内和海外)以及通过“达芬奇计划”提供的实习机会5、在企业内实习6、收集并提供招聘信息7、在线咨询申请要求热那亚大学注册费:176欧元/年入学要求:1、年龄:18-25岁;2、学历:高中或同等学历以上; 3、语言能力:意大利语成绩达到B1。知名校友本笃十五世(Benedict XV):前罗马天主教教皇,在位期:1914年5月3日-1922年1月22日;弗朗科·马雷尔巴(Franco Malerba):意大利第一位宇宙飞行员。建校600多年,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如果你也想拥有一个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也想能够拥有一个高薪就业的机会、也想能够有一个出国留学、开拓视野的学习体验,那就来热那亚大学吧,热那亚大学圆你梦想的摇篮!维制教育,多年专注从事欧洲留学培训与办理服务,帮助广大有留学梦想的学生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让你留学欧洲仿佛出省读书般安全方便~欧洲留学办理、高端艺术培训、顶尖艺术学院申请,维制更专业!

圣人之道

傅承洲:戊戌自述

我于1958年10月出生在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一个农民家庭,按干支记年那年为戊戌年,从记事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我是戊戌年生人,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父母经常开的一个玩笑,说我和奶奶同年出生,祖母出生于1898年,即戊戌变法那一年,大我整六十岁。我1966年上小学,1976年高中毕业,基础教育阶段正好在十年文革时期。文革开始时年龄尚小,虽然也要背毛主席语录,唱革命歌曲,跳忠字舞,但写大字报、造反、串连、武斗与小学生没有什么关系,基本上可以正常上课,语文课主要是背毛主席语录和诗词,也读一些写英雄人物的短文,算术课除学习加减乘除计算方法外,应用题也带革命内容。初中是在一个农村小学附设初中班读的,主要上语文和数学课,没有条件开物理和化学课,记得学校也发过《农业基础知识》和《工业基础知识》的教材,前者涉及到一些生物和化学知识,后者主要是一些物理知识,但没有老师讲授。初中阶段读过几本现代小说,我姨夫是复员军人,在部队买过一些小说,学校离他家很近,我到他家借阅过巴金的《家》、《春》、《秋》、杨沫的《青春之歌》、梁斌的《红旗谱》等,这些小说当时都是禁书,偷偷看的。也读过《闪闪的红星》、《海岛女民兵》,这是当时允许读的小说。这些阅读与我后来的专业有一点关系,也算是我的文学启蒙。姨父家也有《红楼梦》,读过开头,读不懂,放弃了。高中阶段赶上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基本没有正常上过几节课。高中两年,我们到农场插过秧,到工厂车过螺丝,到医院给病人打过针,到农村采访写过通讯报道,家乡的第一条高压输电线是我们帮助架起来的。每逢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学校都要出墙报,以示庆祝。学生写一些诗歌、散文习作,老师挑选和修改,安排几个毛笔字写得比较好的学生抄写,贴在校园的墙壁上。抄写的学生可以不去工厂、农村参加劳动,我就是经常办墙报的学生之一。为了写作打油诗,语文老师给我们讲授过一些诗歌押韵的常识,知道了中东、江阳、怀来、言前等十三辙。老师还将当时报刊上发表的诗歌推荐给学生阅读,记得全文抄过《理想之歌》,背诵过其中的一些段落。还在报刊上读过徐刚、纪宇等人的诗歌。高中两年虽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因为当时农村高中毕业生还很少,所以毕业后安排在民办小学当老师。第一年教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三年级的算术。教学内容并不深奥,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怎样把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是当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于是向老教师请教,老师们告诉我,每门课都印发了教学参考资料,可以按教学参考资料上的内容教学生。再去听老教师的课,慢慢熟悉了教学的基本程序。就语文课来说,先教生字词,让学生认识生字,理解新词。再领读课文,让学生熟读课文,重要的段落要求背诵。然后给文章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接着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最后布置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我当民办教师才十来天,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6日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教学回归正轨,教育主管部门开始抓教学质量,无非是开展教学检查,组织统一考试。多次统考,我所教的班成绩都不错。第二年,学校安排我教初中一年级的语文。虽然有了一年的教学经验,我这个名义上的高中毕业生,实际上也就初中生的水平,让我教初中,压力很大。为了做好教学工作,只能自学,自己学会了,再教学生。我当时自学了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一套现代汉语知识丛书,包括《现代汉语词汇知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现代汉语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及其应用》。还自费订阅了《人民文学》、《诗刊》,记得在《人民文学》上读到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时,几个青年教师十分兴奋,还一起讨论过。当时不可能明白这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还是能读出它和文革时期发表的一些小说完全不同。还购买、阅读过刘亚洲的历史小说《陈胜》。民办教师的工作,逼着自己自学了一些语文与历史知识。所以当恢复高考,选择报考门类时,很自然选择了文科。1978年9月,我离开生活了20年的家乡,到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中文系学习。