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晚上10点半,距离2019年考研不到10天的时间里,我看着图书馆书桌前密密麻麻的贴纸,忍不住发了这条朋友圈。在考研的全过程中,我从未觉得自己能够圆梦。报考学校的目标专业考生人数近1100人,而录取人数不过55人。我一三本生,凭什么成为这五十五分之一呢。那个时候,不敢想。因为害怕。只是麻木地、日复一日地埋头做着每天计划中的复习内容。最难熬的日子是暑期,但也是我最珍惜的日子,因为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被用来自由的复习。每天早上6点起床,吃完早餐后就去复习。为了图个安静的背书环境,我绕开了图书馆喧闹的走廊,每天固定驻扎在教学楼的长廊里。那个时候,教室的大门全都紧闭着,整个长廊里,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人。为了能够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每天的背书全过程,我都选择站着。从廊前走到廊尾,又从廊尾走到廊前,不停的记忆一个又一个传播学知识,每天几乎都是近30000步。所以后来每次学弟学妹们向我抱怨:要背的东西太多、要记忆的知识点太碎。我总笑着回答:我们每个人该走的路,谁都不会比谁少。一个暑期结束以后,郭庆光老师的那本《传播学教程》已经被我翻到直至泛黄破损。其实,从输入到输出,是件很奇妙的事情。也许是整个暑期,我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在不停的吸收和巩固。暑期结束后,当研友们来和我探讨问题时,我脑袋里那些花了一整个暑期、每天长达10多个小时所储备的知识,不紧不慢地被我从口中吐露了出来。那个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多了那么点可能。如今回忆起暑期的那段日子,即使“万一考不上了我该怎么办”的这个念头也常常会在脑袋里一闪而过,可是都没有阻碍过我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其实到了考研后期,这个念头被彻底地打消了,脑海里常常更多浮现出的,是我坐在心仪学校教室里的样子,是我徜徉在图书馆书海里的样子,是我拥有了一个导师并且我能与他互相探讨学术知识的样子。我开始想,我会不会有机会,能够得到那张录取通知书呢?身边的同学,都开始预言我一定可以考上,但是学渣这么多年的我,也只是心里怀揣了那么一丝丝期待,更多的还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与怀疑。直到2018年12月18日,老爸给我发了条短信。这个小半年没有见到过我、平时也总是只言少语的男人,头一次给我发了一篇小短文。这封被我称为家书的短信,让我一个大男人在食堂门口眼圈泛红,心头也弥散开来了太多的情绪,有这一年来备考的孤独、有这一年来总是怀疑自己的痛苦、还有这一年来日日夜夜为考研努力却依旧法预测结果的迷茫。看完这条信息,我哽咽着吃完了早餐,又匆匆地奔向了图书馆。直到那天起,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考上,我必须得考上。2018年12月22日~23日,2019年考研大幕拉开。十分不巧的是,可能是因为考前压力太大、又吹了不少寒风的缘故,我还得了轻微感冒。两天考试中,因为生病,我一边擤着鼻涕一边写字。不过..这又有何妨呢。这一年来,我所有积攒下来的知识点,都从我的笔尖缓缓地流淌了出来。我所学过的、背过的、练过的内容都被我汇集在了眼前的这张考卷里。2018年12月23日下午17时整,我合上了笔盖,封存了最后一科的档案袋。那一刻,我存下的是我一整年的青春。在备考时,我以为这一年是一场没有结果的虚耗。但当我结束答题时,我却觉得它是我这一生中少有的疯狂。2019年3月26日,我收到了目标院校的复试通知书,我以初试17名的资格参加复试。而2019年6月18日上午10点多,我收到了目标院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我知道,暑期已经过去了半程。焦虑是现在所有考研的同学复习备考中都容易产生的心理状况,焦虑着每天的复习进度能不能赶上竞争对手,焦虑着今天做的阅读理解又错的一塌糊涂,焦虑着自己的一无是处,焦虑着考不上了该何去何从...记不清是哪位老师曾经说过的——“越感到焦虑,就越要去做让你感到焦虑的事”。实际上,我们之所以会焦虑,就是因为可能目前的复习进度与自己的预期有所偏差,自己的复习效果不如人意。但是你一定得记住,一旦感到焦虑,则要更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迎难而上,解决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我们不能蛮干,但是我们也更不能慌张。我周围的同学总说我比较努力,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并不是赢在了努力。而是在我备考的全过程中,我一直试图保持平稳的心态,只着眼于我眼前的备考。考研期间我几乎从未给自己打过退堂鼓,论文看不懂我就再看一遍、阅读理解错了我就再分析一遍、好不容易记住的知识点又忘记了那我就再背一遍。我也无数次地压抑过,但这些都没有能打断过我每天早上六点钟准时前往图书馆的步伐。我考上研究生以后,我们系的一位老师是这样描述我们这一届考研生的:“其实,老师我每次去图书馆找资料的时候,都是可以看得出来哪些同学可以考上,哪些考不上。