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博士怎么申请?美国博士申请技巧汇总杨仆

美国博士怎么申请?美国博士申请技巧汇总

随着近几年国内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冲刺硕士或者博士的学位,而大多数国内名校毕业的学生会开始考虑去国外攻读博士课程。而因为国内与西方国家教学背景与学术氛围的不同,申请北美的博士学位对很多国内优秀的学生来说非常困难,所以今天给大家讲一下,国外的博士主要学什么做什么,以及申请准备过程中所必须考虑的几个重点。1. 为什么要攻读博士学位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博士研究生项目主要是针对某个专业的某一个方向进行深度的学术挖掘。对于所研究的领域来说,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与学术背景才能有资格申请博士项目。虽然美国的大部分专业都可以存在由本科毕业的学生直接申请博士项目的可能,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实践与科研经历,很难拿到博士的offer。而北美国家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大部分是以留校任教为前提,并非是以毕业后方便工作为导向。而美国博士学位的毕业时间很长,基本都是5-6年的项目,而且延迟毕业的情况占据比较大的比例。所以需要学生在申请博士学位之前考虑清楚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毕业后方便找工作,那么博士学位的攻读成本过大。2. 在申请博士学位之前,研究生学位是否必要我们存在过很多本科生申请直博的成功案例。但是对于一些科研经历与论文匮乏的学生来说,一个完整的硕士研究生经历是可以加分的。研究生同样是需要在一个领域里面进行学术的钻研,而在此期间,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是很全面的。学生也可以在攻读硕士学位的过程当中,丰富自己的科研经历,例如实验室经历、社会实践经历、工作实习经历、以及期刊论文的发表,这样会为学生博士的申请增加助力。而如果一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已经有了很多实实在在的科研经历,并且这个学生有着很高在校成绩与语言成绩,那么直接申请博士学位的成功率很高。3. 如果决定攻读博士学位,做好一心钻研的准备博士学位时间长、难度大,所以需要学生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上下求索的道路漫长且枯燥,而博士学位因为是对于某个专业的深度研究,所以必定会有很多枯燥的时候,并且,大部分的博士在读学生会承担很多学术上的压力,在实验室通宵熬夜,为了项目日夜颠倒,跟着导师东奔西走都是常态。如果很多学生认为博士学位的攻读就是给教授打工并有着大把自己可以挥霍的时间,那么博士学位未必适合你。博士学位的攻读,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可以在这个专业领域里面研究出属于自己的知识成果,需要自己不断去探索和发现新的观点并进行论证。所以一心一意钻研自己的课题,是博士生必须经历的过程。以上几点是给所以想要申请博士学位或者已经开始准备申请博士学位的学生的建议,传统观念来说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很高,但是它的含金量是出自于教授呕心沥血的培养和指引,是出自学生日日夜夜的坚持探索,所以博士学位的攻读并不是一条平坦顺遂的大道,而是通向知识桃花源之前的曲径通幽。如果学生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与学术上的信息,那么就祝愿大家的博士申请与研读一帆风顺。

莫里哀

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在线学位课程?

最近,经常有人问我,“美国XX大学的在线MBA项目靠谱吗?”、“美国XX大学在线硕士学位课程怎么样?”、“为什么感觉身边很多人都开始选择在线读学位了?”实际上,要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我还是决定系统梳理一下,方便更多读者了解在线学位教育的来龙去脉。01大学的互联网趋势经过研究,我发现,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就开始涌现网络化浪潮,此时一部分敏锐者也嗅到了未来在线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之后,美国大学在2012年率先推出MOOC,并引发了全球许多一流大学纷纷加入或创建各种MOOC平台、推出自己的MOOC平台课程的狂潮。中国大学,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此时在线学位教育还没有真正萌芽,国内外大学的MOOC基本上都以公开课为主。在线教育机构与大学的合作也多止步于给学生“颁发证书”,而不是“授予学位”但是,很快,2014年开始有专家指出“在线教育是新一波教育革命浪潮,无论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云端上的大学’终将到来”。而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当时也预言:“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02欧美开始风行在线学位教育201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在一流大学上网络课程同样可以获得广受认可的正规学位的设想,有望在5年内完全实现,学生只要完成了要求的学分,在家学习也可以拿到一流大学学位。果不其然,在这之后没多久,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部分顶尖大学陆续开设了在线学位课程,但不少人却持有怀疑态度。对此,美国教育资讯网站Top Universities撰文指出:“虽然许多人对网络课程抱有怀疑,但已有不少一流大学推出了能与传统课堂媲美的网络课程,一样的课程表,一样的师资,还可授予官方认可的学位”。在文中,Top Universities还列举道:“纽约大学提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在内的多种学士、硕士学位的网络课程;密歇根大学提供商业管理专业的学士学位网络课程,以及会计专业的硕士网络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电路工程方向的硕士网络课程;波士顿大学提供金融服务管理专业的硕士网络课程……”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采取了与全球著名网络课程平台Coursera合作的形式。2016年,Coursera和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厄巴纳-香槟分校(Urbana-Champaign)合作,率先推出了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硕士(Master of computer science in data science)和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个在线硕士学位课程。2017年3月,伊利诺伊大学又发布了它与Coursera合作的第3个在线硕士学位课程:会计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 in accountancy)。与此同时,巴黎高等商学院(HEC Paris)也与Coursera联合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硕士(Master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18年3月,Coursera更是与伊利诺伊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伦敦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一口气推出了6个全新的在线学位课程。其中,和伦敦大学合作的计算机科学为学士学位课程(2019年上线),这也是Coursera推出的第一个在线本科学位。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大学和Coursera合作,共同推出更多在线学位课程。当然,Coursera和以上这些世界名校的合作也只不过是当今世界在线学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和见证。03在线学位教育含金量受认可如今,环顾全球,在线学位教育不仅在美国落地开花,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新西兰、德国、意大利等众多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均已展开线上学位教育。数据显示,美国四年制大学里已有超过60%的大学提供纯线上学位,其中不乏以藤校为代表的顶级名校。更重要的是,在美国,传统大学和在线大学,包括混合式大学中的在线学位项目都受到了同样的欢迎。同时,美国在线学位项目和非在线学位项目的入学标准、获得学位的要求也没有差别,且都受到高等教育体系的严格监管。在英国,一项社会调查显示,超过90%的雇主都能接受在线学位,并认为在学术能力上,只要是由同一所大学颁发的,在线学位和传统学位并没有区别。并且,由于在线课程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要求特别高,有一些雇主甚至更欣赏能成功获得在线学位的人。因此,有足够理由相信:未来学生通过在线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位和线下授课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位也将具有同等的含金量。04中美联手推出至道教育在线MBA和博士项目那么,目前中国的在线学位教育发展怎么样了呢?根据至道教育董事长周新旺博士的介绍,在线学位教育在我国也有了很大的起色,很多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世界名校都开始与我国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至道教育作为清华大学清华控股旗下高端教育品牌和领先在线教育平台,也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分别与美国北方中央大学(Northcentral University)、美国福布斯商学院(Forbes School of Business & Technology)达成了MBA(工商管理硕士)、DM(管理博士)2个层次的在线学位教育合作。美国北方中央大学(NCU)和美国福布斯商学院(FSBT)都是美国著名在线大学,都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著名海滨城市圣地亚哥,它们共同引领了当今全球在线学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美国北方中央大学(NCU)是美国在线教育的领军者、全球最大的研究生院之一,是隶属于美国国立大学系统(NUS)的非营利教育大学。2003年NCU获得美国商学院认证委员会(ACBSP)认证,2015年获得美国西部院校联盟(WASC)高级学院和大学委员会(WSCUC)的权威认证,并获得美国教育部和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 (CHEA)和中国国家教育部官方认可及备案,2019年在美国“THE BEST SCHOOLS”排名第五,是名副其实的全美在线名校之一。目前,至道教育已经将NCU MBA在线硕士学位项目引进中国。经过两年多的耕耘,双方已经联合培养出400多位创新型实战MBA人才,受到了来自政府、金融单位及企业的好评。福布斯商学院(FSBT)则是享誉全球的美国福布斯集团旗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是美国西部院校联盟(WASC)高等学院和大学委员会(WSCUC)及国际商科教育认证委员会(IACBE)的认证成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荐的国际性大学,也是被美国政府批准的“工商管理硕士授予单位”(含EMBA和MBA)及“博士授予单位”(含学术型及专业型博士-PhD & DBA),其目标是在十年内进入世界十强实战商学院之列。2019年8月,至道教育与福布斯商学院(FSBT)正式签约并联合推出了福布斯商学院(FSBT)管理博士 (DM)在线学位项目,旨在围绕“数字变革、科技突破、金融创新和组织发展”等方向培养实践型博士人才。那么,回到开头的问题,其实在线学位教育(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反馈快速和及时、费用低廉”等显著优势,不仅适合广大大学生,同时也适合在职人士深造,真正兼顾工作晋升与学历提升兼顾,让鱼与熊掌兼得。总的来说,在线学位教育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在职精英人士深造需求的不断升级。未来,5G技术的普及将会加速在线学位教育成为新热潮,使越来越多的名校破学校围墙和学习门槛的限制,成为“云端上的大学”,进一步满足当今社会人人终身学习的需要。

