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数据告诉你,每年考研二战的人到底有多少?民知力竭

数据告诉你,每年考研二战的人到底有多少?

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20考研人数达到340万。在考研人群中,往届生考研人数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不乏考研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究竟有多少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呢?小编在查阅研究生报考数据时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省的数据统计来看一下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增长趋势。湖北省河北省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往届生报考人数增幅已经超过了应届生。据统计,往届生占了报考人数的40%,成为了考研的一大主题。往届生不等于考研二战,那么考研超过一次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接着看一下数据。据2019考研调查数据,超过70%的考生是第一次考研,第二次考研占比约20%,三次及以上占比各约3%左右。考研二战或以上的考生占了30%左右。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和新浪微博联合发起的一项有关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换学校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占据了考研动机的前两位,分别为72.41%和38.66%,而真正希望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仅占比24.86%。也许,至少在一些考生心中,“研究生”三个字早已脱离了“研究”二字的本意,而更多成为了一纸学历和未来就业的筹码。小编总结上面这一段话的意思:考研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或者缓解就业的压力!正因为如此,很多考研学子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备考,他们实际上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他们的复习当然就不可能完备,“裸考”现象出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考研每年这么多人弃考也就不让人惊讶了,今年就有40万人弃考。教育部2016年颁布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代替在职研究生的新政,这意味着自2017年开始,所有类型的研究生均为同卷统考,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在职考生考研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增加,导致一志愿报考的人数很少。为弥补招生人数的缺额,现在各大高校的做法主要是统一划一个较低的复试线,复试后将总分排名较低的考生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中。高校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令在职考生的考研难度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这个原因,很多在职的考研学子第一年考不上,那就第二年再考吧,不仅如此,第三年再来考一次,这种现象也大大增加了。当今的考研热表明社会对知识人才和专业素质人才的重视与尊重,同时也表明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业压力逐渐增高,文凭的信号带来较高的收益。所以,为了以后能有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和较高的收入,较多的人选择本科后继续教育进入研究生阶段。但是,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弊端,一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工作而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这无疑是一种跟风随大流的现象。因此,小编认为,考研只能暂时躲避就业的压力,更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要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道路发展,最好能够将考研的目标与个人的社会理想和兴趣相统一,将自身所学与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不管怎么说,考研是集多种因素于一体的一个过程,大学生的考研动机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考研动机会带来不同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将来的就业。小编建议:大学生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地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鄙哉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这些年全国共培养了多少研究生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孔夫子

既然第一学历那么重要,为何每年有几百万考研大军,这说明什么?

说到学历对个人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第一学历是最重要的,在现实生活中,其实第一学历重要性有点被夸大,不过高考的成绩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第一学历,“985”一流名校、“211”国家重点、普通的一本、二本、三本等本科学历,当然还有那些的高职高专的大专学历,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第一学历就是自己的最高学历,对于那些考研读博的人来说,就不一样了。我们都知道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当然第一学历越高,自然它的机会相对来说会多很多,因为中国的大学层次分明,“985”一流名校、“211”国家重点是社会企业认可度很高的好大学,也正因为如何,这些重点大学每年校园招聘会都会吸引很多好企业光顾,甚至有一些知名企业只去“985”名校招聘,可以说这也是特别现实的事情,读的大学越好,似乎自身就自带着光环,只要高考进了好大学不颓废,毕业后工作还是很好找的。前面提到的知名企业亲睐“985”名校,因为“985”名校应届毕业生进入大企业的发展机会多,我曾经有个高中同班同学,她高考只考了一所二本高校—武汉工程大学,虽然的武汉工程大学都升为一本了,在我们高考的时候,武汉工程大学还是二本,她读的专业偏于理工科,也就是男多女少的专业,具体啥专业我也忘了,那女生学习很认真,是她大学班里名副其实的学霸,四年大学过去了,毕业时发现自己的专业工作不好找,其实性别对工作的选择没啥影响。是的,普通的二本、三本高校毕业生想找个理想的工作并非易事,而且很多普通一本的大学毕业生也是如此,那女生后来只得选择了考研,考研成绩也是很厉害,尽管她报考不是“985”一流名校,只是考了一所“211”重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而且入学的时候以综合成绩第一的身份去读研究生,我们都知道学硕比专硕的考试难度要高,英语、数学让很多人停止不前,作为女生能够考出初复试综合成绩第一,确实很厉害。很快三年的研究生毕业了,研究生就业确实要比本科毕业生就业容易的多,也就是说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我的那位女同学后来去了武汉的一家船舶公司,而她所在的那家公司,每年招聘的本科生都是“985”名校毕业生,由于地处武汉,所以这家大公司每年只去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进行校园招聘,而武汉的其他高校都不会去,即便有着“七校联盟”的其他“211”重点大学毕业的本科生也没有机会。我的这位女同学是“211”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学历才被招进去了,要不然即便是她本科读的“211”也没用,可以说她的最高学历让她走向了更高的层次、更好的平台,其实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只是我们很多人喜欢拿第一学历说事,第一学历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决定一切,其实最高学历也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机会,要不然哪来每年考研的几百万大军,不要以为考研都是为了提升自己,说的更现实一点就是通过提升学历,然后想毕业进个好单位工作。本科毕业生找工作,企业自然偏向于“985”名校、“211”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因为高考成绩已经被分类了,这些都无可争辩,也不要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学历高至少证明别人的学习能力强,这就够了,而研究生毕业其实就没有那么明显了,因为除了“985”、“211”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还有很多研究所的研究生、“双非”高校的研究生,不过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没有企业会硬性规定只招聘某类高校的研究生。高考决定你的第一学历,而考研读博影响的是你的最高学历,第一学历不重要是假话,因为现实就是如此,最高学历就在于你是否想去提升了,因为提升最高学历也是在给自己创造更好的机会,无论你高考考的是几本,只有你努力去拼搏,你的最高学历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吗?