那些能够考上的同学,必然是目光坚定、态度踏实且全身心投入复习的。”现在想想,这确实也是我能够上岸的根本原因——放下顾忌,埋头努力。我知道,很多学长学姐包括父母会安慰一些在备考中很慌张的同学,他们常常说:“别害怕,哪怕考不上,这也是一段美好的旅程。”但是我想说,这句话看似慰藉人心,却只是变相逃避的一个借口。我希望大家在接下来备考的过程中,不要着眼于“没考上怎么办“?而应该关注”我接下来得继续学习什么“?慌张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他人的慰藉也只能起到一时的功效。只有真的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学习本身,你才能够无所顾忌地一往无前。最后,回到标题的这个问题——如果我考不上怎么办?不要问怎么办。你只需要坚持,其他的一切交给时间足矣。
作者|杨小米+鼓鼓熊 编辑|欣欣正 文/大四考研那年,我一直都抱有一种“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我就完蛋了”的想法。这个想法在鞭策我持续努力的同时,其实也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我记得在距离考研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当我一想到“如果考不上该怎么办”这个假设情境时,就很想哭,因为我想不出来如果考不上该怎么办,那是我最害怕的一种情境。幸运的是,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后来顺利地硕博连读并且如期毕业。在我读研读博的日子里,我没有再想过如果当年自己考研失败,后来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虽然读博士做研究从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但我一直在这条路上走得心无旁骛,也就没有什么波澜,甚至说出来都有些乏味。比起我这种“一路波澜不惊”完成学业的经历,学术圈里还是有很多人有着非常精彩的经历。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我知道的故事吧。01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多次引用过一篇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论文。那篇论文的两位作者之一是美国某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也是行为经济学领域数一数二的大咖。他博士毕业的时候46岁。为什么那么大年纪才博士毕业?因为在读博士之前他在忙别的。他大学时候读的是数学,而且是在一个致力于培养学术人才的“尖子班”读的。本科毕业之后,他的大部分同学都继续深造,而他想要去看世界,就没有再继续读书。他先是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到世界各地旅游,后来又做过很多种职业,比如半职业扑克选手、地产经纪、地毯商人、探险导游等等。四十岁的某一天,他读了篇关于诺奖得主的文章,忽然觉得自己该去搞点学术研究了,于是申请了经济学的博士。第一年还没申请上,又接着申了一年,在41岁的时候,他开始读博士,读了五年,46岁毕业。然而他毕业的时候一篇文章都没发表出来,也找不到正式的教职。博士毕业之后的五年里,他辗转了几所大学做临时教职,终于在50岁出头的时候发表了学术生涯中的第一篇文章,也终于找到了一份正式的教职。从50岁到70岁,他总共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有一次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自己的文章数量终于超过自己的年龄了。在《破碎的美国梦,我们恐怕要结束了 》这篇文章里,我写到过熊一研究生毕业申请博士失利的经历。当年熊一申请博士失败时,我跟他讲了这个经济学教授的精彩履历。熊一说以后这就是他的偶像了,他也可以等到40岁的时候再去读个博士,说不定后半生还能重回学术道路,成为学术大咖。02我在商学院读博士的前两年,每个学期都会去另外一所学校的商学院修一门课,开课的老师是位80多岁的老爷爷,是社会认知领域鼻祖级的人物。老爷爷在纽约出生长大,大学和研究生读的都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世界知名的贝尔实验室做工程师。工作两年后,他觉得自己需要增加一些人文科学方面的素养,于是去读了个社会心理学博士,之后就开始在大学里做老师。60多岁的时候,老爷爷从美国的大学退休,但他并没有放下工作、享受退休之后的悠闲生活,而是搬到了香港继续任教。从60出头一直到80多岁,老爷爷在香港讲课、带博士生,时间与年龄对他来说似乎是静止的。我们每周上一次老爷爷的课,时长是3个小时,老爷爷一直是站着讲课的。给老爷爷发邮件请教问题,回复永远不会超过12个小时。晚上发的邮件会在早上4点钟收到回复。交的作业论文会有非常详细的反馈,有时老爷爷的反馈会比我们自己写的小论文篇幅还要长。如果是发邮件去跟老爷爷探讨研究问题,老爷爷会在回复的时候附上他觉得重要的参考文献全文供我们阅读。老爷爷的精力与对工作的热情,让我们这些二十几岁的学生,常常自叹不如。