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调查:美国报社编辑部员工数10年下滑逾4成霹雳火

调查:美国报社编辑部员工数10年下滑逾4成

【环球网报道 记者 赵怡蓁】瑞士媒体“瑞士资讯”7月31日援引法新社报道称,根据7月31日公布的调查,过去10年,美国报社编辑部人员数量下滑45%,从2008年的7.1万人减至2017年的3.9万人。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引用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称,报社编辑部员工人数减少,是美国新闻编辑从业人员总数下滑的一大原因。自2008年至2017年,包括报纸、广播电台、有线和广播电视及数字媒体平台在内的新闻编辑从业人员总数下滑23%,从11.4万人降至8.8万人。皮尤研究中心表示,在研究的5个行业中,就业机会显著增长的只有数字原生新闻部门。根据这项调查,在同一时期,数字原生编辑部职员人数增加了79%,从2008年的约7400人上升至约1.3万人。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新闻编辑部员工人数相对稳定,2008年至2017年都分别维持在2.8万人和大约3000人。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人员人数则下滑大约27%,从2008年的4600人减至3300人。据报道,过去10年,由于发行量和广告量大减,美国报业面临一波波裁员潮。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日前因不堪亏损,宣布裁减编辑部一半员工。

无对

为何欧洲的科研学者看不起美国的科研杂志?影响因子美国人说了算

投稿选择nature还是science?欧洲杂志和美国杂志的区别在一些科研论坛中大家都会询问这么一个话题,投稿选择《nature》还是《science》,针对这两个综合性科技顶级期刊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像美国科研学者更喜欢《science》,欧洲人科研学者更喜欢《nature》,不过对于中国讲究发文速度的科研工作者来说,选择美国期刊是最佳选择,因为美国科研杂志审稿速度比欧洲的杂志要快很多,如果是想要评职称或者是赶时间出文章,那么选择美国科技期刊是最佳的途径,然在在《nature》和《science》顶级期刊的选择上,在中国似乎《nature》的地位似乎要比《science》高,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难中的顶刊决定了地位,有人论坛爆料,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在《nature》投稿,结果告知东西不够新,建议转投《nature chemisty》,结果转投《nature chemisty》后,审稿人意见居然要补充大量实验,而他觉得自己的科研实验数据已经足够说明自己的科研成果,于是碰运气改投《science》,结果没过一个月就被《science》接收了,当然也有人投《science》被拒,改投《nature》被接收的例子,因此发顶级期刊有时候需要看你的东西对不对当时期刊主编的胃口,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德国的科技期刊不受人重视 国际顶级期刊被英语国家所统治如果小编现在说起德国《物理年鉴》《Annalen der Physik》,在中国人眼中看来这是一份2区,影响因子只有2.557的科技期刊,但是在德国人眼中,这份期刊的分量非常的重,其实目前在全球的科技期刊中,整个影响因子被美国人所控制,欧洲也是以英国人说了算,非英语系国家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都不高,特别是科技发达的德国和法国,虽然德国和法国的科学家们觉得自己国家的科研杂志不受欢迎,但是他们所属欧洲大陆,他们对英国的《nature》也比美国的《science》看的重,《nature》是第一选择,而《science》是第二选择,用德国人的话来说,美国人做事太浮夸吹牛,做科研一点都严谨,美国人也看不起德国科研人员的死板性,因此也把德国《物理年鉴》《Annalen der Physik》的影响因子调到非常低,但是做科研的人都知道《Annalen der Physik》有多么的优秀,鲁道夫·科尔劳施于1854年及其子弗里德里希·科尔劳施(Friedrich Kohlrausch)于1863年和1876年的展宽弛豫,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1887年)的光电效应(photoelectric effect), 马克斯·普朗克(1901年)的黑体辐射(blackbody radiation),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01年)的毛细现象(capillarity), 爱因斯坦(1905年)四篇论文,涉及光子、布朗运动、质能方程、狭义相对论等,爱因斯坦(1907年)的有量子化能级的固体的热容,爱因斯坦和奥托·施特恩(1913年)的接近绝对零度的分子运动,爱因斯坦(1916年)的广义相对论,埃尔温·薛定谔(1926年)的薛定谔方程。。。。。。你没有看错,这些牛逼的科研论文都发表在目前影响因子只有2.557的《物理年鉴》《Annalen der Physik》上。美国人口结构 美国和德国科研人员搞笑的数据我们大家都知道二战以后,人类的科技中心逐步由欧洲大陆转向美国,欧洲的战乱让美国发了战争财富,大量欧洲科研学者逃难到了美国,加上美国和苏联在战胜德国后,瓜分了当时德国的很多科研工作者,目前美国人口结构中德国裔人口占比15.2%,位列美国人口比例最高,要知道美国黑人一共才占比8.8%,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搞笑的数据,美国和德国科研学者相互的看不起,其实属于自己看不起自己,毕竟美国很多知名的科研学者都是属于德国裔,例如著名的爱因斯坦。但是对比美国和欧洲的工作状态,美国科研工作者更加的国际化,工作状态更加的务实,而德国科研工作者更加的传统,对科研工作更加的严谨和讲究兴趣爱好,并不是想美国一样追求利益和科研实用性。因此在德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所有德国的高校在全球的排名非常的平均,没有像美国有那么多顶尖的高校,但是也没有美国那么多的野鸡大学的存在。美国高校两极分化严重,而德国高校似乎发展更加的均衡!在欧洲科研圈中认为美国就是暴发户的存在而已单选|如果你投稿nature还是science?naturescience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未发

