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适合申请国内985高校的博士生吗?从最近几年的形势看,硕士毕业后,倾向于读博的人越来越多了,很多导师都能收到远多于计划招收名额数的申请,自然是会择优录取的。比如我导师,2019年只有一个外招博士生名额,结果申请者已经有二三十个了,这个竞争就很大了,能胜出,除了个人性格较好,专业扎实等因素,最重要的,自然是学术经历和基础了,而能直观体现的,就是文章这种硬件。我们知道,读研虽然也会有一些学术方面的要求,但要求一般都不高。即便是学术型,在很多学校,一般能发一篇普刊,往往也就达到了毕业要求了;某些学校的专业型硕士甚至不要求发文章就能毕业。但读博不一样,学术经历和基础是基本而硬性的要求,也是导师判断申请者是否适合读博的关键性要件。没有文章,就意味着读研期间基本没有过参与课题的经历,在学术方面的训练肯定不多,如果你是导师,你会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吗?而且,985大学的导师往往要求会相对较高。我自己是经济类专业的,据我所知,985经济类专业申请博士生,大多数导师都要求申请者在读研期间有一两篇B级刊物的文章。去年打算申请我导师博士生的学生中,居然有好几个都有两三篇B级文章,最后被录取的是一个有一篇A级文章(虽然只是二作),一篇B级文章的申请者,可谓竞争激烈。所以,硕士期间没有一篇文章,是不太适合去申请985的博士生,毕竟机会实在很渺茫。当然,如果你是某个比较特殊的专业,发文章很难,博导要求没那么高,那么或许还是有机会的,不然就只能凭运气看能不能“捡漏”了。建议那些硕士期间没有发过论文,但打算申请博士生的学子,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申请目标,比如申请一所普通211或者普通一本,机会相对较大;而且,层次稍微低一些的学校,以后博士毕业的难度可能会相对小一些。现在博士毕业往往都不容易,正常毕业几乎就是奇迹,延期一年属于常见,延期两年的也不乏其人。你对此怎么看呢?
刚在评论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小西想划过去的。但是,看到有朋友回复了这个评论,并期待有人能给予解答,就点进来说一说。首先,解决不少朋友的一个疑惑:未发表科研小论文,硕士生能毕业吗?通常一个硕士生想要参加答辩、顺利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得要满足学校、学院/专业、导师的三层要求。常见情况是导师要求最为严格,如"双一流"大学明确发表1-2篇sci论文,这对于不少硕士生来说压力不小。之前,不少研究生常埋怨"导师不让毕业"的主因,尤其是在自身已满足学校、专业的最低要求后。除非是学位论文盲审/送审未过,或未达到学校毕业最低标准,否则导师们都不会让硕士生延期的。因此,也就诞生了那句经典的"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当然,每个学科的毕业要求不同,大致来讲还是有不少硕士生是不必发表小论文的。比如,不少学校的硕士生(部分专硕)毕业要求中没有提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只要能完成一篇逻辑合理、少量创新的学位论文,走完整个答辩流程后能顺利毕业。其次,硕士生没有发表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希望肯定是有的,关键是导师是否愿意给你一个博士招生指标。但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之前,我多次提过博士招生在调整,985、211等名校大量引入"申请-考核制",侧重于个人申请-材料初审-面试综合选拔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非常关键。比如,不少985大学部分工科明确要求申请-考核制读博的硕士生有2篇中科院三区以上的sci论文,接受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未发表过科研论文,走申请-考核是无法过初审的。记得我们专业有个硕士,毕业后多发了一篇论文,才走申请-考核制读博。当然,统考依然在不少学校的博士招生中出现。和硕士生不同,很多学校博士考试报名时就要求确认导师,毕竟要求考博过线后不得变更导师。这也就经常出现几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的竞争,其他人更多的成了陪衬。之前,曾有学生爆料,少量博导不厚道,告知多个学生报考。最终择优录取一个,而耽搁了其他学生。不是为导师辩解,在时间错开的前提下,同样有不少学生报考几个学校,甚至联系几个导师。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有导师愿意接受,且能顺利毕业,通过意向学校的博士招生初试、复试,是可以直接读博的。而且,足够的科研经费等核算出来的博士招生指标,导师自身在博士招生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的选择在复试中是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成绩排名。那么,如何提升自己考博成功的可能呢?1.硕士阶段未发表科研论文的可能性不少。