后来,老爷爷因为家庭原因又回了美国,继续在一所大学做访问教授,依然是全心全力做学术、指导学生03还有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是我读文献的时候随手搜了一下作者发现的。八卦作者,这大概也是读文献的一大乐趣吧。除了了解作者的经历,文献最后面的致谢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部分。跟文章正文的严肃与严谨相比,致谢部分往往会有一点自由发挥的内容。比如我有读到过作者吐槽自己签证迟迟没有下来,感谢签证官的拖延给了自己三个礼拜写文章的时间;比如有作者会感谢某某和某某教授对文章早先的版本提过修改意见,这大概可以看出来文章得到过什么人的指点;再比如有非常非常非常学术的男博士会在致谢里向女朋友求婚。有一次,我在消费者研究领域的某顶级期刊读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如何通过人们在看广告片时的脑神经活动,来预测广告效果及商品销量。于是我顺便搜了一下作者,想看看作者还有没有发表过其它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消费行为的文章。从打开作者简历的那一刻起,我就只想说“哇”。那是一位颜值完全不输好莱坞明星的商学院教授,以色列人。上大学之前,他在以色列军方做过三年情报方面的特工,之后用两年的时间读完了物理学本科和哲学硕士。他的博士本来读的也是哲学,但读了两三年哲学博士之后,他发现神经科学更有意思,于是转而读神经科学的博士。读书期间他做了近十年黑客,通过“黑”进财务和政府机构的网站来测试系统安全。他做黑客做得太成功了,而且是正面形象,所以他的亲身经历也被纳入了很多电影中。博士毕业之后,他留在了学术圈,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商学院做教授。在他的业余生活那一栏里写着开飞机,包括喷气式飞机和直升机。04这三个故事大概过于精彩,以至于远离了我等凡人的生活。其实,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我也真切看到过虽有曲折但令人赞叹的经历。比如我在荷兰读博士时,我们课题组里有一位研究助理,导师常常让她来给我的实验帮忙。那个荷兰妹子原本是读医学的,但在医学院读了三年之后,觉得那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又从大一开始读心理学。读完本科之后,她继续读了两年心理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时,她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想继续读心理学的博士,于是申请到我导师的课题组做研究助理。在做研究助理的时候,她非常认真,自学了很多编程技术。我们这些博士生遇到编程问题还经常去问她。做了一年研究助理之后,她确认自己想继续读博士,于是留在了我导师的课题组开始读博。去年她博士毕业了,文章也发到了顶级期刊,于是去了哈佛一个非常强的实验室做博士后。如果从时间上看,她是远远落后于一路无缝衔接从本科读到博士的小伙伴。但我跟她聊起来她从医学院退学重新开始读心理学这段经历时,她跟我说她觉得很幸运,因为离开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不是在一条令自己感到痛苦的路上继续走下去。跟很多荷兰家庭一样,她的父母并没有资助她上大学的费用,她一直都在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为自己赚学费,而且坚持了那么多年。如果当年没有考上研究生,我大概并不会完蛋。确定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是需要时间和经历来得到答案的。跟一帆风顺的履历相比,我更喜欢那些千回百转的故事。因为那些故事里有我不曾经历过的转折,有让我佩服的勇气,亦有让我看到另一个自己的可能。
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各种教育机构的齐头并进,大学生的数量也与日俱增。不过数量提上去了,质量却难言满意。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问题日益凸显,促使不少大学生加入考研大军,为的是增加就业的优势,能找到工资水平更高的工作。不过也有人认为读研究生的时间不如用来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个人能力比读书更靠谱。事实上,考不考研究生有这4点“明显区别”!过来人讲出心酸实情。第一点,学历和专业能力有区别。虽然有人认为现在企业看重的是能力而非学历,但不可置否的是学历仍然是很多工作岗位的一块敲门砖。如果你连学历都没有,是很难跟在职场上占领高地的。而对于能力不突出的大学生来说,考研则是提升专业知识与能力最好的途径。而且读研期间,不仅侧重理论学习,还会做大量的实践与调研,毕业后找工作都会更加得心应手。第二点,工作的起点有区别。有些企业招聘的岗位是只对研究生开放,而本科生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起点不同,起薪也会不同。研究生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基本上都会有不错的起薪,而且在转正之后晋升的空间更大。