和各高校一样,我们78级的学生年龄相差悬殊,大的三十五六岁,小的只有十五六岁,完全是两代人。我二十岁上大学,属于年龄偏小的。虽说都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实际水平相差还是比较大。一些文革前夕毕业的老大哥,有的中师毕业,教了十几年的中学语文,其人生阅历和阅读面比我们这些在文革期间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要宽广得多。上过几周课后,就发现了自己与老大哥们的差距。现代汉语没有问题,老师讲授的内容基本上自修过。古代汉语,因为当民办教师时讲过一些古文名篇,文言文阅读基本过关。现代文学,上大学前读过一些现代作家的小说,也能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基础最弱的是古代文学与外国文学,大量的文学作品没有读过,尤其是一些长篇小说和戏剧作品。从大二开始,我便有计划地阅读古代文学名著,一些著名诗人和散文家,至少要读一本选集,小说戏曲名著必须通读,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每位作家要配套阅读一两本传记、年谱或研究著作。我用了一年多时间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红楼梦》、《西厢记》、《幽闺记》、《牡丹亭》、《清忠谱》、《桃花扇》、《长生殿》等小说戏曲名著,并读了一些研究古代作家作品的学术著作。欧美文学名著也下过一番功夫。这一年多的阅读,使我对古代小说、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读了一些小说史、戏曲史的著作。这些阅读基本上确定了我后来的专业方向和学术研究领域。大学毕业后,我留在湖北大学附中任教,教两个初中班的语文,因为上大学之前已有两年的教学经验,学了四年再教初中,可谓驾轻就熟,教学效果也比较好,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一年后,学校领导班子换届,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担任教导处副主任,我以年轻无经验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又过了大半年,我提出要报考研究生,未予批准,理由是工作未满两年。研究生未考成,反而给领导留下了不安心本职工作的印象。1984年秋季,湖北省人事厅与武汉市人事局为省市新闻出版单位公开招聘记者编辑,不需要单位出具介绍信。我报名参加了考试,在三千多名报考人员中,我的成绩进入前10名。又经过复试,被长江文艺出版社录取。出版社给湖北大学发商调函,并派人到学校协商,学校不同意放人。随后我又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1985年春季,我突然接到湖北省科委办公室负责人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到省科委作秘书工作。原来省科委急需一名文字秘书,向省人事厅要人,省人事厅根据招聘考试成绩推荐了我。我告诉该负责人,长江文艺出版社要调我去做编辑,学校不放人。该负责人表示:调动的事不用你操心,我们去做工作,就看你是否愿意到科委工作,如果愿意,便到科委面谈。我虽然不太愿意到机关工作,但当时的工作环境已十分糟糕,只要能离开附中,到任何单位都行,我当即表示愿意去科委。与科委办公室负责人面谈之后,科委人事处的领导到湖北大学协商调动事宜,学校领导爽快地同意放人。因为湖北大学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都由科委审批与划拨,湖大不敢得罪科委。照说事情都已经谈好了,只差办调动手续。科委办公室又来电话,学校领导告知科委,说我在单位表现极差,身体也不好,不适合到科委工作。我说,如果我表现不好,身体又差,学校为什么不把这个包袱甩掉,却要留下?该负责人大概认为我说得有道理,便约我再到科委面谈。事有凑巧,就在这时,我收到了研究生复试通知,便放弃了科委的工作。1985年6月初,我收到北京大学研究生招办的来函,告知招办已向湖北大学人事处发函调档,却一直没有收到我的档案,让我去催一下,以免耽误录取。第二天上午我便到人事处询问寄档案一事,工作人员告诉我,人事处早已收到调档公函,学校领导不同意放档案。我问需要哪位领导同意,工作人员告诉我,主管副校长。当天下午两点,我便到副校长办公室,请他批准寄档案。副校长直接表示:“我不同意。”我说,学校同意我报考,怎么能通过了考试,又不放档案呢?副校长说:“工作需要。”我用事先想好的各种理由,希望能说服副校长,如年轻人想继续深造,学校应该给予支持。一个普通中学老师,不是什么特殊人才,不会影响学校工作。附中有好几位比我重要的教师最近都调走了。副校长根本不听我陈述的理由,最终答复还是不同意放档案,要安心本职工作。眼看事情又要泡汤了,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我说,学校怎么能不讲理呢?副校长说,你说不讲理就不讲理。我说,你不讲理我也不讲理。副校长说:“你敢!”我脱口而出:“我杀人都敢!”副校长顿时愣住了,随后想离开办公室,我堵在门口不让走(整个谈话过程,副校长没有让我坐下)。我与副校长的争吵声,引来了一大群人围观,有劝我的,有看热闹的。我告诉大家,我是附中的老师,学校同意我报考研究生,现在通过了考试,招生单位来函调档,学校却不放档案,请老师们评评理。我的陈述博得了老师们的理解和同情,有一位中年老师(我至今也不知道他的姓名)走到我身边,悄悄告诉我,你找副校长没用,你去找徐校长,他刚到办公室。徐校长即湖北大学校长徐章煌教授。我敲开徐校长的办公室,说明来意,徐校长当即表态:“我的意见,同意放档案。”此事很快在湖大传开,最后传为附中有位年轻教师要杀副校长。我离开湖北大学时,向一些师友辞别。不少人都听说此事,并关切地询问原委。有人表示理解,有人批评我太鲁莽,大家一致表示对副校长的做法不理解。我知道,这不只是副校长的个人意见,主要是附中领导的意见。我今天把此事写出来,一是想澄清一下,我没有说过要杀副校长,“杀人都敢”只是当时愤激的情绪表达。二是此事对于个人来说,是关系到我能否读研究生并进入高校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事件。1985年9月,我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报到,开始三年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北大的师资和图书,在中国肯定是一流的,又赶上了中国四九年以来思想最为活跃、学术环境最为宽松的时期。这三年对我今后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时北大研究生选课非常自由,没有必修、选修之分,选择面也很宽。