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面向海内外征文启事高永

2019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面向海内外征文启事

为拓宽学术视野,搭建交流平台,增进学术交流,助力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艺术创作,中国美术学院在成功举办前两届博士生论坛的基础上,2019年11月,将移师上海,在我校张江校区举办“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诚邀海内外高校艺术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参与。论坛主题今天,视觉生产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渗透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的各个层级之中,影响着当代城市文化和当代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成了一个我们不容忽视的紧要命题。随着技术和视觉的奇观化结合,城市生活日益沉浸在大量复制、大量改变、各种形态的媒体、材料、空间的影像中。图像,成为社会文化之间一种复杂而交互作用的综合体。同时,生产、机制、媒介、仿像、现场、话语、意识形态等概念,也逐渐共同构成了一个讨论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的全新视野。视觉生产日益成了城市进程中的重要方式,也成为城市活力的一种核心能量与动力。当下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发展迅猛,同时城市文化和视觉生产都处在一个高度动荡不安的时期,问题滋生不断,使相关研究陷入了应变不暇、措手不及的困境。如何能够为当代城市的建设提供富于价值又切合实际的理论基础与观察视角,提升城市的品质,已经成为一个当务之急的迫切工作。鉴于此,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拟以“城市文化与视觉生产”为主题,希望能够广聚年轻一代的学者精英,深入当代中国情境,推动艺术创造、艺术教育与城市文化建设的多维对话,从而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主题阐释:本次论坛征稿具体设置以下四个议题:(1)艺术教育与城市文化(2)艺术与科技的当代融合(3)都市空间与视觉经验(4)都市营造与当代设计凡与上述议题相关的论文,均在候选之列。征文对象海内外各高校、科研机构的艺术学学科门类之中的美术学、设计学(含建筑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等一级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在读博士生、在站博士后,亦一并欢迎校内外有上述相关研究成果的硕士生或青年教师携文赴会。投稿和评选1、稿件要求投稿论文应为以本人为主要完成人且未发表的学术论文。论文应契合主题内容,投稿要求请见附件(格式不符将影响稿件录用),字数宜控制在1万字以内。在论文质量相近的条件下,将优先录用切近本次论坛主题的论文。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2019年10月31日,逾期不再接收。2、投稿方式请投稿人将投稿文章发送至投稿邮箱:graate@caa.e.cn。投稿文章以邮件附件形式(word版本)发送。投稿稿件应分两份,一份使用匿名稿(即文稿全文不含有任何个人信息)一份;另一份为常规格式,并请单独列示下列信息:作者姓名、性别、在读院校、专业、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职称、职务、手机、电子邮件等信息。我校保障所有作者所投稿件均作正当用途。3、论文评选(1)论坛采取以文赴会的方式,将组织相关学者对投稿论文进行双向匿名评审,并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参加论坛,论文评选结果和论坛具体安排将于2019年11月上旬正式通知。(2)本次论坛设立优秀学术论文奖,奖励名额10名,其中获奖的外地来校的作者可报销往返交通费(具体按财务规定执行)。(3)入选论文将在遵循作者意愿的前提下,收录于我校第三届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并由正规出版社出版。特别优秀稿件可推荐至《新美术》期刊发表。论坛安排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不收取会务费,我校统一提供免费餐饮和住宿。中国美术学院校内投稿作者届时统一乘车前往。欢迎相关学科的博士生踊跃投稿,加强切磋交流,我校将组织高水平专家参与论坛点评与交流。论坛时间安排:报到:2019年11月28日(周四)全天。论坛:11月29日(周五)全天——11月30日(周六)上午。离会:11月30日(周六)下午。论坛地点: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张江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春晓路109号)。选稿结果和论坛具体安排将于11月中旬另行通知。其他事项1、参会回执。若有意愿参加此次论坛,请于2019年10月31日前将下列参会回执信息发至本论坛电子信箱:graate@caa.e.cn。请在邮件主题栏中按以下格式进行标注:“个人姓名—学校名称—专业”。2、联系方式未尽事宜,可致电中国美术学院校研究生会负责人:徐同学(15158155430),或来信咨询(graate@caa.e.cn)。2019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博士生论坛征文投稿要求投稿要求:论点新颖、论证严密、论据充足、文字精练。论文字数:字数在10000字以内。标  题:文章标题要言简意赅,30字以内。作者简介:署真实姓名,性别、在读院校、专业、研究方向、学历、指导教师、工作单位、职称、职务、手机、电子邮件。摘  要:要用第三人称概括全文,100字左右。关键词:用3~8个关键词术语反映论文主题。专用符号:名词、术语、数字、计量单位、标点符号和数学符号等,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外文人名、地名和术语需译成中文。图表格式:文中插图与表格放在相应正文之后,分别按出现顺序用图1、图2或表1、表2统一编号。插图应为黑白色,其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放在图的下方,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放在表格的下方。正文注释:采用尾注形式,注释号①,②,③等标在相应正文右上角。章节体例:章节标题为:一级标题不编号,用黑体居中排,二级标题不编号,用楷体放在相应的文字段首与正文空一字格接排正文。三级标题分别用1.2.3.顺序编号。文中接排标题用(1),(2)编号。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于正文之后,近5年的不少于3条,用[1],[2]……顺序编号,如文章中有内容需要解释请用尾注形式。参考文献不全者不能进入审稿阶段。参考文献格式如下:(1)图书:[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处、研工部2019年8月6日

