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科研质量”最好的100所大学排名,清华第四、北大第七

中国“科研质量”最好的100所大学排名,清华第四、北大第七

大学的科研质量代表着大学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而大学教师、科研人员每年的论文量是这所学校的科研结果之一。如今很多大学每年的论文产量非常高,但质量并不一定就高,只有得到同行广泛的引用和认可的科研产出,才是高质量的科研结果。那么,中国哪些大学的科研质量比较高呢?很多人的第一感觉便是清华、北大,作为我国的一流大学,清华、北大的科研质量总该是最高的了吧,其实不然。有机构通过论文的质量来评判大学的科研质量,获得了全国100多所大学的科研质量评分,具体如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究竟哪一所大学的科研质量最高吧。令人意外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学的科研质量评分最高,虽然近些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综合实力排名越来越靠后,不过少精尖的教育方式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点赞,是中国唯一的一所没有扩招、并校的名牌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研质量最高,基本上没有人能够质疑。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和南开大学这两所985大学中等水平的大学科研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尽管学校本身没有太多的顶尖学科。苏州大学的科研质量排名第八,是211大学中,唯一接近北大的一所大学,而作为“四非”大学的深圳大学,在科研质量的排名中,也非常的靠前。从排名中发现,广东省的大学不管是不是985、211,很多大学的科研质量都不错,除了深圳大学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汕头大学等可以质量也很高。反观北京的大学,科研质量进入前20的大学,除了清华北大外,只有北京师范大学,进入前40的只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很多么名校都没能上榜。当然,大学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质量并不能代表学校的综合实力,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可能好就业的大学才是一所好大学,但科研质量代表的是一所学校的心态,你们觉得呢?

天门

中国25所“科研强校”跻身“世界百分之一”,中山大学居第二

【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质专文:“国内25所科研强校跻身世界百分之一,中山大学居第二”,值此联合发布之际,林瑜伽老师携手教育团队,诚挚欢迎大家点击上方“蓝字”,触控“科学教育”前沿新动态。自从“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工程实施以来,国内高校的科研实力得到了“强心剂”,提升速度明显加快。在今年9月14日更新的世界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榜单中,拥有10个及以上ESI前“百分之一”学科的中国大陆高校共有25所,其中北京大学有21个,居于榜单首位,中山大学拥有19个,超过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居于榜单的第二位,科研实力与国际化办学步伐稳步提升。那么,世界ESI数据库究竟能够说明一所学校的哪些发展水平呢?这需要先来认识一下ESI的设立宗旨与所含内容。ESI是由世界知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在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截至目前,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于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所以,ESI的排名数据能够反映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与教学水平。ESI给出的国家、机构和科学家引文排位中,由于采用了对每一位作者的贡献都给以统计的方法,即一篇n个作者/机构/国家合作的论文,将被统计n次,因此能很好地表现出每位学者对国家、机构的学术贡献程度,是体现国家/地区、机构国际学术声誉的重要标志。此次ESI更新的数据内容涵盖时间段为十年零六个月,覆盖范围为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从科研水平与教学成果层面,反映了一所学校在10年间的进步与退步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这10年间,进步速度较快,尤其是中山大学,已经超过了国内多所著名高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南方强校”。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百年名校,依然是中国科研高校的中坚力量,实力强劲。同为中科院直属的两所高校,中国科学院大学(15个ESI前1%学科)超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3个ESI前1%学科),成为了科研型顶尖高校。而中国C9高校中的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的ESI数据已经在国内前10名之外,科研实力与教学水平有待加强。另外,一直受地域困扰的兰州大学依然是国内的科研型强校,位居国内前20名,充分说明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真理,更何况兰大作为西北腹地的顶尖高等学府,必然要得到多方发展力量的支持,从而重新焕发活力。对于国内25所拔尖的科研型强校,大家有哪些补充看法呢?欢迎大学一同讨论、交流。【本期“科学世界博览”教育品文主编/林瑜伽老师】

