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越来越多人对从医失去兴趣 从业20年的医学博士也放弃了别趣

美国越来越多人对从医失去兴趣 从业20年的医学博士也放弃了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却有这么一个行业,从业者逐渐选择放弃,转而投向其他,而且这已成为一种趋势。甚至有从业20年选择离开,其同事竟无一人惊讶,心中只有羡慕并希望效仿。除此之外,高校里也越来越少人选择该类专业,这将直接导致未来该行业从业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担忧。没错,我们说的正是医生这个职业。▲越来越多的人对从医失去兴趣 图据Getty Images日前,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发表报道称,专门探索了现在的医生为何多选择放弃医生职业,而从事其他职业的背后原因。 现状:大学以免学费来吸引更多医学生报道称,几天前的一条新闻,曾在美国炸开了锅——纽约大学宣布,将为所有就读或未来注册入读该校医学院的学生免去学费,以此希望能够鼓励更多医生选择报酬较低的专科,为有志从医者提供希望。NBC指出,成为一名医生是人们所能想象的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业之一。它不仅需要广泛而长期(且昂贵)的学习,还要有高强度的住院医生实习期,之后,方能完全站稳脚跟。人们往往以为,所有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不论是经济上,还是工作的满意度上,加之还能救死扶伤,实现不可估量的人生价值,而且,医生还能有较高的职业评价及良好的名誉……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对医生职业失去了兴趣。美国医学院学会的一篇近期报告称,2017年的医生缺口在40800到104900之间,而到2030年时,预计医生缺口可能会在42600到121300之间。▲美国正面临医生缺口 图据AFP 年轻人更愿意在时尚的城区工作NBC报道称,随着STEM(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缩写)工作的崛起,年轻人们对追求医学类职业变得越来越不感兴趣。美国达拉斯一家全国性的医师搜寻和咨询机构The Medicus Firm区域副总裁克雷格·福勒,就注意到了这点。“的确,越来越少的人会上医学类院校,而更多人选择工程学等专业。”福勒说道。他还提及,现在的千禧一代喜欢在非常时尚的城市地区工作,这对刚从医学院毕业、还需住院实习的医学生们来说,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奢侈要求。“而这也是为何美国中部的医院会雇佣我们这样的公司的原因。”福勒说,“他们很难招到人。”而更令人丧失兴趣的地方,不在于这些决定避开医学学位的人,而在于那些已经熬过所有艰苦训练,毕业成为医生后又决定放弃该职业,另求他职的人。这样的职业抉择,和不少医学院毕业新生无法在合适时间内找到住院实习地有关。“从医学院毕业,并不意味着你就能找到一个地方住院实习。”福勒说,“医学毕业生们没有足够的住院实习地点,所以有很多人虽拥有MD(医生博士学位),却无法得到实践机会。这就有了瓶颈效应。” 老医生转行,认为新医疗系统弊大于利福勒发现,这一“瓶颈效应”不仅仅发生在医学院毕业新生身上,他还看到许多处于职业后期的医生们,早早将自己的听诊器高高挂起。 有些人将电子健康病历系统(EHRs)归结为部分原因——尤其是一些老派的对电脑技术不太熟练的医生们。斯坦福医学院所做的最新研究发现,59%的医生认为EHRs“需要全面检修”,而40%的人认为“EHRs带来的挑战多于其益处。”“从业20年后,我放弃从医,我的同事们没有一个感到惊讶。事实上,他们都说他们也希望能做出相同选择。”艾米·巴克斯特博士说道。▲从业20年决定放弃医生职业的艾米 图据feminem.org“我感觉自己,像是医疗保健这台大机器中非常容易替换的一个齿轮。随着EHRs系统的强制实行,我不得不像个抄写员一样花费更多时间记录。有天晚上,我接诊的一个小孩癫痫发作,我却拿不到能让他呼吸的药物,因为他的病情记录还没有录入系统。这个小孩濒临死亡,而我这个医生,却拿不到药,这太令人丧失信心了。”艾米说。而后,艾米离开了她所在的儿科急诊科室,并创办了一家公司,专门研发可帮助个人管理痛感的生理类产品。 比预想的更沉闷乏味,行程安排没完没了英国伦敦英孚教育全球招聘总监Ha-Neul Seo博士曾是英国的一位全科医师。做了几年医生后,她选择前往美国学习医疗保健管理和政策。而后,她选择了放弃从医。因为她感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她所进入的这个医生行业比预想中的更加沉闷乏味。“作为病人,你当然希望医生能够热爱他们的职业,并且充满激情。但我发现,那不是我。”Seo说,“能让我感到自己真的显得意义重大的时刻少之又少。还有就是工作和生活间的平衡,当医生时我有了第一个孩子,却几乎没时间见到他——行程安排永远没完没了。”同时作为医生和作家的妮可(Nicole Swiner)不得不继续从事着医生这份职业,因为她特别热爱,她对那些决定离开的人深表同情。“成为一名全职的咨询师、作家、演说家、企业家、烘焙师和拉拉队长——无论是做什么,高兴就好。生命太短暂了。”妮可说道。END红星新闻记者丨王雅林 编译报道编辑丨汪垠涛