在不少企业高层看来,研究生是更有成为领导层的能力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企业招收名额少,因此更看重工作经验与能力,这样一来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起点就是相同的了。第三点,工作中受器重的程度不同。虽然本科生与研究生毕业后刚进公司都是从基层做起,但是由于研究生的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都更胜一筹,领导就会分配更紧要的工作任务给他们。有网友会觉得这是领导的偏见,其实本科生如果有足够的能力胜任更大的工作,只要努力做出成绩,慢慢地也会被领导发现并器重。如果研究生想凭学历就等着加薪,无异于痴人说梦。第四点,交际圈不同。本科生比研究生提早进入职场,可以在职场里积累一定的人脉,接触更多的大场面与成功人士,这对于未来不管是工作还是创业都会是很大的帮助。而研究生则是在读研期间,能认识更多的教师,在调研期间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同样也能积累人脉。不过交际圈不太一样,对于将来的就业所能提供的帮助也各不相同,只能说是各有优势了。综上,考不考研究生有这么4点区别,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学生都热衷于考研了。我们难以评价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好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要奋发图强,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小编的回答是一定要,但是不分年龄。解释一下这个定论,别说谁谁并没有考研不也是工作生活的很好之类的话,你不是谁谁,而我的建议无论你是迷茫还是已经有很好的工作,上研究生一定是可以影响你的生活。首先,对于正在上大学的学生们你们需要考研,因为考研会是一天你们未来毕业以后的一条出路,好学校的孩子需要考,不好学校的孩子也需要考,即使没有考上也需要试试,因为这一年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其次,对于已经工作的人群你们依然可以选择考研,不仅是工资会提高,专业能力会变强,也会激发你们新的思想,对自己现在的状况有不一样的认知,所谓人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才会对得起自己,才会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职场固有的形态所束缚。最后,无论你上的是好学校的研究生不好学校的研究生都无所谓,有能力就努力去好学校的尽量去好学校的研究生,如果能力有限去普通学校的也可以。因为研究生除了学习知识本身以外最重要的是平台,给了你一个再一次交流的平台,即使你的学校本事一般但是能做研究生导师的人本身就不一般,你周围的同学本身就是你非常好的社会资源。所以说不要狭隘的看待研究生,一不仅会让你学到专业知识,只要你肯学就不会说白上学;二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交流平台,只要你好好把握,就会有很多机会都等着你;三研究生会让你从现在的身份地位跳出来去看待问题,对于工作者他会让你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学生他会是你又一次深入接触社会的过渡时期。
上个星期,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结束了,研究生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很多本科不好的学生而言,这是他们提升学历最好的方式,而考上研究生,也代表着你的视野会开拓许多,那么研究生考试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能考上研究生,否则的话还考什么试,在报考的这些人里面,注定会有大量落榜的考生,那我们今天来聊一下,考研没考上,到底需不需要二战。首先,考研虽然很重要,但它跟高考却并不一样,高考你要是考得好,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而考研若是考不上,还是有着本科文凭在的,凭借这个本科文凭,你还可以出去找工作,说不定也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毕竟大家考研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赚到更多钱,找到更好的工作。而一个老学姐告诉我们,要是第一次考研失败的话,也不要灰心气馁,因为已经快要毕业了,所以很多公司都会来学校搞招聘,这个时候完全可以去招聘会上看一看,有什么合适的工作,先去实习工作一下看看,万一工作很不错,就可以留在那工作,若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心中已经有心仪的职位,但需要很高的文凭,那学姐建议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地去考研吧。其次考研它也是分专业的,医学法学这样的专业不考研基本上是没什么活路的,而会计,汉语言这种专业考不考研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学姐建议我们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考研,毕竟现在刚毕业的研究生,不一定比工作了两三年的本科生吃香。但若是你本科超级差,只是个三本,或者是专升本,那你真的有必要通过考研来提高一下自己的学历,来让自己视野变得更高更广,学姐说考研最重要的不是它能给你带来多少利益,而是你在考研的过程中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很值得人赞赏。也祝今年考研的人,都能考上心仪的高校,若是想二战,还请三思。
