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哲案例黑帽子

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哲案例

中哲咨询项目服务详情深度沟通:为每个项目成立专项小组,对需求进行深度理解,包括项目情况、核心优势挖掘、项目需求表达word、PPT、H5、视频)等。工作思路:梳理报告 、拆分内容(逻辑、内容、设计)。专业体现:运用科学成果进行经济论证,减少决策盲目性,提高项目建设速度和建设质量 。全面系统分析:基于资深的专家团队,对投资项目的技术资源条件、区域市场需求、财务经济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项目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实施条件是否具备、项目技术水平是否先进、项目投资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投资能否取得最佳效益等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为报告出具工程咨询甲级资质。一、引言《XXX村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内容涉及项目的整体规划,包括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行业市场分析、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土地利用、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项目组织与管理、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效益分析等方面,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二、项目简介1、项目名称:XXX村乡村旅游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改建;3、项目地址:青海省XX市XXX村;4、建设单位:XXX县财政局;5、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为XXX村乡村旅游项目,项目建设地为XX县XX镇XXX村,项目建设用地总面积约**.61亩。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村、XX溪、XX坡三大板块,具体规模设计见6.3;6、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约**0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03.25万元(含单体建筑**9.38万元,景观工程**9.36万元,室外配套工程*3.51万元,绿化工程**1.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75万元;7、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估算约**00.0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农村综合改革专项资金;8、建设周期:本项目建设周期共**个月,即202*年*月—202*年*月,其中:每年11月15日-次年3月15日为冬季停工期。三、市场行业分析一、我国旅游收入呈现两位数,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城镇居民旅游花费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农村居民旅游花费0.97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图3-1 2014-2019年国内旅游收入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二、我国乡村旅游成为旅游行业投资发展重点领域乡村旅游也是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近年来,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截止至目前,乡村旅游已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数据显示,2012-2018年我国乡村旅游人数不断增加,从2012年的7.2亿人次增至2017年的28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1.2%,增长十分迅速。据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休闲农业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和旅居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到2019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态势一片大好。2019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次已经超过15亿次,同比增加10.2%。仅上半年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0.86万亿元,同比增加11.7%,这一数值超过2018年全年收入。图3-2 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亿人)三、青海省旅游游客数量不断增多,旅游收入快速增加2018年,青海接待游客4204.4万人次,同涨20.7%,青海全境旅游关注度更是高达346%,位列我国西北之首。2019年以来,青海旅游人气不断上涨,夏秋季节,全省新老景区成为网红,青海美景美食以及当地人文吸引着大批国内外游客,形式多样的自驾游、乡村旅游、民俗游、古镇游,更是让青海旅游不断呈现良好态势。2019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5080.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国内游客5072.86万人次,增长20.9%;入境游客7.31万人次,增长5.7%。实现旅游总收入561.33亿元,增长20.4%。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59.03亿元,增长20.5%;旅游外汇收入3335.67万美元,下降7.7%。图3-3 2013-2019年青海省旅游人数统计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图3-4 2014-2019年青海省旅游收入及同比增长走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四、报告大纲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1.2 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1.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4 主要研究结论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2 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三章 行业市场分析3.1 我国旅游行业分析3.2 项目地周边旅游行业分析3.3 行业市场小结:乡村旅游市场可行第四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 项目选址4.2 区域概况4.3 工程地质条件4.4 场地配套建设条件4.5 选址小结第五章 土地利用专篇5.1 土地规划5.2 用地概况5.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5.4 土地补偿第六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6.1 项目现状情况6.2 项目规模分析6.3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第七章 项目建设方案7.1 工程概况7.2 建设方案7.3 设计方案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水土保持8.1 编制依据8.2 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8.3 环境影响分析8.4 环境影响防治措施8.5 水土保持措施8.6 评价结论第九章 节能评价9.1 评价标准9.2 节能措施9.3 节能评价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0.1 执行标准10.2 劳动安全10.3 消防第十一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11.1 管理组织11.2 项目管理11.3 运行机制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12.1 项目建设周期12.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1 估算依据13.2 投资估算13.3 资金筹措第十四章 财务分析14.1 预测假设14.2 主要财务数据预测14.3 财务评价第十五章 效益分析15.1 经济效益15.2 社会效益15.3 生态效益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16.1 结论16.2 建议附表附表01 项目总投资估算表附表02 项目营业收入及税金预测表附表03 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表附表04 项目总成本费用预测表附表05 项目利润预测表附表06 项目总投资现金流量表附图附图01 项目总平面附图02 各单体图

忠焉

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务院持续推进

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务院持续推进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中电联预测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前高后低,全年增长6%-7%。我们认为在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的背景下,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会持续低于经济增速,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火电长期投资机会相对较少,投资者应关心新能源相关标的。对于天然气板块,随着LNG价格长期低迷,建议关注气源成本下降的深圳燃气。环保方面,固废运营类企业如垃圾焚烧与环卫行业,行业景气度高,垃圾焚烧由于环保排放趋严+国补政策退坡,环卫服务行业由于项目大型化、电动化趋势,龙头企业将受益行业集中度提升观点及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资料来源:东兴证券关联报告: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申请报告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建议书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乡村清洁能源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乡村清洁能源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目大运寸

三部门发文推动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微信号9月11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地方提高小型村庄建设项目审批实效,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并从明确适用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发挥村民作用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对于适用简易审批的村庄建设项目,从以下方面作了优化简化:一是提出可以采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式,合并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环节。二是允许地方结合实际,将部分审批事项依法委托乡镇政府实施。三是鼓励地方通过发布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范本等方式,加大对项目单位指导力度。四是对于整县整乡推进的村庄建设项目,其子项目由不同项目法人组织建设实施的,以子项目规模界定是否必须进行招标。下一步,各部门将督促地方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细化配套措施、加强行业指导服务、创新监管机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切实推动简易审批政策落地落实。