比如,实验室平台不足、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懒散、拖延症,缺乏对科研的热爱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入了博士的门不好出,慎重选择。2.找到往年的真题,认真备考。比如报考中科院体系读博,英语的要求不低,而且分数拉开差距的关键。而且,他们的招生计划不多,研究员人均一个博士指标,提早联系是关键,并非一定是大牛导师。3.找自己的导师或其他校内导师推荐等。往往一些熟悉导师的推荐,比自己大海捞针般地发邮件效果更为明显。比如,我的不少硕士学弟当时就在导师推荐下去他的母校浙大读博。见到聊到这里,其他读博的文章我发过不少,都可以翻着看看啊。还有机会考博的同学要珍惜,日后"申请-考核制"是读博的主流选拔趋势。不管是门路、科研潜力,还是本科院校的层次,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换句话说,"高考"后录取的大学将更为关键,之前通过读研、读博提升自己更难。读研期间的你,发表了几篇什么层次的论文呢?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每日更新。”什么意思中华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有时候看上去是一个意思,其实还有很深的隐含意。“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有点互文的意思,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就是说硕士好毕业,但是相比于博士来说,不好考。下半句: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就是说博士相对好考,但是不好毕业!硕士比博士难考硕士: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了,每年基本上两百万人考,最后录取的也就六十万左右,这个比例很低,要是想考好学校的硕士,那就更难了,毕竟好学校想要好学生;考研大军里还有很多是保研的,这些人占据了一些名额,导致录取名额更少了;高考有老师带着自己,而且能起到约束作用,而且高考只用想这一件事,但是考研是需要自己管好自己的,这需要安排时间的能力、抵制诱惑的能力、搜集讯息的能力,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能力,这些对考研人来说都是考验,所以考研的失败率是很高的。博士:博士的录取大多数是硕转博来的,也就不用考,只要老师有名额,自己愿意念,两年后直接转博士;如果考外校的博士,一般也不需要进行特定的考试,越来越多的学校执行申请制,既然不用考,难度也就不大了;名校的硕士,要读博士,很容易,但是普通院校的硕士想要申请名校的博士,必须要有好文章,压力很大。博士比硕士难毕业硕士毕业的论文要求低,在论文层次和数量上都低,但是博士往往要求两篇或者是以上的学术论文,而且不少学校还限制分区和影响因子,博士没有好文章不能毕业。所以说硕士延期毕业的不常见,但是博士延期毕业的却大有人在。而且博士如果做的很好的话,导师不舍的放人也毕不业,所以博士如期毕业不容易。很多人上硕士,是为了摆脱自己本科的低学历命运,但是上博士的人往往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每年考博士和硕士的人都很多,只要选择了,就好好努力吧!
最近,在网上经常看见有人问:现在博士到底好不好考,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么容易吗?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问题。以前在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看见这句话,可能很多同学都会觉得博士非常容易考上,只需要什么推荐就可以了!但是,今天在这儿硬核博士郑重其事的告诉大家: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已经是过去式了,现在考博变得越来越难了!近些年,中国很多高校将博士录取的方法进行了变更,将传统意义上通过考试读博士的方式变为了”申请-考核制”,即不需要再考试,只需要自己根据相关规定,提出申请就可以了。不像以前,考博士的成绩主要由考试成绩和面试成绩两个部分构成,现在这种申请-考核制就更加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已获得的成果,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科研经历。申请-考核制中,导师会更加在意申报者的科研经历,如果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具有相对丰富的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经验,那么这将是非常加分的方面。2.学术成果。申请-考核制中,都需要申请者提交自己的已取得的学术成果,包括文章、专利等等。如果你在硕士期间有多篇SCI或者EI傍身的话,申请博士名额将会更加具有优势。3.学业成绩。对于研究生来说,不像本科大家那么注重学业成绩,但是研一的学业成绩及课程成绩仍然十分重要。这是一种相对比较客观评价你学习能力的方面,而这相对于考博时来说,就是申请-考核制在意的地方。4.其他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英语等级、个人综合素质等等。当博士申请从考博士逐渐变为“申请-考核制”后,对申请者的考核变得更加全面,同时主观性因素也更多,只有你展示出更加优秀的能力、学术成果和学业成果时,你才具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也因此导致考博士变得越来越难,需要大家从硕士研究生时期就得准备!往期文章:如何顺利毕业?合适的研究课题将让你事半功倍读研?你应该这样: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硕士之路才能优秀!为什么读研?这六点你必须了解,知识、眼界、能力全方位提升
