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新冠疫情后煤炭高质量发展”专题论文推荐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产经科学研究对抗击疫情影响,坚定我国经济韧性足、发展空间大、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的信心;转危为机,清楚暴露出的短板,建立应急体系,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巩固煤炭基础能源地位;因势利导,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维护产业链正常循环、周转,稳中求进;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优化高质量发展条件,携手应对疫情冲击,共克时艰,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北京绿能煤炭经济研究基金会主办了“新冠疫情后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笔谈会,并邀请煤炭领域部分专家和企业家参加。受邀同志欣然应允,并认真对待,有的单位还召开了研讨会。他们结合实际,客观介绍了受疫情冲击的情况、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了相关战略思想和政策建议。为呈现他们的精彩论述,《中国煤炭》杂志在本期集中刊发相关文稿,以飨读者,以期为煤炭产业更好的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该组文章共8篇。文章共同介绍了煤炭产业在新冠疫情期间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保障煤炭稳定供应的基本情况,弘扬了煤炭企业顾大局、讲奉献的优良传统;认为,虽然煤炭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煤炭供应能力增加,但与下游行业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和节奏不匹配,市场供大于求态势明显,煤炭库存高企,煤炭价格大幅下降,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压力,极不利于行业的平稳运行。可以说,现在已经到了“稳住煤炭供需基本盘、兜住煤炭行业生存底线”的关键时期。为此,他们各自都把应对挑战的举措进行了精彩论述。一、坚定信心 转危为机 稳中求进 高质量发展煤炭产业北京绿能煤炭经济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岳福斌岳福斌介绍到,2020年一季度,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95.67,较上季度下降2.93点,较2019年同期下降2.40点,煤炭产业需求侧相对较弱,库存增加,价格下跌,回款滞后,盈利下滑,经营压力增加,投资增速放缓。但2020年一季度煤炭产业受疫情影响的冲击还是低于工业整体水平(中经工业景气度下降9.6点),也低于电力、钢铁产业(分别下降4点和3.9点)。他认为,在目前相关下游产业需求相对较弱的形势下,煤炭产业供给大于需求矛盾会加剧,商品煤价在2020年第二季度继续下跌在所难免;疫情后再生产链条可持续、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也要求煤炭产业组织方式顺势而为。图1 新世纪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先行、一致、滞后指数)变化二、新冠疫情对山西煤炭产业的影响及相关建议山西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启瑞王启瑞在文中介绍了目前动力煤、炼焦煤和高炉喷吹煤的市场情况,介绍了山西煤炭企业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不讲条件讲奉献、不计得失保大局”的相关情况,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贯彻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紧扣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意见,切实保障疫情期间煤炭供应各环节稳定运行和安全可靠,奋力推动全省煤炭高质量转型发展。三、疫情后阳煤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阳泉煤业集团副总会计师 王强王强在文中介绍到,阳煤集团煤炭、化工、成品铝等主要产品在2020年一季度“价量齐跌”,尤其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受此影响,企业2020年一季度实现收入312亿元,同比减少61亿元;实现利润1.35亿元,同比减少3.57亿元;完成增加值54亿元,同比减少7亿元;实现税费17.36亿元,同比减少3.56亿元。为应对挑战,他提出,今后将实行契约激励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企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进行成本管控等举措。四、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方向 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同煤矿集团应对疫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大同煤矿集团副总经理 武望国;大同煤矿集团行政事业部调研室 姚遥武望国、姚遥在文中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大同煤矿集团造成融资难、市场差、资金紧等实际困难;阐述了企业在应对疫情和市场下行过程中,狠抓增收节支,打造“千万吨矿井、大型发电机组、科技创新”三大优势集群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五、新冠疫情后中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总经济师 杜平杜平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国内外经济的影响,他认为受原油价格暴跌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多个黑天鹅事件的交织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引发巨震,2020年全球经济衰退或成为大概率事件;我国率先取得抗疫成果,率先实现经济企稳运行,中国经济正在发挥着全球经济“稳定器”的巨大作用。同时,他对我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思考,认为,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在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以更加紧迫的历史使命感做好供需平衡工作、价格稳在绿色区间、积极应用新技术、强化成本管理,并且应利用产业政策的机遇,积极融入“新基建”建设。六、新冠疫情下兖矿集团逆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兖矿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李伟李伟介绍到,兖矿集团克服了疫情防控任务重、生产组织难度大、物流运输受阻、市场需求疲软、主导产品价格大幅下滑等困难挑战,坚持早动手、快行动、严措施,提出战时“七项纪律”,创新组织“四项行动”,严格防控“六项标准”。同时,通过准确分析、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运行影响,科学把握关键节点,创新实施以复工复产保防控、保市场、保供给,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通过克服疫情影响千方百计全力推进重点工作,全面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成功发行2020年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等,探索了全新的权益性融资渠道,为满足实体产业资金需求提供了保障。