金刚经

美国读博士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路易斯

密码在线破解成功率高达73%,国内博士让美国修改身份认证标准

说起口令,其实大家并不陌生,从我们每天解锁手机、登录邮箱到网络购物,都会涉及到口令。口令俗称“密码”,对应英文 Password,是当前最主要的身份认证方法。8.54 亿中文用户占了世界上 20% 的互联网用户,比美国人口的两倍还多。北京大学汪定博士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虽然中文用户的密码构造行为与英文用户有很大差异,但世界各大知名网站对中英文用户采取同样的密码保护措施,都没有考虑中文用户密码的特点。(来源:iStock)汪定说,对于黑客而言,各大网站的密码保护措施无异于皇帝的新衣。今年 8 月,这项针对中英文网民密码比较的研究发表在全球四大顶级信息安全学术会议之一的 USENIX (美国高等计算系统协会)Security 会议上。中文网民常用密码:生日和手机号汪定团队分析了 2009 年到 2012 年间由黑客曝光的 1.06 亿个真实网络密码,其中包括 6 个中文服务器上的 7310 万个密码和 3 个英文服务器上的 3320 万个密码。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是 2012 年之前的数据,但多年来密码系统进化很慢,其改变是很少的。他们还比较了社交论坛、游戏、电子商务网、程序员论坛以及雅虎英文国际用户的密码。研究发现,与英文互联网用户相比,中文互联网用户的确在密码设置上有特点。中文网民更喜欢用数字作为密码,尤其是手机号和生日,英文网民则更喜欢用纯粹字母作为密码。据汪定此前研究,中文网民的密码有 27% 到 45% 仅由数字构成,英文网民密码仅由数字构成的低于 16%。英文网民倾向于用某些单词和短语,有 25.88%的网民会将 5 个字母以上的单词作为密码模块,如 password(密码)、letmein(让我登录)、sunshine(阳光)、princess(公主),当然也包括“abcdef”“abc123”以及“123456”。研究还发现,16.99% 的中文网民热衷在密码中插入 6 个日期数字的模块,这个数字更可能是生日。有 30.89% 的中文网民使用 4 个以上的日期数字,这个比例是英文网民的 3.59 倍。13.49% 的中文网民使用 4 位数的年份数据作为密码模块,是英文网民的 3.55 倍。更有意思的是,如果一个中文用户使用一长串数字做密码,那么这个密码是 11 位手机号的概率是 66.74%。要知道,2.91% 中文网民使用 11 位手机号码作为密码模块,而 4.36%的中文网民口令含有 11 位以上的数字,因此其概率为 2.91/4.36=66.74%。类似地,如果知道一个中文用户的密码不低于 11 位,那么这个密码含有 11 位手机号的概率是 23.48%。要知道,2.91% 中文网民使用 11 位手机号码构造密码,同时有 12.39%的中文网民密码长度不低于 11 位,因此其概率为 2.91/12.39=23.48%。中文网民只有 2.41%使用英文单词作为密码模块,但他们更喜欢用拼音名字(11.50%),尤其是全名。此外,爱情主题在中国网民口令中占很大地位,比如“woaini1314”“5201314”。研究发现,一些基于英文字母的所谓“强”密码可能在中文环境中很弱,比如“woaini1314”,这个密码在谷歌、新浪微博等网络平台均被评为强等级,然而中文网络用户很容易猜到这个密码的含义。再比如“brysjhhrhl”,大部分中文网民能猜到这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缩写。这就让从英文用户视角解决密码安全问题的思路出现偏差。(来源:汪定)据汪定 2016 年的研究,对于具体网站而言,以 126 邮箱为例,前 10 位密码是123456,123456789,111111,password,000000,123123,12345678,5201314,18881888,1234567,这 10 个口令占据总数的 3.53%。而中国铁路 12306 网站的前十位口令是 123456,a123456,5201314,123456a,111111,woaini1314,123123,000000,qq123456,1qaz2wsx。这十位占 1.28%。中文网民密码在小猜测次数下更弱根据密码破解过程中是否需要连网,密码猜测算法分为在线破解和离线破解。在线破解需要连网,但不需要拿到网站服务器上存储的密码库,攻击者只需要通过与服务器进行交互,针对目标帐号依次尝试可能的密码,直到猜测出密码,或因尝试次数过多被服务器阻止。因此,在线猜测一般也称为小猜测次数下的攻击。离线破解不需要连网,但需要拿到网站服务器上存储的密码库,针对目标帐号,在本地依次尝试可能的密码,直到猜测出密码或因算力有限自动放弃猜测。因此,离线猜测不受猜测次数的限制,一般也称为大猜测次数下的攻击。汪定团队的研究显示,中文网民的密码在小猜测次数下(即在线猜测)更弱。在基于概率的上下文无关文法 (PCFG)的攻击实验中,如果允许 100 次猜测,约 10% 的中文用户口令会被破解,而仅有 3.5% 的英文用户口令被破解;如果允许 1000 万次猜测,32%的中文用户口令会被破解,而至少有 43%的英文用户口令被破解。在基于马尔科夫链(一种口令出现概率的计算模型)的攻击实验中,也观测到了类似的情况。这一现象意味着,应针对中文用户采取特别的密码保护措施。比如,针对中文用户定制密码黑名单,设计专门针对中文用户的密码强度评测算法。遗憾的是,当前世界各大主流网站均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中英文用户采用完全相同的密码保护措施。密码更容易被定向破解密码,也就是信息安全学者口中的“口令”,属于网络安全系统中的密钥范畴。更确切地说,密码是密钥类别中人类可记忆的短密钥。人类大脑只能记住有限的 5-7 个密码,可记忆的密码要求尽量短、有规律、不复杂。然而密码太简单或具有共性,也就更容易被破解。要抗猜测的话,密码则应尽量长、无规律、越复杂越好。由于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服务开始联网,用户拥有几十个甚至上百的密码帐号。为了方便记忆,用户不可避免地使用流行密码,在不同网站重复使用同一个密码,在密码中嵌入个人相关信息,如姓名和生日。2016 年,汪定通过对 442 位中文用户的口令使用习惯调查发现,用户在新网站注册口令时,往往会重用(44.8%)现有口令,或者修改(32.6%)现有口令,只有 14.5%的用户会构造全新口令。很多人基于个人信息构造口令,其中包括姓名、生日、用户名、Email 前缀、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甚至地名。