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研究生考试323分,他是怎么做的你想知道吗?墓门

美国研究生考试323分,他是怎么做的你想知道吗?

对于很多对自己目前就读大学不满意的学生而言,读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学历是他们的一个机会。但是众所周知,国内研究生考试难度很大,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走向成功。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选择去国外读研究生,其中美国也就成为了很多学生的优先选择,但是想去美国读研究生,考生除了要具备托福成绩以外,还需要参加一场美国本土的研究生考试,即GRE考试。GRE考试题目自身难度其实并不大,只不过因为题目都是全英文,因此对于一些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而言难度其实也不小。因此今天小编就简单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国研究生考试的相关备考经验,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首先,阅读备考心得。俗话说得好,复习千万条,做题第一条。刷题不规范,考场两行泪。GRE的阅读当真是又臭又长,不但句子内容多,而且句子逻辑绕(显然不是正常人会有的脑回路)。遇到这种阅读题,略读很关键,即快速从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修饰词中快速找到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比如“xx做了一件xx事,效果很xx”,然后就可以看下一句了。等做题碰到诸如“作者是怎么看待xx做的xx事?”时,再去文中找具体的xx形容词就行了。当然,这种做题技巧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怎么个意会法?刷题。其次,填空备考心得。复习千万条,做题第一条。刷题不规范,考场两行泪。填空一方面依赖于GRE词汇量,另一方面依赖于语感,包括句子拆分、语义理解等。GRE难题的特点是逻辑很绕,明明是很简单的东西,非要绕个弯加上个双重否定、各种修饰词来恶心人,所以除了词汇量以外,要有语感,知道这句话的主干部分是哪几个,表达态度立场的词语又是哪几个,那基本就够了。至于语感怎么来?刷题。再次,数学备考心得。数学第一点是要看懂题干,第二点是要看仔细题干,只要把题目看清楚看明白,没有漏掉什么关键点,那基本就没问题了,毕竟不涉及大学数学的内容,除了应用题要花多点时间理解题干之外,难度不大,在于细心。当然,考前做他个三四套数学题找找感觉还是有必要的。最后,作文和单词备考心得。首先在作文方面,我没有在作文上花很多时间(所以只有保底的3.0),但如果想有个刚过线的作文分数的话,最起码的一点是要会分清Issue题干里的六种不同instruction以免偏题,而对于Argument,则应该掌握基本的驳斥文结构框架,知道怎么反驳文中可能出现的谬论等等。而对于单词复习,GRE要求的单词量很大,而且是那种平常可能不会经常碰见的非常用词。网上有一些如记忆曲线的背单词方法,但对我来说,背单词没有捷径,就像考试跑一千米一样,再难啃也要坚持到最后,有付出才能有回报。每天要付出半小时的时间来背单词,一套GRE单词2700多个(有些版本会多一点),起码要来来回回背个三四次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了。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美国研究生考试各个单项的备考心得,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帮助。

芈后传

功课不好的她,却考上美国研究生?读书,不能只靠聪明

功课不好的她,却考上美国研究生? 读书,不能只靠聪明文|缘来酱子她和我从高中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学,很熟但不亲密。读高中的时候功课成绩平平,没我的好,所以当她考上和我同一所大学又同系的时候,我已经有小小的惊讶。到大学毕业后,却托福高分考到美国知名大学去读研,多年来一直让我百思不解。去年的同学会,得知她已学成归国,在国企任高级管理。她的成就,被不少好奇的同学:“以前功课平平的你,最后是怎么考托福的?”她说:读书的方式,大家应该都知道,说来说去,不就是“认真努力”这 4 个字!不过,还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秘诀。秘诀一:上课一定要专心!上课的意义,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重点。越专心,能理解的就越多!复习时,就不用浪费时间重读已经懂得的重点,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另外,只要你懂了老师上课教的东西,考试就可以考高分。因为,考卷的范围永远不会超过“老师本身的程度” ,千万记得……不过是搞懂老师上课教的东西,如此而已!秘诀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预习,其实不用花太多时间,瞄一下就 OK了,目的只是让你大脑适应等一下要上的课。等一下上课会教,没必要花太多时间读。一小时的课,花 15分钟预习就很够了!复习,完全取决于你上课的专注度!如果你能好好专心听课,复习只需要几分钟,如果上课太混,复习的时间往往会超过上课的时间,甚至有可能花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搞不懂。 秘诀三:抓考试重点“抓重点”比较需要小技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知道:哪裡是重点。有些重点是必考题,老师上课会挑明讲,有些重点比较“阴险”,没仔细读很难找出来!有读书天份的人,可以在脑中自动划出重点 ,没读书天份的人,多读几次也可以抓到重点,也可以跟“会抓重点的人”多借笔记来学习。秘诀四:抓时间读书一天24小时,你一天睡8小时,2小时吃饭,1小时通勤,1小时滑手机,1小时聊天打屁,再扣掉上课的时间……,剩下读书的时间,没有多少。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就是关键!通车的时间、排队的时间,甚至是……如厕的时间,碎片划的时间都是可以好好利用的。就算只有 5分钟,也是多读了 5分钟的书,让未来可以少念 5分钟的书!秘诀五:提高效率读书效率,比读书时间更重要!读书就是读书,不要打混,不要玩手机、不要玩电脑……,要全心全意,专心读书。专心读 2个小时书 + 休息一个小时,永远胜过辛苦的读 5个小时,实际上都是在电脑前鬼混,这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秘诀六:充足睡眠平常有认真读书,考前其实不用太紧张,花点时间看看重点、背背必考题就够了!要注意避免熬夜,毕竟大脑需要休息,不管如何,考试的前一天,一定会让自己睡满 8小时。秘诀七:读书计划表每天念书实在是很令人痛苦,应该没有人喜欢读书吧!这时候,读书计划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你可以安排一星期念 6天书,然后让自己放 2天假。【Burn out】是美国学生常常提到的一个单字。意思是说“过度念书”所造成的“吸收不良”,也就是不要燃尽你所有的能量。偶尔让大脑休息一下,给自己充个电也是很重要的喔! 读书,不是靠聪明,而是自律!我觉得读书最重要的不是智商,而是自律。以前,有不少人比我聪明、比我有天分,可是,却在重要的考试上,成绩往往不尽理想,说到底,就是自律不够,毕竟,读书是一生的功课。读书,是长期抗战;能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赢家!虽然,脑袋很重要,不过读书是一场长期抗战,能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赢家!不要抱著侥倖的心态读书,不论是学生或公务员考试等重要的考试,还是要相信一分努力,一分收获。再重复一次...读书没有捷径!努力不懈,才是成功唯一途径。