因此,兖矿集团实现逆势增长,取得首季“开门红”。七、后疫情时代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四川煤业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 刘万波;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纪委办公室 周勇刘万波、周勇分析到,后疫情时代,随着全球经济放缓、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和煤炭供需形势变化,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依然重大而深远。他们从能源需求减弱、煤炭需求的深刻变化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新冠疫情对煤炭产业的影响;并立足川煤集团的实际探索出后疫情时代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认为,应深化改革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推进智慧矿山建设掀起高效生产新革命,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提质增效新引擎,苦练企业内功提升经营管控新水平。八、新冠疫情后我国煤炭产业应念好“三字经”华北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卜昌森卜昌森认为,疫情后的煤炭产业必须超前研判,及早应对。同时要立足产业实际,统筹念好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字经”,即:坚信心、强自律、控产量、保安全、推智能、练内功、快转型。应坚定发展信心、加强行业自律,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的基本面、基本盘,通过推动智能化建设、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上作者还对如何推动新冠疫情后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诸多政策性建议。建议应科学调控煤炭进出口贸易量;加强行业企业自律;加大对中长协煤炭供应合同签订和履约的监督约束;并建议降低企业税负负担。如果大家对该组文章感兴趣,请多多关注第5期《中国煤炭》杂志!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杂志,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11月20日,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召开八届三次理事会,表彰2019年度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西山煤电集团共推荐47篇论文参与评选,其中2篇获二等奖,5篇获三等奖。据了解,煤炭经济研究优秀论文推选是煤炭经济研究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有助于展示煤炭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促进煤炭经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曾玲惠)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2020-2021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论文概要煤炭产业经济运行是我国能源经济运行的重要方面。阐述了煤炭产业抗疫之年经济运行和产业景气指数的具体情况;对煤炭产业运行取得的整体平稳成绩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得益于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和特别能战斗产业大军的共同努力。同时,对2021年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的发展预期进行了总体判断,认为煤炭价格上半年将维持已形成的强势,下半年将有所回落,全年虽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会稳定在合理水平;对2021年煤炭产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和煤炭产业经济运行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我国煤炭产业“小、散、乱、差”状况有所改善,但在生产要素配置、人才结构和资金链等方面还存在短板。最后建议煤炭产业首先要把防控疫情作为第一要务;要完善自循环,融入双循环;开好局,服务国家的“六稳”“六保”;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作者简介课题组组长岳福斌(1953-),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绿能煤炭经济研究基金会高级顾问。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300余篇。近19年来致力于中国煤炭经济研究。课题组成员:林火灿,《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记者;张新闻,经济学硕士,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产品经理;王蕾,经济学硕士,北京绿能煤炭经济研究基金会;池亚楠,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刘利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博士研究生。主要内容首先,介绍了2020年我国煤炭产业经济景气度及煤炭经济运行情况。2020年初,我国煤炭产业景气度曾一度跌至近4年来最低点;二季度随着国内成功控制住疫情,全面复工复产,开始重回常态轨道;三季度延续稳中求进态势;临近年底,受到季节性需求拉动和大面积降温天气影响,煤炭供小于求,价格再现“煤超疯”。2020年四季度,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97.78,较三季度上升1.26点,2019年同期下降0.87点。从供给、需求、效益、发展4个维度的10大指标具体分析了煤炭经济运行情况。其次,对2020年我国煤炭产业取得整体运行平稳成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2020年我国煤炭产业面对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形成的巨大下行压力,砥砺前行,转危为安,取得了整体运行平稳的成绩。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益于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得益于特别能战斗的产业大军。再次,对2021年我国煤炭产业经济的发展预期进行了总体判断。2021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100年华诞,我国煤炭产业开始步入后疫情时代。综合、系统分析国内外形势,我国煤炭产业面对较大的下行压力;客观分析产业自身的特点,若不出现较大的意外,整体上将延续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呈现趋势向上态势。