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考研,真正的机会只有一次吗?你觉得呢?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关于考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看法,也有不少说法。有人说,考研真正的机会只有一次,这是关于考研的众多说法之一,确实有它的道理,也有它的局限性。说有道理,是因为,这其实也是部分考研人的经验总结。如果说考研真正的机会只有一次,那往往指的是第一次,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已经毕业但想“回炉再造”,而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再回头考研的学子,都是可以适用的。对于应届生而言,这次真正的机会就是毕业之前的考研。大四的时候,还是在校生,相对于毕业后,有较多的时间复习备考,也有相对更好的学习环境,需要考虑的事情相对较少;更重要的是,因为一直在校学习,大四的时候,学习能力处于个人的巅峰状态,考研备考的效率往往较高。所以,这个第一次考研,往往更容易成功。对于那些毕业之前没有考研,而是直接参加了工作,但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又想“回炉再造”的学子而言,第一次考研往往更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因为这时候年龄相对较大了,考虑的事情会比较多,考研往往需要辞职,付出的代价往往较大,因而往往机会只有一次。事实上,不少这样的考生都是全力以赴考研一次,成则读研,败则继续工作。第一次考研,往往新鲜感强,士气旺盛,备考往往很用心,能很好地集中精力,“一鼓作气”的效应比较明显,所以成功率往往较高,而如果考研第二次乃至第三次,不少人往往陷入“二鼓而衰”,乃至“三鼓而竭”的状态。从这个角度看,说“考研真正的机会只有一次”,也是很有道理的。不过,这个问题也需要辩证地看。说“考研真正的机会只有一次”,也有它的局限性。尤其现在考研大军人数不断膨胀,考研的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在第一次考研中折戟,而加入了考研二战甚至三战的行列,而在二战时才考研成功。甚至三战时才成功的人,也不乏其人。我本人其实就是考研二战才成功的。相对于第一次考研,二战固然压力较大,付出的机会成本明显更高,但也有一些优势。正因为有过一次失利,就会有机会可以总结失利的经验及教训,对于考研的经验也比较丰富,复习备考更有针对性,所以,考研二战乃至三战,成功率也并不低。总之,考研这个事儿,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不同的人,具体的情况也会有差异。最佳的方式,当然还是能“一鼓作气”就成功,是最好的,这可以减少很多成本,包括时间方面的、经济方面的,等等。这就需要在打算考研时,就在信息收集方面做好工作,在目标学校及专业等方面的选择中做好抉择,在复习备考方面全力以赴,下足功夫,这样,才可能会拥有最大的成功概率。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你第一次考研成功了吗?
2019考研调剂,每人有几次调剂机会?调剂系统已经开放,掐指一算昨天晚上一定有很多同学蹲在电脑前想快人一步进行调剂志愿的填写,导致系统濒临崩溃。考研初试是一场战役,调剂何尝不是且竞争不输初试。既然跳进了考研这个“坑”就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奋力搏一搏吧,机会就在眼前,何不抓住呢?调剂系统都已经开放,你了解调剂吗?系统上每个人可以填报三个平行志愿,那么大家只有三个机会吗?理论上在符合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只要双方愿意,是没有其他更多约束条件的,可以无限次的进行调。如果说你调剂一个失败后是可以再选择其他的学校的,前面的失利不影响后面的选择,调剂院校通知你去复试就行了,找到一个通知你复试的学校就是初步胜利了。从学校的立场上讲,就是招到满意的学生,在第一轮复试的时候可能是学生没有去也可能是对参加复试的学生不满意,最后没有招满,他们可以继续放出调剂名额进行下一轮的复试,直到招到足够的满意的学生为止。