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上半年 煤焦油及深加工市场数据解读名色

2019上半年 煤焦油及深加工市场数据解读

导语2019年上半年,高温煤焦油市场多处于震荡运行状态,高低价差同比去年明显减小;而深加工行业延续亏损运行状态,部分产品价格如工业萘等下滑明显,下面卓创将与您共同解读。1.价格解读1.1高温煤焦油市场:2019年煤焦油市场起点在3450-3500元/吨,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而下游开工及需求却不及去年,故而煤焦油一直未有明显的涨势,截至目前,以山东市场为例,煤焦油市场成交均价3272元/吨,同比去年下跌1.53%。其中高位价格多受刚需支撑;价格最低点在4月中上旬,成交均价下滑至3050元/吨,同比下跌4.39%。4月上旬,煤焦油市场下调50-120元/吨不等,沥青定价下调,工业萘偏弱震荡,深加工亏损压力加重,抵触情绪较浓;而炭黑新单商谈僵持,对原料煤焦油支撑减弱,加之焦企平均开工水平较高,故而出现大幅下行走势。1.2深加工市场:2019年上半年,国内煤焦油深加工市场运行一般,特别是工业萘市场,震荡下行态势明显。苯酐市场运行偏弱,下游增塑剂产品自身库存压力缓解不足,萘法市场低迷运行,导致市场开工偏低及萘法苯酐盈利空间下降,终端需求弱势,上半年工业萘市场走势低迷。煤沥青市场整体出货阻力仍较大,下游阳极块连跌跌了5个月共计605元/吨,电解铝市场亏损压力明显,对煤沥青议价态势明显,虽然在4-5月份受深加工企业集中检修支撑煤沥青出现拉涨走势,但鉴于终端走势低迷,市场总体运行较为一般。1.3两年价格对比:表 煤焦油及深加工产品价格对比从上表中不难看出,2019年国内煤焦油及深加工产品起平点均高于2018年初价格,但单从上半年市场表现来看,煤焦油及工业萘市场不及去年水平,特别是工业萘市场,与去年同期跌幅约达27.82%,苯酐运行低迷导致市场贸易商参与度下降,导致2019年工业萘市场跌幅明显;因炭黑市场理论盈亏水平已亏损半年之久,且深加工企业整体处在盈亏边缘,市场开工不足,对焦油高位抵触,导致2019年国内煤焦油市场不及去年同期水平;煤沥青市场走势相对稳定,虽出货阻力较大,但市场价格波动相对受限,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蒽油市场受加氢企业刚需及深加工企业低开工率支撑,其二季度市场运行良好,整体走势好于去年同期水平。2.盈利解读2.1焦企:据卓创不完全监测统计,2019年上半年主产区焦企平均盈利在56-190元/吨,其中山西地区略低,同比去年下跌56.9%,河北居中,山东地区最高,同比下跌17%-39.47%。利润空间均出现明显缩水。2.2:深加工:2019年上半年,国内煤焦油深加工企业理论亏损34.51元/吨,略好于去年同期水平,从走势图可以看出,2019年5-6月份深加工企业亏损面较大。3.供需分析3.1:供需方面:201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焦化企业督查略有缓和,环保取消“一刀切”后,受利益驱动,焦化企业多开足马力生产,2019年上半年市场开工水平多维持在80%及以上水平;但上半年安全事故频发,环保及安全检查也并未完全放松,其中山西长治、临汾地区,陕西渭南地区,山东临沂地区均出现不同程度限产情况,但从整体市场供应来看,影响有限,煤焦油供应相比去年同期较为充足。3.2:深加工需求方面:原料煤焦油价格持续高位,且深加工产品销售不畅,多数产品走势下滑,导致深加工企业亏损面加大,企业无奈多降负荷保价运行,对原料按需采购,议价情绪较浓。4.后市展望目前沥青下游市场行情较难好转,商家对高价抵触情绪短期难消,深加工企业出货压力依然较大,预计下周煤沥青市场或持续高位补跌;萘法苯酐市场弱势持续,虽短线工业萘市场低位补涨运行,长线暂难乐观,对原料煤焦油仍以刚需采购为主,预计短线或仍存偏弱下行可能。

书之言曰

供不应求的高温煤焦油市场-2020年之产能回顾

2020年作为国内焦化去产能收官之年,关于去产能的政策可谓是层出不穷,但是在高利润驱使下,执行力度可谓是力不从心。从前10个月煤焦油产量就可以看出来,1-10月份全国煤焦油产量1553.2万吨(含部分中温煤焦油产量),较去年同期仅减少9.27万吨,同比减少0.59%,煤焦油产量较去年减少有限。2020年1-11月底,全国焦化产能累计淘汰3777万吨(其中山西退出1940万吨),累计新增3110万吨,净淘汰667万吨,尤其是10月份以来,山西焦化去产能普遍超出市场预期,而河南11月底也开始执行4.3米焦化产能淘汰政策,河北邯郸地区也启动焦化落后产能退出工作,预计11月底到12月,还将有2500万焦化产能待退出,主要为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而12月新增焦化产能仅为1050万吨,如焦化去产能执行到位,全年焦化产能净淘汰2100万吨,这将对12月份乃至明年1、2月份煤焦油供应造成一定缺口。自9月煤焦油进入上行通道以来,煤焦油价格已经连续上涨3个月累计涨幅为600-800元/吨,特别是进入四季度山西、河南、河北等地焦化去产能持续推进,煤焦油供应持续处于偏紧状态,而下游工厂开工率依然处于高位,对煤焦油需求良好。后续煤焦油现货价格能否继续上涨,核心还是在于焦化去产能是否能够持续。从目前的调研的调研情况来看,12月份焦化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新增产能投产滞后,如12月焦化去产能推进得力,那么2020年12月份乃至2021年一季度,煤焦油供应将一直处于偏紧的状态。总体上看来,预计12月乃至明年1月煤焦油价格都将有较强支撑,价格依旧易涨难跌。