最后,提出2021年煤炭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1)把防疫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第一要务,做到常态化,精准施策;(2)完善自循环,融入双循环,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做世界矿业排头兵;(3)开好局,服务好“六稳”“六保”,煤炭产业要重点突出,落实好稳、保能源安全,服务好国民经济大局;(4)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主要图表图1 新世纪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变化情况图2 近5年我国原煤产量及同比增速图3 近5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及同比增速图4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及同比增速图5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图6 近5年我国煤炭出口量及同比增速图7 近5年我国煤炭价格走势图8 近5年我国煤炭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图9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应收账款及同比增速图10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同比增速图11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从业人数及同比增速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杂志,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2019-2020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形势研究报告论文概要2019年在国内外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预期目标较好实现。煤炭供求基本平衡,产业景气指数有所回升,整体运行保持平稳态势。2020年受国内外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煤炭产业运行仍将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顺势而为谋转型,主动创新谋发展。 作者简介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课题组课题组,组长岳福斌(1953-),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院长,北京绿能煤炭经济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煤炭经济30人论坛(CCEF-30)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经煤炭产业景气指数特约撰稿人。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研究,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近18年来致力于中国煤炭经济研究。课题组组长成员有:林火灿,《经济日报》产经新闻部主任记者;张新闻,经济学硕士,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产品经理;王蕾,经济学硕士,中国绿能煤炭经济研究会;池亚楠,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博士研究生;刘利鹏,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博士研究生;王志文,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硕士研究生。主要内容首先,介绍了2019年中国煤炭产业经济景气度及煤炭经济运行情况。2019年第四季度,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为98.79,比2018年同期上升0.51点,比第三季度上升0.75点。景气指数表明,我国煤炭产业整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从跟踪研究的4个维度10大指标看,2019年,煤炭产业供求基本平衡、韧性增强、波动较小,产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其次,对2020年煤炭行业发展进行了展望。2020年,在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内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加之煤炭供应总量过剩,进口规模不减,下游需求不振,煤炭行业下行压力逐步加大。预计全年煤炭市场供应格局、消费格局、运输和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风险和机遇并存。最后,提出了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1)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煤炭产业要进一步筑牢“稳”的根基,不断拓展“进”的空间。同时,要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认识高度,将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坚守的事业来推动。(2)加强政策规范与引导,助力煤炭产业稳健合规发展——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强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优化;处理好当下财政和长远税源的关系;落实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鼓励煤炭企业转型升级。(3)加强组织推动,形成产业发展合力——科学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煤炭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平台;结合产业技术发展尽快出台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加大煤炭产业安监力度。(4)顺势而为谋转型,主动创新求发展——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大力推进科技创新;顺势而为谋发展。主要图表图1 新世纪中矿(北京)煤炭产业景气指数(先行、一致、滞后指数)变化图图2 近5年我国原煤产量及同比增速图3 近5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及同比增速图4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及同比增速图5 近3年我国煤炭产业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图6 近5年我国煤炭出口量及同比增速图7 近5年我国煤炭价格走势图8 近5年我国煤炭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图9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同比增速图10 近5年我国煤炭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同比增速图11 近5年我国煤炭资产总计及资产负债率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杂志,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2019年,《中国煤炭》杂志和中国知网合作推出《辉煌70载·复兴中国梦——从学术期刊看中国》主题出版活动,《中国煤炭》杂志共有7篇文章入选,充分说明《中国煤炭》杂志在推动国家能源革命、促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入选信息如下: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产业开发布局分析,徐会军 李瑞峰 刘运辉 申万,《中国煤炭》2016年第12期,入选“开放中国-中国方案”的“一带一路”倡议栏目。