博士申请书如何写? 如何写博士申请书每到年末,国内各大高校一年一度的博士申请开启,很多具备条件优秀的硕士生考虑申请海外博士的学位,然而大部分硕士只能留在国内攻读博士,其实随着国内高校师资人才力量的提升,很多985高校的博士生导师水平都非常高,特别是清华和北大等高校,大部分博导都是海外高校博士体系培养出来的导师,他们的水平不比海外的一些普通差,甚至个别导师并不亚于美国哈佛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教授,但是由于中国高校博导们的名额有限,大牛博导的职位非常难获得,主要是大部分博导的招生名额会被本校优秀的硕士生提前抢占,但是并不是一定没有机会,很多科研大牛每年也会从本校以外招收博士生,这样就他们就会对申请自己博士学位的学生中挑选,由于对申请者的不了解,博导们经常会按照以下因素挑选!大牛的推荐信加分最多一、找一位大牛写推荐信具有海外博士学子经历的导师们喜欢海外博士申请的方式,非常看重业内熟人的推荐信,因为海外的教授们非常珍惜自己的名誉,他们每写一份推荐信就证明了他对学生的信任,如果你想要申请业内大牛的博士学位,那么你就找你身边在业内有知名度的教授,如果有了教授推荐信,那么再配合你的博士申请书,那么你获得理想博导的机会非常大,毕竟科研圈中,知名大牛们都彼此欣赏,既然答应帮你写申请书,那么也证明你申请的博导和这位教授关系不错。凸显自己的荣誉和成果 二、申请书一定要简洁,突出自己的成就由于真正做科研的博导们工作非常的忙,面对繁琐的文字会有厌倦感,因此在写博士申请书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向博导简单明了地介绍自己,年龄、学习经历、婚姻状态、籍贯,最重要的是需要展示自己的优秀,把自己的获奖情况和科研成果罗列出来,其实博士学位不仅仅是学生的角色,更是博导教授的助手角色,博导们其实都是在按照科研助手招收博士,毕竟博导工作非常的忙,在实验室的数据需要靠团队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去完成,他们需要做的工作是科研方向指导和实验数据的分析。优秀的学习经历和科研成果也是受到博导青睐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申请书英文版最好三、自然学科博士申请书最好用英文写博士申请书最好用英文写,这里主要指自然学科的博士申请书,由于科研论文需要用英文表达,很多教授都看重博士生的英文写作水平,一些博导们发现招收的所谓英语过6级的学子,其实写作能力非常大的差,各种语法错误和简单的单词拼写都出错,甚至很多博导为了自己的博士毕业,还得帮助博士生写英文SCI论文,因此吃过亏的博导们非常看重申请者的英语水平,如果读到博士,英文水平还很烂,那么你基本上和科研大牛们绝缘,因为目前国内大部分科研大牛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的英文功底都非常的强!中国的博士生素质差 四、申请博士学位一定要有目标性中国每年培育了全球最多的博士生,但是科研产出却低的可怜,这不光是高校博导水平低的原因,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博士申请者没有清晰的目标,为了逃避就业压力而选择读博,造成中国的博士生素质偏低,这也是不少海归博导们诟病国内生源的原因之一,很多硕士生都是一路保送而来,他们对于科研没有热情和目标,仅仅是为了一张博士文凭,由于相对于硕士,博士其实很难毕业,导师们如果招收到难毕业的博士生,不但影响自己的声誉而且也会影响接下几年博士招生的数量。因此在写博士申请书时,一定要根据申请博导的课题,写出自己感兴趣的原因,如果可以的话,甚至可以写一个科研计划,最好一所高校写一封申请书,忌讳同一高校一封申请书多位博导申请,首先如果你申请的博导名额满了,他又觉得你不错,他肯定会推荐给其他导师,但是如果你是同一份申请书多人申请,教授们相互交流中一定会知道,那么他们就会相互避让这样的申请书!最后祝愿想要做科研的学子们,都可以遇到优秀的博导!如果遇到一位优秀的导师,那么很可能转变你的人生!如何选择博导,参考小编以前的文章