刀魂

在美国学医,专业出路各不同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田 秋 本报记者 张雪婷新冠疫情在全球的严重局面,深刻体现出医护人员对健康事业的贡献。近日,一名美国医学生在推特上对当地民众不注意防疫的抱怨引起全网关注,同时也引起关于医学发展和医疗系统完善的急迫性的讨论。美国作为在医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其医科的教育也在当下吸引了更多的目光。投入巨大的“精英”专业和中国一样,在美国医生是众多职业中最富挑战的一个,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都是巨大的。美国的医学院大都是研究生院,本科生无论专业,只要完成医学的预科课程,都可以申请医学院,预科课程包括数学、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有意进入医学院的大学生首先需要通过“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内容包括自然科学、词汇推理、生物科学和实验(可选)四个部分,考生可能会回答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问题,该考试被称为美国最难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而标准化考试成绩仅为考量的一小部分,还需要优异的在校成绩和亮眼的推荐信等。美国有4000多所可以授予学位的大学,但只有100多所医学院,基本上意味着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可能进入医学院学习。医学院的录取率极低,根据美国著名的考试辅导公司《普林斯顿评论》的统计,2018-2019年,美国医学院共有52777名申请者,其中21622名被录取,录取率仅为41%。著名大学的医学院更是难上加难,如哈佛医学院专业录取率为3.7%,斯坦福医学院录取率仅为2.3%,而纽约大学的专业录取率甚至只有1.6%。进入医学院后,学生们依然面临着层层淘汰和激烈的竞争。美国医学院一般需要全日制四年完成,一半时间学习医学专业课程,另一半时间到医院进行轮转实习。为了能够在美国合法行医,需要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USMLE)。该考试分为三个阶段,在通过这个难度极大的考试期间,还需要完成至少4年高工作强度的“住院医生实习期”。这样算来,成为一名医生需要至少10年高难度高压力的学习生涯。另外不得不考虑的还有经济因素,根据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2020年最新报告,在美国就读医学院,第一年的开销(学费、各类费用加上医疗保险)平均为41438美元,最高为347612美元,最低也需要39150美元,绝非一般的工薪家庭可以负担。正因如此,能够在美国真正成为一名医生,需要相对优越的背景条件和持续的自身努力。疫情期间的责任受到疫情影响,目前美国的医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疫情发生后,绝大多数一、二年级学生的课程被改为网课,而需要更多实践的三、四年级学生则陷入停滞不前的窘境。因为大部分担任教职的资深医生需要投入到救助新冠病人的工作中,医学院的许多课程和培训因此而停滞。为了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即使是和新冠无关的科目(如口腔科),其实践课程也被暂时取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只能暂时休学和延期毕业。虽然大多数医学院都在寻找让学生能够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特殊时期接受系统的教育方法,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疫情对医疗系统带来的巨大冲击,也让美国的医学院教育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学生因为新冠疫情提前结束了学业,成了医疗救助前线的一员,这是为了缓解疫情肆虐下医护人员短缺的严重情况。早在2013年,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的一项报道就指出,到了2025年,美国将短缺4.6万名至9万名医学生,而新冠疫情的到来无疑让美国提前经历了此种危机。根据纽约州立大学的报道,今年4月,纽约州立大学下属的三家医学院中有227名医学生响应州政府的号召,为了缓解新冠期间急缺医生的情况而提早毕业。国际学生凤毛麟角国际学生想要报考美国的医学院非常艰难,美国医学院协会的网站显示,截止到2019年,只有48所医学院接收国际学生,2019年当年有1890名国际学生申请美国有授予学位资格的医学院,其中只有325人的申请被接受,272位被录取入学。相对于美国百万级别的留学生,能够进入医学院的少之又少。某留学机构教育咨询经理关荣杰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毕业的学医本科生无法报名美国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如果想申请美国的大学临床医学,需要本科就到美国读书,一般选择生物或者化学专业,在本科期间学生学习医学预科,然后再本科毕业时考医学院。记者了解到,这是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造成的,学习周期长、过程繁杂。由于国际学生很容易受到签证等问题的限制,许多医院并不能资助实习的医学生取得工作签证,就算医院愿意资助,学生也需经过随机抽签,抽中工作签证才可以留下,而不能解决签证问题的学生只能在4年学习时间之后离开美国,相当于功亏一篑。关荣杰表示,培养一个临床医学的毕业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因此在英语系国家,大部分医学院只招收本国或绿卡持有者的学生上临床医学。那么除了临床医学外,其他医学专业是否可供国际学生选择?关荣杰对记者介绍称,如果是想赴美留学的话,临床医学的毕业生也可以转健康管理、公共卫生学、药学、病理学、基础医学等方向。“药学就业非常好,如果想回国就业的话,去医院或研究所都是很好的路线。如果想在国外做研究,不少海外公司或者研究所也非常重视中国科研人才。”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疫情中,美国高校的公共卫生专业受到很多关注,但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就业前景一般,因为涉及到进入政府部门。不过,如果选择回国发展,就业前景反而值得期待,“是两种医疗公共卫生体系取长补短后的结合”。最后,如果学习临床医学也不想换专业的话,可以选择毕业后赴美考行医执照,“这个非常难考,但如果能获得执照,未来的上升空间非常大。”

廉刿雕琢

美国一医学博士,来中国计划一年,却成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人!

马海德,一听就是中国人的名字,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医学界可是响当当的,他和他的团队为中国抗战时期军队疾病防治立下汗马功劳,其实马德海不是中国人,他的祖籍在黎巴嫩,现在我们称为中东国家。他的原名是乔治·海德姆,曾经在瑞士学医并博士毕业,1933年他来到了中国的上海考察热带病,计划考察一年,这时的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入侵时期,他看见很多社会底层的民众身体状况都非常差,本来只打算在中国待一年的他决定放弃回国,来挽救这些苦难的民众。他和朋友成立了医院,专门医治中国病人,后来,他和宋庆龄成为好友,在宋庆龄的举荐之下,他来到延安,同时也把他的高超的医疗技术带到这里。因为陕北的地理位置原因,那里有很多信仰伊斯兰的民众,这些人都说阿拉伯语,逐渐的他们成为了朋友,他发现,这些人一般都姓马,所以他给自己取名为马海德,并在延安结识了他的终生生伴侣周-苏菲。到了延安之后,他就开始投身于根据地的建设,开设医院,还提出了一些医疗事业的建议,深受毛主席的认同,在整个抗战期间,经他手医治的病患就4万多人,由于他对医疗工作上的贡献,多次受到党的表扬。同时,他还是新华社的英文部的元老,也经常在对外刊物上表发文章,他还积极争取外国组织的援助。建国后,他成为第一个批准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同时他被任命为卫生部的顾问,但在后期遭到了迫害,这些都没有改变他对中国的热爱,他仍然坚守在医疗事业的最前线,加紧研究医疗工作,他引进了国外的关于治疗技术,这大大的提高了麻风病的治愈率。为了中国的医疗事业,他去了十多个国家,争取国际援助,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医生,同时他还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外交家。经过他的努力他带回了上千美元的援助。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医疗事业,即使在晚年疾病缠身,但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工作,仍然奋斗在中国的医疗事业,一生都在为着中国的医疗事业奉献,直到1988年10月逝世。

恐龙谷

美国的人类学博士有多难找工作?