维新

留学选校很纠结?想去美国读研还得考虑这些……

泰晤士高等教育在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举办的“领导力与管理峰会”上发布了2019年“世界大学声誉排名”。排名前10名大学中8所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领跑、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名。前100名中,42所大学来自于美国,10所大学来自于英国,中国有10所大学进榜,澳大利亚有6所大学进榜。美国作为一个有着200多年历史的移民国家,无论从学术、文化还是环境方面都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世界各个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在此交汇,形成一个丰富的国际化平台,最大限度的给身处此地的人们带来广阔的专业视野及国际化的高度。同时,不同的领域在这里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基本上我们所学的每一个专业,热门如金融、商业分析、计算、电子工程等专业,少数如大气科学、食品工程、药学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相对应的学校及研究机构。美国大大小小的汇聚了4000多所高等学府,占据了整个世界高等教育院校的半壁江山,同时,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美国更加注重个人能力的发展。美式教育希望学生可以展现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并引导学生发展出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团队合作(team work),领导力(leadership)等能力。另外从就业的角度来讲,美国国土辽阔,作为超级大国,在众多区域都有着一定的产业聚集。产业聚集区比如五大湖区的重工业、农产品中心、汽车城的聚集,东部大西洋远海多优良港口,世界金融中心纽约,北卡州的研究三角园区杜邦通用等大公司的科研机构的汇聚、南部德州、佛罗里达州的石油、宇航、电子工业的聚集,西部太平洋沿岸,硅谷则集中了世界最知名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比如苹果,比如facebook等。在几乎遍布国土各个角落的不同产业聚集区中,多数专业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这也是对于留学生极有吸引力客观条件。那么问题来了,在众多美国学校当中,同学们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呢?今天,就带着同学们来看看几个重要的选校维度大学排名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同学可参考的排名包括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常见的综合排名有USNEWS, QS等国际性权威机构每年公布的排名。专业排名可根据专业不同参考不同的机构排名,常见的有USNEWS, QS, Financial Times(商科类),Quantnet(金工金数), Design Intelligence(建筑类), Hollywood Reporter(电影类)等。排名是每位申请人在选校时都考虑的因素,不过小编也建议同学们不要“唯排名是瞻”,在选择院校时,要拉开梯度,确保选校档次分配合理。预算开支去美国留学,由于学校不同,有公立和私立之分,公立大学相对私立而言学费较为便宜,这也就导致了学费从七八千美金到五六万美金不等,而生活费也因地区差异会有差别。一般来说东西部海岸的学费以及消费水平相对其他地区较高。同一类专业由于不同院校学制的差异,开支也有所不同。关于学费以及其他费用,可参考美国各个院校的官网公布的Tuition and Fees等信息。专业设置美国大学众多,不同院校有不同院校自身特点,其中,学科设置会有差别,当然,也会有各自的学术侧重点。例如Princeton的Master of Finance设置在Bendheim金融中心,课程设置比较重视理论,而Cornell University 的Maste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设置于工程学院,涉及一些工科课程如工程类数学等。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课程背景,结合学校特点进行选择。申请博士的同学,要特别关注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否和自己相吻合,这对于成功申请都起着决定作用,此外,对奖学金的申请也有利而无害。录取标准学校的录取委员会会根据自身学校情况设定录取标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如GPA、TOEFL、IELTS、GRE/GMAT等硬性成绩要求,CV, PS, essay等文书要求。虽然,学校网站都会公布当年的录取标准和往年的录取情况,但通常情况下,每年都会有所变化,也是择优录取,并且软性背景在美研申请当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建议学生参考学校官网上的录取条件的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成绩和软性背景,以便增强竞争力。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关系到气候、生活费、安全因素、企业集中程度等等,而地理位置的选择因人而异。大城市生活费用昂贵,但机会遍地。小镇里治学严谨,生活比较休闲。南方较为温暖,北方偏寒冷,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未来。学校的地理位置不仅会对你的生活方式和朋友圈有重要的影响,还会对你的未来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要知道,在美国,当地的企业一般会更愿意招聘当地大学毕业的学生。每个学校的Career Center都会定期发布一些职位。其中不难发现一个规律,当地企业是学校的大雇主,而已经毕业的校友是招聘官。就好比如果你是学习的计算机专业,那么在硅谷附近的大学读研究生显然能让你拥有一定的优势,如果你选择在华尔街附近的大学读商科专业,显然对自己找工作更有帮助。原因也非常简单,当地的企业对本地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质量都非常清楚,与学校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招聘人才大多来自本地高校。而把持着校园招聘入口的校友们更倾向于去母校招聘自己的学弟学妹,除了对母校良好教学质量的自信,还是一种对母校培养的回馈。这就是地理位置所带来的直接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来看,从你定校的那一刻,你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已经决定了。

美国留学研究生艰苦吗?