(来源:汪定)比如 12306 网站密码中,名字含有率为 22.35%,生日为 24.10%,账号名为 23.60%,Email 前缀为 12.66%,用户名 3.00%,手机号 2.73%。仅以名字为例,12306 网站中,姓名全称的占比 4.68%,姓氏有 11.15%,仅名字 6.49%,名字缩写+姓氏为 13.64%。这就给了黑客很大的破解密码空间。根据破解过程中是否利用用户个人信息,密码猜测算法分为漫步破解和定向破解。前者不关心攻击对象是谁,按照猜测排名依次类推;后者则尽可能利用个人信息,如姓名、生日、年龄、职业、学历、性别,以及该网站的旧口令和其他网站泄露的密码。网络上唾手可得的用户个人信息,以及近年公开泄露的数以千计的口令文件,使定向破解越来越现实。仅 2019 上半年,就发生了数百起口令文件泄露事件。近年曾经发生过泄露事件的著名网站包括 Yahoo、Dropbox、LinkedIn、Adobe、小米、 CSDN 和天涯,等等。依据汪定的解释,传统的漫步破解方式就像盗贼偷来一大串钥匙,然后逐一进行开锁尝试,费时费力;新的定向破解方法相当于是盗贼对目标进行了调查了解后,给目标定制钥匙来开锁,也就是利用用户个人特定的脆弱密码行为来猜测密码。汪定带领团队开发了定向猜测方法。他们验证了定向猜测方法的可行性。如果知道用户的姓名和生日等常见个人信息,仅猜 100 次,成功率就可达 20%;如果还知道用户在其它网站用过的密码,成功率可以达到 73%以上。这项研究引起了美国国家身份认证标准中关于密码安全部分的修改。专访汪定:如何设置你的密码口令安全研究是一个新领域,2017 年拿到北大博士学位的汪定是中国口令安全领域的第一位博士。据他近 10 年的研究和了解,当前口令安全研究仍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因涉及到多学科交叉知识,变得难以入手。这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什么当前一提起密码,人人似乎都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又没有可供使用的较完善解决手段。幸运的是,这一领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力量。自 2009 年社交网站 Rockyou 泄露 3200 万用户帐号信息以来,数以千计的网站发生了口令文件泄露事件。这一方面引起了人们对口令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为口令安全研究提供了原始素材——密码集。一旦口令文件被黑客获得,往往会离线猜测出泄露文件中 80%以上口令帐户,导致用户的隐私、声誉和财务受到损失。需要指出的是,即使网站采用了强健的 Hash 函数(一种从任何一种数据中创建小的数字“指纹”的方法)并加盐(在散列中加入字符串)运算后存储,也只是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黑客破解口令的速度,并不能有效消除离线猜测的威胁。汪定的博士题目是《口令安全关键问题研究》,导师是北大王平教授。汪定非常热爱这一研究领域,一谈密码(他口中的“口令”),眼神里便闪烁着光彩。“口令安全领域有太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尤其是缺乏一套口令安全理论体系。”为攻克这些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难题,汪定常常放弃周末和节假日。在导师支持下,他带领的口令安全研究团队每周六举行讨论班,7 年来风雨无阻。“我们周末也要忙碌,赶 deadline(最后期限)熬夜写 paper(论文)、做研究,这么努力的一个原因是我们身在口令安全这一重要的领域,里程碑式贡献如果都是由欧美学者完成,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中国学者需要发出声音。”一位著名密码学专家在看到他的博士论文后评价说,“一看这个论文,就知道你没有周末”。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仅仅这篇博士论文就获得了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ACM SIGSAC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ACM 中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多个奖励。博士毕业后,汪定留在北大进行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是中科院院士黄如),继续深耕口令安全,取得了包括前文介绍的 Usenix Security 论文在内的数项成果。这位 1985 年 12 月出生的青年学者虽然没有出国留学经历,但鉴于研究出色,他在今年博士后出站后要迎来另一个身份:南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教授。图 | 汪定为 DeepTech 编辑讲解口令和密码的关系。(来源:孙滔)DeepTech:我很好奇的是,你们的工作与黑客的工作有什么区别?汪定:首先是动机不同。黑客是从获利的角度,我们是从防御的角度希望更好保护用户、保护网站。另外方法和手段不同,我们主要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比较偏理论性的方法,我们追求的是逻辑的严密和方法的科学,甚至是成一套理论体系,而黑客关注的是攻击效果和收益,不关注方法是否成科学体系,各种方法他都可以去尝试。另外,我们的研究结果出来之后,确实会给黑客们提供一些改进的手段。应当说,我们有一定的交集,但实际上交集并不大。我们是研究底层的那些安全理论与机制,在我们得出比较科学的理论之后,才能够辅助网站去设置更好的口令保护策略。网站现有的这些口令保护策略,可以说是“皇帝的新衣”,这也是我们在 2015 年欧洲计算机安全年会上发表过一篇论文的题目:The Emperor's New Password Creation Policies(密码生成策略:皇帝的新衣)。目前的很多口令安全保护策略是延续上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美国的做法,这些做法迄今为止很少有所变化。一些网站要求用户设置口令长度必须大于多少,必须包含大小写字母和数字,定期强制用户修改口令,其实这些没有严密的理论和系统性实验的支撑。我们近期调研了 120 个世界各行业主流网站,它们的口令保护措施非常原始、混乱,包括苹果、微软、雅虎这些大公司,其它也都差不多如此。表面原因是,学术界不知道怎么办,业界也不知道怎么办;根本原因是,学术界研究不足,一些基础性问题没有根本解决。DeepTech:对于普通网民,我们应当如何设置密码?你有哪些建议?