我先后选修过褚斌杰师的《楚辞研究》、费振刚师的《汉赋研究》、陈贻焮师的《杜甫研究》、周兆新师的《古代戏曲研究》、沈天佑师的《明清小说研究》、周先慎师《古代短篇小说鉴赏》、侯忠义师的《文言小说研究》、马振方师的《聊斋艺术论》、张少康师、陈曦钟师合开的《明清文艺思想》、乐黛云师的《比较文学概论》。这些老师当时年龄都在五十岁上下,讲授的内容都是他们正在撰写的论著。褚先生讲楚辞,主要根据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讲屈原的生平以及中外学者关于屈原的争论,一学期结束,《屈原列传》只讲了一半。学校鼓励研究生跨专业选修课程,我选修过哲学系汤一介师的《论中国传统哲学》、葛路师的《中国美学史》,历史系徐大龄师与王天有师合开的《明史专题》,心理学系骆正师的《心理学与文学艺术》。汤先生的课,选课的学生非常多,两百人的大教室坐得满满的。汤先生并不擅长演讲,只是坐在讲台上一字一句念讲义,他的课以充实的内容取胜。学校几乎每天都有学术报告,有时一天好几场,到三角地溜达一圈,肯定会找到你想听的报告。我曾聆听过吴组缃先生、王瑶先生、吴小如先生、阴法鲁先生、谢冕先生、钱理群先生的学术报告。王先生的报告会在勺园一间会议室举行,王先生坐在沙发上,鹤发童颜,叼着烟斗,名士风度。王先生一向幽默,讲到高兴处,自己开怀大笑,一些现代文学的老师和博士生跟着一起笑。我是一脸茫然,王先生一口山西平遥话,与他接触不多的人根本听不懂。孙玉石老师在场,用普通话复述一遍,又是一阵笑声。各系还经常邀请校外和国外的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我在北大听过徐朔方教授讲《金瓶梅》、伊藤漱平教授讲李渔小说、刘若愚教授讲比较诗学、马悦然教授讲中国当代文学。马悦然教授的报告会在临湖轩举行,临湖轩是原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的住所,八十年代为贵宾接待室,可见北大接待马悦然教授的规格之高。记得听完马悦然教授的报告,主持人让听众提问,我问马教授,有人说中国作家之所以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原因是翻译问题。您怎么样?马教授告诉我,这种观点就是他提出来的。引起哄堂大笑。北大曾请北师大一位当红青年学者作报告,盛况空前,听众为抢占座位,将大讲堂的门都挤坏了。就在几个月之前,还是这位青年学者,不请自来参加过我们中文系研究生主办的学术沙龙。北大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借阅也十分方便,当时普通线装书和民国时期的旧期刊都可以借回宿舍阅读,我还从普通古籍部借到过清初的刻本,善本室一周有五天半开放借阅。经过一年多的听课与阅读,我打算将冯梦龙研究作为硕士论文选题,导师沈天佑先生建议我从具体问题做起,最后完成了硕士论文《论冯梦龙的文艺思想》,论文答辩获得诸位老师的好评,并入选当年优秀研究生论文集《缀玉集》(严家炎、袁行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答辩只提交了《论冯梦龙的文艺思想》,实际上我当时已经系统地阅读了冯梦龙的著作,全面地搜集了冯梦龙的研究资料,还写出《冯梦龙著作编年与考证》,这为我后来的冯梦龙研究打下来良好的基础。在做硕士论文期间,我在善本室阅读《太霞新奏》,这是冯梦龙选编、评点的一部散曲集,其中选了冯梦龙的22首散曲,在冯梦龙的套曲《怨离词·为侯慧卿》后面附有静啸斋评语:“静啸斋评云:子犹自失慧卿,遂绝青楼之好,有《怨离诗》三十首,同社和者甚多,总名《郁陶集》。如此曲,直是至情迫出,无一相思套语。至今读之,犹可令人下泪。”进而考察静啸斋究竟是谁,发现静啸斋是董斯张,还是《西游补》的作者。于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草就短稿《西游补作者董斯张考》,投《文学遗产》杂志。匆忙做完此事,继续硕士论文的写作、修改、答辩。然后毕业离开北大,到烟台大学任教,把给《文学遗产》投稿的事忘得一干二净。大约在1989年初,突然收到《文学遗产》编辑部李伊白先生的来信,询问拙稿《西游补作者董斯张考》是否已经发表。原来《文学遗产》编辑部收到拙稿后,请专家审稿,决定发表,并多次给北大中文系寄信,都石沉大海,向北大中文系的老师打听,得知我已毕业到烟台大学中文系工作,又写信到烟台大学,才与我联系上,拙稿于1989年第3期发表。烟台是一座海滨城市,那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烟台大学坐落在黄海岸边,出东门就是沙滩,我在那里工作、生活了五年。那时候大学老师工作比较单纯,每周四节课,课余时间备课、读书、写作。讲过两轮文学史,熟悉了教学内容与方法,又重操旧业,利用在北大读书期间搜集的资料,继续研究冯梦龙,先后撰写了《冯梦龙研究六十年》、《从风流才子到清廉知县——冯梦龙生平与性格述要》、《冯梦龙戏曲理论刍议》、《冯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等多篇论文,分别在《文史知识》、《明清小说研究》、《烟台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当时烟台学术信息比较闭塞,想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根据学术会议的主题,写过几篇会议论文,包括《文学流派与苏辛词派》、《稼轩词风与南北文化》、《论伦理小说三国演义》,会后也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五年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其中有三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冯梦龙与忠义水浒全传》一文发表后,著名学者徐朔方先生将其结论写进了《冯梦龙年谱》(《冯梦龙全集》附录,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该文获烟台大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文学流派与苏辛词派》一文获烟台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还有两篇论文获烟台大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因科研成果在青年教师中比较突出,1993年破格晋升副教授。烟台大学1984年建校,图书资料奇缺,一些常见的书籍与过刊也借不到,烟台市图书馆收藏学术书籍也不多。