2019年考研已经顺利结束,考研成绩按照往年预计大概在2019年2月份的中下旬会陆续的公布。不管这次考试我们的考生发挥的怎么样,都已经不重要了,抱怨也好,悔恨也罢,都将于事无补。当前,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休息,耐心的等待考研成绩揭晓的那一天。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他们这次考研一定会成功上岸,考研初试没有一点问题,但小编想提醒一下这些同学,考研的初试很重要,复试也同样的非常重要,甚至考研复试的成绩决定着你们自己到底能不能被研究生院所录取?所以,在没有拿到考研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大家都要冷静,戒骄戒躁。大家在休息好的同时,要继续学习,关注报考院校的往年复试情况,及时了解目标院校一些硕士生导师的科研方向,教学能力,为人处世的口碑等等。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认为这次考研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该怎么办呢?其实,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很多同学都充当了“炮灰”,个别同学考的总分甚至连国家线都没有上,即使想读研也不行了,因为他们连调剂院校的资格都没有。对于这些考研没有成功上岸的同学来说,小编觉得你们应该思考一下“自己还要不要选择继续考研呢?”,如果觉得只尝试这一次就够了,或者有一些其它的主观或客观原因导致自己只能考一次的时候,那么,接下来的时间里,你们应该好好的规划一下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工作打算了,毕竟我们要走向社会,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让自己能够生存下去,这就要求我们去找工作赚钱来养活自己。假如我们还打算再尝试的考一次,甚至有些同学到目前为止已经考了两次,三次研究生了,但还是不甘心,非要读研不可的话,小编建议这些同学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然后扎扎实实的去复习考研的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查漏补缺,把不熟悉的问题搞明白,把不会的难点弄通弄懂,并且自己能够独立解答等等,然后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好好的准备明年的考研初试。总之,我们很多同学的学习情况不一样,他们自己的想法也不尽相同。尤其是一些同学认为这次考研已经考砸了,那么,我们就要认真思考一下,接下来还要不要再考一次?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小编的看法是,如果选择还要再考一次研究生,就应该提前做准备,为明年的考研复习留下足够多的时间,“笨鸟先飞”的道理相信大家应该知道吧!
备考三年,每天学习十小时,为何还会考研失败?这些误区请别忽视如今就业的形势非常严峻,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有一些人是学校不够优秀,还有一部分人是专业没有选好。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有考研的想法了,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学历,以后还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考研的过程注定是非常艰辛的,有一些人明明很努力,每天都会学习十几个小时,但依旧没有考上研究生,这是为什么呢?为何往往越努力考研的人越考不上研究生?其中的原因你知道吗?有考研的同学向小水抱怨,自己每天学习十小时,备考时间长达三年多,准备的非常充分,可谓是非常刻苦了。但是考研初试分数下来的时候他自己也不相信会考的那么差!他觉得自己那么努力,不该与研究生无缘,而且每天学习那么久,放弃了很多,结果却换来失败,心中觉得命运的不公。备考时间很长,就一定能考上研究生吗?恐怕不见得是这样!很多考生在考研的时候误进了很多误区,盲目的相信考研经验,不理性的备考,这样就难以考上研究生。而像他这样的考生有很多,明明很努力,每天都在学习,为什么还是考研失败?其实主要是他们走进了以下这些误区!第一,他们选择的院校实力太强,竞争太大。名校光环是很有影响力的,不少学生选择考研,就是为了报考一个很好的学校。但因为考研人数太多了,优秀的人也同样很多,这个时候如果报考了一个和自己的实力相差非常大的学校,那么在整个考研过程中就很辛苦了。他们即使每天都在学习,但最后还是会有一大批比自己分数高的人,就连进入复试都非常困难。