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告诉我们:“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注意力集中”。孩子嘛! 让他们静下心来做一件事真的是太难了, 他们对于外界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只要有点动静便会吸引他们注意力从而使得他们分散注意力 ,无法完全集中精神。 也正因为这样 ,使得很多做父母的非常头疼, 那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该怎么办?注意力不集中的几种表现和出现的问题1.做事经常三心二意 ,不能坚持到底。一边看电视 一边写作业,上课溜号走神,玩玩具一会儿换一样,不能坚持一项事物。2.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上课时在想中午吃啥饭 、晚上上哪玩去 ,要么就是谁出个动静就会回头看,老师叫孩子回答问题一问三不知。”看似在专心做一件事情,但是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知道。3.没有耐心,急躁跟谁一块玩,人家不听他的了, 跟别人家孩子起冲突, 有时候写作业 ,一会儿要东西吃 、一会儿要喝水 。上个厕所, 就是不写作业 ,就算是写墨迹也得墨迹一会才能写。 还有就是三分钟热度 ,过了一会就不想干这件事了。4.粗心大意办什么事情都不认真 ,即使是在考试的时候 ,也经常有题目会落下 ,还经常容易出错,写字只写一半,写过程不写结果。这样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出现的原因1.孩子越小, 专注力持续时间短经专家表明2岁以下:以无意注意为主2岁:约7分钟、3岁:9分钟、4岁:12分钟、5~6岁:15分钟、6岁以上:逐步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注意力的时间也会增长。2.外界干扰太多,没能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每次当孩子注意力刚集中的时候,父母总是会上前去问一下, :“你在干什么, 要么给端水,要么给拿水果”。很多的时候,父母不是在帮孩子集中注意力, 反而是干扰让孩子,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3为了省事,陪孩子时间短为了让孩子不打扰自己,陪孩子时间少,什么都是应付了事。为了不打扰父母和外人谈话, 就给孩子扔一个手机 ,让孩子自己玩 。电子产品玩多了, 就发现孩子对别的事物就不感兴趣了,这样孩子自然就会玩电子游戏偏多, 对其他事物没兴趣 。4.给孩子起点太高, 给孩子留下负面影响不顾孩子的身体发育,生长水平, 总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要求孩子说:“你咋这么笨那 ”。给孩子贴上负面的标签, 导致孩子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了。5.陪孩子时心不在这, 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对孩子没有耐心,即使是陪伴也是应付,玩自己的手机与孩子没有互动,会孩子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 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到别的地方。6.父母在孩子面前 ,经常说一些骂人的话做一些动作都在影响孩子, 孩子在写作业, 父母在孩子旁边玩手机 ,孩子会怎么想 ,这也影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改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活用这几招 提升孩子的注意力1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孩子自然会安心的去做事情, 否则会因为一些外界因素专注力就会转移到别的事情上了。2当孩子做某件事时, 尽可能不要去打扰他避免过度溺爱孩子 ,以免孩子形成依赖 、缺乏自主性。 当没人陪孩子时或给孩子安排一些活动时 ,他都会害怕 。当不得不打断孩子时 ,走到身边告诉孩子 ,看你好专注啊!(并竖起大姆指) 告诉他事情的原由和后边有什么活动, 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父母打断而闹情绪了。就不会产生反抗心理 ,注意力自然就会发展的更好。3电子产品适当玩, 不能产生依赖性尽量陪孩子玩游戏, 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来 ,领着孩子玩 ,让孩子注意力更长时间的集中在某件事情上。4当孩子喜欢某项活动或事物 ,顺应孩子的要求为孩子提供相关的资料与活动简介 ,让他积极的参与进来 ,发掘有意思的事情 ,开拓孩子的思维。5一些小游戏 也能调动孩子的学习性和注意力例如拼图, 搭积木,乐高等 ,发展更多有趣的东西 ,引领着孩子享受这一切 不要给孩子压力, 让孩子有意无意的完成这一类的活动并发展的注意力。让孩子专注做好每一件事, 长大后对孩子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父母应该想一想有没有去限制过孩子 、去打扰孩子 、有没有做好孩子的榜样。 如果有抓紧去改正, 相信以上的办法能够给父母更多的帮助。
中国父母的三种育儿风格从我近年来对知识星球“在家蒙台梭利社群”中近千个中国家庭的跟踪观察发现,当今的中国父母有如下三种风格。第一种父母,也就是所谓的直升机式父母。他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中心,把孩子每天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试图将孩子培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这样的父母很喜欢盲目照搬、拼凑各家“成功”经验,强迫孩子“好好学”,也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焦虑情绪。很多父母觉得,总应该做点什么来“帮助”孩子应对竞争压力满满的未来。但是他们不明白,如果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系统的教育方法做支持,他们所做的一切究竟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助力还是阻力,都不一定呢。在错的方向上用力过猛,还不如像第二种父母一样什么也不做。第二种父母,可以称为放养式父母。他们以更加尊重、平等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懂得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却不太了解如何恰当地辅助孩子的发展,不过好在他们知道自己不懂,也没去破坏,孩子还能相对自由地成长。有些父母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吃够了学习的苦,一定要给孩子补一个“快乐童年”,因此将压力推迟,尽量让孩子“好好玩”。第三种父母,不论他们是否了解蒙台梭利教育,都是我眼中的“蒙氏父母”。他们不受各种外界声音的影响,不去纠结到底是该让孩子玩还是该让孩子学,他们只是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的发展,跟随孩子的节奏,懂得调动起孩子参与生活的积极性,巧妙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孩子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生活就是课堂,世界便是老师。集德法所长,让孩子自主“工作”对于蒙氏父母来说,“玩”和“学”根本不是对立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发现,孩子天生对学习感兴趣。也许我们成年人觉得学习是件辛苦的事,但是孩子并不这样认为。当成长环境为孩子提供了足够的支持时,你就能观察到孩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孩子受大自然的指引,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确切地说,他们是在“工作”,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的大脑发展而“工作”。孩子是最独特、也是最高级的学习者。与成年人不同的是,对孩子来说,过程即目的。在自主的“工作”中,孩子会完全沉浸其中,通过不断地重复,达到专注、忘我的状态,拥有高频率的 “心流体验”。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a 将其描述为一种内心高度兴奋、喜悦、充实的感觉。在这个时候,孩子成长得最快,他们的大脑在飞速地变化着。因此,所谓的“玩”和“学”,都是从成年人的角度出发来定义的,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心智建构。如果成年人很少有体验心流的机会,那就很难理解和想象孩子的精神世界所能抵达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尽可能保持谦卑,清空成见,通过提供科学的环境,让孩子自发地玩耍和学习,达到深度专注,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建立起这种现代教养目标的共识,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去实践,于是只能做第二种放养式的“佛系”父母,起码不去破坏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热情和能力。当今育儿市场上的各种“科学方法”“系统方法”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这些方法不一定真的经得起科学推敲,经得过大样本、长时间的实践检验,也许很多方法只是一家之言,仅能代表个人经验。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在 20 世纪初创设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在她之后,有这样一群蒙台梭利人活跃在世界各地,他们一直不断地实践和丰富着这套方法,蒙台梭利教育法可谓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证检验。同时,这套方法非常便于在家中实践,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界的每个角落,不论当地的学校教育如何,总能有蒙氏父母竭尽所能地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家庭蒙氏教育,并取得了超越时代和阶层的成功。我们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中国的父母呈现这套科学、系统并且已经过上百年大规模实践检验的教育方法。有很多看过《蒙台梭利家庭方案》(0 ~ 3 岁)的读者联系我们说,孩子在长大,他们非常急切地想要看到 3 ~ 6 岁的在家蒙氏方案是什么样的,于是我们快马加鞭地将这本书创作完成,尽可能地追赶上孩子们的成长脚步,让已经开始在家实践蒙氏教育的父母们能够一以贯之地为孩子提供这种适应未来世界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方案。蒙氏儿童养成方案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共 6 章,每章相互独立,你可以从任何感兴趣的一章开始读起。第一部分是理念篇,共有两章。第一章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是对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综述。我们从宏观上介绍了如何设计一个适宜 3 ~ 6岁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及如何在这个环境中给孩子科学的启蒙。第二章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将为你呈现蒙台梭利教育背后的科学。这一章是由我先生创作的,他不仅是一位德国自然科学博士,同时也是一位国际蒙台梭利教师,在这一章,他会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蒙台梭如果你觉得蒙台梭利博士的原著太深奥,那建议你先尝试她的实践方法,当你被她的实践方法深深吸引时,再回头便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教育理论;如果你欣赏蒙台梭利教育哲学,但是并不知道怎么将其落地实践,那这本书将手把手带你在家蒙氏育儿,让孩子享有个性化的全面启蒙利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如果你读过《蒙台梭利家庭方案》(0 ~ 3 岁),那么你会发现,这一章比起上一本的“雕塑婴幼儿大脑”那一章更加深入和完善,还增加了很多针对 3 ~ 6 岁孩子家长关心问题的解答。