在去美国读研究生院之前,我想大部分国人和我一样认为,美国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观念都以人为本什么的。感觉美国的教育都是让学生一边玩,一边学,一点也不痛苦,学生有很多课外业余爱好。总之一句话,他们是素质教育,我们是应试教育。 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国人都不怎么爱学习,学习很次,中国是个人去了就可以称王等等。到这里学了以后,发现以前感觉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美国留学研究生艰苦吗?下面智课选校帝就来谈谈。 1.先谈谈做作业这件事在我的观念里,到大学,作业是可做可不做的,严格说是不会的可以不做的,老师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来没关系,第二天老师会在课上讲。所以作业都是良心活,好学生都自觉完成了,实在不会的就放着。我开始还是拿这个观念去对待美国老师的作业。当时看完书已经晚上10点多了,第二天要上这门课,我本来认为估计老师上课对对答案,有问题问问就可以, 估计没做完也没事。不过我还是凭着国内学习养成的老师给的良心活必做的习惯,坚持把题做完了。当时写到了半夜2点半多,其中好几次想放弃睡觉算了,不过最后还是写完了。我当时还说第一周就写到半夜两点半,当时觉得以后不会这样,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罢了。结果没想到,第二天上课,老师就真都把作业收了,亏了我把卷子都写完了,否则就傻眼了。当时老师说收的时候,我心想还真收啊?后来逐渐才明白原来美国作业是计成绩的,每次作业都会给你按照对错打分,记出成绩, 最后和所有平时考试期末考试一起算最后的总成绩。而且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题你要是不会做,你不写,或者写错了,你就不得分,最后就会影响你的总成绩。在中国是,平时允许你犯错,允许你不会,你不会可以空着,听老师讲,最后考试时会做就可以。因为从高中以后学得就比较难了,作业有不会做的很正常,老师是允许的。但是在美国就不一样了,老师每周都会给你留一大堆作业,你在下周上课前要交上来,如果有不会的,你要在交作业前去自己去问老师,老师不会在课上给你讲的。如果到交作业时还没有问老师,因为不会不做或者做错了,那么你就要承担这个责任,老师不会因为你实在不会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业就会被扣分。每次作业老师都会记录的,最后会一起给你算总成绩的。这样每周的作业都相当于一次考试,因为得的分数直接影响你最后的总成绩。我这学期学选了3门课,分别是经济数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计量经济学作业。计量经济学是我们这里面最难的课,基本就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而且这门课是最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国内教得很浅,以至于我一值认为统计学是门比较好学的课程。但是在申请美国大学的过程中在论坛经常听他们说外国的经济学要求数学非常高,其中最难的就是计量经济学,还有统计学。数学和统计学最好申请,因为太难,外国人没人去学。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统计学这么难学,现在终于知道了。我们老师用了一堂多课就把前4章讲完了,前四章就涵盖了我本科学的最难的一元线性回归和假设检验的所有内容。然后就留作业了。到快交作业的前几天,我才拿到课本,于是赶紧做。因为这一部分本科没有学扎实,为了做作业,用了几天把本科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又看了一遍,感觉还是没怎么看懂,然后就做作业,一点一点抠到凌晨5点多,实在做不下去了,然后就交了。后来发了作业,20分满分得了16分。来说说美国研究生科目的成绩是怎样算出来的?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第一次期中考试占20%,第二次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20%,平时作业占40%。最后总成绩按照ABCD给你评分,90-100评A,80-90评B,70-80评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 而且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一项成绩要求就是每学期平均分不能低于B,否则下学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开除了。也就是硕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数是平均80以上。如果是十分简单的学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难,关键是现在学得都是非常难的,作业和考试很难。所以如果保证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估计了一下,难课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错了,所以最后很有可能的结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后如果都是B的话,只要有一科是C,那么平均就是B以下,那么就可以走人了。而如果得C的这一科是因为平时考试和作业都是刚好80分或平均刚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业得79分,那么这一门课可能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80以下,造成最后这门课B以下(或者说C),如果恰好其他课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时表现都不错就因为这一次作业的一分而被开除走人。当然你要说哪里有这么恰好的事情,我说这个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试和作业会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这次作业就是在悬崖边上:16 分,20分满分,看似不错,实际上16除以20等于0.8,也就是80分,已经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后作业必须要拿尽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为有80分以下而最后失足的情况。所以这次只是刚刚及格。2.再说说美国的考试我在国内时看学校主页上的这学期学习安排,说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试。期中考试对我来说已经8年没有遇到了,因为上了大学以 后,好像就没有期中考试,也许工科的同学有,不过我们经济这种文科的学科就没有了。期中成绩老师大多是以出勤率来计算,而且占30%,期末考试才是大头 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会有一篇论文当作成绩参考。所以我来之前一直有我们专业不会有期中考试的侥幸心理。结果上了第一周课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考试,而且期中考试都不只一次,有的课是2次,有的课是3次,加上期末考试,基本上每个月每门课都会有一次考试,这个我们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感受过,不过那个叫做月考,或者小测,不计入最后成绩,而且那个最后成绩对你也没有用,因为最后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绩。而美国这个考试基本上是所有考试各占20%,作业占20%,没有轻重。或者都是25%等,或者老师对这个评分比例进行微调,反正权重基本都是一样的,而且所有的这些平时成绩最后折算成的总成绩会跟你一辈子,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让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时成绩,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马虎,包括作业。在没有考试的第一个月,我们就觉得已经很难了。来之前我认为我只选了3门课,以国内的经验来说应该是很轻松,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没课,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应该很惬意。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说的美国大学的教学制度后,你就发现你每周都要写作业,而且要写好。而老师上课基本上对你写作业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就讲他喜欢讲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书都看了,然后再把所有题都做了。基本上老师每次课都讲一章。一章的内容大概30-40页书,这30-40 页的书是大书就是比国内16开纸大一点的那种书,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页的内容应该多,而且最关键是书中每一句话都有复杂的数学和逻辑关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长时间,或者自己在草稿纸上推导和画图帮助理解,这样有的时候十几页的书都要看5,6个小时。你每周要读3本这样的书(100多页)然后做3门作业。每次作业都很费时间,数学作业最简单,不过你要用计算机写,用word打十分复杂的数学符号,矩阵,希腊字母等,很费劲。但是用4个小时应该可以写完 (国内写作业我记得好像能写2个小时的算是比较多的了)微观和计量经济学的作业一般都是十几个小时。因为作业就相当于考试,但是这个比考试要求的时间松, 而且属于开卷,所以老师留的题都很难。最可恨的是计量经济学的老师,讲课非常快,我拿到课本时,他已经结束前7章了,我们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赶他的进度,讲了一个月到期中考试了他已经讲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页的书,他讲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好在这个课本讲的十分详细,因为我看我本科 的书看了好几天,就是不明白怎么回事,看了这本书前4章以后就彻底明白了,讲得太细了,太系统了。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门课上课看书时间要30个小时,写作业的时间要10小时,那么三门课一周学习就要用120小时。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时一共就168小时。你就会发现你完全没有休息时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一个台湾同学发现我们选了3门课很惊讶,说他学2门都快受不了了,我们居然选3门。开始我们还不理解,现在明白了,下学期一定学2门。就这样我们在紧张学习了一个月以后,开始了长达近2个月的考试之旅。我们这学期,数学有3次期中考试,1次期末考试,一共4次考试,其他两门2次其中 考试,一次期末考试,分别共3次。也就是从9月30日开始到感恩节放假前一天,我们几乎每周都有考试。我们国家考试数学、物理这种计算为主的考试过去都是以大题的形势出现,这种大型综合计算题最能体现数学能力,过去一般都是考3-4道数学或物理大题, 每道25-30分。但是因为数学物理这种学科确实太难了,所以用这种考试会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几十分没了,少做两道就不及格了,过于太残酷了。学数学和物理的很多都是要么满分,要么不及格。虽然很残酷,但是可以体现能力,老师喜欢这种考试,就像语文老师说得,其实语文什么都不用考,什么花样都不 用出,就考一篇作文就可以了。但是为了照顾大多数考生的面子问题,这种考试好像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被取消了,因为我们引入了西方的观念,第一是注重学生自尊心培养,总是考不及格会有阴影的。第二是引入西方的标准化考试,也就是什么选择填空题,因为美国托福,GRE还有美国文职公务员考试都是选择填空题。这样我从小经历的考试没有纯大题的形式。我经历的有的比较牛的数学和物理老师说都考纯大题才好呢,考什么小碎题。但是到了美国以后,我们引进了西方的观念发现在西方行不通,这里考试完全和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之前的考试一样,数学、微观经济学都是4-5道大题,每道20-25分。没有一道选择或填空。国内学经济学,就背背概念。这里经济学基本上是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物理学。老师上课就是在黑板上用数学推导公式和证明定理,最多在最后根据公式说一下经济意义。就这样我们在已经被国内淘汰了的过于残酷的纯大题考试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难度有多大了吧?