第二,考生的学习时间虽然很长,但学习的效率太低。不少人选择考研是受了身边人的影响,他们觉得既然大家都在考研,自己不妨也加入这个行列,反正报名费也不是很贵。这个时候,他们看到别人在学习,因为从众心理,也会抱着书去图书馆。这只是做了样子而已,他们的目标就是坐满10个小时,而不是查看自己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当在这个状态下学习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因为没有用心,有些知识都没有过脑子,所以没有一个好成绩也是理所当然的。第三,没有找对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不少学生的思维都已经被固定了,他们在学习时也只是死记硬背,而不是活学活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的时间再长,也只是对一段知识的重复,没有真正的掌握。当题型有一些变化时,有些考生就很难应对了。他们因为没有用对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是把某一题先学会了,但没有掌握好精髓,当出题者的套路和以往不一样,考生就会翻车。最后要说的就是心态问题了,一个好的心理素质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不管是在考试中还是在生活中,没有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就很难获得成功。考研就是如此,即使平时掌握的知识很全面,平时也很努力,但如果在最终12月份的考试中没有平复自己的心情,自身的能力就容易受到影响。考研会持续两天,但一场考试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成败,如果某一科没有过线的话,那么即使其他三科的成绩再好,也没有希望了。所以考生在考试时,面对越难的题目,就越要保持冷静。有些文科类的专业,会有很多的大题目,保证自己的写字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不是所有付出努力的考生都能得到回报,如果他们在以上这个4个方面没有处理好的话,在考试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纰漏。但如果不付出努力,那就更加没有希望了。而考研就更应该避免这些误区,掌握方法,针对性的去复习,这样去备考才有读研的希望。你觉得在考研的时候复习时间重要还是复习效率重要?你对那些雷打不动天天去图书馆占座却不考研的人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简称“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考研的基本流程如下:1、确定考研目标(越早越好,不能晚于7月份,也就是放暑假之前你必须要做好规划了)根据自身实力及客观情况,明确想报考的学校及专业,明确需要复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考研准备。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2、招生简章发布(8月份)招生简章中通常包含有报考条件,录取政策,历年报录数据,常见问题汇总,联系方式,收费标准等针对本单位的详细信息,以便大家及时了解想报考院校的最新招生政策及安排。3、考研大纲发布(9月份)每年9月初,教育部发布当年统考公共课及统考专业课大纲,在各科考试大纲中,明确了的相应科目的试题结构,能够有效帮助大家进行针对性复习。4、网上报名(10月份)网上报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网上预报名和全国统一报名;网上预报名的对象为在校的应届毕业生,而全国统一报名针对所有考生。5、现场确认(11月份)现场确认是考研报名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核对考生基本信息、采集图像、考试费用缴纳等。6、准考证打印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打印《准考证》,为避免因准考证丢失不能参加初试的情况出现,近年已经对准考证打印时间做了调整,在考试结束前,均可以进行准考证的打印。7、初试(12月份)考试前应仔细确认考场安排,妥善安排出行,避免因为交通、未找到考场等原因造成不能正常参加初试。8、初试成绩查询(来年2月份)考研初试成绩一般在考后两个月左右公布,如果对个人成绩有异议,可以按照招生单位统一安排申请复查。9、自主划线学校公布分数线自主划线学校将先于国家线公布之前,结合本校招生计划及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复试基本分数线,报考自划线学校的同学,如果未能上线,在国家线公布之后,应该第一时间申请调剂。10、国家线公布(来年3月底)考研国家线一般在3月底公布,教育部会结合当年招生计划及报考情况,分别确定一、二区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线。11、考研复试(来年4月份)非自划线学校在国家线公布之后,将结合国家线及本校招生计划,在第一时间确定本校复试基本分数线,陆续安排复试。因此,在国家线公布后,需要时刻关注所报考学校最新公告。