【编者按】在美国,文科毕业生很难找工作,这是众所周知却又心照不宣的事实。到底有多难找工作?为什么难以找到工作?很少有相关的研究文章。在最新一期的《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由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办)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美国人类学研究的危险性”(Academic Precarity in American Anthropology)的文章,两位作者——大卫·普拉策和安妮·阿里森——通过大量的调查,探讨了美国文化人类学专业博士在就业市场上的困境。对90%的文化人类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他们的职业目标都是拥有终生教职,并会为其努力奋斗。但不幸的是,在整个美国,这种职位的空缺极少;2016年,只有不到90个教职岗位;截至撰文前,2017年的空缺教职也只有55个。与此同时,据我们推测,只有16%至21%的博士生能在毕业五年内获得终生教职,哪怕只是在任意一个学院中,可见该职位的稀缺与竞争之激烈。但获得终生教职仍然是大多数文化人类学研究生志之所向,他们的导师也希望他们致力于学术研究,并鼓励他们坚持信念、克服困难,以获得教职为职业目标,尤其是在该领域前沿的名校。其实,人类学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无论是在课程设置、学科方法或教学指导方面,其目标都是培养学者或人类学专业的田野工作者,至少,也是能通过学界嘉奖、知名出版机构的论文及专著证明其学术能力的教师。总而言之,培养目标是终生教职一类的职位。然而,这种雄心壮志的理想对面,是极为不确定的现实,由此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如果说多达80%的人类学研究生最终无法获得一份教职工作,为什么人类学的博士课程几乎专门培养学术型人才,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呢?更多问题接踵而来:从教学上看,持续接收新研究生,并将他们培养为学术型人才,却只有极少人能获得相应的教职岗位,这是否是道德的?人类学的教职工和毕业生们如何理解就业市场上如此普遍的“失败”呢?在漫长而艰苦的人类学训练期间,学生们如何处理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再者,由于职业培训模式的可行性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是否会有什么新的模式将其取代?源起:关于这个问题的对话太少了笔者二人一直在致力于研究这些问题,虽然各自的出发点和立场完全不同。大卫·普拉策(David Platzer),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编者注:世界知名的私立大学,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的人类学博士研究生,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后阶段,他没能通过学术界的首次求职考试。而他通过大学朋友的联系,在Adobe公司实习过一段时间,于是接受了Adobe公司的体验研究员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喜欢这份工作,在其中感受到了与同事协作的愉悦,这种合作氛围中也带着一种学术精神。同时他拥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和慷慨的公司福利,这与他之前在研究生学院的紧张情绪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即便如此,他仍然一直都想继续寻求教职岗位。我们的另一位作者,安妮·阿里森(Anne Allison),杜克大学(编者注:世界顶级的研究型大学)文化人类学系的资深教授,也刚好是大卫的母亲,她长期都在处理自己学生面临就业市场时的困境。同时,她在一个关注人类学博士“就业困境”的部门工作,这个部门的教职人员都感受到了该问题的紧迫并积极讨论。在安妮看来,虽然她十分清楚人类学博士生在学术界就业的不确定性,并且她自己也经历了一段焦虑且艰难的任期过程才获得杜克大学这份终生教职,但她非常疑惑——虽然她自己也会建议学生去尝试在非学术领域就业——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会匆忙去从事非学术领域的工作,放弃申请博士后或访学教授的职位呢?通过近距离观察大卫的经历,安妮更好地了解了与文化人类学领域相关的劳动力状态。这个过程使她意识到,我们不仅需要更充分地认识学院外的就业途径,还需要考虑,人类学学科难以预料的职业理想可能给受其培训的人带来不利影响。而在公众讨论中,关于这个问题的对话太少了。于是我们决定与人交谈,试图讨论,在只有极少人能实现职业目标的现状之下,为什么人类学学科的这种成功标准(即获得终身教职),得以存续——虽然这其实看起来很正常。正如一个世纪以前,马克斯·韦伯在分析资本主义精神如何侵袭大学系统时所指出的那样,这是一种固有的紧张关系,与学术行业的职业使命及经验是不一致的。为此,我们从职业定位和工作两个方面研究人类学家的专业训练及后来的就业问题。我们对大约50名本研究的参与者进行了短时间访谈,他们中有人类学的终身教员、博士生、在读研究生(即还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和几位AAA(美国人类学协会)的工作人员,访谈时间通常持续在30分钟至几个小时。僧多粥少:我们是不是培养了过量的博士?很多教职人员与我们交谈时表示,在他们的经验中,追求人类学的终身教职一直是个不确定的目标。许多学生都被警告过,他们中只有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人能有运气获得任职。很多人都将他们获得稳定教职归于运气:一位终身教授将自己的成功完全归因于偶然,因为他所做的研究,包括田野地点和论文主题,都恰好满足了职位要求,才使他获得了这个已任职15年的职位;另一位终身教授曾提交了200份职位申请,而只接受了两次面试,其中一次就是他现在这份已经持续25年的工作;三分之一的教员都是从一所小型文科大学开始教书,再逐渐被调到一所R1大学(研究型大学),这种任职轨迹也需要运气。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获得哪种终生教职,从来都不是一件确定的事情。而在专业训练、田野工作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求职和经济上的风险一直都存在。其实,即使职位紧缺并不新鲜,AAA的数据显示,如今就业市场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峻。从总体趋势上看,招聘人数大幅减少,2015年只招聘459人,低于2007年的631人(请注意,这些数字并未按子领域细分,包括访学教员、其它有可能的教职以及终身教授等职位)。与此同时,实际上高校生产的博士生数量却增加了:2015年有558个,而2007年是507个。美国人类学协会统计的2007-2016年教职与博士毕业生数据越来越多的人类学博士正在进入就业市场,与我们谈话的大多数人却并不知晓现状的残酷——尽管他们能意识到获得人类学的终生教职是很难的,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过去十年中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具体数据。