深闳而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十四五”重点农业项目根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0年,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部分地方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文件中明确,黑龙江省建设任务由693万亩调整为709.5万亩;山东省建设任务由509万亩调整为524万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任务由130万亩调整为104万亩;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任务由150万亩调整为144.5万亩。2020年8月31日前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山东省已发布《关于下达新增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的通知》,覆盖范围为济南、东营、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市。新形势下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思路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粮食生产在"三农"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怎样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是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的头等大事。在此背景下,200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此后国家先后启动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农田基本建设项目;近10年来,通过各种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及实施,各个项目区内农业的灌排、田间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条件得以配套完善,农业和农村生产能力相应提高,为粮食产量连年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原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些规划设计已不再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这急需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新的发展思路。1.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取得的成效1.1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1.1.1田间灌排系统趋于完善随着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沟渠连贯互通,田间固定输水管道长度可达6.37-7.33米/亩,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配套泵站、变压器、机井等水利设施,有效解决灌溉水源问题;在水利用系数方面,衬砌渠道灌溉达到0.8、管道灌溉水利用率达0.85,比项目实施前提高10-20%,比土渠输水节约25%;项目区均全部达到节水灌溉标准。1.1.2农业生产道路得到升级和改造现有项目规划和设计都有整修和新建机耕路、生产路,对原有生产路进行升级改造,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标准即为机耕路宽不低于4米、生产路不低于3米,以满足当前农业大型机械作业的需要;同时,在此基础上配套相应过路桥、涵,使田间道路互通,方便农机进出田间和农产品运输,满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需求。1.1.3完善了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体系在建成的项目区内,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形成了良好的农业生产小气候,涵养了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增强了农作物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得到提高、灌溉水渗漏减少,节省了水资源、减少了农药化肥对地下水的污染,有效改善生态环境。1.2农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后,灌溉水利用率的提高,使灌溉用水量、耗油量、用电量降低20%;田间道路、配套设施的完善,促进大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机械作业效率提高,减少了耗能,节约了劳动力,每亩可省工1.5个。1.3粮食产量增加项目区内设施齐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耕地力得到提升,农业灌排条件成熟,人工、化肥、农药使用量相对减少,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减少,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良种推广、统防统治及农业高产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20%,亩均增产50-100吨。2.制约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的因素2.1农田配套设施标准相对较低在当前实施的项目中,部分实施方案设计不规范、标准不高、后期养护跟不上,加上个别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损毁,部分农田配套设施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如某些田间砂石路或碎石路使用寿命只有3-5年不等。2.2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且建设标准不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种类较多,有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这一类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资金渠道分散、标准不一、各为其政,在项目实施上衔接难度大、形不成合力,造成许多项目建设标准偏低,工程整体功能被削弱、项目效益难以完整发挥。2.3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随着各级政府对农田建设项目的重视,多年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护"现象已经大有改观;很多项目实施后也会及时将工程产权移交到相关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但缺乏有效的管护机制。项目产权移交后,"怎样管护、谁来管护?"、管护经费来源以及因此产生的诸多社会矛盾等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久而久之,项目设施损毁,甚至弃置不用,难以发挥项目应有效益。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展方向和几点建议3.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管护措施3.1.1落实项目管护责任项目乡镇政府成立相应的项目管护办公室,对项目设施和项目管护单位的工作进行巡查管理,要严厉查处各种损毁项目设施及阻碍项目工程建设的不良行为,对因项目管理、管护不力,发生人为事故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发生重大非自然事故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3.1.2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3.1.3增强农民管护意识项目工程建成后,要多形式引导农民正确使用项目设施,让农民群众从中切实感受到项目带来的效益;通过讲解项目管护制度和责任书,提高农民群众对工程的保护力度,增加工程使用年限;并可以雇佣农民参与项目工程的使用监督管理,全面营造农民"会使用、会爱护、会维修"工程设施的良好氛围。3.2加快推进同类项目整合抓住"涉水涉地项目资金整合试点"有利机遇,统筹协调同类农田项目实施工作,在发改部门的牵引下,将小农水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等项目资金有效整合在一起,将各项设计细化、优化,增加项目设计深度,提高项目工程设计标准,增加项目整体效能和使用年限,实现建设高标准良田的目标和任务。3.3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结合将农田项目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农田项目建设与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平台和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平台等惠农项目结合起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促进农业农村的新发展。3.3.1发展精致农业以"村或社区"为单位,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增加项目设计深度,与乡镇规划相结合,搞好农田设施的改造、完善,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打造品牌农业,从中取得收益和分红。3.3.2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大力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机构调整。通过项目的实施,全面提升农业基础生产设施,推动大型农业机械发展,结合统防统治,走粮食生产统一作业的服务模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入社,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再就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总论1.2可研报告编制原则及依据1.3项目基本情况1.4 建设工期1.5建设条件1.6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1.7结论和建议第二章 项目背景、必要性2.1 项目政策背景2.2 项目行业背景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4项目建设可行性分析2.5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结论第三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3.1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3.2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状分析3.3项目SW0T分析3.4市场分析结论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4.1 场址现状4.2 场址条件4.3 建设条件4.4项目选址4.5结论第五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5.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5.2建设目标和任务第六章 建设方案6.1设计原则指导思想6.2基本原则6.3项目建设内容6.4核心工程设计方案第七章 劳动安全及卫生7.1安全管理7.2安全制度7.3其它安全措施第八章 项目组织管理8.1组织体系8.2管理模式8.3人员的来源和培训8.4 质量控制第九章 招标方案9.1编制依据9.2招标方案9.3招标应遵循的原则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1投资估算编制依据10.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预备费10.4总投资估算第十一章 财务分析11.1 评价概述11.2 编制原则11.3项目年营业收入估算11.4运营期年成本估算11.5税费11.6利润与利润分配11.7 盈亏平衡分析11.8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12.1经济效益12.2社会效益12.3生态效益第十三章 项目风险分析13.1主要风险因素13.2项目风险的分析评估13.3风险防范对策第十四章 结论与建议14.1结论14.2建议一、财务附表附表一: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估算表附表二:流动资金估算表附表三: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附表四: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附表五:总成本费用估算表附表六:利润及利润分配表附表七:财务现金流量表服务流程 :1.客户问询,双方初步沟通了解项目和服务概况;2.双方协商签订合同协议,约定主要撰写内容、保密注意事项、企业相关材料的提供方法、服务金额等;3.由项目方支付预付款(50%),本公司成立项目团队正式工作;4.项目团队交初稿,项目方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5.项目方付清余款,项目团队向项目方交付报告电子版;另:提供甲级、乙级工程资信资质【主要用途】 发改委立项,申请土地,银行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关 键 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交付时间】5-7个工作日【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来电咨询。关联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议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商业计划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节能评估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行业市场研究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可行性研究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物有所值评价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和融资平衡方案