要想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事学术研究困难重重,我曾多次请北京、上海的同学帮助购买书籍、复印资料,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想到读博。经过近一年的准备,1993年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中国的博士生招生规模还很小,南师大中文系一年才招了3名博士生。导师郁贤皓教授是著名的唐代文史研究专家,而我的兴趣在明清小说方面,郁师便请谈凤梁教授合作指导,我有幸得到两位名师的教诲。当时的博导指导学生类似于师傅带徒弟,导师布置阅读书目,学生定期到导师家汇报并请教。郁师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但在专业学习方面要求却十分严格。其中有两点给我印象深刻,也影响很大。一是他要求学生在写博士论文之前读四种书,经史子集各一种,并各写一篇论文。我在上博士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明代文学研究,有一点基础,便与郁师商量读书计划,经书重读《论语》和《孟子》,史书读《明史》,子集读《王阳明全集》和《冯梦龙全集》,照说后面两种书都属集部,我以冯梦龙主要是小说家,小说属子部为由,征到郁师的同意。读书还算容易,写论文就不那么容易了,尤其是经学、史学论文,以前没有写过,后来只能取巧,往明代、往文学方面靠,先后完成了《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儒家忠义思想对水浒传的影响》、《古今小说叙的作者问题》等四篇论文,后经修改,先后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前两篇论文在学术界还产生了一定影响,《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一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全文转载,这几篇论文显然是郁师“逼”出来的。二是他提出,本科生论文做一篇,硕士论文做一家,博士论文做一段。其实当时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有不少博士论文做一家,做一段比做一家难度要大得多,因为学制只有三年,而写论文的时间掐头去尾,有两年就不错了,大量的作品和研究资料要阅读,还得读出自己的心得。当时也曾想做一家,但同门师兄弟都做一段,我也只得按要求办。我硕士论文研究冯梦龙,也读过一些话本小说,本来打算对话本做全面研究,想想就觉得工作量太大,于是决定缩小范围,只做明代话本。现在回想起来,郁师的要求是合理的,这种训练能使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论文写完后,还有后续工作可做。我在南师大学习期间,谈凤梁师任校长,校务十分繁忙。我向他请教都是在他休息时间,晚上或周六、周日。谈师对我的学业非常关心,几篇课程论文先后送谈师请教,他都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他对《汤显祖与乌程董家交游考》一文比较满意,主动推荐给《江海学刊》发表。认为《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一文达到发表水平,建议我给学报投稿。博士论文原计划做上下两编,上编做综论,下编做个案。谈师建议只做综论,个案以后再说,我接受了谈师的意见。论文初稿出来之后,他作了仔细地审读,并有修改与批注。其中有一节写话本小说与文言小说叙事艺术比较,他不太满意,建议这一节不要提交答辩。有了两位老师的指导与把关,论文答辩顺利通过。我博士毕业时,全国高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211工程建设,教育部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高校有一项考察指标,就是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因此一些高校千方百计引进博士生,甚至有大学校长、人事处长到博士生宿舍作宣传动员,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当时博士生在高校求职非常容易,选择余地比较大。1996年初,我给北京、广州、武汉的几所高校投寄了求职简历,先后收到七八所大学的回复,表示愿意接受。最终选择了中央民族大学。我到中央民族大学工作的最初两年,生活陷入了困境。当时学校的薪水很低,基本工资400元左右,另外根据工作量发课时费,副教授一节课22元,每个月有三四百元课时费,也就是说一个月工资七八百元。我一个人要养活一个刚上小学的孩子,连基本生活费都不够。学问是没法做了,首先得挣钱养活自己和孩子。当时课余时间做过两种工作,一是给出版社编写古代文学选注本。先后给中华书局、华夏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选编过四五个注本,出版社每千字付30到50元稿酬,一个注本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一万多元。但图书出版往往有一年多的周期,远水不解近渴。二是给一些高校上大学语文课。当时有些学校办自学考试辅导班,一些民办大学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学考试才能获得大学文凭。大学语文是各专业必考科目。我先后给北京民族大学、中国科技经营管理学院等校的学生上过大学语文课,一节课付25元到30元课时费,一周四节课,一个月可以拿到400多元课时费。到1998年,教师工资有所增加,我开始带研究生,每个月能领到二三百元的导师津贴,两人的生活费基本够了,便不再接外校的大学语文课和出版社的普及读物。当时我教的班级,参加自考通过率比较高,曾经有一个班及格率到达到百分之百,一些学校找上门请我上大学语文,并表示愿意提高课时费,被我一一谢绝,我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心与大象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一套《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丛书》,中心约我写一本,自己确定选题。我将已经发表了十来篇研究冯梦龙的论文稍作修改和增补,命名为《冯梦龙与通俗文学》,交大象出版社,2000年出版,这是我的第一部个人撰写的著作。接下来计划修改博士论文,可天有不测风云,中文系领导班子换届,系总支书记柳春旭老师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能担任中文系副主任的工作,我以家庭困难为由谢绝了。