第二部分是实践篇,我们用 4 章篇幅集中解决“怎么办”的问题,给你一套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家中具体落地的应用方案。围绕感官探索、语言表达、数学逻辑、科学文化 4 大板块,每一章都是单独领域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方案。方案内容的主体来自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的培训,再结合我在法国蒙台梭利学校的教案笔记,以及女儿在德国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内容,我将这套学校方案转化成了家庭版。另外,我的先生从一个科学工作者以及爸爸的角度,校对、拓展了方案细节,使其在实用的基础上,更确保了科学和严谨。在尾声部分,我们将带领读者回归蒙台梭利教育哲学。父母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对家庭教育生发出更深刻的体悟,借着这个时机,结合理论文章或者书籍,再回到实践之中,便会得到更全面的提高。本书的最后,还附有一张长卷图,完整地梳理了 3 ~ 6 岁的蒙台梭利家庭方案。实践过程中,家长无须翻书查阅,只要打开这幅长卷图,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参照图中对应的年龄为孩子准备接下来的家庭教育方案了。这本书既能帮助已经入读蒙台梭利学校的孩子家长了解蒙氏教师的教学理念,也能帮助那些没有机会进入蒙台梭利学校的家庭在家为孩子实践蒙氏教育方法,从做中领悟蒙氏理念。;如果你正在为孩子的幼小衔接感到焦虑,本书会带着你从容有序地帮助孩子衔接小学生活,衔接未来人生;如果孩子在家里经常感到百无聊赖,你也不知道怎么帮助他,那跟随书中介绍的蒙氏活动方案,和孩子一同兴趣盎然地认识和探索世界吧。相信所有父母都可以自信、独立地规划孩子 3~6 岁的蒙氏家庭方案,培养一个专注、好奇、适应未来世界的新儿童。
前言:作为一个在德国“实践”了三年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老母亲,对于蒙氏教育,从一开始的“不明觉厉”,到陪伴神兽进行了三年的“深入体验”,就让老母亲来给大家系统的扒一扒,教育体系中最著名的“蒙台梭利”到底都是啥?一、蒙台梭利的起源蒙台梭利最早被创造出的著名教育体系,距今已经一百多年!然而其强大的生命力,使其现在仍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教育体系之一。也许你没有想到,这个最出名的体系,竟然源自一战前“小小”的意大利。每一种事物的产生,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要想理解透彻,就得采访一下创始人——玛丽亚·蒙特梭利女士。蒙台梭利女士是一个研究教学法的心理学家。心理学家嘛,就是要做做实验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于是,她把一群弱势群体小孩(主要是自闭症儿童)召集起来开了一个班,看看能不能通过她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至于实验结果,你们都已经知道了......通过持续不断的观察和与孩子们的合作学习,蒙台梭利女士总结出一套心理学的人格形象:她认为“孩子是自己的教师”,她尊重孩子是“有能力树立自己个性的,有良好的自我活动能力,和专注力的成熟的人“。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人们在特定的生活阶段(即敏感期),会很容易学习某些事物。她将这种接受能力比做“犹如一束聚光灯,瞬间照亮了室内的某个区域”(《蒙台梭利的孩子们不同》,1980,第64页)。而如果孩子错过了这个敏感的阶段,那他只能在特别意志力和努力下,才能获得相应的技能。二、蒙台梭利的组织形式在此人格形象的认识基础之上,蒙台梭利女士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那就是“个体能力的发展是由孩子自行完成的“。但这需要提供以下两个条件:一方面,这是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教室是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目前所需的材料。另一方面,一个会善待孩子的教育者,并在适当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如果看完以上理论,你对蒙台梭利教育法还是感觉云里雾里,那就让我用一句话总结如下:蒙台梭利就是把世界装进教室里,把教学落在教具上;通过孩子自行操作教具,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于是在蒙台梭利教室的教室里,人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众多教具中选择了下面这堆数棒,饶有兴趣地在那摆一摆,比一比。老师看到了,走过来观察,找准时机引导:“那边还有一盒数字,你可以把它们摆在相对应的数棒旁边吗?”小朋友玩会了,又自己跑去选了另一套教具接着玩。即蒙氏教学以各类教具为基础,经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会为孩子提供适时引导、反馈和记录。三、蒙台梭利的特色1.海量教具是其最大特点蒙台梭利一共有将近400多种教具,包括感官,数学,文字,科学文化等各种主题。在德国的这家蒙台梭利小学里,教育主要分为以下三类:语言能力如通过单词符号(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来了解语言的语法结构;使用不同的图形(圆、方形、三角形等)将句子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并学会正确的组织和使用它们。数学能力如通过小木棍,小珠子,小卡片来学习数字概念和加减乘除。数学这方面的教具,设计得尤其强大,真的能把一些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如数量,运算等,真正的具象化,让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就可以体会。科学文化如地球及其结构、宇宙、动植物等(卡片、地质工具包、拼图等)。2.学习不是通过“讲授”,而是通过“工作”自行探索孩子在蒙氏教育的学习完全不是通过老师的“讲授”,而是通过孩子不断的“工作”,摆弄教具,自己探索明白的。玛丽亚·蒙特梭利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因为自由选择的工作,将有助于孩子达到真正的专注。在这种专心致志的工作中,孩子不仅获得知识,而且增强了自信心,创造了与现实相处的机会,并获得了社交技能。而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从而习惯于集中精力工作,它可以训练出孩子的耐力、决心、可靠性、及努力工作的意愿。3.看似“佛系”的老师,其实大有讲究当然了,如果指望把教具丢给孩子,孩子就自己琢磨明白加减乘除、语言科学,那也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学习,肯定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辅助。蒙氏教育的指导就非常有讲究,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一定要刚刚好,才能发挥孩子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这个指导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老师观察孩子,并准备建议孩子是否犹豫不决并需要帮助。然后,老师可以指导孩子选择工作。学习阶段,避免干扰孩子是此阶段老师的任务。确认阶段,老师才应转向孩子,并在必要时对其“工作”进行评价。所以,真正经过认证的蒙氏老师,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培训,记住所有教具的正确演示方式,演示得不对,就没办法帮助到孩子,还要学会观察孩子,孩子什么样子需要干预,什么情况不需要干预,都有讲究。4.混龄的伙伴,让每个孩子都能教学相长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同一个班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之一。在混龄教学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与其他孩子的不同的组合,既能成为年龄最小的角色,也能成为年龄最大的角色。小孩子可以和大孩子学,感觉更亲切,大孩子可以教小孩子,增加自信心和领导力,讲解之后自己的领悟也会更深。另外,这样打破年龄的界限,也能够尊重孩子独有的发展速度,让先进的孩子能够发挥优势,学到更多的东西,比较落后的孩子也能够不受打击,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四、蒙台梭利之我见综上所述,蒙台梭利这个系统虽然看上去不错,但其专业性之高、成本之巨大、教育组织形式之特殊,必将使其成为一种小众的教育体系,而无法在普通大众中推广开来。但何其有幸的是,我们在德国定居的小村子里,就有一家成立已经50年之久的蒙氏小学,还是对口的公立小学,于是兔宝就名正言顺的进入这高大上的蒙氏教育系统。下面我就来说道说道,兔宝在这个一到四年级混龄的、班主任负责全科教学的、天天摆“教具”又没回家作业的学校里,开开心心渡过的人生中最初两年的学生生涯。在一个“德语和数学都是体育老师教的”混龄小班里,兔宝上课的日常是孩子早上先围成一圈开晨会,接下来同学们各玩各的教具,不懂的问老师或者问高年级的同学。下午集中做作业,二点结束学校学习后,孩子可以继续留在学校上兴趣班,或者放学回家继续放养。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模式时,总让我有一种恍惚来到了国内的某个山村小学的感觉。第一次接触蒙氏教育体系的家长们,都对蒙氏体系应用于小学教育,持非常怀疑的态度:“这么小的孩子,不听老师讲授内容,就靠自己玩教具能学会什么?他们能安静的坐下来并集中注意力完成所谓的‘教学工作’吗?一个班级里所有科目都是一个老师教,而且老师还要负责管纪律,学习真的有效率吗?“面对来自家长们排山倒海的各种疑问,学校每一两年就会组织专门的教学体验,让家长亲自来摆摆教具,听听老师的指导,再接受校长对蒙氏教育宣讲。时间一长,大家也就能理解这种模式为何能持续50年之久了。这所学校也的确为很多优秀的孩子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少部分优秀的孩子在四年中完成了跳级,大部分毕业生也都能进入当地最好一档的文理中学或考上私立中学。兔宝经过两年的蒙氏学习后,从基本不会说德语,到离开德国时拿到老师各科高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学业评价,我们的确感受到了蒙氏教育对孩子的正向引导作用,比如激发兴趣、增强动手能力等。但我仍不认为,这种教育应当作为一种普遍的模式,向全社会进行推广;可能蒙氏教育最适合的阶段,还是学龄前的幼儿园阶段。我的理由有如下三点:1. 通过教具进行学习的效率太低在教学体验中,我尝试用教具摆弄了一回四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这是四年级学生必须要掌握和通过的内容。由于不同数位上的数字用不用颜色的珠子代替,因此每乘一次就要重新调整一次珠子的颜色和摆放,等我将八次乘法和一次加法算完,足足用去了10分钟......可能这样的方法更能让孩子理解乘法的算理,但是作为已经可以在纸面用竖式熟练计算两位数乘法的四年级孩子而言,这样的“为学习而摆教具”的方法,不可谓不低效。特别对于那些耐性欠缺、活波好动的男生,这样的学习谈不上兴趣,简直是折磨了。这种低效率的学习在幼儿启蒙阶段是必要的,但是到小学高年级还这样学,的确有点不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了。2. 自控力强、比较安静的孩子更适合蒙氏教学法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点也可以看出,蒙式教学需要更加强调纪律、注意力和自控力。但是孩子的发育是各不相同的,很多好动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自控力差的孩子,就会与这样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所以,不同的孩子在蒙氏学校的体验,可谓是冰火两重天,有的孩子会在里面非常开心,学到很多东西,自理能力很强,还越来越有独立自信;但是有的孩子就会感觉难以适应,因为他擅长和喜欢的事情,这里不被鼓励,甚至会被压制,就会让他很痛苦。3.蒙氏教育对于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不利于义务教育公平性的体现之前已经提过培养一个蒙氏教育的专职教师是需要经过非常多的培训的,在兔宝的学校里,每个班的班主任也都是经过蒙氏认证的教师。但即使是如此,但他们带教班级的学习情况,却还是体现出极大的差别。学习效果肯定是有好有差的,但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使用的教材和练习的题量也都不同,这就不经让人怀疑这种赋予孩子极大自由的学习模式,监督者的责任过大,而且是一位或两位班主任带教所有科目,他们一旦没有执行到位,那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得的教学公平性都无法保证了。后记:虽然说我们最终回国的决定是千丝万缕的原因构建而成的,但兔宝这所蒙氏小学的学习风格,也的确是压倒骆驼的其中一根稻草。蒙台梭利体系诚然是非常优秀,否则也不会延续数十年至今尚存。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奉劝各位父母,请从自己孩子的个性,从幼儿园或学校的师资水平,理性慎重的考虑要不要让孩子进蒙氏,千万不要盲目的去跟风,或者对蒙氏有很多非常不切实际的期待。