指南针

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 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讯 记者刘润报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指导意见》,指导地方提高小型村庄建设项目审批实效,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并从明确适用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发挥村民作用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对于适用简易审批的村庄建设项目,从以下方面作了优化简化:一是提出可以采取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方式,合并办理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审批环节。二是允许地方结合实际,将部分审批事项依法委托乡镇政府实施。三是鼓励地方通过发布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范本等方式,加大对项目单位指导力度。四是对于整县整乡推进的村庄建设项目,其子项目由不同项目法人组织建设实施的,以子项目规模界定是否必须进行招标。下一步,各部门将督促地方按照《指导意见》要求,细化配套措施、加强行业指导服务、创新监管机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切实推动简易审批政策落地落实。

是亦因彼

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包含哪些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要点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是确定建设项目之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然而,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内容上也是很重要的,需要有哪些呢?下面,亚世臣信息咨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项目实施主体的信息项目实施主体的条件决定了项目实施的基础,因而在此部分内容中要清晰、准确的写出项目实施单位的重要信息,突出优势的特点。一般要包括:名称、法人类型、业务范围、成立时间、注册资金、法人名称、股东构成、近三年经营业绩、公司近期财务情况、公司荣誉资质、其他特殊能力。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要与项目附件内容中的项目名称一致);2、内容(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内容);3、实施周期(项目实施的起止时间);4、实施进度(以每季度、每半年或一年为周期对项目所做的工作、投资、阶段性成果进行细化表述);5、投资强度(投资总额及单位时间内的投资强度);6、参与人员(要对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的情况进行重点介绍,突出优势,分工明确且组织合理);项目实施的合规性表述对于涉及土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特种行业(生物医药、涉及污染、国家特殊许可行业)的项目,合规性是最为关键的基本实施条件,此部分内容要对于项目合规性及前置审批手续取得情况进行表述,要注意名称、时效、实施地点的吻合;项目实施的背景、意义、目的、必要性背景着重表述项目所属行业的技术发展需求、市场发展趋势、国家产业规划引导方向;意义部分表述项目实施将产生的价值,此部分要与背景的表述相呼应;目的即项目的实施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应从对于实施主体着眼于自身发展的目的和解决行业技术、市场问题的目的这两个角度表述;必要性即项目实施的紧迫性;技术可行性分析无论对于研发类投资项目还是建设类项目,技术可行性都是项目实施的核心要素,此部分的表述务必做到详尽、严谨、突出技术优势及可行性。应包括:技术基础、设计方案、技术路线、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归属情况等部分;资金保障分析项目投资的来源要清晰明确,可核查、可保障,一般项目投资来源于:项目实施主体自有资金、各级政府财政拨款、个人借款、机构借款(贷款)、产业基金等。对于来源、到位时间、应急保障机制要有明确的表述;项目实施保障条件分析不同行业领域、地域、投资规模的项目对于人员、硬件环境等有着不同的要求,结合具体项目此部分要写明项目实施具备的人员及硬件环境基础及相应的管理、保障制度,以在这些方面项目实施具有完备的基础;风险分析从政策、技术、资金、人员、市场、环境、其他七个方面进行可能面临的风险分析,得出项目实施整体风险水平并注意要提出应对风险的方案;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重要考核指标,要从投资、产出、成本、税金、利润几个方面应用财务计算工具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论以证明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和从投资角度来说的合理性;社会效益分析一项项目除了具备较好的经济效益外一定要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才能称之为优质的投资项目,大多数企业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都不太重视社会效益的研究与表述,此部分应从环境影响、对区域经济贡献、人才、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国计民生、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表述;分析结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总结,条目化梳理,对于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优势、预期、迫切性进行总结。以上就是亚世臣信息咨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可研报告的包含内容,更多可研报告的咨询服务信息请关注亚世臣信息咨询官网。

交谊舞

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研究背景、支撑条件)