许多人表示他们希望能获得这些信息,或者打算在未来某个时候去收集这些信息,但实际上,这些信息的缺失让大多数人对拥有终生教职一事的思考都很模糊。也就是说,大家都承认就业市场很困难,却没人对这个问题进行更具体的说明。相比之下,在应用类硕士项目中,就业统计数字在其教学部门触手可及,并且表现出很高的就业率。统计就业数据也是教学部门的核心责任。目前,当被问及本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表现如何,以及我们推测的就业数字“16%-21%”这个比率是否能引起共鸣时,只有一半的受访者表示,这一比率从直觉上讲是正确的,或者略高,另一半的人给出了稍微好一点的数据,不过这通常是因为他们自己所在的院系排名很靠前。然而,即使在前沿院系中,教师们也意识到学生认为就业形势非常不稳定,很有危机感。事实上,许多教师都描述了研究生们有就业压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对于如何应对的无力感。有几位教师直言不讳地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接受过就业咨询的培训,甚至没有在学术界之外工作过。“坦白说,我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位名校的终身教授说,“我们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没有找到工作,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求学的焦虑:紧张的职业规划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即使是对当今劳动力市场的危机感持怀疑态度的教师也认识到,现在的研究生们非常焦虑。研究生们自己对这种焦虑表达得很清楚,他们认为紧迫感和不稳定性已经影响了大家在学院里的生活。一位学生表示,这是一种强烈的竞争感,你甚至很难将其区别于愤怒与敌意,在他的同学中,有人觉得每一次与同僚的会面都会有点儿剑拔弩张,甚至在学生休息室里洗咖啡杯时也会如此。其他学生们谈到提高竞争力时,更像是一个达尔文主义者,他们坚持认为竞争关系中不是人人都能存活。正如老师和学生们指出的那样,这种情形会衍生出一种野心勃勃的精神风气,比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传播得还要广。一位教职员感叹道,许多雄心勃勃的研究生在培训初期就将自己塑造成学术界的“个人品牌”,他们通过创建个人网站、定期更新Twitter等,使自己成为特殊领域的“企业家”,而不是知识分子的一员或该领域的相关人士。这种动机引发了一种令部分学者感到厌恶的学科转向,一位终身教授对这种风气感到惋惜,她将学生和青年教师中的这种转向形容为“大逆不道”,她说,仅仅为了找到一份工作而什么都做,何必要来人类学系求学,如果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去当一个银行家呢?俄勒冈大学前任人类学终身教授凯伦·凯斯基,也许是最为突出的职业咨询顾问中的一员,他们会帮助学生对整个求职过程进行战略性思考,即便学生们对学术界和人类学带着盲目的妄想。我们的一位受访者意味深长地说,那些还在学习这门学科基本技能的一、二年级研究生,即使只有微薄的生活费,也愿意花费超过每小时200美元的费用来支付就业咨询服务。大家对于就业的焦虑是多么显而易见,而职业中心主义也表现得越来越普遍,这非常令人沮丧。许多博士生在回忆他们第一个学期的课程时,都提到自己在积极地参与学术研讨会,而研讨会论文就成为了他们潜在的出版物,他们极其重视这种可见的学术产物,以丰富个人简历及个人作品集的内容。但又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虽然让自己的简历丰富很重要,但不断为了发表论文而去参与研讨会的这种行为,对深入地去研究某个领域是不利的。学制的分歧:放慢脚步还是赶紧毕业?除了逐渐膨胀的野心,一些教职人员还指出了对学生和学院施加更大压力的结构性因素。一方面,大学和其他机构的奖学金资助已经减少;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对完成学位施加的时间限制变得更加严格。据一位大学教师说,他们学院严格要求所有社会科学的博士候选人要在六年内完成学业,而私营机构也在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许多教师则认为,在时限上的加急与学术训练的过程是背道而驰的,这是一种太过于市场化的观念,是异常的。由于人类学历来重视对异文化语言的习得,以及与长期调研时间相对应的田野材料,加快田野工作可能会导致研究的不深入。一位教授说:“我一直试图让我的学生放慢脚步。”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倾向于减少学生在博士学位上花费的时间。一位受访者,他在学制通常为四年左右的欧洲获得了人类学博士学位,认为美国体系可能想仿效欧洲体系。另一位教师提到,通过鼓励学生思考、创作、表达比人类学期刊内容更有可读性的作品,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她注意到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深陷于理论和术语,而在她看来,文本的清晰性和易读性可能是未来训练的方向,而人类学学者和研究生往往缺乏这种特质。她还鼓励学生更快速地在博士培训的环节中“上路”,比如去实践论文写作、研究计划申请、进出田野点及撰写毕业论文——这一切都将有助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并且都对学生们在就业市场、学术界以及任何其他领域有所裨益。总而言之,我们认为教职人员在思考人类学训练的时间长短上确实存在分歧。对有些人来说,研究生在学业上花费的时间太多,会对这个学科的细节感到厌倦,也因此无法发展出更多的技能;对另一些人来说,研究生学习的时间太短,则会过于关心个人的就业问题。其实,对于人类学研究生们来说,无论是否有学术野心,不论是在长期或短期的学制下,他们都会感到时间上的尴尬,总感觉自己做出的研究计划是被迫决定的,只能期望未来的研究能证明其真的行之有效。但如果他们徘徊犹豫,可能他们第一学年就接触到的热门研究会变得不再新鲜。然而,如果他们做田野调查的时间太少,又会觉得自己的田野工作是敷衍了事,不够严谨。他们正面临进退两难的窘境。终生教职:是职业追求还是道德绑架?许多杰出、敬业的学生没有获得终生教职的工作是不争的事实。有位大学教员说她对申请她们学校教职的300多人感到非常震惊,“他们都非常优秀,每个人都应该得到这个职位”,她回忆道。但最后委员会只选择了一位候选人,她非常费劲地试图解释这个人为何比其他人更为特殊。另一位教授观察到,他的一些最亲密和积极参与研究的学生都没有找到工作,说这话的时候他赶紧补充道,“那些获得工作的学生当然也是非常好的。”然而,就像大多数我们研究的参与者一样,他没有提到任何正在采取的措施可以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地在学术界工作,或更好地为不同类型的职业做准备,无论是在课程中还是在额外的培训中。那么,如果连前沿院校和学界大牛也难以安置他们学生的工作,那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可能是结构性的,非常简单,即学术界只有极少的工作机会。但在我们与终生教员的对话中,令人惊讶的是,即使对学生面临的职业难题感到非常沮丧,他们更为注意的仍然是让学生在终生教职的岗位上更具竞争力,而不是思考其它替代方案。这也是研究生们自己指出的一个问题,尽管一位终生教员认为她自己也同样“短视”,但她仍然说道:“我们都非常热爱校园,无法想象在学术环境以外的领域生活。”她和其他教员一样,都有不少学生不得不选择一份非学术性的工作。