发乎天光

2021-2026年中国焦化市场前景研究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1-2027年中国焦化市场前景研究与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报告编号:1495682在线阅读:http://www.cninfo360.com/yjbg/hghy/qt/20210121/1495682.html正文目录:第1章:中国焦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1 焦化行业界定111 焦化行业定义112 焦化工艺流程12 焦化行业统计标准121 统计部门和统计口径122 焦化行业统计方法123 焦化行业数据种类13 焦化行业政策环境131 焦化行业相关政策132 焦化行业发展规划14 焦化行业经济环境141 国际经济走势分析142 国内经济走势分析143 经济走势对行业的影响15 焦化行业社会环境151 行业节能减排要求152 行业节能减排措施153 节能减排对行业的影响16 焦化行业技术环境161 行业专利申请数分析162 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163 行业热门技术分析第2章:中国焦化行业产业链分析21 焦化行业产业链简介22 焦化行业上游原料市场分析221 焦化煤资源分析(1)焦化煤储量分析(2)焦化煤资源分布222 焦化煤产量分析223 焦化煤消费量分析224 焦化煤进出口分析225 焦化煤价格走势分析226 上游对焦化产业的影响分析23 焦化行业下游行业分析231 钢铁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1)钢铁行业经营情况(2)钢铁产量分析(3)钢铁需求量分析(4)钢铁价格走势分析(5)钢铁行业前景预测(6)钢铁行业焦化产品需求分析232 铁合金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1)铁合金产量分析(2)铁合金需求分析(3)铁合金价格走势分析(4)铁合金市场前景预测(5)铁合金行业焦化产品需求分析233 铸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1)铸件产量分析(2)铸件消费量分析(3)铸造行业发展前景预测(4)铸造行业焦化产品需求分析234 有色金属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1)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2)有色金属行业前景预测(3)有色金属行业焦化产品需求分析235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发展现状(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焦化产品需求分析236 下游对焦化产业的影响分析第3章:中国焦化行业经济运行分析31 焦化行业经营情况分析311 焦化行业发展总体概况312 焦化行业主要发展特点313 焦化行业经营情况分析(1)焦化行业盈利能力分析(2)焦化行业运营能力分析(3)焦化行业偿债能力分析(4)焦化行业发展能力分析32 焦化行业经济指标分析321 焦化行业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分析322 焦化行业经济指标分析323 不同规模企业经济指标分析324 不同性质企业经济指标分析33 焦化行业供需平衡分析331 全国焦化行业供给情况分析(1)全国焦化行业总产值分析(2)全国焦化行业产成品分析332 各地区焦化行业供给情况分析(1)总产值排名居前的10个地区分析(2)产成品排名居前的10个地区分析333 全国焦化行业需求情况分析(1)全国焦化行业销售产值分析(2)全国焦化行业销售收入分析334 各地区焦化行业需求情况分析(1)销售产值排名居前的10个地区分析(2)销售收入排名居前的10个地区分析335 全国焦化行业产销率分析34 焦化行业进出口情况分析341 焦化行业出口情况分析(1)焦化行业出口总体情况分析(2)焦化行业出口产品结构特征342 焦化行业进口情况分析(1)焦化行业进口总体情况分析(2)焦化行业进口产品结构特征第4章:中国焦化行业竞争态势分析41 国际焦化行业市场格局分析411 国际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412 国际焦化行业市场格局分析(1)国际焦化行业资源格局(2)国际焦化行业产能格局(3)国际焦化行业产量格局(4)国际焦化行业消费格局413 国际主要领先焦化企业分析(1)安赛乐-米塔尔公司(2)JFE钢铁公司(3)浦项钢铁公司(4)新日铁公司(5)美国钢铁公司(6)印度钢铁管理局有限公司(SAIL)42 国内焦化行业竞争状况分析421 焦化行业集中度分析(1)产业资产集中度分析(2)产业销售集中度分析422 焦化行业五力模型分析(1)上游议价能力分析(2)下游议价能力分析(3)新进入者威胁分析(4)替代品威胁分析(5)行业竞争现状分析423 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竞争分析(1)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特征情况(2)产业经济类型集中度分析43 国内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分析431 焦化行业兼并重组模式432 焦化行业兼并重组动向433 焦化行业兼并重组趋势第5章:中国焦化行业主要产品市场分析51 焦炭市场分析511 焦炭供需情况分析(1)焦炭产能分析1)焦炭产能分析2)焦炭产能利用率(2)焦炭产量分析1)焦炭产量分析2)焦炭产量分布情况(3)焦炭消费分析1)焦炭消费量分析2)焦炭消费结构分析512 焦炭进出口分析(1)焦炭进口量分析(2)焦炭出口分析513 焦炭价格走势分析(1)焦炭价格形成机制1)价格构成2)价格波动与上下游的传导性(2)焦炭期货对焦炭价格的影响(3)焦炭价格走势分析514 焦炭市场前景预测(1)焦炭产能预测(2)焦炭产量预测(3)焦炭消费量预测52 焦炉煤气市场分析521 焦炉煤气特征分析522 焦炉煤气生产情况523 焦炉煤气应用现状分析524 焦炉煤气生产成本分析525 焦炉煤气主要生产企业526 焦炉煤气需求前景预测53 煤焦油市场分析531 煤焦油生产分析532 煤焦油消费分析533 煤焦油价格走势分析534 煤焦油市场竞争格局分析535 煤焦油需求前景预测54 甲醇市场分析541 甲醇企业规模分析542 甲醇产能分析543 甲醇产量分析544 甲醇消费量分析545 甲醇进出口分析546 甲醇价格走势分析547 甲醇市场需求前景预测55 其他产品市场分析551 粗苯市场分析(1)粗苯产能分析(2)粗笨产量分析(3)粗笨需求分析(4)粗苯价格走势分析(5)粗笨主要生产企业(6)粗笨加工产业现状552 合成氨市场分析(1)合成氨产能分析(2)合成氨产量分析(3)合成氨价格走势分析第6章:中国焦化行业重点区域分析61 焦化行业总体区域结构特征分析611 行业区域结构总体特征612 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613 行业区域分布特点分析614 行业效益指标区域分布分析615 行业企业数的区域分布分析62 山西省焦化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21 山西省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622 山西省焦化行业相关政策分析623 山西省焦化行业在全国的地位分析624 山西省焦化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25 山西省焦化行业企业发展分析(1)企业规模分析(2)企业盈利分析626 山西省焦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63 河北省焦化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31 河北省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632 河北省焦化行业相关政策分析633 河北省焦化行业在全国的地位分析634 河北省焦化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35 河北省焦化行业企业发展分析(1)企业规模分析(2)企业盈利分析636 河北省焦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64 河南省焦化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41 河南省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642 河南省焦化行业在全国的地位分析643 河南省焦化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44 河南省焦化行业企业发展分析(1)企业规模分析(2)企业盈利分析645 河南省焦化行业发展趋势预测65 山东省焦化行业发展分析及预测651 山东省焦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652 山东省焦化行业在全国的地位分析653 山东省焦化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654 山东省焦化行业企业发展分析(1)企业规模分析(2)企业盈利分析655 山东省焦化行业发展规划分析第7章:中国焦化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71 焦化企业发展总体状况分析711 焦化行业企业规模712 焦化行业工业产值状况713 焦化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72 焦化行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721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722 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723 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724 黑龙江黑化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组织架构分析(3)企业产品结构分析(4)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5)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6)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725 台河宝泰隆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726 太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727 川圣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728 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729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7)企业经营优劣势分析(8)企业最新发展动向分析7210 山西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情况分析(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2)企业生产能力分析(3)企业组织架构分析(4)企业产品结构分析(5)企业销售渠道与网络(6)企业经营情况分析1)主要财务指标分析2)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企业运营能力分析4)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企业发展能力分析第8章:中国焦化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分析81 焦化行业投资特性分析811 焦化行业进入壁垒分析812 焦化行业盈利模式分析813 焦化行业盈利因素分析82 焦化行业投资风险分析821 焦化行业政策风险822 焦化行业关联产业风险823 焦化行业竞争风险824 焦化行业汇率风险825 焦化行业市场供求风险826 焦化行业宏观经济波动风险83 焦化行业市场发展趋势831 焦化行业市场发展现状832 焦化行业发展问题833 焦化行业发展前景834 焦化行业发展趋势84 焦化行业发展前景及建议分析841 焦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1)焦化行业供需形势预测(2)焦化行业市场规模预测(3)焦化行业经营效益预测842 焦化行业投资建议第9章:中国焦化行业转型升级方向与案例分析(BY CW)91 焦化行业面临的现状分析911 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912 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不合理913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约束明显增强914 生产集中度低,供需失调915 定价机制不够完善,议价能力弱916 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准入门槛提高92 焦化行业转型升级方向与路径92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922 规范引导,实施工艺、技术改造创新923 与上下游企业跨行业联合重组924 扩大和延伸产业链条925 优化产品结构,深度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926 行业内资源整合、优势互补927 加大节能环保项目投入928 发展循环经济93 重点地区焦化行业转型升级现状931 山东焦化行业转型升级932 山西焦化行业转型升级94 焦化企业转型升级优秀案例解析941 山东焦化集团942 山东潍焦集团943 山西焦化集团944 天宏焦化公司945 云南大为制焦公司946 川达兴能源公司947 神华乌海能源公司图表目录:图表1:焦化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简图图表2:焦化工艺流程示意图图表3:2021年焦化行业相关政策法规汇总图表4:2016-2021年美国制造业及服务业PMI指数图表5:2016-2021年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图表6:2016-2021年欧元区主要经济指标(单位:%)图表7:2016-2021年欧元区制造业及服务业PMI指数图表8:2016-2021年欧元区工业产出指数走势图图表9:2016-2021年欧元区商业景气指数走势图图表10:2016-2021年3季度日本GDP环比折年率(季节调整值)(单位:%)图表11:2021年日本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动(季节调整值)(2000=50)图表12:大企业联合会经济先导指数、重合指数(2004=100)图表13:2016-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14:2016-2021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走势图(单位:亿元,%)图表15:2016-2021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速变化趋势图(单位:亿元,%)图表16:2016-2021年中国进出口额增速月度变化趋势图(单位:%)图表17:2016-2021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趋势图(单位:%)图表18:2016-2021年中国制造业PMI分类指数(经季节调整)图(单位:%)图表19:2016-2021年中国生产出厂价格涨跌幅趋势图(单位:%)图表20:2016-2021年中国生产购进价格涨跌幅趋势图(单位:%)图表21:2021年我国宏观经济指标预测(单位:%,亿美元)图表22:2016-2021年焦化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变化图(单位:项)图表23:截至2021年焦化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人构成列表(单位:项)市场需求行业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研究:1、市场规模: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行业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行业的市场潜力与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柱状折线图)”。2、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行业的产品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深入调研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特征、主要竞争厂商等,有助于客户在整体上把握行业的产品结构及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3、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4、用户研究:通过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群体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群体购买产品的购买力、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采购渠道、采购频率等,分析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关注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并对未来几年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助于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产品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竞争格局本报告基于波特五力模型,从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下游用户的议价能力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行业竞争格局。同时,通过行业现有竞争者的调研,给出行业的企业市场份额指标,以此判断行业市场集中度,同时根据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对主流企业进行竞争群组划分,并分析各竞争群组的特征;此外,通过分析主流企业的战略动向、投资动态和新进入者的投资热度、市场进入策略等,来判断行业未来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标杆企业对标杆企业的研究一直是博研咨询研究报告的核心和基础,因为标杆企业相当于行业研究的样本,所以,一定数量标杆企业的发展动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报告精心选取了行业规模较大且最具代表性的5-10家标杆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每家企业的行业地位、组织架构、产品构成及定位、经营状况、营销模式、销售网络、技术优势、发展动向等内容。本报告也可以按照客户要求,调整标杆企业的选取数量和选取方法。投资机会本报告行业投资机会的研究分为一般投资机会研究和特定项目投资机会研究,一般投资机会主要从细分产品、区域市场、产业链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估,特定项目投资机会主要针行业拟在建并寻求合作的项目进行调研评估。

茶之道

2021年中国煤化工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焦化行业经营效益下滑

煤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具体指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100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以及其他化学产品的过程。我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焦化工业体系,但是,我国焦化行业仍然存在较大规模的落后产能,产业集中度低,焦化行业经营效益下滑。焦化行业竞争格局二维化,独立焦化占比大焦化是发展很成熟、很具代表性的煤化工产业。多年来,由于原材料供应较为充足,技术门槛较低,各地涌现了大量小规模、小产能的炼焦企业,产业集中度不高,属完全竞争市场。焦化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主要是独立焦化厂和钢厂自建焦化厂二维竞争,同时,市场上也存有部分矿务局投资建设焦化厂。我国焦化企业通过自我发展或联合重组基本形成了以宝钢集团、鞍本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首钢集团等钢铁联合焦化企业和旭阳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神华乌海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煤焦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独立焦化企业为主体,中小焦化企业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钢铁厂自有焦化企业与煤炭企业投资建设焦化厂一般受到各地环保容量限制,并且产业链延伸程度较低,炼焦副产品如煤焦油、焦炉煤气等深加工程度不高,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因此,钢铁厂自有焦化企业与煤炭企业投资建设焦化厂对焦炭产能扩张的推动不足。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钢铁厂自有焦化企业焦炭产量约占全国焦炭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独立焦化企业向钢铁企业和其他冶炼企业销售焦炭产品,其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炼焦副产品的加工和焦炉气的综合循环利用。对于独立焦化企业来说,丰富的产品结构和较长的产业链是其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据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统计,独立焦化厂焦炭产量占全国焦炭总产量的65%以上。根据myteel(我的钢铁网)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常规性焦炉及热回收焦炉在产产能合计为5.45亿吨,其中钢厂焦化产能1.84亿吨,占比33.7%,独立焦化产能3.61亿吨,占比66.3%。产能过剩,行业收入滞涨我国焦化行业经过几年的调整分化、优胜劣汰,焦炭产量略有增长,焦炭消费有所减少,整体依然呈现产能过剩状态。2018年以来,国内炼焦煤供需状况总体产能过剩。2018年全国焦炭产量累计为4.38亿吨,2019年全国焦炭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5%,焦炭消费量仅4.50亿吨,总体产能过剩。自中国供给侧改革以来,焦化行业落后产能淘汰,高炉产能利用率有所提高,焦炭价格呈震荡上升态势。但2019年由于焦炭价格下跌,同时原料煤价格高位运行,焦化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以焦炭主产区山西省为例,2019年,焦化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6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利润82亿元,利润率4.2%,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综合来看,2019年我国焦化行业销售收入6333.7亿元,同比微增0.4%。行业收入滞涨明显。行业经营效益下滑2012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焦炭行业产能过剩,钢铁、焦炭、煤炭价格大幅下挫,焦炭行业利润率降低,在2014年、2015年出现了行业内50%以上企业亏损的局面。2016年春节后,通过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基建投资等拉动,钢铁价格回调。同时,部分焦化厂因环保不达标而关停限产,焦炭供应量紧张,价格回升,行业盈利有所好转。从焦化行业毛利率看,2016-2018年,受益于供给侧改革,虽然原料炼焦煤价格同样有大幅上涨,但是我国主要焦炭企业相关业务的盈利能力有明显的大幅改善。美锦能源、山西焦化等全国老牌焦炭企业在2016年起均有大幅提升,且已经持续3年。但2019年受焦炭价格下跌以及原料煤价格高企的影响,整个焦化行业经营效益受到较大影响,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焦化产品毛利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宝丰能源毛利率依然保持最高,2019年焦化产品毛利率高达43.95%,在现有上市焦化公司中排名第一。截止到2020年三季报,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毛利率均有所回升修复。但行业经营效益依然下降明显。注:宝丰能源于2019年上市,未公布2014和2015年财务数据。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泛爱万物