截止目前,CNS这三大顶级期刊已撤稿183篇论文!

本文系募格课堂 作者:境一最近一则学术界新闻吸引了很多科研人员的关注,事件的主人公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张浩等研究团队,起因是其团队在2018年投稿于Nature杂志的论文,被质疑原始数据与论文发表数据存在不一致的,结果论文最后被撤稿了。在科研领域,Nature,Science和Cell杂志一直是全世界公认的最权威顶级学术期刊。很多情况下,在这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往往会对全球科技领域产生重大的影响。能在三大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研究者绝对可以认为是业界的大牛。研究者在科研生涯能在这三个期刊发表论文,那也绝对拿出去吹牛一辈子的。所以此次Nature上的撤稿还是令人很震惊的。论文撤稿在学术圈并不是个例,最近一些年也时有发生。一般情况下,通常是某个SCI期刊大批量的撤稿。在一次与实验室里的朋友聊起来,才发现这个Nature杂志以前也撤过不少论文,就是针对此类的报道比较少。那么具体在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撤稿是什么情况呢?今天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扒一扒三大顶级期刊Nature、Science、Cell的撤稿情况。1、撤稿数量首先,我在Pubmed上以“retraction”、“withdraw”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了Nature、Science、Cell三大顶级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论文的发表时间不受限制,语言也不受限。将上述收集到的论文导入endnote软件,剔除其中非撤稿论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从表1不难看出,截至到目前为止,三大顶级期刊已经撤稿了183篇论文。其中Science杂志撤稿论文最多,论文数量多达85篇;Nautre杂志次之,撤稿论文也有69篇;Cell相对较少,但也有29篇。第一篇撤稿的论文得追溯至1963年W H BRADLEY在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题为“UNMINERALIZED FOSSIL BACTERIA”的论文。表1 三大顶刊撤稿论文数量2、主要趋势接着,我继续分析统计了四十年来,三大顶级期刊上的论文撤稿变化趋势。以十年为一个时间轴,统计分析三大顶级期刊的撤稿数量。结果如图1。从图1可以发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论文撤稿数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的;随后论文撤稿数量开始井喷式的增加,直至2011-2020的十年时间内,三大顶级期刊论文撤稿数量多达85篇。图1 论文撤稿数量-时间图随后,我又扒了扒四十年来,三大顶级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以十年为一个时间段,统计分析各个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总体来说Science杂志论文发表数量变化并不明显,大概在22000篇/10年上下波动。Nature杂志的论文发表数量变化最大,40年来,增长了近2倍的发表量。Cell发表数量也增长了近1.5倍。可能是因为cell期刊主要接收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论文,而Nature和Science杂志是综合性期刊,所以两者的论文发表量要远远的高于Cell。表2 三大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接着,我又扒了扒三大期刊的总撤稿率(图3)和总期刊撤稿率变化趋势(图4)。从图3和表1不难看出,尽管三大顶级期刊中,Cell期刊论文撤稿量最少,但Cell期刊论文的撤稿率要高于Nature和Science杂志。从图4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大期刊总撤稿率在四十年间增长近8倍,由原来的0.02%增长至0.16%,这个增长比例是相当可怕的。图3 各期刊总撤稿率(1981-2020)图4 总期刊撤稿率变化趋势图(1981-2023、各国论文撤稿数量接着,我比较好奇各国论文撤稿数量。就以2011-2020年期间撤稿的论文为例,分析统计了各国的撤稿情况。本文所说的各国论文撤稿数量是以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的国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从图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撤稿数量最多,达到了44篇;法国最少有2篇。令我想不到的是荷兰这个国家的数量也是相当的高地。图5 各国撤稿论文数量4、撤稿原因最后,扒了扒三大期刊撤稿的原因。撤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图片是来自三大期刊撤稿缘由(图片来源于三大期刊官网及Pubmed)。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大顶刊撤稿的原因有重复使用数据、数据造假、实验无法重现、统计因素等。最后,我想说,要永远保持一颗诚信之心~