砂月

每年考研有多少人“落榜”?看看“二战生”比例就知道!

距离2020考研初试时间越来越近,从近几年的考研数据来看,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20考研人数预计将达350万。在考研人群中,往届生考研人数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不乏考研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究竟有多少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呢?今天小津就这一话题跟大家简单聊一聊! 二战人数同考研人数一样——逐年递增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共201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13万人,往届考生88万人;2018年共238万人报考,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从数据可知,2017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3.8%,2018年,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45%,同比上升了1.2%。数据来源:研招网数据来源:研招网我们不难看出,往届生报考人数增幅已经超过了应届生,据2019考研调查数据来看,超过70%的考生是第 一次考研,第二次考研占比约20%,三次及以上占比各约3%左右。考研二战或以上的考生占了30%左右。二战考研的成功率大大增加,这部分考生将是大家的劲敌。随着推免比例的增加,考研难度更大了。最后,小津希望2020考研学子能够认识到当前严峻的形式,认真备考哦。

老戏迷

学历无用?醒醒吧,2019年近300万人选择考研,18万人考三次以上

近几年在社会上流传着一些不好的风气,特别是有一些持读书无用论的人,总是大肆宣传学历的无用性。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体系逐渐完善,学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各种体系体制并不完善,所以可能会有很多空子钻,所以出现了很多低学历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的例子,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例子表明学历的重要性,就比如前几天在网上刷屏的华为招聘优秀博士生,年起薪达百万的一个新闻,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考一个好的大学,有一个高的学历,选一个好的专业,对于当前的国人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许多人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群体,随着对学历的越来越重视,考研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今天我们整理了一份对于2019年考研数据部分统计报告,来看一下2019年考研的状态和动态。从考研人数上来看,近几年考研人数一直是迅速增长,短短四年间就从2015年的165万增长至2019年的290万,而且据相关的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由此可见,考研的难度越来越大,考研也已经进入一个白热化状态。而在考研群体的分布上,统计数据也令我们很吃惊,特别是在首次考研的比例上仅占到了60%多一点,而考三次以上的考生,净占到了6%以上,看似数据不大,但实际上,如果成语奇数的话,也就是十几万人左右,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了。而在考研的原因上,大部分人还是为了个人发展和就业前景。另外,还有一些数据,值得我们注意,比如,考生们更青睐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一线大城市中虽仅有北上广深四个城市,但考生选择占比高达40%。而选择报考院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学校所在地也表明了一个好学校地理位置的巨大影响力。另外,有41%的考生,在“如最终未录取,你如何打算?”的问题中,选择了明年再考这一选项,这也表明了考生对考研的执着。这些数据让读书无用论不攻自破,不过,随着考研人数的增加,考研的难度也随之而增加,所以我们也祝愿每个考生都能够静心备考,最终都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

分裂人

2次和3次考研同学越来越多,成功率有多大?有哪些风险?