2. 煤电行业“一带一路”绿色产能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兰燕,《中国煤炭》2018年第12期,入选“开放中国-中国方案”的“一带一路”倡议栏目。3. “一带一路”战略中我国煤炭行业竞争力研究 ,王雷 李瑞峰 朱吉茂 汪秋磊 ,《中国煤炭》2018年第1期,入选“开放中国-中国方案”的“一带一路”倡议栏目。4. “一带一路”下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研究,张倩茹 王汉斌 卢媛媛,《中国煤炭》2018年第7期,入选“开放中国-中国方案”的“一带一路”倡议栏目。5. 中国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的成效与发展方向,吴吟,《中国煤炭》2012年第6期,入选“富强文明”的“美丽中国-生态保护与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栏目。6. 我国煤炭价格的改革历程回顾及发展趋势前瞻,曹海霞,《中国煤炭》2008年第5期,入选“富强文明”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栏目。7.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王显政,《中国煤炭》杂志2015年第4期,入选“富强文明”的“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栏目。让我们向入选的这些文章的作者致敬!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杂志,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专题征稿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国际能源署(IEA)《全球煤炭市场报告(2018-2023)》预测,尽管未来煤炭对全球能源结构的贡献将略有下降,但当前仍是全球能源系统的核心,我国位居全球煤炭消费第一,煤炭清洁化发展至关重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煤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总体而言,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面临成本高、部分关键技术不成熟、配套设施和相关政策缺失等问题,要实现规模化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阻力和挑战。因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学报》编辑部特邀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李文英教授担任客座主编,拟在2021年第4期组织出版“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李文英,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9)。太原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太原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1998-2016年先后在德国马普煤研究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美国南伊利诺伊斯大学先进煤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研究方向洁净高效煤转化技术与集成主要成果在煤结构与热解反应、焦化废水中含氮有机物无害化、CO2排放约束的煤基多联产系统过程优化等方面,曾获国家、部省科学技术奖8项。承担国家级研究任务5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参与编写/出版著作6部;授权中国国家发明专利27件,专利许可1件。客座主编荆洁颖,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2018),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016),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014)。2012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莱斯大学化工系、伍斯特理工学院材料系、瑞典梅拉达伦大学未来能源中心进行研究。研究方向致力于多相催化、能源环境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包括:①煤基液体产物加氢提质催化剂研制;②CO2减排及催化转化过程中高效纳米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可控制备;③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及催化剂开发。主要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2项,省级及横向项目8项,获山西省自然科学奖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Catalysis, Applied Energ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授权中国国家发明专利9件。客座编辑一、征稿主题(1)煤化学基础与煤化工相关应用基础;(2)煤制备醇醚燃料、烯烃、芳烃等功能产品的新催化反应体系;(3)固体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与无害化;(4)煤转化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与治理;(5)煤基碳材料。二、论文内容及质量要求文章要围绕专题主题,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内容未公开发表,具有较强的科学与技术价值,或反映所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及发展趋势,或反映最新科研成果的研究进展与实施情况。所有来稿将按照《煤炭学报》审稿流程进行外审,论文撰写格式请参考《煤炭学报》正刊。三、交稿及评审为确保专题按时出版,请于2021年1月20日前将稿件投稿至《煤炭学报》投稿系统。投稿网址为:http://www.mtxb.com.cn,请点击主页左侧“作者在线投稿(新系统)”进行投稿,投稿过程中请选择“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为保持本刊的学术水平,来稿将进行统一的专家评审。投稿成功后请发短信告知稿号!四、时间节点截稿日期:2021年1月15日外审截止日期:2021年3月10日终稿提交时间:2021年4月1日出版日期:2021年4月30日专题文章正式录用后即可网络首发。五、版面费支付为维持本编辑部的正常运行,通过专家评审登载的所有论文需按规定支付版面费。