本账号所有文章100%为牛剑在校硕博优质原创,相关音频发于喜马拉雅【牛津学长说留学】。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的版权保护计划,严禁任何形式抄袭或盗用,违者必究。本期辟谣专员:Lynn,剑桥大学语言学博士 对于研究型学位,如MRes/MPhil/DPhil/PhD等,之前有讨论过,“专业能力证明”是三大申请硬件之首,也是为什么每年会有虽然GPA不达标,但仍录取牛剑博士的案例。很多学弟学妹误以为“专业能力证明”=已发表文章。事实是,文章的发表只是其参考标准之一:1. 对于文史政社类申请者,相对于理工科类,发表文章本身难度较高,特别是英文或中文顶刊,在本硕期间都较难实现,因此更能衡量“专业能力证明”的是之前的所有科研经历、项目参与、交流交换经历,以及这些经历的丰富程度、自身参与度贡献度等;2. 研究型学位特别是博士也分两种:理论型及实践性。对于后者,工作实习经历、工作期间的产出相对文章更可展现“专业能力证明”,如CS类下编程相关专业。3. 各校评审官及教授关于“专业能力证明”其实只看重两点:学术能力(research abilites)和学术潜力(research potential),那么如果前者确实无法展现,就得在后者下功夫,如:一篇有科研价值的research proposal就可能打动对方,赢取最终Offer。
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我了解到的好几个同学在他们感觉硕士毕业困难的时候,竟然选择了继续读博。我是学化学的,从普通的二本院校考到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如果你也是化学专业的,你就会知道化学的研究生有好多,而且博士研究生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985院校,60%的硕士研究生都选择了继续深造读博。当然这60%的人中并没有包括我。还有很多研究生在工作1~2年后,又选择了重新读博。我们学校在研二的时候可以申请硕博连读,这样的话就节约了一年的时间,相当于研三的时候就是博一了。有几个和我同届的同学,他们在研二的时候,课题还一点进展都没有,我们学校的要求是硕士毕业必须发一篇SCI论文,从时间上和课题的进展估计,他们都发不了文章,没法毕业。看着他们每天都愁眉不展,天天泡在实验室里,想帮他们又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没过多久,却和我说,他们申请了硕博连读。我特别惊讶,问他们硕士都这么难毕业,为什么还要读博,那不是更难毕业吗?最后他们的回答却让我不得不信服。1.硕博连读,本校可以更换导师过来人都知道,硕士能不能发文章,导师是占很大的因素的。导师对课题的指导和论文的修改对你发表的文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有些人在硕士期间,导师的重心不在科研上,再加上没有师兄师姐的帮助的话,想成功的发表论文是很难的。如果选择了硕博连读,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在本校内更换导师,从而再选择一个科研能力强的导师,这样在博士期间相对来说,发文章就容易一些,虽然过程同样会很辛苦,但是最终还是博士学位,也是值得的。2.硕士研究生的工资待遇并没有比本科高多少就化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如果毕业后找工作,你会发现基本上硕士生的工资仅仅比本科生多1000块钱左右。当然可能专业不一样,薪资待遇是不一样的。而且研究生有一定的局限性了,一般应聘的岗位大部分是研发岗,因为这个岗位不和本科生竞争,但是这个岗位的工资也是固定的,可能只是在年终的时候有项目奖,很有可能一年的薪资都不如做销售的本科生赚得多。最主要的是研发岗经常需要加班,工作时间长而且时间不自由。但是如果是博士就是千差万别了,博士的起薪是硕士的二倍,所以咬咬牙再读个几年博也是值得的。
相比大多数博士为了毕业着急发论文,兰州大学的马天琼却不这么想。2006年,马天琼考入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始她的本科学习生涯。四年的大学学习后,她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入选共青团中央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支教一年,并成为化学化工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直到2018年,她才顺利取得兰州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2年青春时光转瞬即逝,她也终于修得正果,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球知名杂志《Science》上发表,以兰州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她为第一作者。研究成果在《Science》发表首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Science》杂志,这样大家才清楚在这上面发表一篇文章有多难。《Science》杂志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据数据统计,2014年其影响因子就高达31.477。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高校博士毕业只需要发布影响因子3以上的文章即可,而《Science》的影响因子却是30+,这也是为什么部分高校教师进行职称评定时,如果有《Science》发表经验会大大加分甚至有政策倾斜。因为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就连一般教授都很难做到,更别说是普通博士生。