还好,我的高等数学学得还不错,计算基本功还行。所有数学考试全部95分上下。一次,微观经济学考试是拿回家考试,开始我们认为比较轻松,结果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出的题太难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证明题我把自己锁到厕所里想了6个钟头,最后用欧拉定理硬证出来了。对于计量经济学,实在是没有办法,太难了。我几乎在开学初的90%时间都用在计量上,在第一次考试前总算大体明白了这门课是怎么回事了,赶上了前12章的进度。本来开学初我们还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结果这门第一次考试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试,我还说这个还好可以拿回家做,结果我和那个中国同学费了整整一个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1个礼拜试验了近百种可能性的模型,结果就是相关系数不到20%,根本不能用。后来折腾了很久,花了两天时间完善模型和写报告,最后写到凌晨5点。以为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结果得了66分,说是有一个环节论证方法出了问题。我的心都凉了。因为这门课90分以上才是A,80-90是B,80以下是C,所有学科平均不能低于B,我这科很可能就C了。最后我把总复习的时间全放在这科上面了。最后才有所收获,得了85。说到美国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程度,我不得不再说一下我们的认识误区。在来美国之前我一直被美国的青春喜剧给误导,电影上演得都是他们怎么怎么不学习,怎 么怎么调皮捣蛋,以至于我们国家的学生也开始学习和模仿,估计是最先传到港台,然后港台的电影开始影响大陆的。导致大陆的学生也开始变的很痞子。我不知道美国导演是不是故意的,虽然我问了美国人,他们说他们拍那样的电影只是表达了学生想拥有那样的生活,而不是他们真实生活的写照。但是我还是要对美国导演提出抗议,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完善,学习还要靠自觉的情况下,你们这是毁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苗子啊。3.美国的大学校园生活其实是这样的每个校园里走的学生都背个书包匆匆去上课,没有一个在嬉皮打闹的,即便是等公共汽车或者做公共汽车上,也在看书。在咖啡店里或者休息的地方,你会发现很多美国学生要么在看书写作业,要么用电脑写作业。非常安静,没有人大声喧 哗。我本来还带着掌上游戏机,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拿出来玩,有外放声音,突然发现大家都在看书学习,我很不好意思的又放回去了。突然觉得我在国内本来是很 自觉学习的好学生,在这里怎么感觉自己跟痞子小混混一样,成了不良少年。有一次晚上去系里打印讲义,走在在夜色下的校园里,突然想到了我们国内平时大学校园里晚上是什么样子,再对比一下这里,我发现校园里路上没有人,有的 人也都是背着书包匆匆的行走去赶时间学习。而我印象中至少是我们省的高校校园,夜幕下都是一对对的情侣在共享好时光。有一次去这个城市的主街看看,看看那些吧里的人都在干什么,突然发现人们都在那里拿着电脑学习。当时想了想国内酒吧里无数失足男女青年在里面群魔乱舞,不禁感慨万千。美国真实校园生活就是整个一个中国理想中的好学生的聚集地,美国学生学习这样的场景只有在中国的电影里才能看见,而我国的真实学生却在积极模仿美国电影里的东西。图书馆里学生们都在很安静的上自习,图书馆的机房,学生们都在用来写作业,没有一个干闲事的。我还真的注意观察过。我在国内上大一的时候觉得学校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的机子比家里的好,而且便宜,就去带着游戏到那里去打游戏。第一学期期末还和全宿舍的人去图书馆包夜通宵打游戏,我们那还要钱,这里用的计算机都不要钱,但是全都是用来学习。我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我们管理不严。我想如果你在美国的学校机子上打游戏,基本就可以准备回家走人了。第二,即便是让你打游戏,就按照我上面说的作业和考试的压力,你有时间打游戏吗?接着说美国学生的学习,他们在卖星巴克的地方看书写作业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个写作业是真写,不是装的。他们学习刻苦还体现在两次计量闭卷考试前,老师都发了去年考试的卷子,因为这不是作业,所以我和那个中国学生都没写。这很不符合我们的风格,因为在国内好学生都是老师越不要求做的,都越做。结果来了美国以后,由于老师逼的太紧,有极度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结果只要不计分的坚决不写,也不看。但是我发现这两次每次美国学生都把所有题目都做在纸上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他们才是好学生,我们都是混混。还有就是他们学习都很积极,我们上的研究生课程,只有3-4个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几个都是本科生,他们为了将来更好的学习,在本科阶段就自己主动选研究生的课程,而且有的是我们选的魔鬼3门,他们也都选,他们还有自己的本科课程,我们光这三门就快受不了了,他们要学至少4-5门课。总之美国学生各个很刻苦,永远看不见他们玩。 4.再说说我们学的东西的难度此处,省略部分文字,细述国外国内经济数学难度差异······每一章节我们都有综合题去当作业去写(交作业包括:数据文件,gauss或SAS的程序文件,和说明报告)。说到Gauss编程,这个语言是一个专门运算矩阵的专用语言,所以被统计和计量所广泛应用。编程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还是比较难,因为国内计算机教育还是相对比较落后。最开始整理数据都是用excel人工整理,后来有一次和一个美国学生探讨问题,发现他gauss用的极好,都是用gauss的程序直接控制和整理数据,于是我也下载了一本gauss的书,一边看书一 边就把gauss掌握了。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美国的大学教授的能力。我们这个计量经济学的老师光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有20多种,各种统计软件SAS,Gauss,SPSS等等都很 精通,教材也很多。计算机编程也很牛,我还从他那里学了不少技巧。而且他用计算机上多媒体课都是自己接线路(美国老师都是自己接),国内的老师好像都要有个专门搞计算机的人给他接好,才会用。美国的老师电脑用的比我这个对电脑很痴迷的人都好,虽然他们都不是学计算机的。要知道这些教授们都50多岁了,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国内和我父亲差不多的人,很少有人愿意用电脑的。上课有时候还问问我们微观经济学学得怎么样,然后他会瞬间说出我们学的部分的各种函数的性质和定理。人们都说他要求学生严,但是他说他遇到的老师才严,他上大学时,他老师考他是任何拼写和标点错误这种和学科不相关的错误都会扣分的,他说他不会那么要求我们的,所以他说他对我们要求很松。美国的教授一般都是像他这样很厉害。有一次上完微观经济学,后面上自然资源课的教授进来看见一黑板数学公式和推导,立即说出是这是Shepherd’s Lama(谢波德拉马定理),后来有说了很多,好像很有感情似的。我想一个教自然资源的居然还对数学定理这么了如指掌。美国教授都是博士,博士这个词在国内反正对我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我们国内,只要考上了,就都能毕业,所以看这个人厉害不厉害主要看他考这个学历时的考试水平。我国高考参加的人最多,所以竞争最激烈,所以最能体现人的水平,所以名牌大学的全日制本科对我很有威慑力。但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人就少 了,所以名牌大学的硕士在我眼里也就一般。而博士,参加的人就更少了,博士一般混5-6年就毕业了,没有听说过在国内上博士有人学得要死要活还不能毕业的。所以博士对国内的一般人来说感觉不是那么有影响力。而在美国,博士这个词是很有影响力的,教授都是博士,在学校人们一般不会称呼他为某某教授,或者某某官衔,这些教授或者当官的有博士学位的更喜欢人们叫他们某某博士,因为这个代表了荣誉。比如我们微观经济学的助教就是个上博士的,结果他上学期考试有C,被劝退了, 现在正在我们城里的一个商场卖东西。我不禁很感慨,一个上博士的中途被开除,然后就只能去商场卖东西去了。也许我光经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而没有经历国内研究生教育,就对国内研究生教育横加指责过于武断了。我相信我前面说的学的内容国内这个专业的研究生肯定也学,但是我敢肯定没有几个能像美国学校出来学这么扎实的。我同系的那个中国同学,他说他的在国内上研究生的同学整天闲着没事干,咱们却在这里整天一夜一夜不睡觉。而且据说有一个他的同学学计量,先学了一学期 gauss编程课,我们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上来就很难,然后还要自己看书学gauss编程,每次交计量的作业都比一次考试耗费精力。有一次,我和那个同学写完作业已经凌晨3点了,这个时候,他的QQ上的也在美国留学的同学都在QQ上,都还没睡觉呢。交流一下,全部都很痛苦。一个在纽约学金融同学说:“也不知是老师有问题,还是我自己太笨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那个题按照老师的意思要用excel算一千遍”。当时我很感慨,美国的高等教育实在是太强了,对人要求太高了, 我来之前还在算我们学校和北京大学在国际上的排名,当时觉得比北京大学高,但是自己说的时候也很没有底气,但是现在不同了,我有一种不管排名谁高,有本事就出来一起比一比的气势。确实在这种残酷的教育下我们学得非常扎实。记得有一个老师从美国硕士毕业回来,闲着无聊就去考研报名,去考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这个基本是我们经济管理领域的最高学府,多少人挤破脑袋去考它,竞争十分激烈,这个老师最后就背了背政治,别的什么也不复习然后就考上了。我以前在人大经济论坛问过问题,被他们骂做不懂经济的人。现在我再去那里,有一个人不会做,我瞬间把全部数学推导给写了出来,后来没人敢说什么。而我问的问题,几个月都没有人回答。我的中学教育很好,以至于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我仍然对高中的所有知识点记忆犹新,拿起数理化的题就会做。但是大学学的东西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只记了几个名词,剩下的什么都没有。大学毕业时,我还抱怨大学没学什么东西,我父亲还安慰我,大学学的是一种思想和方法,有了这种思想和方法就可以了。但是企业不是靠耍心眼,小聪明就可以成功的,靠的是实打实的技术,我们大学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有几个能拿出真本领的?5.多数在美学习学生都面临很多压力我在学习的中期,上留学论坛看了看大家在美国的反应,结果这些国内十分优秀的人,在美国也都开始发起牢骚,我可以列举如下:考,考,考,考死算了。每两个星期就考一次试,考完试还有一大堆homework,全都算进期末成绩里的。前次考完疯赶作业,拉下两天的课没复习,还没缓过劲来,又要考了。第一学期上课听不太懂,我觉得我下课要花比别人多很多的时间看书,第二个星期才发现听懂了一些。上的课还是我没学过的,别人听课算复习而已,对我来说全是新的内容。师兄师姐安慰我说过一个学期就好了,可是大部分的考试都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只有一两个考试了,适应又怎么样呢?大局都定了。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感觉这样,上课累死,考试累死,实验累死,写文章累死,专业还不好找工作,于是修外专业的课,作业能写傻,出来找工作吧,认识的人好多因为交流工作不顺 被fire掉,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觉得晚上醒来的时候还兴奋的不行,活的那叫一个提心吊胆。等等,以上是我在这学期中期的时候看见的帖子,当时大家都在喊累。到了期末我又上了上论坛,看见有一个博士得了C,教授建议他退学,他想重新申请。PhD第一年成绩不好,紧急求助-PhD第一年成绩有了一门C,教授建议我Quit,但是还是希望能在美国继续待下去,想问一下各位前辈转学要如何转?对于去年申请过的学校,还需不需要另寄材料?我可不可以把已经读完的两门B的课程的学分转过去?还有一个一科平均78.5结果B以下,也在人心惶惶:紧急求教各位如果GPA低于3.0,还能继续做TA吗?我这学期有一门课的总成绩是78.5分,也就是C,这样使得整个的GPA<3.0,这样导致了一个scholastic probation,本来下学期已经定好了要去biology做TA的,biology deparment已经给我发了appointment,这样的话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去做了。以上就是智课选校帝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美国留学研究生艰苦吗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出国留学相关信息及最新动态尽在智课选校帝,祝大家学习进步,万事胜意。