暗恋

第二届“为学·为艺”北京高校美术学研究生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2019年11月23日,第二届“为学·为艺”北京高校美术学研究生论坛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开幕式上,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尚媛园,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以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李福顺教授、罗世平教授等人依次进行致辞。论坛现场首先,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尚媛园简要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情况。首都师范大学成立于1954年,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学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是我校美术学院的美术学学科),2017年,学校数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19年,我校美术学院牵头申报的艺术类学科群,以及教育学、历史学等5个学科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建设学科,入选数量居北京高校首位,201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次学科评估中首都师范大学有5个一级学科进入全国前10%,美术学专业位列其中,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诸方面均跨入了全国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其中美术学底蕴科底深厚、名师荟萃,一直是我校学科体系中的第一阵营。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40年来始终秉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精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1979年开始招生至今,已培养2万余名优秀研究生,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首都师范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院系定期开办系列学术讲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助力研究生成长。论坛现场尚媛园表示,多年来,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非常重视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美术学院在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方面在国内外有着优良的声誉,同时学院积极搭建优秀的学术平台,加强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院也会一如既往支持配合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更好地发展首师大美术学专业。本次论坛邀请了首都高校与京外高校美术学专业的32位优秀研究生学子,他们朝气蓬勃、富有才华,汇聚首师,谈学论道,分享优秀学术成果,分享各自研究方法与体会,促进彼此提高,本次论坛一定会成为他们求学与学术生涯中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最后,对论坛成功举办提出了祝愿。随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常建勇指出,继2016年岁末我院成功举办第一届“为学为艺”北京高校美术学研究生论坛后,2019年岁末我们又迎来了第二届“为学为艺”北京高校美术学研究生论坛,"昆玉河畔,首师论道”是我院推动美术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延续,作为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我们会将该论坛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传统品牌延续发展下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坚持走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之路,所具备的优势表现在美术教育学研究,中国画工笔重彩与现代水墨创作,写实与表现性油画创作,北京地域美术、汉藏佛教美术及艺术市场硏究。美术学院美术学自身学科优势日益突显,学术品牌初步确立,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论坛现场首都师范大学早在1993年,就获得美术学博士授权,在国内师范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美术学院被教育部定为“国家艺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7年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被评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美术教育实验中心获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1年艺术学门类独立后,美术学院成为首批美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搜权点;2012年美术学院美术学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同年,在教育部第三轮美术学学科评估中位列第五:2017年在教育部第四轮美术学学科进入A类。首都师范大学自1986年开始招收美术学硕士研究生,美术学院1998年招收美术学博士研究生,李福顺老师是首都师大第一个中国美术史博士生导师,他招收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就是这个论坛的总策划人吴明娣教授,2010年招收技法类博士研究生,并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美术学院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创建“青年美术家培训基地”,有益于全国青年美术人才培养。2017年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共同举办“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全国第十三届美展中,美术学院师生共有25件作品入选,涵盖国画、油画、版画、壁画、综合材料、连环画等,其中获奖提名作品1件,进京作品3件,取得良好成绩。论坛现场纵观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学科建设历程,不难发现其一方面坚守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阵地,切实把握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成为该领域的积极践行者与引领者;另一方面,努力拓宽学科领域,倡导包容、多元的学术思想,更新观念,改进教学内容,鼓励艺术创新,致力于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品牌,力争在更高层次上建设美术学学科,扩大其在国内乃至国际同学科中的学术影响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学科建设已逾半个世纪,几代艺术家、学者在教学、创作、研究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取得的成就不容小觑,已赢得业内专家的普遍认可。2014年10月,在“首都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暨美术学院建院50周年美术作品展”研讨会上,来自国内高校、新闻媒体及相关机构的专家、学者们对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著名美术评论家、《美术》杂志主编尚辉提出“首师之路”的命题,这与中国美术学院近年提出的“国美之路”相对应,是基于首都范大学美术学院“为学、为师、为艺“的办学理念而给予的恰如其分的评价,使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增强了信心,更加明确今后的学科发展方向,矢志不移、精进不已,沿着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道路不断求索。本次论坛收到了80余份参会申请,经过筛选,此次论坛不仅邀请了北京高校诸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服装学院的参会者,更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等京外高校的青年学子,尤其是来自西部高校的学子,对他们的远道而来表示欢迎,也希望本次论坛为他们的学术成长助力添彩。原文转自:雅昌艺术网 