与我们交谈过的大学教员中,有一半人谈论了那些在工业设计、政府、新闻、发展、开发、宣传或高等教育的管理部门等领域工作的学生,有一些人还表示他们为此非常高兴。但是这些学生是如何在这些领域找到工作的,大多数教员表示自己毫无头绪,他们认为这些学生最终是靠自己找到工作的,来自学院和大学的帮助其实非常有限。在很多教职人员看来,终生教职更像是一种个人魅力和喜好的表达:他们在做自己关心和擅长的事情。对于这样想的人来说,一份终生教职的工作是一种志向,也是一种使命。事实上,有些人认为,追求终生教职不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是一种义务或责任,不论是面向人类学学科还是那些人类学所研究的人群,当然,在人类学中,这两者间通常是相通的。一些研究生表示,不论个人成本如何,他们的导师都期望并要求他们能获得终身教职,这是一种从道德和伦理上的自我要求。这种立场有一个极端的例子,一名研究生认为,那些在人类学系探索其它领域职业路径的教职人员,是个人对学科的背叛,甚至是道德败坏的。其他人则表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中,需要或想要在学术界以外寻找工作的话题从未被提出,即使管理者一直在向学院施加压力,希望将职业化要素纳入其课程中。一位博士生回忆说,在经过连续五次在就业市场上的尝试以及四年的兼职之后,她决定去工业领域寻找工作,却收到了一些委员会成员发来具有敌意的电子邮件,指责她对该学科缺乏承诺。过去,她曾试图与教员谈论一直找不到教职工作给她和家人带来的心理压力,但她的导师不愿意介入。同时,委员会则坚持说她的学术能力非常强,只要长久坚持就能寻找到教职。现在,她已经在科技行业工作两年,而那些她曾经认为是朋友的大学导师们已经不再回复她的邮件。许多研究生表示,虽然在学术界以外就业并不是那么严重的禁忌,但这的确是一个很少与导师们谈到的话题。职业前景或者就业市场的现实状况会被视为是粗鄙的话题,并不值得投入像讨论哲学、人类学理论或民族志议题那样的精力去讨论,也不应获得热切的关注。然而,另一些教员却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是学生自己不愿意考虑学术界以外的工作,并且坚持将精力投入到各种研讨会和学术资源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园研究生教育:是专业训练还是“庞氏骗局”?在批判整个学科生产过量的、无法被任职的博士生这个问题上,一位教授称整个教学系统为“掠夺性的”。他谴责道:“是我们的自私自利让我们不愿意教学生做一些别的事情,而让他们一直在做和我们相同的事情。”另一位人类学教授则称人类学为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在这位资深教授看来,录用研究生并以一个极少人能完成的虚幻的职业梦想去鼓励他们是不道德的。“我们自以为这是一份崇高的使命,让学生在不得不回到他们的现实生活前,至少去为此追寻八九年的时间。”而他的提议则是完全放弃人类学研究生教育。少数人类学教授也表示他们听过类似的建议,并且不情愿地表达自己也持有相同立场。有些受访者则思考到了其它层面,他们认为教师在教学、教学辅助、研究助理等方面赤裸裸地利用研究生的劳动力。一位终身教授说,教师们是研究生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维系研究生教育,鼓励追求教职,是因为这使得他们可以教授他们喜欢的课程,并开展小型研讨会。还有几位教授指出,研究生教育使得他们随时可以获得助教,也可以减轻一些单调乏味的评分文件,以及与本科生合作的时间。以终身教职为目标的路径中,也鼓励学生以最低工资去做一些边缘性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以获得所谓经验,而这些经验可以使学生在求职市场上更有优势。其实,这些工作任务不论是以教师们组织、编稿、研究背景指导的监督会议或哪种形式,可能都是一种利用的借口。除此之外,在激烈的求职市场竞争中,毕业生们对推荐信的需求更强化了这种提供劳动力和时间的关系。虽然公然的利用情景很少见,但至少在调查中,我们听到了比预期更频繁的关于这个主题的微妙提及,不论是明示还是含蓄的提及,教师们可能的确在利用研究生的劳动力,更不用说一再被提及的兼职工作。回到上文中我们讨论的人类学研究生在学制长短上进退两难的窘境,有几位教师还暗示他们的同事存在故意拖延学生论文时间的行为,其实也是因为上述原因,他们一直告诉学生,这是为了生产高质量的研究,但实际上,他们最终是为了确保自己作为知名学者光明的前途。就业市场:由热爱的学科陷入求职的困境同我们交谈过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都表示求职的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令人深感沮丧。许多人都描述道,他们无休止地申请工作,不断地接电话并准备面试(无论是通过AAAs、Skype,还是访学),同时,他们还要提交进一步的博士后申请或一年期的职位,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必须保持理智,做万全准备,让答辩委员会对自己的毕业论文满意。这个过程令人筋疲力尽,不论是身体上、心理上还是这当中的一切。我们还听到了几个在这种压力之下关于婚姻和亲密关系的故事,尤其那些年轻的父母,他们因为整个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备受煎熬。一位博士生回忆起自己的一次“情绪过山车”,他说自己在秋季申请职位时感到非常乐观,而在冬天遭到拒绝或没有回应后又感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接着在春季收到一两个回应后又激动得发抖。另一位博士生也哀叹道,在他的同学中,关于求职过程中如神经质般的分裂感和终日揣测已经成为了所有人都在讨论的问题,即便是他们聚会的派对上,也在聊这个话题。还有一位博士生,她对整个求职过程中彻头彻尾的不安全感和无助感深深叹息,她申请了许多个访学的职位,却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很难做出相应的准备,她说自己体验到一种强烈的绝望感,以及深深的自我怀疑,因为她发现自己无法在曾经作为决胜者进入的领域成功获得一个职位。几乎所有我们的研究生受访者都表示,获得终生教职是他们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的目标,而且这种目标被视为选择博士项目时理所当然的愿望。大多数人都承认,这样的愿望也是他们自己的理想,并不是教师们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受到自己对人类学学科的热情所驱使。一位博士生非常强烈地描述了她对田野工作和人类学研究的热爱,她表示自己愿意接受任何一种学术职位,包括在欧洲或中东的研究机构,并为此持续地寻找机会,然而,她无休止地申请都没有得到反馈,这种徒劳感逐渐让她感到失望。另一位受访者则说,是人类学的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在支持着他。即使他现在做着一份不稳定的、薪资微薄的助理工作,也比他在求学于人类学之前,在公司有着一个高薪的职位更为充实,不论要耗费多少个人成本,他也不愿意再回到之前的角色。事实上,这位最近刚取得博士学位的博士生表示,如果有人需要,他愿意成为他人终生的研究助理。他宁愿在研究机构里作为研究员而工作,也不愿意去社会上工作。还有一位乐于成为人类学家的博士生,他的理由是不知道自己还合适做什么其它的事情。经历了求职市场上连续的失败后,他离自己最初学习人类学的雄心壮志已经越来越远了。另一位博士生也透露,自己已经很难回忆起当初为什么要克服那么艰难的过程来学习人类学了,甚至在回顾时会有点怀疑这个过程是否值得。