六、联系方式专业编辑:常明然电话:010-84262930-801手机(微信):13031021601E-mail:changmingran@chinacs.org.cn策 划:常明然编辑整理:郭晓炜审 核:常琛End往期精彩 谢和平,吴立新,郑德志: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钱鸣高,许家林:煤炭开采与岩层运动袁亮:煤及共伴生资源精准开采科学问题与对策康红普,王国法,姜鹏飞,等: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构想谢和平: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康红普,尹丙鼎,高富强,等:中国煤矿井下地应力数据库及地应力分布规律联系我们联系人:郭晓炜电话:010-84262930-811邮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网址:www.mtxb.com.cn版权声明:本平台刊登的《煤炭学报》所有稿件均按照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应稿酬,《煤炭学报》享有稿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煤炭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我国一次能源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石油对外 依存度不断攀升,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而煤作为固体矿物燃料,由 于其先天因素燃烧过程必然会产生污染,因此煤的清洁利用势在必行。煤间接液化技术可实现煤的清洁转化利用,并部分解决石油对外依存的问题,成为 我国替代石油和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我国煤间接液化工业和商业化运行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制约我国煤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瓶颈主要为:①与国外先进技术相 比,单台反应器产能较低,导致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过高;② 生产过程采用了产生大量危废和固废的工艺技术,运营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进行处理;③ 无法生产满足国六标准的汽油产品,而生产的柴油馏分质量过剩,对拓展销售市场有一定的影响。鉴于此,2017年7月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以宁夏煤业 400万t/a煤间接液化装置为平台,以解决关键科学问题开发创新性技术为导向,实现所开发的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中试、工业示范,甚至商业应用。《煤炭学报》编辑部依托该项目在今年的第4期组织策划了相关专题,本专题汇集了“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项目团队的优秀研究成果,包括高性能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规模化制备技术,高性能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规模化制备技术,新型费托合成反应器及工艺、催化剂活化技术开发(包括渣蜡中固体物高效分离),合成油生产无硫、低烯烃、低芳烃国六汽柴油集成技术开发,合成水中低碳含氧有机物高效提取与水资源化技术开发及中试验证等 5 个方面的内容。为方便大家深入了解本专题的相关内容,【煤炭学报大讲堂第4期】将邀请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门卓武线上直播分享“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敬请期待!12观看提问:观看大讲堂直播活动,可发送弹幕向专家提问。 3主持人:《煤炭学报》执行主编朱拴成 主讲人 门卓武男,1968年6月7日生,山西大同人,博士,教授级高工,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煤间接液化COE中心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煤间接液化及产品加工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负责人。2006年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申请专利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研究方向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化工反应器、催化剂及油品加工主要成果完成了多项油品加氢技术开发和工业应用,负责开发的煤直接液化油提质技术被神华百万吨煤直接液化示范工程采用;负责设计并建设了100吨/年费托合成中试装置;主持开发的第一代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成功应用到16万吨/年费托合成工业示范装置,并负责该工业示范装置的运转;主持开发第二代铁基催化剂CNFT-1,在宁煤400万吨/年的进行工业应用;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解决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瓶颈问题,实现新型铁基催化剂规模化制备与工业应用,并开发出生产国六汽柴油的先进煤间接液化产品加工成套技术。主持人 朱拴成《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执行主编,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长期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在《编辑学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看这里!很重要!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们。具体步骤为:(1)点击页面最上方“煤炭学报”,进入公众号主页(2)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感谢大家!策 划:常明然编辑整理:刘旸审 核:常琛End往期精彩 谢和平,吴立新,郑德志: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钱鸣高,许家林:煤炭开采与岩层运动袁亮:煤及共伴生资源精准开采科学问题与对策康红普,王国法,姜鹏飞,等:煤矿千米深井围岩控制及智能开采技术构想谢和平:深部岩体力学与开采理论研究进展康红普,尹丙鼎,高富强,等:中国煤矿井下地应力数据库及地应力分布规律联系我们联系人:郭晓炜电话:010-84262930-811邮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网址:www.mtxb.com.cn版权声明:本平台刊登的《煤炭学报》所有稿件均按照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应稿酬,《煤炭学报》享有稿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煤炭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为全面展示我国煤炭行业青年学者的最新原创科技成果,鼓励我国煤炭行业青年科学家把更多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发表在祖国大地上,助力青年科学家成长成才,《煤炭学报》编辑部于2021年第2期组织策划了“新锐科学家”特刊,专题稿件覆盖煤炭安全绿色开采、智能矿山建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方向。值此特刊出版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采矿工程专家钱鸣高为《煤炭学报》第2期特刊撰写了寄语。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较早发现和利用煤炭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煤炭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利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煤炭科技工作者为了煤炭的科学开采与清洁利用,不畏艰险,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薪火相传,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煤炭产量从2005年21.5亿t增至2020年39亿t,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5年2.76降至2020年0.058。