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毕业在读博期间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利弊也因人而异。一项在pols one上发表的研究指出了一些PhD学生延迟毕业的原因,有学生自己的内在原因,也有来自导师的外在原因。排在前列的是实验进展不顺利,安排不合理等。如果是学生主动延迟毕业,有可能是研究还没有拿到满意的结果,需要继续多做一段时间,才能发表更有水平的论文,或者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和post-doc的职位,需要更多时间的筹备。在读博期间时间是非常紧迫的,理工科的博士90%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即便老板不去逼,一天至少在实验室待够10小时,一周6天才能保证在几年内做出一点像样的成果。实际去考虑就业,去接触各种人脉也就是快毕业的最后一年,把自己做的和市场需要的去match,会知道区别。博士在公司属于高端人才,公司雇佣博士的成本很高,数量也是很有限的,会选择所做的方向和公司目前的研究高度匹配,能独立运作起一个项目,拿来就能用的人才,这种职位其实并不好找。至于申请postdoc,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我见过申请了50+大学、实验室的博后职位的PhD,回信寥寥。这里顺便讲一讲post-doc博后和在读博士的区别。博士是一个学生的身份,而博后是一份工作,它是介于博士和正式教职之间的过渡期,学校有特定的funding资助,所以博后除了做自己的研究之外,还需要做一些实验室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工作,这个工作的期限在1-3年不等。打个形象的比方,博士生阶段还是一个学徒的身份,课题和方向都是导师定的,到了博后阶段,就是熟练工了,对于基本的试验技能都了然于心,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需要自己去独立确定你的研究方向,还需要指导别人来做实验。所以未来的方向还不很清晰,试验技能还没有打磨好的学生,选择延迟毕业,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调整,可以继续在导师这里领薪水,给系里做助教赚钱,同时还能享有医疗保险,在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的时候,这是一个短暂的过度,对未来是有利的。实际上在美国,主动延迟毕业的博士多得很,我在美国工作期间,实验室老板有一个博士,是美国人,我们都是一周6天的工作强度,他一周只工作4天,临到毕业想去公司找职位竞争力不行,去不了很好的,又继续在老板实验室老老实实的多干了一年,那一年里比他几年干的活还多,基础不牢的时候,就打牢了基础再去闯荡江湖是明智的。需要提一下的是被迫延期毕业的情况,好文章也发了,活也干完了,但因为活干得太漂亮,导师不想放人,所以迟迟不让毕业,这样的学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博后或者工业界的工作是可能性较大的,被迫延期毕业至少经济上的损失是巨大的。福布斯的统计数据展示,能在企业找到工作的博士年薪都在10万左右,博后的平均年薪$45000,而在学校里,导师和系里支付博士生的补贴每年在$15,000 and $30,000不等。这种情况下就不建议延期毕业了,遇到这样的老师,首先建议要积极沟通,争取能按时毕业,如果无法沟通,则可以向系里去反应,这种问题肯定不是首次发生,系里一般都有特定的程序去处理,或者可以找到自己的第二导师去帮助协调。总的来说,如果自己的能力水平以及达到了可以独立的程度,那早一些独立去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是合适的,行业内的优秀公司都倾向于招收有工作经历的人。如果是做博后的话,要做到Senior postdocs 也就是至少有两年以上博后经历的才有可能去申请相关的项目资助来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这些都是不可绕过的路。如果能力还差一些,就老老实实在实验室再积累一段时间,至少暂时不用担心口粮问题。
每当别人和我聊起学历的时候,被问到最多的就是:在美国读博士难嘛?我只想说09年到了美国之后,我先读了硕士。硕士毕业后我利用OPT全职工作了一年(关于OPT:),在此期间,我硕士阶段的导师和我工作时的上司一直鼓励我继续读博,他们对我很有信心,认为我一定可以完成博士学业,所以在他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开始了漫漫读博路。先说说如何申请博士,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博士的录取要求各不相同,但也大同小异,我读的是文科类博士,首先需要有硕士或同等学历,然后要一份自我简述「personal statement」主要是说清楚为什么想读博,为什么你是一个合格的博士生候选人「doctoral candidate」等,说白了就是要说服导师录取你。接着还需要2-3封推荐信,推荐人可以是你以前的老师、工作单位的领导等,主要是向导师推荐你,其实就是夸夸你。我的专业还要求交一份写作样本「writing sample」,主要是想看看我的文字表达能力,我直接交了硕士论文,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说服力的。还有就是两年内有效的GRE成绩。作为国际学生一般还需要语言成绩,但是因为我硕士也是在美国读的,语言成绩就免掉了「wave」。这是第一轮的纸质材料,审批通过后还有第二轮的笔试和面试。笔试我觉得很像限时命题作文,考试当天给你一个跟专业有关的案例「case study」让你进行分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面试跟工作面试很像,坐着一排教授,挨个问你一些问题,你要一一作答。全部结束后,会通知你是否被录取了。被录取以后就正式开始了读博之路。根据我自己读博的经历归纳总结下来,主要是几个重要的部分:课程「curriculum」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博士毕业01课程curriculum课程很好理解,就是每学期都有相应的课程,每门课都要通过,美国对博士的成绩是有要求,本科阶段拿C就算通过了,博士要拿B才算通过。所以每学期的课业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博士阶段大家都是冲着A去的。而且大量的阅读、写作、演讲等,真的很不容易。博士阶段我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时间,因为英语毕竟不是我的母语,课后要花大量的时间才能完成课业,熬夜真的是常态。02论文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我的专业是在读博第一年就开始准备论文了,每学期都有一门一个学分的课是专门指导论文的,从刚开始的选题,到后面一步步的写作,都有相应的指导,这点我觉得特别好。