地狱火

这几个专业在美国好就业

图片来源网络一、机械工程专业机械工程是美国就业市场的不倒翁,就如美国经济学家所言,不管经济如何衰退,社会对工程师的需求永远不会减少。尽管由于美国经济放缓,机械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市场需求量减少,但仍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由美国劳工部预测到准确数据:美国就业市场对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总体需求量会增加4%。二、会计专业在美国,53%会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了工作。美国劳工部预测,到2018年,美国就业市场对会计专业的需求量将会再增加22%。会计这个工种专业性强,非常好找工作。这个行业基本不受经济低谷的影响。美国税务 是会计工作的重头戏,也是美国留学生的主攻方向。美国税法复杂繁琐,替纳税人填报所得税和退税单也是会计的一项重要收入。如果希望未来挑选工作空间更大一些,主攻审计也许更合适,因为一般公司都需要内部审计员。经过商学院训练的会计研究生还可以去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或某些大公司做咨询顾问。三、计算机科学专业据统计,48.7%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找到了工作。计算机科学领域岗位细化且需求多,大多数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都不错,如软件,数据库,网络,硬件,芯片,无线通信等。一般博士毕业多数去大公司做科研,年薪10万美元。硕士毕业做开发人员的多些,年薪5万至8万美元。四、医学专业医学专业就业情况也很乐观,42%的学生毕业前都可以找到工作。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中特别引用了2015年美国劳工部数据:美国专业人才需求量最大的20个职业中,有10个是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医学就业前景很不错。国内学医学专业的学生,多数申请美国大学药剂学或者生物科学的博士,边读博士边考美国医学从业考试,考过了就可以从实习医生做起。医生的收入是非常高的,顶级的外科医生年薪可达50-80万美元,普通的内科医生年薪约15万美元。可算是美国高薪职业的代表。

其视下也

中国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含金量差多少?高学历=科研实力?

中国社会始终都是羡慕高学历人才的,因为自古以来也是这样,唯有高学历的人才才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以很多学生都是从很小就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报复,未来一定要考大学,考完大学考硕士,然后再考博士,博士出来虽然年龄已经比较大了,但是你的学历却决定了你的社会地位,这么多年的书没有白读,去任何一家单位都对你刮目相看。高学历人才多=科研实力强?如今的中国,高学历其实并不是是一件难事,如今的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每年授予博士毕业生最多的国家,当然这也让我们本身就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相比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中国这么多的博士,但是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却和美国差了这么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其实就好比,人家一门大炮等于中国一排三八大盖一样,同工不同料甚至本身的教育体制就差了太多,所以从某些角度来讲,中国的博士都不能算作博士。与美国博士相比,中国博士含金量有多少?答案是根本不值得一提,虽然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这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法回避这个问题。中国的博士跟美国博士的含金量相比,真的是差的太多了。差在哪里?难道中国的教育本身就比人低人一等么?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而是目前中国博士的培养方式本身就很成问题。其实中国现在的学士培养方式学习的就是美国的体制,但是在这种学习和模仿中,中国却加入了自己的成分在里面,所以这一下就变得不伦不类。如今我们经常在探讨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尖锐,那就是中国的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但是最近却因为杨宝德和陈晓武事件而被人熟知。中国的导师与学生关系“变味了”!老板与打工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中国博士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定义是非常模糊的,国家给了导师最大的自由,由这些导师自己去定义跟博士生之间的关系。通常来说,导师和学生之间,要么是导师关系,要么就可以是老板关系,而目前的欧美很多国家,老板关系就是一个广泛存在的方式,但是在中国,这两种关系却都是存在,美其名曰中古特色的学士培养方式,其实问题很大。不知道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了47名博士,而之所以带这么多的学生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工资给的多,这就很尴尬了。一名博士生导师同时带47名学生,这怎么可能给学生教的好的呢?中国科研要放在刀刃上,而不是“其他东西”!所以在中国,这些形式都发生了变化,导师和学士导师不是导师,老板不是老板,大部分的学生从博士生毕业就完全不想回到科研岗位上,因为他们都发现,自己并不是搞科研的那块料,这当然跟导师的关系不可分开。博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就如同当下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难以提及的话题,因为国家的问题并不是可以轻易的拿到台面上来说,但是如今真的出现了这些问题,所以我们不说也不现实了。总之,在国外,博士是因为喜爱而考上的博士,但是在中国,确实因为实际了工作考了博士,胆识这两点的不同,就决定了博士生的品质。中国博士比国外博士差了太多,差了不止是几个层次的问题了。

小秘密

大反转?美医学博士出论文,证明现在的美国根本没事?

特朗普和蓬佩奥一贯的作风就是“说谎话和甩锅”,整日耳濡目染的美民众也学会了特朗普的那一套。近日一篇来自美国的“白痴论文”在媒体上出镜率极高,将中国的一些媒体都忽悠了。由美国医学博士撰写的一篇名为“美国人口数据出炉,这算哪门子疫情”的文章流传开来,从文章标题不难看出,这又是一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美国人。一个名为“美国医学博士”的人经过精密的计算后得出一项震惊全世界的数据结果,文中表示,美国2020年前32周的总人口平均死亡率,竟是近十年以来美国人口死亡率“最低”的一年,也是自21世纪开始迄今21年中第二低的,这个数据仅高于2009年。最后这位“医学博士”大言不惭的说,在2020年的美国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疫情,这一次的新冠疫情连大号流感病毒都算不上。经英美多家媒体报道,这位叫Colleen Huber的“医学博士”,是一个经过认证的美国医师。虽然她是一名医生,但是她却从不认真行医。而是夸大其词的宣称自己擅长“自然疗法”。并表示自己能治愈“癌症”,还经常跟着某些人炒作各种“伪科学阴谋论”,曾在疫情最严重时宣称口罩不仅不能防御病毒的传播,佩戴口罩还会大脑造成损伤。此时有网友指出,还真是得到了特朗普的“真传”连说话的口气都如出一辙。她于8月12日发出的论文被媒体转载后,大多人提出了质疑。既然她表示美国疫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那么一串串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是假数据吗?作为医生不谨言慎行居然说出颠倒是非黑白的错误言论,作为医生该有的良知哪去了?免责声明:图片和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盗墓女

在美国想考进医学院有多难?