学校组织部到中文系组织全系教师民主推荐,一些同事也“把我往火坑里推”。组织部长黄凤显兄是我的老同学,也出面找我,希望我能支持他的工作。架不住这么多人的软磨硬泡,最后还是答应了。在全系教师大会上,我曾明确表示只做一届。2000年8月至2004年1月,我担任中文系副主任(2002年中文系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副院长。下文统一称学院),分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除了日常工作外,我参与了以下四项比较重要的工作。一是建立学院研究生培养体系。2000年以前,中央民族大学的研究生从招生到毕业全程由研究生处统一管理。2000年,研究生管理工作下放到院系。学院成立了四个专业研究生导师组,组织编写研究生培养方案,将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规范化。二是大规模引进青年教师。随着老教师的大批退休,到2000年学院只剩下20来位教师。也就在2000年,中央民族大学开始大规模扩招,原来学院只有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每年各招一个班,每个班三四十人,全系一共也就300来个学生。2000年之后,先后新增了广告学和对外汉语两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各招两个班,学院办学规模迅速扩张,学生人数达到上千人,师资捉襟见肘。学院必须引进教师,我主动承担了接受、审查求职材料、组织试讲、与求职人员谈话等工作,最后班子成员根据试讲和简历讨论决定进人名单。2000年至2003年,学院引进了十几名青年教师,这些教师现在已经成为各学科的教学科研骨干。三是申报学位点。学院原来只有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2000年至2002年先后获得了民俗学硕士点、博士点,新闻学硕士点。2003年学校启动新一轮的学位点申报工作,我向院长白薇老师建议,联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申报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白老师完全赞成这一动议,也得到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院长文日焕教授的大力支持,经协商由我院准备材料、填写申请表。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四个研究方向及带头人:少数民族文学,带头人为文日焕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带头人为王远新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带头人为傅承洲教授;比较文学,带头人为李岩教授。我和白老师分头搜集各专业方向的材料,填写相关表格,最后汇总上报。学院领导和部分教师又分别与北京、天津、南京、苏州、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地的同行专家联系,介绍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的特点,争取专家的支持。2006年,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成功,成为中央民族大学第二个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的学科。四是申请正高评审权。2006年以前,我院只有副高评审权,教授必须参加北京市的评审。要取得正高评审权,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博士学位点,我校获得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后,水到渠成地获得正高评审权。2007年以后,我院教师申报教授职称不必到北京市参加述职、答辩、评审。这几项工作对我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影响深远。2003年底院系班子一届任满,学校启动换届程序,我决定不再续聘副院长。学院柳春旭书记、白薇院长、学校王彦书记、金雅声副校长多次找我谈话,希望我继续承担这一工作,我向各位领导解释原因,孩子面临中考、高考,我的家庭状况比较特殊,我得多花些时间帮助孩子通过人生的这一重要关口。领导表示理解我的困难。白老师非常诚恳地对我讲,学院的学科建设还得依靠我去做。我向白老师承诺,正在做的两件事一定尽职尽责地做完。我所说的两件事,一件就是中国语言文学博士点的申报工作,另一件是2004年学院将举办40周年院庆,我正在着手编辑我院教师40年论文选。2004年以后,我不再担任副院长,还是履行承诺,圆满地完成了两项工作。在副院长缺岗时期,还分担了部分行政事务。我不做副院长之后,听到一些传闻,说人家已经做了一届副院长,还要人家做副院长,当然不会干。我只是一笑了之。我之所以态度如此坚决地不再续聘,孩子确实是重要原因。有一件事对我刺激很大。2003年春夏之际,北京流行非典,疫情非常严重,大中小学全都停课。我院是重灾区,有两名学生感染非典。得病的学生要送医院治疗,同班同学乃至上课教师都要隔离观察。隔离的师生要去看望,并帮助购买蔬菜水果。离校的学生要掌握他们的健康状况,并每天上报。非典期间,我天天在办公室忙碌。孩子放假在家,老师安排自学,却无人辅导。一个多月之后,疫情得到控制,学校复课。复课就是期末,中学举行期末考试。孩子考完之后,回家就哭了。一向成绩名列前茅,这次期末考试成绩中游偏下。还有一年就中考了,这样的排名别说上重点高中,连上普通高中都困难。我曾对王彦书记说过一句话,耽误自己的业务也就罢了,如果耽误孩子的前途,作为一个父亲,会内疚一辈子。这不是借口,是一个父亲真实的思想活动。2004年重新回到书斋,已经45岁,想到博士论文还没有修改出版,就会惶恐不安。沉下心来,理理头绪,先把一些思考比较成熟的论文赶紧写出来。2006年,我院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后,学校破天荒地划拨了10万元学科建设经费。学院决定资助教师出版学术著作,我将已经发表的研究明代文学的二十多篇论文整理结集,命名为《明代文人与文学》,交中华书局出版,这是我出版的第一本论文集。接下来便集中精力修改博士论文,原稿主要研究明代话本,只有十多万字。只论明代,不管清代,话本小说的有些问题说不清楚,于是补写清代话本部分,篇幅扩大了一倍,更名为《明清文人话本研究》,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从读硕士开始研究冯梦龙,到2007年已有20余年,发表了二十来篇论文,出版了两本小册子,修改完博士论文之后,便想到将冯梦龙研究做一个小结。