2018年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报告由中哲咨询研究员周彬提供。周彬从事研究经验:农业模式研究农业地区和企业标杆研究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中国特色小镇发展演技项目经验:大冲山大嘉汇国家养生城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健康管理学院项目建议书(进行中)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四川省乡村振兴研究及案例分析包括五个部分:壹、总揽全局,把控方向贰、定位区域,逐步深入叁、明确问题,有所针对肆、详解思路,明确方向伍、立足案例,例论相证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每一期为大家分享一个部分的内容哦。本期内容包括ppt版本和word版本,如果对ppt完整版本感兴趣的可以在文章最下端留言区进行留言。word版本壹、总揽全局,把控方向一、研究背景外在机遇: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内生动力:从行业看,一二三产业融合大趋势从全国农村现状看,缩小城乡差距、农村振兴迎来关键时期(一)立足国家十三五战略,把握农村发展大趋势发展目标:到 2020 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新农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1.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有效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巩固提升,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棉油糖、肉蛋奶、蔬菜和水产品自给率保持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更有效保障。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掌控能力稳步增强2.农村经济发展更加繁荣协调农村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快速发展,农业多种功能充分拓展,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农村创业就业空间更加广阔,新型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3.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农村供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4.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继续提高,草原保护建设进一步强化,自然湿地萎缩和海洋生态功能下降趋势初步遏制。重点治理区域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石漠化得到有效防控。耕地草原河湖休养生息制度基本建立,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5.农村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形成,农业支持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效能更加优化,现代农村金融保险服务规模扩大、水平全面提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二)立足中央,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必须立足国情农情,顺势而为,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摘自“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第三点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摘自“总体要求之指导思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摘自“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摘自“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三)从行业看,一二三产业融合大趋势一二产业联动农业与工业相互融合,农业提供优相应工业原料以及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不断延长产业链。二三产业联动将深加工和现代工业制作后的农产品应用到服务业中,诸如特色绿色旅游纪念品、 医药保健产品等。一三产业联动利用特色农业字图案打造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农业旅游,将农业的服务功能不断拓展完善,创造更大经济效益。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多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发展的的滞后。有一部分是农村长久以来的历史原因,如农村制度等,暂时不做过多叙述。当前农村发展滞后主要是由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减少,产业结构跟不上社会发展,造成经济相对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资源有限,城乡差距拉大,而不断恶性循环。三产融合意义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经营者的收入和效益优秀的农业人才、加工业人才、市场营销与服务型人才和资本资源有效地集中到农业产业上来改善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良性发展,增加农村就业,促进农村多元发展。三产融合要求重点突出6个点位:1.规划编制、2.产业基础、3.新型业态、4.产城融合、5.利益联结 、6.运行机制。侧重1个示例:田园综合体。解决3大痛点:1.土地问题、2.产业驱动匮乏与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3.城乡协同发展的城乡人口的文化生活差距。(四)从全国农村现状看,缩小城乡差距、农村振兴迎来关键时期由于社会发展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差距逐步扩大的问题。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呈现出较大的两极化发展,农村相对与城市的落后是诸多方面的,除了有可视物质层面的差距外,制度上也相对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差距体现: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差距总体上是不断扩大的。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维持在3.21:1。教育差距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农村学生辍学率在偏远地区更为明显,义务教育推行困难。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 、68.1倍医疗差距农村地区医疗水平落后,医疗意识不强,保障脆弱容易出现因病返贫现象。农村地区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属于高发地区。消费差距从总体上看目前城乡消费差距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而不断扩大,研究表明目前城乡消费差距大致在十年左右,将随着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而改变公共投入差距不同地区政府在财政收入上也有不小差距,公共投入主要来源有国家层面的财政投入还包括地方层面的投入,这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息息相关。社会福利差距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二、支撑条件一、从业人口概况人口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农业人口而言,评判一个地区农业人口标准在诸多方面,基数自然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同时还应该注重从业人口的年龄划分,受教育水平、从业结构等客观标准。按照统计资料表明,农村人口外出在本县内不足25%,就以为其可为当地产业发展所提供的人口支持较少。而从业人口中大部分是第一产业方向,说明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农业集约化程度一般,所以需求从业人口依旧较多。二、市场支持市场供需形势(一)生产。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种植面 积和总产量分别约占全球的 45%和 48%。2015 年我国苹果种 植面积 3492 万亩,占全国水果总面积的 18.2%;总产量 4261 万吨,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 24.4%,2000 年以来产量年均增 长 2.7%。我国苹果种植以富士品种为主(产量占比约 72.4%), 主要有 4 大产区:渤海湾、黄土高原、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 高地,其中黄土高原和渤海湾是世界苹果最大产区,也是我 国着力发展的优势区。(二)消费。2010~2016 年,我国苹果消费总量由 3320 万吨上升至 4255 万吨,年均增长 4.7%,其中鲜食消费量由 2120 万吨上升至 2785 万吨,年均增长 5.2%,占我国苹果消 费总量的 63.6%;加工消费量由 420 万吨上升至 635 万吨左 右,年均增长 8.5%。(三)进出口。2001~2009 年,我国鲜苹果出口量由 4 万吨增至 122 万吨,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重由 6.5%上升至 15.4%;2009~2015 年缩减至 100 万吨以下;2016 年出口量 回升至135万吨,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0%,仅次于意大利、 美国和波兰。浓缩苹果汁出口量由 2007 年的 103 万吨降至 2014 年的 46 万吨,2016 年回升至 51 万吨。2016 年我国苹 果进口量 7 万吨,近 5 年年均增长 9.1%,主要来自新西兰、美国和智利(占进口总量 90%以上)。发展趋势:周边游大热,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周边游,也可称为短途旅游,一定意义上可概括为是以大城市或省会城市为中心,出发当日能够到达访问地,覆盖其周边及邻近省份城市的旅游市场,行程主要以1-3天为主,周六日为主要时间点。目前周边游多是以乡村旅游为主,游客来源多是城市游客。近年来,国内经济水平得到发展,导致国内旅游市场发热,主要旅游市场细分以60至200公里以内的城市辐射区为主要的周边地区。三、政策支持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从业人口巨大,三农问题历年来是我国的重点关注问题。近年来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推动农业同其他产业同步发展,国家出台多向政策。其中以一号文件为主导,多个部门联合或单独出台诸多相关促进政策。三、差距问题1.收入结构单一且收入差距大2.农村产权制度的缺陷3.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较差,发展受阻4.受环境限制大,资源分布不均匀ppt版本此报告供客户内部使用,未经中哲咨询书面许可,其他机构不得擅自传阅,引用或复制。