理论上看调剂给了学生和学校双方机会互选的,类似于相信双方都看上了就成,看起来非常合理的办法,把双方的意愿都合理考虑了,自主选择。不过理论是理论,就像梦想经常的丰满但现实是骨感的,把看起来很不错的理论放到复杂的现实执行就是令人头疼的一件事情了。去一个学校参加复试需要付出精力、时间成本,还有一路的消费。同学们确实可以参加多个学校的复试,但如果直接上冲突或者距离太远都只能择其一进行。最重要的是每个学校的复试参考书目可能都不一样,在这个期间同学们心理上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对未知的惶恐,需要极强的情绪管理能力、毅力与耐力才能把这条理想的路走好。看似同学们拥有很多次的调剂机会,但是得收到复试通知才可以去复试,每年能参加两场复试的同学已经是非常少了,时间上不好错开,基本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里,在一次失败后还能继续进行战斗愿意进行战斗的就更少了。况且理论上存在无限次的机会,今年调剂人数基数大,好学校也是大家抢着去复试的,学校也想获得本科出身好的优质生源,招生本来就是阶段性的任务,老师也许尽快结束,学生想快一点要一个好的结果。现实中的调剂不得不说是一场激烈的战争,好的机会不会留在原地等你,纵然你有很多调剂的机会,但最后可能没得选,在第一次调剂复试被刷掉你确实有两次三次四次调剂的资格,但是供你选择学校就没有第一次的好了。好学校已经被大家挑选完了,所以前期机会如果大家抓到了一定要争取一次成功,不要给自己留后路的去准备,不要想着你机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去搏一把。现在这个时候最尴尬的就是复试名单或者结果还没出的同学,现在是调剂的黄金时间,还有大好的机会,等到第一志愿出结果可能机会所剩无几了。其实不放心的同学现在也可以进行两手准备,对第一志愿没有很大的影响,只不过复试通知会被看到。收到调剂学校的复试通知还可以过去参加复试,在通过复试后就需要同学们做一个选择了,在确认后去第一志愿院校调取考研档案(注:非学籍,而是考研档案,即考研报名时提交的信息及初试成绩信息),也就是放弃第一志愿的复试和录取。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大家一定要保持冷静,趁现在抓住机会,积极的搜寻信息,主动出击,希望大家在调剂的战役中收到理想院校的录取通知。
2020考研调剂请注意:考研调剂到底有多少次调剂机会?2020考研复试已经陆续开展,并不是所有考生都能如愿以偿地进入一志愿复试,有部分考生需要面临调剂,调剂的考生可能对于调剂有很多的疑问,比如:考研调剂到底有多少次调剂机会?参加调剂对第一志愿的录取有影响吗?第一个问题,考研到底有多少次调剂机会?小编的回答是:无数次。调剂是一种双向选择,只要符合基本的调剂情况,在双方愿意的情况下,没有其他的约束条件。考生在一个学校调剂失败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另外的调剂院校。对于学校,也常常组织不止一轮的复试。有些时候,学校组织了一轮复试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招满人,通常就会组织下一轮的调剂复试,直到招满人为止。虽然调剂的次数是无数次,但是现实情况中,调剂的机会并没有那么多,对于好一些的调剂学校,大家都会去抢,好一些的生源学校也抢。对于调剂,前期还是很关键的,一次复试被刷掉可以多次调剂,但是越到后面可能好的机会越少。第二个问题,参加调剂对第一志愿有影响吗?小编的回答是:没有影响。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理论上,即使你在一志愿复试之前参加了调剂,对一志愿的复试也没有什么影响,但是一志愿学校可以看到你的调剂信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学校看到你的调剂信息之后,会默认你已经放弃了第一志愿的复试,因此如果一志愿复试成功率大的话,调剂需要谨慎一点。复试调剂是一门艺术,需要考生打起百分之一百二的精神来应对,不要因为今年的研究生扩招而掉以轻心,也不要因为调剂不易而过度紧张。最后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亲爱的读者,对此您怎么看?赶快评论分享您的观点吧!