这一切荣誉背后,是马天琼的“倔”。2011年,马天琼完成支教后,保送至王为教授课题组。而王为教授课题组是国际上较早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领域中开展研究的小组之一。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催化、光电、储能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领域中有一个极大的挑战,那就是:怎样获得大尺寸和高质量的单晶?也就是怎样采用精准的共价组装策略大幅度提升COFs材料的结晶度、从而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技术在原子尺度的层面获得其精确的结构信息?2011年,马天琼通过自己的钻研,合成出一例新的COF材料,命名为LZU-111。由于当时大家对COF材料结构了解甚少,几乎都依赖于对拓扑的模型的认识、想象和猜测。尤其是对三维COF,如果不能通过大量计算机模拟和筛选的手段得到相对合理的猜测结构,大多数研究者到最后都是选择放弃。为了研究LZU-111的结构,马天琼自学晶体学和计算机结构模拟。可是成功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阻碍,对于她也是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验并没有任何进展,每天仍早早来到实验室,拿着参考资料,面对着电脑钻研,思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攻关,她终于第一次模拟出材料的粗略结构,并获得导师的高度认可。这给了马天琼极大的鼓励,更加坚定了她持续研究下去的决心。她想要知道材料的精确结构,但是这一切哪有那么简单?眼看着研究再次遭遇瓶颈。2013年,王为教授在去美国开会时遇到一位研究药物多晶型的殷小天博士,并将其介绍给马天琼。同年趁殷博士回国访学期间,马天琼向殷博士请教了很多晶体学问题。殷博士的指点,给了马天琼很多启发,她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各种晶体材料单晶的生长方法,并尝试各种条件,希望能生长出COFs材料的大单晶,通过单晶衍射方法得知精确结构。她已经记不清自己筛选过多少合成条件,做过多少材料,失败过多少次,有时做梦都能梦到金光闪闪的大晶体在向她招手。又经过一年多的刻苦钻研,她第一次从扫描电镜中看到晶体从纳米尺寸长大了一个数量级的时候,她高兴极了。但由于当时从未有人顺利使COF晶体长大,连她自己也怀疑眼前所见的一切。老师、同学都持严重的怀疑态度,认为单晶没有那么容易长大,眼前的这一切不一定是真的。甚至有老师、朋友劝她放弃这么艰难的课题,做一些容易的工作,尽快发表文章,准备毕业。她的家人也开始着急,认为别人都在发表文章顺利毕业,而她却仍在日复一日地宅在实验室,刻苦钻研,对她的行为表示不解。正因为她的执念,她的“倔”,她坚信自己的晶体一定能够生长成为大单晶,她不愿放弃。经过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她终于建立了控制生长大尺寸单晶COFs的方法,并首次合成出多种三维亚胺型COFs的大尺寸单晶。得益于单晶的获得与解析,使得研究者首次观察到COFs孔道中水分子客体的有序排列、COFs框架中有机链的构象旋转、以及亚胺键的连接方向等核心信息。此外,通过单晶结构解析还确认了最初带给她幸运与艰难的LZU-111材料的结构,该单晶具有罕见的lon-b-c3手性拓扑结构。如果不是得到单晶,可能她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个材料有如此美妙的结构。马天琼最后她将自己这么多年的苦心研究成果整理发表,最终于2018年5月被《Science》杂志接收,7月6日正式发表。这时,她终于可以放下心来参加博士答辩,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取得博士学位。回顾整个12年的心路历程,尤其是马天琼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并没有随波逐流,随随便便发表一篇论文毕业了之,她有自己梦想与追求,她始终坚信自己的努力付出会有收获,她的这股“倔”劲儿最后也没让她失望。她是当代青年的榜样
本文的标题是我刚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评论,觉得非常有代表性,下面结合我的观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察。在我们之前的很多文章中已经比较充分的论证了一个事实:当下普通院校,特别是本硕均为普通院校的学子考博非常难,尤其是应届当年没有顺利考上的日后考博更难。参见除了申请考核制,2020年普通学子考博还将遇到这些难题过去几年我们还观察到一个事实:普通院校的学子并非考不上名校的博士,而是经常出现某2年突然考上好几个,之前之后很多年不再有人考上。其实这个现象在考研中更普遍,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被自己学长学姐顺利考取名校的励志故事所激励,就开始了漫长的二战、三战甚至四战某一名校。在昨天我们的分析文章中,我们已经提到上述考生往往面临着一个非常客观的现实,那就是比同批次考生大好几岁。可能在当下的考研中这种现象正在弱化,毕竟现在的学生整体上上大学比较小,年龄分布更集中一些。