在美国过去十年中,申请医学院的学生人数增加了大概25%。一位专家认为,美国新医学院的建设速度不够快,不足以满足美国对医学教育需求的增长。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的“最佳医学院”(Best Medical Schools)排行榜上,一些排名靠前院校的录取率极低,部分院校的录取率不到4%。许多有抱负的医生想知道为什么进入医学院这么难?因为实际上有关美国农村社区和低收入城市社区医生短缺的新闻铺天盖地,而且公众一直认为美国某些医学领域(如初级护理和精神病学)的医生是极度匮乏的,可为何还会出现进医学院难的问题?爱达荷州骨科医学院创始院长兼首席学术官 Robert Hasty 博士说,进入医学院这么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医疗保健事业的兴趣越来越大,这导致了医学院申请数量飙升。Hasty表示,当代美国社会对医学教育的需求“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因此预科学生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很多人真的想成为医生,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千禧一代尤其如此。我可以告诉你,在我们学校,我们每天都会收到高质量的申请者……这些人的MCAT分数和GPA都很高,这可能是他们申请医学院的第二年,第三年甚至第四年。几年前,也许他们第一次申请的成绩就符合要求了,但现在的入学要求高到令人难以置信。”越来越多的申请人美国医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的数据显示,在2018-2019学年,申请美国医学院的人数比10年前增加了逾1万人,较10年前增加了约25%。Hasty 说,年轻人特别渴望找到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工作。当代美国学校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重视,也进一步激励了更多的人想成为医生。“现在的千禧一代,他们对服务和回报的渴望真的令人难以置信”。而且美国的高中和大学在学生参与科学课程方面比过去做得更好,这也刺激了学生学医兴趣的增长。美国的医学院有短缺吗?Hasty 认为,美国新开设医学院的开放速度不够快,不足以满足美国对医学教育需求的增长,而且新开设的医学院不一定位于医生严重短缺的地区,比如农村地区。加州圣乔治大学校长 Richard Olds 博士曾担任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医学院创始院长,他表示,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很少有医学院扩张,而且由于一个不准确但广泛宣传的劳动力市场预测表示医生过剩。与此同时,美国对医生的需求却正在迅速增加,所以医学院没能满足这种需求。Olds 说:“我们国家的人口和老龄化一直在增加,而这两者的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对医生的需求。”。然而,由于医学院入学人数在这30年内并没有显着增加,所以现在很难让入学率迅速提高,也无法迅速赶上美国医疗保健领域对学生的较高的基本要求。现在许多医学院的管理人员和教授担心医生短缺,并积极努力解决全国缺乏初级保健提供者的问题。美国新增医学院能解决美国医生短缺问题吗?AAMC今年4月发布的一项针对医生劳动力的研究预测,到2030年,美国将出现42,600至12.13万名医生短缺。据AAMC统计,自2002年以来,美国医学院的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同期班级人数增加了约30%。但德克萨斯州医疗服务公司Medicus负责招聘的高级副总裁Jason Farr说,美国医生短缺的原因有很多,与美国医学院的招生名额完全无关。他认为,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有相当数量的医生达到或接近退休年龄;另一个因素是,与过去的几代医生相比,当代医生更渴望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许多医生不愿像前几代医生那样愿意为工作投入大量的时间。根据Farr的说法,在为当前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之前,医生的短缺将会继续存在。为什么美国某些地区的医生严重短缺?专家说,特定区域医生极度短缺的一个原因是,医生通常更喜欢生活在富裕的大城市,这些地区拥有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人,而不是低收入地区的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可恰恰这里才是最需要医生的地方。此外,医学院往往位于大都市区,而新培训的医生往往会在他们上学或靠近家乡的地方就业,因此总会在已经有大量医生的地方定居。进入医学院会不会很困难?专家说,医学院有意制定了严格的审查程序,旨在确保他们录取的任何人都有能力通过严格的医学课程,并接受严格的临床培训。不管有多少申请者在竞争医学院的名额,这些学校通常都有很高的标准,他们想要甄选出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这些程序的存在有很多原因。首先,医学院的招生委员会想要建立一种机制,来甄别出最佳申请者。仅仅根据GPA或MCAT成绩等客观信息来区分申请者是很有挑战性的。第二,这一甄选过程是紧张的,以确保那些经历这些步骤的人愿意忍受医学实践中固有的考验和困难。

能攸然乎

美国医学生刚毕业就被派一线抗疫,不到仨月就因死人太多崩溃自杀

据《每日邮报》4月26日报道,一名美国医学生刚毕业就被派往疫情重灾区工作。由于当地新冠死亡人数太多,他难以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他工作还不到三个月就崩溃自杀了。约翰·蒙代罗据报道,23岁的约翰·蒙代罗是一名在今年2月初刚刚毕业的医学生。由于美国纽约疫情严重,他刚踏出校门就被派往紧急服务部门担任急救员。然而,在当地时间4月24日下午6点45分,一名路人竟偶然发现了约翰的尸体。经过调查,约翰开枪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而那把用来自杀的手枪是他父亲的。约翰·蒙代罗的尸体被路人发现事发后,约翰的一位同事透露,两人此前谈论过这份工作压力太大,整个人有些不堪重负。尤其是约翰刚刚从学院毕业,并没有经历过如此残酷的场面。那位同事还表示,尽管工作强度大,但他们却拿不到很多工资,这无疑又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当地警方另一位同事艾尔·哈维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约翰曾跟他抱怨过,看到那么多人死亡,让他感到非常焦虑。他说:“当他没能挽救一条生命时,他就会觉得这是一次沉重的经历。”急救员在帮助一名患者当地一名紧急服务部门官员说:“这显示出我们所有人都在经历着什么。我希望人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相互伸出援手,不要仅仅依靠紧急服务。如果人们需要帮助,有很多地方可以去。”他还表示,这场疫情对许多员工都造成了伤害。急救员转移患者纽约市消防局局长丹尼尔·尼格罗告诉记者:“这位年轻的急救员选择勇敢地为他人服务,他的离去对我们整个部门来说都是一个悲剧。我们为他哀悼,为他的家人祈祷。”约翰的去世也让他的家人悲痛欲绝。他的一位亲属在4月25日告诉当地媒体:“他是个好孩子,他的家人也很好,我们完全崩溃了。约翰品性很好,是个心胸宽广的人。”

丹心令

曝光:美国护士真实待遇你真的了解?入职几年后收入差异惊人!