论文的开题答辩「proposal defense」也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这关系着你博士论文是否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开题答辩的核心在于向教授们说明你论文选题的意义,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准备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这个课题,可能产生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要让教授们觉得你这个论文可行、有价值。这样你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03博士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读博第一年结束后会有一个资质考试「qualifying exam」,严格来说你只有通过了这个考试才能算是真正的博士生「doctoral candidate」。如果考试不通过,是会被劝退的,所以准备这个考试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我的专业是八月和十月各有一次考试,八月没考过的十月可以补考一次,补考不过就劝退了。平心而论,我是很担心这个考试不过的。考试都是主观题,主要是考之前一年学过的所有内容以及一些融会贯通的知识,时间是四小时。为了准备这个考试,我把准备高考的劲头都使了出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通过了,终于可以安心继续读博了,但是我的同班同学有考两次才通过的,也有两次没考过退出的,所以这个考试真的是读博路上一个坎儿。04论文撰写dissertation贯穿读博始终的就是写论文了「dissertation」,为了这篇论文我不知道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死了多少脑细胞,流了多少眼泪。不过当完成之后,回头看看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首先,在我顺利通过开题答辩以后,系里会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指派一位导师给我,也就是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主席「committee chair」,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两位教授,我的chair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向,另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也是系里的教授,主要是指导我的研究方法「methodology」,最后一位委员「committee member」需要是相关专业从业者「professional」,因为我研究的是教育管理方向的,所以我邀请了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戈山分校「CSU Dominguez Hills」的副校长作为我的指导委员。这样一来我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就齐活了,三位教授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了很多指导和帮助,真的很感激。我的研究和我当时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的教育管理者来美国学习以后的转变,所以我工作单位的上司也给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总之,在我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发表了,回首过程虽然艰辛,成果还是喜人的。我的博士论文05论文答辩final defense最后就是论文答辩了「final defense」。论文答辩是完全公开的形式「open forum」,系里会提前通过邮件的方式公示某位博士生的论文答辩时间、地点和主题,欢迎大家都来旁听。答辩当天你要详细地将自己的论文介绍给听众,介绍完以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提问,你要现场作答,他们问完以后在场的其他听众也可以提问,你都要一一作答。提问全部结束后,论文指导委员会的三位教授会集中讨论,决定是否让你通过,如果顺利通过,那么恭喜你,你的博士学位算是顺利完成了。我的论文答辩虽然读博的一路艰辛,但说实话现在很多细节都不那么清晰了,但是读博的日子让我成长了很多,也让我发现只要你愿意努力,还是有很多潜能可以发掘,有很多你原以为完不成的事情原来是可以被完成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愿每一个努力的人最后都能收获成功
有意读博深造,走科研花路的同学在决定就读国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该国家博士要读几年才能毕业?小曼总结了一下主流留学国家的博士学制,快来看一下最快几年能拿到博士学位吧!欧洲英国时间:3-4年学制:英国博士为导师制,很少上课,主要是跟着导师做研究。理科学生可能会花2.5年-3年左右的时间在实验方面,然后就是论文写作。工科学生在学期中间的实习对毕业论文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果实习做得不错,还可提前毕业。对于文科学生,时间一般比理工科会长一点。对毕业的要求也更强调研究的自主性、原创性和创造性,无严格的论文发表数量要求,只需要完成自己的博士论文和最终的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一般是1-2个外审,外加1个内审)。北欧五国时间:3-4年学制:岗位制&自费式岗位制PhD北欧PhD岗位完全取决于导师手头的项目。换言之导师手里有项目就会招生,没项目就不会招生。并且招生人数可能每次仅仅招1-2人。当你被录取后,入学便要开始你的研究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则要根据你和导师商量的研究计划来,或者导师的项目方向,通常学制为3-4年。自费型PhD第二种情况为自费。这里自费的概念涵盖了self-fund和external funding resource。如果有学生愿意自掏腰包开展课题,不管导师手头有没有项目,大多数情况都愿意接收你。换言之,如果你决定自费读博,可以试着尝试套磁任何你感兴趣的导师,不论他手里是否有项目。意大利时间:4-6年学制:意大利大学教育有博士研究生和专业研修两种,前者学制一般至少3年,后者一般期限同为3年。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取得有导师的推荐和讲过严格的竞争考试,考试分为口试和笔试,60分满分,40分及格,考分到达40-60分才可以参加口试。