文|冷丝栏目|考研选择每年这个时候,考研录取工作大多接近尾声,仅剩下调剂和补充调剂招生等少量工作了。很多考研学子喜欢探讨一个有点复杂的问题:一次考研成功率并不高,“二战”和“三战”考研又有多大的成功几率?还有一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多次考研有多大的风险,会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冷丝先陈述一个基本的事实:从1999年开始,我国内地高校连续扩招,在这短短的22年,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74万人,相较1999年涨了10倍多。而研究生的录取的每年总人数也呈现大幅上涨的趋势,尤其是985高校,这一类高校基本成为了培养研究生的高校,本科生录取人数较少。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341万,较2019年290万,激增51万,增幅超过17%,再创历史新高。更不用说报考人数为377万的2021年,各方面的数据又上升了一大截。必须指出的是,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则相对缓慢,面对严峻的就业局势,很多临近毕业的本科生选择考取研究生,避开就业难关,增加就业砝码。近年的考研和以往相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往届生所占的比例非常高,这种现象被称为"二战"和“三战”考研。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多次考研的人数比例已经在1/3以上。为何"二战"和“三战”考研的人数有这么大的比例,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呢?冷丝个人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多次考研成功率大增;获得硕士学位确实有较好的回报。

杵窝子

每年有多少考研考生弃考

根据不完全统,10月份-11月份是弃考的高峰期,大概会有10%的人弃考,因为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考生意识到自己复习的缺陷,效率不高,或是复习时间不够,心里还不停地幻想着现在是3月份多好啊!其实想得越多,越会矛盾和纠结,效率越是提不上去,反而弄得心情越来越糟。对此,我们不妨大胆假设,逆向思维想,万一失败了会怎样?跟你们说说我身边一个大哥的考研经历吧他大学里面没有怎么搞学习,完全去创业去了,大三的暑假就买了自己的车,然后大四毕业后,也就是毕业的那个暑假,他觉得自己学历太差了想考一个本校的研究生,但是觉得本校不行就想考深圳大学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是土木,属于零基础跨考。那个半年和他女朋友努力复习考研,当年第一次很遗憾没有考上,但是他女朋友考上了。第二年觉得不甘心就继续考,当然那个时候已经分手了,按道理可以好好复习了,但是呢公司事情有多,然后又是二战,相比他的本科同学就已经是三战了,所以压力大,到了10月份觉得压力太大了,就出去旅游了一圈回来,然后最后考试的时候,没有进考场,就在外面玩了两天。这是他最后跟我说的,但是考完研就给自己买了一辆奔驰E系的,自己的钱哦。考研他是考不上了,但是他还可以发财,这就是我们对他的评价,现在他生意做的不错,也不准备考研了,但是佛系考MBA.大家考研不要像他一样,人家考研就是为了混学历,考不考得上没关系,但是你不行,你必须要考上。

从之

今年考研267万人落榜,为什么每年有这么多“考研炮灰”?