壶口情

聚焦新时代美术理论构建 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在上海举办

11月27日,“新时代中国美术理论建设系列: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在上海美术学院召开。与第一届对比,第二届青年美术论坛增加了“理论建设”与“美术批评”版块,突显了这届论坛对美术理论、美术创作与艺术现象的介入与评价。青年美术论坛是中国美协为促进美术理论工作发展举办的重要系列活动,每3年举办一次,2017年在广州举办第一届活动。这届青年论坛提取了2017年第一届举办之后至今年这三年之中发表的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温馨提示:收藏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穿衣难

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赵岳作品欣赏

赵岳,1995生于北京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1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2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王晓辉教授。毕业作品展示名称:《社会剧场-剧中人》尺寸:210x300cm材料:纸本水墨《社会剧场-剧中人》:《剧中人》突显的是作为“被看”的演员的正面形象,人物的自我在社会剧场中被分解、扭曲后呈现出一种麻木不仁、破碎紊乱、沉默不言的状态。画面试图冲破人物表演“前台”的屏障,触及到其“后台”被压抑、模糊、遮蔽的本体心理。名称:《社会剧场-错位1》尺寸::190x30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社会剧场-错位2》尺寸::190x300cm材料:纸本水墨 名称:《社会剧场-错位3》尺寸::190x300cm材料:纸本水墨《社会剧场-错位》:《错位》通过将人置于平面分割的不同区域、不同密度下的纠缠与拉扯中,令完整的肢体、肉身产生分割与错位,使人由常规形态进入无序状态。错位是对自我感觉的基础边界的扭曲化、片段化处理,寓意精神和自我意识的边界消解。 名称:《社会剧场-愚人舟1》尺寸::200x30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社会剧场-愚人舟2》尺寸::190x300cm材料:纸本水墨 名称:《社会剧场-愚人舟3》尺寸::190x300cm材料:纸本水墨《社会剧场-愚人舟》:《愚人舟》意在对社会剧场的规范及表演模式的冲破。愚人舟象征着混沌、无序的癫狂状态,是与成熟、稳定的精神形态和理性文明对立的产物。愚人舟的驶向并非愚昧、邪恶、错觉,而是走向为人的精神留有幻想、发泄、异轨、解放与自由可能性的模糊地带,是冀望挣脱理性枷锁的束缚和避免精神同化的载体。或许唯有交错混乱的狂热、紊乱、冲突、癫狂,才能使人跳出社会剧场,摆脱循环往复的日常群演身份,而不至于成为痴迷观看的戏中人。名称:《社会剧场-倒影》尺寸::125x250cm材料:纸本水墨《社会剧场-》:倒影象征着人的潜在倾向,是人主体的异化、欲望的延伸。名称:《错乱情境-暗区域》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错乱情境-言语场》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错乱情境-逝》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错乱情境-交涉》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 名称:《错乱情境-冲撞》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 名称:《错乱情境-移位》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错乱情境-阴影》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错乱情境-间隔》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错乱情境-命题》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名称:《错乱情境-势》尺寸:98x180cm材料:纸本水墨《社会剧场-错乱情境》:《错乱情境》中所谓“错乱”指向明确化、符号化的历史框架与经验结构,意在通过对图像的分解、转化以及符号元素的打散、重构,加剧冲突、混乱与不确定性,消解固定情境的单一、准确化表达,由此探讨历史与当下的关系,揭示自我、个体与群体的社会现象。名称:《面相-1》尺寸:32x38cm材料:纸本综合名称:《面相-2》尺寸:32x38cm材料:纸本综合名称:《面相-3》尺寸:32x38cm材料:纸本综合名称:《面相-4》尺寸:32x38cm材料:纸本综合《社会剧场-面相》:被塑造的“演员”形象。作品介绍:《社会剧场》主要由《剧中人》《边界》《愚人舟》《错乱情境》等多个系列组成。其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戈夫曼(E.Goffman)的戏剧理论,即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其二是德波(Guy Debord)在《景观社会》中提出的景观异化与景观社会的剧场化概念。可以说,这种灵感契合或延续了我以往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自我与外部社会的关注、思考,以及相关符号、图像的探索与表达。剧场作为“观看之场所”,是人与社会的中介和彼此交融的重要场域,它所构建的社会群体无意识与个体意识不断交织而形成的抽象空间,也是景观得以展现的直接途径。诚如德波所言:“景观不是影像的聚积 ,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作品《社会剧场》聚焦了作为社会影像的集合化并加以呈现的“人”的景观,通过不同的情节框架来将人的形象与不同符号、元素相组合、相交织。