众目睽睽

美国一杂志发表新研究:美国新冠早期感染人数或高出官方数字80多倍

本文转自【新华网】;新华社华盛顿6月23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美国新冠疫情早期感染人数远高于官方报告数字,可能是后者的80多倍。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运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来估算今年3月三周内的美国新冠病毒感染率。据研究负责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贾斯廷·西尔弗曼介绍,他们通过分析每个州的流感样病例数据,来估算超过季节性基准水平又不能算作流感或其他季节性呼吸道病原体导致传染病的病例数,即所谓的“过量流感样病例”。他们发现,“过量流感样病例”与美国的新冠疫情传播表现出“近乎完美”的关联,这表明可以通过跟踪流感样病例数据来监测新冠病例。 研究人员估算,3月最后三周里,美国“过量流感样病例”数量激增,这反映了这期间可能有超过870万新增新冠病例,而同期官方报告的新增新冠病例数仅约为10万例。 研究人员还运用这一模型来估算美国每个州的新冠感染率,他们估算的感染率要远高于官方最初报道的感染率,但与抗体调查结果更为接近。以纽约州为例,根据他们的研究估算,截至3月底全州至少有9%的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而纽约州对3000人进行抽样抗体调查后计算出的感染率为13.9%。 “过量流感样病例”似乎在3月中旬达到了峰值,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于这之后症状较轻的患者就医的情况有所减少,并且多州实施了居家令等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了病毒传播速度。 西尔弗曼说,该项研究表明,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很大程度是由病毒早期社区传播速度决定的。原标题:研究称美国新冠早期感染人数或高出官方数字80多倍