“十四五”煤化工趋势-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十四五”行业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现代煤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1.1发展成绩和突出问题(一)现代煤化工行业范畴;现代煤化工是以煤为原料,采用先进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清洁染料和化工产品的产业。主要包括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煤制烯烃、煤制乙二纯、煤制甲醇和氢能。(二)现代煤化工行业的地位和作用。现代煤化工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油气补充的重要方式,是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内容。截至2019年底,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原料煤转化量约1.55亿标准煤,约占煤炭消费量的5.6%。现代煤化工2019年产能和产量(三)现代煤化工行业“十三五”主要成绩1)行业整体规模持续增长。2015-2019年,现代煤化工行业整体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8%、13.2%、6.6%、21.5%、12.4%、19.5%。2)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从2015到2019年,现代煤化工行业开工率持续增长,资源能源消耗不断下降。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的综合能耗、原料煤耗、新鲜水耗已达到或好于国家标准要求。煤制烯烃甲醇消耗下降至3.1吨/吨烯烃,水耗下降至14.5-24吨/吨烯烃。煤制乙二醇方面,乙二醇能耗由3吨标煤下降至2.6吨标煤,加氢催化剂寿命从2000小时提高到5000小时,DMO反应器单台能力由5万吨/年提升至10万吨/年,乙二醇合成反应器单台能力由5万吨/年提升至10万吨/年。3)综合技术水平国际领先。①大型煤气化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②直接液化技术实现长周期商业运行;③低温费托合成技术进一步优化示范;④高温费托合成技术产业化示范成功;⑤自主甲烷成套技术研究实验取得阶段成果;⑥甲醇制烯烃技术经商业验证成熟可行;⑦合成气制乙二醇自主化技术不断应用;⑧智能工厂建设逐步推进。4)煤制化学品行业贡献增强。①煤(甲醇)制烯烃2019年产量占比21.5%,消费量占比19.7%,成为石化烯烃的重要补充。下游以聚烯烃产品为主,东部沿海高VA含量EVA和环氧乙烷衍生物等得到应用;②煤制乙二醇行业占比快速提高,2019年产量占比41%;消费量占比17.8%,产品质量逐渐向好,产品在纤维级聚酯、瓶级聚酯、长纤和短纤领域得到了应用,个别领先企业瓶级聚酯可全部使用煤制乙二醇;③煤制甲醇成为生产主体,2019年煤制甲醇产量占甲醇总产量比例为83.3%,其中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产能占比61.9%,产量占比75.5%。同时,2015-2019年淘汰落后产能745万吨/年,退出企业135家。5)清洁生产和环保水平提高。①高难度污水处理技术、高效酚氨回收、含酚废水、高盐水技术逐步完善,酚氨回收工艺走向成熟,粉煤气化污水“近零排放”基本成熟。②承受了污染物排放最严要求考验,部分项目率先执行了超低排放,西部地区执行污水”近零排放“,废渣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6)相对集约发展格局形成。“十三五”期间初步形成了以“三西+宁夏”为核心,以新疆青海为补充,以东部沿海为外延的产业发展格局。(四)现代煤化工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多数煤化工项目运行艰难,受油气价格下跌赢下大;2)示范项目进展缓慢,技术升级示范任务难以落实;3)煤制乙二醇产能提速,技术经济风险犹存;4)资源环境安全约束加强,配套条件落实难度大;5)煤灰渣处置和综合利用成为清洁生产新难点。1.2关注重点和行业热点1)现代煤化工如何在低油价下运行:如果油价长期运行于30-50美元/桶,现代煤化工行业将持续承受经济性压力。行业焦点1:现代煤化工能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而抵御低油价冲击。现代煤化工对低油价的承受能力2)煤制油气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功能如何落实。低油气价格走势预期严重影响着煤制油气产业前景的判断,迫于市场竞争压力,部分油气产能不得不转产或联产化学品,产能储备功能受到影响。煤制油气示范项目仍自行筹划,适应市场竞争,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行业焦点2:煤制油气产业如何同时满足“国家需要”和“市场需要”的双向要求是行业关注的焦点。3)煤制烯烃如何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煤制烯烃的下游与石化烯烃市场接轨,而石化烯烃目前成长快速,进口烯烃及下游产品的竞争力强,煤制烯烃面临着双重冲击。行业焦点3:煤制烯烃如果尽快、更好地形成西部烯烃化学品供应中心、引发西部特色有机原料和化工产品市场,带动下游产业聚集发展。4)煤制乙二醇如何快速提质增效和找准市场定位。煤制乙二醇投资加速,但难以抵抗石化乙二醇和进口乙二醇的激烈竞争,2020年上半年,煤制乙二醇整体开工率30-40%,行业运行压力巨大。目前煤制乙二醇市场定位尚不确定,东部沿海新一轮石化乙二醇由化纤巨头建设,煤制乙二醇进入聚酯市场收窄。行业焦点4:煤制乙二醇如何快速突破技术瓶颈、提质增效降成本,找准目标市场。5)低阶煤分质利用大型化技术成熟度和应用前景如何。低阶煤分质利用是低阶煤清洁高效利用先进方式,但百万吨级大型化关键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难度大,多种技术路线经尝试后仍存在瓶颈难以打通,升级示范难度大。行业焦点5:百万吨级清洁高效低阶煤分质利用示范技术如何真正实现产业化。低阶煤探明储量大6)纯氢新能源产业如何定位和建立产业体系行业焦点6(甲醇燃料):甲醇燃料如何走向正规化、专业化;如何消除公众认知误区;如何构建科学、高效、清洁、安全、现代化的甲醇经济产业体系;行业焦点7(化工氢):如何认识化工氢阶段性作用,发挥化工氢产能经验和技术经验,如何突破氢纯化和储运制约,如何提高氢产业经济性。1.3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1)煤制油气作为自主可控后备能源生产方式。我国已成为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天然气进口国,原油和天然气消费数量、进口数量、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油气供应安全保障任务紧迫。从能源基础、国家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需求看,煤制油气可作为自主可控后备能源生产方式之一。2)石化化工供需结构快速转换:国内千万吨炼化一体化集中投产,2025乙烯自给率73%,丙烯自给率90%;国际上乙烯原料格局不断优化,美国新增乙烯超过1000万吨/年,中东炼化规模不断增长。3)低油价带动石化产业价值链重构。现代煤化工固定成本高,低油价下产品价格下降,直接影响生产效益,导致大面积亏损。4)醇氢能源拓展现代煤化工新领域。①国际甲醇能源应用领域不断开拓。甲醇车用燃料已在丹麦、英国、冰岛、以色列、印度、新西兰等国家开始应用。我国“四省一市”试点成功并加快推广,贵州甲醇汽车已近万台,西安甲醇汽车达8000台以上。IMO限硫令引导甲醇船用燃料替代航运燃料油,双燃料甲醇运输船得到应用,49000吨船舶采用两冲程双燃料发动机制造,可以使用甲醇和传统船用燃料。②氢能成为全球低碳经济重要方向;③我国氢能产业开始起步。5)资源环境约束加强,增大环保投入是必然。从资源环境的约束看,“十四五”期间的约束一定会越来越强,面对水资源、大气超低排放、VOCs治理、固体废物、危化品管控等多个方面的严格要求,现代煤化工必然将加大投入来应对严格的环保安全要求。1.4发展重点和实施路径(一)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方向:1)从追求发展数量,转变到追求发展质量;2)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适度发展;3)加强现代煤化工创新技术研发,寻求技术突破(二)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定位。1)煤制油气——技术储备+产能储备;2)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攻关为主,稳步推进百万吨级产业化示范;3)煤制烯烃——市场化为主,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4)煤制乙二醇——市场化为主,适度发展;5)煤制甲醇——具备竞争优势,拓宽能源用途,适度发展;6)化工氢——发挥技术实习,跟随需求,产业融合互补发展。(三)现代煤化工“十四五”发展任务1)优化完善现有工厂生产运行。①继续推动已建成的现代煤化工工厂优化完善,实现满负荷连续、稳定、安全、清洁生产运行,降低生产成本。②持续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水平,运用智能化、工业物联网等工具加大力度管控生产过程,提升运行效率,持续降低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③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和工程优化,深入开展工厂填平补齐、挖潜改造,持续提升资产整体价值和利用效率。④积极谋划产品结构升级。煤直接液化开发高品质、特种用途油品,油煤渣开发等高级道路沥青;煤间接液化开发直链α烯烃系列产品、费托蜡系列产品;煤制烯烃积极开发高端产品,发挥多品种牌号生产线作用;煤制乙二醇开发冲压瓶用、长纤聚酯用、高档聚酯用产品。⑤强化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⑥深入开展行业对标管理。⑦适时开展重点项目后评价。2)稳步开展产业技术升级规范①煤制油直接液化:a)围绕节水、环保、碳减排二害产品增值,开展工艺技术及设备、智能化及数字化控制、特殊机泵、阀门、低温/高温材料以及特种油品的研发与升级示范。b)持续的完善技术装备水平。c)改善项目经济效益。②间接液化:a)优化提升催化剂性能和提高特点产品效率;b)适时开展高温费托技术示范,新型铁基、钴基吠陀合成催化剂进行工业试验;c)进一步提高费托合成核心技术指标,提高烯烃、含氧化合物等化学品产率,实现清洁油品与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联产、能化结合示范;d)推进有条件的煤制油项目或煤油共炼项目开展示范升级。③煤制天然气:a)继续开展煤制天然气核心技术和通用技术装备的升级示范;b)推进固定床和气流床组合气化技术的应用;c)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烷化成套工艺技术,开展10亿立方米/年及以上规模的工业化示范;d)以大幅提高合成气中甲烷比例为目标,推动催化气化、加氢气化技术研发和实验示范;e)结合天然气管网改革进程,落实天然气调峰功能;Ⅵ推进有条件的煤制天然气项目示范升级。④低阶煤分质利用:a)针对大规模煤炭分质利用普遍存在的后续气体处理难度大、焦油含尘量高、气液固分离难度大等问题开展工程示范;b)加强热解与气化、燃烧的有机集成,开展煤焦油分质转化技术研究和百万吨级工业示范;c)开展中低温煤焦油教工利用生产化工新材料示范;d)开展半焦绿色增值应用示范;d)开展油、气、化、电多联产的升级示范;e)适时推进有条件的低阶煤分质利用项目开展升级示范。⑤煤制烯烃:提升系统集成化水平,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继续减少污染物排放,应对更严环保要求,推进烯烃下游产品高端化、绿色化。3)升级发展煤制化学品产业①煤制烯烃:a)引导开发西部有机原料和化学品市场;b)拓展下游产品方案;c)推进节能减排类产品方案(煤制烯烃+氧氯化法聚氯乙烯,双氧水法环氧丙烷、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煤制烯烃拓展下游产品②煤制乙二醇:a)找到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和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稳定性;b)认真总结前期产业化项目建设经验和运行经验,提升系统集成优化水平,推动产业技术升级;c)重点解决单系列反应器放大、优化反应热平衡、提高系统集成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和排放;d)依托重大工程,推动关键技术装备、催化剂新突破;e)面向高端市场需求,改进产品质量,逐步跨入长纤、出口聚酯、高档瓶级聚酯等高端市场;f)合理控制产能增长速度,在保证新建产能具有竞争力的前提下稳步推进;g)以技术创新为引领,构建以合成气制乙二醇为核心的多联产方案,联产碳酸二甲酯(DMC)、聚乙醇酸(PGA)等高端产品。③煤制碳一化学品:a)以煤制甲醇为基础,面向醋酸、甲醛、碳酸二甲酯等方向,延伸发展醋酸乙烯、聚甲醛、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季戊四醇等有机原料、化工新材料和高端电子级产品;b)选择先进成熟、环境友好技术路线,带动传统碳一化工产业升级;c)面向塑料污染治理、可降解塑料发展提速趋势,发展碳一化工环保产品。4)推动建立煤制燃料能源战略储备体系。①面向能源技术产被和产能储备定位;②研究落实作为油气储备设施的产业功能;③研究开发费托特色化学品可行性方案。5)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①协调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的外部支撑条件,落实用地指标、用水指标、环境总量指标、能耗指标等;②在满足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红线要求前提下,完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③结合全国大型煤炭基地开发,构建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推进现代煤化产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6)逐步构建醇氢新能源供应网络①甲醇经济:a)推进大型甲醇能源基地建设,积极开拓甲醇能源应用领域;b)逐步构建基地化、大规模、低投资高水平的甲醇产能布局;c)全面推动甲醇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能升级;d)加强甲醇汽车、甲醇锅炉、甲醇船舶燃料、工业及民用燃料领域的应用规范性;e)带动甲醇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f)推动建立完善的甲醇经济体系。②氢能产业融合发展:a)发挥化工行业氢气技术基础,将化工专业技术人才力量运筹、管理、服务于氢能产业,加强氢纯化与检测、氢储运设施、氢能基础设施(加氢站)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助力氢能产业成长;b)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化工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以可再生能源制氢助力“绿色零碳化工”。7)加强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①研发新一代煤气化技术,加强催化气化、加氢气化等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②研发合成气一步法制化学品技术,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合成气一步法制乙二醇等;③研发制氢新工艺:研发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研发更加节能高效的碱性水电解制氢(AEC)技术和高效装备,研发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PEMEC)、固体氧化物水电解制氢(SOEC)等新技术和高效装备。低阶煤分质技术研发方向8)推进产业融合和一体化循环经济建设。探索形成以现代煤化工为核心的油气化电多联产新模式,探索于煤炭、冶金、电力、纺织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煤炭转化整体效益和清洁高效利用水平。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项目背景、必要性2.1项目政策背景2.2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现代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场址现状4.2场址条件4.3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质量控制第九章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财务分析11.1评价概述11.2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关联报告: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申请报告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建议书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商业计划书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节能评估报告现代煤化工行业行业市场研究报告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现代煤化工行业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精灵使