但是在当下的考博竞争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考生的年龄有很大的差距,一般80后、90后平均分布,也就是考博队伍以25-26岁、28-31岁的为主。对于这样两个主力考博人员,他们思考的问题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别。其中28-31岁的人员往往处于这样的家庭背景:父母已经60多岁,近一半的人已经或者即将结婚,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从某种程度上可能还处于贫困线,只不过他们在过去的高考、考研中遭遇过挫折,没有读理想的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当下的就业并不理想,而自己还有名校梦以及学术梦,特别是在当下部分院校给博士开出的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他们认为考博是当下破解自己人生困局的最佳途径。当然这个年龄阶段的也有不少人是体制内的人员,他们基于种种原因向往高校的自由。而25-26岁的人员则是本文标题特别关注的人员。他们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是比一些同班同学还是大那么1-2岁,在他们中很多人考研时的规划是——将来顺利拿到研究生文凭,然后赶快就业挣钱。一方面这样可以给自己一个相对不错的起点,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该挣钱啦,读研是留给自己的最后几年学生生涯。而且他们考研以及刚入校读研时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毕竟自己披荆斩棘顺利地考取了研究生,而且还是一个相对不错的研究生,比自己的同班同学相对优秀些。特别是当下本科生已经非常多,就业很不理想。但是当他们没有多大压力的开始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时发现了如下事实:过去一年双一流院校本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了百分之十到三十,很多高校的辅导员正式告别招收研究生,博士成为很多高校选拔人才的基本要求,而且老家的房价在过去一年也涨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己读完一年的研究生感觉很空虚,更不清楚自己毕业之后想干啥了。在高考后读大学时自己还是非常自信的,但是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后发现开始越来越自卑了。在当下很多院校的实习体验非常不佳的情境下,当身边人有人开始考博时,特别是研究生阶段学校强制要求发表1-2篇论文的情景下,他们开始憧憬——也许读个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研二暑假在外面磕磕碰碰,很不爽,于是考虑到马上就研三了,导师也在催自己写毕业论文了,何不告诉导师我想考博。于是就出现本文标题所呈现的情景——我们有好几个研究生,进校时都不想读博,研三的时候拼命想考博。毕竟过去2年自己没有好好学习研究,而当下的考博市场竞争又这么激烈,你说他们能不呈现拼命考博的状态吗
1、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博和联系导师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院校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转向申请考核制。但不管是申请一一考核还是考试,论文在考博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决定考博,在硕士期间多发一些核心期刊还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各位在发文章的时候,不要贪多,而应对1-2篇文章精心雕琢,以发表在一个好的期刊上,D类文章并没有多大帮助。有心考博的同学不妨在研一的时候多读些书,争取研二在好的期刊上发文章,研三有很多事情要忙,可以把发文章的事情提前。这样,既是研三决定不考博了,这些文章对你找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至于工作之后再考博的同学,发文章同样很重要,可提前准备。研三开始准备考博就可以了,(当然,研一就决定考博的同学,早早准备更好,可以多读书,多发文章,学好英语等。)如果一旦决定了考博就就一定要全力以赴,而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轻言放弃。在复习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只要你真正的付出了,相信你会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和与导师联系说什么。如果你心仪的导师是你通过身边的老师同学能接触到的,那是非常好的,如如果硕导愿意推荐你那就更好了。