这本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理念篇;另一部分是实践篇。下面,我先从理念篇简单介绍一下,理念篇又分了四章。第一章是讲:蒙氏妈妈适应未来个性化家庭教育文中讲: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发展节奏和个性气质然后又提出难养型宝宝和慢热型宝宝以及相应的给父母的建议方法。难养型宝宝:就是宝宝需求比较高,喜欢粘着父母,前期喜欢被父母关注;给父母的建议:1. 多带孩子户外,参加户外活动,帮助他们消耗旺盛的精力;2. 利用孩子安静的短暂时光,引导孩子做他们感兴趣的事儿,让他们慢慢体会专注的美好;3. 让孩子的日常生活尽量规律,稳定,不要有太大的变化;4. [做任何事情前给孩子一个预设,减轻孩子的反抗反应。慢热型宝宝: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害羞宝宝和内向宝宝;1. 给孩子适量的新鲜刺激,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掌握有效的社交技巧;2.在陌生的环境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幼儿放松下来,然后家长退到一旁。家庭观察帮助我们独立自信的了解孩子1. 放下手机,关掉电脑,专注于眼前,从全新的角度去认识这个孩子;2. 家庭观察的核心不是记录,而是全身心的陪伴。设计一个对孩子友好的个性化蒙氏家庭教育环境婴幼儿房间设计:睡眠区、喂养区或进餐区、护理区以及活动区,这四个区域的设置满足孩子的秩序感的需求,还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还有要时刻扫除影响孩子发展的障碍。设计原则:生产前,根据孩子三年的成长需求设计好基本架构;房间设计尽量保持稳定不变;保证幼儿的安全,鼓励幼儿独立与自由;考虑孩子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父母的需求;节约,一些可以重复用的家具要考虑进来。上面是“亚楠”老师给我们的一些建议和观点,其实,讲的已经很清楚了,作为一个母亲前,首先要安排幼儿的起居环境,家具这些都准备好,当然,也要买实用的,不要频繁换,给幼儿一个频繁的换家具,其实对幼儿也会产生不安全感;在幼儿出生以后,作为老母亲,我们要静下心来,观察幼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类型,包括性格,性格是可以后天培养的,但是气质类型是不能改变的;上面也分别提到了“难养型宝宝”和“慢热型宝宝”的教养方式和建议。我自己的一些观点:不管哪个类型的宝宝,在哭或者在闹的时候,我们先看一看他,问一问你怎么了啊?对于小宝宝,可能还没有语言交流,因为那个时候,他只懂得哭,但是我们再说的这个过程,其实是给他一种语言的刺激,包括换尿不湿之类的,你是不是尿了啊,说完以后,那我看一看,我给你换一个新的,让孩子有一个提前预知,孩子会有安全感,如果孩子哭了,我们什么也不说,快速2分钟解决换尿布,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很省时间,但对于孩子来说可能会是一种粗鲁的行为,整个过程没有语言,只有动作,孩子学语言首先是要有一个语言的环境刺激,而且,孩子醒了没有人看他,自己看看没人陪他就有睡了,慢慢的孩子会变成冷漠的孩子,“李玫瑾”老师在讲犯罪心理学的时候也说,如果犯罪分子坐那儿,抬头跟你认真听,认真说的,他的家庭肯定是,他小时候睡醒了就有很多张脸在的时候;而那些犯罪的在那一坐,头低得很深的,一般也是家里没人太照顾他,忽略性长大的孩子,其实,这种孩子从小心理就是有创伤的!所以,如果家长们有时间,还是当孩子醒了以后,还是多去关注他,陪他说说话,聊聊天,玩一会儿,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与母亲的安全感的建立直接影响后期他与这个社会的关系,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第二章 蒙氏妈妈在法国法国妈妈的育儿理念和蒙氏精髓很相似,而且他们的是代代相传的育儿方式。1.尊重孩子的发展节奏法国妈妈尊重孩子选择吃食物的权利,在一种新食物上来之前,先是鼓励吃一点,尝试,如果孩子拒绝,就尊重他,选择吃其他的,孩子们也是自己盛食物,自己吃,盛多少吃多少。2.观察的智慧当孩子哭了的时候,先停顿一秒,给孩子一个回应,了解孩子的真实的需求,然后在抱起来。因为好多妈妈可能都比较体贴幼儿,当孩子哭一下,打个嗝,妈妈都会很敏感,这样太体贴的妈妈会妨碍孩子发展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3.平衡自由与界限给孩子最大限度的信任和自由,但是在安全和礼仪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要给孩子明确的界限。4.独立自信的身教首先作为一个母亲自己要独立,要自信,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周边人的需求,其实,这样也告诉幼儿,你并不是我的全部,你也要尊重我的感受,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体贴别人,孩子自己并不是这个家庭的小宇宙,这个家庭的小皇帝。5.平衡母亲和亲子的角色“法国名言:虽然40周让你蜕变成母亲,但是这并不应该成为剥夺你做女人的权利和自由。”我很喜欢这句话,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法国女人为什么给别人一种浪漫,自信的原因吧,不能因为有了孩子就委屈了丈夫,这可能也是很多老公们的心声吧,有了孩子,大部分妈妈都会以孩子为中心来照顾,而忽略了丈夫,记得以前一个笑话说:家里老大是孩子,老二是妈妈,狗是老三,猫是老四,爸爸是老五。6.颠覆和继承讲的是法国教育的历史,里面涉及到卢梭,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经过后期的一些研究,他们又将教育研究的更细致,更专业。7.具有中国特色的蒙氏妈妈这应该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要懂得取舍,给孩子一个空间,信任,但在原则性的问题也不动摇。其实这一章:主要讲我们作为母亲或者成人,我们要尊重孩子,观察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但同时也要不触犯原则,底线,后面几点是讲作为一个母亲,我们不能把中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也要有自己工作,家庭,老公,自己的计划,也简单讲了一下法国育儿的历史,通过上面几点,希望我们做中国特色的蒙氏妈妈。第三章:蒙氏爸爸科学塑造婴幼儿神奇大脑1.先天后天哪个更重要这两者都很重要,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即便基因相同(同卵双胞胎)所处环境不同,最终的表现也不同,然后后代的基因也会改变,所以这个都很重要。2.塑造大脑最重要的这几年这里提到孩子0-6岁对孩子的大脑发展很重要,0-3岁是无意识的吸收,3-6岁是有意识的吸收,幼儿的脑神经,突触是不断增长,清除,消减的,就是婴幼儿经常用的会变的粗壮,有新的刺激就会生长,而那些没有经常用的,搁置了的就会清除掉,来生长新刺激的突触,孩子在2岁前大脑的可塑性最强,前3年的吸收性是最强的,然后慢慢的就开始减弱了。3.丰富的环境丰富的环境刺激大脑神经的发展,连接;让孩子从一出生就接触新奇的环境,让幼儿自由的去探索,发展他的五官,各种能力。4。有序的环境孩子0-3岁这段时期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孩子后期的发展,如果环境中的刺激不够,孩子大脑的神经连接就会削减,环境刺激多的就会加强;有序的环境便于幼儿专注力的培养。5.真实的环境真实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加丰富的环境,有更多的认知体验,而且在他做这些真实活动中,他能加深他对环境的认知,有不一样的体验,同时会懂得珍惜,感恩。6.个性化环境人类大脑中每一个神经都有它自己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它的可塑性最强,成长速度最快。敏感期学习东西最快,但是过了这一时期再去学习,后面要费很多力气,但也不一定能达到敏感期的效果。0-3这个阶段幼儿一直处在语言敏感期,孩子环境中语言丰富,那他学习语言的效率就高,也能很快的学会使用语言,但是如果过了三岁,还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再去学习语言就有一点难了,就像“狼孩”的故事,他有人类的特征,但是在教他学习语言,使用筷子,他最终的智力也就是4/5岁孩子的智力,过了敏感期与关键期再去弥补,其实效果并不明显。第四章蒙氏爸爸在德国1.德国爸爸vs中国爸爸德国爸爸也会主动带孩子,不会像中国“丧偶式育儿”2.蒙氏爸爸的心态准备建议:(1)成为爸爸之前明确自己将面临一种崭新的生活模,理解亲子,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方式;(2)提醒自己:当爸爸了,提醒自己有这样一个新的角色。(3)蒙氏爸爸的共生期3..建立无法取代的教养地位在婴儿出生前两个月是共生期,爸爸也要参与到照顾婴儿的角色中来,这样才有利于妈妈和幼儿分离经验的积累。(1)爸爸要在妈妈哺乳期时给妈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照顾;(2)爸爸要关心妈妈的情绪;(3)与妈妈分工明确,让妈妈尽可能的多休息;(4)摸索自己擅长的育儿任务。4..提供独到的育儿思路找到适合爸爸带幼儿的方式,如果只依靠妈妈的乳房在安抚幼儿就会形成夜奶的习惯,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展。5.依照自己的专长分工比如陪着读绘本或者爸爸依靠自己的专长陪伴孩子0-3岁前三年的成长,对孩子就会有无限的影响力。6.全身心的和孩子做游戏(1)做游戏时尽量的做一些有运动量的,体力活动的游戏,男人比女人力气大;(2)户外游戏的增加,对孩子也是一个耐力的培养,增强体质。7..蒙氏爸妈高效合作育儿父母在思想上达到统一,才能让育儿更有效。实践篇 结尾误解1:蒙台梭利教育是舶来品,只适合国外家庭;误解2: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百年前创设的,放到现在有些过时,很难适应当今时代;误解3:孩子只能在蒙氏学校才能接受纯正的蒙氏教育;误解4:在家实践蒙氏教育必须买很多昂贵的教具或者准备很多蒙氏小活动;误解5:只有那些生活优渥,不需要加班、做家务的父母才有可能在家实践蒙氏教育;误解6:我们家房间面积很小,没有条件设计那么精致的蒙氏环境;误解7:在家实践蒙氏教育需要全家人通力合作,可现实是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做,爸爸不合作,老人乱插手;误解8:我在做家庭观察的时候,发现孩子比书中的成长观察记录要落后一些。参考书末的“0-3岁蒙台梭利家庭方案图”给孩子设计的一些活动,在对应的月龄,孩子往往做不到。培训用的内部资料这张图是我们培训过的图片《蒙台梭利家庭方案》实践篇——实用性确实很强在实践中把幼儿0-36个月的发展情况表罗列出来,我们可以根据相应的表格做一个参考,但并不用按照那个表格强烈与自己家宝宝做对比,因为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性。在0-5个月的时候,因为是新生宝宝,所以着重强调了喂养区,母乳与奶粉的喂养方式的一些区别,不管是哪一种喂养,孩子都需要妈妈的关注,与妈妈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也是为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的。然后在每个阶段都设置了护理区,进餐区,睡眠区,活动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后面还专门开设了语言区,艺术区,户外活动等,当然,孩子的精神是不能忽略的,不管我们进行什么教育都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孩子的精神世界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如果家长们对蒙氏比较感兴趣,我建议家长朋友们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对0-3刚入门的老师也很有帮助。