无数科技工作者用爱国、奋斗、奉献书写着煤炭事业蓬勃发展的宏伟诗篇。采矿是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由此带来开采与环境协调发展和保障开采的安全问题。显然,只有深入研究采矿的科学才能实现科学地采矿,这也是人类利用煤炭资源长期探索的问题。科学研究要有进入科学殿堂的虔诚精神,才能排除名利的干扰,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思路源于实践,而研究的成果又必须回到实践中经受检验,因此科学研究中必须坚持“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完整过程;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勤奋,要“勤于实践、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总结”,4方面缺一不可;在研究过程中还要不断注意“整体-局部”、“森林-树木”、“现象-本质”的关系,可以少走弯路,避免钻牛角尖;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是不完整的,而集体的讨论能弥补不足,因此学术争鸣是形成完整学术观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做学问应该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中国的煤炭行业在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为了实现现代化,无论从科学技术、还是从经济和管理都经历了根本性的变化。近十几年我国煤炭产量世界第1,开采的地质条件极其复杂,仍然有不少煤炭开采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行业的科学工作者去提炼和总结,才能实现煤炭开采的科学技术世界第1。因此我期望能够后继有人,继续推进前人没有完成的研究工作,形成我们的体系,使煤炭工业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管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采矿。青年科学家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作为科学研究领域的生力军,是实现我国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要不断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煤炭学报》作为能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之一,创刊57年来,一直关注和支持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在各方面给予了青年人才更多机会。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和“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号召,助力行业青年科学家成长成才,《煤炭学报》以“青年·创新”为主题,在2021年第2期特别组织策划了“新锐科学家”特刊。对促进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交流,繁荣煤炭科技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煤炭资源是关系着一个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保障一个国家强盛发展的底气。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煤炭工业发展,指出在以煤为主体能源的大格局下,在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还要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探索一条煤炭行业安全、高效、绿色的发展之路,成为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能源梦、强国梦的实现亟需我们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学家继续结合实际,扎根一线,以解决现场实际难题为导向,大力追求求真、独立、合作、质疑的科学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勇挑重担、潜心科研,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自己的奋斗足迹,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希望《煤炭学报》以此次特刊为契机,今后更加关注和支持青年人才的成长和进步,在营造有利人才成长氛围和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上狠下功夫,注重在期刊出版活动中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使学报成为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为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培养更多的领军人才。2021年2月8日编辑整理:郭晓炜审核:常 琛End往期精彩 联系我们联系人:郭晓炜电话:010-87986411-811邮箱:guoxiaowei@chinacs.org.cn网址:www.mtxb.com.cn版权声明:本平台刊登的《煤炭学报》所有稿件均按照国家版权局有关规定支付了相应稿酬,《煤炭学报》享有稿件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煤炭学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服务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再出发----写在2021年春节前夕时光的河流不停地流淌,人类历史上那个极不平凡的2020年已成为过去;踏着2021年的新年钟声,我们已快步走进2021这个“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回首过去的2020,那些在疫情之年奋进拼搏的日日夜夜仿佛就在昨天……2020年,《中国煤炭》杂志迎来创刊25周年。25年来,《中国煤炭》杂志始终坚持“以科技为主导,技术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以国内为主导,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努力展示煤炭工业全貌,探索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办刊宗旨,刊载了大量有较大影响力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科技引领等重点文章,为煤炭行业的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2020年,我们在1995-2019年的万余篇论文中精心挑选出77篇(同时,刊登了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院长、杂志主编贺佑国等3篇重量级文章,共80篇)做成专辑,就是想重温经典,向这些智者表示敬意!