今年报名考研人数为377万人次,按照之前的报录比,意味着今年考研将有267万人落榜,淘汰率达70%!图书馆、自习室人满为患,一座难求的境况下,这么多人都在“努力、拼命”怎会能考上的就几个人?虽然很不愿意说,但是大部分同学都可能成为“炮灰”,为什么他们那么努力,却还是失败了?以下原因22考研人,不要触碰啊啊啊!假认真,不是真“ 学习”从小到大,你在的班级里一定经常有那么一两个人,他们上课认真听讲,平时拼命做题,看上去那么爱学习,但却没有出众的成绩。考研路上也是,你或多或少可能会注意到这么一群人,他们天天三点睡五点起,甚至通宵学习,这群人永远“不是在自习,就是自习的路上”,拼命做着一张张的卷子发着各种各样“我真努力”的朋友圈。这种情况就是“自欺欺人”,天天高举着“我要考研”的旗帜,每天起早贪黑,有没有认真学习只有自己心里清楚。因此,千万不要假装努力,假努力比真懒情更可怕,不要让你的努力只是活在别人眼里。自我感动,自我麻痹很多人认真学习一会儿,就觉得自己好辛苦,觉得全班全宿舍就自己最努力,自我麻痹“你已经学了那么久”,然后美其名曰“劳逸结合”。或是学到了一点点知识,就开始得意洋洋,觉得可以该给自己放松一下了。认真学习1小时,开心玩耍1整天。这种同学你清醒一点!千万别被自己的努力学习感动到!比你刻苦比你上进的人太多太多了!虽不用跟别人比进度,但也别自我放纵,学习俩小时休息十分钟没问题,但学习一小时,休息俩小时的举动实在不可取啊......不关注考点、不看大纲很多人复习的时候压根不去关注考点,总觉得我把书上的全部知识点弄清楚考研绝对没问题,于是每天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坚信自己学的知识点一定能考到。你可能花了很多时间攻克的难点其实考不到几个,就拿数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来说,厚厚的一本书其实考研真正考的知识点就是那么几个,你如果把厚厚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全部学完,真真的浪费时间,但如果能区分出重点非重点,可能考场上拿到的分值更高。拖延症患者打算七点起床去学习,早上一醒发现八点了,于是觉得“反正也晚了,那就别学了吧”。想今天把题目做完,但你情不自禁拿起了手机,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于是觉得“反正今天也做不完了,算了吧!”打算晚上十二点之前睡觉,但是一不小心已经一点了,于是你觉得”反正今天也没做到早睡早起,那就再玩一会吧”拖延症永远是做事情最大的阻碍,所有的事情都喜欢往后拖,习惯了自己都觉得正常。明明很重要的事情总觉得可以再拖拖,不到最后一刻就不会去做,拖延症是一种病,得治。一考试就过于紧张相信参加过高考的同学会有发现这样的情况,班里平时有些同学很努力,成绩也一直很稳定,偏偏到考试那几天出些问题,从而发挥得不好。这个其实就是弦绷得太紧的缘故,很多同学在备考的时候一直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考试前还会失眠,导致上不了岸,这种情况是最可惜的,所以有这类现象的同学平时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态。追求形式感,过于完美主义这个问题在女生身上比较明显,其实从小学中学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很多女生的笔记总是做得一丝不苟、甚至相当漂亮整洁,但问题在于,小学时的知识毕竟不多,而考研时候需掌握的知识量就很大了。笔记做的整洁清楚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真的有必要吗?你一定要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难度级别,你一定要把做得不完美的那页笔记重新做一遍......这没问题。但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要有一个清楚的意识,那就是你的目的是考上研究生,不是做一本整齐的笔记。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一个好习惯是经常问自己:这样做对我达到考上研的目标有帮助吗?只做最必要的事,只做最有效率的事。总在飘忽不定的因素才最影响你......考研考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考心态,考学习方法,考自我管理等等,并不是说把书本知识全部弄懂了就一定考得上的。为什么大部分人上不了岸,扪心自问是不是都有上面说的这几类问题。当然,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遇到的境遇不同习惯不同,在考研这条路上一定还有其他原因,但我们要经常给自己敲响警钟,问问自己“我这么做是不是对的,是不是在自欺欺人”。

牡丹

为什么有些人考研似乎很容易考上,而有些人考研多次很难成功?