为了集中精力做好这件事,约束一下自己写论文过于随性的毛病,2008年以《冯梦龙文学活动研究》为题,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准立项。经过四年努力,终于了却了这一心愿。最终成果《冯梦龙文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从2004年到2013年,自己感觉还算比较用功,这十年间发表了40多篇论文,出版了四本学术著作,其中也有以前写的一些论文,主要还是这十年完成的。2015年学校下发文件,资助学术团队建设。中国古代文学学科有三位老师研究古代小说,出版了十多部专著,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已有较好的基础,便领衔申报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学术团队建设项目,考虑到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研究计划,另起炉灶合作完成一部专著不太现实,于是将最终成果确定为系列论文和论文集。为了便于结项,我从最近十几年发表的古代小说研究论文中精选三十篇,结集为《古代小说与小说家》,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随着年龄的增长,最近几年,心态渐趋平和,做事不再那么匆忙。今年是农历戊戌年,也是我的耳顺之年,想给自己留下一点纪念,于是便有了这本自选集。所选论文都在学术期刊发表过,每篇论文后面都注明发表和转载刊物的名称与时间。不同时间、不同刊物对论文格式要求不一,收入本集统一格式,删除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注释一律改为脚注,以便读者阅读。需要说明的是,已经选入《古代小说与小说家》一书的论文,本集不再重收。西人有言:人生从六十岁开始。我没有那种豪气,从五十五岁开始就放慢了脚步。大半辈子,除了读书和教书,没有干过别的工作,也不会干别的。在一篇小传中,曾戏言:除了幼儿园没教过,其他都教过。倒也是实情。今后的日子,也只能读点书,有心得就写篇文章。但读书、写作不会影响我到公园走路、赏花。傅承洲于农历戊戌年初该文为作者《戊戌集:宋元明清文学论稿》一书代序,经授权刊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帝王谷

这些专业亮红牌 报考前需慎重思考

随着各个省份的2019高考成绩的陆续发布,分数线的公布,填报志愿也要提上日程。很多学生即想选个好大学,又想选个好专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一线城市的大学分数线是很高的,二本院校招的分数可能是一本的分数线,竞争很激烈。填志愿临近,网上也会出现热门专业排行榜,冷门专业排行榜等关于专业的排行榜层出不穷。作为考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尴尬局面,选出理想大学和专业呢?今天我们主要谈选择专业的问题,针对某些类别的专业,简要说一下选择专业的几大原则,供大家参考。一,比较偏的专业。近几年,比较偏的专业就业出现了难题。比如历史学,哲学,生物学,殡葬学,酿酒工程,民俗学等这些偏门专业。主要是就业前景不太好,主要原因是这些专业本科是很难学到真本事的,都是需要长时间的克服专研才能有所建树。如果是历史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选择就业的话,好的单位例如博物馆,研究院等,本科学历肯定是不行的,硕士,博士学历才行。当老师,历史老师的需求量是很小的,这就导致了就业面较窄。生物专业,是非常高端的专业,我国生物工程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博士及以上的专业型人才来促进我国生物学的发展。总之,如果自己对这些偏门专业不感兴趣,建议不要选择,如果真是专业调剂的话,建议跨专业考研,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研究学习。二,小语种专业。小语种主要说的瑞典语,捷克语,波兰语,梵语,豪萨语等,一般都是小国家的语言,学习的人很少,当然大学都是定向招聘培养的。这样的小语种非常难学,入门很难,国内没有学习这种语言的环境。北京外国语大学,主要是培养外交官,翻译官的,小语种专业比较多,而且很齐全。当然,在招收学生的时候,要求会非常高,因为学习这种小语种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坚强的毅力。这些专业,大家在填报时也要慎重。三,文学艺术类专业。有很多同学会选择走艺术生的求学道路,也不失为一个捷径,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来降低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从而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这是很多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的选择。比如美术,音乐,影视评论等,如果大学之后仍然选择艺术专业,是非常的费钱,这类专业一大特色就是学费贵,所用的材料也很贵,对学生天赋,家庭条件有很高的要求。而且,真正能成名的人很少,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如果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话,不建议报考这类专业。四,就业前景好,但环境恶劣。还有一些专业是就业前景比较好,但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比如采矿专业,考古专业,植物专业等,整日的风餐露宿,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考虑到以后的工作环境自己是不是吃得消,所以在填报的时候也要慎重。总之,以上说的这些主要是针对一般情况下而言的。但如果你非常喜欢这个专业的话,那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爱好,不要去担心就业问题,工作环境问题,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专业,一定会拼劲全力去学习,去专研,坚持下去一定会学有所成的。最后祝大家考上自己满意的大学。

反观

考古文博的学生,毕业后都去哪儿了?