回顾杂志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继续坚守为煤炭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初心使命,坚定煤炭行业指导(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定位,创新发展不停步,在新时代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征程中再创辉煌。2020年,《中国煤炭》杂志进入煤炭领域和地学领域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中的T2级,这是我们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党委和各位编委指导的结果,也是我们杂志全体努力拼搏的结果。我们召开了“《中国煤炭》杂志创新发展专家座谈会”,悉心听取了与会专家的指导,坚定了差异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杂志发展的“十四五”规划,确定了打造一流行业指导(综合)类科技期刊的战略目标。要做一本有思想的杂志,选题策划、约稿组稿是关键。2020年,我们虚心请教相关专家,积极参加重点会议、论坛,主动到重点企业学习交流和调研,在选题策划、约稿组稿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刊登院士稿件5篇,学科带头人稿件30余篇。这些重量级稿件一经刊发和在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就成为有识之士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为引领行业做好“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智慧矿山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2020年我们拜访了中中国工程院的王安院士、王国法院士,中国科学院的何满潮院士,以及中国矿业大学刘波书记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葛世荣校长;到多个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进行调研和学习;参加了“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首届2020中国(太原)智慧矿山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2020年煤炭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现场会”“第九届全国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等论坛和会议。院主管领导---院纪委书记任俊杰带领杂志一行拜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安院士拜访王国法院士 拜访何满潮院士 会议间隙拜访彭苏萍和王双明院士拜访中国矿业大学刘波书记拜访山东大学李贻斌教授(上)和朱维群教授(下)并在煤矿机器人和现代煤化工碳减排两个重点领域进行重点约稿通过聆听院士教导、到企事业单位调研和学习与会专家的演讲报告,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对学科前沿趋势的了解、提高了杂志编辑部整体专业知识水平,收获巨大。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煤炭》杂志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层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指示精神,继续坚持为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办刊宗旨,进一步加强专题策划和约稿组稿,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我们会全面报道煤炭行业在安全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智慧发展方面的创新成果,报道世界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能源供给领域的新变化新动向,报道“十三五”期间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果、“十四五”期间煤炭产业开发布局和相关重点战略规划、煤炭企业改革创新新成就等重点内容,努力展示新发展格局下煤炭行业的新面貌;通过夯实基础、苦练内功,向专家学习、向先进企业学习、向先进期刊学习,进一步提升办刊能力和业务素质、提高期刊质量、扩大杂志影响力,将《中国煤炭》杂志真正打造成煤炭行业的名片、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平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作出了应对变局、开辟新局的顶层设计,“十四五”时期,煤炭行业将依靠创新驱动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我们将在主管单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办单位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煤炭信息研究院)和各位编委的指导下,为打造一流行业指导(综合)类科技期刊、创造杂志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拼搏、戮力同心!2021年新春佳节将至,《中国煤炭》杂志全体同仁,向一直以来关心指导杂志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作者、各位读者朋友,致以最诚挚的新春问候,祝你们牛年:快乐平安!幸福吉祥!疫情期间多多保重!《中国煤炭》杂志2021年2月11日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煤炭杂志,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周晓雅)8月21—23日,由大商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以及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煤焦产业大会(第八届)”在深圳举行。在会上,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理事长李昕对今年下半年中国煤炭市场走势进行解读与分析。“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市场需要坚定信心,正确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李昕认为,高度关注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新形势,积极应对。预计今明两年行业发展的不确定风险会更多,但下半年煤炭市场仍呈现总体稳定的态势。而分析煤炭市场供需基本面,他表示,从需求看,应当对煤炭工业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国情出发,煤炭在相当长时期内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随着经济发展,将进一步拉升能源的需求,煤炭市场增量将继续维持,但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增速可能放缓,同时科技发展带动下,煤炭能源需求增速将放缓,未来几年将呈现高位波动的态势;从供应看,随着铁路部门积极落实“调整运输结构”的要求,煤炭铁路运力将进一步增加。总体来看,李昕预计,今年煤炭消费将保持基本平稳,增量不大,国内煤炭产能释放加快,主要煤炭铁路运输通道能力增加,煤炭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全国煤炭市场供需将逐步向宽松方向转变。“短期来看,要密切关注当前市场需求不足,以及库存高位对煤炭价格下行的压力。”来源: 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