苗乡情

美丽乡村规划如何做好园区规划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优化要素在城乡的自由流动,关键和抓手是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 “三园”建设。本文调查发现,农业产业园建设存在园区同质化程度高、低水平竞争度高、围猎农业项目补贴动机水平高 “三高”特征,以及园区主体经营效率低、农业产业深加工能力低、园区劳动力供需匹配度低 “三低”难题;农业科技园建设存在规划定位不准,管理机制不畅,科技园对周边农民增收带动弱,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问题;农业创业园建设存在专项扶持政策力度不强,牵头部门零散,政务服务亟需强化等问题;“三园”建设存在合理用地申请约束多、商业抵押贷款难度大、人才引进留住支持政策少等共性问题。通过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振兴乡村目标,是十九大提出的强国富民重大战略之一。在二十字方针的五大目标中,最为核心的是让乡村居民特别是乡村中从事农业的居民生活富裕起来,而实现生活富裕的前提是产业兴旺,切实缩小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非农行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因此,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真正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必须慎重考虑在城乡之间要素的自由流动。  事实上,中央一号文件对于优化要素供2017给,在抓手、平台和载体的建设方面,都给予了格外重视和关注,主要体现在着力推进建设 “三区、三园、一体 ”。其中 “三园 ”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和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科技园是富集创新要素,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创业园是强调返乡创业中 “人 ”的要素,给人才提供必要的平台,助力打造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 ”的乡村振兴队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 “三园 ”,事实上就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优化要素供给,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抓手。  对四川、重庆、云南、广西等地展开调研,发现各地对在推进 “三园 ”建设中深入探索和实践,已开始明显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稳步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为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了创业创新的平台,总结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但与此同时,“三园”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推动现代农业 “三园 ”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过程中,存在园区同质化程度高、低水平竞争度高、围猎农业项目补贴动机水平高的 “三高 ”特征,以及园区主体拿地“眼大肚小”经营效率低、农业产业深加工能力低 、园区劳动力供需匹配度低的 “三低”难题第一,大量农业产业园区的产业同质化非常严重,在乡镇、县区等较小范围通过 “杀价 ” 方式“窝里斗”。课题组发现,目前大量农业产业园都未纳入县级及以上政府的统筹规划,而是由乡镇、行政村自主设置,这直接导致园区定位低、规划乱,缺乏对市场的合理研判,成为小农 “抱团取暖 ”进行价格战的主要平台。例如,川东北某地级市56个调研乡镇中,有38个都没有县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园区,但每个乡镇却平均设置了7个县级以下的农业产业园,甚至个别乡镇高达22个。因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引导,很多区域内的种养类别几乎完全相同,在农产品集中投产时必然发生 “杀价”的 “窝里斗”现象。例如,某县相邻两镇的多个蔬菜产业园均种植青椒,2017年青椒集中上市时,园区间大打价格战,最终导致青椒售价低于人工成本,近半数园区放弃采摘而让青椒坏死在树上,对农民收入造成巨大冲击。  第二,部分园区经营主体追逐农业项目补贴的动机强烈,造成农业经营效率低、土地难以物尽其用。课题组发现,将近95%的园区经营者在被访谈时,都提出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直接补贴”,47%的人认为 “农业项目补贴”是他们 “主要的收益来源”。因此,为了获得更多规模经营补贴,部分业主在拿地时过度美化自身抗风险实力及经营能力,拿地后 “原形毕露”,专门打农业项目补贴的主意,将精力放在土地经营以外。某农业大县2012年通过多轮审核、谈判,最终引入某业主流转2万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但拿下土地后该业主没有能力按原规划进行农业投资,只是维持粗放式经营,导致园区连年亏损目前更是几近瘫痪,当地社会不稳定风险加剧。  第三,农业产业链条太短,严重依赖鲜果销售,加工环节的挖掘严重不足,园区产业附加值低。发达国家农民80%左右的收入都来自种养殖以外的农业产业链上,但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条普遍过短,例如,在加工环节,产品加工率低,特别是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流通环节,分类拣选后的冷链运输等模式缺乏,造成农产品销售只能被限定在狭小范围。  2016年,四川省西充县充国香桃源产业园产果面积达3万亩,但因园区未引入精深加工,造成3千万公斤香桃以鲜果形式勉强销售完毕,未产生农产品加工附加值;2017年,随着该产业园产果面积提高到10万亩,产品销售压力将将一部凸显。本文对56个乡镇调研后发现,目前只有14.3%的乡镇其鲜活农产品采用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等模式进行销售,其中只有个别乡镇通过电商方式将少量农产品销售到外地。  第四,劳动力供需匹配度低,农业产业园对周围农民的就业拉动和增收提升能力还不够强。根据对本文56个乡镇调研的统计情况来看,目前74%的农村劳动力年龄集中在56~70岁之间,将近八成的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认为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园区最简单的工作。与此同时,有81%的被园区流转土地的农民认为,自身能力不适宜常年在园区务工,从园区仅能通过流转土地获取少量租金。与此同时,即便是在农产品集中收获的高峰期,也存在劳动力供需错配现象。某县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负责人说,在柑橘集中种植期间,该园区每天需要近千名劳动力,必须依托劳务公司在周边县区募集务工人员,园区按每天150元/人标准支付给劳务公司,公司在扣除租车费、盒饭费、中介费后,务工人员实际每天只能到手70~80 元,造成园区招工难、农民增收难并存的现象。  推进农业科技园建设过程中, 存在规划定位不准,管理机制不畅,科技园对周边农民增收带动弱,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等问题第一,农业科技园规划定位不准,部分偏离农业创新高地的建设目标。中央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提升是为了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但课题组发现,不少农业科技园区被整体定位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区等,农业创新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偏离了建设目的。某农业科技园将项目定位为国家农业公园、旅游目的地、都市后花园,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 条编制依据有 8 条都是旅游14业发展规划或意见,无一条涉及中央、省、市农业科技园建设要求,园区内 / 左右面积规划打造休45闲观光旅游产业,“农业成色”严重不足。  第二,农业科技园区硬件强、软件弱,人才核心要素缺乏制约了园区的创新能力。政府作为农业科技园投资主体,财政资金大部分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品种引进,在很大程度上筑牢了科技园的硬件基础。然而,农业科技园往往离大城市较远,高层次、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人员无心长期扎根园区深入研究,引不进更留不住,导致调研样本中超过60%的农业科技园都过于依赖技术购买而非自主研发来提升科技水平。