“神秘的古墓”“精致的国宝”《探索·发现》《国宝档案》《国家宝藏》《如果文物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许多文物考古相关节目的流行,让公众对文物、考古十分感兴趣,甚至有些青少年因此对古代文化、古代遗迹遗物产生好奇,从而有了一个考古文博梦。现实生活当中,真正可能将这一梦想变为现实的是考古文博类专业的学生们。大家也许会很好奇,他们在学校中都学习些什么课程呢?考古文博类专业的毕业生们都去干什么了呢?他们未来都会成为考古学家或文物专家吗?真正的考古文博类专业又是怎样的呢?▲考古文博学子的日常 | 图:李子一考古文博学生都学什么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文物博物馆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各地博物馆数量连续增长,各地文保机构逐步完善,全国设置考古文博类专业的高校逐年增多。目前开设考古文博类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了50所,有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博物馆学、文化遗产、文物保护等专业可供选择,一般来说都属于文科类专业,但文物保护需要一定理科基础,会招收一些理科生。对于此类专业来说,招生规模较小,本科班级每年一般招收人数在15-40人,硕士招收人数在10-50人,博士招收人数每年不超过20人。▲图片:李子一 图片文字:张一笛考古文博类专业本科设置的课程多为基础性课程,目的在于引领学生了解学科概况,掌握初步技能。考古学专业的本科课程主要有五类:一是基础导论知识,如考古学导论、考古学史、田野考古学导论等;二是历史阶段考古科目,如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魏晋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辽金西夏考古等;三是专门考古科目,如陶瓷考古、环境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等;四是一些历史科目,如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古文字学等;五是一些技能性课程:如田野考古实习(一般在大三进行,时长不少于三个月),考古器物绘图等。根据学校地域和学科发展情况的不同,各个学校可能还会有一些特色科目。博物馆学专业的本科科目设置主要有博物馆和文物专业知识两类,博物馆相关科目有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经营管理、博物馆教育学;文物相关科目有文物学基础理论、文物与考古技术、文化遗产管理与法规、各类文物的鉴定专题课程、文物保护基础、文化人类学,另外还要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考古学、古文字学、古代工艺美术、民俗学的一些基础课程,各个学校设置的科目不尽相同。文化遗产专业需要学习的科目以文化遗产为主,历史、文化、考古的相关课程也需学习。而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所学课程差异较大,有些学校偏重理论学习,有些学校偏重工艺传承。硕士研究生阶段研究方向划分较为细致,所学方向多为本科所学科目中的一种,相关课程主要根据各方向设置。各个学校所设方向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常规方向各个学校均有,但部分特色方向只有少数学校才有,与学校所处地域和师资力量有一定关系。各个学校的优势方向也不尽相同。到博士阶段,设置课程一般会变得比较自由,多数博士培养方式是按所学方向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并完成毕业论文。考古文博学生都去哪了又是一年毕业季,一大批毕业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考古文博毕业生们真的都去“挖墓”“修文物”了吗?考古文博类专业本科所学多为基础知识,考古文博类专业学子本科毕业后往往只具备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近年县级以上的考古所、博物馆门槛逐年变高,招聘新人多是硕士起步,比如博物馆要求本科毕业的岗位多与藏品研究、展览陈列、宣教等核心工作无关。本科生是较难找到一份对口工作的。本科毕业后,一少部分毕业生进入了中小博物馆、考古所或成为大中文保单位的无编制工作人员,多数人从事了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如成为国家公务员、教育机构老师或进入一些没有硬性专业要求的公司等。对于那些想要继续学习本专业知识并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考古文博类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保研、考研、出国读研等方式继续进行学业。记者调查了某高校2015级考古专业本科生(2019年毕业)的毕业去向,其中选择就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5%,已签约的多为小初高老师或国家公务员。其他人均选择继续升学,保研外校、保研本校、考研赴外校、考研留本校或出国读研均有。考古文博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就业要比本科生容易许多。但对口的行业还是较少,完全对口单位为博物馆、考古所或其他文保单位,另外目前还有极少数高校会招收硕士研究生作为本校考古文博类专业的老师。这些单位或高校每年招收人数寥寥,每一机构每年招收人数一般不超过10人,而平均每所高校每年毕业的考古文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约有20人左右,可以估算出每年至少有上千人毕业,所以就业市场上还是呈现一种供过于求的局面。从待遇方面来看,各地博物馆、考古所的待遇基本低于同地区公务员工资,具体数额各地区有差异,基本工资在2800元~6000元之间,部分地区有财政补助,特大城市可能会高于6000元。而考古所和博物馆的田野发掘岗因为需要长期在野外进行发掘,多数有野外工作补助,每日补助约在50到200元之间,月收入较其他岗位高,但是野外工作的环境一般较为艰苦,而且此类岗位更倾向于招收男性。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往往会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硕士研究生在择业过程中多倾向去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由于本专业相关工作提供的工资适中,而特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所以外地学生若在特大城市从事本专业工作,可能生活会较为艰难。并且京沪等特大城市很多文博相关单位考虑到未来可能面临的人才流失问题,对于户籍多有限制。所以从竞争人数上看,强二线城市的博物馆、考古所更有吸引力,竞争最为激烈,一个岗位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竞争。▲左图:某博物馆的招聘要求 右图:某高校考古文博院系招聘博士的待遇|图片来自“文博招聘”公众号另一方面来看,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县级及以下的博物馆、考古所和其他文保机构却少有毕业生问津。