破解原有图像的已知意义,展现其冲突与矛盾,试图通过象征性和隐喻性探讨社会文化中人作为“演员”在不同剧目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及精神形态。由外在的常规限定和规范,进入内化的个人认知与个体意识,以思考景观异化下人自身的存在现实。参展与获奖经历获奖201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获“2019年长三角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论坛优秀论文”奖。2018年获“2018 CEAPVA 亚太视觉艺术交流展”银奖。2018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奖学金。2017年获“学院风--首届全国研究生艺术作品大展” 金奖。2017年获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创作展优秀作品三等奖。2016年获中央美术学院社会实践写生李尚大奖学金。2014~2015学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优秀个人李尚大奖学金。2014~2015学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二等奖学金。2013~2014学年获中央美术学院二等奖学金。参展经历2020年“ARTCLOUD中国SAP艺术大奖展”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美展”201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19年“青衿计划2019”2019年 “学院的精神·视界”——十大美术学院研究生优秀作品展2019年 “时代·新像——2019全国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中国画学科作品暨论坛”2019年 “墨象行吟——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研究生中国画学科作品暨论坛”2019年 “青春·足迹——全国艺术院校主题创作展”2019年“美·遇”第八届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展2019年“舞动的梦想·优秀艺术家芭蕾绘画作品展”2019年“经验之外”中国·万州小幅当代艺术作品展2019年“平视——斯图加特·中德艺术家交流展”2019年“The MPI 「液体状态」线上创作展”2019年"EASACI含量"突破内心极限 线上展2019年“九思艺术新锐”2019年“无问西东中法当代艺术邀请展”2019年“2019性疗法”展览2019年“对话——90青年艺术家交流展”201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第三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并收藏2018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墨香诏安·中国画作品展”并收藏2018年“CEAPVA 亚太视觉艺术交流展”2018年“南京艺术学院高等艺术院校人物画展”2018年 国际“2018 GAMMA Young Artist Competition青年艺术家比赛”大展2018年“2018烈焰·表现主义艺术展”线上展2018年第二届“齐白石”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美术作品2018年“中国(济南)国际抽象艺术展”2018年“ART新生代Ⅱ-梦境艺术展”2018年“第12届《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2017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首届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2017年“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画家扶植计划暨绘画新锐展”2017年“麓山美术馆年度新秀奖” 作品展2017年第三届“新青年·当代艺术国际推广计划”2017年中央美院“为中国画——全国艺术院校师生写生展”2017年 “有润美术馆 门里门外·解衣般礴乐化机第二届美院毕业生优秀作品展”2017年天津市第十一届滨海艺术节“京津冀”美术书法作品展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王晓辉工作室水墨人物巡展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创作展2017年“学院风--首届全国研究生艺术作品大展” 获金奖2017年第五届 “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2017年“第二届亚洲美术双年展”2016年“中国梦 劳动美”基层劳动者风采美术作品展并被太庙艺术馆永久收藏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学院本色”作品展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足迹青春”作品展2015年"为中国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学与创作展”发表2018 年论文《浅谈都市水墨人物画的图式语言与审美取向》发表于《文化月刊》,2018年09月2019年论文《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必由之道》发表于《文化月刊》,2018年11月2019年论文《个体意识与现实思维的缺位——当下青年国画家的创作现状刍议》,发表于《文化月刊》,2019年4月2019年论文《“徐蒋体系”的内核极其传承刍议》,发表于《文化月刊》,2019年6月