新思界:2020-2024年焦化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

焦化行业运行趋于平稳 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焦化过程是一种热分解和缩合的综合过程,主要包括釜式焦化、延迟焦化、流化焦化、平炉焦化、灵活焦化等五种工艺。焦化过程中产出的产品包括焦炭、甲醇、煤焦油、粗苯、炭黑等,其中以焦炭为主,占比达到80%以上。焦化行业属于传统煤化工行业,我国是焦化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目前焦炭产品在医药、机械、有色金属、钢铁、国防等领域应用广泛。传统焦化产业属于粗放式发展方式,由于生产者、管理者等环保意识薄弱,对焦化产业污染问题不重视,同时国内焦化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近年来,在环保监管日趋严格,以及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焦化行业产能逐渐过剩状况逐渐好转。随着供给侧改革逐渐深入,产能落后的中小型焦化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升。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2024年焦化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制约下,焦化行业的准入标准提高,企业优胜略汰速度较快。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焦化行业运行趋于平稳,盈利能力也逐步向好,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1-9月,我国焦炭产量为35085.8万吨,同比下降0.9%,其中钢铁联合焦化企业焦炭产量为8250.3万吨,同比增长1.1%。从经济效益来看,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以焦炭主产区山西省为例,2020年1-9月,焦化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329.3亿元,同比降低9.3%,较上半年降幅收窄6.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1.1亿元,同比下降14.3%,较上半年降幅收窄43.4个百分点。从产能分布来看,我国焦化产能与焦炭产能分布基本一致,产能主要集中在山西、河北、山东、陕西、内蒙古等地区,其中山西的焦化产能相对较高。我国焦化企业可分为钢铁厂自建焦化企业、独立焦化企业两个类别,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焦化行业形成了以大型独立焦化企业为主体,中小焦化企业并存的发展格局。国内规模较大的焦化企业包括美锦能源、山西焦化、旭阳煤、中煤焦化、宝泰隆等企业。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是焦化产品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近年来,在环保监管日趋严格,以及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焦化行业优胜略汰速度较快,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随着供给侧改革逐渐深入,我国焦化行业运行趋于平稳,盈利能力也逐步向好。