幼儿教育方法7种01、福禄贝尔教育法 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是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1782年出生于德国图林根,1852年逝世。他于183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1823年著的《人性教育》一书中。他强调幼儿教育乃是由幼儿游戏中来辅导。玩耍、游戏是这时期之发展中的最高阶段。游戏是把个人内部本质的要求由内表达于外,是一种喜悦、自由、平静、能够和外界平和,同时有第三者能和你起共鸣和同享的活动。游戏是善的来源。幼童很专心的玩,玩到疲倦,在游戏中体会牺牲、帮助别人、协力合作,也能增进自己的幸福,培养稳定耐心。如果观察幼儿玩到十分疲倦后,其睡觉的情形,实在很可爱,福氏创设幼稚园,主张游戏的重要性,在教育史上是第一位的提倡者。幼儿的食物不只影响身体的生长,也会影响精神生活、感觉生活和感情生活。幼儿期的衣服,要能让他们自由活动和玩耍,不要太长,穿衣服也会影响到精神、心理,所以父母要选大方简单的色彩,帮助幼儿身心健全地发展。 1837年,年已55岁的福禄贝尔在凯尔豪附近的勃兰根堡创办了一所“发展幼儿活动本能和自发活动的机构”儿童游戏活动机构,招收3~7岁幼儿,并运用自己在数学和建筑学方面的专长,为儿童设计了6套玩具,称为恩物(德语:Spielgabe;英语:Froebel Gifts),以球、立方体和圆柱体为基本形态,供儿童触摸、抓握。1840年,热爱大自然的福禄贝尔为这个机构创造了一个新词——幼儿园(Kindergarten),这也是这个词汇的来源:幼儿园如同花园,幼儿如同花草,教师犹如园丁,儿童的发展犹如植物的成长。同时,他在欧洲首先给了妇女专业位置——幼儿园教师。 1861年,在福禄贝尔去世近十年之后,出版了他的论文集《幼儿园教育学》。 02、蒙特梭利教育法 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1870年8月31日-1952年5月6日),意大利幼儿教育家,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这一风行世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学、完善的学前教育法,其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的敏感期,在宽松、愉快的蒙氏教育环境中发展孩子的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奠定一生发展的品质基础。蒙特梭利的教育方法强调儿童的思想方式由具象到半具象再到抽象的演变规律,因此在吸收前人的基础上创建了数百件蒙氏教具作为实施蒙氏教育的载体,从而唤醒了孩子内在的引导力量, 挖掘出了孩子的无限潜能。 蒙特梭利的幼儿教育体系与居当今主流地位的福禄贝尔幼教体系相比,弥补了后者日常生活训练的不足,填补了感官训练的空白,强化了数学教育的深度,丰富了自然人文教育的内容,稍显不足的是在语言领域。 蒙特梭利的著作有《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手册》、《教育人类法》、《高级蒙特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吸收的心智》、《发现儿童》、《教育与和平》、《新世界的教育》等书。 目前世界各国举办的蒙特梭利学校有22000多所,其中美国五千多所,日本三千多所,中国有一千多所。比较有名的机构有国际蒙特梭利协会(AMI)、美国蒙特梭利协会(AMS)、北美蒙特梭利教师协会、华文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台湾蒙特梭利启蒙研究基金会、香港蒙特梭利协会等。03、华德福教育法 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于1919年创立在德国的斯图伽达(Stuttgart)。当时,一位德国企业家依米尔默特(Emil Molt)邀请鲁道夫·史代纳根据人智学的研究成果,为他的香烟厂工人的子弟办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Waldorf Astoria命名为Freie Waldorf Schule(德语)。这所学校办得很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代表未来教育的典范。后来,凡是实践这一教育理念的学校都被称为华德福学校(Waldorf School),也被称为鲁道夫·史代纳学校(Rudolf Steiner School)。 华德福教育就是配合人的意识发展规律,阶段性针对意识来设置教学内容,让人的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得到迎合和发展,因为人的自我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身体、生命体、灵魂体和精神体都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人的深层意识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长为自己,最终才能达到具有超越物质、欲望和情感的洞察与判断力,结合与生俱来的智慧和本质达成自我,最终找到自我的定位和人生方向。 华德福教育哲学用四元法分析为:物质身体、生命体(与植物有关,炁场)、情感体(位于头部和胸腔,与动物有关)、我(ego),华德福老师任务之一是帮助孩子的“我”入驻到身体里。“我”过早入驻会自我中心太强,过晚入驻会茫然。成人需要帮助孩子自我意识入驻到身体里。睡觉滋养着幼儿的物质身体(0~7岁)。 目前领导华德福教育开展的是国际华德福协会,在英国有华德福教师培训学院,在中国华德福教师的培训基地的成都华德福总校。在中国大陆,华德福幼儿园尚不足百所。04、瑞吉欧教育法 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洛利斯·马拉古齐(LorisMalaguzzi)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该地的学前教育。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使意大利在举世闻名的蒙特梭利教育法之后,又形成了一套“独特与革新的哲学和课程假设,学校组织方法以及环境设计的原则”。人们称这个综合体为“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 瑞吉欧的教育主旨是: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 互动存在的方面: ① 存在于发展和学习之间; ② 存在于环境和儿童之间; ③ 发生在不同符号语言之间; ④ 发生在思想和行为之间; ⑤ 发生在个人与人际之间(最重要)。 这一种对家长、教师和儿童互动、合作关系的看法,不仅使儿童处于主动学习地位,同时还加强了儿童对家庭、团体的认同感,让每个幼儿在参与活动时,能感受到归属感和自信心。瑞吉欧多年的务实经验,证实了社会文化环境、社会认知冲突和最近发展区等理论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可看出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到以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论为基础的社会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有人认为:瑞吉欧的课程取向是:人类发展理论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观信念及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成人与幼儿共建的深入主题的项目活动的基础。 “互动合作”的理念也表现在幼儿机构的管理方面,认为教育是整个市镇活动和文化分享。“社区应参与学校”的观念已形成具体的管理特色,表现在托儿所和幼儿园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上,同时,幼儿园都有“咨询委员会”传达家长与教育者的需要。市镇的托儿所、幼儿园董事会,由幼托机构中的咨询委员代表、当地的幼教行政主管、教学协调人员及选出的教育官员等人组成。 家庭和学校的互动合作,可帮助教育新方法的发展,并将其视为不同智慧汇集的要素,儿童教育责任由学校和家庭共同承担。他们深信,只有当老师与家长使用参与时,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目前中国一些城市也有运用此种方法的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全国不足20所。 05、爱弥尔教育法 此教育法源于法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卢梭所著的教育专著——《爱弥尔》,它共分五卷,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 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通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 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 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目前在国内根据卢梭教育理念实施的爱弥尔教育法主要有东莞的爱弥尔幼教集团下属的各园。 06、铃木镇一才能教育法 出生于1898年的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对如何通过拉小提琴去开发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并培养出了大批的“天才”儿童。在铃木看来,实施才能教育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孩子的纯洁心灵。只有促进纯洁心灵的发展,才是提高孩子能力的最佳途径。他认为:“要十分重视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及其活动,从小开始就要不断努力把这种生命力转化为能力。这样,人的生活道路才不会中断。”铃木镇一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养》一书。 07、陶行知生活教育法 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师从于教育思想家与实用主义哲学家的杜威。在杜威看来,学校并不是专门去学习知识或技能的一个场所;学校自身就是社会的一类,也可以说就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是两个不可分离的杜威教育哲学中的警语。 陶行知在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并于1926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1932年创办上海工学团,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学校中予以实施。 何谓“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 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 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 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在蒙氏的日常生活教育课程中得到具体实施,在世界各国的幼儿园教育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如美国的自我服务与我国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即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家庭教育方法9种 01、卡尔·威特的天才教育法对教育富有独特见解的卡尔·威特是德国的一位牧师,他认为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印证于儿子小卡尔·威特,使 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卡尔·威特于 1818 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是世界上最早 论述早期教育的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02、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法 斯特娜夫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毕业于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她在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深受其影响。