汪定: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根据我们对最新研究进展的了解,基本上可以给出两条比较可行的建议:第一个是对帐户分级分类,第二个是密码越长越好。分级分类的意思是,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我们保护账号的精力也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把帐号根据重要程度分级,将重要的账户进行重点的保护,那些不怎么重要的账号就可以用简单的密码设置,同类帐户可以密码重用。越长越好的意思是,在符合网站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设置长的密码。这里不对字符类型有要求,那样会增加用户的记忆难度,并且对提高安全性来讲效果并不好,也就是说口令长度要比口令的复杂度更重要。如果要补充的话,就是不能使用个人信息做密码。另外,每过多少天就更换密码的策略不实用,因为现在人们大都有数十个账号,没有那么多精力来管理。DeepTech:这似乎很简单,并没有特殊的招数?汪定:能做到上面两条已经不容易了。如果有余力的话,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容易记忆的特殊经历,可以加一些自己的特殊元素。DeepTech:在线猜测是如何破解具体某人密码的,难解的密码可能会需要多久?汪定:对于指定攻击目标的这种攻击属于定向攻击。从公开研究的角度来讲,目前我们的TarGuess 算法框架是先进的。根据用户泄露的个人信息类别的不同,来相应地选择攻击算法,比如说拿到用户的姓名、生日之类可以直接构成口令的信息,那么可以采用相应的 TarGuess-I 攻击方法。如果拿到用户在其他网站的口令,来攻击另一个网站的口令,这时候又是一种方法 TarGuess-II 。如果攻击者把这两种信息都拿到了,他会选择第三种攻击方法 TarGuess-III 。根据得到的不同信息,黑客可以有相应的不同的方法,我们设计了包含了 7 种常见攻击场景的 7 个算法,即 TarGuess I~VII。我们这个 TarGuess 算法框架发表 3 年来,我们又在尝试新的猜测算法,已初步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对于黑客来说,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公开的破解工具。他们肯定会先尝试这些简单的方法,如果破解失败他才会使用学术界的方法,因为学术界的方法对于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门槛。我们考虑了 3 种最主要的用户口令的脆弱行为。第一个是使用流行口令,第二个是用户在口令当中包含个人信息,第三个是用户重复使用口令。如果说这三种行为都拿来利用的话,我们的成功率在 73% 左右;如果仅仅知道用户的姓名、生日等个人信息,成功率是 20%;如果知道这个用户在其他网站的口令,成功率可高达 70%。DeepTech:你说的暴力破解是指的拿到网站口令文件库来破解,对吧?汪定:暴力破解一般是指拿到网站口令文件库,然后在本地破解。因为往往网站存储的不是明文,有可能是采用了 Hash 函数并加盐运算后存储,需要把它恢复出来,那就需要反向的破解,包括基于猜测字典的破解和暴力破解。后者一般不关注破解效率,适用于算力强大的攻击者。根据我们的经验,一台普通的 PC 机加上 GPU,对于百万量级的口令文件库,如果使用传统加盐哈希(如SHA-1, MD5),没有使用慢哈希(如PBKDF2, Scrypt)的话,一两星期可以恢复 90% 以上。DeepTech:是不是计算速度越快就会破解越快?汪定:是的。这跟计算机速度有很大的关系,这个硬件速度的提升对攻击者更有利。DeepTech:如果发生大规模泄露事件,会有哪些可能的补救措施?汪定:目前绝大部分网站都把保护口令帐户的责任推给用户,要让用户生成所谓的强口令,如果帐户出现安全问题,那是因为用户自己的口令强度不够。而现在学术界的共识是,应让网站承担更多的责任,网站可以把用户的口令保护得更好,做到别让口令文件泄漏,即使泄露了也能及时发现,并且通过使用慢哈希(如 Scrypt,Argon2),让黑客也很难将明文口令恢复出来。现在就是慢哈希函数并加盐的基本思路,即使黑客拿到了口令文件口令数据库,他恢复出来口令会很慢,或者耗费大量的内存,导致攻击成本非常高。DeepTech:国家还没有这方面的政策要求吗?汪定:现在没有这么一个明确具体的针对口令帐户的政策,只是说现在学术界逐渐形成一个共识,网站应当来承担责任,这样有利于维持一个健康的口令安全生态。从保护个人信息这一宏观角度来看, 2018 年 5 月 1 日,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已正式实施,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保存、使用及泄露事件处理进行了原则性的规范。DeepTech:指纹识别、面部识别会不会是一种选择呢?加了这些防范措施,是不是更安全呢?汪定:在可预见的未来,口令仍将是最主要的身份认证方法。在口令基础之上防范的方法只是锦上添花。因为指纹可以复制且不可更改,基于深度学习的换脸软件又能绕过面部 3D 识别,那么只有口令在我们大脑当中谁也轻易拿不走,至少目前口令的脑电波还不能无线远距离破译。DeepTech:区块链技术与口令安全有关系吗?汪定:有密切的关系。因为任何一个系统,只要与人打交道,就得进行身份认证,这是第一道防线。口令是最主要的身份认证方法。区块链它也是个信息系统,也需要做身份认证的。比如比特币,是区块链最著名的应用,经常看到新闻里说某某比特币交易所的口令文件被黑客窃取了,丢失巨额资金。很多比特币用户的脑钱包私钥,就是口令,口令被猜测出来,该私钥对应地址上的比特币就会被窃取。DeepTech:那么一些涉密机构以及涉密数据有更好的口令安全措施吗?汪定:不难理解,强力部门往往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执行口令保护措施,但目前是否存在非常完善的口令安全措施,答案大概率应当是否定的。比如说希拉里邮箱密码被破解出来了,导致了机密邮件被泄露。其实很多名人政要的密码也是很容易被猜测出来,甚至弱得超乎你的想象。无论什么机密,只要是涉及人,特别容易出错,尤其是在当前口令安全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很多基础性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DeepTech:口令安全研究更远的前景是怎样的?汪定:希望口令这个生态系统能够稳健地运转起来,而不是目前这样盲目、无序和混乱。它可能不是 perfect(完美)的,但是建立了基本理论体系,它就能够稳健运转,就像今天我们使用的操作系统。