神人无功

山西煤焦企业调研报告

来源 | 银河钢铁事业部调研对象:孝义鹏飞焦化、孝义东义焦化、柳林首钢福山资源、柳林凌志集团、古交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太原钢铁一、鹏飞焦化基本情况孝义市鹏飞实业集团公司组建于1993年,属于有煤矿资源的焦化厂,目前煤炭年产能1200万吨,有6座洗煤厂,洗煤能力1500万吨/年,焦炭年产能约400万吨,目前三座焦化厂分别为:鹏飞焦化(目前4座焦炉投产了3座,现年产能195万吨)、新禹焦化(2014年11月份收购,年产能130万吨)、常源焦化(2015年收购,年产能80万吨)。鹏飞1号基地共3组6.25M设备,每组设备产能为65万吨,三组设备分别投产于2013、2014与2015年。副产品设计产能煤焦油25万吨、粗苯6万吨、硫酸铵6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60万吨、4亿立方LNG。目前公司产能利用率90%左右,焦炭基本处于零库存状态,当前焦煤库存维持3-5天用量,同时了解到公司在焦煤涨价趋势保持约10天库存,跌价趋势保持约3天库存,公司有煤矿资源,目前煤矿供给方面没有影响。焦炭主要销往唐山地区大型钢厂,目前运费230-240元/吨,当前焦炭利润200元/吨左右,副产品能冲抵80-100元/吨成本。公司除尘、脱硫与脱硝等设备齐全,反映近期环保一直有检查,但对目前生产基本没有影响。同时了解到:孝义地区目前有10座焦化厂(包括鹏飞实业在孝义的鹏飞焦化、新禹焦化),东义集团年产能120万吨、金辉年产能120万吨,其他都是年产能60万吨小焦炉,孝义地区焦炭年产能约1000万吨。周边介休地区目前7座焦化厂,年产能600万吨左右,汾阳地区3座焦化厂。二、孝义东义焦化基本情况东义集团目前煤炭年产能500万吨,焦炭年产能约120万吨,现有年产能160万吨的焦化厂在建,预计后年投产,目前焦化厂与本集团的煤矿合作是独立核算,市场价格合适也会外采煤炭。目前处于满负荷生产,产品主要为二级焦,也有一级焦;反映目前市场销售状况很好,从半个月前有贸易商开始购买,当前主动留2万吨焦炭库存,公司于7月26日涨价20元。目前焦煤库存充足,同时反映近期山西地区煤企发货速度有所减慢,处于惜售状态。当前焦炭利润200元/吨左右,副产品能冲抵120-130元/吨成本。公司环保设备齐全,环保检查目前生产基本没有影响。焦炭合约一直有参与交割,交割量5000-1.5万吨之间。同时了解到,附近有三座焦化厂共300万吨产能在近两个月预计要开始复产。三、柳林首钢福山资源集团基本情况首钢福山资源集团目前原煤年产能525万吨,洗煤能力600万吨/年,80%以上原煤用于生产精煤共大钢厂,主要销往首钢、唐钢、鞍钢、太钢,少部分原煤供本地有洗煤的焦化厂,产品主要是主焦煤,一种灰分9.5,硫分0.7,一种灰分9.5,硫分0.3。近期处于满负荷生产,近两日山西大降雨煤矿停产组织抗洪,雨后恢复生产;反映目前市场销售状况很好,近期订单增多,目前处于零库存状态与钢厂以商定8月1号开始有30元提价。目前钢厂自提以汽运为主,公司发货以火运为主,当前到唐山汽运290元/吨。了解到6月份开始环保检查趋严,要求原煤不落地精煤不露天,但是限期10月完成再复查,目前环保影响不大。近期降雨,处于安全考虑,对生产有一定影响。四、凌志集团基本情况凌志集团目前4座煤矿原煤年产能420万吨,4座洗煤厂洗煤能力2000万吨/年, 焦煤销往钢厂、独立焦化厂量各一半左右,采用预付款销售,客户自提。目前洗煤厂处于满负荷生产,反映焦煤供不应求,目前处于零库存状态,8月初可能有20-30涨价。洗煤厂均已上大棚,环保检查目前对洗煤厂没有影响。五、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基本情况西焦煤集团屯兰矿目前原煤设计年产能450万吨,洗煤能力500万吨/年, ,由于属于高瓦斯矿井有限产,目前原煤满足不了入洗,现在每年产300万吨原煤。公司主要生产主焦煤,目前有两种产品,一种灰分小于4硫分1-1.1,一种灰分小于11硫分1-1.1。精煤基本长协销往鞍钢、本钢、河北钢铁、太钢、宝钢等大钢厂,很少有销往当地独立焦化厂。公司精煤库存容量1.3万吨,目前库存8000吨。反映由于产品基本以长协销售,发货较为稳定。安全方面基本都达标,目前安全检查影响不大。六、太原钢铁基本情况太原钢铁目前有三座焦炉,每座设计年产能110万吨,合计年产能330万吨,三座高炉,一个1800立方,两个4350立方,高炉产能利用率高时需要外购一部分焦炭,目前高炉还没有满产。焦化厂生产一级或者准一级焦炭,灰分12左右,硫分小于0.7,焦炭不外供。焦化厂目前产能利用率90%左右,现在每月炼焦煤需求量38-40万吨,屯兰矿来源百分之十几,首钢福山每月供给2-3万吨,柳林地区每月炼焦煤采购量在8-10万吨, 焦炭生产好的时候每月27-28万吨/月,现在24-25万吨/月。4-5月份环保检查开始趋严时开始外采焦炭,环保限产还可能降低产能利用率10%以上。总结:从孝义地区两家焦化厂看目前都处于高负荷生产,环保检查最近影响不大,且焦炭基本都处于低库存状态,短期内供应量难有大幅提升,同时反映销售很好,近期有贸易商拿货现象,考虑到目前钢厂高利润下对焦炭需求较为稳定,短期预计焦炭仍有上升空间。同时了解到孝义地区焦化厂未来几个月有焦化产能复产,对焦炭供需影响有待关注。煤炭方面,从调研煤企看,除了少量因山西目前降雨生产受影响外基本处于满产状态,目前安全检查、环保检查影响不大,库存处于低位,销售状况良好,同时下游焦企反映前期已有补库存,短期预期焦煤仍有上行动力。陆家嘴大宗商品论坛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儿子们

环保+去产能——支撑高温煤焦油市场最有力的“稻草”

据卓创调查监测,环保常态化下煤焦油生产企业总体开工负荷再次下滑,煤焦油供应延续紧张态势,尤其山东地区去产能政策不断推进,下游开工稳定,急于寻找稳定货源,场内采购气氛紧张且积极。进入采暖季,各地严格执行环保要求生产,但各地限产情况略有差异,目前对以下几个限产力度较大的地区做下梳理:1.山东地区自11月下旬开始推进去产能工作到现在仅半个多月,据卓创调查统计,截至目前已退出焦化产能共计120万吨,保温运行产能220万吨,初步确定月底可产能约241万吨,主要集中在临沂、潍坊、济宁、莱芜等地。而根据山东省8月份制定的压减任务规定,要求2019年共计退出焦化产能1031万吨,由此数据可见,仍有部分在名单的企业因为供热、供气等多种因素暂未接到正式文件,后续落地情况卓创将继续追踪报道,但为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多地企业严格执行二级环保预警,限产20%-30%不等,少数企业限产50%,煤焦油产量减少,部分企业前期合同仍有外欠,供应紧张。2.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区域一(石家庄、保定、衡水、邢台、邯郸、定州、辛集、雄安新区)、区域二(秦皇岛、唐山、廊坊、沧州)于12月13日12时起发布橙色预警,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企业陆续降低开工负荷2-3成,后续开工仍观望相关文件规定,河北地区短期预警较为频繁,但整体限产力度较小,供应略好于华东市场。3. 河南安阳地区为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经市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研究决定,从12月12日12时起,在全市范围内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二级响应)升级为红色预警(一级响应),实施特别管控措施,炭化室高度4.3米以上的焦炉结焦时间延长至36小时;炭化室高度4.3米的焦炉结焦时间延长至48小时,据卓创了解,安阳地区4.3米焦炉开工多降至5成附近,供应量减少明显,平顶山地区开工正常。除此之外,山西地区及西北地区供应亦不宽松,虽山西市场前期督查工作严格,但近期随着空气质量有所改善,长治周边部分限产5成企业逐渐提升至8成左右,西北内蒙古乌海地区亦多恢复正常开工水平,陕西韩城地区个别企业例行大修,其他焦企多开工8成以上水平,东北、华南及西南地区表现稳定。目前煤焦油市场表现更具地域化特河北及华东市场继续窄幅拉涨,山西市场出现小幅回落,具体招标情况如下表所示:表 20191209-1213高温煤焦油产品招标价格汇总短线分析,供应紧张仍是支撑市场的最主要因素,虽下游产品出货疲软,但企业开工暂时平稳,刚需采购尚可,故而卓创预计短线煤焦油市场涨跌不易,或维稳整理运行,上下调整幅度均有限。长线来看,沥青和炭黑均无支撑,企业抵触高价原料情绪也很明显,下游亏损加重,理论上早已无法支撑高价原料,但市场是否会弱势回调仍需关注山东去产能推进情况及各地环保检查力度,环保是2019年高温煤焦油市场的最有力支柱。来源: 卓创资讯