她一边按照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培养自己的女儿,一边研究自己的育儿方法,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女儿 12 岁那年(1914 年)她写成了《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其中的许多教育方法可以同威特的方法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在斯特娜教育思想中,母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她看来,人类的命运操纵在母亲手中。 03、多湖辉:实践教育法多湖辉是日本二战以后杰出的教育家,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与许多以理论见长的学者不一样。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直指儿童教育的具体实际问题,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父母成为教育的实践者,著有《母爱促进身心健康》、《管理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聪明的心理战术》、《学习指导法》等书。 04、周弘:赏识教育法 周弘是中国南京市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赏识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用赏识教育法教育自己全聋的女儿,使之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用赏识教育法培养了一批早慧儿童,也改变了成千上万健全孩子的命运。著有《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一出版即风靡全国。 05、井深大的早期潜能开发教育井深大是日本当代教育家, 索尼电器公司的创始人及名誉董事长。他从商界功成身退之 后, 热衷于研究早期教育问题, 产生了一种在幼儿教育上有所作为的想法。井深大创办了“幼儿教育研究会”,对日本的母亲进行教育,并发明了许多刺激婴幼儿智能发育和情操培养的切实的可行方法,为日本经济奇迹的创造输送了无数一流人才。 06、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许多教育学家和科学家们把斯宾塞尊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 因为斯宾塞的科学教育和快乐教育思想揭示了教育的规律和儿童心智发展的规律, 而使无数的孩子和家庭受益。斯宾塞告诉父母: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父母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发挥父爱的积极作用,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学习方式。 07、塞德兹的天才教育塞德兹的儿子威廉詹姆斯塞德兹,1914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时年仅 15 岁。塞德兹根据教育儿子的感悟,写成了《俗物与天才》一书。此书在当时和后世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塞德兹写《俗物与天才》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人们对天才的普遍认识是错误的,有超凡成绩的小塞德兹, 并不是上帝心情愉快时所偶然创造出的神童, 而是人间的某种教育所必然形成的天才,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方法的必然结果。 08、夏洛特梅森的独立人格教育夏洛特梅森,英国著名教育家,被誉为“家庭教育之母”。她的核心教育观点是:儿童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和能力的“人”, 教育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把儿童置于与自然生活和思想的活生生的接触当中;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人来教育,而不是一个只会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书呆子.她针对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提供了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向人们传授了应该怎样给孩子实施广博的,激励的,快乐的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09、约翰洛克的绅士教育约翰洛克是 17 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其教育著作为《教育漫话》。洛克主张要把年青人培养成有强健身体,有一定知识,有才干,具有优雅态度并善于处理各种事务的绅士, 这种教育要从德, 智, 体三方面着手, 而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 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
或许每个妈妈多多少少都听过“蒙氏教育”这个词汇,想必对早教上心的妈妈们甚至入手了几件蒙氏教具。也许相较于拥有蒙氏教具,你更应该了解下蒙台梭利的育儿思想,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蒙氏教具。即使没有教具,仅仅是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也足以打开你的育儿新思路,降低你的焦虑,甚至能够解决你正面临的一些问题。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我算不上一个对早教多么上心的妈妈,但同时也希望能够更科学的育儿。曾经在对蒙氏教育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购物网站搜索“益智玩具”,然后稀里糊涂地淘了一件蒙氏教具。截至我读《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我对蒙氏教育的了解也只是拥有这一件教具而已。当读过这本书,算是稍微真正接触到了蒙氏教育思想。这本书我读得比较慢,并不是翻译得晦涩难懂,而是因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较为艰深,不易理解,加之内容繁复,不好掌握重点。所以当我读完这本书,虽然我可能对蒙台梭利的育儿思想理解得还不够深入,但仍有一些话想说:也许,是时候正视一下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冲突,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做出一些真正的改变。01请放下你的自私与偏见你的孩子对你来说是什么?很多父母一定会说:“我爱我的孩子,我甚至为此做出来很多牺牲”。那么,来看看我们是怎样“爱”孩子的?你有想过降生的瞬间才是人生中最艰难的一刻吗?一个从来没有呼吸过的折叠的肺要在瞬间打开,被空气充满;一个生活在温暖的水环境的胎儿进入到低十几度的空气中……也许以后任何一个时刻的变化都没有降生这一瞬间来的巨大。我们为婴儿的到来准备了很多的物质储备,而没有做过精神储备(我们只是把他们当作没有任何自理能力需要照顾的小婴儿,从来没有想过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这一刻起也需要得到关注)。当一个1岁孩子想要自己拿起勺子吃饭,照顾者会说:“你又不会吃,弄得到处都是,我来喂你。”然后不由分说地夺过孩子手里的勺子。当一岁半的孩子在路上走走停停,你是不是一直在催促:“快点儿走”。虽然你就是带他出来玩耍的,只不过你就是想要先到达玩耍地点。当一个2岁的孩子拿起桌上的玻璃杯,你立刻喊道:“不能动。”然后抢过来。可是其他人都可以随意拿起,甚至打破了,你也会笑着说:“没关系”。孩子会很困惑:为什么所有人都可以动的东西,我不可以?正如《童年的秘密》中所描述的:成年人一面爱着孩子,一面又在无意之间伤害着孩子,在孩子心中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正是成年人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反映。我们对幼儿的照顾往往聚焦在生理方面,而把很多成长的事情当作自然而然,事实却是我们的无意识阻碍了我们对儿童精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也就将改变和进步挡在了门外。02儿童精神胚胎“实体化”过程每一个婴儿都具有超乎我们想象的精神力量、根据心理学的观点,新生儿的肢体还不具备做事情的能力,对于他们来说,移动一下身体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婴儿学会走路了,可以说话了,他们最终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变成了成人。网络上我们看过了很多大人示范翻身,婴儿学会的视频、我们也会引导孩子学习走路、教给孩子说话。可是,这些行为都并不是由大人教给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除了这些身体上的成长以外,出生的婴儿还要经历精神层面的成长。这个特殊的成长时期所要经历的活动都是极具创造性和构建性的,蒙台梭利将之称为「精神胚胎」。精神层面的成长不同于身体的成长,生理的成长往往是随着时间自主发展成熟。精神的发展没有界限,但需要借助于运动的过程,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经验而实现。儿童本身蕴藏着生命的本能,受大自然的指引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比如秩序敏感期、语言敏感期等)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吸收周遭种种的习惯、风俗、生活习态等,并在他们的心中根深蒂固。这个过程中儿童不断努力地获得经验,这些经验决定了儿童如何看待世界以及如何看待自己。03偏离正轨的儿童在孩子遵循自然法则发展的道路上,成人成了一块绊脚石。——蒙台梭利蒙台梭利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当外界对儿童的活力发展百般阻挠时,他们将做出痛苦而激烈的反抗。成人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认为孩子不听劝阻,无理取闹。我们把所有这些原因不明、缺乏逻辑的行为认定为“任性”。事实上,很多被视为“任性”的行为,都是大人错误对待儿童而导致的恶果。儿童之所以大发脾气是因为在敏感期他们的特殊需求得不到满足。儿童在“实体化”的过程中释放潜能,发育成长,但却遭遇了阻挠。敏感期的内心撕扯所导致的任性是短暂的,它将随着这段时期的结束而消散,不会在性格上留下痕迹,但它作为成长的缺陷,将来会给成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无法弥补的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过程遭受到父母以权威者身份的压迫,会带来不成程度的伤害。比如顺从,这些孩子放弃自己的行动而服从于成年人的任何指令,于是成年人可以轻而易举地代替儿童的意志,儿童也顺从地退让。最终表现为懒懒散散、无所事事地度过一生。再比如说谎,天真幼稚的谎话只是用以抵御成年人的袭击的盔甲。自闭的孩子更容易说谎,他们内心软弱、羞怯胆小,只能以谎言来逃避成年人对他们的责骂。当然还有恐惧、自卑感等等各种心理畸变。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时期形成的潜意识层面的负面情绪是可以改变的,只不过很痛苦,既需要下定决心,也需要刻意练习。04父母的使命孩子自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超自然”的环境中,成人必须帮助儿童适应这个世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以道德上的劝说纠正孩子的不当言行,让孩子学会分辨是非对错。然而,父母很少能够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新一代的父母能够做到让纯洁天真的孩子自由地发展,却又走入了将教育的自由偏颇地理解成放纵孩子的另一极端。我们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他可以自由选择也能被平等对待,充分信任。比如玻璃杯,如果你担心会被打破而扎到孩子,那就收好。我们要力求环境中的物品都可以被孩子触摸,和家里的每一个成员一样。除此之外,蒙台梭利还为我们提供了三条原则:第一条原则:尊重孩子所有正在进行的合理活动,并努力了解他们的活动目的。第二条原则:我们必须全力支持孩子活动的愿望,培养孩子形成独立的个性,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第三条原则:我们必须时刻注意与孩子的相处方法。因为孩子的情感,尤其是对来自外界的影响,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细腻敏感。一个挣扎在科学育儿路上的宝妈,愿意分享所学所知所想,与你共勉!