莫知其处

权威期刊发布最新研究:美国真实感染人数或是公布人数的3-20倍

目前,美国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下午5时28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639万多例,死亡病例达19万例。9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新冠感染人数被严重低估,美国的真实感染人数或是公布人数的3~20倍。美国新冠肺炎病例数被低估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9月9日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新冠感染人数被严重低估》的研究文章。该文章指出,截至4月18日,美国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了640万例,但当时公布的确诊病例仅为72万多例。研究指出,出现这样的数据差异,大部分原因(占比86%)是检测不充分,另一部分(占比14%)是病毒检测可能产生假阴性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的研究文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表示,由于检测能力有限,美国只面向有中度或重度症状的人群开展病毒检测,因此感染数量被严重低估。而相关研究表明,30%~70%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表现出的都是轻度症状,或者可能根本没有症状,而这些人仍存在传播病毒的风险。研究显示,美国的真实感染人数或是报告数的3~20倍。然而,近日美国政府不仅没有扩大病毒检测量,反而在疾控中心的官网发布了关于新冠病毒检测的新指南。根据新指南,新冠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若没有症状,并非必须进行病毒检测。而此前该指南显示,新冠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无论是否有症状都应该进行检测。专家:尽可能多地进行检测是控制病毒传播的关键这一指南遭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专家们的极力反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报道,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下属研究机构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美国国立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等单位的11名主任,联合撰写了一篇博文,文章明确指出,“尽可能多地进行检测”对于抗击疫情大流行至关重要。△CNN报道截图专家表示:“如果你认为自己曾与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有过接触,请进行病毒检测。这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专家还强调,尽可能多的检测和对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是防范传染病暴发的基本的公共卫生措施。CNN报道指出,这样的建议显然与近日美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新指南相矛盾。联邦政府一位高级卫生官员表示,指南的修改显然是受到特朗普政府的施压。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专家们称:“不幸的是,对于在哪里检测以及哪些人群应该接受检测,美国民众仍很困惑。”特朗普政府应对疫情的方式遭痛批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托马斯·弗里登日前表示,美国联邦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方式是失败的。弗里登9日在接受CNN采访时称,就应对新冠疫情而言,美国是全球落后者,在应该戴口罩的时候没有戴,没有严肃对待疫情。美国《时代》周刊在其官网刊文质问:“新冠疫情已经夺去近20万美国人的生命,在美国走到正确的抗疫路上前,还将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时代》官网截图文章称,迄今为止,美国政府最大的失败就是缺乏足够的病毒检测。病毒检测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政府官员们掌握得数据越多,才越有能力应对。然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有呼吁进行更多的检测,而是建议美国减少检测。他还曾多次将新病例的增加归咎于太多的检测。文章指出,如果国家拥有一个完备的检测机制,就能够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又能减少很多感染病例。悲剧的是,联邦政府对病毒检测和确诊病例的联系追踪工作不到位,鼓励各州重新开放,一再质疑挑剔统计数据,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成千上万的死亡。

不老屯

《科学》杂志:面对美国反华情绪,中国科学家感到震惊与困惑

美国《科学》杂志网站7月31日报道称,目睹正在美国日益增长的反华情绪,中国科学家们对此表示忧虑。报道称,中国学者们驳斥了(无端指责他们有)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重大阴谋的说法,并担心美国对他们的新签证的限制、对科学设备出口的审查,以及针对中国学者和美国华裔学者的调查将阻碍国际合作。许多科学家说,这可能会损害两国的研究工作以及全球科学进步。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科学政策专家曹聪警告说,“中国学者越来越谨慎地与来自美国的合作者进行合作。”他补充说,中国政府也可能将资金从有关美国的项目中转移到别处去。事实上,签证问题正在威胁“三十米望远镜”项目(TMT)当中来自中国的追加资金,这是一个计划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实施的国际合作项目。报道称,所谓的中国正在利用开放的美国科研环境的这种说法多年来一直在增加,而美国特朗普政府则进一步助长了这种论调。7月24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中国正在努力“以牺牲我们的利益为代价在经济阶梯上往上爬”。在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要求下,有些启动的调查已经导致了许多中国和华裔美国科学家辞职,或被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解雇,原因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声称,他们没说清楚自己与中国的关系。这些指责使中国的科学家们大为不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很珍视与美国同事在职业上和个人上的联系。北京大学的神经科学家饶毅在他发给美国官员和机构负责人的电子邮件中坦率地说,“中国政府在系统性地获取知识产权”这种想法“只是特朗普及其政府(散布的)众多谎言中的一个”,他与记者分享了这些邮件。饶毅表示,总的来说,“来自科学界的反应更加多样化”,有些中国科学家认为,在美国失去职位的一些研究人员可能并没有“按照正确的方式去做科学”。例如,在中国博客网站新浪微博上,针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员最近声称,有些科学家欺诈性地说他们一年中有8个月在美国工作,同时也承诺在海外机构工作9个月,评论者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一些人指责美国当局反华,但也有许多人认为,涉事科学家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报道称,2018年6月,美国对中国研究生的新限制生效,将对航空、机器人和先进制造业学科方向的中国留学生签证期限从5年缩短到1年。加强审查的威胁也可能使其他领域的留学生望而却步。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多年的增长之后,今年3月份美国的中国学生人数比上一年下降了2%。今年6月,中国教育部警告称,美国正越来越多的拒绝中国学生的签证申请。根据公派学生在以前申请签证的情况(与如今进行对比后)得出的中国教育部报告显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182名申请人中有13.5%被拒签。相比之下,在2018年,10313名申请人中只有大约3%被拒签。签证问题也影响到学有所成的科研人员,即使在中国香港也是如此。一位着名的流感研究实验室的资深科学家表示,受邀在美国会议上发表最新研究结果的一些博士后并没有及时获得美国签证。这几位科学家说:“这事很有讽刺意味,事实上在新兴感染疾病领域,香港科学家对全球公共卫生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出口管制,中国的几个团体也报告了难以从美国获得专业实验设备的问题。然而,就像许多报告签证问题的科学家一样,大多数人不愿公开抱怨,以免引起人们对他们研究项目的关注。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疑心重重的一个因素是(他们抱有的)过时想法,即“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从美国单方向地流向中国”。美国杜克昆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丹尼斯·西蒙说:“这可能是多年前的情况,但交流已经从不对称变为如今的具有更大的对等性。”报道称,“三十米望远镜”项目实际上只是中美合作受到影响的一个例子。到目前为止,该项目主要由私人资金资助,但它需要合作伙伴,估计其成本为100亿美元。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主任薛守建表示,作为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NAOC)已承诺提供部分资金和实物帮助,但目前的形势已经使中国科研拨款机构不愿意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薛守建表示,中国官员现在提出的问题是,“鉴于美国政府不向中国科学家提供签证,你们还怎么能开展任何合作呢?”