很多农业科技园已明显出现 “重经营轻科研 ”的趋势,甚至有的科技园负责人认为农业科研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园区内企业很难有动力参与到基础性、公益性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当中。  第三,农业科技园过于 “高大上”,对周围农民的科技示范推广能力弱,农民难以直接受益。本文发现,部分农业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热衷于求高、求新、求气派,不惜花大量资金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工艺和管理系统,但成果却很难直接应用于普通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有的农民打趣说 “这些园区就是科学家将实验室搬到乡下了,我们是搞不懂的”。更有甚者,部分科技园区为了创收,强制性收取入园门票,忽视了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的基本功能。例如,某农业科技园在规划循环农业园板块,拟建设约3万平方米的高标准玻璃智能温室大棚,多项技术指标都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一流水平,建成后计划按25元/人收取门票,周围的农民都在问 “这到底是农业科技园还是农业观光园?”  第四,农业科技园管理体制不畅,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四川已获批的9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但截至目前尚未规定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级别。从调研情况来看,已有园区管委会定级不同,多数定级为正县级,个别为正科级,且部分管委会机构、职责又与农牧局交叉,造成工作协调不畅的问题。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为该县政府派出行政机构,级别为正科级,由于缺乏人员和项目资金,目前管委会和农牧局合署办公,管委会纳入农牧局统一领导;而与此同时,园区市级层面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又设在市科技局,管理体制不畅影响了园区相关工作高效推进。  推进农业创业园建设过程中,存在专项扶持政策力度不强,牵头部门零散,政务服务亟需强化等问题第一,专项扶持政策扶持力度不强,农业创业园被湮没在各类创业园当中。截至目前,川渝云贵等省尚未单独出台农业创业园建立健全方面的指导意见,而已有的农业创业园区 (孵化基地)的补贴等优惠政策也与其它类别的创业园相同,难以发挥集聚农业创业人才的作用。事实上,自2010 年至今,四川共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园区 (孵化基地)302个,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区 (孵化基地)也涵盖其中,但不管是从创业园区 (孵化基地)申报条件、考核内容到认定后的资金支持等,大学生农业创业园 (孵化基地)与其它类别创业园为统一标准,未因农业弱势地位得到 “特殊照顾 ”,这也使得现实中,大学生农业创业园的发展在各类大学生创业园中的表现不突出、不显眼。  第二,农业创业园牵头部门零散,难以发挥资源集聚效应。调研发现,各地农业创业园的创业主体多为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巾帼、青年、民营及农民企业家、城镇失业人员 (失地无业农民)等,实际工作中,人社局、妇联、共青团等各部门都在牵头鼓励引导不同群体的创业活动,为各群体搭建不同创业平台和创业园区。这种多点开花、分散引导的方式造成农业创业园 “小而散”,整体规划布局不够合理,导致资源分散使用不能优化配置发挥集聚效应。  第三,农业创业园区的政务服务有待加强。调研发现,多数农业创业园内未设立专门的政务服务机构或窗口,难以及时为园内创业者答疑解惑并提供创业指导、投融资等一站式服务,一些偏远农村的创业者想要获取政务服务,除了电话咨询外,还需要远距离奔赴市 (镇)。在本文访谈过程中了解到,某县的大学生创业园,其入园项目启动工作主要由园区创建人个人指导,但因其个人精力有限、对农业的新政策了解不到位等,农业创业大学生需要花费1周左右的时间奔走于政府、银行等进行项目启动咨询。  4.在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 “三园”建设过程中,存在合理用地申请约束多、商业抵押贷款难度大、人才引进留住支持政策少等共性问题第一,园区用地申请门槛高、难度大,限制园区主体做强做大。“三园”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审批程序过繁、农业资产产权缺乏有力保障等,等导致部分园区主体心存顾虑。某农业创业园负责人计划引入蔬菜净加工设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但因配套设施用地指标不足、租赁土地上加盖工厂房建成后无产权、土地流转到期后投资形成的一大部分资产产权难以清晰明确等,粗加工设备采购计划被搁置。某县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计划在园区内打造农家乐和鲜活农产品展示区,也因建设用地指标必须控制在3%~7%,总量不得超过15亩的限制,未能开展计划。  第二,园区建设的商业贷款难度大,“三园”建设推进速度受到影响。在 “三园 ”中,县级及以上级别的园区建设多由县级政府部门具体推进,前期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入的大量资金,高度依赖于县本级财力以及上级转移支付或补贴,若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园区建设进度就会受到影响。西部各省虽然有部分地区在推进 “两权抵押”贷款,但根据地方银行办事人员的反馈信息,目前各地“两权抵押”主要是农信社在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对此 “兴趣”并不高。  第三,大量 “一般性人才 ”很难在 “三园 ”中享受到政策从而坚定留下来。各地政府重点优化服务群体集中在 “高层次人才”,能够做到有规则、有制度、有政策,但是农业 “三园 ”中大部分人才达不到 “高层次人才 ”标准,无法享受公租房、人才公寓及子女入学优惠等政策,因此这些 “一般性人才”只能 “另谋高就”, “来得了、留不住 ”成为常态。  二、对策建议1.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要避免产业同质化增产不增收,提高农业产业园区补贴的效率,延长产业链、把产品变成商品,最大程度实现劳动供需信息最大化第一,坚持 “特色打头,生态优先 ”的原则,避免各园区盲目发展同类农业产业。建立各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联盟,搭建园区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各地涉农相关部门做好产业引导、信息服务工作。根据园区联盟自评自议,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既要注重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龙头引领,也要注重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来实现传统农产品的提质增效。此外,要兼顾 “规模化与特色化”,即适度规模发展。既要避免各园区盲目发展同类农业产业,造成产业同质化增产不增收,也要避免 “一园区一品甚至一园区几品 ”带来的小而杂,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  第二,采用结果导向、多次验收的方式,提高农业产业园区补贴效率。农业产业园的补贴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机制,以结果为导向,有效避免补贴对象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考虑到一般农业项目实施周期是三至五年,有关部门应推迟验收时间,保证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避免蒙混过关和短期投资骗补行为发生。为弥补周期过长,降低农业产业园区业主或企业积极性,还应加大补贴力度,增加补贴资金额,或采取分阶段验收的办法。  此外,政府部门应该改变当前扶持手段比较单一的做法,可以考虑设立专项发展资金,以无息贷款方式对园区提供小额贷款,扶持园区发展。  第三,注重园区加工业、服务业培育,延长产业链,把产品变成商品。大力开展产业关联企业招商,发展主导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完善销售、配送等配套产业,推动主导产业向产前、产后延伸。积极培育新业态,把农产品生产加工与观光、旅游、休闲有机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积极推进 “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  第四,引导农民成立劳务公司,直接对接园区劳动力需求,最大程度实现劳动供需的信息最大化。  