文|颖妈谈育儿昨天傍晚带颖宝下去遛弯儿的时候,碰到了同小区的淘淘妈,她问我有没有给颖宝报什么兴趣班,淘淘妈说她想给孩子报一个英语班。我说目前颖宝就只有一个画画班,没有给他报英语班,因为颖宝的幼儿园日常是双语教学的。淘淘妈说她认识的几个朋友,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报了好几个班呢,什么乐高班、外语班、围棋班、表演班各种各样。“我听说两三岁的时候,是孩子语言学习的敏感期,这个时候学习英语效果会比较好,你说我有没有必要给他报班呀?”“报班你可以综合考量一下我觉得,可以先考察一下学校的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但是我觉得你也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报班上。毕竟培训班每天最多也就一两个小时,更多的时候还是需要家长的兴趣启蒙。”淘淘妈觉得我讲的也有道理,决定回去跟老公商量一下。很多家长到了孩子上幼儿园阶段,会趁着孩子现在还没有学习压力,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培训班,其中不乏会给孩子报外语班的。一来是家长觉得自己外语基础不好,担心教不好孩子,想让专业的培训机构去教育孩子,二来也可以让孩子多学习一门技能。但也有些家长担心孩子接触外语过早,会连中文也学不好。在孩子学习英语这一事上,家长也挺纠结的。其实跟成年人相比,孩子早期的认知系统更适合学习多语言著名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他认为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特殊的内在活力,能够以惊人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吸收和学习,在这种节奏的支配下,儿童不断的去征服世界,这一切使他们感到十分幸福、满足。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在0-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运用吸收性心智掌握语言的最佳时期。她还认为所有儿童的语言发展都会遵循一个固定的规律,也就是都会经历这样几个阶段:简单发音的阶段使用单词阶段熟练的使用语法和句法的阶段6个月左右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的发出声音,并重复相同的音节。在一岁大的时候,儿童就开始有意识的去说话了。一岁半的时候儿童又有新的发现——每一个东西都有自己的名称。他会用名词来表达思想。两岁左右孩子会经历一个语言爆发现象。一个儿童突然可以准确的说出很多单词了,可以使用复杂的句子,不同时态的动词,甚至一些连词。两岁后语言发展的方式不再是是爆发式的,而是自然平稳的。三岁的孩子会不断吸收新词汇,并不断完善、熟练运用语法。你会发现孩子的词汇量越来越大。到5岁半到6岁儿童的语言敏感期就不那么显著了。所以,蒙台梭利女士得出结论,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段是3~6岁,6-12岁效果次之,12岁后想要掌握一门语言就变得困难重重了。抓住孩子的语言学习敏感期,学习外语不费力美国匹兹堡大学语言学一位讲师在女儿还在襁褓中,就教给她英语、拉丁语等13个国家的语言,她更多的是采用听的方式。结果发现,孩子语言能力是惊人的。她的女儿3岁起就会写诗歌和作文,4岁时能用世界语写剧本,5岁时就可以用8个国家的语言说话,并在报刊上发表了许多诗歌和散文。在神话、历史和文学方面的知识,已达到初中毕业生的水平了。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学习多语言会互相有影响,其实这个担心有点多余,可能最初孩子会有一点发音混淆,但是他很快能自己调整过来。孩子会根据环境和人的变化,自由转换不同的语言,这是他们天生的优势。00:10研究表明,学习多语言不仅能促进儿童智商发展,而且,双语儿童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孩子更加专注,认知能力更强。既然在学龄前学习外语对孩子有好处,那如何给孩子做外语启蒙呢?学习外语需要外在环境与内在动机相结合●利用多种资源创造微环境启蒙教育最需要的就是激发兴趣,家长要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做好孩子学习英语的领路人。所以在刚开始起步的时候,可以利用多种资源,比如视频、音频、游戏等,引导孩子的兴趣。特别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家长,可以利用儿童英语学习类的资源,在家创造一个微环境,跟孩子一起听英语歌谣、看英语原版动画片、读英语故事来学习。可以选择那些经典的、获国际奖项或者口碑不错的节目,比如英国广播公司或小尼克频道出版的一些儿童节目。这些节目发音标准、内容也十分丰富;也可以选择孩子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像孩子喜欢的动画角色,比如小猪佩奇就有英文版。佩奇这个角色,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像我家颖宝,有一段时间是只看这个动画片。安排英语版的小猪佩奇,她的接受度更高一些。选择一些有交互设计的英文绘本来给孩子讲解,比如有划片可以移动,有洞洞可以伸进去,有毛茸茸的布料可以摸一摸,有叠页设计,或者有音乐等,增加亲子游戏的趣味性。还可以在读绘本的时候辅助一些玩具,比如小铃铛或者是玩偶来解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生活场景中学习外语要培养孩子的兴趣除了创造外部的学习环境、还要求家长要多花精力陪孩子,注意在生活中多跟孩子用英语互动,而不是把孩子扔到培训班或者放到英语学习机面前就行了。有些家长担心自己的英语口语一般,语句拿捏不准,不太敢教孩子。其实只要孩子多听多看英文原版,日后自己会纠音。让孩子的英语兴趣需要讲求方法,不要“填鸭式”地让孩子背单词学语法,生活类的词汇可以带孩子接触实物、接触自然,孩子没有办法接触到的实物也可以采用图片的方式让孩子理解。想让孩子识记单词,可以配合舞蹈动作手舞足蹈,这样更有游戏性,效果更好。现在很多的培训机构教幼儿学英语也是采用这种动作加语言的方式。对于英文绘本,开始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读,增加互动,等大家都熟悉内容以后还可以一起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孩子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以后就可以分角色读绘本了,每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者轮流读单双数页。这种玩法增加了互动性,比单纯给孩子念有趣多了。●保持进取向上的探索欲成为父母后,每天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工作和生活上,很多家长离英语环境已经很远了。碰上好奇心强的孩子,随便问一个单词,可能半天都想不起来,像颖宝有天晚上睡前突然问我“柠檬”怎么说,我当时脑子就是一团浆。如果孩子问到了刚好是你不知道或者是忘记的,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查单词听语音,让孩子做你的学习伙伴,在互动学习中一起成长。让孩子理解到,爸爸妈妈也不是不是万能的。这会教孩子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这比知道一句英文的意思重要多了。偶尔你们也可以玩一下角色互换的小游戏,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孩子,你觉得他已经了解的内容,可以让他当老师,你来问他来答。比如你可以这么问:“宝宝,彩虹的7种颜色用英语怎么说啊?”当孩子告诉“赤橙黄绿青蓝紫”对应的英语时,可以想象他多有成就感了。总之,让孩子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发展孩子对英语的爱好和信心。同时,语言的习得要靠潜移默化,要润物细无声的去学,仅仅依靠每周一两次的兴趣班,是无法培养孩子熟练的语感的。育儿不是一劳永逸,它注定是一个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家长只有不断学习,积累各种经验、资源,不断向上,给孩子做好一个积极的榜样,孩子看到你的努力才会愿意跟你一起努力,这才是一个育儿育己的正向循环。-END-我是颖妈,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多平台原创作者。 喜文字,乐分享,我手写我心。更多好文期待你的关注。
本文共4512字,给自己6分钟的时间,听和和妈娓娓道来择园到观察到放手的过程。被和和妈研究者的理性与缜密逻辑的表述感动到,每一个用心的细节都能被看见是作为教育者的幸福!特地在和和新历生日这一天完成这篇约稿,我想把这篇文章作为送给和和的一份生日礼物,也许他现在还不懂,但是相信若干年后读到这篇文章,再回想起成长过程中母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就会理解妈妈的用心。——2020.09过去的一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改变了很多人惯常的生活轨迹,但也给了人们探索其他可能的机会,对我而言亦是如此。之前一直让娃跟着我在我的工作地上幼儿园,毕竟那样更有利于亲子教育。疫情袭来,我俩就滞留在了老家。疫情缓解后,看着娃一天天懒懒散散,作息不规律,独立能力似乎有倒退的迹象,于是我决定把和和送到幼儿园。此前和和是在传统园上的,每天上学他总是表现出不喜欢、不配合的态度。所以在这次选择幼儿园时,我对于传统园有所顾虑。作为一名研究者,查阅梳理文献是我的工作内容,这一职业习惯也带到了我的育儿实践中,当我面对一个育儿问题时,通常是查阅分析资料,尤其是文献,然后找到答案。从资料里,我发现原来幼儿教育有着众多理念和派系,不同的幼儿园秉持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那么在选园时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孩子的性格之间的适切性。蒙特梭利教育法主张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看成独立个体,尊重并且相信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学习,让孩子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充分、全方位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信、自我负责、秩序感、不轻易放弃。蒙氏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只是孩子自然发展、自主选择学习进程中的观察者和支持者。美国蒙特梭利协会给出了4个选择蒙特梭利教育的理由:第一,孩子会成为一个有能力(capable)的人;第二,孩子会成为一个会自我负责(accountable)的人;第三,孩子会成为有一个知识丰富(knowledgeable)的人;第四,孩子会成为一个有自我感知能力(sense of self)的人。这些理念与我的亲子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与此同时,和和是特别活泼热爱自由的孩子,需要一个强调秩序又鼓励自然发展的环境,两相对照蒙氏确实是一个适合的选择。我们家附近刚好有个蒙氏园,也就是迈索博,因此我决定带娃来考察。经过与老师的交流,我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园的适切性,孩子也很喜欢,就这样,和和崭新的幼儿园生活在此开启了。入园初体验孩子,你慢慢来鉴于此前在传统园的经历,入园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入园前几天势必有一场梨花带雨,甚至是哭声震天的分离,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我的意料。入园时我跟着上了三个半天的幼儿园,我把这当成了“参与式观察”。