特邀美国纽约注册护士来为大家讲解美国护士的真实待遇情况,届时老师会与大家分享美国护士的工作形式和类型多样化、护士在美国工作的人性化管理、美国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对比。1.Q:想问老师,我们国内的全日制本科在美国学历被承认吗?A:国内的全日制本科在美国是承认的2.Q:纽约州治安怎么样?A:纽约州是不允许持枪的,纽约州的治安是全美国数一数二的3.Q:感谢老师分享,想咨询下您讲座中提及的Nurse ecation方向的博士项目 美本BSN可以直接申请么 录取的时候最看重什么呢,没有工作经验的话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呀?A:这位护士学员,你好,这个要分各个学校的具体招生安排,你是要问考MSN 研究生吗?还是要问直接读博士?如果是硕博连读,要看具体学校,每个学校不一样的,有些学校有硕博连读,有些没有,我朋友马上要读麻醉护士的硕博连读,在布法罗大学,但是纽约的一些大学就没有硕博连读,要先读硕士再读博士。4.Q:专科 ,考取RN,在美国,都可以做哪些工作?A:@37.2℃ 这个我在分享里有提到过,专科的话其实在美国工作还是很宽泛的,比如clinic,比如ambulatory,比如一些医疗器械机构,再比如nursing home,还有保险类都需要护士,可以没有本科文凭的。5.Q:老师您好,RN还分ADN和BSN吗,我本人在国内是自考本科学历,正在纽约用大专学历做认证,我没用本科做认证,会有什么不同?给我认证的机构说大专学历就可以,听了你的课,感觉不一样?A:@吉林吉化总院李护士 因为美国护士执业医院也希望护士往高学历走,所以如果有本科文凭了可以用你的本科文凭,会更有优势。大专是基础,是可以的,因为美国的就业形势是希望护士至少是本科文凭,所以有本科会更好一些,但是专业其实就业方面已经很广了,这个看你自己,想做什么样的护士工作,这个工作对护士的学历要求怎么样。大专是可以申请纽约州的,我们在申请考试资格的时候,一般也会确保只要能申请下来考试资格,也会选择最简单的流程6.Q:现在改已经来不及了,对以后执业会有很大影响吗?A:你找工作的时候她只能看到你有执业证,至于你是用什么学历申请的,并不会去考证。但是找工作的时候雇主肯定是更倾向于高学历的.来得及,对以后就业没有影响,工作和考试是两回事,考试是要有资格去考,工作的时候你可以认证你的本科学历,不矛盾,而且你现在认证的本科学历你工作的时候你还是要证明给你的工作单位的.7.Q:国内本科,假如考过RN,去美国是做RN还是做护工呢?A:@Akina 做RN!一定是做RN。去美国做什么工作,其实更取决于你有什么执业证书,能否做这个岗位,最主要的还是你是否持有上岗证,这是硬性要求,至于学历都是弹性要求了。8.Q:谢谢老师~可以分享下您的朋友申请成功布法罗大学最重要的因素什么鸭 GPA GRE Toefl 文书 推荐信 实习工作经历中哪项最为重要呢?A:有推荐信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最好有,尤其是你部门护士长,或领导的推荐信。9.Q:非全日制的学历会被认可吗?A:美国在学历认可上是比较人性化,也比较宽泛的,他们没有全日制非全日制之分,也不分自考和统招,他们认的是学位。我就是在美国先读的专科文凭,然后很自然的找到护士工作,之后才边工作边读的本科,美国本来就缺护士,不会说大家没有本科文凭就找不到工作的,美国这么要求了,那就更缺护士了,大家放心,没有本科文凭工作机会也是非常非常多的。10.Q:假如我申请的是用本科学历,但是我在这期间考过国内全日制研究生,那在具备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我求职的竞争力大不大?A:麻醉护士研究生的话,最重要的是CCU或ICU的经验,其次是GPA和GRE,其他护士类研究生是护士经验至少在一年以上。学历越高,竞争越有优势,国内外都一样。找工作的时候雇主会要求您提供相关证书的,只要那时候有硕士学位就行。给大家补充一下,国内自考的学历只要是教育部承认的学校,能在学信网里面查询到的都是可以的。11.Q:谢谢老师!您今天的课程对于我来说,给我解答了不少!我有个疑问就是,老师您一般是通过什么方式提升英语能力的呀?A:我以前就是自学,硬着头皮跟着美国大学护士专业的课程走,但是会有很多焦虑,因为英语底子不好,也羞于表达,其实是走了很多弯路硬磨出来的,这块我觉得各位就很幸运,因为宏景这块就比较了解大家在英语方面欠缺哪些,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会给大家很多有用的辅导和帮助。12.Q:去美国工作,除了在国内等移民排期还有别的方法过去嘛?A:@Chili 亲爱的护士学员,这里我主要回答关于护士类教育教学的问题,至于移民方面,宏景会有专业人士更好的回答去美国工作和移民方面的问题,在他们那,你会得到最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学生签先过去,边工作边学习,在有雇主担保的情况下,可以申请工作签证;可以找美国人结婚,申请配偶签;如果背景特别好,还可以申特殊人才工作签证.13.Q:老师~您在美国是怎么克服口语的问题的呢~感觉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正常交流没有问题,但是交班的时候有大概20分钟的一对一交班报告,以及在手术室跟手术的时候,很多时候有表达不出来的感觉或者速度跟不上,该怎么提高鸭?A:至于表达不出来的感觉,其实就是那些语句没有形成你的思维,这一块宏景有专业的培训,对于医学常用语句和交流等都有很好的总结,我建议这位护士学员可以了解一下14.Q:老师,咨询一下美国护士的工资真实是多少?和澳洲护士一样有Tea time带薪休息吗?A:美国护士平均年薪在70K美金左右,但是纽约现在只要是刚毕业的护士年薪已经80K美金了,美国是有带薪年假的,不同的机构带薪年假不同,一般一年有4周,我在分享里有提到,纽约长老会医院带薪年假是4周,工作五年以上是5周封顶,一年还有8天的法定假期,不算在四周的vacation里,一年还有90hrs的sick days.美国医院还有breakfast break和 lunch break,工作一段时间护士也是有一般10-15分钟的休息时间的.15.Q:老师能把所有的假期攒到一起放吗,然后回国休息?A:是可以的,这个其实是有灵活性的,要看你工作单位人员安排的情况,你是跟你经理商量着安排你的假期的,当然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跟你的经理和同事搞好关系,像我美国的护士朋友,很多用vacation回国,在国内一待就是一个半月.16.Q:长线自考本科,可以吗?A:可以的。长线比短线、函授等那些其实是更有含金量的.17.Q:请问绿卡,和国籍是两回事情吧?绿卡,要多久可以拿的到?A:绿卡首先需要排期,至少3年,排期时间到了去大使馆面签,面签通过领取临时签证,登陆美国之后用临时签证换取绿卡.18.Q:请问大学本科不是护理专业,可以学吗?要求护理背景吗?A:可以学,不能考.想考试的话,先去拿到一个护理专业的毕业证证书,国内外的都可以,没有执业证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有护理专业的毕业证书.19.Q:有护理专业毕业证了才能考注册护士,是吗?A:是的,有护理专业毕业证了才能考美国注册护士.20.Q:那只有注册护士才能申请职业移民吗?A:拿到美国的注册护士执业证书就可以申请职业移民了.21.Q:美国住院病人输液的多吗?A:美国人一般都是社区医院看病,而且很少输液,只有大病才会去医院.美国护士的工资是全球护士里面工资最高的,得到全世界盖章确认的。大家其实现在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只要努力了,我说的这些好的政策,其实离大家很近,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