任曰

三本考美国的研究生?不是痴人说梦!

三本的学生考美国研究生很难吗?不是双非的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美国大学的青睐?大学四年需要做什么准备?高考没考好,逆袭美研有希望吗?三本生做好这些,弥补学校差距如果你说美国招生人员在招收研究生时根本不考虑你的本科背景,那就有点撒谎了。如果你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你或多或少会成功。任何一所大学在录取学生的时候都是择优录取的,美国大学之所以是申请制,就是不会单看分数、学生背景来判断是否会录取学生。优秀的学生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学校背景、语言成绩、课外实践、论文发表、申请文书、面试表现等等,这样来看对于国内三本学生来说,无非就是学校背景不太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是有自己施展空间的,一般来说,很多学生留学准备都是从大三开始,那我们从大一就开始准备,用三年的时间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四年的平均绩点很重要。一个高的GPA一般是不会受本科学校背景的影响,所以学生首要任务就是努力把握好学校的课程,尤其是核心专业课,要争取专业课稳定在85分以上的成绩,才具有竞争力。美国TOP30的学校,GPA基本要求达到3.5+,随着申请者的人数和自身条件不断增加,GPA在3.6以上的学生已经不在少数,所以,GPA是三本学生的第一块敲门砖。语言考试成绩也很重要。建议在大二的时候开始托福的系统学习。由于国本学生之前的英语学习环境以书面居多,所以一开始可以先从听力和口语入手,先培养一个语言学习的环境和习惯,听力和口语练习途径多样,材料选择余地很大,但关键是要迈出第一步:随时听,随时张口练,在听和说的同时强化之前已有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做到四部分学习相辅相成,互不分家的程度。GRE和GMAT。GRE是是世界各地的大学各类研究生院(除管理类学院,法学院)要求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考试成绩,也是教授对申请者是否授予奖学金所依据的最重要的标准。GMAT是研究生管理科学入学考试的简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都采用GMAT考试成绩来评估申请入学者是否适合于在商业、经济和管理等专业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以决定是否录取。软性背景更要提升。针对三本学生来说,含金量高的科研/实习项目经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录取概率,有时候还可以实现”逆转”。不同的美国大学其对课外活动的看重点,会有所不同,但美国名校招生官对那些千篇一律的“敬老院”活动,肯定已经麻木,所以,大家一定要找到真正具有含金量的课外活动。无论是实习还是活动类,最重要的在什么部门具体做了什么事情,越丰富越具体越好;其次是大平台优于小平台,外企稍微占些便宜,尤其是那些耳熟能详外国学校所熟悉的企业。当然,自身如果有一些特有的经历也可以重点介绍的。PS文书和推荐信是基于上面的硬核条件而水到渠成的产物。如果个人经历丰富,文书自然丰富,如果GPA不低,自然推荐信也会更好。不过一般情况下,这两个还都算可控,PS深挖自身特点,教授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愿意提供推荐信。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有的还需要writing sample和面试,这些经验最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找一找所申学校的学长学姐求经验。不看背景,足够优秀依旧能够脱颖而出无可否认名校背景对于申请是很有利的,但这绝对不是学校决定录取者的最重要标准。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每年都不乏有背景一般的同学申请到美国前30或者前50的名校。其中不乏有普通二本,甚至三本院校的学生申请到名校的。如果你的本科院校不具备优势,就意味着申请名校的难度更大。但不要气馁,你可以完善自己的科研实习背景,用有深度、有内容、有延续性的科研实习经历向美国名校招生官展现出你出类拔萃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并在选校,文书等方面,都下一番功夫。只要你足够优秀,那么就大胆的申请吧。成功案例: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乔天钰被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 (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并拿到全额奖学金,成为该校的助教。同时,她还被美国的另外两所大学以及加拿大的一所大学录取,由于自己喜欢滑雪,而阿拉斯加的冬季别有风味,乔天钰最后选择了到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上学。“成绩很优秀,发展很全面。”这是听力老师盛婧对乔天钰的评价。据介绍,乔天钰曾获得“外研社”杯英文演讲比赛湖北省二等奖、第十五届“21世纪·星火英语杯”英语演讲比赛湖北省二等奖、湖北省翻译比赛二等奖等重要奖项。她还是校广播台的成员之一,主持英文节目,曾被评为该校首届形象大使以及“湖北高校广播优秀工作者”。乔天钰介绍说,真正决定出国是在大二的暑假,确定了目标之后,她就利用大二的暑假,上网搜寻了很多相关的资料,了解了应该做哪方面的准备。想要去美国,就必须考GRE和TOEFL,乔天钰把大三这一年都用来复习和准备考试。“学习GRE比较耗时间,当时基本没有活动,每天在图书馆泡着。”乔天钰说道,坚实的基础加上充分的复习,她顺利通过GRE和TOEFL两项考试。乔天钰告诫学弟学妹:不管大家有什么打算,一定要好好努力,越努力的人越幸运!所以说,如果自己本身并非211、985高校的学生,申请美国名校硕士留学方面固然没有本科名校背景优势,但是如果你个人实力强劲,反而更显突出,正所谓凡事皆有利弊。只要你足够努力,让自己大学阶段蜕变的更加优秀,那么不论是什么本科背景都阻挡不了你的美国名校硕士留学梦!