番茄酱

7所藤校在内,140多个专业暂停招生,美国文科博士项目将迎来巨变

2020年新冠疫情给美国大学系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在大学内受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文科博士项目。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目前美国数十所精英大学已经暂停了140多个人文社科类博士项目在今年乃至明年的招生。长期以来“不吃香”的文科博士项目在疫情的推动下已经处在了改革的前夜。困境中的文科博士根据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的报道,久负盛名的8所常春藤盟校中的7所藤校正在暂停文科博士项目招生,此外芝加哥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这些知名大学也在暂停博士项目招生。“历史学家不会说‘前所未有’,因为任何事情都有先例。但这种大规模的停顿非常奇怪,”美国历史协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学术和专业事务主任艾米丽·斯沃福德(Emily Swafford)评论说。新冠疫情导致美国大学普遍财政紧缩,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文科博士项目就是负担最重一块。美国可以说是全球对文科博士经济支持最多的国家,大学研究生院对其招收来的文科博士不仅免学费,甚至还提供额外的生活费资助。这也使得文科博士的培养要花费学院一大笔经费。以上图中布朗大学为例,培养一名文科博士,每年学校的成本高到98,075美元,实在惊人。而这些博士毕业后基本上薪资都达不到这个数字。因此为了应对财政危机,大学不得不纷纷暂停招生,着眼于已经入学的在校生。“我们想投资在我们面前的学生身上,他们就在这里,”莱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说她希望避免产生“整整一代未完成的博士学位”。布朗大学也将文科博士项目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已经入学的学生身上。布朗大学宣布将在2021年秋季暂停至少14个人文和社会科学项目的招生,但将允许目前在读的博士生在研究中断的情况下申请额外一年的资助。它还扩大了一个项目,为尚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提供财政支持和“访问助理教授”头衔。它通常会为6名应届毕业生提供这样的教学职位,但本学年已经有20多名毕业生这样做了。而这也侧面印证了文科博士的就业市场不景气。根据2019年美国博士学位调查的数据,人文艺术类博士的就业薪资是最低的,不到6万美元,甚至比大量名校本科生的就业薪水还要低。而更让人感到寒意的是,对口文科博士的学术界工作岗位已经越来越少。改革迫在眉睫暂停招生也给大学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窗口。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大学系主任们正在尝试修改课程,试图缩短学生完成文科博士学位的年限。众所周知,美国留学本科和博士是含金量最高的,对于博士申请来说,不仅申请难度大,入读后想要毕业的难度更大,这也导致了目前美国文科博士修读年限普遍非常长!例如像人类学这样的文科专业8年才毕业都是常态。过长的修读年限使得这类文科博士提早失去了在就业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青春年华”,在对口岗位原本不多的情况下,“饭碗”难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数据显示,2019年有超过5.5万人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超过1.4万人获得了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学术界的劳动力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新博士提供终身职位的岗位非常少。以2017年为例,根据美国历史学会的数据,这一年拿到历史学博士学位的人数超过1100人,而美国历史学会公开的教职岗位只有500个左右。实际上,近十年以来,历史学博士毕业生和教职岗位之间的缺口一直在拉大。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显示,2019年,仅有59%的人文学科博士在毕业时找到了工作或博士后研究职位,是所有领域中最低的。这也让许多人开始思考,是不是文科博士数量太多了。“市场已经冻结,”布朗大学的一位管理人员说。“在我们现有的学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的情况下,引入新学生似乎是不道德的。”为了帮助博士就业,布朗大学一直在鼓励博士生免费攻读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以帮助他们变得更有市场。学校负担重、就业前景差,文科博士一直都面临着困境,疫情放大了这些问题,但也正推动美国文科博士走向改革。减少招生人数、缩短修读年限亦或是拓展其他职业技能,或许在短期内难以见足够成效,但这都是其避免被历史洪流淹没的有益尝试。祝愿其能度过难关,迎来新生。

刘歆

博士申请|申请基础知识概览(美国篇)

针对最近很多同学对博士申请感兴趣,这次熙悦将为同学们带来四期关于博士申请介绍的系列文章:l 申请基础知识概览 Ⅰl 审核流程与机制 Ⅱl 漫长的套磁 Ⅲl 最后的战役—面试 Ⅳ那么这次先为大家带来第一篇:申请基础知识概览1. 找到适合自己的申请方向博士申请相比于研究生申请更为复杂,技术含量更高,在申请前除了关注项目本身,申请人更需要深入了解的是与该项目相关的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否与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相契合,这里的研究方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Research Interest。在确定了学校以及项目之后,申请人就可以尝试与教授建立联系,通过邮件简要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询问之后具体的申请流程以及是否有足够的Funding支持自己学习,开始套磁。2. 准备研究性简历研究性简历相比普通简历来说更为细致,是博士申请的“敲门砖”,一份好的研究性简历要最大程度的体现申请人的科研经历。科研经历是一个很难量化的过程,是对科研经历的完整度、参与度、自我分析总结意识的综合体现。3. 准备套磁邮件“套磁“是博士申请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更是一个强调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意义在于长期地交换意见,了解彼此的观点和看法,针对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与教授展开”建设性“的对话。马斯特哥在与很多申请博士的学员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大家往往过分关注一两次的套磁能否打开录取之门,探寻录取的可能性。或者在收到教授”套路“的回复后就灰心丧气,失去信心,抛出所谓的套磁无用论,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大多数想要申请博士的小伙伴,在申请之前都有专业相关的科研经历,所以在开始套磁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表明心意:我是为了PhD录取而来,我的研究经历和您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在双方建立了沟通的基础之后,话题也要进入到更深层次的建设性对话。这个”建设性对话“的含义是,我们不断地对双方情况进行跟进,我将自己的研究与科研状况和教授进行沟通,聆听教授的意见并且有所反馈。与此同时,我会不断地阅读教授组的文献,提出自己的想法和idea,要让教授从心底感受到我是实实在在对这个方向感兴趣,想要投身于研究,更要说明我的经验、知识和能力可以为教授的研究做出怎样的贡献。当然,想要让教授单单从你一封邮件的几句话或是CV就一次性建立对你的兴趣是不可能的,套磁是一个长期的沟通过程,很多时候在得不到想要的回复时更需要耐心,换一些方法继续尝试,比如认真阅读并分析教授发表过的某一篇文章,focus on academia,积极的follow-up,保持持续的输出才更有机会获得认可!4. GPA、GRE与TOEFL美国的博士申请最重要的两项标化成绩分别是托福和GRE,TOEFL的门槛一般是90分,个别学校会卡口语或写作的小分,马斯特哥建议小伙伴们至少达到100再去申请,过100之后就不用再追求更高的分数。GRE也是这样的,马斯特哥的建议是达到320+3为最佳,但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要求提交GRE分数。小马哥的学生曾和套磁教授交流过,他的原话是“It’s less important for the admissions process but is necessary if you get accepted.”也就是说,在录取一开始进行筛选的时候,根本不会有人去看你托福和GRE到底是多少分,只有当他们对你有兴趣、想要你的时候,标化成绩才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有些小伙伴差一点达不到要求也没有关系。GPA在博士申请中并不算是决定性因素,所以GPA不够出色的小伙伴也不用特别担心,还是要努力用自己的科研经历去弥补。5. 准备2-3封推荐信推荐信在博士申请中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推荐人的Title和影响力越大越好。想要获得这样大牛导师的推荐信,就需要申请人在申请之前的假期找机会多做研究性的project,同时也要了解导师是否愿意提供推荐信。其次,project的成果也非常重要,最好是在做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己的思考和idea,这样既可以增加导师为自己写推荐信的几率,新的idea也可以直接体现在推荐信的内容和细节上,让你的推荐信更有深度。6. 准备研究陈述这里的研究陈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陈述,不过对于博士申请来说叫做Research Statement更为合适。研究陈述主要关联这几个问题:我的研究课题是什么?为什么我的研究课题很重要?你将怎样解决它,为了解决它你做了哪些准备?(这里可以说一些以前学过的课程以及做过的研究项目),最后就是为什么这所学校/项目是适合你的?相比研究生申请的文书,博士申请更需要申请人表现出强有力的逻辑性,把自己所有琐碎的经历都整合起来。7. 准备面试大多数美国的博士项目都会安排面试环节,也是拿到Offer前的最后一关,是一个最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更需要申请人好好把握,面试准备时一定要熟悉自己的CV和Research Statement,尽量扩展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知识面,多研究往年的面经,小马哥之前还碰到过学生面试时教授让现场做题或者直接说出XXX定律,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同学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呀!好啦,本期的分享就先到这里啦,我们下一期(审核流程与机制)不见不散。在这里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再出门,平安健康的回家呀!