发型秀

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15年高端论坛举办

本报讯 由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艺术审美为本 学位实践育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设置15年高端论坛”日前举办。通过B站实时直播,近万名网友参与会议。山东师范大学校长曾庆良、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等数十位院长、校长共同回望15年来中国艺术专业学位发展经验,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艺术专业博士学位培养和建设等问题。同时,与会专家也对艺术专业硕士的开创、发展和现状进行了反思和探讨。与会者表示,15年的探索为中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路径以及艺术类专业博士的创设前景开启了积极的创变之路。(问水)《中国教育报》2020年07月10日第4版 作者:问水

大而无用

2020年“全国美术高峰论坛”落户重庆

2019年10月16日上午,“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在江苏扬州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中共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扬州市国画院、扬州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开幕式上,举行了“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主办城市交接仪式。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从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季培均手中接过“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会旗,并授给重庆市美协秘书长魏东。同时论坛组委会宣布,“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将于2020年在重庆市举办。随后,中国美协副主席王书平将“全国美术高峰论坛·扬州”的牌匾授给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佘玉奇。据悉,“全国美术高峰论坛”将每年举办一届,将有效引导美术理论界进行基于中国当代自身发展现状的理论问题研究,更好地提升美术评论的质量,真正发挥美术评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主要功能。

可言可意

上戏举办首届中国艺术学理论博士生论坛

为期2天的首届中国艺术学理论博士生论坛今天在上海戏剧学院闭幕。论坛围绕“百年中国的艺术学理论”的主题,回顾总结中华民族百年历史浮沉中所遭遇的多元思想激荡,探讨中国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应如何顺应潮流,也为本学科的青年学者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图说:论坛现场 官方图本届会议共分十二组分论坛,论文主题涉及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创造性阐释、中国艺术学话语的现代性阐释、艺术理论与美学的互相建构、艺术史书写和重构、艺术研究方法论以及艺术批评、艺术传播、艺术管理、艺术教育等诸多议题。很多博士生的论文视角新颖、见解独到,并有观点的交锋。例如,在西方艺术学理论的创造性阐释方面,复旦大学夏天博士的论文《逃离黑格尔?——论贡布里希对黑格尔艺术哲学的批判》一文,考察了贡布里希对艺术史传统中的黑格尔主义的五项著名指控,阐述了艺术史与艺术哲学之争对当代艺术史写作的参照意义。又如,在艺术学理论与艺术实践方面,上海戏剧学院高雅博士《“立象尽意”与舞剧表意——析<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意象创构方法》一文认为,意象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舞蹈中的尽意特征,同时为当代舞剧的创作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论。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42所国内外高校在读博士生共80余篇论文。近100名专家学者和硕、博士生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特邀了15名专家评委担任各分论坛学术评议,为博士生的论文现场做了精彩点评。经过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组织专家进行两轮评选,最后选出10篇优秀论文作为本届论坛的获奖论文。据悉,该博士生论坛将每两年举办一次,2021年的博士生论坛将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承办。(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新台