己独曲全

煤炭行业研究报告:碳中和下的煤炭,无近忧,需远虑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祖国鹏)一、“十三五”回顾:煤炭消费占比已出现显著下降煤炭一直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中前期,煤炭消费比重占比始终 在 70%以上。到工业化后期阶段,2012 年开始,随着节能减排及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大 力推进,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步下降,“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中国用 6 年 时间,将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由 70%降至 60%,2018 年煤炭消费比重已降至 59%, 2020 年比重降至 57%。从需求总量看,煤炭需求 2019 年已经突破 40 亿吨(以原煤口径计算),从 1990 年 以来 30 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工业化的起飞,煤炭需求增长累计超过 2.8 倍。从需求结 构而言,煤炭需求主要是四大行业:火力发电、钢铁、水泥建材以及化工行业,四大行业 近年来的占比已超过 85%。而在 1990 年代这一比重不足 75%,显示当时煤炭下游行业更 为分散,利用效率不高,也反映出当时电气化发展程度略低的问题。以煤炭需求结构演变看,火电占比是持续提升的趋势,2015 年之前比重在 50%以下, 但近几年比重已经上升至 55%左右,而钢铁、建材、化工行业的耗煤则相对稳定(比例分 别约在 10%左右)。而火电比例提升,主要是原有分散用煤的行业电气化提升和原有的散 煤消费逐步清洁化,比如“煤改电”,从而增加了电力及电煤的需求,推动了电煤比例的 提升。展望未来,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远景目标下,电力行业的减碳成为优先目标, 即新能源发电预计将逐步挤压火电的份额,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或从 2020 年的 57% 降至 2030 年的 45%左右,2040 年或降至 30%以下。二、中期碳达峰:煤炭消费顶点预计在 2025 年前后出现2.1 煤炭消费达峰的目标或在“十四五”实现实现“碳达峰”,最重要的推手是下游用煤行业单位产品的耗煤强度下降,但能源需 求总量的扩张也会影响煤炭消费达峰的节奏,如果能源需求总量提升速度较快,煤炭消费 达峰的节奏可能会放缓,反之如果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控制较好,煤炭消费达峰的节奏也会 随之加快。按照国家统计局核算数据,2020 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 2.2%,能源消费总量约 达到 49.8 亿吨标准煤,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 比上年提高 1.1pcts,煤炭消费所占比重下降 1.0pcts。2020 年煤炭消费占比降至 57%左 右,对应标准煤量约 28.39 亿吨,对应原煤量约为 39.74 亿吨。从历史数据分析,煤炭消费增速调整最快的时期是在“十一五”期间,这与整个社会 工业结构和地产等投资产业链的高耗能产业产量增速大幅放缓相关,“十二五”期间煤炭 消费增速进一步下降,在能源结构转型的基础上,地产投资产业链增速放缓也是需求下降 的重要原因。“十三五”期间,能源结构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主要推动因素是新能源 发电成本的不断降低、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政策以及“能源双控”政策的落实,煤炭平均的 消费复合增速已收窄至 0.56%,当然这其中与 2016 年的供给侧改革有一定的关系,高耗 能行业的去产能和去产量集中推进,导致煤炭需求有明显收缩,如果剔除 2016 年的影响, 近 4 年能源消费复合增速和煤炭消费复合增速则分别为 3.32%/1.04%。按照目前政策提及的目标,2025 年,清洁能源发电占比将达到 20%,按照这一比例 推算,假设天然气消费占比达到 11%,石油消费占比达到 20%,新能源发电占比分别达 到 18%/19%/20%的情形下,如果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速在 3%以下,煤炭年均复合增 速将基本均为负值。而从过去二十年能源消费增速变化趋势看,“十四五”能源消费增速 大概率在 3%左右,煤炭消费平均而言还有显著的正增长,但在有些年份可能会出现负增 长.2.2 煤炭需求达峰的路径可沿现有趋势“外推”“十四五”期间煤炭需求达峰的路径可以沿着目前的节能减排方式“外推”,总结而 言,主要是三大政策路径:一是继续推进“能源双控”政策,从宏观经济层面提高用能效 率以及从规划层面限制高耗能行业的扩张;二是加速电力的减碳化,即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发电;三是强化对传统分散终端的煤炭消费的替代。“十三五”期间,全国实施了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其政策目标是 2020 年单位 GDP 能耗比 2015 年降低 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执行层面,国 务院将全国“双控”目标分解到各地区,各省份再将“双控”指标分解下达。从目前官方新闻 看,全国层面两个目标均已顺利完成,但也有个别省份未达到工作目标。而预计“十四五” 期间,在“能源双控”的政策指引下,各省对煤炭消费的压缩政策将延续“十三五”的政 策路径,但在执行力度层面有望更加严格。预计主要政策类型包含:加大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的严格审批以及落后产能淘汰,如严控重化工行业新增 产能规模、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等措施,这一路径有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也 有助于提升单位产品煤耗减量的效果和碳排放的监管效率。压减煤炭消费政策,如根据“能源双控”的任务指标,控制煤炭消费增速等。清洁能源发电对电煤的替代,也是加速煤炭消费达峰的最重要因素,我们以国内水电、 核电、风电、光伏等四类清洁能源近三年的平均利用小时数为基础,测算了每新增 1GW 装机,对年度电煤消费的替代数量,其中核电替代效应最强,光伏的替代效应最弱,这与 各类型电源的利用小时数有密切关系。按照目前市场较为乐观的光伏风电装机预期,即“十 四五”期间,每年光伏装机新增规模为 50GW,风电装机新增规模为 30GW,考虑 20% 左右的弃风、弃光率,预计每年替代的电煤需求约为 4850 万吨左右,占到煤炭消费总量 的 1.2%,5 年累积的增量可以替代约 2.4 亿吨电煤。再考虑近两年即将投运的白鹤滩水电 站以及福清核电站 5~6 号机组,未来每年可节约的电煤量预计约有 3170 万吨,目前可 以预期的新增清洁能源装机每年发电量至少可占到煤炭消费量的 2%左右,如果换算成电 煤消费的占比,增量基本可以占到电煤需求的 4%左右,清洁能源发电新增装机的提速将 成为实现煤炭消费达峰的最主要推手。对分散终端用户的耗煤替代,“十三五”期间政策效果较为明显的,主要是居民散煤 使用的“煤改气”、“煤改电”和中小工业园区的集中供热等,但也面临基础设施投入较高 以及终端用户能源成本上升的问题。预计“十四五”期间,相关政策还将延续,但会在替 代能源上采用更多的方式,比如北京市针对原有散煤取暖的用户,进一步提出鼓励使用“太 阳能+辅助加热”设备以及“多能联动、多热复合、多源合一”的新技术、新设备等。基于下游各行业组的长期产量预测和单位煤耗预测,我们推算煤炭消费的达峰很可能 在 2025 年前后实现,从结构上看,钢铁行业由于电炉比例的逐步提升和产能的压缩,耗 煤很可能是持续下降的趋势;水泥行业耗煤前几年呈现缓慢下降的节奏,后续随着后工业 时代的到来,消费量和产量会有明显的下降,带动耗煤量快速下降;火电耗煤增量多数年 份也都保持正增长,但 2025 年之后平均增量预计会有明显的下降,主要取决于新能源发 电增长的速度和在总体发电量增量的占比程度;煤化工耗煤则预计有小幅增长,但各产品 耗煤的比例结构也是在动态变化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们推算 2020 年煤炭消费量约为 39.7 亿吨,预计 2025 年煤炭消费将达到峰值,数量为 41.8 亿吨,接近 42 亿吨,之后缓慢下降,预计 2030 年 达到 38.8 亿吨左右,2025~2030 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1.5%。三、远期碳中和:工业领域的“脱煤”是关键一步3.1 工业领域脱碳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除电力部门逐渐脱碳之外,“碳中和”的主要实现路径包括:工艺节能降耗——消耗 化石能源的工业部门电气化提升——工业部门的深度脱碳,均离不开对传统工艺路线的改 变或者革命。化石能源消费的结构看,煤炭领域主要集中在火电(消费占比 55%)、钢铁(消费占 比 12%)、水泥(消费占比 10%)、化工(消费占比 10%)等四大行业,四大行业消费在 总体中的占比已超过 85%。天然气的消费分布中,工业需求占比接近 43%,民用占比接 近 27%,交通领域占比超过 14%,工业部门也是天然气消费的主力。石油消费的下游则 主要对应交通部门。对于化石能源在发电和交通上的应用,目前减碳或者脱碳的手段已经 在大力推广,主要是通过非化石能源替代火力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及天然气汽 车。下一步,工业部门脱碳的重点领域则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和化工等耗能大户行业。从碳排放量角度看,煤炭是中国各类能源中排放量最大的,占总排放量的比重约为 70%,石油次之,占比不足 20%,天然气则比重最低。由于石油碳排放量中大部分源自交 通行业,因此中国工业体系减碳中的关键还在于煤炭使用的革命性变化。3.2 钢铁行业减煤:氢能替代或为终极目标,中短期或依靠电炉产量占比提升钢铁行业的耗煤主要体现在焦煤——焦炭——高炉炉料这一流程,焦煤在高温蒸馏下 形成焦炭,焦炭在钢铁高炉里作为基础炉料加热铁矿石等其他原料,同时发挥还原剂的作 用,这是最为传统的炼钢工艺,也称作长流程炼钢。相对应的还有短流程炼钢,也就是通 常所说的电炉炼钢,其工艺是使用交流电通过石墨电极输入炉内,在电极下端与金属料之 间产生电弧,利用电弧的高温直接加热炉料,使炼钢过程得以进行。电弧炉炼钢以废钢为 主要原料,因此除去所耗电力以及电炉中所需要的石墨电极,短流程并不会额外排放大量 CO2。按照物料比例,长流程高炉炼钢吨钢需要消耗 0.45 吨焦炭,而 1 吨焦炭消耗约 1.3~ 1.4 吨干基各类型焦煤,因此吨钢耗煤量约在 0.61~0.62 吨焦煤。短流程炼钢过程中,吨 钢大约消耗 3kg 石墨电极,500 度电力(相当于消耗 217kg 原煤),相较于高炉炼钢可节约将近 0.6 吨煤炭,节省碳排放量约 1.3 吨左右,大约相当于如果电炉炼钢所需要的电力 全部都由新能源发电所提供,则吨钢额外节省碳排放量约 0.4 吨,累计可节省约 1.7 吨二 氧化碳排放,减排效果明显。按照最新可得的统计数据,2017 年中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为 16.77 亿吨,单位钢铁 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约为 1.93 吨,钢铁的单位碳排放量已经呈现下降的趋势,从 2020 年 的 3 吨以上,已经下降到近几年的 2 吨以下,这主要是受益于工艺改进带来的效率提升以 及新增大型钢铁项目的规模效应。从碳中和路径而言,钢铁行业的电气化已经有固定的模式,也为远期大幅脱碳提供了 可能,但是否可行还存在诸多障碍。 目前中国钢产量每年约接近 10 亿吨,而电炉炼钢占比仅在 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 美国的电炉炼钢占比超过 50%,美国电炉炼钢比重有持续增加且有稳步上升的趋势,而德 国和日本则基本稳定在 25~30%左右。美国之所以有高占比,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工业 化过程相对较长,基建规模也远大于欧洲等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废钢,而废钢是电炉炼钢 里的基本原料,过剩的废钢供应使废钢价格只有铁水价格的 40%左右,使电炉拥有显著的 原料成本优势。而中国目前的废钢价格相当于生铁价格的 80%左右,再加上电力等生产成 本,电炉炼钢的成本很难有竞争力,且废钢的供给量长期难有大幅增长,都是制约电炉产 量的因素。因此中国电炉炼钢比例提升核心依赖于废钢供给的增加,废钢供给增加后才能扩大电 炉炼钢的原材料来源,废钢价格也才有下降的可能。预计随着国内工业化以及基建工程、 城市更新改造的推进,国内的废钢供给也会呈现增加的趋势,钢铁行业长期电气化的进程 基本上与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可以达到匹配的程度。除了电气化之外,钢铁行业的脱碳还可以通过氢气直接还原铁的方式来进行。焦炭在 高炉中的核心作用主要是加热和作为还原剂,而氢气理论上是可以替代焦炭实现上述功能。 但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实际运行的项目屈指可数,瑞典的起步较早,瑞典钢铁公司(SSAB) 联合大瀑布电力公司(Vattenfall)以及矿业集团(LKAB)创立了非化石能源钢铁项目 HYBRIT,预计 2024 年开始有望转入小规模生产。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也开始了相关尝 试。而中国宝武集团 2019 年也开始了与中核集团、清华大学也开始了炼钢用氢方面的合 作。但是氢气替代焦炭炼钢涉及高炉技术的革命性转变,其经济性还依赖于氢气的成本。 日本钢铁协会估算生产 1 吨生铁需要 601 标准立方米氢气,补偿吸热反应需要 67 标准立 方米氢气,加热融化到 1600 摄氏度需要 85 标准立方米氢气,共计需要 753 标准立方米 氢气,按照 75%的热效率计算,产生 1 吨生铁需要的氢气量为 1000 标准立方米。按目前 成本,生产一吨钢铁大约需要 0.45 吨焦炭,吨钢的能源物料成本约为 1000~1050 元/吨, 如果与高炉炼铁达到一样的成本水平,所使用的氢气成本需要降至 1~1.05 元/米 3,约合 11.2~11.8 元/kg,基本是目前最便宜的化工副产及化石能源制氢成本,如果以零碳来源 的氢气成本计算,目前光伏和风电制氢成本基本在 17~25 元/kg 的成本水平,氢气还原制 铁的工艺至少比传统高炉高 80%~100%以上。氢能还原制铁的大面积推广需要迈过三大 门槛:一是技术在规模应用上的稳定性;二是工艺的安全性及安全成本的降低;三是氢能 来源成本的降低。从短期而言,钢铁行业的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政策目标下,短期可以减碳为目 标,一方面优化高炉工艺,提高能耗水平,或者采用余热回收、干熄焦技术以及喷射式碱 性氧气转炉技术等;二是进一步提升电炉炼钢占比,如果焦炭价格持续维持高位,这一趋 势也有可能强化。中期看,如果氢能等替代工艺还无法大规模推广的背景下,电炉炼钢增 速有限的背景下,在碳达峰后,碳捕捉也将成为必备的工艺环节。远期在“碳中和”背景 下,氢气则有望成为炼钢的理想替代方式,但绿氢的成本会决定此情景下的钢铁业制造成 本。在这一过程中,电炉炼钢所必须的石墨电极以及氢气预计将有较大需求增长,利好相 关企业。3.3 化工:难以彻底“脱煤”,产品循环利用或是减排关键煤炭在化工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煤炭气化得以实现,在一定温度及压力下使煤中有机质 与气化剂(如蒸汽/空气/氧气等)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固体煤转化为含有 CO、氢气、 甲烷等可燃气体和二氧化碳、氮气等非可燃气体的合成气的过程。概括而言,化石能源作 为化工原料,主要的原理就是利用其中的碳、氢、氧元素,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组合反应, 生产不同的化工产品。因此,化工产品的生成过程是难以脱碳的,这点是产品性质决定的。由于煤化工对煤炭气化后的气体做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产出产品也大部分已液态或 者固态的形式出现,相当于将碳进行了一部分固定,并未以 CO2 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对 温室气体形成的影响相对要小。因此,煤化工领域的减碳并不像火电、钢铁、建材领域的 减排那样迫切。