恶虎村

不必羡慕那些进入藤校研究生的学生

在国内的很多留学机构,包括家长群里,都是对孩子能申请到藤校的研究生,大家非常羡慕。都把考入名校甚至藤校的研究生,作为吸引眼球的卖点或者骄傲。实际情况呢?通过几个好友的孩子在美读书的经历,越来越感觉,实际本科毕业,考上个名校甚至藤校研究生,如:康纳尔大学、杜克大学、斯坦福、甚至哈佛的研究生,感觉真的挺容易的。甚至作为把留美工作作为目标的学生和家长看来,那是鄙视链的末端了哦。考入名校研究生容易的原因:1、研究生的学制造成研究生实际学习时间很短,学不到啥特长很多美国的大学研究生,学制是9到12个月,也就是一年时间就毕业了,所以,也学不到啥,同时还得兼顾寻找工作,所以,研究生很短很忙。2、考取本大学研究生项目,不需要考GRE 和GMAT很多大学,包括康奈尔等大学,研究生是个学术项目,如果本校的学生申请,直接可以批准,不需要研究生考试成绩的。3、在大多数美国人眼里,是因为延迟找工作的原因而去读研究生因为美国的公司,包括国内的大公司,对大多数岗位需求,新员工的学历要求大多数还是只需要本科的,那么,本科阶段你没工作而是选择研究生,会被HR感觉因为你本科没有找到工作,所以研究生。也就是潜意识里,你没竞争得过你本科的同届同学,被研究生了。4、从孩子考入藤校、名校的本科成绩来看,并非非常优异我选取了今年拿到美国大学,比如康奈尔、杜克、加州理工、华盛顿圣路易斯等大学研究生的四个学生样本,这些孩子都是在大三、大四从TOP30的大学分别申请并获得了这些大学的研究生Offer,几乎全部都有部分大学的奖学金(半奖或全奖),是不是感觉很优异?实际情况是,这些孩子,在本科阶段成绩并不好。在学校,连每学期的Dean'list都没有获得过(Dean'list是美国大学校长奖),而Dean'list的资格只是GPA(学业平均成绩)达3.2-3.5左右(最高4.0),而且GRE成绩也不高或者就是普通成绩分数。那么,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那么容易,为什么那么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几乎没考呢?一、很多优异成绩的孩子选取了本校的研究生项目我所知,很多牛娃,比如国内一位全国化学竞赛一等的孩子,在加州分校,就准备直接申请本校研究生,因为他和本校的教授一直在研究一个课题,同时,他的志向也是直接读到博士,研究生只是他的一个学习阶段而已二、因为有了工作,可以赚美金了,选择去上班成绩优异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已经在本科毕业后进入了美国的公司,找到了工作。本科毕业在美争取找到工作并工作几年,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之一。因为在校成绩优异、参与校内外活动积极、显著,很多优秀学生,早在大三,就开始实习工作并顺利拿到可转正Offer(Return Offer),所以,大四一毕业,就去上班了。我亲友的一个孩子,大三可以提前毕业了,他通过申请,拿到了斯坦福、杜克、康奈尔、约翰霍普金斯的全奖、半奖研究生Offer,同时,又获得了苹果、脸书、CIT等公司的全职Offer,已经决定放弃研究生,直接去上班了。那成绩优异,只有本科毕业,不亏了吗?不亏,赚翻了不亏,因为美国的大公司,都有员工培训计划,本公司的员工,如果上MBA或者本专业研究生,很多大公司会设置条件后报销。比如德勤和安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谷歌等,如果员工选择在职去读研究生、MBA,如果员工获得毕业证书后持续工作两年,学费全部报销。所以,看多了美国大学的学生,看他们的经历,作为留学生家长,真不觉得考入美国名校的研究生有多了不起。当然了,如果不以留美工作为目的,为了回国就业,那确实,有名校的毕业生文凭光环,确实能打动不少HR的心。读研OR工作,各有利弊,就看各位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但每当你听说邻居或者好友的孩子进了美国大学名校甚至藤校做了研究生,真真不需要太羡慕。

气之聚也

为什么那么多人出国读研,海归研究生真比国内研究生值钱?

随着每年的大学生人数增多,如今大学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最近几年每年报考的研究生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反映了目前我国国内就业情况的紧张环境。一些知名企业稍微较好的岗位,对于学历的要求都是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直接在门槛上就过滤掉了本科专业的学生。本来如果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提高自己的学历,会让自己毕业之后的就业面更加广泛。于是就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申请到国外读研究生,近几年出国读研的趋势愈演愈烈。面对这样的现象,有人对此提出疑问,为什么那么多人选择出国读研?难道海归研究生真的比国内研究生更加值钱吗?1.到国外更有利于提高英语交流能力我国多数学生都是英语成绩很好,每次都能考很高的分数,但是口语能力却与成绩分数不成正比。这也是在我国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同学们都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如何做试题上,而忽略了我们学习语言的本质。但是如果选择去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读研,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需要用英语交流。所谓环境影响人,我们即使英语成绩再差,如果处在了一个全英语交流的环境当中,口语能力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质的飞跃。一般在国外呆了几年的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流,发音也很标准。2.两者的录取方式大有差别国内的研究生还是沿用于高考一样的应试制,考试成绩如果达到了目标院校的分数,才能进入复试和面试环节。只有这三个环节都通过才能获取研究生的资格。造成的差别就是国内研究生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而国外的研究生在知识方面积累稍微欠缺。因为国外的研究生采取的是申请制的方式,靠的是申请人在大学阶段的成绩绩点,实习经历,语言成绩进行选择。3.学年制不同国外的研究生学制时间较短,一般是一年或者两年时间,在香港的留学生多数实习一年制,英国奥体利亚也有一年制的大学,具体根据自己留学的国家不同而不同。海归一年制硕士很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质疑,认为仅仅是一年的时间根本证明不了自己的能力。因为国内的硕士一般都是三年制,用人单位会觉得国外一年制的学生与国内三年制的硕士相比,无论是在学术能力还是在学术研究上,都要比国内硕士差很多。不过在国外的研究生接触的新思想更多,所以他们的视野会更加广阔,思想也会更加国际化一些。国内研究生和海归研究生到底谁更值钱,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的定论。都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也不能说谁比谁更值钱,因为两者的教育模式完全不一样,具体选择在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要根据同学们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决定。

海盗

用数据说话|美国被录取的研究生成绩都在什么分数段?