开放日

国内大学科研实力排名出炉,榜首不是清华和北大,第一名实至名归

众所周知,清华和北大是国内最为顶级的两所名校,每年的高校综合实力排名,榜首不是清华就是北大,可谓是江山轮流坐。然而,近期出的一份大学榜单,可能就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了,那就是轮科研实力排名,第一名居然不是清华和北大。看到这份榜单的数据,有人也说了,论文数量决定高校排名未免偏激了点!还是看学术转化能力吧!产学研一体化和自主知识产权数量才是决定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还有人嘲笑起了武汉大学,比硬数据的时候,武大武二跑哪去了?别老走后门给那两个排名搞关系弄高排名,人家觉得你们虚高。但是,不得不承认,武汉大学也是一所实力强劲的高校,虽然未能列入这份榜单。或许有人觉得第一名有些意外,但是很多网友并不这样认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排第一有啥好意外的,毕竟是中科院研究生院改牌子过来的,讲课的都是院士,院长副院长一级的人物,还比不上你个清华北大么,真的是搞笑!这绝对是实至名归呢!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第一页

这五所“985大学”科研实力超强,行业的佼佼者,不比清华北大差!

我国许多的高校都是科研圣地,学校不仅在教学方面实力超群,在科研方面的能力也是非常雄厚的,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5所实力超强不容错过的研究性大,而且这五所大学全部是985大学,有在全国的排名是甚至前十。小编接下来要说的五所”985大学“科学研究实力超强,不比清华北大差多少华中科技大学说起华中科技大学有些人还不是很了解,但是华中理工大学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前身为成立于1953年的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是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等几所高等学校于几年前合并而成的一所著名院校,学校只有51年校史,53年建校, 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学校的工科专业一流,被民间称作“南方小清华”。华中科大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华中科技的王牌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该专业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目前排名全国第一,学校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是理科考生理想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在武汉是仅次于武汉大学的,但两所同时武汉的985大学。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学校于2000年由原中南工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湖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而成,其最早溯源可追寻到1903年创办的湖南高等实业学堂和1914年创办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是一所以工科和医学为特长,涵盖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辐射军事学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学校的实力还是不错的,至于算不算名牌,在于每个人心目中对于名牌大学的定义不一样,有的人眼中只有清华北大才算名牌,小编觉得从国家定位来说,中南大学是算得上是名校的。湖南大学湖南大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她大概是我国唯一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湖大是历史悠久、声誉斐然的著名大学,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起源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湖南岳麓书院。经过多年的历史更迭,岳麓山上面的教育事业从未中断过,湖南大学的发展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学校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名校”。湖大最好的专业是车辆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二,不过分数是及高的,其次是土木专业。湖大已经发展成一所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文科独具浓厚的文化背景、经济学科富有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同事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985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是中国南方学术与文化重镇和人才培养高地。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滨。中大地域优势很大,中国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就是珠三角和长三角,但是长三角有很多好大学,而中大在珠三角有着绝对的就业优势,所以中大的就业率一直是在全国高校前列。学校拥有10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经济管理等多个本科专业通过了国内、国际认证。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近些年发展的确实不错,学校的名气也比较大,是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我国华中地区的很多高校都是从华南理工派生出来的,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成为立足华南,面向全国,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的科研能力一直稳居全国高校的前十名。华工最牛的王牌专业是建筑专业,华工建筑院长何镜堂(中国馆之父)目前也是中国建筑界的权威人士了。接下来像电力,机械,自动化,计算机,土木,材料,化工,工管都是实力和就业都很好的专业。上面的5所院校各个能力雄厚,而且都是发展速度非常快的名校,关于这些学校今天就简单介绍到这里,小伙伴们不知道大家的眼中哪一所院校更符合你们的心意呢?这五所"985大学"科研实力超强,行业的佼佼者,不比清华北大差!

葆光

2020全国高校重大科研成果排名出炉!哪所高校贡献最大一目了然!