借鉴四川省凉山州模式,农业产业园区被流转土地的农民中培养 “工头”,工头经政府培训考核后,被“扶正”为劳务公司经纪人。通过 “劳务经纪人+用工企业”、“劳务经纪人+劳务派遣公司+用工企业”的模式,针对性的对接农业产业园的用工需求,也可在其余时间到其他用工量较大的企业或区域劳作,真正降低农业产业园区 “有钱招好工”,当地农民劳动增收。  明确农业科技园的定位是 “农业的研发孵化”,突破农业科技园的人才引进机制,整合管理体制、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形成对周边农户的技术带动第一,明确农业科技园的定位是农业领域的研发孵化,真正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精确定位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新技术集成创新的重要基地,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来园区建立科研基地、研发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和试验,研发和培育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高、附加值高的新品种,开发农产品保鲜、精深加工及相关配套技术。 此外,政府部门精确扶持,发挥农业科技园创新成果转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孵化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从引进高端人才的角度,政府部门在编制政策上给予倾斜,财务上给予鼓励。招聘的在编科技人员供职于园区的,和县区全额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享有同样工资待遇,为园区提供专业性技术研发和指导;其次,还要按照科技人才引进标准享受安家费、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研发设施的建设等硬件待遇上吸引专业人才来此就业;再次,科技人才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职称的优势,公费在外进修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以个人名义申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和专利的资格,参与技术入股,使园区发展建设的利益和风险与技术人员进行捆绑的政策等。  第三,整合管理体制,强化农业科技园的制度建设。首先,应从园区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国家级园区的归口部门和行政级别,避免多头管理、名不正言不顺;其次,适当招聘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并给予配套安置政策;再次,针对工作人员日益增多的实际,成立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的员工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制度、考勤制度、值班制度、值宿制度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达到以制度强化管理的目的。  第四,以项目为载体,强化技术对周边农户的溢出带动作用。首先,加强政府政策上、经济上引导和支持,在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给予适当补贴以保障农户的利益,让农户乐于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种植先进适用品种;其次,通过政府、媒体等多渠道、多层面加大宣传力度,拓展项目合作主体。第三,大力开展引进来战略,与省内外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省内外的企业集团建立经营联系,以此将辐射区农户与农业科技成果和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加速科技项目实施和转化。    建立省级农民创业园升级财政专项资金,强3.力推进农民创业园建设,整合资源,形成多部门合力,构建 “一站式”服务平台,形成农民创业园咨询指导联络人制度第一,建立省级农民创业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农民创业园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农民创业园 (示范基地)创建区域内的现代农业项目建设,鼓励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扶持四个方面建设内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业产业项目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应当遵循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注重实效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由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安排使用和管理。  第二,整合多部门资源,避免多部门分散引导,形成农业创业的集聚合力。一是整合创业资源,整合人社、教育、科技、共青团、妇联、民政等各类引导农民创业的部门资源,努力构建农民创业园区“青年+项目+资金”三维一体的创业体制 。二是打造多元化农民创新创业平台。以创业孵化基地等载体建设为突破口,建立 “回家工程 ”农民创业园,给创业者们提供创新创业平台。三是强化创业培训。  突出大学返乡创业毕业生等群体,坚持观念培训和能力培训并重、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并举,有效提升劳动者创业成功率。  第三,构建 “一站式 ”服务平台,形成农民创业园咨询指导联络人制度。首先,在县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农民创业窗口,设立农民创新创业总咨询台、农民创新服务区、农民创业服务区、配套服务区、农业 “互联网+”自助服务区等区域,为农民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全过程服务。其次,建立农民创业园区咨询指导联络人制度。为所有农民创业园提供创业咨询电话服务,根据农民创业园区申请,经资质审核后配备 “经常联络人”,联络人采用上门服务、安排座谈、顾问咨询等方式为农民创业园提供政策指导。  着力解决 “三园”建设中的共性要素集聚难题,加强协调解决 “三园 ”建设中重点项目的用地问题,强化推进农业人才的引进、落地政策,创新解决 “三园”建设发展中的商业贷款难题第一,协调解决农业 “三园 ”建设发展中的用地问题。利用列入重大项目的机会,完成涉及 “三园”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解决关键区域建设用地指标。此外,各地要探索研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破解 “三园 ”用地难题的思路,通过改革的方式解决园区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  第二,以机制体制创新强化农业 “三园 ”人才队伍建设。首先,高度重视 “三园”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立足生产实践,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搭建人才培养平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用事业凝聚人才,以实践造就人才。其次,加强 “三园”中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推广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加快知识技能更新。再次,从县区级编制中拿出一部分事业编制给农业技术亟需人才,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并重的方式,切实加强农业人才的集聚。  第三,建立 “政府+ 银行+ 保险 ”多方参与、风险共担的融资合作模式,助力缓解 “三园 ”融资难问题。调动银行业、保险业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信用贷款工作的积极性,县市级提供担保基金,设立担保基金专户,用于 “三农 ”园区及其中农业企业和农户向合作银行申请免抵押和免保证金的贷款。  未来逐渐实现,符合产业政策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无任何未解决的法律纠纷和不良信用记录、参加合作农业贷款保证保险等条件的 “三园 ”相关主体均可申请成为贷款对象。北京成长方略经济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大目视之