不同于此前在传统园的无过渡分离,蒙氏园采取了渐进分离的方式,让和和逐渐接纳老师,实现从家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这是我未曾料想到的。第一天我坐在教室的角落,陪伴孩子,孩子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妈妈,第二天我坐到教室门外的一个椅子上,和和出来才能看见。第三天我在教室门口陪和和一会儿,然后告诉和和,妈妈去买东西,等中午妈妈就来接你。物理空间上的渐次拉远伴随着对新环境的逐渐接纳,到了第四天,和和竟然可以洒脱地道别,进入教室,这是一个让我惊讶的蜕变。这也让我懂得,孩子并非难以接受分离,他需要的是时间去消化分离情绪以及接纳新的环境,一点都急不来。作为一个言行上和风细雨然而内心高要求的妈妈,在陪伴入园的前几天,看到和和的逾矩行为,内心是十分焦虑的,毕竟“子不教母之过”,娃不守规则的行为在一众埋头进行蒙氏工作的孩子中显得尤其突兀。这时候老师们告诉我的还是“慢慢来”,孩子对规则的认识和内化是需要时间的。在那三天里,我观察到了婷婷老师的“教科书级别”的引导示范。一是温和而坚定,坚持规则的底线。初入园那几天,蒙氏工作时间,和和做完一个工作,经常忘记把教具送回去,或者忘记起身的时候把椅子推回去或者大声问老师,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和和“和和,请你把教具送回去,再拿新的教具。”等。注意,这里用的是请,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温和反复地提醒,坚持基本原则,让孩子懂得规则的底线,行动的边界,这是自由的前提。二是非暴力沟通。之前我读过非暴力沟通的书,在我看来这种沟通方式在幼儿当中的实践,就是正面管教。具体而言,对于孩子的不配合行为,老师会采取协商的方式,和孩子协商再过几分钟可以做这件事情,时间到了提醒孩子要做答应的事情了,如果孩子还不做,再给时间,然后问准备好了吗,没有准备好,那就等你准备好的,孩子一般愿意去做,对于屡次犯错,老师会把孩子叫到一边,严肃坚定又温和地说,老师和你商量一下,看着我的眼睛,老师刚刚看到你……老师感觉很…请你…。协商,告诉孩子老师的所见所感,提出期望,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孩子,也培养了孩子的良好的沟通习惯。专注力的培养创设不打扰的环境在专注力的养成上,从我三天半的观察来说,核心就是尊重孩子,创设不打扰的环境。一是教室没有大屏幕,没有电视,唯一用到屏幕的时候是团讨课时,老师拿出笔记本电脑给孩子看相关视频。二是教室里始终放着非常轻柔的轻音乐,感觉比较静心。三是蒙氏工作时间里,保持安静的基本规则。孩子们需要向老师求助,或者相互之间交流时都是轻声细语,不打扰他人。四是在蒙氏工作中,孩子们通常都是自主探索教具的使用,老师会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但是不会轻易打断孩子的工作。知识的传递潜移默化的滋养关于幼儿园期间是否应该讲授知识存在一定的争议。我始终坚持知识的传递应当和孩子成长的需求和兴趣相适应,因材施教。不应当简单拒绝知识,但也不应当填鸭子一般地向幼儿灌输一堆抽象概念和符号而让他失去学习的兴趣。幼儿教育中,涉及知识的部分,应当是把抽象的知识转成可见可感的生动实践,诱发孩子的兴趣和思考,让孩子在浸润的环境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也是在过去四年育儿中我坚持做的事情。而蒙氏教育在这点上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就我的观察而言,蒙氏园的很多设计都是围绕这个理念来进行的。比如团讨课的方案设计。在我进行参与式观察的第一天,团讨课讲汉字字体演变,在让孩子看完汉字字体演变的视频后,老师用甲骨文、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写就的汉字,让孩子猜这会是什么字,象形文字刚好与孩子的形象思维相契合,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能辨识出来。再比如蒙氏教具,很多教具暗含着数学、物理、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教具的探索加上适当的引导,实现知识启蒙。还有幼儿园自制的绘本也十分用心。目前中文分级读物发展很不成熟,我曾经买过几套分级读物都不甚理想,过于花哨,或者初级读物的文字量过多等等,直到我看到孩子带回来的家庭作业,阅读幼儿园自制绘本,我顿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这个初级绘本,开本小,巴掌大,便于阅读,字体较大,每页只有字数不多的一句话,句型句式是重复的,只是主语或宾语有所替换,画面和语句一一对应,这对于孩子熟悉句型,熟悉文字,理解绘本内容有极大的帮助。蒙氏生日会——这是我见过的比较特别的生日会。通过具象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岁数,理解时间。地上有一个太阳的图案,孩子抱着地球绕着太阳一圈,嘴里念着1月,2月,3月……12月,然后老师告诉孩子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岁,一年里面有12个月。每绕一圈,一年过去,老师把这一年孩子的照片展示出来,让孩子感受到随着岁数的增长自己的变化。责任与担当孩子,你可以的在这一点上,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孩子打破教具以后婷婷老师的处理。那个教具是一个牛奶瓶,和和不慎打破,老师告诉和和,请你带回家想办法把它修补好,如果没法修补,再想办法换一个新的过来。这一处理让孩子认识到要勇于承担行为后果,做错事不可怕,不需要逃避,而是积极面对,想办法补救解决。此外,在家庭作业中,老师经常布置的是家务劳动或者自理行为,比如擦桌子、整理书包、叠衣服、收拾玩具等等,完成这些家庭作业,对于孩子独立能力和担当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家庭实践家校同步创建良好的养育氛围通过在迈索博的观察以及与老师的适时沟通,我对于蒙氏教育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优化我的家庭教育实践。最主要的一个优化举措是,在引导孩子时,和孩子协商,告知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不设立外化的奖惩机制,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婷婷老师告诉我,蒙氏教育是不鼓励奖惩的,通过外部刺激改变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习惯于依赖外部刺激来从事某项行为,而一个自主自觉的习惯养成最核心的动力还应该是内驱力。这点对我颇有启发。在此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也逐渐采用以培养内驱力为主导的引导方式,比如以往孩子赖床时,有时候会拿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劝服孩子起床,对于一个“小吃货”来说,这是很有诱惑力的。在和老师沟通以后,我会向孩子强调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如果不按时起床,早上迟到的话就会错过户外活动时间,就没办法玩滑滑梯骑木马了。如果协商两次,还是不起床,我会告诉他和和,妈妈有事去忙了,再赖床我就没办法陪你了,你想想,要是准备好了来找我,然后转身离开,让他懂得这个世界并非围着他一个人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学会等待和体谅。此外,不给娃贴标签。有一次,婷婷老师告诉我,和和说以前的老师说他是调皮捣蛋鬼。婷婷老师说,没有啊,你不是啊,你是活泼可爱,很有想法的小朋友呢,和和很高兴,说是吗,我是调皮捣蛋鬼啊,婷婷老师说,你不是的。老师交代说不要给他贴标签,否则反而是容易强化他的行为。这一点确实提醒了我。此前对于和和的消极行为,我总是轻易下定论,比如他不想去上篮球课,谈论到这点,我直接下的判断是和和不爱打篮球,而这一论断加强了孩子“不爱打篮球”的自我认知,强化了他“不上篮球课”的行为,后来我做了改变,我告诉和和,老师说你篮球拍的特别好,姿势特别标准,不去上课真的太可惜了,很期待能再看到你拍球呢,这种正面沟通激发了他的积极性,他又表示想去上课了。妈妈的寄语让我们彼此尊重 共同成长坦白说,迈索博的蒙氏教育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很多理念,比如正面管教,我很早就知道,我也读了很多书,听过一些课,但是事实上,在此之前,在实践中有时候反复沟通也无效,这让我对这种教养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再加上总有人会告诉你:“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必须得打,打才有用”,这就更加深了自我怀疑。尊重孩子天性与引导孩子遵守规则之间的张力和矛盾总是让我倍感困惑。而迈索博让我看到了正面管教的可能性。通过家校沟通,我也懂得了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唤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蹲下来,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见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表达共情的同时,告诉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懂得边界与规则是自由的前提,懂得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只有强制与无条件服从这一种,对话,理解与协商是最大程度形成共识,解决争执,满足彼此需求是更理想的途径,事实上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孩子的教养、见识与眼界是在一次次与父母、老师的沟通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形成,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可能就是孩子未来对待他人的方式。孩子的无条件服从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我们不应该把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品性的重要指标,这更多体现的是家长需求的满足。我们需要着眼于长远,通过观察与对话,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基于孩子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来引导孩子,也许尊重与沟通需要更多的耐心、同理心与洞察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孩子获得更为丰厚的心理能量,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挑战。最后,我想用龙应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01:35