12、领取通知书(来年6月份)学校一般在6月初开始陆续发放通知书,通常选择EMS邮寄,你也可以按照学校提示自行前往学校领取。考研报名的时候只能选择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报考不同的学校,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专业,不同的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内容也会不一样(因为专业课试题都是由各大高校自己出的)。所以说,针对这种情况,一个考生不大可能同时答两份不同的试卷,所以,考研报名只能选择一所大学。考研没考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初试没过分数线,第二种是复试被刷的情况(一)初试没过怎么办?1.如果你没有过国家线的话,那今年就注定和读研无缘了,只能另谋他路。其实每年的各个专业考研国家线分数都差不多,那么考研分数出来之后基本就可以估算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过线,没有过线的话就应该马上尝试去找工作,参加春招、报考省考的公务员或者准备来年二战。2.如果你超过了国家线但是没超过校线或者复试线,那么是有考研调剂的机会。虽然无法去心仪的学校参加复试但是还是能够参加国家的调剂,如果可以接受调剂的话可以开始尝试收集信息了,看哪些学校有招生调剂的名额等等,考研调剂中时间就是上一秒可能录取和下一秒就无法录取的区别。如果不接受调剂的话,这时候就要选择到底是选择二战还是找工作、报考公务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你提前考虑的!(二)如果复试没过的话,调剂还是考研、工作,这是你要确定的事情1.如果接受调剂的话可以尝试去调剂考研复试没过也就是考研失败了,这时候如果接收考研调剂的话还是可以去积极联系学校和老师,询问是否还有名额。但是调剂一般来说都要接受你调剂的学校可能比你本科还要差的情况,这个一定要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每年调剂后悔的也不在少数。2.如果不接受调剂的话,二战还是工作要想清楚第一次考研失败可以选择二战考研、春招找工作、公务员省考三条路选择。二战肯定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坚持下去的,如果选择了就勇往无前吧!如果选择春招找工作的话一定要尽量去大城市碰碰机会,因为春招大公司的名额真的非常少了!公务员省考的话也是可以考虑准备一下的,毕竟现在公务员还是不错的。今年要考研的小伙伴们,你们开始准备了吗?(关注我并私信“六级”,即可获得一份英语六级学习资料大全)往期好文:当今大学生的寒假都是怎么过的?不少人表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围城考研的学生没有提前联系导师影响大吗?
身边有很多人没有考上研究生,就觉得错过了人生黄金的道路。我倒觉得其实没有失去什么机会,只是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而已。很多人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认为考研就会多一条出路,其实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就拿我身边的案例来说。我身边有很多朋友考研了,而且考上研了,结果上研出来后,找的工作还不如我们这些本科生的。当然也有一些考研的朋友,找上了比较好的工作,但毕竟是少数。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段子。他说大学毕业后的两个朋友,一个选择了直接工作,另一个选择了考研。结果研究生毕业后,那位研究生最后找到的工作就是这位本科朋友的单位。唯一的变化是,这个单位几年前的招聘门槛是本科生,现在变成了研究生。现在不要说研究生了,即便是博士也到处都是。记得我小的时候,一旦听说谁是博士,简直就像遇见了天上的神一样。但是现在再说博士,真的太常见了,有时候和朋友一桌子吃饭,都能碰到一两个博士。当然,我并不否认学历是现在很多企业公司招聘的敲门砖,拥有一个研究生学历,肯定会比一个本科生学历更受人青睐一些。但是如果你陷入一条死胡同,认为只要是研究生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就一定会比本科生好,那么恕我直言,我不赞同你这种观点。学历只是一张入场券,证明了你比别人更多一些机会,或者更多一种可能性。但是真正工作后,混的好不好,成就大不大,还主要靠你的能力。当然这不是说读研究生就没有用,而只是想告诉大家,每个人有不同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读研究生,那么只是多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真的喜欢,在专业上有深度研究,读研究生也未尝不可。但是如果你想更早的进入社会,获得丰富的工作经验,那么我觉得不读研也罢,其实也没有什么损失。在我身边,我可以看到很多本科生做的风生水起,成绩非常让人羡慕,而很多研究生、博士生反而觉得凤凰落地不如鸡,不接地气,总觉得哪个庙都容不下自己这座真神。社会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在这里才能学到真正的能力和本事。