专注考研、大学等教育领域的研究欢迎关注:木木考研考研小白们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有时候突然会担心自己一战失败怎么办?突然之间心底出现了涟漪,泛起了嘀咕,从而,给自己施加更大的压力,争取一战成功。木木周边很多同学当初在考研的时候也出现过这种顾虑,很多人认为考研真正的机会只有一次,就是在大四的时候,趁着在校的时间,课业也相对轻松,有较多时间备考,同时自己身边也会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考研朋友,有教室,有不懂的可以随时问老师问题,食宿都在学校,花销小,因此,这一年的复习是你学习的最佳时期,所以这一年考研,成功率非常高。此外,对于那些辞职考研的,或者在职考研的人来说,考研是一场冒险,因为首先考虑的是年龄问题,其次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花销问题,所以相比应届生考研,往届生和在职考研在报考研究生时,需要付出和考虑的更多。因此,一旦考研失败,没有强大的心里支撑,很难鼓起勇气二战。木木考研但是这就意味着考研的机会就只有一回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从考研的角度出发,考研本身就是一项选拔性考试,肯定有考上的和落榜的,这是自然的,但是没考上一定就是自身能力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不排除极个别因为个人原因,的确不适合读研究生,但是对于大多数而言,考研一战失败,很可能是自己没发挥好,或者复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对于后者,其实二战更有好处,一方面一战已经暴露了复习的漏洞和自身缺点,同时也积累了经验,没有了初次考研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二战可能考的更好,此外,有些同学,二战觉得自己成绩可能发挥更好,选择一个更好的院校,这也不失为一次机会。此外,从考研的性价比来看,研究生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趋势,在本科没有理想工作的情况下,甚至成为了部分同学唯一的选择,这种情况下,二战也未尝不可,不管是往届生还是在职考研,不论年龄大小,研究生学历可能提升你目前的生活状态。木木考研因此,在考研竞争激烈的今天,一战失败并不代表什么,二战上岸也是成功,只要是自己坚持的方向,努力坚持着,最后的结果也必然不会令你失望。但是木木在这里不是鼓励大家二战哈,在复习的时候不要想着一战失败还可以二战,这种心态是考不上研究生的,既要有一战成名的魄力,也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进行二战的勇气。木木考研我是木木,您的考研伴侣,喜欢就关注我吧!风里雨里,木木陪你。
在职学习是为了在专业能力方面有所提升,所以,课程资源优质的在职研究生备受青睐,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在职进修途径,纷纷开始咨询相关情况,以尽早提升专业能力,那么,在职研究生有几次机会报考?在职研究生的报考机会因报考方式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区别。以同等学力报考,入学全年都可报名,申硕报考机会每年只有一次。报考专业硕士,也有次数的限制,每年只有一次报考机会,高级研修班和中外合办全年都可报考,详情如下。同等学力入学和申硕报考同等学力入学报考全年都可进行,没有时间的限制,顺利的完成报名后,按院校安排参加课程的学习,申硕报考每年只有一次机会,在三月报名,五月参加考试。专业硕士报考机会为每年一次以专业硕士报考,每年只有一次报考机会,报名时间为十月份,也可在九月份进行预报名,之后参加十二月底的全国联考,未通过联考的人员,只能在来年重新报考。高级研修班和中外合办全年可报报考高级研修班或是选择以中外合办报考,全年都可报名,相关的报考条件和考试均由各院校自主决定,包括开课的时间也应遵循院校安排,没有报名时间的限制。综上所述,选择报考在职研究生的方式不同,报考机会也会有所区别,可通过上述各报考方式的分别介绍进行了解。
26年前,中专的文凭都是非常稀罕的学历,有个中专生来某个单位上班,单位负责人都会乐不可支;如今,大学生供大于求,大学本科生数量似乎出现“饱和”的现象,大学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于是,很多本科生都想通过选择考研这条“绿色通道”来加强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每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有多少?大概有多少人能够顺利考上?我们先来看一看2009到2018这10年来关于考研人数方面的数据:2009年的报名人数是124.6万人,招生人数有44万,差不多十个人当中有3个人能考上;2010年报考人数马上增加了15.4万,达到了140万,考研报录比2.8:1,稍微有点回暖,录取人数47万;2011年考研人数151.1万,比上一年的报考人数又增加了11.1万,但录取人数只比上一年增加2万;2012年,考研报考人数比上一年增加14.5万,录取人数增加3万;2013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6万,录取人数只有54万,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万人……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238万人,录取人数只有68万人,考研报录比是3.5:1,三到四个“考研党”当中,才有一个人能够通过考验。