意大利几乎没有提供相关硕博连读课程,但可以选择本硕连读课程,其学制一般为4至6年。瑞士时间:3-5年学制:导师制&结构制瑞士读博时长通常在三到五年不等。除了完成自己的研究,整个Program通常还需要修几门授课式课程要求,还要承担部分TA和带本科生和硕士生实验的工作。导师制,在特定的大学或学院里学习和做研究,有导师监督指导学生个人的独立研究。这类比较像美国的申请,每年固定时间进行招生,一般school会提供专业或研究方向以供申请人参考和选择,招生要求一般也只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大类背景。结构制,由校外的公司企业或研究所和大学共同联合培养,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机会。在大学里要修固定的学分,而研究则在校外研究所进行。这类PhD的招生要求非常详细,比如具有某种特定的学科背景或某些非常具体的操作技能。这种类型的PhD更像是“职位招聘”。北美美国时间:3-8年学制:在美国拿个博士学位,大部分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五年,一般要七八年。各个专业和学校的规定不一样。大部分学校和专业可以5年毕业。国内的学生申请美国博士大多是申请硕博连读,硕士学习两年,中间要经过一次博士的资格考试,如果学生通过这次资格考试,才可以进入博士的学习,如果不能通过只能拿到硕士学位,结束学业。虽然美国博士有四年提前读完毕业或者是延期到六年甚至更长毕业的,但是一般是五年的时间。加拿大时间:3-8年学制:加拿大的博士研究生和英国的结构类似,从入学开始就比较注重跟着导致做研究而非进行教学课程,加拿大博士的入学一般为9月至4月,读博士研究生一般是三年,但有些学生学习时间更长,通常长达五到八年,以完成博士毕业论文和通过答辩作为博士毕业的标准。在大多数情况下,持有硕士学位后才能进入标准的加拿大博士课程。然而,一些大学提供doctoral stream Masters,从一年或两年的硕士或理科硕士课程开始。这些课程适合直从本科毕业的学生,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大洋洲澳大利亚时间:3-5年学制:澳大利亚博士一般是3-5年,大部分都可以在四年内完成博士学位。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澳洲学期开学时间是每年的2月份有两个学期,也有7月份开课的课程。新西兰时间:3-4年学制:新西兰的博士学制分Full Time(全日制)和Part Time(非全日制)两种,Full time一般在3~4年,Part time在5~6年左右,开学较灵活,每月均可以入学,具体入学时间可以跟导师商量。学生尽量选择在5月之前入学,因为通常上半年奖学金的名额会较多,而且导师也会有足够的时间带学生。新西兰学制与国内有较大的不同。第一年修完课,并且答辩完才可以算是Ph.D。第一年答辩不过被要求改的情况也有,一般拖三个月到半年。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形式,一般是修课程或者考核,第二年才开始真正做研究。亚洲新加坡时间:2-5年学制:新加坡公立博士学制:Doctor of Philosophy (PhD): 2-5年,一般4年毕业。新加坡公立博士只有研究方向,按照院系划分,不分小专业。具体研究方向会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能会由教授安排。香港时间:3-4年学制:香港高校一般提供3年制和4年制的博士学位项目。3年制博士学位:一般来,3年制的PhD要求申请人拥有硕士(相同研究方向)学历背景;4年制博士学位:主要提供给优秀的本科毕业生或拥有授课型硕士背景的学生。注 :2年制的MPhil学位的学生有机会转成博士(获得候选资格并满足课程要求);PhD学生也有机会在项目初期有效期内转读MPhil。澳门时间:3-5年学制:在澳门,读博士一般是至少三年,大多数博士学生读到第三年时,如果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合格了就可以进行答辩,一次答辩没通过的话,三个月之后还有一次机会。以上博士学习的时间,是在一般情况下讨论。虽然每个国家都有固定的学制和学习时间,但是只要你学术科研水平超众,就能争取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下拿到博士学位。同时,如果没那么顺利,也有延毕的可能。祝大家博士学业都能顺顺利利,早日毕业!那么,在看了这些读博国家的读博时间之后,你更想去哪个国家读博呢?
假如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后,一个月能拿多少工资?这是一个令不少人十分好奇的问题。曾经有报道表明,博士学位的攻关方向和研究领域不同会导致他们的年薪不同,大多数博士介于48000-5800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3万-42万之间)。工程学博士薪酬是最高的,他们的中位数能够达到6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0万)。除了工程学收入最高以外,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薪酬在工业资本界年薪也相当高,他们中位数在57000美元(约合人民币40万)那么男女薪酬是否会有差异呢?男女薪酬确实有相当的差异!根据多种资料显示和统计,工程学类的男博士平均薪酬能够达到9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74万),女博士大约75000美元(约合人民币53万)。非工程学类博士差异就要小一些,男博士平均薪酬70000美元,女博士平均薪酬62000美元。那么不同的渠道就业是否会对博士的薪酬造成差异呢?答案也是肯定的,比如说在高校就业工程科学博士平均薪酬达到65000美元,而在商业工业界他们的薪酬能够达到105000美元。非应用工程学类博士在高校就业平均薪酬62000美元,在商业工业界他们能够达到92000美元的薪酬!也就是说大部分资料显示,除了就读专业和博士的年薪挂钩之外,就业渠道也影响着博士到手的年薪!其中平均薪酬最垫底的是艺术与人文类博士们,年薪只要大约26000美元,落下了其他专业一大截!那么是否博士的薪酬一定要比本科生高很多了?其实不然,因为博士主要从事与高科技行业,这确实彰显了博士的就业选择优势!但是这并不能代表着研究经费与提高生产力之间的绝对英国关系。其实与博士学位相比,美国的本科生也确实低一些,但是低不了很多,下图是往年的本科生薪酬数据。所以说在美国读博并不能保证绝对的薪水领先,读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出科研成就来,而不是选择去社会就业!举个例子来说美国沃尔玛的搬运工人身体好的一天能赚300美元,这比部分博士的收入更加高!这就是美国博士的年薪收入,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编者获得。编者整理不少资料才得出这些数据,相信读者应该已经了解到了美国博士的收入!