不可耻乎

《美国医学会杂志》这篇论文太吓人,医学专家看完都急了

近日,美国知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登了一篇十分吓人的论文。 这篇研究了美国纽约市5700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论文宣称,他们统计发现,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其死亡率高达88%!结果,此事也很快被众多西方媒体报道,并震惊了舆论。但不少看到了这篇论文的医学专家却指出,这个数字存在严重的误导。下图,便是那篇宣称纽约市使用呼吸机的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高达88%的论文。这一令人震惊的数字,也很快被大量西方媒体报道,比如美国彭博社和英国的《独立报》。然而,在刊登了这篇论文的美国知名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官方网站上,多名医学专家却表示这个数字存在严重的误导性,并要求期刊方面联系作者进行更正。原来,这些医学专家发现,这篇论文是将那些使用呼吸机后死亡或出院的病人进行了对比:其中出院的38人,死亡的282人,由此算出使用呼吸机的住院病人死亡率高达88%的数字(282/38+282)。然而,该论文的样本中还有831名病人仍在住院并正在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但似乎是由于这800多名病人还没有出院或死亡,这篇论文的研究人员竟然没将他们统计进去,这才出现了那么高的死亡率数字。目前,《美国医学会杂志》已经更正了这一数字。其编辑人员也在论文的评论区留言感谢了医学专家们指出的错误。更正后的论文在此处的最新表述为:在需要使用呼吸机的病人中,38人(3.3%)已经出院,282人死亡(24.5%),还有831人(72.2%)仍在住院。不过,在境外的社交平台推特上,一些医学人士仍对《美国医学会杂志》出现这样的疏漏感到不解……延伸阅读特朗普“直播带货”后,美国奇怪的咨询电话增加了!误用消毒剂怎么办?美国伊利诺伊州公共卫生部门负责人埃奇克(Ngozi Ezike)25日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两天,该州有毒物质控制中心接到关于误服消毒剂的咨询电话大幅上升,例如,有人用洗涤剂溶液冲洗鼻腔,还有人混合漂白剂和漱口水用来漱口。埃奇克警告民众:“注射、摄入和吸食家用清洁剂是危险的,这样做可能致命。”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发布会上暗示,也许可以通过注射消毒剂杀死新冠病毒;随后又改口称是讽刺,自己“不是医生”。最新数据:美国确诊已超93万,死亡近5.4万!全球疫情继续牵动人心。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数据,全球新冠死亡病例超过20万例,确诊病例突破288万例。美国依旧是当前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美东时间25日17:31,美国新冠确诊病例为933050例,死亡53391例。来源:综合环球时报 环球网 央视新闻流程编辑:tf019