申请美国研究生时我们常说标化成绩和GPA很重要,虽然还有科研项目、实习经验及获得的奖项等综合因素也要纳入考核,但除非你的科研背景优秀到可以弥补成绩上的不足,否则GRE、GPA仍旧是决定是否被录取的重要因素。那么这些标化成绩有没有一个能让学生更容易被录取的明确分数段呢被录取的申请者比被拒的申请者GRE和GPA更高吗一位申请美研的印度小哥使用 GitHub开源项目,从GradCafe抓取37万份准研究生们上传的offer、分数等信息,将信息不完整的条目都删掉,留下了93%含有清晰大学名称、专业、学位、入学时间、GPA、GRE等详细数据。从数据上来看,那些有科研经验、推荐人是其申请领域的大牛、本科GPA3.5以上、GRE335以上、本科院校声誉较高的样本能够在申请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印象。关于全部样本的GPA和GRE成绩,GRE Quant部分大家考的都很高,最好的达到170满分,GPA3.5-4.0之间的比较多。根据样本的GRE成绩分布图,发现在所有参加考试(仅参加考试,不包含申请和被录取)的学生中,GRE Verbal平均分为150,GRE Quant平均分为152,这样的平均成绩其实是相当低的。然而在实际提交申请的成绩单数据中,Verbal部分提高至158.5,Quant部分提高至160.4;如果只看被录取的学生,平均分又会有些提升,分别是159.8和162.6。(GRE成绩分布)不过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一些偏差,因为成绩的发布者大多是已经被录取的,也可能被多所学校录取,所以可能会发布多个结果。不过这些偏差不太可能造成如此明显的分数差异。,整体来看,提交申请和已被录取的GRE样本分数普遍高于全球整体考试平均分。那么由此就可以断定被录取的申请人就比被拒者的GPA和GRE更高吗?现在看申请人数最多的100所大学的GPA与GRE总分对比。从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被录取的申请者在GPA和GRE上确实比被拒绝的申请者要更高,这就表明更高的成绩更容易获得学校的青睐。本土学生VS国际学生的录取比例美国本科一般都有国际生录取的比例标准,所以从先天录取优势上来看国际生比美国本土学生要更弱势一些,像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学生录取率是9.7%,而国际学生只有3.3%。那么研究生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通过对比top50的学校美国学生与国际学生的研究生板块的录取率,前者的平均录取率比后者高出14%。 下面是国际生录取率最低十所大学,AR是录取率,(A)表示美国申请者,(I)表示国际申请者。但是录取率低不代表就很难进,对比美国申请人和国际申请人的标化成绩,发现国际生GRE Verbal普遍略低,但影响不大,在GRE Verbal和GPA方面国际生与美国学生没有差异对待。总结下来就是:被录取的GPA和GRE通常略高于被拒学生;国际申请人的GRE Quant分数要高于美国学生。将已被录取的学生进行对比,国际生的Verbal分数普遍比美国学生低,尽管Quant分数要高于美国学生,但差异并不显著;在GPA方面,两者大致相同。(绿圈表示被录美国申请者,蓝圈表示被录国际申请者,红圈表示被拒美国申请者,紫圈表示被拒国际申请者。)不同大学申请人平均GPA与GRE图示▼美国20所大学的GPA、GRE、录取率▼除了以上方面的数据比较,那不同专业领域(工程,自然科学,商科,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文,教育,其他)的学生GRE又是什么样的情况?从GRE总分上来看,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是统计学、数学、经济学、物理学、哲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紧随其后。英语专业平均GPA最高,计算机科学、化学专业绩点最低,工程专业GPA在3.65-3.7之间。另外,所有工程师都非常擅长数学。金融和经济学也需要较强的数学功底;数学专业的Quant成绩最高,哲学专业Verbal成绩比英语专业要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Verbal成绩最差,工程专业的也不高;社会工作专业Quant成绩上最差。左边按照领域,右边按照具体专业,不同学生GRE分数比较35万份的数据统计可能并不能代表所有考生群体,但是也能作为申研同学的参考参数,要明白GRE、GPA在录取过程中很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

马车夫

这二十所大学是美国最难考的高校,哈佛位居榜首!看看都有谁!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校与世界教育的逐渐接轨,中国留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早些年,我国出国留学的大多数同学都是在国内上完本科教育,然后去国外进行读研或读博深造的学生,但是这些年,国内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一些家长慢慢地将上完高中的孩子通过国际学校送出国门,到美国和欧洲等知名大学进行本科教育,于是高中生出国留学也变成了现在的一股热潮。如同中国的高考一样,美国也要进行相应的考试。一般情况下,SAT是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的一场考试,其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它和ACT都被称为美国高考。但是此考试成绩并非所有的大学都要求提供,有些顶尖大学在入学条件上并不强制要求提供,学生可以用其它成绩来代替,在申请大学时需要仔细查阅该校的入学条件。目前新SAT总分共1600分,分为阅读、文法和数学三部分,写作改为选考,其成绩有效期为2年 。正如我国高考录取时,清华北大华东五校人大是最难考的大学一样,近日,美国《世界日报》日前刊文选出了2018年全美最难进的20所大学。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哈佛大学,录取率为前5%,同时sat的分数要求为1430—1600分之间,所以,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中,有95%的申请者都是被淘汰的命运,由此可见,哈佛大学的录取难度之大。紧随其后的是斯坦福大学,其录取难度和哈发大学相差不大,作为美国西岸以科技著名的大学,斯坦福大学的录取率也是非常低的。排在第三位到第八位的分别是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这些学校的录取率均低于10%,而且对于SAT的分数要求也都在1400分以上,所以对于世界范围内的考生而言,想申请上这些美国的名牌大学是非常困难的。当然,最后也希望那些准备出国留学的考生和家长,多关注相关信息,能够顺利考上理想中的高校!