来源:参考消息网参考消息网2月25日报道在美国,读博很苦。用十年寒窗、悬梁刺股来形容毫不夸张。普通美国人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不立志搞研究当教授,不会轻易选择这条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名字前通常会印上博士头衔。亨利·基辛格这样名满天下的国际政治大家,习惯的称呼既不是国务卿先生也不是基辛格大师,而是“基辛格博士”。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知名高校有较为成熟的博士学位培养和授予机制。图为2017年哈佛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的场景。(资料图片)博士学位可分为三类美国的博士学位制度,最初是以德国的哲学博士学位为借鉴样板。1861年,耶鲁学院(即今耶鲁大学)授予了美国历史上首批3名博士,为美国博士学位制度之始。150多年来,美国陆续拓展出新的博士类型,既与欧洲等地国家互鉴,又独具特色。目前,美国教育部下属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将美国博士学位分为三类进行统计:研究型博士,即常规意义上学术领域的博士,要在原创研究基础上写作博士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职业应用型博士,如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工程博士等,不一定要毕业论文但得有实践经验;其他类型博士,即放不进前两个篮子的其他类型博士。统计显示,在2015/16学年,约有84089名男性和93778名女性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非所有高校都开设博士项目,亦非所有专业都有博士学位。美国高校也分类型,文理学院大都把重心放在本科生教育;研究型大学则强调学科建设和研究成果,高度看重博士项目。《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直接把美国研究型大学归类为“博士大学”,限定有资质颁授至少20个研究型博士学位的大学方能拥有研究型大学的名头。按美国教育部最新统计,全美有逾4200所颁发文凭的高校;而根据《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2018年最新版,全美仅有422所大学达到研究型大学标准。影视表演一般不设博士本硕专业都是电影和媒体学,目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影学方向博士学位的侯弋飏告诉记者,在美国,影视演员不是一个与学科、学历挂钩的行业,大量演员都非科班出身。美国多所高校设立影视表演类专业,但通常最高学位就是艺术硕士(MFA)。此外,攻读电影学博士学位,而导师专业和研究方向都是表演,这种情况据他所知在美国也不存在。侯弋飏说,不仅表演专业如此,在美国高校学电影,大体有两个方向,一是电影制作方向,包括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编剧/创意写作等专业,属于创意创造范畴,均没有博士学位。二是电影学方向,讲求从学术视角解读分析,相关博士学位实际属于人文学科。有些美国高校将电影学博士项目设在影视学院里,但将其设在人文院系中的高校也不在少数,比如他就在加大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研究中国电影和电影学,这样的学科设置有利于把电影研究与其他人文学科更好地融合并吸收后者的养分。弗吉尼亚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项目博士研究生赵晋超说,在美国高校,艺术创作、艺术管理、艺术市场类专业一般都不设博士学位。此外,综合性大学常跨院系设立博士项目,比如她所属博士项目就由弗大的艺术学院和建筑学院共同设立,每年录取博士名额固定,没有补招或特招一说,只有“等待名单”——如果被录取学生去了其他学校,就由进入“等待名单”的学生替补。美国高校普遍允许本科毕业生直接申请读博,读博过程中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就走人,这种情形在理工科尤为常见。但据赵晋超介绍,在文科领域,前期积累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先拿硕士学位后申请读博,不少人甚至拥有不止一个硕士学位。相对于本科生,他们在录取时占有优势,中途走人的几率相对较低。获得博士学位要五六年至于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却非获得博士学位必需条件。赵晋超研究艺术史,她说,这一领域博士毕业论文通常会考虑作为著作出版,为保护书籍内容原创性,不要求在期刊上发表。读博期间发表文章更多是从学业表现和毕业后找工作着眼。侯弋飏也说,发表论文不是硬性要求,很多文科博士寻找教职时都没有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过文章。不过,美国各门学科都有学会,往往每年举办年会。例如美国电影与媒介学会年会会评选最佳专著、最佳博士生论文、最佳短篇(学期论文)等,是博士生脱颖而出的重要机会。美国博士学位通常需要5年左右,但实际上6至8年都很常见。除却学术要求越来越严格、跨学科要求越来越高等因素,这些年,人文学科教职减少、资金紧缩,文科博士积压也是重要原因。很多博士生因为工作难觅而被迫推迟毕业。总体而言,经过逾一个半世纪岁月洗礼,美国博士学位制度已较为成熟。制度化带来各个环节和程序的相对固定、透明、规范,一方面使得美国博士培养有时被讥为流水线作业,另一方面制度化后学术环境相对公平,付出与回报较可预期,利益输送和暗箱操作受到阻遏,学术不端虽不能杜绝,但罕见大面积塌方式丑闻,师生得以更大程度地专注于学术研究和创新本身。(文/徐剑梅)
美国的博士教育体系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除了本土学生,其他各国的顶尖学生也选择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么多年来,美国各领域的博士们在擅长领域发光发热,做出了不可量化的贡献,同时,又有着无比宽阔的职业发展道路。近日,《美国博士学位调查》(SED: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发布了 2019 年博士学生统计数据,揭示了博士生们在不同领域和不同群体内的变化,这些信息或许会对意向攻读和正在攻读 PhD 的同学有所启示。总体趋势根据 SED 的数据显示,美国大学在 2019 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增加到 55,703 个(2018年为 55,195;2017年为 54,559)。自 1957 年博士学位调查开展以来,学位获得者们的数量一直呈强劲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 3.2%,但2019年的博士学位发放数量仅增长了1%。自2017年以来,各领域博士就业承诺率一直在上升。另外,2019年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不含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已经增长为77%,进一步拉大与非S&E领域博士学位数量差距。大多数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前都拿到了硕士学位,不过生物和生物医学领域例外,该领域的2017-19届毕业生只有41%是在拿到博士学位前拥有硕士学位。国籍分布数据显示,2019 年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S&E领域)的博士学位数量为 15,801,比2018年增加了 595 个。