是狸德也

2位中国博士被“赶出”美国:手机电脑被没收,研究无法继续

2020年是极其特殊甚至荒诞的一年。近日,由于特朗普匪夷所思的签证政策,两位博士后被美国赶出了实验室,甚至没收了实验室中的手机和计算机,只因他们来自中国。纽约大学尼尔实验室负责人、医学家本杰明·尼尔日前在Twitter上爆料:在他创立的实验室中,两名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因签证政策被迫离开。甚至,被没收的电脑上还有正在研究的数据,这让其余同事无法继续接下来的工作。该实验室一直在进行卵巢癌、乳腺癌相关的研究。两位被驱逐的中国博士后也在做相关方向的工作。其中一位中国科学家名叫张爽,曾在中科院拿到了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分子生物学以及动物学;2015年起,张爽来到纽约大学研究卵巢癌和细胞相关内容。另一位中国博士后冉昊,于201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朗格健康的高级博士后研究员,并且一直在从事“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相关的研究。有美国网友表示,让优秀的科研人员被迫离开实验室,简直是一种耻辱。实际上,不仅研究人员会被驱逐。新入学的学生,也面临无法入境的困境。7月24日,ICE发布新规:计划于今年秋季学期入学的国际学生,只要有一门“线下”课程即可获得学生签证进入美国;如果全部课程均为网课,则不会获得签证,不得入境。目前,哈佛、南加大等学校已通知境外的新生不能入境美国。如此看来“科学无国界”,也不过是一句谎话罢了。

汪中

查遍美国藤校网站,发现一个不出国门,20万拿藤校学位的办法

我们都知道,疫情爆发下的美国,很多大学都开始上网课了。但早在这之前,美国就一直在网络教育方面不断探索,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教育体系:本科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证书课程只想单纯上一门网课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学业,然后拿到对应的学位或者证书。充分展现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灵活性:学校可换、专业可换、上课地点不限。只要掌握了这个系统的规则和转换方法,用最少的钱拿藤校学位,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藤校中开设线上学位课程的学校也不少,具体的信息我会在文章后面详写(含25万人民币拿到哈佛硕士学位的方法,着急的朋友可以直接翻到后面查看)。卡内基梅隆大学线上MBA 来自学校官网线上教育,为何发展迅速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cation Statistics的数据,2017年就有220万本科学生,86.9万研究生,入读线上学位课,他们中大部分获得的学位证书和在校生一样,而且学位证书上也不会特别标注online。找工作的时候,可以获得雇主同等对待。(来源USNews)线上授课,在美国同样也有争议,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无法面对面交流需要学生有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无法和班级同学团队协作但这几年线上教育发展势头如此良好,是为什么呢?01 有本科、研究生学位的人,在就业市场优势越发明显。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数据,25-34岁之间、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就业率86%,高中学历就业率72%;2018年,拥有硕士学历的人周薪中位数$1,434,本科学历$1,198,大专学历$860,高中学历$730。 2018年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报告显示:2016-2026期间,要求硕士学历的职位会增加约17%,要求博士学历的职位会增加约13%02 上课方式灵活、性价比高选择线上授课的人,大部分是在职人士(哈佛线上本科生平均年龄30岁),因工作脱不开身无法到校学习,选择线上课程,可以不限上课时间和地点,便于平衡工作和学业。还有一些人也是为了节省开销,网上授课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笔住宿费、生活费、保险费等费用。还可以按照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当下的支付能力,选择课程时间和课程数量(按学分数量收费)受欢迎的线上本科学位,及每个学分的费用美国本科阶段一般120个学分左右(各学校有差异),可以拿本科学位。如果已经上过社区大学(相当于国内专科大学),可以把专科的学分转到本科阶段(中国的专科也可以转美国本科,线上线下课都接受转校转学分),接着修剩下的几十个学分就可以了。比如:米何之前只读了专科,现在要读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工程专业。将专科学分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后,经评估还需要修70个学分本科毕业,那么我只需要花70*$375=$26,275,不到20万人民币,就可以拿到哥大本科学位。而哥大线下本科,一年光学费就是5万多美金。哥伦比亚大学 图片来自学校官网再比如:这次米何是一个已经有本科或研究生学位的人,但是为了早日升职加薪,想拿个名校学位,看中了哈佛大学的线上管理学硕士课程,只要能证明我的学习能力,入读的成功率还是很大的。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到校上课,和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经验。哈佛大学2019-2020的研究生课程收费$2,840/门,那么拿到硕士学位的整个花费大约$35,000,不到25万人民币。哈佛官网截图哪些藤校有线上学位课?目前已经开设线上本科、硕士、博士的学校很多,其中不乏前50的好学校。常春藤盟校(布朗、哥伦比亚、康奈尔、达特茅斯学院、哈佛、普林斯顿、宾夕法尼亚、耶鲁大学)的课程也能找出来不少。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布朗大学布朗大学的School of Professional Studies(大部分是已经工作的人就读),提供很多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硕士学位,比如:Executive Master in Cybersecurity Executive Master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dershipExecutive Master of Healthcare LeadershipIE Brown Executive MBA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哥大专门开设了一个Columbia Online页面,罗列了开设的各种在线课程,本科、硕士、证书课都有,随便例几个:Master of Arts in Statistics Master of Science in Applied MathematicsMaster of Science in Computer ScienceMaster of Science in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Master of Social Work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目前有两个在线硕士学位:Executive Master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aster of Engineering in Systems Engineering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提供两个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硕士学位:Master of Healthcare Delivery ScienceMaster of Public Health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的Extension School(继续教育学院),开设一个本科学位Bachelor of Liberal Arts degree,和很多硕士学位,太多了我直接放图。而且哈佛大学的这个在线本科学位,还可以本硕连读,可以转4门本科课程到硕士阶段,省时省钱。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19年秋季,宾大开设了在线的本科学位:应用艺术与科学,这也是第一个开设于藤校中、可完全在线获得的本科学位。这个本科学位下,可以选的专业也很多:数据分析这类热门专业也有,具体如下图。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耶鲁大学提供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护理博士学位:Doctor of Nursing Practice (DNP) 在线学位认可度线上教育固然省时省钱,但是认可度高吗?入读官方认证的线上学位课,学生获得的学位证书和在校生一样,而且学位证书上也不会特别标注online。此外很多线上学位,有线上、线下、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多种授课方式可以选择,也可以自由切换。线上的课程和线下的课程都是同样的师资、同样的课程进度,入读也需要通过正规的申请审核。写在最后抛开美国让我们吐槽的政府来说,美国在高等教育上的创新性和灵活性,值得我们学习。目前国内大学在“慕课”等平台开设的网课也越来越多,但是已经工作的人,想通过线上教育拿到国家认可的学位,途径很少。如果有知道的可以留言,互相交流哦~~我是米何,喜欢我的分享,请点赞并关注您的每一个支持,都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链接:https://www.usnews.com/ecation/online-ecation#onlineWorkhttps://thebestschools.org/magazine/ivy-league-online-college