同时,从产业政策层面,现代煤化工是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实现 煤炭由单一燃料向燃料和原料并重转变的有效途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具有重 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煤炭消费领域中,煤化工的减排和达峰压力相对要小,达峰时间 也可能最晚。从目前主流的产品看,煤化工产品大致分为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 烃以及煤制乙二醇等。按照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 意见》(征求意见稿),截至 2019 年底,我国建成煤制油产能 921 万吨、煤制气产能 51 亿立方米、煤制烯烃产能 1362 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 478 万吨、煤制甲醇产能 6000 万 吨左右,传统的煤制合成氨产量大约为 4000 万吨。按照产业调研数据,煤制油单位耗煤 4 吨左右,煤制天然气单位耗煤 3 吨,煤制烯烃耗单位煤约 4.8 吨,煤制乙二醇单位耗煤 约 3 吨,煤制甲醇单位耗煤约 3 吨,煤制合成氨单位耗煤约 1.5 吨,按照上述假设估算, 2019 年化工合计耗煤约 3.4 亿吨左右。展望 2025 年,按照《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所给出的产量指引,到“十四五”末,国内规划建成煤制气产能 150 亿立方米,煤制油产能 1200 万吨,煤制烯烃产能 1500 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 800 万吨,完成百万吨级煤制 芳烃、煤制乙醇、百万吨级煤焦油深加工、千万吨级低阶煤分质分级利用示范,建成 3000 万吨长焰煤热解分质分级清洁利用产能规模。转化煤量达到 2 亿吨标煤左右。根据上述目 标,我们对 2025 年煤化工耗煤需求进行了推算,预计 2025 年化工领域耗煤大约在 3.9~ 3.95 亿吨左右,依然处于显著增长的状态,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在 2.88%。 展望 2025~2030 年的化工用煤,我们预计煤化工产品的产量还将有所增加,但结构 上或呈现明显的差异:能源转化类的项目,如煤制油、煤制甲烷,因为并不符合“碳达峰”和“碳中和” 的政策方向,因此产能难有扩张,仅基于能源安全的角度,保留相应的示范项目。 但预计现有项目的产能利用率有望从 70%提升至 85%,耗煤量还将有所增加。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原料转化项目,预计还将有所增加,因为相应的产品作 为化工基础材料,预计需求还在增长。同时,如果相关基础产品继续向下游延伸, 可以产出精细化工品等高端新材料,符合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向,我们预计这部分 化工项目还将有所增加,但增幅未必显著。传统合成氨产能预计将有明显压缩,但剩余产能的利用率将有所提升,从目前的 75~80%,提升至 90%~95%,整体产量将有一定的下降。 基于此,我们同时假设化工单位产品耗煤在 2025 年基础上均下降 10%,预计 2025~ 2030 年煤化工耗煤总量还有增长,2030 年耗煤量或在 4.05 亿吨左右,年均复合增速约 为 0.66%。总结而言,我们判断,未来 10 年煤化工耗煤仍呈增长趋势,一方面因为烃烷类、醇 类等煤化产品作为其他化工品的上游原料,依然会保持较大的需求;另一方面,部分煤化 工项目还将保持战略性的定位,规模大概率不会缩小,且产能利用率还有提升趋势。2020 年,煤化工耗煤约在 3.4~3.45 亿吨,预计至 2025 年耗煤量或增加至 3.9~3.95 亿吨, 2030 年或继续小幅增长至 4~4.05 亿吨。结构而言,预计煤制烯烃等高附加值的煤化工 产品耗煤还将继续上升,而传统的合成氨耗煤量则将有明显下降,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预 计产量及耗煤规模在 2025 年之后保持稳定。 预计在 2030 年之后,煤化工耗煤逐步进入达峰状态,后续耗煤量的下降取决于两大 因素:一是单位产品碳排放更低的化石能源原料(主要是天然气)替代煤化路线的可行性 和速度,二是 CO2捕捉后作为化工原料再利用的规模,如果捕捉技术成熟,循环利用经济 性提升,也会减少化石能源的初级消费。3.4 煤炭长期需求变化展望无论如何,未来随着电力和工艺的深度脱碳,煤炭行业的需求将大量萎缩,成为“碳 中和”影响下受负面最严重的行业。从需求的影响节奏看,我们分成三个时间节点进行预 测:第一阶段为 2021~2025 年,即“十四五”期间,在这一阶段在经济保持正常增速的 情况下,煤炭消费大概率还有增长。我们按照“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占比分别达到 18%/19%/20%的假设,计算了对应情境下煤炭消费增速的水平。按照测算结果,全社会 能源消费水平增速年均维持在 3%以上,即便考虑最快的替代情境,煤炭需求仍可保持正 增长。如果在经济向好,能源消费增速加快的年份,煤炭需求也还能保持一定的弹性。第二阶段为 2025~2030 年,即“十五五”期间,在这一阶段新能源的增量规模不断 扩大,将不断挤压传统能源的增长空间,预计在 2027~2028 年,煤炭需求将出现负增长。 我们预计,2025 年~2030 年,煤炭需求平均每年的降幅大约在 1.1~1.2%左右,2030 年开始,煤炭需求每年的降幅将超过接近 2.5%。第三阶段为 2030~2060 年,如果“碳中和”的目标实现,预计 2060 年除基本的煤 电保障耗煤以及化工等原料用煤外,其他行业的用煤基本归零。预计每年消耗的原煤将在 4 亿吨以内,较目前的消费规模下降 90%。目前我国煤炭每年的供给量为 40~41 亿吨,面对未来不断缩水的需求,煤炭供给端 也需要进行调整,但是这个调整需要煤价经历 2~3 轮大幅下跌,才能不断挤出过剩的产能。预计 2030 年行业原煤需求量或降至 38 亿吨左右,35 年降至 33 亿吨,2040 年降至 25 亿吨,2050 年降至 10 亿吨左右,2060 年或降至 4 亿吨左右。 展望未来 10 年,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刚性目标约束下,煤炭需求大概率在 “十四五”末见顶,下游各行业的耗煤增速下降,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年份,大概率煤炭需 求会出现负增长。预计 2020~2025 年煤炭消费年均复合增速为 1.05%,2025~2030 年 煤炭消费年均复合增速为-1.51%,未来十年煤炭消费复合增速为-0.24%。四、“碳中和”下的供给端: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非煤领域投资意愿增强4.1 市场集中度提升已成为确定趋势对于传统周期行业而言,特别是相对并不稀缺的资源品行业,行业处于发展阶段的集 中度并不高,因为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但随着产业进入成熟期,以及环保、安监政策的影 响,行业进入门槛在提升。同时,行业本身的周期波动,也会不断淘汰高成本的企业。 上世纪 90 年代,煤炭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民营资本在行业 中也较为活跃。而过去 10 年间,煤炭行业的集中度得以明显提升,主要有三大推手:资源整合政策:随着 2009 年以来主要产煤省份的资源整合,部分民营资本逐步 退出行业,产能向国有企业集中。2012~2015 年的煤价下行周期:2012 年以来随着煤价进入下行周期,陆续出现 了高成本矿井的退出,产能逐步向低成本煤炭企业集中。供给侧改革政策: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优化了产能的分布,政策使得高危矿 井以及南方地区的小矿陆续退出,产能向北方和大型煤企集中;同时新增产能的 核准也以优质产能为主,集中度进一步向握有优质资源的大型煤炭企业集中。 从数据分析,过去 10 多年间,煤炭行业的集中度提升明显,CR10 从 2009 年的 27% 提升至 2019 年的 45%,特别是在 2016 年供给侧改革之后,2017 年 CR10 提升了 4pcts。 根据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 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2020 年前 8 家煤炭企业原煤 产量达到 18.55 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 47.6%,比 2015 年提升了 11.6pcts,预计 CR10 在 2020 年已经接近 50%。同时,集中度也在区域上有明显提升,煤炭产量不断向“三西” 地区集中,2019 年“三西”地区煤炭产量占全国比例已稳定超过 70%,较 2009 年提升 将近 20p“十四五”规划预计以调结构为主,根据《煤炭工业“十四五”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征 求意见稿)》煤炭产量/消费量分别规划为 41/42 亿吨(vs “十三五”规划中的 39/41 亿吨)。 煤矿数量从目前的 5300 处压缩至 4000 处,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区域分布而言,与 “十三五”规划相比,陕北+黄陇、蒙东地区新增产量突破 1 亿吨,新疆及鲁西基地产能 有少量增量,神东、两淮、冀中区域产能规划持平,山西则规划减量 1 亿吨。新增产能集 中区域明显,大部分生产基地规划无增量,因此生产在区域上的集中程度也更加明显,有 利于供给端的调控及协同。4.2 产能审批约束增加,产能投资节奏放缓我们对供给侧改革以来,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新核准的矿井进行了逐一跟踪,根据不同矿的建设进度,梳理了煤炭主要省份,自 2018 年开始,每年新增产能呈现下降趋势, 从 2018 年的近 1 亿吨新增产能,降至 2020 年约 7000 万吨左右,预计 2022 年降至 4000~5000 万吨左右。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从《煤炭工业“十四五” 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而言,“十四五”的产量增量只有 2 亿吨的累积增长。 环保和安监政策对于新建矿井的审批也越发严格,新建产能的“门槛”升高。具体而言,目前政策对煤炭产能的约束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总量规划层面:目前预期“十四五”期间,新建产能累积增加约 2 亿吨,平均每 年约 4000 万吨的新增产能,相对目前产能水平仅为 1%;同时,未来在“碳达 峰”和“碳中和”的约束下,需求端长期是缩减趋势,新增产能量预计长期也将 趋零。此外,煤炭主产省分对煤炭资源的开发也提出了约束性的要求,如内蒙古 自治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严格控制煤炭开发强度”。因此,从总量层面煤 炭产能扩张空间较为有限。环保层面: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强,煤矿产能扩张也受到更多来自于环保层面 的约束,如在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很难再进行煤矿资源开发,中央环保督查组 2020 年 9 月就曾对国家能源局反馈,“山西霍东矿区总体规划缺乏对泉域保护的要求”, “对霍泉水源保护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部分煤矿核定产能超出环评产能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如中央环保督查组给国家能源局的反馈中提到,煤矿领域的“产 能公告与项目环评缺乏衔接,部分煤矿公告产能与环评批复产能不一致。抽查 3 个省(区)发现,121 个煤矿公告产能大于环评批复产能 30%以上”。安全监管层面:部分煤矿由于开采历史较长,开采深度较深,加之地质条件原因, 安全风险较高,从安全生产角度,这些矿井的产能未来也将有所限制,开采强度 或有所下降。如 2019 年 1 月份,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就发文要求对“超千米冲 击地压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进行安全论证,并采取相应的安监措施,要求后续 按照产能核减 20%的水平生产。此后,在相应的文件中,也明确提出要严格控 制冲击地压矿井生产规模,“冲击地压矿井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设计,生 产规模不得超过 800 万吨/年,建成后不得核增产能”。 从供给侧改革之后的情况分析,新建产能审批逐步趋严,安监政策及环保因素也会影 响现有产能的布局及扩张,长期在“碳中和”、煤炭需求逐渐减量的大背景下,对煤矿产 能的约束和要求也会进一步增加,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也会逐步提升,长期供给收缩也有 望出现。4.3 煤炭企业投资也呈现多元化随着煤炭产能审批节奏的放缓以及企业自身转型的考虑,煤企多元化投资的行为也逐 渐增多,或直接投资于非煤领域的项目,或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投资新能源项目。 我们从债券募集说明书中梳理了 10 家煤炭集团 2019 年主要在建工程项目的投资情 况,从投资方向分析,各家均有非煤领域的投资出现,非煤领域投资金额比例在 30~50% 的企业居多,潞安集团的主要在建工程均为非煤项目,华阳新材料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主 要在建项目里非煤领域的投资金额已超过 70%。 各大集团非煤领域的投向,主要集中在火电、煤化工等传统煤炭下游领域,有部分企 业也尝试投资新能源、新材料等板块,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预计新兴非碳领域的投资规划 还会逐步增多。 总之,“碳中和”在需求端给行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但是在供给端也会有相应的 收缩,一方面产能核准以及安监、环保等各类政策会抑制新增产能的扩张,另一方面,企 业对煤炭产能的投资意愿也在下降,或逐步提升非煤领域的投资金额。此外,随着目前在 产矿井的资源枯竭,20~30 年后或出现大规模的矿井退出,也有助于平衡需求衰退对行 业格局带来的冲击。五、煤价及行业景气展望:压力增大,但不必过度悲观在达峰期间,行业需求或可维持小幅增长,而供给侧在新增产能核准节奏放缓、环保 和安监的政策约束下,也有望保持低速增长,“十四五”期间预计行业可以维持供需平衡 的状态,部分年份也可能出现供需错配的情况导致煤价上涨。 但达峰过后,在 2025 年~2030 年以及 2050 年前后,预计行业将阶段性的经历煤价 大幅下跌以及行业产能大幅退出,同时在政策端,预计也不再有净增产能的审批,再加上 有些矿井自然的退出,最终行业还可以达到供需平衡,但可能行业仅剩 1~2 家低成本的 龙头存在。 而供给端,新增产能增速虽然也在放缓,但预计供给收缩的速度会相对较慢。政策对 产能的影响预计主要在减少新建产能的核准上,尽管也会有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设计,但 存量产能的下降更多还需要靠市场机制去实现,因此预计行业未来 10 年供给会经常出现 宽松的格局,导致煤价下跌,之后煤价下跌再倒逼企业减产,导致煤价回升,产量上升, 重新往复“降价——供给收缩——煤价回升——产量增加”的循环,依然呈现典型的周期 波动节奏。就煤价而言,未来 10 年整体中枢预计还将略有下移,我们预计 2021~2022 年,2025 年前后,2028 年前后煤价或相对表现强势,其余年份多为下行波动期,大致经历两轮调 整周期。煤价高点年份的均价或在 620~650 元/吨左右,低点年份均价或在 530~550 元 /吨。对应到板块 ROE 上,高点年份或在 12%,低点年份或在 5%,基本处于过去两轮周 期的振幅区间内,并不会出现大幅动荡。从长周期煤价表现看,以美国为例分析,尽管美国的煤炭消费水平是下滑的,但长周 期价格也呈现增长的趋势,我们认为这与两个因素相关,一是自然的通胀因素,普遍推动 工业品价格提升;二是整体能源成本的比价关系,如果其他能源产品价格都是上升的趋势, 煤炭价格也会跟随性的上涨。如果看中国煤炭长周期的价格,以港口5500 大卡煤价为例,我们预计大部分时间价 格还是在 500 元的中枢附近波动,因为历史数据看 500~550 元是煤炭、火电行业博弈可 接受的均衡区间,但在煤炭需求缩量的背景下,煤炭企业定价相对弱势,因此 500 元/吨 或是长期均衡价格,但考虑通胀因素,若我们假设年均通胀率为 2.5%,那么以 2030 年的 500 元价格为基准,2060 年均衡的名义煤价或在 1050 元左右。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断刀客