在近日软科发布的“软科中国大学排名——重大成果百强”中,清华大学以总分96.5分高居榜首,北京大学以总分70.8分位居次席,上海交通大学以总分66.6分排名第三,浙江大学以总分59.0分排名第四,以上为总分在50分以上的高校,其他大学得分以及排名详情请看下图。本榜单数据来源为教育部、科技部等网站,以国家重点奖励(总数、师均)为主,以教育部科学技术、人文社科和教育部奖励(总数、师均)为辅。整体来看,排名靠前的多数为老牌顶尖名校,在其他榜单上不占优势的西交、北航、东南、大工、中国农大等排名亮眼!根据学校层次划分来看,原985高校普遍排在榜单的最靠前位置,原211高校紧随其后,其中部分可以和前者一较高下,榜单后面多数为“三非”高校,也有包括南工大、扬大、南医大在内的一些高校表现强势。根据学校类型来看,排名靠前多数为体量庞大的综合性学府,以及专业特色十分鲜明,拥有极为突出学科的高校,因为这些高校很有可能在某些领域上有较大突破,从而获得荣誉。按照学校所处地理位置来看,多数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在中西部经济发达地区也有一些分布,这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有很强正相关性,毕竟搞科研没有经费是万万不行的。按照各高校最终得分来看,前几名分数差距很大,从30到40这个区间终于不再是一所高校,之后各区间高校数量逐渐增多,而更多的高校还是集中在个位数,差距明显。中国的Top2学府“清北”在本榜单中无可争议的排名前二,两校现今争议很大,但不可否认它们强大的科研实力,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科研教育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本次,西交表现强势,作为我国老牌工科强校,即使在人才、生源吸引上不占优势,但其对我国科研领域的贡献依旧十分巨大。而以科研著称的“中科大”仅排第十,这是为什么呢?在原211这个层次上,6所“矿地油”全部榜上有名,其中中国矿大(北京)高居原211高校第一的位置。随着这些类型的高校目前相当冷门,分数线持续低迷,认可度不高,但它们在各自擅长领域中的实力当属国内第一。此外,医学领域的霸主“北协和”,冶金领域的强者“北科”,农业领域仅次于中国农大的“南京农大”等也都很不错!在“三非”这个层次上,以化学化工为优势学科的“南工大”;以人文社科为主,学科门类齐全,近来发展很快的“扬大”;老牌医学类院校,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具有突出实力的“南医大”;华南地区最好的农业类学府,遗憾落选211、一流学科的“华南农大”等也都值得一提!而网上很火的昆工、深大、南科大等则未进入百强行列,倒是一些很少提及的高校出现在榜单中。最后,希望我国科研实力越来越强,高校发展得越来越好。如想了解更多大学、学科或报考信息可留言评论。

蓝龙

2019年高校科研经费排名,清华领先,北大只能排第四

要想成为一所实力强悍的大学,不仅需要有好的生源质量以及师资力量,还需要有强大的科研经费支持才行。世界上的名校,比如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每年得到的社会捐赠高达几十亿美元,这些资金大部分都会转化为科研经费,用来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也正是有了这些经费的支持,才会使这些世界名校的研究成果,能够一直领先于其他高校。因此,科研经费也是衡量一所高校实力的重要指标,拥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才能够不断地支持科研事业的发展。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各大高校2019年的科研经费的排名情况。科研经费方面,排名第一的是清华大学,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53.75亿元。作为我国理工类高校里面的顶尖高校,清华大学每年用于科研实验、科研设备的购买、科研项目的研究等方面的费用都是非常庞大的。也正是因为充足的经费支持,清华的各大学科才能够一直保持领先。另一方面,清华的科研投入也极大地转为产出,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研究提供资金支持。排名第二的浙江大学,科研经费达到130.98亿元。浙江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十分齐全的高校,而且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因为拥有众多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以及庞大的科研人才,所以在科研支出方面也是十分庞大的。毕竟科研设备以及实验材料的购买都是非常大的一笔支出。而作为中国“双子座”大学之一的北京大学的科研经费只有91.43亿元。这也让很多的网友感到意外。不过,笔者这觉得这也算是正常的。因为北京大学是一所以文科和理科见长的大学。文科所要做的科研实验非常少,大多数都是做社会实践调查,不用花费太多的经费。而北大的理科主要是基础理论的研究,靠的人的思考,因此,总体上北大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不如理工类高校。从高校的科研总经费排名来看,理工类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是比较大的,这也是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过,有的网友也觉得科研总经费并不能代表什么,只有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产出比,才能说明问题。因为只有投入产出比,才能说明一所高校的科研实力以及效率。笔者觉得网友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科研经费投入再多,如果没有成效,那也是白白浪费的。你们觉得呢?

鬼追人

科研院所与高校,究竟谁的“含金量”更高?