吉塞尔

为什么说美国研究生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

前几天,一读EDU关注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在大洋彼岸,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趁着周末,让我们读一篇书评感受下美国的困境与出路。 我们总是关注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光鲜一面,而忽略了藏在影子中的问题。(来源:pixabay网) 多年来,国内文献较少直面美国高等教育的问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和似是而非的观点。即使美国不少文献涉及其博士生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但依然有国内文献认为,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是世界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金本位”。《研究生院之道》的翻译出版,为我们了解和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窗口。“The graate school mess: what caused it and how can fix it”一书于201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莱纳德·卡苏托是美国福德汉姆大学教授、《高等教育纪事报》“研究生”专栏的撰稿人。他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哈佛大学获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美国文学和文化的教学科研工作,对美国研究生教育有亲身体会和理论思考。此书出版后引用和评论不少。书商在推介该书时强调:美国研究生教育处于混乱(disarray)已不是秘密。 《研究生院之道》英文原著的封面图(来源:哈佛大学出版社官网) 主要问题作者在书中毫不掩饰对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满,在前言中的首句就发问:“我们的研究生制度已经‘病入膏肓’了吗?”作者回顾总结了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并着重以人文学科为例,深入剖析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双轨模式在19世纪末,美国高校注册学生仅23.8万人,1947增加到233.8万人。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使得高校教师供不应求,博士生培养重心转向准备和提供师资,为此,有批评意见认为研究生院成了“伪装的师范学院”。面对上述问题,不少大学尝试分设学术博士与专业博士,构成了博士生教育的“双轨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于应用型高级人才需求的矛盾。但是,文科等专业博士解决美国高校师资紧缺的角色正在受到冲击,伴随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增速趋缓,对高校教师的需求也随之减弱,加之学术博士也对本科教学岗位趋之若鹜,导致一些大学取消了文科博士培养项目,文科博士学位的授予规模也有所缩小。尽管学术博士与专业博士之间的界限纠缠不清,专业博士的声誉也不高,但在美国大学,专业博士培养模式仍持续实施。(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课程教学有文献认为,我国研究生对于课程体系合理性及前沿性的满意度较低,与美国相比,我国博士生的课程教学更加松散、随意、不严格。而作者却认为,美国博士生的课程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包括管理者)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去了解研究生的学习,并提供指导,甚至根本就不愿去了解研究生想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另外,尽管国内文献对研讨课(seminar)赞赏有加,但作者认为,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使得这种教学方式问题频出。有的研讨课从一个话题蹦到另一个话题,“就像一场多人沙滩球游戏,球从一人传到另一人”而有的教师非但不加以组织引导,甚至根本就没有遵循教学大纲。综合考试在美国,研究生的“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 exams)是基于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考试,它所注重的考察范围是一个学科领域内的全部知识。同时,与综合考试相似的“通识考试”(general exams)、“资格考试”(qualifying exams)也在使用。作者认为,上述考试都太过专注于“折磨”研究生而缺乏目的性。这种“覆盖其专业领域中所学全部知识的口头审查”,将“考查重点放在费时的死知识上”,对于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就像通过跳高来“测试他们是否具备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资质”。论文写作作者指出,“全世界的博士生几乎都有学位论文的要求”,也有大量书籍指导如何书写论文,但导师不仅很少讲授如何撰写学位论文,反而误导博士生“坚信他们的学位论文是应该被出版的”。不少博士生花费大量时间“过分修饰”论文的语言文字,这已成为他们延长学业的又一重要原因。完成学业时间作者批评,美国博士生“获取学位的时间过长,在人文领域严重到了滑稽而令人蒙羞的程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很少超过四五年,但现在获得人文博士学位大约需要9年。同时,由于学术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教师聘用委员会一般会优先选择那些学习时间较长、学术成就更多及工作经验更丰富的申请者,迫使产出能力较强的研究生“延长学习时间”,以顺应这种标准,也使得“有保障的经济资助”反而会增加学位获取时间。调查显示,我国42所研究生院2007年以前入学并于2010年7月毕业的博士生获得学位的平均时间为4.5年,而美国博士生完成学业往往需要8到10年。(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辍学率在美国,有高达50%的博士生最终放弃学业。一些博士生处于获得学位希望不大、但又不甘终止学业的两难境地,不仅浪费紧缺的教育资源,也浪费这些学生的青春年华。美国的学术文化不支持研究生辍学,博士生自身也会认为辍学是人生经历的失败,尽管有的博士生入学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读研、特别是写论文,他们也会不得不努力拼搏至最后一刻。学术就业市场作者批评美国大学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很少顾及培养对象的职业需求,未能使他们准备好面对多种多样的职业生涯。在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教职岗位需求量很大。此后,“大多数人文学科博士并不能进入研究型大学的终身教职岗位”,不得不重新开始新的职业生涯,或在高校从事低收入的辅助工作。不少博士学位获得者并未做好在高校学术岗位以外就职的心理和技能准备。加之学术就业市场的门槛不断提高。竞聘者为了一个助教职位都要发表很多文章,甚至……比他们面试者的发文量还要多。攻读博士学位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来源:学岛网) 措施建议加强道德规范美国研究生院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研究生以及大众的信任,要“重新赢回信任”,就必须证明研究生院“值得被信任”。因此,“高等教育需要一个新的共同的道德规范”,特别是应更加专注对学生的关怀,把人文社科的博士生教育与其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研究生和教授必须共同努力,实际上,这也就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关键所在。为了使公众了解和理解学术工作及其价值,作者主张,应教给研究生“沟通”的技巧,并加强与各级教育的联系,促使博士生“学会如何接触不同知识层次的受众”,引导他们开眼看世界,帮助其与专业圈子之外的社会建立联系。调整培养目标国内已有文献介绍美国博士生教育目标从“学科看护者”到“可雇佣的人”的转变,培养学者不再是博士生教育的唯一目标。作者也认为:大学、研究生院与导师都必须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负责,必须明确告知能为他们提供何种教育,以及他们毕业后会有哪些出路,特别是这些出路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圈。要拓展对于研究生成功的定义,不能将成功仅仅局限于很多博士毕业后实际上难以进入的学术工作。21世纪的研究生教育应当包括实用的技能训练,为毕业生在高等教育系统外部的就业做准备。为此,应定期审查进度,并提供更好的财政支持和更加友善的就读环境。同时,要奖励那些能力出众、努力缩短就读时间的研究生,建立长效的奖励机制。作者认为,大学、研究生院与导师都必须对研究生的职业生涯负责,必须明确告知能为他们提供何种教育,以及他们毕业后会有哪些出路,特别是这些出路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圈。(来源:学岛网)改革课程教学研究生教育回归公共服务的使命,必须改革研究生院的教学,更新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要从现行的“教师中心型课程”向“学生中心型设置”的课程转变,着力改进课程设置和标准,为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就业市场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关于课程内容,作者主张,要为研究生设置“一个核心课程群”,并“兼容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从“无视学生需求的内容主导式教学”转向更加“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诸多在圈外岗位就业的力”。★ 综合考试:关于综合考试的范围和重点,作者建议,应该与研究方法及实践相互关联起来,将长期以来把综合考试作为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顶石法),变为将其看作论文阶段开始的标志(基石法),象征着学生可以从通用基本知识的学习阶段进入具体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明确论文要求既然研究生的职业生涯具有多样性,就应“对博士论文格式的要求更加灵活”,明确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其获得指导委员会的批准认同,以获得博士学位,而不是为了出书。尽管“要么出版、要么离开”(write a book or else)是年轻学者接到的命令而不是建议,但并非所有的博士论文都适合出版。为此,作者建议,在博士学位论文真正达到专著的水平后,再去出版。拓宽就业选择关于“学术就业市场”的范围,作者认为,应包含学术工作、学术圈内的非教职工作与非学术工作,并建议统计并公布历届博士的就业情况,以使研究生、导师乃至社会都明了学术就业形势。★ 就业教育:同时,应从研究生一入学就加强就业教育,如召开职业发展研讨会、强化就业服务合作关系等,使研究生在入学时就清楚他们的前景,尽职尽责地辅导并帮助他们做出选择,为他们提供咨询和实习机会。 强化导师责任美国高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称谓并不一致,作者主张用“adviser”,并将其界定为“大学里那些辅导毕业生论文并在上面署名的教授”。导师可以改变研究生的一生,为此作者提出,导师应该有两个目标:第一,帮助学生完成学位论文,或者劝退;第二,为学生在其自主选定的学术或非学术就业领域做准备。特别是导师应该“理解和支持学生辍学”。作者强调,导师应根据研究生的日趋多样性,来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建议,并训练其朝着确定的目标努力,并主张导师“每月见一次学生,检查他们的笔记和草稿,或者规定最后期限,或者让学生集体开会汇报进度,导师还可以指定参考书目或建议一个研究主题,等等”,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竭尽全力帮助他们,“与学习上有困难的研究生坐下来好好谈谈。”相形之下,国内文献对于导师的期望和要求更高,主张导师要对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品德及生活等各方面个别指导并全面负责,并强调这是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核心因素。调查显示,对师生关系满意或很满意的研究生和导师分别达到了79.6%和91.9%,对师生关系不满意的研究生和导师分别只占3.2%和0.4%。(来源:一读EDU编辑部制作)小结本书写得通俗易懂,翻译得也准确流畅,适合高校研究生、教师、研究人员,乃至关心关注高等教育的人士阅读。当然,本书也有一些可以完善之处。例如,叙事较多,但说理不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更多的高层次拔尖人才。我国博士生教育的规模还需扩大、结构更要优化,统筹协调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实现内涵式发展,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教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