艺术论坛太高端?它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我们的时代如何诉说?我们的未来去向何方?如何理解未来,亦是如何理解当下。如何作为于当下,亦是如何建设未来。” “The FutureS·我们的未来”系列论坛第二季10月20日在光的空间·新华书店开启,集中的三场论坛“重思价值——全球化时代的个体与社会空间”“重新认识照片——全媒体时代的图像叙事”“重说艺术故事——新科技时代的我们”掀起整个系列论坛的小高潮。聆听重磅嘉宾对未来的态度“The FutureS·我们的未来”系列论坛由知名策展人、艺术评论家沈奇岚担任策划和学术主持,邀请了包括许杰、徐震、米歇尔·康·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向京、葛剑雄、邱志杰、缪晓春、刘擎、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赵仁辉(Robert Zhao)、李大衡(LEE Daehyung)、邱黯雄等在内的当今国内外艺术和哲学领域中的重量级嘉宾,围绕着“我们的未来”进行多维度探讨。“未来一定会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会亲手参与未来。” ——徐震“艺术可以提醒人,他最根本的生活经验是超越任何一个既定系统的。”——阿克曼“未来从本质上是不可知的。所以我们对待未来的态度就是我们根据现在的可能,多准备几种预案。” ——葛剑雄在这个能量巨大的时代里,关于未来,嘉宾们给出的洞见掷地有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时代,在无限的路径之中如何选择,艺术家和思想家的洞见可以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力量。” 沈奇岚说。“喧宾夺主”的多媒体作品第二季的首场主题是“重思价值——全球化时代的个体与社会空间”,出席嘉宾是艺术家缪晓春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擎。 如果以前的艺术讲座是以艺术家作品的ppt演示为主,而现在就直接可以在讲座上欣赏艺术家的多媒体作品。这些作品也许在展厅的某个角落滚动播放,但很少有人会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把整段视频看完——即便这个作品时长可能只有五六分钟。通过艺术论坛,不仅对艺术家的某件多媒体作品有了完整地欣赏,也对艺术家的创作有了系统地了解。从《虚拟最后审判》到《从头再来》再到《坐天观井》,缪晓春用精确模拟出的形象置换了米开朗基罗等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此对文艺复兴时期典范的瓦解推向极致,表现了现代性的荒原和人体的脆弱。原本那些被视作永恒经典的东西也会有支离破碎的那一天;黄油做的小人在锅里拼命舞动,最后也只是化作了一堆黄油。虽然是在论坛上,但完整看完作品之后,却给了现场观众异乎寻常的思考,观众提问环节也就显得非常踊跃。“白盒子”之外的艺术论坛“艺术论坛”不再局限于在专业艺术机构举办。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主办,在“光的空间·新华书店和上海喜悦成长文化创意中心共同承办的“The FutureS·我们的未来”就把艺术论坛搬进了书店空间,也吸引了更多的普通观众。伴随着每一场论坛的举行,嘉宾们也会给出自己的推荐书目,让观众将思考带向场外,在阅读中得到更多收获。光的空间正是为“营造读书氛围、倡导理性精神、推广深度阅读、传承经典文化”而发起建设的一处“文化场景”。“在这个场景里,有物理意义的相遇,更有精神世界的相遇:与书友相遇、与文化相遇、与艺术相遇、与美好相遇。”新华发行集团总裁李爽表示:“基于此,才有了这个‘The FutureS·我们的未来’系列论坛,希望借由一系列一流学者、艺术家带来的观点碰撞,让参与者感受到被滋养、被温暖。”(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健慧 实习编辑:浦帆))