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报考的导师是硕导不认识、自己更是从未谋面的老师,那就需要你发挥你的人脉,利用各种途径找到老师的联系方式,多读老师的文章和著作了。如果你决定考博了,就可以联系导师了,需要注意的是,考博和考研不同,考研可以只能报一个学校,但是考博可以报很多学校,只要时间不中突并且你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你各地飞来飞去。虽然可以报很多学校,同学们切记不要一个学校联系两位老师,每个学校联系一位导师即可,导师们都有交流,你若联系了两位老师会非常尴尬的。所以,当你决定考博了,就可以联系导师了,由于考博是学校自主出题,导师们的研究方向也是相差甚远,所以,提前确定学校和导对你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很大帮助。那么,与导联系应该聊些什么呢?可以与导师聊聊你读了导师的什么文章,有何慮感想;你最近在学习什么戦者读什么书;心里有什么想法等都可以跟导师聊。也有人会问,多久联系一次导师呢?这个看个人情兄吧,有好的idea的时候或者读到好的文章时都可以,只是不要为了联系导师而联系导师,导师又不是傻子,这样的交流没有任何内容会很尴尬。一两个月月联系一次导而就可以,当然,如果你和导师很熟悉,经常联系也是okay的2、在复习的过程中如何收集资料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需要参加的考试同学而言,真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还有一些院校会给出参考书目。同学们可以通过淘宝、天猫、或者院校考博群以及某学科的考博群来找资料,有的院校的研究生院出售考博真题,还可以拢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等来收集资料,大不了到时候请人家吃顿饭嘛。总之,你要发挥你的十八般武艺和各路人脉来找资料,资料很重要!如果这些途径对你都没用,那就向辅导班求助吧,辅导班可以为你把这一切都备好,为你搜集各种资料省下很多时间,推荐一家辅导机构,海翔智库教育,很不错的!基础很差,在复习上无从下手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一下报辅导再者,如何在考博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的同学在复习考博的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的各种原因会不断动摇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回归家庭和工作还是继续实现自己更高的理想?考不上怎么办,该何去何从?就算考上博士了,毕不了业怎么か?我想说的是,在当初決定考博的时候,这些问题你都应该考虑清楚,既然决定了,就不要再担心毕业等事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外面世界的喧囂与繁华,忧愁和苦恼和你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你才能心无旁鹜的投入到复习中,并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这里,我额外多说一点,大家都知道,考博不像考研,身边的战友会很少,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坚持下来,大家一定要多找几个一同奋斗的小伙伴。如果身边有,那很好;如果身边战友很少,那你就要充分发挥QQ群、微信群、小木虫等各种APP来寻找战友。我记得我当时加了一个特别好的群,群里有考博的各种人群,有像我这种研三的学生,也有宝妈宝爸或者工作人土等,大家每天早起打卡,一起交流英语和专业的问题。另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生病不仅花钱、受罪,更重要的是非常耽误学习!如果你是男孩子,喜欢打球、健身,那就继续坚持;如如果你是女孩子,喜欢跳舞、游泳,那也继续坚持;像我这种啥舞蹈都不会,只会通过跑步的来强身健体的人都在坚持!考博复习中,我会经常去跑跑步、拉伸拉伸身体,这么简单的运动却保障了我在复习中没有生过病,不会因为身体眈误复习的进度。3、英语很重要,专课也不能落下,要两条腿走路有很多人考博是死在了英语上,比如如我曾听到过以下关于考博英语的传说:浙江大学(考浙大,你要是过线,那么,恭喜你,你就考上博士了);华中科技大学(全国考博英语最变态、最难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考该校,你可以刷新你的英语最低分,我认识的位战友最终考上了北大,所以,如如果决定考博了就把英语学好吧,因为,博士是需要读很多外文献的!但是,专业课也很重要,导师要不要你就是看你的专业基础和潜力,如果说英语是你考博的门槛,那专业课就是你站在导师面前的上方宝剑!所以,不要做一条腿的瘸子,要两条腿走路。4、守得云开见月明考博,需要的是实力、运气和人脉的综合,但实力オ是成功的源头,只有你有实力,幸运之神才会降临到你身上;只有你有实力了,导师才会欣賞你,才愿意给你机会。所以,努力吧,每个有勇气考博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而你所有的付出也将给予你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