自2000年以来,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博士学位数量整体增长了99%,与 2010 年相比,整体增长了 35%。往前追溯,“蜜月期”是2007年,那一年是增长峰值(41%),此后每年增长率差不多稳定在36%,在2019年 S&E 领域临时签证持有人博士学位数量比前一年增长38%。相比之下,从 2018 年到 2019 年,授予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S&E博士学位数量仅增加了 290 个博士学位,总体增长速度非常慢。尽管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基数更大,但几乎没什么增幅变化。而临时签证持有人获得博士学位的数量剧增,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去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在过去十年中,共授予临时签证持有人 158,996 个博士学位。其中有 10 个国家占据了这个数额的 70%,而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国、印度、韩国)占一半以上(53%)。P.S.这些国家70%-95%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集中在S&E领域。2019年,共 6,305 名来自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P.S.在S&E领域的有 5,742 人,非S&E领域博士学位人数只有563),491名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印度籍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总数为 2,050 人。性别比例总体上,2019年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占46%,而且男性和女性博士学位数量的增长大部分都来自 S&E 领域。自2002年以来,临时签证持有人中,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超过31%。另外,S&E 领域的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从一个很小的基数花了十年时间增加了 75%,而2000年-2019年,男性 S&E 博士学位的数量增长了47%。在非 S&E 领域,2019年有 58% 的博士学位授予了女性。2000年-2019年,非 S&E 博士学位的女性获得者数量下降了5%,而这些领域的男性博士学位的数量下也降了15%,毕竟大环境——整个非 S&E 领域博士学位数量下降趋势。研究领域随着对世界的了解以及社会的进步,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现有的领域也发生变化。而观察哪些研究领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就可以及早了解未来的就业趋势。正如上文所说,在所有领域中,科学与工程(S&E)领域的博士学位越来越多。尽管【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也有所增加,但在所有领域的博士学位中占比是下降的。科学与工程(S&E)领域中,Engineering【工程学】的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在2019年【工程学】领域占18.5%。反观非 S&E 领域,不分研究学科,整体都在下降。比如,【教育学】和【人文艺术】领域的博士生规模一直在缩小。【其他非 S&E 领域】(例如:企业管理等)的份额仅仅维持相对稳定的水平,并没有较大的浮动。对于临时签证持有人(非美国公民)来说,每个研究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都在增加。通过下图能看出,近十年来,除了【生命科学】领域没怎么变化,其他领域都是增长状态。2019年,临时签证持有人获得了工程学(57%)以及数学&计算机科学(56%)授予的大多数博士学位。自2000年以来,临时签证持有人的比例在这两个广泛领域以及其他非S&E领域类别中增长最快。不同领域的博士学生资金来源不同领域的博士学位所需时间(均超过6年)各研究领域博士学位最多的大学学术就业2019年,在所有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 41% 的人声称他们将在学术界进行主要工作。P.S.就业承诺率指在下一年度返回博士前工作或已签署了除博士后职位以外的雇用合同(或做出了明确的承诺)的博士生,他们基于报告明确承诺并计划留在美国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数量。人文艺术领域和其他非S&E领域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报告的学术就业承诺率最高(分别为72%和76%);S&E领域里面就业承诺率最高的为数学和计算机科学(76.3%)。不同领域的博士后承诺率平均工资SED 报告显示,博士的年薪因其研究领域和所担职位的类型而异。不过在人文艺术领域,不分类型,薪水都差不多……除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资为 60,000 美元外,其他各个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资相对相似,从$ 50,000 到 $ 55,000不等。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生受雇商业公司或其他企业的平均薪水为 140,000 美元,而入职学术界的工资只有 74,000 美元,工程学领域的博士生在学术界工作平均薪资为83,000 美元,而进入商业公司等企业平均薪资为 110,000 美元,如果是入职博士后的平均薪水为 50,000 美元。工作地点2019年,在 S&E 领域中,有 79% 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选择留在美国就业或做博士后,高于 2000 年的 74%。在获得者的学术领域中,留在美国工作最多的是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的毕业生。P.S.按照国籍来看,中国籍博士学位获得者留美工作的占79.3%,印度籍博士学位获得者86%留美工作,韩国籍留美工作的博士生占65.2%。读博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也不是头脑一热的点子,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条路上从一而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自己,都要考虑好读博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一旦决定,就一直走下去吧,这将是一段既让人畏惧,又怀念终生的经历。