反本

静待花开——第四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

中国西部地位重要、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发展空间和增长极。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的任务要求下,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探索AI时代背景下的现代化美术教育,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提高美术教育方法,促进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快西部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2018年12月6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教研科学研究院、重庆课堂内外杂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四百余名美术教育专家和一线美育工作者积极参加的“静待花开”第四届中国西部基础美术教育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成功举办。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重庆市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侯宝川,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李常明,《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简渠,重庆市美协少儿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主任杨吟兵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特别邀请嘉宾有: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范凯熹教授,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师范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孔新苗教授,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郑勤砚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梁玖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任胡俊教授,重庆市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侯大全,以及美术教育专家同仁和西部中小学校长、教师。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彭佳教授主持。四川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黄政致辞黄政在致辞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中的一句话“艺术能够洗涤我们的心灵”,认为艺术教育具有创造美好生活和提升民族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今年是第四届论坛的举办对推进中国西部地区美术教育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四川美术学院有责任和义务为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发挥更好的作用,希望国际国内专家和一线美术工作者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为西部地区基础美术教育贡献力量。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钱初熹致辞钱初熹代表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发言,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我国美育发展进程中的一座新的里程碑,为推进美育高水平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成立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其中多项是与四川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如2016年第三届中国西部基础教育美术论坛,2017年首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师作品展览等大型学术论坛和展览活动。本次论坛的举办将先进的美术教育理念与丰硕的美术教育实践研究成果进行分享与交流,将为推动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务副书记、副院长李常明致辞李常明认为,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密切关注中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养成。美术教师作为美的传递者,遵循美的规律和特征,在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立德树人的教育中,教师的爱、宽容、感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活动有助于推动重庆乃至西部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对中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简渠致辞简渠表示,论坛一直是与时俱进,与我们国家全面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最关键的是它为西部美术基础教育学校的具体工作做出了非常好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支持。长期以来,《课堂内外》为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做了许多工作,希望和各大美术院校及行业专家合作,为促进国内美术基础教育发展出力。四川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副主任杨吟兵主持开幕式时光不语,静待花开,本届论坛围绕“未来美术教育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美术教育领域的运用”、“中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升路径及艺术素质测评标准探索”、“互联网视野下的基础美术教育”、“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基础美术教师的观念改革与技能提高”、“美育服务于社区的可能性实践探索”等六个主题进行研讨,旨在开创深化基础美术教育改革新局面,推动西部美术教育创新发展。与会专家围绕论坛设定的主题分别作精彩演讲,内容丰富,案例详实,共商发展大计,探寻未来美术教育实践新路径,为期一天的论坛成果丰硕,影响深远。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钱初熹作报告钱初熹围绕“视觉艺术教育在AI时代将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方略”为主题,从技术革命带来的急剧社会与经济变化将导致职业的概念发生根本性改变切入话题,提出了若想避免大规模社会问题等情况出现,我们应该设法通过教育和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高度的方法来解决将来可能存在的危机。从当前我国的视觉艺术教育发展的战略背景、战略地位、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论述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应对AI时代冲击的最佳选择,分析了创新力提高的具体教育培养措施如抛开曾经固化的教学方式,巧妙的将人工智能与美术教育领域有机结合的新举措。并详细介绍了如Parsons设计学院学生针对叙利亚难民设计出多功能服装并获大奖;阿迪达斯采用创新环保材料生产加工出高性能的运动服饰销售大卖等生动形象的案例,具体的说明了创新力在视觉艺术教育领域中的突出作用。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孔新苗作报告孔新苗以“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建设的六个要点”为题,结合研究成果和案例分析,强调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三者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中的重要地位,让学生在美术学科中培育创新能力,顺应AI时代的人才需求。就美术教学研究的总体方向,强调以目标·达成·评价的方式来设计学科课程单元编制,以主题·探究·表达方式来设计活动课程单元编制,指出21世纪的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教与学力求让学生将具体的情境中使用的知识、技能、上升到人文价值与知识方法论的层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梁玖作报告梁玖以“建构个体的自适美术教育观念与方法”为题,解释自适论就是自知切合而快乐生活,自适美术教育论的核心是谋求师生之自知+契合+安适+成长,师生即可提升匹配度。面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的现实问题+理想+建构三体的美术教育学理及其实践模式,需要独立“大脑”+建构思想+三元守候给予师生成长的光,教育“心中”装着的“大东西”,是指教育者给学习者及时种下的本质性的发芽种子。讲座中有三元守候、五维美术维度等无数的概念词、哲学词出现,对美术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教授郑勤砚作报告郑勤砚以“国际视野中的博物馆与学校美术教育”,比较西方的博物馆教育与中国博物馆教育,分享博物馆教育的策略与实务,指出博物馆的价值在于改变我们对以往认知的习惯和知识系统,要把它真正的作为我们终身的学校。欧美博物馆已经成为第二大学校了,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论体系,对不同人群开出不同的课程和发展纲要。博物馆的教育不是导引员背的导赏词,而是根据不同的人给予不同的介绍和教育,幼儿、小学、中学的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要求。未来,对艺术教育的老师需要改变观念,应该教给学生的是思维的流动性、处理问题的灵活性,更加关注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和发挥,同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对美的东西感动,对真实的东西珍惜,能够大力的激发心灵深处的力量。中国的博物馆和教育刚刚开始,希望未来中国博物馆的教育能够有更大的发展。《课堂内外》杂志社总编辑简渠作报告简渠以“新高考·新教育,课堂内与外双向联动的实践探索”为题,介绍《课堂内外》从一个出版单位,到现在已经转型成为了青少年教育服务的提供商的历程,在青少年美术素养测评、“最美童画”项目、美术素养测评暨大展和艺术慈善拍卖的研究和项目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工作,并通过文创项目为青少年的优秀作品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为学校、社会,为青少年的综合素养提升提供更大的帮助。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范凯熹作报告范凯熹做了“让设计更简单——开放式通用性智能设计的思维与教学方法”为题的演讲,通过分析、比较Gartner2017-2018新兴技术发展趋势曲线图,向大家介绍了与设计息息相关的科技发展现状以及前景,AI时代里设计教育要做的不应再只是教“制作”了,重点是在设计思维的开发上和设计技术的学习上,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要能力将是高级的创造力与情感表现力。现今信息化时代下课堂教育要与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开拓出更多的设计思维,美术教师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树立新的教师观,即美术学习的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创新思维的培育者、学生学习的合伙者和发现者,通过运用核心多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系主任胡俊作报告胡俊以“逆向融合美术教育实践与探索”为题,融合教育以普通学生为中心,逆向融合教育则是以特殊学生为中心,目标在于促进特殊人群康复与融入社会,用艺术创新开启智慧,提升公众的伦理价值观,对特殊人群有特有的价值。提出了人界、身界、周界“三界空间”假说,“身界”是我们对于身边事物的认知,“周界”即视觉模拟触觉经验,“人界”可以理解为社交空间,将三界理论运用在自闭症儿童交往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彭佳主持论坛本次论坛特别推出基础美术教育优秀作品展,既展示了西部中小学生美术创作水平和能力,又为论坛提供了具有西部地域审美元素和教学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话题。出席论坛活动的嘉宾合影供稿/四川美术学院编辑审校/艺委会工作处