焊花美

美国博士PhD学位年度调查:6796名中国人,79.3%留美工作!

美国的博士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除了本土学生,其他各国的顶尖学生也选择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么多年来,美国各领域的博士们在擅长领域发光发热,做出了不可量化的贡献,同时,又有着无比宽阔的职业发展道路。近日,《美国博士学位调查》(SED: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发布了 2019 年博士学生统计数据,揭示了博士生们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内的变化,这些信息或许会对意向攻读和正在攻读 PhD 的同学有所启示。总体趋势根据 SED 的数据显示,美国大学在 2019 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增加到 55,703 个(2018年为 55,195;2017年为 54,559)。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学位获得者们的数量一直呈强劲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 3.2%,但2019年的博士学位发放数量仅增长了1%。自2017年以来,各领域博士就业承诺率一直在上升。另外,2019年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不含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已经增长为77%,进一步拉大与非S&E领域博士学位数量差距。大多数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前都拿到了硕士学位,不过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例外,该领域的2017-19届毕业生只有41%是在拿到博士学位前拥有硕士学位。国籍分布数据显示,2019 年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S&E领域)的博士学位数量为 15,801,比2018年增加了 595 个。自2000年以来,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博士学位数量整体增长了99%,与 2010 年相比,整体增长了 35%。往前追溯,“蜜月期”是2007年,那一年是增长峰值(41%),此后每年增长率差不多稳定在36%,在2019年 S&E 领域临时签证持有人博士学位数量比前一年增长38%。相比之下,从 2018 年到 2019 年,授予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S&E博士学位数量仅增加了 290 个博士学位,总体增长速度非常慢。尽管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基数更大,但几乎没什么增幅变化。而临时签证持有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数量剧增,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过去十年中,共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 158,996 个博士学位。其中有 10 个国家占据了这个数额的 70%,而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国、印度、韩国)占一半以上(53%)。P.S.这些国家70%-95%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集中在S&E领域。2019年,共 6,305 名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P.S.在S&E领域的有 5,742 人,非S&E领域博士学位人数只有563),491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印度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总数为 2,050 人。性别比例总体上,2019年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占46%,而且男性和女性博士学位数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来自 S&E 领域。自2002年以来,临时签证持有人中,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超过31%。另外,S&E 领域的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从一个很小的基数花了十年时间增加了 75%,而2000年-2019年,男性 S&E 博士学位的数量增长了47%。在非 S&E 领域,2019年有 58% 的博士学位授予了女性。2000年-2019年,非 S&E 博士学位的女性获得者数量下降了5%,而这些领域的男性博士学位的数量下也降了15%,毕竟大环境——整个非 S&E 领域博士学位数量下降趋势。研究领域随着对世界的了解以及社会的进步,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现有的领域也发生变化。而观察哪些研究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就可以及早了解未来的就业趋势。正如上文所说,在所有领域中,科学与工程(S&E)领域的博士学位越来越多。尽管【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在所有领域的博士学位中占比是下降的。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中,Engineering【工程学】的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在2019年【工程学】领域占18.5%。反观非 S&E 领域,不分研究学科,整体都在下降。比如,【教育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博士生规模一直在缩小。【其他非 S&E 领域】(例如:企业管理等)的份额仅仅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并没有较大的浮动。对于临时签证持有人(非美国公民)来说,每个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都在增加。通过下图能看出,近十年来,除了【生命科学】领域没怎么变化,其他领域都是增长状态。2019年,临时签证持有人获得了工程学(57%)以及数学&计算机科学(56%)授予的大多数博士学位。自2000年以来,临时签证持有人的比例在这两个广泛领域以及其他非S&E领域类别中增长最快。不同领域的博士学生资金来源不同领域的博士学位所需时间(均超过6年)各研究领域博士学位最多的大学学术就业2019年,在所有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 41% 的人声称他们将在学术界进行主要工作。P.S.就业承诺率指在下一年度返回博士前工作或已签署了除博士后职位以外的雇用合同(或做出了明确的承诺)的博士生,他们基于报告明确承诺并计划留在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人文艺术领域和其他非S&E领域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报告的学术就业承诺率最高(分别为72%和76%);S&E领域里面就业承诺率最高的为数学和计算机科学(76.3%)。不同领域的博士后承诺率平均工资SED 报告显示,博士的年薪因其研究领域和所担职位的类型而异。不过在人文艺术领域,不分类型,薪水都差不多……除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资为 60,000 美元外,其他各个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资相对相似,从$ 50,000 到 $ 55,000不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受雇商业公司或其他企业的平均薪水为 140,000 美元,而入职学术界的工资只有 74,000 美元,工程学领域的博士生在学术界工作平均薪资为83,000 美元,而进入商业公司等企业平均薪资为 110,000 美元,如果是入职博士后的平均薪水为 50,000 美元。工作地点2019年,在 S&E 领域中,有 79% 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选择留在美国就业或做博士后,高于 2000 年的 74%。在获得者的学术领域中,留在美国工作最多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毕业生。P.S.按照国籍来看,中国籍博士学位获得者留美工作的占79.3%,印度籍博士学位获得者86%留美工作,韩国籍留美工作的博士生占65.2%。读博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也不是头脑一热的点子,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条路上从一而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要考虑好读博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旦决定,就一直走下去吧,这将是一段既让人畏惧,又怀念终生的经历。