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人们普遍认为只有读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但是除了读书,思维游戏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麻省理工展开这项调研工作的时候:他们找来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一组学生会进行额外的游戏,另一组则不做游戏。结果发现参加游戏的学生虽然少了一部分学习的时间,但是他们的成绩却比不参加游戏的要更好!其实游戏对于孩子的智力和大脑发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不断激活自己的大脑,使得与游戏相关的大脑认知区域快速发育;另一方面,游戏可与运动结合,改善孩子血液的循环,这样大脑血液和氧气的供应得到增加,即使大脑的重量只占到身体重量的3%,但是血液的消耗量和氧气的消耗量都达到了20%以上。由此看出经常做游戏运动的孩子,头脑发育会更好更加聪明灵光。经多方研究证明,孩子的大脑发育黄金期是在3-6岁,如果这段时期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训练,能够帮助孩子快速开发左右脑,提高孩子的智商与能力。左半脑主管的是言语活动、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具有连续性,有序性,分析等功能,是进行抽象思维的中枢。右半脑主管的是音乐节奏,空间定向,图形识别,情感,做梦等,具有不连续性、弥漫性,整体性等功能,是处理表象知觉,进行形象思维的中枢。左右脑有分工不同,但是发展上是要齐头并进的,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游戏训练来帮助孩子达到左右脑快速开发的目的。3-6岁左右脑开发,可选择这些游戏1.绷绷绳“绷绷绳”游戏是被专家誉为“最佳亲子互动游戏”之一,通俗一点来讲就是翻花绳,翻花绳可以双人或者多人游戏,主要玩法是一人用手指将花绳编出一种多边形状,另一人想法重新再翻出另一种形状,知道有人无法变换翻编结束。这个游戏考验玩家如何针对目前的状态翻出新的花样,在与孩子进行游戏时,孩子的精神是比较集中也是比较愉悦的,孩子会有很长久的兴趣同时发动空间想象,带动脑电波的不断出现,提升左右脑的功能,促进大脑的全面开发。2.珠心算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多位数的加减乘除计算,运珠有很大的技巧和规律,使用者熟练操作后可以把算盘的变化印在脑子里,通过大脑来完成珠算运算,这就是所谓的珠算式心算。开始的时候,孩子可以通过拨动算盘珠进行计算,左右手共同拨珠,左右脑同时上阵,加快了大脑整体的开发。到后期珠心算进行时,左右脑同时协作,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交替运用,能更好的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3.反向指令这种游戏比较方便,随时都可以进行。其玩法是父母说出来一个方向或者是动作,孩子需要根据说出的指令完成相反的动作。比如我们对孩子说向右看,孩子需要做的是向左看,同时也可以快速连续起来,加大难度,比如说向右前进再左转,向前伸手向后踢腿等。反向指令游戏对于孩子“右脑反应能力”有很大的锻炼,刺激右脑快速发育的同时,也能使得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更加出色,运动能力会更强;反向指令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话说得越多大脑开发就更快。4.搭建类游戏搭建类游戏有很多,我们常见的有积木、乐高、折纸等等,这类游戏都是比较考验孩子的空间能力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像是积木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想要搭的高大结实又好看,就需要很大的专注力,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尝试和总结规律,长久坚持下来,孩子的思维会非常的扩展,大脑得到的开发就会非常大。5.认知类游戏可以通过一些卡片或者图画书来教给孩子颜色、动物、水果、形状等等概念,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孩子进行解答,帮助孩子快速掌握知识,更好的发育大脑。比如可以让孩子把同样颜色的玩具找出来分到一些,或者用纸张拼出不同形状,又或者把图像遮住一部分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动物等等,不仅能够帮助孩子锻炼记忆力,也能帮助孩子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和孩子做游戏要注意的事情1.不要过多的干预孩子孩子爱玩是天性,当孩子想玩时不要过多的去干扰孩子,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去进行游戏的参与,这样的孩子积极性更高,思维开发会更快。不要用大人的思维价值去衡量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做游戏的主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孩子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引导。2.不符合孩子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兴趣,适合孩子的游戏才能让孩子有更好的参与积极性,只有有了兴趣和热情,孩子才会更好的投入到游戏中,从游戏中得到的也就越多,孩子的智力发展才能循序渐进的提高,所以选择游戏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挑选出适合孩子的,更加有利于孩子成长。孩子的大脑开发有很多的游戏可以选择,父母们可以根据孩子的特征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没有好的想法,可以购买一些专业的开发思维游戏用书,里面的游戏很全面,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科学的开发大脑。我给大家推荐一套《蒙台梭利专注力训练》图书,3-6岁适用,本书集合了大量好玩的思维训练游戏,通过10个专题、240项游戏开发孩子潜能,锻炼孩子思维能力,让孩子大脑发育的更快更好对于孩子大脑启蒙这方面的培养,法国的“蒙台梭利”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画画、连线、找不同”的方式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专注力、观察力、记忆力,这些是为了识字做准备,在平时对于孩子做这些左右脑全脑思维链接的游戏,个人认为游戏对于3-6岁时抓住大脑发育的一个好工具。《法国专注力全脑开发益智开发》全套6册,这套智力开发游戏书,从四方面开发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观察力,全脑思维!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孩子的神经元突触增长(智力)。其中以找不同、连连看、颜色辨认、分类整理等多种游戏方式来训练孩子,让孩子能够乐在其中!这套游戏书最大的特点是从欧洲引进的绘图方式,颜色鲜艳,与绘本很相似,孩子可以通过图片去理解游戏的规则,父母每天留出20分钟陪伴孩子一同做游戏,还能够增进亲子关系,孩子与家长间产生更多的交流互动!在孩子玩记忆力开发游戏书的过程中,我明显地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和记忆力都提升了不少,现在孩子8岁了,在班级成绩属于佼佼者,上课也没有出现走神溜号的情况!把这套训练专注力的游戏书分享给有需要的父母们!
要提起学生时代的噩梦学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数学。我就不明白自己与数学这门学科朝夕相处了十几年,可是我俩依旧不熟,我依旧不明白那些字母最终是如何变成数字的,而我的数学能力也仅限于算账不会出错。但是在这个网络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想要真正搞懂计算机,数学知识必须是基础,要知道“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可是知名的数学家。所以未来这个时代,学好数学真的是基础。为了让孩子学好,数学我开始分析数学学霸的学习方法,接下来讲的这个主角是数学满分的清华学霸胡腾戈。胡腾戈是2017年的广西高考理科状元,当年还有一个并列的状元是方建勋。当年高考总分数为704分,并且数学考了150分满分。他在高中期间,就表现出了数学方面的能力,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当被采访到如何学好数学的时候,胡腾戈则说到:“学习的思维比那些知识要点更加重要,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养成系统、客观的学习思维,是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这不禁让人想要问学习数学的思维是什么?胡腾戈在经验分享中说到,尤其是数学更需要思维模式的训练需要从小开始,不能通过临时抱佛脚去提高成绩。因为想要学好数学,需要的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数学思维。数学思维包括哪些类型可以通过2个方面分类数学思维的类型,一个是思维类别的分类。在思维类别中,分为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数学思维也可以分为这两种,在数学的发散思维中包括数字知觉和数字灵感,还有数学表象和数学想象。在收敛性数学思维中包含数理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等等。除了安思维类别分析以外,还可以按照数学的内容进行分值,包括几何思维、算术思维、代数思维、微积分思维。可见想要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仅仅依靠孩子做到多少题、背下数学公式是不可能做到的。应该发展孩子的数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等等才是解决数学学不好的关键。建议学龄前培养数学思维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5岁儿童是天生的数学家。虽然这个阶段孩子没接受过正规教育,但是能自己掌握数学抽象概念和算术法则。这个理论与蒙台梭利的儿童数学敏感期的理论不谋而合,她强调5岁左右儿童是掌握数学概念、抽象运算、综合数学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所以说5岁左右,学龄前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的关键期。但很多家长在幼小衔接的阶段,喜欢让孩子做算术题,认为能帮助学好数学,其实却可能是在破坏孩子的数学脑。孩子可能会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背公式和算术题,孩子上学以后对于数字的运用会缺乏灵活度,在在这个阶段错过了形成综合、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既然让孩子背数字不行,刷题不行,该通过什么培养数学思维呢?那就是数学游戏,玩耍和游戏是孩子的主要任务,也是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孩子在游戏中能学会的知识也更多、更快。比如可以跟孩子玩分水果的游戏,孩子不但能够学会计数、还能学会运算。或者跟孩子玩一些锻炼空间想象能力的游戏,比如捉迷藏、藏宝游戏,帮助孩子建立空间感。在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可以用语音提示孩子自己的位置,比如我在书桌下面、书柜后面。除了这些生活游戏以外,我建议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游戏来帮孩子学习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思维。《玩出来的学霸》这是一套家庭亲子数学游戏全攻略,一共有10册,是在玩中让孩子学数学。这俩面包括了140个亲子游戏和140个数学思维游戏,亲子游戏以手工游戏为主,全家人一起动手又动脑。数学思维游戏包括逻辑推理游戏、图形游戏、运算游戏等等。整套书涵盖了小学期间必学的9大知识。是一套对孩子幼小衔接真正有意义的游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