2019中国少儿美术教育发展论坛探讨少儿美育的未来

千龙网讯 6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展览与推广中心、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少儿美术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论坛现场聚集了百多位国内高等院校、专业协会、美术教育机构的代表。6月27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展览与推广中心、北京时代美术馆共同协办的“2019中国少儿美术教育发展论坛”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举行。(北京时代美术馆供图)论坛围绕中国少儿美术教育在当下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走向展开讨论,从儿童美术教育当下存在的诸多问题出发,探讨儿童美育在未来理性、健康发展的道路及更多可能性。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北京时代美术馆,邀请了多年来对儿童美术教育有深入研究的多位专家、学者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当前少儿美育教育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中华美育精神与少儿创造力培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表示,从“中华美育精神与少儿创造力的培养”角度回溯了中外美育的发展历程,并从美育发展的宏观视野出发,提出了美育在产生之初和发展至今所具有的理论高度,即将近百年以来的中华美育精神上升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精神”的高度。同时,余丁院长认为有助于儿童审美创造力培养和提升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孩子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为孩子们建构起正确认识现实生活、观察现实生活的方法;二是孩子们审美创造性的培养是建构在人类艺术史文脉基础上的,在人类广袤的艺术文脉中,孩子们可以感知到自然界、天体、人性以及人的情感的细腻表达。美育的终极目的:让孩子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我们这次画展入选的作品,我发现年纪越小的孩子可能他的画画技法没有那么成熟,但是他们越有创造力,反而是岁数越大的孩子,他的画画技法很好,但是画出来的画看着就是一幅画,感觉没有创造力。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关键是看我们的美育教育怎样正确地引导他们。”北京时代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展览与推广中心发起人、华熙国际集团董事长赵燕认为,“美”是体验,“育”是引导,我们为孩子们普及儿童美术教育、营造良好的接受美育的环境,从来不是以培养未来的艺术家为目的,而是希望让他们通过体验、感知、发现、思考和表达去感受什么是美,美从何而来,从而通过正确的引导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生活的多样性,有能力去面对陌生世界,学会保持自己的想象力,习惯用创新来解决困境。“小人书”和“小人儿”儿童审美教育的培养和发展,不但需要国家、社会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其发展方向和建设理念,更需要家长用心关注儿童在日常的审美接受和审美表达。对此,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勇分析了审美接受对儿童审美表达的重要性,他将中国连环画的发展脉络与儿童的艺术启蒙相结合,分析了儿童连环画作品对儿童的艺术表达、艺术思考、形象思维养成的影响。中国少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和未来中央美术学院少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郑勤砚指出,学习艺术不仅仅让我们不断地拓展外部空间,同时也不断地思考我们的内在,比如如何让我们的心境平和?如何用淡定的心态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郑勤砚尤其开创性的提出了将科技创造融入到儿童美术教育中,以科技的力量开发儿童的大脑认知体系,以科技的手段开拓儿童审美教育的形式,同时关注并引入国外在儿童审美教育上的先进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理论体系,使儿童依托科技和美术,形成对未来的多角度感受、理解和认知的系统,使儿童在科学和美术的创新思维激励下,养成多维度的理解自我和世界的能力。6月15日至30日,“我和我的祖国”首届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北京时代美术馆供图)6月15日至30日,“我和我的祖国”首届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北京时代美术馆供图)此外,“我和我的祖国”首届全国少儿美术作品展也于6月15日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和恭王府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