煤焦油:这个月 煤焦油市场经历了什么

中宇资讯深度观察8月,煤焦油市场快速下滑,据中宇资讯监测,山东地区本周价格在2670元/吨左右,上一次低于这个这价格还在2017年的4月份,已是两年多以前了。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到当时的情况:2017年2月末,当时的煤焦油市场开启了下行之路,到3月底已经下行600-800元/吨,当时随着焦炭价格上涨,焦企扭亏为盈,焦企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之中下旬两会结束,场内产生提产意向,下游方面,各下游产品运行均无亮点,终端需求低迷,在此影响下,深加工厂家无提产意向,炭黑工厂开工率却有明显下降,在下游的打压之下,市场节节下跌。反观目前,与当时的情况有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焦企开工率方面,随着山西“二青会”结束,环保形势减弱,焦企逐步复产,产地焦企供应量上升,相对应的煤焦油供应量增加。但是环保对下游原料库存有一定要求,抑制了采购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下游参拍的积极性。深加工方面开工率也维持一个相对低位,一是近期检修厂家增多,再是环保的加持,导致了煤焦油一改供应紧张的局面。并且下游产品市场方面运行不佳,主力产品煤沥青需求平淡,随着原料价格的进一步下行,供应方支撑信心不足,多已随行就市,下调价格;炭黑市场方面价格平稳,好在原料煤焦油蒽油跌价的影响,盈利得到改善。表:8月焦企煤焦油拍卖价格汇总从本月的拍卖市场来看,8月12-8月16日的这个星期,市场跌幅较大,此时下游厂家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对原料市场借助下行之势头快速打压,当时跌幅均在200元/吨左右,焦企面对低价,抵触情绪较浓,随后跌幅缩减,弱势运行。中宇资讯认为,本周市场下跌过后,部分地区挺价运行,市场存一定触底信号,介于目前下游运行情况,暂无反弹动力,弱势运行为主。临近十一假期,环保形势还需观望。来源: 中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