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本内容

目前有工程咨询乙级资信评价资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丙级资质,工程咨询包括: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商业计划书,资金申请报告等。林业包括: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征用占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使用林地现状调查表,作业采伐设计等。1、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正文一般由以下各章内容组成: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背景情况第三章 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第四章 占用征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第五章 综合评价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七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第八章 相关说明2、附件(1)项目区森林资源调查报告和有关专业(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等)调查报告(2)拟占用征用林地各项补偿费用估算(包括估算范围、估算标准和估算结果)(3)其他有关材料3、附表(1)项目区林地分权属按占用征用林地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2)项目区林地分权属各地类面积统计表(3)项目区林地分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各龄组面积蓄积统计表(如为经济林、应附分产期面积统计表)4、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项目建设总体布局图(3)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图5.3 正文内容5.3.1 总论概述建设项目的提要情况、拟占用征用林地的总体情况及可行性报告编写依据等,包括:1、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业主性质(国有、集体、私有、合作、独资、外资、股份等)、隶属关系、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项目批准单位,项目建设的目标、投资规模及来源、拟用地规模、项目效益,项目提出过程及前期准备情况。2、拟占用征用林地概况。包括拟占用征用林地的空间位置、拟占用征用林地面积蓄积、占用征用林地类型等。3、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依据。5.3.2 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情况包括项目的由来及提出等情况、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地理(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情况)、社会经济(面积、人口、经济等情况),以及森林资源、重点野生动植物、风景名胜等基本情况。项目区的情况调查,以涉及到的最小行政单位为范围,可以是行政村、乡(镇、林场)、县(区、市)及地(市)。5.3.3 项目区拟占用征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1、需明确林地现状情况调查分析方法。拟占用征用林地的面积单位为公顷,保留4位小数;蓄积单位用立方米,保留1位小数;拟占用征用林地权属为集体的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权属为国有的以场(圃)为基本单位。2、详细阐述拟占用征用林地的位置、地貌等基本情况,占用征用林地类型情况,林地的主要调查因子情况(地类、权属、起源、林种、优势树种(组)、面积和蓄积、龄组、经济林不同产期等),竹林记载株数。3、调查项目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情况,其中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要采用中文-拉丁文对照,要特别注明属于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物种情况。对于项目区内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境情况要认真调查与分析。硕鑫咨询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十二路首创富北高银27号楼17层

名色

市委政策研究室2019年度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项经费项目)

2019年度项目绩效自评报告(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项经费项目)一、项目基本情况2019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实现新发展的目标要求,着力实施产业提升、村寨建设、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公共服务、素质提升、乡村治理“七大行动”努力建成“新房新农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发挥好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为扎实做好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市委政研室成立了自评工作小组、拟定了评价计划。结合年初预算批复的项目支出绩效指标、部门职责以及项目特点设计自评指标,确定了自评指标体系。评价小组根据评价指标体系逐项进行评价,撰写绩效自评报告。三、项目绩效实现情况(一)项目资金情况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预算安排资金3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0万元。2、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市级财政核拨项目资金30万元,实际支出10万元。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依照财政资金各管理办法管理使用项目资金。(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完成申报项目确定的指标。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及时有效完成效益指标。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完成100%。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无五、绩效自评结果该项目的设立是根据市委决策部署,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紧紧围绕“建设新村寨、发展新产业、过上新生活、形成新环境、实现新发展”和“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的总体要求,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建设推进成效凸显。。按照市委要求,会同市农业局等部门牵头起草《中共保山市委 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振兴要在三个方面取得重点突破:以“三个万亩”中的万亩农业观光园建设为示范,推动以城市和坝区为中心、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全面振兴;以50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为示范,推动全市乡村建设全面振兴;以10个规模农业为示范,扶持10个企业上市,推动农业产业全面振兴。 项目绩效促进了部门绩效目标的有效实现。六、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按要求及时公开本单位2019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强项目整改落实,推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加大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的力度。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绩效管理组织。二是制定适合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制定了本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计划,按规定编制中长期规划绩效目标、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对项目预算资金进行绩效跟踪,扎实开展预算绩效自评工作。三是规范项目管理。严格按照财政局有关规定与我室财务规定规范课题经费支出,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四是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不断增强项目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加大对项目的跟踪管理力度,努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2019年我室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工作,进一步发挥好试点示范带动作用。但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项经费的组织实施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有:一是管理不够规范;二是制度管理有待加强,与项目精细化管理要求存在差距;三是少数指标落实不到位,与项目规定存在一定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室将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项经费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严格按照经费使用管理规定加强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项经费的管理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监督,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任务。二是加大跟踪管理力度,督促项目按期完成目标任务。三是进一步健全项目管理责任制,强化实施主体责任,不断增强项目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八、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2019年因机构改革,4月份农办工作职能划转市农业农村工作局,其中市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专项经费项目随职能划转到市农业农村工作局。5美丽乡村.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