美国研究生读几年?一般来说年限是由所读专业决定的,比如商科类专业一般在1年左右,而理工类专业则需要读1.5-2年,下面托普仕全面性的为大家介绍一下。美国研究生读几年主要根据以下几点:1、所读专业商科类专业:1-1.5年理工类专业:1.5-2年教育学专业:2年社科类专业:2年法律专业:LLM是1年,JD是3年2、学分要求美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选课、实习和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均折合成相应学分加以量化。一般来说,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没有严格设定的学习年限,学生只要修满学分即可毕业。举例来说,比如纽约大学的应用物理研究生项目,需要修够30学分就能毕业,一般修够30学分需要2年左右。3、博士or硕士在美国,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培养定位完全不同。硕士重在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博士则侧重于培养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相对来说,要取得博士学位更为不易。博士生不仅要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且必须要取得令人信服的、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以上就托普仕带来的美国研究生读几年介绍,想要了解更多美国留学资讯,敬请关注托普仕留学官网。
一直以来,美国博士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每年有很多的中国顶尖学子会选择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2月初,《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正式公布了2018年美国博士学位的变化趋势。这个报告对于有意攻读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有着指导性意义。那么,近年来赴美读博趋势有何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01美国博士学位整体趋势变化自1957年来,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2%。到了2018年,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多达55195个。02美国博士学位之【性别分布情况】1999-2018,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有所上升,其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女博士比例从48%上升至52%,临时签证持有者的女博士比例从27%上升到35%。而从学科领域来看,女性博士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比从45%增至56%,在工程学领域占比从15%增至24%,在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占比从24%增至33%,心理学和社科领域占比从55%增至59%,在计算机与数学领域虽然增速稍缓,但也从占比23%增至24%。2008-2018年,女性博士学位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工程领域中的其他类别和材料科学领域。到了2018年,有46%的博士学位授予给了女性,而临时签证持有者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比例小于女性。而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女性博士占比从1999年的37%增加到了2009年的42,并保持稳定。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自2000年以来,直到2018年,女性博士比例达到57%,变化不大。03美国博士学位之【国籍分布情况】从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155401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三名分别是中、印、韩,三国人数占比高达54%;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十位总人数占持有临时签证全体人数的71%。在2018年,有35404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获得博士学位,有14815名亚裔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博士群体中,白人占70%,亚裔占7%,西班牙裔占7%,非裔占7%。而在亚裔博士群体中,临时签证持有者11475人(男性7320人,女性4155人,6182人为中国籍学生,2040人为印度籍学生,1035人为韩国籍学生),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为3305人,另有国籍不明者35人。而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2009-2018年间,西班牙裔占比从6%增长至7%,非裔占卜稳定在7%,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则在1%以下。04美国博士学位之【院校分布情况】2018年,获颁博士学位最多的Top3院校分别为密歇根大学(853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852个)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770个)。05美国博士学位之【专业分布情况】2018年,在授予的55195个博士学位中,科学与工程领域占42227个,其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12968个。其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持有临时签证的人数为15223个,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数为25473个。长期以来,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都超过了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且差距越拉越大。从1979-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占比从58%上升到了77%;而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2018年时却还略低于1979年。从1998-2018,科学与工程领域里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略微增加,但在所有博士中的占比在减少;工程学博士比例增速最快,从13%增至18%。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人文艺术博士数量略增,占比却下降了3%。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为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12780个学位;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颁发了6335个学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颁布了4030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5%;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颁布了8899个学位;工程学颁布了10183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7%;教育学颁布了4834个学位;人文艺术领域颁布了5145个学位。