到了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85万人,报考人数比上一年整整增加了47万,而考试通过的人数却只增加了4万人。从上面这些数据不难得出,近年来参加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近五年来报考人数更是拾级而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双非学校或者普通的211大学的竞争可能要小一些,但39所985大学的保研率都高得惊人,在推免生占据一大片名额的情况下,其他外校生想挤进去,没有差不多的实力,难如登天。不仅985如此,一些顶尖的211大学同样在保研率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北邮本科生的保研率高达5成左右,这样一来,外校的“考研党”的名额和机会就更少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很激烈,大学生考研的竞争更是不容小觑。就拿前几天刚结束的2019年考研初试来说,285万人报名,居然淘汰了213万人左右,淘汰率为75%左右,“主角”只占了其中的四分之一。有人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是,高考那是有老师盯着,有家长陪着。而考研的残酷性又何尝不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考研的路上,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家长的跟踪,完全靠“考研党”发自肺腑的自觉。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考研,你会成为“考研党”中的一份子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现在考研应届生的比例越来越小,那么也就意味着往届的考研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往届的考研学生包括第一年没有考上的同学,甚至第二年也没有考上的同学,还有在本科毕业之后工作一段时间而选择考研的同学。往届生占当年考研的比例逐渐升高,有很多同学都为自己下定一个目标,非考上研究生不可,从侧面上也体现出了考研的竞争之激烈。在最近的统计数据中,第一次考研的占比为64.92%,第二次考研的学生的占比为28.33%,第三次及以上的考研学生的占比竟然达到了6.75%,也就是说100名同学中有65人第一次考研,有28人第二次考研,有接近7个人考研次数至少有三次,这个比例还是非常惊人的,并且随着年份的往后推迟,考研二战三战的同学们会越来越多,考研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有很多同学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并且能够找到一份比较心仪的工作,都选择了考研考研这条道路,虽然说非常的艰难,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学非常的向往,学历的提升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对于应届毕业生们来说,刚刚大学本科毕业,找工作肯定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对于我们刚进入社会的学生来说,需要很长的时间适应,有的同学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就会想到学校里面的种种的好处,所以很多同学们都辞职考研。也是非应届考研学生逐渐增多的原因,他们对于本科应届的考研学生们来说,更加渴望能够上岸,更加希望能够成为一名研究生,他们的思想所背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他们迫切的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因为他们要证明自己。你认为往届的考研学生越来越多的原因是什么?你会选择二战考研吗?
每年考研复试时,调剂都是件既让人头疼又让人充满期待的事情;首先我们得明白调剂是怎么回事儿,在国家线公布后,考生初试分数过国家线且未被一志愿院校录取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调剂。原则上讲,只要考生满足调剂条件未必录取,就可以一直调剂下去直到有学校录取为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考研调剂可以有无数次机会,当然考研调剂是有时间限制的,从研招网调剂系统开放到4月底前,考生是都可以进行调剂的。简单说下调剂系统,调剂系统是每个调剂考生必须要用到的,通过调剂系统考生可查询有哪些学校专业有调剂名额,可查询院校调剂需要的条件,可接受调剂院校的复试通知以及拟录取通知等,只有经过在调剂系统确认的调剂录取才算是正式录取。调剂可以在系统中填写三个平行志愿,填写后的信息只有调剂院校可以查看;在实际调剂操作中,其实考生可以自己去申请多个院校的调剂,很多学校有自先己官方的调剂申请渠道,先调剂复试后补录取的情况很多,不过调剂院校复试时间比较集中,最好选择自己想去的地区合适的院校调剂,毕竟时间精力有限,机会不会一直等在那,积极主动是调剂成功的关键。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考研也是如此。二战的压力非常大。如果可以,真的要一次性考上,没有大勇气,不要二战。如果分数够,调剂也得去个学校,这是菜鸟考研的总结。一、考研是个折磨人的过程。菜鸟自己的亲身经历,考研真的是太折磨人了。