大家在决定考研之后选学校的时候,一定都思考过一个问题:是选择高校还是研究所呢?研究所乍一听感觉相当“没意思”、“枯燥”,那现实究竟是什么样的?研究所和高校,谁的“含金量”更高一点呢?科研院所与高校的区别1.研究所的师生比远高于高校的师生比研究所的导师数量会接近研究生的数量,甚至会超过研究生数量(在有的单位,有五十多位硕士导师,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导师可选范围非常广。高校的导师每人每年都会带学生,但研究所并不是每人每年都带学生。研究所会有几个导师持续带学生,也有一些导师只是偶尔带带学生。研究所的教师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或是基础课。2.研究所的文献资源总量小于高校,但人均占有量会比高校多的多高校每年会花几百万元购买电子资源,各类文献数据库非常全,清华同方、万方数据、超星、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图书、外文数据库非常全,很多高校都会达到一百多个数据库。而研究所不会下这么大财力购买这些资源,研究所的资源范围更窄,更有针对性,而且会有些特色的数据库。高校的资源通用性更强,而研究所的资源专业性更强。高校的图书馆需要占座,而研究所的图书馆往往没有几个读者。3.高校有着很好的教育与科研氛围,而研究所有着很好的科研与工作氛围研究所的学术活动往往专业性、针对性更强,而高校有着各种各样的学术报告,无论是人文还是科技。高校的导师从事科研项目与教研项目,而研究所的导师几乎没有教研项目,除了科研项目外,还有很多工作性质的项目。高校的导师科研经费多,研究所的导师事业经费多,所以总体上来说研究所导师的钱更多。高校导师会有纯研究的项目,研究所的导师的项目往往面向应用的项目。所以有些导师的项目更像是工作,这些项目往往是下达的任务,而不是需要申请的科研项目。在高校,导师拿下的项目主要是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项目中并不是主力,因为研究所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团队。研究所的教师一般不为本科生上课,研究生基本没有助教的机会。4.研究所个性认知充足,高校通识认知充分高校因为同属教育系统,尽管地域、规模等因素不同,但总体上共性比较多,兄弟院校有许多可比之处,如行政部门设置、网站栏目设置等信息大同小异。而科研院所大多数是政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因行业性质与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个院所的个性特征非常明显。而研究所的业务机构、网站栏目设置千差万别。例如,在情报学领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国协和医科院信息所等差别非常大,相互之间无从比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会的东西会更多。科研院所比高校的优势①每月有工资,相当于已经工作,而且免学费,单位替交;②毕业后进入工作快,而且在学习期间已经和要工作的单位有联系,日后从人际关系,还是研究工作都是很好的铺垫;③考科研院所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一般过了国家线就可以上;④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毕业后不用为工作发愁,已经签约,而且提前2到3年赶上就业形势,也就是2018年签约的时候是按照18年的待遇,而毕业则是2到3年后,其学位贬值不可预知,当然也有升值的可能,但是升值对于已经签约的同志也是试用的,这就是科研院所的保值增值;⑤先期的名校学习可以接触不少名校学生,这是日后的人际资源,这种同学感情的人际关系优势,我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很清楚,不仅仅在中国,国外也是这样的。高校比科研院所的优势①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所显示的名气,高校比科研院所有名,虽然科研院所在名校学习,但是毕业证和学位证是科研院所的;②不用签约,毕业就是自由身,当然这也是双刃剑;③如果上的学校还算可以的话,比较轻松,可以混到毕业证书,拿学位证,而科研院所可不行,如果要混,那以后的工作优势可就没有了从各个方面来对比,是这样的……这里我们首先排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两家超级科研院所。大家都公认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清华、北大等超级大学处于同样的学术地位。这里我们还要排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等等超级热门的科研院所。因为这些科研院所都比较难考,但是如果能考上,那么前途将不可限量。比如就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那么进财政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就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那么进商务部工作的机会就非常的大;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在国内被称为"银行行长和银行家的摇篮"。从招生人数比较:各大学招收的研究生多、各科研院所招收的研究生一般较少。从报考人数比较:各大学报考的考生多、各科研院所报考的考生一般更少,往往需要调剂。从科研条件比较:各大学的基础教育条件一般较好、各科研院所的专业研究条件一般较好。从生活津贴比较:各大学的生活津贴一般较低、各科研院所的生活津贴一般较高,甚至很高。从奖学金比较:各大学的奖学金品种很多、各科研院所的奖学金品种一般较少。从生活条件比较:各大学学生都比较多,生活资源人均分配少、各科研院所的学生少,虽然资源少,但是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多。从生活丰富比较:各大学课余生活丰富、各科研院所的课余生活相对不那么丰富,但是很多科研院所都在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另当别论。从毕业分配比较:各科研院所的毕业分配有其专业对口的优势。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哦,喜欢搞科研求工作稳定的同学研究所肯定是你的第一选择,性格外向喜欢校园生活的同学还是报考各大高校更为合适。