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高达12780个学位,平均年龄30.9岁,男性占比44.3%,女性占比55.7%,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占比70.7%,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26.3%,已婚人士占比43.3%。这其中哈佛大学269个,佛罗里达大学247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44个。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8.2年;从进入研究生院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6.8年。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群体中,亚裔在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占比更多,非裔则在教育学、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比更大,西班牙裔则在社会科学、心理学领域占比更多。06美国博士学位之【就业情况分析】过去 20 年中,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包括博士后职位,尤其是 2014 年达到峰谷。2018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75.1%,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73.8%,已经接近峰值。如果不包括博士后职位的话,2018 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就业的人群中,43% 将进入学术界。其中人文艺术领域与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比例最高,达到 75%,而工程学领域最低,只有13%。而单看博士后职位,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博士后研究一直是该群体的常见就业。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有 60.7%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选择了博士后,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则有 56.5%。07美国博士学位之【毕业后待遇情况】2018 年,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博士后待遇为 4.8 万美元,学术界为 6.5 万美元,工业界为 9.5 万美元。工资中位数:除了人文艺术领域,工业界就业薪水高于博士后和学术界,而人文艺术领域则无差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水为 6 万美元,而其他领域在 4.7 万美元到 5.3 万美元之间。工程学和非 S&E 领域其他类别如商业的学术界薪水最高,分别为 8.1 万美元和 8.3 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工业就业薪水最高,分别为 13 万美元和 10.8 万美元。08美国博士学位之【中国籍博士情况】先给大家看一张图,下图红色曲线为美籍学生在中国留学的情况,绿色曲线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情况 ——(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中国籍博士有48470位。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44809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3661人。2017-2018年,赴美就读的109万国际学生中,有36万人来自中国(研究生有13万人),占比高达32%,比紧随其后的印度多了15.3%。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持有临时签证的6182名中国籍学生中,有5689人为科学与工程领域,493人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这些中国籍博士获得者,有79.4%打算留在美国。相较于79.4%的中国籍博士愿意留美的情况,沙特阿拉伯人留美意愿最低,仅为14.9%,而伊朗人留美意愿最高,为91.6%。以上,就是美国博士学位数据的内容。为什么说社会如此重视博士学位呢,因为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将会成为科研投入的度量,也是各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当然,大家在选择是否读博的时候,肯定也不会是头脑一热就决定的,因为读博是一条很艰苦的道路,无论是时间、精力、金钱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但是,你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段能让你怀念终身的经历。
12年前,我和媳妇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美国发展。当时我出国的原因就是听信一些人说,在国外赚钱如何容易,媳妇也多次在我的耳边吹风。出国前我在国内拿到了博士学位并晋升了副教授,媳妇硕士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收入很一般。在媳妇的竭力鼓动下,我同意她先通过考试去美国读博士,然后我去美国读博士后。我们计划两年内两人都可以到美国,可媳妇用了5年时间才通过考试。为了支持她出国,我牺牲了很多,想各种办法挣钱养家,到处找兼职挣钱,却荒废了我的研究工作,几年都没有写一篇论文。媳妇到美国半年后,我便以探亲身份去了美国,之后才发现我曾学的专业在美国找博士后很难。由于我的英语表达很差,想找份工作也是困难重重,只好转了身份开始读书,一边训练自己的语言,一边通过学生身份作为找工作之前的缓冲时间,来适应美国的环境。所以,我选择了另外一个专业重新读博士,因为成绩好申请到了奖学金,经济上才开始好转,和媳妇一商量,决定把孩子也接到美国来。孩子之前一直由岳父岳母带着,正好他们以送孩子的名义,到美国游玩。我没有想到,岳父岳母的到来,竟给我们的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危机。本来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全部靠我的奖学金和在外兼职挣钱维持。媳妇在家就娇生惯养,从不做家务,岳母又是一个强势的人,来美国后不了解美国的行情,总是惹事儿,我不得不经常为她擦屁股,有时候还不得不缴纳罚金。家庭条件越发拮据,岳父岳母却不给我们钱,我就提议岳父岳母把孩子留下,提前回国。没想到因为这事儿,一家人给我开批斗会,把我说得无地自容。岳父岳母硬是在美国留了半年才回去,那个时候我已囊中羞涩,甚至吃饭的钱都是找朋友借来的,可为了面子,我还不敢跟媳妇提。儿子留下来后,媳妇为了照顾儿子,放弃了很多学习时间,以至于她迟迟不能毕业。终于毕业后,又遇到了美国经济萧条,她找工作找了近一年也没有找到。