黍苗

美国科研大学研究“梦”几十年,发论文揭示梦的真谛,颠覆科学界

《盗梦空间》相信几乎每个人都看过,《黑客帝国》也有不少人都了解吧。这两部科幻巨著传闻并不完全是虚构的。如果你细心留意的话,会发现,很多科幻并不是真的“幻”。爱因斯坦临终前说过一句让后人永远无法停止思考的话:我们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这句话不同领域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即使我们普通人,也有各种各样的理解。世界上不少国家都设有“专门研究梦”的科研机构,有的国家不惜大度金额资助这项研究,有的国家科研机构花费了几十年心血专门对梦进行研究。似乎他们都相信,能够从“研究梦”中寻找到天地机密似的,尤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心理学研究中心花费了几十年时间专门研究梦的真谛,可谓是不惜一切代价。最近,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心理学研究中心发表论文声称他们找到了梦的真谛,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和演讲,演讲中的观点和分析震惊国际学者,轰动了科学界各个研究领域。论文很长,只演讲就花费了3个多小时,水木此处只说结果和主要观点吧。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心理学研究中心几十年以来对于有关“梦”的研究结果是:其实,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就是一场切切实实的梦境。几乎每个人都会在睡着的时候做梦,有的还会做梦中梦,甚至第三层梦:梦中梦中的梦。不过,大部分人都只能做到第一层梦,能够做到第三层梦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据有关梦的研究专家分析,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第三层梦,说明这个人的意识已经可以在本维度空间的大部分平行空间之间恣意穿梭,也就是说其意识的量子振动频率非常快。悄悄告诉大家,水木曾经做过很多次梦中梦,从梦中梦醒来时以为是回到了真实世界,直到又从梦中醒来,才知道原来自己做了梦中梦。大家应该还记得《盗梦空间》中男主角道姆·柯布是怎样分辨自己是不是处于梦中的吗?道姆·柯布曾告诉阿丽瑞德妮自己是如何分辨现实和梦境的,他认为:梦是现实世界的映射投影,梦中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多方面属性都可以与现实不同,所以,他以判断旋转中的陀螺会不会停下来来分辨是现实还是梦境,梦中会一直转动下去,现实中很快就会停下来。然而,电影结束的时候,本以为已经从梦中世界醒来的道姆·柯布,当用陀螺仪测试时,发现陀螺并没有停止下来。到此,电影也就结束了,给人们留下一个悬念:梦中的世界太真实了,真实的让处于梦境中的人根本无法分辨得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做了梦中梦或多层次梦,那么,每从一层梦中醒来都会以为回到了现实世界,而结果可能根本不是。好了,小插曲之后,我们继续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心理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论文。研究论文分析:我们现实世界可能也是一场梦境,就像《黑客帝国》里所讲的一样,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感官感觉到的等,可能都不是真实的存在,很可能是意识的一种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很可能是受植入意识的影像接收到的虚假信息。就像《盗梦空间》里演的一样,当意识进入梦中世界的时候,是很难分辨出是梦中还是现实的。或许,只有等我们真正地醒来时,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做了一个梦而已,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中梦而已。不过,当你醒来的时候,你怎么可能知道你已经完全从梦中醒来了呢?而不是还在某一层梦中呢?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