臭恶

苏州大学,1所211名校,科研实力比肩985名校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简称苏大,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1900年创办的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拥有国家二级重点学科4个【纺织工程、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外科学(骨外)】,拥有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个【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苏州大学拥有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新闻学、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纺织工程、临床医学、药学、服装与服饰设计】。2019年,苏州大学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400篇,其中SCIE收录2684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4位;学校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综合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9位、全国高校第11位;19人次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全年授权知识产权1085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508项、国际专利授权19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176项。截至2020年2月,学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生效的专利转让累计702项,位列全国高校第十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苏州大学共有2个学科位列A-档学科(软件工程、设计学),有23个学科位列B档学科,其中有12个学科位列B+档学科(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药学),有5个学科位列B档学科(政治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有6个学科位列B-档学科(哲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临床医学、美术学).

哈罗德

高校科研实力排名,以国家三大奖为依据,值得参考!

每年国内外的各个机构都会进行大学的排名,由于评价的指标不同,导致各种排名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也会引起很多的争议,很难让所有人都信服。毕竟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母校可以排名更好,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其实,无论是巨无霸型大学,还是小型的大学,都是要看自身的科研成果,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以科研实力来说话,才能够让大家都心服口服。今天笔者就为大家统计出,2000年到2019年,我国双一流高校,获得国家三大奖的数量统计,并进行简单的排名,各位学生值得参考。从这份国家三大奖的获奖数量来看,清华大学是遥遥领先。很多人经常会吐槽清华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国家的许多技术发明,技术的改良,科研理论创新都是来自于清华大学,这就是贡献,而且其它的任何学校都无法挑战。这就是清华的实力,也是清华自身的底气所在。排名第二的高校是浙江大学。由于学校的各个学科的实力都很强,而且科研成果都很突出,所以基本都是属于百花开放的局面,总体的获奖数量也是非常的多。排名第三的上海交通大学,也是体现出自的优势,作为一所工科名校,从获奖数量方面来看,也是排名前列,这说明上海交大的实力一直在进步。曾经被认为已经是衰落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从国家三大奖方面来看,成果还是非常的突出,而且还排在第五名。这说明哈工大的实力依然很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很多的成果。而经常被人吐槽的华中科技大学,则用真正的实力,堵住那些喷子的口。对国家以及社会的贡献,华科也是排名全国前十。再过五年左右,相信华中科技大学会发展得更好。当然,在国家三大奖方面,人文社科类的高校是比较吃亏。比如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这些学校的文科实力比较强,在科技创新方面就比较弱,但并不能说这些学校的实力不强。让人感到比较失望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很多人都觉得中科大的实力很强,各方面都应该不错。但中科大这次排名26,作为一所理科类的高校,这样的成绩并不算如意。即使有一个国家自然科一等奖,但整体的获奖数量还是比较少。即使中科大是偏理论研究,但相比同样是偏向于理论研究的南京大学,于各项数据都是落后很多。以上就是双一流高校国家三大奖的获奖情况,相信这些客观的数据,大家就应该看到各所学校的真正实力。对于理科生来说,这是很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各所学校理科以及工科的实力,相信大家现在应该清楚。

杉田

名校大咖现身指点:做科研你必须要有这6个好习惯!