考研现在已经成了大热门,无论是主动希望自己读研学习提高,还是被动地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乃至看到周围人都在考研,自己也应该考研的随波逐流的人,反正考研的人是越来越多。而且,现在考研第一次失利,二战乃至三战的也大有人在。很多人就在感叹,为什么有些人似乎很容易考上,一次就可以考上,而更多的人,往往多次也很难成功呢?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主要是以下几点。一、考研难度确实较大。以2008年为例,根据小编的初略测算,2008年的考研全国平均录取率只有大约25%,在这样的一个考研录取率之下,大部分人都只会名落孙山。毕竟,作为全国统一考试的最高级别的选拔性考试,考研确实是有较大竞争的,这个选拔性就注定了考研不可能人人都上,只会少部分最适合的人考研成功,并接受研究生教育。二、目标选择问题。合理的目标选择是考研容易成功的关键之一,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目标。如果目标情况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差太大,则应适当调整。小编知道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有一个考研学子,大学是专科毕业,后面自己自考升本,拿到了本科学历后考研,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也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问题是,这位学子非要跨专业考top5的大学,而且跨的专业是该校非常强势也非常热门的金融专业。身边有人劝他合理选择目标,但被他屏蔽,最终考了三四次也没有成功,而且因为金融专业特别热门,好一点的学校都没有调剂名额,调剂都调剂不到好的学校,何况,他这种自考学历在调剂中也受到某种歧视,最终调剂都没有成功。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合理选择目标,过于执着于过高目标,而很难成功的例子。而考研容易成功的,一次就考上的学子,通常都是合理选择目标的结果。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很有道理的。三、自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问题。这个问题是考研能够考上的关键之一,本质上说,也就是学习能力的问题。几年前,小编在考研那会,遇到一个也在备考的学子,发现他的学习是在“读老爷书”,什么意思呢,就是拿一本书在那里看来看去,既不动手做笔记,也不做题,而且每科都这样。当时小编就纳闷了,还有这样学习的?交流后才知道,原来他读书就是这样一个习惯,方法也就是不断看书。小编当时忍不住说,你这样学习,这个效率肯定很低。后来这个考研人考得很不好,最终名落孙山并不意外。通常来说,在考研这个阶段,都是已经学习十几年了,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基本已经定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真正好的方法,即便是不同的人,往往还是大同小异的。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往往事半功倍。当然,这些也是可以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考研能成功,且容易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很重要。而那些看起来考研很容易成功的人,往往也是习惯好、方法好,效率高。那么,你准备考研吗?你的目标合理吗?学习习惯和方法良好吗?

卜商

数据告诉你,每年考研二战的人到底有多少?

考研报考人数逐年增加,2020考研人数达到340万。在考研人群中,往届生考研人数比例越来越大,其中不乏考研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究竟有多少考研二战、三战的考生呢?小编在查阅研究生报考数据时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省的数据统计来看一下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增长趋势。湖北省河北省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往届生报考人数增幅已经超过了应届生。据统计,往届生占了报考人数的40%,成为了考研的一大主题。往届生不等于考研二战,那么考研超过一次的又有多少呢?我们接着看一下数据。据2019考研调查数据,超过70%的考生是第一次考研,第二次考研占比约20%,三次及以上占比各约3%左右。考研二战或以上的考生占了30%左右。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和新浪微博联合发起的一项有关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换学校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选择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专业”占据了考研动机的前两位,分别为72.41%和38.66%,而真正希望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仅占比24.86%。也许,至少在一些考生心中,“研究生”三个字早已脱离了“研究”二字的本意,而更多成为了一纸学历和未来就业的筹码。小编总结上面这一段话的意思:考研就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或者缓解就业的压力!正因为如此,很多考研学子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备考,他们实际上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他们的复习当然就不可能完备,“裸考”现象出现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所以考研每年这么多人弃考也就不让人惊讶了,今年就有40万人弃考。教育部2016年颁布了以非全日制研究生代替在职研究生的新政,这意味着自2017年开始,所有类型的研究生均为同卷统考,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在职考生考研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难度增加,导致一志愿报考的人数很少。为弥补招生人数的缺额,现在各大高校的做法主要是统一划一个较低的复试线,复试后将总分排名较低的考生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中。高校的这种做法实际上令在职考生的考研难度进一步增加。也就是这个原因,很多在职的考研学子第一年考不上,那就第二年再考吧,不仅如此,第三年再来考一次,这种现象也大大增加了。当今的考研热表明社会对知识人才和专业素质人才的重视与尊重,同时也表明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业压力逐渐增高,文凭的信号带来较高的收益。所以,为了以后能有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和较高的收入,较多的人选择本科后继续教育进入研究生阶段。但是,随之而来也带来一些弊端,一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工作而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这无疑是一种跟风随大流的现象。因此,小编认为,考研只能暂时躲避就业的压力,更不是成功的唯一道路,要理性地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道路发展,最好能够将考研的目标与个人的社会理想和兴趣相统一,将自身所学与社会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不管怎么说,考研是集多种因素于一体的一个过程,大学生的考研动机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考研动机会带来不同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将来的就业。小编建议:大学生应该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考研目的,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积极地对待自己的人生选择,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