当然我这里绝对不是说读研究生、读博士没用。绝对不是这样的,知识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真的热爱你的专业,真的是在你的学业上做出了成绩。如果你只是抱着获得一个研究生的文凭,就想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可能后面会让你很失望。坦白的说,现在社会上研究生并不少,甚至到处都可以看到研究生文凭。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含金量,已经不像若干年前那么高了。我身边的一些研究生朋友都选择了自己创业,从这一点来看,我倒是挺佩服他们的,他们并没有想着出来就谋得一份铁饭碗混到老,而是想着自己创业获得更高的成就。退一万步来讲,如果你是因为考研扩招才考上研的,恕我直言,看来你的学习水平也不怎么高。而且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事实,那就是将来你们这一批扩招进来的研究生,大批量的毕业走向社会之后,是不是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对手?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对与错的区分,只有你想过什么样生活的区分。如果你现在踏踏实实的工作,通过这几年努力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一样可以成为人才。如果你真的想在专业上发展,那么考研自然也是好的选择,通过考研让你的专业得到深化,最终也许可以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但这只是猜测,因为谁也无法预测几年后的事情。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容易患得患失,说白了其实就是计较利益罢了,但是一旦你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说另一条路就一定完美,因为任何一条路都可能充满风险。对于考不考研,你是怎么看的?请留言交流。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侵联删。
熬在基层,他为何后悔当初没考研究生?碧翰烽/文和他的交谈是从公务员考试开始的。近几年,他都会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的考试,连续考了三年,大大小小考了五次,其中仅有一次进入了面试,但最终都没有成功,一次次败下阵来。今年,他已经27岁了。如今在一个街道办事处工作,没有正式的行政事业编制,就是一个政府购买服务的岗位。虽说不是正式编制,干的活儿却一点不比正式编制轻松,不仅工作量多,而且要求还比较高,领导还是很依靠他的,觉得他脑子灵活,工作踏实且能干,大事小事都交给他来干。这些年来的考公经历,让他很是疲惫。当年,他读了一个本科院校,不是985、211高校,专业也不是热门专业,还比较偏冷。本来想在外面创业,可是父母非要他回到老家,一个三线城市。在父母的帮助下,进了一个街道办事处工作,并且在父母的安排下,开始一年又一年的公务员考试。按照他的话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因为自己的专业比较偏冷,每次的招考公告,像他这样的专业几乎没有,而更多的时候只能选择“不限”专业的职位,这样的职位,报名的人数更多,还有一些职位并不理想,往往都是偏远的乡镇,他又不愿意去,父母也不想他去。另一方面,现在有的公务员招考条件越来越苛刻,有很多职位开始面向研究生,有的还只面向985、211的高校,这让他们的机会越来越少。最为关键的是,现在不少大学生都涌向公务员考试,特别是回乡参加考试的大学生年年在增加,自然加剧了竞争难度。对于这样的现状,他感到越来越沮丧,特别是年龄如果一旦跨过30岁,对于未来的考公之路感觉不到希望,而对现在的岗位也觉得没有希望,觉得随时随地可能要“走人”,缺乏安全感。他告诉我,现在最后悔的有几件事:一是,当初读大学时,父母曾经要他考研究生,他没有答应,觉得读研究生太辛苦太难了,只想早点参加工作。其实,如果当时能够读个研究生,说不定能够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能够读得更深入一些,再参加工作可能就不一样了,不致于像现在那么被动。而到社会上工作几年之后,不但知识忘记了许多,而且毅力也下降了许多,根本不想吃这个苦了,人的惰性越来越强,这个太要命了。二是,当初自己不该回到老家,而是应该在外面先闯荡一下,好好地锻炼自己,不应该早早进入体制内,如今弄得自己比较尴尬,这些年实际上浪费了不少,加上又结了婚,多了牵挂,再想出去创业,真正是个麻烦。这一点,既有父母强势的因素,也有自己担心吃苦的原因,最终弄得自己现在不上不下。年轻人在职场,如何选择自己的道路?我觉得有几点值得提示:一者,还是好好学习,苦练本领,这个最为重要。没有这个重要基础,想要打开一扇好的门,真是不容易。二者,我以为年轻人,首先的职业选择还是不要太过保守、太过舒适,应该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创新性,应该要让自己有一定的锻炼。年轻的时候不奋斗,难道非要等到老了再来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