秦腔

美国顶级博士项目Offer获得者公开申请规划秘诀

Pivot 学员说L学长学员介绍学校:南开化学成绩:GPA 87、TOEFL 100、GRE 327背景:加州理工暑研,获得化学专业ToP10项目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PhD全奖录取学长说文书、网申、选学校等都是比较繁琐而又非常重要的事情。把这些问题交给中枢教育的老师来帮忙完成,就会非常省心,不用担心出现错误、遗漏等问题,能有更多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科研的工作中。月月有数据,年年有文章是每个在化学方向深造学生的梦想,但科研不顺的时候居多,所以我希望能够把科研当作一份事业,真正享受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留学规划小P酱:首先恭喜学长获得了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Offer!首先我想问一下,最初学长对整个申请季做了什么样的规划?又是怎么完成各项准备的呢?L学长:班导在大二的时候就鼓励我们为出国做准备了。大二暑假考了托福,成绩到了100就没有再考了;大三寒假准备GRE,开学的时候考了一次,总分327之后也就没有再考过了;大四上学期在加州理工学院出国交流,拿到了国外教授的推荐信,同时进行了网申。在申请过程里中枢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因为那时候在国外很忙,自己同时兼顾申请的事情,感觉真的忙不过来,所以在多方的考察之后,就决定选择和中枢教育签约了。实验经历共三段:大一暑假的暑期科研训练、大二到大三天津市科研创新训练,非常幸运有了一篇署名文章、大四国外短期交流,以上主要感谢学院里的各种机会和条件的支持。简历和PS的前半部分事先可以准备好,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在国外的科研成果做进一步的润色。准备好感兴趣的学校和教授进行套磁,然后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和学校里感兴趣的教授写PS的后面部分。中枢教育助力小P酱:在完成这些工作中,中枢教育为你提供了哪些帮助呢?可以简单评价一下中枢教育的服务情况吗?L学长:在撰写文书方面,我的写作水平不是很好,所以就需要有人帮忙润色。网申方面,自己亲自去查每个学校的信息,会比较繁琐,因为毕竟是大事,怕自己有哪里遗漏,而这些都是中枢教育老师帮忙收集的信息,所以自己才能全心全意地做自己的科研工作,不至于两头分神。化学方向选校小P酱:学长觉得化学方向申请出国的学生在选学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长当时申请了哪些学校?可以谈谈选择这些学校的原因吗?L学长:选校需要看个人的科研经历,所以如果能有一段国外的科研经历,那么一般就会根据国外科研项目来挑学校。很多同学申请时,会直接留在参加过暑研的学校,如果留不下来也会去找相关领域的老师套磁,哪怕你后面想换个方向,在申请的时候还是要强调自己的特色优势。申请时也会发生排名靠后的学校给你发了拒信,而排名靠前的学校反而有机会,我觉得其实就是研究所的课程老师是否有对你的科研经历感兴趣。我选学校首先是根据化学专业的排名,浏览每个学校所有的课题组,先看一下我感兴趣的化学生物学方向的老师是不是比较多,把感兴趣的课题组老师都列出来,再根据研究水平划定一个批次,老师在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帮助。排名高的学校选了哥伦比亚、芝加哥、康奈尔、普林斯顿、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排名中间的学校选了德州农工、宾州州立、约翰霍普金斯等,还选了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杜克大学等。原因是这些学校在化学生物学方向,我感兴趣的课题组至少在3个以上。这些学校我感兴趣的方向有,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它有很强的分子药物方向的研究背景;哥伦比亚有做小分子探针合成和一些谱学技术很优秀的课题组;芝加哥有做核酸的大牛;普林斯顿有做新陈代谢很强的课题组;康奈尔有做荧光成像的课题组;德州农工更偏化学一些;加州圣地亚哥分校和加利戴维斯分校的化学生物学方向课题组很多;宾州州立的生物无机很厉害…职业规划与期待小P酱:学长对这次出国留学有什么样的期待?希望通过这次留学学到些什么呢?可以简单说说自己未来的学习计划和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吗 ?L学长:希望在科研上月月有数据,年年有文章,这个是每个在化学方向深造的学生的梦想。但是在科研不顺的时候居多,所以我希望能够把科研当作一份事业,真正享受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日常生活上,能够有条不紊地打理生活,变得更加的善于和人交流,善于和不同领域的人合作。学习计划,扎实学习基础知识,感觉大学四年过去,很多知识都还给老师了,还需要在实践中重新拾起。坚持每日阅读总结文献,在学习的同时也掌握写作的技巧、掌握多种研究手段和仪器技术,多与别的课题组的同学交流、希望能够用多种手段来分析问题,多关注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拓宽知识面,更新认识。职业发展,如果科研做得好,五年之后越来越喜欢研究科研就继续读博士后。如果对科研中的某一种技术的兴趣胜于问题本身,就找相关的科研机构专门研究。如果不太想在学校或者机构里待得话就找个企业当个研究员也是不错的。面试经验分享小P酱:学长对未来有这么详细的规划,真的令小P 酱大开眼界!接下来学长可以谈谈有关面试的一些问题吗?L学长:我正式接受过的面试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宾州州立,第二次是斯克利普斯研究所,面试一般就是几个老师坐在视频对面跟你交流。首先会问一些基本的问题,接下来会根据你的科研经历问一些相关的问题,这个大概是整个面试最关键的一部分,可以谈谈令你印象深刻的点,或者你对该工作的一些看法。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我记得有问到项目的一些背景知识和潜在应用,所以建议整个申请期间都能保持科研的工作进度。接下来一般都会问你感兴趣的方向课题组,这个需要提前准备好。如果简短的话,可能会到最后一个环节让你提问。提问也要提前准备好,可以问一些生活、学习环境之类的问题。注意的问题1.找一个安静,背景干净的地方。2.为面试做提前准备。3.保持微笑。面试之前都会很紧张,主要是害怕别人说的问题自己听不太懂,但是所幸两次面试都没有卡壳,我觉得这就需要你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比较游刃有余,不会被奇怪的问题问懵了。当然如果你不了解千万不要自己乱说,就说自己对这方面不太了解就好了,否则很容易陷入更难问题的困境。小P酱:再次感谢学长接受本次采访,学长在采访中的分享肯定会对即将申请出国的学弟学妹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最后小P酱祝学长在美国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