这期间,我们之间的矛盾因为她没有找到工作而激化,她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而认为是儿子到来影响了她毕业,我们因此争吵不休。后来她的OPT身份到期了,却突然要回国找工作。我说费了这么多周折,出来不容易,让她转成F2 继续在美国,但她却一意孤行,和她父母商量后执意回国。媳妇回国后,把儿子也带回去了,一年后我博士毕业。这期间,我和媳妇联系不多,但每一次联系,我们之间都免不了一些争吵,以至于我和她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薄,婚姻也是名存实亡。博士毕业前,我已经在美国找到接收单位,毕业后决定回去一趟,把我和媳妇之间的事情了结了。尽管我已经有回去跟她离婚的打算,但是,她却并不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经过多次反复的交涉,她终于同意离婚,却又在财产上提很多要求。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打拼的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家里没什么背景,还有父母要赡养。在国外时,虽然我过得很苦,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还是偷偷的给他们寄点儿钱回去以表孝心。而且我也十分愧疚他们,我在国外多年,一直都没有回过家,如果这次不是为了和媳妇离婚,我恐怕要等到在那边立足之后才会回来。回国后,我和媳妇的家庭展开了离婚大战,矛盾不可调和。最后我不得已将她诉上法庭,经过了一审和二审判决才把离婚的事情解决了。可是因为离婚的事情拖得太久,美国那边的工作也不得不辞掉。离婚后,我对于再次去美国的激情已彻底消退了,又重新回到原来的单位工作,终点又回到了起点。我和前妻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想圆一个在国外工作的梦想,没想到最终确实两人都黯然回国,婚姻破裂。出国这么大的事情,最后为何搞成这样?回想这12年来走过的历程,我通过反思得出结论,除了我媳妇的无能之外,就是我太轻信在国外发展一定比国内好的传言,实际上美国也有很多穷人,在美国那些年我的付出与回报根本不成比例,试想如果当初我安心的在国内工作,12年的奋斗,绝对不是如今的下场。所以就想劝一劝那些还在为出国发展徘徊的人们,留在中国可能是最正确的选择。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参考消息网2月25日报道(文/徐剑梅)在美国,读博很苦。用十年寒窗、悬梁刺股来形容毫不夸张。普通美国人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不立志搞研究当教授,不会轻易选择这条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名字前通常会印上博士头衔。亨利·基辛格这样名满天下的国际政治大家,习惯的称呼既不是国务卿先生也不是基辛格大师,而是“基辛格博士”。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知名高校有较为成熟的博士学位培养和授予机制。图为2017年哈佛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的场景。(资料图片)博士学位可分为三类美国的博士学位制度,最初是以德国的哲学博士学位为借鉴样板。1861年,耶鲁学院(即今耶鲁大学)授予了美国历史上首批3名博士,为美国博士学位制度之始。150多年来,美国陆续拓展出新的博士类型,既与欧洲等地国家互鉴,又独具特色。目前,美国教育部下属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将美国博士学位分为三类进行统计:研究型博士,即常规意义上学术领域的博士,要在原创研究基础上写作博士毕业论文和进行答辩;职业应用型博士,如法学博士、医学博士、工程博士等,不一定要毕业论文但得有实践经验;其他类型博士,即放不进前两个篮子的其他类型博士。统计显示,在2015/16学年,约有84089名男性和93778名女性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非所有高校都开设博士项目,亦非所有专业都有博士学位。美国高校也分类型,文理学院大都把重心放在本科生教育;研究型大学则强调学科建设和研究成果,高度看重博士项目。《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直接把美国研究型大学归类为“博士大学”,限定有资质颁授至少20个研究型博士学位的大学方能拥有研究型大学的名头。按美国教育部最新统计,全美有逾4200所颁发文凭的高校;而根据《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2018年最新版,全美仅有422所大学达到研究型大学标准。影视表演一般不设博士本硕专业都是电影和媒体学,目前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影学方向博士学位的侯弋飏告诉记者,在美国,影视演员不是一个与学科、学历挂钩的行业,大量演员都非科班出身。美国多所高校设立影视表演类专业,但通常最高学位就是艺术硕士(MFA)。此外,攻读电影学博士学位,而导师专业和研究方向都是表演,这种情况据他所知在美国也不存在。侯弋飏说,不仅表演专业如此,在美国高校学电影,大体有两个方向,一是电影制作方向,包括导演、表演、摄影、剪辑、编剧/创意写作等专业,属于创意创造范畴,均没有博士学位。二是电影学方向,讲求从学术视角解读分析,相关博士学位实际属于人文学科。有些美国高校将电影学博士项目设在影视学院里,但将其设在人文院系中的高校也不在少数,比如他就在加大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研究中国电影和电影学,这样的学科设置有利于把电影研究与其他人文学科更好地融合并吸收后者的养分。弗吉尼亚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项目博士研究生赵晋超说,在美国高校,艺术创作、艺术管理、艺术市场类专业一般都不设博士学位。此外,综合性大学常跨院系设立博士项目,比如她所属博士项目就由弗大的艺术学院和建筑学院共同设立,每年录取博士名额固定,没有补招或特招一说,只有“等待名单”——如果被录取学生去了其他学校,就由进入“等待名单”的学生替补。美国高校普遍允许本科毕业生直接申请读博,读博过程中可以拿到硕士学位就走人,这种情形在理工科尤为常见。但据赵晋超介绍,在文科领域,前期积累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先拿硕士学位后申请读博,不少人甚至拥有不止一个硕士学位。相对于本科生,他们在录取时占有优势,中途走人的几率相对较低。获得博士学位要五六年至于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却非获得博士学位必需条件。赵晋超研究艺术史,她说,这一领域博士毕业论文通常会考虑作为著作出版,为保护书籍内容原创性,不要求在期刊上发表。读博期间发表文章更多是从学业表现和毕业后找工作着眼。侯弋飏也说,发表论文不是硬性要求,很多文科博士寻找教职时都没有在正规学术期刊发表过文章。不过,美国各门学科都有学会,往往每年举办年会。例如美国电影与媒介学会年会会评选最佳专著、最佳博士生论文、最佳短篇(学期论文)等,是博士生脱颖而出的重要机会。美国博士学位通常需要5年左右,但实际上6至8年都很常见。除却学术要求越来越严格、跨学科要求越来越高等因素,这些年,人文学科教职减少、资金紧缩,文科博士积压也是重要原因。很多博士生因为工作难觅而被迫推迟毕业。总体而言,经过逾一个半世纪岁月洗礼,美国博士学位制度已较为成熟。制度化带来各个环节和程序的相对固定、透明、规范,一方面使得美国博士培养有时被讥为流水线作业,另一方面制度化后学术环境相对公平,付出与回报较可预期,利益输送和暗箱操作受到阻遏,学术不端虽不能杜绝,但罕见大面积塌方式丑闻,师生得以更大程度地专注于学术研究和创新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