通常来说,做科研的过程都相对比较枯燥,研究人员也会面临不小的压力。因此如何有效缓解紧张的科研生活,更加高效地进行科研学术工作,就成了科研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小曼特地请教了科研大牛Hank老师,他给我们分享了一些科研人非常必要的好习惯。一设定目标设定明确而现实的目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成功。设定目标为日常工作和长期工作提供了方向,有目标也能让你保持动力,因为你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里有一些设定和实现目标的建议:设定SMART目标。目标应该是遵循SMART: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使用这些参数来评估你是否设定了恰当的目标,有子目标,它有助于将你的目标分解成更小的目标,这样做可以使更大的目标更容易实现,并且在你努力实现每一个“小”目标的过程中,也能促进一种持续的成就感。跟踪你的进展,定期回顾你的表现和目标,这将帮助你决定你需要对你的表现、目标或者两者都做什么改变。另外,你需要有一个负责任的伙伴。一个负责任的伙伴是与你分享你的目标并更新它们以帮助你走上正轨的人。理想情况下,这应该是一个同事或与你有共同目标的人,这样你们就可以保持彼此的积极性。二组织有序“那天去哪儿了?”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问这个问题,你很可能是在逃避现实,而不是相反。作为一名研究人员,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在你的研究上取得进展,赶上你的写作进度,跟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与各种合作者保持联系……等等。有条理的安排有助于你轻松地进行多任务处理,更好地确定优先顺序,并确保你不会错过任何任务。以下是你工作生活的不同方面,你可以组织起来提高效率。你的一天:为每项活动分配一天中单独的时间段。例如,你可以在清晨或晚上写作,只要你觉得有益。同样,你也可以把管理任务留在一个不活跃的时期,比如午饭后。您的数据:使用数据管理工具记录您的数据。您可以通过参考管理软件保存有用的文章,并使用带注释的参考书目保存您的引文。组织你的研究的不同资产将使它们保持在你所知道的地方。你的交流方式:在你的收件箱中创建文件夹,为不同类型的电子邮件分配规则,以便更容易、更快地阅读和回复。三管理时间有效地管理你的时间对你的研究项目很重要,但对你的整体状况也很重要。没有很好地管理时间会给你不充分的感觉,让你感到不知所措和压力。时间管理对于确保你在实验室之外的生活也很重要。管理时间的第一步是跟踪时间。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的生态学家梅根·达菲说:“要想很好地管理时间,就要知道时间去了哪里。”当达菲开始追踪她当博士后的时间时,她发现她花了过多的时间浏览新闻。一旦你知道你在哪里花时间,你就可以决定哪些活动要继续,哪些要取消或缩减。对于你需要做的任务,你可以采用以下策略。设定优先级。优先化有助于你集中时间和精力。要确定优先级,您可以使用一个工具,如优先级矩阵,它可以帮助您根据两个标准来确定要关注的任务,即紧急性和关键性。批处理某些任务。不要在邮件来的时候阅读和回复,而是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这样做。如果可以的话,外包或委派某些任务。这将有助于你为你喜欢的活动保留时间和精力。四保持消息灵通科学在高速发展,了解行业的动态和研究领域的发展有助于你保持领先。保持消息灵通也能带来新的机会——无论是找到一个优秀的合作者,偶然发现一条能帮助你进行研究的信息,了解一个新的资助机会,还是参加一个会议。让自己跟上时代是必要的,因为一个有见识的研究员才是一个有能力的研究员。但是在你繁忙的日程中,你是如何挤出时间阅读的呢?除了上面建议的时间管理技巧,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建议。每天花一点时间:每天花很少的时间,甚至10分钟(比如在喝咖啡休息的时候),来了解相关的新闻和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天一点点就意味着很多。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有助于你快速掌握文章的要点,而不必深入钻研。这样做也有助于你快速识别相关信息,在当今“信息过载”的时代,这是一个特别有用的策略五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是指提前思考以保持领先。它包括思考你研究的所有要求,以确保它们及时得到满足。它还包括预测你的研究项目在一段时间内可能面临的任何挑战——比如获得必要批准的延迟——并准备迎接这些挑战。有时,它也可以包括一个备用计划(B计划),这样如果前一个计划失败了,你可以制定一个新的行动方案。在你开始写手稿之前,先确定一个目标期刊有助于你节省时间,并使你的写作符合期刊的风格。提前了解期刊的审核流程和退出政策有助于你在出现前所未有的延误时制定计划。如果杂志自己找不到潜在的同行评审者,你甚至可以准备好他们的名单!最后,积极主动对你的职业尤其有益。例如,如果你发现一种技术或方法有潜力在未来成为标准,你可以从现在开始着手获取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六构建网络虽然研究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但研究的许多方面都是在实验室外进行的。对于任何层次的研究人员来说,在实验室外建立一个网络和生态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原因有几个。①为你打开新的可能性:遇见其他研究人员并了解他们正在做的工作会打开你的思维;它甚至可以为你自己的研究提供见解和想法。②有助于提高你的研究的可见性:与他人分享你的研究有助于你的工作覆盖并潜在地惠及更多的人,这是科学的基石之一。③通向未来的机会:你现在创建的网络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带来机会。正如墨尔本拉筹伯大学研究影响高级协调员韦德·凯利博士所说:“我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份工作,是因为我努力建立了一个愿意帮助我的人的网络,他们分享关于工作和机会的信息。” 培养亲情:分享经历——好的和坏的——会激发同理心。这也有助于你们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