文质彬彬

“编辑部枪击案”惊现美国 全球舆论聚焦新闻工作者人身安全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孙卫赤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美国媒体界经历了“9·11”事件后最悲惨的一天。6月28日下午,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安纳波利斯的《首府公报》编辑部办公楼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5人死亡、2人受伤。被捕的38岁白人嫌犯拉莫斯,仅仅因为对该报社多年前的一篇报道不满,就制造了如此骇人听闻的惨案。他被控犯有五项一级谋杀罪,将于当地时间29日出庭。从《查理周刊》到《首府公报》,全球舆论再次聚焦新闻工作者的人身安全问题。安纳波利斯市长巴克利沉痛地说:“他们赚的钱不多,他们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这是不道德的。”经历了巨大痛苦的《首府公报》编辑部擦干眼泪,连夜赶出了第二天的报纸。遇难编辑希尔森的兄弟说,希尔森会为他的同事们感到骄傲。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枪击案消息最早是由《首府公报》的一名实习生披露的。当地时间28日下午约2时40分,他突然发了一条推特:“疯狂的枪手在贝斯加特大街888号(《首府公报》地址),请帮助我们!”随后《首府公报》负责罪案报道的记者戴维斯发短信向安纳波利斯警察局发言人米圭斯求救,米圭斯立即报警。“办公室像战场一样”,戴维斯说,嫌犯一进编辑部办公室就开始不断开枪,他和同事们纷纷躲到桌底下,“听到多名同事被射杀,还听到嫌犯换子弹,再没比这更恐怖的事了!”另一名当时正在同一幢大楼不同办公室工作的人对ABC电视台说,听到一声“难以置信的巨响”后,他从办公室向外望去,看到一个“被碎玻璃围着的家伙”,手里拿着一把看起来像大猎枪的东西,穿过《首府公报》的入口处,把枪对准办公室……“他很熟练地拿着武器,”目击者塞弗斯对《华盛顿邮报》说:“他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失控的人,而像一个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到非常满意的人。”接到报警后,警察在60秒内赶到现场,并在没有交火的情况下将持枪歹徒拘留起来。随后,大约170人被疏散出大楼。“这个人今天是有备而来。”警方在周四晚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袭击者是一名30多岁的白人男性,他穿过报社编辑部所在的底层办公楼,“寻找他的受害者”。枪手在进入大门时还使用了烟雾弹罐。警方断定:“这个人准备开枪打死人,他的意图就是要造成伤害。”根据警方公布的名单,5位死者分别是特刊编辑温特斯、专栏作家麦克纳马拉、社论版编辑费奇曼、销售助理史密斯和编辑兼专栏作家希尔森。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无羊

《自然》杂志:打压逼走华人科学家,是美国的巨大损失

来源:微信公众号:“海外网”(ID:rmrb_hww)美国校园资料图(Getty)英国《自然》杂志7日发布了一篇题为《美国政治打压引发华人人才流失担忧》的文章,该杂志采访大量美国科学家及研究负责人后发现,许多美国科学家担心,美国政府对校园里外国科研人员的打压,正把他们从美国赶走,而他们的离去将是美国创新领域的巨大损失。报道称,研究界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美中之间政治紧张关系的影响。美国政界人士指责中国政府“利用学生和研究人员非法获取美国知识产权”,而中国政府已多次严正否认这一指控。自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机构对中国公民出台了越来越严格的签证限制,并严控与中国共享研究成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6月声称,已调查了189名“可能违反科研拨款或机构规定的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大多是亚洲人。此外,还有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研究人员被扣押,理由是“涉嫌签证欺诈”。“逮捕行动是美国政府打击中国学者的又一个例子,行动致力于营造可怕氛围,让研究人员考虑离开美国”,休斯敦移民律师杰西卡·陈(Jessica Chen)表示,当人们担心自己可能会被无端调查或被指控时,他们就无法专心工作。“这对研究员而言是一个真正压抑的环境。”几位接受《自然》杂志采访的科学家表示,他们知道一些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因为感到紧张或不安而离开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家爱丽丝表示,就她所知,过去的两年中该校已经有四位华人研究人员离开了美国,一些人离开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或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攻击。她认为,“美国正在损害自己的科学事业”。“因为担忧自己会被美国政府调查,越来越多在美华人研究人员开始寻求法律建议”,纽约皇后学院负责人弗兰克·吴表示,他经常接到华人委托寻找律师的电话,“他们担心自己的生活会无缘无故地摧毁。”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能源部前部长朱棣文(Steven Chu)指出,如果没有外裔或移民科学家,美国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中只能成为二线国家。文章称,一些科学家和美国议员担心,美国政府打压行动的依据是“种族定性”(Racial profiling),即仅因人们的种族或民族背景而针对他们。这种忧虑引发了美国国会众议院的调查。今年2月,两名议员杰米·拉斯金(Jamie Raskin)和朱迪·朱(Judy Chu)致信联邦调查局(FBI)和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要求他们提供暗示“种族定性”做法的信息,例如鼓励大学审查华裔美国人或与中国有联系的研究人员。这封信还提到一项2018年的研究,该研究发现,自2009年以来,美国司法部指控从事“经济间谍”活动的人中,有52%有中国血统,但事实上,与非亚裔被告相比,这些人被证实无罪或被撤销指控的可能性要高两倍以上。编  辑丨王 怡校  对丨邓思敏校  审丨贺雨妍值班编委丨王小鲲