出现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首先这些地区偏远、经济不发达,如果不是家乡,多数毕业生出于对生活和未来发展的考量并不愿去;另一方面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博物馆还存在太多问题,这些地区的博物馆多数还是“寂寞的博物馆”,藏品少,展览多年不变,待遇低、活力不足、观众少;还有一些大型遗址类博物馆或遗址公园地处交通不便的村庄里,更是与世隔绝,门可罗雀。这样的博物馆、遗址公园自然对毕业生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毕业生还会怀疑即便去这些地方也无施展所学本领的机会。但是近几年一些市县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会给硕士研究生不菲的安家补助或生活补助,由此也吸引了不少毕业生。在有的岗位竞争太过激烈,有些岗位不符合预期的情况下,选择就业的考古文博类专业硕士研究生至少有三分之一会选择寻找别的就业机会。他们首先会考虑的就是考古文博周边行业,如策展公司、博物馆游学公司、文博专业咨询类公司或文博相关的出版社、报社。如今文博类公司逐渐兴起,这些公司虽然多数规模还不算大,却聚集了一批文史哲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这些高校学子将投身于新兴的文化产业中。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有了新的目标和理想,选择从事新领域的工作。硕士研究生们已经与本专业携手七年(或六年),要放弃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优势就业而选择重新开始,这也是一种深思熟虑和勇敢的选择。竞争更为激烈的国家公务员和选调生(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是硕士研究生们的另一类就业方向。设置考古文博类专业的学校多是较好的高校,研究生可依托重点高校学历报考公务员或选调生,若可被录取,其待遇较好、未来将会成为人民公仆,在基层为祖国发展做贡献。另外,去小初高或者培训辅导机构当老师的也有不少,目前公立、私立小初高和培训机构都需要大量老师,且这些学校对学历的要求逐年提高,考古文博类硕士研究生在内的文科类研究生成为人民教师或辅导老师的人数越来越多。当然还有很多致力于学术的硕士研究生早就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博士扩招也使得考古文博类专业研究生考博率逐年提高,有一些成绩优异的研究生在本科或研二时就已经通过了直博考试,可以硕博(或本硕博)连读。记者调查了两所高校的2016级考古学学术硕士和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9年毕业)的毕业去向。A、高校本届硕士研究生五十多人,其中本校读博、外校读博、出国读博、暂不就业预备继续升学、直博的人数约占总人数的34%;签约本专业完全对口单位如博物馆、考古所、高校考古文博院系的约占总人数的2.8%;进入与专业有一定关系的单位、公司(如文化类公司、出版社、报社)的约占总人数的4.2%;成为专业不相关的国家、省市属事业单位人员的约占总人数的4.2%;成为私立学校高中老师的约占总人数的2.8%;另有少数毕业生去了商业类公司或由于其他原因暂不就业,42%的毕业生多在等待下半年相关博物馆、考古所的招新计划、考试、面试等。B、高校2019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共十余人,其中读博人数占比16.6%、本专业单位工作人员占比16.6%、文化类公司人数占比16.6%,求职中人数占比50%。花费十多年在考古文博领域内深耕的博士们,多是该专业的佼佼者。即便如此,他们在博士学习研究期间,也要承受着“难毕业”“掉头发”的高压,勤勤恳恳地完成博士论文。很多博士甚至过年都不回家,还在自习室码论文。即使如此,3年能毕业的博士还是少之又少。在他们3-7年的“艰苦卓绝”的博士研究生涯完成后,他们几乎百分之百从事本专业工作。他们毕业后多数倾向于去各大高校的考古文博类专业所在院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因为在高校他们可以继续进行学术研究,以实现科研目标,还有望做出成果推动学科发展。另外高校基础待遇较好,多数会给新老师补贴20万左右的安家费,若日后有新成果或可以参与国家项目,不仅可以实现科研理想还能获得应得的收益。进入高校往往还有硬性的发文指标,一些没达到论文指标的博士还需进入所应聘高校的博士后流动站,等待论文指标达标后才能出站成为新老师。同时进入高校后承受的考核和科研压力也是不小。另外,由于如今考古所、博物馆和文化研究机构等也有很多文物资料需要专业人才来进行整理和研究,所以这些单位也会招聘少量博士。这些单位往往会给博士优厚的待遇(较高的基础工资和安家补助10~20万),所以也吸引了部分考古文博类专业的博士们。考古文博毕业生如是说某高校考古系本科毕业的小倪,毕业后回到了南方城市深圳,由于较难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她转行投身电子商务工作。对她来说,靠近家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过着平淡的日子也很满足。去年毕业的文博硕士小赵,一直渴望去南方定居,梦想中的江南水乡吸引着她。同时她笃定要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所以在求职时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南方各大博物馆,最终被某市级博物馆录取,得偿所愿。小赵在那里工作得很舒心,虽然工资不够高但也足以有个稳定舒服的生活,她打算在合适的时候将父母也接去同住,方便照顾父母。这个北方姑娘在南方小城实现了发挥所学的愿望。今年毕业的硕士小韩,从2015年秋招时便开始找工作了,线上线下投简历,四处奔波考试、面试。小韩心里很矛盾,她有些想去大城市打拼,所以她投了上海、北京的部分岗位。但她男朋友在太原一所高校任职,所以她也投了太原的岗位。最终她被山西一所高校录取,现在太原工作。小韩在这里工作稳定,生活成本适中,而且有伴、有爱,未来可期。同样也是今年硕士毕业的小李,她喜欢新鲜事物、喜欢形形色色的展览、也喜欢上海,所以即将毕业的她只投了上海的岗位,经过一次次、一轮轮的面试,终于如愿以偿进了一家展览公司。如今她已经租好了小房子,计划好了如何开展新生活,即将入职。考古文博真的大热了吗近几年的媒体平台上,考古、遗产相关内容的大热,让人觉得考古文博行业有种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从专业选择来看,考古文博类专业还是“冷门绝学”,如同其他文史哲类人文科学专业一样在准大学生们选择专业时常年“遇冷”,甚至被一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师当成冷门专业的“典范”。在一些社交平台上,“考古”“博物馆”“哲学”“历史”等专业都属于“家里没矿,千万别学!”的劝退专业。从毕业生就业来看,这些人文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确实较窄,相比同等学历其他专业待遇较低,改行的渠道较少且不容易受到认可。专业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各个专业其实都是我们了解这个世界的一扇窗。但是包括考古文博类专业在内的冷门“文史哲”类人文科学专业的常年“遇冷”,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文科学并没有重新繁荣起来?媒体平台上的文化热并没有传播、深入、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和人生选择中?对于这一现象,我们该向学生们发问?该向高校发问?还是向社会发问?原文转自:文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