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可能还好一点,只能说相对的好一点。因为毕业季,事情也是相当的多。各种事情凑在一起,让人焦头烂额。在学校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没有毕业就乘着这个时间,好好复习。等毕业,或者工作的时候再考研,没有巨大的毅力和勇气,真不太好考。再者,复习考研的过程真的是太折磨人了。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尤其是很多同学都是提前半年准备考研,在这半年当中,大家可能一直在干同一样工作。背书、刷题,背书、刷题。可能一直都得重复这个工作。这就是考研人的日常生活,可能坚持一两个月还好一些,但坚持半年,真的会让人奔溃。这种折磨人的考研过程,没有人会想继续第二遍。二、考研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经历过考研的小伙伴们,大多在考研之后都会成熟很多。因为知识还是需要沉淀的,可能这个过程会比较痛苦,但蜕变之后,可能会好一些。但真正的蜕变,可能一次就够了。再次蜕变可能会遍体鳞伤。但这恰恰就是考研折磨人的地方,不知不觉中可能会被影响很多,改变很多。所以,考研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要成长却要伴随着一些阵痛。当你准备考研的时候,可能意味着就要放弃一些东西,可能是事业,可能是爱情。当然也有两全其美的事情,但这并不多。大家都是普通人,承受不了一些东西,当你承受考研过程煎熬的时候,会发生蜕变,但绝不会再承受一次这样的蜕变。因此,这是大多数考研人都不想再一次考研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冷丝栏目|考研复习很多人说,2021年考研,也就是刚刚刚过去的12月份全国考研统一考试,初试将有70%的考生落榜,超过200万考生将与复试无缘,复试之后最终被淘汰的考生人数将达到220万人以上。考研的形势这几年变得越来越严峻,这早就成为不争的现实问题,而问题是,如果本年度考研再次失败,是否参加二次或者三次考研呢?这之后的成功率又有多大?考研失败无非两种情形:初试不能过国家线或者自划线,完全失去考研路上的“晋级”机会;通过了初试,因种种原因在复试之中惨遭淘汰。考研过来人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如果初试就被淘汰,那只有一个原因——复习不到位,复习不认真,基础知识不牢靠。当然,在冷丝看来,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初试成绩不合格的考生,不同的人群存在不同的问题,不单单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好,还有心理素质等原因。如果通过了初试,考生在复试之中遭到淘汰,其中的原因似乎也很复杂,但也不外乎这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未能将学到的知识吃透且灵活运用到对问题的解析,说白了一句话,没有活学活用。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典范案例,一位考取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生,他三次考研都上线了,前两次复试被淘汰,第三次冲刺才成功上岸。其中的过程是这样的,很能够启发人:这位考生回忆,由于已经把教材“啃”过十几遍,他深知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很娴熟,但要的不仅仅是这些,主要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复试问题系统化和表达流畅化。这位后来成功上岸的考生还这么回忆当时的情景:有些题目一拿到手,如果头脑中没有立刻弹出内容或是自己觉得不熟悉,应该如何思考?如何把话有逻辑地说清楚?其实,这也是如何把已有的知识“变现”的过程。可见准备复试不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这也是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为此不倦努力的。从这位考生的考研录取过程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经验:考研难度确实还是较大的,一次复习备考并不够用,难以对付全国统一考试和复试。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吧,很多人认为,“二战”考研和“三战”考研的成功率更大一些。事实的确如此,这样的考研规律也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从最初对基本层面知识的掌握到最终融会贯通,这其中的艰辛难以言明。众所周知,考研不仅仅考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察考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尤其是将基础知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将书面知识转化为个人的理解,并且要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生是未来新科技的新生力量,如果不把关严格一点,毕业后的研究生很难对科技创新有所贡献。冷丝简单总结一下:第一次考研,成功的把握仅有三成;第二次考研,成功率提升到50%;第三次考研,上岸的几率有七八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